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6:00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一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热爱教师工作,思想进步,团结同志,每天来的不算早但走得很迟,无私奉献,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任务和工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请病、事假,脚踏实地地执行学校的各项要求。

二、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业务学习计划,本学期我严格按照学习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了学习,我觉得自己的业务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特别是我又认真学习了几本教育教学丛书,我觉得自己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平时我阅读了《蔡林深与洋思教育》等书,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并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好的应用。

三、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一面自觉学习先进教育思想方法、优秀教学方法等,一面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的分层教学研究,着力点放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养成习惯---培养能力---形成品格上,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增大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实现“后进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秀生提高,各类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目标。对于班级的学困生,给予特殊的关照,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使他们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发动班上的优等生做学困生们的辅导老师,组成"一帮二"小组,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困生定出目标,让他们双方都朝着那个目标前进。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继续探索数学知识之间的数学思想的运用和数学问题的思路方法、分析规律等;作完初中数学各章的知识树和初中数学的分类知识树;撰写多篇教学经验类等论文。

四、认真参与班级管理,努力形成良好班风

通过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培养班干部,主动与家长沟通,虚心接受家长的见意,并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争取与家长的教育思想达成一致。我不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更注重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不但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而且更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我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跟班紧、认真负责、指导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作用,使班级真正形成“团结向上,纪律严明,环境整洁,学习刻苦”的良好班气。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

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

4、差生末抓在手。

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习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3、多听课,学习同科目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理念。

4、加强转差培优力度。

5、加强教学反思,加大教学投入。

教师的工作周而复始,我将好好反思一学期来我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立足本职岗位把以后的工作做好,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我帮助和批评,让我的工作更加有声有色。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二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何况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适时反思教育的得与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目前学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新教材数学教学的特殊性,我的讲解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的信息,而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学生思维的课堂比例还较小。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合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

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地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点、中考热点和中考难点的渗透,学生原有的知识不能得到及时、适时地活化;课堂密度要求不足,学生参与机会少、参与面小;课堂留给学生自疑、自悟、自学、自练、自得的时间十分有限。

3、对中考的研究不够,对中考的考试范围、要求、形式、出题的特点及规律的了解不够明确,在课堂教学中依赖于复习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从而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适时的教学评价,不能及时获悉学生在课堂上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

课前设计“想教学生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二、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复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在数学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另外,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新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或不能理解教师相对较快的指示语。

2.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

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数学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的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数学复习缺乏系统性,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

3.部分学生缺少教师明确的指导,在复习时缺乏系统安排和科学计划,或者学习和复习没有个性化特点,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4.基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作为学生中考的把关者,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有正确地意识,应充分认识到:一节课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或者学生学得很辛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有效的媒体手段有助于课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复习课堂上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更能提高学生的参与面,短、频、快的大容量课堂节奏能有效的吸引并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从而最终提高学习的听课效益;其次,课堂效益意识还体现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课堂设计要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有助于他们有效内化知识与信息,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中考的信息,拓宽教学内容。

2、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有效获取学情反馈,有效地进行课前回顾,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落实。

为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还可以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激励性的英语学习效果评价制度,坚持对学生的听课、作业、笔记等方面进行跟踪,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复习状态与状况,以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出针对性的调整。

3、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要切实抓好备课这一环节,即备课要精,练习要精,作业要精。

同时,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由教师自己及时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要突破现行教材的局限性,在重点内容上有系统的强化训练。在句法上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计算层面,要搜集材料,适当拓宽。

4、要强化分层次教学与辅导,通过分层次教学和辅导提升学生的成绩,从方法上,要抓住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辅导。

从策略上,加强学生实际问题的研究,做到缺什么、补什么,从对象上,要重点关注学科明显薄弱的学生,采用教师定学生、师生结对、辅导等有效形式使学生随时能得到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成绩。

三、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一是抓住课本,有效复习。教材和教学大纲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教学大纲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上千的题型,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计算证明,小到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网络图”。

