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指导课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4 14:52:22

课外阅读指导课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1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的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形成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所谓的工具性,还有就是培养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语言材料中获得教益――所谓的人文性,再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课内语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

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再次,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著作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作一些延伸。每当学习与名著名人有关的文章时,就向学生推荐作家卡片、名著资料、有趣故事、历史掌故等,对作家作品中人物、情节作适当地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爱好兴趣也各有不同,老师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的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二、合理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了部分阅读书目,其中一些内容列入考试范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作适当地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这里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从孩子的好奇入手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活活泼、规范。 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个人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解决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书籍兴趣相应提高了,接触的书籍也大幅增加。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对某些作品只要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那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地揣摩,细细地品味,欣赏妙词佳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作适当的摘录,写一写感悟。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便于记忆和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阅读。每天二十分钟的早读课都去读课本上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一点早读时间来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阅读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次,每天中午、晚上睡前安排一点时间进行阅读。再次,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读书内容。

五、教师应成为课外阅读的先行者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2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重要方面。开展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而且也是学生积累语言,丰富知识的有效方法。课外阅读由于脱离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同时也具有不确定性。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心里尚不成熟,大部分未能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同时对课外阅读缺乏明确的目标,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

我多年来一直执教于农村小学,以下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谈一些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体会。

1.作好阅读指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端正阅读态度 农村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他们会踏踏实实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努力把课本知识学好,但正如上文所说,他们受到了太多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并未对课外阅读引起重视。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缺陷,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增加阅读量。《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小学第二阶段(3~4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5~6年级)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让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

2.创造阅读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阅读资源的匮乏是阻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问题,就要求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地进行课外阅读。

2.1 争取家长支持。部分农村家长把课外书看着“闲书”,对看课外书的孩子横加指责,更不用说花钱给孩子买书了。学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课外阅读在家中就无从开展。我利用家长会、家访的机会反复向家长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使家长在行动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给予支持和肯定,并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孩子购买、订阅一些书报。

2.2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阅读。学校图书室有一定数量的藏书,教师可经常到里面翻阅,了解书目,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每周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到图书室自由借阅书报。

2.3 建立班级图书角。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我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从家中带来暂时存放在班里,由班委造册登记后派专人管理。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为了介绍图书,我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选择图书提供了方便,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3.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我着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3.1 树立榜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对阅读具有浓厚的兴趣,本身就是课外阅读实践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这就要给学生说一说读书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道理。读书能通情达理,读史明智,读诗聪慧。告诉学生古往今来凡对人类有贡献的人,无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老师经常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冰心、文学家高尔基;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吸取到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量。

3.2 开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例如开展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诗海拾贝》前,我让学生通过读报刊、杂志和书籍、询问等途径,搜集创作的诗歌或记录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等并加以分类整理,小组内相互欣赏。又如学生最怕写的就是写景作文,在指导学生写景作文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抄好词佳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习作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举办朗读比赛、成语接龙赛、手抄报展示、“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小小读书讨论会”、“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教给阅读方法,让学生巧读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阅读质量。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作为指导者,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4.1 略读法。一般是根据学习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3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如一株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靠老师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需要学生依靠课外阅读去采集。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

一、重视兴趣,事半功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首先,指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书籍。让他们带着兴趣去读,在读书中得到快乐。如:低年级学生大多数喜欢带图片的书籍,教师可推荐一些注音读物,阅读指导上突出“直观、趣味、具体”;中年级学生大多喜欢历史故事等读物,在阅读指导上突出“巧安排、勤指导、促提高”的特点。其次,在读之前,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进行有奖答题,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如:学生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后,开展一次读书竞答题,不仅激发了兴趣,而且使学生读有收获。

二、把握契机,适时推荐

当学生兴趣满满地到处找书读的时候,我们老师该做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做好学生的读物推荐员吧!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把握好时机,向学生推荐阅读效果更佳的书呢?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三、多样课型,指导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一般可以采用以下课堂类型:

(1)读物推荐课。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可以有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可以教师推荐和学生推荐相结合、统一推荐和分散推荐相结合。

(2)读书方法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讲授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四种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及联想、想象能力等;教给学生运用“意群注视法”,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

(3)读后叙述课。组织学生复述自己读过的书籍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内容,以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叙述前提出要求,叙述后做好评定。

(4)交流评论课。这是教师指导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也是兵教兵、兵学兵的重要环节。可组织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收获或体会;也可组织学生对所读书刊的内容进行专题评论或综合评论。

(5)读书笔记辅导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等四种读书笔记的写法。

四、保证时间,合理利用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还有的小学将早自习、晚自习以及中午休息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课外书。这样,学生有了能够播种的“田地”,我们还担心没有收获吗?

