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就业方向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1:50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1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高等教育文化理论基础,适应我国和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具备管理学、 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工程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工程管理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接受工程师和经济师的基本素质训练,打好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坚实基础。

一、就业方向

国家、地方建设管理部门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工程咨询、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房地产估价公司、物业管理公司、资产评估公司、质量。监督部门从事咨询、招投标、概预算、合同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建筑施工企业(乙方)、建筑装潢装饰工程公司、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院、会计审计事务所、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部门(甲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招标、 建设项目投融资和投资控制、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投标报价决策、合同管理、工程预(结)决算、工程成本分析、工程咨询、 工程监理以及工程造价管理相关软件的开发应用和技术支持等工作。

从国内社会需求与改革开放看,随着工程建设建筑标准要求的提高,将对工程管理专业及行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挑战。如何使工程建筑在质量、监理的水平以及创意上有所突破,都需要工程管理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建筑施工组织和技术、工程开发和经营、财务的滚动和回收、整体规划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进行工程管理的升级和同步发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需要。

二、工程管理职责

负责组织本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检查执行情况。负责协调本部门、各项目部与其它部室的工作关系.负责组织每周的生产例会,并根据会议有关决,监督检查相关部门的实施情况。组织本部门有关人员参与投标文件的评审及合同评审。负责组织总工办等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并统筹协调施工准备的各项工作。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工程管理专业主要为建筑业、房地产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基础的管理型人才。当前,我国已进入现代化发展的中前期,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屋建筑的建设任务极为繁重。同时,我国城市化水平仅为36%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如果在21世纪中叶可以达到这种水平,则每年需要有1600万人口转入城市,这需要相应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设施,特别是住宅建筑。

四、工程管理的核心

工程管理的核心以QDC(Q-质量,D-交期,C-成本)为主,具体操作时是以项目管理计划为核心开展工作。随着建筑工程管理的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工作岗位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6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有些国家,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和归类。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但是,我国项目成本管理的实践效果却并不理想。有些项目缺乏必要的成本管理环节,不进行成本预测和计划,管理存在随意性。

五、工程管理的课程

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计算机应用、经济法、工程项目管理、工程估价、合同管理、项目评估、项目投资与融资、中国建筑史,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建筑材料、城市规划、材料力学、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与CAD,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建筑力学,地基基础,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建设监理,建设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建筑经济管理,专业软件应用,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等。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2

1、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领域涉及建筑工程、工程施工和控制管理、房地产经营以及金融、宾馆、贸易等行业部门的管理工作。这一专业涉及就业领域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比较普遍。从银行证券到酒店宾馆,从建筑企业到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急需补充大量的工程营造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因此人才市场上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该专业就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作是:综合系统地运用管理、建筑、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侧重于工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房地产经营开发,并熟悉我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进行企业工程开发建设项目的经营和管理。

2、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3、工程管理系下设工程管理专业,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未来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和房地产领域从事项目决策、项目投资与融资、项目全过程管理和经营管理。

(来源:文章屋网 )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3

建设部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监理业务的拓展,同时也是其他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相关业务的延伸。与工程监理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阶段更为广泛,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要求更高,并非所有的工程监理企业都适合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

然而,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合同管理的重要作用还远未受到普遍的重视,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要求相比更是差的很远。虽然我们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强调要按合同来管理项目、来规范合同的管理,但实际情况仍差强人意。

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国际工程实际来看,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国外工程咨询机构的服务对象很广泛,而不限于只为业主或建设方提供服务。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如何?工程监理企业如何考虑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这是推动我国工程监理事业健康发展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笔者想和业界同仁共同探讨的话题。

一、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之间的关系

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问存在着某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把工程监理看作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从我国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看,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其根本界限,更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工程监理。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不同。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虽然都为控制项目目标而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但其法律地位不同。工程监理作为我国建设领域实行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建筑法》中有明确规定,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法定管理制度。而工程项目管理则不同,它是国家倡导实施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而不是法定管理制度。

(二)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不同。

我国工程监理制度规定,工程监理只能由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或咨询企业实施,没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对工程项日所实施的管理不属于工程。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或建设方委托,为其提供约定的管理服务其本质属于建设项目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按其管理主体,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H管理、施工项日管理、供应项日管理等。

我国工程监理的服务对象只能是建设单位或工程业主,而工程项目管理所提供的工程管理与咨询服务,在国际工程市场上属于工程咨询范畴。由于委托人不同,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在项目管理中所代表的利益就不同,处理问题的原则、方式、方法也有区别。而工程监理方仅是建设单位的代表,在项目监理中只代表建设方,不同的项目虽具体要求不同,但处理问题的原则、方式、方法是相同的。

(三)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同。

目前我国工程监理的主要实施阶段是施工阶段监理,这只是监理实施初期的特殊情况。按照我国工程监理制度的设计构想,工程监理的业务范围除施工阶段监理外,还应涵盖工程全过程监理。而工程项日管理,可围绕投资、建设、设计、施工、供应、金融、保险等单位的业务展开,其业务范围除全面涵盖监理范围外,还可包含工程投标报价、设计管理、施工管理、项目总承包管理、施工索赔、资源管理、供应管理、风险管理、项日评估等众多业务内容。

(四)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资质要求不同。

从事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必须获得监理业务许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监理资质。从人员条件来看,从事工程监理业务必须要有符合规定数量的注册监理工程师,虽然其他建设类别的注册人员也可以在工程监理单位注册和执业,但他们不能从事工程监理类业务,更不能以注册监理工程师的名义执业。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往往具有多重业务范围,应是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招标等多种资质的融合,除注册监理师外,还应拥有数量符合要求的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建造师、评估师、估价师、造价师、咨询师等多种注册执业人员,并需取得多个业务资质,否则不能开展业务活动。

