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教育合集12篇

时间:2022-06-21 10:16:22

小学生家庭教育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1

在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体上来讲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对社会以及学校的影响是不可替代的,在一定层次上不仅引起了家庭的重视,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家庭教育对自身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对今后发展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将针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概述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是最主要的成分,在家庭中的环境、家庭氛围、家长自身的教育方式等都构成了家庭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快速的发展,许多专家将家庭教育作为一种学科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开始接触的就是家庭中的教育,其次接触的就是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在这三者中进行相互影响以及相互促进,在大体上来讲缺少哪一种教育都不是较为完整的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来讲都难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三者教育中父母是小学生中的首任老师,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具有的特c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及相关的先导性,在大体上能够弥补在学校教育中的不足,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自身具有一定的特点,父母是孩子中的第一任老师,同时也是小学生成功的起点。作为小学生的人生第一位导师,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作为家庭教育还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家庭中的情感教育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最后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在根本上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针对性来说主要是指在一些事件中而采取的一些措施,针对相应的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在大体上来讲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孩子终身教育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作用。

三、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大体上来讲只有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三方结合开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家长在教育观念上的缺失、家长在教育能力上较为低下以及家长自身的教育方式较为不当等等。

(一)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错误的认知

当前家庭教育中在认知方面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家庭教育中缺乏一定的认知,在总体上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许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认为只要为孩子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在生活上不饿着冻着孩子,就能保证他们顺利健康成长,在大体上将对孩子的教育推给学校的教育者,说出什么“孩子就全靠老师你来教育了”“我们家长的话孩子就是不听,只听你们的”“我们都不知道要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了,就拜托您了”之类的话。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家长将自身经历注入在自身事业当中,在根本上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大体上来讲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家长认为学生的学业没有那么重要,他们说现在就算是考取了大学照样要自己去找工作,还不如少读几年书,给家里节省一些开支,这种消极落后观念给学生的终身发展也带来一定不良影响。

(二)在教育方法和教育要求上存在着错误的认知

在小学生实际教育中一些家长存在着错误的认知,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只有把学习成绩提升上来,才能有较好的发展。这样的观念致使大多数家长在实际教育中只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却在大体上没有促进孩子全面能力的提升,进而导致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不能得到综合的发展。同时,在一些家庭中还存在着对孩子学习的管理采取的是非打即骂的原则,进而导致孩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自身在成绩方面的提升,而对其它方面关注较少,这样的方式在一定层次上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人提升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同时也不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四、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在家庭教育方法上应该进行积极改善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先导性以及感染性,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对于父母的信任也是与生俱来的,在一定层次上来讲父母的言行对与孩子来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学生终身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在新的形势下,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在具体教育技巧上应该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整体上应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真正意义上能够感知到家庭带给自身的呵护与爱。同时作为家长在学生成绩上不应监管太严,否则,长期以往,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大体上应该以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在整体上提高家庭教育认知

在现代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能够促进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作为家长在孩子教育观念上应该改变传统的落后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良好环境下茁壮成长。同时家长在孩子教育上应该培养孩子独立以及公平竞争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强孩子的综合能力,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在整体上是一种长期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家长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在一定程度上还应有正确的方法进行教育,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保证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大体上能够促进孩子的发展。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2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91-01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自身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长期以来,家庭教育只是被人们视为经验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家庭教育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乃至终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摇篮,又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下面就家庭教育谈几点笔者的体会。

一、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家长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对家庭负责、对人生负责的学习榜样形象,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气氛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构造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孩子树立平等、契约、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作为家长,要时时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应该牺牲点儿喝酒、娱乐的时间,多陪读陪练,以表率的作用感染和潜移默化,进而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二、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并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思维具有较大的具体性、形象性,因此,家长对子女教育不要成人化,要形式多样,内容要具体形象,生动有趣。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科学家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发明家的故事、寓言童话等,通过电视等形式激励孩子热爱学习。

家长要特别关心孩子的在校生活,经常和他们亲切交谈学校中的事,耐心倾听他们叙述学校里的见闻,及时肯定孩子学习上的进步,使其获得成功的满足。这对于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极为重要的。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更不能忽略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

三、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过苦、受过挫折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能力强,能坦然面对今后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温室教育”培养的孩子难以承受挫折和困难,易走极端。现在的生活水准提高了,我们可以用开放的环境训练交往能力,教会孩子待人处事的方法,要让孩子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明白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都不一样,不能事事要求别人符合自己的胃口,做到宽容待人,尊重他人。有意识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困境中树立信心,学会通过努力来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在历炼中成长。

