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0 14:48:02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1

二、工作目标

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上级要求,我区现有的国家综合档案馆达不到要求,要在2018年前建成新的档案馆。具体时间要求为:

(一)完成新档案馆建设的工作方案、立项、选址、落实土地等工作。

(二)完成新档案馆建设的设计(含审核批准)、报建、招投标等工作。

(三)新档案馆要正式开工建设。

(四)完成新档案馆要主体结构建设工程。

(五)完成新档案馆要内部装修、竣工验收等工作。

(六)完成新档案馆要搬迁等工作,新馆正式启用。

三、工作职责

为顺利推进我区国家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配合、圆满完成此项工作任务。具体职责如下:

(一)区政府:明确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强对新档案馆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严格规划,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建设目标责任,按进度完成新档案馆建设任务。

(二)区档案局:加强与省、市档案局的请示汇报与协调,争取上级档案部门的大力支持,负责新档案馆建筑设计方案的初审及报省、市档案局审定。

(三)区财政局: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财力支持。

(四)区发展改革局:负责协调新档案馆建设的立项工作,提供快捷方便的工作程序。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按原中央苏区政策给予补助。

(五)区国土资源局:负责协调新档案馆建设的用地报批和供地工作。

(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协调对新档案馆建设的项目审批;协调对新档案馆建设的规划、选址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为更好地推动我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及时掌握本区馆舍建设进度,对我区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建立馆舍建设定期通报制度。及时向市档案局上报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情况。

(二)建立馆舍建设重要进度报备制度。区档案局于每年6月30日、12月31日前,将新馆建设的实际进度向市档案局报送。新馆建设的实际进度按以下节点描述:“完成立项”、“完成选址”、“落实土地”、“完成初步设计”、“完成施工招投标”、“正式开工”、“完成主体结构”、“完成内部装修”、“竣工验收”、“新馆启用”,以准确了解跟踪相关情况。

(三)强化建筑设计方案审核责任。根据档案馆国家建筑标准和规范及档案局《关于加强市、县(区)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区档案局要切实履行职责,并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初审、修改,按照要求逐级上报备案审核。

(四)加强宣传,提高对档案馆舍建设的认识。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政策,营造开展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工作的良好氛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区档案局要高度重视,把档案馆新馆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档案馆建设工作力度,按时完成档案馆建设目标任务。同时要制定新档案馆建设工作方案,并于2015年12月前报区政府备案。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2

二、馆藏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档案馆保管着全县85个全宗127个立档单位的档案、资料42350卷(册),馆藏档案分类情况如下:

1、文书档案:接收的时间为1949年至1978年,只有县委办公室接收至2004年、县政府办公室接收至1995年、县人事局接收至2004年、县劳动局接收至1983年。档案内容主要分为:一是党群系统全宗档案;二是“”时期县革委全宗档案;三是政府系统全宗档案;四是县直各企事业单位全宗档案;五是区、镇(场)全宗档案;六是临时机构全宗档案。共计20337卷。

2、人事档案:内容包括县教育局1960年前后精减下放教师档案、组织部和教育局非在职干部档案、人事局退职干部档案等。共计1167卷。

3、纪检监察档案:内容包括县纪委、县监察局和人事局对党员干部和行政干部所犯错误的处理及案件查处档案。共计2598卷。

4、房产土地证档案:内容包括土地人口房产陈报书、土地房产所有证存根等。共计2687卷。

5、人口普查档案:内容包括县人口普查办公室在1954年、1964年、1982年第一、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共计287卷。

6、下放“知青”档案:内容包括“知青”办公室1968年至1978年“知青”下放存根、部分“知青”个人档案和内外迁移等有关资料。共计2687卷。

7、农税清册和地契档案:包括县财政局和财税局在建国初期组织征收的农户农业税清册及地契。共计3466卷。

8、革命历史档案:包括中共雪涡县委1946年至1949年形成的档案。共计19卷。

9、历史档案:清朝同治11年(1872年)圣旨两轴。

10、科技档案:撤销单位县区划办移交进馆的图纸223张。

11、声像档案:照片档案6本360张,录像带2盒。

12、电子档案:苦命历史档案光盘1张。

13、书画艺术档案:县老年书画联谊会捐赠的252幅书画作品。

14、图书、资料:共计6518册。

三、内设机构及人员情况

我局(馆)内设机构4个:人秘股、业务指导股、内部管理股和资料编缉股。正副股长5人。目前有在职人员7人,其中:馆员6人,助理馆员1人。

四、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开展情况

1、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办发〔2006〕2号)文件下发后,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多次批示,但由于现有档案馆系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所建,平房砖木结构,库房面积不足,馆藏档案早已饱和,且安全隐患重重,无接收能力和保管条件,严重影响我县档案管理模式改革的施行,为此,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有关协调会,研究新馆建设。经县委常委会研究同意:在新县委大院东北部建一座新型现代化、全框架、符合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的综合档案馆,建筑面积为6800平方米。这一举措为我县的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为确保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为整合、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打好基础,实现业务建设标准化,近年来我局多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赴省城进行业务培训,以提高业务人员的素质。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3

企业社会职能向政府移交时共接收企业学校17所,合并了攀煤教育处。据我馆调查统计企业学校现存有年前的档案56892卷,教育局接收了攀煤教育处档案6022卷。以上档案因为档案馆空间不足所以没接收进馆。而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公证处还有8240卷公证档案未接收进馆。

我馆现有78个全宗,馆藏档案30156卷,由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婚姻档案、照片档案、诉讼档案及其他专门档案构成,分别占总数的26%、18%、18%、6%、31%和1%。

近三年来区政府投入档案事业费及专项经费分别为:14万元、10.2万元、14.5万元;17万元、5.7万元、4.5万元。我馆的现有馆藏和应进馆而未馆档案数量合计达到了101310卷,达到了二类档案馆的标准,根据我馆近10年报表计算出的年均进馆数为2114卷,据工式计算出我馆藏为171072卷,馆舍面积需要4020平方米,因此我馆还需扩建2630平方米,其中库存房面积为715平方米,建设投资估算为703万元。

二、档案工作开展情况

1、对馆藏档案进行了安全保管,建馆之初我馆就配备了具有除湿功能的空调机,对整个档案馆库的温湿度进行调控,并定期开展档案安全检查,年,区政府划拨专项经费建成了档案馆消防报警设施,因此,我馆的档案实现了在恒温恒湿情况下的安全保管。