三是专项练习,有的放矢。对于以往总复习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逐题突破。

四、复习提示和建议。

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整理错题,把试卷和做过的练习题里的错题整理出来,专门抄写在一个本子上,及时订正反馈。教师要加以选择,并要求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基础知识练习,让学生走出题海。关于阅读理解,现在出题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因此,学生复习时应加强练习,广泛接触各种题型,拓展知识面,同时要有意识地积累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从而可减少中考时的答题失误。

总之,中考数学复习阶段非常重要,复习可以查漏补缺,能使知识达到系统、全面。虽然我们已经逐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对学生指导的紧迫性,但是离相对满意的数学课堂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发展和轻松面对中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三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

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教学活动而言,单纯依赖经验教学实际上只是将教学实际当作一个操作性活动,即依赖已有经验或套用学习理论而缺乏教学分析的简单重复活动;将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一定的练习使之自动化。它使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反应的而非反思的、直觉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觉的。

这样从事教学活动,我们可称之为“经验型”的,认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传递的信息与学生领会的含义相同,而事实上这样往往是不准确的,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这会社会阅历等方面的差异使得这样的感觉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理智型的教学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学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职业化”。它是一种理性的以职业道德、职业知识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努力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理智型教学的关键步骤就是“教学反思”。

对一名数学教师而言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对学数学的反思、对教数学的反思。

1.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简言之,教师面对数学概念,应当学会数学的思考——为学生准备数学,即了解数学的产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释概念。

2.对学数学的反思

当学生走进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要想多“制造”一些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头脑中问题“挤”出来,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暴露出来。

3.对教数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2

实践证明,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往往能振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其实,初中数学课本里好多章节的编排都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这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学习《圆》(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图形入手,像自行车轮子、呼啦圈、十五的月亮、一圆的银币等;本来学生对圆就有较深的印象,教师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更会兴致盎然,这时,教师再要求学生观察画圆的过程说出圆的形成,并由此引入新知,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角色.遇到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师更是需要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感到学习这样的知识能派上用场,学习起来积极性才高.比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同上,见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知识点看上去不太好理解,学生也可能会望而生畏,但是,如果能以生活化问题引入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教学时,我先出了这样一道题: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在小学里可以用算术的方法,但是,如果让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你会吗?

这道题其实暗示了这样两点:1.鸡兔同笼问题,不仅用算术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样可解,而且会更简单便捷.2.粗看上去,二元一次方程组比较抽象,实际上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又一种方法.教师只要点明了这两点,学生学习劲头就上来了.我在反思笔记中曾这样记述:“变抽象为具体,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这种方法符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也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二、点名谁发言,切切不可忽略弱势群体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3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1.要求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

2.指导学生如何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①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②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目,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③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1.备课阶段的反思。备课要常备常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备课时要针对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反思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会出现的情况。反思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下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4

一、培养学生对“学”的反思

1.要求作好课堂摘记,作业反思,考试分析等。课堂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使其学习活动有了目标。在作业中认真反思,尤其在教师批改之后,要求学生分析自己的解题情况,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每次考试之后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为自己以后的学习定下新思路和新目标。

2.指导学生如何反思。课堂教学是学生开展反思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学习。

①在集体讨论探究中反思,每个学生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交流,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过程;②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劣,解题中不要满足于解对题目,而要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提高学生思维创造性水平,深化对问题本质的认识。③在回顾问题解决后反思,进一步升华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获取知识后反思解决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提炼出应用范围更广的思想。反思所解问题的结论,并在反思中形成新的知识组块。

二、强化教师对“教”的反思

1.备课阶段的反思。备课要常备常新,不可照搬教案,也不可吃老本,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备课时要针对于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针对于现在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反思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反思学生在接受新知会出现的情况。反思实际教学中遇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时,教师应采取怎样有效的措施,只有经历了这样的反思过程,才能使教学高质高效进行下去。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5

我们走进了新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我对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用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最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我们应该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容易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思与小组活动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交流对话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分桃子、分鱼、分饼干、分苹果等。在交流对话时有的教师提出:仅仅围绕吃展开教学似乎有局限,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进行分配,可以适当扩展教学设计面。这样开放性的讨论能够促进教师更有效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

