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队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5:31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

由于河间市田径比赛的运动员向低龄化发展,那么我们的运动员选拔对象也要趋向于中低年级的学生,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梯队。作好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体育人才的准备。

二、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在今后训练中我们一方面要认真把握“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教学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吃苦"的品质,有计划地安排优秀运动事迹的讲解,经常和运动员的家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沟通,从而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发生,从而使学生能安心训练,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在业余训练上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来培养运动员的运动技术和专项技能。

三、训练要求:

1、保证训练时间、保证训练内容、保证训练器材和场地。

2、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安排等,要求多种变化,各种练习手段尽量与游戏活动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

3、训练必须要有持久性和合理性。

四、训练任务安排:

(一)、准备期:(二周内)

1、选拔、招集运动员,召开全队队员会议。

2、宣布训练制度纪律。

3、准备训练所需器材。

(二)、第一阶段:(20xx.10-20xx.11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以身体训练为主。

1、以力量训练为主,辅以基本技术。

2、以柔韧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3、以灵敏性训练为主,辅以力量和耐力。

(三)、第二阶段:(20xx.12-20xx.2月):基本技术训练,巩固及提高阶段

1、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力量训练。

2、以基本技术为主,辅以柔韧性、灵敏性和耐力训练。

3、基本技术综合练习。

(四)、第三阶段:(20xx.2-20xx.4月):专项技术、战术养成训练阶段。

1、以专项技术为主,辅以综合身体素质练习。

2、以专项技术、战术为主,辅以模拟比赛练习。

3、备战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训练次数与时间:

每周训练四次,每次1小时左右(第三节下课开始)。

六、考核:

1、各专项要求每周一次到二次的计时跑。

2、学生按自己的专项每周进行一次考核。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2

Abstract: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 sports team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the pilot college leadership attention, and actively create conditions for sports teams, and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the after school training, in the enrolment work, training, study, games, management, accumulated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ed the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managed in the school sports work and get in the position of social concern and support, set up a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ideological style exquisite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coach team.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40 a volleyball team survey analysis, being the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coach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level.

Keywords: Beijing university; Volleyball team; Training plan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在1985年,原国家教委提出了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要求。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51所高校为首批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校。

1训练计划内容

从训练计划的内容上看,现代训练学认为,运动训练计划应包括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内容、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等十项基本内容。

表1 训练计划内容统计(n=40)

从表1中为对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调查数据统计。第一个指标,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各高校明显不足,仅有17.5%的学校在训练计划中有所涉及,通过与教练员访谈得知,对运动员初始状态的诊断内容也仅局限在运动员入校成绩的分析,而对运动员的运动员经历、运动员年限、训练水平及训练负荷水平的分析很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而指标2-6是对训练内容安排的调查,各高校对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都进行了明确、具体、详细的安排,这对于高校课余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恢复措施、时间等在训练计划中少有体现,仅有不足1/4的高校涉及了恢复训练,且大多呈现为笼统的表述,缺少具体的恢复措施或恢复与训练。表8中的指标6负荷动态变化趋势则仅有不足15%的高校有阶段负荷动态变化的计划,但对于实际训练的负荷动态变化曲线则没有跟踪反映。这也反映了目前北京高校课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即训练后的检查、总结不够。训练阶段的划分一方面成为运动员提高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教练员训练目标、内容、负荷、手段、安排的重要依据。在指标7-9反映出各高校对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训练安排都有明确要求,并符合训练阶段的要求,同时高校训练阶段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阶段性与学校的学期安排相一致,二是与高校的赛事安排相结合。随着近几年高校赛事的不断增多,高校训练的阶段划分明显表现出小阶段的特点,但目前对于高校中小阶段训练的研究不够,这也成为影响高校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应加强对高校小阶段训练的相关研究,以使高校的训练能适应现代训练的需求,及以赛代练在高校中的推广性。

高校训练计划整体表现出检查、总结及调整不够;训练计划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性、合理性没有进行训练及竞赛后的总结、调整;在训练计划中没有反映出训练计划的动态性特点,这也应成为高校课余训练计划制订应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 训练计划制订情况

训练计划的制定情况能相对客观的反映一个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排球队训练计划是根据排球项目的特点和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目标对未来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系统设计的决策性文件,它是对训练过程组织和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制定运动计划的标准很多,教练员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下表为按照时间的跨度制定训练计划的调查表。

表2 各类训练计划类型完成率(n=40)

按照运动训练计划时间跨度,可将训练计划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五种。多年训练计划及年度训练计划主要用于系统地安排较长时间的训练,从表2可知,40%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有多年训练计划,而52.5%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有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的占85.5%和80%,而课计划所有学校都有。说明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除了按每年常规的比赛日程来安排训练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最多是四、五年的时间,这就不可能像专业队训练一样可以安排多年的训练计划。在大学里运动队的队员来自不同层次的排球队,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安排训练时,教练员大都以阶段计划和课计划为主。为适应高校排球赛联赛,训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的特点,通常都以年度训练计划为系统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而作为训练具体的实施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北京的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基本都有。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3

各类稍具规模的中学,根据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的需要,都组建有诸如田径队、篮球队、武术队、健美操队等各类运动队。如何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来探索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水平已成为加强运动队建设过程中突出重要的问题。

