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实验合集12篇

时间:2022-03-29 02:29:13

护理实验

护理实验篇1

1.1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目前,医学本科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对实验教学定位不高,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学时占的比例过大,实验课所占学时较少[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功利主义:投入相同的时间,实验教学的显示度明显低于理论教学的显示度,实验教学成果一时难以得到认同,导致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2]。二是就业压力:近几年,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1/2以上的学生将报考研究生作为毕业后的首选,而把绝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学习,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实验课[2]。三是观念问题:主要是观念没有更新,传统守旧,不敢打破旧模式,没能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1.2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护理学科建设很不成熟[1]。没有形成以护理为核心的特色,依托于临床医学专业的模式。教育部全国医药院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教学计划资料显示,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能力训练方面,多数学校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各课程间缺乏知识结构上的逻辑过渡和有机联系,既存在不必要的重复,又有脱节和遗漏,未能形成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课程在共同为实现培养目标产生综合效能方面的作用已落后于社会和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3]。

1.3教学方法目前我国护理教育的教学方法仍多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很少以学生为主,在实验课上由实验老师提前为学生准备好用物,上课时首先由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照方抓药”进行练习[4]。对创新教学法,如疑难为本教学法、反思学习、试验学习、个案学习等采用较少[5],学生体会不到由创新而成功的喜悦[2]。在实验课上老师过分强调操作程序要精确,操作动作要规范,使护生虽严谨但不灵活,虽规范但无创新,缺乏应变能力。激发不起学生主动实验的兴趣,研究气氛不够,学生学习的热情也由高到低,甚至产生厌倦心理[6]。由于教学方法的死板,导致学生在上课时死记操作流程,练习时拼命模仿老师的动作,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发,学生进入临床后面对许多应急问题感到束手无策[4]。

1.4教学内容目前《护理学基础》的实验教学内容仍然以15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4],而实际临床有些操作基本不用。实验教学内容长期得不到更新,医学科学新的发展成果和技术没有能够及时转化为现实的实验教学内容,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的现象[1,3]。实验教学基本上没有开放性、设计性实验,这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灵活性和个性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临床实习期间遇到应急问题时应变能力较差[4]。

1.5实验设备就我国护理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在教学条件、设施以及软环境等诸多方面,都还存在着与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不相适应的情况。临床上的医疗设备更新较快,而学校实验设备陈旧,造成教学与临床脱离,不能满足医学科学发展下对人才的需求[4]。主要原因是经费不足,仪器设备落后的问题解决困难,一些实验室的主要仪器设备十几年不更新,大多数已不能用于高水平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只能开设普通验证性实验,学生接触不到现代化的仪器设备[2]。另外,有些院校大规模扩招,增添的新设备数量仍然满足不了招生规模的扩大。

1.6实验室管理护理实验室不同于其他医学实验室,实验教学用物多、大小不一、零散繁杂、消耗更新快,目前护理实验室多属于教研室管理(很多院校没有配备专门的实验员)。教研室又把管理任务分配给带教老师,由于带教老师承担理论课、操作授课及物品准备等,教学任务重,无暇顾及管理。另外实验室不能高效利用,仅在上课时开放,影响了学习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4]。

1.7实验考核长期以来实验课的成绩依附于理论课,有的考核成绩仅占该课程总成绩的10%~30%,有的甚至不考核,因而课程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能力,势必造成学生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7]。现行的实验考核以技术操作为基础,考评标准中过分强调某些细节,致使学生为考试而学习,机械的完成某些动作,却达不到利用这些操作技术为病人解决问题的教学目的[8]。

1.8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不能适用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传统的教育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实验技术人员处在“教辅”位置。这种片面认识导致对实验技术人员重视不够、培养不力、要求不高,严重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积极性[4]。有的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只是做些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没有真正发挥护理实验员的作用。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实验技术人员。

2护理实验教学改革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一些学校尝试做了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1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比重[9]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摒弃或压缩传统的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增加适应医学发展的内容。压缩了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等,增加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穿刺术、备皮、换药、减压、引流术等操作技术[5,10,3],注重实践教学与临床需要接轨,使学生从学校到岗位的跨距缩小,达到专业知识够用,技能要求实用的目的[11]。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把实验课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4%[10]。

2.2改进教学方法[12,13]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运用。改变教学方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师生互动性。很多教师采用角色扮演、自身体验、设立情境、设障碍法、幽默图画等灵活应变方法,增加护生直接参与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效果[1,10,14]。苏桦[16]采用自学辅导法、病案讨论法等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即激发了同学学习的热情,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15,17]。

2.3改革考核方式[10,15]加强考核力度,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将实验课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加大到45%,技能考核时学生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选择考试内容,无菌操作强调无菌观念,非无菌操作强调流程的熟练程度[4],改变一味强调学生熟记操作步骤、按操作步骤机械完成护理操作过程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法[18]。有的院校教学考核采用实验态度、口试、活动性考核、操作考核、实验报告、学生互评结合,评定出综合分[19]。对实验报告的评改打破“一刀切”的模式,对原文照抄的仅给合格分,对实验内容综合分析,有创意的报告给“优良”等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主动思考并且在书写报告时能对实验内容进行综合分析[18]。在实验考核环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