四、多与孩子沟通,学会跟孩子交朋友

现在很多孩子年龄越大越不喜欢和父母吐露心声。其实孩子幼小的心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难以走近,父母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很多父母把自己的“教训”、“命令”、“责骂”等都归于沟通。可是这种沟通相会使孩子封锁心灵,越走越远,这似乎是一个无法调节的对立体: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是世界上没人理解自己;从父母的角度看,他们的烦恼是孩子不对自己说心里话,有一颗为孩子付出的心,面对孩子的困惑却无能为力。其中与孩子经常沟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父母要培养与孩子共同的兴趣,如下棋、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只有取得孩子的信任后,孩子才能倾吐自己内心的想法。当孩子的想法不受重视时,就喜欢把秘密藏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导致沟通困难。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家长要学做“智慧型”的父母。

五、加强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3

二、关注生活,开阔视野

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6~12岁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孩子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生本教育理论体系不仅仅着眼于条条框框的文字和句子学习,更在乎学生知识的灵活贯通与自我建构,发展感悟才是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现实教学中,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并不是作文难写,而是孩子们不知道素材从何而来,更不知道素材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成语、名人名言或者古诗固然是孩子要积累的内容,可是在我看来比这些更重要的是生活的观察与见解。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对生活缺乏观察,缺乏对美的欣赏,胸中没有素材,就算有再优美的词语句子,也写不出真情实感。所以家长要引导孩子观察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从小积累素材,让孩子写作的时候有事可叙,有话好说,有感而发!生本教育鼓励学生用生动活泼、主动自然的本性进行积累和感悟,从而取得优秀的学业考试成绩。但是这种积累与感悟并非单单停留在一个学科,而是多个学科相互整合所得。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投诉,说我布置的书面作业太少了,学生晚上没事做。我反复思量,还是认为不应该让抄抄写写的作业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书面作业之外,更多的是需要家长通过家庭旅行、观看影片、亲子游戏等多种途径尽可能地开阔孩子视野。游山玩水固然可以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感悟,但是吃完饭逛逛超市、散散步也是一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没有尝试就没有感悟,这样的生活视野比待在家里对着书本把《桂林山水》课文读数次,把《生活中的小趣事——逛超市》的优秀范文抄数遍来得真情实意,有利于孩子从多方面的视角产生问题与联想,更有利于孩子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与情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构建平台,合作成长

生本教育倡导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对学习的内容通过课前搜索课外资料和关联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一定认识的前提下,通过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的合作探究最终形成自己的感悟和认识。正因如此,生本教育为建立新型的亲子关系打造了一个现成的平台。孩子要做到先学,就必须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时候无形中给了家长一个亲近孩子,树立威望的好机会。与其端着架子让孩子反复地诵读课文和签名,倒不如和孩子一起查找课文的相关资料,让孩子通过课文这个载体,与家长一起发掘课文背后的各方面知识,这样孩子既对课文产生了新的认识,也拓展了知识面。在教授四年级语文的《秦兵马俑》一课时,孩子只是关注到课文中兵马俑的种类和特点,很快他们就会把课文忘记得一干二净。但是如果孩子课前自学的时候,家长能引导孩子搜索兵马俑的历史,给学生讲讲秦始皇的故事,陪伴孩子自学,和孩子一起增长见识,那么家长就能更加亲近孩子,树立起威望,也让孩子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兵马俑是“举世无双,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实现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依靠学校教育建立亲子平台,我们还需要把握时机与火候,事前给予学生鼓励和动力,事后及时让学生感悟人生的道理,这样的家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把教育的效果推到极致。仅仅靠学校教育建立的平台远远不能满足生本教育的知识需求。家长应该多抽空余时间,自己构建家庭平台,与亲友一起组织家庭辩论赛、百科知识比赛、才艺小晚会等活动,寄学习于娱乐,手把手地对孩子言传身教,让孩子在平台中充分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收获知识,这样的“财富”能让孩子终身受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4

第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无法将“学”与“玩”合理分配。

第三,个性特点上任性、依赖。一方面拒绝家长的干涉,家长的建议很难听得进去;另一方面又依赖家长的“脑子”,以此来完成作业任务。

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松紧不一,是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造成第一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另一方面是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而对孩子的学习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忽略了对孩子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对于第二种现象,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够关心,对孩子存在的现象没及时予以帮助,帮助他们安排好“学”与“玩”的时间,让孩子感性上认识“学”与“玩”是矛盾统一的:“学”得快,则额外时间多,“玩”得也痛快;“学”得不好,“玩”得也不好,甚至还要从睡觉吃饭中扣时间补偿;另一方面是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是额外地布置过多的作业,希望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习成绩,但孩子却向反方向走了。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5