从以上几方面看,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既有某些相同或相似之处,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它们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不能将其混为一谈。

二、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差距及原因

(一)监理企业定位与监理制度的初衷存在差距

监理制度的推行本意是改革原有建设管理模式,推行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在计划经济影响十分顽固的15年里,项目法人不肯将投资、进度、合同管理放权给监理人,既然法规规定必须请监理,只有质量管理一项了。由此形成了对质量工作"政府监督、社会监理"的定式。之后的一系列管理条例、文件都十分突出监理对质量负责。近期因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各地发文要求监理负责安全监管责任。这一系列定位、职责的界定,限制了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企业发展的进程。

(二)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目前的监理单位很难全面涉足真正的项目管理。

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在体制改革中已有很大突破,但各自站在不同角度了一系列规章,硬是把一个工程项目管理肢解成一块块。如:资质管理规定使监理企业无所适从,没有业绩不增项,没有资质不准越级,那么到底鸡和蛋是什么关系?一个大型工程项目要涉及各种资质。只能有一项资质承接一业监理,所谓甲级资质可跨行业往往行不通。虽然我们办了几年资质,至今也没有搞全,真是很难跨入真正的工程项目管理单位。

(三)工程监理企业自身建设不具备承担工程项目管理的条件

目前监理企业良莠不齐,形式各异。有挂靠的,有出租资质的,有低价抢业务的,也有视监理工程为儿戏的。缺乏项目经理,双语人才,市场调研人才,方案设计和审查专家,经济评价和投资估算人才,融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熟悉国际惯例的能从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人才。由于对监理企业定位影响和企业间不公平竞争,不仅人员素质低,结构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费用少,人员调动困难,很难形成具有核心竟争力的项目管理企业。

三、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发展探讨

(一)完善健全建设管理制度

工程监理作为我国一项长期坚持的法定的建设管理制度,其市场前景是广阔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工程监理业共完成合同额284.87亿元,其中监理合同额219.99亿,占总业务量的77.2%;同年度工程监理业年营业收入279.67亿元,其中工程监理收入l92.84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69%。统计数据说明监理业务仍是监理企业的主营业务。

(二)建立健全市场定位。

工程监理业应正确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规划,瞅准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生存空间,避免自相残杀。虽然某些、可能向项日管理发展,其他企业则不必跟风。应审时度势,坚守阵地,占领市场,在稳定中求发展。对于实力较强的监理业,应力求取得多个甲级专业监理资质,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把工程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当好工程监理的排头兵。对于实力一般的监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监理能力、业务特长、人员素质、市场信誉等,集中力量搞好专业监理,树立一批样板服务项目,将工程监理推向深入。

(三)工程监理是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完整的工程监理概念包括全面监理和全过程监理。全血监理是指对建设项目目标实现过程的全血控制和管理,也就是“四控两管一协调”。工程监理作为强制推行的工程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作用下,如果能有效控制项目目标,那么工程项目管理就会比工程监理更有把握吗?所以,无论从工程监理还是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工程监理所担负的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都是控制项目目标应完成的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工作。搞不好工程监理,也未必能搞好工程项目管理;能做好工程监理,也未必需要贴牌工程项目管理。

(四)工程监理企业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应充分评估相关风险。

目前,一些地区纷纷成立项日业主代建制公司,工程设计、施工、监理、评估、咨询、造价、招标、项}{融资等各类机构都试图向项目管理方向转化,项目管理领域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必然荆棘满地,坎坷难行。我国加入WTO后,国外有实力的咨询公司将逐步进入国内工程咨询市场,对我工程咨询业构成致命威胁,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严酷现实。2005年我国工程监理业包含工程监理、工程咨询、项日管理、造价咨询、招标等各类业务完成的总产值不到25亿美元,而加拿大一家以咨询设计和项目管理为主的著名公司同期营业额为43亿美元,足见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实力与国际差距巨大。

(四)结束语

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是个热门话题。它代表着我国工程监理企业的一种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的方向,不应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相提并论,更不能将它们混为一谈。如果将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特点概括为“杂”的话,那么工程监理就应突出一个“专”字,可向“精”、“强”发展。既然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部分业务重叠,工程监理企业就应该首先做好这部分监理业务,站稳监理阵地,扩大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概论。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01

[2]黄卫.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开创工程监理工作的新局面。在全国工程建设监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6.29

[3]“入世”对我国建筑业的影响与对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5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4

二、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就业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高等教育改革,其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思想的一次彻底的改革,是一种以传统的高校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向市场引导的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前大部分高校以科研主导,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是科研的引申,教师授课的内容理论性强实践性弱,课程设置的内容与市场较远,学生因为课堂学习的内容落后,以后工作用不到,学习效果不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完全与市场需求接轨,也就是高校从科研型向应用型的转化,市场需要什么在课程设置中就重点布置什么,理论与实践并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国内许多高校都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基于CDIO工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基于大工程的教学模式等等。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5

1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6

(1)与国外相比,国内相关专业课程的比重较低,也就是通识性课程(比如:外语、数学、体育等)的比重较高,体现出“厚基础、窄口径”的特点。

(2)与国外相比,平台课程中的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低,注重工程技术课程与管理课程之间的平衡。

(3)核心课程不明确,相关专业课程比较分散,缺乏具体的特色。

(4)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的教学和培养。国内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比重一般在20%以内,而国外超过了35%。上述四种现象,在工科实力比较薄弱的财经、师范类院校内的情况更加突出,有的院校专业课程比重不足20%。当前,由于工程管理是就业热门专业,很多院校盲目跟进,然而其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不具备,在课程设置时往往很被动。根据2014年对全国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情况进行调研,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读研率、工资水平和工作胜任能力五个指标均低于土木工程专业。因此,优化现有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势在必行。

