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3 15:57:51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1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

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基于人们对审美的具体要求,并针对其所处的环境不断完善的一种艺术形式,更加重视个体需求,更加强调独特效果,突出了和谐美、动态美以及特色美。具体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审美与实用的结合。环境艺术是基于人类客观需求而产生的,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手段,能够帮助人们在有效利用环境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设计带来的美好意境。第二,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离不开自然环境,必须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最终所设计的成果也是以满足人类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具有一定服务性质的,这恰恰体现了其具有人文性。第三,多样与整体的有效融合。一方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当从宏观上树立统一的、科学地思想观念,从而为人类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作品;另一方面,环境艺术所针对的人群是不同的,所需要的素材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第四,积极性与无害性。所谓积极性,在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往往是值得肯定的、值得称赞的对象;所谓无害性,就是指这种再造美是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尝试与规划,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之下进行的。

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个性化

在艺术设计领域,设计师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参杂个人主观色彩,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亦是如此。为了更好地展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更完美地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特点,设计师需要添加一些个性化设计,以此来帮助受众突破原有的羁绊,从而获取更多意想不到的感受。

1.个性化设计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产生了一股反对摩登主义建筑的思潮,紧接着,理论界出现大量相关理论,其中,多元论便是应运而生。实际上,这种理论恰恰与中国古老的“移步换景”是相互契合的。例如,著名的“苏州园林”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互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从这一角度上分析,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环境设计师,应当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借助于更加科学、合理的艺术形式进行再创造,并使最终作品遵循客观规律,以此不断寻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个性化设计受制于环境艺术风格

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否认,个性化设计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化、抽象化的过程,即便如此,也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人类对大自然的进一步探索。在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多数设计师总是倾向于空间设计理念以及空间文化形式的现象表现,殊不知这种过分的关注会使其忽略对于人本身的生理需求,因此,个性化设计从一定程度上是受制于当代环境艺术风格的。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2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传承与再开发

(一)传统文化

一讲到中国传统文化,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龙与凤、阴阳与八卦等,其实真正的中国文化传统特色非常丰厚,可用的内容很多,而不能否认的是,从后至今,无论是美术绘画界、建筑、园林、还是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过多地急于把西方的模式搬过来,导致从基础教育至社会应用实例,太多的“欧式”与“现代”使我们的中国特色没有存身之处,尤其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对设计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市场经济又使设计界过于浮躁,可以说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研究我们丰富的历史文化,等到做设计时就东搬西套去寻找~些所谓的元素,于是中国特色又被翻版再翻版,最终流于形式,这样下去,能有几个真正中国特色的作品呢,由此,要真正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民族民间艺术中去寻找再开发环境艺术设计的源泉,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改革某些教育模式,使每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从业者都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是改变现状的关键环节。

(二)民族艺术

在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中,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根据生存环境和人文因素,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目前,国内对民族建筑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民族环境艺术的全面研究却很少,因而挖掘民族艺术文化应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是体现我国民族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民族环境艺术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经济、、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反映着这个民族的审美观念、社会观念以及地域性。如大理白族村村有广场(如图1所示),旁边建有本主庙戏台,并有“风水树”,以及其“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筑形式等,与白族人的传统信仰有关。而黔东南的苗族信仰和传统观念对其村寨的选址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如他们认为人是由枫树生出来的,以枫树为图腾,所以村寨一定要选择在有高大枫树的地方。这些都给予了我们极好的设计素材,尤其是在一些民俗文化村、风情旅游区的设计中,一定要要充分挖掘当地民族的文化艺术特色,应用于设计之中,使我们的灿烂民族艺术得以延续。总之,民族艺术的灿烂我们不能忽视,必须从中去寻找创作源泉,亦才会使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不至于失去自我。它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3

生态文明对环境艺术设计来说,是一个新名词,但就其实质,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溯源,最集中的体现莫过于道家美学思想中的“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宇宙间万物皆有“道”,任何行为必须遵循“道”,违背“道”而行事必将受到“道”的惩罚。这其中的“道”,其实就是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就这一点而言,人类已经深深体会到了。“道法自然”注重的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和谐;生态文明观注重的同样是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两者有着本质的相同点,可以说“道法自然”即是现代生态文明观的思想溯源。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影响颇深。自古以来,住宅选址首选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其目的也是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需求,在住宅建设时注重朝向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以得到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在园林建设中也以模仿自然的“自然山水园”为主要风格,仿自然形态的假山石、不规则形态的池塘、潺潺流水、生机勃勃的植物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主要设计元素,而亭台楼阁等人工建筑仿佛却变成了自然山水画中的点缀,力图在城市中营造出浓浓的自然情趣。时至今日,中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仍然处处有着道家美学思想的痕迹,因此遵循“道法自然”思想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在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观的过程中有着自身先天的优势。

生态文明观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具体指导

如何在现代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中构建环保、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一直在努力探求的发展方向,十七大将建设生态环境提升到社会文明的高度无疑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将从室内和室外两个角度分层次地阐述生态文明观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具体指导作用。

