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学习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5 14:56:02

网课学习总结

网课学习总结篇1

网课学习心得总结

今天是我正式上网课的第二天,看到网络上对于网课的讨论褒贬不一。

一说是浪费时间精力、效果不明显,老师和学生都不太适应网上平台等等。作为一名初中学生,我对上网课并不抱排斥态度。

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都不得不待在家里进行自学,那么教育部为应对这个问题,较为迅速地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一定程度下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毕竟面对问题我们也只能多尽人事,把伤害降低。

至于孩子在家里学习没有在学校里有状态,态度消极诸如此类,这是自身的问题,不能把它加在网课上。仅仅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法而抨击,不太合理。

我相信很多学生可能都遇到过不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的问题。

像我,我经常碰到某个老师讲话带有一点口音、声音低沉抑或是声音较轻(对我而言),每每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很崩溃,努力去辨认他们的口型……我会回家抱怨:“天哪,这个老师也太温柔了吧!整堂课我听得好累!”

但是一般来说,只有学生去适应老师,老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同学。所幸我听这个老师一节课、两节课、三节课……慢慢就适应了。

网课这个平台,“水土不服”的不光是学生、还有讲课的老师啊。

她们平时上课都在讲台前,有些老师对电脑操作不熟练。有一次,我在听课过程中一切进行得都是那么自然,突然老师鼠标一点、PPT不翼而飞,这个屏幕界面一片空白,老师的眼神在一刹那变得有些惊恐。很快她调整状态,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的样子继续讲课。

有学生抱怨这个假期过得不快乐,害,知足吧。老师在家里要备课、做PPT、思考开学后的讲课安排、最后还要被抱怨,太南了。详情可见钉钉里也有一些老师毫不留情地给了“一星好评”。(想想老师跟我们一起受着折磨,有没有快乐一点呢?)

根据我上的网课,我发现几个特点。

讲课围绕PPT进行,像语文我们上的是文化类基础知识,比如《四书》《五经》包括什么。包含的内容非常多,而时间有限,老师只能够走马观花,草草读了一下长长的内容。

但是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容易让学生遗忘学习的知识点,最好是边讲解边辅以例子。问题是这类知识点只能靠背,因此想要掌握也只能勤做笔记或者多看回放的PPT背诵了。

目前英语的网课是教我们写作文,老师喜欢先破题,讲很长时间,我比较性急,先自己大概写一些点然后拉到范文部分跟范文比较,听英语网课我希望积累的是生词和词组的固定搭配,因为我积累得很少。

教数学网课的老师非常适应这个平台,听他的课很轻松,上着上着他就会发出鹅鹅鹅的笑声,大概一个真正喜欢教书的人,当他的学生自然也会被感染。但是由于他讲的闲话(没有不喜欢的意思)太多,后面的真正值得讲的题目就像蜻蜓点水般过去了,留下我在屏幕前默默怅惘……

暂时没有上科学和历史与社会的网课,期待老师的精彩表现。

这次也算是全民网课吧,就连一年级的翡翠也下载了钉钉。她的学校要求要背诵《弟子规》和《三字经》,得知消息的我感到无比震撼,有种心惊之感。

于是我要求跟着妹妹一起背《三字经》,这算不算多年之后的启蒙?我终于“开化”了。我不无欣慰地想。

在家学习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很多自己喜爱的事,瞥眼望去我的翡翠也在努力地学习,我突然有了种“老妈妈”的幸福感。总之在家都没有闲着,希望有进步。

网课学习心得总结二

在今年寒假期间,在本该阖家欢乐的春节期间,中国却出现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许多的医生,战士奔赴在一线展开救援,而我们这些学生也因此改变了上学的方式,实行了“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方式。

经过了一学期的网络课堂,先来说说网络课堂的好处吧。选择网络课堂 ,我们可以直接在自己家里面通过电视进入云端进行学习就行了,不用背着书包走半天路跑到教室去上学,这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更加增强了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精神,让我们自己自觉学习,主动寻找问题,这与传统课堂比起来有所不同。而且,网络课堂使得我们主动抓住网上学习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更好地把握网络的资源。

当然了,每件事情都有利有弊,网络课堂也有些不好的地方。网络课堂不能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使得我们不能够和老师畅谈学习过程中趣味的地方,不能和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讨论问题。而且,网络课堂的自主要求性很高,很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动机不大,就不会像传统课堂那样去认真学习,不会那么专心致志。当我们遇到了不懂的问题时,不能够得到老师的及时回答,等老师回答了后,我们有可能已经忘了当时的疑惑所在,这不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学习。

虽然网上上课有一点的缺点,但我在一定程度上也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网络课堂是比较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在努力融入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中去。

(二)

今天我听完了在网上上的课之后, 发现这和我们在教室上课有些不同!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教室听课的氛围,教室不在旁边,还有这老师不像我们老师一样会在讲题的时候,讲个笑话逗我们笑。老师这讲题的时候有些话我也听不懂,大概老师用的应该是标准普通话吧。还有这老师一开始讲新课的时候,老师不给我们猜谜语,这样显得少些乐趣。

说起英语老师的话,这个英语老师给我们讲的全是英文,全程没有说一个中文字,这很让我头疼,这单元的词我能听懂,但是老师讲的其他的英文单词,我有五分之四的有听不懂。数学老师吧,还可以,他讲的这单元的题目我还能大概得听明白。网上上课和我们正式上课真是不一样啊,老师不一样,当然方法就不一样。只是和我们老师讲的方法不一样,总体来说还能听得懂。网上这三个老师讲的课跟我们学校的老师一样,虽然方法不一样,但是我还是挺喜欢这些老师讲课的。希望大家都能接受这三位老师讲的课!

