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5 14:53:48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1

二、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抓重点,展开讨论,讲练结合,务求每个学生学懂掌握。突破难点,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各抒己见,集大成、2012年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形共识的做法,使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既扎实,又能向纵深发展。在初二(5)班,注重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倾斜于基础要求;在初三(3)班,导入迅速,巧设疑问,引发探究,记牢为先,运用为要,一切为了中考。

三、坚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听了8次公开课,汲取了他人的宝贵经验。我本人也主动上了一次公开课,并认真听取了同仁们的评议。我觉得听课和做课都很重要,他们对于提升一个人的教学能力是有很大帮助,希望大家今后都积极去做,2012年教学工作总结精益求精。

四、及时批改作业,保持好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劳动成果,无论好坏,他们都充满盼望,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及时批改,不要让其热情的心冷却,那样下次作业就会懒于动笔,影响深远了。我安排学生的作业有;初三(3)有同步练习(每课),作文6次,周记15次;对初二(5)班的要求相对降低,作文不多,只有3次。重点抓写短语,写片段,共有10次之多,课课有练习。无论是什么样的作业,我都及时批改,练习保证当天批改,第二天发给学生,短语、周记、作文保证在一周之内批改完毕,测验评卷不超过三天。这样,保证了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2

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数学是作为小学升学考试中主要科目之一,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途径促进教学,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比较关心的事情。一方面,学生能在反思性的学习中,取得进步;另一方面,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探索性,能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反思空间。尤其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更是重要的一环,由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的经验比低年级学生多,他们能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总结和反思,然后能从中找到不足进行弥补。所以说,反思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习惯的必要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反思当成一种习惯是相当重要的,而这种自我反思的意识并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的。我国著名的学者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一个专家专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其中有两个调查是这样的:一是,你是否愿意对你所学的数学中每个单元模块进行总结?二是,你能总结出每个数学单元模块的测验结果吗?这两个问题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但是答案却是相差较大的。其中,对五年级的学生总共发放了100份试卷,回收了100份。第一题选择愿意的人数为79人,占总人数的79%;而第二题有47人选择不会,占总人数的47%。这样的结果,说明一种现象,也就是现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能够付出行动的人数却达不到一半,可以说,这种现象是相当普遍的,也是比较可怕的。因此,通过这个调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反思通过某种适当的方法和方式进行训练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将数学反思的方式变成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成为一种常态。经常反思已学的知识对学好数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在体验的基础中侧重于理性的学习,从而积极地改变教学策略,成为反思的引导者。学生只有学会反思,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学习策略。教师也要经常反思,及时地总结经验,随时吸取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反思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总结数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习惯

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课堂结束后,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任务,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解题策略、疑点难点和平时解题的过程中容易犯的错误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当天的知识学习进行总结,也能对知识点进行二次学习,加深学习的记忆,将自己的解题思路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指出改进方案,以便教师能对今后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对学生的总结和记录进行安排:首先,将当天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其次,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回顾,看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还没有掌握;再次,对所讲的内容和知识还存在哪些疑惑;最后,对所讲的内容有哪些不同的看法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然后在反思的过程中进行整理、总结和吸收。通过以上这些过程,学生就可以充分地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的形成,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这样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解答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在别人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懂得思考的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很多学生多多少少都会提出这样或者那样的数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我接受”的阶段,而应该要学会反思“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等这些问题。在别人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问题的答案在别人回答问题后,思考问题的原因。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这样有利于课后反思和探讨的进行。其次,要培养学生自问自答的能力,提升学习效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进行提问,学生来作答的模式。如果学生能够养成自我提问的良好习惯,就可以使自己独立思考和反思,来解答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主动地发现在即的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数学反思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在错误中进行反思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练习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是,往往这些错误改正了,学生就不会再重视了。其实,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对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没有正确理解数学题的解题策略,没有进行学结和反思,始终处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的状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根源上掌握数学知识,从错误中找到问题的所在,对问题进行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引导学生在习题本上做出来,然后让学生先后分组进行讨论,找到一些易错点,进行分析,这样学生能够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

总而言之,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习惯是一件十分钟重要的事情。由于这是一项漫长而又繁琐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数学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其能将反思贯穿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叶.如何让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J].数学教育研究,2012(11).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3

一、数据统计

1、一年级、二年级,无论是从平均分还是从优秀率方面都在后面,二年级数学及格率处于中游。从数据分析来看,一二年级和前几名对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平均分相差最多18分,及格率相差最多20个百分点。一二年级我们不止要保证及格率还应该保证优秀率。对于学差生的培养和提升是我们一二年级老师应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二、数据分析

2、三年级较好,数据显示我们的各项统计都处于中游,和前几名的优秀年级对比我们的平均分差距不大也就在5分左右,语文数学的及格率存在很大差距,英语及格率很好100%.这就要求我们三年级老师把好及格率这一关。

3、四年级:语文成绩统计不好,各项都比较靠后。数学英语处于中下游。语文数学平均分和前几名对比相差在12分左右,英语相差在5分左右。四年级也主要体现在平均分和及格率的差距上尤其是及格率相差很多。

4、五、六年级从各项数据上看,都处于中游,其中六年级语文及格率偏低。五、六年级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同前几名对比分数差距不是很大。

三、总体分析

学生总体来说考的不是很理想,平均分、及格率和兄弟学校对比存在很大差距。其中三、五、六年级相对较好,佟XX的英语都不同程度的有所提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了一下各位老师的试卷分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致使平均分、及格率偏低。考试的内容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考试,题随灵活但万变不离其宗,一张试卷并不只是针对学习较好的同学的试卷,让每一个学生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是我们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2、试卷分析中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问题就是书写潦草、答题不认真仔细,中高年级审题不清。这确实也是我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们平时要严格要求,使之形成习惯,尤其一二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点很重要。

3、各班的中下等生偏多,致使我们的各项数据统计都很低。小学阶段我们不能让大部分学生掉队,及格不应是我们对学生要求达到的最终目标,而应该是在85分优秀以上的人数占的比重大。如何抓中间、促学优、消灭不及格是我校全体教师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4、通过我们观看试卷语文写作方面。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较低。平常教师训练的不够,致使作文题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把握不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是在一味的要求字数的多少。

5、通过看老师们的试卷分析,老师们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就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所以很难形成能力,致使这方面丢分太多。各个年级在阅读理解方面不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所以也就很难答题。

总之基础、习惯、能力是我们面临提高的三个重点。

三、改进措施:

1、各位任课教师要狠抓基础知识。认真督促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一定要严格,今天要学生学会什么、要学生掌握什么、要学生预习什么、通过作业和检查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一方面我们通过(翟XX、张XX、佟XX)三位教师平常的做法和考试成绩不难看出。

