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公共基础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0:52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1

1. 对于存款业务的法律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企业法人的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须经国务院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B. 企业法人可以根据经营融资需要从事吸收公众存款行为

C.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低息揽储

D. 商业银行不得拒绝支付定期存款人本金和利息

2. 商业银行不能拒绝的行为是( )。

A. 企业单位查询其员工设立的私人的存款帐户

B. 企业单位冻结其员工设立的私人的存款帐户

C. 执法机关查处经济犯罪案件时查询存款人存款帐户

D. 个人查询他人存款帐户

3. 最常见的利率违规行为是( )。

A. 银行高于法定利息吸收存款

B. 银行低于法定利息吸收存款

C. 银行高于法定利息发放贷款

D. 储户以低于法定利息存款

4. 《关于查询、冻结、扣划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银行存款的通知》中规定的可以依法查询、冻结、扣划单位存款的执法机关不包括( )。

A. 公安机关

B. 人民法院

C. 人民检察院

D. 政府机关

5. 关于单位和个人违反国家利率规定,擅自变动储蓄存款利率的行为的处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责令纠正

B. 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C. 处罚当中不包括追究刑事责任

D. 情节严重可以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6. 认定存单关系效力的形式要件不包括( )。

A. 存单的样式的真实性

B. 存单持有向金融机构交付存单所记载事项的真实性

C. 存单的版面的真实性

D. 存单的签章的真实性

7. 存款关系是存款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 )。

A. 所有关系

B. 权益关系

C. 债权债务关系

D. 信托关系

8. 根据《合同法》,存款人与存款机构订立存款合同,应当以( )的方式。

A. 自愿

B. 平等

C. 要约、承诺

D. 诚实信用

9. 根据存款合同设立的过程,存款机构收妥存款资金入账,并向存款客户出具存单或进账单,这属于( )。

A. 要约

B. 承诺

C. 申请

D. 审批

10. 商业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这属于商业银行的( )。

A. 授信业务

B. 受信业务

C. 表外业务

D. 中间业务

11. 贴现属于( )

A. 受信业务

B. 授信业务

C. 表外业务

D. 衍生产品业务

12. 商业银行对单一客户或地区的表内外各种信用发放形式和本外币综合授信,确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这是指( )

A. 合法性原则

B. 统一授信原则

C. 统一授权原则

D. 诚实信用原则

13. 贷款合同中,借款人的权利不包括( )

A. 按合同约定提取和使用全部贷款

B. 拒绝借款合同以外的附加条款

C. 单方面向第三人转让债务

D. 向贷款人的上级和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反映、举报有关情况

14. 贷款合同中,贷款人的权利不包括( )

A. 要求借款人提供与借款相关的资料

B. 了解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C. 依约定从借款人帐户中划收本金和利息

D. 根据贷款人经营状况要求借款人提前还贷

15. 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得到的资金被禁止用于( )

A. 发放固定资产贷款

B. 弥补准备金不足

C. 增强短期流动性

D. 短期票据贴现

16. 禁止对关系人提供信用贷款,其目的并非是( )

A. 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B. 降低风险

C. 对冲风险

D. 防止内幕交易

17. 商业银行不得向关系人提供信用贷款,这里“关系人”不包括( )

A. 商业银行的董事

B. 商业

银行的管理人员

C. 证券投资机构

D. 信贷业务人员

18. 贷款合同的贷款人的代位权的行使范围是( )

A. 债权人的债权

B. 债权人的股权

C. 债务人的总收益

D. 债务人的总资产

19. 贷款人解除贷款合同的事实基础是( )

A. 借款人有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

B. 借款人的股价下跌

C. 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偿债能力并且未提供担保

D. 贷款人经营状况恶化

20.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不能从事的业务是( )

A. 贷款承诺

B. 信用证

C. 向企业投资

D. 投资国债

(二)多选题

在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4个选项中,至少有1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 下列属于利率违规行为的是( )。

A. 擅自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

B. 变相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

C. 擅自或变相以高利率发行债券

D. 根据国债市场价格确定利率期限结构

2. 从法律意义上讲,存款可以理解为( )。

A. 存款是单位和个人在存款机构开立帐户存入货币资金的行为

B. 存款是金融机构接受存款人的货币资金,承担对存款人定期或不定期支付本息义务的行为

C. 存款人有权利要求银行支付本息

D. 存款人不能提前取回定期存款本金

3. 商业银行办理个人储蓄存款业务,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 存款自愿

B. 取款自由

C. 存款有息

D. 为存款人保密

4. 下列对存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存单在法律意义上是表明存款人与金融机构间存在存款合同关系的重要证据

B. 款项未存入帐时,已出具存单的存款机构可以单方面更改存单

C. 存单可以证明存款人与存款机构之间的约定的存在

D. 存单本质上是合同

5. 认定存单关系效力的要件是( )。

A. 形式要件

B. 金额要件

C. 期限要件

D. 实质要件

6. 我国对存款利率的法律管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有权机关,其他任何单位无权制定利率

B. 各类金融机构和各级人民银行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利率政策

C. 对擅自提高或者降低存款利率的金融机构,处以相应程度的罚款

D. 依法设立的储蓄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接受人民银行对利率的管理与监督

7.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上下限范围确定存款利率并予以公告,其目的是( )

A. 降低银行经营风险

B. 防止银行进行过度风险性经营

C. 防止商业银行擅自降低或变相降低存款利率

D. 维护存款人的利益和商业银行经营形象

8. 商业银行的存款合同是( )

A. 格式化合同

B. 非格式化合同

C. 实践合同

D. 非实践合同

9. 存款合同通常包含的条款是( )

A. 存款客户名称

B. 币种

C. 利率

D. 计息方式

10. 存款合同的书面形式有( )

A. 合同书

B. 信件

C. 数据电文

D. 电报

11. 商业银行的授信业务包括( )

A. 接受活期存款

B. 接受定期存款

C. 贷款

D. 承诺

12. 授信原则包括( )

A. 合法性原则

B. 诚实信用原则

C. 统一授信原则

D. 统一授权原则

13. 下列对贷款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审贷结合

B. 审贷分离

C. 同级审批

D. 分级审批

14. 有助于确定贷款风险度的是( )

A. 贷款种类

B. 借款人的信用登记

C. 抵押物

D. 保证人

15. 对金融机构的贷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贷款是一种债

B. 贷款是基于双方的“合意”

C. 贷款因贷款合同的有效成立而产生

D. 贷款因借款人的贷款合同的丢失而消灭

16. 从狭义上理解,贷款合同主体包括( )

A. 借款人

B. 贷款人

C. 贷款委托人

D. 担保人

17. 贷款合同中,借款人的义务是( )

A. 如实提供贷款人要求的资料

B. 配合贷款人的调查、审查和检查

C. 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D. 按合同约定及时清偿贷款

18. 借款人的下列哪些行为必然使其无法得到贷款人的贷款?( )

A. 生产或投资国家明文禁止的产品、项目

B. 违反国家外汇管理规定的

C. 研究与开发项目

D. 将贷款用于解决流动性紧张问题

19. 贷款人的不安抗辩权是基于借款人的下列哪些行为?( )

A.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B. 股票价格跌停板

C.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

D. 丧失商业信誉

20. 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中的不正当竞争包括( )

A. 向储蓄者赠送现金

B. 放松现金管理

C. 封锁有关金融信息

D. 有奖储蓄

(三)判断题

请判断以下各小题的对错,正确的用T表示,错误的用F表示。

1. 商业银行不得违反规定提高或降低利率以及采取其他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 )

2. 执法机关对银行提供的情况和资料应当依法保守秘密。( )

3. 冻结单位存款的期限不超过9个月。( )

4. 中国人民银行是管理利率的唯一有权机关。( )

5. 擅自或变相以高利率发行债券的行为是市场竞争的要求。( )

6. 存单的实质要件是指存款关系的真实性。( )

7. 存款合同必须是存款客户将款项交付存款机构经确认并出具凭证之后,存款合同方才成立。( )

8. 电子邮件不能作为存款合同的形式。( )

9. 保函不属于授信业务。( )

10. 贷款人应当根据业务量、管理水平和贷款风险度确定各级分支机构的审批权限。( )

11. 贷款作为一种债,因贷款合同的履行而消灭。( )

12. 借款人将债务转让给第三人时,应当取得借款人的同意。( )

13. 借款人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 )

14. 贷款人在贷款将受或已受损失时,可以合同规定采取是贷款免受损失的措施。( )

15. 商业银行对自然人发放外币币种贷款时不必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

16. 禁止对关系人提供信用贷款有利于创造公平、公开的贷款环境。( )

17. 商业银行通过同业拆借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投资。( )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2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3)07-0013-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3.07.03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由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共同完成。中央银行主要是供应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创造派生存款。因此,货币供给总量是一定的基础货币按照一定倍数或乘数扩张后的结果,即货币供给量总是表现为基础货币的一定倍数——货币乘数。货币乘数有广义(m2)与狭义(m1)之分,m1和m2分别针对货币供给量统计口径的M1和M2两个层次,等于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除之商。其中广义货币乘数m2的公式为:

m2=■=■

上式中,B表示基础货币,c代表现金漏损率,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t表示活期存款占定期存款的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由于商业银行是货币创造的主体,货币乘数也表示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的派生扩张机制,因此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收益基础上的资产配置以及负债方式选择均会影响到货币乘数。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货币乘数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范式。一种范式是研究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如现金存款比率以及准备金率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以及这些因素本身的决定,该范式从宏观金融数据出发,研究货币乘数时间序列本身的运动情况[1]。另一种范式是讨论在一定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和公众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认为货币当局的资产选择影响公众的货币资产选择,而公众的货币资产选择决定了货币乘数的变化。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乘数的时间序列特征及其与决定因素的相互关系。谢平,唐才旭(1996)指出我国渐近性变化的经济结构与金融制度尽管会对货币乘数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货币乘数会在震荡之后回复到长期均衡状态,因此通过基础货币进行间接货币总量控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2]。陈学彬(1998)研究了我国1993—1996年间货币乘数的变动态势以及货币乘数变动的影响因素[3]。陈涤非(2005)认为金融创新过程影响了货币乘数的变化,并使得货币乘数变得不可预测,同时也加大了货币当局控制货币总量的难度[4]。李治国(2006)对我国1994

