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4 14:50:49

影视教育论文

影视教育论文篇1

摘要:當前,影视教育作为国家义务教育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重要补充,已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影视教育融入义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的实际落地效果并不理想。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关于影视教学开展的形式和内容,简要分析当前小学开展影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旨在抛砖引玉,与各位同行共勉。

关键词:影视教育问题对策

一、小学影视教育的问题分析

笔者以“影视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平台进行搜索,近三年与小学影视教育有关的论文共9篇,虽然文章数量不多,但结合我校影视教育开展的实际情况,还是能从中发现和总结出现阶段小学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对于我们理解和思考影视教育在小学阶段开展的问题与建议有着指导性价值。

1.影视教育多以“第二课堂”为主,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

笔者以所在学校为例,每周社团时间为每周二、四下午四点十分至五点半,有时还会因为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无法上课,这就会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持续性学习,学习的深度也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同时,在与部分指导教师的交流过程发现,“教材”的缺乏也是阻碍影视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对于小学阶段的影视教育而言,现有的优质影视教材乏善可陈,更不必说完整的课程体系。

2.教师对影视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

笔者在前期的课题研究中曾经对学校部分教师,包括影视社团教师做过一次访谈,通过访谈可以得知教师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教师认为影视教育只能作为正常学校教育的辅助手段,例如,语文课上根据课本知识改编的舞台剧,英语课上的情景剧等。第二,有的老师认为影视教育就是向学生播放电影,动画片,纪录片、学习视频等一些简单且肤浅的教育过程。第三,一些专业社团的老师在平时训练学生的时候存在重“技能”轻“理论”的现象,他们认为影视教育应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影视制作能力,而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艺术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有所忽视,甚至是完全放弃,这也是很多学校专业社团教师在影视认知上存在的一个误区。

3.影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大多数从事影视教育的一线教师都没有受过系统的影视知识学习,存在大量的其他学科教师“客串”影视社团教师的情况。例如,语文老师担任“校园课本剧”社团、“小主持人”社团、“诵演社”等社团辅导教师,音乐老师担任“形体表演”“影视配音”等社团辅导教师,科学老师

担任“道具制作”社团等辅导教师,还有一些教师开设的社团纯属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性不强。

二、小学影视教育的对策

1.加强“第一课堂”学习,构建实效影视教育课程体系

所谓实效,即开设的影视课程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例如,可以将小学阶段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对于初级的一、二年级学生可以开设“形体训练”和“影视配音”课程,通过“形体训练”达到训练学生的形体仪态和简单表演的效果,而“影视配音”则可以让学生对影片中各种声音进行简单的了解和模拟训练。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影视欣赏”和“人物形象设计”等相关课程,三、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思维期,也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以上两门课的开设可以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内涵的挖掘和欣赏,对处于这一时期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物形象设计”则可以训练学生在色彩和造型方面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具体的实物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色彩搭配的认知和理解。而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开设“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课程,此年龄段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较之前都有很大的提升,“摄影基础”和“后期制作”相辅相成,可以让学生了解影视作品拍摄的过程、技巧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制作软件对拍摄的素材进行拼接和加工,直到完整作品的形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影视作品的理解。

2.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夯实影视教育师资力量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于教师培训多采用“走出去”的方式,而且还是选择性的“走出去”,尤其对于一些收费的活动会慎之又慎。面对这样的困境,笔者认为,如果条件允许,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多组织一些影视教育的交流和相关的培训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师的能力,特别是对影视教育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各学校领导的重视,这对学校影视教育的开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除了“走出去”,笔者认为还需要适当的“请进来”,可以请一些影视教育开展的较好学校的教师来校进行经验分享,加强校级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扬长避短。此外可以邀请一些影视专家、学者、有条件还可以邀请一些名演员、名导演等来校进行专题讲座或进行师生培训,这是能够提升学生影视素养最便捷的方法之一,提升学生对影视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学习影视的兴趣。如果能对口帮扶学校的加入,效果自然会更好。

最后笔者认为,伴随“互联网+教育”模式的兴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师生的影视素养。

总结

就目前阶段而言,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遇到的问题还有很多,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更显得更有研究的价值。本文所提到的问题与对策也只是笔者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同行们更多的思考。

影视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综合大学与艺术院校影视教育模式比较三题论文

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的影视教育蓬勃发展,开办影视相关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加。除了老牌的影视专业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外,不少其他的艺术院校如南京艺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也纷至沓来,许多综合性大学更是蜂拥而至。由于各个院校的基础、传统、优势及定位的差异,许多院校的影视教育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如综合性大学的影视教育模式同专业艺术院校如专业美术院校的就不尽相同。

湖北大学是湖北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拥有博士学科授权点,是一所典型的综合性大学,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也是一所湖北省属院校,全国八大专业美院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学术传统深厚,拥有硕士学科授权点,是一所典型的专业美术院校,在美术界具有较高的地位。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主要集中在影视摄影与制作、艺术学院的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专业,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主要集中于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宏观比较它们本科影视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学理性与艺术性

众所周知,中国近现代大学的理念与体制受西欧或苏俄近现代大学的影响。近现代以来,大学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使命,一般都可以概括为探求新知、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而支撑大学使命的两大基石是钻研学术和崇尚理性。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这些思想和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显然,创建于1931年的湖北大学和1919年的湖北美术学院也是如此,都或多或少受其浸润。

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学理化。所谓学理化,即学术化和理性化。学术化指的是知识的探究、获取、积累、传授和运用。在探索学术的过程中,概念、理论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从而形成某一学科某一层次的学术体系。这一层次的学术体系既可以往上发展构建更高层次的学科学术体系,也可以往下细分衍生为学科学术体系。理性是一种归纳或演绎的逻辑思维形式或思维活动,其根本是一种科学精神。理性化就是科学化。理性具有自觉性、被引发性、可预期性和稳定性等特征。[1]学理化一直是大学象牙塔恪守的重要原则。

湖北大学在尚未创办影视相关专业之前,就已经在艺术、中文和教育等学科专业开设有关影视的课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影视学科的发展,湖北大学在其艺术学院下相继开设了影视摄影与制作、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影视相关专业。其实一直以来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希望同该校的其他学科专业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彰显自身的学科特色,追求艺术,推崇感性。同时由于湖北大学强大的学术气场、统一的管理体制以及学科自身的发展,该校的影视方向专业也逐渐为传统的学科体系所同化,逐渐成为人文社科体系的一部分,同时根据该校的自身情况以及硬件条件,最后不得不采用所谓的“文化课”学科专业确立的培养目标、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和评价尺度,变得愈来愈学术化理论化。

在这种大背景下,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相当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与研究,注重学生影视理论的素养和学术规范的养成。“理论乃根本,乃原则。根本定,原则立,自能左右逢源,自由肆应。方法则随事而变,难以隅反也。”[2]该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面的艺术素养和复合型知识,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系统掌握影视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当代社会影视发展需要,并具备一定研究能力,能继续攻读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学位的优秀影视艺术人才。”[3]在课程设置上,该专业专门开设了多学时的电影理论、中外影史、影视剧作和影视鉴赏等理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反省思辨、创造创新和学术写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上,多以理论讲授、影视观摩和小组讨论等方式为主。在知识考核上,多以闭卷考试和论文写作为主。在招生上,既招录文史类、理工类考生,也招收美术类学生,对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相对较高。毕业之际,学生不仅要求展出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而且必须提交一份学术论文或报告。最为重要的是,正如对其他院系的老师一样,湖北大学对其影视专业的老师也制定了严格而细致的科研考核标准。在这种指挥棒下,湖北大学的影视专业强调学术研究、注重理论教学也就不足为奇。当然,我们对理论的理解也不能过于狭隘。正如钱学森所认为的那样,一个成熟的学科一般要由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三部分构成,影视学的理论也是多种多样的。

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发轫于1997年筹办的动画专业。影像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以及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影视相关相继成立,它们主要分布在动画学院和设计系。由于学科特点,湖北美术学院一直以来致力于专业美术教学与创作,追寻的是一种艺术至臻,不拘一格。即使在学科发展和评价体制日趋完善的今天,在不少湖北美术学院师生观念里面,所谓的学术就是画画,就是艺术创作。他们无感于理论,崇尚感性,甚至主张“正像信仰的时代要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现在,理性的时代要接受感情的审判”[4]。这种办学理念和学术风气也浸润到了其影视教育。当然这并不是说湖美不重视学理研究,而是说他们更偏重于感性艺术性。

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摄影与制作、影像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赫然地写着——要造就“具有创造性的(影视)艺术家”[5]。在课程设置上,虽然也有影视理论课程,如影视摄影与制作的《中外影史》和《电影理论》等,但相对而言这些理论课程数量少,课时量低,且多为专业选修;而专业艺术课程数量多,课时量大,皆为必修,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影视艺术创作能力。在具体教学上,湖美的影视专业倾向于工作室导师制,让教师牵头组建教学创作团队,以影视创作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为主,辅之以理论讲授、影视观摩和小组讨论。在知识考核上,甚少闭卷考试和论文写作多以提交创作的影视艺术作品为主,并鼓励那种實验性艺术性的作品。在招生上,该校的影视专业学生都是美术类考生,经过了艺考的激烈选拔,对专业课成绩要求较高,而文化类成绩较低。毕业时,影视专业学生的毕业影视作品才是重中之重,而论文或报告要求相对较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为了鼓励广大教师艺术创作的积极性,湖北美术学院对教师的科研考核相对宽松,老师参展的影视艺术作品或展览,皆可换算为科研工作量,甚至予以重奖。在这种氛围下,影视专业广大师生看重艺术创作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哈罗和克拉斯沃尔曾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们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按照他们的知识分类理论,显然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后两个领域的观照;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则强调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感性、艺术和技能学习,疏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都是有所偏颇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助于观照湖北大学和湖美的影视教育异同。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即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7]一个人的这些智能只有和谐平衡发展,他才能全面健康地成长。但当今理性化的技术社会往往偏向于前两种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这给个人及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当然,忽视前两种智能的教育也是失之偏颇的,甚至是愚蠢的。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在影视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校影视专业因校制宜,依托各自的办学基础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方是明智之举。显然,湖北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可圈可点。事实上,影视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表现出典型的综合性特征;而另一方面,影视学科的专业性也相当强,需要接受系统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体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从许多角度来看,影视都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从媒介性质角度看,影视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装配起来的集艺术、娱乐和教化功能于一体的媒介手段。从作品的接受方式看,影视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从作品的存在方式看,影视是三维时空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一维时间艺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从作品完成过程看,影视是由剧作、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照明等各艺术或技术的专业共同参与的综合艺术。而另一方面,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和照明等都非常专业,需要专门的学习训练。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既在广度上即综合性上有要求,也在深度上即专业性上有标准。