生态文明观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导

第一,利用生态建筑模式营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系统。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思想的进步,传统的建筑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需求,更无法满足生态文明的思想要求,要营造舒适健康、生态环保的室内空间环境首先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构架———生态建筑。生态建筑,是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周边及内部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建筑和周围环境有机结合,保障建筑内部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舒适宜人的居住要求,在人、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系统。目前国内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有:使用非粘土砖墙体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利用新型砖墙实现减轻建筑自重、隔音、隔热、保温等目的;利用双层中空玻璃等材质有效隔音、保温;利用太阳能技术等先进科技手段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活垃圾的降解等。生态建筑能为未经过设计和施工的室内空间创造出良好的基本条件,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适当的补充即可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环境,这无疑减省了室内装修的内容和过程,减少了装修带来的各类环境污染与破坏。

第二,通过简洁的造型、减省的用材构建舒适宜人的室内空间环境。过去“材料堆砌”式的室内装饰方法应该彻底成为历史,复杂而繁琐的形式既不适合现代人崇尚简洁、人性化的审美观,又消耗了大量木材、金属等自然资源,与此同时室内空间装饰所使用的大量胶合板、黏合剂、油漆等材料产生的一些毒性大、挥发速度慢的刺鼻气味对居住其中的人们也造成了生理上的伤害,无法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人居空间。因此,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简约、时尚、健康、可持续的室内空间设计观。就室内设计领域来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简约主义风格数十年来长盛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简约的造型和雅致的细节能够不易导致受众审美疲劳,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和最长时效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简约主义风格中蕴含着生态文明的精神,这种设计精神与时代主旋律不谋而合,因此有着良好的发展土壤。

第三,利用自然的光线和空气环境、绿色植物营造健康生态的室内空间环境。具体的做法包括:充分利用建筑自身朝向和大面积的透明玻璃窗引进自然光线、保持空气流通;充分利用建筑墙体本身和开窗的热传递效应保证室内外温差合理,营造接近自然的室内物理环境;在室内空间中适当地使用绿色植物进行装饰,达到净化空气,增添自然气息的目的。

第四,尽量使用生态环保型的装修材料以保证健康的室内空间环境。不合格或环保系数不达标的装修材料是目前室内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人造板材中的甲醛、油漆中的苯,都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伤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尽可能多使用玻璃、藤、竹等天然环保的装饰材料或一些有害成分易挥发的装饰材料;在选择人工板材或化学成分的材料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环保系数达标的材料,尽量将室内污染降至最低程度。

第五,在设计中注重对资源能源的节约和二次利用。可考虑的做法有:使用可循环或带有部分可循环成分的材料和产品;开发和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装饰部件和家具;通过水的再利用装置和节水装置减少生活废水,节约水资源;选择规模恰当的照明、供热、通风和空调系统,以节约电力资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室内空间环境服务。

第六,尽量避免装修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诚然,室内的污染及对外界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于装修材料,但在装修过程中一些不合理的方法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污染。比如,现代装修材料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往往也都进行了较好的包装,而包装材料的大量废弃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选择购买装修材料时尽可能选择大容量或简易包装的类型,以减少包装材料废弃物产生的环境污染,或者尽量选择那些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的产品以减少装修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再者,一些使用者为了追求奢华或个性化的视觉效果,喜欢大量使用一些昂贵的非本地产的材料,非本地产的材料在运送到本地使用时,必然需要火车或汽车的运输,既消耗了能源又增加了环境污染,因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尽量使用本地的材料以减少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文明观对室外景观环境设计的具体指导

第一,合理地利用土地(尤其是城市中的土地)进行生态的、自然的景观环境设计。如果说湿地是地球环境的肺,那绿地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环境的肺,绿地不仅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接近自然的空间,同时也能对周围的小环境、小气候起到微调的作用,进而通过量的累加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而在混凝土森林的现代城市中,一小块可供市民休闲驻足的绿地却不多见。因此,我们应该合理有效地利用城市中的一些建筑余留空间和边角地带进行城市绿地系统的营建,为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另外,在涉及到具体的一个景观空间的设计时,要尽量多运用各种植物、山石、水体组成具体的景观形式,保证景观空间有充足的绿地系统,突出现代景观设计应有的生态性和自然性特点,以满足城市中人们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渴望。

第二,在景观设计中尊重设计区域内环境和栖息者的自然属性,有效利用现有的基地自然条件,避免大规模的工程改造,以免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景观环境中的基地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水体、土壤、植被,对自然条件的大规模改造会对基地的微气候和生活在基地中的生物链造成直接破坏,从而对基地以外的生态环境造成间接影响。而现代景观设计的根本目标之一就是为人类接近自然、了解自然、认识自然提供场所,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而非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根据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精神,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考虑从维护和强化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保护和恢复湿地系统,溶解公园、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将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将维护和恢复河道海岸的自然形态与环境整治相结合、保留和利用现有植被资源等几个方面入手,尽可能保留设计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原貌,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小规模地适当地增加部分人工景观以满足使用者的各类需求。

第三,在景观设计中重视植物种类多样性和本土化产生的生态服务功能。从生态学的原理我们知道,过于单一的植物种类和过于人工化的绿化方式,其绿地系统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都不是很强。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要注意物种多样化和本土化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要使植物品种多样化,利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物种多样化要在本土化的前提下进行,即是避免或减少外地购买植物的设计方案,尽量利用本土的植物品种和现有的植被,避免异地购买和移植对植物的生存适应造成困难,同时也可防止外来物种对本地生物链可能存在的破坏威胁。

