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1:49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

2道路桥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技术分析

在进行混凝土的运输时,充分考虑到运输的环境和运输的条件,通过拌合升温的技术和手段,对运输途中也要采取相应的保温方法,对混凝土的温度控制适宜。对冬季道路桥梁施工中的电加热技术较为常见,这种施工技术主要是将变压器和拌合站通过电缆进行相应的连接,同时还要配备漏电保护装置。随后可放置1kw的电热管在拌合站水池池底,主要依照拌合站的水池和尺寸进行电热管的数量安排,一般情况下要添加30根左右的电热管。然后在上水口设置一个温度计进行水温的监测,在冬季较低气温的情况下,要避免拌合站的水温和热量散失较快,在拌合站的顶口要配备相应的棚盖,在保温作用下还可以与水温箱进行配合使用,如果温度较低,可利用水温箱进行加水。在道路桥梁的施工中还会应用到蒸汽的加热技术,在进行相应的蒸汽锅炉加热时,要添加蒸汽锅炉进行混凝土的热交换,主要通过拌合站的水池与蒸汽管道进行连通,利用高温蒸汽管道的蒸汽高温热量传送到相应的地方,为混凝土的拌合提供恒温,使其在冬季低温情况下对混凝土拌合施工的影响相应减低到最小。

3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技术的施工工艺步骤

对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时,先在承台的顶端砌筑高约20m,然后撤除其覆盖上面的土布,在堰内倒入一定的冷却水保温设置。在承台的侧方采用钢桩进行围堰间隙方式,主要是在其承台和顶口进行密封,利用这种棚状的构造,使温度较慢的地散失。若遇到冬季零度以下的气温天气时,还需要在钢桩围堰间隙进行碘钨灯的设置,然后对承台进行加温维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还要对顶面的混凝土采取用土布和电热毯覆盖的方式进行保温设置。在进行相关施工时,还要对侧面的承台进行相应的彩布条的密封,保护温度不被过快散失。对混凝土浇筑时,要注意对浇筑墩进行保温设置,对模板采取预热的办法,随后用土布包裹加强保温。因为墩柱的浇筑较为复杂和困难,使保温的工作有了难度,因此对混凝土浇筑时防止温度过快散失,对浇筑盖梁施工结束后可利用覆盖土布的方式和塑料薄膜等方式进行混凝土的保温措施,针对温度过低的情况,还可以使用电热毯。用彩布条进行侧面和底部的封闭,加强保温措施。对箱梁的浇筑工作一般在低温状态下,可在冬季白天进行施工,避免夜间施工时对大功率的加热而耗费过多的电能和资源。在混凝土的施工缝进行保温防护时,主要采用碘钨灯的方式,也可用热水进行浇淋,但要控制好温度在5°上下。通过完成墩柱的混凝土的施工作业,应马上对混凝土进行保温设置,对混凝土的凝结提供适宜的温度。

4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保证和养护措施

在冬季进行道路桥梁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对模板和相关钢筋上的杂质和附属物质进行清理,充分保证其内部各向同性,还要对混凝土的温度保证应力均衡。如果冬季温度十分低,要使用暖棚方式把所有的钢筋在25mm以上的全部加温。对混凝土的灌注温度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基本上都要保持在5°以上,还应注意连续灌注不能停断。对于施工缝要处理干净并清洗工作。在道路桥梁的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在施工浇筑完毕之后,根据低温的硬化缓慢和容易受冻的情况下,应在最初的配比混凝土中选好适当的水灰配比。浇筑完毕后应在8小时以内进行加盖和保养,第一层铺设塑料膜,再次铺设麻袋覆盖,在零下温度下不得浇水养护,禁止在上面走动等,还要安装相应的模板支架。最后要在正常的温度下进行拆模。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目前,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提高。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规模逐渐扩大的背景下,推进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的现代化和科技化,提高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显得意义重大。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固工程结构的重要技术,因此,研究如何合理的运用混凝土浇筑工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然而,由于混凝土浇筑工艺实施范围的局限性,很难对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实施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把握,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出合适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提高建筑质量,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