在这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社会里,人们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随着压力的增大,学业竞争已延伸到小学,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迫切,他们对孩子的要求非常高,孩子精神压力很大。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的教育观念越来越落后了,总是怕孩子受苦,无原则地满足孩子。不少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和懒散等不良品质。不仅如此,过重的课业负担、粗暴的家庭教育方式、多方面兴趣的剥夺,使孩子变得孤独。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孩子的学习、生活十分压抑,孩子渐渐对学习反感以致产生厌学心理。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6

小学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所受全部教育的基础,对于小学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由于家长自身条件的限制,致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在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中,发现当前小学生家庭教育中有一些共同性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成效。因此,必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误区,提出对策,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教育功能。

一、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一)溺爱

以溺爱为特征的父母不能掌握感情的分寸,一味满足孩子的需求,忽视了对孩子所应承担的教育责任和义务。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

1.对孩子缺乏客观评价。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不但觉察不到孩子的弱点或不足,而且言过其实地称赞孩子的智慧、特长或外貌特征。当孩子发现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心理冲突,导致孩子自私自利、为所欲为。例如:一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是家中的小皇帝。经常在家里搞破坏,有时会砸坏家具。而孩子的父母却说孩子是在搞发明创造,以至于孩子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恶劣,反而变本加厉,变得为所欲为。

2.包办代替,过于保护。父母担心孩子受苦受累,替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孩子穿衣服、整理书包。有的孩子做了错事,父母总是帮助孩子承担责任。导致孩子一直处在父母的保护下,生活不能自理,社会适应性减弱。有调查表示:很多娇生惯养的孩子都不爱劳动。有的父母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

(二)不一致

以不一致为特征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不一样,家长自己的言行不一,同时家长的教育要求与学校教育要求背道而驰。

1.家长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表现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不统一,或母管父护,或父严母慈,或父母管祖父母护,有的家长甚至因为教育意见分歧而争吵、打骂。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无法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无所适从,结果也就把家长的教育意见统统当作耳旁风,不予重视。在一些小学生的家庭中,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2.家长的言行本身相互矛盾。有很多家长对自己要求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家长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自己却不给老人或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告诉孩子要尊重父母,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自己却在背后说三道四……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学生,会感觉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怎么样做是对的。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求不一致。目前加强基础教育已普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还未能达成统一,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例如:一些小学生跟家长说老师让去学校劳动或者交班费,但是家长却觉得老师的要求不合理,认为学生是去学校学习的,而不是去劳动或捐资的。不让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做。这样就容易让学生陷入困惑,不知道听谁的好。

(三)不良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品质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气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下面列举几种不良的家庭气氛:

1.家庭文化氛围不浓。据调查,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业余时间是看电视、上网、玩牌、打麻将,家庭生活比较单调。当问到经常不写作业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时,一些孩子说是自己家里太吵,父母在打麻将,自己写不进去,所以就没完成作业。虽然有的孩子是自己比较贪玩,没有完成作业,但是不乏有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写作业的家庭。

2.教育耐性不足,亲情沟通不畅。一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缺乏耐性,动不动就发脾气,将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老师。家长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负责孩子的学习,不主动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孩子沟通不足,导致孩子犯了错不敢告诉家长。

二、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的对策

(一)家长要提高自身素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溺爱、不一致、不良的家庭气氛等等,与家长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高尔基说过:“单单是爱孩子们,母鸡也会这样做。可是,要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件伟大的事业。从事于这种事业,必须具有相当的才能,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要避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提高小学生家长的素质。家长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最主要的不是靠别人,而要靠家长自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省,分析教育子女的成功与失误,积累丰富的经验,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阅读心理学、教育学之类的书籍,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家长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自己的人格品质感染小学生,使小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十分重要,上文中指出不良的家庭气氛也是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误区。为了避免这一误区对小学生发展的不良影响。家长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在家中创造优美的文化环境。闲暇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讨论。另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在与孩子交流时要谆谆善诱,说话文明;在为人处事方面要宽容大度,要尊老爱幼。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中,便学会喜欢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便学会觉得生活是多么美好。

(三)家长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一致也是家庭教育的一大误区。因此家长要及时与学生的老师沟通联系。其一,家长要尊重学生的老师。因为对小学生而言,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很伟大的,很有权威的。如果家长不尊重老师,那么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美好的形象会毁灭,导致学生产生困惑。其二,家长要主动的与孩子的老师沟通交流。家长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能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而是要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老师也要及时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状况。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建立组织,形成网络。早在**年**市妇联就牵头成立了**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几年来,研究会始终坚持以开展宣传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培育“四有”新人的教育宗旨。研究会的会员单位由过去的五个单位发展到现在的由妇联、关工委、教育局、卫生局、文化局、广播局、公安局、**日报社等八个单位组成。研究会办公室设在妇联儿童部,负责指导、协调、规划、督促、宣传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了市、县(市)区、乡(镇)街和村、社区四级家庭教育机构,形成了家庭教育网络,为规划的落实提供了组织保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例会制度,每年都召开1-2次会议,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讨论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从而使家庭教育工作思想上有认识、组织上有位置、行动上有载体,并纳入了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盘子。

