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的益处合集12篇

时间:2023-12-29 10:26:53

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1

一、 重视兴趣激发,促进有效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阅读的持久性,提高阅读兴趣。特别是对于初学阅读的学生,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 榜样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老师可以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学家高尔基、伟大领袖、大作家老舍、叶圣陶、冰心;也可以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 赏析激趣 教师撷取文中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向学生朗读,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 活动激趣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可以开展与课内阅读有关的收集活动,如《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地方》,课前让学生大量阅读写景散文,摘录好词好句,揣摩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减轻作文的压力,以课外促课内,相得益彰,体验收获的喜悦。还可以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故事大王赛、诗王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4. 成果激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们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们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二、指导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二、 构建阅读平台,发挥阅读效能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搭建课外阅读的平台,利用各种机会,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1. 创设班级图书角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2. 保证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3. 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班级经常开展有关活动,比如组织朗诵会、图书节、故事会等,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4.科学选择读物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面对浩瀚的书山文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和教育需要 ,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有益的读物,避免他们不加选择、不辨优劣地进行课外阅读。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坚决杜绝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书刊在学生中传阅。

三、 强化阅读指导,注重阅读质量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只凭兴趣毫无目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 正确处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小学生阅读主要有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有部分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二是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譬如学了《寓言两则》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外寓言故事》丛书,学了《三打白骨精》可以指导学生看《西游记》,学了《三顾茅庐》就可以指导学生看《三过演义》……这样就会处理好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2. 正确处理选择与鼓励的关系

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

3. 正确处理阅读与学习的关系

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只有利用一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才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增长知识、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享受到无尽的乐趣和快乐。著名文学诗人郁达夫年青时每天在阅览室就要看五个小时以上的书,为他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正确处理统一与变通的关系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2

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是毋庸质疑的。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生活在信息社会,就要不断获取信息。一个人在信息社会中优秀与否取决于他获取信息的能力,而获取信息的能力与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生受益的技能。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可见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是开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阅读浅近的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5万字。那么,如何把低年级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低年级课外阅读的实效性呢?

一、转变家长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在农村家长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能读、能背课本的孩子就是爱学习的乖孩子。家长们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也很少去阅读书籍,他们全然不知,课内学习后还需要课外阅读。所以,转变家长们原有的狭隘的观念是搞好课外阅读的前提条件。为此,在孩子们踏进小学大门的第一天第一节课,我为孩子们展示了在他们书包中找不到的《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告诉他们,这就是课外阅读的课外书;在第一次对学生提要求时,我说“孩子们,你们的书包天天至少要带一本课外书。”在第一次家长会时,我告诉家长:“你们不仅要辅导孩子们的作业,还要督促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让家长们从孩子们一上学就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二、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课外阅读氛围

面对低年级的学生,要让学生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为他们刚入学不久,识字量少,如果给他们规定要读多少书,那样学生反而失去了读书的兴趣。教师要好好的引导他们读一些感兴趣的书籍。“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用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于是,我就利用时间绘声绘色地为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故事,鼓励他们自己也像老师一样自己读,自己讲,并把课外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流分享,形成读书的氛围。为了让孩子们读得更有劲,我就在班上开展“课前三分中课外阅读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除此,我还在班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如每周评选“阅读之星”、“小博士”、“智多星”等,使学生中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从书学到丰富的知识,才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地爱上课外阅读。

三、推荐课外读物,引导阅读方向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现在的课外书包罗万象,良莠不齐,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阅读。农村家长和孩子们的鉴赏能力、免疫能力差,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推荐课外读物的工作。我认为,凡是对学生有教育性、益智性、趣味性的,不管是漫画,还是小人书,只要学生喜欢,爱读,都可以让他们尝试。如《睡前好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低幼版、《儿歌》、《日记起步》等等。

