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工作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7:08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1

一、2018年就业创业工作概况

2018年我院共有2014级毕业生18人,2015级实习生56人,截止2018年6月30日,我院共组织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15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50多个,17届18名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15级56名实习生初次实习率为95.%,最终实习就业率100%。今年我院学生参加学校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大赛也取得骄人成绩,其中杨伟莲等人的“速洗共享洗衣机“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陈璐等人的“未来视觉视光中心”获二等奖。同时两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我院创业团队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最佳团队奖”。

二、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1.成立学院就业创业工作领导机构。学院为做好2018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2018年1月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辅导员和14级、15级班主任为组员,负责对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层层抓落实。

2.学院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2018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开始运行后,学院领导非常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学年工作重点,经常在会议上研究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召开全院教职工会议,通传有关毕业生工作的精神,分解就业创业考核指标,要求各位老师都要重视、关心、过问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强调班主任都要认真对待,热情为学生做好推荐就业和指导服务。

3.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全程式就业创业指导工作

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前移并贯穿在大学三年教育的始终,根据每个年级的特点,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规划其职业生涯。其中上好就业指导课是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学院副书记亲自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对大一学生,着重引导其根据自身特点初步设计职业发展方向,明确大学期间的学习任务和学习选择,重点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了解就业形势,着重结合能力培养,进一步确认职业目标;对大二学生着重实习和锻炼,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素质,并进行必要的调整;针对择业期间的问题,在就业形势、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面试技巧、心理调适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方式上采用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借助“蓝墨云班课”平台让学生全员参与,让课程更有趣,学生更受用。同时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将就业创业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中,坚持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从一年级开始,直到学生毕业离校。

4.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活动。除了开好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择业创业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以外;我院还积极邀请企业界和毕业生成才典型来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今年我院共举办5场以上就业交流会、创业辅导、专题讲座、座谈会、就业沙龙等活动。20人次以上的个体职业咨询活动等有针对性地加强毕业生理想前途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角色转变教育、就业技巧指导和心理辅导的工作,1次就业指导专项比赛——简历制作大赛。

4.加大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帮扶力度。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第一时间做好困难毕业生的摸底、调查工作,对困难毕业生建立档案,进行分类指导,及时掌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困难毕业生,根据实际情况,优先考虑评选助学金及申请求职补贴,减轻其经济压力,促成其顺利就业等。今年我院共为12名低保家庭毕业生申请求职补贴,为11名贫困毕业生发放了助学金。同时针对困难毕业生加强心理辅导、就业指导。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等方式,及时疏导他们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焦虑和悲观情绪。通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岗位推荐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持续提供就业信息和服务,会同学校有关部门实施好“离校未就业促进计划”,切实做到“离校不离心、服务不断线”。

5.加强企业调研,深化校企合作。我院今年建立了用人单位联系信息库,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就业需求。充分调动行业、校友、校企合作单位等优势资源,全员参与,全方位宣传学院,推荐毕业生。今年我院积极吸引组织召开了本专业专场招聘会多达15场,前后共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学院初次实习就业率为95%,并新增了7家实习就业单位。今年5月11日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受邀来我院指导工作,给我校眼视光专业的建设发展问诊把脉,对我院今后眼视光专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5月22日我院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江西省区医院建立了眼视光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

6.加强就业工作管理,规范基础性工作。一是做好毕业生生源信息、就业信息的采集、校对、统计、分析工作,加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二是按照省教育厅及学校的要求,认真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的统计与上报、协议书及就业合同签订、档案管理等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高效运转。三是做好毕业生每月就业状况月报制,引导毕业生派遣材料和协议书等网上录入工作,加强与未就业或未签约毕业生的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做好毕业生的就业与签约工作。

7.开展好毕业生信息与校友库建设。一是认真组织填写毕业生就业创业登记表,有效联系方式,并通过QQ群、微信群、E- mail、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规范相关联系材料;二是建立毕业班QQ群,有专人负责;三是做好年度校友库数据的收集、上报、核实工作。四是加强与校友的联系,听取办学的意见建设,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和就业创业工作的质量。特别是注重发现成功学生的典型,以充分利用榜样的资源教育在校生。