2、老师课上所教的知识除了我们的课上巩固练习以外、课下的作业、练习同样很重要。课上教师要精讲多练,最大限度的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教师每讲完一个问题要辅助相关的训练。所谓的精讲多练,还需有教师在课下备课时多下工夫,今天我要讲什么,要让学生学会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另外我们在练习课和课下还应该有针对性的多做有效题,练习题的设计不能盲目性的贪多,更主要的还是应该有很好的针对性,从而培养学生在巩固基础的同时增长能力。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4

1、新立项:

20xx年我校承担了省市级教科研课题12个,其中省级重点课题2个,郑州一般课题xx个。

2、结题: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在农村教育教学的应用研究》结题,郑州市课题《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网络》结题,并获郑州市二等奖。郑州市课题《古老的新密》编印为简明读本,从校本课程走向社会,成为青少年了解新密历史得通俗读物。

郑州市重点课题《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德育教育网络》成功结题,并荣获郑州市重点课题二等奖。学校先后被评为新密市、郑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3、两个郑州市重点课题《学生心理问题教育及对策》和《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致性研究》进展顺利,按要求分别召开了开题报告,按既定时间筹建了心理咨询室,并投入使用,并积极进行结题工作。

二、选修课工作:

20xx年开设选修课19门23个班级,涉及教师近30名,学生1300余名。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音乐、美术、政治、历史、民族器乐。成功开发了校本科程读本。较去年相比,基本上以级段为单位组织,保证了选修课的有效进行,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要求。

三、 学科竞赛:

20xx年学科竞赛:

1、我校报名参赛人数1xx多人,有56人获奖,占二分之一多。获奖人数较多。其中获省级奖44人,郑州市级奖5人,新密市级8人。合计56人。

2、河南省级竞赛:高二数学一等奖4人(樊瑞东、张敬尧、郭峰亮、刘广华),高二物理全市获奖41人,我校占17人。高二化学一等奖全市3人,我校1人(张伟强),二等奖全市7人,我校4人;三等奖全市xx人,我校4人;总计获奖9人占全市总数的一半。

3、郑州市级竞赛:高一化学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4人。高一数学一等奖4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8人

4、在河南省第九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我校获得初中组一等奖,高中组一等奖。

5、在新密市20xx-20xx年中小学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活动中,我校被评为优秀组织一等奖。有20多名学生获奖。

6、在新密市20xx-20xx年中小学运动会开幕式上,我校的大型团体操:“腾飞的新密中学”,获得巨大成功。受到教体局领导的表扬和社会高度的评价。

四、论文管理

1、20xx年发表于各级各类报纸杂志的论文达23篇之多。其中有5篇发表于学科核心期刊。

2、论文河南省级奖60篇,郑州市级25篇,新密市级14篇。合计122篇。

五、教科研两项举措:

1、 修订制定教科研制度8个,其中为保证课题效果,学校实行课题领导负责制、课题成员专人专题制、课题月例会制,制订了《课题研究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标志着我校教科研工作进入一个规范化深入研究阶段。

2、 对名师课题进行了积极管理,以期达到因名师的带动,开创教育科研新局面。

六、几点体会:

1、教师普遍都有教科研畏惧症,一提到写论文,不是干脆不参加,就是随便下载几篇拼凑。质量较低。

2、处于原生态状态。老师们的论文几乎就是经验的总结。缺乏教育理论的支持与渗透。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5

西方著名经济学家汉森认为,促成经济进步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发明、新领土与新资源的发现和开发、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人口增长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生产力越发达,人口增长的基础就越牢固;另一方面,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小基数下的适度人口增长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过度的人口膨胀则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增长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区域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到2000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多692万人,净流入长三角人口10年间增长18倍。

事实上,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两者是复杂多变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性相关。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总人口增长较慢而GDP增长较快,到1985年后,二者呈现出同向关系。类似情况也可以从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中得到体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出现了负相关,当时大批外地劳动力返乡,在业人口出现负增长,但经济依然保持相对高速增长,直到2001―2002年,在业人口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才重新回到同方向变化。然而,就总体而言,从1978-2002年,无论是总人口增长还是在业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本文将1978年到2002年主要年份的在业人口和GDP总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稳定在0.99以上;将总人口与GDP总量进行相关分析,其相关系数高达0.83―0.89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产业升级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根据钱纳里的标准,2002年,长三角人均经济水平为5258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的初、中级阶段之间,江苏8市和浙江7市大致处于这一阶段,唯有上海市人均经济总量以常住人口计算为7458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后期,而我国则为3920美元(PPP价格),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2002年长三角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第一产业占GDP的6%,低于标准水平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的52%,与标准水平一致;而第三产业为42%,高于世界平均2个百分点。

从分地区看,浙江7城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8.43%,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8%高0.43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占GDP6%的水平高2.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2.36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高2.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低2.79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低4.7个百分点。换言之,浙江7市的产值结构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但人均GDP与世界低收入国家相近。

江苏省8城市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7.02%,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8%低0.98个百分点,与长三角地区第一产业平均水平高1.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1.43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标准水平低0.45个百分点,比长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低2.36个百分点。江苏省7市的产值结构处于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但人均GDP与世界低收入国家相近。

而上海市的产业结构虽属于发达阶段的初中级阶段,但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已降至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低于标准水平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标准水平高11个百分点,与世界中高收入国家1998年的平均水平相近。

将长三角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2002年,长三角人均GDP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的人均GDP经调整为1892美元(PPP),基本接近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从就业结构看,2002年,长三角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26%,低于工业化中级阶段24百分点,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高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1%,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高11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3%比发达经济的初中级阶段低17个百分点。总体判断,长三角都市带就业结构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与高级阶段之间的水平。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注意到,长三角都市带第二产业,无论是产值结构还是就业结构,都高于工业化中级阶段的标准水平,这可能与制造业的世界性转移相关。

把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结合起来看,长三角都市带第一产业,26%的就业人数仅创造了6%的GDP,其生产力水平低下;第三产业以33%的就业人数创造42%的GDP,落后于第二产业以41%的就业人数创造52%的GDP。这说明长三角都市带的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还不协调,就业结构滞后于产值结构,并且第一产业投入劳力多、产出少、效率低。