网课学习心得总结三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我们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我们在家上起了网课。手机上学习通,钉钉,智慧职教等APP严阵以待。

上网课的第一天,我们是迫不及待的。签到,看视频,完成作业。本来应该井然有序的安排,却因为系统的崩溃,变得一团糟,大家都很焦急。老师们针对这个状况,对教学时间进行了调整之后,教学便渐入佳境。

我们按老师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观看视频,回复讨论,提出问题,完成作业等任务。没上网课之前,我感觉上网课是没有效率的,很难让人集中注意力,效果远远没有在学校上课来的好。开始上网课之后,有了些许改观。我们有不会可以将ppt和视频再看一遍,看多少遍都可以。老师依旧可以为你答疑解惑。老师会放一些知识点的补充视频,或者相关的新闻视频,让人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上网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唯一不太方便的就是没有纸质的教材了。

虽然,渐渐适应了上网课的模式。但我还是希望可以早日回到校园,和同学们一起坐在教室里上课。

网课学习总结篇2

一.

提前预习课程

提前预习,不只是学生的任务,更是老师的任务。老师要提前预习下周所讲的内容,把握好每一节的教学重难点。不是因为听名师同步课堂不用自己讲课了,就不用再备课了,恰恰相反,不用自己上课,更应该好好备课,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地指导,才能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才能在听老师讲课时有自己的思考,才能真正地了解同步课堂上,哪些知识讲到了,哪些没有讲到,哪些处理得不到位......做到心中有数。

在这种听课方式下,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没有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只有学生单方面地听讲。如果还能保证学生学习有点效果,让学生提前预习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比听课更重要。学生预习的效果,老师的指导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是这样指导学生预习的:首先告诉学生第二天所学课程。然后按照预习五步发预习,第一步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和不好读的句子。第二步听读课文(发张主任的读文链接提前发给学生)第三步跟读课文,跟着链接一句句跟读一遍。第四步自己再读两遍课文,第五步画出本课的重点词语,并自学生字词,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疑问。五步预习法顺序不能颠倒,每一步都要做到位。师生提前预习课程是现在这种特殊时期最重要的学习环节。

二.

确保早读和按时听课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时在于晨”,早上时间人的大

脑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早读可以培养阅读能力和开口表达的能力,早读可以让你一天有一个良好的状态作为开头,并且能够增强自信心。刚开始,我一直坚信我班孩子能坚持早读,后来发现有几个漏网之鱼,在没有老师的监管下,有的家长放纵自己的孩子,再加上孩子的年龄小,自制力较差。这么美好的早晨,就白白地浪费掉了。介于这种情况,我又和全班家长交流早读的重要性,并单独和几个监管孩子不到位的家长沟通。让他们从心底里认可早读的必要性。

每天晚上8点左右,我就把第二天的早读内容发到群里。让学生明确第二天的早读读什么,背什么,完成多少任务。心中有目标任务了,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一会摸摸这本书,一会翻翻那本书。

创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事实证明,在早读课上让他们比着读,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让组组比赛,看12个小组哪些组能全员按时早读并完成早读任务,被评为优秀组。让每个组里人人比赛,各小组里看谁先完成早读任务,被评为优秀个人。当然,任何措施的制定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三.

确保人人听课

虽然网课有许多弊端,通过这几周的听课,发现老师讲的内容还是比较全面的,特别是对生字词的指导特别细致,如果自制力强的孩子,在写字上一定会有所提高。只要听,总会有点收获,抱着这种想法,我把孩子每天是否按时听课作为我必查的一项工作。每天课后,我都会进入每一个小组,看学生的听课姿势和状态,对坐姿标准的,边听边记笔记的孩子,提出表扬。严格要求家长,如果由于家长上班,不能让孩子看直播课,必须让孩子看回拨课。在我的严慈管理下,本周全班学生依然能坚持全员听课。

四.

课后作业要精、要适量。

每天课后作业的布置,我都是绞尽脑汁设计的。课后作业是巩固也是提升。我根据当天讲课的内容、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作业。一般每天有两类作业,一类是书写,把当天学的生字在田字格里按要求写,这项作业雷打不动,每天必有,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有时候布置听写、有时抄写、有时看拼音写词语等,形式变化多端,让学生不至于枯燥无味。读背类的作业有一定的计划,我会每天根据学习任务系统地布置读和背,其中包括课外阅读的指导。

五.

网课学习总结篇3

2020年春节,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笼罩了中华大地。人们开始足不出户,生活变得压抑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部发布通知“停课不停学”,正式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网上授课。

每天在钉钉直播群里上课,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变得生动活泼,我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许多。老师们每节课在直播间里以课件的形式向我们授课,整节课的知识框架变得清晰明朗了起来,这是十分有利于我们接受并消化东西的。

其次,就是这种方式突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学校是每一个学科只有一个老师授课,但在网上授课则是许多不同的老师担任我们的任课老师,使我们能充分了解到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进而可以得知自己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再者,在网上授课时,每个老师一天只需上一节课或两节课,这就为老师们挤出了充足的时间为同学们批改作业及写评语,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自己作业的不足和突出的地方,之后就知道我们可以向哪一个方向努力。

总而言之,我们在这足不出户的冬日勃发着学习的兴趣。“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进行网上学习,永远保持着学习的自信,总有一缕阳光,会突破疫情的阴霾,带来温暖的春天。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聚校园。

网课学习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1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给当前的教育教学事业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可以被运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大学教师积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和教学策略作了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特点

1.内容丰富化

网络环境给教学带来了大量的教学材料和资源,互联网、校园网和各种视频、音频中的资料都可以实施作为学习的材料。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中的资源作用,将其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中的资源自主学习,通过浏览、下载、打印等方式自主学习,并将在学习中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提出来,实现问题的解决。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网络环境都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学习个性化

网络中的资源多种多样,图像、视频、音频、文字等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网络学习资源,给学生的眼耳口多种器官带来了冲击,因此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形成了学习的个性化。当学生接触到英语学习材料之后,可以根据资料的难易程度和兴趣爱好选择网络中的学习资源和形式,实现自主学习,而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推荐适合的材料、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依然存在。

3.形式开放化

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开放化的学习。目前的大学校园里,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网上图书馆、广播台、有线电视等网络资源已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开放化的学习环境。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来进行英语自主学习,为课程的学习、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如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对话交流等)实现学习资源的互动、心得共享、主题探讨等,具有较强的协作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结合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特点,网络为英语学习营造了一种信息量大、选择性强、时间空间不受限制的学习平台,对于促进英语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网络环境这一平台呢,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呢?

