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教师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10-27 00:41:26

网课教师总结

网课教师总结篇1

课前我结合学校要求对自己的课做了适当调整,进行知识精简。在针对班级学生情况在录制课件中说明重难点及每位学生应达到哪些要求。

二、签到情况

开课前我会提前进入班级群询问学生在线情况及督促各位家长需要准备的材料,督促学生尽量全程观看并且能跟随老师一起完成,完成率可发到95%。

三.教学过程心得

这种教学方式确实非常新颖,,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新奇,培智部学生自控能力差,所以网络课堂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因此只要家长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我会第一时间给予解答和方法。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够坚守课堂。

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不能像平时课堂那么随时提问,随时解决问题。教师的管理能力也下降了一个等级。我班网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了解不到学生在学习时的表现,求助问题少,只能从最后的完成情况来判断。

四、作业检查

每天的作业程序: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拍照上传。这是比较简单的作业,大多学生课后能积极在群内提交作业,个别学生作业拖拉,即使提交了也可以看出不是用心做出来的,联系家长,家长马虎大意,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五、今后措施

网课教师总结篇2

宁夏育才中学成立时间不长,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校教师也是由一大批年轻教师为主体构成的。如何使众多年轻教师每节都能有一个基本合格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在课堂上能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是大家的共同心愿。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多轮培训,大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学校成立课题组,重新审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情况,明确信息化教学资源工作的目标,制订了相关措施。

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共同提高 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集体备课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就某一课的教学目标、难点、重点只做一般性的要求。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搭建的互动平台,根据自己的特长,在教学设计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能进行充分的交流,形成大家公认的最完美的教学设计,教师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素质的全面进步创造一个必要的条件,促使教师提高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教育手段的素养。

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价值的自觉认识 基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设计实验,就是把传统的教师单独备课行为和信息技术条件结合起来,并通过网络传播方式来进行的信息交流的教育、教学活动。网络的特点是超大容量数据、即时交流等,这些新兴教育手段的作用是传统教育方式无法比拟的。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教师能够用现代化的手段对各种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教师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与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为教学、教研活动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而且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认识,提高自己的课件制作水平势在必行。

经济高效,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信息化教学设计对传统教育中仅仅传授知识的教育模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它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职教师负担较重,每人带两个班的课,天天工作10小时以上,承受着较重的升学压力。教师作为教学结构的核心,有利于对教学活动过程的组织和监控,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基于网络多媒体的教学实验,把原来教师承担的一学期的备课量,减少到只重点备好几个章节或单元,使教师从沉重的备课负担下解脱出来,更加集中精力地为大家提供优质教学设计,然后把大量时间用于学习实践教育教学的其他方面。

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可从服务于教学目的的角度出发,在课程总体目标的框架下,思考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教师设计出更加优质的教学设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促进网络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设计有效整合,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条件的素养。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校本行动研究的方法。根据学校教师的现状以及学校硬件设施现状,并对这些条件、环境做到有效整合,保证教学设计向正常方向发展。所谓行动研究,就是要教师注意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质,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作用,积极和同行进行交流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数学教学设计的阶段和步骤

创建平台,探索新知 多媒体网络环境与CAI课件还有些不同,教师应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把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放在重要位置,必须有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能力。实施重点是“共同参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交互式电子白板实操培训,聘请专家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专题讲座。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教师就需要把教学目标分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放在学习网站里,提前一个月上传到网络,做到能够循环利用,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使校园网成为一个资源共享、交流提高的有效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努力使其不断完善,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达到预期的效果。

汇报交流,总结新知 利用网络环境,汇报交流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很清晰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在每个学生的面前,很直观,便于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在上课时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要敢于创造性地重组教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时展需要的,能有效培养新时代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网课教师总结篇3

国内许多中医药院校也基于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网络课程建设。建立的网络课程基本覆盖了中医药院校的主干学科,不过由于中医药课程传统授课的一些特点,其应用的效果并不都令人满意。钱莉等认为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率并不乐观,师生活跃度亟待提高。辽宁中医药大学2012年启用了新版网络教学平台,到目前为止已经建设了2537门次网络课程,在线人数达到505万人次。不过网络课程的应用效果并不一致,有的网络课程内容比较丰富,与学生有良好的互动,教学效果较好,而有的课程还处于初级应用阶段,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推动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出台了相应的鼓励文件,并组织了网络课程的评审活动,极大推动了学校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

一、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的确定

学校首先明确了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各门课程由主讲教师负责具体建设工作,其它任课教师在主讲教师开放相应权限后共同参与建设。主讲教师须对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课程基本信息进行完整填写。主讲教师及其他任课教师须结合课程教学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其它相关内容的建设工作。

网络课程的具体建设内容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等)、课程教学活动内容(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在线测试、课程作业、研究性教学、课程通知等)、课程教学资源、课程相关知识拓展等。

学校按照教学理念与课程设计(10)、教师队伍(15)、教学内容与学习资源(25)、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15)、学习支持服务(20)、教学效果(15)来设计6个一级指标并分解为17个二级指标。为了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在评审前对参评课程进行了量化统计。课程统计信息包括:选课学生总数、教师进入课程总数、学生进入课程总数、课程被访问总数、课程通知总数、添加教学材料总数、课程讨论区发表主题总数、课程讨论区发文总数、添加常见问题总数、添加课程作业总数、上交作业总数、访客进入课程总数、课程问卷总数。教师授课统计信息包括:登录次数、进入课程次数、添加个人资源次数、个人资源被引用次数、课程讨论区发文次数、课程讨论区回文次数、布置课程作业次数、批改课程作业次数、课程通知次数、课程问卷次数、参与课程问卷调查次数、教学笔记数量、回答学生问题次数、添加试题库试题次数、添加试卷库试卷次数、发表博客文章次数、博客文章被回复次数、开课数量、选课总人次、在线时长(分钟)。

二、网络课程评审平台的设计

网络课程评审平台的设计要求是使评审专家能够清晰了解评审的指标及分值,充分掌握参评课程的信息,并且能够方便的给出评价。虽然存在一些类似的评审软件,但是具体到网络课程的评审,这些软件均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因此笔者带领开发团队最终独立开发了评审平台用于学校的网络课程评审。评审平台选用了微软公司的进行网络开发,数据库采用微软的SQLSERVER 2008,服务器部署在学校的云平台虚拟服务器上,评审专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分布式访问和评价。

(一)网络课程信息页面的设计

专家在登录后先核对一下姓名,第一次进入先点击申报表下载和统计信息下载,里面包括全部参赛课程的申报表和统计信息,供评分时参考。

下面栏目会显示参赛课程,参赛课程一共43门,每页显示20门,后面页面可以点击下面的“>”向后翻页,“

(二)网络课程评价页面的设计

网络课程评分页面会显示课程网址和部分课程统计信息(详细统计信息可以通过下载的统计表查看),可以直接点击课程访问地址访问课程,通过查看课程内容进行打分。查看课程内容时,每项课程栏目,里边的资源要逐层递进点击才可查看完整。打分时按照左边的评审指标和最高分值逐项在得分栏目打分,得分栏最下面会显示总分数。打分结束后点击保存结果即可。若分数输入错误,及时在原位修改即可。即使点击了保存按钮后,也可以在评审期间,再次修改分数,进行保存。

