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2:11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

骨干教师;教研成果;凝结式提炼

根据钟祖荣教授对教师发展阶段的划分,市级骨干教师处在“发展期”和“创造前期”,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发展诉求是总结和提炼教学经验和思想,开展教育研究或实验,全面提高教改和教科研能力。针对这一诉求,笔者在2015年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即在培训过程中以成果提炼为目标,在为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的基础上,通过设计“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等契合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内在规律的干预手段,帮助他们将成功的教学经验、散在于日常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智慧凝结为可视化的成果。实践表明,凝结式成果提炼策略在帮助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骨干教师教研成果提炼的困境

“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个理念看起来很美,但操作起来却并不容易。在对100名北京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关于教研成果提炼所遇困难的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教学任务繁重、工作琐事太多、没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提炼成果等是骨干教师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理论基础薄弱、缺少发表渠道也相对比较突出;而书面表达对语文骨干教师来说并不是突出困难(认为有困难的人占39%,没有困难的占61%)。骨干教师已有的成果现状是怎样的呢?笔者对2015年北京市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中23位学员的原有教研成果进行整理分类后发现,骨干教师已有教研成果呈现出“一多一少”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教学经验描述类、教学设计类成果多,分别占全部成果的43.5%%和30.4%。二是有理论支撑的教研成果少,如借助一些理论观点解释教学案例,或对语文教学有比较系统的阐释和思考的案例分析与教学论文,则仅分别占21.7%和4.3%。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是骨干教师教学成果提炼所面临的更深层的困境。基于此,笔者在语文市级骨干培训班特别应用了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为骨干教师提供专时专用的写作时间保障,通过设计具体的干预工具,帮助骨干教师突破成果提炼困境,促进经验型成果向理论型成果的提升与转化。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在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应用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理论依据

骨干教师的成果提炼有怎样的自身规律?吴欣歆在《“金字塔”模型:破译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密码”》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下而上的过程,即从最原始的经验积累出发,逐渐从沿着现象探寻理论,走向依据理论分析现象;逐渐从感性的判断发展为理性的分析,进而在经验、现象、理论之间建立联系,建构教学理论,形成教学信念。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正是遵循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下而上的内在机制,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本次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目标定位就是针对上述教师成果的原有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干预工具,帮助教师成果升级。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具体干预工具的设计

为了达到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升级的目标,本次培训专门设计了“教师论坛”“自选导师”和“主编面对面”三个干预工具,针对教师教研成果提炼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渠道的干预。“教师论坛”组织骨干教师通过讲座以自己擅长的口语表达方式向同行介绍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进行初步的梳理与提炼,形成讲座提纲、幻灯片等成果。“自选导师”针对理论补给的个性化需求,让教师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在导师帮助下形成有理论支撑的总结与案例。“主编面对面”则邀请杂志编辑介绍杂志的特点,鼓励教师根据杂志的具体定位发表自己的成果,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干预工具的运用

1.“教师论坛”———先讲后写

“教师论坛”遵循的是“先讲出来,再写出来”凝结机制。骨干教师将自己在某方面的成功教学经验、教学设计、课例进行梳理,制作成讲稿或幻灯片,向全体学员做微讲座。通过论坛交流,教师们一方面对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通过与同行切磋碰撞提升写作动机,拓展写作思路。论坛的直接成果是讲座的讲稿或幻灯片,拓展成果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应的教研论文。“教师论坛”推动了骨干教师成果凝结过程,A老师在做了“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后一个月就将同题论文初稿交给了指导教师。B老师在高中文言文教学方面经验独到,其讲座“考据、揣摩、文化浸濡———中学文言文学习”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认可。B老师在讲座基础上撰写了论文《词语考据与专题研习———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探究》,论文获得项目优秀成果奖。在23个微讲座中(每人一个),直接从讲座中提炼或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形成的论文共有16篇。

2.“自选导师”———理论补给

“自选导师”是骨干教师通过聆听专家教授讲座,选择与自己教学领域相关的讲座教师为论文导师,在导师帮助下从理论上对自己成功课例或某一领域的成功经验进行解释,进而凝结成果。专家讲座在本次研修中被赋予双重功能:一是作为拓展理论视野的手段;二是为成功的教学案例或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的手段。通过聆听讲座,自主选择论文指导教师,迈出成果凝结的第一步;成果凝结的下一步即在指导教师的陪伴下撰写及修改论文。C老师曾经让学生以一名战国时代的新闻记者身份,选择站在秦国、燕国、齐国等某一诸侯国的立场上,写一则有关荆轲行刺秦王的新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作品别具意趣。这是一次成功的读写练习。听了“叙事学理论浅析与应用”讲座后,C老师很受启发,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依据叙事学理论提供的叙述者立场、叙述视角转换等概念框架总结出该练习背后蕴含的读写知识能力训练点,并在后续成果中阐明了这类读写训练对学生领悟读写知识,提升读写能力的意义。Z老师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手头积累了一批成功的教学设计与案例。此次研修,Z老师希望自己在成果凝结中有所突破:我想把自己那些比较满意的案例总结概括一下,提炼出符合教育学规律的特色。指导教师认真归纳、提炼Z老师发过来的教学设计,发现其对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很有心得,可以作为提炼成果的一个线索。经过反复打磨,多次修改,最终完成了论文《从学生的疑点走向教学重点》。Z老师说:“通过这次论文撰写,我突破了自己的瓶颈,懂得如何提炼自己的教学设计的路径了。”