—2006年间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结构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产生重要影响,以国外净资产比重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再贷款比重不断下降及央行票据比重陡然上升为主要特征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导致我国基础货币过快增加和货币乘数持续上升[5]。陆前进,朱丽娜(2011)对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取决于两个效应的叠加[6]。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经营模式实际上已日趋多元化。负债方面,除了传统的吸收公众存款业务,还包括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同业拆入、卖出回购以及央行借款等其他负债方式;资产配置也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发放贷款,另外还通过有价证券投资、央行存款、存放同业、同业拆出、买入返售等多样化方式来运用资金以获得收益。鉴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上述结构性调整,本文的分析将基于货币乘数第二种研究范式展开,即探讨在一定的货币政策下,商业银行和公众的利益最大化行为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业务将负债业务所吸收的资金加以运用,二者之间的利息差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长期变迁的轨迹来看,主要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存款在总负债中所占的比重下降,非存款负债或者主动负债占比上升;二是贷款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下降,证券投资以及同业资产配置替代贷款。另外,商业银行“短存长贷”使得其经营过程一直面临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上述这些因素都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货币派生机制和货币乘数效应。

(一)同业往来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影响

对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来说,尽管银行之间同业往来的融入与融出将相互抵消,似乎不会对整个社会存款货币的创造有所影响。但事实上,同业往来市场的存在使资金盈余银行和资金短缺银行得到了融通,银行资金配置与周转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进而提高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

(二)证券投资业务对存款货币创造的影响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对象主要包括各种债券和票据,特别是央行票据、记账式国债、政策银行债券,它们对商业银行货币创造有着不同的影响。商业银行购买央行票据会导致其超额准备减少,货币创造受到抑制。投资政策性银行债券和国债导致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存款货币创造的能力下降。虽然发行政策性银行债券和国债所募集的资金最终还是会形成对各级政府的政策性项目贷款,最终转化为个人、企业的存款,因此从全社会的整体看,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未必减弱。总体而言,相对于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进行有价证券投资,削弱了存款派生机制,货币乘数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对货币创造的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期限结构不匹配的突出表现是“短存长贷”,针对这一特征,商业银行建立久期缺口模型对存、贷款之间的期限错配进行不断地测度和管理,以确保商业银行到期贷款带来的资金供给能够满足储户支取存款等流动性的需求。存、贷款之间的久期缺口越大,商业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价格风险就越大。“久期失衡”困境是指商业银行面临负债久期缩短、资产久期变长的境况,负债久期缩短表明银行稳定资金来源减少。存款的稳定性越高,制约银行贷款业务的因素(如流动性约束、期限错配约束、管理成本约束等)就越小,商业银行的存款货币创造能力就越强。在“久期失衡”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一方面需要寻找替代存款的负债方式,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同业资产和证券类资产的配置,降低贷款比重。

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与货币乘数分析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从表1可看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在2006年至2011年期间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金融脱媒”导致银行存款占所有负债比例出现一定趋势性下降。居民财富多元化和储蓄率下降减少了银行的存款资金来源。从“金融脱媒”来看,存款占比下降主要在于私营部门应对通胀走高的资产再配置行为。近年来我国“金融脱媒”的现象也已经开始显现:一方面,居民存款活期化趋势很明显;另一方面,居民单一以储蓄存款为意愿的资产配置行为出现了改变,这与金融创新、股票、基金及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相一致。从长期来看,随着金融市场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在可选投资范围增加时居民对于低收益的存款配置会下降,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因而受到抑制。

2.我国银行业纠正久期失衡困境导致贷款占比下降,同业资产和证券类资产配置增加。我国银行业的久期失衡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方面,由前文所述“金融脱媒”导致以居民储蓄存款为主的稳定中长期负债正经历系统性下降;另一方面,2008年后4万亿财政刺激的配套资金使得银行业中长期资产出现了“信贷固化”(如图1所示)。稳定存款占比目前仅在45%左右,而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已大幅上升至60%。从利率市场化趋势来看,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部门、非金融企业等部门等在存量资金获取方面存在竞争性,因此当居民储蓄存款下降,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时,商业银行被迫降低中长期贷款比重,并将其资金配置在流动性较好的部分短期资产(如同业资产和债券类资产)上,因此削弱了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3.持有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净资产占比提高;央行调控使得商业银行被动持有的准备金占比一直处于高位,大多在15%以上;海外资产占比回落,从2006年的4.3%回落到目前1.5%左右。

总体来讲,金融、经济环境的变化,居民财富多元化、银行业资产配置多元化、商业银行纠正中长期贷款占比过高的“久期失衡”是形成上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特征的主要原因。而且基于上述分析,我国金融环境的制度性变革导致居民对其持有的现金、银行存款、股票基金等货币资产组合进行调整,居民的资产组合调整必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因而整个银行体系将不得不调整其资产结构,从而影响到货币乘数。

(二)货币乘数分析

图2反映了我国2001—2012年货币乘数的基本变动趋势。图中显示,狭义货币乘数m1的波动幅度比广义货币乘数m2平稳,从波动幅度来看,尽管趋势不明显,但仍可以发现m1从2007年1月至2008年末是下降的,随着2008年末货币政策的调整,m1开始逐步回升,一直持续到2010年,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的影响下m1才又开始下降。广义货币乘数m2的变动趋势比较明显。总体来看,m2自2007年至今基本处于下降的趋势。在2008年末,由于货币政策转向,m2开始进入上升通道,2009年中期又开始下跌。m2的变动趋势和m1呈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但是波动幅度远大于m1。

图3给出了M2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以及货币乘数的变动趋势。货币供应量的基本决定方程为M=m*B,所以M的走势取决于基础货币B以及货币乘数m的变动情况。从图3可看出,M2增长率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在2007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非同步性特征。在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期间,基础货币投放大幅增加,基础货币余额增长率基本都在30%以上,而M2在这一阶段的增长率基本维持在16%~18%之间,这说明我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带来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同步增长。另外,广义货币乘数在此期间呈非常显著的下滑趋势,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基础货币的扩张效果。这一阶段实际上是我国股票市场自成立以来的空前繁荣时期,股票和基金产品市场的发展导致居民以储蓄存款为主要意愿的资产配置行为出现了改变,存款回流减弱,大量资金从银行流向股票等金融市场,货币乘数出现系统性下降。2010年的货币供给情况与2007年类似:基础货币余额增长率大幅反弹、货币乘数及M2增长率反而呈下降趋势。上述分析表明:由于货币乘数系统性下降,我国央行基础货币粗放式的扩张并没有带来广义货币的供给相应增加,我国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政策效果。

五、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选择与货币乘数的实证分析

(一)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1年1月—2012年12月广义货币乘数m2、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法定准备金率以及流通中现金比例的月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货币供应量M2、基础货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数据与流通中现金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http:///),货币乘数由货币供给量M2和基础货币相除得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通过每一项资产和负债除以资产总额或负债总额得到。法定准备金率来源于Wind数据库。

(二)研究方法

本文实证分析的思路是选取影响11项货币乘数的因素指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每一类负债占负债总额的指标)、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每一类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指标)和传统货币乘数影响因素指标。其中,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指标包括存款占比、储蓄存款占比、金融债券占比;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指标包括贷款占比、短期贷款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证券投资占比、信托和其他贷款占比以及国际金融资产占比;流通中现金、法定准备金率是传统货币乘数的两个重要变量。因为选取的变量较多,而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因此各个变量之间可能会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剔除相关变量,降低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但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在剔除变量的过程中会失去部分有用的信息;二是解决的办法是利用因子分析,寻找出公共因子,然后用公共因子作为新的解释变量替代原先的解释变量,从而实现降维。本文选择因子分析的方法,找出公共因子后再对公共因子与货币乘数做协整检验分析。

表2给出了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其中KMO系数为0.743,这个数据越接近1,说明数据越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情况下,这个系数大于0.5说明可以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是3806.133,自由度为55,对应的P值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所以本文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

1.主成分分析。

根据表3货币乘数的主成分分析表格,选择大于1的特征值。在此表中所有的特征值都是按降序排列,前3个特征根的值为7.623、1.538、1.188,有3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所以最后找出3个公共因子。从方差贡献来看,前3个因子能够解释94.086%的变动,解释效果良好。

2.因子分析。

如表4所示,货币乘数因子载荷矩阵反映出初始指标在各个公共因子上的体现程度,载荷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初始指标在相对应的公共因子上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同样,如果某一指标组合在公共因子上载荷绝对值之和越大,则表示该指标组合能够更好地反映在对应公共因子上。从表4可看出,存款及贷款等传统类业务指标在公因子F1上的载荷值最大;证券投资等非传统类业务指标在公因子F2上的载荷值最大;法定准备金率及流通中现金比率在F3上有最高载荷。

通过前面的分析找出3个公共因子,为了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初始指标的函数,还需计算因子得分系数。结果如表5所示,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可以将公共因子表示为初始指标的线性函数。

3.货币乘数与公共因子的协整分析。在得到公共因子与初始指标的线性函数的基础上,还需检验公共因子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样本时间序列数据为非平稳,其一阶差分序列则不含单位根(由于样本数据包括较多个变量,所以ADF检验结果这里不再列出)。然后对货币乘数与公共因子做回归分析,并对回归分析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其不含单位根,说明残差序列为一阶平稳序列。协整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货币乘数与公共因子协整检验结果来看,F1与货币乘数正相关,说明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存款以及贷款占比越高则商业银行货币创造能力越强。F3与货币乘数负相关说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流通中现金比率等传统的货币乘数因素依然发挥作用。F2与货币乘数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等非传统业务已经对货币创造过程产生影响,而且商业银行将越来越多的资产配置于债券以及票据融资削弱了其货币创造能力。

六、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日趋多元化的业务模式使得传统的货币乘数难以全面、综合地反映货币创造扩张的机制与过程。作为货币创造的主体,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等非传统的短期资产配置已经显著地影响到了货币乘数,非贷款类短期资产比例的上升对贷款形成替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货币乘数并削弱了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

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经济金融的主客观环境正在发生一些制度性变革,主要包括利率市场化、直接融资规模扩大、汇率双向波动等。金融环境变化下的资产再配置使得居民提高证券投资规模,对存款的配置会下降;从贷款的供给来看,“期限结构失衡”困境与存贷比考核将导致商业银行削减中长期贷款、提高短期票据融资和银行间债券头寸以更有利流动性管理;从贷款的需求来看,直接融资规模的扩大减少了企业对于银行贷款的需求。另外,随着人民币单边升值周期的结束,汇率波动机制改革将提升私人主体对海外资产的需求,商业银行持有海外净资产的比例亦会从当前低点趋势性上升。这些变化将使得我国货币乘数经历系统性的下降趋势,应进一步考虑的问题是我国长期使用的法定准备金率等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可能已并非最优选择,在数量型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下央行需要更多的采取利率等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

参考文献:

[1]M.Friedman, Schwartz, A.Monet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1867~ 1960 [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3.