1.立足教材内容,利用网络环境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础,大学英语教师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内容,充分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建立合作小组进行预习,利用小组成员的监督作用,实现好任务分工与合作,促进预习效率的提高。首先,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网络、电子邮件、网站网页、PPT等网络平台将预习内容和要求发放给学生,并为学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课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教师提供的资料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搜寻查找、筛选分类、分析整理、总结等,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结构、内容就行学习和了解,需要讨论的话题展开讨论,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最后,当学生将自主预习成果提交到公共邮箱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分享讨论预习成果和展开评价。

2.多媒体设备促进课堂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结合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特点,营造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学习模式,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完成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丰富课堂教学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如PPT、屏幕投影、文字、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课堂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单词和短语用法之后,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并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讨论结果。

3.多媒体课件助推课后练习题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内容讲解完成之后的课后练习题中,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来提高练习效率。为了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直接将课后练习题目发放在公共的邮箱或者其他网络平台中,并上传相应的教学课件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提针对在完成课后练习题目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交流和向教师请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就能够得到提高了。

4.网络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总结

总结归纳能力作为自主学习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显得非常重要,而对其的培养也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学习完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主题的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让组成小组的学生们针对一个与单元相关的讨论题目进行讨论,以小作文或者论文的作业形式上交,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对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并附上学习心得,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在共同讨论、分析、加工、整理、总结中和自我反思、整理、归类、总结中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此外,通过网络平台的共享功能,小组总结和学生自我总结中的成果都可以被所有学生看到,也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进而强化了自主学习效果。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自主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平台和网络软件平台的作用,创设一个信息量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和可交互的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建丽.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构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 2008(03)

网课学习总结篇5

“网络课程”不是一个学术名词,没有严格的概念,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其做了不同定义与描述。2000年,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对网络课程给出如下描述:“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样,网络课程就可以简单描述为“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教学活动”。本文所探讨的“网络课程”也不例外,但这里仅指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即网络课程作为高职教育目前主要教学形式(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通过这一方式辅助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2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内涵研究

“网络课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②从网络课程的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三分屏课程、Flash课程、网页型课程等。从网络课程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上,可分为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和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两种。围绕学习资源组织学习活动的网络课程强调以教学资源的建设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协作。

2.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必要性

“跨界”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③所谓“跨界”即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跨越了传统学校的界域,意味着职业教育不能只遵从教育规律、认知规律,还要遵循职业发展、职业成长的规律,因此,职业教育在办学上要做到:第一,校企合作办学。即职业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企业、行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第二,工学结合办学。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要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的能力,还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三,关注职业及职业成长规律与教育认知规律的融合。这三点是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途径。在微观层面上看,任何教育的核心是教学,教学的核心则是课程。利用网络课程跨时空的优势,具有跨界特征的高职教育开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与企业交流、合作,整合企业资源,并借助网络课程将资源提供给学生,引导其学习使用,使学生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工作环境等,不断缩小毕业生与工作岗位需求的差距。第二,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网络课程的使用,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不断培养其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第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课程学习,即经过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实验、实训的提交或内容总结、课后总结等学习模块,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链条学习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动力。第四,通过小组学习与互动、学习论坛等方式,增进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习兴趣。

2.2“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的含义

国内学者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归纳,笔者总结了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有代表性的解释:有效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有效的教学活动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目前,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针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并且主要关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问题的研究,这些在文献1中有详细的描述。本文所讨论的“有效教学”特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而实施的网络课程的有效性,即网络课程作为课堂辅助工具如何发挥其最大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

3高职网络课程“有效教学”途径研究

从网络课程类型的选择视角去看,本文认为第二种分类方式(即按照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的组织方式的分类方式)下的围绕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网络课程是本文讨论的“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网络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关键。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要与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近年来,在我国高职院校大力实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师徒制”等多种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中得到了检验,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在教育部倡导和支持下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更使得高职教育的实施更顺利、高职教育的质量更上一层楼。然而,笔者多年高职教育及网络课程建设及应用的实践经验表明,以堆砌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与之不同,以课程教学组织为主线而精心设计、开发、整合的教学资源,通过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能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笔者认为网络课程建设资源应该丰富,而不是堆砌。课程资源应用应该好用能用,而不是华而不实。

3.1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前提

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课程设计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软件开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知识能力为依据,以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培养核心,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为指导与企业深度合作开设课程。课程建立了资源系统、完整、优质的立体化自主学习平台,通过共享系统向师生、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即以“校企合作,项目支撑,立体资源,学做合一,提升能力”为理念设计课程。

3.2重点做好课程建设是基础

(1)建设资源丰富、系统、结构清晰的网络课程资源。课程基本资源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支撑性网络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能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达到本课程教学目标。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该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立体化呈现,使用。教学资源系统、完整,包括基本资源及拓展资源。基本资源:开发的教学指导类资源为教学团队教师实施标准化授课提供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指南、重点难点指导、跟踪案例集、实训项目集、PPT课件、学习考核评价标准等。学生使用资源包括:“学生学习指南”,“项目任务单”,“任务引导单”(内含评价表)、作业、项目考核记录表、Java编程常见问题及解答、软件编程规范(Java版);Java常见异常、软件开发操作视频资源库、专家讲堂、习题库、在线测试等。拓展资源:开发的拓展学习资源包括案例库、考证及竞赛辅导、考证及竞赛辅导、专家讲堂、学习网站链接等。拓展资源的应用大大支持了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2)自主学习资源特色突出。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学中做,做中学”、课后通过平台方式交流、沟通、总结提高的方式完成课程的学习。这些通过“学生使用说明”、“学习日历表”、“课前预习”、“课堂练习与总结”、“BBS”、“小组交流与协作”,“课后作业及反馈”等平台模块等来完成。

3.3以学习模式改变引领资源建设、使用是关键

在开展以网络平台为辅的教学方式的情况下,首先,学生要改变传统的学习观点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仍然以课堂facetoface的学习模式为主,但要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预习、网上复习、网上交作业、课后答疑、讨论、在线测验练习、在线考试、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课程目标: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形成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内课外互相牵引的互动、系统的学习模式。