四、家校互动,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学生的课外阅读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对于识字量不多的低年级孩子来讲,刚开始阅读有些困难,这就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孩子们上一年级时,我就让家长每天带头和孩子一起阅读,定期和孩子一起上书店购买课外书籍。二年级时,我就要求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课外阅读时间安排,保证每个孩子每天应有30分钟左右的阅读时间。家长每天督促检查孩子的阅读情况。有些家长喜欢用提问抽查的方式,有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阅读情况。不管哪种方式,只要家长做了,孩子们的阅读肯定就不是流于形式,而是落到了实处。为了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的阅读情况,我专门设计了“课外阅读记载本”,让家长填写。主要内容有:读物名称____、阅读字数____、阅读时间____、家长签字____。在学校,除了每节课的“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交流”外,我校还开设了每天20分钟的“读经典”,让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家校互动,就把课外阅读做得实实在在。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3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我们要求教师在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并指导培养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文字优美,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并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很多学生因阅读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阅读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思想也得到升华。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巨大动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开展非富多彩的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比如:我在班里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所以大力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

2、古诗词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句式整齐,富有韵律,易读易记,琅琅上口,深受人们喜爱。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有利于发展语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养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平时课外诗歌指导时,安排每周背一诗(词)。在每首诗词拓展引进时,采用“同题异文”(同一题材的诗词)、“同人异文”(同一作者的诗词)、“同意异文”(同一情感 类型的诗词)等途径扩大古诗文的阅读量。在进行诗文感悟时,以感受为主,理解为辅。主要以诵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去美读,去背诵,去想象,让学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3、可以根据学校组织的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办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

三、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也很重要。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指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

2、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世间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人人时时学语文、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文章,在老师的引领下,文字带他们进行了时空的穿梭,领略了各种风情,遨游了艺术殿堂,

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还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因此,我们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勤动笔

在阅读中,方法是很重要的,掌握了方法,常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书上做笔记,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及时地把精彩的片断、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积极开展年级组内读后感和读书笔记写作比赛。促进他们做到勤动笔,及时写出自己的感受的习惯的养成。使理解消化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渗透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更加明白了:书,就像我们人生这条蜿蜒小路上一朵朵鲜花,你采撷的越多,生活便会越丰富多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3、指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营养,学会积累

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道理就是如此。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4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50-01

现阶段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素质教育”这一纲领性要求,迫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在课堂外要素质,学校图书馆(室)可以向学生提供广阔的课堂外教育资源,对拓展学生素质、提高品德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学校图书馆(室)是提供知识资源、正确引导阅读、协助科研学习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1]。

1 学校图书资源的利用率低等问题剖析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硬件设施上去了,图书配齐了,但使用情况怎么样?笔者调查了部分中小学,使用情况不是很好。

(1)学生借阅情况不理想。不少学校图书馆虽然藏书较多,但大多成为摆设,很少有学校主动把书借给学生,学生也很少主动到图书室借阅图书。有的一本书的借阅记录为7次,但拿到图书以后,图书依然崭新,很显然没有达到借阅次数。

(2)借阅和使用效果不佳。大多数农村(城乡结合部)学生受家庭环境制约,未形成正确良好的阅读氛围。较大一部分家长读书观念较淡薄,认为“读书不是学习”。老师为了拓宽学生视野,对学生提出课外阅读的引导要求,但因这类学生缺乏较好的阅读习惯及学习办法,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甚至借到图书后根本就没有阅读。

(3)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理想。数量不少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条件较差,家庭藏书较少,课外阅读量相对不足,阅读面较窄。自由阅读大多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还有部分有阅读兴趣和欲望的学生面临着无书可读的境地,且因课堂作业过多的限制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2]。

2 学校图书资源利用率低原因剖析

(1)功利心抹杀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急速转型期”,各种思想和理论交汇,社会意识形态呈现“百家争鸣”现象。从家长观念及角度看,中国式教育指挥棒引导着家长仅仅关注号学生的在校学科考试成绩,“读书无用论”片面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取向。据笔者调查,身边占有一定比例的家长的阅读量相对较少,未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被网络等媒体包围着,无所适从的选择了其他信息获取方式,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通过走访了解,一定比例的家长阅读观念较为偏执,认为读课外书没有任何用处,对学科考试无益,有不少爱好读书的学生因为阅读一些课外书而受到家长的指责,甚至被家长武断地制止。