2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与知识的关联性分析

根据哈佛管理学者罗伯特•卡茨(RobertL.Katz)对有效管理者的能力判断,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人才应当具备三种技能,即技术性技能、人际性技能和概念性技能。且三种技能存在递进关系,与管理层级的高低正相关。同时,研究表明,作为职业工作人员,随着工龄的增长以及职业发展阶段的变化,其学习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因此,在大学阶段培养、发展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性技能更加重要。工程管理的技术性技能则指在工程管理中如何“处事”。也就是对工程管理中的某项活动、任务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专业工具和条例、规章、政策的熟练应用;尤其是在具体的、特定的活动和任务下对工程管理方法、流程、程序或者技巧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职业工作人员具有三种职业发展通道,即“纵向发展”“横向发展”“综合发展”。随着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导致个人在职场中纵向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工程管理专业与土木专业的毕业生相比,个人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比较弱,横向发展的通道发展缺乏比较优势。因此,走综合发展的通道,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发展中更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类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工程管理、经济、会计、法律等相关知识,为后续职业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3以职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设置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教育应回归大众教育的特性。学校和学生都应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在课程设置上要与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工作岗位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按照“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高质量”的思路,以应用型、实战型教育为主,围绕工程管理对象本身,突出解决工程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和素质。首先,学习工程技术、施工原理,熟悉施工现场环境与管理范围、内容与目标,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在一线岗位上的生存技能。其次,学习工程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注重培训学习的分析、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所学知识在工程技术工作中能融合运用和创新。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综合、评价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形成较强的综合管理能力,具备从管理岗位向领导岗位转变的能力。只有这样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建筑领域需要的复合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

4课程设置优化措施及建议

(1)在设置和调整课程时,应重点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就业方向和岗位工作进行重新梳理,侧重于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经营管理知识的工程技术应用部门的从业人员,重点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具有发现、解决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安全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所学的有限知识的实用性。

(2)在学分、学时分配上应突出工程技术课程,兼顾管理、经济课程,适当加入工程法规课程,尤其是财经类、师范类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适当控制工程力学、工程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比重。突出工程地质、工程材料、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工程造价等运用性、实战性课程分量。工程管理面向的专业领域要从房屋建筑专业向市政工程、道路工程、隧道工程等方向多元扩散。

(3)要针对国内建筑领域内,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招标师、咨询工程师(投资)、造价师、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的知识、能力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调整具体知识输出结构和内容,使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实操锻炼,具备工程项目所需“五大员”的上岗能力,为个人职业转向专业注册类人才发展打好基础。

(4)要在工程技术课程的授课中,融入管理、经济和法律知识,在管理、经济和法律平台课程中结合工程技术的专业背景。平时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复合性、交叉性思维模式和能力。

(5)工程管理专业的教学团队应更多地思考在工程管理中会面临哪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精心选择优秀案例,将工程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教室内、课堂上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以工程项目管理者角色的身份对案例进行分析,在情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发挥学生在课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7

从某种程度上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代表了工程监理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应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过渡,以适应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相比于建设工程监理在服务对象、业务范围、行业准入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扩展和延伸,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操作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需求提供订单式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一、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

1.项目范围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内容与范围是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均进行“三控二管理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这与工程监理的内容是一致的,只是现阶段我国工程监理侧重于施工阶段。

2.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管理的进度管理与工程监理在项目进度控制方面所提供的方法从总体上看是基本一致的。例如在三峡工程中,工程进度计划分为三个大层次进行管理,即业主层、监理层和施工承包商层。为满足三峡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各监理单位控制的工程进度计划还需要协调一致,这个工作自然要由业主来完成,这也就是三峡工程进度计划为什么要分三大层次进行管理的客观原因和进度计划管理的特点。

3.项目成本控制。工程监理对投资控制的主要思路也是将实际支出与计划投资进行比较,再结合项目进度进行调控。这一基本思路与项目管理十分类似,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特别是项目财会管理水平的差异,在实际运作中,要与其接轨尚需时间。

4.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建设监理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经常把质量控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从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的高度来控制和规范项目团队中各方的行为。项目管理在关于项目质量管理的内容中指出,其基本方案旨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和ISO10006质量体系标准与指南中提出的方案中相一致。因此,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指导思想是完全一致的,ISO9000与ISO10006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从以上几方面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与工程监理的工作职责是基本一致的。但它们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与工程监理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阶段更为广泛,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要求更高,并非所有的工程监理企业都适合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

二、工程监理和项目管理不同之处

1.工程监理的范围仅限于项目施工阶段,而项目管理则强调全过程都可以介入项目。

2.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主,投资控制往往由业主自己或委托别的造价咨询单位来进行;项目管理则涉及到业主项目管理的所有方面,即投资、质量、进度控制。

3.与业主关系的定位不同,监理单位与项目法人是委托关系,监理单位是公正的第三方;而项目管理则完全代表业主利益,是业主忠实的顾问和助手。

虽然工程建设监理在目前还有一定的市场,但是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建设监理势必要向项目管理企业转型.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业主方获得最大效益,工程监理趋向项目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监理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工程监理融入项目管理发展应当具备的条件

1.高水平的建设监理公司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成为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在2003年2月以建令[20O3]30号文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文中指出: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以及规范市场管理的需要。我国的建设监理公司本身的定位就应该是为业主方服务的项目管理公司。多年来,由于客观和主观的原因,未能全面地实现这个目标,建设部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的上述《指导意见》,既为我国建设临理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也提供了机遇。

2.工程监理业应正确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规划,确立自身市场定位和生存空间。对于实力较强的监理业,应力求取得多个甲级专业监理资质,向综合监理方向发展,把工程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当好工程监理的排头兵。对于实力一般的监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监理能力、业务特长、人员素质、市场信誉等,集中力量搞好专业监理,树立一批样板服务项目,将工程监理推向深入;而对于实力较差的监理企业,应当首先解决生存问题,不必贪大求洋,量力而行搞好小型项目工程监理。