8.做好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我院今年将采用创新的调查模式,利用“问卷星”调查平台通过微信、QQ等向学生和企业发放问卷调查,无论学生在哪就业实习,都能通过手机完成问卷,而且“问卷星”后台能自动生成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大大提高了效率。做好了14级毕业生跟踪调查和15级实习生实习就业意向调查,通过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和企业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了解企业岗位的基本要求和毕业生的建议,并及时汇总和向相关部门反馈,更好地促进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

9.创新创业教育在路上,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指导,今年共邀请优秀毕业生、创业典型来校举办讲座2次;共组织30人参加syb创业培训和6人参加电商培训,并获得了相关证书。17个创业团队50多位同学参加学校举办的“互联网+”创新创大赛,其中两个项目入围学校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大赛决赛并取得骄人成绩,其中杨伟莲等人的“速洗共享洗衣机“获得本次比赛的一等奖,陈璐等人的“未来视觉视光中心”获二等奖。同时两位指导老师获得“优秀指导老师”称号,我院创业团队在本次比赛中荣获“最佳团队奖”。

10.加强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一是认真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及引导,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召开了2015级学生实习动员大会,使即将走上实习岗位的实习生们有了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二是规范管理,开展文明离校教育,为我院2018届学生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共同见证2018届毕业生美好的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引导毕业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同时感恩母校。

四、工作特色与亮点

1.举办了首届简历制作大赛,提升了毕业生的简历制作能力,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实现同学们的准确自我定位。同时一个成功的求职者背后必有一份优秀的简历,简历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你的应聘成败。通过这个比赛让每位同学感受到简历制作的重要性。

2.举办了1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这也是我院首次举办毕业生毕业典礼,不仅将带给毕业生们们无尽的回忆与感动,而且这种仪式感也会让学生更加珍惜与母校和同学之间的情谊。“感谢领导三年来的关怀,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鼓励帮助,即将筑梦远方,但护理与视光学院永远是自己的家。”优秀毕业生代表邓文杰的一番话深深的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的感恩与不舍。

五、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不足

1.学生就业心态有待进一步调整。在就业指导中,虽然一部分学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还有不少学生不能放开眼界,地域和工作环境等原因限制了这部分学生的就业选择。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2

一、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就业再就业相关政策。

一是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宣传和分散宣传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在市劳动力市场设立专门宣传窗口和深入企业、街道、车站和就业困难人员家中走访,向广大求职者和援助对象介绍《就业促进法》和国家就业再就业的相关政策,对求职者和援助对象的疑难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免费发放政策宣传资料近3000份。二是通过新闻、报刊等广泛宣传,做到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利用各种会议、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及街头进行再就业优惠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人员较全面地了解各项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二、扎实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

年初,社区扎实开展了以“实现就业,稳定就业,我们真情相助”为主题的“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尚未就业的困难人员,提供及时的公益型岗位援助,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走访、慰问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众,为他们送温暖,解决他们实际困难;同时,对已经就业的,特别是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探索解决就业不稳定问题。援助活动中,确定援助对象51人,走访下岗失业人员特困家庭26户,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余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就业4人,组织60人就业困难人员参加了免费技能培训。

三、搭建就业平台,帮扶青壮年快速就业。

长安社区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这一区位优势,与园区企业加强合作,为社区居民搭建就业平台,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了共赢的良好态势。如鸿基水泥和中建集团等这一批企业的到来为长安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为社区>!

四、免费创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为进一步做好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工作,使创业者在充满机遇与风险的市场中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开创人生的新天地。6月15日,在市职业高级中学为来自社区的118名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失业人员举办了免费创业培训,聘请专家和讲师为创业者传授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税务知识和再就业政策,提高创业者的商业理念和自身的素质,鼓励引导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面对面与学员进行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中获益,少走弯路,从而降低创业风险。同时,对学员实行跟踪服务,帮助创业者了解市场、筛选项目,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协调解决税收减免、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问题,帮助失业人员成功创业。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3

xx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xx县整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xx县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xx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xx镇、xx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xx县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xx县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xx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4

xx镇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直接关系到新县城的建设进度,关系到xx县整个社会政治稳定大局,关系到xx县的公共社会形象,随着新县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的开展,团县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对青年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创业支持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xx镇失地青年农民就业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为青年农民送知识、送温暖、送工作、送岗位,关心失地农民、服务失地农民,抓住灾后重建的有利时机,就近就地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与创业培训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路,提高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本领。