(2)应试教育背景回避课外阅读活动。受目前应试教育影响,教师不得不服从应试教育教学模式,使尽浑身解数做好“教与考的统一,练与考的结合”,绝大部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对学习无益而断然反对,加之偏执的用人观念、岗位竞争等因素,导致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完全依靠着高考分数的高低论断,从而导致课外阅读时间“无处藏身”。同时,以庖丁解牛、分析解析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破坏了课文的文学美感;以考查分析能力为手段的阅读理解测试,催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心。功利化的阅读观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3]。

(3)社会阅读环境对学生阅读阻力冲击大。如今,农村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城区网吧分布广泛,镇街驻地也开设了不少游戏室、网吧。部分学生迷恋于游戏,更多的学生把课余时间花在看电视、或看从小摊买的廉价低质的漫画等通俗读物上。电视、网络游戏及通俗读物形成了引导学生喜爱阅读的阻力,而且这股阻力势头强大,不可忽视!

3 多措并举提高学校图书利用率

培养学生终身阅读好习惯学生时代是人生的积累阶段,夯实知识基础,为人生发展提供知识支撑,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图书馆(室)是学生获取课堂外知识的主要阵地之一,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阅览资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1)真正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学校图书室的建设,目的在于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好读书,读好书,经常读,绝不能为了达标验收或是供外人参观做摆设。学校要坚决摒弃那种怕学生借书把书弄脏了、弄坏了,或者易于流失等错误思想,摆正图书室建设与学生成长之间的关系,真正把学生“请”进图书馆,让学生做主人、做常客,让学生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2)强化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率。课外阅读形式是一类独立的学习模式,学生能够依据个人喜好,独立地确定阅读目标,通过选择图书类别、制订读书计划、控制阅读进度来达到增长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但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从时间安排上来说,每周多设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可以保证每天至少30 min的阅读时间。

(3)活化课程,充分发挥“课堂小主人”作用。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但绝对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这一单一途径。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学知识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还能加大学生的阅读积累量,锻炼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4]。例如:上课前的5 min演讲,语文开心小辞典,经典成语典故,巧妙接对诗词,名著片段导读,笔记展览点评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不足之处,寻找阅读差距,促进内化提升,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幸事。

4 结语

真正有学问的人往往不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而是读了有用的书的人。要让学生在学生时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做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学校图书馆(室)就要积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进一步创新引导手段,强化导读效果,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来不断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会先.发挥学校图书室功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7).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5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扩大课外阅读量势在必行。

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应主要把握以下两点:如何有效地提高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以及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成果。

(1)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成分,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可以对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①思想健康;②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③有趣味性;④注意阅读的广度。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2)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考虑: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2)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6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81-02

阅读能力的培养固然以课内阅读为主,但光靠课内学习往往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而课外阅读恰恰能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它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利于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良好习惯,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我们除了抓好课内阅读指导外,还要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下面就如何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使之乐读

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乐于读书,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为在学生中形成读书热潮,我根据学生年龄小、好奇性强的特点,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读书的快乐,形成自觉读书的氛围。

1.选讲益智、有趣的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中外有许多益智、有趣的故事都符合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因此,我常利用班队活动课或课余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我便顺势引导他们自己去看、自己去读;再组织学生开展故事会,比一比,看谁读得多、讲得好。这样一来,学生都乐于去读这一类课外书。

2.树立榜样,激发兴趣

榜样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心理,并能让学生比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因此,我向学生介绍、、老舍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事例,使学生以他们的行为为楷模,时时督促自己。在写话训练时,我还让写作水平较好和写作进步较大的学生谈谈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及取得的效果,借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

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情况交流、讨论的机会,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看书的益处。为此,每隔一周,我便为学生开展一次课外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在会上互相交流、畅所欲言,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多看书的种种益处。久而久之,连一些平常不爱读书、不愿读书的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乐于读书的习惯。

