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07 15:02:12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1

LandscapedesignneedcomplywithTheNatureDialectic

ABSTRACTION:Anydesignformswhichcanmoderatewithecologyandwillmakeitsdestructiveaffecttotheenvironmentasleastaspossible,canbecalledecologicaldesign.Itisarguedthatecologicaldesignofmodernlandscapereflectedthemankindanewdream,anewideologyofaestheticandvalue:Therealcooperationandkindrelationshipbetweenpersonandnature.Intermsofpracticeandtheory,itisinclude:locale,reservationandeconomyofnaturalcapital,lettingthenaturefulfillitsownfunction,anduncoveringthenatureetc.severalbasicprinciples.TheNatureDialecticisscienceconcerninggenerallawsofdevelopmentofnatureandscience&technology,andgeneralmethodsbywhichhumancouldidentifyandreformthenature.Thepurposeofstudyingistodealwiththeconflictrationallybetweenhumanandthenature.Landscapedesignasanactionofmoder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humanandthenaturemustcomplywiththeNatureDialectic.SystemView,dialecticviewandScienceviewconstitutethetheoreticalsystemofthenatureDialectic.Thispaperwillcarriesonthethinkingofthephilosophytothelandscapedesignfromthesethreeaspects,toinspirethethinking,tobroadenwayofthinking.

KEYWORDS:ecologydesign,landscapedesign,TheNaturalDialectic,SystemView,DialecticView,ScienceView

引言:

景观是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伦理道德的反映,是人类的爱和恨,欲望与梦想在大地上的投影。而景观设计是人们实现梦想的途径。农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不敢有违天地之格局与过程,便用心目中的宇宙模式来设计神圣的景观,以祈天赐福;中世纪的欧洲,神权高于一切,万能的上帝成为人类生活和设计的中心,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和科学,因为有以人为中心和推崇理性分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才有几何对称和图案化的理想城市模式和随后的巴洛克广场及园林设计,甚至于将自然几何化。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设计美学,机器成为万能的主宰,因此,才有了柯布西埃的快速城市模式,城市为机器而设计,并最终也变成了机器。

20世纪60~70年代开始,RachelCarson的“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LynnWhite揭示了环境危机的根源来自西方文化的根基,即“创世纪”本身,而GarrettHardin的“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源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DonellaMeadows则计算出地球资源的极限,警示了人类生存的危机。所有这些都把设计师们从对美与形式及优越文化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引向对其他文化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关注。在此背景下,产生了InMcHarg的“设计尊重自然”,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设计,包括建筑的生态设计、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工业及工艺的生态设计等等。自然辨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景观设计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辨证法。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辨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一.系统观

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这一观点着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自然是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当向外界开放,吸收能量、物质和信息时,就会不断进化,从低级走向高级。进化论的倡导者赫胥黎就曾描述过,一个花园当无人照料时,便会有当地的杂草侵入,最终将人工栽培的园艺花卉淘汰。Gaia理论告诉我们,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一池水塘,如果不是人工将其用水泥护衬或以化学物质维护,便会在其水中或水边生长出各种水藻、杂草和昆虫,并最终演化为一个物种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位于Minneapolis,Minnesota).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自然是具有能动性的,几千年的治水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对待洪水这样的自然力,应因势利导而不是绝对的控制,古人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设计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充分认识自然的能动性,用竹笼、马槎、卵石与神为约,造就了川西平原的丰饶。大自然的自我愈合能力和自净能力,维持了大地上的山青水秀。生态设计意味着充分利用自然系统的能动作用。

第三、边缘效应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边缘带,有更活跃的能流和物流,具有丰富的物种和更高的生产力。如海陆之交的盐沼是地球上产量最高植物群落之一。森林边缘、农田边缘、水体边缘以及村庄、建筑物的边缘,在自然状态下往往是生物群落最丰富、生态效益最高的地段。然而,在常规的设计中,我们往往会忽视生态边缘效应的存在,很少把这种边缘效应结合在设计之中。在城市或绿地水系的设计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水陆过渡带上生硬的水泥护衬,本来应该是多种植物和生物栖息的边缘带,只有曝晒的水泥或石块铺装;又如在公园里丛林的边缘,自然的生态效应会产生一个丰富多样的林缘带,而人们通常看到的是修剪整齐的草坪;又如,建筑物的基础四周,是一个非常好的潜在生态边缘带,而通常我们所看到的则是硬质铺装和单一的人工地被。除此之外,人类的建设活动往往不珍惜边缘带的存在,生硬的红线把本来地块之间柔和的边缘带无情地毁坏。所以与自然合作的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来创造丰富的景观。

第四、生物多样性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它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曾一度被观赏花木和栽培园艺品种和唯美价值标准主导的城市园林绿地,应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最重要的设计指标。每天都有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今天,乡土杂草比异国奇卉具有更为重要的生态价值;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是同样值得人们珍爱的,勤于除草施肥、城市绿地管理者的形象不应是打药杀虫的小农。通过生态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未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转贴于

二.辨证观

辨证思维是现代科学实践的思维形式,它要求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注意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还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

生态设计不是某个职业或学科所特有的,它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者对有害物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者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与传统设计相比,景观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景观生态设计应该作为传统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景观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景观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景观设计学以生态思维为其核心,但也正是设计中的生态意义使景观设计这一职业出现分异,其一极强调对生态过程的组织和条理;其二则强调艺术和美的表达和再现。这种由来已久的分异到生态设计中应得到溶合。

三.科学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是“第一生产力”,具有一定的超前性。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具有交叉性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新兴的交叉学科来拓展生态景观设计的实现途径,提高景观设计的质量。

其中景观生态学就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作为一门学科,景观生态学是20世纪60年代在欧洲形成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评价一直是其主要的研究内容。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景观生态学在北美才受到重视,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朝气的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与参与。景观生态学和地理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已成为生态学和地理学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随着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研究领域中,尤其是与地理空间密切相关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学科,分析各种景观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分布特征、演变规律、空间镶嵌关系及其对不同景观格局的模拟研究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核心,而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上的强大功能,为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基础。

合理规划和管理景观,对生态系统、区域乃至全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要借助于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四.结论

景观设计必须遵循自然辨证法,景观设计者要学习自然辨证法,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工具去探索景观的内在自然规律,早日实现从必然王国到自然王国的飞跃,使景观设计开发由传统迈向现代。

参考文献:

[1]关士续,申仲英等.自然辨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2

1"景观"及"景观规划设计"概念

1.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发展

景观(landscape)概念及景观研究的进展,是人类对人-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表1是对景观概念及有关研究学科的概要总结。

表1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发展

景观概念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景致"、景色"同义作为地学概念与地形、物同义,主要用来述地壳的地质、地和地貌属性作为生态系统的能流和物循环的载体

形成时期从古代形成沿用至今19世纪20世纪

以景观为

对象的研

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是风景诗、风景画及园林风景学科的研究对象作为地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从空间结构和历史演化上研究是景观生态学及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不但从空间结构及其历史演替上,重要的是从功能上研究

其它相关

学科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生态科学、现象学、区域科学等

1.2景观设计与景观设计师

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是一门关于如何安排土地及土地上的物体和空间以为人创造安全、高效、健康和舒适的环境的科学和艺术。

对该学科,国人常以"造园"、"园林"、"风景园林"、"景观建筑"或"景观"、"地景"等与之对译。笔者主张以"景观设计学"以正其名,理由很多,主要出自对该学科的一种理解以及景观设计师所从事的工作实践的理解。景观设计师(LandscapeArchitect)最早于1858年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Olmsted非正式使用,而于1863年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称号,第一次在纽约中央公园委员会中使用。用本学科权威史学者,已故哈佛大学教授NormanT.Newton的话说"他们参照与建筑物相应的职业-''''建筑师'''',发明这个名字用来表达与整体景观相对应的一种职业,而尤其强调''''设计''''。设计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设计一种解决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什么问题呢?任何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的问题,其范围是无限的"(Newton,1971)。Simonds在其经典著作LandscapeArchitecture(Simonds,1997)一书中也有一段点题的话语道破了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及其对应学科的定义:

"我们可以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

同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

当然,该学科更为贴切的名称可能是"土地的设计"。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规划的基点以人为本,在更高的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和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因而,景观规划师是协调者和指挥家,是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创造者。

2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发展

2.1历史概况

早期美洲土著对于现代美国景观设计,除了在园艺方面稍有贡献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殖民时期的景观设计也只是对意大利、法国或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园林设计的模仿。始于英国、却盛于美国的工业革命,为美国带来优越的物质文明。但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资源和环境危机,给人类生存带来威胁;另一方面,大工业生产使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quot;城里人"不再是少数贵族及其侍从,集居在城市里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再生的空间。

将景观视为愉悦和满足的现代观念,是藉由风景画和庭园设计而提高的。当西方国家逐渐现代化时,艺术家尝试捕捉自然的气氛和表达自然的特质并享受她所提供的一切。英国充满画意的风景和具原野风貌的壮丽的景观是19世纪与20世纪早期影响美国景观价值的两大主导因素。一大群艺术家、作家热情地赞美大自然,讴歌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诞生了。

2.21858年纽约的中央公园与传统造园的分离标志着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创立

1857年,FrederickLawOlmsted与合伙人Vaux按当时流行的自然风格完成了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这个公园围着围墙,景色非常优美,和当时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图1,纽约中央公园,俞孔坚摄)。它满足了市民寻求慰藉与欢乐的愿望,促进了不断高涨的回归大自然怀抱的潮流,因而使设计者一举成名。与此同时,Olmsted还坚持把自己从事的专业从传统的造园专业中分离出来,把自己从事的专业称为"景观设计",把自己称为"景观设计师",并于本世纪初在哈佛大学主持了景观设计课程。以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为起点,景观规划设计从此走上独立的道路并发展为一门新的学科

2.31900年哈佛大学开设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在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是哈佛大学首创的,在某种意义上,哈佛大学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代表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史。从1860年到1900年,Olmsted等景观规划设计师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校园、居住区及自然保护地等方面所做的规划设计奠定了景观规划设计学科的基础。

1900年,Olmsted之子F.L.Olmsted.Jr.和A.A.Sharcliff首次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并在全国首创了4年制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学士学位。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之父老Olmsted于1906年开始主持哈佛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由于Olmsted及其合作者的实践以及专业教育在哈佛大学的确立,使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一开始便定位在一个很大的活动范围内,包括城市公园和绿地系统、城乡风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居住区、校园、地产开发、农场和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后又进一步扩展到主题公园和高速公路系统的景观设计,这使景观规划设计师成为人居环境的主要规划设计师和创造者。

2.4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教育体系

哈佛大学的设计学科群包括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筑学的专业教育始于1893年,脱胎于文理学院的艺术课。此后,于1900年开创了景观规划设计专业课程。1909年JamesSturgisPray在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内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这便是哈佛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起源。

1908-190年开始,哈佛已有了系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并在应用科学研究生院中设硕士学位。1923年哈佛大学开设了城市规划课程,形成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三足鼎立的格局,并发展至今。1936年,哈佛大学成立设计研究生院。目前,全研究生院有500名左右的硕士生和极少数的博士生,同时培养多个层次的进修生,没有本科生。

在哈佛,景观规划设计被作为一个非常广的专业领域来对待,从花园和其它小尺度的工程到大地的生态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管理。景观规划设计师应兼有工程技术和设计学的创造能力,同时必须具有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责任心。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城市的不断扩展,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任务不仅是设计和创造新的景观,同时在于景观保护和拯救。为此,他们往往是造就多种文化和生态背景下的人居环境的不可替代的专家。

景观规划设计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利用各种知识进行决策的能力,鼓励学生从先哲的作品中,从艺术、设计理论、民用工程中,以及从场地分析中获取营养,同时强调影响设计过程的土地规划和生态分析,研究社会、经济、法律、环境和政策等,(图3,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生的实习,俞孔坚摄;图4,哈佛大学景观设计进行公众参与与规划实践,俞孔坚摄。图5,一年一度的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毕业典礼,吉庆萍摄)。

2.5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

哈佛大学景观规划设计课程分3类:设计课(Studio)、讲课和研讨会(LecturesandSeminars)、独立研究(IndividalStudy)。

设计课是学习和探索的核心,授课和研究强调关键问题的分析,重视对视觉、理论、历史、专业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全面研究。课程着重设计技能的培养,广泛涉及与景观规划设计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知识。

讲课和研讨会主要是讲授与探讨景观规划设计的历史、理论及方法论。独立研究是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上,开展某一方向的专门性研究,由导师指导,基本上独立完成研究,写论文。

3代表人物及思潮

3.1Olmsted三父子FrederickLawOlmsted以其长达30多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而被誉为"美国园林之父"。他的创作过程通常分为五个阶段,即:纽约的中央公园(CentralPark,1857);布鲁克林的希望公园(ProspectPark,1866);芝加哥的滨河绿地(RiversideEstate,1869);波士顿的公园道(Parkway,1880);芝加哥的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1893)。此外他还促成的国家公园运动,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创始人和美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创始人。Olmsted极少著书立说,但是他的经验生态思想、景观美学和关心社会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和作品对后来的景观规划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JohnCharlesOlmsted,Olmsted继子,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第一任理事长,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的桥梁。他继承并拓展了Olmsted的思想和业务,规划和设计无数公园、公园系统、学校等,对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的品质影响很大。FederickLawOlmsted,Jr,并不是由于他的父亲Olmsted而是由于他对景观规划设计的拓展和深入,尤其是在区域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杰出贡献而声誉极旺,他曾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规划和设计长达几十年,后来也担任过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协会的理事长。

Olmsted三父子和起来超过100年的景观规划设计实践,塑造了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3.2CharlesEliot

Eliot最杰出的贡献是在1890年的WaverlyOaks一文,呼吁对Belmont山的一片处女林进行保护。这篇文章促使1890年MIT保护美丽风景的会议的召开和次年美国公共保护协会(theTrusteesofPublicReservations)的成立,以及1893年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Eliot,1893)的产生。今天,Eliot作为"波士顿大都会公园系统之父"而被人们所怀念。

3.3HenryVincentHubbard

Hubbard是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学位的第一个获得者。作为哈佛大学景观设计学的早期教育家,Hubbard1929年主持设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同时,作为LandscapeArchitecture和CityPlanning这两本权威杂志的创始人和主编,Hubbard发表大量有关20世纪景观规划设计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文章,并出版了OurCitiesTo-dayandTo-morrow:ASurveyofPlanningandZoningProgressintheUnitedStates(1929)一书。

3.4Steele

Steele倾向于从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学院派寻求灵感,并试图在自己的设计中运用现代的概念。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前后欧洲前卫的思想和作品被他介绍到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1938年他设计的"蓝色的阶梯(BlueStairs)"具有明显的"新艺术运动"的特征。他是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启蒙人之一。

