校本培训学习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3-02-28 15:32:55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1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家新建了一大批本科院校。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我们这一类学校的办学方向不同于学术型大学,而是直接为本地的行业和企业服务,应用为本、学以致用,为地方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型人才,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校企合作是实现该类学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目标的关键。国家从政策层面反复强调校企合作,我们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模式,以解决由于校企合作过于程式化、合作不深入而造成大学生一次就业率较低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出发,探讨基于校企合作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相互作用机理

不同类型的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侧重不同,对国家竞争实力的贡献不同,因此校企合作的重点也不同。比较而言,学术型大学更加侧重于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的重点在研究领域;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于教学职能即培养技术型的人才,服务社会的职能主要通过开展职前职后培训来实现,其校企合作侧重于教学过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居于两者之间,既重视实践教学又要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校企合作一方面重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于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涉及高校与企业两个层面,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把企业纳入人才培养的要素体系中来,引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形成由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格局中来。校企合作的原动力就在于寻求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双赢,这也是他们合作的切合点所在。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企业合作开展的实习实训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所有的应用型高校注重对学生的实习实训培养,与地方企业建立起一批实习实训基地,但是,有部分的实习实训基地徒有虚名,学生参与很少,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2.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的内容常常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实习方式也常局限于工作任务的需要。经过几届学生的实习训练之后,部分的技术更新和产品转化情况已经发生改变,部分企业或者学校拘泥于合作形式,不谋求实习岗位的更新。另外,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多数企业只提供单一并且较为低端的实习岗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在校企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多数高校为谋求发展主动向企业寻求合作,而企业往往仅为提升自身内涵,双方合作的原动力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

三、材料成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着力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努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了“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产学研相融、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辽宁省高校特色专业,以冶金、化工、机械、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企业从事材料生产和材料加工方面的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及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体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

1.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面对辽宁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模具、焊接及相关行业。因此,在理论教学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专业方向,既要重视理论基础又要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专业基础课程方面,分别开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等材料科学方面的主干课程,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课方面,开设与模具、焊接专业相关的课程,包括CAD/CAM技术、金属液态成型工艺、特种铸造技术和铸造合金及熔炼等。

针对课程特点,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的做法如下:

①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和教材。结合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进行合理调整;选择适合本专业的教材,或者选用本教研室自行编写的教材。

②适当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高校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学生会产生疲劳状况,并且接受大量的信息难以消化。因此,具体的做法是以多媒体为主,主要进行图片、图表和视频教学,既生动又方便;以板书为辅,主要是课程的标题、提纲和重点知识。

2.课程设计和技术培训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的一大特色就是合理设置课程设计和实用技能培训,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前期的专业准备工作,这些教学和培训环节包括金工实习、 各种模具设计、焊接加工与CAD/CAM技术培训等。另外,与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合作,联合开展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和国际焊接技师(IWS)培训和认证工作,本着学生自愿原则,为学生在本专业学习提供最后一项资格证书,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很高,材料成型081041、081042班于2011年9开始进行报名培训,并且顺利拿到了国际焊接工程师(IWE)和国际焊接技师(IWS)证书,学生在找工作中该证书起到了一定作用。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于实践教学。学生上大学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今后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实践教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疑问。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重视与行业、企业联系,在培养模式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另一大特色。

在实习实训中,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实际进行操作,使所学的材料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金属熔炼、压铸模设计等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强化理论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这些实习基地大大发挥了其作用,学生受益匪浅;学生和老师以课题形式合作,深化了校企合作的模式,使校企合作具有了创新性和发展活力;学校为这些企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毕业生,很好地服务于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建设离不开校企合作,而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校企合作的模式不尽相同,需要逐步探索和实践。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专业通过校企合作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率的提升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然而,应用型人才培养离现代社会和时代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作者单位: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2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1.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着或教学杂志,完成XX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3

(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永川 402160)

(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Micro/Nano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Yongchuan 402160,China)

摘要: 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针对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实际,对实习实训基地市场化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成了4个实习实训基地,并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ltivation of materials’ talents and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practice base, Academician TU Ming-jing’s team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market-oriented mode of practice base. The team has constructed four practice teaching bases, formed the market-oriented running mode, built a teaching team from university and company, and provided some job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关键词 : 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训;市场化运行模式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base;practical training;market-oriented running mod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241-02