二、教给方法,使之会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掌握好方法对语文教学有莫大的帮助,而且能让学生获益匪浅。因此,教师要多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让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

在语文教学中,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引导他们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边读边想,并在文章紧要处,感触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点勾划,细细品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只有根据自己阅读的需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写读书日记

许多学生看书都是囫囵吞枣,只注重一些情节内容,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明确要求学生把所看到的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分类摘录下来。如分好哪些是写景的,哪些是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等,并恰当地用于平时的写话中。此外,还要求学生每看完一本书都要写下读后感,那怕是三、五句话,定期进行检查、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我班的“书谜”小雪、小浩宇、小重阳三位同学,不但把从课外书上看到的好词句、片断摘抄后装订成本,还通过日记的形式把书上学到的知识,从中懂得的道理记录下来。我把这三位同学的学习方法向全班推广,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他们的影响下,同学们不但学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方法,写话水平也日见提高。

三、推荐好书,使之多读

当小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有益身心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书籍,让他们多读多看,掌握更多知识,获得更多信息。

如学习了《自立》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狮子王》;学习了《勇敢》这一单元后,我引导学生去读《葫芦娃》,还推荐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故事《小兵张嘎》;学习了开放单元《书的世界》后,我引导学生去读《海洋深处的秘密》《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蓝猫淘气三千问》,甚至还推荐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既便书里有许多字他们还不认识,但他们都能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去查,去猜、去问。这样,既巩固了学过的生字,扩大了识字量,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达到了巩固课本知识的效果。

除了向学生推荐好书,还结合课文经常让他们通过电脑和工具书亲自动手查阅一些有关课文的资料。比如,学习了《水和风》《好奇》这两个单元后,我就让学生查阅有关水的资料和科学家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故事;还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引导、激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国庆节,学校举行了《爱我中华》演讲比赛,我班的李雪以丰富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演讲,一举夺冠。同学们为她祝贺,并向她取经,小李雪深有感触地告诉大家:“这都是多读课外书的收获啊!”

四、展示书本,使之再创作

为及时总结读书活动的成果,我鼓励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展示他们的读书成果。如根据学生智力的差异、特长的不同,进行绘画、文艺创作演出和电脑制作等展示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大脑来展示他们从书本上看到的人和事以及他们从读书中学到的知识。

课外阅读的指导,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培养。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努力探索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能力,最终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7

从教材中的“课外阅读指导”入手,以此作为每学期阅读的主线。学生从初一到初三是不同心理阶段的递进,所以,读书内容的指导要体现层次性,符合不同阶段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结构,才能最大限度地取得综合效益。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只有科学地操作才能提高效益。阅读方法如下: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了解文章大意。2.细致阅读,理清线索,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找“文眼”,抓住关键性的语句。3.深入精读,欣赏文章精彩之处,包括精美的词句、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写作技巧。为使阅读有所收获,还要求学生做到:对文中的精妙处、关键处、枢纽处,要圈点勾画标志出来,进而批注,写出自己的心得;对语言运用的传神处可用选择、删除、置换、添补、调序等方法推敲吟咏,比较优劣;勤于笔录,博采广撷。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做读书笔记,是增加思想积累、情感积累、语言积累、技艺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

二、推荐书目,营造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读书的方向。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很多学生为了放松,喜欢读一些搞怪的流行杂志,很多家长把作文选、作文辅导用书当做最好的读物,认为它对提高作文成绩有用。我认为这些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只有健康的、积极的作品,才能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所以,应该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新的书刊杂志、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作品,作为课堂内容的拓展。如推荐《读者》、《微型小说选》、《意林》、《诗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有些经典作品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不易读懂,因此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赏析精彩章节,为学生的阅读提供帮助。还应创设阅读的氛围,如在班级张贴作品的插图、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断、摘抄作品中的名句等。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与学生交流。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允许感情有深浅的自由,鼓励学生真正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解读作品。例如,在《三国演义》中有的学生读到的是智慧,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兄弟义气,有的学生读到的是忠心……面对课外阅读中存在的解读差异,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可以进行“专题对比阅读”活动,以学生阅读、交流、讨论为主。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强烈优越感,而且为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语文空间。让学生把自己读书的各种印象和怀疑、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有可能得到培养;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外阅读中有真正的收获。