2、由于我馆不断丰富馆藏种类,及时接收应进馆档案,促进了档案利用的工作的开展,使档案利用人次及卷次逐年递增,档案馆在接待利用过程中从以人为本,方便利用出发,尽量简化手续,在为公民个人落实政策、解决待遇、办理社保手续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档案材料,发挥了档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我馆还开展了不属本馆档案代为查询保管地的工作。针对区划调整时档案划分到不同档案馆的情况,我馆对到本馆查档,但档案不存于我馆的情况代为查询存放地,将查询到的确切存放地告知查档者,使利用者少跑路,不走弯路就能查到所需的档案,为利用者解决了实际困难。

3、开展公开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是档案部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拓展档案工作服务功能的的有效途径。我馆现行文件查阅利用中心自建立以来,其功能已逐步发挥出来。在做好规范性文件统计、汇总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发动和上门征集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期分批走访了政府办、林业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改委等10余家区级机关单位,动员并指导各部门将已公开的现行文件按规定的格式报送现行文件中心。已接收到政府办、区委办、林业局等单位报送的文件163个,为公众查阅现行文件搭建了基本的服务平台。

年2月政府批准我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切实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我馆专门建立了展览室,定期举办展览对外开放。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4

一、基本情况

(一)人员机构设置

**局、*馆属于两块牌子一套编制的单位,全局馆设四科一室。即:业务监督指导科、法制科、档案管理科、编研科和办公室。现有人员为*人,中层以上干部*人,工作人员*人,文化结构为研究生*人,本科生*人,专科生*人,具备专业技术职称__人,其中副高级职称_人,中级职称_人,初级职称__人。

(二)档案馆馆藏情况

**馆馆藏丰富,门类比较齐全。目前,馆藏各类档案(资料)共______卷册,其中档案______卷,排架长度____米,资料_____册,声像档案____(盘),实物档案___件。馆藏历史档案居多,主要是清代、民国时期和革命历史档案,共计____卷。其中最早档案形成于____年(乾隆__年)。全区共有___个全宗档案进馆保存。

(三)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情况

近年来,*局馆为创建学习型单位和提高全区档案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把*工作列入区国民经济计划,制定了《*区“十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并把新档案馆建设列入区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新档案馆于**年*月*日建成投入使用,新馆的投入使用使其真正成为了全区档案保管、信息利用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仅为创建学习型单位创造了条件,也为促进全区构建学习型*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现在区档案局馆业务功能用房、设施设备比较完备,除档案库房外,有计算机室、查档室、档案裱糊室、消毒室、档案资料图书室和___平方米档案业务培训教室,可容纳___人,有___平方米的展厅和陈列厅,可承办各种大型展览。领导和各科室办公配有电脑,科室还配有打印机,办公基本实现网络化。

(四) 主要工作任务

按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一是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依法按计划接收档案,定期向社会开放档案,做好档案接待利用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借助网络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等。二是加强档案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定期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坚持依法治档,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增强档案法制观念,加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搞好档案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加强监督指导,开展档案服务。以档案目标管理为手段,全面提升档案服务水平。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监督指导,为“三农”服务。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档案的指导和服务,规范房屋拆迁档案管理,服务城市建设。四是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二、对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的认识

档案工作与中国的古老文明一样,历史悠久而独具特色。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基础性工作。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的边缘科学。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档案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进一步与经济社会相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满了活力。档案工作者以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甘于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百姓服务,做了扎实有效的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近两年,档案工作被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进一步优化了档案事业发展的环境,因此,进一步抓好档案的各项工作既是工作任务,也是政治任务。更是创建学习型单位工作。

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是时展的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日新月异,科技生产力正在推动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中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的情况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使档案服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课题,作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就必须要有超前意识,才能适应时代对档案工作的要求,档案工作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是档案局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与此同时,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也是自身建设的客观需要。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工作,档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档案事业的发展,面对档案现代化技术的要求,档案工作者就要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以及实践经验,所以,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是一条必由之路。

三、创建措施

(一)明确目标,制定规划与计划

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的目的是为提高局馆干部的综合素质,挖掘在岗干部职工的潜在能力,提升局馆干部职工的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特别是想通过干部职工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进一步凝结默默无闻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档案文化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渗透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建立起规范科学务实的档案管理机制,为*区“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良好的档案工作服务。

根据创建目标,档案局馆构建学习型社会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____—____年档案局馆构建学习型组织规划》,并按年度制定了培训计划。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____年初制定了《*档案局馆创建学习型单位意见》,并根据《创建学习型单位意见》,结合工作实际,把创建学习型单位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从而使创建工作达到了有目标、有思路、有措施、有要求。

(二)建立组织,加强管理,促成全员学习机制

____年初,档案局馆按照区构建学习型社会领导小组的有关文件要求,及时成立了创建学习型单位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档案局馆学习组织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两位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办公室主任和各科科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目标责任制,定期召开会

议,研究总结工作,布置学习任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搞好宣传动员,营造学习氛围

为使局馆干部职工在思想上树立起“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两年来,局馆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宣传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意义。一是党组班子率先学,认真研读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等构建学习型社会有关文件资料;二是观看《学习型组织理论讲座》光盘;三是组织局馆干部职工全员学习有关构建学习型社会各种宣传材料,与此同时还利用橱窗等形式宣传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重要意义和内容。从而在局馆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创建学习氛围。

(四)建立学习制度,坚持长效管理

把干部职工的学习制度化、系列化、规范化是档案局馆创建学习型单位的一项重要措施,近两年,档案局馆根据市、区档案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专业培训文件精神,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制度。

一是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日制度,局馆理论中心组,每周一上午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专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档案工作服务创新分析会,并重点研究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二是建立机关学习日制度,每周五下午为机关干部职工政治业务学习日,每月第三周周三上午是各科室业务知识学习日。三是学习考评制度,局馆理论中心组,各科室、各党小组学习要有计划、有考勤、有记录、有评比。局馆创建工作办公室,不定期检查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作为评先的重要条件。

(五)增加投入,为职工学习创造条件

为保证局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近两年,局馆不断增加教育培训投入,为职工创造学习条件。一是建立局馆局域网,给各科室配上了电脑并接上了宽带网。二是建立档案专业图书室,增加书刊订购量,使干部职工能看到新的专业知识信息,及时了解出版发行新的书刊情况,及时购置专业性强的新书,与此同时还加大了报刊杂志的年度订阅量。目前,专业刊物及报刊杂志近几十种,使干部职工的学习知识信息的来源更加广泛。近两年,局馆为职工学习的投入达十几万元。