湖北大学是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涵盖12个学科门类,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研究斐然,人才培养突出。在影视教育中,湖北大学充分发挥了其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譬如该校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本专业旨在培养博学而笃志、求新而笃行,掌握影视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核心知识,具有综合运用创新思维、创作方法、电脑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强烈的学科交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涉及影视的文化创意、新媒体文化和互联网科技等领域,从事与之相关的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编辑、管理和传播工作的高素质创意复合型人才。”要求学生“掌握艺术、人文、电脑知识,具备跨人文、艺术、科学领域的复合知识结构;了解专业相关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发展前沿、研究动态及创新方向;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基本理论、核心知识,以及展开专业创作、制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了解影视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著作权保护及相关方面的一般常识”;“具备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专业创作及研究方法,具备在艺术、人文与科学交叉领域开展创新性的工作;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策划、开发、运营中的至少一个环节;具备一定的外语应用、资料检索与分析、专业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8]。显而易见,湖北大学的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较为全面的要求,其动画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亦是如此。湖北大学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专门成立了面向全校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学院。该校影视专业的学生除了专业课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选修文学、法律、管理及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努力成为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强能力的复合型影视人才。

作为一所专业美术院校,湖北美术学院的学科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美术、设计和艺术管理等与艺术相关的学科上,其美术设计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其影视专业正是建立在其雄厚的美术设计学科实力之上。影视摄影与制作同摄影、影像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和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关系密切,作为一种特殊电影形式的动画其基础是美术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础也在美术设计。可以说,美术学科同影视学科具有先天的亲缘关系,具有较强的互通性,同时也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能性。事实上,不少电影导演和摄影都是学美术出身的,更不必说美术设计、服装设计等工作了。同样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湖北美术学院最新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的:“本专业将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影视摄影与制作教育理念及数字化视觉设计的发展趋势,探索‘专业基础教学+工作室课题教学’的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贯彻‘既突出专业艺术性的也强调专业实用性’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掌握了美术和摄影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以摄影为媒介的视觉设计语言表现,通过递进式的‘理论-技术-实践’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创意应用型影视艺术专业人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相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相关的设计方法和有关技术”“重点掌握数字三维制作的技术、VR互动技术”“熟练使用影视摄影与制作的各种器材与软件,如摄影器材、灯光器材、剪辑器材等,特别是要掌握三维制作软件与VR虚拟现实的实际应用”。[9]湖美的人才培养目标紧跟国际潮流,立足学科前沿,对学生的专业指向更为明确、具体和深入,一目了然。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湖美专门投巨资建设了摄影棚、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和VR技术实验室等专业实验室,供该校影视专业学生学习和创作。该校影视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专业素养、艺术审美和动手能力普遍较为彪悍。

不难看出,综合性大学影视教育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由于它囊括众多的专业学科,拥有各种各样的资源,可以进行跨学科教学,学生综合素质相对全面,知识结构比较完整,发展后劲较为充足。当然具体到影视教育,其缺陷也非常明显,正如综合性大学影视专业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的那样,眼界开阔,知识面广,适应性强,但大多是蜻蜓点水,泛泛而谈,似乎什么东西都懂一点,但什么东西都不精深。而专业性艺术院校的优势恰恰弥补了综合性大学的不足,其影视教育的专业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悍,毕业生可以马上上手工作,不少都成为业界的行家里手,其工作是非专业人士难以替代的。此外,艺术专业院校教育传统厚重,艺术氛围浓郁,师生比例较高,教学管理也是围绕艺术教学展开,十分有利于集中优势进行影视教学。例如,按照湖北美术学院的教学模式,全体大一新生必须接受一年的專业视觉基础教育,然后展开各自具体的专业教育;每天课程安排上,大一大二学生每半天学公共课文化课,每半天学专业课程;大三大四后全天学习专业课,而且每天只学一门课程等等。这种集中“大量连续时间”的教学模式,显然比综合性大学影视教育的那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方式要科学合理有效。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哈罗和克拉斯沃尔曾提出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他们认为,教育目标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6]按照他们的知识分类理论,显然湖北大学的影视教育越来越侧重于认知领域的知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后两个领域的观照;湖北美术学院的影视教育则强调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中的感性、艺术和技能学习,疏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这都是有所偏颇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也有助于观照湖北大学和湖美的影视教育异同。他认为人有七种智能,即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7]一个人的这些智能只有和谐平衡发展,他才能全面健康地成长。但当今理性化的技术社会往往偏向于前两种智能,而忽视其他智能,这给个人及社会全面发展带来了灾难性后果。当然,忽视前两种智能的教育也是失之偏颇的,甚至是愚蠢的。

二、综合性与专业性

在影视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校影视专业因校制宜,依托各自的办学基础和优势进行合理定位彰显特色,方是明智之举。显然,湖北大学和湖北美术学院在这方面也有所作为,可圈可点。事实上,影视学科是一个交叉性学科,表现出典型的综合性特征;而另一方面,影视学科的专业性也相当强,需要接受系统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体现了综合性和专业性的统一。从许多角度来看,影视都是一种特殊的综合体。从媒介性质角度看,影视是一种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全面装配起来的集艺术、娱乐和教化功能于一体的媒介手段。从作品的接受方式看,影视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综合艺术。从作品的存在方式看,影视是三维时空艺术,语言艺术和音乐艺术都是一维时间艺术,绘画是二维空间艺术。从作品完成过程看,影视是由剧作、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照明等各艺术或技术的专业共同参与的综合艺术。而另一方面,编剧、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剪辑和照明等都非常专业,需要专门的学习训练。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影视艺术对人才培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既在广度上即综合性上有要求,也在深度上即专业性上有标准。

影视教育论文篇2

在过去,中国高校教育同商业生产之间的关联并不是十分紧密。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开始推崇“教育产业化”。受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等主导因素的影响,影视艺术教育在产业化运作方面显得尤为突出,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却也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浮躁急进心态的影响下,不少学生片面地理解了“成功”一词的含义,总把学业的收获寄希望于走捷径,忽视了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暴露出急功近利的严重问题。与此同时,众多娱乐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影视演艺、节目策划、后期制作等方面的职业出现了较大的市场空缺,这使得高校对影视艺术进一步提高了重视程度。如某些高校开设艺术教育类课程时为了迎合教育市场里学生的功利性追求和商业化的利益刺激,不仅减少资金投入,还在师资力量尚未足够的情况下就草草地进购了一批质量不够优良的教学器材,与此同时却设置了较高的生源上限和学费标准,导致学生在无法获得高效学习的同时仍要缴纳高昂的费用。目前,各个高校都开始或已经在艺术大类的专业下开设影视方向,或以普及影视类课程为目的设置更多的影视艺术选修课并成立影视学院,藉此吸引大量的社会资金来缓和学校的财政压力。

2.影视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在过去,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建设相当不完善,众多的老一辈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掌握了电视技术基础、摄像技术以及节目制作编辑等课程的教学方法,为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旧有的师资水平不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的飞跃性提高。早期开设影视专业的中国高校仅有北京和上海的几所,毕业生人数也比较少。现在虽然有更多影视艺术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补充到影视教师的行列中,但所占比例还不高,科班出身的更可谓是百里挑一。年轻教师们的教学经验有所欠缺,水平也有待提高。总体上,目前高校影视专业的师资力量还是比较欠缺和薄弱的。影视艺术教育的从业者大多不是来自艺术专业院校,而是知识背景构成复杂的“自学者”,水平层次良莠不齐。部分高校的艺术类院系甚至连一个专业的影视艺术类教师都没有,影视广告、影视编导、影视表演、数字媒体技术等影视艺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学不是由外聘教师担任,就是由新闻传播、摄影艺术、文学艺术等类别的相关非专业的教师来承担。这些教师对影视艺术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但教学技巧仍不够全面和精湛,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可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众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影视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走上了不均衡的急剧扩张的规模化道路。

3.教学内容陈旧、体系固化难以创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观念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教学内容的更新换代势必也要同行业动态的变化紧密相连,否则会让高校教育逐渐进入固步自封、止步不前的怪圈。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对于日新月异的影视艺术教育来说尤为重要。然而现在众多高校仍然使用着陈旧的影视艺术教材,这样会让人才的培养脱节于社会,乃至降低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生命力。经过数年的探索和尝试,国内高校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理论,围绕着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方针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各地区高校新兴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差别不大。放眼至全国的影视艺术类专业学生来看,总体的差异性也比较小。固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降低了高校影视艺术类毕业生对相关电视传媒行业公司的吸引力,人们开始质疑高校教育的质量。为达到与时俱进的要求,影视艺术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4.学科发展不均衡