3.5ThomasChurch

伯克利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Church,致力于地中海地区花园设计的传统在加州的应用。受现代建筑、现代艺术的影响,Church创造了一个新的景观设计风格-"加州花园学派"。Church的近2,000个花园中,Donnel花园(1948)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景观设计的代表作之一。在GardensareforPeople一书中,他认为景观的形式取决于场地的特性、建筑的风格和业主的生活方式,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

3.6Eckbo

Eckbo,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家。早在1938年Eckbo即发表了SmallGardensintheCity一文,探索了各种条件下的城市花园设计。1939-1941年,Eckbo和Rose、Kiley合作发表LandscapeDesignintheUrbanEnviroment,LandscapeDesignintheRuralEnviroment和LandscapeDesigninthePrimevalEnviroment等一系列文章,1950年他又发表LandscapesforLiving一书,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老传统进行了强列的抨击,奠定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他的主要观点是:"人"作为景观中最活跃的因素,一切景观的规划设计都应该为之服务;景观的形式取决于由场地、气候、植物等条件;"空间"是设计的最终目标。

3.7D.Kiley

Kiley这位重实践而少理论的设计师,也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人物,所设计的重要作品有:MillerGerden(1955)、加州的奥克兰博物馆(1969)、达拉斯的喷泉广场(1985)、佛罗里达北卡罗利纳国家银行的露台花园(1988)等。他常常用网格来确定景观元素的位置,除圆以外很少用曲线,几何元素的变换表现出强烈的秩序,但却和周围环境、建筑相协调一致而不刻意突出自己。

3.8L.Harprin

Harprin,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二代的代表人物。1961年为波特兰市设计的包括LovejoyPlaza、PettigrovePark和AuditoriumForecourtPlaza在内的一系列广场和绿地,显示出他对直线、折线等形式语言的娴熟应用和对水、水泥等材质的天才把握。在理论上,Freeways(1966)探讨高速公路带来的种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RSVPCycles(1970)、NotebookofLawrenceHarprin(1972)、TarkPart(1974)等著作分析人们在景观中运动时的空间感受和其它感官的感受,认为设计不仅是视觉意象的建立,更重要的是使用者的参与。

3.9IanMcHarg--生态规划的倡导者

二次大战后,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达到高峰,郊区化导致城市蔓延,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IanMcHarg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McHarg于1969年首先扛起了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在Olmsted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McHarg一反以往土地和城市规划中功能分区的做法,强调土地利用规划应遵从自然固有的价值和自然过程,即土地的适宜性,并因此完善了以因子分层分析和地图叠加技术为核心的规划方法论,被称之?quot;千层饼模式",从而将景观规划设计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成为本世纪规划史上一次最重要的革命。(图6,I.McHarg,俞孔坚摄)。

3.10PeterWalker

PeterWalker,80年代以后最重要的景观规划设计师。60年代的大地艺术和极简艺术对Walker影响极大,以致他在以后的设计中经常运用这些艺术的处理手法。哈佛大学的Tanner喷泉(1979-1984),德克萨斯州的IBM研究中心(1990)设计是其代表作。Walker所注重的更多的是由色彩、模式、层次和空间所构成的视觉景观,从而把景观规划设计的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图7,PeterWalker和SWA作品,加州IRVINE表演艺术中心,俞孔坚摄)。

480年代后的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80年代以后,景观规划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一群人的身心健康和再生,而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和延续,而这又依赖于其它物种的生存与延续以及对多种文化的保护。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对象扩展到大地综合体,即由人类文化圈和自然生物圈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多个生态系统的镶嵌体。随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McHarg的"千层饼模式"只强调垂直自然过程,即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内的生态关系,而忽视了水平生态过程,即发生在景观单元之间的生态流;其次;千层饼模式"强调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自然决定论,规划除了认识自然过程就是适应自然过程。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强调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多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之间的生态系统,包括物质流动、物种流、干扰的扩散等,并用一个基本的模式"斑块-廊道-基质"来分析和改变景观,以此为基础,发展了景观生态规划模式。

以决策为中心的规划模式和规划的可辩护性思想则在另一层次上发展了现代景观规划理论,使自然决定的规划重心回到以人为中心的规划基点,但在更高层次上能动地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不同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以维护人与其它生命的健康与持续。

5美国景观规划设计师的主要职业范围

5.1城市规划(CityPlanning)

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城市规划角色开始很早,1858年Olmsted和CalvertVaux设计纽约中央公园,及其以后直至二十世纪初城市公园系统的演进,都是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十九世纪中期Olmsted、JedHotchkiss、H.W.S.Cleveland等人设计的郊区城镇,也是第一个有组织的城市化观念。1901年FrederickLawOlmsted,Jr.作为麦米兰委员会成员参与华盛顿特区的重新设计,此后几十年他一直从事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工作。

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契机?quot;城市美化运动",是城市规划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动力。记者Char1esMulfordRobinson创造了"城市美化"(TheCityBeautiful)一词,后来他从事规划并写出一本影响极大的书,即ModernCivicArt,ortheCityMadeBeautiful(C.M.Robinson,l903)。

当时负责组织城市规划专业的多是景观建筑师。1909年第一届城市规划会议召开,FrederickLawOlmsted,Jr.和JohnNolen在会议上都有重要的。同年Nolen说服威斯康辛州的立法委员通过法案,首次授权各城市成立规划委员会并筹办城市规划。JamesS.Pray也于同一年在哈佛景观建筑系开设第一个城市规划课程。1915年十四个景观设计师带头创立美国城市规划学会(也即现在美国的规划协会),1923年哈佛大学在景观设计系中增加城市规划组,并在1929年由HenryV.Hubbard主持设立第一个独立的城市规划系。接下来几十年,城市规划专业日渐茁壮并获得立法支持,规划设计师一直是众多的城市规划合作小组的主要成员,有时甚至担任领导人。

5.2新镇和社区规划(NewtownsandCommunitiesPlanning)

这里的"新镇"和"社区"特别指模范村(modelvillages)、郊区社区(suburbancommunities)、社会社区(socialcommunities)、田园城市(gardencities)等。19世纪最有名的新镇和社区规划是Olmsted规划的Riverside(1868-1870),它通过铁路和芝加哥相联,以穿越该社区的河流为媒介,Olmsted沿河两边规划了大片的绿地,并和社区内次一级的绿地相联系,从而构成该社区的开放空间系统。这些环境优美的新镇和社区是1870-1930年有钱的美国人的房产,或是公司企业为员工休建的模范村。

1900年以后,霍华德的田园都市在美国引起一定的反响,比较成功的的是联邦政府一战期间组织的社区开发和纽泽西州Radburn(C.Stein、HenryWright、M.Cautley,1928-1929)的规划。Radburn理念包括:邻里单位的设定、人车分离的交通、以公园为邻里中心等。新镇和社区规划任务之多,以致许多景观规划设计师不太关注社会整体的利益,从而使城市规划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专业。

二战以后的新镇和社区规划产生新的思想。最有名的是休士顿附近的Woodlands(Wallace、McHarg、RobertsandTodd,1972)新镇规划,生态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今天,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除了在一些快速成长的地区能看到一些大的分区外,新建的城镇已很少见。但这并不影响景观规划设计师在新镇和社区规划中的作用。

5.3城市公园(UrbanParks)

城市公园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师最本行的业务之一。1630年设立的波士顿公园(BostonCommon),是美国第一个公共公园性质的牧场,而直到19世纪真正的公园才在美国出现。以纽约的中央公园(OlmstedandVaux,1857)为起点,美国各城市纷纷建立大型自然式的城市公园,如费城费蒙公园(1865)、圣路易森林公园(1876)、旧金山金门公园(1870)等。到了19世纪末,公园成为民主和理想的象征,于是更多的公园被修建。城市公园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规划观念。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

20世纪以后,随着人们的需求和价值观的改变,公园的作用和形式也不断变化。运动和比赛成为日益重要的活动,19世纪末建造的大型公园增加了运动场、溜冰场和游泳池等设施以加强休闲活动。波士顿的查尔斯河岸(Char1esbank)(Olmsted,1892)便是最早出现的城市康体休闲场地之一。"袖珍"型的公园是50年代以后的产物,如纽约市的Paley公园(1965-1968)的面积只有一栋建筑物那么大,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人情味的空间之一;也有整个区域被指定为公园的实例,如费城的IndependenceNationalHistorical公园(1956),该公园包含有历史建筑物、广场、景观区和花园等;此外,还有计划经济复苏的区域整个被指定为公园的例子,如马萨诸塞州洛威(Lowell)的LowellNationalHistorical公园等。

5.4城市广场(Plazas)

中古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城市,是美国殖民地时期许多城镇和广场仿效的模式,虽然这种模式经过了修改,但至今仍可明显看出一些痕迹。这些公共绿地和广场用于放牧、游行及自卫队操练,或作为观赏、教堂和市政活动的空间。

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城市急剧膨胀,但城市中心绿色空间并未随之大幅增加。许多城市都因为缺乏舒缓的空间而显得非常拥挤。1893年的芝加哥博览会曾提出一个拥有宽广街道和许多广场的城市梦想,而这个梦想也多半未能实现。20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规划实行区划奖励来鼓励私人开发公共广场,这也使人们付出沉重的代价:高大的建筑物遮挡住街道阳光,开放空间分布不协调,广场通常只考虑到私人而不顾及大众利益等。

60年代以后,城市景观得到极大改善,城市中心更美丽,也更适合居住。这主要得益于在修建摩天办公大楼的同时,修建了许多富有人情味、符合现代生活的广场。广场成为地方性的开放空间,不仅是市民活动的场所,也是年轻的上班族午餐时聚集的地方。旧金山的GhirardelliSquare("Wurster,BernardiandEmmons"and"LawrenceHarprinandAssociates",1962)、波士顿的FanueilHallMarketplace(BenjaminThompsonAssociates,1976-1978),都是私人拥有、私人经营的广场;波士顿的thebrickexpanseofBoston''''sCityHallPlaza("Kallman,McKinnellandKnowles",1968),明尼亚波利的PeavyPlaza(M.PaulfriedburgandPartners,1975)以及波特兰的AuditoriumForecourtPlaza(Harprin,1968-1981),它们属于市政广场;明尼阿波利斯的NicolletMall(Harprin,1968-1981),威斯康星州麦迪逊的theStateStreetMall(M.PaulfriedburgandPartners,1975-1981),则是在城市中心地区设立的露天购物广场,它们使工作和购物更富有乐趣。

5.5社会机构和企业园景观(InstitutionalandCorporateLandscape)

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社会机构和企业环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Olmsted曾任美国卫生委员会主管,他设计了几个重要的机构,例如华盛顿特区的哥伦比亚聋人院(1866)。H.W.S.Cleveland设计的Mt.Pleasant的爱荷华精神病院计划(1871)则让病患在医院场地种植乡土树木和灌木。

二次大战后的工业快速发展促使企业园景观的出现。如果企业拥有宽广的开放空间和休闲资源,如网球场、排球场、慢跑道、雕塑花园和湖区等,不但能使员工的工作提高效率,也可以增加企业的不动产价值。许多企业场所甚至取代昔日的"大街"而成为社区生活的中心。在高度竞争的企业文化中,企业园景观还作为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来表达企业的形象、地位、权力、名声和产品的品质。纽约州Purchase的百事可乐公司(EdwardD.Stone,Jr.Associates,1965)融合了景观设计、建筑及雕塑,代表当时企业园景观新的创造力,其雕塑品展示在花园梯坛上,成为大众的户外美术馆。德州LasColinas的WilliamSquare(SWA,1984)硬朗开放的形象是对德州草原风光的再现。PeterWalker设计的位于得克萨斯州索拉那的IBM研究中心园区(1990),一些极端化的几何要素与自然的树林草地形成鲜明的对比,色彩、模式、层次和空间所构成的视觉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5.6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NationalParksandNationalForests)

1872年美国国会将怀俄明州200万英亩的土地划定为黄石国家公园,标志着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的建立(图12,黄石国家公园,俞孔坚摄)。美国首先提出将具有很高生物、地质、美学和文化价值的自然、历史、文化与风景资源保护起来成立国家公园,成为其它国家竟相效仿的模式。到1980年,美国已拥有300多个国家公园。轰轰烈烈的国家公园运动对人类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

美国国家公园的发展和景观规划设计专业是分不开的。早在1864年林肯总统签署立法将优胜美地山谷(YosemiteValley)和美利坡撒大树林(MariposaBigTreeGrove)划归加利福尼亚州管理,以供"大众使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此渡假和休?quot;的时候,Olmsted就主张制定设立国家公园以保护这些壮丽景观的政策,这为后来的国家公园系统奠定了理论基础。当1916年国家公园署正式成立时,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也通过决议案支持国家公园署法案,并讨论了根据地形和景观单位来设定边界、拟定综合计划等管理国家公园的问题。

国家公园署第一位主管StephenMather及其继任者都极重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建议,并倚重景观设计师来指导国家公园系统的发展。在小Olmsted,Pray,WarrenH.Manning,HaroldCaparn,JamesGreenleaf(这些人都担任过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的理事长)等顾问的协助下,国家公园署继续加快进行设定边界、营地、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公园设施的工作。大萧条时期制定和实行的CivilianConservationCorps计划,以及1956年开始的Mission66整修计划中,景观设计师对自然、历史、文化和风景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国家公园署是受景观设计师影响最大的政府机构之一。

联邦森林处于1886年成立,1891年设立了森林保护区。1905年改由美国农业部新设立的森林服务处负责。洛杉矶附近的SanGabriel森林保留地及怀俄明州的黄石森林保留地,都被最先列入保护名单。这些国家森林保护地具有提供木材、保护水资源和野生生物等功能的同时,还具有作为牧场和休憩娱乐等场所的功能。

由于国家公园署的成立,森林服务处失去对大峡谷及其它一些宝贵土地的管辖权(这使得这两个机构从此处于竞争状态)。森林服务处于1917年聘请FrankWaugh为景观设计顾问,Waugh大力主张雇用景观设计师来进行营地、野餐区、度假区等休闲区的设计,以增加大众使用国家森林的机会。从1919年洛矶山分处雇用ArthurCarhart开始,森林服务处广泛聘请景观设计师来进行规划和设计。1958年开始的重建休闲地的计划-"户外行动"(OperationOutdoors)之后,专注于森林休闲地设计的景观设计师人数持续增加,1980年达到300人。