案例研究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作出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的综合训练时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课桌椅的价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价格是课桌价格的5/7,椅子的价格是多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用多种方法算出了椅子的价格为20元。正当教师准备小结时,有学生提出椅子的价格可能是10元、5元……这时,教师不耐烦地用“别瞎猜”打断了学生的思路。课后学生说:假如一张桌子配两张椅子或三四张椅子,那么,椅子的价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过对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对照案例检查自身的教学行为,我们认识到:虽然我们天天都在喊关注学生的发展,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很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观摩分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遇到偶发事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教益。

总结记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把这些想清楚,做出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6

学生往往会忽略预习,不知道预习的重要性,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的过程中很少思考。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应当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注意培养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基础好的学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课,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解题思路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倡导不懂就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体系,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四、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即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是难免的,但不是搞题海战术,要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改错本,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越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就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7

教学反思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的反思,就教师的“教”的反思来说,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教学前的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反思及教学后的反思三个反思阶段。就学生的“学”的反思来说,主要包括作业的反思及测后的反思。所谓作业反思就是指要求学生针对做题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去反思自己在课堂、课后的学习行为。所谓的测后反思就是指在测验之后根据学生测验的成绩和答卷情况来测验范围内教学的得失。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教学”反思谈谈几点看法。

一是教学前的反思

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行为的一种关键方法就是对在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编排者的编排意图,再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使自己所写的教案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去搜集有关图案、数据及资料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的束缚,真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前应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比如:假设要探究“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想到用最简单而又最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有的想到把升旗绳拉成斜线后构成直角三角形求解等,有的学生想到的是用立小棍及阴影和旗杆及阴影的比例关系来进行求解。学生求法各异,各有想法,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他的职能在教学中积极与学生探索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最后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承接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来,从而进行完美衔接。创设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生活到教材,由教师引领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使学生自己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

二是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及时、自动地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虽然在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但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换句话说,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如果发生学生未按教师设计的思路走这种事时,教师强行打断学生而推出自己的思路,这样就会造成学生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得后果,又因心中的疑问没有解决,就必然会影响听课效率,时间一长就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热情,导致出现学生上课能听懂但是作业不会做的现象,学生没有主见就更谈不上创新,只能被动接受。比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y=1/x,当x1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进行讲解就会发现当讲完这道题目时,很多同学都会用迷茫的眼神看老师,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调整思路,采用特殊值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顿时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也能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真正的理解。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思维,做到以一反三,不仅会做这一题,而且会做这一类型的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后反思

1、是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得”的方面来说,重点要反思这堂课的特色是什么。从“失”的方面,也要去审视去查找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是哪一环节设计的不合理或者哪一个问题设计的不科学等等;除此之外也要思考如何避免下次再出现类似的问题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2、是比较反思。

教师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经常去听同行们的课,尤其有必要听那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以此来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对比,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升自己。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8

在教育改革进行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反思性教学是指让教师在教学中把自己当作是关注的重点,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思考,并且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通过反思进行改进,确保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能够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反思性教学实质上是教师对自己的一种严格要求,保证自己的教学能够高效地进行,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提升,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为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反思性教学是困扰着众多教师的主要问题,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课前的反思

课前的反思是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反思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可能会面临的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课前反思之后,教师能够在讲课时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层次的讲解,让学生能更快地跟上教学步伐,使得学生不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生掉队的现象。同时教师在课前进行反思时还需要进行课件的设计,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课件的设计不能一味地沿用传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课件的调整,使得课件内容不仅能够包含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在课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魅力,进而激发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了及时地反思才能保证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数学课堂的教学基础,对教学的目标达成有着很大的影响。

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函数的单调性》这章的教学时,我会在课前反思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否真正地判断函数的递增和递减,是否能够使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单调性的判断等等,这些都是教学中可能会出现的难题,但是我会在反思的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感受函数单调性的规律,并且通过课件的帮助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观察,通过课前反思的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对于函数的单调性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课前反思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对教学目标进行更有效的完成。