[2]谢平,唐才旭.关于中国货币乘数的预测研究[J].经济研究,1996(10).

[3]陈学彬.我国近期货币乘数变动态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上)[J].金融研究,1998(1).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3

记者:2006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试点考试工作已顺利结束。请郭秘书长谈谈试点考试有哪些收获?

郭晶:试点考试结束后,我们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总结,收获主要有三:一是更深刻地了解到目前银行业对于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的迫切需求以及这项工作的艰巨与长远,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为之努力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二是通过总结试点考试经验认识到,应进一步发挥协会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及平台优势,依托各会员单位内在需求动力、行业自律基础与监管当局监管手段三者的结合,提高资格认证各项工作的质量;三是要继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考试学研究成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资格认证考试的组织管理及教材的开发审定、试题的测评分析,全面降低学习成本,加强培训教育力度,确保考试质量。

记者:请郭秘书长介绍一下2007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及考试工作的总体计划及相关安排。

郭晶:2007年,我们在总结试点考试经验的基础上,将稳步推进资格认证工作,着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巩固、完善现有两个专业证书的建设,并着力开发公共基础证书,计划于7月中旬在各省会城市推出个人理财、风险管理和公共基础三个科目的考试;二是理顺工作环节,规范工作流程,在证书开发、培训组织、考务安排、题库建设、资格审核、远程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制度建设力度;三是继续发挥协会的行业平台优势,积极争取监管机构和各会员银行的支持,加强同国际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全面推进资格认证的各项工作。

记者:据了解,2007年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在去年的基础上将推出公共基础考试科目,目前中国银行业协会正在组织对考试大纲进行最后修订。能否请郭秘书长透露一些这方面的情况。

郭晶:公共基础科目是针对中国银行业所有从业人员设计的,基本覆盖了银行业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职业操守、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旨在确立全行业权威的从业最低门槛。

我们在公共基础科目的开发过程中,既注重借鉴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从业资格认证的经验,也深刻分析了我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本着对所有从业人员负责的态度,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了不下百名的业界专家,经过2006年一年的认真研究,兼顾国内银行业务特点和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明确了理论与实务的结合比例,初步界定了现有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计划于今年7月份推出该科目的考试。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4

刘保华:我们注意到,银江多年来在交通、医疗、建筑等领域实施的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其理念与我国提出的感知中国以及IBM推出的智慧地球很接近。请介绍一下银江智慧城市。

章建强:银江股份是国内较早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企业之一,银江智慧城市理念的核心是“采用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应用移动计算、智能识别、数据融合、云计算等技术,使得城市物理基础设施与城市IT基础设施完美结合,并改变政府、企业和市民交互的方式。银江提出的智慧城市强调以一个城市为单位,并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应用方案来帮助我们的城市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

银江智慧城市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物物充分互联,也就是城市里的所有基础设施和物体之间都具备感知能力,同时信息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第二是信息充分移动,也就是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移动的方式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价值;第三就是信息充分共享,真正实现信息使用的高效率和灵活性。

银江智慧城市的独特方案有助于推动城市交通、医疗卫生、社会安全监管等城市居民最关心、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的解决,使市民更好地分享信息化和城市化成果,构建和谐社会。

刘保华:“物联网”是现在IT产业最热的流行词。我们注意到,今年3月底,银江股份在公布超募资金使用计划的公告中表示,拟成立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物联网”这个热词流行到了银江股份子公司的名称上。请问银江股份是如何看待物联网的?

章建强:银江股份计划在北京组建一家物联网公司,设立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公司的目的,是有效满足物联网应用市场的需要,推动银江智慧城市战略的实现。银江(北京)物联网技术公司将整合公司现有的物联网资源,形成统一的管理、研发和生产体系。

物联网技术正在兴起,我们认为物联网必将建成,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但是物联网的建设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RFID、条形码以及其他传感技术的简单应用,在这一阶段,会有许多不同行业的独立RFID应用解决方案出现;第二阶段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物联网和基于物联网的整体应用,在这一阶段,物联网技术已经更加成熟;第三个阶段是实现无范围、无缝隙的物物联网及应用,真正的物联网应用建成,当然,到达这一阶段还需要若干年的努力。

刘保华:具有远大抱负的企业愿景将引导企业达成远大的目标。银江股份的企业发展理念“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也十分宏大,请问银江股份在提出这一理念时对自己和市场是如何判断的?

章建强:21世纪的城市必将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城市。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上海、南京、武汉、长沙、昆明、成都、广州、沈阳等越来越多的城市已正式宣布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其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应该是符合国情的城市IT基础设施和应用之集成。银江股份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化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在城市信息化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欲独领。同时,公司在提出智慧城市的应用理念时,已经为实现这一目标做了很多准备,我们的业务布局、渠道策略、市场战略等都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完成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我们希望,银江股份在不久的将来能真正成为中国领先的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刘保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到城市各种基础设施,涉及面非常广。请问,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将如何实施,如何选择突破口?

章建强:智慧城市的建设虽然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主要分为两块,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内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成熟,可以进行智慧城市应用,银江股份主要是帮助国内城市开展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设。

在银江智慧城市的实施,银江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方法。我们选择的突破口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针对城市信息化应用比较强大的,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侧重基础平台建设,基础平台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基础平台建设可以分为云计算中心和数据服务中心。目前,银江股份已经在国内建立了云计算中心,在实际应用中有非常强的经验;第二种是针对城市基础设施非常好,但行业应用薄弱的,我们主要侧重从行业应用的角度来帮助实现智慧城市。

为了保证目标的实现,银江股份近几年将加大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入,我们一方面成立了交通、医疗、建筑、教育、能源、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发中心,同时成立了基础平台研发中心和云计算中心,通过强大的研发力量来保证公司解决方案和产品在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智慧城市理念的宣传和推广,让用户认识银江智慧城市理念。

用市场证明实力

刘保华:银江股份专注智能交通领域长达十年之久,在数字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也耕耘多年。这十年间,中国的市场机会非常多,你们是如何把持住自己的?这种专注又给银江股份带来了哪些回报?

章建强: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和智能建筑领域耕耘多年后,也给公司积累了很多宝贵的财富。从技术上来看,银江股份一贯注重自主产品的应用和研发,从而掌握了包括智能识别、移动计算、云计算和信息融合等技术,这些技术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使公司始终保持着行业的领先水平;从行业应用来看,我们通过多年的行业应用实践,了解了城市各行业的需求,对公司开发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非常有帮助,同时也使公司在提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上有足够的积累。

说到市场回报,银江在智能交通领域、数字医疗和建筑智能化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些领域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根据银江股份的201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银江股份的营业收入是1.234亿元,同比增长35.83%;净利润1074万元,同比增长了56.62%。我们有理由相信,银江股份在未来的十年里将会不断发展,并将成为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和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的优秀提供商。

刘保华:从行业上看,银江股份在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建筑智能化领域实力雄厚;从市场上看,银江股份在浙江、上海优势显著。银江股份如何面对向其他行业拓展和向全国市场拓展带来的挑战?

章建强:确实,银江股份在2008年以前,优势领域主要集中在交通、医疗和建筑,在华东地区的影响更大一些。但是,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开始了全国市场战略,目前成绩显著。

针对业务,公司在2010年对业务布局进行了调整,新的业务布局调整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能源和智慧环保等六大领域,在新的业务领域,公司主要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来快速进入,实现业务多元化。

在营销方面,2010年,银江股份对营销体系做了新的规划,公司把全国区域分成五大片区,分别设立东部银江、南部银江、中部银江、西部银江和北部银江这五大区域营销中心,通过区域营销中心来管理分公司和发展当地的渠道合作伙伴,从而形成全国销售网络。目前,银江股份在全国已经有28家分公司。另外,公司将在2010年加大对合作伙伴的管理力度,对具备良好商务关系和社会资源的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收购和并购等方式,实现分公司改造。

刘保华:解决方案是行业应用的一大特点。解决方案包含着大量与特定行业相关的行业知识。在向其他行业拓展的过程中,银江股份将如何打破这一行业壁垒?

章建强:银江提出了一系列智慧城市行业应用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有一个共性,就是其核心都是基于移动计算、智能识别和数据融合,也就是说,虽然领域不一样,但在技术上是没有障碍的。

针对新开拓行业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快速了解行业,银江股份一方面充分发挥每个技术人员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银江具备很好的行业专家和顾问资源,利用这些资源,银江股份实现了行业应用的复制。

创新企业科研体系

刘保华:如果把市场比作为了企业的今天,那么技术开发就是为了企业的明天,而研究型的技术储备则可以看做是为了企业的后天。很多中小企业还在为生存而挣扎,而银江股份却已经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创建联合技术研究机构,着眼于企业的后天。请问银江股份做这种本应该是大企业做的事的时候是如何考虑的?

章建强:我们始终相信“研发实力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一方面,银江股份非常重视企业研发,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公司企业技术中心是公司研发的载体,同时,银江股份设立了多个行业研究院,研究各类行业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研发人数超过了200人,其士、硕士以上人才占有很高比例。

另一方面,银江股份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科研体系,形成了银江股份的技术研发特色。从战略上讲,银江股份与高校合作,借助多所高校的研究力量,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是银江股份为产品与技术的转型换代做出的必要技术准备,也为银江股份在国内市场的开拓提供技术保障。

刘保华:银江股份既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也有二股东英特尔的技术后盾,还有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研究资源,甚至还有摩托罗拉、西门子这样长期的产品技术合作伙伴,请问银江股份在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实施中,有什么机制来配置这些技术资源?