3.“主编面对面”———动机唤醒

许多语文教学期刊是一线教师的良师益友,但在这些期刊上发表文章却常令教师望而却步。因此,设计与杂志主编的面对面活动,邀请语文期刊编辑介绍杂志的定位、专栏的特点,帮助教师祛除杂志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也就成了笔者帮助市级骨干教师凝炼教研成果的一个重要工具。从编辑角度给予的具体写作指导建议则能有效帮助教师突破写作瓶颈,唤起骨干教师凝结成果的主动意识及发表欲望。H老师由于担任行政管理工作,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一直作为原始积累沉默着,“主编面对面”活动有效地撬动其专业思维,唤醒了他的发表动机。H老师的《鲁迅〈忆韦素园君〉三则注释的补注》这篇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这样在尘封中被唤醒,并顺利发表,成为H老师的显性成果。Z老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并随时做了记录,但是要使自己的文章达到期刊发表的水平,Z老师感到有差距,但又说不清问题出在哪里。通过编辑老师用具体案例说明,Z老师理清了自己文章需要改进的问题,诸如标题含混、表义不清楚,需要换成醒目的具体的标题;文章思路缺乏内在逻辑性,行文需要以现象陈述———问题分析———理论提升———问题解决这种符合认知规律的逻辑展开等。有了上述具体指导,Z老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很快就变成显性成果。培训结束后,S老师利用寒假,结合自己给高三学生改议论文的经验撰写了《议论文论述跑题现象例析》并投了稿,送完这届高三毕业生,利用暑假,S老师又开始思考上述问题,打算进一步修改文章。培训虽然结束,但是很多老师像S老师一样开始走在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路上。

三、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成效

(一)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的困境

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的干预下,培训结束时23名骨干教师每人形成一份教研成果。将结业成果与原有成果对比分析,我们看到,结业成果中经验型成果比例和理论型教学成果比例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经验型成果占主导转变为理论型成果占主导。其中,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在结业成果中所占比重升幅最大,由原来的21.7%上升至65%;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成果也由原来的4.3%提升到9%。而以经验描述、教学设计为主的教研成果则由原来的约74%下降至26%,经验描述型成果全部升级为上一层级成果类型。可见,本次培训中运用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有效解决了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的困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骨干教师效果显著

数据显示,经过干预,骨干教师教研成果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成果转化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有理论支撑的案例分析”,而对语文教学进行理论建构方面的“教学论文”虽然有提升,但不够显著。这一现象引起培训者的思考。一方面教师原有成果中“经验描述”类成果数量比较大,在下一级没有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很难跳跃到更高一层级的成果类型。这也从侧面证明教师成果提炼路径是遵循自下而上的规律。另外,本次培训班中,新晋级为市级骨干的学员占总数的80%,这些市级骨干教师主要还处在钟祖荣教授所定义的“发展期教师”,其在教学上的特点是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但还不够系统深入,其在教研成果提炼方面,需要经历由经验向理论发展的过程。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凝结式成果提炼工具对处在“发展期”阶段的市骨教师提炼成果的效果显著。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凝结式教研成果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效,主要原因,一是由匡正转向陪伴———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扭转原来的论文指导方式。以往的成果指导是基于结果的修改,指导教师主要是在文字、结构、论文规范上做指导。这种指导是匡正式的,不能深入了解文字背后教师的想法。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的方式是培训者在论文指导中基于对教师教学经验的理解,通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来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提供建议,进行碰撞,是基于陪伴的过程式指导。二是由经验总结转向观点提炼———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破解骨干教师成果提炼中的难点。骨干教师提炼成果难点在于如何将经验凝结成观点,原有的成果或者仅停留在经验描述上,或者观点与经验之间脱节。指导教师帮助骨干教师在经验与观点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帮助骨干教师梳理成功教学案例,提炼成功经验,并提炼出符合教育规律的原理。另一方面通过新理论、新知识的介绍,丰富教师原有的教学经验,使教师的做法有了理论或原理的依据。

四、凝结式教研成果提炼应遵循的原则

(一)凝结式成果提炼应遵循自下而上的教研成果生成的规律

“自下而上”是指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论生成的路径,“教师论坛”“自选导师”“主编面对面”三个成果提炼工具设计与实施的背后遵循的是由经验到理论的路径。“教师论坛”尊重教师自身教学经验、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发挥教师善于表达的优势,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凝结为讲座,帮助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经由“自选导师”,挖掘成功经验背后的理论依据,在经验与观念之间搭建恰当的桥梁;最后再经由“主编面对面”,促进其教学成果凝结固化与外化。这是一条由经验向理论提升的自下而上的路径,也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专业化发展路径。