中学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早发现和培养优秀运动员新生力量的途径。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直接组织者,是运动训练第一线的管理者,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主要依靠力量,在运动员选才、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中负全面的责任。运动队伍的管理应从全面管理工作抓起,在训练、学习、生活等方面实施系统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运动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一、科学的选才

不同项目的运动队选材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主要从身体机能、运动素质和身体形态等方面考虑。但也要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思想觉悟等方面全面考察学生,不容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因为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限制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关键。因此选拔运动员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它的点滴疏忽和遗漏,都会给经后的管理带来因难,为此,必须杜绝通过某种关系、单凭运动成绩和教练员的经验与直觉进行选才的现象。

二、制订周密训练计划,认真调研训练过程

有效的管理与完善的计划是分不开的。对学校运动队训练来说,每个运动队都要有一套科学的训练体制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章可循,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而教练员必须周密地科学地制定各类训练计划,包括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赛前、赛后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实性、预见性和应变性,同时还要充分考虑中学运动员的特点和各种环境因素。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训练体制、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制度。通过训练观察、训练日记和专门的测试,对运动训练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定,并对运动训练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更改,以求准确有效地实施训练计划,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还要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制定的制度要体现奖罚分明的原则。提高学校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三、处理好训练和学习的关系

文化课成绩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正确处理训练与学习,有效促进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中学运动队管理的任务之一。学校运动队队员肩负着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学习成绩关系到他们能否进入高等学校学习,关系到能否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让运动员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知难而上的精神,使训练促进学习,学习带动训练,学习训练双丰收。因此就要求教练员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携手合作摸清每个队员的思想、学习和训练的底子,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与训练的目的。

队员之间还要要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逐步建立学习、训练的良好和谐风气。

四、掌控运动员的动态,生活和训练上的和谐相处

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事业心、吃苦耐劳的苦乐观是做为一名教练员必备的品质,出色地完成一名教练员的工作,除了应具有以上这些品质外,根据项目特点,教练员应当是多才多艺的,这样才能在运动队的不同阶段,不折不扣地充当一些不同的角色,担负起肩上的重任。教练员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手势或者是其他形式,都课影响运动员,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和对运动队伍的全面管理以及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在我们现实的体育运动中,教练员和队员之间保持良好、健康、和谐的关系,不但能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同时能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思维更加活跃,充分发挥运动员的最大潜能和主体作用。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4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必须服从学校体育的目标要求,提高体育运动队的水平,提升学校体育工作的竞技水平。

校领导必须切实加强学校课外体育训练工作的管理,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训练与竞赛时,要求教练实行严格训练,严格管理,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并与学校的相关部门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合力,使得各个训练队出成绩,出人才。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运动队的训练还有培养体育人才的作用,所以训练的同时要与学生学习有机合成才是真正的成功。而且,课余体育训练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周期性的过程。组织者和领导者要采用最佳的手段和方法,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益,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从而实现训练的预定目标。

二、课余体育训练的计划与目标

“练为战”,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比赛服务,训练是基础、是过程,比赛检验训练的成果与效率。

1.定计划、目标,快速组队

规划管理是体育课余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首先制订计划,明确目标。比如,开学初,学校一把手校长就给体卫处定下今年的比赛目标:“篮球、女排和男排三项争取三个第一名,至少不能比去年差。去年是篮球第一名、女排第二名、男排第三名”。接到这个目标后,分管校长和体卫处领导高度重视,当即召开所有体育教师会议,体卫处主任结合本校师资力量、运动员情况等条件,确定各运动训练项目的教练;要求教练严格选材,兼顾品德、年龄、学籍、学习与身体条件等相符合某项运动的学生,在征求家长和学校同意后,办理入队手续。每周二早上所有教练员都会聚到一起,探讨、解决训练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

2.各计划落实管理

开学初,根据具体目标制定各个运动项目的年计划、阶段训练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甚至具体到某一天的课时训练内容和目标。训练计划是训练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重要手段,训练计划要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有计划就要有落实,学校要对各计划制定情况进行督察,并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让计划真正落实到实处。

三、提高课余体育训练的效率,提升团队比赛水平

1.训练课质量过关

每天早上各队教练要签到,教练再检查学生出勤并考勤,有专人负责监督核实;每周五组内领导考核周计划落实情况;每学期学校领导组织考察团考核训练队3~4次,每次都有相关的奖励。考核成绩和奖金挂钩,及时提高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课时训练计划内容主要通过训练课完成。训练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终端目标的实现。学校对训练课提出质量要求:训练的目的明确,训练内容安排得当,训练组织严密,训练方法科学,训练步骤合理,运动负荷适当,思想教育及时,处理偶发事件得当等。

2.加强教练员、训练队的团队建设

学校的体育团队非常团结,在教练员管理上制度明确,奖赏分明,防止出现教练员的矛盾,一般情况下,可以落实目标对其进行相关考核,对实现目标的团队进行奖励,没有实现目标的缓用或不用,只有落实好考评机制才能做得更好。

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每个运动队的队员也是一个关键的主体,这个主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尤为重要。教练员的训练效果在这个团体上得到体现。比如,教练平时对队员加强思想教育,明确训练的目的,使其端正训练态度;选好队长很关键,他可以起到带头作用,平时帮老师管理队伍,比赛时队长可以起到决定性灵魂作用;建立运动员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记录训练情况等,对个别破坏纪律、违反规章制度或缺课过多的学生要采取管理措施,不能姑息迁就。