第四,在景观设计中合理规划景观形式,避免一些体量过大、质感过硬、能耗过多、成本过高的景观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动辄追求全国第一、亚洲第一的名号,从而导致有些设计耗资巨大却华而不实,这种情况在全国许多城市都曾经出现过。比如大体量的喷泉,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耗电量高、水损耗量大,而且由于选址多在新城区,人流量较少,因此大量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这种华而不实的设计其实是对土地资源、水电资源的浪费,是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政策导向背道而驰的。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4

室内的色彩包括吊顶,墙地面,家具织物色彩的设计和选择。科学的用色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除了视觉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的情趣和心理,要充分利用色彩的多种变化,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能获得更美的效果,室内空间不论的吊顶的处理还是家具的款式,大小,形状和色彩等,都不能脱离它所处的实体空间环境,色彩和形态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色彩比形态更重要。

室内装饰风格流派的色彩体现

1.色彩的搭配的价值和重要性

(1)论述色彩的属性

谈到色彩我们都知道它有三大属性:明度、色相、饱和度

所谓明度就是表示色所具有的亮度和暗度被称为明度。色彩可以分为有彩色和无彩色,但后者仍然存在着明度。

作为色相,指的是这些不同波长的色的情况。在色相环上排列的色是纯度高的色,被称为纯色。在色相环上,与环中心对称,并在180度的位置两端的色被称为互补色。

用数值表示色的鲜艳或鲜明的程度称之为彩度。

有彩色的各种色都具有彩度值,无彩色的色的彩度值为0,对于有彩色的色的彩度(纯度)的高低,区别方法是根据这种色中含灰色的程度来计算的。彩度由于色相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即使是相同的色相,因为明度的不同,彩度也会随之变化的。

(2)论述如何更好的搭配色彩

在室内的装修中色彩的搭配是有很重要的讲究的,如何能利用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空间,要从自己对色彩的喜爱程度,色彩对个人的心理属性以及自己对空间的心理需求来确定的。不同的颜色进入人的视野,刺激了大脑,使人产生冷,热,深,浅,明,暗的感觉,也产生了安静,兴奋,紧张,轻松的情绪效应。一般小型化结构的住宅以单色为宜,采用较明亮的色彩,如浅黄、奶黄,以增加住宅的开阔感,利用住宅色彩衬托您的家具使住宅或显朴素大方或显庄重高雅。一般来说每种风格居住空间的色彩搭配都有他自己的原则。具有‘阳光味’的黄色调会给人的心灵带来暖意;如果不想要统一的色调在整体中带点新的变化,采用活泼的色彩组成,粉红色配玫瑰白,搭配同样色系组成的沙发,窗帘,靠垫委婉而多情;冷灰色常给人粗糙,生硬的印象。但在宽敞的明亮的空间,大胆选用淡灰色,反而使你的白色床具和窗棱更为肃静高雅。不过也要穿插一些讨自己喜欢的鲜艳色彩;蓝色有镇定情绪的作用,非常适合有理智感的选择。

2.各种装饰风格的色彩搭配体现和分析

(1)古典欧式风格

欧式风格的底色大多采用白色、淡色为主,家具则是白色或深色都可以,但是要成系列,风格统一为上。在古典欧式风格只能中主要分为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等类型。起主要构成手法有三种,第一类的室内构件要素,如柱式和楼梯等;第二类是家具要素,如床,桌椅和几柜等,常以兽腿,花及螺钿雕刻来装饰;第三类是装饰要素,如墙纸,窗帘,地毯,灯具和壁画等

巴洛克式,产生于公元17世纪,它的主要特点是在造型上以椭圆形,曲线和曲面为主要形式,强调变化和动感;将建筑空间设计与绘画和雕塑结合营造出富丽堂皇的室内效果;室内色彩以红,黄等纯色为主,并大量饰以金箔,宝石和青铜等材料进行装饰,表现奢华的效果。室内和家具的豪华,富丽的特点,充满了强烈的动感效果。

洛可可式产生与公元17-18世纪,他在设计上追求华丽,精致和繁复的艺术效果,主要特点是室内装饰呈平面化,注重曲线的使用,室内色彩以鲜艳的颜色为主,比较明快,如靛蓝,嫩绿和玫瑰红等;线脚多用金色,还采用大量中国式装饰和陈设,喜欢闪烁的光泽,大量镶嵌镜子,悬挂晶体玻璃的吊灯,墙面多用磨光大大理石,喜欢在镜前安装烛台,造成摇摆的迷离的效果。

(2)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它是比较流行的风格,追求时尚和潮流,以造型简洁新颖,实用为目的,注重室内空间的布局合理与使用功能的完美结合。没有过多的复杂造型和装饰,也不追求豪华,高档和绝对的个性,重视家居的选用及色彩的搭配,追求‘少就是多’的观点。现代设计派大师赖特提倡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协调一致,不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而且强调艺术性,具有当今时代感的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如一间现代风格的居室,利用不规则墙面形成壁面家具,同时这一墙面也起到美化居室的作用。地面、天花板均朴素、淡雅,无一多余饰物,显得简洁、舒适、大方,令人赏心悦目。