(二)凝结式成果提炼应以教师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自主性

首先培训成果目标定位并没有统一硬性规定一定要写哪一类,而是以教师为本,基于教师原有的成果基础,促进其向上一级成果类型发展。其次,“教师论坛”的选题及最终成果撰写的选题都依据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及教有所长的兴趣点。再次,本次培训改变了以往培训中随机分配指导教师的做法,采用“自选导师”的方式,而“自选导师”的前提是教师通过聆听讲座,主动思考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与讲座者理论之间的契合点,这是促进教师成果凝结的关键一步。

作者:卢杨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人文学院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086―03

近年来,我国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例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在培训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科研成果;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等等。但在实际的培训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培训效果不尽如人意,骨干教师作用发挥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总而言之,骨干教师培训与发挥作用过程中存在实效性不足的情况,而讲求实效应是骨干教师培训的重要目的之一。骨干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行家、名人,在校内外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激励作用。

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华,是教育教学的领头雁。如何提高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和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共性的难题。本文将结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例,探讨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意义及影响。

一、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思想即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包括教育主张、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思想又是整个社会的教育客观实际及其要求在教育者意识中的反映,它对教育起着定向和指导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在诸多方面改革的时候同时,应该把教育思想的改革放在首要的位置上,重点加以改革与创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将改变单纯重视改革教师只传授中学物理旧知识的老看法,树立新知识、新思想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素养协调发展的新理念;转变只单纯重视统一要求和同化训练的旧观念,在树立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更多注重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转变只单纯注重传授中学物理的旧观念,树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能力;转变以“教”为中心的旧观念,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思想。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

(二)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多样且具有持续性。首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际考察观摩和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理论培训的过程中不断融入生活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提供了支持。实际考察观摩能从一线高级教师现场教学中直接体会和交流。其次,中学物理培训的方法多样化,如问题教学法、实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演示实验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本质上都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只不过“结合”的具体形式不同。可见,教师培训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进一步灵活领悟和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三)有利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但是,随之而改变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份不相称的思想意识。首先,有的教师受周围环境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吃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打退堂鼓,学习怠慢,时时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或大城市工作。其次,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部分教师主要表现在生活作风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本职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要乐于奉献。在以上两方面,部分教师还有所欠缺,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树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于教师本身发展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将及时纠正和转变部分教师的不良师德和作风。

(四)有利于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

知识都有保质期,中学物理知识也同样有保质期。追求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是教师需长期追求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中学物理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面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对中学物理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将无法适应。至此,要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教师无论是什么文凭,都应该保持对自己所教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追踪意识,要掌握专业的发展情况。把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常规,二是重建。作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以往的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会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如教师缺乏及时的知识更新,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会导致教学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那么,在此基础上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促进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各项能力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能促使教师在知识更新中挑重担、想办法和出点子,建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获得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

(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师及时在有效教学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懂得如何合理布置作业;懂得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总结等。同时,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加切合实际教学需要,比如:知道如何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备课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六)有利于扩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这给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的教师,建立了一个更加广泛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知识交流、疑问交流、经验交流、思想交流和科研交流等。同时,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也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培训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收获是丰硕的。教师培训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成长建立了长期的学习、沟通和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

(一)知识水平的差异

通过对一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同样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他们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历和年龄的不同,以及城镇和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可能相去甚远,有的教学观念非常老旧。其次,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一般分为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研修培训,短期集中培训只是采取到高等学校集中学习和讨论,时间非常短,一般十天左右;而置换研修培训的内容较为丰富,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可分为在高校集中学习和讨论,直接到一线中学与一线的高级教师跟班直接学习,这个可以真正促进骨干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提高。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国家也只能分阶段和分层次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次,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班集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培训多,安排的讨论、实践和观摩相对较少,培训的针对性受影响,特别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缺乏针对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全体培训人员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培训应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二)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尚有差距

通过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希望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理解更多生活中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如何合理利用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等等。骨干教师在未参加培训之前,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学物理兴趣过程中,旧的观念多选择一些很具体方式,如演示实验、实例讲解等。但这些方式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大而化之,只有少量课程反映教师实际需要,大部分是学历提高或补偿课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科研能力的教师而言,这类课程没有太多吸引力,缺乏针对性。

(三)骨干教师的选拔没有形成公平机制

当前,骨干教师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首先,标准不统一。有的以纯中学物理实验员为主,有的以理论教师为主,没有选出具有复合型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其次,按照领导的标准,各个地区或学校选拔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常会出现未经公开评选,领导一手决定的现象。这种决定往往和上级领导关系的亲疏有关,甚至有些领导集各种荣誉于一身,把自己任命为骨干教师。这些现象使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性,不仅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开展与骨干作用的发挥;也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带来损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和扶植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旨在选拔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当成工作中的休闲娱乐机会而滥竽充数,可能无论培训机构怎样努力都难以实现培训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四)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未充分发挥