2.4培养创造性思维在护理技术操作中,只要不违反操作原则,操作步骤可不尽相同。例如:口腔护理中,应先擦洗双侧牙齿,后擦双侧颊部,还是先擦洗一侧牙齿和颊部,后擦洗对侧?笔者认为几种方法都可用,因为不会影响擦牙的效果。如果患者没有牙齿或满口都是假牙,那么其操作程序也不同。如此的问题还有很多。因此,鼓励学生要善于思考,敢于多问和质疑,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做到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比较,以寻求最佳的答案[6,21]。在设疑、提问、讨论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2.5强化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是学生实践操作区域,是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的过渡区间。在实验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要。

2.5.1优化实验室环境实验室的设备和布局病区化,使实验室成为医院病房的缩影,同时在管理上也应规范化。一切从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好习惯[9,20]。

2.5.2开放实验室针对实验课时少,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等情况,在学生自习时间开放部分实验室,增加训练时间。并准备不同操作用物,学生可以选择在实验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护理操作[3,21]。开放时间让学生承担实验室管理任务。

2.5.3增加投入增加资金投入[21],配置先进设备,添置呼吸机、监护仪、模拟抢救人、触摸式电脑等先进设备。使学校实验教学跟上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

2.5.4扩大实验场所实验教学场所不断延伸:把实验室扩大到社区、家庭,实验教学和临床见习同步进行。如人际沟通、健康教育实验课,把学生组织到社区、家庭,与病人、健康人进行沟通,培养综合能力[16]。

护理实验篇2

1.1第1阶段为基本理论和技能训练阶段

第1阶段安排的主要课程包括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护理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强化护理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学生认识现代护理观念和目的,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1.2第2阶段为分析与综合实验阶段

第2阶段主要课程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是护理综合实验开展的重点。教师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护理综合实验案例,利用综合护理模拟人进行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护理综合实验要求教师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讨论并确定重要理论知识点应该用哪种综合实验手段强化,哪些技能操作或知识需要用综合实验来体现其重要性。例如,内科护理教学中设计了5项综合实验,每项实验将一个系统重点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设计,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进行护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既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实验,并提出相关护理问题,结合所学护理基础知识帮助病人解决问题。通过这个阶段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知识运用能力,使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如:完成呼吸系统疾病教学后,设计了COPD的案例,根据病情特征,让学生提出相关护理问题,并采取措施,如:给氧、背部护理、雾化吸入及胸部物理治疗等方法来减轻病人的症状,由学生独立思考,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完成。通过综合实验训练,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和临床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中,主要由护理专业课程老师负责,实验课时数由原来见习课时进行适当调整。如:呼吸系统见习课是按疾病内容安排的,有8个学时,我们调整为2次授课。1次为综合实验课,4学时,1次为临床见习课,4学时,这样逐步通过课堂、实验再到临床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3第3阶段为探索实验和综合考核阶段

第3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和毕业考核。这个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通过临床实习将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连贯并结合起来。毕业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我们把综合实验考核作为毕业时技能考核,放在完成实习之后,是希望通过学生进入生产实习阶段,能更好地重视临床实践,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而且对于病人的问题处理更符合临床实际。综合实验考核方法: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操作的规范性。评分的权重包括:提出相关护理问题20分(内容正确15分,格式行文通顺5分);理论答题30分(口试为主,内容正确25分,分析能力5分);实际解决问题40分(操作能力30分,组织能力5分,创新能力5分);其他,如仪表、实验态度等10分。

2体会

2.1护理综合实验有利于实验资源综合利用

传统的护理实验室往往仅供单一课程教学使用,未能充分利用。开展护理综合实验能克服原有不足,有利于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利用率。护理综合实验可以将护理单一的基础实验训练和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以原有的实验内容为基础,通过科学综合设计,既体现跨课程、交叉渗透的特色,又体现观念创新和实验技术创新。

2.2丰富实验内容、注重综合分析实践能力培养

三段式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护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验的内容既要体现护理专业特点,又要注意与临床护理进展接轨,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因此,编写《护理实验指导》时,选取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实验内容是开展综合实验的关键,既要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又要为提高学生能力做必要指导,并且在整个护理实验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综合实验不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而且要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和独立能力得到加强

综合性实验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学理念[5]。学生结合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根据案例设计护理目标,拟定护理措施,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和完成实验,不仅巩固学生护理基础知识,还使学生的独立、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训练[6]。如:危重病人抢救中,不仅是心肺复苏技术的应用,通知气管插管、抢救药物准备、给药途径选择都应该同时考虑,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判断、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可使其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3]。在护理综合实验中,保留一定的空间给学生创新和发挥。如:对昏迷病人鼻饲营养的胃管末端固定方法,学生根据静脉留置三通连接管原理设计了鼻饲管末端固定设想,虽然制作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教师的引导,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护理实验篇3

1.2方法实验室教员在继续加强护生操作技能教学同时,不可忽略护生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课时把护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态度、正确价值认知与护理操作技能融汇贯通。

1.2.1强化职业道德方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书写护理实验日志、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法及角色示范等办法,强化她们职业道德,使其树立正确的道德感和价值观。