四、建立学生阅读的检测和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8

1.1 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我首先进行一次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召开家长会,扭转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课外阅读有人监督。有条件的家庭,提倡家庭阅读,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1.2 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读书角,图书的来源除到学校图书室借以外,再就是通过学生揍。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提高读物利用率,同时也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每周要求一个学生要推荐一本好,这样就大大激发学生们读书的兴趣。

1.3 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教师通过阅读可以使自身的文化底蕴日渐丰厚,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教师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2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适合的课外读物

2.1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他们大多喜好不同。因此,我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

2.2 选择健康、有价值的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老师要对学生读物加以甑别,并引导他们读健康、有价值的书籍。

3 有机整合、减轻课业负担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9

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拓宽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不仅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丰富阅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接受德育、智育与美育教育,使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是保障课外阅读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没有兴趣的阅读就没有持久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进行课外阅读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小学阶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就更重要了。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印证了学习兴趣的重要,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使每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课外阅读之中,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读书活动,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入手。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就小学生课外阅读而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是前提,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则是取得课外阅读实效的关键。

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方法,这样你才可能事半功倍。读书亦是如此。然而,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课外读书的方法尤为重要。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

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品种繁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把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好书推荐给学生。

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课外阅读指导重视个体差异

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

3.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

读要有计划地进行,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时间合理安排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就语文教学而言,各学段特点明显。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的读物。

5.指导学生做笔记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10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图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合适他们而他们亦感兴趣的图书。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因此,要对拟推介予学生的图书加以甄别,既不能内容较深,语句枯燥,又不能简单肤浅,令学生读之无益。总体而言,应把握以下几方面原则:1、思想健康;2、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差异;3、有趣味性;4、注意阅读的广度。 其次,应在学校内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热情。在美国,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一种方式是定期邀请著名职业体育明星到学校与学生一起阅读有益的书籍,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崇拜心理去提高其阅读兴趣。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模式,另一方面,可通过在学校组织针对阅读的集体活动,如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也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比较与竞争提高阅读的兴趣;另外,也可以采取手抄报和手抄小杂志的方式,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然后再对所读知识进行选择、编辑、抄写、插图,并能提高其选择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辅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读物,自由阅读,自由写笔记。但是,如何令学生从这种个体的、自由的阅读提炼为有益的知识,进而提升语文能力,则需要老师合理的引导。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对课外读物选择的指导。

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的阅读提供指导,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安排学生的课外阅读可从下面三个角度考虑:

(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系列活动,请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了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小的文章、书报。寒暑假时间长安排篇幅较长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指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生相得益彰。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11

略读课不同于精读课,与精读课相比,教学对略读课的文本熟悉程度、学习课时、教师指导等方面的要求都略低。略读课更加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于略读课应该全程“放手”,略读课强调的是高效、省时、简明,这对教师的教学指导要求更高,教师要兼顾学生自学过程与实际收获两个目标,要通过略读课来提升拓展阅读的实效,必须注意略读课文切人拓展阅读的时机。

1.课始拓展,激趣导读,切入文本

小学生的阅读以趣味性为主要动力,因此在开展略读课文学习时,教师应该在开始上课之际做好导读工作,通过导读内容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全身心地投入略读课的自学过程中去,从而实现拓展学生阅读的教学目的。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首先,在上课之际,教师先总结略读课文的内容,概括内容,这样能够使学生快速明白课文的大致内容,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导读内容的具体程度,切记不可喧宾夺主,让自己的导读环节代替学生的自学环节,教师的导读内容既不能过于抽象简短从而失去导读意义,也不能过于明确充实。其次,教师还应该注意通过自己的导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讲解自己在日常读报过程中所收集的信息和读报习惯,让学生们了解读报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对读报的兴趣。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提问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监督学生自主阅读,还能通过问题指导阅读方向。教师的激趣导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略读文本。

