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读报的好习惯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3 11:08:12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1

我是个爱读书的女孩,,自三年级以来,我还养成了勤读报的好习惯

每天傍晚,我做完家作,都会拿着报纸在灯光下津津有味地阅读。我爱读《语文报》,从中不仅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而且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读《数学报》,让我掌握了更多的解题方法,思维更灵活;读《张家港日报》,让我了解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为自己是个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员而自豪……毫无疑问,报纸是我的良师益友,它让我的心灵与大千世界息息相通,大家都夸我是个知识丰富的“小博士”。

记得有一次,我的好朋友得了腮腺炎,不能来上课了。我知道后,马上想起了《少年科学报》上看到的一个小秘方:只需一张蛤蟆皮,将它均匀地贴附在腮帮肿胀处,待它干掉后,将它轻轻撕下即可。这样重复使用几天,效果一定很好。于是,我立即打电话,把这个好方法告诉她。在她爸爸的帮助下,果然,三天后她的肿胀处就完全消失了,免除了打针、吃药的痛苦,也节省了钱财。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读报让我尝到了甜头,我的写作水平也因为知识广博而提高很快。报纸——我的良师益友,将会伴我成长的每一天,引领我走向成功的人生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2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历练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等。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4.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①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②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④摘录批注法。此方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画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二、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时候,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气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是一家人共同的事情。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

在家里,书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

要发挥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要通过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三、阅读习惯养成尤为重要

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阅读习惯是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它对于阅读能力的提高,以至人的工作学习都会有直接影响。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可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使用不尽。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3

我要求我的学生提前一周预习,每次预习一个单元,教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预习,养成预习的习惯。

1.单词。单词的预习首先要掌握读音,教会学生划分音节,这样比较长的单词就难不倒学生了,会读之后要学会根据发音记单词,有几个音节就分成几部分来记。辅音对应的字母很简单,元音对应的字母或字母组合则稍微复杂一些,要教会学生找规律,采用对比记忆、分类记忆、联想记忆等方法,其实记单词的最好方法是大量地朗读和背诵文章。学生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而学生年龄小,意志力不强,所以这个环节的落实很重要。教师可让科代表和小组长检查划分音节和单词朗读的到位情况。这样既可以培养英语尖子生,又可以督促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单词的习惯。

2.课文内容。对于课文内容的预习,要引导学生通读对应的单词、对话及文章,并认真理解,找出疑点,针对疑点,养成问字典、问参考书、问同学、问老师的习惯。实在没能解决的就在上课时大家一起讨论。做有准备的学生,上有准备的课。学而思之,自然生疑,疑而问之,增长学问。

二、上课的习惯

1.认真听课的习惯。预习工作做好了,学生自己解决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欲望就很强,他们渴求上课,但久了他们的积极性会降低,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激情,对每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尤其是每堂课的引入设计,要使学生和老师精神饱满地参与课堂活动。其次教师的课堂设计、抽问,教师的眼神等都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培养他们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

2.记笔记的习惯。由于学生刚接触英语,教师要尽快教会学生记笔记,如教会学生记重点词汇、重点句型和重要语法等,包括在书上怎样排版,教会学生用彩色笔或用五角星等标注重点等,这样学生的笔记才清晰、美观、重难点突出,便于以后查找复习。刚开始,学生听着听着就忘了记笔记,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耐心,多提醒,对那些笔记记得好的学生要多表扬,久而久之,学生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就不要操心了。

3.“听说读写”的习惯。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说和写的习惯尤为重要。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开口,积极发言。

(1)集体练习的习惯。多数学生都有怕开口的心理,跟读是一个让学生开口的好途径,先在集体中练习会说了,当他们单独发言的时候才有信心和勇气。教师在集体练习的时候,要关注学生是否都有开口,发言的正确度和节奏感等。这些都是学生大胆开口的信心来源。

(2)合作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堂中设计小组练习,如小组两两练习、四人一组练习、班级开放性采访等,让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练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完成采访表格填写,然后再进行报道,能很好地锻炼学生说话的能力,学生第一步要完成表格,就必须用英语进行采访,采访后进行报道更要用英语完成,给学生提供练习说英语的机会,教师要给足练习的时间,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小组学生完成采访报道的整个过程,要让学生的疑问在这个练习时段内得以解决,这样在报道的时候,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进行展演。通过小组交流等方式,学生相互切磋、相互帮助,有效培养了说的习惯。