(六)加强业务培训,注重综合素质工程建设

一是档案业务培训,为提高全区档案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履行档案管理职责的能力,局馆每年都要制定培训计划,开展继续教育活动,聘请市局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对全区档案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两年来,分别举办了档案员专业知识培训班和执法联络员培训班、建筑档案管理专题培训班、非公企业档案管理培训班等各种培训,培训人数达到____人次(其中执法联络员为___人,基层档案员为___人),做到了持证上岗,使全区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二是组织礼仪知识培训,为提高档案服务水平,做好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对干部职工开展了礼仪培训。两年来,局馆组织职工收听、收看了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的礼仪讲座,并结合需要制定了职工日常行为规范,参观税务、工商等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形象,通过收听收看影音资料和实地学习,进一步增强了职工的文明意识,树立了档案人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局馆内部职工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是局馆工作的总体思路。为此,局馆在抓好全区档案业务培训和礼仪知识培训的同时,注重抓机关队伍建设,组织了业务知识培训,每年都选派业务骨干参加市局专业培训班,并及时按计划参加区里举办的财会工作人员培训、妇联干部培训、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培训、保密工作人员培训、文秘信息工作人员培训、交通管理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相关法律知识培训等。

(七)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举办展览开展宣传教育

**馆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充分发挥档案馆社会教育功能作用,近两年,档案局馆紧密结合顺义实际,挖掘馆藏档案资源,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两年向社会推出_个展览,主要有《第__届奥林匹克水上公园中标方案展》、《*教育发展成果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展览》等,其中《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展览》参观单位达___多家,党员参观人数达***人,受到一致好评,有力配合了全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部分展览还分别送到学校、**等场所进行巡回展出。为让青少年走进档案馆,我们连续三年都组织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档案意识和学习观念。档案馆还坚持常年对外开放,并对“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活动做出具体安排,让市民走进档案馆,使档案馆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发挥社会教育功能的阵地,截止目前,档案馆接待有登记参观市民、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人数达_____人次,馆外参观人数约_万人次。区委书记**认为,区档案馆能配合全区工作举办展览,展览主题明确。对宣传顺义起到很好作用。特别是在全区开展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中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实施意见》的要求,与区文明办、区妇联、区教委在全区开展了“征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示范案例”活动,由区档案馆撰写的“******”一文在活动中和、获三等奖,并作为唯一一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典型在全区大会上演讲,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为纪念邓小平百年诞辰活动,局馆与区电视台合拍了记录片《****》,该片依据档案馆保存的珍贵的档案资料,记录了邓小平同志____年_月在*农村调查时轻车简从,深入生产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为民办实事的情景和感人事迹,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两年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交流也不断扩大,____年,新加坡档案代表团和日本企业档案代表团先后来馆参观访问,与他们进行了座谈和交流,他们对档案馆利用档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赞赏,并用两种文字题写了“把历史档案可入民间,强化国民教育”的题词。

(八)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两年来,档案局馆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____年,由国家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等_部委组成的检查组,对某省天竺空港工业区、某省天竺出口加工区批准、征

地、建设及区内买地建厂企业用地、开工、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空港工业区如实提供所需档案资料,其中企业档案__卷,公司档案_卷,企业土地基建资料__册,复印相关文件_本,经过检查,检查组对空港工业区严格执行用地规定,完善各种手续的做法十分满意,给予很高评价。二是李桥镇政府利用档案挽回巨额经济损失,____年,李桥镇政府债权中心,通过利用经济合同档案,先后收回企业土地使用租赁费____万元,收回_家企业占用土地___亩,并与_个转制企业达成___万元还款计划,其依据全部来自机关档案室。三是努力提高档案利用服务水平,取得显著成效,两年来,档案馆共接待档案利用人数____人次,利用档案达到_____卷次,分别是前两个年度的_倍和_倍。利用较高的主要是土地、婚姻、招工和工作查考等方面。这些档案的利用有力地配合了全区劳动就业、重点工程建设拆迁、城市建设和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维护了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欢迎。

四、创建学习型单位,全员参与,不断进取,档案局馆创建学习型单位工作硕果累累

档案局馆通过两年多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创建学习型单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局馆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一是学习意识普遍提高。创建学习型单位如何创建、怎样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档案局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了学而思进、学以致用的方法,使干部职工的学习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两年来,学习学术气氛浓厚,在学历、职称和计算机教育培训中取得了显著效果,有_人取得法律专业研究生证书、有_人取得本科证书,两人取得专科证书。_人取得中级职称证书,__%的同志取得计算机培训b级证书。发表业务文章_篇,并编辑印刷了近几年发表的业务文章《档案文章选编》一书。完成了《高科技农业档案的管理与服务》档案科研课题,经审核得到市局确认。两年来,我们还利用档案史料编写出具有地区特色的编研材料,主要有《民国档案和历史档案史料选编》、《*区优秀教师名录》、〈*区见义勇为英雄人物简介〉等材料。二是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创建学习型单位的工作任务。在教育活动中,局馆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按计划认真落实各阶段学习内容,每个党员按要求写读书笔记,撰写了____字以上的学习体会,组织党员到马坡镇白各庄村和焦庄户地道战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入党誓词。我们还结合实际召开了有政协委员和镇村领导参加的征求档案工作意见建议座谈会。在教育活动中,老党员以身作则,新党员积极进取,交流学习体会,写出了有分量的评议材料,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通过先进性教育,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干劲和学习热情明显提高,促进了局馆干部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严谨细致,服务到位,求真务实、勤政廉政,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在局馆的各个工作岗位到处涌现。三是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档案服务理念在新的更高层次上深入干部职工的心灵,并付诸实际工作中。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单位活动,局馆干部职工在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档案业务监督指导与服务。爱国主义基地等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档案局馆已连续二次荣获某省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优秀局馆荣誉,卫生绿化等专项工作也多次受到市区表彰,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普遍好评。今年,国家档案局和*市档案局又先后对档案局馆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对档案馆各项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二)特色与创新

开展档案特色服务,近两年,为提高农村档案管理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我们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指导,利用档案知识为“三农”服务,引导农民树立学种田意识,帮助农民建立田间档案,帮助农民规范大棚瓜菜生产档案管理,引导农民学会利用档案指导生产。____年_月,我们与区农委、种植服务中心等部门在****村瓜菜生产标准化基地召开“田间档案管理现场会”,推广了*镇政府帮助农民建立田间档案,对生产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增强农民科学种田意识的做法和经验,并向__家农户发放了“田间生产档案管理示范户”标牌。今年_月下旬,我们又召开了农村档案工作汇报会,以**镇为重点的种养殖档案得到及时推广,**镇还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档案,通过与企业挂钩的形式,提供就业岗位__个,受到农民欢迎。