影视艺术有着很强的综合性,其因较为宽广的涵盖面被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然而现今各高校在建设影视艺术类专业的时候往往只注重较为热门的如表演和电视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却忽视了电影专业和录音专业等方面的人才培养,这使得影视艺术教育形成了片面而不均衡的发展态势。片面化的格局不仅会限制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也会使得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类的人才市场鱼龙混杂,乃至降低整体的质量,因此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去关注并改善的问题。

二、改善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现状的对策

1.引导教育产业化回归教育本身

首先我们应该认清影视产业同影视艺术教育之间的联系。我国的政府公告明确指出,影视艺术类课程要在大学美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应当引领学生回归到影视艺术教育艺术性的本质诉求中,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影视作品是文化工业的重要产物。所以高校不仅要发挥好影视艺术在美育方面的主要功能,也要兼顾到影视艺术的商业化特征。所谓的“教育产业化”是教育学科同企业文化的一体化,是学校优质集中的知识理论资源同企业创新意识的结合。在这个大的前提下,高校有必要放缓扩大影视艺术类招生的脚步,转而把精力投注在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及人才实践平台的搭建等方面。通过坚持学校传道授业的核心追求,高校教育一定能够逐渐摆脱愈演愈烈的功利化态势,从而更好地作为一个载体对灿烂多彩的影视艺术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我们不仅要超越高校狭小的空间限制,铺建健全开放的影视艺术产业化道路,也要坚持人本思想,将影视艺术的人才培养引导回教育本质的职能之上。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影视艺术包罗万象,这也要求教师在做好本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广泛吸收音乐、文学、舞蹈、美术、历史、哲学及心理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和研究来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育知识结构。博采众长、积少成多,全方位的学习将有益于教师提升影视艺术教学的质量,加快学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过程。当前各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正处在一个较为关键的时期,只有具备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人才基础,我们才能有信心做出更多改革和创新。因此,各高校不仅要大力引进影视专业的教育人才,还要提供相应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以达到鼓励的目的。首先,在各类人才中,各高校尤其应该注意吸纳策划型、创作型以及海归型等几种类型的师资力量,打造教学与时代紧密相连的新亮点。其次,我们还可以对目前任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由主管教育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的考核选拔出优秀的教师参加到外出的访学活动中,以完成有针对性的进一步深造。最后,高校可以通过增加影视艺术课题数量,举办影视艺术类别的文化活动来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进一步鼓励教师参与到影视艺术的教育及科研工作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及科研水平。

3.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育体系

为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我们首先应该在影视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进行更加合理和细致的分配。例如,在影视文学、影视艺术鉴赏等原有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增加影视策划与制作、影视文化传播、影视教育等课程。我们要从小处出发,主动了解国际影视艺术教育的动态,引进更多的外文教材,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此基础上,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开设不同的影视艺术类课程供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在当前逐渐固化的影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吸收成功先例的宝贵经验,将影视艺术的技术性同民族文化性相结合,注重学科发展的时代性,以达到对体系进行改革的目的。比如,为了形成影视艺术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影视艺术教研交流中心或者影视艺术教育基地这一类别的学术型机构,并由专业的教师主导机构的教学经验分享及公开课等活动。最理想的情况是,每两千个学生就能够配备一名专事教学的影视艺术类教师。而各个学校则可以以影视艺术教研机构为依托来开展校间的活动,以达到资源和信息共享的目的,从而改变一个或几个教师闭门造车、孤军奋战的局面。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我们则可以广泛使用互动课、讨论课、采风课、试验课、鉴赏课和读书课等多种教学形式,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改革进程。

影视教育论文篇3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将影视作品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并使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作用,这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利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化冲突转型的今天,影视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影视界有责任打造优秀的经典影视,教育界有责任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影视文化欣赏能力,并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观来武装自己,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当前的影视文化热潮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服务。

但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层次,则难以面对和解释当前的影视文化热潮,如影视文化中的审美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人本价值的体现与运用,等等,这都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影视教育管理的认识。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影视文化教育中的审美认知

是影视教育管理中的出发点与立足点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在休闲中体现美的感觉,形成了丰富的生活审美系统。如道家将人休闲时的超脱万物转而视为一种审美心理之态,甚至是一种气质之美,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而在丰富多彩、快速旋转的现代休闲文化中,电影电视已经成为我们第一位的生活审美文化形式。甚至可以说,今天的电影电视更多的是因生活休闲而存在,但其作为审美性休闲文化的价值,还没有被教育界所充分认识。作为休闲文化的影视,不仅有欣赏和读解的价值,也是休闲文化中审美创造最好的现代方式,需要我们在休闲教育中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

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应当具有三种心理结构:认知、伦理和审美。其中,审美的心理建构往往被人忽视。以教师的讲授代替学生感知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强调思想性而忽视审美心理结构培养的更是普遍。而现代化的影视审美教育则不然,它通过可视的银幕形象来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引领其自觉观照,多元审视,以优化审美心理结构。这一过程始终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格大厦的全面构筑。因而,牢牢把握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合性是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一。可以说,在人类众多的艺术门类中,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都是早在蒙昧时代或者文明时代初期就已经出现,而影视艺术是综合吸收了各门类艺术在千百年实践中积累起来的艺术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具有质变意义的改造,使得这些艺术元素进入电影和电视之后相互融合,形成电影和电视自身的新特性,也使得电影和电视最终成为两门崭新的、独立的姐妹艺术,其所隐含的审美特性如逼真性、艺术性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影视是现实生活中最广泛、最深刻、最真切,也是最迅速的反映形式。我们在影视艺术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周围的形形色色,从而获得了对自己及社会的客观的认识和印证。甚至我们可以看到,激情四射的青少年可以毫无羁绊地与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或对于现实进行检验和沉思,或对于民族渊源及传统的重新估价和真实的反思,或对于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历史审视……视角之广,不一而足。总之,它以立体地、直观地、连续地、生动地反映生活的独特优势,引领着审美主体在没有隔膜的流畅状态中,抒发真情,彰显真知,塑造真我。正是在此意义上,影视审美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影视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已经完全进入商业化运作轨道。商业化一方面为影视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内在的不竭动力,为影视生产的多样化提供了动力资源,促进了影视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但另一方面,一切以利润为中心的影视业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抑制影视文化多样化健康发展的不良倾向,即在影视审美情趣多元化的总体趋势下,也呈现出一些影视作品类型化、单一化,严重影响着影视审美艺术的发展,影响着影视艺术的质量提升,影响着影视文化的社会功能的健康发挥。甚至在商业利益的诱导下,部分影视作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迎合庸俗低级趣味,致使影视文化中暴力和色情泛滥,而这正是教育界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

二、影视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是影视文化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难点与热点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实行的是单一的专业教育,导致大学生存在知识空白点和素质盲区。而影视传媒就是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和优秀文化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但在影视教育中,我们

[1] [2] [3] 

需要注意影视文化的冲突以及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如中国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注重和谐秩序,不崇尚征服自然,而倾向于顺其自然;重视社会稳定,政治价值优先,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强调对国家和集体的无私奉献精神;肯定上下级的忠诚关系,遵守纪律,官本位,官民一体化,习惯于“人治”,办事讲“关系”,等等,这在中国影视中有突出表现。

而西方传统文化的图腾是十字架,即锋芒毕露,刚劲有力,是发散型的。中国人古代修长城是为了把自己同外界分开,而不是为了向外界进攻,中国近代的开放也是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进行的。与此相应的是中华文明在海外大范围主动传播的机会较少,对于偶尔传入的异质文化的整合力却非常强;而西方由宗教信仰演化而来的“天赋使命”观,使他们相信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是最符合人性的,因而值得在全世界推广,这种基督救世文化传统决定了他们在对外交往中采取咄咄逼人的姿态。

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在影视文化教育中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看一看美国的《泰坦尼克号》《》《功夫熊猫》《阿凡达》等无不渗透着美国的价值观,而中国的《秋菊打官司》《活着》《非诚勿扰》《让子弹飞》《新少林寺》等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也非常令人担心。在此背景下,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文化冲突在影视界的表现日渐突出,并与我国的政治体制发生抵触,应引起高校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事实上,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合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在此背景下,一是需要在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开放心态是不故步自封、不固执僵化、不排斥交流;是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社会和周围的一切;是对自己的专业和周围的世界都怀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钻研和探索;是热爱创新,不墨守成规;是谦虚,知道自己的不足,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意见而且非常喜欢和别人交流;只有做到这点,才能使学生在欣赏影视中有着正确的心理状态。二是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观来武装学生。如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念,为人民服务的本真心态,对民主事业的不懈追求,资本主义影视的阶级实质等,并在影视教育管理中始终贯穿中国国情与普世价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占领影视教育管理的制高点。

三、影视教育中的人本价值

是影视教育管理中的核心与重点目前,我国的高校影视教育还未形成自己的学科体系,更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教育模式。目前,西方影视教育中普遍采用的影视制作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以及近年来的“核心概念”教学法都比较成熟,在教材编写、教学辅助等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而在影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发展实践基础上,我们还需对影视教育的目标、手段和教学效果评估等问题展开系统研究,如研究我国影视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明确我国影视教育的核心,制定相应的教育大纲和实施手段等,这在目前非常重要。

在此基础上,影视艺术教育应当体现教学方式生动鲜活、课堂设计凸显实践特色,以人为本并改变“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这应该是当前影视教育管理的核心与重点。而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倡多学科的融合交流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的互动正是影视教育管理中人本价值的重要体现。而精心设置课堂教学项目,让学生自己完成指定项目,如编辑、主持一期节目,完成一个短剧表演等,实现知识的“实践转化”并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差异教学、个性教学,为每个学生设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影视教育论文篇4