(三)成绩统计与分析

网课教师总结篇4

一、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课程设计

设计基础课程是设计专业学生的一年级基础课程。课程着重解决学生的设计意识、图形意识、创造性表现意识和思维理念的形成。它的特点是实践性强,所以要完全使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是不可能的,但是网络平台作为学生预习与复习的平台将是比较好的辅助手段。因此,从辅助教学手段的角度对设计基础课程网络平台部分进行课程设计。

(一)建立整体课程的任务安排

1.读懂大纲

分清各教学内容的类别、各知识点概念的陈述、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衔接的关系。在课程设计方面能够上下互相承接。根据大纲要求,建立起课程框架,合理安排好线上、线下的课程学习及作业完成时间。

2.利用WEBQUEST建立网络探究平台

首先是总体课程任务的规划,方便学生对课程有总体的把握。内容有课程大纲、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知识点、重难点的分布。列举学生在整个课程里面要完成的各个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教学目标。建立信息技术课程基本学习方法的教程及论坛发帖的教程,给出超链接,要求学生自学简单的教程并初步学会使用方法。

3.确立课程任务概念

在课堂的第一节课,将课程的安排、要求及网络使用方法,用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其后的学习中需要领取任务进行预习与复习。

(二)建立整体课程的过程安排

1.利用WEBQUEST网络探究平台建立

建立网络平台课程的过程要注意合理性,时刻注意应以线下的基础课程为主,把过程定位于课前预习作业与课后作业过程两大部分。根据大纲的要求分阶段设定过程任务,而且对过程描述必须非常详细,步骤设定要具有逻辑性,每步都有专门的网络课件与视频教程的超链接对应,方便学生进行学习。

对教学过程进行分类,如描述性任务、探究性任务、总结性任务,根据课程不同阶段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逻辑系统和掌握设计思维能力。

2.课堂过程与网络课程要进行联系,网络课程是课堂课程的铺垫

网络教程可适度取代课堂教师讲授PPT课件的方法,教师在课堂讲授时注意要点的讲述,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网络教程的同时,将网络教程的过程步骤打印下来供没有电脑的学生学习。从一开始就必须使学生养成课前领取学习任务过程进行预习,课堂有目的地完成作业,课后领取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3.设定过程的同时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任务的过程在设定初始有一个原始标准,教师在结合大纲的情况下,要观察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进度,不利条件的克服情况,如缺乏网络条件、作业量过大等问题。激励学生在不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优点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整体学习进度要在每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调整过程的任务,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习能有充分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三)建立课程资料库

建立网上网下的课程资料库,让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过程和进度进行学习。课程资源库的建立比较耗时并需大量相关资料,需要教师把握方向,发动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补充,才能建立起资料详尽的课程资源库,而相关的课程资源库所包含的内容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课件资料库,学生能按顺序自学;

2.历届学生作业资料库,可将优秀作业及常见问题作业分别作资料库,方便检索;

3.优秀教材的示范作业资料库及大师鉴赏资料库;

4.教师示范作业视频资料库,教学过程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技法的原理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

5.教学分析资料库,出示相关的作品要求学生进行评析,教师加以评价,形成教学互动;

6.延伸课程资料库。通过网络问卷或线下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的兴趣点所在,建立起相关的课程任务,学生对课程了解之后加入探究性研究,丰富相关的教学资源,也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

7.学生资源搜索分类练习库,为了培养学生的资源搜索能力,对之后的设计课程起铺垫作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源还可以丰富以上各个资料库,使其能持续发展。

(四)建立网上学生作业上交制度与评析制度

根据档案袋的管理办法制定每个学生的作业上传管理方法。利用论坛,按照课程和班级划分区域,进行集中管理;每个学生按照“课程—班级—学号—姓名”的规则建立作业、上传帖子,作业全部上传到属于自己的帖子里面。作业上传以照片拍摄的方式辅以文字说明,照片上传需要加上学生的姓名水印,以防盗用。每个学生从第一次作业到最后一次作业,以及作业过程的集中展示能观察到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师在每次作业上交后完成评析,及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答疑。学生能在教师的评析中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使学生即时地在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弄清教师的评价标准,确立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建立学生的作业总结库

将学生的作业与总结分开管理,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管理。学生的总结贴包含自我评价问卷以及课程心得总结,方便后学者在此区域从师兄、师姐的学习经验中对课程有总体印象,根据经验调整学习方向,提高学习效率。

(六)建立外部资源链接库

1.外国优秀网站链接

2.国内优秀论坛资源链接及介绍

3.建立学生主动交流资源

二、设计基础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效与总结

(一)实践应用成效

1.网络平台使用实录

全部课程共有8天,分别对每天的课程进行一定的记录。

课程的第一天,对学生拥有网络的情况做初步统计与了解,要求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实践。拥有电脑人数15人,占全班人数35人的42.9%,学校有网络中心的网络环境。使用网络情况,IP登陆及注册人数10人。

课程第二天课,要求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上传作业,制定学习计划。学生注册并使用网络平台人数有所增加,达到25人,占总人数的71%。课堂了解未能上网学习的学生,原因是:(1)没有个人电脑;(2)没有网络环境。具体解决方法是将网络课件与部分图片打印输出,将网络课程教案制定成教材,提供给学生,解决学生缺乏网络环境的问题;要求学生间相互帮助,利用网络上传作业。

课程第三天,对学生上传的作业进行点评,评析作业的闪光点及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进行课题相关资源搜集,并上传作业。辅导学生熟悉网络环境并专门教导作业上传方法。学生开始上手,并尝试使用网络资源,留言提问。教学开始有互动。

课程第四天,针对学生的进度问题建立对应教程,要求学生进行对应学习,并运用网络资源做自主性课题研究,目的是使学生深刻了解课程的要求及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网上收集到的回帖数字仅为8贴,占学生学习人数的23%。调查其原因,学生对其中的学习指引导向不够清楚,未能及时完成学习,这在教学课程设计上还需注意,要简单实用,指引性明显,学生才能及时完成教学安排。

课程第五天,学生补全作业,并在课堂学习中看到网络学习的好处,课堂练习中学生皆进入学习状态并开始享受学习过程,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并乐于向老师介绍自己的作品,有部分同学仍向教师提问:“是否能这样做”?在教师肯定之后,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并加以引导,帮助其肯定自己。后教师在网络平台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未能知晓其他同学的过程,教师在网络平台出示过程后,学生反映较佳,在教师的评语指引下,学生能够轻易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和方向。