服务大局,创新拆迁档案管理方法。两年来,档案局馆在创建学习型单位的进程中,结合档案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档案管理服务形式,用档案服务的实效来体现创建学习型单位的成效。两年来,我们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开展有针对。加强了对房屋拆迁档案的管理,服务城市建设。两年来,我们把拆迁档案工作列入区政府“折子”工程。并在空港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召开拆迁档案管理工作会议,区新城建设管委会、汽车生产基地、**镇政府等单位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参加会议、空港建设管理服务中心介绍了做好房屋拆迁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由于拆迁档案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结合实际进行业务监督指导,做到了一户一档,一企一档,*个村共归档立卷**卷,使档案知识真正做到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服务,也使档案工作真正成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明确档案执法职责,通过学习《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改变了过去档案员和执法联络员一人两职的情况,另设了执法联络员,使执法联络员能更好地履行档案监督执法职责,促进了依法治档工作的开展。

(三)档案工作优良传统得到传承和发扬

两年多的创建学习型档案局馆工作,全面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转变了局馆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发扬光大了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的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甘于寂寞和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使创建更高层次的学习型档案局馆有了精神支柱。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5

1、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学习。市档案局领导班子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实践,努力提高班子成员及全体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定性、自觉性。

2、提高机关工作效能,优化机关工作机制。为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档案局建立健全了全员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工作中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监督。

3、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档案队伍整体素质。在市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市档案局打破了十余年未进新人的局面,通过省四级联考,档案局一举新增7名工作人员,且均为全日制本科生。目前市档案局35名在岗人员中除2名工勤人员外全部为大学生。大量新生力量的补充,使档案干部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加强基层档案人员培训,打造业务精通,训练有素的档案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全年,全市共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26期,参训人员达1670人。

(二)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档案接收工作。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市档案局认真督导各级国家档案馆制定了详细的接收计划,青县、肃宁已经接收到了规定年限,吴桥县制定了详尽的档案接收计划,同时广泛开展业务指导,充分做好应接档案进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2年内全部完成应接未接档案的入馆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接收档案99980卷、件,馆藏总量达1608648卷、件。

2、开发利用工作。全市1981年前的应开放馆藏档案全部开放。据统计,全年,全市共接待利用者14340人次,提供档案资料41780卷次,为领导决策、编史修志、查证学历、养老保险等提供了可靠的档案资料,对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和构建和谐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各级档案部门积极利用馆藏档案资料开展编研工作,提供主动服务,全市档案部门共编辑出版《大事记》、《地方志》等档案资料18种。为更好地记录、解读、传承和宣传新,市档案局还计划筹编《新世纪新----狮城发展档案集锦(2001—卷)》一书。目前该项工作正处于资料收集阶段。此外各级档案馆还积极为《省志·档案志》提供素材。

3、机关档案工作。我们各级档案部门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改进方法,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机关档案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号令,市县两级档案部门指导各机关制定了切合单位实际的《文书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二是认真执行年度立卷合格证制度,按照“谁指导,谁考核,谁签证”的一站式工作模式,指导检查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全市年度归档合格率达96%,为日后大量合格档案顺利移交进馆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积极开展机关档案工作目标考评工作,经过认真督导,预计年底全市将有4个单位通过AA级认定,19个单位通过AAA级认定,2个单位通过AAAA级认定。此外,我们对机构变动单位原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房管局、建设局的档案处置进行了检查。

4、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各县(市、区)通过下发文件、召开研讨会、制定业务规范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进一步规范了乡(镇)、村级档案室,把与农民关心的农村财务、宅基地、土地延包等问题相关的资料收集齐全、整理归档,增强干部与群众的信任度。目前,全市乡镇综合档案室“四有一能”率达到100%,规范化率达到90%。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肃宁县作为农村档案工作示范县,建立了由县档案局局长任组长,两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农村建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肃宁县农村档案管理办法》,对档案的管理、收集范围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肃宁县“四个覆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下发到乡镇、村;在每个乡镇确定两个村作为农村建档试点,由档案局派业务人员深入乡村,进行现场指导检查。

5、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对大化集团6万吨DNT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指导和验收并对其年产7万吨TDI项目进行了前期业务指导。对港口海丰1000吨油码头档案进行了指导和验收。

6、法制宣传工作。加大执法力度,开展执法检查。市县两级档案部门先后开展了以汛期安全、文件归档、改制企业档案管理等为重点的专项检查23次,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35份,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档案工作健康发展。

7、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在全面总结“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抢救计划。全面完成全市年重点档案抢救项目立项工作。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6

一、提高认识,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加强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是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安全、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城建档案的接收、管理和利用是基建程序不可缺少的环节,各级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城建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抓住机构改革的有利时机,采取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设市城市应设立城市建设档案馆;中心镇及经济发展较快、建设量较大的镇也应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室)。未设立专门城建档案馆(室)的城镇,城镇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本地区的城建档案,并接受上级城建档案馆的业务指导,加强对城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要多渠道争取城建档案馆的经费来源,探索城建档案有偿使用的途径,争取将城建档案的管理经费列入地方财政。各市城建档案馆要加强对县、镇城建档案馆(室)的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做好城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各级城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城建档案工作列入建设事业发展规划,发挥其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促进城建档案事业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是保证城建档案完整、准确、及时接收的重要手段,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省建设厅印发的《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及备案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粤建管字[*]35号)和《转发建设部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第279号令和建设部第78号令,切实加强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粤建管字[*]105号)精神,支持城建档案馆(室)对竣工工程进行档案预验收。无城建档案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认可证明的,不能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同时,要积极做好有关文件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建设单位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工程档案工作的认识,督促做好工程档案收集和整理,并按规定及时向城建档案馆移交。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7

为落实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工作,局(馆)从2011年就启动了相关工作,经过预研、立项、初步设计等阶段,目前已基本完成了工程实施的主要工作,项目通过了初步验收。

一、建设背景

(一)档案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随着信息化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深入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保存价值的信息以数字记录的形式留存下来,归档形成档案数字资源。根据统计,“十五”末市档案馆档案数字资源总量为2TB,“十一五”末增长到20TB,“十二五”末达到了300TB,数据量每5年都增长10倍以上。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可以预期,全市档案数字资源持续快速增长将成为一种趋势,档案部门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挑战