1.2.2调查方法制定调查问卷调查其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在教学实验前后,对护生进行无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合格有效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在SPSS17.0软件上进行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教学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变化详情如下:(1)社会偏见影响护士职业观念:A=197、B=207;(2)医院不能没有护士:A=165、B=217;(3)护士的工作不能用金钱衡量:A=162、B=199;(4)护理也需要高学历人才:A=130、B=210;(5)护士的工作方式有碍家庭和睦:A=196、B=189;(6)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从事护理事业:A=161、B=16;(7)护士言行举动影响患者康复:A=181、B=216;(8)为患者解决问题心理非常高兴:A=179、B=215;(9)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护理事业:A=151、B=199;(10)护理需要力量、素质及爱心:A=185、B=218。注A:课前认为是的人数;B:课后认为是的人数。其中,第(1)和(5)项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第(2)、(3)、(4)、(6)、(7)、(8)、(9)和(10)项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6,P<0.05)。

护理实验篇4

胡娟娟

(南昌大学  江西省南昌市 330030)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普及信息化的人才培养,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已经开始在教学中大量运用,这是高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而来的是学生对于计算机越来越频繁的使用,这样,对于学校微机实验室的管理就成为了高校需要面对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更大的工作量给维护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本文将就高校微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展开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微机实验室;管理;维护

引言:现今,大多数高校已经普及了微机实验室的建设,这是为了能够跟上迅猛发展的网络技术的脚步,也是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微机实验室一般已经做好了布线、局域网设置和互联网的接入,这样能够更好的利用网络来共享资源。微机实验室也能够满足专业课的使用以及公共课使用的需求,也可以用来进行计算机考试,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在微机实验室娱乐和学习。毋庸置疑,这给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为了保证实验室的运转正常,管理维护工作也越来越繁重,这也是高校微机实验室维护工作的普遍问题。

1、微机实验室维护现状和问题

总的来说,微机实验室的维护是整体性的工作,其中包括了硬件的安装和检查,出现问题的解决,互联网和局域网的连接和布置,计算机的安全管理以及微机室内部条件的改进等等。在高校学生进行的大部分关于微机的活动,一般都是微机实验室来承担的。学生通过这个途径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沟通和了解,网络环境下的高校管理,微机实验室管理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今的高校中,微机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l      工作量比较大但是维护管理人员太少,微机实验室的维护管理比较琐碎并且涉及很多方面,虽然表面看起来工作比较轻松,实际工作量很大,一个维护管理人员往往要负责很多方面,例如为学生排课,高校学生数量比较多,课程安排复杂,维护管理人员要对每个系、每个专业甚至每个每个班进行排课,工作量可想而知。对于学生使用微机时要用到的软件,还要时刻保持和教材要求一致,及时的进行更新。还要对包括学生使用微机情况、出现问题情况和维护工作的记录。

l      微机室的计算机极易受到损害,学生的素质水平不同以及机房设备的老化,是造成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相对于个人电脑,微机室的计算机经常“连轴转”,负荷太大,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无法进行,这也是加速计算机老化的主要原因,形成了恶性循环。电线、网线等的耗材老化,还会造成短路、断电,对计算机造成损害。

l      学生对于微机室卫生情况不重视,由于使用计算机的人数很多,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造成了难以维持微机室的环境良好,维护人员也无法有效的对学生行为进行监督。有些学生将吃零食余下的垃圾随意丢弃,甚至丢弃在难以发现的地方,微机室保洁工作更加困难。

2、高校微机实验室维护管理办法

对于微机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较少的问题,可以组建一支学生组成的“业余”队伍,学生能够利用空闲时间来管理和维护微机室,并且尽量选用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挑选一部分对计算机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接替老生的工作,这样,维护管理工作能够不断的有新鲜血液来充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当管理员,还能够对使用计算机的学生进行使用方面的指导,并普及一些计算机维护常识。不仅微机室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维护,管理人员还能进行互帮互助,提高自己的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维护人员对硬件、软件、网络和卫生的维护,目的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正常使用计算机。除了卫生的清洁工作,维护管理人员主要解决少数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问题,造成这些故障的原因有学生任意对系统进行设置、使用恶意软件导致病毒的传播等等。对于这种问题,可以使用系统还原软件,不管学生对计算机有何操作,重启之后都会进行还原。这不仅避免了学生对计算机设置的任意更改造成的影响,还能很大程度上杜绝病毒对计算机的破坏。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进行记录,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可以进行记录,通过查看记录修复计算机故障。维护工作制度要完善,定期进行清洁、更新软件件、系统维护等工作,将繁琐复杂的维护分成小部分来解决,不仅有条不紊,维护管理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微机室维护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极为重要,如果维护人员素质低下,没有责任心,或者计算机知识不过关,对计算机维护管理就是一纸空谈,培养维护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知识水平,不管是对于本人还是微机室都是有益处的。

结束语

微机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工作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教师、学生、学校等等,制定和晚上微机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制度,严格科学的管理。作为维护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和知识水平,培养自己的责任心,各个方面获取经验,通过实践得到提高,才能做好微机实验室的维护管理工作,为师生的学习和娱乐创建更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蔡卫东,浅谈机房管理[J].教育信息化,2013

[2]陈志勇,浅谈计算机实验室病毒防治[J].管理与财富,2013

护理实验篇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005-01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大关键环节。”

护理实训室是护理学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场地,是护理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所,更是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操作很强的专业,50%的学时都在实训室进行临床模拟学习,更是依赖于实训室。随着高校的调整合并,实验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加强,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已收到良好成效,与此同时,由于实训室开放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实验指导老师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解决这一矛盾,各高校提出了实验员助理制,并在部分高校得到应用,它与开放式实验教学同步实施,这样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高专实验教学人力不足的问题。

