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活动记录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1 16:22:24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1

2、以人为本 服务居民

3、创展文明社区,建美好家园

4、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乐 老有所为 老有所学

5、打造平安大院 构建和谐社会

6、加强社区建设 创建美好家园

7、以诚相待、恩爱相伴、孝敬老人、教抚小孩、和睦相处、幸福永远

8、以邻为友、以让为先、互相帮助、祥和平安

9、把社区建设成“三土”即热土、净土、乐土,建成“三园”即家园、学园、花园

10、树立社会新风,争做文明市民

11、你我齐心携手,共创和谐城区

12、用我们的爱心和双手,共建温馨美好的家园。

13、青年服务社区,社区培育青年。

14、优化社区秩序、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15、尽我们所能,服务居民所求。

16、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17、人人为社区,社区为人人。

18、社区是大家,帮助你我他。

19、热心公益,互助友爱

20、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21、共建文明家园同享创建成果

22、提高参与意识,推进社区自治;

23、推进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和谐的新型社区;

24、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

25、热爱社区工作,热心为居民服务。

26、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7、搞好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建设!

28、直接选举社区居民委员会,充分行使民主权利!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2

中图分类号:G472.4

一、宏观价值

(一)社区档案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真实记录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其实践过程和效果都将对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各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社区作为社会结构中最基础的构成要素,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是不容忽视,和谐社区建设的是否成功也直接影响到和谐社会能否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经过怎样的建设活动才能达到和谐社区的目标,在这些建设活动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对和谐社会有什么程度的影响等这些内容都需要被记录下来。并且,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活动,通过对这个伟大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可以给我国和全世界各国人民留下宝贵的经验。因此,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社区档案同一般档案一样,记录着社会方方面面各种活动的真实情况,这些档案信息都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中,会形成关于本社区各个建设活动方面内容的大量文件,包括社区居民情况、社区文化活动、社区居民自治活动、社区党建活动、社区卫生活动、社区警务活动等很多方面。这些文件,都是真实反映社区此项建设活动的历史记录,是宝贵的信息财富,都必须得到完整、系统的保存。

(二)社区档案反过来推动和谐社区建设

从社区档案的角度来看,社区档案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的宏观价值可以概括为:行政价值,指导社区行政工作进行和完善;业务价值,在社区实际开展的各向建设活动中提供原始记录、依据和必要的指导;文化价值,记录并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法律价值,以社区档案的真实记录为依据解决社区中以及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纠纷;教育价值,通过社区档案向社区居民宣传国家和社区的各项政策和活动内容等等。由此可见,社区档案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活动的开展,从而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同时,社区档案可以为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一方面,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社区档案记录的社区建设活动的真实情况来指导和谐社区建设,另一方面,社区通过主动建档,收集并整理和谐社区建设开展所必需的信息,为和谐社区建设活动提供基础和保障。

由此可见,从宏观上来讲,社区档案不仅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真实历史记录,而且还反过来起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价值。

二、微观价值

与宏观价值相对的是微观价值,宏观价值主要从理论的层面来分析社区档案的价值,这里我们从实践的层面来分析社区档案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比较现实的价值,即微观价值。

(一)为建立社会保障和社区服务体系提供基础

为了更好的进行社区服务活动,社区档案工作要进行主动建档,收集社区服务活动中需要的各种信息。如:收集本社区范围内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失业人员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汇总加工后建立起系统的服务档案,这样,在社会保障、救助和再就业活动等社区服务活动中就可以根据社区档案中的记录,针对不同种类人群进行更高效率以及更有效果的社区服务活动。同时,将这些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建立起特殊人群档案,也可以使社区保障和服务工作更加系统和科学。

(二)促进和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尤其是基层党建工作不仅是巩固党的领导、党的政策方针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建立社区党建档案,对社区党员信息进行收集,对社区党员的分布、来源等情况做一个清楚的了解,以此为依据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活动,并且对日常开展的党建活动做好记录,在和谐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密切社区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真正发挥党员的先进带头价值。

(三)维护社区稳定与安全

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这些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都转变为广义意义上的社区居民,因此,社区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稳定的一个重要单元。通过社区档案工作,形成较完整的社区居民和事务档案,可以在将来的建设活动中“妥善处理各种邻里矛盾、经济纠纷、等,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