短暂的培训后,回到原学校就结束了。首先,学校未及时与骨干教师相互沟通,调动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引领作用。不能起到其良好的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未能与大家分享,比如在中学物理中,讲解摩擦起电的方法,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就不明显,通过培训,讨论和总结之后,把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可很多学校只有参加培训的中学物理教师知道,本校的教师还是不能分享。其次,骨干教师在时间精力上疲于应付,对于工作激情、科研灵感、教学创新等要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骨干作用的发挥上往往会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他们好的经验和结论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最后,人际压力是影响骨干教师作用发挥的又一原因。人际压力有来自领导层,一些领导认为骨干教师花精力做科研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一些领导很少参考骨干教师的意见进行改革教学与管理等诸多因素,让骨干教师缺乏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压力。人际压力还来自教师群体,表现在教师之间只有看到竞争没有合作,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其他教师的鼓励支持,反而成为被排斥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骨干教师可能精神压抑,也可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耗散在人际纠纷或人际关系的经营上,这些都会影响其创造性地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五)后续跟踪辅导脱节,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集中培训都是短暂的,广大教师在培训期间受培训氛围的影响、组织者及授课教师的启发,往往容易形成认知结构的变化、对原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想法等。但当这些教师回到原有的学校氛围中,回到原有的工作学校中,后续缺乏有效引导与督促,而自身又不善于反思与创新时,在培训期间产生的变化、想法很容易就消失,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三、结论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对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师德和作风,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建立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机制、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后续跟踪辅导都影响了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作用的发挥。今后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加强训前调研,可建立相应的导师制,后续跟踪考核制;长期的点对点的帮扶作用,一个城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与一名农村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建立帮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世勇,胡乔生.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6):95-98.

[2]陈俊军,康野龙.如何有效发挥骨干教师作用[J].华夏教师,2012,(2):18―19.

[3]潘超,吴立宝,吕晓亚.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性策略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0,(8):4-6.

[4]沈绍辉.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J].教育与现代化,2001,(1):14―17.

[5]沈红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6]申继亮,等.教师职业及其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0,(3):4―7.