(3)发言的习惯。首先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消除学生不敢发言的胆怯心理。教师对大声回答问题、表达正确、有条有理、口齿清楚、声音洪亮、态度大方的小组给予最高层次的奖励,对回答了的小组均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让小组间相互评比,互找问题,相互纠正。《学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充分调动学生相互帮助、积极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发言中的成就感。

其次是写。上课培养学生写的习惯不容忽视。有经验的教师会要求每一位学生在上课时都要准备一个英语练习本,便于随时对一些重点词句进行练习。同时注意学生的书写习惯,如写字母应一个一个地写,写单词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写,写词组要整个词组一起写,写句子应整个句子一起写,绝对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看一个字母写一个字母,看一个单词写一个单词,要整个一起写而不分割开,并要养成写完之后把写过的东西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习惯。教师尤其要注意单词学习环节,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相结合,以养成当堂过手的习惯。这样就不会出现老师们所说的上课热闹,下课什么也不知道的局面。

三、练习反思的习惯

1.当堂练习的习惯。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培养思维能力。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课内作业即当堂练习题的设计的针对性要强,让学生在课内首先独立地完成,再在小组中探讨,解决遗留的问题。

2.课后作业的习惯。要让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作业要在复习后独立按时认真地完成,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3.复习反思的习惯。在老师批改后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反思原因,认真总结。想想答案是怎样做出来的?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错解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如七年级上册有这样一个改错题:Does he watches TV?为什么错在watches?教师可培养学生使用纠错本的习惯,让学生把自己的易错题、易混题记录在纠错本上,并经常拿出来研究分析、查漏补缺,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4

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课题组制定了《雅西小学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评价表(低中高)》、《雅西小学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评价表(低中高)》、《雅西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好习惯从这里起步》,使学生各类行为有了正确的导向。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制定了《雅西小学学生好习惯养成手册》。每种习惯养成分成三个阶段: 一是宣传发动阶段。第一周,分年级明确培养该种习惯的意义、目标、措施,使每个孩子都做到“好习惯我知道”;并在全班范围内引导学生申报好习惯,班主任认真做好记录。各班建立评选委员会,对全班同学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作为日后评选的重要依据。二是组织实施阶段。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申报的好习惯,在三周的时间里,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从实际行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好习惯我能行”,并在养成手册中作好记录。三是总结评比阶段。到了月底,各班拿出一节班会课,对全班同学进行评选,每一个好习惯评选出表现最为优秀的同学5名,并上报大队部。在全班树立榜样,鼓励全班同学一起去争取评选“好习惯之星”。

2. 组织经典赏读,积淀道德底蕴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经典诵读是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水平的有效教育形式和工作载体,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每周安排一节国学经典赏读课,使用惠山区教研室编排的地方课程《国学经典赏读》,按部就班的指导学生赏读。同时我校制定了《雅西小学国学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方案》,规定每个六一节进行展示活动,充分展示各班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与经典同在 与圣贤同在》、《诵读经典 润泽心灵》等内容丰富,配乐诵读、情景表演、快板说唱等形式活泼,同学们的诵读声情并茂、感情真挚、感染力强,使在场同学和老师深深陶醉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美韵律之中。学生在国学经典赏读中潜移默化地积淀了道德底蕴。

3. 开展系列活动,完善学生言行

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学做合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落实到具体的行动,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为此,我们设计了文明餐桌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文明餐桌示范班级创建活动,以食堂和师生为主要参与者,大力宣传餐桌文明知识,倡导餐桌文明行为,倡导“文明消费、节约俭朴”的良好风气。各中队开展了“餐桌上的礼仪”、“绿色饮食,健康生活”等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们还在全校开展“感恩”系列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教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队部开展了“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各班开展了“感恩”中队活动;教导处组织了“感恩”作文演讲比赛;各班出一期“孝亲敬长”主题黑板报,组织学生阅读“孝亲敬长”的故事书籍;组织学生观看江苏省“十大美德少年标兵”事迹和“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事迹和颁奖典礼;组织学生去惠山区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做小小志愿者,结合“感恩节”开展为父母、长辈做好事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去感知亲情,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学会尊敬长辈,进而形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特色主题活动,如“小学生良好习惯三字歌”学习诵读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争当劳动小达人”、“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美丽小雷锋”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锤炼。