(3)后现代风格

它是由对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而出现的一种设计风格,反对现代主义‘少就是多’的观点,强调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室内设计繁多复杂。

①强调室内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崇尚隐喻与象征手法,提倡多样化与多元化。它通过传统建筑原件以新的手法加以组合来实现。

②多用夸张,变形,断裂,折叠,二元并列等装饰主义的设计手法,在表现上具有刺激性,使人有舞台美术的视觉感受,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目的。

(4)混合形式风格

混合形式风格是指把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统一时代不同风格和不同民族,各不相同的东西糅合在一起,把同一民族和新旧各不相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把不同国家,不同风格元素结合在一个室内空间里,呈现多元化的风格特征。

用非传统的元素结合传统构件,给人以现代传统室内装饰的种种联想。但并不是将各种形式任意拼凑,互不协调,缺乏整体感,而是把传统文化脉络与现代设计观念和方法相结合,是多样丰富的设计语言。例如贝聿铭先生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以中国的影壁,牌楼,粉墙,灰砖,天井,方圆母题,民间磨砖对缝的工艺,以及云南的石头,东北和山东的卵石作为传统的设计元素。

兼容并蓄,推陈出新,反映时代性,民族性与地方性。在室内设计中,采用传统,民族,地域或自然等元素并加以简化,提炼,在用新的手法组织这些简练了形式,构成具有新意义的形式。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收传统的象征,融古今中西与一体。

(5)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现代主义建筑和室内的主流风格之一,是一种符合审美规律的艺术简化,追求的是由发杂趋于简单的视觉效果。装饰要素有金属灯罩、玻璃灯,高纯度色彩,线条简洁的家具。它主张设计中突出功能,强调自然,形式简洁,在设计时奉行删繁就简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装饰,色彩的凝练和造型的力度也是“少就是多”更高层的体现。简洁要克服现代主义的单调乏味,缺少人情味的缺点,追求丰富,多层次和多方位的表现,但丰富的表现并不是无意义的堆砌,而是经过提炼后符合时代精神的简洁形象。简洁与丰富是并存的,简洁的设计形式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和发展趋向,具有丰富的包含性,丰富的词汇融合在简洁之中。在简约室内设计中空间简约了色彩就要跳跃出来。苹果绿、深蓝、大红、纯黄等高纯度色彩要大量运用,大胆而灵活,不单是对简约风格的遵循,也是个性的展示。(6)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中国室内设计的传统风格比较讲究端庄气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家具的陈列到陈列品的布置,常采用对称的手法来达到稳健,庄重的效果。装饰要素有红木灯、羊皮灯+咖啡色、适当的金色+中式家具,在色彩方面很多人都感觉中式的室内色彩略显呆板,其实只要是搭配好都很漂亮,中式家具或配饰一般颜色较深,而适当的金色则会让中式更有味道。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金色的小面积点缀和运用,可以与深色家具形成鲜明对比,使色彩变化更丰富。主要用色有红,黄,紫色,金色等,装饰品及黑、红为主的装饰色彩上。室内多采用对称式的布局方式,格调高雅,造型简朴优美,色彩浓重而成熟。新中式家具偏重暖色调,表面大都作亚光处理。避免繁复的“雕梁画栋”造型,简简单单更能体现典雅大方。

(7)地中海风格

地中海风格地中海周边国家众多,民风也各有不同,但独特的气候特征还是让他们出现了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元素主要是白灰泥墙,连续的拱廊与拱门,陶砖,海蓝色的屋瓦和门窗。这种风格的灵魂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他的主要色彩搭配有蓝与白,这是比较典型的地中海颜色搭配,希腊的白色村庄与沙滩和碧海,蓝天连成一片,甚至门框,窗户,椅面都是蓝与白的配色,加上混着贝壳,细沙的墙面,小鹅卵石石地,拼贴马赛克,将蓝与白不同程度的对比与组合发挥到机制。

黄,蓝紫和绿,南意大利的向日葵,南法的薰衣草花田,金黄与蓝紫的花卉与绿叶相映,形成一种别有情调的色彩组合,十分具有自然的美感。

土黄及红褐,这是北非特有的沙漠,岩石,泥,沙等天然景观颜色,再辅以北非土生植物的深红,靛蓝,在加上黄铜,带来一种大地般的浩瀚感觉。

3.案例分析

案例来自成都一个普通白领阶层的装修方案,由于是年轻人,不喜欢太过复杂的装饰,采用了现代的装饰风格。住宅是一个100平方左右的住房,主人暂时没有孩子,把原有的老人房改为书房。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5

2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矛盾性

另外,从环境艺术所属门类来看,是具体科学学科,即环境艺术设计是隶属于科学的,考虑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的关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俨然,科学的严谨与技术性决定其与人文具备的意识性是有区别的,因此科学与人文的差异性就决定了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未必能完全重合,从而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矛盾。其次,从各自的价值追求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追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通过空间的艺术的手段予以实现与打造,而人文文化则从本质上要求“以人为本”精神文化的传承,二者在目标与实现手段上仅有部分交叉。再来看,人文文化是历史的传承,不同文化的传承路径不一致性决定了多源文化的交融,不同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上的风格体现存在差异。