伴随着影视文化传播事业的快速发展,影视作品以一种全新姿态积极地渗透到大学生教育中,已成为当今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媒体,其对教育影响令人瞩目。一是看到众多影视作品丰富校园荧屏,成为延伸科学文化知识的“第二课堂”,领略诸多文化教育的重要媒体。大学生们从荧屏上获得很多新知识、新思维、新审美空间,甚至新生活方式,从而提升了他们文化品质的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另外也发现商业化的影响,使荧屏上出现一些庸俗、暴力、情爱等低级愚昧镜头会带给学生们思想、行为负面影响值得关注它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部分学生的品德教育、价值观的追求等。问题存在必然引起教育业界和社会共同注意。毫无疑问,采纳相应措施,深层次地探讨新信息环境下影视传播的育人功能,营造好优美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好校园文化的传媒空间,使影视传播成为校园教育人的好课堂,丰富校园文化的生活好媒体。

一、影视传播的文化教育功能

1.引导熏陶作用。众所周知,影视是一种政治传播工具,它代表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治教育先锋和社会舆论环境的机器,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进步中有不可替代作用。多数影视作品不单纯是文化知识的传递,它总是隐喻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正确性,带有一定主题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从多角度地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如近期播出的系列电视专铡大国崛起》.讲述了15世纪以来,像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的崛起史,客观公正地让我们解读了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快速发展历史。同时,也郑重地告诫国民,在人类搭建起真正的世界舞台,大小强弱的国家都在这个舞台上表演了自己的角色。而素有东方醒狮之称的近代中国,要想强国强民富,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打击社会的腐败,抓住发展的机遇,建立起共同繁荣和永久和平的社会和谐环境,去振兴中华民族,实施中华民族的崛起。由此,看到影视的传播是一种用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舆论引导人,高尚精神塑造人,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不可替代教育媒体,是大学生们政治思想教育载体,人生价值观取向的教育媒体,心灵建设和精神塑造的有力工具,日益凸显出引导、示范、熏陶的育人作用。

2.启思益智作用。影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工具,全球化的传播令其信息容量之大,涉略面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几乎让人匪夷所思,在知识传递和教育上是其它传媒无法比拟。影视无论是基础性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可谓是样态灵活,层次多样地渗透在教育各领域中。它一是增加学生文化知识容量.调整和优化知识结构,对教育影响力令人可信。现今很课程往往在借助影视传播形态,源源不断地涌进校园,从而打破传统、封闭的教育方式,使荧屏上展示了大千世界斑斓多姿的科学文化知识,让疲惫、枯燥、抽象和乏味的文化教育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科学化,并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教育新方式、新形态。如央测科学历程),探索,发现),走近科学》等影视栏目,学生们在观看这些节目,有一种不知不觉地手牵着手地被拉进了文化知识殿堂里,使知识获取轻松、随意,知识面见多识广,思维能力活跃,知识的拥有显得更加丰富化。另外,影视传播自身也是一种文化知识的提升、思维能力的激发、知识视野的拓展最有效的教育工具,是知识累积和信息量增加的最有效教育媒体。

3.审美陶冶作用。影视又是一种娱乐文化产品,往往提供了精神食粮和动力,丰富了文化生活。很多优秀影视作品的展播,对增强大学生们审美能力,扩大其视野作用。他们从荧屏上了解到很多社会新事物、新风尚和新生活方式等,更多地认识到社会丑恶现象,明辨社会方方面面的是与非,善与恶,来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而理智上受到深刻的教育启迪,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反响,精神上得到愉悦,形成良好心理承受力,树立起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如校电视台曾在《校园连线》栏目中,以每周一档针对校园中公德建设主题展开讨论,讲述身边有悖道德规范、有失文明的事情.学生参与涌跃。通过身边形象教育使公德教育落到实处,校园中出现了食堂买饭排队;教室、图书馆座位相互谦让,关注他人、关注学校、乐于奉献精神到处可见,这表明影视文化传播的育人功能,从而为学生们追求高雅艺术品味、高格调生活方式,树立起良好行为、学风、校风和奋发昂扬精神提供优良土壤,校园中形成新的、浓厚的文明文化氛围格局,影视文化的好像春雨润物般地净化大学生心灵和生活空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影视传播中的负面影晌分析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两面性,在今天一个“地球村”传播环境下,影视文化传播视野已拓展到全球范围,各种影视作品形态异彩纷呈,每个人都置身在这强烈传播环境中。我们应肯定影视文化传播对大学生的教育积极影响。同时,不回避一片火爆荧屏后面所产生的负面问题,肯定有些不协调的音符不可蔑视。否则会严重地干扰着正常校园文化教育,应给予及时的关注。

1.传播偏移诱发文化教育偏移。影视作为一种教育媒体应定位在教学服务上,宗旨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文化教育。但仔细调研、查看当前荧屏,看到是各类受商业浪潮的影视作品,高雅与庸俗渔目混杂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知识、娱乐信息的万花筒。不难发现荧屏上科学文化教育作品呈现萎缩趋势.低品位的影视剧、港台剧等充满荧屏,荧屏上出现很多无法接受的东西,什么戏说历史、什么情景喜剧等,都已造成对历史误读和生活偏移,甚至有些低劣庸俗的色情、暴力、两性关系等镜头荧屏上频繁出现,势必会造成一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放弃原本崇高理想、道德观和文化知识的追求。而转向影视中行为争相效仿,最终是在没有任何条件地“跟着感觉走,跟着流行走,一步一步地跌入影视传播的温情陷阱中”,迷失于影视作品虚幻的世界中。正如社会流传着一首打油诗一样:“花香人儿美,我的心已醉,吻吻小嘴唇,再请饮一杯,爱情如流水,管她还爱谁,让她去见鬼,”对影视作品中的男欢女爱镜头念念不忘。校园中出现谈恋爱、帮派、老乡会等不文明现象四周辐射,暴露现今影视传播中文化偏移,而诱发出的文化教育偏移,造成部分学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削弱。

2.不健康荧屏带来不良文化。时下你打开电视,荧屏上是别墅、洋房、汽车和明星等高享受的物质生活镜头扑面而来。令人不解是有些明明格调很高的益智娱乐型综艺节目,主持人却刻意去追求一种新奇头型、新装束,表演酸里酸气,打扮怪异,说话怪腔怪调,且无边无际的花边轶事信口开河。这种虚假与矫饰的样态在荧屏上频频地出现,不幸是迎合部分精神空虚,渴望感官享受文化病态的学生心理需求,助长了部分学生私欲的意念扩散,引发部分学生以追求享乐、富贵为目标。他们行为上盲目于追明星、忙于出国、崇拜企业精英、商业巨头等;生活上讲阔气、讲时髦、穿名牌、逛舞厅咖啡屋等膨胀消费的心理。有些农村学生往往把进入大学称之“跳出农门”“摆脱贫困”,导致原本艰苦奋斗,勤奋好学的信念被渐渐弱化,无正确学习追求目标,意识不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成功”、“财富”、“理想”等都被作为他们生活追求目标,索性模仿起“商品社会当有吃有玩有刺激何乐而不为”的生活方式,但他们是否想到所追求的这种生活目标,确实与中国现实百姓生活相距甚远。由此荧屏的“豪华风”使其有些学生缺失人与人间的关心、容忍、体谅,缺失艰苦创业精神,缺失明辨是非能力,而问题负面效应可能更多是不健康的影视文化荧屏诱发而来。

3.快餐化传播使思维简单化。影视文化传播是教育中主要载体之一,文化教育信息传递的快捷丰富,形象性有替代文字教育之趋势,对教育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但这种“快餐化”传播的背后,也会使部分学生误认为影视中获取知识轻松快捷,省时省力;又可整日坐在荧屏前享受快乐,导致学生看书时间少了,看影视作品时间多,影视传播的形象性、简洁性和快捷性成为他们文化知识接受的基础尺度。看影视为获取喜爱猎奇流行的火爆镜头等,谁还愿钻研思想深邃哲学论著,看千锤百炼的经典名著.读思想深刻的文学作品。“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更助长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总想快速地获取很多文化知识而一举成名。事实上,文化教育是交叉渗透,信息时代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趋势更是明显,放弃传统的基础文化教育,而信赖迷恋于影视中获取文化知识显然不对。试想粼红楼梦狱三国演义降文学经典或粼宇宙的奥秘羚科学技术,它不可能仅依靠影视荧屏传播去理解文化内涵,而很多深奥问题更有待通过精细阅读,深层次问题分析和探讨,才能真正理解其文化内涵。影视传播文化知识很多处于浅层表面化、常识化。影视中所获取知识会使自己实际感受少,这恰恰引发大学生们对问题的思维过于简单化、平面化,对文化知识内涵理解过于弱化等现象。

三、影视文化对文化品质教育培养策略

影视文化传播是校园中一个特殊窗口,塑造好形象.营造好文化空间,弘扬好传播个性,扩大好影响力,让这个教育中主流媒体在现代传媒竞争市场下,继续保持好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其校园文化教育和建设所不可替代作用。可尝试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倡导作品主旋律传播策略。同志曾指出:“主旋律唱响了,主动仗打好了,就能在社会形成和发展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使科学理论和正确思想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良好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影视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的媒体,在校园中要弘扬好主旋律,首先是有明确的文化传播宣传向。大学校园要好好地利用影视传播的教育功能,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和法律知识,及时地报道各类新闻事实等,培养大学生们辨别是非能力,对照真善美与假丑恶能力提供一条便利的信息通道.使校园中形成一种政治方向准确的舆论导向。另一是发挥好影视文化传播优势,积极唱响主旋律,不仅在荧屏上多播出些优秀爱国教育影视作品,且思想上需重塑人文精神,充分发掘当代中华民族文化。事实上,学校经常举办优秀爱国影片展,具有很好教育价值。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英雄故事、民族精神,都能激发起学生们爱国之情,民族凝聚力,自强意识,肩负起建设祖国更加美好明天的重任。只有在荧屏上弘扬好主旋律,才能凝聚好人心,振奋人精神,排除出现今文化教育中各种“噪音”“杂音”的影响。才能抓典型人物、事例和感人事迹,去鼓舞了学生们斗志,增强信心。这样,一定能巩固好校园文化教育的阵地,把握好教育的方向准确性。