3.搞好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向项目管理方向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完整的工程监理概念包括全面监理和全过程监理。因此,工程监理企业不但要做好施工阶段监理工作,有效控制项目目标,更要尽力搞好其他相关服务工作。工程监理作为强制推行的工程管理制度,在法律法规的强制力作用下,如果能有效控制项目目标,那么工程项目管理就会比工程监理更有把握。所以,无论从工程监理还是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看,工程监理所担负的对工程项目所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理都是控制项目目标应完成的最基本的和最基础的工作。搞好工程监理,就能搞好工程项目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不可能将项目管理企业所承担的工作全部交给监理公司来完成,但是作为有实力的建筑监理公司承担这些,则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当工程监理企业把监理业务做强、做大、做足,则必然要向更高层次的项目管理高层空间拓展,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8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19-02

【Abstract】With large numbers of graduates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a great deal of feedback information reveal that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wide professional coverage and weak major feature is becoming quite prominent and the low degree of major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the employing unity obstruct its development. Therefore, it is considered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further explore the undergraduates, talent fostering mode in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ould embody it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and our school, this article will probe into a set of theoretical approache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study of our school’s talent fostering mode of project management major.

【Key words】Project management Talent fostering mode Characteristics study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及问题

1.发展的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国内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专科性院校,有的高校设在经济管理学院内,有的高校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内,还有的学校单独设立建设管理学院开办工程管理专业,另外,在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上,有的高校细分了专业方向,还有的高校在培养上不细分专业方向。

2.存在的问题

在理论研究方面:全国范围内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 “地方院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工程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大都集中在探讨该专业应用性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面,并且已形成一定的共识。

在学生就业方面:随着大批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大量反馈信息显示:①由于学生在动手能力方面的不足,致使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认可度不高。②管理和工程两条线编制,使得工程技术课程不扎实,而管理学科知识毕业后不能够得到马上应用。③该专业人才培养中专业覆盖范围广和专业核心特色不强之间的矛盾已经相当突出,已经成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制定体现鲜明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将从工程管理专业的现状出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研究,探讨一整套可供借鉴的理论方法。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研究

对于特定的高校而言,专业特色是专业的个性,是在长期专业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专业特色是专业灵魂的表现,往往与该校专业名气和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该校专业被社会认可的基本标志。专业办学质量高往往表现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确立上。

1.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学校土建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联合编制的《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中,依据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借鉴国内外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土木工程技术及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基于培养目标提出了由技术平台、管理平台、经济平台、法律平台四个平台和工程项目管理方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及物业管理五个方向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2.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造就专业人才的组织结构样式和特殊的运行方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重点在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确立。那么,在陕西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系开设工程管理专业,如何确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呢?

(1)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树立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放办学的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和相关行业保持经常密切的沟通。业界对专业所培养人才的认可度决定了就业率,高就业率反过来要求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上适应社会需要。②制定加强实践活动突出应用能力的教学计划。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重点应该放在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构建的应用性理论向应用能力转化培养计划,重点放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计划并体现培养计划的灵活性。更要强调根据社会用人单位的发展和需求,有预见性的灵活的修订和增设新课程。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应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先进性、实效性。本科生的实习与实训是要求学生去初步接触实际的工作场景,了解并熟悉专业的业务流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人才培养思路加大实践与实验环节的学分比重。④创建“应用型”教师队伍。能实现培养本科人才的师资应是“应用型”的,他们是同时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职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

(2)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基于教指委有关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及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制定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具有懂技术、能管理的优良品质,从工程技术的实际出发,在工程管理中,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达到管理以及工程的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的同时,注重其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在国家提出的“宽口径,厚基础,重技能”的高等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下,依据教指委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开设两个专业方向:一是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二是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根据所选定的专业方向,结合目前工程领域推行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满足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要求,依托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立比较完备的技术平台课程体系,加强土木工程基础理论的教学,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指导思想;对于经济、管理及法律课程,除开设少数几门与一般管理专业相同的经济、管理和法律课程外,大量的课程是与工程管理专业相关并带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的交叉科目,如工程经济学、应用统计学、企业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设法规、工程估价等。同时,注重实践环节课程体系,在工程技术方面,一是开设土木工程基础实验,二是开设测量实习,三是开设房屋构造、工程结构和建筑施工组织等课程设计;在管理科学方面,开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融资方案的研究等课程设计;在工程造价方面,开设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分析计算等课程设计;在计算机应用方面,通过工程造价电算化和专业管理软件的应用使学生掌握工程计价和工程管理的科学先进手段;加之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总周数达42周。从而使学生基础知识全面,掌握工程投资、工程造价的计算与管理的专业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工程实践中。

三、综 述

我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懂技术,会应用。通过土木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实验及实践,解决在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懂管理,能管理。通过对基础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学习,在工程管理的实践中,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有序进行。

3.懂计量,能计价。通过工程构造、工程结构及工程造价理论的学习,能够对工程进行估价、结算及决算。

4.懂计算机,能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与计价。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理论、计算机管理软件及计算机计价软件的学习,掌握现代化的管理与计价方法。

总之,通过确立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实现为适应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全过程管理工作,并具备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9

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没有予以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充分的重视。即使是说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对档案信息录入工作较为重视,并在档案信息录入领域中应当到了计算机技术,向着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转变,这在供电企业生产管理效率提升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但是很多企业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没有找寻到最为重要的目标,从而也就会使得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为了可以使得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而片面的应用信息化技术,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却没有在档案管理信息化领域中做出创新抑或是展开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之上企业施行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措施的适应性水平就就会显得较为低下,最终也就会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性作用。在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中没有施行统一的标准,在信息化工作归档的过程中没有施行长期的规划。因为很多供电企业其实都是没有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所以说在信息化转型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就没有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标准制定出来,从而也就会使得很多改革机制的执行力度呈现出来一种较为低下的态势,执行工作的时效性水平较为低下。与此同时在归档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也没有实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工作,很多预期性规划制度难以使得档案工作的具体实际要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会使得信息录入呈现出来一种混乱的状态,在此基础之上重复录入以及漏记问题出现的几率自然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自然也就会使得供电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