[7]党玮玺,罗睿.“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问题与建议――以甘肃省2010“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116.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一、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教师职业道德“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和生机。但是,随之而改变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份不相称的思想意识。首先,有的教师受周围环境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吃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打退堂鼓,学习怠慢,时时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或大城市工作。其次,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部分教师主要表现在生活作风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场,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本职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要乐于奉献。在以上两方面,部分教师还有所欠缺,通过骨干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能正确地树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于教师本身发展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将及时纠正和转变部分教师的不良师德和作风。 (二)有利于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知识都有保质期,中学物理知识也同样有保质期。追求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是教师需长期追求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努力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俗话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中学物理教师也不例外,不少教师面对现代科学技术迅猛的发展,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如对中学物理教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将无法适应。至此,要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学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个教师无论是什么文凭,都应该保持对自己所教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的追踪意识,要掌握专业的发展情况。把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个成功的教育者,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更新知识的学习者。教师的知识更新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打破常规,二是重建。作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以往的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同时会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如教师缺乏及时的知识更新,仅靠那点旧的教学经验,会导致教学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那么,在此基础上及时获取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促进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各项能力时刻与时代保持同步,使教师队伍建设扎实有效,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意义是重大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能促使教师在知识更新中挑重担、想办法和出点子,建立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培训中、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中获得的主体地位和主角意识,强化骨干教师的内功修炼和形象塑造。 (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教师及时在有效教学方面获得了一些新的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把握、课堂问题的设计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懂得如何合理布置作业;懂得如何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和总结等。同时,通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培训,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将更加切合实际教学需要,比如:知道如何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备课是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重点,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四)有利于扩大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有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的,这给来自不同省份、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的教师,建立了一个更加广泛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包括知识交流、疑问交流、经验交流、思想交流和科研交流等。同时,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也是促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培训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收获是丰硕的。教师培训为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成长建立了长期的学习、沟通和共同提高的平台,促进了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的因素 (一)知识水平的差异通过对一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调查发现,同样是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他们存在着许多方面的差异。首先,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学历和年龄的不同,以及城镇和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的差异,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可能相去甚远,有的教学观念非常老旧。其次,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一般分为短期集中培训和置换研修培训,短期集中培训只是采取到高等学校集中学习和讨论,时间非常短,一般十天左右;而置换研修培训的内容较为丰富,时间一般为一个学期,可分为在高校集中学习和讨论,直接到一线中学与一线的高级教师跟班直接学习,这个可以真正促进骨干教师的各方面的水平提高。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制约,国家也只能分阶段和分层次对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再次,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大班集中理论知识和实验培训多,安排的讨论、实践和观摩相对较少,培训的针对性受影响,特别是短期集中培训。培训缺乏针对性,这样就很难调动全体培训人员的主动性。骨干教师培训应加大调研力度,真正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分批次进行,在实际操作中要不断更新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 (二)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尚有差距通过对中学物理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中学物理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希望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如何提高中学生对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理解更多生活中中学物理的前沿知识;如何合理利用中学物理的教学方法;等等。骨干教师在未参加培训之前,在培养学生学习中学物理兴趣过程中,旧的观念多选择一些很具体方式,如演示实验、实例讲解等。但这些方式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现有骨干教师培训课程大而化之,只有少量课程反映教师实际需要,大部分是学历提高或补偿课程,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培训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以及科研能力的教师而言,这类课程没有太多吸引力,缺乏针对性。 (三)骨干教师的选拔没有形成公平机制当前,骨干教师培训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选拔机制。首先,标准不统一。有的以纯中学物理实验员为主,有的以理论教师为主,没有选出具有复合型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其次,按照领导的标准,各个地区或学校选拔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常会出现未经公开评选,领导一手决定的现象。这种决定往往和上级领导关系的亲疏有关,甚至有些领导集各种荣誉于一身,把自己任命为骨干教师。这些现象使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性,不仅会挫伤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影响工作开展与骨干作用的发挥;也给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带来损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重点培养和扶植优秀的中小学骨干教师,旨在选拔教师群体中的“优秀骨干分子”,发挥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群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如果把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当成工作中的休闲娱乐机会而滥竽充数,可能无论培训机构怎样努力都难以实现培训预期的效果,就会造成培训资源浪费。 (四)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未充分发挥短暂的培训后,回到原学校就结束了。首先,学校未及时与骨干教师相互沟通,调动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引领作用。不能起到其良好的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好的教学方法未能与大家分享,比如在中学物理中,讲解摩擦起电的方法,有些教师的演示实验就不明显,通过培训,讨论和总结之后,把多年的问题解决了,可很多学校只有参加培训的中学物理教师知道,本校的教师还是不能分享。其次,骨干教师在时间精力上疲于应付,对于工作激情、科研灵感、教学创新等要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中,骨干作用的发挥上往往会敷衍了事,做表面文章,他们好的经验和结论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最后,人际压力是影响骨干教师作用发挥的又一原因。人际压力有来自领导层,一些领导认为骨干教师花精力做科研影响正常教学工作;一些领导很少参考骨干教师的意见进行改革教学与管理等诸多因素,让骨干教师缺乏领导的信任与理解倍感压力。人际压力还来自教师群体,表现在教师之间只有看到竞争没有合作,骨干教师的成长发展与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其他教师的鼓励支持,反而成为被排斥的对象。面对这种情况,骨干教师可能精神压抑,也可能不得不将大量精力耗散在人际纠纷或人际关系的经营上,这些都会影响其创造性地发挥骨干辐射作用。 (五)后续跟踪辅导脱节,培训效果不能巩固集中培训都是短暂的,广大教师在培训期间受培训氛围的影响、组织者及授课教师的启发,往往容易形成认知结构的变化、对原有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对未来教育教学活动的新想法等。但当这些教师回到原有的学校氛围中,回到原有的工作学校中,后续缺乏有效引导与督促,而自身又不善于反思与创新时,在培训期间产生的变化、想法很容易就消失,导致培训效果不能巩固。 三、结论 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对更新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思想,转变师德和作风,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的知识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建立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都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物理骨干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学习内容与学员实际需要、骨干教师的选拔缺乏公平机制、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后续跟踪辅导都影响了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实效性作用的发挥。今后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应加强训前调研,可建立相应的导师制,后续跟踪考核制;长期的点对点的帮扶作用,一个城镇中学物理骨干教师与一名农村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建立帮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刘高福 廖丽君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4

今后,我们教研员工作的立足点必须放在基层学校,决不能总浮在上面,最起码要保证每学期有一半的时间在基层。长期呆在办公室里搞教研,只能是理论来理论去地空发议论,这种脱离实际的教研和教学指导,是不会受到基层学校领导和教师欢迎的。

二、经常深入课堂听课

作为一名教研员来说,深入课堂听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一位教研员每学期至少要保证听课150节以上。只有经常听课才能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才能发现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只有深入课堂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

三、认真抓好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

每一个教研员都必须抓好一个示范学科和一个子课题组,从课题的选择、方案的制订、过程的管理、材料的积累到实验的总结、成果的推广等,教研员都要和实验教师一起合力完成。每学期都要分年级、分学科为行政部门写出一份关于构建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的研究报告。

四、努力培养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教研员在深入课堂听课和指导教研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按照局里要求,每年至少要培养若干名在构建高效课堂行动策略研究方面有一定建树的骨干教师;要为他们建立起成长档案,要了解这些骨干教师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骨干教师座谈会、教育理论培训会、学术研讨会,要给骨干教师压担子、交任务,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可聘为兼职教研员,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鼓励他们往更高的层次攀登,使其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五、经常撰写教研文章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6—105—03

一、引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它是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国外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成果非常丰富。新课程实施已有十年,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间接反映了新课程实施的效果。

我国已经有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从已有的研究看,有对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也有对数学教师工作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还有对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但是还没有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的。考虑到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究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情况。