网课学习总结篇6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7-0064-04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样本来自昆山市某职业院校,分布于一、二、三年级中三个专业共计7个班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共计发放问卷213份,经数据质量检查,剔除无效问卷及数据缺失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94人(46.3%),女生109人(53.7%),男女生人数比为0.86∶1。

(二)研究方法

调查时让学生匿名作答,答卷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当场发放、当场回收,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和信息搜集成效。所有问卷信息经过审查与核实后输入电脑,保证问卷分析质量。因此,此次调查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现实情况。分析采用EXCEL和SPSS13.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份问卷中,学生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33人,占调查总数的16.3%;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170人,占调查总数的83.7%。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4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中专学生90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9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1人。经卡方检验,高职学生课余时间能自主学习的学生数比率显著高于中专学生(X2检验:X2=3.859,P=0.049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用来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65人。二年级学生85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2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73人。三年级学生33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只有1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32人。经卡方检验,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具有显著的差异性(X2检验:X2=7.829,P=0.020

3.男生、女生课余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男生94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13人,课余时间主要花费在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方面的81人。女生109人,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20人,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看电视看小说的89人。经卡方检验,男、女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差异性不显著(X2检验:X2=0.462,P=0.497>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能否自主学习文化知识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3)。

(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针对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自主学习0小时的37人,占调查总数的18.2%,每天自主学习1小时的114人,占调查总数的56.2%,每天自主学习2小时的39人,占调查总数的19.2%,每天自主学习3小时的13人,占调查总数的6.4%。结论是,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是1.14小时。

1.中专学生、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6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0.99小时。t检验后,高职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显著高于中专学生(t检验:t=-2.447,P=0.015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12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36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1.722,P=0.18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5)。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0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学习时间是1.20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t检验:t=-1.252,P=0.21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受学生的性别影响不大(见表6)。

(三)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针对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四个调查选项分别是0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调查的203份问卷中,每天课余上网时间0小时的32人,占调查总数的15.8%;每天课余上网时间2小时的67人,占调查总数的33.0%;每天课余上网时间4小时的74人,占调查总数的36.5%;每天课余上网时间6小时的30人,占调查总数的14.8%。最后计算结果,每人每天课余平均上网时间约为3.01小时。

1.中专学生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高职学生11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8小时。中专学生90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9小时。通过t检验,高职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显著低于中专学生(t检验:t=2.002,P=0.047

2.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一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87小时。二年级学生85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13小时。三年级学生33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03小时。通过方差分析,不同年级学生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的差异性(F检验:F=0.413,P=0.662>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所在年级影响不大(见表8)。

3.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对比。

男生94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3.26小时。女生109人,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是2.79小时。通过t检验,男生、女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不具有显著差异性(t检验:t=1.815,P=0.071>0.05)。可以认为,学生课余上网时间差异受学生性别影响不大(见表9)。

(四)学生晚自修时间活动内容对比

203人中,住校学生63人,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的10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15.9%;趴在课桌上睡觉的23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6.5%;同学之间聊天的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7.9%;看小说杂志的25人,占住校学生总数的39.7%。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梳理高职院校学生课余时间分配调查结果可知:(1)职校学生目前厌学心理普遍严重。课余时间能自己学习文化知识的人数比率很低,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主要是上网或者看电视看小说等。相比较,中专学生比高职学生厌学情绪高,高年级学生比低年级学生厌学情绪高。(2)职校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很短。职校学生每人每天课余平均自主学习时间只有1.14小时。高职学生每天课余自主学习时间要明显比中专学生多。(3)职校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较多。每人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3.01小时。中专学生每天课余上网时间要明显比高职学生多。(4)只有少部分住校学生晚自修时间能认真学习。大部分同学晚自修时间是在睡觉、聊天或看小说杂志等。

(二)建议

1.注重培养校园职业情境,营造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加强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本次调查发现,7.9%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理论课,56.2%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专业实践操作课,11.3%的学生最喜欢的课程是语数外等公共文化课,24.6%的学生则对任何课程都不感兴趣。所以,要营造校园职业教育学习氛围,强化技能训练,开展各种技能竞赛等,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专业实践训练。对于学习热情不太高的中专学生和高年级学生,更要调动其专业技能学习积极性,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为其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其次,专业教师要有企业实践经历,因为只有进入企业实践并经历真正的企业岗位锻炼,才能掌握贴近企业实际的专业技能,才能在教学中真正给学生传授有用的动手操作技能。唯此,才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减少其上网频率,缩短其沉溺网络时间。[1]与普高学生相比,职校生没有升学压力,机动时间较多。因此,学校可组织学生多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本次调查发现,81.3%的学生希望学校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18.7%的学生则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客观上也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减少学生课余上网的时间和次数。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周三开展的“广场周周演”活动,还有“女子管乐团”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参与度都极高,节目质量也很高,深受学生喜欢。

3.建立多元评价机制,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一,积极开展各专业学生技能竞赛。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使学生有事可做,技能训练取得的成就感能够冲淡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的心理压力。[2]第二,实行“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替代学分”是指用技能成绩来替论课考试不及格的成绩。如数学考试不及格,可用电工、数控等专业技能学分来弥补。“过程学分”是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拿到学分。[3]如在实训课上加工出了一件合格的机械零件产品,就能拿到相应的学分。只要总学分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就能按时毕业。“替代学分”、“过程学分”相结合,能促进学生真正学到一技之长。这些对于考试没信心而对待动手技能操作却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来说,真正是因材施教的可取路径。

另外,增强住校生晚自修管理,配备适当的值班教师,既能解答学生的学习问题,也能维持良好的晚自修纪律。

参考文献:

[1]林鹏,杨传斌.疏堵结合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J].中国电力教育,2011(4).

[2]张宏,涂玮,郝玲,陆英.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本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35).