3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人文文化的意识形态与精神追求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价值存在,环境艺术设计是人文文化表现文化传承的外在物化途径之一。如何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价值导向性效用,引导环境艺术设计通过环境空间设计,充分发挥“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人文要求,实现二者共有价值的最大化,正是本文力图研究的目的。根据前述分析,将充分发挥人文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效用,应该注意的原则总结如下:

3.1环境艺术设计应充分利用人文文化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体现人文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在贯彻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上,要贯彻实现人与自然的充分和谐发展。因此,充分利用人文文化对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主要蕴含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技术要求上,通过人文文化价值要求人与环境的空间协调度,探索适用的量化技术,使环境艺术设计在满足人的舒适度与实用性方面成为人文外化的切实途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艺术要求上,艺术对人文的追求是贯穿了整个历史进程的,将人文精神价值融合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充分丰富环境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结合学科的内涵。

3.2环境艺术设计应根据人文文化价值差异调整其设计表现方式

环境艺术设计与人文文化交叉而不重合的特征,表明了二者分属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应充分利用二者的矛盾面通过“求同存异”的方法论为指导,具体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设计适应性,保证环境艺术设计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3.3注意区分与人文文化交叉学科或价值理念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注重区分人文文化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区别,以区别对待不同价值体系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作用。如部分反映了人文文化的人体工程学,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与人文文化本身对其影响是不同的。在差异中不断深化人文文化以及相关领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才能不断深挖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内涵,为进一步的设计操作实践夯实基础。

3.4保持当代环境艺术设计自身发展路径的独立性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集技术与艺术与一体的科学学科,更是设计行业的基本组成部分,应当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保持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贯彻其本质原则,实现其理论与实践价值,除了应充分吸收众家之长,更应高拓深自身的存在价值。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途径中,应保持与时代接轨的触角,与行业先进技术与思维接轨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更应该走精细化拓展本行业发展的道路。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6

纵观中华大地的建筑、环境设计,若隐若现中都能找到它们的中轴线,以这条中轴线为基准对环境进行设计、安排。两边对称排布构建,形成对望,颔首有情的人性化环境设计。在环境中物语相通而显得生机盎然。小到一木一草的栽种都体现了人们对环境设计中民俗文化的应用。北京城的建筑就是一条以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为基准的原则设计。这些环境的改造设计受到各自本地的风俗文化影响,体现的是那个地方的风情,艺术设计的目的是构造适合那个地方的、符合居住者心理情感需求的环境。居住环境设计关于背山面水以求藏风纳气是民俗信仰中重要的环境设计原则,环境设计布局是人们为满足不同时期、不同角色心理需求而进行的自然物化成心理视觉和心理信息传递、承建应用的结果。此设计理念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审美观的一种高层次心理反映,它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景观的视觉环境作为统一考虑融为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是东方传统的环境科学。传统民俗文化体系理论中的道家上层审美境界就是对环境设计的手法,说道:“有长林可风,有空亭可月。”就是植树可以招来风,造亭台挖空蓄水可以有月。以奴风月来左右游人,就是对当今所提生态环境美化极高层面的认识形态。布局设计得当、安排合理对于创造一个舒适快活的环境至关重要,古人就已注意到这点的重要性,所以研究探索整体环境设计的理论非常丰富。

二、传统文化对环境选择设计的影响

环境艺术设计是利用艺术的方式和手法对居住环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以满足国人“人性化”的心理需求的活动。同时体现着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是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核心思想。古人概括出来的民俗文化积淀是对宅基地的选址指导理论,是从气候、地质、地貌纹理、水文、生态、风向、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角度出发,和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民俗禁忌的总概括。不但已经对环境设计有所思考,而且已经对人心理活动及环境之间的联系进行细致的考究,也即是现代人所研究的认知心理学,在早几千年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即有体现。如民俗信仰中的“煞”,有建筑不能正对着尖刀形的建筑或者是物体,这就中了“煞”,需要化煞。而从心理学角度可以解释,当人每天或是经常面对一尖形突兀的棱角,会对心理发展形成一种阴暗、受压迫之感,进而引发实体即心理和生理产生疾病等健康事件。所以民俗文化重视选择环境规划,重新设计以达到“顺应天命”。即使选址避免不了也有办法化煞,显然应对方法已经找到。这凸显出中华民族对环境设计的渊源留长和深厚功底,告诉我们学习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不能脱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和应用。我国地处北纬,所以阳光从南往北照射,民俗文化对住宅的朝向要求坐北朝南,这样可以尽可能多的接受光照,吸收光能量有利于一切自然动植物的生长和良好发育,坐北朝南就是引用自这条原理。这对我们的环境设计指导是一步非常大的进步而且经得住现代文明科学的考验。