EdwardH.StoneII1965年成为总景观设计师,他对景观设计专业的扩展和结合有很大的影响。受到当时环境运动和森林砍伐争议的影响,他在上级管理阶层的支持下,开始一个创新的包含训练、土地管理、和监察等功能的视觉资源管理计划。WarrenBacon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设计教授R.BurtonLitton等人是这个新计划的关键人物,前者甚至设立了一套维护风景品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准则。

5.7景观规划和自然景观重建(landscapeplanningandRestoredNationalLandscapes)

美国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多变化的景观可以使国民拥有健康、美丽的环境--但这只有在普遍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规划时才有可能达到。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发者聘请景观设计师来为其进行场地规划,以使其开发更吸引人、更适于环境、也更合乎经济效益。

Olmsted之基于经验生态思想的景观规划,使其成为十九世纪最伟大的景观规划师之一。二次大战后,IanMcHarg成为六十年代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言人,他的《设计结合自然》(DesignwithNature,1969),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环境运动为景观规划者提供了许多机会,他们被邀请去做土地利用的重要决定,评估大区域的视觉及文化特色,评估各种景观特质并协助决定都市化地区应进行哪种形态的发展及其发展程度。七十年代以后景观科学的发展,为景观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ESRl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使得其在各层次土地利用政策的决策上更为明智。Phi1ipH.LewisJr.在威斯康辛州进行的极富创意的全州休闲计划和设立遍州的环境保护带便是重要的实例。美国东海岸的一些生态规划,强调人类发展和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强调能源与资源利用的循环和再生性、高效性、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

景观规划能使我们比以往更明智地使用我们的资源,自然景观重建--将有种群关系的乡土物种重新生长在可以繁衍的场地上以恢复一个地方原有自然风貌的过程,则是整修景观的积极方法之一,其目标是重新建立人类移居前的原生植被,模仿当时物种的组成、多样性和分布模式。

美国进行景观重建最有名的景观设计师大概要算JensJensen和他的芝加哥公园设计。深受植物学家HenryCowles影响的Jensen,从1918年芝加哥哥伦布公园的"草原河"到1936年设计的伊利诺州春田林肯纪念花园,一直致力于景观重建。植物生态学家EdithA.Roberts和景观设计师ElsaRehmann合著的AmericanPlantsforAmericanGardens(1929),提出了重要的生态观念,提倡根据自然植物的种群关系将乡土植物配置一起,并列出景观设计可以使用的乡土植物种类。

自然景观的重建一度为景观设计专业所遗忘,直至1970年"地球日"的创立,又成为景观设计理论和实践的范围。七十年代,中西部长草草原(Tal1grassPrairie)区不同的几个基地显示出植物种群的重建可能带来的生态和美学潜力,这包括威斯康辛州由DarrelG.Morrison设计的住宅和企业园区,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机场入口的道路(FrenMarkhamandAssociates,1973),以及高速公路局在中西部进行的一些公路旁草原重建。在东北部,AndropogonAssociates以落叶林和东部草原为范本进行了一些生态规划及设计服务。

重建自然土地这种艺术首先必须要熟悉区域的自然景观和原生植物种类,接着是要将它简化并形成某种风格,但不能失去设计场地内原有复杂系统的美感,还要具备植物种植的技术。最后一点是要了解自然景观需要明智的管理,特别是经过重建的自然景观,只有在维持设计的空间结构的同时,才能永久保有充满活力的自然特色。

5.8滨水区(Waterfronts)

在19世纪后半叶,经过设计的公共滨水区开始出现。Olmsted做过几例设计,其中包括波士顿城市公园系统中的翡翠项链;芝加哥博览会(1893)等。CharlesEliot曾协助设计好几个休闲滨水区,如麻州若费尔(Revere)海边的若费尔海滩保留地(1896)。Eliot和Olmsted等景观设计师的自然主义形式和城市美化运动的艺术理念作为滨水区规划的理论一直被延用到二战时期。

二战后,特别是50年代州际公路的建立,水运交通逐渐被取代,许多城市滨水区的工业和仓储用地被废弃。当时的景观设计师,面对处于转型期的滨水区以及城市日益增加的人口对开放空间及游憩地的需求等挑战,便以公园及其它开放空间形式等形式来取代衰败的滨水区。而Harprin的Cities(1963)和英国人GordonCal1en的Townscape(1961),则向美国民众传达欧洲对独特的公共空间和滨水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海边城市、湖边社区、河边城镇的滨水区被做为公共空间提供居住、游憩、商业、办公等使用功能。1969年圣安东尼奥举行"半球展览"(Hemisfair),使得全国注意到该市的PaseodelRio河道;辛辛那提的Serpentine(l975),是处理俄亥俄河水患的一个成功设计;密歇根州佛林特的河岸公园(CHNMB,1979),其重要组成物是按照阿基米德原理而建的几何雕塑形渠道;在俄克拉何马州,AthenaTacha设计的Blair喷泉(1982)用灯光和水创造了独特的水坝、瀑布和雕塑;渥太华的Rideau运河,以传统的水道和水闸将新公园、餐馆和其它设施连接起来。

90年代以后,滨水区再度成为设计对象,设计创新、历史特质维护与公共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新的设计重点。

5.9乡村庄园(CountryEstates)

美国的乡村地产源自法国文艺复兴城堡、意大利别墅以及英国乡村庄园,这些庄园是财富的象征。华盛顿的佛农山(1799年)和杰斐逊的蒙地梭罗(1768-1809),一方面保留了英国文艺复兴的一些特色,另一方面又将18世纪英国景观园艺家BattyLang1ey和HumphryRepton的浪漫主义原理融入美国独特的景观中。

19世纪初富有的工业巨子远离城市,到森林中寻找安静的住所。这种占地广阔的地产首先出现在波士顿及美丽的哈德逊河谷。景观设计师将英国景观学派的理念运用于此,纽约州Dutchess郡的海德公园(1828年),便是典型的自然主义景观设计。Olmsted采用类似新英格兰乡村景观的自然形式,拓展了美国景观设计的浪漫学派。马萨诸塞州Philips庄园(1881)和北卡罗来纳州的Biltmore庄园(1888-1895),是他乡村地产设计浪漫时期的巅峰之作。

1880年到二战,乡村庄园设计受到美术学院的影响,将建筑上均衡、对称和空间等级的观念直接移转到花园和景观设计上。许多庄园是建筑师如莱特等创作的成果,但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合作的情形也很普遍。FerruccioVitale,FletcherSteele,Olmsted兄弟,WarrenH.Manning和Jensen等人设计设计了许多庄园。

二战以后,加利福尼亚州的Donnel住宅使用自然的曲线(1948年,ThomasChurch),衬托出附近小山和沼泽的牧野景观,1955年DanKiley设计印第安纳州Miller住宅中的小路和灌木林,则将法国传统的规则式和美术花园融入现代设计中。这些设计都是当时最前卫的设计,并预示美国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到来。美国经济的繁荣使乡村地产的设计一直是景观设计师主要的实践领域。

5.10花园(Gardens)

直到18世纪末,美国人除了拥有种植具有实用价值的植物的花园外,很少有时间再做其它园艺工作。AndrewJacksonDowning、Olmsted,在英国自然风景式花园的影响之下,主张风景画式的花园设计。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多利亚式的观赏花园、流线设计和野生花园仍颇受欢迎,这些花园将最新的园艺品种和对自然的浪漫情怀结合起来。

1893年万国博览会激起人们对法国和意大利花园的兴趣,以至许多美国人认为规则整齐式的花园是地位的象征。弗吉尼亚州威廉堡殖民复兴花园(1828~1837,ArthurA.Shurcliff)的小规模装饰花坛,成为小型的规则或花园设计所喜爱的模式,特别盛行于南部和大西洋沿岸中部各州。而加利福尼亚州的花园设计,则从地中海国家寻找灵感。FlovenceYoch,康乃尔和LockwoodDe-Frost等加利福尼亚州景观设计师的设计受意大利规则花园影响很大,通常是规则式草坪和精心组织的植物交互出现的设计。GreeneandGreene大量制造具有手工特质的精巧小屋、供睡眠用的门廊和引入户外生活的平台,这明显受到日本花园的影响。

Steele把1925年巴黎"国际现代工艺美术展"前后的法国现代园林介绍到美国,引起很大的反响,但一直等到"国际式"建筑的出现,美国景观设计师才逐渐摆脱了古典的设计。30年代末,Rose、Eckbo和Kiley等人受到新建筑原理的影响和催化,开始寻找适合现代的花园形式。Rose和Eckbo最重要的观念都收集在Eckbo写的LandscapesforLiving中,Kiley将现代建筑的线形结构及开放设计用在花园上。加利福尼亚州再次成为倍受关注的地方,红木阳台、游泳池、以及草坪图案,一时成为"加州花园"的同义词。日本花园中常见的青苔地、常绿树、蕨类、石景,也被大量运用在这里。

70年代以后,环境运动再次激起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使人们注意到多年生花园、观赏草类及花园建筑带来的美感。历史保护运动也对花园设计造成不小影响,借用古典形式的花园大量出现。美国花园的历史可说是源于欧洲复兴的花园,但却发展到探索美国社会、文化、和地理的多样性,新的形式和方向仍在发展中。5.11墓园(Cemeteries)

早在景观设计成为专业以前,墓园就成为表达景观品味的媒介。墓园的设计训练出好几代景观设计师,并对人造环境产生持久的影响。纽约的艺术评论家ClarenceCook在1869年对Downing所说的墓园"大为盛行"深表赞同,并认为墓园是观光者爱去的地方和休闲场所。

1796年JosiahMeigs设计的NewHaven墓园,一扫传统坟地和教堂墓地的荒凉气氛,成为美国第一个经过设计的墓地景观。1831年马萨诸塞州园艺协会在波士顿建造第一个"乡村"花园式墓园--MountAuburn,设计师Dr.JacobBifelow受英国花园结构物的启发设计了埃及式大门、歌特式小教堂和诺曼式塔楼。。后来的LaurelHill(1836)、Green-Wood(1838)、Holly-Wood(1848)、Bellefotaine墓园(1848),基本上都是模仿它而建。

辛辛那提的园艺家在1845年根据建筑师HowardDaniels的设计建造了Spring墓园,Daniels的事业从此得到极大扩展。景观设计师AdolphStrauch1855年成为Spring墓园的总监督后,把杂乱的园塔、石头和观赏植物改为大片的草坪、湖、石碑形成的景观。他的这个所谓"景观草坪计划"使美学品味成为墓园设计的原则之一,并影响到后半个世纪的墓园设计。O.C.Simonds1883年担任芝加哥Graceland(1860,Cleveland)的主管时,成为Strauch景观草坪计划的有力支持者。他1887年创立美国墓园管理协会,并通过F.J.Haight的ModernCemetary(1890)宣告"墓园设计师"的专业化。

5.12休闲地(RecreationalAreas)

早期墓园、公园因为景色秀丽,是人们野餐和散步的好去处。后来城市、国家、州立公园相继设立,也为人们提供了休闲的去处。但是公有土地仍不能提供所有的休闲设施,加上美国从19世纪中期起经济逐渐繁荣,私人或一些非营利机构便开始为大众另外建立公园、动物园、花园、度假区、俱乐部和露营地。

传统上这些游憩区的设计一直都有景观设计师参与,因为必须要有规划,才能既供人们活动,又能保护现有的环境。例如动物园的设计,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是园中动物的生态区或展示场必须兼顾动物种类和当地的植物。像圣地亚哥Balboa公园(1926)之类的展览场或世界博览会,便是早期游憩场所同公园、文化节目、娱乐区相结合的例子。

在设计度假区和俱乐部时,土地、水、植物、空气等自然环境非常重要。俱乐部通常是只开展一、两项活动,像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划船、骑马、或滑雪;另外设有用餐设施或俱乐部建筑物。度假区则常设有旅馆、公寓、渡假屋等居住条件,再加上休闲设施。密歇根州Macklina岛上的"大旅馆"(1887)、和圣地亚哥附近的科罗那多旅馆(1888),都是19世纪末度假区的好例子。现代建设的度假区,有在70年代早期由Johnson,JohnsonandRoy在密歇根Traverse市附近设计的Homestead等。

游憩通常也要有幻想和梦想。迪斯尼乐园(1957)模仿本世纪初的大街、威斯康星OldWorld(1976)的族裔农地、及70年代末JonesandJones重新设计的西雅图Wood1andParkZoo,都显示出景观设计师在扩大规划休闲游憩经验上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Appleton,J.1975.TheExperienceofLandscape.JohnWiley,Chichester.

Beveridge,C.E.andRocheleau,P.,1995.FederickLawOlmsted:DesigntheAmericanLandscape.RizzoliInternationalPublications.

Faludi,A.,1987.ADecision-centeredViewofEnvironmentalPlanning.PergamonPress.

Forman,R.T.T.andGodron,M1986.LandscapeEcology.JohnWiley,NewYork.

Forman,R.T.T.,1995.LandMosaics:TheEcologyofLandscapesandRegion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Forman,R.T.T.,1995.Somegeneralprinciplesoflandscapeandregionalecology.LandscapeEcology,Vol10(3):133-142.

Gadgil,M.,1987.Diversity:Culturalandbiological.TrendsinEcologyandEvolution.2:369-373.

Gunn,C.A.,1988.Vacationscape,DesignTouristRegions(2ndEd.).VanNostrandReinhold,NewYork.

Kaplan,R.(1985)."Theanalysisofperceptionviapreference:Astrategyforstudyinghowtheenvironmentisexperienced."LandscapePlann12:162-176.

Kaplan,S.andKaplan,R.,1982.CognitionandEnvironment:FunctioninginAnUncertainWorld.Praeger,NewYork.

Lyle,J.T.,1994.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JohnWiley&Sons,Inc.

McHarg,I.(1969).DesignWithNature.JohnWiley&Sons,Inc.

McHarg,I.(1981)."HumanecologicalplanningatPennsylvania."LandscapePlanning(8):109-120.

Miller,E.andPardal,S.1992.TheClassicMcHarg,AnInterview.LandscapeArchitectureCESURU.T.L.

Steiner,F.Young,G.andZube,E.,1987.Ecologicalplanning:restrospectandprospect.LandscapeJournal,2:31-39.

Steinitz,C.(1979a).DefensibleProcessesforRegionalLandscapeDesign.WashingtonD.C.,Sept.1979.,LATIS.,ASLA.

Thayer,R.L.,Jr.1993.GrayWorld,GreenHeart:Technology,Nature,andtheSustainableLandscape.JohnWiley&Sons,Inc.

Wilson,E.1992.TheDiversityofLif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

PeterWalkerandMelanieSimo.1994.InvisibleGardens:theSearchforModernismintheAmericanLandscape.PressCataloging-in-PublicationData.