同时,对社区内存在的刑满释放人员、解除劳教人员等特殊人员进行建档,合理对他们实现安置帮教,都对社区稳定和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并且,通过社区档案,将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各种真实情况及时向社区居民公开,使社区居民了解社区的各项建设活动,培养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使社区居民对和谐社区建设有更大的热情,同时,也可以使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和相信社区管理者,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社区稳定。

(四)繁荣社区文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对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社区应通过利用社区档案信息资源,以展览、讲座、宣传等多种形式,对人民关心的如社会大事、生活常识、法律知识等内容进行普及和宣传,在社区内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使社区居民更加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五)繁荣基层档案事业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最基层的社会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活动中,社区也同样成为了基层档案工作的阵地。通过对社区档案和社区档案管理的各种研究和探索,可以丰富我国基层档案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扩大基层档案工作的价值辐射范围,提高基层档案工作在社会公众间的影响力,因此,社区档案的可以起到繁荣基层档案事业的价值。

以上简单叙述了社区档案在社区建设活动中所具有的宏观和微观价值。通过对和谐社区建设中社区档案价值的了解,不仅可以丰富社区档案工作的内容,也更加证明了和谐社区建设不能离开社区档案。在今后进行的和谐社区建设实践中,如何通过社区档案工作,更有效的为社区建设活动服务,为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服务,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参考文献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3

作者单位:735300 甘肃省金塔县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的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1]。健康档案更新与应用,它是开展连续性的、综合的基础和前提。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过程就是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维护的过程,也是居民健康档案应用的过程。

1 健康档案的更新及工作手段

11 健康档案内容 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2 健康档案更新 主要是通过一般人群的复诊和重点管理人群的定期体检与随访来实现。

13 工作手段 以基层医疗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的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生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

2 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健康档案记录着居民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

21 能够及时记录和呈现居民健康状况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社区居民的所有健康及相关信息,社区医生在医疗活动中对居民的健康状况通过健康状况系统将信息进行实时储存,并通过分析相关信息,掌握社区居民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利于社区医生及时、动态的了解所在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有效地开展社区诊断和治疗。

22 能够有效地提供诊疗和干预的依据 在完善的居民健康档案中详细、连续的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这些信息有助于社区医生及时、恰当的针对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

23 有效地加强社区疾病控制工作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家庭和个人进行预防保健和营养指导。社区医生还可根据居民不同的性别、年龄及健康状况等特点,举办关于妇幼保健、中老年保健、营养学知识以及健身方法等方面的讲座,促进居民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纠正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针对本地区的居民健康和环境状况,并进行动态管理,实时、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3 构建健康档案互通平台,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

31 对于居民个人而言,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它记录了每个人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通过比较一段时间来所检查的资料盒数据,居民可发现自己健康状况的变化、疾病发展趋向、治疗效果等情况,有利于居民采取针对性的保健措施。

32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可以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发现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也便于社区责任医生定期对老年人、妇女、儿童及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进行随访和健康指导。

4 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共享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的价值在于用而非建,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工作信息的来源和丰富的资源,是以健康检查为基础记载着居民一生中全部健康有关信息,并利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动态连续且全面的记录过程,通过其中详细完整的健康记录,为居民提供的各种健康管理服务。因此,它是提供一切与健康相关服务的依据。

总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工作,居民健康档案的更新和应用是改善居民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是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动态了解,跟踪病情的发展,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在规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4

免费向全区孕产妇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年辖区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0%。

二、项目范围与职责

(一)项目范围:区

(二)职责

1、区卫生局

制定辖区孕产妇保健项目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估标准,并进行发动、组织实施和定期督导;组织相关培训、指导;组织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师资培训;组织区妇幼保健所对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培训、指导;组织购买、发放相关宣传材料等资料,定期收集汇总相关工作信息。

2、区妇幼保健所职责

(1)协助区卫生局加强孕产妇保健项目的管理,制定有关技术规范,并对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及督导和考核工作。

(2)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业务培训及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协助区卫生局组织购买、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及开展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

(4)加强孕产妇保健信息管理。

(5)开展孕期保健服务项目:为辖区生育保险孕妇在孕12周之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2次产前随访。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1)掌握辖区中的育龄妇女数,及时了解孕情、督促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与区妇幼保健所、有关医院及社区服务站建立工作联系,配合区妇幼按照妇幼信息管理要求上报孕产妇保健信息并定期进行质控。

(2)开展孕产妇保健服务项目:免费为辖区非生育保险孕妇在孕12周之前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1次产前检查;为辖区非生育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产妇进行1次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做好工作登记、上报、电子录入和分析工作。