3.科研与实践训练齐头并进

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课余训练的科研水平也在同步发展,这就自然需要教练员的科研水平进行同步提高,但要如何让教练员不吃老本又要提高科研水平,这就需要考核机制的跟上,如教练员需要有训练心得、有总结反思,在考核中教练员写文章作为加分内容之一,来鼓励教练员多看一些科学杂志等方式来提高教练员的科研水平,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学校的体育课余训练的质量与效果。本校体育团队教师科研搞得比较好,本年度学校体育教师十二人次获得省、市、县优秀论文,24人次获省市县优秀教学设计,6人微型课题通过县级审核。

课余体育训练领导必须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以保证教练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总之,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得当则能充分调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真正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技能、战术、心理等素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5

成立*市备战*市迎奥运首届社区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二、我市参赛项目及人数(共10项94人)

1、健身气功(无差别组)运动员8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9人;

2、健美操(青年组)运动员1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13人;

3、太极拳(剑)女运动员4人,男运动员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4、健身秧歌第三套,运动员8人,领队1人,教练1人,计10人;

5、跳绳(青年组)运动员8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9人;

6、齐心协力(家庭组)运动员1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13人;

7、抢收抢种(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8、抬轿子(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9、推小车(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10、木兰拳(扇)(老年组):运动员6人,教练兼领队1人,计9人;

11、代表团工作人员5人。

三、参赛时间与地点

20*年6月17日—21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

四、领队职责及训练要求

总负责:*

7、训练要求

(1)领队、教练员应高度重视训练、竞赛工作,认真领会单项竞赛规程,把训练工作、参赛人数落到实处。

(2)训练期间应到岗到位,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状,做好考勤登记,不出任何事故,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3)严把训练关,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五、工作步聚

1、20*年6月5日前完成运动员选拔、报名、报项等工作。

2、20*年6月8日—20*年6月16日为集中训练阶段。

3、20*年6月17日—20*年6月21日参赛。

六、工作措施

1、建立工作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出勤考查制、训练登记制、领导负责制和总教练责任制、奖励制等制度,用制度规范教练员的教学,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确定优势项目。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健身气功、健美操等为我市优势项目,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3、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必须制定出符合实情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训练工作。训练计划要充分体现有针对性的训练思路,目的是在*市首届迎奥运社区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4、精心选拔,强化训练。各项目代表队领队、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精心选拨,挑选最优秀的运动员组成*市首届迎奥运社区运动会参赛团,实行倒计时训练状态。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6

二、队伍现状

我校游泳全面丰收和一年,游泳队伍不断壮大,尖子人材有所涌现,竞赛成绩有所突破。我们有喜爱运动、管理能力强、刻苦训练和志向远大的运动员队伍;我们看到了我校游泳队的希望,也给学校运动队长期建设增加了信心。这给我们制定球队年度目标带来了自信,只要强化对运动员的管理,通过系统、正规的训练,一定能培养出优秀运动人材,取得竞赛佳绩。

三、年度竞赛

竞赛任务:上海市中小学游泳比赛;上海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

四、预期目标

1、年度目标

(1)继续与区运动学校及联办三校的加强沟通,进一步搞好“联合共建”工作,形成选拔人才的良性机制。

(2)狠抓训练,强化管理。抓好“统、分、合”训练体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训练工作。

(3)拓展优秀运动员的准入途径和输送渠道。

(4)形成年级游泳运动队,确保每队运动员不少于15名。

2、人才输送

年内力争向高一级运动队、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5~8名优秀游泳人才。

3、竞赛成绩

确保我校游泳运动队在区级比赛中稳居中学组第一的地位;努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挤身前三名;寻求在全国性比赛中的突破点。

二、制度建设

1、优化游泳队领导小组,强化训练管理工作。成立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各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游泳教师参加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游泳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游泳队伍的教学、训练、管理和发展工作。包括目标与规划、招生工作、指挥和协调以及日常训练工作。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科学训练研讨。通过与运动学校联办,聘请游泳专职教练加盟,充实教练员队伍。设想由区游泳专职教练任组长,带领教练共同研讨和负责游泳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

3、齐抓共管办队伍,努力开拓新局面。由学校政教主任牵头、校团委、及班主任参与组成政教组,具体负责游泳队队员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等工作,保证运动员思想健康,品质优良;由学校总务处主任及相关人员组成后勤组,负责运动员的住宿、膳食、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兼管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由主教练和校办相关老师组成的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外接待和比赛安排与协调等具体工作。

三、训练工作

训练工作由主教练牵头,形成年度总体训练规划和初步训练方案;明确教研组负责制,由各教研组完善训练方案;各教练员再根据运动员特点和总体训练计划要求,确定各项训练工作上目标,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7

二、队伍现状

我校游泳全面丰收和一年,游泳队伍不断壮大,尖子人材有所涌现,竞赛成绩有所突破。我们有喜爱运动、管理能力强、刻苦训练和志向远大的运动员队伍;我们看到了我校游泳队的希望,也给学校运动队长期建设增加了信心。这给我们制定球队年度目标带来了自信,只要强化对运动员的管理,通过系统、正规的训练,一定能培养出优秀运动人材,取得竞赛佳绩。

三、年度竞赛

竞赛任务:上海市中小学游泳比赛;上海市中学生游泳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游泳锦标赛;上海市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