课程第六天,学生开始适应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网络平台,提够阅读书籍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并相互了解书籍的优劣,得以相互交流互动。学生开始有自主学习的苗头,能对自己作品做一个记录和分析,并确立研究方向。

课程第七天,要求学生继续上传作业,教师进行评析。完成情况良好。

课程第八天,课程总结,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总结及问卷调查,全部上传到网络平台。这给后学者提供参考资料和学习建议,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安排。总结全部安排放在统一的目录下方便查阅,并建立学生作业网上展厅,展示学生的作品。

2.学生反馈意见

设计调查问卷,针对网络平台课程的实践:如提出:(1)你感觉通过网上学习对你的学习有没有帮助;较之不用网络的学习呢?(2)参与网上学习给你带来的好处、弊端在哪里?(3)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不足之处、需要改正的地方?(4)教师用什么方法能让你更容易掌握要点和方法?(5)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之后是怎样解决的?(6)对师弟、师妹等学习课程的建议和心得。

学生对问题1的回答35人中有30人做出“有一定帮助或有积极性帮助”的回答,5人回答“帮助不大”。对问题2的回答主要有以下方面:

优点:

(1)可以借鉴、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便于开拓思维和眼界;(2)网络学习能提高学习效率,节省时间;(3)通过网上学习能够和同学们更好地沟通,互相学习,达到知己知彼的效果;(4)增加师生间的交流,能增进关系的融洽。

缺点:

(1)不够生动和网络硬件的不完全普及;(2)第一次接触的同学较多,感觉完成程序相对复杂,课时紧张,上传作业的程序增加了作业工作量;(3)容易分心,沉迷网络。

对问题3—4集中听取学生对教师课堂表现的意见,收集情况如下:

(1)学生认为教师课堂讲解针对性不够强,过于深奥及复杂化,需要简单化或能举例说明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材料、范画不足;(3)课堂进行集中讲授需要更多的指引与作业评价。

对问题5—6的设定主要是要了解学生有没有使用网络来解决问题,以及整个课程的心得如何。情况如下:

(1)有5个同学是直接回答使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大部分同学回答是直接请教老师解决问题,也有一部分同学是两者结合解决;(2)对师弟、师妹的建议主要涉及课程本身问题居多,有部分同学会建议师弟、师妹提前接触电脑常识。

结语

教师必须要明确思路,在解决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以网络课程作为良好的教学手段进行补充。锻炼授课能力,简化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师生沟通渠道,这些都是教学手段外的能力。通过网络课程的方法编写一定的调查问卷能更迅速促进课程的建设、放大教师的缺点,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1.可行性判断

经过一次的教学经验,从整体的课程建设到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课堂学习气氛到学生的反馈意见来看还是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学习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课程实验阶段,能有大部分学生觉得网上课程对其有用,这对教师有很好的鼓舞作用。学生的作业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课堂学习气氛高涨、学习积极性高,除了网络资源起到一定作用,正确领悟大纲要求和课程内容也有一定作用。

2.教学资源库的继续丰富

教学资源库的丰富需要发动课题组的教师,还可以建立分论点,让学生小组集体完成,深化教学资源,形成点状发散的教学资源,长久下去,教学资源库将极大丰富。

3.规范化管理

有一个系统化与规范化的方法使教学程序标准化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参考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定进行课程建设,这会使课程建设少走弯路,更有效率。

4.教师要不断深造

网络课程与设计基础课程的整合属于摸索性的实践行为,需要教师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如何让课程的整合作为一个很好的辅助教学工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或将优秀的教育经验,如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融入教学整合中。

(注:本文为校级资助课题,G2100103)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A.V.Kelly.课程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K.S.Brown.反思型教师与行动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网课教师总结篇5

1、实验教师进行网上备课。确定授课内容,把教学设计到指定的交流平台。

2、课堂录像。将实验教师正常授课的过程进行录相。通过软件,修改录像格式,到交流平台。

3、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集中或分散的,有针对性,具有参考价值的讨论活动。

4、讲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集思广益,拟定重教设想,为其他教师及今后的教学积累有价值的经验。

5、进行活动的总结。总结本次活动教师、学生表现。总结教学经验,为下一次活动开展作指导。

二、网上教学研讨的优势

传统的教研模式,是在集体或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听课、评课、反思的过程。如果只把课堂实录文本发到网上,大家来研究、讨论,不仅失去了课堂教学的现场感受,而且需要整理实录的时间,失去了教研的实效性。根据现今校园网络情况及教师的实际现状,都应具备自主进行课堂教学录相的物质基础。把课堂教学“保存”在网上,不仅能够保留课堂的真实,而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能够上网,随时可以观看、研究,自己的观点。

三、网上教学研讨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应该给予教师、学生适应录像教学的过程。录像课的节数在时间的密度上应该遵循先疏后密的原则。

2、实践性原则。教研活动的组织是为了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形成网络教研新模式。不能为录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这样的录像课,既不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常规性教学的研究。

3、开放性原则。在研究的初级阶段,课堂教学的录像、研究的内容、讨论语言的规范性必定会存在许多问题。因此,课题开展要经历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通过录像教学与网络教研,能够开拓学校教研的新领域。在自然成长的基础上,提升实验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网上教学研讨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地选择网络平台。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选择或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平台,是做好课题研究工作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需要上传大量的教学录像,需要随时发表评论信息。因此,对网站空间需求大,网站的稳定性要强。课题组要通过网上搜索、调查、对比,选择最佳网站,构建教研平台。

2、集中进行技术培训。(1)对录相者要进行相关技术的培训。(2)要对视频处理负责人进行相关操作技能技巧的培训。

3、对评论者的要求。要抓住课堂教学中反映突出的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来谈。为使评论更加有效、更具参考价值,要求选择课堂教学、教师、学生各方面存在的优点、缺点分别进行评论。同时,逐渐对外开放视频观看、评论权限,以吸纳更多、更全面的评价。

4、对讲课教师的要求。(1)备课。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要把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结合起来,利用学校集体备课的内容、讨论形成的教学设计,使个人备课能够更加合理。(2)上课。积极做好课堂教学进行录相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课堂教学自然、顺利地完成。为教学研讨、课题实施提供真实的案例。(3)课后反思。录相结束后,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积极看待他人对自己课堂教学的评价。通过查看评论、自我反思,对本课进行重教设想,为今后及他人的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五、网络团队教研活动的实践

1、活动准备。网络选择:实验幼儿园安康网以实际应用、与工作紧密结合、内容丰富等特点,曾获省级乃至部级优秀网站。基于该网站的实用性,视频上传简单、可交互性强,可设置权限等条件,选择该网站作为网络教研主阵地。组织讲课:结合幼儿园开放周、优秀课、课题课评选等活动,将教师教学进行录像,保存视频文件。视频制作与上传:根据安康网视频大小限于200M的条件,用视频转换软件将原文件剪辑、压缩,然后上传到安康网。