NormanT.Newton.1971.DesignontheLand:theDevelopmentofLandscapeArchitecture.theBelknapPressof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andLondon,England.

WilliamH.Tishler.1989.AmericanLandscapeArchitecture.Washington

Maun,Willian.1993.LandscapeArchitecture,NewYork

JohnOrmsbeeSimonds.1997.LandscapeArchitecture:aManualofSitePlanningandDesign.theMcGraw-HillCompanies

Johnson,Jory.ModernLandscapeArchitecture-RedefingTheGarden.Abbeville

Treib,Marc(Editor).1992.ModernLandscapeArchitecture:ACriticleReview.Londen

ProcessArchitecture33.1986.LandscapeDesign:WorksOfDanKiley.Tokyo

ProcessArchitecture103.1992.LandscapeDesignAndPlanningAtTheSWAGroup.Tokyo

AnnouncementofaFourYears''''ProgramofCoursesinLandscapeArchitecture,HarvardUniversityLawrenceScientificSchool,March,1900(哈佛设计研究生院Loeb图书馆内部资料)

HarvardUniversityLawrenceScientificSchool,InstructioninLandscapeArchitecture,1904-05(哈佛设计研究生院Loeb图书馆内部资料).

TheOfficialRegisterofHarvardUniversity,InstructioninLandscapeArchitecture,1906-07,1908-09(哈佛设计研究生院Loeb图书馆内部资料).

OfficialRegisterofHarvard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AppliedScience,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1912-13(哈佛设计研究生院Loeb图书馆内部资料).

FacultyofArchitecture,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1915-16,HarvardUniversity(哈佛设计研究生院Loeb图书馆内部资料).

TheOfficialRegister,Harvard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Design,1986-1987,1988-1989,1990-1992,1992-1993,1994-1995,1996-1997.

CourseBulletin,HarvardUniversityGraduateSchoolofDesign,Fall1992,1993,1994,1995,1996;Spring1993,1994,1995,1996(哈佛设计研究生院内部资料)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3

作为景观规划设计领域的一代先驱、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主席以及历届IFLA的名誉主席,杰弗里·吉利柯的经历与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学科专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长达70多年,从1925年出版第一部著作《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花园》(与J.C.亚特兰大合著)起,到1992年规划设计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杰弗里·吉利柯一生出版发表专著论文数十部,完成的建筑与景观规划设计100多项。其中,《人类的景观造园》(TheLandscapeofMan)[1]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在规划设计界广为流传。

回顾国际规划设计界发展的历史,建筑和景观曾经是相互分离的两大部分。过去,建筑凌驾于景观之上,支配着景观;如今,这种情况不复存在,甚至已截然相反。在人类步入21世纪的今天,景观成为重要的因素,随着世界各国关注焦点的转变,生态环境问题已被优先考虑,这些都促使景观规划设计学进入了重要的中心舞台。虽然起初杰弗里·吉利柯是个建筑师,并且在学生时代最初也与其他建筑师一样得到了建筑学的严格训练与实践,但是在这场景观第一、生态第一的观念转变进程中,他是景观园林规划与设计界当之无愧的主帅。

2专业教育背景

本文着重在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扼要分析介绍,并非个人传记。但是,对于许多问题的理解有赖于对于其生平的了解,因为,规划设计作品自身无法解释发生在杰弗里·吉利柯长达70年的规划设计生涯中的这样和那样的转变。对这样一个职业变迁的真正理解,不仅需要单纯的设计作品方面的知识,更需要对其设计动机的了解、痴迷以及兴趣。

杰弗里·吉利柯190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1996年9月逝世。他最早的建筑经验源于建造其父母的住宅。在寄宿学校,他接受了古典而正统的教育。之后,他幸运地遇见了建筑师C.F.A.福塞(C.F.A.Voysey),被引导进入位于贝德福特(Bedford)广场的建筑联合学校,就读于建筑学专业。在那,杰弗里·吉利柯与其学友J.C.(约克)斯费尔德(J.C.(JOCK)Shepherd)合作,进行长达5年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花园的研究,并出版了专著。那时,几乎没有关于该领域的权威著作。通常,只有建筑物被细心地记录下来,其他要素则被排除在外,与建筑邻近而不可分割的花园也不例外。因此,这一研究极大地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后来事业的形成。

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研究激起了杰弗里·吉利柯对于景观园林设计哲学领域的好奇心。凭借其古典主义方面坚实的基础,他开始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这种将设计与哲学相联系的习惯,最初只是暂时的、尝试性的;后来得以确定和继续,最终贯穿其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同时,这一习惯也扩展了其作品范围。

3专业实践的发展与追求

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实践可以分为三大阶段:1927~1960年、1960~1980年、1980~1996年。

第一阶段从1927年获得建筑师从业资格开始,长达30年之久,极大地影响到杰弗里·吉利柯的整个规划设计生涯。其间,主要有三件事影响了杰弗里·吉利柯的规划设计。第一,当他还是学生时,获得一个机会,转向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这启发了他思考建筑物及其环境的整体关系;第二,在此后的一段时期,他留校任教达五年之久,学生们对于那个时代现代建筑的狂热追随以及对于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和尤里奇·门德尔松(ErichMendelsohn)作品的狂热崇拜深深地影响了他。这两种不同特征的影响使他既能深刻理解历史传统,又能跟上时代潮流。第三,在花园设计和建筑设计中,他都得到了家具设计师高登·罗素(GordonRussell)友好的专业支持。

20世纪五十年代末,杰弗里·吉利柯在专业上已具备巩固的地位,1960年,他被委任领导首届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师联合会。对于大多数规划设计师来说,这也许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然而,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20世纪五十年代末所获得的成就只是一个开始。1960~1980年期间,其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发生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深刻的变化。他改变了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伙伴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加专一地应用自己所积累的知识技巧。这一单纯的转变对其设计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之变得更加富有特色并极具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其景观设计哲学思想,这可以从他作图的线条、构思以及完成的项目中看出。

与其设计哲学的追求一样,杰弗里·吉利柯不断发展的技巧也是注重实效的:设计形式的表达在不断地进化并得到提炼升华。出于对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同情,早期的古典主义手法得到了修正;当后现代主义理论迷惑了许多出色的设计师之时,其“二元论”使他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期间具有巩固的地位。总之,他总能轻松自如地游离于现代世界与古典主义世界之间,对于二者驾轻就熟、胸有成竹。

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规划设计作品,绝大部分属于环境设计。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生态方面的考虑总是占着主导地位。对于生存环境这一人类的根本资源,杰弗里·吉利柯认为,通过保护全球的环境来达到保存人类文明的目的是关键而核心的任务,其中,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不可缺少的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在其名著《人类的景观造园》一书中(1975年,1986年、1992年),杰弗里·吉利柯写道:“今天,作为历史上的第一次,正在逐步展开的世界面貌表现出了集体性的物质主义而非规定的宗教性。在先进国家,个人在其所拥有的家园住区之中产生、演化、并形成其个人信仰。对他(她)存在的最大威胁可能并非商业第一主义,并非战争、污染、噪音以及主要能源的消耗,甚至亦非断子绝孙的危险,而是由于鉴赏力的严重缺乏和历史上价值观念的相继解体毁灭所导致的盲目无知,而这种相辅相成的鉴赏力和价值观念正是那种单纯而伟大的理念的象征。”[1]

4杰弗里·吉利柯作品解读

对于杰弗里·吉利柯来说,设计与其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最为重要的。无论是什么地方的项目,他总能探索出该地的场所精神,并将这一精神清晰地定义下来,从不脱离和歪曲事实。这样的案例在他最早的一些项目中就已有所体现,例如查达·乔治(CheddarGorge)或作为对照的迪奇雷(Ditchley)公园。在查达·乔治,基地本身所具有的戏剧化效果通过水平安排的建筑物得到突出,并通过水池的反射进一步强化;在迪奇雷公园,被赋予历史意义的长平全合适,使得整个建筑物成为后来加建的景观环境的一部分(图1)。又如在拉尼麦德(Runnymede),肯尼迪纪念碑被建造在到草地北坡的途中,要到达纪念碑,必须穿过自然林地,这是一条寓意深刻的“朝圣者之路”

之后,分析场所各方面的条件成了杰弗里·吉利柯工作的中心。在许多园林设计中,他首先将主体建筑安排在景观环境中,使之成为其中一员,而不是简单生硬地安放在环境中。在大约20个项目中都曾运用了长平台或长步道,其中也包括小尺度的平台。随着这一设计技巧的发展,它更多地浓缩了场所的历程。在拉尼麦德,它被设计成联系圣地和自我反省座位的一条线;在克罗伊斯特(Gloueester,1961年),长步道被改换成城市背景下的步行路线的形式,连结哈尔(High)街和花园;在莫丹拉(Modena,1980年),步道位于长水体的旁边;在心境园(1986年)中,它又变成一条水上游线,一条通过综合场所的主要游线。对此,迪奇雷公园的委托人提到:“无论怎样,平台是杰弗里·吉利柯的一项伟大成就。”

透过林荫道的狭长景观视轴(vista)是杰弗里·吉利柯景观设计的另一个主要词汇。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它们都被合乎逻辑地设置,与其余的景观要素相辅相成。在诺丁汉(Nottingham)大学(1955年),哈特威尔(Hartwell,1979年),布列斯卡(Brescia,1981年),圣保罗的沃登拜里(WaldenBury,1983年)和休特(shute,1987年)以及其他无数的项目中,这一特殊的景观被杰弗里·吉利柯创造或再创造。尤其在贝克汉姆·布鲁德(BuckenhamBroad,1977年),贝尼威尔·麦纳(BarnwellManor,1981年)和唐德克姆(Tudcombe,1989年)中,这一手法更为突出。在埃汶顿(Everton)中,许多技巧被有效地用于遮掩直接的视线,以使游人在经过此步道时能观赏道路两边的景色。

水是又一个使杰弗里·吉利柯着迷的景观元素。在许多项目中,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景观要素,例如休特(1970年)和莫丹拉(1980年)等。同时,水也常常作为一种现状特征被加以开发利用,例如撒顿场所(SuttonPlace)(1980年)和心境园(1986年)等。在撒顿场所中,水如瀑布般泻下;休特项目则充分开发具有视听双重感受的涓涓细流;在为迪奇雷(图1)等所做的规划中,杰弗里·吉利柯特别增加了泉水,以作为一种最主要的水的表现形式。

为了增强上述景观要素之间的联系,许多辅助设计要素被或者联合、或者单独地使用。这些辅助设计要素的范围从凉亭、坐凳到棚架、雕塑、水缸,到装饰性的花瓶、篮子等等。它们被有计划地、有效地应用在许多项目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许多要素还被确立为花园设计行业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然而,即使这样,杰弗里·吉利柯一直十分谨慎、节俭地应用它们,以求获得高质量的景观环境效果。

在杰弗里·吉利柯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精彩的植被规划。仅仅在三个案例中,植被规划被证实是成功的:克里汶顿(Cliveden),埃汶顿和撒顿场所。实际上,前者是由他的妻子苏珊·吉利柯(SusanJellicoe)设计的;后两者则是由海利·斯莱福(HilaryShrive)设计的。杰弗里·吉利柯只是与他们共同商榷设计方案。事实上,杰弗里·吉利柯是第一位敢于承认自己不是种植设计师的景观规划设计师。

从以上可以看出,杰弗里·吉利柯作品的尺度涵盖极广,从小规模的城市花园到大面积的游憩综合场所。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这些作品的共同要素呢?首先,在理性分析方面是考虑人性的尺度。其次,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关注人类的天性。杰弗里·吉利柯认为,下意识的心理活动在领悟、感受景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将依此行动。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二是人类群体共有的。在创造力面前,这是一种十分谦逊的态度,至今,只有他认真并坚定地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来思考研究这一规划设计界的根本问题。

杰弗里·吉利柯还是第一位声称自己是现代主义者的设计师。如果说他是现代主义者,那么其现代主义是不受特定时间影响并且更加专业化的。对于新事物,他总是以一种不断考察的态度对待它们。在每个项目中,出于灵感的需要,他总是涉猎得更加遥远、更为广泛。自20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出自对于文艺复兴艺术的热爱,杰弗里·吉利柯成了一位热衷于评价现代绘画和雕塑的人,特别是对于保罗·克利(PaulKlee)、马列维奇(Malevich)、康达斯基(Kandinsky)、毕加索(Picasso)、亨利·摩尔(HerryMoore)和安东尼·卡罗(ArthonyCaro)的作品。其更多的设计灵感还来自于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尤其是20世纪的各种哲学思潮。对于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他也兴趣盎然、长久不衰,这启发了他关于景观布局结构的概念。

5代表性作品简介

杰弗里·吉利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创作于1980年至1996年期间,包括:撒顿场所,莫丹拉市民公园(Modena),心境园(第一期、第二期)和休特住宅花园(见彩图),此外,还有曾被提议但未实现的特尔尼公园(1989年)以及为开罗所做的设计(1992年)。

5.1撒顿场所

撒顿场所的对称式布局形成于1526年左右文艺复兴初期的修建和1905年的扩建。现在的景观始建于1980年,是对创造力、生命和志向抱负的巧妙隐喻,其中东墙花园(EastWalledGarden)则展现了天堂乐园与圣地园。从这一作品可以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花园对杰弗里·吉利柯的深刻影响,撒顿场所花园与干布瑞尔别墅同样表达了其个人头脑中的理性与非理性。

5.2莫丹拉市民公园

莫丹拉市民公园和撒顿场所一样,结构上是古典主义的,但是二者的目标不同。表面上,如同任何一个市镇公园一样,莫丹拉市民公园为集体性的都市社会提供娱乐和休闲;实际上,它意在打开基于尊严之上的潜意识的窗口,表达当今人类社会与古典主义世界的联系,从而强化旧城中心区的价值。这一作品体现了作者广泛的文化方面的积累。正是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开阔的视野和对于人文主义的热爱启发了这一设计。

5.3心境园

心境园1985年立项,位于得克萨斯州卡尔文斯顿的不宜居住的墨西哥湾海岸。在这一著名的景观设计中,诸文明被组织在一起,各类植物被精心培育,并与其花园的多样形态结合为一体。富有教育意味的校园和玻璃房,架在沼泽之上的步行小径和苗圃,以及通过步行或乘船穿越伊甸园和激动人心的诸文明世界……,在游览过程中,你将发现,宇宙之中诸文明的存在方式是多么的脆弱而不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苗圃被指北针从稳定的古典主义摆向了不稳定的浪漫主义;充满敌意的海神波塞冬(Poseidon)和友善的谷物女神黛麦特(Demeter)的巨大头颅从外太空越过保护墙注视着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奇特的、充满希望的、美丽的产物,那样的踌躇而迷茫。