三、民俗文化对大环境设计的指引

所谓的大环境,即指一个村落、一个小镇、一座城市即使现代文明定义上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规划建设和布局上都遵循着或多或少的各家民俗文化信仰理论的参考。中国很多村落现今成为一座整体的旅游胜地,众多的游客感叹这些自然村落的美。这些美跟古人民俗文化的审美角度要求有很大的关系,在设计、布局上就已经考虑了美学原理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尽可能的贴切自然,利用自然的地形、地貌构造自然景观,也是我们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学所探讨的一个重要方向。从现代遗留下来的很多城市选址和布局上我们可以看出,根植于民众深处的民俗文化管理着小环境同时也经营着大环境。如晋代郭璞的一个选址建设温州城的例子:初谋城于江北(今新城),他取土称之,土轻。乃过江,等西北一峰(今郭公山),见数峰错位,状如北斗,华盖山锁斗口。谓其父曰:若城绕山外,当聚富盛,但不免兵戈水火。城于山,斗可保长安逸。固城于山,号斗城。现代勘察地质环境证明温州城由于江北。有“山如北斗,城如锁”之美称。有利的地理环境也造就了温州城如今的繁华与富有。众水所聚,气汇。这是民俗文化中说的难得的“聚水格”,此地筑城当富甲一方,如今的上海正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些是民俗文化对大环境经营的例证,此种依据民俗文化进行城市环境布局设计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环境艺术设计在关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加入这些中华历史文化的元素,可以使现代环境显示出独特的个性特点且符合天道自然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7

二、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极大冲击,如何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巧妙融合现代文化理念,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更好的体现现代文化理念的同时,不断满足时展要求和公众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重中之重。那么基于现代文化理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

从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历程可以得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不同于其它艺术设计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这种特性要求设计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效益性。随着现代文化理念的介入,实用性的设计原则被置于更高的地位,现代人对环境规划的要求是既要满足公共环境设计的功用性也要满足大众审美的需求,这就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做到实用性和公众审美的高度统一。只有这样,人们才可以从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中,通过调动多种感官细胞,身临其境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

2.设计要在确保经济性的同时关注环保性。

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经济性特征置于十分显眼的地位,因此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设计目标在满足人们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可忽视其对环境带来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进行设计过程中同时关注经济性与环保性两方面内容。环境公共艺术设计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现念,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确保生态平衡十分重要。现代文化理念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纯立足于经济效益,更要体现对环境的积极性,以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3.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结合。

公共环境艺术是一项综合性设计工程,其包含较多内容,尤其包含着人们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积极处理和相互协调,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等问题。公共环境艺术所附带的文化性,无论是从政治性还是商业性层面来看,都应该与公众效应、价值取向、审美需求完美结合,从而将艺术作品的自然性特征完美体现出来,即公共文化设计要注重文化内涵与自然性的完美统一,以不断迎合现代文化理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4.设计要在继承传统性的同时关注时代性。

文化发展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非混沌盲目、僵滞不前,因此,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在充分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关注现代性。目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其表现形式与艺术设计理念或多或少的反映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折射出人们对环境的某些审美需求。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的自然和社会属性不尽相同,人们的思想文化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于是,随着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深入和渐进式发展,时代文化的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环境设计者的高度重视。更多的设计者也认为,在继承环境设计传统性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艺术设计的时代性。近年来,由环境设计时代性催生出的生态性,和长久存在的人文性也成为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容忽视的因素。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8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环境设计行业在高校教育模式当中的直接体现,其对于培养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环境不断发展与变化的背景下,其对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变化,这为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紧紧围绕市场环境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从当前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来看,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教学方法与市场需求不相符的情况,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教学遇到了发展问题,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1、学生积极性不高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很多学生对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兴趣不高,笔者认为导致学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环境艺术设计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泛,该学科的复杂性使学生提不起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始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极易产生疲劳感,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授为主,学生始终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发挥。

2、过于注重理论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对实践性要求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随时掌握市场环境的需求,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的设计人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由于受到外部因素、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市场环境下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分析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是使学生能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也是环境艺术教学的主要方向。传统封闭的办学模式要彻底改变,要满足市场环境的需求,要与社会接轨,就要转变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所面向的是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可持续发展观与了彩色设计、环保节能理念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研究。环境艺术设计属于一种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学科发展观要转变,要朝着学科群方向转变,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为交叉学科。对于学生的培养方面,也要做出改变,由传统教学中只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教育,转变为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等社会职能方向,进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才能够满足市场多方面的需求,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的设计人才。

2、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专业科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只在课上学习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实践,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使自身的专业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这样才能够达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市场环境下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将重点放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与市场环境的对接,使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将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培养出具有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否则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将成为无本之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中要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及,将校内教学与市场需求进行完美对接,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企业签订协议,建立学生实践的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逐渐的接触到社会,并了解市场环境和需求,学会与各种客户如何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在基地实践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会更加的积极主动,通过实践,环境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另外,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立专业的实训室,如建筑材料工作室、设计车间、灯光效果实验室等,将其作为补充学生课堂不论不足的实践场所,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真实的认识。

3、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灵魂,设计就是寻找创新的生活环境、新的设计理念、新的造型符号。校方可以定期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使学生通过听讲座使自身的视野更丰富,聘请高级讲师、该领域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设计理论和实践中的真实案例,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现代设计语言包括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表现手法、现代设计理念。简单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注重技术和理论原理内容的教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发挥出计算机的辅助设计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具备计算机熟练运用的能力,从而更满足市场环境对新型设计人才的需求。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提高学生的借鉴、吸纳异域文化的能力,在理论教学中以艺术原理发展为基础,建立可以科学表述出产业发展与艺术设计属性关系的体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发挥出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就必须要保证其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对专业人才需求标准的一致性,为此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必须要发挥出自己的教学引导者作用,通过超前的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对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课程的改革,在保证教学目标与环境行业市场人才需求目标一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他们的环境设计专业技能提升创造条件,也为他们未来的环境设计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姚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9