从纵向看,2000年与1990年相比,长三角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达12.6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基本维持不变,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上升了12.35个百分点。同时,长三角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从第3位上升为第2位;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第2位下降为第3位。按照人口就业结构模型判断,长三角人口就业结构已从传统的正金字塔型转变为过渡时期的鼓型模式。目前,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基本实现了调整与合理化阶段的任务,开始进入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这符合世界性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人口容量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本质要求。产业结构升级将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通过平衡要素在不同部门的生产率来提高社会平均生产率水平。一般说来,生产率提高较快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趋于上升,而生产率提高较慢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会趋于下降。显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本质要求,只有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获得经济学上所谓的“集约增长效应”。而且,产业结构升级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持续发展只能是一种理想。

其次,产业结构的升级有利于区域人口容量的增扩。如前所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阶段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使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减少,比重不断降低,而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迅速上升,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市化水平提高。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到高度工业化阶段逐渐趋向饱和,但是,依靠科技进步创造越来越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产业仍然是保证人口容量扩大的基础。加上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不断涌现的第三产业门类,以及三产本身的高度化,进一步增强了吸纳劳动力和容纳人口的能力。

将1978―2002年长三角人口增长率分别与同期三次产业产值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产业产值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1,说明人口增长越快,第一产业的产值增长速度越慢,从另一侧面说明了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而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与人口增长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09和0.60。换言之,一定规模的人口或劳动力是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支撑了区域人口和劳动力的扩容,这也正是经济效率高的大城市人口集中的原因所在。

就业增长弹性变化对人口容量的影响

就业弹性系数是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其经济含义是:

经济每增长1%,就业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就业就弹性系数不断趋于下降。索洛增长模型表明,技术进步率、资本投入增长率以及劳动与资本产出弹性均与就业增长率负相关,因为节约劳动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经济增长会产生就业挤出效应,降低GDP就业弹性。

1978―2002年,长三角都市带主要年份的在业人口与GDP总量的相关系数在不同的时期里基本保持一致,高达0.99,人口总量与GDP总量的相关系数略低于在业人口,但仍高过0.8以上;若将GDP增长率与同期在业人口增长率进行相关分析,则发现二者的相关系数为0.498。这表明在过去的20多年里,长三角都市带在业人口增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但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是不确定的,有变化的。

如从1978年到1980年,或者从1980年至1985年,总人口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是负向关系,说明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84年国家出台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小城镇落户政策以后的一段时间,降低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的成本。

本文计算了1990年到2002年长三角都市带分产业的就业弹性,从中看到20世纪90年代,长三角都市带有资料的十二个市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无一例外地是负值,表明长三角十二个城市第一产业是劳动力输出部门。

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在长三角各城市表现不一,上海、苏州、南通、扬州、泰州等五个城市,第二产业就业弹性小于0,说明这五个城市的第二产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减人增效的国企改革效果显著,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快于在业人口的增长速度,甚至出现第二产业的产值增长与就业人数减少并存。但浙江省有资料的六个城市中,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均大于0,尤其是绍兴市,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高达0.3,宁波、嘉兴和舟山市就业弹性均高于0.1,与江苏、上海的负弹性完全不同,这说明浙江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有力地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可能与浙江发达的民营经济有关。浙江第二产业发展仍不充分,随着世界制造向第三世界的转移,浙江民营经济必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增长点。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6

对湖北省2006―2008年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产生的32个专业、6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分布情况和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制度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分析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分布情况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市州2008年的人口总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土面积的关系;与各市州距离武汉公路里程之间的关系;与其所在区域省外病人就诊比例的关系;与医疗机构级别的关系;分析了在2006年~2008年获得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疗机构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情况,并与其自身在2003年~2005年周期中的情况进行了对比。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ccorelation analysis),计算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 r的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三、研究结果

(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其地域、人口、经济的关系

1、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各市州人口数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448,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

2、重点专科分布与国土面积的关系。

各市州国土面积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69,两者之间呈线性正相关(P

3、重点专科分布与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

各市州当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322,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4、重点专科分布与所在市州离武汉距离的关系。

距离武汉100公里以内的市州拥有的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少,而距离武汉300公里以上市州的临床重点专科绝对数较多,但各市州与武汉距离(公路里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16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0.05)。

5、新成立市州与成立多年的市州拥有的省级临床专科的数量比较。

神农架林区、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随州市为1986年撤县建市更名而成,它们获得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均为0。而成立较早的市州从总体上来说拥有的重点专科较多。

6、重点专科分布省外病人就诊比较的关系。

各市州省外病人就诊比例与各市州拥有的临床重点专科数之间的r=0.861,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性的相关性(P<0.01)。

(二)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级别

所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疗机构中,除3所二级医院拥有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外,其余6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28所三级医院所拥有。

(三)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

如表3所示,虽然6所医院在两轮临床重点专科(2003~2005年和2006~2008年)获得临床重点专科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但第二轮重点专科评审中排名前3位的医院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最多为6个,比2003年-2005年评审中1个医院最多获得的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明显减少。

表3 拥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前6名的医院情况

(四)获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4所部属医院

四、讨论

(一)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相对性与可参与性

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目的是促进各级医疗机构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希望形成人有专长、科有特色的局面,通过发挥其带动与示范作用,促进专科建设,更好地服务患者,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只允许4所部级医院参加部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角逐,同时,为避免少数医院获得重点专科较多,使多数医疗机构不愿意参与的弊病,规定1所医院获得重点专科数不得超过6个,使该项评审有了可参与性,也决定评审结果的相对性。

(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评审包括各市州级评审与省级评审2个部分,市州级评审每个专业只允许产生1个市州级临床重点专科,获得市州临床重点专科的医院才有资格参加每省级评审,这就决定了在市州范围内省级评审结果的绝对性;同时,制度未对参评医院的级别进行限定,因此有3所二级医院获得了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这也证明了评审结果的绝对性。

(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的科学性与均衡性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总收入无相关性说明评审不是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评审内容,经济欠发达的市州,由于其离武汉较远,病员不易流失,加之国家对宜昌、荆州、襄樊、十堰等三线建设[3]的投入较多,使其医疗水平位较高,因此拥有较多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各市、州拥有的人口数、占有国土面积与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呈正相关(P<0.05),这说明湖北省省级评审制度在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设置上是均衡与科学的。

(四)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幅射作用

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布与各市州外省病人就诊比例间存在相关性(P<0.01),说明省临床重点专科能够充分发挥区域示范与带动作用,且这个作用辐射到了相邻的省份。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F062.9,N9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56-02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在发展中国家中,钱纳里的研究规律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和人均收入增长有着密切的联系,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会导致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而经济总量的高增长率也会导致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1}。本文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长三角经济区进行产业结构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性研究。

一、长三角经济区各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上海: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产业结构而言,1978—1998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1999—2010年产业结构是三二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绝对优势,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98—1999年进行交叉,与第一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稳中有降,即由1978年的4%降到2010年的0.7%;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78年的77.4%降到2010年的42%;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78年的18.6%攀升到2010年的57.3%。