五、开展活动,玩中受益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所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展开讲故事比赛、演讲、童话剧表演、知识竞赛、古诗擂台赛、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征文、编选班刊等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热情,使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日益浓厚。让孩子们玩的有滋有味且有意义。

此外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六、利用资源 开拓视野

学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是知识创新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大源泉。如果把知识宝库、知识源泉封闭起来,不能同现有的知识联系,不能为人所用,那知识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老师要做钥匙,打开宝库的钥匙,让学生满怀着兴趣和好奇心走进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做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让他们在书的海洋中寻找到在课堂中所学不到的知识。由此可见,图书馆借阅流通、图书阅览都能给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并获得提高。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4

一、 要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要使儿童对于书籍发生有爱,并且有恒地阅读下去,能接受其中有益的东西,教师应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兴趣。

1.在语文课中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儿童的阅读能力主要是阅读课中培养起来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能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打下基础,也能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语文课上主要要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阅读和默读能力。这是上好阅读课的一般要求。至于有些课文密切联系课外读物而教师有计划地介绍这些读物时,更应该在教学中提出有关课外读物的主要线索,使儿童产生阅读课外书的强烈要求。

2.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小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我个人的实践,下面谈几点做法。

(1)简述书中大意。对于短篇故事,可以简单介绍书中大意;对于较长的故事,在简述大意后再突出介绍其中一二篇,以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2)提示要点。为了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书籍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对重要指导的书籍,要提出内容提纲,或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儿童在阅读中,沿着这个提纲进行思考,这样收获更大。

(3)指导阅读的方法,针对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的阅读指导,是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有些儿童看书不用心,走马看花,这就要求他们把速度放慢些;有些儿童喜欢读大部头的书,这就要指导他们正确认识一本书的真正价值,不要以分量来衡量书籍的如何优劣。如果全班只有几本书,可以分成阅读小组,有阅读能力强的儿童念给大家听;如果书籍多,可以教他们进行独立阅读。并学会做读书笔记。

二、 要为儿童推荐书籍,并给予阅读指导。

小学生年龄小,鉴赏能力低,不懂得从书海中找出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所以当学生阅读兴趣被激起后,如何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特点进行推荐书籍并指导阅读。近几年,我向学生推荐《院士的故事》、《冰心作品赏读》、《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新地球》等书,不仅推荐而且还要精心指导儿童进行深入仔细的学习,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自己写科幻故事,并选送儿童的优秀习作参加全国、全省征文比赛。平时,推荐儿童订阅《快乐语文》,如《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故事》、《中国古典诗词曲赏读》、《中国现代文学名著故事》、《世界科幻名著故事》等书籍。

2.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推荐有关书籍。如教了《蜜蜂》一文,推荐书目《昆虫记》,教了《祖父园子》,推荐书目《呼兰河传》,教了《丑小鸭》,推荐书目《安徒生童话选集》,教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课文,推荐书目《中国寓言》。这都是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也是儿童乐意看的书。结合课文,介绍有关书籍给儿童阅读,可以加深儿童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收到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

通过以上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认识能力、知识面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首先,提高了课外阅读的兴趣。不少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原本最不爱看书的,现在成了小书迷,放学回家就躲进房间如饥似渴地阅读老师推荐的那些书,连吃饭都要三请四请,可以说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是无价之宝,孩子们爱读书了,他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知识面、写作水平必然得到提高。