4.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各学科目标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我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并制定了具体的习惯培养要求。

低年级: 学习准备期的习惯培养。开学的第一个月为培养期,进行常规习惯的教育和训练。一个月后进行展示,并坚持强化。

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上课时,要专心听讲,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遵守上课的纪律,不做小动作,发言先举手,不随便离开座位,情绪饱满,精力集中。

中年级: 钢笔字书写规范的习惯培养。读书写字姿势端正,能做到“三个一”;写字要端正美观,不潦草不涂抹。

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培养。上课要认真、多思善问,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年级: 认真阅读的习惯培养。每学期买几本新书,和好书交朋友;空余时间自主阅读,勤记笔记多积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5

每天阅读,关键在于坚持,使孩子的阅读习惯自觉养成。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读书,或者,每天临睡前留出一刻钟时间,指导学生进行读报读书。天天如此,最后形成孩子的自觉行为,哪一天不读书,不读报,就寝食难安。在这当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将有极大的帮助。当然,从现在开始做也不困难。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我们要经常强调阅读的卫生习惯:如,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提醒孩子千万不要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不要让孩子养成边读书边做小动作的陋习。因为孩子本身的身心特点发展有过程,这一阶段的孩子好动、自主性差,所以他们能够自主持续读书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这一点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监督措施和奖惩措施,从而更好地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专心阅读的习惯

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要养成这一习惯,必须做到:姿势要端正;环境要安静;作息要定时;学习地点要固定;养成默读的习惯。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可以抓住重点,深入理解;做摘录、记笔记可以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对积累资料和活跃思想十分有利。当然,动笔的方法习惯因人而异,我们应该就如何记笔记、用笔记对孩子进行定期的个别指导。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考过程。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孩子阅读思考的习惯,纠正那种“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习惯,指导孩子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针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问自己“为什么”,可以由表及里,深入思索;问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培养逆向思维,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创造性思维。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6

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者要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同时学校、家庭应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谐、民主的家庭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课外阅读,家庭的阅读氛围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的阅读环境对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也存在影响,因此,学校应注重良好阅读环境的建设,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比如,在每个班级设立图书角,每个学生自愿贡献2~3本书;学生以座右铭的形式把自己最喜欢的书中的语句贴到课桌上,提醒自己爱书;班级的板报开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专栏,定期发表相关的指导文章。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学生会受到一定影响,喜欢读书。

因此,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会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引导,着力培养,开展活动,逐步让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喜欢读书,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开设阅读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文以及相关课外阅读作品,鼓励学生把所读的作品融为自身的东西,通过演讲和解说等形式,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理解和领悟。对情节和人物场景色彩比较浓郁的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把它们编写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加深对作品的感悟,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

“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的习惯,非多读不可。”(叶圣陶语)课本毕竟容量有限,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远远不够的,因课本的内容、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善于拓展,把课内的学习有机延伸到课外,比如学习了《童年的故事》,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学习了《藤野先生》,可以让学生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七彩阅读》是和教材的单元设置相对应的,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进度,让学生适时进行专题阅读。这种阅读既立足于课内教学,又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还可以每周开设阅读课,每周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课堂上不能及时完成的阅读任务,可以布置学生假期阅读。

三、开展阅读活动,激发阅读热情

学生阅读热情的培养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学校开展“走进名著”活动,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把阅读名著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进行多样化的活动,“我最喜欢的名著”故事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名著,学校定期公布近期阅读书目,进行同题表达,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或者情景表演,或者制作动画等展现自己对名著的理解;定期举办手抄报活动,学生把阅读过程中喜欢的经典段落和句子摘抄,以报纸的形式展示,报纸的篇幅不要求大,特别是对于比较薄弱的学生,只要 以A4纸大小展示即可,学生还可以画上图案,尽量美化报纸,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定期评比,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阅读与写作,鼓励学生把阅读中的感悟写出来,通过写作比赛,定期检查,这样学生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就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素材,进一步推动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