二、加大调查了解力度,切实掌握就业技能情况

为了将此项工作做深、做细,团县委组织志愿者在xx镇、xx镇开展了就业创业情况大调查,共计发送就业创业情况调查表3000余份,针对青年农民的基本情况、目前状态、就业、创业意向、求职渠道、希掌握的就业技能等方面,走村窜户,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青年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困难,立足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推广下去,切实让老百姓享受到实惠的政策扶持。

三、认清形势,开拓创新,开展市场大调查

由于受到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各沿海城市的进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通过国家各项拉动内需政策,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是仍然造成大量的农民工返乡,就业压力增大。为了适应形势,团县委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灾后重建各项方针政策,充分发挥群团整合资源的优势,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县委、政府分忧解难。一是网络调查和宣传。认真学习了解国家各部委对市场刺激政策,市场未来发展前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大力推进的各项目和产业。建立北川青年就业创业工作qq群,调动各大中企业的积极性,培养其为灾区做实事,帮助灾区群众重拾信心、重建美好家园的思想。二是市场调查。组织发动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各自所处的城市做好市场调查,针对市场上最需要的技能进行调查,并由团县委进行汇总分析,寻找适合xx县灾区群众能力和素质的岗位。

四、全面落实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前期的市场调查,针对金融危机下,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并且结合xx县灾后重建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青年农民技能培训,主要开设了羌绣工艺刺绣班,园林园艺裁培,电焊工,建筑施工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保安等工种,并介绍到省内、山东各大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就业上岗。经过开班培训,三月份,使200名失地农民工拥有一种或多种技能,大大增加了社会竞争能力,同时缓解了社会稳定压力,推进了加快建设新县城的步伐。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xx镇失地青年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工作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5

(一)加强退役后职业技能培训。引导退役军人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相关部门协调让退役军人可选择接受技能(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培训。督促指导承训机构突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所需知识及技能,按需求进行实用性培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推进培训精细化、个性化。坚持谁培训、谁推荐就业,提高就业成功率。

(二)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工作。根据临职教成函[2020]2号文件精神,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向全县退役军人宣传退役士兵最新教育政策,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依托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等教育资源,促进现役军人与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相衔接、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为补充,积极组织好2020年退役士兵高职教育报名工作。

二、搭建平台,盘活退役军人就业的渠道。

结合退役军人特长,对接更多优质企业,搭建双向选择服务平台,召开退役军人暨家属专场招聘会,让求职的退役士兵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与相关部门协调组织全县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广泛有关信息,向各用人单位发送邀请函,宣传广大退役军人献身国防、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各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适时,我局将印制发放《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政策解读》宣传资料,努力为全市广大退役军人搭建就业平台,尽可能地为大家提供更多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保障退役军人充分就业创业。

三、搭建平台,利用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

与退役军人创建的企业——山西光荣使命体能拓展训练服务有限公司合作,以服务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为主旨,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创业成功项目展示、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建立健全创业项目、培训资料和就业资源数据库,为更多退役军人实现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帮助,让求职的退役士兵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6

【正文】

一、目标任务超额完成

1、城镇新增就业岗位7282个,安庆市下达年度目标为4150人,完成任务的175% 。

2、2020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2% ,低于安庆市下达的4.5% 控制目标。

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7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9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82人,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就业率为99.8%,安庆市下达目标为60%,超39.8个百分点。

4、积极实施技能培训提升民生工程,已举办企业新录用员工培训班38期,共计培训2037人,合格2010人,完成任务数的110%,发放培训补贴241.2万元;技能脱贫培训开展10期,培训贫困劳动力385人,完成任务数的128%,发放培训补贴50.05万元;定点机构开展直补个人技能培训334人,发放培训补贴40.08万元;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中级工781人,发放培训补贴117.15万元,培训高级工878人,发放培训补贴175.6万元;退捕渔民培训7人,发放培训补贴0.7万元。