四、预期目标

1、年度目标

(1)继续与区运动学校及联办三校的加强沟通,进一步搞好“联合共建”工作,形成选拔人才的良性机制。

(2)狠抓训练,强化管理。抓好“统、分、合”训练体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训练工作。

(3)拓展优秀运动员的准入途径和输送渠道。

(4)形成年级游泳运动队,确保每队运动员不少于15名。

2、人才输送

年内力争向高一级运动队、体育院校和普通高校输送5~8名优秀游泳人才。

3、竞赛成绩

确保我校游泳运动队在区级比赛中稳居中学组第一的地位;努力争取在市级比赛中挤身前三名;寻求在全国性比赛中的突破点。

五、制度建设

1、优化游泳队领导小组,强化训练管理工作。成立学校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校各行政部门及体育组游泳教师参加的“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游泳项目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游泳队伍的教学、训练、管理和发展工作。包括目标与规划、招生工作、指挥和协调以及日常训练工作。

2、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科学训练研讨。通过与运动学校联办,聘请游泳专职教练加盟,充实教练员队伍。设想由区游泳专职教练任组长,带领教练共同研讨和负责游泳队的训练和竞赛工作。

3、齐抓共管办队伍,努力开拓新局面。由学校政教主任牵头、校团委、及班主任参与组成政教组,具体负责游泳队队员的思想品德、文化学习等工作,保证运动员思想健康,品质优良;由学校总务处主任及相关人员组成后勤组,负责运动员的住宿、膳食、卫生等后勤保障工作,兼管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由主教练和校办相关老师组成的对外联络组,负责对外接待和比赛安排与协调等具体工作。

六、训练工作

训练工作由主教练牵头,形成年度总体训练规划和初步训练方案;明确教研组负责制,由各教研组完善训练方案;各教练员再根据运动员特点和总体训练计划要求,确定各项训练工作上目标,制订科学的训练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8

一月份的执勤训练工作,中队严格落实支队有关文件精神,严密组织开展各项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指战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执勤灭火作战能力为出发点,较好了完成了训练工作,现将第一季度一月执勤训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进入冬春季过度期间,季节气候、火灾形势等因素给为执勤训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队根据辖区的基本情况、火灾形势等,按照各级人员分工不同,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了业务理论学习,并做好了各项熟悉、演练工作,增强了指战员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

在训练过程中,中队干部严密组织,严格按照支队制定的计划和推进表,认真组织开展各项训练。中队又在长跑过程中加了负重跑,每天坚持,干部、班长一前一后,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训练时,认真检查训练场地和器材,机密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和内容。在器械训练时,值班干部和值班班长带领全队指战员首先进行热身运动,充分活动好身体筋骨,并对器材、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保证完整好用,操作当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进行,在没有人员的保护下,禁止一切危险动作和高难度动作。

一月的执勤训练工作根据计划要求,中队严格落实,坚持标准,结合其他各项工作共开展了共21个训练日,168个课时,其中业务理论18课时,体能训练84课时,技能训练课时,责任区重点单位、六类场所六熟悉及灭火演练和战术训练课46时,队列训练20课时。

一月份执勤训练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内容进行了落实,通过训练的开展,指战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灭火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较好的完成了执勤训练任务。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 课余训练 管理模式 后勤保障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训练的广泛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阶段的中学课余训练,由于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可行性小。因此,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应采用动态的目标管理模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原定训练目标,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能达到比赛要求。

一、运动队训练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训练方式

中学段的学生与小学都存在着问题,都有升学的压力,学业较重,课余训练能否出成绩,训练时间安排是关键。多数学校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统筹好,只在赛前集训一段时间,训练效果不明显,不易出成绩。而有些学校则能保证课余训练全年不间断,为了避免训练时间同其他课的冲突,体育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沟通,落下的课要给学生补上,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训练质量,最终提高训练水平。

(二)运动训练的过程模式

1.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年开学初,体育组要求训练教师都上交本学年和本学期的训练计划,包括开学初期-期中-年终训练计划三部分。训练计划要依据对运动员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全市竞赛时间安排和本校校场地器材现状、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最终制定好训练计划。

2.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完成,保证训练的最终目标。如:每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前,负责田径队的教练,要把每个运动员专项各阶段的训练成绩和专项运动成绩等指标都要确定下来。

3.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指标的达到,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教练员每天要把训练完成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以分析,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运动员。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下月的计划做相应的调整。

(三)检查评定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性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实际效果。如: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组织和一些兄弟学校的篮球队进行热身赛,找出训练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逐步使训练结果向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二、运动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制定严明制度,促进运动员的管理

学校应该制定《运动员日常训练管理制度》、《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出勤情况由各训练队的教练员负责登记、体育组监督来共同完成。制度规定运动员每周要保证三次的训练,不能无故旷、缺训练课,如遇班级有事,则要持班主任的签字请假条履行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无故旷训,扣除班级考核分。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每次比赛后,学校对比赛获取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学生评优方面,优秀运动员有相应的加分。在班主任考核方面,有运动员获得名次的班级,相应的班主任给予加分。

(二)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特别重视对学生心理训练,采用语言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学阶段学生课程比较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队员参加课余训练后,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冲击。为保证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体育组的老师们常年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除了每周要请教师集中辅导外,还实行了教师联系制度。

三、教练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训练过程是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的相互配合完成的,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教练员又是运动队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抓好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管理,是课余田径运动员训练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练,能造就出一支好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管理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最终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