由此可见,举办丰富多彩的有益的读书活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推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教会读书方法,培养终身阅读习惯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7

1.教师的示范引领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老师。孩子从模仿中学习,教师在要求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好的教学习惯。自己要求学生书写正确规范的字,那么自己在黑板上的板书也要工整,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自己就要带头说普通话。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节开始,持之以恒。教学中有许多细节,如坐的姿势,两腿并拢,放在桌下,腰挺直;握笔的姿势,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寸、一拳、一尺;读书姿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等,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而必须有一个过程,一个好的习惯要经常坚持才能养成。

2.家长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师除了在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家长配合教师工作,在家督促、引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如要求家长要经常督促孩子在家预习新课。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预习,既是心理准备,又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了课前预习,学生就会带着问题上课,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能理解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学习兴趣更浓厚,成绩自然更好。我认为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要靠教师平时一点一滴言传身教的引领,而且要与家长密切合作,家长的示范、引领、督促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每一位教过语文的老师都明白,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单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就能形成,更大程度上要靠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提高学生语文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做法。

1.重视课外书籍的阅读

引导小学生从小养成爱看书、多读课外书的好习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形式。为了增加孩子们的阅读量,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读书,读好书,给他们推荐一些少儿读物。在这方面我采取了布置课外作业的形式,由孩子们独立完成,把自己读了的内容讲给同学听,能把读了的好词好句理解记忆;或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开读书报告会,把读了的书报推荐给同学,并介绍书报的内容。

2.利用现代媒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现代社会中,可以说所有孩子从小就用很多时间看电视,也经常看电影。虽说小学生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过长,不仅伤害视力还影响学习,但只要利用适当就有一定益处。我多次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看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电视节目或有特别教育意义的节目,之后针对所看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观点。如组织收看《感动中国》,之后让学生谈谈所思所想,学生情感激昂谈得淋漓尽致,讲得感人肺腑。通过实践发现这样确实能够从多角度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化的兴趣和求知欲。

3.开展每天上课前的朗读演讲活动

每天上课前请一名学生上台将自己最近读了的喜欢的书大声地朗读一段。这样,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做准备,班上读书气氛相当浓厚,有的孩子一下课就捧着书认真读。动员孩子们将自己喜欢读的书带来放在班上的“图书角”里与同学交换读,“图书角”里也增添了不少好书,只要一有时间孩子们就津津有味地读书。此举长期坚持形成课堂教学固定的一个环节,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提高了,语文素养提高了。

4.鼓励阅读新课

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读一读还未学过的课文。一旦养成习惯,他们就会课外读完,这样不仅培养了阅读能力,还预习了新课。教学新课文时,学生会更有的放矢,学习效率会更高。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8

一、培养小学生博览群书的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如何做到让学生能博览群书呢?首先要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1.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开展“讲故事”、“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强弱之差。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就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列举伟人读书的事迹,鼓励学生多读书。如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4.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浓厚的读书氛围是关键,教师还应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张贴名人名言,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学生的读书表率,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读书,交流心得、体会,用教师的读书习惯去影响、带动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师生都能像伟人那样博览群书。

二、培养小学生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1.好词佳句的积累运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部分人对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于是可让学生自备一本专用阅读笔记本,把在阅读时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记下来,并注明出处。还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句子并努力背下来,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写作时把这些积累起来的语言适当地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如马克思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2.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及时批注的好习惯。平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时,要让学生动笔边读边勾划,动笔把写得妙的好词句用曲线或者符号标注出来。开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段,也可在旁边简单地做批注,如“太妙了”、“太棒了”、“真精彩”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并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外出活动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即便非常简单,也要记录,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

4.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刚开始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一句话都行,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用符号来代替;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要求学生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智慧。

三、培养小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能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放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

2.掌握三种查字典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其使用速度。

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我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9

第二,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周恩来》;学习《草船借箭》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科学有关的普及读物等。

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防止阅读过程中的“误食”、“偏食”。

第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10

学生具备以下条件方可申报及推荐:

1、阅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能在班级或学校起发挥“课外阅读”的模范带头作用;