二是制定规划,形成体系。为了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有效性,我们在对全市整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长短结合、统分结合的原则,制定规划,使家庭教育工作逐步纳入全市整体工作布局,克服了盲目性、随意性和零打碎敲的现象,提高了工作成效。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了家庭教育工作“八五”规划、“九五”规划和“十五”规划。工作中,我们将工作定位在督导上,既督促全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又指导团体会员单位规划的制定和落实;既督促城乡、中小学的家长学校建设,又指导家长学校注意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既督促中小学校抓好家庭教育,又指导中小学校将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同步推进,从而推动了家庭教育工作有目标、有步骤的向前开展。

三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是实现家庭教育管理工作运行机制形成的根本保证。为加强对全市各级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的管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重视、关心并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各县(市)区层层建立了由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由市、县(市)、区政府主管领导或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其他负责人则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大家齐抓共管,有分工有合作,各施其职,各尽其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不但有组织网络、机构健全,而且师资齐备、工作活跃,并纳入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促进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强化家庭教育意识,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使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有了组织依托。几年来,我们家教会的教育心理研究组、宣传服务组先后几次就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身体的发育与教育、知识增长与智力发展的基本规律等问题在全市中小学家长中开展了问卷调查,做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家教知识。为把家庭教育工作不断推向高潮,引向深入,达到提高家长素质、教育学生的目的,我们市家教会指导各县(市)区家教会同教育局密切协作,在家庭教育的宣传、培训上下功夫,层层组织培训班,在新闻部门开辟专栏、设专题、办专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家教环境。如**年,**县家教会同电合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向家长讲解了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标志、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及青春期性格的培养,请省优秀家长**介绍他是如何教育子女的、怎样架起与孩子沟通桥梁等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深得广大家长的好评。家教讲座播出了十一期,许多听众朋友打来电话说:“听了家教讲座,端正了教子观念,扭转了在家教中对孩子缺点指责多,正确指导少;按父母意志成长多,自身优势发挥少;关心身体健康多,关心心理健康少”等十个教育误区。从**年下半年开始**县家教会针对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创办了“家教周会”专题节目,利用周末黄金时段播放十分钟家教节目,**日报校园版同时全文刊发,并每周推出一期“名人教子”文章,刊登广大家长教子言论。在电台、电视台家教讲座的同时,我们又在《**日报教育专版》刊登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有论文、有事例、有问答,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教育面广。一年来,播发6个专题、38讲。目前我们正在与**日报筹划开设家庭教育专版。

二是抓家长学校建设,规范家长学校管理。从家长学校创办至今,我们一直在探讨着规范化管理的形式与模式。根据我市家长学校的创办情况,为了切实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我们指导各县(市)、区实施了三项措施:一是每年下发“家庭教育工作”活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指示,制定措施。二是强化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责任。指导各县(市)、区成立了由县(市)、区主管领导任组长,妇联主席、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校长为其家长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教育局德育办公室、妇联儿童部具体负责家长学校的日常管理。三是扩大协调单位范围。家长学校建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授课内容,我们又把科协、司法等部门都动员起来,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下到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村、屯向广大家长宣传科学的家教知识、法律知识。现在,全市的家长学校已步入“五化”(既组织建设网络化、工作程序规范化、管理方式制度化、人员配备严格化、工作操作标准化)的轨道。全市涌现出优秀家长学校**所,其中省级示范家长学校**所,**县实验小学家长学校的经验还在省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上做了交流。为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我们市妇联分别为两所家长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挂牌、授匾仪式,并以现场参观、经验交流等方式将他们的经验在全市进行了宣传和推广。组织订阅《家长学校系列教材》、《现代家长应知应会手册》,培训家教辅导员和家教骨干,还根据家教会、讲师团的工作经验,自行编印数千本《家长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十要”、“十不要”》等家教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中小学生家长,受到广大家长的欢迎和好评。