目前我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电子档案管理亟待加强、资源共享服务水平较低等主要问题。相对于传统档案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管理体系,尽快建立起适应档案数字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度标准、方法工具,实现档案工作从“纸与铁”时代向“数与网”时代的转变,成为档案部门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

(三)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重大战略的确定

为统筹推进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局(馆)经过深入研究,确定了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的重大战略。总的来说就是采用集约化的建设理念,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档案馆,通过统一建设、统一运维,分别使用的工作模式,推进我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实现全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一盘棋。按照这一战略,我局将建设区域性数字档案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北京市“十二五”r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同时按照我市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总体安排,将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建设统筹到数字档案馆系统建设中。

(四)数字档案馆重点、难点问题预研为解决数字档案馆建设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局(馆)积极开展了相关的预研性工作。2012年在市科委立项《基于异构系统的电子档案凭证性保障核心技术开发与应用》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出了“区域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方案,研发了确保电子档案凭证性的核心技术,开发了原型系统对建设方案、核心技术进行了初步验证。此外,局(馆)以《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为契机,通过顶层设计对数字档案馆总体建设方案以及标准规范建设、应用系统建设、门户系统建设、应用支持平台建设、信息资源规划与数据库建设、基础运行支撑平台、存储备份支撑平台、安全保障支撑体系、机房建设及配套工程等分项建设方案进行了设计,形成了近30万字的可研报告。

二、建设目标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立足北京市档案工作实际情况,采用集约化的建设模式,建设满足市区两级档案馆、档案移交单位(本项目建设的电子文件中心涵盖了数字档案室全部功能)对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服务需求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实现对我市档案数字资源的齐全收集、高效管理、安全保存和便捷利用。进一步提升全市档案安全保障能力,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

具体目标为建设4个系统平台: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文件中心系统平台,实现市、区档案移交单位对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数字资源的综合管理;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接收系统平台,实现对市、区档案移交单位档案数字资源的在线、离线移交接收;三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档案数字资源的高效管理、长期保存;四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档案利用系统平台,实现档案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层次、多渠道的共享利用。

三、建设内容

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内容包括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应用系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4大部分。

(一)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

包括机房及配套工程、网络系统、服务器系统、存储系统、备份系统、系统软件等,为应用系统提供基础环境支撑。

(二)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

设计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档案数字资源体系,依据档案数字资源体系建立档案数字资源库,为完成历史数据的迁移,为接收、管理、长期保存、利用等业务应用提供资源库支撑。

(三)应用系统建设

包括北京电子文件中心系统、档案数字资源接收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征集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综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资源利用服务系统5大应用系统以及电子档案身份证管理、元数据智能捕获与封装、数据交换管理和全面运行控制等核心保障系统。为业务工作提供应用系统功能支撑。

(四)保障体系建设

包括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为系统的建设、运维和管理提供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

四、建设规模

建成一个用于支持全市档案数字资源管理服务的系统平台。系统跨因特网、政务外网和档案馆内部局域网3个不同网域,满足市属档案移交单位对列入进馆范围的档案数字资源收集、归档、保管、利用、移交的系统管理,能够支持市区两级综合档案馆对档案数字资源收集、管理、保存和利用的系统管理。

项目实施将依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批接入”的原则,在项目建成伊始,先行接入3家档案移交单位和3家区档案局(馆)作为试点,待系统运行稳定后,陆续接入其他档案移交单位和区档案局(馆)。

五、建设特点

(一)集约化建设模式

北京底值蛋腹荩ǖ缱游募中心)是按照集约化模式建设的区域性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由局(馆)统一建设、统一运维,为市区两级档案部门提供系统服务。通过集约化建设模式,力求更好地对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进行统筹,达到提高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效果。

(二)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应用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中应用了一项保证电子档案凭证性的核心技术,即电子档案身份证技术。该技术通过为每一份电子档案建立一个电子档案身份证,将电子档案身份证保存在电子档案身份证库中,当需要验证电子档案的原始性时,即可从身份证库中取出其身份证对其进行验证,从而为电子档案的凭证性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全面国产化

在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中,采用的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备份设备、安全设备、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硬件全部为国产化产品。对国产化产品在关键系统中全面应用进行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六、建设过程

(一)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2014年6月5日,市发改委正式印发了《关于批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在可研批复后,重点完成了项目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1.组建项目工作团队。组建了由基础环境建设工作组、应用系统建设工作组、标准规范建设工作组、新馆信息化建设工作组组成的新馆智能化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筹备组。筹备组组长由陶水龙副局(馆)长担任。筹备组人员包含了市局(馆)、试点区局(馆)和市属档案移交单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由筹备组具体负责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

2.完成项目招投标工作。严格按照我市对项目招投标管理的相关规定,通过全市公开招标形式,对应用系统建设、软硬件基础环境建设和项目监理进行了招标,确定了项目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

(二)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工作

2015年3月31日,局(馆)组织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启动会。项目启动后重点完成了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初设编制、报审工作。在对市、区档案局(馆)、移交单位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覆盖项目全部建设内容的初步设计方案。2015年11月18-19日,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初步设计评审会议,针对初设方案征求了局(馆)相关处室、市属试点单位以及16区档案局(馆)的意见,并请档案、信息化专家对初设方案进行了评审。通过对初设方案的进一步完善,于2015年12月18日,正式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初步设计及概算》报送市发改委。

(三)完成了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2016年5月4日,市发改委印发了《关于批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初步设计概算的函》,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

通过全面实施,已完成机房建设、软硬件采购集成、应用系统功能开发、1个标准体系、8个标准规范的编制、档案资源分类设计方案与资源库建设以及约80TB历史数据的清理等主要工作。

2016年12月21日,局(馆)组织召开了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初步验收专家评审会。项目通过了初步验收。

七、后续工作安排

按照北京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中心)建设项目进度计划,2017年,数字档案馆建设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数字档案馆系统的试运行。通过在实际工作中深度应用数字档案馆系统,全面检验系统的可用性、易用性和性能,进一步完善系统。通过试运行,使数字档案馆系统在支撑档案业务工作方面发挥出实效。

二是开展数字档案馆应用试点。按照北京市档案局印发的《关于开展北京数字档案馆试点工作的通知》,组织好3家区档案局(馆)和3家市属档案移交单位的应用试点,通过试点着重验证数字档案室、电子档案在线移交接收、政务外网、因特网利用服务、档案数字资源整编管理、电子档案身份证、跨馆查阅出证等系统功能,逐步健全数字档案馆使用管理机制,为数字档案馆系统在试点单位的全面应用以及下一步的推广使用奠定基础。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8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3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株洲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株洲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

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敢于创新,城建档案事业正如这五月石榴花一样,将会绽放出艳丽夺目之彩!