2、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坚持每天读书半个小时以上。

3、阅读兴趣浓厚,坚持摘抄或写读书笔记,三至六年级同学并有作文能在校级以上作文比赛中获奖或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

4、珍惜爱护书籍,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泛:阅读量能基本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万字,中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高年级一学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1—2年级阅读文学名著(如童话、寓言故事等)1本以上;3—4年级阅读中外名著2本以上;5—6年级阅读中外名著3本以上。

5、积极参加班级、学校和市区开展的读书交流活动,认真阅读学校推荐的阅读书目,经常向学校阅览室、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能写较为具体、真实、生动的读后感;

6、坚持诵读古诗文经典诵读内容,不同年段学生能按照学校要求的背诵篇目背诵古诗,达到规定的数量。

二、评选方法:

1、采用自己申报,老师依据其平时的读书情况推荐,学校根据老师的推荐及资料检查进行评定。

2、6月15日前向教导处提交 “阅读之星”的材料;

3、评选时需要上交以下材料:

学生申报表,该学生的读书摘记、小作文(低年级)、优秀阅读心得(中、高年级)、发表文章证明及作文获奖奖状等所有能反应该生读书质量的材料。

为了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充分展示我校学生的精神风貌,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切实改变学校存在的一些言行不文明、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不良行为习惯,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和谐团结向上的人文环境。学校本学期以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目的明确:

通过“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个大幅度提高,结合我校近年“校园之星”和文明礼仪教育常规活动,推动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常规机制和德育活动的持续发展,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组织机构健全:

成立以校长李飞龙为组长,副校长杜海红远红为执行组长的领导机构;及6位班主任为执行机构;以各班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为监督机构。

活动内容充实:

1、本次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围绕“会听”、“会说”、 “会读”“会写”四个方面展开。

2、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踏实,学习任务清楚,听课习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11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的倾向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语文,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自主自觉学习语文的习惯,对学好民族语言,提高全民素质无疑具有极大的意义。

近年来,我校大力提倡课堂有效教学,学校组织教师观看学习魏书生课堂教学录像,并给全校教师每人三本书《如何做最好的教师》《如何做电好的班主任》《课堂有效教学》,并要求每个教师写读后感及心得体会,此外还邀请福建基础教育主编邹开煌教授到校开讲座。座谈中多数语文教师普遍反映学生语文能力差:朗读课文声音小且不流畅,有些学生不会用普通话朗读,更谈不上感情;有些学生连简单的口语交际都一字不会说;有些头天才讲的字词第二天又忘的一干二尽;阅读理解能力差,考试大片空白等。这种情况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要求每位语文老师对本班学生学习语文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状与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有直接关系,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一、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准确了解学生学习语文习惯,我校对七八年级200余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语文老师厉害、要求严格或班主任是语文教师的才预习,老师重点强调了才记笔记,课后没笔头作业不复习,课外没时间或不喜欢看课外书,朗读课文声音小而且没有感情,上课不愿与人合作讨论交流等等。可想而知,学生在这样的习惯下怎能学好语文。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没能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基本有这些:1.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特别在男生身上表现突出。2.初中阶段课程多且大多是中考科目,没有充足时间预习复习。3.对于上课老师讲的内容不知哪些该记哪些可不记。4.老师怕有些学生答错耽误教学进度只提问优生,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5.课余时间要做作业或进行大课间体育运动没时间看课外书,节假日回家要放松休息。6.学生怕丢丑没有表现欲望,尤其是女生更是怕模拟表演。7.口语交际时心里想到但不能用语言准确生动表达出来,导致不敢开口说话。8.怕耽误时间或不想与人合作,课堂上不愿讨论交流。9.觉得大声朗读消耗精力并且太费时间。

二、学生对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生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不可能一一代劳。要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主动查找资料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的习惯。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初中学生的阅读量逐步增加,初中的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可能把许多时间花在识字上,就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在课堂上,老师主要是检查学生在音形义方面的掌握情况,老师对易错的字进行强调,有特殊含义的在结合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关于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查资料解决。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阅读试译,不能理解的字词在书上勾来,上课时提出来,师生来共同解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翻译不是老师把它翻译出来,学生写在书上。然而“一言堂”、“填鸭式’是很多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被动接受,学生是灌输知识的容器。因为被动地接受学习,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出现,学习过程就是接受、记忆。因此,传授知识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习过程也不强调学生个体的认知过程,它注重的是结果的掌握。