0 引言

实习实训基地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目前,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都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的,但许多情况下的校企合作仅限于形式上的合作,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导致学生实习实训工作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1,2]。鉴于此,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对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市场化运行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积聚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并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

1 建成实习实训基地

尽管目前存在一些校企合作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但是企业从技术保密和实习成本等多方面考虑,并不愿意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平台,从而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运用能力得不到相应的锻炼。针对上述现象,本单位充分利用“重庆市高校微纳米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先后成立了四个实习实训基地,包括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实习实训基地、硬质合金实习实训基地、LED荧光粉实习实训基地和纳米改性涂料实习实训基地。所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及中、小试生产线,仪器设备包括物理气相沉积设备、喷墨打印设备、丝网印刷等;中、小试示范生产线包括LED用荧光粉与灯具、PVD超硬涂层、特种微纳米涂料、粉末冶金、先进成型加工、高纯金属铬等。上述四大实习实训基地的建成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化学、化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创新和创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并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类专业人才。

2 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了使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深度融合,发挥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的优势互补,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从单纯实习实训向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转型,本单位将所成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先后成立了地恩科技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工程中心、重庆科洛米恩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吉色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和地恩科技涂料生产部。实习实训基地框图如图1所示。校内企业的成立从真正意义上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从实习实训推向了市场。企业不仅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实习实训岗位,而且为学生提供生产实践课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校内企业提供了实习实训基地与产业对接的平台,集教学、生产、科研、实习实训于一体[3]。在此基础上,基地实行企业化管理,以真实的工作任务进行生产,真正做到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其中,地恩科技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工程中心具有国内多功能离子镀膜设备和成熟的涂层工艺,具有年处理刀片百万片的能力。重庆科洛米恩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有超细金属铬粉以及微碳铬铁、低碳铬铁等金属铬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重庆吉色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为社会提供LED照明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服务。地恩科技涂料生产部针对重庆地区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大力开展区域适应性纳米涂料的产业示范。

3 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

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4]。鉴于此,基地着力打造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的实践教学队伍,实现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构建了实习实训基地教师团队的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按照校企联合的原则,通过“校内培养,企业引进,外校引进”等方式,培育一支校企一体化的指导教师团队,从而实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与校外企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基地已经从企业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兼职指导教师13名,与校内导师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致力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的建设对于提升实习实训基地的运行效益,推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在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凸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深远意义[5]。本单位所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不仅通过实践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了学生在校园内 “零距离”就业,既缓解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又帮助校内企业解决了人才储备问题。

5 结语

综上所述,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通过对实践教学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了四大实习实训基地、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化学、化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创新和就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并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类专业人才。此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也提高了重庆文理学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增强了办学活力和整体实力,对学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保证基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以后基地的运行管理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向红,王永春,魏再宏.大学生实习实训活动开展机制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4,4:24-27.

[2]邓风,肖雪峰.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249-251.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4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根据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积极探索和思考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该专业的发展和定位,共同探讨该专业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加强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观,从而促进该专业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56-03

作者简介:李浩(1974-),男,云南昆明人,讲师,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学方面。

0 引言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形势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结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情况,根据该专业在云南省的特点,如何推动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以下简称“饰材专业”)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技能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1 云南省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云南省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行业发展现状

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行业从形成到今天已经使规模由小变大,工作类型由单一到综合,检测市场化概念从无到有。云南省的建筑装饰材料检测机构主要包括:企业试验室、监督检测机构、科研院校。企业试验室由于其自身性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走向检测市场的步伐,在经济实力、检测能力、规模和技术力量等各环节处于劣势。各级监督机构的检测室由于有政策支持,在规模和检测能力上占据优势,成为主流检测力量,但因为长期处在政策保护下,又导致其较之其他机构在技术水平、服务意识、自身竞争能力等方面稍显薄弱。科研院校依靠原来国家科研的投入,在技术力量、硬件设备和办公场地等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已经总结了许多经验。

1.2 云南省建筑装饰材料检测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根据建筑业管理信息网提供数据显示云南省目前相关检测的企业登记有236家,其中能够从事见证取样检测的企业大致有186家。据我们本次调研走访情况反馈,因成立时间与注册时间的问题,云南省实际拥有检测企业数量应该不低于300家,并且还不断有新的资本注入这个市场。