1.实验员助理的选拔及培训

高职高专学制为三年。实验员助理选拔对象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中产生。选拔“实验员助理”的过程中坚持重点培养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或与勤工俭学结合起来,对于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同学或学生干部予以优先考虑。首先由护生自愿提出申请,经班主任审核同意后再推荐给实验教学中心,由实验指导老师来确定最后人选。选拔人数可参考护理实训室数量,一般每个护理实训室配备1-2名即可。实验教师要对这些护生进行岗前培训,学习开放式实验室管理规定,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物品的保管和摆放。课堂上对这些学生要求更加严格,让他们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清晰完整表达的能力,以便在开放实验室中充当“小教师”角色,具备独立完成实验教学指导的工作。

2.实验员助理的作用

2.1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实验员助理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教师。一方面扮演好学生的角色,其基本要求是完成实训手册上所要求的实验任务和实验步骤;另一方面扮演教师的角色,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服从实验老师的统一管理,技能上要能够脱离书本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起到带教的作用,通过这种角色扮演,其思想品质、专业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2.2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前的小助手作用 于学期初协助实验指导老师根据报名人数编排课表,制订实验学期授课计划和实验项目内容,估算所需实验用品,制订需求计划。在实验前1-2天根据实验内容,将物品摆放到位,以便实验课顺利进行。

2.3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的带教作用 实验员助理协助实验指导老师将一个实训室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自己的单元进行实训,不断地巡视各个小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这样弥补了实验指导老师不能面面俱到的不足,让实验员助理充分发挥其小教师作用。护生也因为小教师的特殊身份,消除了与“老师”之间的隔阂,可以大胆地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通过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和效果。

2.4 在开放式实验教学后的督促作用 实训课结束后,实验员助理要协助实验指导老师回收并清点实验物品,若有损失或丢失,应及时记录、维修,做到数目清楚,有帐可查。课后及时督促值班护生打扫实训室卫生,保持实验室整洁,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实训环境,关门前一定要检查实验室水龙头、电源是否切断,门窗是否关好,确保实训室的安全工作。

3.实验员助理的意义

实验员助理制的应用弥补实验指导老师相对不足的缺陷,减轻实验指导老师工作负担,提高实验室管理质量与效率。实验员助理的带教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巩固所学专业知识,还可以帮助解决其他同学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疑问,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得到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组织能力也得到提升。另外这种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给护生一定自由度,给了他们独立思考、自己动手的机会,激发了护生探索精神,培养护生创新能力[1],调动了每一个护生参与实验及实验室管理的热情,提高了护生的学习成绩和管理能力。

4.结束语

护理实验篇6

0引言

护理教学工作的完善是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教学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等,属于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学科[1]。在护理实验性教学中,除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还需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升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2]。近年来,体验式教学逐渐应用于护理实验教学中,该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中心,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感受到护士的职能重要性,从而真正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以来,学生对护士职能的感受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为日常教学工作提供了教学模式参考[3]。本次研究选取了2015级护理系学生中的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析了体验式教学法与以往教学法的区别,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级护理系学生中的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5例,其中实验组有女62例,男3例,年龄介于18-24岁,平均(21.38±2.45);对照组有女61例,男4例,年龄介于19-23岁,平均(21.10±2.25),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组间数据未见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体验式教学方法

1.2.1模拟体验

运用体验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模拟体验是实践体验的重要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对护士及患者角色的体验,使学生更好的对角色认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模拟体验的内容包括:患病情景设计,教师对设计内容加以讲解,学生模拟体验及操作,让学生感受到患者看病的整个流程,最后教师对模拟体验情况加以总结,并指导学生自行设定模拟情境,学生在体验期间,对体验的心得及感受进行总结。

1.2.2实践体验

在模拟体验教学完成后,为学生设置实践体验环节,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将学生两两组合,其中一名学生扮演患者角色,另一名学生扮演护士角色,其余学生观摩护理过程,教师在学生完成护士、患者扮演环节后,对两名同学的表现加以评价,并由两名学生总结体验角色后的感受,以得到反馈信息,同时教师需对学生体验的效果加以评价,以使班级内同学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学内容。在学生对护士及患者角色体验的过程中,教师需全面掌控教学过程,对学生体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言谈举止、操作流程等情况进行点评[4]。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设计,并指导学生进行体验,纠正学生体验过程中不恰当的言谈举止及操作流程,学生对护理操作的感受更加深刻。

1.3观察标准本

次研究需观察的标准包括学生对患者、护士的角色认知度,班级内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等。1.4统计学分析本组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对患者角色的认知情况

通过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及对照组学生对患者角色的认知情况观察发现,对照组学生对患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不能切身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尤其是患者心理上的焦虑及不安感受。而实验组学生对患者角色的认知度较好,学生通过切身体验患者角色,感受到了患者的痛苦,学生能够站在患者角度考虑问题,并能注重对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加以干预,从而使患者因疾病造成的痛苦降到最低。实验组学生对患者角色的深入认知率(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患者角色的深入认知率(86.1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学生对护士角色的认知

实验组学生通过体验护士职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护士的工作内容,掌握护士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了,在为患者操作过程中,需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熟练护理操作流程,采用精湛的护理操作水平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疾病痛苦。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学生对护士角色的深入认知率(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护士角色的深入认知率(83.0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团队合作意识比较