参考文献: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9

中图分类号:G27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03-0118-02

1城建档案工作主要内容

城建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城建档案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建设各主管部门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市场监管和执法监督的重要依据,是抗震防灾、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信息,也是工程建设、维修养护、改建扩建、审计稽查、维护权益的可靠信息和凭证。城建档案工作就是围绕城市建设开展的一系列档案管理工作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保护、鉴定、统计、开发利用等,是城乡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务院《科技档案工作条例》(国发[1980]302号第二十八条,大中小城市都应建立专门的城建档案管理机构,特别是大中型城市必须建立城建档案馆,收集和保管本城市应当长期和永久保存的基本建设档案。小城市和县镇按照要求,也要建立城建档案馆或设立城建档案室,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湖南省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株洲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 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 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 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3.3 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株洲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株洲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 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株洲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10

2城建档案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80%的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立了城建档案室(馆),大中城市普遍建立了城建档案馆,负责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本地区形成的城建档案,相当一部分城建档案馆(室)被赋予“城建档案管理处(办公室)”职能,指导监督本地区城乡建设档案工作,形成了“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工作体制。许多地方和部门以及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项目建设管理计划和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工程档案管理纳入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和备案管理程序,普遍推行“一书一证”制度(即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要与城建档案馆(室)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要由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出具《城建工程档案验收合格证》),工程档案接收率达90%以上。城建档案馆(室)档案数量快速增长,各馆配备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如密集架、计算机、扫描仪、温湿度自动监控设备等,按照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建设工程文件归档管理规范》和建设部颁布的《城建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保管期限与密级划分》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整理档案,档案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村镇建设档案工作开始起步,各地积极贯彻《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初见成效。

**省**市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管理处)2004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城建档案馆”;县级城建档案馆(室)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醴陵市2006晋升为省一级城建档案馆,攸县设立专门的城建档案馆,**县、茶陵县、炎陵县等建设局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室。无论是人员配置、库房建设都相应的增加和扩大,整个县(市)馆藏由原来的几千卷上升到3万余卷。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各地各部门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在这种形势下,城市建设事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档案工作面临新挑战,出现了新的问题和不足:城建档案的服务效能有待提高;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滞后;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子不大,建设档案工作仍然停留在“收集保管型”,没有实现向“信息服务型”的根本转变。

3创新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

挑战意味着机遇,问题就是机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把城建档案工作推向新境界,使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努力创新城建档案工作机制,积极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3.1抓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加强对重要数据的收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城市建设重要数据的备份中心。

积极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全过程管理,即以项目法人为管理核心,以纳入合同为管理依据,以监理控制为重要手段,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专业主管部门、城建档案部门及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全方位参与下,实施事前介入、事中控制、事后稽查、验收把关的全过程控制的新的重大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国家对城市防灾抗灾,应对突发事件和反恐怖等工作十分重视,各城建档案馆(室)应紧密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应对城乡突发事件,一是做好重要工程包括重要建设、地下管线、人防工程、防洪工程等档案的收集管理;二是加强与政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机构的合作,做好重点档案的备份和安全保管,建立紧急情况下重要工程档案的利用机制和受损恢复机制;三是加强对重要工程档案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救方案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

**市城建档案馆在抓好重大项目档案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工作力度,工作人员经常性地深入施工现场,跟踪服务,及时介入,多方协调,进行业务指导,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和及时性。2001年至2006年,全市共办理竣工验收备案项目1591项,重点工程210项左右,仅2005、2006年共收集重点工程档案约4000卷。6年来新增入库档案约38000卷,为全市城市建设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2加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将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信息中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2005年建设部136号令颁布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建设部门要建立配套政策措施,纳入行政审批环节,把《办法》所规定的查询制度、告知制度、竣工测量制度、档案移交制度、预验收制度、档案动态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等,纳入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相关环节,建立起各部门、各行业加强协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资源共享的地下管线档案信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保证各类地下管线档案信息及时移交,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为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2004年,长沙市城建档案馆通过省、市人大出台了《长沙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条例》,通过行政执法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业务指导以及检查督促,推动了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工作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包括引水、供水、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专业管线工程档案都做到了业务指导到位、档案编制规范、收集工作有力、报送移交及时;2005年至2008年共接收各类管线工程档案4000多卷;并根据城市隧道工程、轻轨工程的发展,适时跟进,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文件,主动提供优质服务。特别是在地下管线档案信息中心建设方面,长沙馆自2006年以来,通过市财政投入3370多万元,完成了“长沙市地下管线信息化工程(一期)”,实现了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管理,把长沙市城建档案馆打造成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工作平台,充分展示了城建档案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作用。3.3推进城建档案工作信息化,实现由“收集保管型”向“信息服务型”的转变。

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即从信息技术阶段转向信息资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集约经营阶段。档案是国家的基础性原生性信息资源,档案部门是信息资源大户,档案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信息化工作,面对国家信息工作战略转型,档案工作特别是档案信息化工作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把重点转移到加快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作用上来。

当前多数城市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城建档案进行管理,不少城市开设了局域网,有的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建档案馆,但各地发展极不均衡,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信息化服务”的要求甚远。各城建档案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国家档案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于2006年9月联合启动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工作。试点确定了6个方面主题和16个试点单位,其中沈阳市房地产档案馆与另外两家单位联合承担“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的试点任务,要求对利用信息化手段、采取不同运行机制、运用多种形式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提供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工作进行探索实践、总结归纳。各城建档案部门应主动融入对接全国档案信息化工作,努力把城建档案馆(室)建设成为本地区建设信息资料中心。“十五”期间,**市城建档案馆先后投资60余万元,用于声像设备和计算机信息化建设。安装了局域网,开发了“城建档案信息系统”,建立了**市城建档案信息网站,逐步实现了城建档案收集、管理、利用、统计的现代化,结束了手工操作和人工查阅的历史。建馆以来,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6980人(次)、查阅档案35019卷,复制资料50000余份,为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也为全市各行各业及人民群众改扩工程、解决纠纷、补办手续、史志修编、新闻宣传等提供了大量服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切实把国家基础实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水利、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水、沼气等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改造。各地建设规划部门必须加强与档案、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将村镇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三农工作、村镇建档工作,进一步纳入村镇建设工程规划管理、施工管理、备案管理程序,保证村镇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开发利用。

对**市各县(市)村镇建设档案工作来说,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高工作人员素质。特别是在镇一级,一定要指定专人负责,目前镇域规划建设发展很快,建设档案工作要跟上新农村建设步伐,不能留下空白。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提高硬件配置,落实工作场地和档案保管库房,配备必要的工作设备设施,改善技术工作条件。三是要进一步争取领导重视,努力用好地方政策,以有为争有位,不断打开工作局面。四是要进一步营造城建档案工作一盘棋的工作氛围,加强市、区县(市)、镇建设档案工作联动,建立信息员队伍和工作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横向交流,增强建设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成效。

做好城建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档案人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敢于创新,城建档案事业正如这五月石榴花一样,将会绽放出艳丽夺目之彩!