参加“海峡·冰心杯”全国青少年写作大赛中,陈睿同学的《冰心奶奶,你的话我记住了》一文获得一等奖,并收入《百岁冰心和100颗孩子的心》一书中。《恐龙再生》一文获得二等奖并被收入《新地球》一书的首篇。苏宣同学的《假如我有一支神笔》获二等奖。选送的作品在在各种报刊中刊登,如《小学生周报》《三明报》等。孩子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内动力”。在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生兴趣,比习本身更为重要。而大量阅读所培养的阅读兴趣,则可迁移为习兴趣。世界上的一些伟人、名人及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的者等,无不是从童年大量阅读引起的阅读兴趣,迁移为强烈的习兴趣、求知欲而走向成功的。为了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小生课外阅读总量,语文教师应重视激发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使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根据小生爱看电视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儿童节目,并利用早读、语文活动课让生听故事录音,经常让生上台讲故事。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声情并茂的诵读都会对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要告诉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的故事无穷无尽。生便会开始自觉地阅读一本本课外读物,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阅读方式也是使生对阅读感兴趣的关键之一。在组织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不仅可用指名读、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还可采用游戏、表演等方式,以帮助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从而增强阅读的兴趣。

二、重视指导,培养生的阅读能力

生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离不开科的阅读方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不是单纯地做做“加法”就能奏效的,它涉及语文教的全面改革,必须转变阅读教的指导思想,优化阅读教的过程,改革阅读教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要使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要给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在激发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改革阅读教,教给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课外阅读效果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我们要利用课堂,把阅读方法的指导寓于课堂教之中,指导生掌握科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略读法、浏览法、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这样生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课内到的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加以实践应用,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三、注重养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生“读思结合”的习惯

多读勤思才能有所收获。在阅读教过程中,应注意培养生边读边思的习惯,主要是启发引导生在阅读中善于抓重点,深入钻研,独立思考,达到弄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会写作技巧。这种阅读习惯的培养一般在课内阅读教中进行。

2.培养生“读说结合”“读议结合”的习惯

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生看了许多书报,习了丰富多彩的知识。为了防止生走马观花、不求甚解,使生有所得,有目的地举办故事会、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向家人汇报收获等活动,让生把所看的内容,通过归纳总结,提取精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开展“读书评书”“好书推荐”等活动,让生议一议、评一评所读之书籍的优劣,从而达到互荐好书、评议中提高欣赏水平的目的。

3.培养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过程中,培养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生在读书时,可边读边画,把书中的锦句佳词、精彩片断摘录下来,以便重点习,还可以在一旁写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为了让生积累写作材料,提高生的理解、鉴赏能力,要求生大量写读书笔记,做到每读必写。读书笔记的写作应从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二、三年级以摘抄型为主,可写简单的读后感;四年级以提纲型和感想型为主,可旁及其它;五、六年级以感想型为主,鼓励创造型写作兼顾其它,从而促进生的有效阅读。另外,还应指导生办好手抄报,增加生读写结合的机会,激发生的阅读兴趣,提高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6

一、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现阶段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需求逐渐提升,书籍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很多学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读物,比较随意,并且存在一定盲目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读书就是为了好玩,愿意读一些故事书、漫画等。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没有计划,缺乏目的性,课外阅读没有对学生的阅读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还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好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对于阅读效果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进行高效率的阅读,一些学生在阅读时是一目十行,一些学生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看,还有些学生是自己喜欢哪部分就看哪部分,其实课外阅读的数量并不是关键,最主要的是知识的积累与掌握。

还有些教师和家长让孩子多阅读作文书,认为这是最好的课外阅读书籍,没有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学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此很多教师和家长为学生选择作文书,让学生多阅读,摘抄好词好句,或者是背诵优秀的范文,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其学习积极性,阅读成为学生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而去读书。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要促进阅读效果的产生以及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作为前提和基础,包括良好的学校阅读环境、家庭阅读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到阅读环境建设中,提高其积极性。对于学校阅读环境的构建,可以通过学校的宣传栏,节日活动等举办阅读活动,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阅读学习中。

2.帮助小学生选阅读内容

此外,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科学进行阅读书籍的选择,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课外阅读书籍的选取需要与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知识能力等相适应,在阅读任务前,教师需要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学生每星期的阅读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书籍、相关的作家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课外阅读的基础和前提。书籍的推荐可以是课堂上的延伸,例如学习完《七律・长征》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的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学题材的形式进行推荐,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或作品,比如学习完《草原》这节课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山雨》《桂林山水》《西湖中的“绿”》等教材内容,还可以推荐课外阅读,如《朱自清散文集》等。