2.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当针对供电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展开优化调整的过程中,在一个层面上企业是应当予以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工作充分的重视,与此同时也是应当对网络的安全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的,以防企业重要档案泄露,并在此基础之上引发不可挽回的损失。当供电企业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展开优化调整的过程中,需要从根本思想的层面上展开分析。使得企业中的所有职员都了解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来使得企业的优化氛围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企业中各个岗位之上的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增强,在此基础将员工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将以往被动的地位转化为主动的地位,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将企业实际需求作为依据,从而在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信息化领域中做出创新,自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使得供电企业施行的信息化档案管理模式展现出来更为强劲的适应性。其次,企业是需要充分的应用信息网络化这样一种快捷的优势的,需要在企业当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较为严格的制度的限制之下允许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单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出来其本身的档案管理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对人力资源使用数量形成有效的控制,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依据本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展开归档工作,以便于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使得归档的速度以及档案的质量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结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是需要充分的应用档案信息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带来的机遇的。不管是从观念认识之上还是从实际工作环境中,随着档案意识水平的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是呈现出来一种不断拓展的趋势的,在此基础之上也就会使得档案工作深入到企业工作核心领域中去,从而也就可以在企业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记性的过程中,以及发展战略施行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持,最终在我国供电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10

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概况

我校自2004年招收第一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至2009年已招收6届,共培养学生约600余人。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设置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大量技术平台课程主要由土木工程系教师进行教学,而学院其他专业的管理类课程由工程管理系教学;工程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能为学院其他专业提供实验条件,同样,学院其他实验室也为工程管理专业服务,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我校迄今为止共有两届毕业生,共210人,其中2008届95人,2009届115人。两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就业单位为建设单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设施工单位,共占总毕业生的49.52%,去咨询单位的毕业生也占一定的比重,12.38%,这说明,咨询单位等中介机构也是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主要为建设单位(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施工企业,因此,我校对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也应该满足这方面的需要,课程体系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使我们的毕业生更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三、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根据以上对社会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结合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工程管理行业准入资格考试的要求,制订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及学生的需求。

1.课程体系的设置

根据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中,技术平台课程包括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及地基与基础、建筑设备、城市规划原理、地下工程、建筑设备、道路与桥梁概论等。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特别重视土木工程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一直认为土木工程知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根基,而且通过对许多知名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调研,都认为土木工程知识对于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校工程管理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所占比重是相当大的。管理平台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一)、工程估价等。经济平台课程包括经济学、工程经济学、金融与保险、统计学等。法律平台课程包括经济法、建设法规等。工程管理专业设两个方向,分别为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和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开设建设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二)、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等方向课程。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方向开设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市场学、房地产金融等方向课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类课程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实习等。从以上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可以看出,课程基本上涵盖了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所需考核的知识点,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能够适应以上工作,并通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能够通过考试取得资格并能胜任执业要求。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11

作者简介:聂磊(1982-),男,安徽淮南人,德国马格德堡大学职业与企业教育系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论(电子电气方向)、职教师资教育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资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1)33-0010-06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效益的前提。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具备质量管理的相关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满足经济和企业界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企业对劳动者的新要求,如何培养具有质量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变革过程和发展现状

(一)世界范围内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变革过程

企业质量管理模式的变迁与质量管理科学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业时期,产品主要通过作坊式的生产组织形式制造出来,产品质量则由各个工匠或手工艺人根据自己的手艺和经验来控制。直至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F.泰勒创立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泰勒主义,它标志着现代管理科学的诞生,同时也对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从此以后,质量管理理论始终是建立在泰勒的方法分析和组织工作基础上逐步发展深化,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也伴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等四个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对于企业中居于一线的技能型员工来说,随着质量管理模式的变革,他们的工作任务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等工作流程中某个工序上的特定操作,质量检验和控制工作不属于主要工作内容。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企业质量管理理念的不断升级,因此质量工作也逐渐成为企业员工的核心工作任务。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引入,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TQM要求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定义质量规范和标准,并对质量进行有效监控,质量工作的全员参与,企业工作流程引入持续改善的理念。对于TQM模式下的企业员工来说,质量管理不再是质量检验部门的责任,而是自身工作的必要环节。只有掌握质量管理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胜任相应工作,才能保证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有效运行起来。

(二)我国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进程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搞好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实际上就是全面质量管理。1980年3月原国家经委颁发的《工业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要求我国广大企业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在我国推行的30年时间里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和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乃至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但必须看到,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各种“质量问题事件”层出不穷,众多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仍然不能令人放心和满意,总体看来,仍与国外企业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究其原因,企业员工质量意识淡薄,质量标准知识匮乏,质量能力缺失是重要原因之一[3]。“质量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4]。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素质劳动者的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质量能力”,以胜任未来职业工作岗位上的质量管理任务,职业教育责无旁贷。

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企业质量管理的工作过程及组织形式

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国际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ISO8402-1994《质量――术语》对质量作了如下定义:“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质量是一种符合性关系,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性质、状态等与客户的期望、要求的符合程度。进一步说,质量就意味着满足客户的要求、需要和期望。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一种由客户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客户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相比传统的质量保证模式,TQM的特征体现见表1。