一、建筑浇筑工艺的选择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结构物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浇筑工艺。下面,我们就对建筑中的一些主要浇筑工艺进行介绍。

(1)多高层建筑物的浇筑工艺

从施工顺序上来说,多高层建筑物要采用竖向的方式进行浇筑,比如,要先浇筑柱子,然后才浇筑板和梁。在施工时间上来说,要尽量保持浇筑时间的统一,比如,分层浇筑和分层振捣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2)大体积建筑物的浇筑工艺

大体积建筑物的施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对浇筑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体积建筑浇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每层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也各不相同,就会在结构物的内部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出现开裂现象等。所以,对大体积建筑物进行浇筑的时候,一般都运用对建筑物整体进行分层浇筑和二次振捣的方法来实施,从而保证建筑物的强度。

(3)桩基浇筑的工艺

对于台阶式的基础,在浇筑顺序上,要采取从四角向中间浇筑的方式,从而确保结构基础的牢固性;在浇筑时间上,要实行一次浇筑,避免出现缝隙。而在浇筑墙角部分的时候,要确保上部结构能够坐在底部基础上面,确保整体结构具有更大的承载力。

(4)剪力墙的浇筑工艺

在建筑构造中,剪力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墙体形式,在对这类墙体进行浇筑的时候,一般都会采用长条流水进行作业的施工方法。首先,需要对整个墙体进行分段,然后各段分开浇筑,都均匀上升。其次,在分层浇筑过程中,浇筑层最好控制在500mm-800mm范围之内,并且注意设置好施工缝。最后,还要依据剪力墙的具体设计情况,做好振捣工作,充分排出混凝土中的气泡,确保钢筋和混凝土的接触和融合。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1)材料的选择

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多种多样,为了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就必须对材料进行严格筛选。第一,由于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水是必不可少的材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慎重选择,切忌使用工业废水或未经加工处理的污水等。第二,水泥是混凝土工艺的关键材料。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水泥供应商,水泥的品种也呈现多样化的特征,这就使得在选择水泥方面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在选择水泥时,应该牢牢把握水泥的性能,对各种水泥的规格和特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选择出适合建筑工程所需的水泥,保证工程质量。第三,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还需要一些掺合物,如粉煤灰、添加剂等。通常情况下,在制作混凝土时,粉煤灰的含量应该掌控在25%以内,从而保持混凝土的质量,另外添加剂主要用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保持混凝土的流动性。第四,骨料的选择也是混凝土浇筑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必须保证骨料的优质可靠,将含砂率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2)浇筑的标准

混凝土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大约为3m,假如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超出了3m的范围就应该使用串筒、导管和溜槽在侧面开洞。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要分段或分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受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钢筋的疏密度制约,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高度是插入式振动器的一倍多,最大数值不要超出50cm。振动棒工作的时候,工作人员要手握振动棒的软轴胶管迅速的到混凝土的里面。振捣施工的时候,振动棒是按照上下的顺序工作的,工作的时间为半分钟,这样就可以确保浇筑的混凝土没有气泡产生。插入式振动棒的使用规律为快插慢拔,注意插点一定要均匀,按照顺序逐渐的位移,一定要均匀的振捣,振动棒位移的距离一定要比振动棒的半径小。

(3)施工缝与后浇带

由于新时期大面积浇筑结构物增多,工序日渐繁杂,一些需要短时间内浇筑完毕且要求一次成型的施工行为很难以真正实施,在施工过程中的停工、停产都能因为混凝土的固结而产生技术性的生产问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会预留施工缝。

为了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湿度、温度、时间等的因素造成结构物浇筑的质量问题,一般都在室内室外设置后浇带,室内后浇带30mm,室外后浇带为800~1000mm。注意一点,无论是施工缝与后浇带,都必须在结束当次施工后保证预留的足够宽度,并且保证接缝处的干净整洁。

(4)严格施工工艺,科学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时,实行“平仓与振捣分开”的原则,安排专人专管,在定型模板使用前,必须刷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面光滑平整清洁,模板边线需要反复检查,以保证其符合规范。在关键部位,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和上升的速度,对各个工艺进行细化。