3.举行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

要使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得到提升,需要先让学生感兴趣,给予学生课外阅读的平台,让学生发展自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评,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要使读书成为习惯,并促进效果的实现就需要定期进行书评,可以通过读后感的形式让读书活动走进学生们的生活中,进行读书体会的展示,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进行阅读交流,学生之间相互交流阅读心得,介绍读书的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各抒己见,通过演讲、手抄报、故事会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其中。还可以组织各种竞赛,产生阅读刺激,通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4.科学进行课外阅读评价

为了更好地使小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应进行阅读评价,评判学生阅读的数量是否达标,根据事先为学生制定的阅读计划,明确学生的阅读量,教师可以通过抽查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需要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应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编制读书报、片段朗诵等,对学生阅读内容以及表达能力进行考察,不能让学生觉得课外阅读是负担,应以学生的基础和兴趣确定科学的目标以及措施,让学生主动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中吸收大量的词汇,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7

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开卷必有益,这个“益”不仅仅是指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是互相促进的,书读的越多,懂得知识就越多,就越能促进课内阅读,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上。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疑相当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人的生命底色是在童年时代铺就的。”这些,都说明了童年时代的重要性。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课外阅读在精神层面对同学们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知识的掌握。

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

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四种阅读方法:

⑴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⑵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⑶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慨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⑷摘录批注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不动笔墨不读书”。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督促他们做到勤动笔多看书,及时写自己的感受,促进理解消化,提高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8

当前《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生活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就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本文作了一些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我们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了资源共享。我们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经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予,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了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以下介绍三种: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是对于一本书中的重点篇章段落,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作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

2.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了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9

一、现状

1、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高的原因是:

(1)社会因素,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社会关注的更多的金钱与利益,没有一个大的读书环境,学生生活的周围缺少读书的氛围。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尤其语文教学教师对课本知识足够重视,但对于课外阅读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考好成绩,认为书本以外的东西影响孩子学习,根本不支持买书。

(4)教材因素,我们现阶段使用的教材虽然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但还是存在以课本为主的现状。

(5)教师因素,教师缺少一定的文化的底蕴,对课外书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缺乏足够的认识。

(6)教法因素,教师自身对课外书价值认识不足,文化积淀的“贫血”,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滞后,阅读指导教学了无神采,索然无味,直接扼杀了学生对课外书的兴趣。

二、对策

1、通过教学实践,营造师生共进的学习氛围。

(1)社会环境:全社会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阅读的大氛围。现今组织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新教育”让人看到民族文化崛起的曙光。

(2)校园文化:培养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在进行环境建设时给书籍留出一席之地。使学生置身其中,随时受到书香的熏陶和感染。

(3)家庭环境:社会大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家长的价值取向,进而引导形成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学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学校”、每学期的家长会等机会,向家长进行宣传。提高家长的素质,特别是文学素养,使家庭教育对文化经典的传承起到应有的作用。

2、在课内外阅读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心灵的净化。

(1)培养教师“书生”气质:教师首先应提高对阅读教学价值的认识,明确指导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课外书并非可有可无之事,而应视之为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克服浮躁不定、急功近利的心态,要真正坐下来潜心学习,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

(2)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进一步深入学习《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学校要承担起升华教师的重任:学校应经常组织对教师进行文学经典鉴赏的学习,请专家进行讲课指导。组织教研活动时安排阅读教学研讨的内容等。

3、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读文学经典,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最终达到小学生愿读书,乐于读书,会读书的目的。

(1)教学方法的改革: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读文学经典,进行创造性的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应充分体现这一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与文学作品“真心接触”,自己读解,自己感悟,自己体会。

(2)加强诵读引导想象:《课程标准》各学段阅读的教学目标中都强调了“诵读”二字,要求在读中体味作品的内容,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感受语言美。阅读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一条最成功的经验就是让小学生多读多背一些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借以增进语言的积累。清人陆世仪在分析少年儿童特点时说:“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陆世仪的分析,显然并不完全准确,但基本上反映了儿童时期的智力特征。诵读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文字的情感美。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背诵,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最为有效的调动,进而领会文章所具有的情感之美。