摘要:本文立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城建档案工作的要求和当前形势,提出城建档案工作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思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建立城建档案信息资源主动服务工作机制。重点抓好村镇建设档案工作、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地下管线档案工作,推进城乡建设档案工作信息化。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11

李自德:区市两家合建新馆的这种模式是由自治区党委决定的。2006年5月19日,自治区党委常委会议决定区、市合建新档案馆。为切实落实这一决定,2009年3月16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新档案馆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随即,区党委办公厅把新馆建设列为2009年办公厅重点工作之一,在每月召开的秘书长办公厅主任会议上都将其列为议题。2009年6月19日新馆正式开工。新馆建设规模为35054平方米,其中自治区档案馆18690平方米,银川市档案馆16364平方米。投资规模为24757万元,其中区馆13429万元,市馆11327万元。

自治区党委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档案事业是社会公益事业,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是一个地区的文明标志和重要的文化机构设施,是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服务的重要场所。建设一个功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并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利用中心、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中心等功能的新型档案馆,既是宁夏广大档案工作者的期盼,更是自治区党委为档案工作设定的目标。

区市两家合建新馆的好处,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节省资源,包括土地和基础设施资源,使有限的空间发挥最大的效用;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公用设施设备,包括会议室、多功能厅等;第三,集两家资金合建新馆,能够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新馆建设规模和档次;第四,新馆大楼外观气势宏伟,其设计风格与周边建筑相协调,将成为地标建筑,为城市建设作出了贡献;第五,新馆建成后,这里将成为自治区和银川市档案工作的重要场所,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的形象和地位,第六,为档案集中管理的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中国档案》:今年是自治区档案局馆确定的“档案资源建设年”,其别强调了征集工作,且成效很大,这是不是为新馆开馆做准备?

李自德: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大众的基础。档案资源建设要抓源头,抓落实8号令,抓接收,抓档案的征集。在今年年初的全区档案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以新馆建设”为契机,以“宁夏档案记忆展”布展工作为抓手,以“档案资源建设年”活动为推力,采取面向社会、与相关档案馆联系、到国外征集、鼓励个人捐赠等方式,广泛开展宁夏历史沿革、西夏历史、明清时期的宁夏、民国时期的宁夏、宁夏革命历史、民族区域自治等档案资料的征集工作。2010年3月,先后组成4个档案征集小组,分别前往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馆和陕西、甘肃、内蒙古档案馆征集“涉宁”档案。同时,向全国20多个兄弟省市区档案馆发出关于征集“涉宁”档案的函。7月,我们又进一步加大征集力度,面向社会、区直各机关、各市县档案馆下发关于征集有关“宁夏档案记忆展”档案资料的通告。9月,又通过宁夏电视台连续半个月不间断地播放“宁夏档案记忆展”档案资料征集广告。通过这些方式,“涉宁”档案征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征集到涉及宁夏历史的自清代至20世纪50年代档案(复制件)343卷,23337件(130000多页),照片,地图,资料等多件。收到外省市23个档案馆“涉宁”档案700多件。深入到区直60多个机关,征集档案资料100多册,照片(包括电子版)2000多张,光盘20多盘,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回族自治区,收集民族特色档案,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促进民族团结、开展回族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们通过调研发现了许多散存在社会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档案资料。年内计划征集《回族典籍丛书》、手抄本《古兰经》和回族宗教档案等。

宁夏是西夏王朝的发祥地,西夏档案文献是宁夏历史档案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7年自治区档案局(馆)提出征集西夏档案文献,建立西夏档案文献中心的工作目标以来,我们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基本摸清了西夏档案文献现在的分布,并根据调研情况开始征集工作。目前,征集西夏档案文献已经做了大量前期工作。自治区档案馆已将国内面世出版的西夏档案文献全部征集进馆,购进了国内出版的俄藏、法藏、英藏部分西夏文献,去年征购了元代西夏文木活字印刷本《大方广佛华严经》5卷原件,经专家鉴定,其中一卷为孤本。下一步我们将走出国门,开展国外夏档案文献的征集复制工作。

新馆建成后,我们具备了办展的硬件条件,所以,开馆之际大型展览“宁夏档案记忆展”将隆重与观众见面,并长期展出。展览通过档案的唯一性、真实性和历史性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宁夏三万年的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宁夏解放以来,特别是自治区成立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从而激发宁夏各族群众和青少年热爱宁夏、建设宁夏的热情。

《中国档案》:自治区新馆建成后,下一步就是县级档案馆建设了。2010年,国家扶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将启动,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切实做好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

李自德:去年,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关于编制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通知下发后,我们及时向区党委、政府作了汇报,并与区发改委协调。同时,对全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面积、资金需求等情况展开调查摸底,研究分析宁夏县级档案馆的现状和规划要求,明确了编制规划的原则和具体任务,要求各级档案部门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求坚持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搞好规划编制,确保规划编制质量;要做好材料数据汇总、审核等工作,尽快完成,按期上报;要加强与发改部门的联系协调,保证编制任务的完成。现在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资金已经下达,我们将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的要求,尽快督促其搞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今后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工作,我们将借助国家扶助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的东风,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完成县级综合档案馆的建设任务,从根本上改变县级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要求各县档案部门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与发改、财政、土地部门协调,做好选址、用地、设计等工作。在档案馆的建设上,一定要符合《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新档案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符合档案保管利用需求、满足“五位一体”的功能要求。

《中国档案》:2003年《中国档案》曾对宁夏档案工作做过专

题报道,其中提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馆库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7年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馆库建设发生的可喜变化,那么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又做了哪些工作?