以客户为中心。TQM注重客户价值,其主导思想就是“客户的满意和认同是长期赢得市场,创造价值的关键”,强调组织应当理解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客户需要并争取超越客户期望。以客户为中心的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客户满意度。追求客户满意度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所提供的最终产品是否符合顾客期望,同时还要将与最终产品相关服务的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某公司通过对顾客投诉进行统计发现,围绕最终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仅占顾客投诉总数的30%,而围绕最终产品相关服务(如销售、送货、维修等等)方面的投诉则占到70%,这恰恰说明与最终产品相关的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理解客户的需求,与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已成为现今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所必备的素质。

以工作流程为导向。TQM采用广义的质量定义,要求改进组织所有工作流程的质量,即从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检验、仓储、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如图2所示,组织中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工作流程、每一位员工的具体任务以及责任和权力范围都应得到明确规定[5]。

以持续改善为原则。TQM是一种永远不能满足的承诺,“非常好”还是不够,质量总能得到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6]。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改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从而保证长期的竞争优势。持续改善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原则之一,主要通过PDCA循环的工作方式实现[7]。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不断循环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方法,即对企业工作首先进行计划(P)――包括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接着执行(D)――即实地去干,去落实具体对策,然后检查(C)――对策实施后,评价对策的效果,最后处理(A)――总结成功的经验,形成标准化,以后按该标准开展工作。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解决,为制定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8]。

精确地度量和开展质量信息工作。TQM采用统计技术度量组织工作中的每一个关键变量,然后与标准和基准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追踪问题的根源,从而达到消除问题、提高品质的目的[9]。质量信息,是指反映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原始记录、基本数据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资料[10]。质量信息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依据和资源,对于产品质量改进、质量策划具有重要意义。质量信息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并提供利用[11]。

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组织发生两个转变,即质量管理的责任由企业上层管理者下放到基层员工,向基层员工授权,TQM吸收生产线上的工人加入持续改善工作;质量管理的任务由质量检验部门分散到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流程阶段,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任务和清晰的权责范围。TQM广泛地采用团队(质量管理小组)形式作为质量管理任务授权的载体,依靠团队协作发现和解决问题。这要求每一个团队成员都具有评判能力、自我批判和反思意识、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质量能力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新内涵

(一)质量能力的内涵

职业教育语境中的质量能力,是指在应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满足客户需求的、负责任的能力和意愿。质量就是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的特征总和,现实工作中的质量规范和标准也是客户需求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因此客户需求的满足是质量的核心,质量能力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质量能力是一种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过程性的能力,这与TQM强调全工作流程的质量理念有关,也就是说,质量能力不仅体现在工作任务成果结果控制检查上,也体现在工作任务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从内容上说,质量能力包含质量意识和质量行动。质量意识是指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质量行为是指实现质量标准而满足客户需求的实际行动。质量行为是质量意识的外在表现,质量意识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质量能力是一种跨专业的能力。全面质量管理追求所有工作流程质量的持续改善和提高,不管行业企业,不分职位岗位,不论制造销售,质量无处不在。因此,对于职业学校中不论是“主要与机器设备打交道”的技术制造类专业毕业生,还是“主要与人打交道”的经管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其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保证和提高质量都是永恒的主题,质量能力必然成为职业教育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于与专业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的基本目标[12],即应将综合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所谓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社会和个人生活情境中基于事实的思考以及富于个人和社会责任感而行动的能力和意愿,从内容上说综合职业能力可划分为三个维度: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13]。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理论,从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组织分析可以看出:质量能力已不再局限于专业方面,而是同时涵盖了专业能力、个性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三个维度的内容。因此,对质量能力结构的分析将参照综合职业能力的模型,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三个维度展开:

专业能力维度:对质量的认知和信念;能够阅读、理解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能够根据相关质量、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工作;能够正确选择、使用、保养和维修测量工具和设备;能够对质量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建档;能够基于测量结果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并对该措施进行评价;能够发现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和对结果进行评价;掌握若干质量管理方法(如因果图、EMEF法等等);熟悉相应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流程,并对工作流程进行计划、评价和优化改进。

社会能力维度:交流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

个性能力维度:责任意识、自我批评能力、评判能力、反思能力、独立意识、移情能力。

(二)行动导向作为质量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原则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整体性的、学生处于主动地位的教学,在行动导向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确定的“行动产品”(注:在职业教育中,行动产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的、能够发表展示的物质性的或思维性的学习成果,如手工产品实物,或展示图、模型、实验等等[14]),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从而使得学生的脑和手的劳动以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配合协调进行[15]。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对符合行动导向理念的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是一个设计教学过程的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原则,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教学方法。从质量能力的内涵出发,行动导向应作为质量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设计原则。

将行动导向作为培养质量能力的教学原则是由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质量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不能够达到培养综合能力的目标,而行动导向教学法相比其它教学方法来说,其优越性在于能够促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等的全面发展[16]。在包含协作、会话和情境的建构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促进和提高。其次,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遵循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个步骤。通过比较分析(如图3)可以发现,行动导向的六个学习步骤所体现的正是质量管理的PDCA循环工作方式,从行动方式上来说,在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和工作是一个同时发生的过程――按照质量能力培养的引导问题(如图3所示)、以“行动产品”的完成为线索,学生在不断的演练质量管理的工作行动方式。最后,行动导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将复杂的、多维的(与职业实践相关的)、包含问题的行动情境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在教学设计阶段,教师基于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工作实践、基于教学论思想设计一个包含职业情境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将与质量相关的问题融入到情境和任务中。借助情境化的任务设计,通过经常性的训练,学生在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潜移默化的、自觉的关注质量问题,进而达到从意识和行动两个方面提高质量能力的效果。