(3)针对妇女保健相关问题,进行健康教育。开展孕期保健、母乳喂养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常见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并设有宣传栏。

(4)协助区妇幼保健所开展孕产妇死亡调查工作及妇幼信息质量控制工作。

(5)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管理并做好登记随访工作。

(6)指导相关社区卫生服务站协助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工作。

三、服务项目及服务内容

(一)孕早、中期健康管理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年版)》和市卫生局、财政局《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为区户籍孕产妇及在区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免费基本保健服务。

1、承担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所。

2、服务内容:为孕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进行3次规范的产前检查,做好指导、登记上报有关信息。

3、工作流程:

(1)协调街道计生部门、婚姻登记处、公安部门等相关部门发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告知书》等宣传材料。

(2)早孕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指导符合生育政策、未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孕妇在孕12周之前持暂住证(或居委会证明)、《计划生育服务手册》等有关证件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第1次产前随访,做好记录和登记(登记用于统计信息和备查),孕妇签字,每月汇总上报信息。产前保健服务记录纳入社区个人健康档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电子录入;指导符合生育政策、已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孕妇在孕12周之前持《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和市社会保障卡到区妇幼保健所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和第1次产前随访,做好记录和登记(登记用于统计信息和备查),孕妇签字。产前保健服务记录纳入社区个人健康档案,填写《个人基本信息》、《第1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电子录入。

(3)所有孕妇(包括有生育保险和无生育保险)在16-24周、25-28周持《孕产妇保健手册》到区妇幼保健所各进行1次产前检查,并进行产前筛查(自费)和糖尿病(自费)的筛查。做好记录和登记(登记用于统计信息和备查),孕妇签字。产前保健服务记录纳入社区个人健康档案,填写《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将有关信息进行电子录入。

(二)孕晚期健康管理

为所有孕妇提供2次孕晚期健康管理。

1、承担机构:有助产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服务内容:根据国家卫生部印发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年版)》(下称《规范》)及市《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进行孕28~36周、孕37~40周各1次产前检查(具体项目标准附后),做好指导,登记上报有关信息。

3、工作流程:孕妇携带《孕产妇保健手册》及由区妇幼保健所发放的相关材料,自主选择助产机构进行孕晚期检查,如选择辖区内助产机构,检查结束后助产机构应按要求填写信息,并每月报区妇幼保健所。由区妇幼保健所根据孕妇建册情况,将信息转入相应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服务中心填写《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及电子录入;如选择辖区外助产机构,各社区服务中心应及时电话随访获取检查信息,填写《第2-5次产前随访服务记录表》并电子录入。

(三)产后访视与健康检查

为辖区常住人口中的产妇(包括有生育保险和无生育保险的产妇)提供1次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1、承担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服务内容:

(1)产妇休养地在区内:产妇出院后3-7天内,医务人员到产妇家中进行1次产后访视。

(2)产妇休养地在区以外:各社区服务中心应及时电话随访获取信息。

(3)内容:了解产妇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等情况;测体温、血压、检查、、乳汁、子宫恢复、恶露、伤口愈合情况;指导产褥期卫生和母乳喂养;同时进行新生儿访视。将访视结果填写在《产后访视记录表》、《新生儿访视记录表》上,做好产后保健服务记录和登记,产妇签字,每月汇总上报信息,及时将信息进行电子录入。《新生儿访视记录表》交社区儿保科电子录入。

(4)产后42~56天,产妇到就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1次健康检查:询问产妇一般情况,观察、乳汁情况;测血压、称体重,妇科检查;必要时实验室检测;计划生育、母乳喂养指导。将检查结果填写在《产后42天健康检查记录表》上,做好产后保健服务记录和登记,产妇签字,每月汇总上报信息,及时将信息进行电子录入。

3、工作流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孕妇建册及孕晚期检查情况确定孕妇预产期,主动与孕妇联系,明确其分娩时间及产后休养地,在产妇出院后及时入户进行产后访视(产妇出院后也可主动与社区服务中心联系)。向产妇发放《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项目告知书》等宣教材料,告知产妇在新生儿满月后,及时参加儿童基本保健项目免费服务。

四、服务要求

1、开展孕产妇健康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

2、从事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妇女保健专业技术培训,按照国家孕产妇保健有关规范的要求进行孕产妇健康管理。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通过妇幼卫生网络、街道办事处以及日常医疗卫生服务等多种途径掌握辖区中的孕产妇人数,做好孕产妇的健康管理。