5.4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AtlantaHistoricalSociety''''sGardens)

1992年设计的亚特兰大市历史学会庭院景观,体现了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Heraclitus)提出的观点:“下意识与意识相互协调”的论点。这是一种崭新的、涉及西方人与环境关系的哲学思想。

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庭院的场地(33英亩)长满了本地生的树木,被深壑与河谷一分为二。北半部为斯旺住宅占用,其宏伟的意大利风格宅邸和庭园始建于1927年,当时该城市的社会历史景观方才开始。南半部有两个现代博物馆,附带一个停车场和村庄。对景观设计师来说,如何将这些分离的元素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恢弘的理念——一个穿越历史的景观城市,这是设计的难点。常规的几何式的古典主义方法强调中央景物,不论对场地还是设计意图均不合适。通常的英国浪漫主义景观设计方法是用一条假设的河流统一整体,这在统一诸景观要素方面是可行的,但同样与该计划的真正意图不符。

故而,受赫拉克利特的启示,杰弗里·吉利柯产生“穿越时空的宇宙的运动”这一设计概念。基于这种能力,借助于这种能力,人类的潜意识能如河流一般在脑海中记录下经历过的事物。为了创造自身运动的感觉,一连串的体验被组织成一个整体,如同一曲交响乐。路径则被刻意设计成不抢不显,往往掩蔽在树丛之中很难寻觅。为了与设计概念协调,避免有交叉路口。整个路径方案,其原理如同一个圆,从起点到终点,再回到起点,又重新开始。

顺着小路,生命的起源是巨大台地台阶前的狩猎场。从这里,穿过一片昔日是印第安人居住地的树林,到达一个建于1830年的白人村庄。向下走,从一座木桥上跨越小溪,爬上通往十字路口下方那个象征着1863年城市消亡的洞穴之路,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新亚特兰大。穿过一个又一个棚架下的花园以及一个维多利亚式的游艺室后,进入斯旺住宅花园和充满亚特兰大狂欢喜庆的气氛之中。参观过这些敬献给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辉煌礼物,沿着那条有着水池、喷泉、绿荫穹架以及斯旺宅邸特有景观的小路前行,不知不觉中就徜徉在一个温馨的中世纪室内花园之中了。再穿过一条疑惑重重的山谷,就能战战兢兢地攀上一个大台地,见到一片赫拉克利特的小树林。这样的景观感受让人不禁想起一句常言:“万事流转,永无止息。”

6结语

“一开始你用正常的方式准备进行一个设计,你会发现这种设计索然无味;然后,你将设计图纸放在一段距离之外,并且最好将其上下颠倒……,……你逐渐意识到它为你建议出一种与原设计方案完全不同的但又十分友好的设计思想雏形。”

“按照C.J.休(C.J.Jung)的理论,现在我们拥有两个截然不同并且相互分离的世界——意识世界和下意识世界。二者对抗时,我们处于混沌状态;二者分开时,我们不受影响;然而,当二者协调时,那就是艺术”。“如果可以,别告诉任何人,因为这种感觉是从一个下意识到另一个下意识的启示,并且会被理智破坏。”

“所有的艺术都出自于下意识”。“虚构的不可见世界的理论在原本一片空白的迪奇雷公园的多样的形式中得以效法;在30年后的同一家族的休特住宅设计中,这一理论成为我设计的关键。”

“我要最深切的感谢我的业主们,他们的理解、鼓励和参与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图纸是向项目委托人介绍规划设计的媒介。建筑是静止的,但是在景观设计中就连所运用的材料也是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的;同时,接替原先业主的新业主的品味和要求也是变化的。我的思想的真谛都在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图中。”

“我们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现在,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景观设计是各类艺术当中一门最为综合的艺术。这样一种认识基于三重理由:(1)在生物圈中,现存微妙的自然平衡秩序以及地球的保护层,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且,似乎只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才能恢复这种平衡,以保证生存。(2)在这些努力当中,首先需要的是诉诸生态,这些生态系统无非都是可持续存在的有效的动物状态的回归。(3)由于人类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动物状态进化过来的,所以人类所创造的环境,实际上,也就是他的抽象观念在自然界中的具体体现。第一重理由在人类的生物学层次上,引发了一种直觉的要求,并且由此导致了"绿色革命",这就像1972年在关于人类环境问题的斯德哥尔摩会议上所描述的那样;第二重理由鼓励着专家们进行综合的生态规划;而第三重理由正在以历史上从来没有构想过的尺度和规模,推动着景观艺术的发展”[1]。

杰出的景观园林作品首先来源于深刻杰出的思想,在初步了解了杰弗里·吉利柯作品及其专业生涯之后,对于杰弗里·吉利柯以上的思考言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将景观与园林规划设计视为艺术,从艺术创作的理论、方法、途径寻求景观园林设计的独特风格,眼光面向古今东西,目标瞄准全世界景观园林事业的发展,实践行动具体落实在亲手绘制的设计图纸上,孜孜不倦,勤奋一生,这就是杰弗里·吉利柯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作品及其专业生涯的缩影。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4

Abstract:Weshouldfocusonenvironmentalandlandscapebenefitaswellas“itsshortdistance,highspeed,muchspace”duringtheconstructionofhighway;Theauthoranalysissystematicallyhighwaystructureoflandscapespaceandlandscapeelements,pointsouthowtoplanlandscapeanddesignlandscapeshape,landscapecolor,greenspacelandscape.inordertogetpropermethodsoflandscapedesign.

Keywords:highway;landscapespace;landscapeelement;landscapedesign

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意义

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8年实现零的突破到2003年底,我国高速公路已通车里程达29745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高速公路遍布中华大地。然而高速公路在我国是新鲜事物,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高速公路的建设,除了进行功能、环保设计外,还应进行景观设计。所谓景观,是指人类(景观主体)所感受到的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和情感上认同的物质形态及空间氛围的综合构成体。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成为附着在大地上的一条超长的“黑色拉练”,导致岩石,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的村落一分为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形态;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景,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情感,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高速公路景观的空间层次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空间自然性强,围合性弱,视域宽广,同时要求有很强的导向性。

2.1景观廊道。景观廊道是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主体,它由三个空间层次组成,第一层次为道路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行车道、路肩、隔离带、防护栏、隔音屏、指示牌、天桥及桥身广告、路基边坡和行使的车辆;第二空间层次为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化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乔木、灌木等树木及花草等地被植物、道路两侧的山体护坡、广告等,其宽度一般10-15米;第三空间层次为高速公路两侧的视域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田野、村庄、山体、水体和劳作的人们及各种动植物。第一空间层次包容在第二空间层次中,第二空间层又包容在第三空间层次中,共同营造景观廊道,构筑新的大地景观。

2.2景观节点。高速公路景观节点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高速公路的进出站口,是高速公路整体景观空间序列的起点和终点,是进入一个城市或地区的门户,其景观环境决定着人们感受一座城市或地区的第一印象,它的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收费亭、防撞设施、广告牌、车辆、工作人员、其它服务性建筑及小品等;第二种为高速公路服务区,按照高速公路适当的里程并结合两侧的地形地貌来设置,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有停车场、加油站、维修站、厕所、车辆、司乘人员、服务人员、绿化、广告、小品建筑及住宿、餐饮、购物的主体建筑等;第三种为互通区,它是由道匝及横跨的桥梁和涵洞围合而成的内向型空间,其环境生态组成要素与景观廊道的道路空间层次生态组成要素相同。

3.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

3.1山体。山体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是空间的垂直界面,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其空间层次单一而缺少变化,如湖北宜黄高速公路武汉至荆州段穿过江汉平原,虽然视野开阔,但景观单一,知其一而知其二,容易使人困乏。同时山体作为景观元素又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其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曲线加上山体上的奇峰异石、绿树葱茏,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是在城市当中享受不到的大自然的美。

3.2水系。水系和山体一样,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水系或曲折或开张,富有动感。有的高速公路跨过水系,形成水系和高速公路的节点,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高速公路沿线山水交融,湖光山色,婉若一幅美丽的图画。

3.3绿化。绿化是大地的肌肤,绿色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在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绿化景观包含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相邻大地空间上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三个层次。特别是隔离带和两侧的绿化带,经过有规律的种植、养护,成为重要的人工景观元素。

3.4桥涵。桥涵是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的生命通道,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桥涵在满足流通功能要求的同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加强造型设计和色彩设计,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3.5边坡。高速公路在兴建过程中,难免开山填土,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需将边坡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诞生及边坡的垂直高度不同,边坡的加固方法有多种多样,常见方法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不同的加固方法其构造形式也不相同。边坡是高速公路空间的垂直界面,是人们的视线不可回避的地方,也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不管是那一种形式,在满足加固要求的同时,应将其进行景观化设计,如京珠高速湖北段两侧的边坡有的采取岩石或混凝土预制块等块料护岸,有的采用混凝土浆锚喷,在其表层都进行了景观化处理,块料护岸通过块料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丰富的肌理,并在其表层雕上具有楚文化的图案,混凝土浆锚喷的边坡在其表层绘上色彩明快的卡通画,使其具有较强的观赏性。

3.6建筑。高速公路景观空间的建筑包括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或其他建筑、服务区建筑、进出站口建筑等。高速公路在线形设计时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村落,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形态,对自然景观带来了负面影响,而高速公路两侧的民居是展示当地经济状况、历史文化、精神风貌的窗口,代表了一个地方的形象,无论高速公路和地方都有必要将其景观化处理。但民居产权归属各异,是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难协调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应在加强对两侧民居建设管理的同时,给予适当的经济扶持,统一设计,统一改造或兴建,使其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服务区建筑是司乘人员可以亲密接触的建筑,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在完成基本功能的同时注重造型的奇特性和色彩的刺激性,使其既发挥商业效应,又丰富道路景观。目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多为“欧陆”风格,主色调一般为红色,具有一定的观赏效果,但过于重复反而丧失了特色,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个性化设计。出入口处服务性建筑位于城市和高速公路的过渡空间中,一般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设计之中,而收费亭的设计以安全、简洁明快为主,以免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但其构图和材质应以新颖,具有时代特色为旨,使其成为道路一景。

3.7防护及引导设施。该元素位于廊道空间的第一空间层次内,离司乘人员最近,重复频率最高。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防撞栏、隔离墩、隔音屏、里程牌、安全指示牌、安全线、反光板(器)等,其有规律的重复、特有的形状和色彩构成了高速公路特有的景观,使人从中得到了快速、高效的体验。

3.8其他景观元素。包含高速公路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广告等,壁画和浮雕一般附着在边坡上,前面已经阐述。雕塑是最直观的形体语言,她凝聚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产业特色、民族风情等,同时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观赏性,提升了高速公路的品质,使其成为文化长廊。如京珠高速湖北段是湖北境内的第一条景观高速公路,在其节点空间上设置了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雕塑,令司乘人员回味无穷。高速公路广告是时代的产物,其形式主要有高速公路两侧的广告和桥身附着广告,广告丰富的色彩和构图及具有趣味性的广告词形成了高速公路的另一道风景线,展现了当地的经济特色。

4.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在完成“高速”功能的前提下,利用上述道纷槌梢丶爸芪У牡匚铩⒌孛驳?ahref="/lixue/">自然要素和本地域的人文要素等景观元素,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给人带来一种审美愉悦和良好的情感反响。

4.1高速公路景观规划设计

4.1.1借景。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以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合理借用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其引入到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中来,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如宁杭高速公路宜兴太湖服务区设计时借用太湖风景,主体建筑远离公路,依湖而建,变成了宁静的观赏太湖秀丽景色的好去处;南京东芦山服务区借用山势建在山腰之间,司乘人员可尽情享受登高远望的惬意,把山水美景尽收眼底,消除旅途的疲劳。并在建设中和地方政府协调,将道路红线以外的山体和农田纳入整体规划,将其借入到道路景观中来,如宁杭生态大道沿线500米范围内的采石场都全部关停,并进行了封山育林,全面对荒山秃岭、采石塘口进行绿化美化、恢复植被。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面积种植经济林带和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使其两侧形成了一幅绵延的画卷。

4.1.1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和服务区设置要求(一般50公里设置一个)合理地设计景观节点,形成有序的景观序列。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入口)——廊道——节点(服务区、小型互通)——廊道——高潮(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廊道——结局(出口),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各个节点形似镶嵌在景观廊道上的珍珠,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4.2高速公路景观形态设计

4.2.1沿路带状景观。廊道空间上人们是在快速移动中感受物体,瞬间一逝而过,根据人的视觉感受活动特征,只有这种物体不断重复,才能给人产生印象。因此,廊道空间景观通过其景观元素(绿化、防护栏、反光器等)有规律的重复形成带状景观形态,产生较强的封闭性和导向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4.2.2节点景观斑块。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其景观形态为斑块。骨架部分由直线和流线道路围合而成,直线是交叉干道的主线形,一般位于立交的底部,流线是两条或多条分流路线的连接道路,具有与其它干道相适应的立体特点。此处车速减缓,相对廊道来说感受时间增长,且可以居高临下,其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为主,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具有较强的艺术性。

4.2.3景观元素形态设计。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壁画一般附着在两侧的边坡上,并且提供快速前进的乘客观赏,其图案应用夸张的手法,扩大尺度并沿前进方向伸展。雕塑一般设置在节点空间,不可能象其它元素不断重复,要使其能给司乘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必须有较大的体量,其高度在15—20米之间,并用抽象的体块进行构图,不宜精雕细琢。

4.3高速公路景观色彩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不同于城市景观,其组成要素和界面以自然因素为主,人工因素为辅,是大地景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除了路面的黑色外,其它色调以绿色为主,如路面上的里程牌、指示牌、防护栏等均为绿色,与大自然色彩统一协调。但为了丰富道路景观,消除司乘人员的疲劳,可以点缀其它色彩。如服务区建筑、雕塑敷上红色后,“万绿丛中一点红”,活跃了景观气氛。横跨路面的桥涵也可以敷上与绿色协调的冷色调,如蛋清色、浅灰色等。边坡上的壁画因为色块面积大更是满目画卷、洋洋大观,给司乘人员带来视觉享受,提升道路形象。

4.4高速公路绿化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5

硬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铺地

铺地是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尤其以广场设计表现突出。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广场都因精美的铺装设计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罗马市政广场、澳门的中心广场等。但是我们现在的设计对于铺装的研究,特别是仔细琢磨似乎还不够。不是去研究如何发挥铺装对景观空间构成所起的作用,而是片面追求材料的档次,以为这样就好,其实不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要用高档的材料,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如巴黎艾菲尔铁塔的广场铺装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而没有选用高档次的花岗岩板,并无不协调或不够档次的感觉,同时,也可利用铺装的质地、色彩等来划分不同空间,产生不同的使用效应。如在一些健身场所可以选用一些鹅卵石铺地,使其具有按摩足底之功效。