2.做好荧屏“防火墙”建设策略。大学校园一直是各种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对各种文化的理解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在“全球化”文化信息传播时代,每天荧屏上可看到浩如烟海的国内外各种影视作品,因政治标准不同,道德观念有别,风俗习惯存有差异,审美情趣不尽相同,这些都无疑会冲击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理念。那么,面对一个多样化、开放式、自由的国际文化传播环境,我们只有做好自己荧屏“防火墙”的责任,维护和发展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使命,把握好对各种影视作品的选择关,善于选择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比如美国好莱坞很多作品风靡全球它不仅是美国文化的符号,而更多直接地宣传美国英雄主义和毅权的扩张,体现一种以国家为重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想。但我们从中也可以开阔视野,可学到很多好的东西,关键问题是在选择那些影视作品时,如何去提升学生鉴别能力。其次是通过相关制度约束,保证有害信息,有意识形态和负面影响的作品,不出现在校园中,强化校园影视作品、VCD等设备的管理。这样,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影视文化传播环境,守护好自己的一片净土阵地。

影视教育论文篇5

2.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影视教育

3.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

4.建构民族影视的核心竞争力——从传媒变革看当代影视教育的方向

5.论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的发展策略

6.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

7.视觉人类学与九零后的影视教育——以“清影工作坊”为例

8.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状况调研分析

9.影视教育:现状、问题与出路

10.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及其对策——由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11.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研究30年图谱探寻

12.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普通高校影视教育探讨

14.和而不同——影视教育如何面对新媒体时代

15.高校影视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16.河南省大学影视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17.对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路径及方法的探究

18.我国影视行业与影视教育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19.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影视教育

20.对艺术本体维度的超越与回归——影视教育的文化省思

21.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历史与现状

22.对高校影视教育及其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

23.影视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006中国高校影视教育与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综述

24.中美高校影视教育比较研究——以南京师范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影视教育为例

25.媒介融合时代的高校影视教育创新模式研究

26.突破与转型:对当下我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的思考

27.影视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28.论影视教育中的视听文化

29.高校影视教育课程的静态思考

30.把影视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落到实处的思考

31.媒介化社会背景下大学影视教育初探

32.大数据时代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综述

33.CG环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

34.试论影视教育中的影视文化与审美认知

35.高校大学生影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

36.影视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应用研究

37.普通高校影视教学必须建立大影视教育观——影视课程教学深化素质教育浅谈

38.中国高校影视教育发展战略(上)

39.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

40.云南影视教育80年的发展与思考

41.陕西高校广播影视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应对策略

42.美国影视教育特点及启示——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

43.论新媒体语境下的高校影视教育问题与策略

44.高校影视教育中教育媒介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建议

45.运用影视教育资源优化大学美术欣赏课教学

46.强化公共影视教育对提高农村社区早期脑卒中认知的价值

47.台湾高校影视教育现状管窥——以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等为例

48.“影视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

49.影视艺术中的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兼论影视教育对于青年价值观塑造的意义

50.21世纪影视艺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代特点——兼谈面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教育 

51.中国高校影视专业教育现状与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52.高校影视教育问题反思及对策探析

53.试论网络时代高校影视教育的立体架构

54.秦皇岛市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及对策

55.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影视教育

56.国际影视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挑战——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主席唐纳德·J·泽坡拉访谈

57.构建高校影视教育新机制

58.影视教育中的实践主义新探

59.高校影视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研究

60.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影视审美教育

61.论高职院校开设影视教育的迫切性

62.当下中国影视文化的发展态势与理性思考——中国·长春首届“影视教育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综述

63.中国高等教育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研讨会综述

64.略论加强影视教育中纪实素养培育的意义和方法

65.集众家之力开创影视教育新篇章——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影视教育高层论坛”综述  

66.新媒体时代影视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67.影视教育的基本原则及多元方式

68.专门艺术院校与综合大学艺术教育之比较——从影视专业角度

69.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合作探讨

70.实施影视教育的策略与原则

71.河北省高校影视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2.以信息革命为背景的视听媒介——对21世纪高校影视教育的思考

73.高校影视教育实践教学探析

74.试论数字化浪潮下的影视录音教育

75.解析精英教育——对北京电影学院影视教育的调研

76.2015年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综述

77.现代影视教育的四个知识层面与任务型课堂模式

78.当代数字技术与中国影视教育

79.我国地方高校戏剧影视教育的实践性问题研究

80.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影视教育变革路径探析

81.影视教育与艺术课程

82.新媒体传播与影视艺术发展——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综述

83.我国地方高校本科影视教育缺失专业支撑问题研究

84.影视教育在涉外型高校的意义及对策

85.江苏高校本科段影视教育现状与问题

86.影视教育协同创新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87.浅论高校影视教育与环境道德建设的关系

88.论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教育

89.高校影视教育与教学模式分析

90.普通高校影视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91.艺术、人文、技术:中国影视教育的三维坐标

92.教育媒介在高校影视教育中的选择

93.浅谈影视教育与高职学生素质培养

94.高校影视教育中DV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95.影视教育的协同创新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综述

96.地方高校影视教育教学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97.浅析影视教育资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影视教育论文篇6

20世纪发展起来的影视文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之一,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社会的影视文化水平,使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影视文化,具有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从影视文化这一文化形态中汲取精神营养,进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各类学校理应承担重要的责任。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要充分认识认识以影视文化为主体的视听文化的普及给人类的生活方式、语言方式、受教育方式和思维方式带来的重大变化,应将优秀影视文化教育做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充分的重视和相应的地位。

一、影视文化的含义及其特点

文化这一概念,最先是由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对神话、哲学、宗教、艺术和风格的发展的研究》一书中提出的。泰勒指出:文化(cu ltu re)“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及作为社会一成员的人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及习性。”后来,人们逐渐把文化引申为泛指人类一切脑力和体力活动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以及人类的全部生活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的改造活动看作是人类(“人间的”)一切文明和文化的基础。因此,从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包括改造自身的各种活动现象和活动结果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的总和;精神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形态、形式和成果,如各种知识、语言、哲学、科学、艺术、道德、法律等。

影视文化以其卓越的表现和传播手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社会文化的比重和总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影视文化因其受众面广、能够影响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因而大大改变和提高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以及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提高和扩展了文化的渗透能力和参照系数,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国家、民族和语言的界限,形成了一种带有世界性的文化现象。我所说的优秀影视文化是指健康积极向上的、符合艺术规律和人类评判标准的影视文化。

以优秀电影、电视作品为载体和媒介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质和无与伦比的优势。具体为:

1、视听直觉性。影视文化以其直接、真实、生动的形象再现来反映生活、记录事态、传播信息,让观众从直观化的视听形象中得到真切的认识和感受。电影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当卢米埃尔兄弟首次放映《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等影片时,就以其真实的直观吸引了观众。

2、式样、内容具有兼容性。首先,电影电视兼容了语言、音乐、绘画、摄影、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特性,并把它们有机地融合在自身的形态之中,使其在运动的影像中得到了更突出的发挥。比如,影视中的人物对话、独白和画外音,通过与画面和表演的有机配合,就大大增强了它的表现性。其次,影视包括了多种式样。比如,新闻报道、专题讨论、实况转播、故事片、科技片、系列片、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等,为各类形态的文化提供了极其广阔的表现天地。话剧戏曲、相声杂技、知识竞赛、问题辩论、时装表演、体育实况等都可以汇聚于银屏,展现在亿万观众眼前。影视文化的兼容性使它成为拥有综合性手段得以全方位展示的文化载体。

3、文化传播的迅捷性。如果说,过去的电影新闻时常是姗姗来迟,不足为新的话,那么,今天影视文化传播的及时性、迅捷性、同步性,就是任何文化媒介不可比拟的了。

4、介入的广泛性。在今天,电视已经介入到世界的多数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总得来看,优秀影视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二、优秀影视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如果深入探究优秀影视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我们会发现:影视文化正是“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的素质教育途径之一。

1、影视文化中的美学元素是高校美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我国《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别强调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美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于影视文化方面的教育应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影视美育所要培养的正是大学生能够深入解读影视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涵,体味与洞悉创作者之诗心,从而达到净化心灵、涵养德性的目的。美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影视文化同样是一个系统的学科,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抓。

2、电影电视可以启迪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这是其美学价值和工具价值之外的又一大功能,对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影视艺术恰恰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优势。从影视创作的艺术追求来说,个性与独创性是每个艺术家孜孜以求的东西。艺术的生命也在于创新。影视艺术也为创新精神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从影视创作的思维方式来说,影视艺术是最能激发灵感与想象力,从而培养创新精神的。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影视制作与鉴赏作为必修课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创新能力呢?这是一片非常广阔的天地,梦想可以生出翅膀,灵性可以自由飞翔。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声、光、形、影组合的无限可能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和便捷途径,在此基础上学习影视制作和欣赏影视作品,将有效地激发人的创新欲望和创新精神,使创新能力得以发展。

3、影视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情操的重要途径。影视艺术往往借助影像的视听直觉,对社会生活进行真善美的褒扬和假恶丑的针砭,或启迪智慧,或升华思想,或陶冶性情,产生道德教化作用。对在校大学生来说,电影是他们一个重要的文化接受窗口。因此,重视对大学生影视文化接受欣赏的引导培养,就成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证明,如果不对大学生开一定的影视艺术课程,或者有计划地开一些讲座,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予以讲解,是不能适应和满足大学生对影视文化欣赏的现状和未来的。而艺术化的、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往往能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共鸣。电视也是这样,今天的世界杯预选赛直播,大学生们围坐在电视机前,对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那一份 焦急、期盼,就是爱国主义情怀的直接体现。