网课学习总结篇7

生物化学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内容不仅限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及传递等基础性内容,还包括该学科的研究进展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因此,生物化学的内容非常丰富,教材的厚度也异常突出。如教育部推荐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王镜岩等主编的《生物化学》共1307页。该书的精简版,即《生物化学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也有718页。因此,要在有限的80学时学完,绝非易事。

1.2内容繁杂抽象,难以理解和记忆

生物化学主要讨论生物分子的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生物分子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等,其中涉及的内容抽象,分子结构复杂,代谢途径错综复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和记忆,而且感觉枯燥和乏味。

1.3生物化学发展迅速,新内容不断出现

生物化学研究进展不断突飞猛进,使得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增加。如新发现的一类天然无结构的蛋白,这些蛋白在天然状态下没有明确的三维结构,但有正常的生物学功能,这冲击了蛋白质的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的传统理论。这些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已在生物化学教材中体现,增加了生物化学的“教”和“学”的难度。

2生物化学4a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4a(anyone,anytime,anywhere,anything)网络教学平台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等共同研发的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已成为全国各高校重要的网络教学平台之一。课程管理系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课程信息和课程内容两大板块。为便于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我们在课程信息板块中提供教学大纲、教学日历以及教学活动安排等。而在课程内容板块中,我们不仅制作精美、可视性强的教学课件,更注重提供各章节的学习重点、内容小结以及相应内容的知识拓展,还提供在线作业练习及试题自测等。交互式学习是网络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交互学习系统是生物化学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该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答疑解惑、讨论交流和网络学习活动等板块。在网络拓展资源系统中,我们设置了经典教材、参考文献、趣味阅读材料和科学家逸闻趣事等板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生物化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将教学资源与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机的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个网上协同教学空间,不仅创建一种利用网上资源的互动式教学方法,还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1网络拓展资源提高学习兴趣、扩大学习视野

尽管生物化学存在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繁杂等不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但生物化学也是一门与人类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课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都把相应的知识点与生活实践,尤其是当前发生的与生物化学内容相关的热点现象联系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短跑运动员为了提高比赛成绩,坚持吃低糖、高蛋白的食物是否有效等。这些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本身,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生活实践中的现象。此外,还充分利用名人事迹、逸闻趣事等网络资源,如Mullis和PCR的故事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3.2利用网络平台强化自主学习、加强归纳总结

课前预习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但这需学生能正确掌握预习要点。预习不仅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章节内容,更重要的是能按照教师授课的思路进行预习,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及难点进行仔细研读。因此,我们将课堂授课的PPT课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资源”板块,让每位学生下载并打印,对照平台中的“重点和难点”板块进行预习。此外,因生物化学的内容繁杂,因此,要学好生物化学就必须对繁多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归纳总结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善于学习的学生,也应该是善于归纳、总结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必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课程结束后均要求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的“网络学习活动”板块,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效的促进和督促了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而且通过这一过程极大的提高了归纳总结的能力。

3.3利用教学平台进行交互式学习

网课学习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12-02

1 前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研究水产动物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科学,要求学生掌握正常水产动物活动规律和生理机能,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并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目前,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的考核体系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主,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实验成绩、出勤率和课程作业。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考核方法使得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体现不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形成性考核可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可实现对学习成果、学习目标的阶段性考核,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前,形成性考核主要应用在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开展和应用则很少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本文设计和构建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并分析形成性考核设计的意义,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2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构建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体系,学习者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终生学习、终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扩增教学资源,已建立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但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成后[1],学生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参与意愿不强,现有课程考核方式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构建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显得非常有必要。

目前,形成性考核已在生理学[2]、病理生理学[3]等课程中应用,但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在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构建和应用都还未见报道。实践表明,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免疫学[4]、系统解剖学[5]、寄生虫学[6]等课程教学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设计和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形成性考核体系,旨在把考核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改变传统考核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及反馈不及时等缺点,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终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和全面的测评。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要求既能提高学习质量,又能调动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2)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考核体系的设计应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并且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杜绝靠抄袭就能完成考核的弊端。

3)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考核过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网络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考核流程时尽可能便捷、简化,提高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

总体方案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是提高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比重,丰富形成性考核体系内容。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形式主要有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课程作业、专题学习讨论活动、网络在线测试、实验报告五部分。在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内,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中的考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约10%,填空题20%,选择题30%,问答题20%,论述题2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包含平时学习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7.5%)、课程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上交流和专题讨论活动(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5%)及实验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五部分,如表1所示。

平时学习表现和课程作业的考核与传统的考核类似。课程作业由任课教师从题库中抽取题目,主要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主观题题型,要求学生在网上作业平台下载,并在章节结束时尽快完成,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计算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到课率、学习态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

专题讨论的题目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任课教师设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由技术统计并评估各学生参与和理解程度。

在线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5次在线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前完成并统计学生参与和完成情况。

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排除一般实验故障。在实验报告中,要做到实验数据记录的科学性,强调推导过程的严谨性,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4 结语

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相比,形成性考核强调的是过程考核,以实现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真正转变。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和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前,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考核体系有待于再完善,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课程考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思平,吴天利,师尚丽,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32):6-8.

[2]王晓艳,王麟.形成性考核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36-37,41.

[3]杜月光.形成性评价在七年制中医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6):39-41.

[4]付强,胡涛,薛江楠,等.网络教学平台和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结合的意义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188-190.

网课学习总结篇9

由于一个班学生的理解及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课堂上总有学生理解或操作无法跟上进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暂停讲解、个别辅导;或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差异保证教学进度。显然,这两种方式都不恰当。暂停教学,个别辅导,不仅影响教学进度,也浪费了其余学生课堂学习时间;一味强调教学进度则会挫败落后生学习热情。

(2)目前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

课堂成为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仅被动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很少自主思考探究问题。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依赖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改革——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文/欧阳红巍潘果孙晓庆向明月

2、基于翻转课堂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在当前翻转课堂的热潮中,紧扣高职注重技能培养这一宗旨,依据多年《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及高职学生学习习惯,结合《网页制作》课程特点设计出了较为完善且易于执行的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并尝试应用实践。以下以《网页制作》课程中“表单网页制作”知识点为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2.1课前