4、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及时进行电子档案录入。

五、执行时间

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

六、项目监督与考核

1、区卫生局医政科负责项目实施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

2、区妇幼保健所负责项目的实施,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管理等,按照标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情况组织开展半年和全年督导检查,采取抽样方式开展考核评估,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并将检查情况上报区卫生行政部门,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费安排挂钩。

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自查和评估服务状况。

4、区卫生局于11月上旬组织区妇幼保健所对项目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居民满意度等开展居民评估调查。

5、考核评估主要内容和指标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5

【导语】

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关系有多大,备受家长关注。“综评结果不计入中考总分”说明中显示,根据《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圳市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表现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综评结果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三大方面:一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相同的情况下,综评等级高者优先录取。二是自主招生学校应当将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如艺术特色高中学校在自主招生时就会特别关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中的艺术素养方面的成长记录。三是省一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时对综评结果有要求,即思想品德方面五个学期的总得分不得少于60分(由于2018年入学的初一学生只有4个学期的综评分,省一级学校录取时,思想品德得分不得少于48分)。

针对“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的相关要求该如何理解?说明中显示,“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累积时长的获取途径以学校组织为主,学生自主进行为辅。累计时长并不是只有参加义工组织的活动方能累积,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内外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学生自主进行的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参加“志愿深圳”公众号上登记的志愿者服务、中小学生公益活动等途径均可以累积时长。

活动形式上,学校以班级、团队等集体形式组织开展的校内外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如慰问社区福利院、社区公益宣传、社区公益环保活动、校园大型活动的服务性工作、校园值周和大扫除活动等,凡是能够提供真实佐证材料的“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均可被录入综评系统。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6

第二条对申请低保家庭入户调查全面,掌握情况准确,入户调查表填写规范,家庭收入数据无涂改。保障对象按照家庭人平收入与保障线标准之差足额享受补助。

第三条建立健全城市低保公示公开制度。新增(调整)对象三榜公示,续保对象长期公示。

第四条新增(调整)保障对象在入户调查基础上,必须进行民主评议、评审,评议评审小组成员原则上全部同意后才能公示(宜采用无记名投票)。评议、评审情况记录准确、完整。

第五条建立保障对象分类管理、定期入户核查制度。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长期保障对象,主要掌握减员情况,可一年核查一次;第二类是收入来源比较明确且变化不大的保障对象,半年入户核查一次;第三类是家庭收入波动幅度大或家庭成员就业结构易变动的保障对象,至少每季度核查一次。

第六条建立低保对象续保登记制度。第二、第三类保障对象

每个月在规定时间到社区进行登记,提出续保申请,连续二次或一年内累计三次不进行续保申请登记的,取消低保待遇。

第七条建立低保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制度。每个社区要组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保障对象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每人每月不少于一次。连续三次不参加社区公益劳动的,取消低保待遇。

第八条做好来信来访举报投诉工作。做到来信来访举报投诉有记录,对举报投诉人有答复,举报投诉问题处理有结果。

第二章资金管理与发放

第九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科学合理,原则上为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0%-55%。

第十条本级财政安排低保资金预算不低于上年度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8%,且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低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并直接拨付到单位。

第十一条按月发放低保金,保障对象在每月25日以后能够足额领取低保金,街道、乡镇均实行社会化发放。

第三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二条低保管理服务机构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并按规定悬挂低保管理机构名称标牌。低保基本政策规定、职责和申办程序、管理工作人员守则等相关制度按统一规定上墙公开。

第十三条县(市、区)、街道(镇)低保管理机构设立公开的低保咨询投诉专用电话、举报箱。社区居委会(不设社区的乡镇、有条件的居民小组)按统一规范设置固定的城市低保公示通报栏。

第十四条县(市、区)、街道办事处、中心城区社区配备计算机,实现低保信息微机管理,通过宽带(电话)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数据传输。低保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专用档案柜。

第四章档案建立

第十五条县(市、区)、街道办事处、社区低保管理服务机构(含乡镇)建立低保文字档案,县(市、区)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县级低保管理机构档案包括:

保障对象个人档案:包括户主申请、家庭成员户口复印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入户调查表、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证明、其它相关资料,按一户一档装订,专用档案盒保管。

综合档案:包括上级来文,本地制定的城市低保政策和法规,城市低保工作的请示、报告、批文,城市低保工作的有关统计表、汇总表,享受、调整、停发保障金的通知,来信来访记录,等等。