(三)过程导向作为质量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组织原则

过程导向意味着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逻辑进行。所谓工作过程是指为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并获得相应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工作人员、工作手段、工作产品和工作活动等四个方面。从时间程序上来说,工作过程的完成过程是从接受工作任务开始,经历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四个阶段,直到获得工作成果[17]。过程导向的课程是基于对该职业工作中的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根据其对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有用性这一标准进行选择,是该职业工作中具有范例意义的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而学科性知识则根据其与职业工作过程的联系程度来进行选择,依附于职业工作过程进行传授。过程导向并不是职业教育课程的自动演化,而是职业教育应对企业生产组织变革这一外部压力的结果。因为精益生产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下,企业将生产制造活动作为流程来组织和管理,质量管理的过程不仅仅通过检查工作结果,更重要的是借助对工作流程的控制来达到。

如图4所示,根据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结果,职业教育的课程被划分成若干个内部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课程单元,每一个课程单元的学习过程以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线索。学习性工作任务是一种教学方案,它能使学生在基于职业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一种项目式的、过程和任务导向的学习活动,它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系统的整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习性工作任务通常是从企业的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中总结得出,是对企业现实工作任务的教学论加工成果(如电气电子类专业某课程单元的内容是维修某个电气设备系统,则该单元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就可以是故障家用电视机的维修)。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教学组织遵循计划、实施和评价等六个阶段,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质量能力的培养要求要体现在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在任务设计中要融入质量专业能力内容(如质量标准、测量检测方法、文档记录和过程改善等等),如上文电气设备系统维修任务教学内容就包括维修的质量标准(例如ISO9001:2000;4.19款和8款ISO14001:1996;4.5和7.5款等等),测设检测仪器和使用方法,维修任务计划,生成任务订单和交付顾客,维修过程文档记录(如故障特征、维修过程和操作、维修结果等等)。教学内容组织遵循质量圈的循环,即从顾客需求调查到成品移交顾客,如以家用电器维修作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则教学内容的组织就可以从顾客移交电器设备,学生向顾客调查故障特征开始,到维修电器移交顾客和处理废弃零件结束,如图5所示。

四、德国职业教育培养质量能力的现状

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类型的最显著特征是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在职业教育高度发达的德国,质量能力作为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已写入职业教育的教学大纲。2003年新修改的工业电子电气类职业①就将质量管理能力作为所有职业的核心职业技能写入职业培训条例。无独有偶,同年新修订颁布的手工业电子电气类职业就被明确界定为顾客导向的职业,接待顾客、分析顾客需求、向顾客提供咨询是所有手工业电子电气职业的核心职业能力。质量能力的培养在职业学校的教学大纲-框架教学计划中更是得到充分的体现,以2003年新修订颁布的设备和系统电工培训职业为例,其14个培养目标中与顾客导向、质量管理工作过程明确相关的就有以下6个:“在团队中工作,能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向顾客提供咨询,接待顾客,分析顾客需求来设计电子设备和系统;计划和控制工作流程;检查,记录和评价工作成果;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关注人体工程学、经济、生态等方面;通过使用适宜的材料、以及关注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等来降低工作过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应用确保产品质量的标准、规章和准则,能够保证设备和系统的无故障运行,致力于持续改进工作流程。”在13个学习领域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描述中,12次使用质量这一词,这其中5次使用质量管理的表述方式,在第12学习领域: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中,教学内容规定为:“顾客订单;项目和产品管理;设备制造、设计和人体工程学;设备保护措施;质量、质量特征、质量目标;成本计算和结算;项目报告”。通过上述内容分析可以看出,与质量管理有关的内容已经充分融合在职业教育教学大纲中,从而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事实上,将质量能力培养整合入职业教育是德国的教育系统与就业系统良性互动的成果。由马格德堡大学职业与企业教育系巴德教授负责的德国联邦政府“模型实验”“质量管理与职业教育”(1995年9月至1999年9月)项目组曾对德国企业做过一次质量管理与职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认为职业教育的毕业生非常缺少与质量管理和质量系统相关的知识[18],94%的被调查企业强烈建议将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融入职业教育,特别是双元制的学校职业教育中[19]。该研究项目总结出了将质量管理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方案和策略,并开发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的教学项目在职业学校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续进行的学习领域课程改革提供了参考,而上述学习领域课程的内容分析也恰如其分的印证了这一点。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就业导向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体现的是职业工作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在我国企业不断贯彻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背景下,质量能力应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纳入到职业教育中去,从而提高我国劳动者的质量意识和质量工作能力,增强我国企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注释:

①德国电子电气类培训职业划分为工业电子电气职业和手工业电子电气职业,前者主要对批量生产的工业企业培养人才,职业培训由工商业行会监管,后者主要为以向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或根据顾客订单进行生产经营的手工业企业培养人才,职业培训由手工业行会监管。

参考文献:

[1]Richter, A.. Lernen, Kompetenzentwicklung und Bildung im und durch Qualit?tsmanagement[J]. Lernen & Lehren, 2006, 第82期:60-68.

[2][4]梁学增. 全面质量管理在中国――我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30年的成果回顾[EB/OL].sasac.省略/n1 180/n4175042/n5405123/n5581845/n5582049/5596997.ht ml.2010-12-05.

[3]黄怡.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现状及全面提升质量的对策[J]. 兰州学刊,2004(4).

[5] [8] 董文尧,于伟利. 质量管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9,43.

[6] [9]张创新. 现代管理学概论(修订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67.

[7]戴克商,雷金溪.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9.

[10]王关义,刘益,刘彤,等.现代企业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96.

[11]龚益鸣. 现代质量管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45.

[12]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13]KMK. Handreichung für die Erarbeitung von Rahmenlehrpl?nen der Kultusministerkonferenz für den berufsbezogenen Unterricht in der Berufsschule und ihre Abstimmung mit Ausbildungsordnungen des Bundes für anerkannte Ausbildungsberufe[z]. Bonn: Sekretariat der KMK, 2007.

[14]Meyer, H.. Unterrichtsmethoden. Band 2: Praxisband. 2. Auflage[M]. Frankfurt am Main:Cornelsen Scriptor, 1989:158.