5、开展创业培训10期,培训学员300人,安庆市下达目标任务为240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5%。

6、开发公益性岗位380个,岗位主要包括环卫工、保安员、保洁员、辅助工、社区网格员等,落实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223人,发放单位和个人岗位及社保补贴共计156.14万元;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共计1526人,发放补助资金400.2万元。

7、人力资源市场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118场,其中:线上招聘会49场,线下招聘69场,包括“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四送一服”人才专场招聘会、“就业起航”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青年见习专场招聘会、公益性岗位对接招聘会等,进场招聘企业475家,提供就业岗位2.03万个,职介成功5470人。

8、创业贷款共计发放9570万元,其中个人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发放387人6020万元,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发放13家企业3550万元。

9、征收失业保险费1111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2108人次270.43万元;兑现失业保险费返还334.59万元,惠及704家企业,稳定1.47万个就业岗位;积极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工作,兑现我市29家重点(困难)企业稳岗返还1178.27万元;为失业人员发放求职补贴,一个失业周期内可享受1000元求职补贴,已发放180人18万元;失业补助金已审核622人,已发放11.11万元;为3934名失业人员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6.62万元;失业保险退费505家企业,共计16.13万元。

10、认定青年就业见习基地65家,开发适合青年见习岗位610个,完成目标任务的117%,实际落实安置263名毕业年度内离校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及其他16-24岁失业青年见习,发放见习补贴389.01万元;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开发见习岗位116个,已落实70名符合条件人员参与见习,发放见习补贴53.05万元。

11、扎实做好就业脱贫工作。落实各项就业脱贫政策,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者68人,发放补贴13.68万元;全市24家扶贫车间安置贫困劳动者223人,发放车间和个人补贴共计176.66万元;开展技能脱贫培训贫困劳动者385人,发放补贴50.05万元;落实“以工代训”政策,培训贫困劳动者424人,拨付资金47.28万元。

二、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一)复工复产援企稳岗促就业

开展“在家顾家 就地就业”专项行动。市级成立领导小组和五个服务企业用工保障工作专班,出台《桐城市疫情防控期间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实施意见》,明确5000人的返乡人员就地就业的总体目标,并将该目标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结合“五个清仓见底”工作,摸清劳动力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需求,建立用工需求、求职意愿、返乡农民工“三个清单”;采取“送岗上门、送工到企”、“一对一对接、面对面服务”、线上招聘等多种形式举办岗位对接活动,统计返乡农民工53842人,达成就业意愿5017人。利用宣传车、电子显示屏、宣传册、网络等线上线下方式宣传“致广大返乡人员的一封信”和“桐城硬核十条稳就业”,为企业的用工和人员的就业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全市共发放宣传单3万余份,“桐城就业”微信公众号的本市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阅读量破万。

(二)落实政策真金白银保就业

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稳就业作用,依照“全面覆盖、应返尽返”原则,创新开展“免报直发”模式,先后为704家企业兑现失业保险费返还334.59万元,稳定就业岗位1.47万个,惠企数量和返还资金均超往年,突出帮扶中小微企业;加快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兑现我市29家重点(困难)企业稳岗返还1178.27万元,为复产稳岗“输氧供血”。疫情期间对四家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发放就业补贴245人62.94万元;实施外地员工返岗路费补贴政策,兑现返岗路费补贴925人25.77万元(含经开区);落实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兑现55家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43.1万元;拨付疫情期间31家中小微企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行业)一次性稳定就业补贴326.1万元;落实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稳定就业补贴,拨付28家企业稳就业补贴479.8万元;兑现12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稳就业资金145万元。

(三)线上线下 “2+N”招聘持续发力

主动对接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动态,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线上线下招聘双管齐下同发力。在疫情防控期间突出线上招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积极搭建“互联网+”用工服务平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求职和招聘精准对接,有效解决特殊时期企业“用工荒”“招工难”问题,稳住就业基本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即时启动线下招聘,坚持每周三、六举办线下现场招聘会,为各类用人单位和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及广大城乡求职者之间搭建高效便捷的交流平台,举办招聘活动118场,提供就业岗位2.03万个,实现就业5470人。