2.课中拓展,指向目标,多元解读

我们已经强调,略读课对教师的指导技巧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略读课来提升拓展阅读的实效,不仅需要教师课始拓展、激趣导读、切入文本,更需要教师能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技巧,目标指向明确,并对略读文本进行多元解读。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一《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间接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问题来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在学生正式阅读之前提出以下问题:本文讲了什么内容?看报纸有什么好处?应该怎么读报?读报后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通过这四个问题形成阅读线索,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中快速了解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高效、省时、精炼地进行阅读,事半功倍地完成学习要求。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对文本进行解读,对于课文中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等进行解读。比如,通过第二段的首旬来解读设问旬这一句型,通过第二段最后一句来解读反问句。对于“看报也要讲文明”进行重点解读,这是让学生学会为他人思考,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将文本内容升华。

3.课尾拓展,回归课本,拓展运用

略读课的终极目的是学以致用,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感受到阅读课的实际作用,学生才能更直接地感受到阅读的益处。因此,略读切入拓展阅读应该利用好课程结束之际的时间,回归略读课本,立足略读课本拓展运用。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教学时,教师应该将略读文本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学生阅读完成之后,让学生讨论读报的其他好处,让学生在讨论中对读报形成良好的印象,进而对学生提出养成读报习惯的要求。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所学习到的内容(比如读报后应注意的事情)运用到自己今后的读报生涯中,比如文明读报,读报后将报纸整理归置好方便他人阅读,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读报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教师也可以补充,比如对于报纸的广告应该防止上当受骗。这些思考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集思广益,给予同学们更多的读报知识,拓展阅读知识,提升了阅读实效。

二、略读课文进行拓展阅读的主体建构

通过略读来拓展阅读应该遵循基本原则,采用合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明确略读拓展的主体建构方法。简而言之,教师应该做到:在学习困顿处拓展迁移、在矛盾冲突时拓展迁移、在“语感”培养处拓展迁移。下面我们通过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

1.在学习困顿处拓展迁移

在学生略读过程中,当略读内容与学生可接受学力相矛盾导致学生对阅读拓展内容难以理解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对学生难以接受的部分进行深入拓展,而应该迁移略读内容,拓展其他略读内容,解决学生难以理解之处。

比如,在学生自读《读书要有选择》时,学生往往很难学会正确的读书,包括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这不利于学生通过略读课收获知识。对此,教师应该在这一方面进行指导拓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读书,包括在读书的过程中养成摘抄好词好句的习惯,对于阅读过程中的生字词,自己通过查字典能够读写并做记录,积累生字词,等等。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在学生自读《读书要有选择》时进行拓展,学生才能慢慢B成习惯,才能更好地进行略读。

2.在矛盾冲突时拓展迁移

除此以外,在略读文本内容与学生平时所学知识相矛盾时,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进行拓展迁移。教师要对此进行判断,对于错误知识进行指正,但对于矛盾但说法正确且有意义的知识点,应进行拓展迁移。

比如,在学生阅读《读书莫放“拦路虎”》这篇自读课文时,对于文章提及“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要学会查字典”这一观点,教师应该进行拓展,简单查找字典解决生字词这个“拦路虎”是不够的,学生更应该将生字词查找之后,了解并记住生字词的形音义,做好记录,这与文章提及的观点是存在差异的。可见,我们对于与阅读文本内容相矛盾的地方,教师也应该选择性地进行拓展迁移,拓展学生的阅读内容。

3.在“语感”培养处拓展迁移

课外阅读的益处篇12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1.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对学生而言,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掌握6学年十二本语文教材上面的一些知识;对教师而言,这门学科的教学,单纯讲授教材的内容是完全不够的。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仅为取得比较高的卷面分数为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扩大知识视野、拓展学习思路、为后续学习以及以后的对语言文字的运用打下一定的学习基础。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与补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阅读一些经典书籍、古文诗词、外国名著等内容,就可以有效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