1.2.1 职业岗位需求及分析

根据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现状、行业发展、地域分布等特点,围绕检测企业对人员需求数量、检测企业所能提供工作岗位类型、所需资格证书、对专业人才所需素质结构、所需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应届毕业生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对部分昆明地区建筑材料检测企业进行了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毕业生在检测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数量分布,根据岗位分布,综合考虑专业发展口径及专业办学特长,室内环境检测、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实验分析操作等岗位为检测企业中该专业主要就业岗位。

对企业职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后,引入企业相关项目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具备岗位职业技能最佳手段。学校提供系统化培养、教学体系,企业提供实习、实践岗位与实际工作案例,两者如能有效结合将对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1.2.2 企业评价与建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反馈信息,了解分析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相应的调整、改进空间,使专业培养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企业、行业的要求。

2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饰材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该校饰材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研究。现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2.1 目前合作企业数量不足,层次不高,深度不够

饰材专业现有合作企业10家,签订校外实训基地的5家,长期合作的5家,且企业规模小,每年接收的实习学生数量只有几十人,提供的实习岗位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求。

因企业只追求经历利益,一般只对能立即带来经济效益的成熟的技术感兴趣,不能把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融入企业中,很少能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和能力不足,仅仅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不参与或很少参与学校人才的培养。由于现场实习、实训时间有限,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只能对企业设备和流程有初步的了解认识,不能参与到企业技术岗位工作实习。

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真正体现优势互补、紧密合作的办学模式需不断拓展和完善。要真正做到校企相互合作,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共同进行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师资交流、实训实习等长效深层次合作还比较欠缺。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认知实习、生产实习”等简单教学,基本达不到“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顶岗实习虽已有开展,但力度还不够。同时顶岗实习工种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不高,顶岗实习内容与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相符合,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2.2 目前的合作方式对饰材专业质量提高作用有限

目前合作的企业在提供实习岗位方面,缺乏师傅的真传,多数学生在实习后,对岗位技能只能达到简单了解的程度,实习难以达到真正锻炼专业技能的预定目标。目前的校企合作中教师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不够,教师很难深入到企业生产现场,企业对教师的职业培训很少,缺乏对学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的参与。这样校企合作就很难起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作用。

2.3 该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专业课程设置和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实训条件仍需改善,目前该校该专业校内实训室仅有6个,每个实训室仅能满足20名学生进行操作,无法满足学生基本专业技能训练。实训场地不足,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具有生产性和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功能的设备不足,不能吸引企业来校开展合作。该专业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型”教师不足,能参与企业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更少。

2.4 教师积极性不高,实习管理有漏洞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考核落实不到位,多数教师对校企合作认识不清,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该项工作中,在指导学生实习上,也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

3 饰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段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云南省检测行业广泛调研后,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了专业面向、岗位职责及各岗位职业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将职业能力(建筑工程材料检测与评价能力和室内环境检测与评价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室内环境检测等岗位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培养人才;充分利用企业的实训条件,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担任教学工作;学生通过图3三个阶段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训,实现能力递进,完成人才培养。

学生通过三阶段的学习实训,力求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统一;实现课堂和实训的统一;实现教学和工作过程统一;实现技能培训与岗位统一。

企校共同完成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第6学期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流程见图4。

3.1.1 企校教师共同进行顶岗实习指导

顶岗实习期间,企校教师共同进行指导教学,重点对学生实习岗位的技能、工作内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业务指导,进行巡回检查,及时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3.1.2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企业和学校共同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企业主要对学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工作质量、实习纪律、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表”;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工作总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等进行考核。

3.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课题组,根据企(行)业职业岗位要求,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分析职业能力结构。通过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构建必需的知识体系,注重发展学生潜力,突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确定学习内容和实训项目,对主要课程的纵横方向认真推敲,注重把新知识、新设备、新方法引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满足工学结合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3.2.1 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

3.2.2 开发优质核心课程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编写配套的特色教材,并完成相应的课件制作及网络课程平台。

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技术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入手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进行课程实施方案的设计,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专业核心技能项目,真正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特色;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分阶段、分内容组织教学。课程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技能考核、岗位考核为主的综合考核方式。

3.3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多媒体等手段,实施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注重“教、学、做”为一体。与行业、企业合作将实际工作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重点提倡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重视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学生做中教,在“教、学、做、评、考、”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中。

3.4 构建“双师”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

优化本专业教学团队“双师”结构,为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专业技术水平高、在行业有影响力、实践教学能力强,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打下坚实基础。