二、环境艺术设计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发展现状和必要性

1、发展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类学科,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环境的客观需求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根基并不稳定,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高校对社会发展定位的不准确,使我国缺少大量的环境艺术类学科的人才。毕业生理论知识的不系统,使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供大于求,与社会市场的需求脱节。毕业生的艺术素养与能力参差不齐,距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还有很大距离。从发展的进程上看,我国艺术设计的教育是从美术教育,机械设计等延伸而成,基础薄弱。当时正值我国经济发展的飞速时期,各高校一直忙于扩大规模,没有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有些理论完全就是照搬照抄,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化的环境艺术类学科的知识体系。由于理论知识的缺失,导致各高校对艺术类学科的定位不准确,使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较缓慢。根据国情的发展,在当时大势所趋下,当时学生都面临着升学难,就业难的情况下,为了顺应国家的综合国力发展,各个高校普遍对学生进行统招,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因此走了捷径;在高校中,教师对学科认识不准确,专业性不强,有很多高校都是大班授课,致使很多人没有真正学到东西。在当下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在这一方面所要要的人才供大于求,正是要求各高校对环境艺术类学科准确定位发展的关键。

2、必要性

就本身高校教育来说,各高校都没有准确定位环境艺术类学科的发展前景以及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人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的需求。而对环境艺术类学科定位的不准确,使得大量人才容易走到学习的误区,有悖于市场的发展。造成环境科学类人才培养的缺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学科本质认识的不彻底。高校因顺应时展的潮流,培养精英化人才。教育发展定位应适应社会发展,顺从大众教育方向。在充分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应加以创新,从空间、色彩、生活等方面在进行创造。由于环境艺术类学科范围涉及较广,导致许多院校对其的概念认识定位不准确。随着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类学科的理论知识的不断增加和扩充,逐渐融合到新兴的景观设计,空间规划设计,城市设计等。在这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接受。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环境艺术类学科却是能改变生活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最根本方式。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内涵

信息全球化时代,人们研究对象的方法趋于多元化。单从字面上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环境是前提条件,而“环境”一词又颇为广泛,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生长而成的宽泛环境,人为环境是指某些空间设计,经过人为的后期设计而形成的环境。一些宽泛的词也可以统指环境,比如生态,物质,文化等等。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立足于艺术设计的学科,是一门集艺术、科学、文化的综合性发展学科。所谓多学科交叉可以用新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眼光去研究问题,从而得到新的发现,使交叉学科得以蓬勃发展,是各个学科的文化知识得以融会贯通。“环境艺术设计”融合了多种学科,是环境艺术和环境设计的总称,包含了美学、建筑学,物理学,人体工程学,园林学,工艺美术学等多学科的研究,各学科相互交叉构成了内容丰富的黄精艺术设计。多学科交叉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创新出新内容,针对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特性,还需要经过更多的实践发展来寻求方案。对学科的交叉性研究,转换新的思想,实践探索出一条跨学科的新的理论体系,以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社会需求。这对高校提高人才素质和质量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突破。也对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联系,资源相互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一直立足于实践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也有了理解,从以前的为设计而设计的发展趋势已经演变成美化、舒适的人们所要求的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方向,人已经变成环境的协调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加强,使环境艺术设计知识更加融合,理论知识更加趋于系统化。顺应国情的发展,发展可持续世界发展观,我们应积极引导人们走向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设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为环境是对当今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10

环境艺术对公众具有影响和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环境价值、环境形成等方面。环境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能够突显出某一时期的科技水平。同纯艺术教育相比,环境艺术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我国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迅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环境设计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特点,因此,如果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我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水平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一)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是工作人员在某一工作领域所具备的思维、素质、知识、应变以及创新能力等,针对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来讲,职业能力包含两方面内容,分别为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基础能力[1]。其中专业基础能力包括以下内容:人类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环境这一主体,因此环境质量对人类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实际展开环境艺术设计时,设计人员首先应对“环境”产生深刻的认知,明确环境设计中艺术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实物写生、色彩、手绘表达物体结构等基本技能,在图纸设计中可以通过手工的方式绘制方案,同时可以应用敏锐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来分析和再造物体空间造型接班形式与要素;另外,还应能够对各种设计软件进行灵活的应用,包括Lightscape、Photoshop、3DMAX和CAD等,从而将自己对环境的理解以最真实的方式呈现出来;与此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要想在实际展开设计的过程中对装饰材料进行灵活、合理的应用,还必须对装饰材料的工艺、性能、种类以及用途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室内设计的技术方法、构思途径、不同设计方案表现技巧等产生充分的了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还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可以对装饰设计工程进行全面分析,还能够对组织施工进行有效指导;可以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科学的计算工程量、植物材料价格等;对园林中植物的生长发育特性、绿化功能进行全面把握[2]。由此可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同时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另外,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展开日常工作的过程中,还必须能够与规划、设备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等各个部门进行全面沟通,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是否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合作意识等都是至关重要的[3]。