(四)技能提升推动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对企业支持力度,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合力教学,提高劳动者技工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促进劳动者素质和技能双提升。实施多层面精准培训,实现高岗位要求和高技能人才相匹配,助力企业稳就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举办企业新录用员工培训班38期,培训合格2010人,发放培训补贴241.2万元;定点机构开展直补个人技能培训334人,拨付补贴资金40.08万元;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中级工、高级工合格1659人,拨付补贴资金292.75万元。

(五)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成效倍增

加强创业培训与创业贷款的联动,以政策组合发力,重点扶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创业,在个人创业贷款方面,突出申请流程的简化与便捷,并及时提高贷款的最高额度至20万元,在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贴息上,向克服疫情影响吸纳新增就业的小微企业倾斜,全年发放创业贷款总额近1亿元,扶持创业420人,吸纳新增就业1322人,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倍增。

(六)长江禁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措施得力

出台《桐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一船一档”方式为全市187名持证退捕渔民建档立卡,并导入“长江流域退捕渔民就业帮扶管理模块”,跟踪了解退捕渔民就业情况等信息。全面开展集中攻坚,建立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包保制度,协调解决包保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做到一人一策,应培尽培、应保尽保、应就尽就。多渠道收集与退捕渔民就业技能、工作能力相适应的工作岗位,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职业介绍50人次。目前我市退捕渔民劳动年龄内148人已全部实现就业,其中渔业产业安置20人,务农22人,企业吸纳45人,灵活就业61人。

三、2021年工作安排

(一)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工作,稳定就业局势。坚持疫情防控时刻不松懈,经济社会发展时刻不放松,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促进就业功能,争取继续落实失业保险金返还、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失业补助金政策,继续落实对中小微企业新增就业的奖补政策,加大企业新录用人员的技能培训覆盖面,扩大受疫情影响企业的“以工代训”工作,以扶持企业发展,稳住就业基本盘。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7

一、常规教学方面

1、认真备课

按照学校要求,每周我都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做到先备课,备学生、备教法,努力做到备课符合学生实际,这就让自己做到了上课胸有成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生动性。

2、了解学生

了解每个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他们的不同的兴趣、需要、方法、学习习性,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3.热爱学生

最大的教育是爱学生,通过教师的爱的激发,学生乐意接受教师本人从而接受课程学习,另一方面,从而减少学生课程开小差的不良形为,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4、进行教学反思

从各位教师和网上学习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针对中职掌生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的情况,主要用案例进行分析上课,分组讨论,大大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学以致用,全面推进

学期初,我就紧抓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让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就业与创业指导》指导实践性很强,我就结合学生上学期的社会见习情况,引导学生发言,从中了解他们对本课程的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教学。

三、教学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查,本课程做为开卷随堂考查,学生只要交卷的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因为期末考查,我针对学生实践毕业所需要个人简历表进行出题,实践指导性很强。学生乐于接受这样形式的题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四、不足之处与今后打算: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世界瞬息变化,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今后我要多加入一些案例或身边同学经历的事情做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8

期:___________

xx年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工作总结

一、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对外联系,广泛收集信息

(1)、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完善企业空岗报告制度。漕湖村协管员定期到辖区企事业单位进行走访,对本辖区各类企业进行摸底数登记造册。

(2)、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刊物等新闻媒体,收集职业供求信息。

(3)、加强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系,广泛收集异地用人信息。

(2)、通过与劳动力市场联网,收集信息。

(3)、制定不同规模招聘洽谈制度

二、摸清底数,建好各种台帐

三、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4048”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失地农民相关优惠政策,使失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部分人员参加街道劳保所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保持创建工作“六个清”,对本村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培训要求清、创业意愿清”。

2、积极做好对登记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推荐工作,为帮助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凡愿意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劳动保障所;凡愿意参加电脑培训、会计培训和其他技能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区定点的培训学校。