三是让家庭教育进社区,拓展家庭教育空间。社区是家庭教育最好的依托,是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之间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我们**市是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市,社区建设覆盖率高,标准高,设施完善,每个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居民学校,我们紧紧抓住这一优势,把家长学校融进居民学校。一是由教育局负责,先后出台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街道定点联系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帮教制度等十几项规章制度。为了系统掌握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详细情况,我们指导建立了在籍学生花名册;少先队、共青团员花名册;特长学生花名册;特困学生花名册;帮教学生花名册;单亲学生花名册;老教师、老干部花名册;志愿者花名册;需要帮扶贫困户花名册等十二册。二是强化社区家庭教育功能。协调市教育局从全市教育系统选派**名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进驻全市**个社区,担任校外教育辅导员。三是定期召开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开办服务热线,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学习辅导等方面的服务。**社区、**社区、**社区和**社区的辅导员还在社区内开设了青少年心理辅导站和心理咨询台,帮助家长对一些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给予及时的帮助和矫治。还利用寒假和节假日,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等等。

四是抓典型的示范,带动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知识得到广泛普及的今天,用典型引路、现身说法是广大家长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因此,我们积极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在培训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作用上下功夫。为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好家长活动,推出了一大批优秀家长,其中县(市)、区级**名,市级**名,省级优秀家长**名。我们还分别请省级优秀家长在电台谈体会,在报纸编发经验文章,向家长们介绍他们的教子经验。几年来,在各地新闻媒体宣传集体和个人典型上千个,充分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三、完善工作措施,使家庭教育工作进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各项目标,切实把家庭教育工作纳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我们不断完善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了“四个结合”:

一是落实工作计划与开展调研相结合。我们在制定“九五”家庭教育工作发展规划的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经常针对热点和倾向性问题进行调研。**年市家教会就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农村中小学生家长对家教的认识及需求等多方面问题开展了调研,并对调研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总结,形成农村家庭教育调查报告,上报省家教会,获得了好评。同时,我们又根据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指导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内容,从而推动了我市农村家庭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是阵地建设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几年来,我们一直注重指导各县(市)区以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活动为载体来抓阵地建设。目前全市创建“标准化家长学校”**所,占家长学校总数的50%以上。为了保证阵地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全市的家教工作者采取普遍轮训、骨干重点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方法,使家长学校的教师在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年我们请来**博士做“如何培育优秀子女”的大型报告会,从而激发全市家长开展家庭素质教育的热情,为我市的家庭教育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8

小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而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孩子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不同于学校教育那样中规中矩,而是一种终身教育,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使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品质,需要我们重视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控制与利用家庭因素,从而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首先,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其表现在父母与老人对教育孩子的态度不一,这是由于双方素质教育生活经历的不同,加上之间又缺乏协调与理解,导致教育孩子时,所采取的态度不一样。孩子在接受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信息时,会根据周围人的评价改变自身的行为,而为了适应这种矛盾的环境,孩子就易形成两面性的人格,缺乏一定的责任感,产生消极影响。其次,家长期望值过高。目前,很多家长没有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内心需求,盲目给孩子制定“高指标”,甚至是将孩子的理想世界无情地剥夺。比如,家庭在双休日给孩子盲目选择兴趣班,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引起心理的不健全与不平衡。

(二)家庭教育内容片面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学校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片面追求,只重视学生文化课的教育,认为只要学习成绩搞好就一切就好,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教育,只是一厢情愿将孩子向学习的道路上驱赶。这种观念导致孩子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升学,孩子缺乏远大的理想,对社会适应能力较低,很难经受不良环境考验。其次,家长溺爱行为,使孩子大多好逸恶劳,缺乏责任感、自信等。比如,有些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不受影响,不让孩子做家务,长此下去,这不但不利于孩子的学习,还导致孩子不良品质的形成。

(三)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不健康的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一系列不良影响。特别是一个家庭文化氛围如何,将通过人际关系集中表现出来。比如,若孩子的父母不和,经常争吵或打架,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心理,甚至是冷漠、孤僻等不良性格特征。其次,不当的家教语言。有一句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会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若孩子的父母比较唠叨,就容易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障碍。虽然孩子知道父母说的是对的,但一味地说教,不但不会使孩子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反而造成孩子心理产生障碍或负担。

二、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端正家庭教育观念

首先,协调不一致的教育态度。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长辈之间教育若出现观念不一时,需要统一家庭教育观念,按照统一的观念去看最后的效果。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在孩子面前闹矛盾,这只会降低长辈在孩子心中的威望,其次,尊重自然的原则。这要求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尊重孩子自然成长的规律,而不是不顾孩子的意见,就盲目进行课外辅导等。根据孩子的兴趣自由的发展,使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品质,这样孩子在家庭教育环境下,会形成健康的人格与个性品质。

(二)树立全面发展观念

首先,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人精神境界的基础。家庭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优势明显,在教育孩子时,将如何做人放在首位。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起到表率与监督的作用,若孩子出现不当行为,需要及时给予疏导与解决,为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重视孩子的劳动。在对孩子教育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处理小屋,体会劳动的乐趣。另外,培养孩子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比如,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一方面孩子可以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另一方面,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其责任心及义务感。