江苏:1978—1988年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9—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相当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8—1989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84年开始的34.5%下降到2010年的6.1%;第二产业比重平稳下降,1978年是52.6%,2010年是52.5%,2005年最高是56.6%,1979年最低是47.3%;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84年开始的17.2%攀升到2010年的41.4%。

浙江:1978—1986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7—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占有一定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6—1987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无交叉关系(1978、1979年除外)。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即由1979年的42.8%下降到2010年的4.9%,下降了3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即由1978年的43.3%上升到2010年的51.6%;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即由1984年开始的18.7%攀升到2010年的43.5%。

二、长三角经济区各地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上海: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就业结构而言,1978—1982年就业结构是二一三,1983—1999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2000—2010年就业结构是三二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结构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转移。

江苏:1978—2003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4—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浙江:1987—2001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2就业结构是二一三,2003—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转移。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三、长三角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分析

将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生产总值{2}{3}{4}汇总,并核算结构如表1。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产业结构而言,1978—1984年产业结构是二一三,1985—2010年产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演进。

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并占有相当优势,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小;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在1984—1985年进行交叉,与第二产业比重无交叉关系。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由1978年19.64%下降到2010年4.65%;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降,由1978年61.27%下降到2010年50.13%;第三产业比重迅速攀升,由1978年19.1%攀升到2010年45.22%。

四、长三角经济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分析

将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就业人数{5}{6}汇总,并核算结构如表2。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对就业结构而言,1987-2001年就业结构是一二三,2002年就业结构是二一三,2003—2010年就业结构是二三一,即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转移。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转移。

五、长三角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与三次产业产值实证性研究

用灰色关联分析法{7}研究,其步骤为:

step1确定参考数列为X0={X0(1),X0(2),…,X0(n)},被比数列为Xi={Xi(1),Xi(2),…,Xi(n)},i=1,2,…,n;

step2进行初值化;

step3计算曲线X0与Xi在点K的关联系数为:

可分3个起点进行关联分析实证性研究:

第1个起点1978年改革开放。

1978—2010年按照关联分析方法步骤,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57326;第一产业0.872009;第三产业0.811274。

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而第二产业的关联度要高出1个数量级,并对经济总量有相当的影响。

第2个起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1992—2010年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7397;第三产业0.806945;第一产业0.713713。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数量级,第二产业对经济总量有相当的影响,第一产业对经济总量影响较小。

第3个起点2003年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3—2010年经计算关联序为:第二产业0.921144;第三产业0.85689;第一产业0.605545。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属于不同的数量级,第一产业隔了一个数量级,对经济总量影响更小。与1992—2010年相比,第二产业影响在缩小,第三产业影响在加大。

六、结论

1.稳步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金字塔型结构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结构调整。进而向以第二产业为主的鼓型II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倒金字塔型结构。

2.努力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并且注重高端部门的升级。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的制造业。

4.加快探索和培育新兴产业。

注释

{1}陈景华,吴燕红.建国60年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22-25

{2}上海统计局.2011上海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江苏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4}浙江统计局.2011浙江省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5}上海统计局.上海统计年鉴1998[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1)[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2012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8

德国的教育由各联邦州负责,中学课程设置由各州设定操作细节,但一般大同小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州,其教育水平可以代表德国教育的最高水准。

德国基础教育①从五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流后学生会进入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中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学生在十二年级结束时需进行高中毕业会考(Abitur)。该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但与高考不同的是,它不是选拔性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成绩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具有上大学的资质,只要通过即可。文章按照惯例将文理中学的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定义为高年级阶段,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

一、课程设置与评分体系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

德国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目标与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广泛、深入的普及教育,并以此为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做准备。第二,在高中毕业会考中,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须包括基础学科(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第三,高中毕业会考共设5门考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外,学生可自行安排考试科目。第四,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从所在中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中选课,并设置个人学习重点。第五,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教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致力于为学生的大学学习、自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第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责任感。第七,课程特点体现在两类研讨课中,即科学导论类研讨课和针对大学学习及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二)课程选择

十年级是高年级阶段的导入期。在结束导入期前半年的学习后,学生可以从学校提供的课程中选择一些科目,作为自己在高年级阶段的学习重点。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包括四个半年)取得的成绩将被纳入高中毕业总评成绩。各文理中学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提供相应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如无例外,学生在整个高年级阶段的学习将受所选学科的约束。

1.各科目学时

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所选科目包括必修科目、选修科目和旨在培养个人能力的研讨课。三门基础科目,即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每周学时数各为4学时。其余科目每周2~3学时,若学生将第二门长期学习的外语列为会考科目,则每周学习4学时(见表1)。

2.选课说明

学生必须填报所有的必修科目。对于选修科目,学生可在表1所示每行的几门科目中选取一门作为选修课程。其中,自然科学2(生物、化学或物理)或第二及第三外语或信息学只需在十一年级学习。对于研讨课程,学生须在十一年级全年和十二年级前半年选择两门研讨课。针对个人能力发展情况,学生可根据总体选课情况自行决定其他科目及其学习时间。

(三)特色课程

1.研讨课

科学导论类研讨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技能,针对大学学习和职业定位的研讨课则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职场能力。研讨课通过拓展校外联系,让学生对学术和职业实践有初步了解,并使他们对大学学习和职业规划有广泛定位。在十年级时,学校会通知学生哪些主要科目会开设研讨课,以及这些研讨课的主题,同时会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对于研讨课的想法。研讨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工作的普遍方法,并着眼于高校和职场对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就这方面而言,无论主题是什么,所有的研讨课都能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在研讨课中,学生会进行自主研究,而教师只是作为专业和方法层面的专家指导学生开展工作。许多文理中学与高校和职场上的伙伴建立了联系,因此,研讨课发挥着联接文理中学与高校和职场的桥梁作用。

(1)科学导论类研讨课

研讨主题包括世界宗教在德国(主要涉及科目:宗教学)、文学模型在电影作品中的表现(主要涉及科目:德语)、发现莎士比亚――人物、时代与作品(主要涉及科目:英语)、经济市场中的数学(主要涉及科目:数学)、未来能源(主要涉及科目:化学)、历史转折性事件对地区的影响(主要涉及科目:历史)。