(1)教师活动

①视频录制:教师在课前录制两段10分钟的教学视频。第一段视频为表单操作讲解,讲解问卷调查表单网页案例的操作过程。第二段视频为理论讲解,内容为表单及控件知识。②布置练习:根据本次课学习目标精心设置了2个课前任务。任务一:根据素材及视频1,制作完成问卷调查网页。任务二:录制一段不超过5分钟的视频,归纳讲解表单及其控件基本知识。③上传资源:将录制好的视频、PPT、素材资源上传到学习平台,并绘制知识导图链接所有上传资源。④问题汇总:汇总学生作业及问题。对于简单问题则在线即时答疑,典型问题则整理后进行课堂讲解。

(2)学生活动

①登陆学习平台在线观看教师录制视频。②依据知识导图的资源素材完成视频学习及课前练习。③针对疑难问题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④向教师提交课前练习。⑤小组长汇总视频作品开展小组内部互评。

(3)教学设计说明

课前微视频的录制需要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灵活多样的视频教学形式。本知识点第一段视频中结合已学的、良构且较为简单的表格布局知识作为过渡,采用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让学生掌握表单制作技能。第二段视频则对理论知识做分析讲解。两段微视频相互补充,完成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借助思维导图工具MindManager绘制知识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学习路径,提供的知识点资源及素材链接能让学生便捷获取学习资源,提升学习效率。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提交作业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让学生进行课前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同时,学生作业也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定课堂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2.2课中

(1)教师活动

①问题引入:根据本节课程内容和学生课前疑问,总结以下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表单网页的作用?常用表单控件的基本设置?表单网页制作的一般步骤?通过这些共性问题引入课堂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参与意识。②问题探讨:以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师生展开充分交流,这对于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着重要作用。③问题总结:以提问形式引导学生依据小组讨论结果进行知识点总结归纳。教师讲解重难点。④任务布置:要求学生根据自拟网站主题自主设计制作一个表单网页。教师随堂指导答疑,了解学生任务完成过程。⑤作品展示:各小组选取优秀作品进行汇报展示,并开展讨论与互评。

(2)学生活动

①针对课堂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及总结。②开展课堂任务实施,可以小组内交流或向老师寻求指导。③组内开展课堂任务互评,推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汇报。④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讲解设计理念及实施过程,并接受师生评议。

(3)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自主探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而通过小组协作,可以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拓展知识理解,提高协作能力。采用自主设计作品作为课堂任务,能给予学生知识应用的充分自。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教师的随堂指导能及时解决学生问题,提升其学习自信心。课堂上对于任务作品的即时点评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来自外部的肯定和指导能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作品点评中师生各抒己见,分析优劣,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能激发学生创新型思维。

2.3课后

(1)教师活动

①考核评价:将所有学生作品收集上传到学习平台。每个学生登陆平台评价打分。教师撰写总结性评价。对于优秀作品,教师开设专栏展示点评。②教学总结:针对典型问题,采用文字或视频形式进行解答讲解,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复习查阅。

(2)学生活动

①完善课堂任务作品,并提交给教师。②浏览其他同学作品,并进行评价。③浏览学习平台中的课堂资源,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④撰写个人学习心得。

(3)教学设计说明

课后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相结合,可以增加评价的客观性。教师将课堂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上传,为学生补救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源。

3、《网页制作》翻转课堂教学的意义

3.1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在这堂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学习者通过微视频自主学习,根据自身学习习惯自定学习步调及时间。学习者完全拥有学习主动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学习。学生普遍反应这种灵活的自主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此外,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也兼顾到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使得每个学生在课前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处于同一起跑线,这让学生在课中表现出更强的兴趣,课堂讨论气氛活跃。

3.2增强了课堂互动的多维化

课堂中的问题交流讨论、个性化辅导及小组协作学习都充分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向多维互动。这种多维互动交流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资料的提供者、学习过程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则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学生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其自信心不断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亦不断提升。学生认为这种互动交流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得课堂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3.3因材施教的真正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前视频学习,课中指导交流,课后在线答疑均是根据学习者个性需求开展,并充分尊重学习者个人学习及思维习惯,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在本节翻转课堂的课堂任务环节,学生结合已学的Photoshop知识自主设计表单效果图,积极与教师沟通,听取教师指导。在利用Dreamweaver进行网页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寻求解决。这与平时课堂中根据教师操作埋头“依葫芦画瓢”的沉默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4丰富了教学目的

本节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具体来说:学生通过课前视频学习、课中讨论总结实现了知识内容的认知目标;通过课中任务实施完成了技能目标的掌握;课前师生答疑、课中教师指导、学生间的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合作交流能力,而课中小组归纳阐述、课后优秀作品展示则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及自信心,这些都有利于实现较好的情感目标。

网课学习总结篇10

关键词:

网络营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0引言

《网络营销》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随着计算机网络大规模的使用,企业开始改变自己营销模式,通过网络做产品营销,在网上寻找新的商机。《网络营销》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为目标,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即“用到什么,学到什么”,注重锻炼学生实践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创新的能力。传统授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老师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效果不好。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自由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以探究问题的方式来引导自己学习,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知识的内化更加彻底[1][2]。

1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的优势

《网络营销》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关键是能够实际应用,能对具体企业的网络营销业务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3]。但学生的基础不同,有些学生可能开过淘宝店、做过微商,有些学生对网络营销没有接触过;其次有的学生对网络营销很感兴趣,有些学生则觉得网络营销就是在网上卖卖东西,没什么用。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主动地、个性化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单,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学习,基础好的可以只关注自己不懂的内容,基础差的可以反复学习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在观看视频时讲自己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可以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小组讨论或者教师讲授解决。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堂上,学生的分组交流讨论,作品展示,真正实现了合作学习,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转化为内在动机,可以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一种力量[4];课下,学生根据任务自主进行课下练习,学以致用,对知识进行内化还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

2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2.1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网络营销实务》,资源选取中资源共享课程《网络营销实务》作为课程资源,包括视频资源,文本资源,教学课件和习题等。里面的资源和教材完全对应,视频短小,重点突出,爱课程网上还有其他网络营销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性观看。另外,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辅助。