2、活动开展。全面观摩:以现场观摩和网络回顾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网络回放时间按视频上传视频确定。组织评论:组织一线教师,针对每节课进行点评。一方面,以课后现场点评的形式,教师面对面进行点评。

网课教师总结篇6

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网络应用型人才,专业知识内容丰富并非常注重于实际应用。但在学习阶段,学生一般无法去做真实的网络项目,而在专业学习中仅靠做实验无法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网络应用。学生无法切身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就会迷茫、吃力、枯燥。而案例教学模拟的网络环境,有具体的场景,实际的需求,会让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通过完成一个案例,能够让学生具有收获感和成就感。同时,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然后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个具体的网络案例需要先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再利用所学的技术来解决这些需求。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无法进行有效的师生交流,教师不能很好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先就一个案例进行仔细分析,然后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师生间进行交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提示。这就调动了师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

4.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像以前做实验那样按照实验大纲一步一步做就可以完成,面对一个案例,学生需要自己去思考,弄清楚需求是什么,该采用什么技术来满足这个需求,然后自己动手去实现,在实现案例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问题,还要通过查阅资料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而是自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

案例是整个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3]。网络工程专业案例教学的关键性问题就是设计一个总分结构的综合性案例。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如果不能结合专业特点,只是生搬硬套,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好的效果。结合前面网络工程专业课程多样化的现状和特点,必须将分散的专业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各门课程不能各自为阵,要站在网络工程专业的角度去设计本门课程的案例。网络工程专业的案例设计思路应该是:首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能够囊括各门专业课的总体案例,而各门专业课的案例,应该是这个综合性案例的子案例。各个子案例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如图1所示。

1.明确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建立跨课程的综合性总体案例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综合性网络应用人才。鉴于网络多样性、复杂性,网络工程开设的课程也是多样性的,涉及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了能够让学生将所有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站在网络整体角度去学习和掌握知识,必须建立跨课程的、涉及网络各个方面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这要求全体教研室人员、任课教师参与其中。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并不是哪一门课可以独立完成的,每门专业课只能完成其中的某个部分,虽然其他部分暂时不能完成,但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网络工程这一整体概念,并能知道正在学习的专业课程在网络中的具置和应用范围。这样的综合性总体案例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够防止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的迷茫,避免“管中窥豹”。学生每学习一门专业课,都很清楚这门课在网络工程专业中的定位,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能够解决哪些问题,不能解决哪些问题,激发对其他未学课程的热情。当所有课程都结束后,这个总体案例也全部完成了,这时学生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网络工程的整体含义。

2.每门课程精心设计案例,并作为子案例融入总体案例之中不同的专业课程在设计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要能够作为子案例很好地融入专业的总体案例中,明确本课程的地位,并要兼顾已学和未学的专业课程,建立内在联系。其次,子案例要具有综合完整性,能够覆盖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第三,案例要具有真实典型性。所设计的案例应取材于工作、生活中的实际,让学生感觉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并且案例应是网络中普遍应用的并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能够体现网络应用的普遍规律。第四,案例应该具有可考核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考核可采取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如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对所有案例解决方案进行分析,集体打分。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个好的案例,也必须有一个好的实施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案例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学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5]。为确保教学效果,我们根据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状况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实施方案,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1.精心准备在介绍案例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知道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位置,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接下来要全面了解该案例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理论知识,并考虑如何讲授这些理论知识,如何引入案例,案例提出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性思路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个案例一般要多久才能完成,教师必须能够掌控整个案例的实施过程。

2.学生分组教师要事先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分组时要考虑到平衡,不能把学习程度好的学生都分到一组,也不能把较差的都分到一组。一般情况下5人为一组,并由学生选出组长配合教师工作,负责组内部的分工协调等。组成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重组。学生分组非常重要,要确定组的成员之间能够很好地在一起进行分工合作,坚决避免有的同学闷头做,而其他同学无所事事的现象。

3.初步分析教师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将案例材料发给每组讨论,再对案例进行简单介绍。每个小组内部要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最后形成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由组长交给教师,教师根据每组不同的情况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并引导方向。这一步的主体是学生,要学生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不同的组之间走动,掌握讨论的情况,也可以适当参与讨论。在点评每组解决方案时,应指出错误和不足的地方,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该怎么做。同时对于正确的地方要适当肯定和表扬,激发学习兴趣。#p#分页标题#e#

4.解决方案每组学生根据上一步教师的建议再次讨论并修改和完善解决方案,确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后开始实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步全部是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再参与学生的讨论,也不需给出建议,只需在各组之间进行观察,掌握情况即可。学生如果在这一步仍有错误,可以在后面案例总结的时候进行改正。

5.评比考核这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考评。做完案例后,每组由组长向全体同学简要介绍其案例解决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就该解决方案提出问题和建议并集体给出成绩。这样,每组成员不但可以知道自己的解决方案的对错,还了解了其他组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6.案例总结经过师生共同对每组案例解决方案的分析和讨论,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己的心目中可以总结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也许还有不足的地方。这时,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共同总结出一个完整的、合适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标准的答案。这一步也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如果在这一步存在多种不同的但又都可行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教师必须告诉学生每种思路和方法的优劣,明确最佳的方案。

7.案例完善每个班级的案例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分析和总结该班案例教学的情况,对案例不断更新和完善。

案例教学取得的效果

网络工程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后,经过不断的完善,总结了一套适合专业特色的案例,并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如下。

1.解除了学生对专业的困惑学生从最初的专业课就开始接触到这个总体案例,虽然当时只能完成其中和该课程相关的子案例,其他案例还不能去做。但学生从这个总体案例看到了未来,知道自己学完所有专业课程后,就能够完成这样一个复杂的案例,从而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广博,无形中也增加了对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渴望。学生不再因为课程繁多找不到方向而迷茫,很少有人再向教师咨询诸如网络工程专业到底是学什么的,毕业后能做什么,现在学的这门课有什么用,是不是只要学好某一两门课程就可以了。因为学生在这个总体案例中了解了网络工程专业要掌握的知识和能解决的问题。

网课教师总结篇7

项目教学法简介

项目教学法的前提是“项目”,是一个人人参与的集学习、创作于一体的过程。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的开始阶段,主要采用独立作业的方式。项目教学法更多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一般而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分五个阶段:

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得到教师的认可后实施。

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的合作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

评价考核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查,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可分三个级别进行考核:第一级,由教师对各小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定,如能否共同协作,是否实现预期功能,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每个组员对本小组的贡献情况及参与意识进行互评;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如自己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是否已经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并熟练应用。最后,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有企业参与的项目,必要时可由企业做出最终评价。

归档或结果应用项目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应尽可能将项目的完成结果应用到企业和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网页制作技术》课引入项目教学法