(二)对课程设计的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以高校为平台和媒介,因此新时期,高校在实际展开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合理的进行课程设计,树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4]。例如,在透视基础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标以透视规律教学为主,新时期,在全面生学生职业能力的背景下,应将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和物体透视作为室内陈设、建筑物构建的规律讲解的重点,确保学生通过透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再如,在素描课程教学中,不仅应引导学生进行石膏、人物头像和静物的勾画,还应确保学生通过学生掌握良好的形体速写能力;而在写生课教学中,应以城市建筑群、居民建筑以及集贸市场等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速写和淡彩的练习,在实际展开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通过合理安排各门学科的开课顺序、开课时间,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训练。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开加强实践教学

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是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主要特点,因此,新时期要想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实施实践教学至关重要,从而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在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从市场需求入手,在实践环节中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确保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掌握大量知识,同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还能够得到培养。例如,在“现代环境艺术内容”相关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某博物馆建筑图片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建筑与其周边环境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该博物馆三面为湖,建筑外形呈贝壳状,同蔚蓝色的湖水之间呈现出了较强的和谐性。结合这一实际,学生会意识到现代环境艺术中建筑与周边环境环境之间存在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应综合考虑植被、水系、地貌以及地形等多种元素,确保所构建的建筑能够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充分利用网络,将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环境艺术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展开实践教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具有较强的封闭性,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6]。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确保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能够对绿色设计、节能设计、环境设计以及科技等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进行全面培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流水别墅内景与香港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大厅内景进行对比,通过构建模拟图形,引导学生分别从功能设计、基本规划以及艺术装饰等角度出发进行分析,确保学生能够对个性化空间构造以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在此基础上所展开的环境艺术教学能够更加有效的突显出环境艺术设计的各种社会职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更有助于开展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对于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

环境艺术设计以创新为灵魂,学生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精神,能够从新空间、新设计理念、新造型符号以及全新的生活环境等角度出发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方法、现代设计观念、现代设计形式表达等都是现代设计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教学领域中,应给予理论原理教学以及技术原理教学以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践,为学生进行建设与管理的学习提供便利与保障[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有效的吸收多元的地域文化,还可以开拓自身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学术能力和良好的理性思维。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施保障

(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值得注意的是,环境艺术属于交叉学科,设计到室内装潢、园林以及建筑学等多学科内容,同时还涉及到了自然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卫生保健学等知识,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升环境艺术设计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应注重更新教学理念及模式,并对国内外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理念进行分析,为自主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升教师的商业意识和实践经历

现阶段,我国多数环境艺术设计教师都是毕业大学生或研究生,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关注专业知识教学,海岸应从学生未来就业以及设计趋势等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我的知识含量,从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出发展开教学设计与规划,才能够提升环境艺术教学设计改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人类文明进入到信息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极大的转变了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模式,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也应当顺应时展潮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与实践,从根本上实施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模式,推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珏.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改革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09):164-166.

[2]张志颖.艺术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过程的影响———从环艺作品的艺术性与适用性浅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57-160.

[3]张超,倪蕾,吴海燕,夏建红,江星,张榕泉.以实践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改革———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31-35.

[4]朱晓光.浅谈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软装饰材料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理论),2017,(15):87-88.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11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

环境艺术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环境改造、标新立异的变化,也不是超出人们的主观想象或脱离客观实际的制造。环境艺术设计不仅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更是一种结合客观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环境艺术设计的个性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结合科学与艺术不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设计风格。

1.充分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设计

艺术讲究的是个性,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同样讲究个性化设计。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个性化的设计并不是设计师简单的自我创造力的发挥,而应该是结合自然环境充分展示艺术魅力的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的反映,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规律性总结。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自然空间的合理使用和开发,还要充分、合理地采用相应的艺术手段进行设计,不仅在于对现有环境的改善,还在于切合实际的大胆尝试,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2.充分发挥空间的使用程度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代,科学、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们的创新能力也不断提高。各个领域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越来越广,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加广泛,在科学和艺术上都表现出个性化的色彩。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注重环境空间的利用是其个性化的重要体现。在考虑人文知识因素、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创意和规划,充分发挥环境空间的作用,同时又要体现文化需求和人的精神需求。如,对于某一室内环境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业主的情况,把空间的利用率与业主的文化程度、个人爱好及职业等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满足业主的精神需求,而且可以充分发挥空间的使用功能。

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篇12

1.教学内容方面实践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十分重要,是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首先,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教学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不仅需要精练、简单,更应具备全面性、系统性。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管理目标,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能够自主完成一些小型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专业操作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除此之外,环境艺术设计课程还需要增添地方文化特色,注重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确保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够长远发展。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为了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能力,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人文精神的渗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并融入一些地方特色内容,寻求既能够培养专业人才,又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教学设计方案,从而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可持续发展。其次,在对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将教学建立在施工操作技能之上,加强对学生施工技术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实际施工操作的过程,了解和掌握施工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施工技能,使其在日后能够快速融入工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就业率。最后,工程预算是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市场和工程经济意识,并结合市场以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其熟悉现代化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丰富学生的实践经历,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日后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就业率和从业率,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可持续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