(一)教练员的组成

教练员由具有丰富的训练、运动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教师组成,目前从东川一中来看,体育组有体育先进教师称号的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四名,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经验,都承担着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二)教练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应该定期选派教练员到兄弟学校、专业队去听课和学习,或参加大型比赛观摩,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他们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的体育工作对学校的外在形象起主要的优化作用,起到宣传一个学校、推销一个学校、增加学校在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作用。校队水平的高低,与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帮助,班主任、家长的全面支持密切相关。但是就目前的学校体育训练工作来说还面临不少问题,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重视程度不够。受社会孩子升学、就业大的气候的影响,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只有认真学习才是学生的本职工作,至于锻炼身体只不过是一件小事罢了,所以一些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家长不重视学校体育锻炼,不支持自己的学生(孩子)参加课余训练,认为学生训练对学习成绩有所影响;另外由于目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虽然喜爱体育运动,但是面对很多作业却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运动,更不用说参加比较系统的课余体育训练。

(二)“训”与“学”存在矛盾。参加训练的校运动员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训”与“学”的矛盾解决的不是很好,有些班主任为了不让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辍学,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训练,所以造成一种错误观点:“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有的学校由于体育教师管理不到位,学校体训队的学生打架斗殴,欺负其他同学,给班级、学校造成不好的影响。

(三)由于学校领导对体育训练的认识不够,加之如果校队训练成绩一直不好,校领导对其失去信心,所以在课余训练的投入上力度不够,使训练经费出现赤字,给体育教师的训练造成被动局面。

五、解决方案

(一)走教体结合之路,在狠抓业余训练的同时,还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方面注重体育常规教学,学校以搞好体育教学活动为中心,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定期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各种方式的体育比赛,做到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月月有大赛,并精心组织校田径运动会和校篮球运动会。通过比赛对一部分身体素质好、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选拔,组织校运动队,学校要选专业技术强的教师当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和训练目标,同时对运动员严格管理,尽可能做到常年训练。做到教练优秀、时间充足、场地落实、器材齐备、经费到位。并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大力配合抓好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和文化课补习。

(二)学校领导要做好上级行政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协调工作,既要为学校的训练经费提出申请,又要做好教练员、运动员的补贴,学校每年要对校训练队拨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做好运动员的升学问题,解决好校队队员的出路,根据不同层次给以妥善安置,竭尽全力切实解决好学生运动的后顾之忧。

(三)做好体育教师的待遇,体育教师大多在室外工作,条件艰苦,学校则在工资待遇和奖金发放上给以优惠,广播操、课外体育活动、运动队的训练、体育竞赛等都作为工作量折合而纳入课时。同时,对体育工作所取得成绩的教师及时嘉奖,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四)不断找机会对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有关体育训练、教练员方面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运动训练水平,组织能力。

总之,学校校队的管理要做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管理水平,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希望我们体育工作者能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赵刚,韩颖,冯圣潭.浅谈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137-138.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0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Top Soccer Teams Management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in Guangxi Universities

CHEN 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6)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high level soccer team in 13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 the reference to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eam's objective status quo, coaches, etc. for the main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put forward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llege footbal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Guangxi universities; soccer team; management system; countermeasures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李宁杯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广西赛区比赛的13支足球代表队管理现状。

1.2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参加2008年“李宁”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广西预选赛参加比赛的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当面发放,约定时间回收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3份,回收13份,有效问卷13份,有效回收率100%。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调查了解。

访谈法:访谈部分足球代表队教练对高校足球代表队的看法和意见。

2广西省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管理现状现状

2.1教练员概况

教练员是球队训练及比赛过程中的领导者、指挥者,球队建设的教育者和指导者。教练员的职业水准、教育观念、训练方法,直接影响球队建设、训练质量和比赛成绩。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的教练员金志扬在2006年下半年带领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学生军)以第一名的身份从中国足球乙级联赛中成功晋升甲级,这足以说明优秀的教练员在球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调查表1可以看出,教练员队伍的运动等级情况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布局,其中二级人数最多,共8人,占61.5%;无运动等级有4人,占30.8%;一级1人,占7.7%。如果学历能代表教练员曾经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那也是衡量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标准之一。此次调查结果显示,13支球队的教练员大部分都是大学本科学士学历,共12人,占92.3%;只有1人是硕士研究生毕业,占7.7%;博士无。足球教练的高学历、高运动等级比例仍然偏低。教练员的学历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竞技足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育教学与球队日常运动训练中,10人为兼职,占77%;3人为专职,占23%。高校从事足球训练工作是要教练员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指导训练和比赛,即使经验很丰富,还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争取做到最好,多参加各种培训,接受更新的管理和战术理念。从参加教练员培训进修学习情况来看,所调查的对象中参加正式培训的教练员还比较少,因为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教练员一般都来自本校老师当中,在高校老师身兼体育教育教学和足球队运动训练双重身份,偶尔参加培训的教练比较多。不参加培训的因素也有很多,而且学校的经费不到位,因此,教练员缺乏较深刻的足球运动实践经验和足球专项训练理论知识,接受新的理念还是有必要的。

2.3运动队训练

足球队完整的训练计划应有多年训练计划、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五种。由于高校足球队伍不同于职业球队和专业球队,根据高校队伍的特点,高校教练员一般较为注重全年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的制定。