学生是被置于被动的地位,他们的兴趣和激情被慢慢地淡化了,他们的创新意识也被渐渐抹杀了,他们的主动性也没有充分发挥,一切跟着老师设定的途径,按部就班顺着老师的思路走。

正是由于这种消极的学习方式,才造成学生许多不良的习惯:习惯于按照教师设定的思路思考问题,习惯于耐心等待别人的现成答案等。

三、现状分析及对策

对造成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不当这种现状,我进行了认真地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由于初中科目的骤然增多,学生整天疲于应付各科,没有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够浓厚怎能养成习惯。(三)老师们为提高本科目教学成绩,各自为阵,见缝插针进行辅导,相对其他科目来说,语文成绩的提高见效慢,造成学生一有课余时间就学习其他科目。(四)没有时间或不喜欢阅读课外书导致分析理解、写作能力差。(五)老师们可能做到了授之以渔但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学生养不成习惯。

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不可缺少的前提,也是衡量一个语文老师教学能力高低的一个杠杆。因此,语文老师应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力度,扭转他们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这次调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以改变这种不良状况:

1、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是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利用课前三分钟:初一年级训练从自我介绍开始。可提出兴趣、爱好、特长、性格、优点、缺点、习惯、理想等不同方面给学生以明确的目标,指导学生课前写好发言稿。上课发言时允许:参考讲稿。进入初二年级后,学生仍可以在课前作好准备,但上课发言时必须脱稿。到了初三年级,则重点训练学生即兴发言或组织学生论辩。“课前发言”活动一旦能长期坚持,学生的兴趣不但得到提高,而且认识能力也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会增强。他们所写出来的文章,不仅常常能做到内容充实、具体,而且往往见解独到,认识颇为深刻。还可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是要养成朗读背诵习惯。每周可灵活安排一节朗读、背诵课,或者利用读书读报时间,教师进行系统的朗读、背诵等的指导。

3、是要养成课外阅读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在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要想学好语文,仅靠书本上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才能获取更多的有益知识。

第一,老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书要有足够的宽容,在学生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与学生喜欢的差距。其实我们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还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就更应该对孩子的阅读选择足够尊重。比如说卡通和通俗小说,一般我们都认为是垃圾书,但这却是引起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品种,而且对孩子提高阅读能力也未尝没有帮助。有一个事例可以表明:1990年和1991年来自32个国家的二十多万名儿童,参加了“国际教育成果评估协会”的测试,结果芬兰儿童的阅读分数最高,而芬兰儿童最普遍的阅读书刊是什么呢?就是59%的芬兰儿童几乎每天看一本漫画书。

第二,老师可以围绕课外阅读组织一些活动,比如,小书虫啃书活动,为孩子设计课外阅读表格,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程度,如二十本,四十本或者八十本后,就授予相关的“阅读学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文学作家到校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活动。

第三,不要把所有的课外阅读都寄托在课外进行,课堂上老师可以以适当的方式,或者以一定的时间向孩子推荐自己喜欢读的作品,例如我每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己读书看报,然后写读书笔记。主要阅读中外名著(主要是初中必读本)、《语文学习报》等一些有益的书籍。可适当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还可让学生比比谁看的好书多,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让学生介绍课外书里的故事情节,让其他学生产生想读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养成看课外书的习惯,以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习语文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实践机会可能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自主选择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调为实际需要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4、是要养成预习复习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课前、课中、课后该预习什么、记住什么、巩固什么,不仅要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

5、是各科教师要有合作意识,打好整体仗,分配具体的学习时间,不得抢占、挤占时间,否则会偏食营养不良。

6、是语文教师应鼓励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用赞赏的眼光、语言欣赏鞭策他们。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7、是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意识,不要单干,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8、是要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学生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制作读书卡片,贴剪报,做摘抄等,收集、整理、积累写作素材,然后,引导学生拿起笔,运用自己的语言来认识现实生活。这时,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最忠实的读者,及时作出反应。教师不仅在口头上提出一些要求,更要在行动上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示范。