(3)设立开放性课堂:《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当然也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尝试走下讲台,把讲台让给学生,允许鼓励有不同的理解、见地。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每一本书,用绘画表达理解,用表演再现情景等。各班级内可以采取召开“班级读书会”的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用不同的形式和同学分享自己不同的读书体会,让学生在共同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认识,从而让文学经典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学经典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10

《新语文读本》是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语文读本。该书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选文眼光和阅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是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如抓住一本,以点带面,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路径。下面就以《新语文读本》为例,谈谈自己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从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主动需要。当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看待,那么它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趣。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开学初,我班会利用早读课、晨会课、班会课、阅读指导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把“日”加一笔看谁变化出的汉字最多,学生稍动脑即可写出不少:“旧、旦、电、申、甲、由、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笔画名称也完全相同的字有哪些?如“已、己、巳”,“天、夫”,“土、士”,“日、曰”,“未,末”……也可以是猜谜语,对对子,巧用标点,成语接龙,讲故事,大部分内容出自《新语文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阅读计划

计划要切实可行,循序渐进,但不一定按《新语文读本》的编排顺序,往往跟教材有机结合,作为课内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要有计划,有检查,最好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甚至学年计划,要日日查,日日清。

三、培养预习习惯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预习,根据文章的长短,体裁,难易,及时调整预习要求。一般文章的要求是:1.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过字词关;2.遇到读不懂的句子用“”划出来,句前加“?”,再反复独立思考;3.能抓住主要内容,并复述;4.把你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摘抄出来;5.把你认为写得不够准确的字词句划出来,换上你的字词句。课外阅读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绝对不搞标准答案,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来吸引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一直坚持下去。预习时产生的困惑,在阅读课上专门安排一块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由老师集体答疑,更注重培养学生挑战作者、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精神,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搞一言堂,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不断地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为长久有效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方法很多,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割裂分开使用的,在阅读中要有机会结合。注重指导。

五、强化积累运用

积累是批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积累。并非简单的多读多背,而要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毕业生要记住3000个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记住常用词汇,句式,精彩的段落,篇章,还包括积累观念和形象。积累要讲科学,重方法,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依据,以教材特点为依据,反对死记硬背。对小学生而言形象和语言的积累更为重要。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丰富的语言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底蕴的养料,人格形成的萌芽。积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摘抄,可以是背诵,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运用。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思想也得到开拓。

六、巧妙安排时间

《新语文读本》的阅读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与学生不会灵活充分利用时间有关。我的做法是:星期一雷打不动公布本周阅读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往往见缝插针,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学生能在周四完成一周的阅读计划。对这种珍惜时间的孩子,我不仅在班上大假赞扬,还会打电话告知家长,或写进成长记录里,搞得十分隆重,激励效果相当好。

七、落实阶段检查

可以教师查、小助手查、同学互查、也可自查。形式不拘,但又巧妙。教师查,往往文章较难,让小助手查的文章较浅显,互查、自查的文章阅读几乎无障碍。如遇文章很难的,就抽好、中、一般的部分学生批阅,目的是了解他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集体辅导做准备。检查时间为早读课,午休课,课间活动等,对提前完成的学生待遇特殊可随时改。

八、定期成果展示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11

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及家庭对他们的引导和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应立足课内,带动课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最基本的作用是什么?除了教会学生掌握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形成学习语文的基本能力——所谓的工具性外,还有就是培养学生从语言材料中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从语言材料中获得教益——所谓的人文性,再有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把课内语文中学到的方法与技能应用到课外阅读的实践中。

首先,启发学生爱书,与书交朋友。其次,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后,课内与课外阅读活动应有计划地全面安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阅读的兴趣,就会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语言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经典的著作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可以作一些延伸。每当学习与名著名人有关的文章时,就向学生推荐作家卡片、名著资料、有趣故事、历史掌故等,对作家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作适当的介绍,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个性存在差异,爱好兴趣也不同,所以老师及时发现并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地介绍恰当的读物,让他们沿着一定方向阅读,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有帮助,比较容易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是“借桥上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二、合理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教育局教研室每学期都为学生推荐部分阅读书目,其中一些内容列入考试范围。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对这些书报杂志可以预先向学生做适当的介绍和推荐,让学生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去借,去读,做到有的放矢。