在研讨课中期报告中,学生将从内容和方法两方面对研究工作的结果作出详细论述,并自主撰写研讨课论文(大约为10~15页),参与答辩。

(2)针对大学学习和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学生在对大学学习和职业进行定位的过程中,会得到为期一年半的指导。通过参与一个以应用为主的项目,学生对于大学学习和职业的定位将更加深入,尤其是有目的、系统性的团队合作能力会得到提升。伴随着外部伙伴的加入,学生有机会对企业及其所提出的要求有更加切实的了解。可行的项目包括借助机器人组合部件的汽车安全理念的发展(伙伴:汽车供应商;主要涉及科目:信息学)、网页设计(伙伴:区域报社;主要涉及科目:德语)、针对地方企业的市场分析实践(伙伴:中小型企业;主要涉及科目:经济与法律)、关于“预防成瘾”的项目规划和实施(伙伴:社会机构;主要涉及科目:生物学)、商场的围墙外立面设计(伙伴:城市建设局;主要涉及科目:艺术)。

2.附加科目

学生也可以根据学校提供的课程范围选择附加科目。通常,这些科目每周的学时数为2小时(见表2)。

3.外语科目

(1)长期学习的外语

指第一外语(从五年级起)、第二外语(从六年级起)以及文科类学生的第三外语(从八年级起)。学生必须在高年级阶段至少选择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作为高中毕业会考科目之一。

(2)较晚开始学习的外语

学生可以从十年级开始学习该外语,但必须选择该外语课程学习直至十二年级。由此,学生可以在十年级提前结束自己的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学习。

4.艺术或体育方面的附加科目

如果学生想把艺术或音乐选为会考笔试科目,那么除了正常的艺术课及音乐课学习之外,还须选择附加学时(艺术每周2学时,音乐每周1学时),以达到高中毕业会考对专业实践基础的要求。如果学生想选择体育作为会考科目,则须选择每周2学时的体育理论课程,以获得该科目的专业理论基础。

(四)评分体系

1.毕业总评成绩计算方法

德国高中毕业总评成绩满分为900分,其中平时成绩600分,会考成绩300分。根据上述评分要求,学生从高年级阶段的第一天起就要为积累分数做好准备。在十一年级前半年、十一年级后半年、十二年级前半年和十二年级后半年4个阶段,学校将为学生确定半年成绩。最终,共有40门次科目的半年成绩计入毕业总评,每门次科目满分15分,共计600分。通过高中毕业会考,学生将获得总评要求中的另外300分。这300分由5门会考成绩组成,其中每门满分60分。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如果学生的最终成绩超过732分,那么等级为优秀。

学生在高中毕业总评中获得的分数将最终换算成等级,具体换算方法如表3所示。

2.平时成绩计算方法

各科目的半年成绩由大成绩和小成绩或研讨课成绩综合评定而成。大成绩指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每门所选科目的课堂考试成绩,不包括研讨课;小成绩指学生通过口试、实践、测验、报告展示和实习所获得的成绩,包括小论文。在每个阶段的所有科目学习中,学生需要至少获得两个小成绩,其中一份是口试成绩。关于如何确定研讨课成绩,学生可以从自己所在学校获得相关信息。

在每半个学年结束时,学校会根据学生的所有成绩为其计算出半年成绩。其中,大成绩和小成绩的平均分在半年成绩中权重相同。若学生有一个半年成绩为0分,则视该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未选此课程。通常,这种情况意味着该学生将不能参加高中毕业会考,且必须留级。

3.成绩录入规定

从十一年级前半年至十二年级后半年,共40门次半年成绩将会被纳入学生的总评成绩,包括来自必修、选修范围的30次成绩和来自能力培养范围的10次成绩,学生可选择删去一个较差的半年成绩。5门会考科目的成绩必须全部纳入总评成绩(见表4)。

二、高中毕业会考

在十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将参加包含5门科目的高中毕业会考。面向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是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另外包含一门社会科学范畴中的科目,如宗教学或伦理学、历史和社会学、地理或经济与法律;一门其他科目,如生物或化学或物理、另一门外语、信息学、艺术或音乐、体育。

在毕业会考中,德语、数学和另一门科目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其他两门以口试(学术讨论)的形式进行。笔试为全联邦州统考。

(一)笔试

高中毕业会考笔试于每年5月进行。在5门会考科目中,3门会考科目是笔试,其中德语和数学必须笔试,第3门会考笔试科目可以从另外3门中任选一门。选择艺术或音乐、体育科目的学生还需参加特殊专业考核(包括理论笔试和专业实践)。

(二)口试(学术讨论)

高中毕业会考口试最迟于会考笔试开始前6周举行。学生必须确定自己的会考口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以外,其他所有的必修、选修科目都可选为口试科目。考试委员会将针对学生4个阶段的学习确定主题范围,这些主题范围的内容就是考试的基础。

(三)考试结果

最终,5门高中毕业会考成绩是每门考试分数乘以4(即最高15分×4),因此,每门科目的最高分数为60分,5门科目满分共300分。

三、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的前提条件

如果未满足表5中的某一规定,或学生退出高中毕业会考,则视为第一次会考不及格。

四、启示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9

一、职责要求:

1.团结一心,努力培育优良班风和学风;

2.加强协作,随时商讨提高学习成绩的办法;

3.确定目标,培优补差工作务实高效。

二、目标任务:本班上线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下列标准。

类别上一本人数,上二本人数,上三本人数。

基础目标1050

争取目标1155

校长签名:xx

主管副校长签名:xx

班主任签名:xx

任课教师签名

语文:xx数学:xx

英语:xx物理:xx

化学:________________生物:________________

高考目标责任书范本二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名牌战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我校在地区的影响力,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确保20XX年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和20XX届高考指标圆满完成,依据新修订的《高考名牌战略指导意见》,学校对20XX届高三年级下达如下任务,规范甲方(学校)、乙方(20XX届高三年级组)的责任、义务和权利。

一、甲方的要求及奖励

(一)基础指标

1、甲方规定本届高三年级上线率指标为:重点13%,本科(含三本)36%,总上线率不低于地区总上线率(以下简称三率,包括艺术类考生和民考汉考生,但不可重复计算;考生总人数指当年参加高考的实际考生人数)。

2、考入名牌院校指标为:2人。

(二)基础指标奖励

乙方完成上述(一)中的任务,享受如下奖励:

1、学校奖励高三全年级任课教师共38000元人民币。(以下所涉奖金均指人民币)

2、从以上奖励中,奖励班主任每人400元、年级组长800元后,其余由年级任课教师按人头平均分配。

(三)三率超标奖励

重点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6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超出一个百分点奖励1000元。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后,再从该班超标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该班文化科教师分配。(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四)突出成果奖