3.5 利用实训基地,开发对外服务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为社会和建材行业及其服务业开展培训、技能服务。

3.6 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对人才培养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进行评价,实现从比较单一的学生对教师评价,政府对学校评价扩展到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评价。

4 建筑装饰材料及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见成效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本专业的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得到明显提高,2014年招生人数92人,在校生人数210人,学生就业率达到95.56%,学生双证率达100%。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100%,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为1:1。

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室内环境检测》2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教材的编写并已出版,完成2门校级精品课程《建筑装饰材料制品工艺》和《建筑装饰材料质量控制与检测》及相关教学资源的建设,并与企业合作完成校本实训教材4门。

实践教学方面,在原有6个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联合企业围绕生产岗位技能建立了3个理论——实训一体实训室。

5 结语

通过对该校饰材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积极思考和探索该专业的发展和定位,共同探讨该专业育人的途径与方法,有利于加强该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在理论上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从而促进该专业的办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加勇.我国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20).

[2]王林.“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21).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5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把握关键,抓住重点,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1、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切实解决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和效益,正确处理“三维”目标达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努力实现“三维”目标达成的整合。落实区“双百工程”,继续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抓好新课程实验教材培训;组织全区性教学观摩研讨;在课改基地校举办教学开放周研讨活动。

2、加强综合课程教研工作。综合课程改革含量高、难度大,要克服困难,积极实践,做好专业引领和教学指导,积极探索综合课程实施的新路子。加强课标、教材培训;充分发挥区科学、艺术中心教研组辐射作用,建立校际教学研究制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教研员、兼职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同任课教师一道,开展集体备课,组织教学观摩,认真议课评课,解决存在问题。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丰富充实科学网站内容,为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搭建平台。

3、扎实有效抓好课题研究。本着“以课改定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的思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完善研究体系,加强课题管理的力度,让课题研究走上科学、有序的轨道,促进教师成为教科研型的专业工作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应用性为主,以行动研究为途径,以解决课改实验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核心,为新课程的实施和课标的验证提供经验和依据。做好省、市、区级重点课题研究的跟踪、指导、检查工作,协助一线教师解决研究中的疑难,督促各课题组及时做好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整理,适时地在研究方法上给予指导。对一批本学期将要结题的课题,依据课题立项部门的要求,协助做好结题验收工作。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是本学习课题研究的重点,力争有所突破。

(二)强化管理,措施得力,一如既往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参加基层学校的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活动,结合听课、评课等方式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肯定成绩,发现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加以推广,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各校执行《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和《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情况的检查指导,重点检查学校落实省颁课程计划、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完成教学任务等常规工作,并且加强随堂听课工作。本学期继续将撤点并校后的农村学校做为教学指导的重点。

2、重视教学质量监控。继续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积极促进学生各学科均衡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照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继续开展区、校两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办法,通过教学质量监控检测手段,加强薄弱学科的教学管理,促进各学科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各学科教学的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学科竞赛是检验课改成果的重要手段。去年,我区师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显著。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重视抓好师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把素质教育落实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学科竞赛工作安排,组织好中小学各学科竞赛。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发现人才,促进教学,活跃学生课外活动。搞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交流、评选、汇编工作。同时鼓励、组织中、小、幼教师参加省、市有关教学比武活动,促使我区师生在省、市各项评选、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三)狠抓培训,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有计划地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工作。为使培训更好为教学服务,我们力求开发潜力,拓宽思路,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做好小教自考报名及助学工作,妥善安排助学培训,努力提高小教自考的毕业率。组织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整理工作。协助抓好小学实验年级教材培训,确保参加教师学有所获,学有所成。暑假期间,将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和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和工会参政议政作用。学校党支部将按照区教育局党委的部署,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并充分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增强投身于教育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科学的发展观。学校工会将把关心教职工的冷暖摆在首位,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努力为教职工创设温馨的工作氛围。

3、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各项工作预期完成。校行政和处室领导要增强责任意识、角色意识,落实岗位责任制,大胆开拓,勇于进取,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意识。要带头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教育改革理论,深入教学第一线,不断提高政治、业务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履行职责,加强沟通。教研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认真学习课改工作的有关文件和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密切关注课改的最新动态,不断提高教学研究、专业引领的水平,以适应课改的需要。树立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后勤人员要牢固树立为课改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密切配合各处室,确保课改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将坚持不懈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工作和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各处室工作安排