调查显示(见表2),大规模的多年和全年训练计划有比较显著的效果,球队的指导思想和战术运用都很完善,思想一致,这样就能取得很好的比赛结果。阶段训练计划的效果也比较好,因为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阶段训练比全年计划在次数少,但是质量还有是比较好的保证,集体运动要形成这样的整体意识当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只有长时间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日常训练和周训练的效果就比较差,因为训练时间短,而且训练时有些队员因个人原因缺席,学校的课程安排也是最大缺席原因之一。再加上管理制度差的话,就会造成整体训练气氛的散漫,那效果就不显著。运动员是运动训练的主体,战术意图、技战术的运用等方面都需要运动员来体现,所有训练、管理成果最终都表现于运动员的参赛成绩之中。换句话说,队员是执行教练员战术意图和实施比赛的主体,是球队发展的内在因素。通过对教练员的调查反映,在训练中,有10支球队教练员认为自己的队员投入训练的热情积极;3支球队教练员认为自己的队员投入训练的热情一般。有76.9%的教练员认为训练水平进步;7.7%的教练员认为训练水平没有变化;另有15.4%的教练员认为训练水平退步。从调研的数据上来看,队员自身投入训练的积极性高、大部分球队水平处在进步中。可是我们也要清楚的明白,一旦内因做不好的话,一定会成为影响或者阻碍球队发展的关键因素。

2.4训练比赛经费重要性

经费主要是来源于学校,它对训练和比赛起到重要的保证。如果训练没有经费的保证,那队员的营养就得不到保证,也大大影响了教练员和队员的激情。而且由于经费不足,比赛机会就自然少之甚少。也只有在本地区进行一些足球比赛,而这些比赛大多数缺乏实战性,缺乏在高强度激烈的比赛环境下队员之间的彼此磨合和应有的心理适应能力,这无疑也阻碍了足球队整体水平的提高。经费匮乏成为制约广西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又一大障碍。

3对策与建议

3.1多渠道培养和提高教练员水平

现代化科学训练的发展对教练员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将成为教练员的基本素质。高校高水平足球队教练员应定期进行教练员培训,提高教练员的教练等级、训练理论和带队实践水平;聘请经验丰富的教练员,来改变和提高球队的整体水平;减轻学校教练员教学和训练的压力。

3.2改变组队模式、增加训练时间、提高运动员训练热情

改变组队模式,增加训练次数与时间,实行全年系统组队来进行训练,将训练周期与训练时间大大拉长进行有计划的、高效的训练,给予球队更多的空间进行提高。实施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调动队员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去,最终提高球队的整体水平。

3.3加大经费的多元化

经费的来源有多种渠道,长期以来靠学校拨款型的经费,在一定时期内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足球运动又是集体项目,慢慢也形成了一个局限,所以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革。因此学校和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如体育系统与社会团体、个人企业联合办体,吸纳的赞助费用)。尽最大努力挖掘体育资源,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群.江苏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员的培养现状和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 2005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1

收稿日期:2013-10-04

作者简介:肖伟(1983-),男,硕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技能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消防业务训练。

长期以来,体能训练是消防部队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型先进器械的引入,部分官兵对体能训练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体能发展不再是影响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问题,这就造成部分消防员对于体能训练缺乏重视,导致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体能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在于对“体能”需求,从总体上与“技术”是分割的、脱离的,其关键是训练思路、训练方法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消防部队的体能训练进行重新分析与定位,以便理清思路,科学施训,更好地服务于实战救援。

一、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轻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快速地充实到一线消防部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先进的技术成为主要任务,导致错误地认为消防部队战斗力高低取决于装备的性能和消防员的灭火技术,而体能训练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体能训练上的投入可以适当减少,殊不知体能是所有技能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体能训练的要求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高[1]。

2.训练场地和器械不足

消防部队的营区一般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就客观决定了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训练场地不足。根据实地调查,各消防中队的训练场地有限,较好的中队能配备一个篮球场和相应的一些器械,这些设施可以满足消防官兵日常活动所需。现有的场地只能做一些相对较简单的练习而无法保持原有体能的储备,更谈不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了。

3.缺乏专业体能训练人才的指导

消防部队体能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缺乏科学的指导,训练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花的时间不少,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很大,但训练效率却很低,“科学组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没有深入训练场调查,忽视对实训者和训练骨干的培养。消防部队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随着社会的发展,担负的使命会越来越重,体能训练也和一般部队大有区别,其体能的专项性和特殊性,需要有专业人员从事体能训练工作,保障部队的即战力。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在训练方面的负责人,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学习和定期组织培训,对基础理论和体能训练知识掌握的不足,不能够在训练指导原则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单纯依靠经验进行训练,导致体能训练的效率低。

4.体能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在制度方面,保障措施有待完善,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考核缺乏延续性。健全的制度是体能考核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考核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使参训人员只练习考核的几个项目,忽视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同时考核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训练效果和实际体能状况;另外个人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各方面表现也有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影响考核的综合成绩,如有些人力量素质好但耐力素质较差,有些人速度素质好但力量和耐力方面不足,有些人耐力素质好但灵敏素质欠缺,而达标考核成绩却难以完全体现这些差异。