1、理科考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文科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甲方按15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取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甲方按7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考生总分进入省前100名,或者地区前5名,或者考取规定的其他名牌院校,甲方按5000元∕生奖励乙方;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90分、文科80分(民考汉考生总分高于当年重点控制线理科80分、文科60分),或者考生总分居地区第610名者,甲方按3000元∕生标准奖励乙方。(以上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必须均高于当年省重点控制线,乙方方可获得相应奖励;以上各档次奖励不重复计奖;此项奖励不含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2、从以上1、2奖励中,提取3%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突出成果奖余额中提取3%奖励该班班主任,其余由各班文化课教师分配。

3、普通快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重点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文、理普通班的学生文化课达到第二批次本科线以上者,学校奖励该班1600元∕生(此项奖励不含音乐、体育、美术、空乘、招飞等所有特长生)。

4、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的突出成果奖,按6:4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任课教师。

5、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按本责任书第一项第(六)款计奖,不计突出成果奖。

6、名牌院校是指规定的二十六所名校(不含名牌大学的二级学院和分校)。

(五)学科优良考分奖

各学科成绩均以地区全部成绩排位为据。文、理科取得地区第一名,奖励该科教师800元∕生;第二名,奖励该科教师700元∕生;第三名,奖励该科教师600元∕生;取得45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0元∕生;第61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400元∕生;第112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200元∕生;进入第213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100元∕生;进入第315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50元∕生;理科进入第5110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文科进入第5170名者,奖励该科教师30元∕生(以上各档次不重复计奖)。对于3+X科目中的X科目,奖励按学科数计奖。(如果学校确定的尖子生辅导教师不是该尖子生的任课教师,该尖子生所产生的该科优良考分奖,按4:6分配给该科辅导教师和文化课教师。)

(六)音乐、体育、美术术科奖励

考入本科以上院校奖励教师100元∕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学校奖励5000元∕生(高考术科及文化课成绩均达到该校当年在省录取线且按正规途径录取)。此项奖励提取5%奖励年级组长,再从该班奖励余额中提取5%奖励班主任,其余奖金由术科教师与该班文化课教师按6:4分配。

二、乙方的义务和权利

1、在进入高三前,乙方须提前召开高考动员大会;认真组织高三上学期月考;积极配合甲方做好三次诊断性考试的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尖子生培养、踩线生辅导、阶段性备考反思总结和年级稳定等工作。

2、乙方须自觉接受甲方的领导和管理,年级所有工作须服从学校大局。

3、年级组长、各学科负责人须在当年10月15日(公历)前书面向教研处呈交年级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

4、甲方如果不按责任书规定条款兑现,乙方可通过正当途径要求按责任书规定条款执行。

三、处罚

1、基础指标(三率、两个名牌)未完成,甲方取消乙方基础奖励38000元(若有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或复旦大学者,甲方酌情给予基础奖励),并追究乙方如下责任:

甲方扣发年级组长两个月的岗位工资,扣发班主任一个半月的岗位工资,扣发所有任课教师一个月的岗位工资。

2、名牌指标和基础指标的三率单项指标未完成,则按如下标准处罚:名牌每欠一人,从奖励中扣除5000元;重点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500元,本科(含三本)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800元,学生总上线率每低一个百分点从奖励中扣1000元。(计算时保留小数点后三位数)

3、乙方各学科总均分与地区各学科总均分相比较,负值者一律受罚。分差在0~5分(含5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0%;分差在5~10分(含10分)之间,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15%;分差在10分以上,减发该学科所有任课教师所得奖金总额的20%。

4、乙方迟交年级组复习备考工作总结材料和各学科备考经验介绍材料,每一人次,扣除基础奖金总额的1%。

四、其他事项

1、本责任书签字生效后,从外地转入的考生,以一诊结束时所在班级确定归属。

2、本责任书的兑现原则上在高考当年1011月(公历)完成。

3、本责任书由甲方(校长)、乙方(高三年级组长)、仲裁(学校工会)签字后生效。

4、在执行中,若出现超出责任书规定条款的情况,产生争议,须在党支部监督下,由仲裁(学校工会)协调,在遵循本责任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5、本责任书一式六份:校长、高三年级组长、党支部、工会、办公室、教务,各执一份。

高考目标责任书范本三为全面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中快速发展,确保备考工作顺利开展,升学指标圆满完成。经学校领导与20XX级高一年级组教师达成共识:早谋划,早制定的理念,备考要从高一新生入学就开始抓,三年后的高考目标要从高一新生入学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签订计划目标的原则是按高一新生入学时获得学校教育基金会奖励的高低等次签订,签订到学生本人,分配到各班(高二文理分班时签订的学生有班级变动,指标随学生到新班级,再补签新责任书,签订学生就读期间辍学,指标在变),具体签订20XX年高考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如下:

一、班级:59班

二、目标任务

1、中考750分以上(获高一新生奖学金1400元),重点本科4人:郭绍鑫黄正茹赵琪芸张瑞

2、中考700--749分(获高一新生奖学金600元);二本4人:潘艳多刘家雯邓宇婷章建翔

3、中考650--699分(获高一新生奖学金200元):三本10人:板国军慕文慧腾春艳洪东柳章正帅

董治兵仝晓普李慈刘争格赵秋虹

4、总上线率100%。

以上学生目标均指高考纯文化成绩,不包括其特长生上线。不在责任书当中的学生指标另行签订。

三、奖励办法(用学校高考当年的奖励办法相同)

附20XX年高考奖励方案

1、一本上线3000.00元/生、二本上线1500.00元/生、三本上线800.00元/生、一专500.00元/生、二专200.00元/生(以上标准各项含专业被录取的)。

2、艺术和体育专业录取直接奖励专业教师:本科400.00元/生、专科200.00元/生,专业上线未被录取的补助50.00元/生。

3、一本、二本按上线人数计算奖金,三本以下需完成上线率指标任务方可全额计算奖金,未达标的各项奖励标准减半计算。

4、奖金分配办法按《章程相关内容执行》。

5、各项指标任务完成嘉奖班主任1000.00元,挂钩领导200.00元。

本责任书校长办、教导处、班主任各执一份,签字后生效,年末考核发放。

四、责任人签字

甲方:校长

教导主任:

乙方:

班主任__________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10

本次普测采用的量表为《艾森克人格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艾森克设计的一种有关人格维度研究的测定方法,简称EPQ。通用的EPQ包括4个量表 :E――内外向; N――神经质,又称情绪性 ;P――精神质 ,又称倔强 、讲求实际 ;L――谎造或自身隐蔽 。由于EPQ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其所测得的结果可同时得到多种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印证 ,因此它也是验证人格维度理论的根据。大量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个性对个体行为有预测作用。