(一)中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新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2、编写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

3、参加市教研室学科会议

三月份

1、筹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完成初中数学联赛报名工作

4、完成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卷编写工作

5、举办全国初中生物理知识竞赛

6、参加市教科所学科会议

7、下校调研

四月份

1、组织初中各年级半期考试

2、举办课改教学研讨课

3、举办初中数学联赛

4、编写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及九年级区质检试卷

5、举办中学综合课程专题研讨活动

6、参加市教科所中考命题指导会议

7、下校调研

五月份

1、召开初中毕业班七个学科总复习教学工作会议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3、组织初中毕业班技术班考试

4、完成初一、二年级期考试卷编写、校对工作

5、组织区七、八年级初中生写字比赛

6、下校调研毕业班总复习情况

六月份

1、组织初一、二年级期末考试

2、组织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

3、举办2005年中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2005年中考评卷工作

2、做好2005年中考质量分析工作

(二)小研室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

2、实验教材培训准备

3、编写单元、半期练习

4、征集课改教学论文

5、汇总、整理课标、教材验证情况报告

三月份

1、召开小学教学工作会议

2、举办新课程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

实验教材培训,开展教学观摩研讨课活动

3、评选区级教学论文并选送优秀论文送市参评、汇编

4、下校调研《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验意见》落实情况

5、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课题研究情况调研

四月份

1、重点课题研究情况调研及指导

2、开展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

3、组织评选区级优质课(录像课部分)

4、下农村校听课调研、指导;参加片区活动。

五月份

1、对本学期结题的课题进行结题前的核查及验收工作

2、组织区级教学研讨课活动(实验小学)

3、区级教学论文汇编

4、下校随堂听课;参加课改片区活动。

5、召开小学毕业班教学工作会议

六月份

1、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

2、撰写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报告

3、收集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课标、教材使用与实验意见及学生学习情况报告。

4、下校听课调研;参加片区活动。

5、调研课题研究情况,对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及过程性材料的搜集整理进行指导。

6、完成区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参加国家、省级教材培训

2、整理、汇总本学期实验年级各学科实验报告。

3、报送省级课题结题报告(建设小学、实验小学)。

(三)培训处

二月份

1、制定本学期培训处工作计划

2、小学初级教师培训班汇编论文证书打印,论文发放。

3、整理农村完小校长培训材料

三月份

1、2005下半年小教专科自考报考工作

2、组织参加小教大专自考实践环节考核的教师到学院参加考核

3、做好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实验教材培训和小学

3年级科学实验教材培训的通知和继续教育证明发放工作,并做好培训材料整理归档工作。

4、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的准备工作

5、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四月份

1、2005年上半年小教专科自考座位号发放

2、做好“双高普九”有关教师培训材料市级检查后的整改工作,以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3、继续下校听课、调研,了解各校对新教师培训考核情况。

五月份

1、整理补充教师培训材料

2、下校听课、调研

3、培训处日常工作

六月份

1、筹备暑期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工作

2、筹备暑期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工作

3、学期工作小结

七月份

1、举办2005年小学初级教师职务培训班

2、举办农村完小校长提高培训班

(四)总务处

1、做好第二学期中小学教材、练习、试卷的征订发行

工作,对市区校的练习卷给予送货上门,以及数量的调剂保证教学之需。

2、做好校内卫生工作,优化工作环境,创建文明窗口。

3、搞好各类课改活动的后勤工作,保持场所卫生清洁、茶水供应、使课改活动能顺利开展。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6

1.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精神,以实现学校办学总体规划,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根本方向;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宗旨。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需要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努力实现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一体化。

3.坚持以教师个体学习和岗位培训为主,个体学习和团体培训并行,分散时间与集中时间相结合的原则。

二、校本培训的目标

1.巩固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师德修养,构建现代教育新理念,促进新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2.养成刻苦钻研业务、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拓展教师专业知识、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3.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校建构成学习型组织,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掌握新的管理、教学、评价方法和新的教育教学技术手段。

4.构建团结协作团队,使教师在学习中自我提升,在同伴互助下自我发展,在专家引领下自我完善。

三、校本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1.专家引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资培训,组织教师观看专家专题报告的录像,聘请教育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聘请学有专长的优秀教师做专题讲座。

2.短期培训。利用教师业务学习时间、晚上或假日、节日部分时间,组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内容包括:

(1)专题报告;

(2)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3)新课程学科课程标准学习、研讨;

(4)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案例分析;

(5)校本课程开发等。

3.读书活动。教师读书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之一。每位教师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不断充实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要求。学校将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读书活动交流会、报告会。

4.岗位培训。学校各职能部门要落实教职员工的岗前学习、培训和在岗继续学习和再培训,达到熟悉、精通岗位业务目标。

5.合作学习。鼓励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的孤立无助现象。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然后集中总结,使原有的观念、方法更加完善和科学。

6.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校本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充实知识、提升能力。

四、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

建立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校本培训骨干队伍,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学校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或指定岗位培训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主讲教师或指导教师由学校认定、登记、备案。处室科、年段组、教研组要提交学年、学期校本培训计划,确保校本培训主题、内容源于教育教学实践和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1.校本培训的组织及其职能

(1)校长室职能:

①负责校本培训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价,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

②为校本培训提供课时、场所、设备、经费等保障。

③指导校本培训的实施,检查校本培训的进程,保证校本培训的质量。

(2)处室科、学科组、年段组职能:

①负责本部门校本培训的计划、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本部门校本培训活动记录,收集、提交活动过程材料。

③定期汇报校本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并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3)集体备课组职能:

①负责本备课组专题活动的组织和具体实施工作。

②做好活动的过程记录、资料整理、提交相关书面材料。

2.校本培训的考核管理

(1)教师校本培训情况由教研室建档,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学时,记入教师岗位年度考核,学校将以适当的方式与程序给予认定。教师校本培训情况包括教师读书学习、群体集中学习以及专项培训等。

(2)第一次担任我校新的岗位工作(例如,第一次担任任何年级课程的教师或班主任),均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并通过学校考核、审核合格。岗位培训由指导教师或主讲教师执行。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7

本学期培训部的工作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加强对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力求观念创新,探索以教师为本的开放式、校本式全员教师培训模式”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调控力度,引导各校主管领导带头学习,体验学习,立足自主培训,带领本校教师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层学校继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7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不断深入,提高人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迫切追求。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的教学责任,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尤其是在职培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若干政策法规来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进行,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全国大部分教师为了改进教学质量,参加了多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在职培训。培训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知识技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具体到各地各人,又暴露了一定的问题。

二、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教务处要把推进课改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责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过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三、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增强使命感,强化课改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1.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3.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

(二)认真开展活动,落实各项措施

1.按规定开齐课程。按规定使好课程教材,教者要深入理解教材,把握编者意图,体会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在课改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础性的学习能力。2.上好体育实践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结合本校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校本课程。要在积累延伸或开发性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收集学生开发性阅读材料。3.认真开展课改教师参加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为主,以解决观念转变问题的通识性培训;以《课程标准》解读为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以教师实施新课程,操作新课程为目标,主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的学科性培训。要本着“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精神,落实好平时的分散培训,在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示范、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搜集材料,供教师们学习和讨论,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4.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载体,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5.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师要强化搞课改就是搞科研的意识,紧紧围绕课改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要通过调研,将课改的关键点,困难点纳入教育科研内容。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出经验论文,积极投稿。

四、培训要求

(一)强化理论学习

1.教师职业道德和执教规范:如《教师法》学习与辅导、《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讲、优秀教师事迹演讲、“廉洁从教”、“文明执教”案例分析与讨论。2.教师职业技能和教科研方法:如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考评,教研方法讲座,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等。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课改专家讲座;各科《课程标准》学习;校内课改经验交流会;教学行为反思辩析会等。4.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与学习。5.列入培训计划的校级和校际教研活动:如有培训目的和研究专题的全校性公开课、研究课活动;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研究活动、校级“优质施教”说课、评课活动;由学校组织的教材教法研讨会、教材比较分析会;优秀教案评比。6.青年教师培养:如师徒结对活动、“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座谈会、青年教师论坛等。

(二)强化能力训练

能力训练重点放在培养与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教师基本功和活动课组织能力上。

(三)突出岗位竞争

根据各级继续教育培训进程,有机地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教案评比、硬笔书法竞赛,教师课件制作展示。

五、结论

作为一名新教师,日后工作的路还有很长,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碰到的困难会接踵而来,面对这些,我会继续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严格要求工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交流,尽快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的职业学校教师。