实验组学生对护理工作中合作重要性的了解更佳深入,理解了只有在操作中注重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交流及配合,不断提高护理的效果,学生深入了解到除了合作意识需提高外,还需做到相互信任。通过统计发现,实验组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重要性的知晓率92.31(60/65)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重要性的知晓率76.92%(50/6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4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两组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发现,实验组学生通过对体验式教学内容的学习,认识到了护理工作中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学习护理操作。实验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率86.15%(56/65)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率63.08%(41/65),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共有130例学生参与本次研究,有65例学生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进行护理实验教学。通过对教学效果的研究分析发现,护理实验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学生通过模拟体验及实践体验,加深了学生对患者角色及护士角色的认知度,实践体验到了护理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对患者治疗的重要性[4]。在提高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动手操作能力明显提高,团队合作意识也有所增强[5]。学生对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痛苦了解更佳深刻,从而能够在护理中给予患者更多关怀[6]。因此,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有利于学生在日后的护理工作中,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互结合,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且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护理教学中继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懿.体验式教学在眼科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z2):85-86.

[2]柳秋实,张秀平,刘鹏飞,等.护理本科生对小组讨论式概念图教学法的体验及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11):826-831.

护理实验篇7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b)-0139-03

护理学作为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要求学生通过护理教育掌握基础的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夯实理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才是现阶段对护理人才培养的目标[1-2]。随着本校办学层次和教学规模的不断提升,对护理实践环节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实验室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对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护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其综合运用及创新能力,本校自2010年对护理实训实验室开始尝试实行开放管理,并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校2009级护理专科2个班的学生,共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观察组:男5名,女55名;平均年龄(20.35±2.51)岁。对照组:男7名,女53名;平均年龄(20.41±2.26)岁。所有学生均为统招生,两组使用的教材、实验课内容、教学学时及授课教师均相同。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基础课成绩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护理实训课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模式。(1)实验用物准备:实验课开始前,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采取组长负责制,由组长负责所有实验物品的清点、准备、记录和回收。(2)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课间及晚自习时间、周末全天开放,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实践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自主参与实验设计,根据每项操作技术的要求先进行演示,再由老师讲评,在开放实践中进行角色互换,作为“护士”和“患者”互相评价。(4)管理制度:学生需在实践后填写该项实验的实践小结,如实践时间、内容、次数及实践中疑问等,由组长统一收回。指导老师根据反馈的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进行辅导和调整。

1.2.2 对照组 实行常规实验教学管理方法。(1)实验用物准备:上课前由指导老师准备每项操作实践的物品,并负责物品的清点、回收和保管。(2)开放时间:学生可在操作考核前几天或规定时间内练习。(3)实验方法:学生不参与实验设计,每项操作技术均在上课时先由教师演示,然后学生模仿练习。(4)管理制度:指导老师当场对学生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1.3 考核指标

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期末对从所学各项操作技能中随机抽取2项对学生进行考核,并作为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评分包括操作技能60分(操作的用物准备和熟练程度)、人际沟通能力20分(关心尊重患者及建立良好沟通)、职业素养20分(护士仪容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4 效果评价

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学习兴趣的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协作精神、知识掌握程度4个方面的内容,满分为100分。问卷采用五级评分法,即优、良、好、一般、差(4、3、2、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学生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比较

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两组学生在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三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3 讨论

3.1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业情绪

教学环境是一种能够塑造和强化学生行为的重要力量。而护理实践教学实际上是护生职业行为形成的过程,所以从教学环境的理论来看,创建一定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职业行为的形成。因为“周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可能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人的心智活动和行为变化”[3]。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护理操作技能熟练与提升是护理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大部分护理实验室仍采用以教师为实验主体的单一管理模式,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4-5]。即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单纯模仿教师的操作步骤;实验课过程中由实验员代替学生进行准备用物及整理,促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操作时无法独自完成用物准备,难以适应临床实习;同时,实验室多只提供操作技能的模拟训练,学生无法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室的用途仅限于配合理论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实验环节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已成为护理实训实验室管理的难题。

护理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指在课余学生能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实践的一种管理模式[6]。护理实验室是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场所,对学生实行课外开放,是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对学生技能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护理技能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记忆和理解知识点,还要求进行反复的练习实践。一项护理技能的掌握,光靠实训课的有限时间远远不能达到,需要更多的课余时间自练和互教互练[8]。该模式可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最大限度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减弱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依靠个人或小组力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达到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实践、综合运用知识及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学生的护理实训综合技能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

3.2 开放式管理对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护理实训室通过开放式管理,一是使护生进入护理实训室的时间大大增加,同时开放式练习中,护生参与了从实训物品的准备到实训物品的清洁、整理整个过程,培养了护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巩固理论知识,不断确立和强化专业观念,使学生精神得到满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三是护理操作中,用物的摆放有序、操作程序的规范,也使护生养成了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培养了护生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因此,每一次开放练习,均能给护生以深深的触动,使她们能自觉思考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和义务,经常反省,不断完善,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10]。

3.3 开放式管理可提高效率,实现实训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护理实训室的开放管理,让护生共同参与整理、整顿,确定物品的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明确数量,做到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在开放式练习中,护生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大大提高了技能操作练习效率,练习结束后做到及时的清洁、清扫,维护护理实训基地正常秩序,减轻了实训中心指导老师工作压力。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等合理化的改善活动,培养师生的共同管理语言,使全体师生养成守标准、守制度的良好习惯,进而规范了教学秩序,促进实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另外,在各教研室对实训课的统筹安排和实训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通过合理周转,可同时满足基础护理学及各专科护理学等多门课程的实训练习需要,避免了设备的闲置和重复购置,不仅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满足了每个班级实训练习的需要。

综上所述,实验室开放管理在护理实训课实验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可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人力及设备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各项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并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红,叶丽萍. 护理模拟实验室开放性探讨[J]. 护理学杂志,2007,22(18):50-51.