章建强:充分利用与英特尔以及与摩托罗拉等国际企业的合作关系,对推动公司的技术研发和基础研究都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我们和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信任机制,一方面,我们在基础研究方面获得英特尔等公司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行业应用上,银江股份也给英特尔等公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例如,在2009年,银江股份就与英特尔合作,共同推出了国内第一款移动临床信息助手MCA,引起了行业的震动,同时也显示了这种合作方式的成功。

文化不论企业大小

刘保华:提到浙商,人们往往会想到“会做生意、吃苦耐劳”,很少会联想到高技术。销售商品是最重要的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做企业就是做生意。但商品技术含量的不同,决定了生意的做法不同。置身于浙江,浙商文化会给银江股份带来哪些影响?

章建强:当你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回想起了自己的从业之路。从事IT业多年,也算是历经风雨,诚信这一信念始终支撑着我,做人、做事都需要诚信。记得有一位知名企业的老总说过,“一个机遇或许能创造一笔财富,一位企业家的成长却需要一个时代的见证”,相信做我们这一行的人,为人处事的品德是他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银江股份员工的工作态度令我十分钦佩,他们不畏辛劳,不畏困难,谦虚好学。而且他们还都很年轻,富有朝气和活力。

此外,“共创”、“共享”、“共赢”是银江股份的文化理念,银江股份希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合作伙伴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前进的道路上,共同开拓、共同进取、共同获利。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5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4(8)-0004-04

在预算法修订过程中,有关国库“经理”、“”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热点。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一度实行35年的国库制度与30年的经理国库制度的特殊历史不无关系。基于此,对国库“经理”、“”问题进行客观的历史分析或许不无裨益。

一、“”国库制度的历史观察

1950年,当时的国家政务院颁布了《中央金库条例》,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各级金库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这被认为是我国国库制度的确立。

仔细研读《中央金库条例》,不难发现,该条例其实非常简略,从第一条“中央人民政府为统一国家财政收支,设立中央金库”到第十二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施行”总共只有12条,计六百余字。但尽管如此,还是专列一条明确了国库监督权限,即第八条“各级金库对同级经收机关所收之款,是否照章缴纳金库,应负督促检查之责”。《中央金库条例》自1950年颁布后一直未进行修订,《中央金库条例施行细则》却进行了多达8次的修订。在1963年第六次修订中,“施行细则”明确了各级国库的九项职责和七项权限,后来的第七次、第八次修改也均保留了大致相同的职责与权限。各次修订的“施行细则”中所明确的国库职责,无论是9项(1963),还是6项(1971,1977),归纳起来,可用两个字概括,即“办理”――办理国库资金的入库与出库。而与之相对应的国库权限,无论是7项(1963),还是3项(1971)、4项(1977),归纳起来,可用四个字概括,即“拒绝办理”――对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国库收支事项拒绝办理出入库。

对照分析,上述这些职责与权限与现行《国家金库条例》所规定的六项职责与六项权限的主要内容及其精神实质是基本相同的。所谓经理,形象地说就是“办理”加“拒绝办理”。只有“办理”,没有“拒绝办理”,即为“”。进一步说,在国库收支决策者与收支指令的执行者之间有相互制衡即为“经理”;反之,没有这种制衡关系,即为“”。

既然1985年之前,国库既有“办理”,也有“拒绝办理”,意味着人民银行实际上履行着经理国库之责。那么,为什么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一直称之为“国库”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1983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银行,身兼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双重身份,履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双重职能。从中央银行的角度看,可以称之为“经理”,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也可称为“”。同时,由于人民银行集双重身份、双重职能于一体,在国库工作中,也不存在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督问题。二是我国的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拉开序幕的,但直到1985年,从总体上看,35年来,我国一直处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环境中。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库收支规模小,国库收支业务种类少,财政利益关系也比较简单。与此同时,“大财政”、“小银行”的格局长期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民银行整体上其实都扮演着财政的出纳或为财政服务的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库工作的地位不可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们对“经理国库”还是“国库”的分辨也不可能深刻而明晰。三是由于金融的作用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对金融调控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国库作为连接财政与金融的“一座桥梁”的作用也难以被人们所发现和重视。此外,所谓“大财政”是针对“小银行”而言的。其实,当时财政也很穷,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国库库存余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被称为现代国库管理核心的国库现金管理问题更不可能提上议事日程。

二、央行“经理”国库制度的提出和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沉闷的中国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金融也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自1983年开始,各专业银行陆续从人民银行分离出来,从专业银行走向商业银行。人民银行专门行使“政府的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的中央银行职能。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收支业务种类不断增多。财政资金、信贷资金、社会资金三足鼎立,突飞猛进。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财政预算管理和税收制度都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央金库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1983年起,国务院及时组织修订了《中央金库条例》,并于1985年正式颁布了《国家金库条例》,新“条例”果断作出了改“国库”为“经理国库”的正确决策,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具体经理国库”,同时进一步明确“组织管理国库工作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同时,《国家金库条例》还根据工作需要明确了国库机构及人员配备,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监督财政存款开户和财政库款支拨的权利。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中央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明确地方国库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经理。1995年颁布并于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进一步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能。由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国情出发,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作出的决策,对于保证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促进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央行经理国库制度具有坚实基础且成效显著

人民银行在履行经理国库职能的历程中,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人民银行各级国库部门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不断强化依法监管意识,深化国库改革,推动国库创新,在促进财政收入足额及时入库、规范财政资金支拨、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完整、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卓有成效地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同时也积累了无可替代的专业化优势。

(一)央行经理国库经历了长期的“实践基础”。人民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地位超脱,是国家预算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有效促进了资金支配权和资金收纳拨付权的分离,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优势、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形成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确保了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人民银行在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可以方便、灵活、快捷、高效地实现预算收入缴纳和库款支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民银行建立了高效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制度,深入开展国库收支资金运行及对货币政策、经济金融运行影响的跟踪研究,实施适度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操作,促进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人民银行各级国库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服务公众百姓和国计民生,主动承担办理预算外、非税收入、社会保障等社会公共资金收缴与支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为安全、优质、快捷的服务。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历经了30年,实际上是60多年长期实践的检验,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央行经理国库具有坚实的“技术基础”。多年来,人民银行积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建立了全国统一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TCBS),实现了“业务自动处理、财务实时记载、收支及时到账、信息按需生成、流程高效便捷、资金全程监控”,极大地提高了财政资金入库速度和使用效率。与财政、税务部门共同推动的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大大简化了纳税缴库程序,有效防止了财政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使纳税人足不出户实现税收申报缴库,对于政府相关部门提升公共服务效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民银行国库系统推广应用了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MIS),提高了国库数据采集和综合利用效率,为进一步加强政府资金管理、促进货币与财政两大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协调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平台。以国库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TCBS)、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TIPS)和国库管理信息系统(TMIS)为技术支撑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实现了国库业务的电子化、网络化、统一化、规范化,构建起一个管理科学、安全高效、监管有力、服务国家、惠及民生的现代化、信息化国库,大大提高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的能力。

(三)央行经理国库具有“制度基础”。“国库资金安全是国库工作的出发点和生命线”――这是人民银行国库干部职工的一致认识。长期以来,人民银行国库部门以统一的处理流程规范业务行为、以严密的管理防范国库资金风险,逐步确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为核心,以《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商业银行、信用社国库业务管理办法》等为主体,涵盖国库会计核算操作与管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预算资金收支监督管理、行政许可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库制度体系,为全面履行国库服务与监督管理职能提供了制度保证。监管体系更趋健全,基本确立了“管理机制科学、风险责任清晰、控制重点明确、检查程序合法”的国库内控制度框架以及“点多面广、手段多样、部门协作”的对外监督管理体系,做到了制度紧跟业务,制度全面覆盖业务,与业务发展变化相适应,形成了按国库法律规章办事,以国库制度管人理事的良好工作格局,发挥了国库在国家预算执行中的事中监督作用,保障了国库资金安全,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把好关、守好库”的神圣使命。

(四)央行经理国库具有“组织保障”。按照《国家金库条例》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相继设立了总库、分库、中心支库和支库四级机构,部分地区设有乡镇金库,其国库机构为五级。人民银行及分支机构设立国库局、国库处、国库科、国库股,办理总库、分库、中心支库和支库业务;部分地区县(市)支行还经理乡镇金库。各级国库主任,由各级人民银行行长兼任,副主任由主管国库工作的副行长兼任,国库业务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各级国库的组织机构于1998年陆续对外公开挂牌。不设人民银行机构的地区,由人民银行委托当地金融机构办理国库业务。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将国家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与此相适应,国库也分为中央国库与地方国库。总库是中央国库,省级及以下各级分支库既是中央国库也是地方国库。人民银行也按照《国家金库条例》相关规定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相关要求,对国库人员不断充实调整,同时制定了国库主任、副主任工作责任制、四级目标管理责任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定了职业操守和激励措施,国库队伍建设不断强化。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构架起了以人民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信用社为补充,较为完整的国库组织体系,配备了近3万名国库干部,基本适应“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设立要求,队伍素质也基本适应国库管理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国库制度建设、国库信息化建设以及国库组织机构及其干部队伍建设,为有效履行央行经理国库职责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三十年来,人民银行各级国库在预算资金收支执行过程中较好地实现了“业务零差错、操作零违规、资金零风险”的目标,有效满足了财政资金“三性”,即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内在要求。

四、央行经理国库制度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

为什么要坚持“经理国库制”而非“制”,除了上述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现实基础,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制度作为一种最优的制度安排还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历史的原因、安全的原因、分工与制衡、宏观政策的协调以及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特殊性,归纳为“五性”,即历史性、安全性、约束性、协调性和服务性。