参考文献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9

二、工作目标

通过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充实文化知识和学科知识,增强教科研能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任职能力。

三、培训内容与方法

本期培训主要采用专题讲座、自学自练、观看录像、研讨交流的方法进行。

1.师德培训。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广泛开展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培训,强化教师自身修养,坚持依法施教、依法办学。

2.专题讲座内容为:追寻名师成长的足迹,重在引导教师树立理想,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做有思想的教师。引导教师拓宽视野,厚实知识背景。

3.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著或教学杂志,完成20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同时加紧对所任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争取在教师专业技术测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4.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主要将小学阶段教材内容分类梳理,分类讲解,重在引导教师掌握各类内容在各个年级教学时的度。

5.观看录像主要观看名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并做到在观看之后研讨交流,进行课堂教学点评。

四、培训组织与实施

1.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学校领导要正确认识校本培训的作用,向教师大力宣传校本培训的积极意义,引导教师正确了解校本培训的性质特征。负责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协调与考核。

2.做好培训情况记载。包括:参培教师出勤、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授课教师等。

3.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积累。包括:文件、制度、计划、总结、培训教材、培训活动情况记载、考勤登记、考核材料和教师个人培训档案的建立等等。

4.考核。及时将教师的学习笔记、听课记录、课件、学习体会等材料和教师参加培训的考勤情况,作为教师考核并获得校本培训学分的重要依据。公务员之家:

五、镇第四中心小学暑期教师培训安排表

时间

主要活动

负责人

7月8日至

7月20日

1、每位教师认真读一本教学专著或教学杂志,完成2000字左右的学习笔记

2、学科专业知识复习

7月22日至

7月25日

教师职业道德与心理健康培训

7月28日至

8月5日

信息技术培训

8月24日

分学科组进行各学科的教材解读

8月25日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10

作者简介:胡建文(1964-),女,河北鹿泉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建刚(1981-),男,河北行唐人,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教育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河北科技大学教研项目“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5-0030-02

在当前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大众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大学生缺乏实践性与创新性,缺乏个性化培养。一个高校乃至一个专业是否有独到的特色是其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个性鲜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摆在传统专业的一个新课题。[1-4]作为河北省的品牌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点及国家专业改革综合试点的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专业建设紧紧围绕我校的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突出特色教育,将“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等一系列个性化实训平台放入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探究新形势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建构个性化教育平台

自2010年开始,我们对本省的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开展调查研究,邀请生产企业及专业人员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及课程共建,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为增加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了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并设置了四个模块的个性化教育平台——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科研训练与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平台。其中“行业资格认证”平台是针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学会在全国开展的“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行业认证一项设立的。它包括“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材料热处理工程师”、“高级材料热处理工程师”三个级别的认证,其中“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是面向在校生或刚刚步入热处理行业的新人开展的一项行业资格认证。我专业借助此平台对有此意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使他们具备有关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设备、工程材料、材料性能、失效分析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综合理论知识与相关基本技能,并组织学生参加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每年的定期考试,考取行业资格证书。“顶岗实习”平台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生产厂进行跟班实习或短期上岗培训的实践平台,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际生产一线的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及与人相处的能力,同时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生产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也得到锻炼,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的工作适应期。科研训练平台是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等研究项目等,吸收研究兴趣浓厚的专业学生进入不同的科研项目,通过专业老师的科研指导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综合能力。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平台主要针对有考研需求的学生,对考研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进行集中强化训练,提升考研的出线率。个性化教育平台的开设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需求,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二、个性化模块的实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培养计划中增设的“个性发展教育”平台的内容、目的及要求,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使其能够按照个人兴趣择需选择。在学生的大三阶段开始就“个性发展教育”这一环节,专门对本专业的学生作详细的介绍,包括各个平台的具体内容、训练目的及基本要求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选择。其中“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的资格认证平台自2010年开始启动以来逐渐得到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认可,报名人数逐年增加。为了促进学生基础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加深对培训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提升考证率,学校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设置又将认证培训与生产实习挂钩。学生在实习阶段,教师结合生产现场的设备、产品、工艺等进行现场教学,使原来走马观花的实习参观变成实地教学,让学生结合实习现场的实际产品、生产设备及工艺及操作来学习,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设备、专业基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培训与实习相结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习兴趣,更主要的是既达到了实习目的又提高了培训的效果。经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学生的“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考证率逐年递增,2012年报名学生的考证率超过80%。实践表明,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极大增加了我校金属材料专业学生的就业面试自信心,也为他们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竞争进入一些大型企业中赢得最终席位增加了有利的筹码。