3、在开展我村日常就业帮扶的同时,积极推荐本村的登记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参加由镇劳动保障所的免费招聘活动,最大限度地帮助这些人实现就业。同时,继续做好树立再就业典型和自主创业典型工作。

4、认真做好各项创建活动的文字、照片资料的积累工作,及时做好各类工作台帐。工作中做到主动热情、细致耐心、业务熟悉、方式得当、程序规范。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9

二、夯实基础,完善制度。

1、积极组织动员大会。我街道于5月5日召开动员大会,会议由工业主任主持,8个行政村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邬主任向各村负责人介绍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任务的艰巨性,要求各村做好宣传工作,并对创建工作给予积极配合。

2、落实劳动保障场地。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落实村级劳动保障场所,并悬挂劳动保障室牌子,其中劳动保障室面积不少于20平米。但由于每个村各方面设施的局限性,8个行政村中只有村实现窗

口化服务。

3、确立创建村工作人员。各充分就业创建村于5月中旬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落实创建工作专兼职人员数人,并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各村日常工作议事日程。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为推动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确保创建工作见成效,各创建村根据自村情况,制定了相关工作细则,并将业务流程、岗位职责等相关制度实行上墙公布。

三、狠抓落实,积极创新。

1、深入走访,建立台账。各创建村组织人员深入村民家中进行入户调查,对村劳动力资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掌握实情。经过6、7两个月的排查,8个创建村已基本完成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的基本调查登记工作,在此基础上开始建立村劳动者及就业情况台账,并及时进行电脑录入,截止至8月底,各创建村已完成基础台账的电脑录入工作。

3、定期检查,深入指导。创建充分就业村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我们对各村的创建工作采取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上门指导相结合的办法,坚持常抓不懈。街道积极落实充分就业工作资金,及时组织创建充分就业村的经办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参加充分就业市创建工作业务培训会议。此外,充分就业创建街道办公室还派遣专人对各村的经办人员开展多次培训,并定时上门进行辅导,及时帮助各村解决在操作方面遇到的问题

。例如,村是一个由8个自然村组成的大村,街道领导小组对其创建工作的难度等各方面进行了综合考虑,主动与村分负责人协商解决这一难题,并对下属8个村的业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辅导,为村能及时完成创建工作提供了保障。

4、开拓创新,在稳定中求突破。街道非常重视创建工作的开展,街道创建领导

小组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整合各村创建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思想,于9月份出版了第一期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简报。简报介绍了街道关于创建充分就业街道的进展情况以及各村的创建工作进度。该简报的发行有利于各村了解创建工作,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充分提高创建意识。通过上阶段的共同努力,街道8个创建村已100%地完成了奉化市城乡劳动年龄段人员基本情况调查登记和基础台账的建设,并于10月底完成了台账打印成册的工作。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10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05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0%;3、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76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8.0%;

4、城镇职业培训补贴人数3960人,其中创业培训补贴人数382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0.0%和91.0%;

5、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9240人,其中市内新增转移6545人,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10.0%和85.0%;9、“4050”人员再就业人数34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81.9%;

10、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12、失业保险基金征缴额17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47.2%。

二、主要工作措施

1、为确保全年劳动就业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及时制定了《2009年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和管理规定》,并将工作目标任务下达到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局科室,建立了层层落实责任制。3、成立了返乡农民工就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市政府拟定《关于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康府发[2009]2号)文件。

4、在市文化公园开展了全市范围的返乡农民工扶持政策咨询和返乡农民工法律援助行动,组织全市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入户宣传返乡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群体新创业的扶持政策,发放《致外出务工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10万份,发放《返乡农民工扶持政策问答》5万余份。

5、建立了返乡农民工信息登记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的作用,组织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和村级劳动保障协管员上门入户,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调查登记工作,切实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回流原因、回流人数、技能培训愿望和就业创业愿望的调查摸底。在浮石乡的江口村、高洲村、龙岭镇的汪背村、樟桥村设立了返乡农民工监测点。

6、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搭建良好平台。一是建立了市人力资源市场,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工业园区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平台;二是建立了以市农民学院为主体及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参与的培训平台;三是建立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市镜坝返乡创业园。