历史性。在现代银行体系中,简略可分为两类银行,一是中央银行,二是商业银行。国库账户开在中央银行,国库就在中央银行;国库账户开在商业银行,国库就在商业银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国库账户都开在中央银行,国库也相应设立在中央银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中央银行都是从一般商业银行中演进而来的,起初也是商业银行,但一旦经办国库业务,便从一般商业银行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壮大,进而垄断货币发行权,使之成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即中央银行。这是国库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的历史原因。例如美国,起初也是私营银行办理财政收支,在1837年美国金融危机证明商业银行不宜国库之后改为独立国库制,但在实际运行中,独立国库制为财政部门越俎代庖中央银行职能提供了便利。为解决独立国库固有缺陷,美国成立了联邦储备体系,实行国库委托制,美国国库管理体制演变的轨迹揭示了国库管理同中央银行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历史联系。例如英国,从英国国库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演变轨迹看,现代中央银行的建立同国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因为办理国家财政收支业务促进了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促使中央银行国库业务的地位和职能得以巩固和发展。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我国国库的发展历史表明,经理国库是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实际上,财政资金一方面是社会财富,通过财政职能在全社会进行分配;另一方面财政资金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必须接受中央银行的调控,这也说明了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服务性。中央银行作为基础性金融服务的提供者,成为经办国库收支业务的最佳选择。中央银行一旦从一般商业银行脱颖而出成为银行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原来提供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金融服务便被提供非盈利性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所取代。国库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相应承担起为国库资金提供基础性金融服务的责任。中央银行所提供的基础性金融服务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属性与国库资金的内在要求以及经办国库收支业务的非营利性,具有惊人的一致性,同时也与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要求高度吻合。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是弥补市场失效、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非市场盈利性和法制化。公共财政是以实现社会共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而决定了公共财政只能是毫无收入或者只有少量收入来抵补部分成本,属于非营利活动。相反,如果政府被允许追逐市场利益,在逐利的驱动下,政府势必用自身的政治和资源优势去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如此一来,市场机制将受到扭曲,并且会违背公平原则。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为公共产品的国库资金,中央银行成为经理国库资金的最佳承担者。

安全性。把国库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或者说把国库资金放在中央银行,比之于商业银行,更有利于保障国库资金安全完整。一是相对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来讲,人民银行的所有权属于政府,不存在破产的危险;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机构,商业银行无论大小强弱,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经营风险。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而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在对国库资金的使用管理上,不会同商业银行进行竞争,没有挤占和挪用国库资金的动机。同时,人民银行实行垂直管理,没有对同级政府的依附性,也没有自身利益与中央利益的冲突,可以客观公正地履行“政府的银行”的职能,正确处理各级政府预算收支的合法利益。

协调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我国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宏观调控能否顺利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大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协调配合程度。中央银行作为整个社会资金运行的调控者,决不会无视巨额财政资金运行状况。把国库账户开设在中央银行,通过国库会计核算准确地反映国库的每一项收支项目,通过对国库数据的深度加工,向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提供财政资金运动信息,使财政部门与中央银行能够统一对宏观经济的认识,保证两者在制定各自政策中的一致性与协调性。此外,财政资金是以政府存款的形式保存在中央银行账户上,政府存款便成为中央银行的负债,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观察其资产负债表上各账户资金的变化情况,准确了解政府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及时调整货币信贷政策,以实现与财政政策的有效配合。

约束性。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强调财政支出范围的规范化和财政活动的法制化,政府在使用公共资金过程中的一切行为自然要受到法律的监督和约束,因此,为了有效避免由于公共财政建设有可能引起的新的寻租和腐败等效率损失行为,公共财政建设更需要国库加强对财政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即使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尽管制度健全、制度执行规范,但国库的资金收支监督管理职责同样重要,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权力行使存在,国库各相关机构之间必须权责明确、分权制衡,并且必须恪守在国库资金收支决策者与国库资金收支决策的执行者之间绝对分离的原则。我国已经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目标,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必须围绕预算编制和执行,加强对国库资金收支的监督管理。人民银行作为经理国库的专门机构,所具有的事中监督的得天独厚的地位和优势,在现实中建立了国库资金收支决策者与国库资金收支决策的执行者之间的适度隔离。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重要组成机构,与财政部、发改委并称为我国三大宏观调控部门。把国库账户设立在中国人民银行,形成以下格局,即“国库存放钱,不能动用钱;财政支配钱,必须合乎规范,同时,要受保管人必要的约束”。国库资金收支决策者(财政部门)与国库资金收支执行者(人民银行)分设于政府的两大职能部门,由此进一步形成了我国国库资金管理中财政与中央银行既有分工合作又有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的有效的制度安排。形成财政与中央银行在国库管理中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即约束性,既是我国国库账户设立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又一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国库管理的显著特点,是我国实行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的重要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今天,国库收支规模、业务种类及其复杂程度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与此同时,全社会对财政资金运行更加公开透明,更加严格监督的呼声日趋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主张改变“经理国库”为“国库”,不仅缺乏应有的历史常识,也是不合时宜的。

参考文献

[1]刘贵生.继续明确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法律表述[J].中国金融,2012,(6):33。

[2]刘贵生.关于中央银行经理国库几个问题的思考[J].西部金融,2012,(2):8-12。

[3]任建军.对我国中央银行经理国库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1):159-161。

[4]辛昕.试论国库在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中的纽带作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5):119-120。

[5]张静竹.对“经理国库”和“国库”之争的思考与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4):116-118。

Managing the State Treasury by the Central Bank: Having a Solid Foundation, Conforming with China’s National Situation and Being Effective

GUO Xinming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6

[关键词]网络系统整体性动态性协同发展

开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公共行业合作,是中国银联厦门分公司(简称厦门银联,以下同)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实现通用好用,还让厦门市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安全、便利、快捷的银行卡优质服务,体现银联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一、业务介绍

厦门的银行卡公共支付业务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跨银行的以代收代付业务为主的综合处理系统,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基本业务的实现方式、流程,其他终端缴费渠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批量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采用标准化文件的方式,定期在收费单位和银行间传递委托人委托和缴费信息,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向收费单位结算账户流动的结算方式。

2.实时代收。实时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实时在收费单位和银行之间传递委托人信息和缴费信息,确认委托是否成功、缴费是否成功,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实时扣取,并通过银行同城清算系统向收费单位对公账户入账的一种结算方式。

3.代付业务。工资业务是一项典型的代付业务,采用的是批量传送文件的方式,实现资金由单个账户向多个账户的转账过程,对银行卡而言,是反向资金流的应用。工资业务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由职工自主选择银行卡,并在工资的同时,同步实现代扣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另外还有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信托公司理财资金的退本分红等。

二、公共支付类增值业务产生背景

1.主要外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独立开展代收代付业务不仅承担很多免费工作,还需要面向多家收费单位,增大了银行成本,银行充当了客户与收费单位的联系人,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影响银行的主营业务。银行为了拓展缴费业务,不得不自行研发相应系统,增加了银行的负担。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普及,银联跨行网络的成熟应用,为公共支付中心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发挥网络功能优势,服务社会大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已成为一种社会需要,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由银行卡网络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来承担也更为合适的。

2.主要内因。拓展公共支付业务的内因是适应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联合、通用好用的专业优势,利用已经构建的相对完善的银行卡网络转接平台,积极开拓公共支付业务,丰富业务品种,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达到业务量的整体发展,彻底改观银行卡的受理环境。

三、发展公共支付业务的意义

1.对厦门银联的意义。厦门银联的代收付业务系统保持了多项的国内首创,其中许多应用案例直到今天仍保持国内惟一的典型应用。(1)发展公共支付业务是传统POS业务的重要补充,能够进一步扩大银行卡应用范围,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对主营业务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2)发展公共支付业务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宗旨,响应国家“通用好用”的银行卡发展政策,符合国家利益、群众利益。(3)发展公共支付业务为提高公司效益找到新的增长点,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4)解决当地市民缴费需求,替群众办事为政府分忧,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市民的互动。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7

关键词:金融共生 银保合作 制度安排

Key words: Financial Systems Bancassuranc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作者简介:谢金(1982―),男,湖南邵东人,湘潭大学商学院金融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商业银行管理;龙玲(1986―),女,湖南湘乡人,湘潭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一、金融共生理论

一般来说,金融共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金融共生单元、金融共生模式以及金融共生环境。这三部分缺一不可,其中金融共生单元是物质基础,金融共生模式是重点,金融共生环境是实现金融共生的外部条件。金融共生单元是指形成金融共生系统的基本物质条件,主要是指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共生模式是指金融共生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或者结合的方式。而金融共生环境是指金融共生单元以外的所有因素的总和构成的金融环境,主要是指经济制度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等。金融共生环境相对于前面两部分来说,是金融共生体所不能控制的因素,是外生变量。

二、 制约我国银保共生发展的因素

(一)缺少正向激励的银保共生环境

现阶段,由于我国的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对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存在相关监管限制,直接影响银行保险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的投资规模和渠道的限制,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资产管理质量和盈利能力,导致消费者对银行保险产品投资信心不足。由于监管部门害怕金融风险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和相互渗透而不断扩散,对双方开展合作业务的限制也不断增强。

(二) 银保共生模式不完善

1、 银行和保险公司双方的文化差异

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经营理念和公司文化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属于金融行业,由于客户需求的不同,导致两者为消费者提供的金融产品存在差异。产品的差异使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销售各自金融产品的时候采用不同的销售方法和销售形式:商业银行是提倡以客户为中心,对客户提供基本的现金管理服务以及深层次的理财需求,而保险公司则是更多地采用行销的方式,为客户规避预期风险提供保险产品。

2、银行保险管理的规范性有待加强

随着银行保险的快速增长,其手续费管理的不规范性也体现出来,很多银行在这一业务上存在漏洞,使得一些网点并没有将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手续费记入中间业务收入,甚至还有一些银行职员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优势直接与保险公司进行交易。在产险业务中这种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应该说,近几年很多银行在规范银保业务收入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努力,有的银行通过明确各网点和个人的返佣比例来开明渠堵暗流,有的银行通过加大信息化建设规范操作流程来堵住操作环节存在的漏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对新渠道、新产品的开发利用不足