因此,优秀的、健康积极的影视文化无疑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优秀影视文化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优秀影视文化进校园”组织、领导与协调机构。建议成立由高校领导、学生管理工作者、宣传思想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德育教师及学生干部组成校院系三级“优秀影视文化进校园”工作、组织、协调机构,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2、建设优秀影片资源库。确定专人负责优秀影片及其它相关资料的采集,储存以多种形式承载的优秀影片、相关图书资料(电影剧本、同名小说、影评文章等)和电影教育研究文献,各种资源尤其是优秀影片按内容或风格分类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接入校园网,库存资源同时以其它形式对外借阅。

3、在学生中成立影视文化协会,办好周末电影会,针对一定时期、一定人群、一定事件选取合适的优秀影片在周末放映,各院系亦可根据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有计划地放映影片: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影视评论活动的引导,应建立一支有较高水平的影视评论队伍,编辑出版影评刊物,通过影视评论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4、大力发挥校园网的应有作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通过校园网观看库存优秀影片的条件,另一方面为学生推荐好的电影电视网站,推荐、影评文章和观后感。建议高校在红色网站建设中,建好电影电视栏目。

影视教育论文篇7

一、怀海特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发

怀海特教育思想对于现代教育的方式、思想,不得不说是一种新流。该教育思想认为现代教学方式中有很多毫无活力的部分,这种没有活力的教育模块把人类很多的能力都束缚住了,现在很多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促进人类的进步,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限制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就以其中的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例:高校内很多相近学科存在互不相联系的现状。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单一学科已经被探索的几乎饱和了,再想创造出新的内容、新的发现是非常难的,所以现在出现了一个“交叉学科”的概念,它的意思也就是说找出一些相近的学科或者有关联的学科内容重合的那部分知识,以这部分内容为联系这两种或者多种学科的桥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这些学科重合的这部分内容为突破口,进行创新,这样才更具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能够降低研究过程中的难度。同时,怀特海教育思想还认为,任何时代都不能死板地重复祖先的情况。

过去祖先留给我们的知识的作用是有限的,更确切地说那些知识的作用就是通过武装我们对付现在。我们不可能永远保持一些知识的活力并且防止知识的僵化,那些让知识保持永久活力的思想其实是造成我们现在教育体系出现问题的最重要原因。当然,这种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也有体系。比如,传统的影视艺术教育教学方法仅仅能够满足于学生过于被动地吸收一些知识,而大大忽略了学生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以及实际运用的过程;同时,还指出只要学生课堂纪律好,授课教师总是能够将具有一定分量的“没有活力”的僵化知识“填鸭式”地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去。

但是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种食而不化、味同嚼蜡的僵化知识对他们现在,以及未来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大。怀特海教育思想还指出,对现在的教育体系提出两条非常重要的戒律:第一条,不要教授学生过多的学科;第二条,凡是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教得足够透彻。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将这些知识活学活用,不能将知识向学生讲授完以后就甩手不管了,而是要在后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就以其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为例,很多教师似乎忽视了影视艺术教育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影视艺术教育本应该注重对实践性表演方式加以讨论,并且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创作、自由发挥即可。但是在现实的影视教学中,教师过于参与到学生创作的过程当中,这种做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所走的弯路,但是与此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体现,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规范了现代教学的价值观,并且根据怀特海当时生活的实际背景,对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了论述,对形势教育以及实质教育进行了论述。怀特海对当时高校内教育过于专门化的现象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专人专职的方式在过去的社会背景下可能是一种很有优势的做法,但是对未来世界带来的影响却是负面的。现代知识体系过于专业化的趋势使得这些方面一些专家的思想始终局限于固定的一小块区域。但是,并不是说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截然相对的,相反,实际上它们两者之间时存在某种必然联系的。这是因为,首先,不存在任何只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或者向学生教授专门知识的学科。为了普通教育的目的而学习的学科,称之为专门学科。学生在对这些普通教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形成某些特殊的兴趣中心;而他们在对专门化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一些外来联系,就可能促使学生的思想向外延伸,进而对这部分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次,就教学方法而已,培养一般智力活动实质上就是培养他们一种专门的爱好。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是一门更加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融入到高校影艺术教育当中,就能够最大化地实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目的、艺术教育的价值等。怀特海教育思想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更注重实际应用方面,强调实用的价值,对形式主义予以否定,所以这种思想更符合现代高效影视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将怀特海教育思想应用到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当中,就必然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教育获得更好地发展机会,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

(一)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更好地发展

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其实是怀特海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应用方面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为了能够真正意义上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首先要在影视艺术教育中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能够在对影视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享受这个快乐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过程是没有太大效果的,同样也不会有多大的进步。享受快乐的过程不仅是唤醒这群鲜活的个体去适应自我发展的最好方式,而且也是有机体产生生命冲动又不失健康的刺激力量。当然,相关人士也应该对影视艺术教学过程中的智慧训练过程予以重视。这种做法能够帮助教师克服单纯教授理论知识的错误倾向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的训练,使这些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都能获得“具有积极性的智慧”。

(二)怀特海教育思想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

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很多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似乎与实际脱节了,很多时候教师培养影视艺术专业学生的方式仍然是沿袭很多年的“老掉牙的套路”。时代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于影视作品的口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与人们所处于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现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模式应该做出整改,让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怀特海教育思想就为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正如这种思想所提到的那样,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重实际,不能仅仅为了教育而教育,要明白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向社会各界输送有用的人才,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帮助高校打破现有的影视艺术教育思想,让教师改变自己教学的方式,将学生的潜力最大化地挖掘出来,让他们在以后进行影视艺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将自己创造性的思维成功地融入到作品中,同时为我国的影视行业做出力所能的贡献。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使得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更加符合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需要,打破形式主义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实用性的知识。怀特海教育思想能够促进高校影视艺术专业学生自我的发展,进一步向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的目标迈进;同样,也扩展了高校影视艺术教育的方式,更加促进整个影视艺术教育体系的建立过程。由此可知,《怀海特教育思想在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1]项仲平.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探索与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的建构[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影视教育论文篇8

 

艺术功能问题是研究和探讨艺术现象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网络影视等新媒体艺术类型的兴起,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的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影视艺术的历史虽只有百余年,但它正以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借助于融合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长处,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元素。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影视艺术的的功能体系也在发生嬗变,我们很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探讨和思考。

一、当代影视艺术功能的嬗变

当代影视艺术功能的嬗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功能潜导化

“一切意识形态都为它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服务。”在西方,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强调“诗人和故事作者的作品”须对城邦有益,到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艺术的目的是善,即城邦的“正义”、中间层奴隶主阶级的“共同利益”。到了中世纪,艺术成为神学的附庸素质教育论文,变成了为宗教服务的工具。在中国,由于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环境的需要,以及受苏联艺术思想的影响,艺术为政治服务在20世纪的中国基本上处于独尊的地位,全民族都在寻求光明的政治出路,文学艺术被纳人政治意识形态的结构系统中发挥作用,成为政治工具。到了20世纪90年代,从上到下全社会转移到市场经济上来,民众对自身实际利益的关心更甚于对政治的关心,影视艺术的政治功能的中心地位逐步消解,功能体系发生了嬗变,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政治功能的潜导化。然而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思想感情及兴趣爱好都不是与社会政治无关的。时下即使一些“休闲影视”,如以吃喝玩乐等休闲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其功能也未必止于休闲娱乐,未必与政治无关。所以说,政治功能的潜导化绝不意味着影视艺术政治功能的丧失,只是在以审美为中介的艺术功能体系中,政治功能失去了以往的核心地位,它只是或隐或显地渗入影视艺术之中。

2、经济功能商业化

影视艺术的经济功能,是指影视艺术产品的生产能够创造价值,并通过产品流通和交换带来经济效益的功能。中外历史上影视艺术创作者利用其商品属性,实现其经济功能的例子不胜枚举论文的格式。例如:张艺谋的《英雄》以及经典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都取得了惊人的票房。影视艺术经济功能的发挥有利于调动影视剧编导的积极性,能够为影视艺术生产提供较为丰厚的物质、经济条件,因而有利于影视艺术生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素质教育论文,其经济功能会变得更加强劲化,甚至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助推器。影视艺术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其具有先天性的经济功能,但影视艺术作品并不应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的满足,而应通过情感、形象、幻想的方式使人们在生产中建立精神上的牢固联系,以便相互合作,间接促进生产的发展,所以影视艺术创作主要在其艺术价值,没有艺术的结晶,作品的经济价值就无法实现,艺术性是实现经济价值的基础。

3、娱乐功能消费化

休闲娱乐功能实质上是艺术审美功能作用于欣赏者心灵而产生的实际效用。这不仅给处在快节奏生活当中的人们提供了轻松愉悦的精神享受,而且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风尚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在当代审美文化图景中,影视艺术正以人们文化消费主产品的方式进人人们生活和心灵的腹地,我们无法抗拒它的吸引力,更无法把我们的生活和它完全隔开。影视正是这样一种由媒体传播的通俗文化,它具有“通俗文化”的所有文化共性,是一种文化休闲意义上的“通俗文化”,欣赏影视艺术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休闲娱乐时尚。人们不再渴求从文艺中寻找永恒的价值和意义,而更习惯于“一次性消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使整个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感性审美浪潮。人们在享受巨大经济实惠的同时,更进一步注重满足和充实精神生活,开始渴望美的生活。影视给人们带来了绚丽的画面、神奇的色彩,使人们时刻涌动着的体验魅惑可感的形象的消费欲望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素质教育论文,所以当代影视才不断地通过对观众无意识审美需求的调用,为大众不断地制造着快乐原则的狂欢节。影视使当代大众感性审美的文化心理得到了满足,影视欣赏成了一种具体化了的文化休闲行为。它不仅是能够在电影院和客厅里享受感知经验的行为,而且是实现人们与现实世界更大程度地磨合的日常生活的文化代理形式。所以影视欣赏对于人们来说,既是平常的观看体验,又是一种可以自由舒展的文化休闲行为,这正是影视独特的魅力。