(三)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首先,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对其身心具有积极的影响。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愿意多听孩子的意见与想法,同时让孩子懂得克制自己,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其身心发展。其次,家长自身素质培养。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一出生就与家长建立了关系,虽然家长不能精通所有的东西,但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需要自身进行努力,做到身体力行,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发挥榜样的作用,以强有力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与良好的品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的研究,了解了制约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教育因素。为了小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措施,即端正家庭教育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及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小学生身心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车起玲.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农村家庭教育方式为例[J/OL].学周刊,2017,(27):35-36.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9

一、我国当代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理解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一个家庭生活环境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其次可以是其他成年人)对其子女所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又包括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对应英文为home education,family education,teaching in home),家庭教育简称为“家教”,经过调查分析,我们将当代小学生家庭教育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全权掌控型。

现今有许多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理想、志向的继承者,根本不顾及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想让他们的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的遗憾,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毫无民主可言,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明确规划,本应属于孩子的童年时光被毫不留情地挤占,孩子童年的每一个行为都必须和将来的成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否则是不可能被父母允许的。更有甚者,会将孩子成人后的工作、生活的城市、婚配的对象都计划好,基本上完全掌控孩子的人生。

(二)责任外交型。

不可否认,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但是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经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这种类型具体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家长心有余而知识不足,想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没有足够科学的方法。二是心有余而时间不足,想好好教育孩子但是由于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以上两种类型的家庭最终都会选择将自己的孩子送到辅导机构,将自己的教育责任交给外界。

(三)读书唯上型。

这是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现代家庭中还是深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其一,以考试分数为判定标准。学习成绩好的就判为好学生,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常被判定为学习不努力,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很可能因此而被家长的放弃。其二,以读书升学为唯一任务。读书升学本身并不为过,但是,某些家长将读书升学视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的唯一任务,为了将来考取好的学校,家长完全代替孩子的日常劳动,最终结果是成绩上来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丧失了。

二、我国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错误观念

(一)家庭教育可以被替代。

有许多人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完成孩子入学以前的简单教育,一旦孩子入学了,教育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了,家长只要监督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教育与学校等其他教育机构为孩子提供的环境迥然不同,它不仅具有血缘关系,更包含最真挚的情感,是任何其他环境都无法取代的,“岳母刺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二)家长的言教与行为不一致。

这种问题是家庭教育中最为常见的,家长常常给孩子讲大道理,结果自己做不到,甚至做的与之相悖。有的家长告诉孩子为人要诚实守信,结果却欺骗自己的领导、同事,当孩子看到这一幕时,学到的只有如何欺骗。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 )在他的社会认知理论中提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人物(榜样)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并以一种表象储存在大脑中,当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他们就会将这些表象还原成实际行为。这种言行不一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三)重物质满足轻心灵沟通。

许多家长都将自己对孩子的爱以一种物质方式表达出来,无限制地满足他们在物质上的要求。这种做法是极不可取的,人是情感动物,是需要与亲近的人时常沟通和交流的,无论到什么时候物质的丰富始终不能填满心灵的空虚,我们常能看到的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犯罪入狱,究其原因问题都是出现在家庭教育上,某些有权有势的家长们一味地娇惯自己的孩子,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不关心他们的孩子的品德如何,不重视孩子的内心情感需求,结果毁了孩子的一生。

(四)重视知识学习轻视能力培养。

我国家长大多关心的是孩子这一天在学校学了什么,而不是真正学到了什么。只知道让孩子学习书本,考取高分,并不帮助孩子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锻炼他们的生存技能、自我保护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劳动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一旦孩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家长再想弥补这些能力是十分困难的,也将是十分痛苦的过程。

三、如何让家庭教育有效进行

(一)认清各自身份,正确看待孩子。

首先,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要认清自己的身份。家长不只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是他们的保护者,稍大一些成为他们的榜样,再大一些可以是他们的朋友,要学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们的世界,与孩子建立和谐关系。其次要正确看待孩子,不要总是低估他们的能力,多让他们体验生活,他们会更快地成长。更不能强行压制孩子,替他们确定他们根本不跟兴趣的人生目标。著名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在他的教育目的论中强调: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要求教育尊重儿童的愿望和要求,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就如同水和土壤之于树木一样。如何才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呢?首先,要保持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关系。家庭成员的和睦代表着一个家庭的素质与品德,具体说,良好的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亲属关系等不但会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其次,要保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态度一致。孩子犯了错误,所有成员要保持一致的批评教育态度,切忌有人批评有人袒护,更不能因此而导致家长间发生争执。否则会使孩子降低对错误的认识程度,也会使孩子对家庭的威严产生怀疑。