银行保险对银行渠道的利用对通过柜台人员销售保险的依赖度还很强,这一点在寿险领域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必须加强战略合作,要在原先柜台销售保险这一渠道的基础上,开发其他的保险销售渠道,包括自主终端、电话销售以及网上银行等渠道,同时还要加大对银行保险的营销渠道的创新机制,只有这样,银行保险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构建我国银保共生体系的制度安排

(一)改善银保共生环境,促进银保共生和谐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体制使得银行保险的发展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因此,要解决银保共生发展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加大对金融体制的改革,从金融立法着手,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允许银行业向全能型银行发展,允许银行出售保险产品和服务。

(二)强化共生单元,加强保险业自身的发展

银行保险能在国外获得巨大成功是建立在保险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在目前我国银行业占据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必须要对那些发展前景良好的保险公司加以扶持,促进金融业的平衡发展,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竞争机制。因此,要真正发挥银行保险战略的优势,必须要深化保险业体制改革,强化保险宣传的力度以及国民的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保险产品的创新,发挥银保整体联动优势

银行保险的目标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寻找共同客户,并研究客户需求,设计出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保险产品,保证客户的长期满意度,并在留住老客户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的需求,这样银行保险发展水平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因此,保险公司应该与银行之间应该成立专门的市场拓展专家小组,充分利用客户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从而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保险产品,同时在服务质量上也应该有质的飞跃。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8

1.制度作为规则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被观察到的,而文化是不易观察的,只能从人工器物、社会组织机构以及种种可观察到的社会活动和社会现象中被体悟出来,或者从书籍等文本中所记载的事实与信息中被解读出来。

2.文化是制度背后的意识形态,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制度不断正式规范化文化,文化是影响制度的变迁和创新的因素之一。

3.制度的形成和变迁受特定文化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Avner Greif对11和12世纪地中海周边的热那亚和马格里布两大商业社会中社会制序演变的历史比较博弈分析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文化可以导致不同的制度。所以研究制度的形成与性质必须考察其背后的文化。

二、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内涵

日本主银行体制是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它曾有力地支撑了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可是现在却又成为日本经济复苏的制度。日本主银行制度可定义为:特定企业和特定银行间所建立的长期交易关系。主银行不仅对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还持有企业的股份,从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监控者的角度看,它还监控企业并在企业出现危机时对企业经营进行干预。这样的界定就不只是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业务角度来考虑二者关系。

如果仅从企业金融的角度来看,可将银行定义为:通过与借方的连续易所建立的关系可以克服金融的不完全信息和等问题的机构。而在与日本存在显著不同的美国的金融体系中,也存在企业与银行间的长期交易关系,而且被称为“亲戚关系”。在美国金融中也有上述银行与企业间的这种特殊关系。由此可见,银行与企业间的长期交易关系在各国均存在,只不过因国度不同,其数量和程度也存在差异而己。可见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关键特征是银行与企业间的长期交易关系成为维系日本金融体系的基础。

金融体系通常被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指在美英等国占主导地位的以证券或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第二类是指在日本占主导地位以主银行体制为特征的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就资金供需双方疏密关系的特点来看,后者称为“relationship bank―ing”(亲密体系),而前者可称为“Length system”(疏远体系)。所以日本主银行制度作为亲密体系的特点之一就是证券或资本市场等市场经济外在契约制度的缺乏。

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疏远体系”,是一种公开的契约。它基于开放的金融资本市场的信息。法人机构和投资银行等是信息的专门生产者,他们经由市场将企业信息提供给投资者。伴随着信息生产和利用的相互分离有可能产生“柠檬问题”。但是该问题也可因“声誊机制”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克服。这些问题的克服同时依赖于正式的公共制度的建立。在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中,银行在监控中生产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的信息并占有之,用于自己的融资风险选择。对于需求资金的企业来说,不必担心自身的秘密会被泄漏到交易关系之外。银行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利用者,可以避免市场交易中的“柠檬问题”。在此关系中,占有特定企业有关信息的银行基于潜在的契约可与企业展开交涉。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在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其源泉就是该体系中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

在信息生产方面,“亲密体系”比“疏远体系”更有效。因此,对于面临危机的企业或未成熟企业的救助,银行的作用也就更明显。原因是银行已拥有所掌握的作为交易对象企业的信息这一其他经济主体难以企及的地位。不仅能相对准确地诊治所交易企业在经营上的“病灶”,且还能予以金融支持。企业金融在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条件下,资金供应者成为上述信息占有者的可能性有限,因而,危机企业很难从资本市场得到救助。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即使是债权人,其救助行动还受到制度条件的限制。一般说来,美英等国原则上禁止银行直接持有交易企业的股票。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因为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特殊性质可以做出一些超越市场关系的事情。

三、日本传统文化中影响主银行制度的若干特征

日本传统文化中影响主银行制度的特征很多,下面主要分析影响作用比较明显,而且有明确路径的若干特征:

首先是日本式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日本的民族国家意识是十分显著且具有特点的。从宗教文化上看,神道教的自然崇拜使国土接近内心深处的灵魂,万世一系的历史及具有神道教含义的起源使得天皇及皇室成为全体国民的共同精神寄托。神道教义中包括了其民族的感情生活中两个压倒一切的特点一爱国心和忠义。中国对儒教的解释是个体主义和人道主义,而日本的解释是民族主义和尚武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往往是理解日本社会现象的钥匙。

其次是非亲族合作精神。

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合作行为的规范有其特殊性,相对中国的合作关系而言,日本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非亲族协作的合作.是基于地缘的结合而非基于血缘的结合。日本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交情关系,融合于交情关系中的人的存在即是伙伴。并将尊重交情、相互信赖以及相互帮助的价值观冠以伙伴主义,其特征为:1.相互依存主义;2.相互信赖主义;3.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认为,这种重视人际关系的伙伴主义,形成了日本的非亲族合作精神,作为价值观或社会规范扎根于日本社会,体现出地缘合作志向。所以日本社会中的人对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依赖更强。

最后是真正的集体主义。

日本文化反映了其社会中个人与群体关系的性质,日本真正的集体主义是我们透视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其具有极强的特殊性。相对于欧美而言,欧美的集体主义的形成是以个人的独立和自主的基础上的集体意识为基础的,企业之内的人际关系是契约关系,企业具有利益结社的性质。日本人的集体意识是在封闭性地域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基于生活需要的强烈的共同走向,以共同归宿为感情基础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就是社会学中所谓的共同体的集体意识。集体主义和群体本位成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关键特征,因为集体主义的存在,个人都存在群体本位心理。

四、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制度影响的路径分析

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主银行制度影响的基本路径如表所示:

(一)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产权制度的影响

日本的法人资本主义是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基础,对法人资本主义、主银行制度等概念的理解就能把握产权制度的实质。而对这些概念的解释,除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外,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文化深层观念是一个极大的作用方面。明治维新的事业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完成

了,三百个封建诸侯争先恐后把土地和政治上缴给皇室和始于明治17年政府直接经营的工矿企业几乎无偿转让民间促成财阀的形成这一事件看,没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是无法做到的。可见日本传统文化对于法人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意识形态基础。

日本主银行制度在这样的文化与制度基础上形成,主银行制度是在二战中形成,到战后特别是朝鲜战争后普及达到“不存在没有主银行的企业”。其作为日本企业特殊融资方式和银企关系而存在,与企业集团存在密切关系。其可定义为包括工商企业各类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管理当局间一系列非正式的惯例、制度、安排和行为在内的公司融资和治理体制。相互持股的特征,以日本和德国公司为代表,就日本而言在战后,财富向法人企业也就是公司集中,这些企业的代表者即经营者掌握着巨大的权利,这种状况叫“法人资主义”即“看不见资本家的资本主义”或“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其实质为公司本位主义。日本传统文化对于日本主银行制度的产权和制度基础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制度中合作关系的影响

日本主银行制度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在经济的实际发展中能发挥巨大作用,其源泉就是该体系中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性质。日本传统文化中对于合作行为的规范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非亲族协作的合作,是基于地缘的合作而非基于血缘的合作。日本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是交情关系,融合于交情关系中的人的存在即是伙伴。并将尊重交情、相互信赖以及相互帮助的价值观冠以伙伴主义。所以日本社会中的人对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依赖更强。所以日本主银行制度以长期交易关系为基础的亲密体系和其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三)日本传统文化对主银行经营制度的影响

日本真正的集体主义是我们透视日本企业主银行制度的核心概念之一。日本主银行制度中凸现的不是所有者个人,在日本首先要提到是“经营者革命”,此理论发端于美国,传入日本因为日本特有的制度――法人资本主义,似乎日本更加符合:由原出资者主导企业变为经营者主导企业。当然,因各国国情不同,“经营者革命”存在国别模式,概言之分为美国和日本两种代表性的模式。从高层人员来看,美国的为“圈内人一外来者”模式和日本的“圈内人”模式。即日本企业高层大多来自内部人员升迁而控制公司的又是经理层人员,由此就出现了“总经理会”亦称“社长会”或“总经理俱乐部”,其是由环型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所组成,进行企业高层间的信息交流,目的是在于协调彼此关系,促进相互合作。日本主银行制度中发挥作用的是市场主体及其中的管理者群体。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9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世界银行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基础设施的研究工作,并在1995年集中了其研究成果--《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在这份报告中,世界银行着重研究了经济基础设施,并定义其为永久性工程构筑、设备、设施和它们所提供的为居民所用和用于经济生产地服务。这些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以及其他交通部门。

2.风险的定义

经济学中的风险就是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或然状况,而所谓的“不确定性”是指行动的结果总是被置于某种概率P之下的。风险不一定意味着损失,可能会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带来坏的结果。

3.信贷风险

银行在从事信贷业务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不可能全部了解授信企业的情况;另外,对于未来所有会影响授信企业信用质量事件的发生与企业存在着预期上的分歧,而这种分歧有可能使银行在无法真正了解授信企业信用质量时而做出错误的授信决定,从而给银行的未来收益带来损失。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受理贷款业务时面临的信用风险,包括信用违约风险(Default risks)和信用息差风险(Spread risk)两大类型

二、当前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潜在风险的现状(以广西区为例)