《网页制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制作技术》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网页制作技术》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课本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先由教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然后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上机验证教师所讲内容。这种方式忽略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碎,很难开发实际项目。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丧失了主动参与的意识,以致课程结束时,几乎没有学生能够设计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网站。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中心。我们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任课教师为企业开发网站的经验,让教师将所承担的网站建设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共同开发项目,让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积累项目开发经验,从而体现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项目教学法引入《网页制作技术》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有些能力突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外界联系,承接小型网站建设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项目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网页制作技术》课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

笔者在担任《网页制作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一)网站项目的确定

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同时,结合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将选用的项目分为两种:一种是选用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另一种是选用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对于具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选定具有较高难度的项目,并且最好选择正在进行中的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二)网站项目计划

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对于已通过验收的项目,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对于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可由学生直接面对企业,与企业沟通,做出需求分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对已验收的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

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例如,根据我校《网页制作技术》课的实际情况,将首次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的能力模块划分如下(见下图)。

(三)网站项目实施

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学生根据项目计划书,按时按量完成相应的功能模块,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网页制作技术》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

第一阶段实施过程对应上图中的能力模块划分情况,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双教一体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网站项目展示与评价

项目完成后,应对网站项目的建设效果进行展示,并加以讲解。在讲解展示网站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并结合相应的网站项目评分表,形成学生和教师对该项目各自的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应结合其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程度、服务程度以及所起作用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在对承接的企业的开发项目进行评价时,除上述评价角度外,还应结合企业的需求,即除了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外,还要有企业评价,并以企业的评价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

(五)网站项目的总结和应用

项目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并将其成果应用到相关领域,体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我校在《网页制作技术》课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以来,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我院的网站、各系各部门的网站、思明网站等。项目完成后应总结思路、技巧并进行经验交流。思路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明晰项目完成的最佳思考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技巧总结着重总结解决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的方法,把握并吸收整个项目开发的精髓;经验交流主要是对学习方法、知识应用进行交流。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拓展和延伸。

项目教学法的成果

《网页制作技术》课在实施项目教学法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课程的教学目的。这种改变使学生不再觉得学习该门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分,而是真正掌握一门技术,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撰写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培养和提高。

实践表明,《网页制作技术》课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枷锁中挣脱出来,实施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掌握了一门技巧,对教师也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网课教师总结篇8

1 课堂教学

课堂具有双重的含义,一是指物理空间的课堂,即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二是教室课堂的延伸和泛化,即有组织、有规模的学习发生的环境。对于广义的“课堂”概念,比较公认的描述如下:课堂是一种结构化的时期,学习活动在这一时期内发生;通常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学生(或称为学习者)和教师(或指导者)的教学构成主要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可能是教材(课本或多媒体教材)的一个部分,在这一活动周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特定科目的知识或是特定技能活动的教学,教学活动通常发生在教室中,也可以发生在有情境的学习环境中。

无论是在现实中的课堂还是在泛化的课堂,与“个别教学”相对应,课堂教学都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1)学习者特征相似,这些相似可以体现在年龄、知识程度、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等;

2)教学内容固定,施教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受教者群体特征,按照各门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组织教材和选用教学方法;

3)具有固定的教学周期和教学时间,施教者根据以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受教者群体,制定固定的时间表,向整个受教者群体试试教学。

根据课堂的含义和课堂教学的特征,以及教学发生的时空差异和教学传播媒介,可以把广义的课堂分为两类,一类在现实的学校中,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传统课堂,另一类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教师和学生的“教”和“学”活动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空,但满足课堂教学活动特征并以网络环境作为载体和媒介的网络课堂。

2 教师在两种不同类型课堂中参与的有关“教”的教学环节和行为活动

对于教师来说,教学通常可以按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教学评价与总结阶段。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的教学,教师的活动贯穿始终;但由于这两类课堂所依托的教学环境的差异,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即“教”的活动发生的时间、阶段和场所都有所不同。

2.1 传统课堂的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传统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时空,教学实施阶段是由教师和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和同一个物理空间协作完成的,教师“教”的活动也集中于这一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传统课堂教学由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总结巩固、布置作业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凯洛夫的“五环法”)。教师在这五个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中集中进行与“教”相关的教学行为。

2.2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和教师“教”的教学活动

网络课堂在打破了对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时,也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这使得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时间和阶段,以及发生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进而引起教师“教”的方法发生变化。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更强调学习者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者课堂中主要教学媒介不再是教师,而是教师预先创设的教学环境和在此教学环境中基于不同媒体的学习资料,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的安排学习的顺序和节奏,能够更好地适应个体的学习特征,通过和学习环境的交互参与教学活动,使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工具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在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传递媒介的作用被弱化,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

网络课堂的教学基本环节包括: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实施网络教学、学习支持和学习评价。教师“教”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前两个环节中。

1)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和网络课堂环境的建设

由于教师“教”和学生“学”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再一致,教师“教”的活动先于学生“学”的活动开始。在网络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教师“教”的教学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这体现在:

A 教师在学生进入网络课堂学习之前,需要完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的内容的制作,网络课堂的教学引导要满足学生能够根据预设好的引导内容独立完成目标学习任务的学习;

B 对于异步网络课堂,教师可能需要预先录制讲授内容,对学生可能在学习中大量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和解答。

2)网络教学的实施

网络课堂的教学形式可以分为两类:讲授式和互动式。

讲授式的网络课堂教学,最具代表性的是网络公开课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学习者在参与这类网络课堂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师推送通知的指导来收看和学习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和各种教学资源来完成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此外,学生可能需要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个别的学习指导。

互动式的网络课堂教学,通常使用的有小组讨论式和协作式两种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式可以根据讨论的同步情况分为在线讨论和异步讨论,“在线讨论”顾名思义教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语言的交流,教师需要“倾听”、引导,点评和总结;“异步讨论”即教师在讨论区或论坛中设计能引起争论的初始问题,建立相应的主题讨论帖子,学生参与进去进行发言,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情况引出后续更多的相关问题使得学习者获得问题的拓展和解决能力。

在协作式的网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课程设计和课堂环境建设阶段完成协作任务和学习目标的设计和制定,在教学实施环节将其给学生,并在学生进行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和指导,以及在整个协作活动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2.3 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中“教”的教学活动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课堂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在教学环节、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具体如下表1所示。

3 网络教学平台的特有教学活动

3.1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策略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在网络课堂教学中,需要突出体现学习者的地位,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学”来展开,而非教师的“教”,网络教学平台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与服务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因此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存在特有的教学策略。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的设计除了教学资源整合、在线交流工具外,还应具备对教学策略设计的教学活动组织。

国外多数教学平台中支持教学策略实施的方式主要是学习路径工具的设计。学习路径功能首先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导航树,教师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各种学习内容、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活动包括讨论、联系、作业、测试等都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有机排列,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自由选择路径,教学平台具有学习进度跟踪功能,教师可在平台中掌握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学习路径情况。学习路径功能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学案”,体现在教师“教”上即教师可以灵活的添加、修改或删除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形成针对不同学习者特征的学习序列,并能够通过平台的反馈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观已经从“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活动为中心”,但是在教学策略的设计支持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展,使得学习路径的操作更为灵活、学习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