二、课堂的调整

在初中数学课堂地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够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丧失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课堂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反思,进而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修正,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能偶顺利地进行下去。课堂教学也是验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平台,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节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堂节奏的掌控,过快的课堂节奏会让学生跟不上课堂教学的步伐,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并且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适当的课堂节奏不仅仅能够帮助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对课堂有一个更好的把握,得到及时地课堂反馈。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不能够跟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进行反思,发现我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吸收能力跟不上我的教学节奏,我会放慢我的教学节奏,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的反思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够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课后的反思

课后是学生进行知识点巩固和运用的主要阶段,因此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需要重视课后的反思,保证学生能够高效地进行巩固和复习。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后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记忆这是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活动式的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理解,这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很明显的作用。例如我在对学生进行《勾股定理》的教学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后运用自己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点,通过梯子和尺子进行量出学校围墙的高度,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都充满了兴趣。

结语

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有效的反思性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能够提升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得教师能够更有效的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反思性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满足了当下初中数学的教学要求。本文论述了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反思性教学的运用,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帮助其他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9

引言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从根本上说反思就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将自己的实践过程当做反思对象,采取在头脑中回放的方式,对其成败得失和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进而能够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合理利用。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关键环节,有效地利用教学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1.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进行数学教学反思的前提是明确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从理论上而言,只要是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能够作为教学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和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确定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

1.1按照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1.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得以规划和预设,对学生的反应做出可行性的分析和预测。在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地位进行估计,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分析,找出解决的方案。

1.1.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也可以说或是学生通过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得到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一方面包括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涵盖了学生的“学”,是教和学矛盾统一的过程。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是对教学时诸多方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

1.1.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说教师在完成教学活动之后对整个教学活动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判,评判主要由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部分组成。学生所获得的发展主要是指对学生数学基础的考查、数学能力的发展进步、数学学习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和习惯及思维的养成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主要是指教师对于教学任务和学生状况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提高、教学经验是否有积累和是否有效地优化了教学效果等。数学教学反思的重点内容是思考教学符合预期的目标与否,若存在纰漏,则要怎样弥补。

1.2按照教学活动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1.2.1教的方面

对于教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取得进步。反思的内容主要有确定教学目标,处理疑难点,划分教学阶段,教和学的手段探究,以及课堂教学设计等诸多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要以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1.2.2学的方面

对于学的方面的反思主要是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分析成败,将此作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依据,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体现到教学反馈中。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分析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对疑难问题的反应和对课堂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等诸多内容。

2.开展教学反思的方法

2.1坚持编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中的各种经验和对一些问题理解和人生的真实记录。教师通过自己编写的教学日志,可以扬长避短,改进教学工作,最终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日志并没有固定的格式。教师可以随意编写,编写好的成品可以拿出来供其他人观摩和学习。长此以往,教师的宝贵经验得到了积累,将获得一笔十分宝贵的教学财富。

2.2应用案例

案例主要是说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用的一些典型事例。一般情况下,案例是经常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出现的让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这些案例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解答模式。需要教师根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是通过自身的分析、反思和观察完成的。

2.3观摩听课

这种听课不是把评价作为主要目的,只是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所以被观摩的教师并不会出现进展的状况。听课的教师能够通过其他教师的现状进行反思,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进步。

2.4行动研究

从根本上说,行动研究是一项极具实践性的反思活动。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对自己的认识水平进行调整并对一些不合理做法做出调整和改进,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科学合理。进行行动研究的步骤如下: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思考,获得基本数据—确定行动研究的手段—落实研究步骤,对每项结果进行记录—编写阶段性结果—制订下一个循环研究的计划。教师研究一个教学问题往往不能够一次完成,需要将获得的理论结果付诸实践,用实践检验结果的正确性,继而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反思和研究。

2.5教学工作者成长记录袋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0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99-01

反思是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再次思考,也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思想的再探究。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方法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新课改要求革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引入教学反思课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初中数学教学反思课模式是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反思,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基于创新、实践、探究与应用的数学学习目标,展开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一、加强问题情境反思,鼓励发散思维