截至2009年6月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17.59亿元,比年初增加1707.52亿元,贷款增幅排名全国第三位。据测算,新增贷款(扣除票据融资)中,有70%以上投向了基础设施行业。

1.运行特点

(1)平台公司数量众多,经营状况普遍不佳。据初步统计,至6月末,全区共有170家融资平台,其中省级10家、市级62家、县级98家,平均一个市有3-4家,一个县有1-2家。据不完全统计,政府融资平台累计亏损总额为159.6亿元。

(2)筹资金额较大,且以银行贷款为主。平台公司融资运作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此外还通过发行债券、“银政信”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理融资等其他方式筹资项目资金。初步统计,6月末广西各平台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的项目中,未达到项目资本金要求额度的贷款达172.93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1.92%,资本金存在不到位的情况。

(3)授信总额迅速增加,贷款余额占比较高。至6月末,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各地市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授信总额3076.27亿元,贷款余额1450.95亿元,贷款余额占同期全区银行业各项贷款的比重为21.28%。

(4)项目开工条件不足,资金闲置率高。至6月末,辖区内各平台公司未使用资金达551.22亿元,占比37.99%,比4月末上升5.62个百分点。项目开工条件不具备是资金闲置的原因之一。

2.面临的主要风险

(1)地方政府债务信贷化不断加剧,政府背景信用风险加速放大。信贷极度宽松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无约束大量举债和“银信政”理财产品的爆炸性发行已成脱缰之势,投融资平台的潜力正被用到极致。但是,种种加高融资平台公司杠杆率的融资安排,实际上等同于放大了财政资金运作的杠杆率,造成地方政府隐形负债的大举扩张,潜伏的财政结构性风险和财政信用风险凸显。

(2)项目资本金缺口风险。目前融资平台公司普遍存在资本金“不到位”、“不能及时到位”和“资本金不实”的现象。据初步调查,当前融资平台公司主要通过六种运作模式以充作项目资本金:一是“银信政”模式为融资平台或项目带来资本金,最终撬动更多的银行贷款;二是信托公司发行信托计划,银行相应给予授信;三是取得“政策性贷款”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六是用土地出让收益作资本金。

(3)“信用+保证”的增信方式不断累积政府的‘隐性负债’,隐含系统性财政风险。据调查,平台公司的还款保障严重依赖不同形式的信用增级:政府出具“承诺函”,承诺若干年内给予平台公司财政补贴、应收账款作质押(即BT模式)、财政支持设立偿债基金、平台公司将所持国企股份质押、土地质押担保等。这些承诺既是平台公司还本付息的最主要来源,也是平台公司增信的主要方式。从单个平台来看,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隐含着系统性财政风险。

(4)信贷结构失衡愈演愈烈,贷款向部分行业、客户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广西信贷领域的“亲政府化”或“国进民退”步伐呈明显加快态势。从行业看,平台公司贷款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土地储备等领域;从客户看,银行机构授信主要集中的平台公司主要有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24.17%)、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12.1%)、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占11.37%)。银行贷款的“亲政府化”和行业、客户集中度越大,越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三、银行加强基础设施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总的来说,要防范基础设施信贷风险,必须将风险管理作为系统工程,建立长期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摒弃只注重规模扩张和近期效益的短期经营行为,完善银行公司治理,加强内控合规体系建设,确保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具体有以下几点:

1.要加强法律风险的防范。银行应依法审核政府背景的贷款承贷主体、担保主体的资格和履约能力,对不符合《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担保手续要重新予以落实或追加新的担保,确保贷款项目的合法、合规。

2.要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地方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也是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银行应与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共同维护地方信用秩序,促进信用环境建设,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当前地方政府背景贷款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10

一、发达国家公共项目投融资情况概述

公共项目是相对私人项目而言的,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并通过公共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水利、教育卫生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内容。显然公共项目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也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根据项目本身和提供方的性质,公共项目可分为经营性公共项目、准经营性公共项目和非经营性公共项目等三类。

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曾经主要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加快经济发展,从图1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鼎盛时期,日本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甚至达到过8%~9%,美国也接近4%,此后二十多年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幅度并不大,维持在一个适宜水平。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科技的日新月异,这些国家的许多公共设施日益老化和落后,亟待更新和改造。如2003年8月美国加拿大两国大面积断电事件就是因为电力供应网“古老而陈旧”引发的。此外各国的新城镇建设、能源开发、国防装备、堤坝修缮等公共项目建设也刻不容缓。2005年美国民用工程协会公布,美国在2010年以前,至少需要追加1.6万亿美元用来改造和维护现有的一些基础设施,包括桥梁、公路、船闸、港口、堤坝、废水排放设施、飞机场、铁路等等。但无论是老项目的更新改造还是新项目的开发建设,都离不开对项目进行融资,所以这些国家对公共项目的融资除了使用传统的筹资方式,还在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图1 各国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百分比

数据来源:OECD ――the Economic Survey of the United Kingdom 2005

二、发达国家公共项目融资渠道

1.税收和设施使用费

公共产品存在所致的市场失灵,使得价格机制不能为公共产品融资,政府通常选择税收为公共产品筹集资金,这是发达国家传统的公共项目融资渠道之一。1956年,美国通过了《联邦资助公路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州际高速公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按照9:1的比例出资。其中联邦资金由“联邦公路信托基金”提供。这个基金的资金87.6%来自机动车燃油税。由于这种合理的税收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的来源,美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需要才得以保证。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并占全球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而美国的机场航空信托基金则是通过向乘客收取使用费,使机场改造工程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来源,见表1。

表1 2001年~2003财政年度美国机场改造工程融资渠道

数据来源:ASCE(America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2005 Report Card FOR AMERICA’s Infrastructure

2.政府债券

政府债券的利息享受免税待遇。其中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也称公债或国库券,其发行债券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投资于大型建设项目;而由各级地方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就称为地方政府债券,其发行目的主要是为地方建设筹集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的种类及用途如表2,在政府债券中还有一类称为政府保证债券的,它主要是为一些市政项目及公共设施的建设筹集资金而由一些与政府有直接关系的企业、公司或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但不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利息免税待遇,如投保债券、银行担保市政债券、再融资债券等。以美国为例,2001年底美国政府系统发行的债券是6.5万亿美元,占所有未偿付债券的36.7%,而市政债券则在美国整个政府债务体系中的比重为20%左右,2001年和2002年美国市政债券余额分别是1.6万亿美元和1.76万亿美元。

表2 地方政府债券种类一览表

3.财政拨款

这也是发达国家公共项目的传统融资渠道。非经营性公共项目如国防、污染控制、消防、防洪抗灾等具有显著的外部性,且对技术和资金的要求极高,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私人资本不愿涉足,再加上这类项目往往影响面广,与项目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显然这类项目只能由政府部门提供,它们的建设、运营、维护等费用必须从政府财政预算中支出。20世纪50年代初期,意大利政府曾拨专款用于落后地区的土地改造、农业技术改造和交通、港口、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在1978年以前,美国对内河航道的建设和维护费用一直由联邦政府承担,且不偿还投资,通过陆军工程兵团进行财政拨款和建设管理。2003年,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就为全美各大大小小桥梁的维护和扩建等支出提供的资金达88亿美元。

4.银行贷款

包括商业银行贷款、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性和地区性银行贷款等,具有融资金额大、融资速度快、交易费用较低、技术成熟等特点。商业银行贷款主要用在经营性项目;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国际性援助贷款则针对那些准经营性公共项目,贷款利率较优惠。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贷款,银行都要对项目的偿还能力、预期收益率、风险水平、政策优惠、环境影响等进行评价和预测,以确定项目是否可行。有时对于特大型、意义深远的公共项目常常还需多家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联合贷款。因此,银行贷款,尤其是银团贷款,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型公共项目资金匮乏问题,在大型公共项目融资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韩国的中央银行先负责向国外统借外债,然后通过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转贷给企业,这些银行将国外借款与国内吸收的存款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再按低利率(7%~8%利率)贷给基础设施企业,由财政向银行贴息。

5.公共项目投资基金

各种形式投资于公共项目的基金既包括专门投资于项目和项目建设维护的基金,如美国的高速公路信托基金、内河航道信托投资基金等;也包括那些把项目投资作为其资产组合一部分的投资范围广泛的其他类型基金,如澳大利亚的麦格理基础设施集团基金、各类保险基金和欧美养老基金,这类基金主要是投向私有化程度高、法制成熟的市场,或以股权方式或以债权方式参与项目的建设。从各国的实践看,基金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1973年,韩国设立的国民投资基金,就有效地把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983年国民投资基金约1.6万亿韩元,1991年尚有2000多亿韩元。2006年,凯雷投资集团设立10亿美元美国基础设施建设基金,该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铁路、机场、水务资产、学校、医院和公私合作投资项目。目前美国的各种基金已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入基础设施,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6.民间资本

包括企业和个人投资者,或以股权形式或以债权形式参与公共项目。近些年来,那些回报率高风险较低的基础设施项目很受民间资本的青睐。当各国政府财政都普遍困窘,而民间资金却相对充沛,则如何有效运用民间资源,实现公共建设的目标,是各国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全力以赴的重要课题。民间资本参与的公共项目主要有:交通建设及管道、环境污染防治、污水处理及自来水设施、游乐重大设施、电力气体燃料设施、公园绿化、新城镇开发等。比如美国私人投资近80亿美元修建的阿拉斯加石油管道,被认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项私人资本投资的基础设施工程。

民间资本参与公共项目建设的方式主要有:BOT(Build-Operate-Transfer)、BTO(Build-Transfer-Operate)、ROT或LROT(Renovate-Operate-Transfer or Lease-Renovate-Operate-Transfer)、TOT或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 or Operate-Transfer)、BOO(Build-Own-Operate)等,1997年英国推出的公共项目融资创新模式――PPPs(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发达国家的公共项目中。

三、结论与启示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大力发展公共事业阶段,尤其在内陆省份和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因此借鉴发达国家在公共项目融资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关结论与启示为:

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用事业领域的税收体系仍不健全,必须继续推进我国相关基础设施领域的税费改革。