2.墙体

过去,墙体多采用砖墙、石墙,虽然古朴,但与现代社会的步伐已不协调。出现的蘑菇石贴面墙现正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不但墙体材料已有很大改观,其种类也变化多端,有用于机场的隔音墙,用于护坡挡土墙,用于分隔空间的浮雕墙等。另外,现代玻璃墙的出现可谓一大创作,因为玻璃的透明度比较高,对景观的创造起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墙体己不单是一种防卫象征,它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感受。

3.小品

园林小品的种类很多,如坐凳,花架,雕塑,健身器材等。坐凳是景观中最基本的设施,布置坐凳要仔细推敲。一般来说在空间亲切宜人,具有良好的视野条件,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和防护性的地段设置坐凳,要比设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受欢迎。西单文化广场由于不可能在广场上摆满坐凳,只好在狭窄的道路旁摆了一排坐椅,因为没有其它可坐人设施,游人只好坐在上面,但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可见,设计必须提供辅助座位,如台阶,花池,矮墙等,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4.景观构筑

它包括雨水井、检查井、灯柱、垃圾筒等必要设施。过去,人们只是一味注重大的景观效果,而疏忽了对一些景观构筑的艺术考虑,从而产生总是对一个设计项目感到美中不足。现在,随着人类思想意识的不断积累和提高,人们逐渐将景观细部加以考虑。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效果。这一点在国外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检查井井盖的处理,在中国,对井毫不修饰,虽然已出现一些预制的褐色井盖,但其视觉效果一般。而国外则对井盖进行细部研究,他们将井盖的颜色加以修饰,五颜六色的图案被恰当地运用到景观设计中,与景观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

软质景观的艺术设计

1.园林植物

植物造景,艺术在其中起很大作用。植物造景定义为“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植物造景区别于其他要素的根本特征是它的生命特征,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所以对植物能否达到预期的体量、季节变化、生态速度要深入细致考虑,同时结合植物栽植地、小气候、干扰等多因素的考虑。在成活率达标的基础上,利用植物造景艺术原理,形成疏林与密林、天际线与林缘线优美、植物群落搭配美观的园林植物景观,随着生态园林建设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造景同时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

2.水体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6

如果我们把景观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那么,景观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

生态设计是一个过程,一种“道”,而不是由专业人员提供的一种产品。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化的环境和社区的建设中。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生态设计更是一种伦理。它反映了设计者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是每个设计师的最崇高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已故景观设计专业泰斗Sassakii说过,景观设计师可以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同样,他也可能陶醉在钟情于细枝末节般的艺术的自我表现之中。有了对社会和土地的责任感,景观设计师才有可能选择前者。

生态设计是经济的,生态和经济本质上是同一的,生态学就是自然的经济学。两者之所以会有当今的矛盾,原因在于我们对经济的理解的不完全性和衡量经济的以当代人和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偏差。生态设计则强调多目标的、完全的经济性。

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儿童只知水从铁管里流出,又从水槽或抽水马桶里消失,不知从何处来又流往何处;在全空调的办公室中工作的人们,就连呼吸一下带有自然温度和湿度的空气都是一件难得的事,更不用说他对脚下的土地的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有所了解。

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

显露自然作为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原理和生态美学原理,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得到重视。景观设计师不单设计景观的形式和功能,他们还可以给自然现象加上着重号,突显其特征引导人们的视野和运动,设计人们的体验。在这里,雨水的导流、收集和再利用的过程,通过城市雨水生态设计可以成为城市的一种独特景观。在这里,设计挖地三尺,把脚下土层和基岩变化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以唤起大城市居民对摩天大楼与水泥铺装下的自然的意识。在自然景观中的水和火不再被当作灾害,而是一种维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所必需的生态过程。

自然之力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所谓的生态系统的服务。自然提供给人类的服务是全方位的。让自然做功这一设计原理强调人与自然过程的共生和合作关系,通过与生命所遵循的过程和格局的合作,我们可以显著减少设计的生态影响。

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然界没有废物。每一个健康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和营养级,秋天的枯枝落叶是春天新生命生长的营养。公园中清除枯枝落叶实际上是切断了自然界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中,变废物为营养,如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就是最直接的生态设计应用。

第二,自然的自组织和能动性。整个地球都是在一种自然的、自我的设计中生存和延续的。自然系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远远超出人为的设计能力。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开启自然的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过程。如景观设计师MichaelvanValkenburgh设计的GeneralMills公司总部的项目中,设计师拟自然播撒草原种子,创造适宜于当地景观基质和气候条件的人工地被群落,每年草枯叶黄之际,引火燃烧,次年再萌新绿。整个过程,包括火的运用,都借助了自然的生态过程和自然系统的自组织能力。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7

1、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外延

1.1设计立意和主题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并不仅仅单纯地从美学角度和功能角度对空间环境构成要素进行组合配置,更要从景观要素的组成中贯穿其设计立意和主题。例如,表达某种独特的社区文化,或突出居住区本身所处自然环境的特色。通过构思巧妙的设计立意,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更多的诗情画意。居住区环境景观形态,成为表达整个居住区形象、特色以及可识别性的载体。

1.2设计范围所有空间环境的构成要素,包括各类园境小品、休息设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区内部道路、停车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形态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视线组织等都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范围之内,从而大大扩展了传统的“绿化+场地+小品”小区绿化模式的设计对象范围。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在各种造景要素的组织、策划上,而且还参与到居住空间形态的塑造、空间环境氛围的创造上。同时,景观设计将居住区环境视作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协调居住区环境与区域环境的关系。

1.3设计过程景观设计模式改变了从前那种待建筑设计完成以后,再作环境点缀和修饰的做法,使环境设计参与居住区规划的全过程,从而保证与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协调统一,保证小区开发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资源,使设计的总体构思能够得到更好的表达。

1.4设计手法居住区景观组织并不拘于某种风格流派,而是根据具体的设计构思而定,但始终要追求怡人的视觉景观效果。景观设计拓展了灵活多变的构图手法与流畅的曲线形态揉合到环境中,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的园林设计方法。设计的目的是为人们创造可观、可游、可参与其中的居住环境,提供轻松舒适的自然空间,为人们营造诗意的空间,从而增添人们日常的生活情趣。2、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内涵

2.1确立以人为本思想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是环境设计理念的一次重要转变,使居住区环境设计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变。以人为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在居住区的生活空间内,对人的关怀则往往体现在近人的细致尺度上(如各种园境小品等),可谓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因此,景观设计更多的从人体工学、行为学以及人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并以次作为设计原则。要创造适于居住的生活环境,更多的需要建立在居住实态的调查研究之上。

2.2融入生态设计思想生态设计思想的融入,使环境设计将城市居住区环境的各构成要素视为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使环境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空间形态设计转向居住区整体生态环境的设计;使居住区从人工环境走向绿色的自然化环境。基于生态的环境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追求如画般的美学效果,还更注重居住区环境内部的生态效果。例如绿化不仅要有较高的绿地率,还要考虑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乔、灌、草结构的科学配置;居住区环境的水环境则要考虑水系统的循环使用等。

2.3追求生活情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居住模式发生了变化,人们在工作之余有了更多的休暇时间,也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停留在居住区环境内休闲娱乐。因此,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要求各种小品、设施等造景要素,不仅在功能上符合人们的生活行为,而且要有相应的文化品位,为人们在家居生活之余提供了趣味性强而又方便、安全的休闲空间。

2.4注重动态的景观效果在静态构图上,景观设计要求讲求图案的构成和悦目的视觉感染力,但景观设计更为重视造景要素的流线组织,以线状景观路线串起一系列的景观节点,形成居民区景观轴线,造成有序的、富于变化的景观序列,如各种绿轴、蓝轴等。这种流动的空间产生丰富多变的景观效应,使人获得丰富的空间体验与情趣体验,对构筑居住区的文化氛围和增强可识别性起到积极作用。

2.5强调可参与性居住区环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营造人的视觉景观效果,其目的最终还是为了居者的使用。居住区环境是人们接触自然、亲近自然的场所,居住的参与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与自然交融的确空间。例如,成都一些居住区通过各种喷泉、流水、泳池等水环境,营造可观、可游、可戏的确亲水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

2.6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居住区园林景观环境必须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布局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空间,使人轻松自如地融入“家园”群体。让每一个居民随时随地都享受新鲜空气、阳光、绿色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居民理想中的乐园。

2.7开放的、系统的设计观念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居住区空间环境绿地设置的分级,不拘于各级绿地相应的配置要求,而是强调居住区为全体居民所共有,居住区景观为全体住户所共享。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力求分级配置绿地的界限,使整个居住区的绿地配置、景观组织通过流动空间形成网络型的绿地生态系统。

2.8主题化的设计思想以某种主题为主的居住区环境设计,或营造独特的社区文化、艺术氛围,或表达对某种生活情调的追求,能够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社会多元化需求定群体的需求。设计的主题思想既可以从市场分析出发,又可从居住区区位环境的景观特质提炼出来。如华阳府河音乐花园,以音乐为概念的环境设计策划、设计,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得到了目标消费群体的认同,从而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3、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中的绿化设计

3.1设计原则居住小区的绿化设计应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在使用中的心理需要与观赏心理需要吻合,做到景为人用。在住宅入口、公共走廊、直到分户入口,都引入绿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关键点都能够接触到绿化,绿化环境不再只是一块绿地,而是一个连续的系统。

3.2植物配置不同地带一定面积的小区内木本植物种类应达到一定数量;在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等植物类型的植物配置上应有一定的搭配组合,尽可能做到立体群落种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出季相的变化,至少做到三季有花;在植物种类上应有一定的新优植物的应用。

为维护全球可持续发展,世界范围内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作为城市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居住区绿地应成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开放空间。居住区绿地中的人工植物群落应是在城市环境中,模拟自然而营造的合适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少种植那些过于娇贵的植物,通过植物自然的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不会给后期的养护带来负担。居住区绿地应是为人服务的地方,应集中体现出城市绿地的价值,在植物种类上应达到一定的数量。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的城市种类,因气候土壤的条件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面积10hm2左右的小区中的木本植物种类数应能达到当地常用木本植物种数的40%以上。

好的居住区环境绿化除了应有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的种植,还应有植物种类型和组成层次的多样性做基础,特别应在植物配置上运用一定量的花卉植物来体现季相的变化。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应多种植一些芳香类的植物,如白兰、黄兰、含笑、桂花、散尾棕、夜来香等,营造怡人的香味环境,舒缓人们的神经,调节人们的情绪。4、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一些手法

4.1小区步道设计有调查表明,小区中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是休息散步,而且居民多喜欢在小区绿化较好的道路上散步,而不是仅限于小区的小游园。因此,小区的步道设计应以使用者的舒适度为重要指标,当曲则曲,当窄则窄,不可一味追求构图,防直放宽。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曲多于直,宜窄不宜宽。力图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因坡而隐,遇水而现。

4.2小区广场设计小区广场称之为休闲场地更为合适,这一类场地的功能主要在于满足小区的人车集散、社会交往、老人活动、儿童玩耍、散步、健身等需求。规划设计应从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小区尽量不搞市政设计中常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广场,越是高档的小区越不应该搞。别墅区中则绝对不要设,不仅尺度不合适,而且也难于适应小区的休闲、交往等功能。

小区广场的形式,不宜一味追求场地本身形式的完整性,应考虑多用一些不规则的小巧灵活的构图方式。特别是广场的外延可采用虚隐的方式以避其生硬,与周围的小区环境有机的结合。此外,小区内的广场设计,一定要避免城市广场设计中缺乏绿荫的通病。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8

2国外道路雨洪管理模式

为缓解城市化带来的雨洪问题,西方国家在多年的实践中探索了不同雨洪管理模式,并取得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措施包括最佳管理措施(BMP)、低影响开发(LID)、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可持续基础设施(SI)、绿色基础设施(GI)、水环境精明设计(watersmartdesign)和更优场地设计(BSD)等。

(1)最佳管理措施(BMP)。

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BMP)是美国20世纪70年代提出解决水质水量等问题的综合措施,主要强调通过收集、短时储存或引导雨水按照设计流速渗透进土壤和下游的雨水设施,就近处理雨水,从而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径流速度以及污染物。其主要是在法规政策支持下采用工程性(如滞留池、渗透设施、人工湿地、生物过滤和停留系统等)并辅之以非工程性(如土地使用规划、垃圾管理、街道清扫等)的措施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宾夕法尼亚州的最佳暴雨管理手册中,专门提出将BMP措施结合道路设计、建设及维护,实现径流量削减及水质提升。

(2)低影响开发(LID)。

美国马里兰州20世纪90年代提出(lowimpactdevelopment,LID)低影响开发策略),强调通过一系列源头控制措施达到对雨水的管理与利用,总体目标是实现开发前场地的水文状态,更为强调与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主要措施包括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雨水罐、透水铺装、植被浅沟与过滤带、洼地、种植器、树盒、蓄水池、渗透沟、干井等,此类措施同时兼具雨水控制以及景观或使用功能,尤其适合城市新区开发以及旧城改造,广泛适用于居住区、道路、公园、商业区等场地。目前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雨水技术之一,著名案例美国西南十二号大街(SW12thAvenue)和东北锡斯基尤街(NESiskiyou)绿色街道项目,均为“以自然方法管理街道暴雨水”的示范性工程。

(3)绿色道路(greestreets)。

绿色道路将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与低影响开发措施(LID)结合,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减少径流量及污染,缓解城市内涝同时提升道路景观和生态环境。最具代表性的如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绿色街道项目及芝加哥绿色小巷项目,已成为道路雨洪控制利用典范。前者的成功之处在于将雨水花园、植物浅沟等生态雨水措施精妙地融入道路景观设计中,从而形成一个雨水收集、滞留、净化等多种综合雨洪控制功能的道路绿化系统。后者是全美迄今为止最大公共道路翻新工程,通过绿色方法对芝加哥城市内超过4000m2小巷改造,将原有硬质铺地改为透水沥青或透水混凝土等透水铺装,良好的渗透功能使得雨水直接下渗至地下石床,避免积水。改变了原有巷路不堪重负的地下排污系统问题。美国道路建设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全美公路里程约650万km,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高速公路最多的国家,约为9万km。可以看出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对城市道路及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非常重视,并在道路设计手册中明确体现雨洪控制技术。

3雨洪管理模式对山地道路景观设计的启示

3.1转变建设理念,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1)改变“以排为主”的传统雨水处理思想。