[2] 朱玲,马翠萍. 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 护理研究,2005,18(10A):1779-1780.

[3] 戴维·H·乔纳森. 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邵伟,帅翔. 浅论设计性实验与开放实验室[J]. 药学教育,2002,18(3):43-44.

[4] 张静,井杰夫. 浅谈护理实验室开放对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J]. 护理杂志,2006,23(9):79-81.

[5] 叶莲花,邹建华,周小芳,等. 加强护理实验室建设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J]. 护理管理杂志,2003,3(6):27-28.

[6] 肖菊英,刘宇,陈敬东. 护理学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2004,4(3):19-21.

[7] 罗惠琴,朱晓丹,李抗,等. 护理学基础实训室开放管理的探讨[J]. 护理实践研究,2010,7(1):80-81.

[8] 苏桦. 优化护理实验教学方法的调查分析[J]. 护理杂志,2003, 20(8):41-42.

护理实验篇8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肩负着传授外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养成良好专业行为、职业态度,提高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任[1]。我院自2010年开始,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中探索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1.1 实验方案的设计 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备皮法、更换引流袋、造口护理、伤口换药等五个内容。在上课前两周,由老师围绕课时目标,对临床真实病例重新进行编辑,使病例资料更为生动和贴近教学目标,为了加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了解,还可以提供相关的临床视频。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围绕课时目标设计操作流程,其实施形式、内容、步骤不限,同时至少针对其中的一条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并深入研究,书写论文。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每6-8人一组,在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操作实施流程,确定小组研究方向。

1.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在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两名老师参与指导。为了保证课时目标的完成,每组限时十分钟。实验组要用操作展示的方式展现其操作流程,展示过程中要求设定临床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角色互动。操作结束后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以幻灯片的形式对小组研究课题进行阐述,其他组可对该组成员提问,进行辩论。老师在实验课结束前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演示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就当前临床新进展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2]。

1.3 撰写实验报告 各小组实验完成后需对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自评,结合老师的评价,书写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方法,同时书写实验心得。

2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效果和体会

2.1 实验教学效果

2.1.1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由课堂表现、操作考试、论文质量三方面决定。其中课堂表现占40%,根据其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解决问题是否遵循整体护理思路、实验结果是否详细、实验报告书写质量进行评定;操作考试占30%,在期末考试时,由学生抽签考核其中一项操作,根据评分标准评定;论文占30%,根据其思路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流畅、格式是否规范评定。

2.1.2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 以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为例,实验教学对象58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0岁。实验考核成绩90分以上18人,占31.1%,80-90分25人,占43.1%,70-80分15人,占25.8%。

2.1.3 学生对设计性实验课评价反馈 见表1。

2.2 实验教学体会

2.2.1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能力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没有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为了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在小组内激烈的进行讨论,通过确立实验方案、制作幻灯片、撰写论文、书写实验报告等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2.2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向临床角色转换 实验课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架构,辅以临床视频,拉近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学生要在充分解读病例的基础上确立实验设计方向,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修正实验实施步骤,并运用已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向临床角色转换打下良好基础。

2.2.3 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以往的实验操作课,学生仅仅对示范操作进行机械的模仿,缺乏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参与设计性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课时目标的完成。在期末操作考核中,成绩在80分以上者占74.2%。

2.2.4 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本实验课小组的课

堂表现得分即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实验课上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既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想象,也较好的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护理实验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6-01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专业行为和职业态度,帮助学生得到和提高经验,增强独立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和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应紧紧抓住“护理是诊断和处理对现有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主题,确立“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观念,贯穿护理程序工作方法的应用,突出科学性、人文性、社会性、综合性、整体性。下面就我校加强《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详述如下:

一、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

1、完善实验教学硬件

我校在原有的中心实验室基础之上专门设立了基础护理实验室,目前具有一个示教室、一个准备室、四个实验室,更好地满足了《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的需要。近年来,我们顺应护理学的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如呼吸机、吸引器、中心供氧装置、CPR技术训练模拟设备等,大大改善了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完善实验操作规程

我们坚持采取“课前讨论,课后思考”的形式,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校本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重新整理并出版,严格规范了实验课各项技术操作,严把《基础护理学》操作关。

二、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措施和教学方法

1、我们大胆创新,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在实验操作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主要任务,在实验教学中,首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练习,然后开展“小组竞赛”,最后分组讲评,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护理学》的兴趣。

课后实验室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同学们在班内开展竞赛活动选拔操作能手,并在班内给予奖励。另外,我校每年举办“护理操作技能大赛”,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这些举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并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气氛,为学生临床实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我校教师不断改进《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围绕着以病人为中心来解决实际问题重新设置实验项目,以案例形式设计实验,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护士角色和病人角色

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不仅学到了护理工作的方法和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规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配合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洞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应变能力。新鲜有趣的情景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我们始终坚持把“护理程序”作为一条主线贯穿护理实验教学始终