3.2 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学评价支持的相关教学活动

作为教学质量的测量标准之一,教师通过评价能够进一步了解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是否有效,从而进一步改善教学。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教学评价具有“形式多元化”、“形成性评价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和“主体转变为互评”三大特征。

除教学策略支持的教学活动以外,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在教学评价支持方面也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优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完全地网络教学评价或其与传统课堂评价的结合逐渐成为新兴的教学评价方式。常见的教学平台所具有的评价功能有问卷系统、作业系统、考试系统、测评系统、成绩管理、文件袋等多种形式。其中“测评系统”包括自评、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等环节,指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在内以及教师指定的其他学生组对学生上交的作业或者作品进行打分和评价,根据教师所设定的权重,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该“教学评价”即可以是形成性评价,也可以是总结性评价。“文件袋”也被叫做“电子档案袋”,常常与学习路径功能相联系,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参与的一些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能够充分的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网络学习平台中评价设计的一种趋势,“文件袋”能够以电子档案的方式记录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材料、作业、参与活动、学习成果以及自我反思等,使得学习者自身和教师家长了解其学习和成长情况更为便利。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评价功能支持的教学活动应该具备对这些服务支持功能的管理和选择上,如问卷系统中问卷的设计和生产,问卷回答情况的反馈等。

4 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模块的设计

4.1 教师在课堂中“教”的活动的信息技术支持

教师在网络教学课堂中“教”的活动主要分为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操作、师生互动、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环境管理三大方面,其中每个方面涉及信息技术手段如表2所示。

4.2 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模块功能

通过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的特征对比,参考国内外相关网络教学平台中对教师“教”的支持与设计,本研究认为教师模块应具有以下功能:

1)资源整合(文件库或资源库):资源浏览、资源编辑(教师可以上传和修改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资源、习题库等各种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资源管理(包括设置资源的权限给不同的用户使用、将不同资源放到不同的文件夹以整合并分享给学生以及分组任务)以及资源审核(批改作业、评价作业和学生作业)等子功能。

2)教学策略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活动管理、学习路径、教师博客、在线交流、视频会议、邮件系统、公告通知、搜索等功能。

3)教学评价支持

该功能包括用户管理、电子学档、问卷系统、互评系统、测试系统、作业系统、活动报告、学习情况、成绩管理等功能。

4)设备管理

A 网络连接统计及管理:包括电子签到、网络管理等

网课教师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034-03

0 引言

北京工业大学网络教学源于2002年9月,并在2007年10月研发启用新版“教育在线”网络教学交互平台,与后续研发的新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课程论坛、博客、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多媒体教室网、教师多媒体培训网等资源网共同构成了网络教学多平台体系,推动了学校网络教学的发展。随着平台和资源的逐步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多媒体教学支持、培训等工作情况通过清晰、准确的数据体现出来,教学技术支持与辅助服务逐步进入到科学、及时的管理层次[1]。

截至2013年12月,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在线”平台中开课课程(组)710门,班级1568个。学生用户26332人,教师用户1209人,助教用户158人。总访问量超过4100万次,日均登录次数1440次。本学期活跃课程(组)131门,班级206个,活跃教师158人,学生5793人,日均访问量近万次,登录次数2160次。“教育在线”访问量很大,面临很大的压力,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促进学习、改善课程,如何深化网络教学及数字资源建设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因此本次问卷研究的主要目的包括:了解教师应用“教育在线”平台的情况和满意度;了解教师应用平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平台需要完善的功能,如功能、技术、流程;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的规律;形成推广应用网络教学的措施。

1 方法与过程

1.1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编问卷《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情况调查问卷》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1.2 数据取样

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网络问卷形式,通过调查问卷与课程测试系统(http:///Questionnaire),并通过学校门户网、教育在线和第五次教育教学大讨论网站转发问卷信息,还通过群发邮件给“教育在线”教师用户发送了问卷链接。

1.3 数据取样

问卷采用实名调查方式,经5人测试,修正了“表述有偏差”等问题,经过对题量和问题难易度的调整,答卷时间控制在9~13分钟。问卷的内容呈现方式采用单页面滚动呈现,前言部分阐释了本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意义。统计结果通过系统生成,答卷人可查看统计结果,并可将其作为研究数据。为防止个人信息泄密,公开的结果过滤了答卷人姓名和邮件等信息。

2 问卷与分析

2.1 问卷内容

“教师问卷”含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2题,对问题依次编号为T1、T2、T3、……、T22。问题结合4个维度展开:答卷人基本信息;网络教学的作用;“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题目内容正面表述,并尽量保持维度内的一致性,具体编写情况如下。

维度1:答卷人基本信息。从答卷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院所、学科背景、网络教学经验、邮件方面测查,共9小题,包括单选和填空题,部分示例如表1。

表1 “答卷人基本信息”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以“;”区别各选项,下同)

T5 您的职称(单选) 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

T8 您的网络教学经验值(填空)

维度2:网络教学的作用。从大学课堂教学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学习、来自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需求和压力是否促使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案例的分享、网络教学在学校自主学习类课程中的角色方面测查,共4小题,部分示例如表2。

表2 “网络教学的作用”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0 您认为大学课程的教学中

是否需要网络辅助课堂教学?(单选) 是;否;不确定

当今大学生通过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

T11 需求量大,来自学生对网络资料的需求和 是;否;不确定

依赖是否会促使您开展网络教学?(单选)

维度3:“教育在线”平台的使用情况。从是否在“教育在线”上开设课程、是否继续使用、是否满意、使用过哪些功能、开展过哪种网络教学形式、“教育在线”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功能和服务上的不足方面进行测查,共7小题,示例如表3。

表3 “教育在线”使用情况部分问题示例

题号 题目 选项

T15 如果再开新课,您是否会继续 是;否(请填原因);

使用“教育在线”?(单选) 不一定(请填原因)

T16 您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 满意;基本满意(请填写改进

上满意吗?(单选) 之处);不满意(请填写原因)

T21 您认为“教育在线”在功能和

服务上还有哪些不足?(简答)

维度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从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支持方面调查,共2小题。如T20题为“您觉得哪些因素阻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多选)”,选项有:缺少时间;缺少技术;缺少电脑设备;缺乏激励;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担心教学资料外泄;担心网络教学不可控;教师网络教学的工作量评价不清晰;学生获取资料积极性低;其它。T22题为“您认为深入开展‘网络教学’需要哪些激励措施和政策支持?(简答)”。