财务档案:包括每月低保金发放汇总表、低保金收支台帐、划拨低保金批文。

街道(镇)低保管理办公室(含乡)档案包括:发放花名册、来信来访举报及处理结果记录、评审记录、综合统计资料。

社区低保管理服务站档案包括:低保对象家庭台帐(包括基本情况、核查记录、低保金调整变更情况)、发放花名册、社区居民申请来访登记表、定期核查情况登记表、公益劳动登记表、每月续保登记表、评议小组评议记录表。

第十六条县(市、区)、街道办事处、中心城区社区建立低保信息电子档案,保障对象个人信息由社区按照全国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按月汇总,逐级上传。

第五章机构、人员配备

第十七条县(市、区)设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专门机构,机构批复、人员编制到位;保障人数超过1万人的,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3人。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7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

社区先进事迹介绍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社区是**市**区**街道新建成的棚改新区,居民回迁后,共有下岗失业人员2587人,其中零就业家庭15户,有就业愿望的19人。目前,本社区消除了零就业家庭,有就业愿望人员均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全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行政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施目标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学习理论和业务,熟练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方法和作风,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2、作好各项基础工作。为确保各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筹集18万元,建设了一座面积㎡的再就业综合服务楼,设有再就业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活动室、办公室、洽谈室等。在服务大厅开设了用工登记、推荐介绍等六个服务窗口,功能齐全,服务全面。4间培训教室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电教设备。同时制作了社区各项工作制度、群众办事指南、职业介绍公示板,使社区再就业宣传设施标准化、规范化。3、加强宣传,落实政策。社区专门成立了宣传小组,将各项政策、工作程序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我们为3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优惠证,为9名创业人员办理了小额贷款,带动了2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我们坚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带着政策、带着岗位,开展“零距离、面对面”服务,通过“四送”已有76人实现了再就业。我们的“走千家、访百户”活动,帮助228名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全面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1、完善信息网络,打造就业服务新平台。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完善了就业信息服务网络,设置专人管理,我们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以及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输入微机,资源共享,及时公布,互通有无,形成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体系。2、动态管理,服务社会化。我们成立五个再就业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八种台帐”。即4050人员台帐、优惠证台帐、社区服务网点台帐、离退休人员台帐、劳务输出台帐、培训人员台帐、公益性岗位台帐、创办微小企业台帐。二是建立“十项记录”。即再就业走访记录、零就业走访记录、洽谈会记录、送岗位记录、政策宣传记录、培训记录、日常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典型记录、工作计划记录。三是制定“八种制度”。即**社区再就业工作制度、再就业工作承诺制度、家政服务站工作制度、《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制度、保姆岗位制度、小时工制度、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制度、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制度。四是坚持“六清”、“六到位”。即对失业、下岗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失业、下岗原因清、就业需求清、安置结果清、工作表现清。对失业、下岗职工关心走访到位,帮助教育到位,培训指导到位,安置就业到位,跟踪走访到位,协调管理到位。五是制定“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动态服务制度。3、快速反应,化解群众反映的就业难题。社区再就业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开设了“110”服务机制,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只要打一个电话,一天内可帮其找到工作。社区就会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存入数据库,为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一表一卡、动态跟踪卡,并采取“定向送岗、自主选岗、择优上岗、协助创岗”四种安置方式,使居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百姓的关怀。三、采取措施,开辟渠道,确保有就业愿望人员全部就业1、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就业新途径。我们抓住棚改新区百业待兴的有利时机,通过采取发展新兴服务业、开发公益岗位、保洁服务公司、创业园及编织社等措施,将下岗失业人员消化在内部。具体做到“一个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无偿、低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和特殊贫困群体提供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辖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我们还大力创办无围墙工厂,采取企业+家庭的新模式,探索家庭式的就业。动迁居民回迁后,我们以用工见面会、洽谈会的方式提供岗位5216个,有376人实现就业。2、加强培训,搞好对接。我们坚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首先是组织开展订单式、输出式培训,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

 