在临床见习中,让学生自己接触病人,通过沟通交流采集病史进行评估,提出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以完善和确定护理措施。这种按临床特点综合性设计实验的方法,充分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与临床带教教师及时沟通,统一观点和思想认识,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和积极实践问题的环境,使学生处于课堂与临床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临床综合能力。

护理实验篇10

本文探讨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如何上好护理实训技术实验课,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护理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护理事业的要求。那么如何能上好实验课呢,以下是个人见解。

学院要提供足够大的、布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场所,即实验室

建立一个科学实用、布局合理的实验室是护理教学的首要条件[1]。学院设有护理实训中心,有实验室26个,其中有6个实验室配有两摇床各8张,供铺床及鼻饲、导尿、灌肠、吸氧等实验用,有5个实验室配有宽敞的中央台及输液架,供无菌技术操作等使用,有4个实验室配有多媒体,余下的11个实验室为临床护理及急救实验室,几个班级同时开课完全没问题,而且保证每个同学都有充足的时间练习,为上好实验课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要具备足够数量的先进实用的实验仪器与设备

实验室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先进的设备,如洗胃机、氧气筒、吸引机、中央吸氧设备等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操作,如果光有实验室而没有设备,护理实训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学到真知识,不至于走向工作岗位后手忙脚乱。

要有经验丰富的、技术精湛的实验教师队伍

要成为合格的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爱岗敬业,有爱心,有责任心,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熏染学生。②认真备课,熟练掌握实验的理论内容,了解大纲要求,突出重点,言简意赅,又要面面俱到,便于学生掌握。③课前实验仪器设备准备齐全,有些实验要做预实验。如吸氧、洗胃等需要课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课的顺利进行。④要保证示教内容准确,有一定的技巧性,如铺床讲究动作轻柔,动作美观大方,还要掌握节力原则;注射时掌握无痛原则等等。⑤并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及时去临床进修学习,了解临床工作动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不和实践脱节。⑥及时统课,不给同学留下疑惑,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知识,熟练操作。

实验课开始课前回顾十分重要

开篇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明确此次课练习的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内容,比如概念、无菌注射原则、三查七对内容、各种操作注意事项等等,加强无菌观念,防止实际操作中医疗事故的发生,造成不该出现的后果。

学生要态度严肃认真

学生课前要预习理论内容,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学手段主要是角色扮演,互相实际操作,真刀真枪,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所以要求学生谨慎又谨慎,但也要果断自信胆大,鼓励学生战胜胆怯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岗敬业精神。操作中实验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保证每一名操作中的学生都在你的视线之内,绝对避免事故发生,要有充分的抢救设备及丰富的抢救经验。

课后总结不容忽视

学生操作练习后余下足够时间,针对学生操作加以总结。指出缺点和不足,就出现的问题逐一解决,加深印象,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实践技能考试

学期末,要对即将下去实习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考试,通过考试可督促学生加强练习,系统复习,熟练操作,考试中按照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每一个步骤及知识点制定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一丝不苟、态度严谨,更好地接近临床,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总之,现代护理道德的实质在于: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力,为个人、为家庭、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2]。要培养适应现代医学护理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就要上好护理实训课,这是护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的桥梁学科,需要学院、教师及学生的共同努力,目标一致,更好地为医学事业做贡献。

护理实验篇11

这也符合新时期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意识到改革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才能促进教学效率得到提升。然而,目前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方式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2.实验实训教学的现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意识到实验实训教学对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还是理论知识课程的比重较大,而实验实训课时安排比较少。并且高职院校对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还存在漏洞,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训器材,从而导致学生得不到锻炼,影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发展。同时,在基础护理学课堂上,护理教师没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置教学问题时也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研究。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被动接收理论知识,在课堂讨论时间比较少。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

此外,有些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实验实训课程,但是在教师授课时,主要还是以教师演示为主,让学生跟着模仿,这种方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进步。同时,教师没有为学生普及实训课程的重要性,高职院校也没有在考核方式上体现出实验教学的内容。这导致有些学生出现畏难心理,不愿意进行实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基础操作太过简单,不需要参加实训课程。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导致实验实训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改革方式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院校要实现对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的改革,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大会,或者以实训课重要性为主题的班会,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实训课重要性的认识。比如,演讲会、小品表演,等等。在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当根据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改革教学计划。与时俱进,为学生多举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练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一味进行讲述和示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让学生发现实训课程的乐趣,提高对基础护理学实训课程的学习兴趣。此外,基础护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进行实验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也要对理论课程进行改革,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来为学生形象的展示复杂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成立学习小组,采取竞争激励方式。高职护理专业教师在设置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课程内容时,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浅入深的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平均的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置人数在5人左右,在每堂实训课开始之前,将当堂课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各组进行比拼,看哪个小组完成的又快又好。利用这种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全体同学积极自主的进行实践学习,并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让学生之间得到交流沟通,培养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为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以及团队竞争意识。

教师还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方式,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护理内容,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扮演护理人员以及患者,比如,拟定一个膝关节受伤的人员,由学生分别演示在术前和术后应当如何护理,然后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这种操作训练,可以提升学生的临床应用技能,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