[15]Jank, W, Meyer, H.. Didaktische Modelle[M]. Frankfurt am Main: Cornelsen Scriptor, 1991:354.

工程管理就业方向篇12

第一,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与操作;

第二,目标性:绩效管理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

第三,强调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职员和管理者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

第四,强调过程: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关注结果,更强调目标、辅导、评价和反馈等环节的执行。

因此,绩效管理体系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建立起来的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具体来讲,它通过将绩效管理过程中目标制定、过程辅导、绩效评估、结果应用(反馈)四个阶段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促进职员良好行业、激励管理者与职员共创佳绩的新模式。

二、传统的应用模式——嵌入式考核方式

绩效考核一般有三种方式,排名法、层次评级法、目标和标准评价法。在这三种方法中,排名法和层次评级法极为流行,特别是中国企业管理人员。权力掌控欲望强烈的管理人员将其作为一种控制员工的高效方法,但却违背了绩效管理“以提高绩效为根本”的初衷。排名,可能会短期刺激一些员工更努力的工作,以取的好名次。但从长期来讲,对企业全局是有害的。因为员工欲取得好的名次,只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造出高水平的绩效,这是管理者乐于见到的,对组织绩效提升也多有裨益。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这并不多见。另一种途径是员工想尽办法压低同事的工作绩效,为他们工作设置障碍。因为,在排名系统里,由于参照标的就是同事,所以同事工作绩效低就意味着自己的高绩效。在这种紧张的氛围里,团队精神往往被弱化,员工之间开始勾心斗角,互助合作也成为表面文章。因为,帮别人就是损害自己的利益。这样长期下去,企业中就容易滋生了官僚化的文化,团队精神也会逐渐丧失。因此,系统化的绩效管理中的“考核”,应该作为双方的一 种合作、提高员工绩效的过程。绩效管理不能只讨论绩效低下的问题,而更主要是讨论成就、成功和进步的问题。当意识到绩效考核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责备时,工作起来会更加合作和坦诚,考核就更有意义。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应用新模式—“绩效管理系统”式的主导方式

电子商务环境,就是一个科学整合的熔炉,就意味着具备了“经典理论+科学工具”优势氛围,所以在此条件下应用新模式就是“经典的绩效管理理念引领着ERP绩效管理系统工具”服务于企业。

第一阶段:引入ERP系统化的管理思想——“目标导向”式“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绩效目标作为向导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也就是通过实现企业目标的关键性指标,将绩效指标与管理过程相统一.从而达到利用“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组织的活力,以完成对企业系统化绩效管理的效果。

1)“目标导向”绩效管理的四个阶段: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是“目标导向”绩效管理的彼此紧密联系的四个阶段,它们与企业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反馈四个阶段一一呼应、结合,不断地激励员工在实现企业目标、个人绩效目标的方向上努力,并使过程中的管理更多地成为促进目标实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控制手段。

计划计划阶段是“目标导向”的第一个环节,即在“目标导向”原则下,对绩效目标的设置进行系统化的分析、计划。在制定计划时,预设置的绩效目标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的(special)、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和有时限的(time-based)。由此,才能体现计划阶段的“目标导向”性,进而体现绩效目标的系统性。实践中,各部门及员工的工作计划指标,作为为当月的考核指标。将总目标层层分解,并以当月的分解目标作为考核指标,可以牵引员工在完成个人总目标的方向上努力,从而将每个员工的目标与整个企业的目标相统一,以期获得最好效果的绩效管理。

指导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指导,发现实际与目标脱离的问题,随时加以纠正,以保证“目标导向”效果的达到。具体的指导可以通过每日、每周的例会定期进行,也可以突出“特殊、重点事件”进行跟踪,如在重要客户开发过程中的重点关注。总之,指导是重要一环,对普通员工来说,对关键环节的指导,能够帮助个人目标的实现,并使个人在过程中成长;对企业来说,对关键环节的指导,可以实现有效的全局性管理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避免因小失大,从而真正实现对企业有组织、有效的管理。

考评考评,应结合计划会议、述职会议,针对员工的个人绩效目标来进行。考评结果做到完全公开,以在业务人员之间形成充分而公开的信息交流。考评尽量采用绩效目标产生的对应量化指标,对不能量化的指标的考评应尽量吸纳相关部门的意见,力求考评的客观公正性。如对部门主管团队建设指标的考评,可以吸纳本部门员工、主管本人、部门上级、与该部门有协作的部门主管等相关方面不同权重的评议。

激励在“目标导向”的绩效管理机制下,激励的第一步:就是要根据员工的不同绩效目标来设计企业组织内员工各自不同的薪等、薪级;激励的第二步是:在科学设计薪等、薪级分布的基础上,将考评结果可以直接与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挂钩,以实现经济激励的目的,或者也可以直接与非经济激励措施如荣誉、工作条件的改善、提供发展机会等相联系。

第二阶段:成功实施的保证——绩效管理系统的软硬环境电子商务时代下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需要企业从理念、制度、组织环境的营造到员工努力各方面的保证,再加上ERP绩效管理系统的工具配合。首先,软环境:

1)大环境——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的认可度。企业需要在价值评价上得到全员认同,员工有为实现企业目标作贡献的意愿,在此基础上建立制度性的规范和程序,从制度上保证“目标导向”绩效管理的连续性和规范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

2)小环境——组织环境、工作气氛的营造。企业用心营造积极的组织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倡充分而公开的信息交流,让员工了解绩效考核的结果,使员工认为绩效目标是自己事业的领航标,能够把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统一,并且明确什么是被组织承认的和如何努力得到组织承认。“目标导向”绩效管理鼓励通过团队的努力实现目标,注重在目标牵引下个人能力的成长,团队力量的扩大,但绝不提倡个人主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