(三)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的相互协调。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但是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学校和社会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孩子的一生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自然是家庭教育,约占50%,其次是学校教育,约占25%。值得强调的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有长处和不足,所以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将一个人教育成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的长时间的熏陶,需要家长细心、耐心的指导、关怀,需要家庭与学校等多方面的相互协调配合,这样不仅培养出了一个人,而且将代代相传,永久地造福后代。

参考文献: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10

一、城市家庭教育支出的基本现状

1.家庭教育支出猛增,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偏高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一大困难,对于城市中低阶层家庭来说,原来被认为是“家常小菜”的教育费用变成了一份“昂贵的大餐”。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成本的调查显示,城市家庭的年平均教育支出达到9000元左右。同时,教育支出成为家庭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方面之一,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左右。

2.家庭教育支出的分配不合理,结构失衡

相比于家庭教育支出偏高,教育经费使用不合理的现状表现得更为严重。在家庭的各类教育支出中,以选择性和扩展性教育支出为主,并在不断增加。有调查显示,小学有60%以上,中学也有50%左右的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这项费用占到家庭教育支出总额的30%以上。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进入重点校、名校而交纳高额的择校费、借读费的现象也在各城市普遍存在。

二、家庭教育支出现状的原因分析

1.受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性被放大

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地塑造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加适应社会,更好的造福社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受中国传统的“学而优则士”观念的影响,家长对教育的目的的理解往往只局限在高学历和好工作上,许多家长把“考上名牌大学”等同于把孩子培养成了人才。据调查,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几个被老百姓经常放在嘴边的热门话题中,老百姓最愿意不计成本地投入的就是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就业大环境下,高学历的确是通向就业、晋升的一个便捷通道,家长自然要重视教育。教育目的的过度功利化,是导致家庭教育支出逐年攀升和教育支出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

2.国家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成本向家庭转移

国家教育经费短缺,是造成家庭承担的教育成本过高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我国GDP总量快速扩张、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相应地,国家财政对基础教育投入的力度有了明显增强。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用极其有限的资金兴办世界上最大的教育,现有的教育规模仍然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受教育的需要。

3.国家教育体制不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造成家庭教育成本过高,国家当前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难逃其咎。虽然国家早有明文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但实际情况是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把有限的经费投入集中到少数重点学校,使得重点学校进入投入多、设施好、师资强、升学率高、生源足的良性循环,而普通学校则陷入投入少、设施差、师资弱、升学率低、缺少生源的恶性循环。同时,高额的补课费、学校赞助费、择校费等成为家庭教育支出过高的推手。

4.家庭教育投入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投资理念的指导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包含了太多盲目和感性的成分,不习惯用经济学原理理智权衡,也是导致家庭教育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从理论角度来说,家庭教育支出属于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大多数家长不具有教育投资的意识,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有一定的投资意识,但对教育投资的理解过于狭隘。他们认为,想方设法赚钱以供养子女读书是家庭的第一要务,保证资金的充足成了他们投资教育的唯一方式。而实际上,家庭教育投资包括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金钱投入、文化投入、时间投入以及家长的自身教育投入。可见,经济投入只是家庭教育投资的一种形式。

三、相关建议

1.国家应加大教育投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第一,国家应该加大对各地政府教育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把教育经费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挂钩,作为一项硬性任务列入政府工作考核中,杜绝地方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截留,切实保证国家教育投入落到实处。

第二,各地政府自身还应着力提高普通学校办学水平,缩小与重点学校的差距,让优质教育资源能够均衡分布。

第三,各地政府应运用行政、法律的刚性手段,严格学校收费标准,严控超范围、超标准的乱收费现象。同时,对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辅导机构也要加大力度清理整顿。

2.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理性教育投资

在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下,对教育的功利性追求愈演愈烈。要改变这样的风气,家长们需要认清教育的价值,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第一,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识学习的教育观念是要不得的。孩子的兴趣爱好千差万别,先天条件迥然相异,作为家长应该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家长应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作为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其次,还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在我国,上大学是成才的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但这并不是唯一一条途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要根据家庭是和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合理选择教育的方向。

第三,家长应具有理性的教育投资意识,在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注意物质、精神等各种形式投资的有效结合,将教育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3.家庭教育支出应科学分配,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家长要改变以往只关注孩子的课业学习和特长学习的倾向,重视对孩子道德品质、劳动技能等方面教育的投入。家长应该支持孩子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各种义务劳动、献爱心、传统美德教育等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二,家长要在注重经济投入的同时,还要抽出时间陪孩子,给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和生活上的指导。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精力、时间、情感的投入不是金钱能够替代的了得。家长在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美化家庭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三,家长自身的教育投入也是非常必要的,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益处的。家长还可以多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