细化工艺。首先,对各单元各工序都要制订详细的工艺以确保每一个工序的合理化科学化施工;其次,要敢于创新,运用新工艺,开发新技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来保证建筑浇筑的施工质量。

在混凝土施工时,要严密监控作业场所的温度与湿度,严格按照规范作业;注意冷却通水,以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升,造成建筑开裂等质量问题。

(5)混凝土施工后期维护技术

一般而言,混凝土施工工艺具有很强的技术要求,因此应该选择合理的技术,保障后期维护的顺利进行。首先,如果浇筑施工场所位于基础地梁,此时就应该按照工程要求,利用PVC管对承台等进行保护,继而按照规定的顺序,循序渐进,逐步完成测量、保湿、检查、浇筑、振捣、找平、养护等作业。如果浇筑场所为顶板处,则应该设置一定的模板,并按照模板完成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依次完成清洁、测量、准备马道、修复裂缝、检查、浇筑、找平作业。其次,在测量时,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准确测量,保证标高线和具体设备之间的距离。最后,应该保证混凝土制作过程中的配料比,保证混凝土符合工程所需,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技术是建筑施工中普遍用到的技术,也是容易引起质量问题的环节。在新时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现实需要,在对建筑物进行浇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浇筑工艺并把握浇筑技术要点,规范施工工艺,严格质量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塑造积极可靠的工程形象,推动我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义.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析[J].施工管理,2013(4):140.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3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备一些小型混凝土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在一些大型施工工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桥梁大坝、高层建筑等等。但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具有这些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个致命缺陷,就是裂缝的产生。裂缝可以说是所有混凝土工程的共同缺陷,但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将会直接影响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性能、正常寿命,因此需要得到有效措施对裂缝进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艺就要针对其裂缝基本成因来实施具体流程。

一、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基本成因

在大体积混凝土中裂缝产生的一般原因有温度变化、水化吸热和混凝土自身收缩压力。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种类可以根据其深度不同大致分为三大类,表面裂缝、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其中贯穿裂缝是最深的裂缝,由其他两种深度较浅的裂缝发展形成,往往会对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造成毁灭性危害。

1.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常常会出现裂缝,这些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内部热量散失到表面散失,致使混凝土与空气接触的表面迅速冷却,形成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作用,使其形变从而产生裂缝。通常这种裂缝不仅仅出现在混凝土表面,还会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大的结构处产生。在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中,温度变化持续时间较长,不会产生较大的应力引起裂缝或裂缝程度较浅;而在大体积混凝土中,因其结构庞大、水化热热量较多,混凝土内外温差大,因此产生裂缝的深度和数量都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工程。

2.水化吸热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水化吸热时间很快而使得表面在短时间内失去大量水分,从而产生裂缝。混凝土在终凝开始时强度很小或者根本没有,此时受到外界高温或者强风环境的影响使得混凝土表面水分迅速散失,混凝土结构持续收缩、体积减少;这种内部收缩力对混凝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但混凝土自身强度不够并不能很好地抵抗这些压力,最终裂缝出现。

3.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一周内,或者是结束混凝土养护工序的一段时期内会有收缩性裂缝产生。这种裂缝的主要成因是混凝土内部和部分水分蒸发速度快慢不同,致使内外含水量有很大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就会给混凝土结构施加一个作用力,受此作用力影响混凝土在短时间内收缩形成裂缝。此裂缝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例如混凝土水泥的用量、种类、水灰比例和其他添加剂的成份和剂量。针对这种裂缝的防治工作就要结合多方面数据综合考虑,最终制定出合适的措施来有效抑制裂缝的产生。

4.水泥安定性引起的裂缝

这种裂缝出现频率较小,一般表现为混凝土表面有小型缝隙或龟裂。其产生原因是因为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或者与施工要求不符导致的。不过由于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的加强,对原材料的把关很严格,很少会有出错的水泥用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了,这种裂缝的出现也就得到有效控制。