当然这里还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根据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特点,从孩子的好奇心入手推荐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教育需要,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水平;2.推荐的书籍思想内容要正确健康,符合教育方针和时代的需要;3.推荐的书籍语言要生动活泼、规范;4.题材要广泛,体裁要多样。小学生一般最喜爱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教师除了帮助学生选择这类书外,还应介绍和鼓励学生读历史、地理故事、游记和各种科普读物、科学文艺读物,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5.选择读物要配合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各科教学。

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条件不同,教师要配合学生家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图书箱,把学生零散的图书集中起来,供班级集体轮流阅读;还可以剪辑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文章,克服书籍不足的困难。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图书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关心集体的品德。

三、略读与精读相结合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书籍兴趣相应提高了,接触的书籍也大幅增加。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就要引导学生掌握略读与精读等多种读书方法。对某些作品只要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那些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就应该仔细认真地去读,一遍不够,还可以读两遍三遍,静静地揣摩,细细地品味,欣赏妙词佳句。还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准备一本摘录笔记本或卡片,对一些精彩的语段、词语做适当的摘录,写一写感悟。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便于记忆和积累。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和作文水平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四、合理安排读书时间

如何巧妙安排时间,忙中偷闲,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更佳的作品显得尤其重要。首先,可以利用早读课时间阅读。每天二十分钟的早读课都去读课本上的文章,这未免太枯燥乏味,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们不妨每周抽一点早读时间来读课外作品,这不仅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阅读的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其次,每天中午、晚上睡前安排一点时间进行阅读。最后,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布置学生完成一定的读书内容。

课外阅读指导课篇12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的、非强制性的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性是第一位的。儿童如果没有兴趣,不愿意阅读,还有什么文化熏陶可言?为此,课外读物的选择、推荐,都要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相关研究表明,少年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喜欢的读物类型是不一样的,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时期:4-6岁是神话传说时期,对没有时间空间限制的空想世界所出现的生命与生物的神话传说发生兴趣。6-8岁是寓言故事时期,对将人类生活的法则寓于传说故事中的寓言发生兴趣。8-10岁是童话故事时期,对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想象构成的故事发生兴趣。10-13岁是传记及传奇故事时期,对人类谋求生存的紧张冒险故事或传记故事发生兴趣。13-15岁是文学起始时期,开始对与情感发展有关系的如爱情故事发生兴趣。所以,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推荐他们感兴趣的适合他们年龄段阅读的读物给他们阅读,这些读物易吸引学生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 广泛性

阅读让人的情感得以体验,知识得以丰富。对于正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通过阅读(特别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积累千百年来灿烂的文化精髓,可以让他们用情感和心灵去体验、欣赏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进而建构自己的文化体系。课外阅读能让学生视野广阔,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应该包括科普、科幻读物以及历史、文化读物等。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都应该进入学生的阅读视野,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阅读各种类型,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广采博闻,开阔视野。鲁迅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叶圣陶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教师要努力引导鼓励学生博览群书,从中汲取精神食粮,提高语文素养。

三、 自主性

课外阅读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读物,选择阅读的时间和方式,在孩子阅读中,一直都存在着成人爱好和孩子喜欢的差距,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急功近利,不要过早地、频繁地要求学生摘录好词佳句,做读书笔记,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望而生畏。而要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课外阅读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交流阅读心得,朗诵自己喜欢的片段,讲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互相介绍推荐自己喜欢的图书等形式,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性。如果向小学生推荐名著,可以采取以下的办法:1结合课文的学习推荐;2结合根据名著改编的电影或电视推荐;3不妨先看名著改写本。这些改写本一般都加快了节奏,提炼了原著的精华,以后再看原著。推荐后,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去阅读,充分体现课外阅读的自主性。

四、典范性

因为小学教育处于启蒙阶段,所以应该重视阅读的内容。经典是经过历史和时代筛选、披杀取金的文化积淀,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把经典作品推荐给学生阅读,并不妨碍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我们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也应该培养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品位和情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