面对日趋严峻的城市内涝问题,不应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增加城市硬质排水系统,广大相关设计师亟须更新设计理念,学习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并本土化应用,将传统的单一排水设计与单一景观设计理念彻底扭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利用景观手段缓解雨水问题,营造城市排水的“软性系统”,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维护健康自然水循环。

(2)树立节约水资源的观念。

雨水资源是宝贵的城市水资源之一,由于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没有针对性地设置收集利用设施,致使雨水资源随着管道系统快速流走,大量城市缺水与内涝问题交织。如能有足够的节约水资源意识,有目的地设计合理的雨水滞留池、生物收集池、人工湿地等道路雨水收集设施,将为城市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这部分水资源还可以反过来浇灌道路绿化以及冲洗道路等,实现良性循环。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发达国家由于实践开始很早,相关配套法律较为成熟。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雨洪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逐步出台相关规范,如2006年建设部颁布的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及暴雨内涝防治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及住建部《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以及北京、深圳等城市的雨水利用地方规范,均对城市雨洪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实际上仍然缺乏系统的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法规,更缺乏城市雨洪管理技术与道路设计结合的政策支持及相关设计规范。目前急需补充雨洪技术在道路设计手册规范中的空白,促进相关领域设计工作展开有据可依。

3.2设计手法因地制宜

山地城市道路具有以下特点:地形变化大,平面布置形式较为自由,空间丰富;坡度大弯道多,各类水、旱桥涵及护坡、挡土墙、护栏等工程构筑物多;道路与山体结合较为紧密,融为独特景观。其独特性决定了仅靠修复地下管网无法满足城市雨洪安全。据此,应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条件,包括雨水排蓄系统、雨水渗蓄调控系统以及雨水污染控制系统来构建山地内涝防治及雨水利用系统;同时,针对山地城市普遍布局紧凑、用地紧张的特点,应该采用小型、分散的方式来构建自然雨水渗透系统。结合以上特点及适宜的国外雨洪管理措施,可因地制宜,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中合理设计雨水景观。

(1)滞留带———绿地接纳雨水。

滞留带一般呈长条形,外表类似一般的绿化隔离带,主要用于处理路面径流。可替代停车场、道路及高速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带,达到径流输送、净化及增加下渗,缓解排水管压力的作用,同时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滞留带沿道路纵向分段设置,每段设置溢流口,雨水口设置于绿化带内,路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高程,形成接纳雨水的下凹式绿地。道路径流可进入绿地进行下渗,而多余的雨水可从雨水口排出。滞留带尺寸较灵活适于用地局限区域使用,也可与植被过滤带组合使用。

(2)渗透浅沟———雨水“跌水”景观。

渗透浅沟是兼具雨水收集与截污功能的措施,雨洪径流通过植被时,流速得到降低,污染颗粒沉淀,有效促进雨水入渗,有一定贮存调节功能,适合污染负荷不高、用地紧张地区使用。可以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系统规划为依据,在城市地块边界、道路两侧或硬质地面的周边地区设置,使其与整个区域的排水系统构成一个整体。同时,由于植物渗透沟渠可以顺着山地道路两侧天然的沟渠布置,可以依托地形高差,形成山地天然的“跌水”景观。

(3)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主要通过填料的过滤与吸附作用,以及植物根系的吸收作用净化雨水,同时通过将雨水暂时储存而后慢慢渗入周围土壤来削减地表雨水洪峰流量。可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停车场、庭院、各类小区等场所,用于城市道路的生物滞留池通常位于道路两边,可取代传统的城市道路绿化带。道路雨水通过道牙缺口进入生物滞留池,与前述滞留带原理类似,可根据地形、汇水面积及景观等因素灵活布局。其生态功能较综合,投入维护成本较低,并且形成的雨水花园景观效果非常好。此外,在山地城市道路绿化设计中,还有许多措施可以综合使用,如步行道和停车场多采用透水铺装,车流量小的道路可适当采用透水沥青,滞留树池、滞留花坛等小型设施等,都比较适合用地紧缺的山地城市。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空间格局、生态学过程与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所在。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二.景观生态学的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

景观生态建设是指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采取调整或构造的形式,来形成新的景观格局,以增加景观的稳定性和异质性,从而创造立足原有基础而又优于原有景观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高效、和谐的人工-自然景观,构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生态规划中,景观生态学中的区位生态学和生态区位论是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态区位本来是一个竞争优势空间或最佳位置的概念,是一种富有方法论意义的空间竞争理论,长期以来一直占据在统治地位的经济地理学主流理论中。现代的生态区位论还包含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在微观方向上,生态区位论和区位生态学就是特殊区位论发展方向。生态区位论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系统性的将生态学、经济学、地理学、系统学等方法统一起来,将生态规划问题的新型区位论作为重点研究的对象;区位生态学是具体研究最佳生态方法、最佳生态区位、最佳生态效益、最佳生态行为的生态规划学和经济地理生态学。

从生态规划角度来说,所谓的生态区位,就是生态单元、景观组分、生活要求和经济要素等方面进行最佳生态利用组合配置;生态规划就是要根据人类利益统一的要求,按照生态规律,采取因地制宜、适地适产、适地适用和适地适生以及合理布局的原则,通过对环境、交通、资源、技术、产业、人口、资金、效益、管理、市场等生态经济要素进行严格生态经济区位分析,综合各类资源和分析结果,来合理进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整治、生产力配置、生活安排。生态规划要遵守区域原则、发展原则、生态原则、优化原则、建设原则、经济原则和持续原则等七项基本原则。在现在景观生态学中,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深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分析,如何设计和发展生态区位论以及探讨区位生态学的方法和基本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区域生态建设。

三.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是一种新的设计思路,是建立在生态景观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设计理念。鉴于景观的可持续设计的发展优势,目前,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可持续生态景观理论、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套成功的可持续设计模式还需有待未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来逐步完善和提高景观的可持续设计。

1.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

景观是一个由生物圈和陆圈组成的、具有生物圈和陆圈相互作用的系统。完善的生态系统能要能够保持自然水土、能对局部的气候起到调节作用,能为动物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栖息地,有利于食物生产环境,能实现减缓旱涝灾害的基本功能,拥有较为洁净的环境,能满足感知需求,能成为精神文化的源泉和教育场所等,这就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基础作用。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景观的可持续设计时,就需要采取相关手段来保护和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景观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或者是多个生态系统的聚合,其可持续性容易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人的干扰程度大小和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多样性之间的影响关系等等。

从物种的多样性方面来讲,一个由微生物和复杂动植物构成的生物群落,和一个复杂的能量和物质转化、循环过程所构成的生态系统,仅仅能比单一物种和简单的生态过程所构成的系统更具可持续性。在目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以美化的名义将自然的河道和山野风光进行改造,并以此来取代传统的鲜花和观景树木,采用一些简单的人工群落来代替原生的较为复杂的自然群落,类似的这些现象,极大的降低了景观的可持续性。

在生态景观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既要满足人的使用目的和使用需求,又要尽量将人的干扰范围、干扰程度和强度降低到最小,这也是生态景观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生态景观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工程技术,要尽可能不对自然系统中的其他物种和生态过程带来毒害和损害。其中较为有名的是香港湿地公园,在该公园建设中,为了避免在景观的施工期间对现有湖泊和水体受到污染,刻意设置了一个双层条板屏障,通过该屏障将游客中心和水体分隔开来,实现隔离污染的作用,该屏障在工程合约完成后才拆除。设置的屏障中的条板入到粘土层中,由于粘土本身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能够保证湖泊系统在施工完成后具有较好的完整性。

2.加强对景观材料的合理利用。

生态景观中的硬质景观,如景观设施和景观建筑在材料选择上,要尽量选用绿色环保、可以循环利用和再生的材料。在香港湿地公园中就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对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施工物料的选择。

在生态景观的软质景观中,如园林植物的选择上,要尽可能最大程度的保护和应用乡土树种。由于乡土树种造价较为低廉,同时通过长期和当地环境的适应和同步进化,相对于外地物种来讲,更能适应当地环境变化,并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树种的生态功能,合理选择乡土树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城市特色。

3.提高对设计的重视和管理。

为了保证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景观的可持续性,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与生态管理相结合。在景观规划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复杂的环境问题,一般都需要结合相应的景观管理手段,来解决景观规划中的问题。

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要能引导变化,以便能维持重要过程和景观系统的持续良好运作。获取规划设计相关资料、对资料进行能分析处理是形成景观生态化可持续规划设计策略的关键所在,在规划设计前期要需要综合考虑景观在自然、人文方面、环境等诸多因素及相关资料,分析其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创新,加强对设计各阶段成果的审查和对设计过程的控制,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在景观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跟踪,做好技术监督工作,要充分发挥景观规划管理的作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可持续的景观。

四.结束语

生态规划应该遵守区域原则、生态原则、发展原则、建设原则、优化原则、持续原则、经济原则等7项基本原则。现在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深化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分析与设计而发展生态区位论和区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有效地规划、组织和管理区域生态建设。合理选择施工管理手段,实时调整支配资源应用,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对于管理手段和施工方法的改进,把美化人居环境、美化市容作为一项重大功能,充分发挥保持城市可持续利用功能,为景观生态化创造永续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强,黄丽玲,俞孔坚.设计如何遵从自然――《景观规划的环境学途径》评介[期刊论文].城市环境设计,2007(1)期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10

乡村绿地景观设计主要是由生态因素、生活因素和生产因素三个方面决定。乡村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绿地景观的持续化发展,需要按照乡村社会发展规律和乡村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建设出集生态、生活、生产为一体的可持续化乡村景观。

1 、乡村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可以在闲暇时间能够体验到田园生活。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乡村绿地可以提供文化传播的支撑载体,使公民的业余生活得以丰富,提升老百姓的文化水平。此外,进行大面积绿地景观的设计和建设,可以使乡村的环境得到美化,使乡村景观的布局进行改善,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所以,做好乡村绿地景观设计非常重要。

2 、乡村绿地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之处

2.1 绿地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乡村绿地景观建设过程中,很多地区都直接借鉴其他乡村的建设方案,没有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1]。所以,在进行绿地景观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科学、不完整和不全面等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绿地建设部分和整体不协调,无法充分发挥出绿地景观的作用。

2.2 乡村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机制不完善

在进行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导致绿地景观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公民肆意对绿地进行侵占。而且由于绿地管理措施欠缺,存在严重的病虫害问题,一些绿地因为管理不当导致植被枯死。所以,在进行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设计出合理的绿地管理方案,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1]。

2.3 乡村绿地建设缺乏地域特色

在进行乡村绿地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乡村特有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点,选用特有的元素将本土特色凸@出来。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乡村只是一味的模仿其他乡村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没有和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地域景观结合起来,无法凸显乡村特有的地域文化。

3 、乡村绿地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3.1 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考虑

在进行乡村绿地景观设计时,要结合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建设,从整体性的角度进行考虑。要结合乡村的地理环境、乡村未来发展方向、乡村自身定位、基础建设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在制定合理的建设方案的前提下,建立整体架构。一方面要从整体布局的角度出发,合理的对乡村绿地景观进行布局,尽量保证乡村绿地景观设计的连接性和协调性。二是要对农村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绿地景观的可持续性和整体性进行完善。

3.2 尽量选用当地树种

在进行绿景观设计中,选用当地树种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使用当地树种的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比较小,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自我养护和更新。所以在进行乡村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尽可能选用当地树种。

3.3 保持植物多样性

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要尽量保持植物的多样性,结合乡村地区生态特点,对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的配置,防止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营养争夺和空间争夺。种植物种之间要可以相互补充,构建功能齐全、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2]。需要结合种植地环境的不同,侧重选择适应性更强的绿植,实现绿地景观的持续化发展。

3.4 对理论研究进行丰富

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绿地景观设计可以有序、健康的发展下去,需要对理论研究进行进一步的丰富,并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结合乡村绿地景观的类型、景观格局和景观特点进行合理性的设计和规划。规划设计过程中,要从全局出发,实现乡村绿地景观的持续化发展。此外,在进行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做到以点到面全面化的设计,将绿地景观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充分发挥出来。

3.5 对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在进行乡村绿地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对乡村绿地的养护机制和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将绿地景观的养护工作落实到位。加强监理力度,严防出现砍伐绿地、侵占绿地的情况,安排专人进行养护[3]。避免出现病虫害。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绿地景观的开发投资力度,并利用乡村绿地景观带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3.6 将本土特色融入进来

在进行乡村绿地设计过程中,融入本土特色可以提升乡村的品质和魅力。因此,在进行绿地建设时,要对乡村地方文化特色进行保留和延续,将现有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融入进来,使乡村绿地景观内容进一步丰富。所以,在进行乡村景观设计时,不允许照搬绿地的建设模式和设计手法,结合地区文化特色构建出地域特色显著的乡村绿地景观。

3.7 加强绿地建设的教育力度

政府单位要进一步对乡村绿地景观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对村民进行绿地建设价值方面的教育工作,使村民的思想发生转变,从而主动加入到农村绿地建设的队伍中,实现绿地建设的持续化发展[4]。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村民参与绿地建设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定期举办“绿色村镇”表彰活动,对绿地建设过程中先进的个人、村镇进行公开的奖励和表彰。

结论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还处在发展初期,建设进行绿地景观设计时,固守传统、全盘借鉴的情况普遍存在。为了实现绿地景观建设的持续化发展,需要从城乡差异、功能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从而将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王得刚.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167-171.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1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 gradually from the initial to the materialto enjoy the pursuit of spiritual life to more attention, fortheir living, work and rest and other living environment demands increas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landscape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and excellent works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While maintaining the whole social and public interest is one of the duties of the government, the social public affairs is responsible by the government with one hand,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ublic to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articipate, thus 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public supervision of city public landscape design.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snecessary.