顶岗实习也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实践性也更强。近几年来,在推行“个性化教育的顶岗实习”这一实践中,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顶岗实习。一是学生提出意愿,自主联系签约单位进行,再者由本系教师联系专业生产厂推荐学生参加,时间1~2个月。无论哪种形式均要求有两位指导教师,一位校内专业教师、一位实习企业导师。实习期间,学生在企业实习,有企业导师负责,同时与校内导师保持联系,校内导师定期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实习结束,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回校进行汇报。其中在2011年系里推荐了5名学生到热处理专业厂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学生与企业员工吃住在一起,分别在可控气氛渗碳区、感应淬火区、调质区三个工段进行了实习,学生不但熟悉了一些热处理设备的使用及工艺,还在企业导师的要求与指导下编制了一定渗层深度和硬度要求的20CrMnTi试样的渗碳热处理工艺卡,并根据自己设计的工艺进行处理、检验测试、组织分析等各项评定。在实习结束,学生回校进行了汇报答辩时感触极大,认为通过顶岗实习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给他们上了很好的一课,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如何做人与做事都有很大的帮助;其次,通过此次实践学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体会到了课本上的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专业课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目的更明确。同时在吃苦耐劳方面也受到很好的教育,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了很好的准备和锻炼。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进入企业跟班工作,使其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与职能、企业的生产方式及专业设备、专业操作与技术要求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在安全、组织、纪律及生产各个方面等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培训,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早适应企业的生产方式、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和培养实践能力都是一次极好的热身。

三、结语

河北科技大学开展的“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行业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及顶岗实习等多元化培训的个性化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为理念,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促进了专业与行业和国际的接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缩短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就业适应期,对当前探究培养学生个性鲜明、创新意识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提升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建文,马静,孟永强,等.高校金属材料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42-44.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11

一、主要成绩

1、学校领导班子坚持班子学习制度,学习党的十六、十七大精神,学习“八荣八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等;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领导班子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在各项工作中能发挥良好的带头模范作用。能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实行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较好地发挥了班子的整体效能。学校以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素质为本,教育为主,全面育人”的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把学校办成“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三特”学校。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7、学籍缺少。学生变动材料不完整,学生变动数统计有误。

8、缺少特殊生跟踪材料、科技活动材料。

校本培训学习材料篇12

2、学校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建立和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考评监督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评价细则》、《请假制度》、《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打鼓小学教师量化考核方案》、《打鼓小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等,深入开展“讲师德、比奉献、塑形象”活动,调动全体教师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打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工作要求。学校严格实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加强教师的业务进修与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校本教研、听课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95%的专任教师能“一专多能”,能适应二门以上学科教学和年段“小循环”教学工作。学校鼓励并支持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及本科的自学考试、电大、函授学习,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

4、学校将德育工作摆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首位,重视学生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专题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上学年,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行养成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人人懂文明,人人争做文明学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队会活动,建立了“红领巾心里话信箱”。

4、学校重视校本教研,每学期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大型教研活动,经常开展听课、评课、研课等。

5、学校把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对课外兴趣小组的建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年段的不同设立了兴趣小组,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加各自喜好的兴趣组活动,校园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更加富有生气。同时,通过广泛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一批批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6、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明整洁,在各楼层的楼梯口辟有宣传画、板报,集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目标、宗旨于一体,为打鼓小学构建了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是打鼓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存在主要问题

1、缺少学校中远期实施素质教育规划,前三年的自评材料及自评过程材料不完整。教师会议、行政会议缺少实施素质教育的详细记录。学校各类财产清册、有关证件不齐。学校办学成果与经验归纳不够。材料收集归类整理需加强。那一世

2、学校无实施《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细则,无教师培训登记表,教师培训计划没有针对性,师德教育活动材料、体现师德师风材料、教师培训工作材料偏少,教师培训成效材料不完整,教师工作评价材料不全。

3、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进一步发挥校外教育力量的作用。要加强对经常性德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生良好表现典型材料的收集,以便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德育成果。

4、对校本课程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5、要进一步加强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研讨工作。学校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制度,以校为本有关教研活动记录材料不够完整。

6、艺术教育原始记录缺,活动的材料偏少,获奖作品要收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