7、开展了一次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4050”人员的调查摸底,为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提供决策依据,帮助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的**包装彩印厂21名残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3.5万元。

8、建立了两家带动就业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发挥了企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带动300余人就业,并帮助企业落实就业扶持资金200万元。

9、开展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援助活动。3月份组织市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在唐江镇、赤土乡、朱坊乡、十八塘乡、横市镇等圩镇将就业岗位送到返乡农民工家门口,将培训政策送到返乡农民工手中,将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直接送到返乡农民工手中。

10、强化了失业保险基数稽核工作,上半年重点稽核了房管局、西华卫生院等十个单位的失业保险基数,提高征缴费基数平均达到150元。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出现下滑。

2、城镇新增劳动力加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压力重,受经济危机影响,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到目前为止仍有少部份外出务工人员返乡。

3、返乡农民工认定界定较难。

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1、开展“千企万岗”帮促就业百日服务活动。一是开展就业岗位的信息收集;二是搞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的宣传咨询;三是落实困难企业的“五缓四降三补贴”政策;四是组织开展暑假就业招聘大会。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11

(一)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1.成立产学研委员会,形成全院校企合作工作合力

院党委、院长办公会每年多次召开相关会议,研究部署与协调产学研工作。为加强学院产学研工作领导、统筹与协调,学院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主管校企合作工作的副院长任常务副主任的产学研委员会,成员由工学服务中心、教务处、招生就业处、团委、学工部、科研处及系部主要负责人组成。

2.强化制度建设,保障产学研工作扎实开展

为进一步落实产学研工作,学院专门制定了《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委员会章程》,明确了产学研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和学院的权利、职责和义务。协调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及实际管理经验等优势,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力优势、学术优势、多学科综合优势和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促进成员之间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关系。

3.创造条件引进企业为产学研工作提供载体

与邯郸银行、万合集团、美食林等邯郸知名企业签订校区合作协议并聘请行业专家为我院客座教授,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并与多家中小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和专业特点,紧密结合学院专业,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为产学研工作的实施创造条件。学院为加强产学研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更加学院专业、人才特色及地方企业的需求成立了了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

(二)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目前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有100人左右,其中邯郸市创业师资库人员有54人。我院从2017年起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全院学生必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课时52学时。课程包含创新和创业两个部分,其中,《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安排第二学期开设,1-10周,20学时;《创新创业课程(创业)》安排第三学期开设,1-16周,32学时。

现有校内创业导师36名,还积极从合作企业以及创业成功校友中聘请创业兼职指导教师29人。形成一只既有理论又有创业实践经验的能够担当起我院大学生自主创业指导服务的团队,为我院师生自主创业提供经常性的咨询、专业化的指导和培训。

二、工作成效

1.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初现

今年以来,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研究,主要领导亲自调研指导,完善机制,出台政策,统筹推进,切实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工作积极性。按照张安兵院长提出的“以提升教学质量为导向开展科研创新,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注重培养师生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张长声副院长会同科技研发管理中心以科研项目为抓手,以搭建创新平台为导向,以科研制度建设为保障,坚持开好局、起好步,精心组织,协调推进,成效初步显现。一是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要求,经过市市场监管局与市编办协调沟通,拟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邯郸市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该中心的职能主要是开展知识产权社会服务、运用促进和维权援助等工作。二是筹备召开河北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现场会。按照省市场监管局的安排部署,总结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和人才培养经验,形成邯郸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三是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申领成功。依据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下达2020年度创新平台和科普基地市级后补助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12号),拨付我院10万元补助资金,专门用于我院市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四是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榜上有名。按照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关于确认下达2021年省级支持市县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专项资金的通知》(邯财教〔2021〕8号)精神,大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专项对下补助中,我院承担创新项目7项,专项资金补助14万元。五是补助我院科技特派员工作专项资金26万元。按照《邯郸市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我院积极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被省科技厅认定科技特派员16名,并依托邯郸知识产权学院设立学院科技特派员工作室。