2.2创建课前学习任务单

课前学习任务单以每节课为单位,帮助学生了解课程要讲解的内容,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讨论、师生在线互动等形式在课下学习,完成任务。以《网络营销》课程的“核心——创新创意”这节课为例。

2.3学习过程设计

课上,教师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学生通过实务体验、分组讨论和作品展示等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并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也可以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所学知识进行升华。课程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课程中学生在展示成果,或者上台讲授,小组竞赛等,极大地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成就感[5]。2.4课后总结反思课后的总结反思也很关键,学生在课后把作品上传到网络上,通过教师评价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反思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内化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也要进行总结,反思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思考完善翻转课堂的方法。

2.5考核评价

采用“平时成绩+最终方案策划”的方式,平时成绩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中出勤、课堂提问和课前学习情况占20%,实训项目课堂展示占40%,最终方案策划成绩占总成绩40%。课程实训项目共有7个:分别为传统企业经营现状及网络平台建设情况调研、成功网络卖家网络营销创新创意分析、网络目标用户、竞争对手及消费模式调研分析、网络推广产品目标市场选择及独特卖点提炼、不同类型网站比较及网站域名设计、网站风格及功能设计和营销型企业网站诊断。每个项目专业能力占60%,社会能力占20%,方法能力占20%,最后算总评成绩。

3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分析

在测试效果的实验中有1个班级参与了翻转课堂的学习,通过对这个班的20名同学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到实施翻转课堂的效果。表4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在对学生进行的调查问卷分析中得出:对课前的学习时间,60%同学用1小时左右,55%同学会对视频进行反复观看,这说明课前微课的学习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了课程内容。在认可度上,90%的同学觉得还是有帮助的,其中有35%的同学有了创业意识,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团队意识增强了,以前喜欢自己做自己的,现在感到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50%的同学表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所增强,80%的同学表示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网络营销》这门课程更感兴趣了。以上说明,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是比较认可,并且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

4结论

《网络营销》课程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班级如果学生较多,实施翻转课堂效果不好,建议在20人以下;二是如果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较多,学生会因时间问题无法按时完成课下学习任务单,建议一个班一学期只能有1-2门;三是翻转课堂是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能存在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的问题,活动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总之,在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仍面临较大挑战,要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网络营销》课程中引导学生在网上开网店创业。让学生将课程学习和网上创业同步进行,相互促进,两者有机结合,使创业实践成为学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要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下的反思各个方面都需要深入研究,还需要有一些激励的手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并从中受益。

作者:李睿仙 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3):148-152.

[2]于冰.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3):42-46.

网课学习总结篇11

2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网教平台来完成的。网教平台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AccessedControl)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赋予了特定的权限和角色,其基本思想是,对系统操作的各种权限不是直接授予具体的用户,而是在用户集合与权限集合之间建立一个角色集合。[5]学生作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在以个人学号登录后,可以自学该课程内容,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网络课程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在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但在网络课程的实际使用中,仍然会面临如下问题:(1)学生使用兴趣不足:网络课程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掌握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而且,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并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2)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准确评价:网络课程可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网络的普及,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易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的判断。鉴于上述原因,并依据网络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1)积极引导并合理督促:利用课堂或采取短课时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督促学生利用网络课程的“课程通知”、“答疑讨论”和“课程作业”等模块来完成课程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和任务提交等内容。[6](2)及时统计并分析反馈:网络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登录学习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及测试结果都有统计分析工具。授课教师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网络课程各模块的参与程度及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时更新维护网络课程的内容,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学习效果。

3网络课程的实践

(1)网络课程使用流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参照《兰州交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操作手册》,采取首先维护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使得学生对课程有整体的了解;其次完成课程管理,主要是导入选课学生并设定权限;最后是课程授课,这一模块是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周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料,进行答疑讨论,布置并批改作业,建立题库进行章节测试,根据统计数据调整教学策略。“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使用流程如图2所示。(2)网络课程实施“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作为兰州交通大学第一批建设的网络课程之一,兰州交通大学校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2010级260名同学中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中强调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并告知学生所有的教学通知、教学材料和测验题都通过网络课程,作业由教学平台上传,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地修改了课程成绩的评定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总分的5%)、作业(占总分的20%)、测验(占总分的10%)、实验(占总分的10%);奖励(占总分的5%)。平时成绩优良率原则上不超过50%。(3)实施结果及分析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及网络课程建设要求,“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自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建设期间课程题库试题2套,课程卷库试题1套,课程通知2次,教学材料10个,如图3所示。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课程开始之初和课程结束后两次调查问卷,对网络课程进行效果评估。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可程度从62%上升到90%,学生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其他网络课程。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和提交方式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对电子版作业,批阅后的反馈比传统作业的对错判定更易于修改;而学习记录表明他们对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在答疑讨论区,提问不积极。

网课学习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1-0080-04 [DO]10.3969/j.issn.1009-8097.2013.01.017

引言

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促进网络教学资源的发展意义重大。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资源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现代高校教育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课程是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指导下基于Web的课程,已成为推进教育创新,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工作途径,但网络课程的建设只是一种途径,合理的实施才是其价值体现。将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起来,应用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主动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基于这一目标,我们从2011年9月开始,针对《信息安全》课程进行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以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概述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采用系统的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对教学方式、信息内容呈现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评价方式等进行的全新设计和组织。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旨趣在于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因此,推进信息化教学绝不是单纯的方法手段改革,而是涉及教学系统各要素环节的全面改革。

2.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包括四个基本构成部分。

(1)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三大支柱是素质教育、建构主义和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理念从教育价值观、人才素质关等方面宏观的引领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建构主义“以学习者为中心”,代表着学习理论研究的现状和走势,是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理论基础;而信息技术有效地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技术支柱。

(2)实现条件:指促使信息化教学顺利开展的资源环境。在资源的设计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信息量大,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②结构合理,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且要有层次性,以便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⑨表现形式多样,文本、图形、动画、录像、案例等,利于检索和查找。

(3)组织设计:即一套“技术、课程、师生”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程序或设计方案,操作程序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境而灵活变通。

(4)评价反馈: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又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