反思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反思课模式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采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以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与交流,并在问题的回答、总结与反思中,收获新知识。基于此,教师应加强问题情境的反思,从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发散性、创新性等角度出发,反思问题是否能真正鼓励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与创新,促进学结与归纳。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时,重点要教给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常用公式与方法。教师要反思问题情境的创设,基于类比分析的角度,将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比率问题进行类比,发散学生的思维。距离、工作量、部分量为一类量,时间、工时、全体为一类量,速度、工效、比率为一类量,学生在了解到路程=速度×时间后,依次类推得出其他实际问题的解决公式与方法。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发散性、创新性,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升学习能力。

二、加强学用结合反思,立足生活实际

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知识体系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为了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要反思数学教学背景的现实性:是否立足于生活实际,是否以生活为问题情境,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发现数学规律,并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些都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反思课堂需要重视的内容,加强学用结合反思,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深入、拓展延伸,进而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设定“学校花坛面积计算”主题,引导学生展开学用结合的反思,展开实际问题解决探究。运用皮尺测量不同形状花坛的实际长度,并用表格记录下来,之后再根据一定比例,画出花坛的示意图,结合多边形面积割分方法,展开实际面积的计算,还要注意比例和单位的转换。通过学用结合,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三、加强学习过程反思,培养实践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要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性分析和探讨,重新思考教学过程是否人人参与,学生动手实践、思维与活动能否有效联系,能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切身体验,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发现与运用,掌握知识方法、技巧,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提升操作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经验。

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践,运用画图、模型拼凑等方式,将所思所想展现出来,再分析思维的正确与否。以“两边相等及一角对应相等是否全等”为例,学生可以运用反证的方法,借助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棍棒模型,展开对SAS、ASS是否能证明全等问题的探讨。结合绘图、反证的思想,分析出在角为两边夹角时,能证明2个三角形全等,而角不是夹角的情况下,只有两个正三角形才能全等。通过这样加强学习过程的反思,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探究意识反思,鼓励探索创新

没有对未知的好奇心,就不可能探索出新知识、新方法和新领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调动学生的感觉和思维器官,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157-02

提升学习效益,只有不断反思才能升华。新课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就要从教学中培养与发展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从反思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升华。因此,探析数学教学的一些反思具有实际价值。

一、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反思

(一)学生自身的反思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自身就是反思主体,因此就需要对自身进行相应反思,通过反思查找存在问题的根源。

1.反思解题过程。初中数学解题,学生都是关注最终结果忽视解题过程。事实上经过反思能够构建学生深层次数学模型,教学中反思习题,让学生通过反思进而总结、探索、发现以及发展空间,通过反思培养初中生养成反思良好习惯,提升他们发现问题能力。学生反思整个过程:

(1)对试题的题意理解是不是正确?

(2)在思考该题及解答该题过程中,有哪些更为捷径方法?前面出现弯路的根源在什么地方?

(3)本试题涉及了哪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4)通过这道数学题能够联系到哪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5)对本试题的推理、计算过程以及结论是不是正确?

(6)比较已经解答试题方法,是否还能够寻找出其他的解决方法?

2.反思解题结果。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构建出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反思课本中例题、习题的解答,进而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归纳和类比,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增强学生发现及探索解题的能力。

例1?摇一圆柱的高为12厘米,其底面半径为3厘米。在该圆柱的底面A处爬着一直蚂蚁,想爬到A点相对应的上底面B点处食物,就顺着圆柱的侧面朝上爬,请问蚂蚁爬行最短路径是多少?笔者为了让学生多思考,就设计出好个问题:(1)蚂蚁要如何朝上爬才能够吃到食物?(2)A点到上底面的B点沿着圆柱侧面总共有多少路线可以走?在这些路线中那条最近?在课堂解答出这道试题之后,笔者并没有满足于所得出的答案上,引导学生对整个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反思所采纳到的解题策略以及用到的初中数学思想,通过反思来巩固所学数学知识。最后笔者还对原题进行改编,就是将圆柱的棱边长度该改3cm立方体,这样就实现了一题多变。

(二)反思教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过程要使用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结束就要对解题过程与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在应用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所用到的方法过去是否使用过?而本次运用相比过去运用,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等。

例2?摇证明:从大于23的自然数中任意抽出一个数a,将该数表达成若干个7与5之和。

解:当a=5k,因为a要大于23,所以k≥5时,a就能够采用k个5之和来表示。

当a=5k+l之时,a=5(k-4)+21=5(k-4)+3x7,那么a就是k-4个5与3个7的和。

当a=5k+2之时,a=5(k-1)+7=5(k-1)+1x7,那么a就是k-1个5与1个7的和.