二、研究的设计

(一)被试

本研究的样本是参加西南大学部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的101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他们分别来自江西、云南、贵州、等地。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97份问卷,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为96%。

(二)调查的工具

本研究以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冯伯麟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为蓝本,结合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修订得到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该量表分为5个因子:自我实现(7个题项)、工作强度(5个题项)、工资收入(6个题项)、与领导关系(5个题项)、与同事关系(4个题项)。

量表采用Likert 5点法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越满意。5级评分标准是:A等级(1.00—1.49)为很不满意,B等级(1.50—2.49)为不满意,C等级(2.50—3.49)为中等满意,D等级(3.50—4.49)为满意,E等级(4.50—5.00)为很满意。

(三)数据数理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各分量表及总问卷的平均得分及等级(见表1),反映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三个方面处于D等级,满意度较高;在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上是C等级,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总的来说,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是C等级,处于中等水平。

为了了解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具体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那些得分相对较低的题项。表2列出了平均值小于3的各个题项,以及在该项目上作出负面回答(分值为1—2)的人数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工作强度和工资收入这两个维度。

(二)不同性别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以性别为自变量,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以学校类型为自变量,对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各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讨论

(一)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本研究表明,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实现、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的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强度、工资收入的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工作强度、工资收入是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工作强度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比较低的维度。调查表明,有55.7%的骨干教师认为“总有干不完的事,节假日都难得休息”,有57.7%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中经常让我感到很疲劳”,“每天都得吃粉笔末太不卫生”,有43.3%的骨干教师认为“工作几乎要用尽我全部精力”。因此,就教育决策部门或学校教育机构而言,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可以考虑从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等方面人手。当然,就教师自身而言,这里面涉及一个有效教学、教学效率的问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制定教学规划、提升教学效率,这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工资收入是教师工作满意度中最低的维度。调查表明,有61.8%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令人满意”,83.5%的骨干教师认为“学校的福利不太高”,只有41.2%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教师相比不算低”,只有45.4%的骨干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非骨干教师相比较不算低”。因此,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待遇。当然,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复杂的社会,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作为以助人、育人为职责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调整心态,要有平静淡定、爱生乐业之心,要树立坚定的信念。

综上所述,一方面,小学数学骨干教师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教师职业的工作价值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工作强度大、工资收入低的矛盾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工作满意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差异分析

本研究表明,男、女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王祖莉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不同学校类型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工作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体表现在自我实现、工作强度、工资收入、与领导关系、与同事关系等五个因子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6

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决定了他们工作平台的大小。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对省级教学能手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工作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培养,需要这批优秀人员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具有组织和管理工作坊的能力,在引领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具有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能力,具有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性能力,达到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文章的能力。在培养期,主要就“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具备了就授予省级学科帶头人称号,实施工作坊建设,开展引领和研究工作,还欠缺,就继续培养,至少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省级教学能手的作用。 

对于学科带头人培养期“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我建议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坊建设上,然而毕竟是培养,所以,工作坊建设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成员必须有,但不能局限于过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10名省级教学能手或者骨干教师,不能局限于要有县域外、市域外的骨干教师,但必须要求他们至少能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教师lO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学习成果,主要是考察工作坊主怎么调动坊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怎么带动这些人成为校内乃至县域内、市域内骨干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就是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对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就是能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思考等。当然,除了这些可物化的考核外,常规的学习、作业、交流反思、活动参与等也应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培养的有效性。 

授予学科带头人后,对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坊应该成为省级教学能手的驿站,要管理好一定数量的省级教学能手,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要在省级课题研究层面发挥作用。要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7

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决定了他们工作平台的大小。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对省级教学能手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工作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培养,需要这批优秀人员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具有组织和管理工作坊的能力,在引领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具有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能力,具有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性能力,达到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文章的能力。在培养期,主要就“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具备了就授予省级学科头人称号,实施工作坊建设,开展引领和研究工作,还欠缺,就继续培养,至少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省级教学能手的作用。

对于学科带头人培养期“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我建议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坊建设上,然而毕竟是培养,所以,工作坊建设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成员必须有,但不能局限于过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10名省级教学能手或者骨干教师,不能局限于要有县域外、市域外的骨干教师,但必须要求他们至少能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教师lO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学习成果,主要是考察工作坊主怎么调动坊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怎么带动这些人成为校内乃至县域内、市域内骨干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就是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对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就是能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思考等。当然,除了这些可物化的考核外,常规的学习、作业、交流反思、活动参与等也应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培养的有效性。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8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9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 (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 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 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二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旧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兴趣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陌生;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掌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二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意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管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二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关键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11

当前,要造就一名中学骨干教师,尽快形成一支适应十一世纪需要、素质一流的中学骨干教师队伍,已是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头等大事,更是摆在我们师训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当前的中学骨干教师培养,是在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骨干教师断层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要解决当前师训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就必须靠我们去积极探索,认真研究。而要研究中学骨干教师培养问题,当然首先就应该从研究整个中学师资队伍状况入手,以寻求解决中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对策。本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对上海市中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中各个层面(年长的,年轻的;知名的,在培的;当领导的,任一般教师的)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500名中学教师,有效问卷449份,约占全市中学教师数1.25%)和实践总结(对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的上诲市首届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教育治理等16个学科的市级骨干教师[校长]培养工程的办班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分析、研究,得出初步的研究结果。