另外由于影视艺术的虚拟性和假定性而具有一种特殊的心理补偿替代释放效应。对于处于快节奏和紧张生活中的现代人来说,人类的感情在强制性的社会规则中处于高度压抑状态,艺术的这种效应成为拯救自己的一种方式。影视不断地为真实世界中的观众制造一个又一个虚幻的影像世界,让人们在不断的情感流泻中释放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所以,影视已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体验形式展现于当代审美文化现实之中。时下更多的观者偏重于选择娱乐性、趣味性、情节性强的影视作品,甚至寻求某种刺激以实现替代性欲望的直接满足,在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这种效应多半是有益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人们通过补偿替代效应超越了现实障碍,象征性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得到潜意识的宣泄、释放和满足。

二、对于影视艺术功能嬗变的理性思考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然而,世纪转折的特定历史时期本身又包含着许多变异性甚至是冲突性的要素,既凝聚着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沉淀,又包孕着当代社会的活生生的生活内蕴;既融汇着人们的魄力与期待,又释放着全方位跃动的审美活力。中国当前影视艺术以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特有的思维敏感成为了当代审美文化中坚强的一冀,曾经经历过太多的文化磨难和心路曲折的中国人在这一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化空间中,在它的叙说中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渴望,感受它温存的道白与无所不在的情感裹挟。人们遁入到它的铺陈中,释放着情感素质教育论文,收获着感动的、哀伤的、苦涩的、幸福的体验。

优秀的影视艺术作品能够通过形象描绘和情感抒发打动人、感染人,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相反,低劣的影视艺术作品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起到负面的诱导作用,从而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当下影视艺术也表现出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忧虑的地方,人们应当在影视幻化美丽中理性面对。

首先,一些影视作品为了单纯地实现其商业目的而不得不在普通大众的审美趣味前俯首称臣,从而陷人了类型化、单一化的创作模式和复制性的生产机制论文的格式。影视艺术的商业化要求把收视率、票房率等作为影视生产的重要导向,只有满足相当数量的观众需求,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视率和经济效益,而类型化的电影作品可以有效地避免创新所致的商业风险,避开文化市场竞争中的不利因素。为此,好莱坞生产的电影几乎完全按照若干成功作品模式进行类型化制作,并扩展成一种全球性的影视生产模式。但是,“类型化”的制片模式确有其致命的缺陷:“类型化”使大量的影视作品成了片面追逐娱乐性的文化模拟物,往往是在赢得大众的某次垂青之后不得不再为下一次求得观众的认同而患得患失。[1]

其次,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庸俗低级趣味的影视剧屡见不鲜。影视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不在于对血腥、肉欲的迷恋,而在于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无限向往。影视暴力、色情节目对社会的危害早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然而,它却常被影视界用作提高收视率的重要法宝。暴力和色情画面容易使人精神颓废、性情孤僻、意志消沉,对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1]

最后,在商业利益的诱导下,部分影视作品越来越脱离现实而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1]艺术来源于生活素质教育论文,又高于生活,影视艺术同样是如此。影视节目如果过分倾向于通过夸张离奇的表现方式去描写哪些虚幻的景象,会误导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影视在当代审美文化中赢得了广泛的接受,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大众审美意识的世俗化和艺术价值的平面化为代价的。它在为人们的生活编织漂亮外衣的同时,又让人们在它温暖的遮掩下不知不觉地导致了内在精神生活的崩溃。因此,影视艺术无论在艺术形式是如何前卫、先锋,但必须始终承担起影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中国当前影视艺术只有珍惜本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品格、文化底蕴的包容性、深刻性、广泛性才能完成这一历史性责任。

参考文献:

[1]林吕建.影视文化审美品味之我见[J]. 文学评论. 2005.5.

[2]查希里扬.银屏的造型世界·序言[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影视教育论文篇9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新闻体制的改革和传媒产业化的大力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大学生在信息收集过程中,比较深切地将影视文化作为了最易接受的教育形式之一,影视教育在新时期已经成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平台。影视文化是综合性文化,对社会的意识形态、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以及各阶层大众的心态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影响在大学生中尤为明显。为此,在德育课教学中要恰当使用影视资源,从根本上确立影视教育在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

一、充分利用影视文化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大学德育课的主要内容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点。优秀的爱国主义影片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有着健康向上、催人进取的思想内涵,是促进大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志向,逐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列宁曾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对于我们是最重要的。”他还说:“电影具有在精神上影响群众的非凡能力。”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人心,从而提升人的思想境界。结合教学内容,让他们观看富含思想性的影视作品,教师再在课堂上作画龙点睛的引导,这样便水到渠成地让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例如观看《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屠城血证》等历史题材的影片,可以强烈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更加感受新中国来之不易,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些优秀影视片,特别是一些表现著名科学家和伟大英雄模范人物的作品,都真实地再现了这些伟大人物成就事业的辉煌历程,揭示出他们超出常人的精神境界和报效祖国的高尚品格。例如美国人物传记片《居里夫人》中的居里夫人以科学救国的坚定信念,刻苦学习,忘我工作,潜心进行镭的提炼和应用研究,终于以其光辉的业绩完成了报效祖国的愿望,为世界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两次获得诺贝尔奖。赏析影片,不难理解,报效祖国、献身科学的强烈动机是居里夫人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又如影片《李四光》中的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后毅然决然地回到祖国,决心振兴祖国的地质事业,虽“历经磨难而痴心不改”,提出了新地质力学理论,并由此发现大庆、胜利、东港等大油田,彻底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谬论”,攀登上了地质事业的光辉顶点。通过赏析这些优秀影视作品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工作者顽强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精神。明确认识到,只有确立远大的个人目标,并将目标与祖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持久的内在驱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起他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情感。

二、积极挖掘影视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格的力量是伟大的。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在影视文化教育过程中,学生往往以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影视文化,融会了不同历史、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影视精品,通过一幕幕历史事件,一个个真实故事,昭示着华夏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教材,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白求恩大夫》中的白求恩大夫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需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鲜血和生命; 《雷锋》中的雷锋服从革命需要,“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刻苦钻研业务,出色完成工作,体现着高尚的文明素质修养;《焦裕禄》中的焦裕禄为了灾荒年人民生活的需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离开雷锋的日子》中乔安山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坚持维护社会公德,不为名利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反遭诬陷,为捍卫雷锋精神英勇斗争。这类影视作品中塑造的一个个高大形象,都极易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及经验产生共鸣,使之在“知”的反复提高和“行”的反复训练中形成高尚的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又如《背起爸爸上学》中石娃不向命运低头,不向贫困和困难屈服,以纯朴的孝心和勤劳的双手经受生活的考验,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对这一类影视片,就可加深体验,给予学生多种层次的家庭伦理亲情教育,从而丰富学生的伦理亲情,在回报亲情中获得亲情享受,进而培养其具有更广博的仁爱之心,正如孟子所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再如《和平年代》中秦子雄的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生死抉择》中李高成的刚直不阿、胸怀坦诚、疾恶如仇;《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不离弃、不放弃、不抛弃;《亮剑》中李云龙“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的“亮剑”精神;《铁道游击队》中游击队员们的乐观坚定、用歌声迎着困苦、饥寒、伤病、死亡的挑战等等。这些影视作品的选材及内容都是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都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人格的活生生的宝贵资源,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高尚的品格。另外,很多影视作品鞭挞丑恶的社会现象和不正之风,赞扬为国家富强作出巨大贡献的具有时代精神的模范人物,可予大学生以精神动力,对大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三、培养大学生鉴赏影视文化的兴趣,提高人文素质

影视教育论文篇10

一、影视鉴赏已成为高职人文素质培养的必然选择

影视鉴赏是近年来在高职院校逐渐开设起来的一门课程,目前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人文艺术类的选修课程。它是集诗歌、音乐、舞蹈三种时间艺术和建筑、绘画、雕塑三种空间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它又融合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学科内容,并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创造出的如梦如幻的虚拟世界。其虚拟性、视像性、运动性、人文性、娱乐性、综合性、大众性等特点对于高职学生具有极强的吸附性。高职学生和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人文素质方面的修养相对偏低,学生更拒绝一本正经的说教,而影视艺术以其生动的视觉奇观、丰富的信息来源、真切的艺术感染力加上高科技元素的注入,契合了高职生求新、求奇、求美的审美心理,以绝对优势逐步占据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舞台;其次,优秀的影视作品大多蕴藏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内涵,蕴涵着深刻的哲学、美学思想,具有丰富感人的道德情感力量,可以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而以音像、多媒体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方法、情境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为素质教育提供了可接受的途径。因此,通过指导学生鉴赏影视经典从而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已经成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高职院校影视鉴赏人文素材解析

1.强烈的责任意识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德”之重要:“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1]从对用人单位调查显示,对新进入的人员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敬业精神和责任感。高职毕业生大都是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操作工,其责任感往往关乎企业的安全。在影视鉴赏过程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以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知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精忠岳飞》《时光恋人》《钱学森》《中国合伙人》等作品显示了民族精神和国家荣耀的至高无上,而这看似高不可及,实则与个体的努力与付出息息相关,它告诉我们:个体的努力、付出、牺牲可以铸就民族的荣耀与辉煌,比起纯理论的干巴巴的说教,这无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影视艺术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诉求;《焦裕禄》《离开雷锋的日子》《吴仁宝》《杨善洲》《仁术》等影视作品强烈地彰显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是一个人生存的意义所在,如果摒弃了责任,人无异于行尸走肉;电视剧《老有所依》以当前人们关注的“养老”为题材,彰显了家庭责任的重要性:一个人除了对国家、对社会负有责任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就是对家庭的责任,而当下的高职生大都是独身子女,习惯了被人关爱的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的家庭责任?高职生只有具有了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才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体现出不平凡来。