2.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达国家公共项目建设中作用极大,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区域间发展也逐渐协调,地方政府债券可以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试点发行,以进一步拓宽我国公共项目的融资渠道,但要控制发行的额度和适应面。

3.保险基金和养老基金是发达国家公共项目的一种重要融资渠道,因此可适度扩大我国各类商业保险基金、社保基金在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既能为我国公共项目开辟出长期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又使这些奉行稳健投资的长期资金获得较稳定的投资回报。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11

开展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诸多公共行业合作,是中国银联厦门分公司(简称厦门银联,以下同)提高市场拓展能力和产业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实现通用好用,还让厦门市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安全、便利、快捷的银行卡优质服务,体现银联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一、业务介绍

厦门的银行卡公共支付业务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跨银行的以代收代付业务为主的综合处理系统,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基本业务的实现方式、流程,其他终端缴费渠道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批量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采用标准化文件的方式,定期在收费单位和银行间传递委托人委托和缴费信息,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向收费单位结算账户流动的结算方式。

2.实时代收。实时代收是指公共支付业务处理中心实时在收费单位和银行之间传递委托人信息和缴费信息,确认委托是否成功、缴费是否成功,并实现资金从委托人银行账户实时扣取,并通过银行同城清算系统向收费单位对公账户入账的一种结算方式。

3.代付业务。工资业务是一项典型的代付业务,采用的是批量传送文件的方式,实现资金由单个账户向多个账户的转账过程,对银行卡而言,是反向资金流的应用。工资业务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实现由职工自主选择银行卡,并在工资的同时,同步实现代扣个人所得税、住房公积金等。另外还有社保资金的社会化发放,信托公司理财资金的退本分红等。

二、公共支付类增值业务产生背景

1.主要外因。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独立开展代收代付业务不仅承担很多免费工作,还需要面向多家收费单位,增大了银行成本,银行充当了客户与收费单位的联系人,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影响银行的主营业务。银行为了拓展缴费业务,不得不自行研发相应系统,增加了银行的负担。

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普及,银联跨行网络的成熟应用,为公共支付中心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更大限度、更大范围地发挥网络功能优势,服务社会大众,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已成为一种社会需要,而这些功能的实现由银行卡网络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来承担也更为合适的。

2.主要内因。拓展公共支付业务的内因是适应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联合、通用好用的专业优势,利用已经构建的相对完善的银行卡网络转接平台,积极开拓公共支付业务,丰富业务品种,充分发挥网络优势,达到业务量的整体发展,彻底改观银行卡的受理环境。

三、发展公共支付业务的意义

1.对厦门银联的意义。厦门银联的代收付业务系统保持了多项的国内首创,其中许多应用案例直到今天仍保持国内惟一的典型应用。(1)发展公共支付业务是传统pos业务的重要补充,能够进一步扩大银行卡应用范围,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对主营业务产生积极有力的影响。(2)发展公共支付业务充分体现银行卡联网通用、联合发展的宗旨,响应国家“通用好用”的银行卡发展政策,符合国家利益、群众利益。(3)发展公共支付业务为提高公司效益找到新的增长点,保障公司的可持续发展。(4)解决当地市民缴费需求,替群众办事为政府分忧,加强了与当地政府、各企事业单位、市民的互动。

2.对入网单位的意义。公共支付业务平台的建设为联网银行创造公平有利的发展环境,银行可以集中精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发卡业务。公共支付业务平台的建设也促进银行代收代付业务从不收费向收费的转变。并且单一银行的代收代付业务的种类得到极大丰富,为本行持卡人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公共支付业务平台也为入网的各公用事业单位降低收费成本,提高了费用回收率,不仅直接带来经济效益,也间接地提高各入网单位的客户服务水平。

3.对城市信息化的意义。城市信息化不仅指单个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和家庭电脑里网,重要的是如何将信息化的孤岛联接起来共享信息资源,通过银行卡的应用实现不同行业的联网就是城市信息化的一种有效有益的尝试。(1)卡片的背后:共享信息化资源。厦门银联充分利用了电信网络资源和各行的电子技术资源建起了银行卡交换网络,在此基础上形成富有厦门特色的服务网络,拓展了银行卡应用领域。(2)促进金融业、公用企事业的信息化建设。银行卡交换网络在银行网络与各单位之间搭建了信息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为与企事业单位联网联合,技术开发与业务创新提供了有利条件。银联与各银行及相关单位开发的公共支付业务,特别是实时代收付系统和反向资金流的代付业务。这种跨部门跨行业通过银行卡支付网络而搭起的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厦门商贸公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步伐。(3)全国首创的代收付业务模式,促进了机制、服务水平、服务手段的提高和社会服务成本的降低,方便百姓服务群众,改善城市的软环境,提升了厦门的城市品味。依托银联的网络优势,努力开发与银行或银行卡业务有关的公共支付业务业务,“总有一种缴费方式是适合您的”,这就是厦门公共支付网络和业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以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和运营模式改变着百姓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一个城市的软环境。

银行从业公共基础篇12

关键词:PPP模式 发展策略 商业银行

一、PPP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公私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该模式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的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1]通常以社会资本承担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大部分工作,通过从政府与消费者相结合付费获得合理投资收益,由政府部门负责监管,在合同期结束后项目资产所有权转移给政府。

(2)特点。政府预算管理日趋严格,公私合作模式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一种创新途径,通过搭建公共产品的创新型产权关系,优化整合了公私各部分的优势资源,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该模式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政府与私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进行融资也由其担负资金偿还责任,可以极大地降低政府的经济负担。该模式既没有政府部门的流程冗长手续烦琐等效率低下的行事作风,也不像民间机构缺少社会公信力和政策支持,对于双方形成优势互补提高了服务质量。并且,由于参与者的增加,也有效地分担了项目运营的风险,更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与增强融资效果。

二、商业银行参与PPP模式的可行性与支持方式

(1)可行性。商业银行参与公私合营模式可以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中提升自身形象与地位、进一步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扩大市场份额,有利于加强政府与私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达到共赢;该模式可以借鉴商业银行在社会基础领域建设的丰富产品和经验,有利于带动参与各方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获得长期受益;该模式下公私各方都作为参与者在项目过程中都有相同的利益经济诉求,通过共同管理与共同监督可以有效降低以往项目中以政府作为主导带来的风险。

(2)支持方式。公私合营模式一般是以各级政府作为发起人,选择具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大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从而推动项目的展开实施。政府与合作公司作为参与双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并通过特署经营协议赋予其特许开发经营权。商业银行在公私合营模式中通过提供信贷、参与管理、提供咨询服务为项目公司提供支持。该项目通常是大型的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工程,需要充裕的现金流,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业务合理谨慎稳健地预测资金流向、提供经济支持;项目由于其工程周期长,亦需要商业银行对其日常的现金、结算、监管、核查等提供专业性的技术支持,可以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率;另外商业银行可以在项目实施中涉及金融、法律、财会等方面提供全面的指导和专业性支持。

三、PPP模式带给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年来公私合营模式已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工具,在城镇化、财税体制改革等上层建筑中的作用明显,有效地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已逐步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融资途径,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众多影响。[2]

(1)机会。首当其冲是商业银行成为项目融资的主要方式,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方;不同于以往地方性融资平台的诸多局限性,并且伴随合作日趋成熟规范及法规的健全,该模式将会触及更多的领域,由此带来的诸多衍生模式更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广阔的金融服务空间。具体来看该模式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多的贷款客户;可以为商业银行带来以结算、账户管理、存款、财务顾问为主的基础服务和包括投融资租赁、债券等在内的融资服务,提供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该模式的特殊性也会促使商业银行做出产品的创新型改变,包括放宽贷款期限和实行特许经营权以及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质押等多种方式;综合来说,会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

(2)挑战。然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公私合营模式对各地方政府来说尚属于新事物,在利益分配、风险分担、政府监管等方面仍在摸索尝试,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政策大环境尚不成熟,大多数项目仍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公私合营模式的项目特征,需要我们积极应对。我国现存有关于该模式的法律效力不够,在管理范围内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一套成熟健全的法律法规可以切实保障公众利益、降低资本参与风险,为该模式的探索保驾护航;该模式强调社会资本盈利不暴利风险承担最合适,没有一个健全合理的定价机制会使社会资本的经济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风险也无法得到控制,最终会使该模式的应用被极大地制约;政府在该模式中作为参与者兼任引导者、监督者、制定者与完善者的多重身份,要求政府需要去探索和解决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未预见的突发状况,提高政府的公共管理水平。

四、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

(1)项目选择阶段。公私合营模式的成功运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包括建立协调机制、制度体系等等。[3]因此,项目选择之前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变化并且积极跟踪政府推动公私合营模式的系列举措,关注宏观政策导向与省市地级层面的管理机制与指导政策,并且通过加大高层营销力度、加强与地市级政府及其他职能部门的沟通、加强与社会资本方的合作交流和关注使用者消费水平和项目外部承受程度的评估等进行多方沟通,以确保谨慎合理选择项目。

(2)融资建设阶段。融资阶段要全面详细地分析各项情况识别各类风险,并进行合理规避。建设运营阶段银行应确保项目按时结项并有足够的现金流。在全过程中需要时刻树立风险意识,科学设计相关门槛和严格控是社会资本的使用情况;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做好融资产品的需求管理与研发推广,加强相应特许经营权质押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根据项目实际选择落地产品,要抓紧项目融资这个业务支撑点,延伸项目上下游价值创造链条,发挥商业银行集团优势,提供差别化融资服务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多样性金融需求。[4]

(3)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自身建设需要从制度和人才两方面入手。公私合营模式下项目参与方多、周期长、融资金额大,因此银行在项目运营各阶段的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必须非常完善周详,不断提升自身项目风险管理水平,才能为自身带来最大的收益。该模式又是一个学科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领域众多,对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型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加强自身人力队伍建设是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础和保障。

五、总结

作为商业银行,应抢先抓住新模式中的业务机遇,迎接新模式中的挑战。在日常业务中注意谨慎选择企业和项目,逐渐提供未来资金流的预测能力,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控制措施,注重全过程的管理,并且积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用更强大的业务能力迎接政府倡导的新模式的推行,最终形成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