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简介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基本流程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的基本施工流程大致如下:在正式开始浇筑施工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施工图纸、设备设施、原材料、技术方法、专业人员等等缺一不可,绝不能等到正式浇筑才去临时寻找,严重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正式开始浇筑施工后,首先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操作,充分捣实就可以在混凝土表面洒水保湿;然后对已经浇筑成形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填补修护处理,将所有肉眼可见的裂缝和孔洞一一填实;最后就可以将混凝土投入养护设备中进行储藏及养护处理了。

在整个工艺流程中,浇筑、振捣和养护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2.具体混凝土浇筑方案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浇筑连续性的要求、混凝土钢筋密集程度、建筑物总体规模大小等情况再具体选择浇筑方案,方案可分为以下三种:

(1)分段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一些面积长度较大而厚度不大的混凝土结构物。此方案混凝土浇筑的基本顺序是自下而上,先从底层开始浇筑,当底层距离达到规定标准时就进行第二层的混凝土浇筑工艺,以此类推直至所有混凝土分层皆浇筑完成。

(2)全面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平面结构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施工工程。此方案没有对混凝土结构实施分段浇筑,而是将一层全面浇筑完以后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工序。浇筑时间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充分保证上一层已经浇筑完毕的混凝土还没有完全初凝之前就已经开始浇筑下一层了,这样一层复一层直至整个浇筑工序完成。

在全面分层浇筑方案中还要注意到浇筑作业首先应该从结构物较短的一边开始,沿着较长的一边逐渐完成全面浇筑。不过两端法也是可以采用的,即从结构物的中间位置向两端位置逐渐浇筑,反之也可以。只有确保浇筑作业定位和顺序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才能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顺利完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3)斜面分层浇筑

该方案适用的建筑施工对象是长度与厚度之比超过3的结构物。此方案的混凝土浇筑顺序也是自下而上,不过与分段分层浇筑方案的区别是它不是均匀浇筑,而是沿斜面逐层向上进行浇筑工序,向上推进的曲线形状类似梯形。

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序

在进行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序流程以后,基本的养护工序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普遍的观点是“三分建,七分养”,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只有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采取有效养护措施对其进行养护处理,可以避免一些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安全,为整个建筑施工工程创造了优良的混凝土管材。

养护工作通常分为保湿和保温两个主要内容,分别通过对混凝土内外湿度和温度进行合理控制调节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最大,综合使用性能最佳。保湿养护可以给混凝土提供必要的水分,防止其因收缩而产生裂缝,同时保证水泥内部水化充分,以达到混凝土拉伸强度最高;保温养护可以供给混凝土凝结期间较高的温度,有效防止因温度急剧变化而引起的混凝土裂缝,同时保证了混凝土的正常散热时间,以达到混凝土松弛特性最好。

综上,养护工作也是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养护管理就等于混凝土浇筑工艺施工成功了一大半。

结语:大体积混凝土浇注工艺在实际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挥着促进工程整体顺利完工的作用,合理应用该技术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裂缝的种类及相关原因,再从裂缝防治方向入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艺进行简单的介绍,旨在为今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各位专家同行如果有更好的意见或者建议还望赐教,帮助我完善此文,更好地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志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之我见[J].工程与技术,2008

[2]吴立业,高玉良.试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J].赤峰教育学院学报,2007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搅拌而成,通过水泥水化形成凝胶,从而将砂石胶结成具有一定强度、耐久性的整体。混凝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土木工程,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以及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拆模等施工工艺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着重对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

1.混凝土使用浇筑技术

由于混凝土施工具有较高的整体性要求,为此严禁留施工缝。如果施工中为了保证连续性与整体性而采用分层浇筑,此时要保证上层混凝土的浇筑要赶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于是这就要求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各个工序之间紧密配合,并根据具体施工情况度施工方案进行优选。

(1)分段分层。这种方案尤为适用于混凝土厚度不大而施工长度长的建筑结构,首先从底部开始浇筑,浇筑一定距离后在进行第二层,如此进行上面各层浇筑。这种方法可以降低浇筑强度,可以再运输机、搅拌机等不能满足要求时考虑使用。