二、施测和数据处理分析

此次普查的对象为2012、2013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测试时间大概为40分钟。三系大一大二学生共计1351名学生,参加此次普查的学生共1213人,施测率89.79%。在回收的1213份问卷中,剔出无效问卷25份,有效问卷共1188份,有效率为97.94%。

三、普查结果

1、总体情况

按照EPQ问卷结果标准分的解释,各量表的T分在56.7-61.5之间为倾向型,61.5分以上为典型型。以P、N得分高于61.5作为筛查标准,N典型者158人,P典型者70人,NP同时典型者40人,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关注对象。

P(精神质)典型的同学内心孤独、不关心人;常有麻烦,在哪里都不合适;可能是残忍的、不人道的;缺乏同情心、感觉迟钝;人际关系欠和谐,对批评很敏感,对他人抱有敌意,即使对亲友也如此;进攻,即使是喜爱的人;喜欢一些古怪的不平常的事情。不惧危险,喜欢恶作剧,总要捣乱。N典型的学生,常常焦虑、紧张、情绪起伏较大,遇到刺激,易有冲动的情绪反应,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烈后难以平静;甚至可能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睡眠不好,患有各种心身障碍。

通过问卷筛查,N、P、NP同时典型的学生占我校大一、大二年级普查的比率如下表:

表1大一年级心理普查结果统计 ;

N P NP

人数 63 36 20

占测评总数的比率 5.2% 3.0% 1.6%

表2大二年级心理普查结果统计

N P NP

人数 95 34 20

占测评总数的比率 7.8% 2.8% 1.6%

表2 大一、大二年级心理普查结果统计 ;

N P NP

人数 158 70 40

占测评总数的比率 13% 5.77% 3.2%

2、各系学生筛查结果汇总(见表2):

表2各系N、P典型学生情况统计

 ;系别 N(人数) 所占施测总数的比率 P(人数) 所占施测总数的比率 NP(人数) 所占施测总数的比率

经济管理系 45 3.7% 26 2.1% 8 0.7%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62 5.1% 27 2.2% 19 1.6%

贸易经济系 51 4.2% 17 1.4% 13 1.1%

四、结果分析

1、我校大多数二年级学生是心理健康的。

2、学生迫切需要解决成长和发展中的心理困惑。

五、建议与对策

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人格已经基本上相对稳定了。对于筛查出来的重点关注学生总结出以下几点做法:

1、认真倾听,在倾听中关注学生。

作为辅导员要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本身就有助人的作用。当然,这种倾听是建立在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能从孩子的角度理解问题,才不会武断地得出结论。

2、改变认知方式,培养学生理性思维。

在与学生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对批评很敏感,过度关注别人的看法,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等这些问题,是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方式使他们快乐起来的。

3、搭建人际沟通平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与筛查出的学生沟通中发现,人际关系问题是他们众多心理问题中的主要问题。在集体中,他们对别人缺乏关心,个人有一种孤独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在班级中很少有知心朋友。这样,当遇到负性事件的时候,他们会更敏感,反应更强烈,随之与别人的冲突增多,加深了与其他同学的矛盾。其实他们内心渴望与人交流,渴望被其他同学接受,这时候带他们走出人际适应误区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搭建人际沟通平台。

4、创设活动情境,加强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根本上促进和发展其心理健康。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1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1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入学的大学生均为90后。我国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更而日趋严峻。作为高校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医学专科生学制短,但学习科目与医学本科课程门数相当,压力较大,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因此,从医学专科生入学开始,学校应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医学专科生健康成长。

一 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安徽省某医学专科院校实际参加测试人数为2010级新生2422人和2011级新生2629人,有效问卷分别为2422份,有效率100%和2603份,有效率99.01%。年龄在17~21岁之间,他们均来自安徽省。男生共1319人,女生3706人,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样本人群施测。施测时间均为每年10月份,即开课两周后。

2.分类标准

第一类筛选标准(可能有较明显心理问题者)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1)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3)辅助题中至少有两题做肯定选择者;(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第二类分类标准(可能有某些心理问题者)为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总分在20~24分之间者;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辅助题中只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不属于第一、第二类者为第三类(心理正常者)。

3.调查程序

2010和2011级新生于入学当年的10月份(正常开课两周以后),以专业为单位,采用集体测试的方式,选用心海软件系统,计算机操作完成测试。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和经培训后的辅导员任主试,进行实名施测,全部测试工作在2天内完成。心理问卷检查诊断工作在测试后2周内完成。

4.统计方法

采用Excel和心海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 结果分析与结论

1.某医学专科院校近两年新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

根据UPI的计分和筛选的评定标准,在有效问卷中,2010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类比例为:第一类人有360人,占总数的14.86%,有轻生念头的第25题回答肯定的人数为36人,占总人数的1.49%;第二类人有713人,占总数的29.44%;第三类人有1349人,占总数的55.70%。2011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类比例为:第一类人有364人,占总数的13.98%,有轻生念头的第25题回答肯定的人数为42人,占总人数的1.61%;第二类人有606人,占总数的23.28%;第三类人有1633人,占总数的62.74%。见表1。

2.某医学专科院校近两年新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

2010和2011级新生UPI的主要问题总体检出率,主要表现在:(1)强迫倾向:如对脏很在乎,对任何事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2)人际交往过程中,在乎别人的视线,总注意周围的人。(3)神经衰弱倾向:如思想不集中,记忆力衰退。(4)缺乏自信心,对未来忧心忡忡。(5)情绪不稳定,主要症状为缺乏耐心,情绪易被破坏。见表2。

3.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医学专科院校近两年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14%左右的大学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且男生心理异常比例高于女生,25%左右的学生可能存在某种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强迫倾向、人际交往、神经衰弱和缺乏自信方面。

三 讨论

医学与其他专业相比,具有学业内容多、任务重等特性。医学专科学制一般为3年,科目与医学本科课程基本相同,需要学习的专业课和知识总量多于其他专业,学制短,课程多。在学习方法上,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单调而枯燥的学习使医学专科新生感到记忆力衰退、思想不集中。学习任务多,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相对减少,学生缺乏娱乐活动,学习生活沉闷而缺乏活力。对于刚刚入学的医学新生来说,适应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生活的同时对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培养往往易忽略,因此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感到被动和不适。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医学专科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40%左右的医学专科学生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某种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认为,医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是导致其出现较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学校需要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教育应对措施以及进行教学课程改革等方式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医学专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年级下数学重点总结篇12

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极强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在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文选》,深入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精神,坚决拥护改革开放的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于199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十分注意加强师德的修养,注意在遵纪守法、做人、治学、劳动等方面为学生起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来感化、教育学生,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其为日后成为四化建设的主力军、合格的社会公民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注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钻研教材,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大胆进行教学改革,经常总结和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把每个知识要点以最佳方法正确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良好。