及相关要求,按标准培训下岗失业人员。我们培训的167名月嫂、保姆,全部实现了再就业。我们还向嘉慧服装厂输送112人,企业十分满意。其次是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参加面食、美容美发、家电维修等组合式、援助式培训,共培训下岗失业人员375人培训就业率达到的90%。3、典型引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为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社区开展了争当下岗失业人员的“领头人”和争做下岗失业人员的“贴心人”活动,把区域内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创业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帮助他们扩大规模,成为创业带头人,激励和带动周围的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4、发展劳务输出,形成就业新亮点。在劳务输出上,我们一是挂靠**成形输出品牌,“借路出航”,共输出“**月嫂”、“**家政”151人,还送走“**技工”、“**煤哥”5人。二是做好关心、帮助劳务输出人员家庭工作,社区干部经常到输出人员家庭走访,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8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一是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行政主任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实施目标管理,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系。二是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学习理论和业务,熟练掌握政策、用好政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方法和作风,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2、作好各项基础工作。为确保各项就业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筹集18万元,建设了一座面积㎡的再就业综合服务楼,设有再就业服务大厅、培训教室、活动室、办公室、洽谈室等。在服务大厅开设了用工登记、推荐介绍等六个服务窗口,功能齐全,服务全面。4间培训教室配备了各种现代化电教设备。同时制作了社区各项工作制度、群众办事指南、职业介绍公示板,使社区再就业宣传设施标准化、规范化。

3、加强宣传,落实政策。社区专门成立了宣传小组,将各项政策、工作程序发放给每一位失业下岗职工。我们为34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优惠证,为9名创业人员办理了小额贷款,带动了2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我们坚持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带着政策、带着岗位,开展“零距离、面对面”服务,通过“四送”已有76人实现了再就业。我们的“走千家、访百户”活动,帮助228名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

二、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全面做好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1、完善信息网络,打造就业服务新平台。在社区建立了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完善了就业信息服务网络,设置专人管理,我们将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以及收集到的就业信息,输入微机,资源共享,及时公布,互通有无,形成高效快捷的就业服务体系。

2、动态管理,服务社会化。我们成立五个再就业工作小组,结合实际实行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八种台帐”。即4050人员台帐、优惠证台帐、社区服务网点台帐、离退休人员台帐、劳务输出台帐、培训人员台帐、公益性岗位台帐、创办微小企业台帐。二是建立“十项记录”。即再就业走访记录、零就业走访记录、洽谈会记录、送岗位记录、政策宣传记录、培训记录、日常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典型记录、工作计划记录。三是制定“八种制度”。即社区再就业工作制度、再就业工作承诺制度、家政服务站工作制度、《再就业优惠证》管理制度、保姆岗位制度、小时工制度、劳动保障协管员工作制度、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工作制度。四是坚持“六清”、“六到位”。即对失业、下岗人员底数清、家庭状况清、失业、下岗原因清、就业需求清、安置结果清、工作表现清。对失业、下岗职工关心走访到位,帮助教育到位,培训指导到位,安置就业到位,跟踪走访到位,协调管理到位。五是制定“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就业动态服务制度。

3、快速反应,化解群众反映的就业难题。社区再就业平台为下岗失业人员开设了“110”服务机制,社区内的下岗失业人员只要打一个电话,一天内可帮其找到工作。社区就会将下岗失业人员信息存入数据库,为每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一表一卡、动态跟踪卡,并采取“定向送岗、自主选岗、择优上岗、协助创岗”四种安置方式,使居民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对百姓的关怀。

三、采取措施,开辟渠道,确保有就业愿望人员全部就业

1、发展社区服务业,挖掘就业新途径。我们抓住棚改新区百业待兴的有利时机,通过采取发展新兴服务业、开发公益岗位、保洁服务公司、创业园及编织社等措施,将下岗失业人员消化在内部。具体做到“一个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无偿、低偿与有偿服务相结合;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和特殊贫困群体提供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面向辖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同时,我们还大力创办无围墙工厂,采取企业+家庭的新模式,探索家庭式的就业。动迁居民回迁后,我们以用工见面会、洽谈会的方式提供岗位5216个,有376人实现就业。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为统揽,以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为目标,弘扬中华民初传统美德和志愿者精神,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建立志愿服务平台,为居民群众提供各种民生志愿服务,进一步健全完善广泛覆盖的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不断推动社区向服务型转化,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街区打下良好基础。

二、基本原则

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美德,努力营造“互帮互助,志愿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坚持以服务群众为目的,充分体现“自愿、无偿、利民”的原则;坚持无偿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组织性与业余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志愿服务与服务需求相衔接,充分体现“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坚持志愿服务与实现个人发展相统一充分体现“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为发展公益事业、完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三、工作措施