一、当前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与发展机遇

国际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要害就在于提高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而创新能力和适应性的基础在于劳动者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要靠教育也就是归根到底要靠教师来承担,这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所以,十一世纪我国要实现经济腾飞,说到底就看我们的教师能否担当起这个历史重任。这就是说当前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又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分析现状,找出差距,提出目标,主动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发展中去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

1.当前中学教师队伍数量可谓庞大,但结构不尽合理,尤其是骨干教师奇缺,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潜伏着的危机,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的教育尤其是中等教育的发展。

——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教师年龄在中间档次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年龄在30—50岁段只占28.9%;

——学历结构出现了“断层”。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中学教师的学历状况更令人担忧,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欠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比发达地区学历达标率要低76.1%;

——职称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中级职称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中级职称的只占39.2%;

——骨干结构出现了“断层”。具有高级职称与特级或知名教师的量相对地少了,据对449份调查问卷的统计,具有高级职称的只占10.4%,特级只占0.88%,全市知名的只占0.44%。

明显地可以看出,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的“断层”,更加剧了骨干教师结构的“断层”,加剧了骨干教师队伍的青黄不接。更令人堪忧的是教育发展不平衡,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或农村,人才流失越严重,而且严重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校长都害怕提到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原因是学历层次一旦提高了,教师就要“跳槽”——不是调离教育系统,就是调离本校或当地,使得本来就落后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要从根本上扭转这个被动局面,我们就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2.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育发展的要求存在着全面的差距,这使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重大的历史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数省市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数量上基本能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思想状态总体上呈上进状态,其政治素质、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加强。但与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相比,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差距,不能适应中国教育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诸如:

——不适应教育观念现代化的要求。由于受观念与政策的双重影响,现有的教师队伍在整体上只能适应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仍然是占主导地位,对于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普遍缺少信心、爱好与经验。在这项问卷调查中,把“应试教育的困扰”列为教师队伍存在主要问题之首的人数就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8%。

——不适应中学教育改革的要求。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难以胜任教育和教学工作。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10.7%的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工作“不够好”或“一般”,有15.3%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效果“不够好”或“一般”。至于教育科研能力不强,更是普遍现象,竟高达80.9%。而意识到自身与教育事业发展存在距离,尤其是在教育思想和知识更新方面,也高达71%。

——不适应中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中学教育要把现代科学知识引入教学,教师不仅要打好学科的基础,还要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但广大中学教师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如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57.5%的中学教师缺乏计算机基本常识与基本的应用能力,对多媒体和交互技术更是生疏;有58.9%的非英语学科教师基本不把握外语;有63%的教师对电化教育手段不是缺乏应用能力就是没有这种意识。可以说,现有的教师队伍仍广泛存在教学手段相当落后的状态,基本上停留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原始”阶段。

——不适应教育方法现代化的要求。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不了解教育理论的现展,不懂得该如何去发现和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其发展变化状态,对少数需要进行心理与行为矫治的学生束手无策,仍然是凭“经验”办事。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具有上述种种情况的教师总数也达到68.6%。

——不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由于中小学教师待遇仍不高,加上社会价值观的变迁,中小学教师职业还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因此不能吸引一流人才从教。现在教师队伍中责任感不强、敬业精神欠佳和钻研精神不足的情况还占有一定比例。甚至不少教师受功利泛化的影响,没有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有的把过多的精力放到“家教”等第职业上,有的政治观念淡薄,不注重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总结,甚至放弃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21.3%的教师认为教师工作仅仅是一种职业而已,甚至是一种枯燥乏味的工作,更有18.7%的校长、党支部书记和9.5%的高级、特级教师对此有同感。

——不适应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强化以后教师社会角色变化的需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区与家庭教育功能越来越被强化,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转变自己的角色去担任大教育的组织者。但事实是,现在许多教师仍然习惯于单一的学校教育,不愿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担任大教育组织者的社会角色。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就有47%的教师认同这一点。

当前中学教师队伍现状存在的种种问题,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思想(尤其是教育治理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偏差。如何迅速缩小乃至全部消除这些差距,去迎接十一世纪教育的发展,这是中学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的历史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3.十一世纪中国要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要发展教育。

经济腾飞要靠教育来支撑。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

——教育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师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去落实,因而教师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相当重要。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弥补某些办学条件的不足。反之,即使校舍、设备再好,也无法提高教育质量,更不可能办出好的学校。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教师问题。这是因为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要害和难点在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改革,而教师处在这些改革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地位。没有教师去积极参与、大力推进、认真落实,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提高教师个体与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转轨的需要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79%的教师都认同这一点。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最严重的挑战。一个缺少现代意识和未来意识的人是不可能在国际化、信息化、学习化的社会中充当教师角色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教师的作用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在这次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有71%的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至今已是完全成熟了,它使得教材与教学形式甚至学校教育的基本模式都将发生变化,多媒体和交互技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将广泛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丰富的程度无可比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显得非凡重要。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