现把任职中学一级教师以来的情况具体汇报如下:

1997-1998学年度任教高三级303班、304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1998-199年度任教高一(6)班、高一(7)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9-2000学年度任教高二(3)班、高二(4)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和高二(4)班班主任。

2000-2001学年度任教高二(6)班、高二(7)班,担任高二级级组长。

2001-2002学年度任教高三(7)班、高三(8)班,担任高三级级组长。

2002-2003学年度任教高一(15)班、高一(16)班,担任高一级级组长。

1997年主持南海市第一中学数学提高小组课外辅导工作,成绩明显,论文《数学竞赛辅导初探》获南海市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

1997-1998学年度,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探讨,刻苦钻研教学大纲,结合高三复习课的特点,狠抓学生的双基训练,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效果显著,所带的慢班会考合格率达98.5%,高于年级平均水平96%的2个多百分点。每次考试均有学生进入理科数学单科成绩的前10名。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1998-199年度,我在所任教的高一(6)班和高一(7)班进行素质教育教学改革试验。

目标是:

(1)、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提高教学质量。

方法是:

(1)、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做法:A、上课前请学生谈前一天作业或学习数学的心得。B、提问后暂缓给出结论,而是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C、课堂练习有时个别提问,有时一题多解,之后请学生判断优劣,最后老师评点。D、上讨论型、自学型的新授课。

(2)减轻学生负担,大量减少课外练习、作业,只留一些易混淆的题,对比认识。

由于在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能力,因此我上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很好。高一(6)班入学成绩数学平均分排在全级九个班中的第八位,上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六位,下学期中段考升至第四位。高一(7)班上学期末平均分排在全级第九,下学期中段考升到第四。希望杯数学竞赛第一试,36名获奖者中,高一(6)班、高一(7)班共11人,约占总人数的1/3,大大超过平均比例,其中汤锦威同学更以102分的绝对优势获第一名。

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3)班和高二(4)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1998-199年度的试验基础上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是两个政治班,基础较差,自学的能力不强,缺乏讨论交流和互相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实验一度受阻。但我不气馁,继续坚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讲精练,通过交流--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再辅以一练一评一测和课堂限时速度训练做法,收到了较好效果。三次大考中,高二(3)班和高二(4)班平均分居同类型班两第一,一次第二,高分层(90分以上)人数最多。

2000-2001学年度,我担任高二(6)班和高二(7)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这是两个理科平行班,基础较好,适逢学校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和分层教学试验,我积极支持并亲自参与了主体式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带领学生进行了《自学--总结学习》模式的探索。总结出了《自学--总结学习》的一般模式、层次和方法。同时,由于网络的介入,信息技术又对我的教学产生了新的冲击,我开始对在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行思考,产生了新的教学理念。

我立足教材,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学问的研究者,方法灵活,贴近学生,我的课受到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在学生评教中我名列第一。同时我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讲座寻找数学美受到学校和数学科组的高度评价。这一年年度考核评为优秀。

2001-2002学年度是我教师生涯中第四次带高三。我任高三(7)班和高三(8)班的数学科任。

高三实施分层教学,物理班按数学、物理、英语成绩分班,面对B班,我犹豫过。但我还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我通过找学生谈话,测试摸底等方法调查,对教学定位,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努力在B班挑出几个基础和能力都略好的学生进行培优,通过定期检查练习,面批面改,加开小灶,谈话鼓励等办法,使一批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高,在上学期连续三次向A班输送优生之后,下学期还有学生能在模拟考中考出数学单科年级前十名的成绩。培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数学优生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良好风气,因此班级的数学成绩提高也很快!在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我对高考的认识,我举行了高考大题考什么?、立几对策、规范作答在解答题中多拿几分等专题复习,很受学生欢迎。高考成绩在同班五科中排第一。由于成绩突出,年度考核评为优秀一档。

2002-2003学年度我担任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的数学科教学任务,在前几年教学试验比较成功的激励下,我在高一(15)班和高一(16)班开展自学--总结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在题组练习、变式研究教学中向学生展示构题过程,并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也选题、编题、命题、讲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连作业都是学生自己出,自己讲解的,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极大的尊重,我也深得学生的喜爱,在两个班的学生评教中,我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二名。

教研是教学进步的动力,更是教学特色形成的根本途径;因材施教,与时俱进,改革教学手段、方式、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多年来我坚持在教研中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在探索中教书、在思想的升华过程中育人。我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主体式教学、分层教学、尝试法教学、自学--总结学习的尝试和多媒体环境下多师教学法、网络环境下教师角色淡化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论文《走出练的误区》在《广西教育》2003年第6期第36页发表,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探》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社会科学版·教育研究(增刊))第87页发表。本学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继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我积极参加省、市及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利用工作之余自学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先后完成了《数学思维教育学》、《教育评价》、《计算机应用》、《数学素质教育学》、《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概论》、《生活中的数学》、《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数学建模与中学数学教学》、《管理教育专题》等科目的学习,成绩良好。

使用多媒体手段和借助数字化信息辅助教学是现代高水平教师的重要标志。有了这个认识,我于1998年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当年就能熟练使用word编印试题,到1999年已经掌握了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2000年学习使用Authorware制作简单课件,同年通过了计算机初级考核,2001年学习Flash软件,2002年学习Photoshop和网页制作,现在已拥有个人主页--华韵数苑,2002年通过了计算机中级考核。

做为一级教师,我负起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先后与多个青年教师结成对子,一方面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提供一些宝贵的教学素材;另一方面我也虚心向他们学习。这几个青年教师进步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并且能胜任高一至高三的数学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德育工作能面向全体学生,我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德育大纲精神,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品德情操教育。善于在与学生的广泛接触或个别谈心中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解决他们的思想症结、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多年的班主任、级组长工作使我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带领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在量化管理、民主治班、创建先进班集体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总结出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的深层次活动系列。论文《笔谈--余味无穷》在中华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1999-2000学年度我担任高二(4)班班主任,走过了由跟班管理到量化管理到民主管理的路子,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班级的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每次大考进步人数之多居全级之最,每月都被评为文明标兵班,高二(4)班团支部还被评为佛山市红旗团支部,成绩显著。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我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评价,获得很多荣誉:1997年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师,2000年被评为,优秀党员受到南海市教育局党委的表彰。2001年被评为南海市优秀教师。2003年当选为南海区中共党代表。

三、晋升后的工作设想:

1、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研究教与学规律,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大力进行教学改革,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

2、参加继续教育,力争在教科研究方面有突破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