2.课外阅读可以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从小处说,每位学生都应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从远处说,小学阶段开始,这些学生都应开始掌握一些应用文体的写作技巧。我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自小阶段都已经把家里、村里的书籍都翻阅完毕,正是这些阅读为他以后走上创作道路做好了原始知识积累。对我国每位小学生而言,结合语文的学习进行课外阅读,真的是受益终身。

3.课外阅读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习中如果缺乏一定的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受影响。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材内容的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长期的讲授与学习,对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们而言,难免就会产生一些疲倦、枯燥的感觉。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课外阅读,学生们在读到优美的文章、幽默的短文、充满乐趣的文字、回味无穷的内容时,学习兴趣自然就会激发出来。

二、影响学生从事阅读的因素

1.家长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

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位小学生从阅读得到的收获,也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持续阅读才能展现出来。小学生的阅读除了在学校里自习课上拥有一定的时间之外,主要还是依赖于课外时间。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家长都存在着一定的急功近利思想,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他们都希望通过短时间的投入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成效,故此一些家长往往选择给孩子报名目众多的培训班,如英语班、奥数班、日记班、作文班等等,学生的精力是有限的,众多的课外学习班就占有了绝大多数课外时间,这就变相压缩了属于学生自由支配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外时间就很难做开卷有益的课后阅读活动。

2.阅读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学习环境主要在于学校和家庭,作为一群心智尚未发育成熟、自理能力不强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学习过程很容易就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外界环境是双重的,给孩子带来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我国成年人一般都缺少热爱读书的习惯,我国年度人均阅读数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位小学生也曾经抱怨道,大人的世界里,除了打牌、喝酒、抢红包之外,就没有其他爱好。可以想象,这样环境自然就会影响到孩子的阅读,假如父母每天都能安安静静地陪孩子进行一会儿阅读,大人和孩子都会分享到阅读的乐趣,对孩子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

3.阅读内容的选择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国出版业中,出于盈利和经济利益的考虑,一些出版社热衷于出版那些吸引眼球、销售量大的书籍,或者是出版一些课外辅导教材,那些有益于儿童学习的阅读书籍,并不是出版中心,故此,一些家长和学生难以在新华书店、图书馆、书店等场合内买到心仪的书籍,加之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培训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大量出版一些国学读物,这些书籍参差不齐、有的书籍甚至是滥竽充数,加之一些机构工作不细致、不严谨,有些书籍的错误颇多,这样的书籍读起来就会误导孩子,影响这些学生的正常学习,故此,选择合适的书籍就需要教师和家长进行认真甄别。

三、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科学指导

1.授课教师制定系统的阅读规划

小学语文的教学、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巩固,离不开大量的课外阅读,我国小学阶段的每位语文授课教师,都应该结合实际情况,为这群小学生制定出系统的阅读规划。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涯最长,横跨6个学年12个学期,是每位小学生学习时光中最长的一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小学原则上执行的是跟班走的教学方式,一位教师基本上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故此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了如指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攀升,这些学生的识字量、阅读能力都会慢慢提升,教师就应按照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给学生制定出一定的阅读规划。

2.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教材

孩子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们只有在完成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才可以从事一些课外阅读,现阶段出版的书籍是汗牛充栋,更是鱼龙混杂,孩子们的分辨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就应为学生精心挑选阅读教材。针对部分家长让孩子大肆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内容,教师应及时劝阻,指导学生阅读其中的一些经典内容就行,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类的书籍,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经典内容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致小读者》、郑渊洁童话等内容,提升学生的阅读乐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3.定期举办阅读分享活动

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同时检测一些学生的阅读情况,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定期阅读分享活动,让小学生轮流走上讲坛,表达出自己这段时间内阅读到最喜爱的书籍,以及自己阅读后的感想,这样的阅读分享活动,既是对这些小学生阅读情况的一次全面了解,更有助于学生们之间实现交流和分享,好的书籍和内容大伙都能及时分享,有助于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作为辅导,故此,每位教师都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们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推荐出优秀书籍,引导他们在阅读中获取相应的文化知识,帮助语文学科的课堂学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