5.体能训练系统不够完善

体能训练系统是由多个存在一定关系的因素构成的整体,消防部队体能训练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其各项身体素质构成了体能系统,只有系统性的训练消防员体能,才能使消防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训练和实战灭火救援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消防部队训练大纲,消防部队的体能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平衡、协调和反应等基本素质。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能训练系统性安排是不完整的。

(1)训练内容单一。体能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体能训练方面:基础体能训练就是达标训练、考核训练,考核通过,体能就合格。他们立足的目标只是考核达标,因此,与考核无关的训练内容较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如耐力训练就是跑五公里,没有其他的辅训练。单一内容不利于体能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素质片面发展直接影响到专项体能训练的强度和效果,身体素质训练也不能靠一两项训练就可以替代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消防部队体能训练仅限于打篮球、五公里、单双杠、俯卧撑,并且周而复始的重复训练,对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重复训练相同的项目,一方面造成心理疲劳,产生厌恶训练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重复某一部分机体训练,造成肌肉的劳损,出现一定程度的伤病,直接影响专项训练和实战救援任务的完成。

(2)训练方法相对滞后。在训练指导上,对于战士的训练要求苛刻,但在训练方法上缺乏科学性,一味大运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训练,易使体能较差的战士产生心理挫败感,不利于体能提高;训练方法运用相对单一,多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过程枯燥无味,易造成心理疲劳,影响训练效果。

(3)训练计划缺乏长效机制。现代运动训练非常重视训练计划的拟定。训练计划总体可以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以及周训练计划。每个训练计划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对体能训练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由于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处理运动负荷和训练恢复这两个问题时,要做到计划性和目的性。虽说消防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但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存在计划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突击性明显、随意性大等现象;很多训练仅凭组织者的主观意识来组织和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使消防员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体能训练很难达到基本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体能训练效果不理想,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体能训练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缺少训练监控。目前,在训练领域中的科学监控主要从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及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三个方面进行。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主要从生理学角度解决运动训练中限制能量产生的问题(医务监督、健康检查、生理生化监测);心理学监测,解决限制能量控制的问题(心理监测、训练);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从生物力学角度解决限制能量利用问题(技术分析与诊断)。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训练监控基本空白,大家还是依靠经验,用统一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实施训练。

(5)忽视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是一项艰苦而又枯燥的训练科目,加之部队有铁的纪律,致使训练不能过于放松和随意。战士在这样一个受约束的训练环境中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在组织体能训练过程中,容易忽视战士的心理焦虑水平、情绪状态、唤醒水平以及归因等问题。战士一旦出现抑郁、紧张、沮丧和过度兴奋等情况,就很难以振奋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训练,直接影响训练的水平与效果。特别是在体能训练中,过分强调成绩的提升,容易使战士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沮丧等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到训练水平,带着这些不良心理或情绪进行训练不但不利于体能的提高,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二、消防部队体能训练的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体能训练的认知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事,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能训练方面就要树立积极的训练观。首先,我们从思想上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高”“精”“尖”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提升了消防部队的战斗力,但也对消防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消防员端正体能训练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依据科学训练的原则,遵循训练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救援需要;其次,制定奖励机制,发挥训练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要想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其训练积极性,必须通过改善训练氛围,开展文化和体能训练辅导,加强训练恢复等创新、可行、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消除训练人员体能训练时的心理压力,改善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

2.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消防部队的体能训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面对随时都可能接警出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依据体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性,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日常工作和突发任务的影响,制定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以及周训练计划。充分利用并创造训练条件,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训练人员和内容,尽量避免影响训练的连续性,防止体能训练的随意性[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入伍时为每个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将自己的子目标融入到训练计划中,在不断地完成子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中,逐步增强自身素质,从而实现体能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体质状况[3]。

3.做好训练后的恢复工作

做好训练后的恢复工作。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物理疗法和按摩疗法对训练人员进行被动的肢体恢复;通过营养进食的调节和辅助药剂(如维生素C)调理,使参训人员的体能快速恢复;另外,通过科学地安排训练周期,有效地增加能量储备,增强自身的恢复能力,尽最大可能提高训练效率,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4.做好体能训练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当前消防部队一线指挥员由两部分人员组成:部队院校毕业学员和地方大学生入伍。作为部队院校毕业的学员,对消防部队相对熟悉,能够比较快地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工作中,但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地方大学生入伍面临的挑战会更大。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专业培训、考核、上岗的有效机制,组织专业的体能训练专家进行授课,完善一线指挥员的训练理论知识;其次,应定期组织集训、训练比武、观摩示范、考核讲评,促进训练实践交流。对一线指挥员的培训和使用,要尽量避免工作岗位职责的频繁调动,确保训练系统的连续性[4]。

5.完善体能训练系统,提高训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建立官兵训练的监控训练系统,对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阶段或训练周期进行定期监控,以评定每个时期的训练效果是否符合训练进度计划,能否按原计划完成预定的总目标。通过反馈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确定训练计划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然后再对修正计划的施训过程再监控,使其处于一个动态过程向预定的总目标不断逼近;还体现在训练的具体细节上,具体到训练课负荷的承受程度,部分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有效。在整个训练过程的纵向上实施群体监控,建立个人训练档案,统计体能、技术发展情况,为制定分层、分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节约训练资源。然后,针对一些官兵,尤其是有伤病史的官兵实施个性监控,了解他们在训练课上完成负荷的情况、技术掌握情况及体能与技术的结合运用情况,使他们明确如何针对各个体能项目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弥补自身的缺点,并为他们制定个性的训练计划,使其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官兵体能、体质档案,及时地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便于调动时更好地进行训练[5]。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体育控制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159.