9、是要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勤动手、动口、动脑,把看到、听到的新鲜事记到日记本上,并不妨发表一下见解。

10、是语文教师要以身示范,养成良好的教书育人习惯。教师要做到课前备课,课后有教学反思等,并可以把教案展示给学生,以切身行动感染教化学生。

总之,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特点,针对目前中学生语文学习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突出问题,我们老师应该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探索适合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可以说,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学习语文如鱼得水,老师传授知识游刃有余。这样,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教师又何愁自己教不好学生学不会呢?因此,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篇12

(1)运用经典,教导好习惯。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许多文化经典是教育学生的好材料。我选择《弟子规》这本书来熏陶学生的思想,培养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它内容广泛,对于指导孩子的言语和行为非常具体。我利用早读时间和语文课前5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诵读《弟子规》,并结合所学的内容,具体指导孩子的言行。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孩子们不仅能背诵,而且在行动上都以《弟子规》为准则,特别是在文明礼貌、孝敬父母等方面都有进步。

我班杨思源小朋友在日记“读《乌鸦反哺》的感想”中写道 :“天冷了多穿衣,天热了少穿衣,保护好自己,别感冒了,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她的妈妈在互动平台上点评道:“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事后,我问杨思源怎么会那样写,杨思源说:“《弟子规》里不是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吗?”我们班很多孩子都能在《弟子规》中找到言行的准则。如借同学的东西要明讲,因为《弟子规》中讲道“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吃饭时不能挑食,因为《弟子规》中讲道“对饮食,勿拣择”;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尽量做到,因为《弟子规》中讲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2)言传身教,滋润好习惯。学生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喜欢把教师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道德榜样和个性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以身示范,人格感化,是养成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①参与并指导学生,培养好的卫生习惯。人们常说,学生身上有着老师和家长的影子,因此,老师举手投足间都孕育着教育,所以当地面有纸时,我会赶紧捡起;每次下课后,我都会清理我的讲桌;中午吃饭时,我会陪在教室里与孩子们一起吃,饭前先洗手,吃饭时不说话……这一切,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慢慢地学着做。每当放学后打扫卫生时,我就与学生共同参与来完成劳动任务。在劳动中我指导学生怎样用扫把,怎样把地扫干净,怎样拖地,怎样摆桌椅……久而久之学生有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劳动能力 。②与学生同早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并不只是泛泛地提出要求“早晨到校要读书”,而是每天早晨都会早早到校并进入教室,指导孩子们摆放好学习用品,然后端着书指导孩子们读书或者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早早来学校后应该做什么。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们就会养成早晨到校,认真读书的好习惯。③榜样示范,培养与人相处的好习惯。针对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我特别注重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学会与人相处。早晨到校孩子们对我说“老师好”时,我也会对那个孩子微笑着说声“XX好”;当向孩子们借书或铅笔时,我会说“请”字,归还时我会说“谢谢”;讲课走动时不小心碰掉了孩子的笔袋或书时,我会弯腰捡起来并对孩子抱歉地说“对不起”;班级中有学生不舒服生病了,我会及时地送上我的问候……在我的影响下,孩子们与他人相处的时候多了一分礼貌,多了一分谦让,孩子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

(3)常抓不懈,养成好习惯。新生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学校的一切常规对他们来讲是一片空白,他们还没有养成常规习惯。这是一个难得的教育机会,就像一张空白的画纸,要怎样在画纸上画好第一笔显得尤为重要。要使新生熟悉和遵守一日生活常规,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每天要训练什么项目,训练的要求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只有这样,学生的第一次训练才能有目的和有效果。如果老师都不知道自己要下达什么指令或者边下达指令边修改,学生就会不知所措,第一次的训练必定失败。如老师训练刚入学的新生候课习惯,先要让学生学会听上课铃声,还要知道自己的座位在哪,如何轻手轻脚地走进教室,摆什么课本,怎么摆放课本等。学生的第一次习惯训练到位了以后,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大功告成了。好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三周时间,要时时训,天天练,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培养习惯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成绩会相继提高,班级的风气也会随之好转,逐步建设成为一个有秩序、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集体。

二、激励评价,激发好习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