(一)依托有利资源,对受助群体进行摸底调查。依托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干部广泛收集辖区内需要帮扶的群体(即受助群体)的信息。一是对前来办事的群众进行问询,并实时记录。二是发动各社区干部、居民组长,深入辖区进行调查。对受助群体进行详细登记,并根据受助群体需求的不同,进行科学分类。

(二)多方协调,发挥街道桥梁纽带作用。街道将受助群体的普遍需求整理上报,协调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服务团队进入辖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服务团队与社区间的沟通工作,做到社区调查中出现新的需求,第一时间上报,以便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新需求,制定新的帮扶计划。

(三)细化工作,参与制定进社区帮扶计划。充分调查受助群体日常工作及休息时间,指导各社区制定帮扶日程表,并将具体帮扶计划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经批准后,协调各服务团队根据帮扶计划开展活动。

(四)加强管理,树立形象,做好各项志愿服务的记录、统计、上报工作。各社区服务站要加强对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到活动经常开展、队伍不断壮大。积极践行“自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宗旨,热心服务,树立志愿者良好形象,在各类服务团队进入辖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做好文字及影像记录,需要联系媒体时,及时协调联系,确保活动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服务效果和社会影响。

(五)广泛宣传,动员辖区更多团体及爱心人士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每个社区设立“爱心接待站”。负责登记辖区各类爱心团体、爱心人士信息及他们所能提供的服务种类,做好各方衔接、沟通工作,保证这些社会爱心人士的服务切实送到受助群众家中。

四、相关要求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10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规划

6、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7、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8、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9、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10、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2、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3、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4、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5、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6、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8、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9、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20、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1、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2、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3、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4、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5、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6、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7、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8、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9、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20__年3年创建文明城区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7、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8、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10、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11、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 活动的简报、记录

1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3、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4、创建宣传资料

15、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年度

第一卷: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1、社区的学习制度和记录

2、社区干部的道德教育的制度、计划、主题和典型

3、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4、维护未成年人的机构和内容

5、法制教育的计划和总结

6、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学法记录、安排、考核

7、普法宣传的安排、简报、资料

8、人民调解委员会、治安防范巡逻制度

9、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规划

10、社区居委会民主建设的有关机构

11、民主决策制度

12、诚信主题教育的安排、记录和实践活动的安排、记录

第二卷:人文环境、生活环境

1、重要事件、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开展教育活动的安排、记录

2、国防、国家安全教育的安排和记录

3、形势报告会制度

4、群众性形势教育主题活动的安排、记录

5、20__年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半年总结

6、市民教育的学习型组织

7、市民教育计划、教材、学员名单、报到册、教师队伍(本材料要按照教学计划分别准备教学计划、学员名单、报到册和教师队伍)

8、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教育制度和计划总结

9、公民道德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以及先进典型的材料

1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安排、总结和工作机制

11、学校、社会、家庭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和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记录

12、科普宣传的安排、总结和资料

13、社区科普志愿者组织、活动记录、

14、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场所的统计记录(总面积每万人大于500平方米)

15、社区公共体育设施记录

16、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活动辅导员的注册登记制度

17、社区居委会群众业余文化体育活动队伍名单(不少于4支)

18、社区群众文体活动简报或记录(不少于4次)

19、见义勇为先进的事迹材料和表彰材料

20、扶贫帮困的机构和措施

21、经常性社会捐助的安排、记录、机制

22、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名册(占社区人口总数的比例大于8)

23、开展志愿者活动的记录

24、公益性活动的机构、制度和记录

25、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关资料

26、计划生育率记录(大于95)

27、登记失业人口再就业材料(大于70)

28、低保工作资料(制度、名册等)

第三卷:创建活动

1、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2、20__年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3、20__年创建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4、20__年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半年总结(有目标、计划、措施)

5、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实施方案(有目标、计划、措施)

6、20__年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创建、爱卫工作4个工作机构、职责和工作制度

7、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工作专题工作记录

8、创建的评估表彰制度和奖励措施

9、创建文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爱卫工作宣传、实践活动的简报、记录

10、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安排、记录、总结(覆盖面大于80)

11、创建文明行业、单位、社区的有关资料

12、创建宣传资料

13、门前三包责任制、自行车停放管理制度和责任人

第四卷:上级有关文件资料

20__-20__年3年的图片资料用影集附说明单独组成一卷

二、要求

1、所有卷宗封面均打印贴纸,标题为“创建文明城区专卷”,均使用正规档案盒按照标准归档,所装内容除会议记录、活动记录或 教案讲义等,其它均打印归档。

2、档案卷内均按照要求分年度组卷,每年4卷,每卷内容严格按照上述标准准备,不能少项。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11