当a=5k+3之时,a=5(k-5)+28=5(k-5)+4x7,那么a就是k-5个5与4个7的和.

当a=5k+4之时,a=5(k-2)+14=5(k-2)+2x7,那么a就是k-2个5与2个7的和。笔者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示,即分类思想方法,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与感悟。事实上现在所用新教材中有许多反思性的学习素材,比如构建数学周记、探讨课题以及对每节课后的总结。

(三)数学教师反思教学

数学教学中并不只有学生需要反思,教师同样也需要进行反思。要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数学教学的成败与得失,分析、回顾以及审视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各种途径丰富教师自身素养,进而实现教学艺术。总体来分析,教师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反思备课阶段。从教师备课现状分析可以发现,备课主要有两种现象:其一就是照搬教案,完全使用他人思想,这种备课几乎完全脱离了学生实际情况;其二是一些教师过于依赖自身教学经验,不反思自身经验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两种根源都源于教师太懒。

2.反思教学过程。教师要反思所传授内容能不能被展示,需要补充哪些方面。数学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对话是否充分。事实上,数学教学课堂活跃并不能够说明设计就合理,从现实分析发现有一些数学教师设计的教学非常活跃,学生也在积极主动参与进去,但是当问及课堂教学景象之用意,以及每个活动应该实现什么教学目标时,一些数据教师竟然说不出来。所以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设计教学之时就要围绕着教学目的。

3.反思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要反思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学生表现,反思教学成败,反思教学结果怎样?因为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仅仅是给他们提供了某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按照该方法的步骤和程序去执行,学生并没有多少体会与感悟。因此教师就要反思教学实践活动,教会学生通过总结探寻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数据的深刻性与敏捷性。

二、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学艺术博大精深,永无止境。必须要将学生反思与教师反思相结合,进一步通过风趣、目的明确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通过不断反思,才能够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真正的目标。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主动构建出教学情境,加强学生反思课本中例题、习题的解答,进而引导学生对解题结果进行归纳和类比,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增强学生发现及探索解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159

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简单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是需要每一位数学老师结合学生自身情况以及教学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既不能拔苗助长式对学生提出不符合实际的要求,也不能对培养学生反思意识及能力过于放松,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培养其反思意识和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一)在解决问题中反思,掌握方法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二)在集体讨论中反思,形成概念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每个人都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认识相对有限。学生通过集体讨论和交流,可以了解同伴的理解,有利于丰富自己的思考方法,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增强迁移能力。概念形成的关键是重视意义建构过程,而不仅仅是单调记忆,所以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集体讨论、争辩,来促进个人反思,实现自我创新。

(三)在回知识获取时反思,提炼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比较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其实,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获取知识后反思学习过程,引导他们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解答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方法,并对具体的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数学思想。

(四)在分析解题方法中反思,体验优势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叙述冗长、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批判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多开端、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以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教学策略

(一)组织预习课程,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预习是每堂课的基础,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的开端,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要合理布置预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课的课前预习。因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学生的预习任务,特别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总结自己不清楚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预习内容,对所预习的课程及其预习过程进行反思,并且能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实践证明,学生在进行预习之后,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不会的问题加以琢磨推敲,直至将知识弄清楚。通过这样的教学反思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在数学课预习阶段的反思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学会数学预习,并为后期学习打好基础,提高其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入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培养其反思能力的基础。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准备的数学新知识与学生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差距,通过教师的教学经验合理表达出来,使学生产生对数学问题的追求心理而形成的一种问题意识。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下,教师可以不再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生硬地讲解数学知识,课堂上的气氛也不再沉闷枯燥。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知识能力体系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将新旧知识的联系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与新知识产生一定的冲突,刺激学生进行反思和探索,通常的流程是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成果。通过以上教学流程,有效提高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反思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