总之,要实现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这是历史赐予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我们同样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培养骨干教师是解决中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重要对策

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抓紧培养骨干教师可以解决教育发展的要求与中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矛盾。这是因为骨干教师在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轴心、驱动、辐射、稳定和促进作用。

1.轴心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这里笔者暂且将中学一级及其以下级别的教师列为非骨干教师,下同)普遍(占92.9%)认为,骨干教师不仅具备了从事教育工作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品德,而且有着追求事业成功与成就的强烈欲望,具备了很高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心理成熟的特征,在学校工作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学校舆论上占主导地位。通过骨干教师的表现可以使学校在全体成员中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把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把握了教师全体。

2.驱动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93.7%)认为,骨干教师在工作与学习上取得的成就,可以解放人们的思想,使集体中的其他成员能充分熟悉到自身存在的潜能,敢于把自己的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驱动作用,以推动整个集体的工作。

3.辐射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9.3%)认为,骨干教师的工作态度与水平起着示范作用,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转化为集体中其他成员的态度与水平。当然,榜样的质与量也决定了其产生影响的力度、速度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辐射作用,影响着集体成员中的每一个人。

4.稳定作用

在这次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非骨干教师同样普遍(占81.6%)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学龄人口急骤波动,教师的需求量也将随之波动,同时教师职业还远没有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使得中学教师队伍的流动成为必然趋势。因此,中学教师队伍建设要转变观念,不能片面地要求稳定。但是,没有稳定,就没有质量。只有稳定骨干教师,才能使整个教师队伍中的精华保持稳定;只有“稳住一头,放开一片”,在流动中优化教师队伍,才能提高中学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骨干教师能产生稳定作用,达到稳定并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

骨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篇12

(一)工作目标

以树立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改进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主要内容,认真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完成2000人的培训计划(详见附件1)。启动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标准化建设工作,组织相关培训基地开发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电器、数控技术、汽车应用与维修、护理、旅游服务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会计、工业与民用建筑等10个专业的教师省级培训课程标准,促进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二)工作措施

成立*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加强培训基地与职业学校间的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其主要职责:

1.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年度计划,督促落实受训人员及时参加培训。负责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电子注册、网上管理工作。

2.负责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标准开发工作。

3.协助相关处室做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的质量监控、督导检查等工作。

*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要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工作,采取“专、兼、聘”的办法,选调优秀人员充实项目管理办公室,督促项目管理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

(三)工作要求

1.各省辖市和省属学校要选拔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要按照20*年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计划选拔骨干教师到指定的培训基地按时参加培训,确保培训计划的圆满完成。今年在数控技术应用等部分专业试行分层次培训,专业技能基础较好或已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可推选到高级班参加培训。选训的骨干教师名单及学校联系方式请于20*年4月31日前报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项目管理办公室。

2.培训基地要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各培训基地要在总结20*年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意见,从培训的组织、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的方式方法、结业考核、保障条件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案,对新兴专业和紧缺专业要实施小班化、分级培训,切实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确保培训质量。要选拔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组成优秀的培训师资团队。每个培训基地都要邀请省教育厅认定的*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专业带头人开展中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专题培训(根据培训基地的安排,由项目管理办公室协调落实)。每个专业的培训时间、地点见附件2。

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一)工作目标

以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实现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为主要内容,在各省辖市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完成8000人的培训任务(具体培训计划见附件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试点工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初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省辖市要按照“*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基地评估标准”建立2个左右的培训基地(不得在县属学校设立),主要承担本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任务。20*年3月底前,将申报培训基地材料(对照评估标准的自评表)和培训实施方案分别报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20*年试点省辖市确定的培训基地,要加大投入,提供优良的培训设施,进一步改善培训条件。

2.举办教育技术师资培训班。省教育厅将统一组织第二批现代教育技术师资培训班,并成立*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讲师团,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20*年4月30日前,初次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的省辖市要将今年认定的培训基地师资名册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厅拟于5月份开展培训基地的师资培训,培训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3.开展教育技术推广应用试点工作。省教育厅将选定2至3所省属学校的一些专业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试点,先期试点的每个省辖市至少选定1所学校的一些专业进行应用试点,对成效突出者予以重点支持并总结推广。举办校长教育技术专题研修班,对已经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学校校长进行专题培训,为全面推广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造条件。申请试点的学校,20*年3月31日前将教育技术应用试点方案报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参训校长名单报送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工作要求

1.要总结9个省辖市培训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质量。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全面展开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9个试点省辖市要总结试点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培训工作。初次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省辖市,要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借鉴试点省辖市培训工作的做法,认真组织培训。

2.培训对象仍以市属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为主。各省辖市、扩权县(市)教育局要高度重视农村职业学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工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为后续开展农村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奠定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