总之,家庭教育支出决定着孩子的教育质量,无论是学校之内的教育投入,还是学校之外的教育投入,家长们切记要着眼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根据家庭收入的情况,把握程度,量力而行,把钱用在刀刃上。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11

小学生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当前,小学生品德现状令人担忧,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其改进教育方式充满着紧迫感,倍感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使命之重、责任之大。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社会策略

1.社会团体组织要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各社会团体及社会组织要时时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不文明现象,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宁静祥和。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时时刻刻关注小学生的思维、言行,一旦发现有不好的苗头,要及时制止,耐心教诲引导,并向教育机关和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使小学生走向健康、文明的人生之路。

2.政府教育部门要大力给予足够的关注

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是抓好德育工作的根本,而“重视”并不能单靠自觉性来实现,还必须借助政府和教育机关的管理机制去约束,从而保证“德育为首”教育思想的真正落实。因此,在建立对德育工作实施管理约束机制下,政府机关和教育部门要加大投入,强化各级(特别是农村)教育基地建设,让优良教育软硬件设施相互作用与支持,达到最佳的理想状态,为深入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品德教育提供可靠保证。

二、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家庭策略

1.家庭各成员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开端,在整个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家庭教育的目的,是要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的重点应将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培养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再教育孩子如何做事。家长要改变传统的长辈作风,不能再以高姿态的角色在生活中展现,要与子女平等尊重,相互沟通,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家庭各成员要更新教育理念,掌握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根据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学习,根据实际情况,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去帮助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在紧抓、注重子女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把培养子女品德的优良品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子女长远健康地成长,在面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种种问题时能够从容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

3.家庭各成员应注重言传身教,在品德上起到表率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兴趣爱好、品行修养、言行举止、为人处世,甚至衣着打扮、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多学习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长自身素质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子女的健康向上成长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4.家庭教育应该参与到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当中去,构建全面的育人体系

家庭要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内容、途径和方式等方面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与需要。一方面,家庭应加强与社会现实环境的接触,让子女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生活各个方面,开阔视野,多方面汲取社会道德的积极内容;另一方面,家庭应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充分了解学校在对子女品德教育方面的要求,配合学校为培养子女良好道德品质努力。只要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就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小学生家庭教育篇12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1家庭教育的一般规律

1.1先导性

孩子首先进入的是家庭,模仿的第一个对象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入学后,孩子的生活园地还在家庭。由于经济上的关系,生活上的依赖,学习的场所,使学生与家长形成了密切的关系。此时,孩子们也容易接受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所以,家长的政治态度和对问题的看法,甚至思想作风、爱好特长,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家庭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孩子以后的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有人说: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

1.2感染性

感染性谈的就是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情感教育必须从小抓起,因此,每一个家庭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用心学习,提高并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从小给孩子上好家庭情感教育这一课。家庭教育主要是以父母的榜样力量,让孩子学会和掌握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通过制定规则让孩子遵守,并最终形成习惯。

然而,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着追求高效率、高速度,使得人与人之间缺少情感交流,中华民族传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等品质也趋于淡化。这种社会现象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培养,而对孩子品德、情感方面的付出,相对要少的多。父母问的最多的是:“这个你会不会?”“今天你学到了什么?”至于情感上的需求,父母则往往忽视,或者认为孩子根本还不懂得情感。一家一个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被众多长辈们捧在手掌上,倍加呵护着,事事包办着,认为父母、长辈给予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养成了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在孩子中间经常出现因为一件小事引发矛盾,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与人沟通交流时,没有感情付出的意识,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们的社会和家庭情感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情感的感染性就更加强烈,家长的好恶取舍,常常决定子女的行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时候,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才会有着难以置信的教育力量。

1.3终身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家长与儿童朝夕相处,情感上最依恋,所以家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强烈。如今又有许多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经商,把孩子都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带着。有的父母一年才回来两三次,与孩子缺少沟通。有些孩子的父母虽然没有外出打工,但他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自身缺乏素质,又如何去教好孩子。

比如,有这么一位家长,上午放学的时候,她来接自己的孩子。这孩子指着同桌对她说:“妈妈,他又拿了我的笔。”这位家长一听,一把抓住那孩子的衣服,大声吼:“谁让你又拿他的东西,再要拿,我打断你的手。”她一边凶,一边又对着自己的孩子“壮胆”:“你真没用,下次,他再拿你的东西就打……”试问:这种教育如何成为孩子的表率?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会因心理与教育出现问题,而构成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