3.网络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武法提关于网络课程概念的观点:“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以异步自主学习为主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为学习者提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在线支持服务和评价反馈功能。网络课程这些要素使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达到完美的整合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环境支撑,还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条件。然而网络课程的建设只是一种途径,合理的实施才是其价值体现。

因此,将网络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有效地结合应用于高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将有利于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提升他们主动探究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的能力。

二、网络课程资源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Just-in-Time Teaching(JiTT)理论,将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是建立在“基于网络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二者交互作用基础上的一种新型教与学策略。具体来说将课堂分为网络部分和课堂部分。网络部分由热身预习、网络自学和交互评价构成。课堂部分包括课堂讲授、操作实践、学生活动。如图1所示。

具体内容如下:课前,教师在网络平台任务,让学生阅读相关教学内容,学生认真建构与新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预先总结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提交答案,教师查看学生的问题记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常见问题和学生的知识背景。根据已经掌握的学生水平适当的修改课堂教学活动,以便有效地开展课内的面对面教学。在实现上述反馈的基础上,信息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利用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讨论与辩论,包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小组讨论以及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交流。在这些讨论交流过程中,通常还要穿插一些操作、练习、演示和实验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入理解与掌握,更重要的是营造出“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课堂”氛围,从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

为了促进学生高级、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上述课堂学习进行充分讨论与辩论,使学生对概念有较深入理解、对知识有较牢固掌握。信息化教学还要求在课后积极开展网络自学,要求学生将课堂中某些较复杂、困难的问题作为专题在网上进行探究。这样巩固了课堂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技能,使之前的学习更有成效。

可以看出,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课前的准备活动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是每节课顺利进行的基础,而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化教学又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验和提高,通过这一环节,使得学生知识得以巩固,探索问题和协作能力得以增强,而在上面两个环节基础上的网络自学可以促进学生复杂认知能力的发展。上述这些活动充分结合了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势,从而把信息化教学的本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网络课程资源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实践

在探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后,笔者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安全》课程中,具体实施过程分为网络部分和课堂部分,二者相互贯穿、相互补充。

1.网络部分

网络部分是基于自主开发的《信息安全》网络课程的学习,该课程按功能分为学习资源、学习支持、学习评价三个要素。其丰富的资源环境为信息化教学的实现提供了环境支撑。

课前,学生根据网络平台的任务认真建构与新课程主题相关的知识。这些任务被称为“热身”或者“准备活动”,目的是使学生提出与原有知识相冲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能确保学生熟悉学习内容以便课堂上可以和教师的节奏基本同步。

网络自学是学生利用《信息安全》网络课程进行个别化学习的一种方式。学生可随意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程。学生可以进入单元试题库进行自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并进行自我评价,同时还可以对作业、问题和测试进行分析,了解自己在班级中的整体学习水平及自己的不足。若遇到疑难问题还可以发表主题请求帮助,师生都可以通过讨论交流模块提供自己的看法或解决方法。在网络自学中,学生自主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信息安全》网络课程同时提供给师生双向通信交流和学生自我评价的网络环境,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为师生在线开展讨论、答疑等教学及管理活动提供平台。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专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然后当学生进入网络课程之后,将自己的想法、观点、心得体会放在论坛上与大家共享、讨论。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疑惑和遇到的问题发到论坛上,教师提供建议和思路,其他同学一起思考并讨论,最终大家共同解决问题。学习评价主要通过考学系统实现,首先需要管理者在考学系统中创建一个虚拟教室然后开设班级,学习者必须通过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这样确保了学习者身份的唯一性。考学系统功能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资源准备、课程配置、教学组织和评价分析。学生在试题库中组卷测试并进行分析,还可以查看自己及班级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

2.课堂部分

每周课程分为3个40分钟专题学习,学习方式为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方式。

课堂讲授采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为多媒体幻灯片。当遇到难点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投影设备将抽象的用言语难以表达的理论采用动画、图片等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边演示边讲解。例如,激光窃听原理,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内容,这样易化了教学难点,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同时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学生活动主要是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开展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讨论式学习等。例如,在学习“终端安全及防护技术”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学习灵活性比较大的内容时,可以采用网络课程辅助学习的形式,教师在课堂中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教师恰当地给予引导,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偏离了主题。

在操作实践环节教师必须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模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提高学生实践水平。例如,“使用Ghost软件进行系统数据备份”的学习中,可以由教师先讲解步骤,学生再进行操练,这样加深了对知识的应用。

3.评价方式及结果

课程结束时采用阶段性学习效果测评的形成性评价和教学完成之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信息化教学中,学生必须及时复习每个专题内容,并在考学系统中进行测试,测验成绩都记录在案,按总成绩的30%记入期末成绩。这样使学生能够做到及时温故知新,避免了考前突击等不良现象。在教学结束时统一组织测试,这样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查方式使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进展并能引起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视,从而对最终的教学评价与结论起到积极的作用。

(1)成绩对比分析

本次教学对比对象为本科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年龄、性别、入学成绩、培养层次上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考试以试卷为终评成绩。实验班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每专题学习结束时压缩出10分钟用于阶段性测验,最终评价方式为30%的阶段性测验成绩和70%的试卷成绩的综合考评。

教学结束时,对两个班分别进行了测试。从成绩数据统计分析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平均分和标准差均出现了差距。实验班的总分平均成绩为89.8,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83.34,实验班的标准差为4.4,对照班的标准差为5.64,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优秀人数比例分别占55.00%和17.24%,提高了37.76%,成绩优秀的同学明显增多。这说明在试卷相对合理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出色,拔尖学生凸显,教学质量提升。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教学结束时,我们向实验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两个方面,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反应普遍较好。80%的学生支持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80.8%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比传统课堂学习更能提高学习积极性;88.4%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学习结合方式合理;有73.1%的学生认为课堂在线考试能及时检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分别有80.8%、61.5%、69.2%的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情况、在线考试方式比较满意。

四、总结与展望

基于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改变了学习者的认知方式,打破了学习的时空界限,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实现了有机融合,在实践中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不仅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此外网络提供的丰富且具有共享性的资源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学习范围得到扩充,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如下有待完善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