Keywords: landscape design; public particip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景观管理中的公共参与相关理论

1989年开始,国外有关公众参与的书籍和文章逐渐影响到我国景观设计领域。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公众参与意识进一步觉醒。同时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在城市公共景观建设过程中通过举行展览、媒体宣传和市民投票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

公共参与的模式

公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社会根本利益之所在,景观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公众的生活质量,所以公众是最关注其周围环境的发展。因此,公众能有效地对设计师和领导这两个主体进行制约,形成合理的公众参与景观设计决策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景观设计师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努力,但公众参与尚且停留在问卷调查、图纸和模型展示等事后的、被动的、较低层次的参与上,与真正的“公众参与”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公共参与的概念“公众参与”一词的英文原意为“Work shop”,日本人把它译为“住民参加”,章俊华老师在请教了许多专家学者之后,认为译为“公众参与”最为贴切。

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不但包括被告知信息、获得咨询和发表意见等法律赋予公众的最基本权利,而且还包括公众对整个景观设计的决策性参与。(三)公共参与的流程

我国景观设计行业正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公众参与还处在探索阶段。早在1969年谢莉.安斯汀通过对公众参与实践的分析, 发表了“市民参与的阶梯”一文, 根据市民参与的程度, 提出了公众参与的阶梯的概念, 将公众参与分为八级, 三个层次, 其三个层次也可以理解为公众完全被动的阶段、受约束的尝试阶段和受引导的互助合作阶段, 反映了公众在参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低 。这一分析对公众参与的效果评价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即公众不是“象征性参与”,最高境界是“实权参与”,即城市规划全由市民说了算。比如,英国编制结构规划采取的是“公众评议”形式,而不是“公众听证”,这样能使规划更多关注整个地区长远发展,而不是具体利益得失。在发展合作伙伴作为公众参与的互助平台,同时加强能力建设是公民参与的必要条件。

(四)公共参与的途径或形式

在国外,公众参与目标制定的方法有特别工作组、市民咨询委员会、邻里规划委员会、各类团体、德尔菲法、民意测验及镇民大会和公开听证会。中国也逐渐重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参与的类型主要分两个阶段:

1.告知性参与即并没有实质性参与的机会。目前在景观设计过程中,有三种方式应用于公众参与调查中:一种是问卷,一种是设计师规划完后,做成展板来征集意见;另外一种是政府和设计师共同举办听证会,让大家各抒己见。对于第一种方式是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的;对于第二种,由于各种想法不同,带来的利益不同,产生的对景观的想法也会不同的。

2.公众得到实质性参与的机会较多,主要参与途径是在实施与管理过程中:这样可以调动起公众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景观建设和管理中来,不论从关心环境质量、监督环境执法上进行参与,还要参与政策建议、选择绿色生活上提出要求。公众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自愿行动者”。比如,在景观建设和管理中发现违规现象时,公众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及早对此种行为加以制止,同时对有关部门的规划管理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此外,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对景观管理非常必要。

(五)公共参与的意义

公众参与不仅体现了设计中的人性化思想,还能增加公众在景观建设中的积极性,因此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公众参与列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1.公众参与是营造环境文化,共建绿色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在景观环境的评价中有了公众参与讨论,能使提出的建议更趋合理,从节能节水、环境检测、生态经济等角度,能更多的考虑到使用者的切身感受,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集思广益使公众起到监督作用。营造环境文化,建设绿色社区是公众参与的微观载体。提高群众的景观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参与意识,不论是记者论坛、大众舆论、信息沟通、影视制作,公众的参与可以使其了解管理中的具体内容,体验管理者所需要承担的义务,从而加强公众的景观保护意识。

2.建设绿色社区,倡导绿色生活是公众参与的广阔途径。有了公众的监督,会促使政府管理人员、企业领导树立环境保护风险意识。以公园为例,公园是公益性的基础设施,应该有一个精简的管理机构受政府委托进行公园管理。而公园的养护、维修、经营服务、保安保洁等作业行为,应该由企业去承担,走市场化的路子,通过招投标选择作业队伍,减少了成本投入提高了效益。

3.倡导绿色生活,推动了绿色传媒是公众参与的有效手段。景观管理的工作是长期性的,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将公众参与引入景观管理中,不仅可以扩大管理范围,还可以适当的减少开支。因此更应多开展公众参与的管理模式,让市民参与到公园建设、维护中来,可以与社区合作共建,充分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运用社会力量管理。

举例分析

(一)外国实例------国际发展现状 在城市政治生活中掀起一股“公众参与”的浪潮,这股浪潮席卷到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公众参与”是随着倡导规划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即规划师可以从公众那里学习社会的脉络和价值观,公众则从规划师身上学习技术和管理,双方的交流让两类知识融合,共同发展。

西雅图的滨水地区设计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即通过“不设计而设计城市”制定指导具体设计的“城市设计大纲”来实现。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的北部滨海岸地带北部PUGET SOUND海湾沿岸,与城市中心有一定的距离,基地的东面有城市高速路通过。不同的设计参与团体根据各自不同的分析和市民意见调查得出了不一样的设计方案。在此笔者列出下面几种:第一,先从功能出发,分级组织用地以期使得该规划以功能为基础有着结构上的联系达到秩序的统一。关键是该功能区的性质定位是设计师根据该地区的人们的日常的行为活动和居民的需求意向调查所制定的。 第二,强调形式和功能的统一,在不同的景观节点将景观的功能价值注入其中。第三,对周边植物和生物的保护和尊敬,对原有历史地段,建筑和构筑物的尊敬和再利用。 第四,对现代交通、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方案所示范的多样性,协调交通运输的多样性,步行人,乘船渡过的,骑脚踏车者,汽车驾驶者,和单脚滑行车线路的组合。

(二)中国实例----国内发展现状自1980年末至1990年初,通过对国外有关“公众参与”书籍和文章的翻译介绍,逐渐影响到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通过在城市公共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举行展览、媒体宣传和市民投票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参与进来。进入21 世纪以来,国内一些大城市纷纷通过举办绿色论坛的形式,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促进城市的绿色环境规划建设。如杭州2002年6月举办的“绿色论坛”、南京2002年11月举办的“绿色南京”论坛及上海2003年8月举办的“2003城市绿化国际论坛”相继邀请了国内外专家、普通城市市民共议城市绿色环境规划建设。上海领风气之先,在卢湾43号街坊的规划上,上海市民体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

(三)中外比较得出借鉴

我国目前比较普遍运用的公众参与方式(城市规划方案展览的公众评议)大多是一种方案的展示和评价,对规划设计前期的公众参与也局限于为调查现状目的而走访公众。参照西雅图滨水地区景观设计中公众参与的实践与我国的公众参与的实践,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不是设计师取得结论之后再来征求市民的走过场式公众参与,而应在设计阶段和之前就有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可以提高设计决定的准确性。 第二,公众参与依然没有组织,对未来设想和对规划设计过程涉及不多。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上的参与,而是有组织的非盈利机构、企业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参与,个人的参与方式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其意见也难以得到全面的重视。公众参与中合理的组织与机制十分重要。第三,现阶段公众参与的重点不是各种私利的竞争与平衡,而是建立自上而下了解公众的实际需要,自下而上监督设计决定是否维护了大多数人利益。制度建设是城市景观建设公众参与的重要保障。第四,鉴于城市不同人知识水平相异,公众参与设计的过程应集中在制定目标和方案选址及评审阶段,而不是在技术设计过程中。比如:保证公众参与的具体实施洛杉矶的交通规划机构还出版了《市民参与指南》,并建议拨10%的规划总费用给市民参与活动。 我国应通过各种舆论宣传,增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意识当然,西方公众参与的实施与其社会的背景和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今天的中国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公众对自身的权益关心越来越明确。如果不能体察时代的脉动,投身普通公众的需求之中,就只能沦落到满目疮痍的城市环境收拾善后的局面。对于我国景观规划的设计现实需求而言,公众的参与不应当再走“反科学”“反理性”的利益斗争,而是借鉴西方公众参与的有效模式,应建立起公众参与的组织机构,使市民之间形成交流网络,彼此可以发掘潜力、启发心智、增强参与城市景观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使设计师得以了解和把握市民的特殊意识和价值观,可以使决策者充分体察民情,判断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为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景观管理民众参与的建议

1、“公众参与”方式的改善。在重大项目立项之前,不仅需要有各方面专家的研究论证,也需要及早的向普通民众告知,使得民众了解项目,表达他们的看法,集思广益。最好在项目中安排一个随时听取民众意见的部门,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于民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能够有一个及时接纳和反馈的渠道。项目前期有民众听证会,项目实施中随时接受民众的监督和建议,项目完成后安排民众参观评价。切实做到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到完工,一直在民众的监督下,在民众的参与下,使“公众参与“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

2、“公众参与”组织机构的确立和律法的健全。真正有成效的公众参与不是个人层次上的参与,而是有组织的非盈利机构、企业和社区居民代表的参与。个人的参与方式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同时其意见也是难以得到全面的重视,因此,公众参与中合理的组织与机制十分重要。从国外与我国其他行业的实例来看,实行景观规划设计公众参与,建立一个独立于行政组织之外且拥有一定的决策和管理权限,由关心城市景观发展的、有相当的景观规划设计知识装备的公众组成的团体是必要的。其次,对于城市重大项目“公众参与”的各种立法也是迫在眉睫的。从国家层面到各级政府都应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对于一些城市项目必须要有公众的参与,必须要经过公众的评估,充分考虑项目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最终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3、提高民众的参与水平。景观规划设计涉及美学、生态学、工程学、植物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公众对于景观专业的认识水平有限,无效参与的情况就不可避免。因此,引导公众在正确认识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参与其中就显得极为重要。设计师一方面要与公众交流,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向公众传授各种景观专业知识的职责。以便公众能够更加客观地了解景观设计以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以使得他们可以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三、结语应当指出,“公众参与”是对民主平等权利的张扬,今天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作为有着不可磨灭的社会印迹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如果不能体察时代的脉动,投身普通市民的需求之中,就只能沦落到为满目疮痍的城市环境收拾善后的局面。对于我国景观规划设计的现实需求而言,只有走“公众参与”的景观设计道路,把普通民众的现实需求和景观设计理念想结合,增强设计项目的可操作性;才能规划设计出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城市景观,增加社会的向心力;有效实施规划设计,促进公众对城市景观的理解力;还能促进监督,减少暗箱操作等违规事件的发生,推动景观设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锦富.论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划制度[J].城市规划,2000(7):54~56.

景观设计管理论文篇12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当中,越来越重视夜景的装扮,在各种景观灯的映衬之下,能够使城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突显出一个城市的魅力。但是,随着楼宇、摊位、桥梁等景观照明灯的增多,景观照明灯在共同运行下会使亮灯率大大降低,设备使用率也会降低,如果要想实现持续亮灯、使其安全运行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城市景观照明的管理与维护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一些借鉴。

一.做好设计工作

城市中各种景观灯能够交相辉映,呈现出绚烂色彩,这离不开各种灯光颜色、位置等设计与统筹。鉴于城市建筑物非常多,要想使景观照明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魅力、符合市民需求就要在确保灯效的同时,增强其艺术性,为此,选择好灯具、材料,并做好养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从灯具选择上看,即使不同的灯具厂家制造的机理大同小异,但是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国外灯具的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国内,比如,发光二极管、发光颗粒、发光体等国外大品牌较多,质量上值得信赖。此外,还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环境,尽量应用防水、防潮、防冻性能高的灯具,这样能够延长照明灯使用的时间。

灯源的选择也是关键,对其选择一定要能够符合行业标准,因为国内外的用电标准存在差异,为此,在LED的连接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如不能联系到生产厂家,出现质量问题不能立即更换。为此,在光源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大众化的、符合行业标准的、便于维护与管理的灯源。此外,还要做好固件的选择与使用,要尽量使用金属制品,减少使用塑胶制品,这是因为灯具在长时间与外界光线接触时,会出现质量问题,选择质量好、使用寿命长的灯源能够减少后期维修的时间,节省了人力、物力与维修资金[1]。

二.在施工中要把好质量关

对于城市景观照明工程来说,要能够对其特性进行综合考虑。鉴于要在建筑物上开展灯光夜景工程,为此,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存在一定难度,要从灯具选择、使用,施工技术、工艺控制,灯具安装等方面做好工作,在加固过程中要考虑周全。景观照明工程可以说是建筑工程当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建筑施工中,将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纳入到工程中一起开展便于管理与维护,能提高灯效,对于城市景观照明建设来说有重要意义。在工程质量上不能出现过多的问题,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与管理,如果一旦出现较大的施工漏洞后期会出现更大的损伤,增加额外的修补费用[2]。

三、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

在城市中,有专门的夜景照明管理部门,使工程投资的成本降低,将施工效果大大提升,形成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很多施工单位的目标。做好城市景观照明的管理与维护的具体方法如下:

3.1政府出资建设的景观照明工程,要做好后期维护

一般来说,灯光工程的保修期在2年左右,从工程验收开始到结束,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都要对其进行免费修复,管理人员也要定期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告知施工单位进行维修[3]。这种修复方式有非常多的优势,由施工单位进行维护,能够对工程更加熟悉,维护会更加方便,同时还能够大大减轻施工管理人员的负担。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在合同中虽然对保修做出了很多规定,但是对施工约束明显不足,容易出现非常多的施工漏洞。比如,某建筑大厦的投光灯出现了故障,在反复告知施工单位去维修时,施工单位却一直没有维修,最终导致照明灯报废,还要重新安装一个新的灯管。为此,在保修期内就要做好灯光工程的维护,还要在合同中标注未在规定内完成维修的处罚方法[4]。如果甲方在通告维修以后,依然没在规定时间内来维修,甲方就可以委托其他人员进行维护,在保修金中将费用扣除,从而使甲方利益得到保障。可以构建出一个智能化的城市景观照明自动监控系统,能够针对景观照明系统出现的问题及时报警,使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一)由政府建设,过了保修期或政府接管的灯光工程

1、由招标确定维护单位,以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将维护任务外包

通过包工不包料的方式将维护外包出去,在管理部门或者是其他维护单位发现问题以后,要能够及时针对问题进行处理,按照合同文件中的规定,维护量与人工比例是存在关系的,要结合损坏程度进行维修,将维修资金控制在规定数额内。管理人员要到施工现场对维护量进行清点,减少出现报多少,领多少的情况[5]。

2、包工包料、定期结算发包

通过招标方式将维护单位以及需要维护的范围确定下来,管理人员要定期开展巡查,还要做好相关记录,维护单位要能够将维护任务完成情况及时上报,并做好结算工作[6]。在这种管理下,管理人员必须要对灯光工程有深入了解,才能发现记录是否准确。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城市景观照明的设计、工程管理以及日常维护进行了分析,可见,在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当中,要想使灯效更加持久、使质量得到保证就要做好各项设计管理与维护工作,使其成为城市最绚丽的装扮。

参考文献:

[1]袁朝辉,马煜.基于虚拟仪器的城市景观照明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10,36(5):100-103.

[2]荣浩磊.中国的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以广州城市景观照明规划为例[A].//中国照明论坛―城市照明节能规划、设计与和谐发展科技研讨会论文集[C].2010:175-178.

[3]倪孟麟,张英林,胡梦莹等.城市景观照明节能改造中应重视的技术关键――景观照明与建筑材质的光色统一与检测[A].//2011绿色照明与科学发展科技研讨会暨第四届中日韩照明大会论文集[C].2011:68-7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