2.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在大量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展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肯定。《辛德勒名单》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楚门的世界》展示了媒介时代的今天,许多人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出卖着自己的隐私、自由、乃至生命。而受操控的楚门在发现真相后,勇敢地经受了种种考验,义无反顾地踏进未知却真实的世界,以此证明了只要人性尚存,心灵无法被永远操纵,这同样是对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肯定!印度影片《雨中的请求》讲述的是一个天才的魔术师伊森十四年前因为遭人陷害,在魔术表演时从高空坠落变成残废,十几年来这个颈部以下全部瘫痪的人在护士索菲亚的照顾下用尚存功能的嘴巴写文章出书,主持广播节目,让那些在生命中感到挫折的人能因为他爽朗的笑声、幽默的言谈和奋斗的故事而重燃对生命的热情,然而肉体禁锢又严重病痛的生活让伊森在十四年后的今天做出了请求法院安乐死的决定,他的律师朋友从反对到为他积极争取,他的听众们也由反对转而声援,虽然影片最后法院也没有判决同意,但后来成为伊森妻子的索菲亚愿意顶着牢狱之灾帮助伊森实现他的安乐死。影片从另一个层面来肯定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的: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也要有尊严的死去!尊重生命不仅要尊重它的生存,也要尊重它的离去!

3.感悟人性的至善至美,体察人性的复杂多变

综观世界影视作品,表现人性的至善至美抑或表现人性的复杂多变的作品比比皆是。《霸王别姬》一方面表现了程蝶衣对京剧艺术的执着与迷恋,对艺术追求的至真至坚,同时也表现了段小楼的背叛与小四人性的泯灭,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多变;《罗生门》则描写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揭示了人的不可信赖性和不可知性;《狗镇》描写的是狗镇的居民在汤姆的劝说下同意收留逃亡的格蕾丝,同时格蕾丝答应为居民们工作以示回报。当匪徒们侵入小镇进行搜寻时,小镇居民开始为他们保护格蕾丝所冒的风险索取更高的酬劳。格蕾丝逐渐意识到,善良其实只是相对的。她渐渐沦为一个白天干活,晚上受侮辱的女子,善良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最终她让当下污辱她的小镇居民遭受了灭顶之灾。

除了对人性复杂多变的探索外,更多的影视作品表现的是人性、人情的至善至美。《小鞋子》展现了感人至深的兄妹情意:阿里为了能在比赛中得到一双妹妹渴望已久的鞋子,始终保持在季军的位置(季军的奖品是一双鞋子),然而,就在快接近终点时,后面的男孩把阿里撞到在地,一批男孩超过他。眼看着对妹妹的承诺要落空了,阿里不顾一切地奋起直追,最终第一个到达终点,在体育老师为阿里欢呼胜利的时候,阿里却难过得哭了;《三个傻瓜》展现了感人肺腑的同学之情;《美丽人生》讲述的父子情深的故事:犹太人基多,为了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说服儿子,集中营只是一个荒谬的游戏,这个伟大的父亲最终成功了。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将是一生受益无穷的好事。古今中外大量的影视作品表现了爱情的至美和伟大:《假如爱有天意》中,泰秀为了成全俊河和珠喜的爱情而牺牲自己,俊河为了不让珠喜痛苦而选择参军离开,当学生看到俊河为了让珠喜对失明的自己彻底死心,假装自己已经结婚并且生活得很好时,无不为之动容。爱情是一种神秘无边、可以使歌至忘情泪至潇洒的心灵照耀,但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高职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爱情观,才能正确处理恋爱中产生的问题,才能感受爱情带给自身的欢愉,享受美好的大学时光。

4.开启人的智慧,锻炼人的意志

中国文化传统从来不语“怪力乱神”,从来都漠视虚幻的未来世界或想象世界。这一传统文化现象导致了中国人想象力的贫瘠与弱化,表现在影视创作上尤为明显。而好莱坞电影中那种匪夷所思的想象带给我们心灵的冲击是不可言语的,“《2012》对未来世界毁灭和救赎之道的想象,《盗梦空间》别出心裁营造‘盗梦、植梦’奇观,对从现实世界到第一、二、三、四、五多达六层的梦幻世界进行出神入化的视听表达,纵横驰骋、随意穿越;不那么大众化的《黑天鹅》对变态人格、扭曲心理的夸张性表达,对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有意混淆,也都令人称奇。”[2]这些启智型影片除了带来全新的视听冲击外,更多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引导其对人类自身、人类以外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而这种想象力无疑是最可贵的创造源泉;《魔戒3部曲》等魔幻影片则强调人的意志力:弗罗多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销毁魔戒的经历实际上就是意志力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意志与困难斗争的一生,唯有意志坚强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三、高职影视鉴赏课程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举措

1.学校重视在先。高职院校首先要认清高职学生人文素质下滑这一事实,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形势下影视鉴赏在高职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重视影视鉴赏的教育工作。除了在教学制度上给予必要保障之外,还应该全方位营造出影视艺术教育的氛围来。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影视艺术活动,如开展影视讲座、影视评论等活动;其次,可以组织大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影视短片制作活动,享受创造的快乐;再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影视鉴赏网站,成立大学生影视协会,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开展网上影评,营造健康良好的校园影视文化氛围。

2.教师正确引导。除了学校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无疑是引导学生正确观影、提高人文素养的主创者。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从看热闹到看门道,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品格和较高的人文修养。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以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构筑其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格;此外,教育者要通过影视艺术教育的开展去消除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消极作用,能慧眼识珠,甄别优劣,才能做到正确引导。

3.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举措与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响应才能产生共鸣。影视作品的人文素养教育功效只有通过高职生的主体鉴赏活动才能够实现。高职生必须具备一定的鉴赏影视作品的能力,如丰富的生活经验、广博的文化素质、敏锐的艺术眼光、必备的影视理论、较强的理性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接受一定的影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我,发展自我。

(本文为2012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高职人文类公选课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特色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2SJB880044。)

注释:

影视教育论文篇11

    他的思想又与深厚的天主教文化渊源和波兰社会的嬗变有很深的关系。基耶斯洛夫斯基时常以冷静而理智的目光注视着紊乱与脱序主宰着的波兰社会,他观察到紧张、无望的情绪和对未知未来的恐惧笼罩着波兰人,而整个世界也普遍弥漫着犹疑,微笑背后却是隐藏着彼此的漠然。“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在波兰任何事都是一片混乱,没有人确切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甚至没有人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活下去,或许我们应该回头去探求那些教导人们如何生活最简单、最原始的生存原则。”

    提起最简单、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存原则,基耶斯洛夫斯基拍摄了一部讲十诫的系列电影。

    当年以色列民曾在埃及当奴隶作苦役,上帝救赎以色列人出离埃及,行神迹分开海水使他们逃脱埃及士兵的追杀。上帝要带他们到人们乐土——流奶与密之地——迦南美地。但没过多长时间以色列人竟忘记上帝为他们所行的拯救和所行的神迹,他们忘记了上帝的恩典与爱,不再信靠上帝,开始背逆上帝,拜偶像(人所造之事物),抛开一切禁忌,于是败坏、淫乱等各样的犯罪遍地皆是,整个民众落入一种无秩序的状态下。此时,上帝为要管教他们归正,也是为了爱,颁布十诫。“以色列啊,你要听,要谨守遵行,使你可以在那流奶与密之地得以享福。”以色列民从此开始过一种有神的律法、法律、道德伦理规范的生活。在1900多年前,以色列的基督徒发现无法靠自己的能力守全律法,过完全圣洁的道德生活,他们发现律法只是一面镜子,照出人的不义、败坏、软弱、无知等等的罪性。“正如有了法律规范就有了犯罪,有了道德规范就有了道德困境。”人到了一个尽头看见自己的智慧能力都信靠不住,只有信靠生命的救主耶稣基督才能活出圣洁、公义、平安喜乐自由,心灵饱足的生命——进入迦南美地。电影《十诫》及其它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描绘了一个独特的人文景观,一次精神家园的重构。“诫条对他所关心的爱情、死亡、救赎孤独来说是个跳板。”《十诫》不是对圣经《旧约》中十条诫命的简单阐释,它是一部现代戏,是对波兰人或者说现代人道德困惑的一次深刻的探讨。

影视教育论文篇12

其次,韩国影视作品中的社会问题自觉意识,更能诱发青年学子和受众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韩国导演黄赫曾说:“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我们被世界改变。”正是这种文化追求,使得韩国影视作品不但对现实问题深切关注,还表达出草根社会的原生状态。比如《不可饶恕》则是通过一桩惨烈的谋杀案,揭露出人性的恶与善,法律正义与现实困惑;《熔炉》以光州聋哑障碍人学校的性暴力事件为蓝本,引发出了人们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和反思;《杀人回忆》以1986-1991年期间发生在韩国华城市的连环杀人案件,能促发人们对女性弱势群体的生命关怀,以及对产生社会阴暗角落原因的深刻反省;《生死谍变》所突出意识形态下的情仇爱恨,使得人们在惋惜中,更能深入反思特殊历史社会环境的人性悲剧。加之,韩国影视作品一向又以制作精巧,形象俊美,服饰靓丽,情节曲折而著称,而这种“集束”文化经济的影视文化效应,亦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起青年学子的人生奋斗激情和意愿。

尽管韩国影视作品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然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韩国影视作品中的负面因子也不少。其中一些所谓励志的青春剧和偶像剧,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社会现实环境,容易造成青少年学子不切实际的行为和想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