2.2 结果与分析

1)答卷人基本信息。“教师问卷”共收到有效答卷116份。维度1中T1~T9(第1~9题)的数据统计反映了教师对网络教学关注的基本情况。其中,男、女教师比例为37.07%和62.93%。教师年龄方面,20~30岁的教师占总数的13.79%,30~40岁的占50.86%,40~50岁的占29.31%,50~60岁的占4.31%,60岁以上的占1.7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年龄大部分集中在30~50岁,比例达到80.17%。学历方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5.34%。职称方面,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为40.52%,副高级职称的43.1%,具有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教师总比例为83.62%,而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只有4.31%。计算机学院、应用数理学院和电子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师对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更高。具有理工科学科背景的教师占到76.72%。这些数据与“教育在线”教师用户数据统计基本相同,总体而言,年龄在30~50岁、具有博、硕学历、中级和副高级职称的理工科教师是开展网络教学的主力军。

2)网络教学的作用。这部分测查教师是否从思想上认同网络教学的作用,答案是肯定的。T10测查出97.41%的教师认可网络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认为“不确定”的占2.59%,没有教师认为不需要网络教学。而学生获取网络学习资料的需求是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一个促进因素,T11测查出持此观点的教师达95.69%。

T12分享了一个网络教学案例:“教育在线”中“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BBS访问量120余万次,主题帖1800余帖,教师版主“老汉”退休后仍常回到论坛答疑、发帖,毕业多年的学生也常“回来”答疑和问候,该课程也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本题有宣传和激励的作用,是多选题。91.38%的教师认同:“老汉”通过论坛答疑方式让更多人受益,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值得肯定的;78.45%的教师认同:“老汉”对教学的热爱、执着和奉献精神让人感动,对青年教师关注教学有很大触动。75%的教师认同:信息技术不是“点石成金术”,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优秀的网络教学需要技术、设计,更需要经营和坚持。然而也有2.59%的教师认为“老汉”的付出不明智,耽误了“研究”职能。T13探讨网络教学对学校的自主学习类课程所起到的作用,意见并不一致。观点1:自主学习基于学习任务和资源,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等能力,适合网络教学为主加上少量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通过平台课件、练习模块,提供学习任务和资料;通过BBS组织、支持和监控学习的过程;通过作业模块收作业并评价等。持此观点的教师占73.28%。观点2:网络教学只能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不适宜自主学习类课程。持此观点的教师占23.28%。另有3.45%的教师有其它观点,如不同课程不同对待等。从这个测查结果发现,教师认同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但并不完全认同以网络资源为主、课堂为辅的自主学习方式。正是基于这种情况,北京工业大学基于“教育在线”开展的网络教学采取网络辅助课堂的形式,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而精品课程、视听课堂等资源平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服务。

3)“教育在线”的应用情况。T16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平台总体上满意,66.37%的教师对“教育在线”很满意,31.86%的教师基本满意并提出了建议,只有1.77%的教师不满意。T15测查出85.34% 的教师表示将继续或尝试使用“教育在线”,12.93%的教师表示“不一定”,仅有1.72%的教师不会再使用。

T17的多选题测查出教师应用“教育在线”的功能集中在课程通知、课程介绍、大纲、课件、作业和答疑讨论功能,其它如博客、课程自荐等应用很少(课件资料74.31%;课程介绍60.55%;课程通知52.29%;课程作业52.29%;课程大纲49.54%;答疑讨论33.03%;助教管理16.51%;课程自荐11.93%;博客11.01%;帮助文档(word形式)13.76%;快速使用指南(Flash形式)15.6%)。这与T18统计的教师主要开展的网络教学形式的结果是对应的,主要使用课件、作业、论坛、视频等功能,具体统计为:教师主要开展课件模式(教师共享课程资源,便于学生下载)占69.81%;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助教协助教师建设课程资源,并利用课程论坛组织讨论)占38.68%;作业管理模式(教师通过平台发、收、批作业)占37.74%;视频教学模式占23.58%。结合“教育在线”实际运行数据也发现,部分功能模块如“博客”等,已失去存在意义,运维精力应主要投入到教师关注的功能上。

T19的多选题测查出在应用“教育在线”过程中,90.52%的教师认为共享便利了(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实现了课件资料、作业、练习的网络共享);81.03%的教师认为内容拓展了(教师可以整理并课堂上没时间讲的内容、一些习题解答、学科发展信息、资料和资源链接等,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56.9%的教师认为交流深入了(通过论坛整理常见学习问题,避免教师重复回答共性问题,利于学生深入学习和交流)。

T21的简答题测查出教师对“教育在线”功能和服务方面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作业、课件版权保护、浏览器兼容性、推广培训等方面。如课程作业方面的建议:增加打包下载批阅、批阅后能上传批阅文档、增加作业评分后的成绩统计和分组管理、作业能重新和学生能二次上传作业等。这些建议小中见大,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体现了教育技术的主旨。对这些问题以邮件方式一一回复,问题整理后也在校园网做了解答。

4)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和激励措施。T20的多选题测查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其中,缺少时间占51.3%;缺乏激励政策占47.83%;网络教学工作量和质量评价还不清晰占44.35%;担心资料外泄,关注版权问题占40.87%,另有其它一些因素,如表4所示。本题从逆向思维寻找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缺少时间”反映出教师竞争压力大,对花心思搞网络教学难以尽力,教师希望能对这部分工作有所鼓励,并拟出工作量计算方法和系数。版权保护问题一直制约网络教学的开展,实际教师通过转换文档格式(如pdf或swf)或加密方法均可解决版权保护问题。

表4 开展网络教学的阻碍因素统计图

选项 比例

缺少时间 51.3%

缺乏技术 33.04%

缺少电脑设备和好的网络环境 28.7%

缺乏激励因素和政策 47.83%

缺乏现代教育的理念和对网络教学的信任 20.87%

担心教学资料外泄,关心版权保护 40.87%

担心失去对学生和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2.17%

网络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教师工作量的评价 44.35%

学生获取网络资料的积极性不高,缺乏来自学生的压力 30.43%

其他 1.74%

(下转第42页)

T22的简答题测查出网络教学激励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设定“网络教学”质量考核机制,对考核合格的教师予以奖励;配备助教协助开展网络教学;设置“校级网络教学优秀成果奖”;学校教研项目中增加网络教学类研究项目等。目前,各高校对这部分工作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还不能形成统一,随着网络教学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也会成为未来的趋势。

3 思考和总结

“教育在线”平台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量体裁衣”的原则,随着不断发展,教育在线整合视听课堂、精品课程等资源平台,功能得到拓展,基本满足了教师的需求,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可[2]。教师们也在平台推广应用、功能改进、服务方式、平台整合、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这些需要总结和完善。

在技术层面,目前平台到了一定的技术服务周期,随着浏览器的升级,平台需要“修补”一些代码,解决浏览器兼容性、编辑器版本等问题。

在设计层面,根据教师需求,部分边缘模块意义不大,可以终止服务。对如作业、论坛、课件等重点模块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功能,优化网络教学过程。

在应用和推广层面,制作了平台帮助文档、flash主要步骤动画指南、留言板及辅以人工电话辅助,技术支持服务已比较完备。但仍需继续同步整理相关网络教学模式案例,制作宣传介绍电子资料,并辅以小型座谈会、去各学院宣介交流和日常培训等形式,推动和深化网络教学。