2.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上半年,学院师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斐然:(1)在2021年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智能电商营销策划与运营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佳绩,为学院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光添彩。(2)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文件精神,5月26日和27日,我院和北京中车行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工作。学院顺利完成此次考评工作,强力推进了“1+X”证书制度的落实,全面提升了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3)2021年“中检邦迪杯”河北省职业院校学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大赛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赛项在河北化工医药职业学院举行。食品系荣获团体三等奖,为我院争得了荣誉。2021年5月7-10日,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我校取得河北省第三名、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3、企业(项目)入驻情况

目前,入驻大学生创业项目(实体)已有27个,均为科技创新类实体或者项目,具有学院专业特色,符合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学院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要方向的9个教师工作室全部入驻创意园,包括吴立波工作室、烘焙食品工作室、电子商务工作室、物联网智能信息工作室等。入驻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有6个,学生注册企业5个。

三、工作亮点

1.邯郸市“双创”创意园,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学院设邯郸市“双创”创意园,作为我院“众创空间”建设的牵头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制度建设和指导工作,与教务处和各系合作对我院师生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和指导,负责全院“众创空间”的管理、宣传和市场推广。各系部建设分园,具体负责本部门“众创空间”的项目建设。通过建设创意园,推动我院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教师科研及其成果转化的有机结合,健全我院与行业骨干企业、中小微创新型企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切实服务于我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邯郸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邯郸市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目前正在进行初选。每年学院组织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2021年举行的“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初赛已经结束,从中选出三个优秀团队推荐参加省赛。首届河北省脱贫地区消费帮扶大学生创业营销大赛、“建行杯”第七届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个创新创业类比赛分别正在筹备和初赛阶段。

四、存在问题

1.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提高。

2.产学研融合和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和紧密。

3.创业创业资金投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借鉴传统榫卯结构原理,按照“政校企”三方嵌接、互为依托、紧密结合的架构思路,建立了院系及专业政校企合作办学三级组织体系,由学校理事会、系理事分会及专业(行业)合作建设委员会组成,三个层面成员单位包括行业企业、学校以及市教育局、人社局、发改委、财政局、科技局、地税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学院政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主导、指导和协调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合作,为产教融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与签订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包括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来院进行讲座、和学院相应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学院派相应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参观学习,学院与企业专家共同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创新研究。创新创业与学生实习实训相结合,拓展师生创新创业渠道。

就业创业工作总结篇12

(2)、充分利用广播、报纸、电视、刊物等新闻媒体,收集职业供求信息。

(3)、加强与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联系,广泛收集异地用人信息。

(2)、通过与劳动力市场联网,收集信息。

(3)、制定不同规模招聘洽谈制度

二、摸清底数,建好各种台帐

三、积极动员,多方协调,整合利用资源

针对村内未就业群体,我们根据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技能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分类排队,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技能想对策。一是积极动员、提供用工信息,鼓励村中能人带动输出,介绍从事一产的人员到企业工作。二是村里多方协调,开发了一些适合“4048”人员困难群体的就业岗位,(如:护绿保洁、家政服务、门卫、治安协管、后勤管理等),帮助从事一产的人员向二产、三、产转移就业。三是积极收集空岗信息,介绍失业人员或从事一产人员到单位应聘。四是实施再就业援助服务。帮助失地农民联系协调工作。通过开展空岗调查,进行求职登记、用工信息、开展职业介绍,促进再就业,切实解决了弱势群体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四、广泛宣传,热情服务,努力创建充分就业村

广泛宣传失地农民相关优惠政策,使失地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就业意识。深入群众为失业人员和困难居民开展政策引导、法律宣讲、观念更新等内容的。积极宣传,广泛动员,组织部分人员参加街道劳保所开办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拓展了就业渠道,为进一步开创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局面创造条件。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保持创建工作“六个清”,对本村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要求的登记失业人员必须做到:“家庭情况清、就业意愿清、技能特长清、就业要求清、培训要求清、创业意愿清”。

2、积极做好对登记失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推荐工作,为帮助失业人员掌握职业技能创造条件。凡愿意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劳动保障所;凡愿意参加电脑培训、会计培训和其他技能培训的人员推荐给区定点的培训学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