档案馆下步工作计划篇12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其不断发展关键因素。

第一,各级领导对档案馆工作高度重视。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档案馆事业的发展。1985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同志出席了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并就档案馆工作的重要性、全国档案馆事业的建设以及档案的开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1995年、1999年,同志曾两次会见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代表,对广大档案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1999年,同志、同志、李瑞环同志分别为中央档案馆馆庆40周年作了重要题词。许多地方领导同志也到档案馆调研、现场办公或具体指导工作,为档案馆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使广大档案工作者备受鼓舞,也为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档案馆机构逐步理顺。197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恢复使用“中央档案馆”名称,恢复国家档案局,这两个机构既是政府机构,又是党的系统的机构。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家档案局关于全国档案工作会议的报告》,要求“省、市、自治区应恢复档案局和档案馆,地区(市、州、盟)应恢复、设立档案局(处)和档案馆,县、旗应设立档案局(科)和档案馆。省、地区、县各级的档案局(处、科)和档案馆,都是同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下属机构。”1993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中央档案馆与国家档案局合并,履行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随后,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中的绝大多数也在机构改革中实行了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这次体制改革,使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的保管利用两种职能都得到了加强。

第三,档案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档案局关于旧政权档案集中保管的通知》、《档案馆工作通则》、《各级国家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档案馆内各类用房面积规定》、《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外国组织和个人利用我国档案试行办法》《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解密和划分控制使用范围的暂行规定》、《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及《档案馆建设标准》等一系列规章、标准的实施,使档案馆馆舍建设、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各项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198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馆的性质、职责做出的明确界定,标志着我国档案馆事业步入了有法可依的轨道。档案馆法规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为档案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0世纪80年代,一些地方档案行政管理部门陆续开展了国家综合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95年,国家档案局正式出台了《省级和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及《评分细则》,按此标准,最终有46个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组织的考评。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办法》于2008年2月实施,市、县级档案馆测评工作全面展开。

二、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保管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是做好档案馆工作的重要基础,做好档案保管和保护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

第一,国家档案资源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将各级机关保管的旧政权档案按历史时期分别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集中保管,并加强历史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二是各级国家档案馆加大了对属接收范围的立档单位的应进馆档案的接收力度,中央、国家机关按计划分期分批向中央档案馆移交了1980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地方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三是适时调整档案接收范围,不断优化馆藏结构,把反映地方文化、民俗、风土人情、名人、名优产品、名胜古迹及重大活动和重大事项等档案纳入接收范围。四是创新档案管理体制,实施“多档合一”,将城建、房地产档案合并到国家综合档案馆。五是广泛开展民间或散失国外的档案的收集活动。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一些档案馆在国内外征集了许多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填补了馆藏档案的断代与空白。六是适时开展档案寄存。在为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单位、团体、个人提供有偿档案保管服务外,也丰富了馆藏档案内容。截至2006年,各级国家档案馆共保存档案近1.7亿卷,4700余万件,录音磁带、录像磁带、影片档案38万余盘,照片档案1200余万张,底图100余万张。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资源日益丰富,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档案馆馆舍建设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着档案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档案馆馆舍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得益于当时的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2000年以来,档案馆功能的不断拓展,对档案馆建设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东部沿海地区陆续建造了一批造型新颖、功能完备的新档案馆,掀起了又一轮的档案馆库建设高潮。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也通过采取三级投资的方式逐年解决本地区的档案馆库建设问题。一大批体现“四位一体”功能的新档案馆馆舍陆续建成交付使用。国家档案局正在加紧与国家发改委沟通,力争尽快将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舍建设列入国家投资计划,加快贫困地区档案馆馆舍建设步伐。

第三,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卓有成效。从“七五”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九五”、“十五”期间抢救经费数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十一五”期间增加到每年9000万元,截至2007年年底,中央财政用于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经费累计总额为3.1亿元,地方的经费投入与此大体相当。为保证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先后于1987年、1996年、2001年出台了《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补助费管理办法》。2006年,随着补助经费的大幅度增加,财政部会同国家档案局下发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保护的内涵、范围,抢救和保护费的支出等作了进一步的界定,体现了“绩效考评”、“以奖代补”等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要求。地方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国家重点档案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

2000年,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国家档案局明确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范围,提出了确定、保护、管理和利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的系列计划与措施,目前已有两批共83件(组)中国档案文献入选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纳西族东巴古籍、清朝内阁秘本档、清代大金榜、清代样式雷图档先后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尝试建立档案特藏室,在我国目前各级档案馆的保管条件还没有完全达到最大限度延长档案寿命的情况下,把那些具有特殊价值而又特别珍贵的档案集中起来,给予特殊的保护。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

保管档案的目的,是更好地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各级国家档案馆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第一,依法开展档案服务。1980年中共中央书记处做出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至今,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由为党政机关服务向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由过去的被动服务向现在的主动服务的根本转变。首先,档案开放工作被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对档案的开放利用做了具体规定。其次,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日趋多样化。一是接待来馆查阅利用,仅2006年,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提供利用档案1700余万卷、件次,接待利用近570余万人次。二是通过各级国家档案馆编研出版的汇编成果向社会公布档案信息。三是举办各种展览。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档案部门或主办或与其他部门合办了大量的档案展览,在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宣传档案工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大量拍摄专题档案文献片,通过影视手段向社会公布、介绍了大量历史档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承担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全国各级国家档案馆在依法提供档案服务的同时,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档案利用工作重心前移,陆续开展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它对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具有积极意义。今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向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提供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这是党和国家赋予各级国家档案馆的新的职责。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决定向全国县级以上国家综合档案馆赠送《国务院公报》。通过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馆藏档案利用的有机结合,档案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新的提升。

第三,建立了全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在《1983年至1990年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国家档案局就提出了建立全国明清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和全国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现明清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完成了全部全宗目录采集,出版了《明清档案通览》,建立了《清中前期西洋天主教在华活动档案史料数据库》,编辑了《清代至民国三十八年北京文化管理、民政事业、审判制度档案资料目录》等专题目录,与有关单位联合出版了系列档案史料汇编,并已开始案卷级目录采集工作。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完成了全部全宗目录采集,出版了《民国档案全宗通览》,案卷级目录基本采集完成,开发了《全国民国档案目录数据网络查询系统》。革命历史档案资料目录中心按照“三步并作两步走”的方案,在完成革命历史档案全宗目录采集任务后,直接采集文件级目录,革命历史资料片名级目录采集工作已经开始。三个目录中心利用已采集的目录数据和馆藏档案为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清史纂修工程等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提供卓有成效的档案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