研究受样本少、部分样本未使用过“教育在线”的限制,另外问卷也兼有推广宣传目的,因此一些问题和选项设置比较主观,这些都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精确性,本调查结果仅供参考,所做的分析和总结也是以“教育在线”日常数据为重要参考得出的。

网课教师总结篇10

2网络课程的设计

网络课程的建设是基于网教平台来完成的。网教平台采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Role-basedAccessedControl)为管理员、教师和学生赋予了特定的权限和角色,其基本思想是,对系统操作的各种权限不是直接授予具体的用户,而是在用户集合与权限集合之间建立一个角色集合。[5]学生作为网络课程的使用者,在以个人学号登录后,可以自学该课程内容,在线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及考试,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网络课程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学生也可在时间和空间相对自由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但在网络课程的实际使用中,仍然会面临如下问题:(1)学生使用兴趣不足:网络课程作为新兴的教学辅助手段,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掌握网络课程的使用方法,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复习和预习。而且,网络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并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2)学生学习效果难以准确评价:网络课程可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提供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由于网络的普及,再加之缺乏必要的监督,部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易采取复制粘贴的方式来完成;因此,教师很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准确的判断。鉴于上述原因,并依据网络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1)积极引导并合理督促:利用课堂或采取短课时讲座的形式,与学生交流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讲解如何在网络课程中快速检索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料,督促学生利用网络课程的“课程通知”、“答疑讨论”和“课程作业”等模块来完成课程的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和任务提交等内容。[6](2)及时统计并分析反馈:网络课程中对于学生的登录学习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及测试结果都有统计分析工具。授课教师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对网络课程各模块的参与程度及知识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及时更新维护网络课程的内容,并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提升学习效果。

3网络课程的实践

(1)网络课程使用流程网络课程的建设参照《兰州交通大学网络教学平台教师操作手册》,采取首先维护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使得学生对课程有整体的了解;其次完成课程管理,主要是导入选课学生并设定权限;最后是课程授课,这一模块是贯穿课程的整个教学周期,需要不断完善教学资料,进行答疑讨论,布置并批改作业,建立题库进行章节测试,根据统计数据调整教学策略。“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使用流程如图2所示。(2)网络课程实施“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作为兰州交通大学第一批建设的网络课程之一,兰州交通大学校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专业2010级260名同学中开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课程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新学期的第一堂课中强调网络平台的重要性,并告知学生所有的教学通知、教学材料和测验题都通过网络课程,作业由教学平台上传,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地修改了课程成绩的评定办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占总分的5%)、作业(占总分的20%)、测验(占总分的10%)、实验(占总分的10%);奖励(占总分的5%)。平时成绩优良率原则上不超过50%。(3)实施结果及分析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及网络课程建设要求,“铁道信号远程控制”网络课程自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建设期间课程题库试题2套,课程卷库试题1套,课程通知2次,教学材料10个,如图3所示。在一学期的课程结束后,通过对比分析课程开始之初和课程结束后两次调查问卷,对网络课程进行效果评估。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可程度从62%上升到90%,学生表示愿意继续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学习其他网络课程。学生对作业的布置和提交方式满意度较高,认为教师对电子版作业,批阅后的反馈比传统作业的对错判定更易于修改;而学习记录表明他们对教学平台提供的在线交流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在答疑讨论区,提问不积极。

网课教师总结篇11

供用电技术教研室11名专兼职教师网络教学已经开展八周,供用电教研室于4月17日召开期中网络教学工作总结会议。现将11名专兼职教师工作总结内容如下:

1、教学工作经验总结方面:①教学内容选取上,我们应该尽量选取简单、便于理解的知识点;针对于复杂分析计算、操作等,我们应该谨慎选择,等学生到校后,通过任务驱动,做中学效果可能会好一些。②课件重构方面:PPT的内容尽量简洁,实现PPT、图片、视频结合来进行讲解。③互动有针对性、要有激励措施:教师尽量避免问学生会不会?有没有问题之类的互动?因为这样的互动没有效果可言,我们可设置一些小问题,例如选择题或者判断题等,记录学生的回答结果,作为平时成绩依据。④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切换平台和使用工具。避免网络卡顿,学生切换不便。教师可按照课前职教云-课中直播间(视频、图片、动画都加入课件)-课后职教云这样的方案进来课程教学实施。⑤网络教学已经进行八周,现在针对学生的两极分化学习态度我们应该进行区别对待。针对优秀积极地,我们应该公开表扬;针对表现一般的,单独个别提醒;同时我们需要在讨论区通过点名和提问简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⑥如果针对个别同学遇到网络卡顿现象,建议观看回放,进行教学细节修正完整。⑦思政教学方面:我们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用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细心、用心来教授学生。

网课教师总结篇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1-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带来的特色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比传统课程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度,自主地安排综合实践课内容。从学生的成长来看,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生的兴趣培养、爱心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等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确定性的部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科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方案,使小学生真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并通过对社会考察与实践的参与,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动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1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开展得成功,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内容,不仅要接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要是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所能够完成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平度市城关常州路小学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而网络的发达正好可以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选题提供更多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那些小学生可能正关注,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课题。现代网络的发达使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有关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都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保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前制定活动预案,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有章可循。通过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工作、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提前判断,可以使综合实践课上得更有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作为学生所了解的活动预案,使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在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整个活动,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活动方案像课件那样制作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而且可以发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综合实践方案更加完善。

2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有一个好的方案还需要有好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综合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玩性重,容易出现玩起来有兴趣,过程很热闹,事后却只能说出玩的项目,得不到什么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综合实践课,大多采取分组进行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课的进程中更加集中精力,也更加注意条理性。甚至可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进行综合实践课。如此一来,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无疑将非常深刻,进而提高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动乐趣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小组的成员,小学生为了自己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使小组的记录更加充实。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将他们的记录集合在一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为一个类似于小课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预定活动方案进行,无论是探究、讨论还是操作、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不至于出现偏差。通过借助网络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更可以使学生从综合实践课中学会总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究、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思考,才有了更加翔实的基础。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更加具有小小科学实践的样子,也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3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

小学生好动、忘性大,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很容易出现只是做一场游戏玩个热闹的情形,因此,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十分重要。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是双方面的,既有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种所思所想的探讨,也有教师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还有对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的总结。要在综合实践课的总结中善于借助网络多媒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情况和各个组之间的活动过程进等对比,制作成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对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以及整个活动的理想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想想下次的综合实践课自己应该怎么样表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结课件应该包括各个组开展综合实践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值得表扬的地方,使学生对自己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制作同一个选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对本组的综合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总结和演讲能力,特别是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组的综合实践课件,对自己组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提炼,并且每次总结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样一来,不仅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里的重要角色,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的课的兴趣也会更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将综合实践课的有关课件与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让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来,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更多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施过程、做好总结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真正使综合实践课能够成为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场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