[2] 总参谋部军训部.美国陆军教育训练[M].北京:

出版社,2003.

[3] AR350-1.Army Training and Education.Headquarters Depart

ment of the Army[S].Washington DC,9 April 2003.

[4] 孙学川.论现代军事体能训练[J].体育学院学报,

2001,20(2).

[5] 柯杰兵,林建棣.国民体质与军人体质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趋势[J].体育学院学报,2001,(2).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re Forces Physical Training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篇12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训练的广泛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阶段的的中学课余训练,由于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可行性小。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我校田径运动队曾多次获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前三名;男女篮球队分获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七;羽毛球队获得中小学生羽毛球赛团体总分第一,女子单打前三名等好成绩。运动队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为课余训练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运动队的组建有明确目标

运动队的组建工作是整个课余训练的前提和关键点,而运动员选材的好坏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点。我校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选拔运动员:1、查看新生入学档案,看是否注明体育特长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是否曾取得名次,对有以上记录的学生,开学后动员其参加校课余运动训练队,成为校队队员。2、从新生中选拔队员,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二周,体育组举行一周的身体素质测试,如选拔田径运动员的测试项目为: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女生:800米,50米、仰卧起坐,从中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成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3、从春、秋季运动会中选拔,学校每年4、10月底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这是选拔校队队员的最佳时机。每次比赛结束后,体育组把运动会的成绩统计整理,对单项前六名的运动员进行登记备案,作为预备队员,预备队员跟队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综合表现,最终确定正式队员。4、从体育节中选拔: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比赛,如: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作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

二、运动队训练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训练方式

中学段的学生与小学存在不同,前者有中考的压力,学业较重,课余训练能否出成绩,训练时间安排是关键。多数学校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统筹好,只在赛前集训一段时间,训练效果不明显,不易出成绩。而我校则能保证课余训练全年不间断,如:田径队,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就开始训练,并保证每周2-3次的训练时间。课余运动训练时间为下午第7-8节课,平时一周训练3次,赛前一个月每天都训练。为了避免训练时间同其他课的冲突,体育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沟通,落下的课要给学生补上,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训练质量,最终提高训练水平。

(二)运动训练的过程模式

1.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年开学初,体育组要求训练教师都上交本学年和本学期的训练计划,包括开学初期-期中-年终训练计划三部分。训练计划要依据对运动员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全市竞赛时间安排和我校场地器材现状、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最终制定好训练计划。

2.运动队的初建期:这期间,主要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解和测试,以准确掌握运动员的现状,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指标及预期达到的目标。针对中学段运动员起点低、基础差,缺乏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在目标的制定上要适合运动员的特点,目标制定的太高,容易让运动员产生畏难情绪;目标太低,易导致运动员给自己现有能力定位不准的结果。因此,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动态的目标管理模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原定训练目标,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能达到比赛要求。

3.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完成,保证训练的最终目标。如:每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前,负责田径队的教练,要把每个运动员专项各阶段的训练成绩和专项运动成绩等指标都要确定下来。

4.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指标的达到,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教练员每天要把训练完成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以分析,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运动员。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下月的计划做相应的调整。

(三)检查评定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性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实际效果。如: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组织和一些兄弟学校的篮球队进行热身赛,找出训练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逐步使训练结果向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三、运动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制定严明制度,促进运动员的管理

学校制定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管理制度》、《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出勤情况由各训练队的教练员负责登记、体育组监督来共同完成。制度规定运动员每周要保证三次的训练,不能无故旷、缺训练课,如遇班级有事,则要持班主任的签字请假条履行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无故旷训,扣除班级考核分。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每次比赛后,学校对比赛获取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学生评优方面,优秀运动员有相应的加分。在班主任考核方面,有运动员获得名次的班级,相应的班主任给予加分。实践证明,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运动员的管理。

(二)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特别重视对学生心理训练,采用语言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为了培养羽毛球学生运动员的自信心,教练员平时就注重给学生看一些比赛实况的录像视频,在集训阶段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赛,通过对这些比赛情况的分析,让学生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的特长所在,对自己的实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为了培养田径运动员坚强的优秀品质,经常用一些优秀运动的案例来激发学生有意识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成功前经历过的各种坎坷和挫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又如篮球队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训和比赛中学会合作, 学会相互接受、相互包容,使团队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比赛取胜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学阶段学生课程比较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队员参加课余训练后,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冲击。为保证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体育组的老师们常年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除了每周要请教师集中辅导外,还实行了教师联系制度,即:负责带队的教练员要经常和任课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要及时和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训练、思想品德一起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教练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训练过程是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的相互配合完成的,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教练员又是运动队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抓好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管理,是课余田径运动员训练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练,能造就出一支好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管理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最终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

(一)教练员的组成

教练员由具有丰富的训练、运动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教师组成,目前我校体育组有体育先进教师称号的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四名,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经验,都承担着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二)教练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我校定期选派教练员到兄弟学校、专业队去听课和学习,或参加大型比赛观摩,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他们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刚,韩颖,冯圣潭。浅谈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137-138

[2]. 张晓燕 陆 霞。浅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 山西体育科技,2007.( 2):17-20

[3]. 郑建岳,庄永达等。普通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 2):51-5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