3.加大基础设备的投入,优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要想保证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加大对实验室基础设备的投入。保证学生都能运用设备进行实验学习,比如,常见的医疗设备、病床、康复辅助仪器,等等。教师在讲述设备使用方式只凭口述无法让学生理解,而有了设备仪器,学生就可以尝试动手操作,熟悉各项医疗器械的使用方式,能够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而实验室设备在引进之后,也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的操作行为,防止设备损坏或者丢失。实验室应当在课余时间也对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可以自主练习,但是要对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以及具体时间进行严格的记录,一旦发现有器械出了问题可以找到相应的责任人。此外,高职院校也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教材,保证学生能够学到一些新的护理知识和案例。院校还需要与医院单位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地实训的机会。

4.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考核方式。基础护理学实验实训教学改革的实施,还要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高职院校应当合理制定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能有足够的实际锻炼机会,防止出现教师占用实训课程进行理论知识讲述的现象。同时,为了加大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应当改革教学考核方式。传统的一张试卷来判定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过于片面,院校应当将学生在实验实训的表现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当中。

护理实验篇12

【中图分类号】R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215-01

1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护理学的实践性非常强,其基础教学只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求学生掌握高超的实践技能。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技能教育并没有特别注重实验教学,有的学校甚至还没有单独系统的开设基础实验课,仅仅只是依附于理论教学进行实践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亟待提高。为此,我们必须要开设高质量的基础实验课程,切实提高护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护理学基础课程需要创设一个护理的职业氛围,通过集中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熟悉护士角色,更明确岗位的技能要求、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强烈的组织性与纪律性。其次,要对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培养,学生在实验室更好的养成职业礼仪习惯与整体的服务意识,也通过高仿的职业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忍耐力、耐挫力等,使得学生更快的养成细心、耐心与责任心、良好的意志,更快的适应职业角色,也缩短了将来初步临床护理工作的不适应期[1]。

2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前设计

首先,要有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实验课的课前设计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学生具体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在综合考虑到过程控制、后期评价以及科学合理性等情况下,制定一个难度适中,又切实可行的科学目标,让学生在此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更为充分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要充分考虑到基础较低的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太没有挑战性,对学生没有锻炼的意义,也就无法实现其应起的作用[2]。

其次,要精心设计课程教案。结构方面,教案的书写应该设计成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等不同要素构成的新型的教案结构。内容方面,教师在实验课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着眼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从现实情况出发,不断收集不同方面的材料对教案进行补充,在遵循了教材与教学基本内容的大前提下,根据实际的需要再做具体的局部调整。教案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去挖掘不同材料中的主要知识点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与偏颇,又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最佳记忆模式,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化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精心设计一些小插曲和切入点,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还应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创新欲。

最后,学生要重点做好预习准备。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对实验步骤与操作的关键环节有基本的了解,一些需要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个人推断的实验,一定要预先掌握实验要领,甚至还要写出预实验报告,扫除在实验过程中的盲点,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在实验过程中更好的思考问题,在思考中不断的对实验进行改进与修正。同时,也要抽取部分学生参加实验物品的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实验的准备过程,更好的将知识点糅合到实践操作能力中去。

3优化基础实验课的过程设计

其一,改革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方法需要进行改革,要不断在实践中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模式研究实验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实验教学,在实验中掌握高效的思维方法,更为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护理基础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设疑,释疑和灵活点拨,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不断的启发,实现个性发展和批判创新[3]。

其二,要以学生为主导,优化实践教学的手段。在护理学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验课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很多常规的护理技术都对操作程序有统一的要求,极大的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一些基础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只摆出实验原则,而不限制具体的做法,鼓励学生以护理操作的规则为准则,以省时,省力,舒适度与安全性为原则去设计自己的操作程序,从多个角度探索不同的实验方法。同时,也要引进一些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得实验内容可以更为生动清晰的为学生展示出来,提高教学效率。

其三,要灵活的运用示教方法,不断提高教学的实践效果。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离不开示教这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学生的实践经验少,接触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们一定要在实验过程中灵活地把握好示教时机,总结学生们的个性与共性问题,让学生对实践的技能有直观的了解和基础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在示教中进行初步的操作,掌握实验的要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看法,示教过程中及时结合学生问题进行讲解,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看法[4]。

其四,要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增加综合性实验与设计性实验,让一些实验课上普遍存在的验证性重复过多的问题得到强化。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几个单元后应该根据学到的知识和技巧进行综合性的实验,掌握好重点与难点。在综合课程教学之外,还要设置一些设计性的实验进行探索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综合的去分析各种知识与实验原理,设计性实验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比而言会比较高[5]。

4优化基础实验课课后评价体系

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我们还要对实验课程的课后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实验课的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具体实行方法等都有必要进行改进。

具体的,我们要将考试评价体系分为理论,实践操作,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等几个部分,制定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①理论评价。实验课理论评价注重的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分析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客观的评价。②实践操作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要包括学生的实验态度,举止,实验习惯以及技能等各项指标,注重实验操作程序与预期结果等的整体评价。③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考核学生的判断能力,实践应对能力以及病患关系维持等,以此来观察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知识掌握程度[6]。④自我设计实验评价。属于一种较高的考核层次,考核过程中也要让学生对某一个护理操作实验进行自我设计,制定各项具体要求,设计创新的内容,能构建内容丰富,兼具厚度宽度的实验,学生也就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知识,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培岩.当前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8:45-166

[2]朱文元,赵伟蔡.新时期护理学基础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探讨[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9:26-220

[3]李竹,刘静.《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改革与实践[N].北京:中国卫生经济报,2008,12(10): 44-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