根据国家有关管理规定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按照全员建档,全员体检,分类管理原则,为全区常住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及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将全区常住居民分为不同人群进行健康管理。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按照“一人一档”要求,建立规范完善的健康档案体系。一人一档:即人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一)居民健康档案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5、健康档案格式参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二)建档的方式。

新建档的两种方式:一是辖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二是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档案的应用。

1、已建档居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复诊时,应调取其居民健康档案,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入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和进行各类人群随访时,应事先查阅服务对象的健康档案并携带相应表单,在服务过程中记录、补充相应内容,对于需要转诊、会诊的服务对象,由接诊医生填写转诊、会诊记录。所有的服务记录由责任医务人员或档案管理人员统一汇总,并同时更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2、村卫生站能够调阅居民健康档案,录入管理服务信息。预防保健信息系统、医疗信息系统和医保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逐步实现健康管理数据与医疗信息以及各医疗卫生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机构、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3、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大数据分析、监测、评估、运用,变“死档案”为“活档案”,为群众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党委政府卫生健康工作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二、分人群进行管理

(一)一般管理人群。

一般管理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具有慢病危险因素的人群。由村(居)基层组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脱贫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1、大力培养城乡健康指导员,加强基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服务力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配备专(兼)职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树立全员提供健康教育服务的观念,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2、健康教育内容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核心,重点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等主题,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在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职业健康、健康信息获取等方面的素养。

3、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发放印刷资料、播放音像资料、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重点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咨询活动、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学习、掌握健康知识及必要的健康技能,促进辖区内居民的身心健康。针对不同场所、不同人群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采取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和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创建活动,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开展健康指导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站的医务人员在提供门诊医疗、上门访视等医疗卫生服务时,要充分利用健康体检结果,针对居民健康体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制定健康指导计划和干预措施,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普及相关防治知识,强化健康管理。

(二)重点管理人群。

1、每年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2、严重精神障碍稳定患者人群,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3、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在完成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要求的基础上,增加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心电图检测项目),可与随访相结合,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并给予健康指导。

4、35周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具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进行高危人群信息登记,并将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包括了解其目前症状、体征、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对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并给予生活方式指导;对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给予健康指导。

(三)精准管理人群。

1、三期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有重大并发症等慢性患者群,每3个月进行1次面对面随访,随访时评估高危情况,根据紧急情况处理原则处理,若病情不能得到控制,随时转诊,基层卫生人员或家庭医生于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社区服务活动记录篇12

二.创设目标:

建立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提高社区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以及自我保健、群体保健能力,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条件,从而达到提高社区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主要内容:

1.充分发挥街道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作用,每年召开两次健康教育工作例会;建立健康教育网络,充分调动专业人员(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社区内各单位、家庭、个人积极参与,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目标转化为社会活动。

2.各社区居委会制定相应计划,组织具体实施,定期组织培训健康骨干人员,做到有培训记录、照片、签到表和培训材料、试卷、培训率超过百分之90。

3.全年4次以上更换健康教育橱窗内容,做到有照片、并注明日期,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注重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科学性、实用性、时效性。

4.健康教育材料发放有记录,包括:时间、材料名称、领取数量、领取单位、签名等。

5.建立健康教育室、社区活动室、健身室,满足日常健康教育需要,有健康教育活动使用记录。

6.开展大型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包括:市民学校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健康知识竞赛、健康技能比赛、大型健康文体活动等。档案记录包括:活动方案、课程表、通知、小结、照片以及相关文字资料等。

7.成立控烟领导小组并设检察员,开展控烟宣传,做到有材料、有活动记录。

8.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督导,每年2次对所在辖区居委会进行工作督导,做到有记录并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抓好示范,整体提高。

四.具体开展活动的安排:

1.高血压的病因与防治。

2.糖尿病的种类、饮食及治疗。

3.乙肝的防治,如何与乙肝病人接触。

4.开展食品卫生、营养与健康宣传;儿童预防接种知识教育。

5.开展口腔保健牙齿保健工作。

6.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饮水饮食卫生知识教育。

7.宣传预防儿童近视,远离。

8.开展家庭常用消毒知识,了解常见病知识教育。

9.了解家庭急救与护理,为老年人服务活动。

10.节日食品卫生,合理膳食与营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