(2)全面分层浇筑。这种方法是在浇筑完第一层之后返回来进行第二层浇筑,这要求结构平面不太大、施工机械满足需要的情况。

(3)斜面分层浇筑。这种浇筑方法适用于长度超过厚度三倍的工程,通过一次浇筑达到预定高度。一般斜面的坡度为1:3,浇筑中捣振要从下开始逐层的上移。

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作为构成混凝土的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将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浇筑的质量。

(1)水泥的强度与体积安定性。由于水泥的强度波动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同时水泥的体积安定性较差时也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膨胀性的裂缝。为此要根据经验选择好水泥的品种,尽量的选购大厂家生产高品质水泥。

(2)石子的控制。石子的控制主要是控制压碎值、针状含量以及级配。但是实际的调查情况却发现大多厂家生产的石子的级配都不达标。这为确保石子级配的连续性以及实际中的可行性提出了挑战。

(3)砂的细度模数以及含泥量。砂子中如果含泥过多或者是砂子过细,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过高的含泥量也会直接的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抗冻性能降低以及抗渗性和耐久性的降低。为此混凝土中要尽量的使用粗砂,同时保证其中所含的有机质和泥量满足规范要求。

(4)混凝土拌和用水。所使用的混凝土拌和水不应含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有害物质、影响水泥水化热的物质。例如,使用有机杂质超标的沼泽水或者海水会导致在混凝土的表面形成盐霜。

总之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不仅需要经常性的检测,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的掌握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对策。例如当含泥量超标时要及时的给生产部门反馈,及时的筛选使用可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等有效措施。

3.混凝土的搅拌及输送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

(1)根据混凝土的拌和方式、最大骨料的粒径以及拌和的容量确定最小拌和时间。

(2)拌和中及时的检测骨料的含水量,掺合料适宜选用干渗法并搅拌均匀。

(3)搅拌中如出现配合比错误、拌和不均匀、坍落度过大都属于不合格混凝土。

3.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注意事项

(1)混凝土的运输途中避免发生漏浆、分离、过多的温升、坍落及严重泌水。

(2)运输的时间要根据运输时段的平均气温具体的确定,在低温环境中要采取遮盖及保温措施。

(3)当混凝土的自由坍落度大于1.5m时,应该采取相应的缓降措施,以防止骨料的分离。

(4)如果运输途中发生故障,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其运输到浇筑仓位。

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4.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之前要细致的对钢筋、模板及支架、预埋件实施监测,将检查情况记录在案。只有符合设计要求时才能进一步的对模板内的杂物及钢筋上的油污进行处理,封堵孔洞及缝隙,最后才能拿进行浇筑。

(1)混凝土的浇筑前仓面要清理干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浇筑。

(2)新老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该铺设与混凝土相同标号的水泥砂浆2cm―3cm,砂浆面应该与混凝土的浇筑强度适应,铺设厚度适中,不能过厚或者过薄现象。

(3)混凝土的施工应该采用台阶法或者平铺法,严禁采用滚烧法。

(4)混凝土建筑中必须首先平仓,之后才能实施捣振,不能以捣振代替平仓。捣振的标准为骨料不再下降、开始泛浆。

(5)当混凝土浇筑期间出现泌水较多的情况时,要及时的清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泌水。但是不能通过在模板上开洞驱水,以免灰浆流失。

(6)在浇筑过程中,尤其是进行顶板浇筑时要设置位移变形观测点,设置专人、定期的观测模板的位移情况,并及时的检查、加固模板。最后施工完毕后要设置遮盖及防雨的器具。

4.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是为了保证水泥充分的水化,防止混凝土因为风吹日晒、寒冷或者干燥等自然因素而发生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等现象。下面为混凝土的养护要求:

(1)混凝土的养护应该在浇筑完毕6―18h内及时的进行,特别是塑性较低的混凝土更应该在浇筑完毕后及时的洒水养护。

(2)养护期间应该连续不断的进行,保证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养护时间控制在不少于28天,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最后的拆模要根据施工的要求、具体的环境温度、混凝土的强度等决定拆模时间。拆除的迟早影响到模板的周准率以及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质量直接的影响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工程的负责人必须尽职尽责从的关注工程质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以及及时的发现出现的缺陷,从而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为此监理人员要亲临现场,对混凝土的配制、搅拌以及浇筑、养护等过程进行密切的监察。另外在施工现场要认真的贯彻落实“文明施工,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针。总之,只有在施工前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设计、施工中规范操作才能保证浇筑施工保质保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张德才,于海滨.试论在工民建中如何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7-25期刊.

[2] 王计友.浅谈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价值工程,2010-02-28期刊.

[3] 刘锁利.工民建及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监控.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09-30期刊.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5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无缝工艺方法的应用可以带来良好的工程施工效果。因此施工人员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特性,来对于工艺方法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1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特性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特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从整体工艺要求较高、结构体系较大、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多、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等方面出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特性进行了分析。

1.1整体工艺要求较高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对于工艺的整体要求一直都很高。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在这一过程中建筑的功能越来越多。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许多起施工企业在施工的时就需要更加积极的采用大体积无缝施工技术。其次,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与普通的混凝土施工相比由于具有较大的体积,因此这导致了混凝土外层的水热化程度与内部有着特别大的差异。与此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定义指的是断面尺寸不小于1m,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异,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裂缝等问题的产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两个特点。

1.2结构体系较大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着很大的结构体系。通常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有着较大的结构体积,因此这导致了其在浇筑之后内部的混凝土会有大量水化热的产生,并且这些水化热会积聚在结构的内部,因此很难挥发。其次,结构体系较大往往会增大内外部的温差,从而导致了很大的温差应力产生,最终明显的增大混凝土工程的结构体积。与此同时,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开裂是目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并且混凝土浇注后往往会由于内部较表面散热快而形成内外温差,最终非常严重的约束产生拉应力。

1.3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多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需要充足的前期准备作为施工基础。前期准备工作通常包括了三个环节,其分别是施工材料、施工器具和施工技术的准备。其次,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准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在配置混凝土的时候进一步的选用那些有着较低水化热和中水化热的水泥。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准备的过程中还应当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清洁,然后在掺用外加剂的时候,还应当更加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来控制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切实的保证其没有含害物质。

1.4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往往容易出现严重的裂缝。混凝土裂缝本身的危害极大,例如裂缝的出现会极大程度的降低结构的耐久性并且也会削弱构件的承载力,因此很有可能会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其次,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主要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了常规结构计算中的主要应力以及其他的结构次应力造成的受力裂缝。而与之相对的材料型裂缝则主要是由非受力变形变化引起的。

2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无缝工艺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无缝工艺方法是一项系统性的施工工艺,以下从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混凝土顺利运输、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完善混凝土养护体系等方面出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的无缝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

2.1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无缝工艺方法应用的第一步是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施工人员在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依据相关的配合比来配置混凝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配合比是依据相关的理论和试验计算出来的,因此这代表着其需要经过很多次的试验。其次施工人员在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水热化程度,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采用减少水泥用量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同时将适当量的外加剂或者粉煤灰添加进去即可。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做好混凝土拌合工作的过程中还应当在配置的过程中用克来衡量各种材料的投放量,从而能够确保配置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2.2混凝土顺利运输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无缝工艺方法应用需要着眼于混凝土的顺利供料。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首先可以将适量的减水剂、沸石粉或者粉煤灰等添加进去,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有效的降低水化热。其次,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当将适量的泵送剂掺加进去,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于泵车进行调试,在保证其正常之后才能进行供料。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还应当在确定泵送速度时依据前台的要求来进行加快或者放慢。

2.3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无缝工艺方法应用的关键是提升混凝土的浇筑效率。施工人员在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清醒的认识到任何现浇混凝土其尺寸达到必须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减少开裂影响的。其次,施工人员在提升混凝土浇筑效率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好包括全面分层浇筑和斜面分层浇筑以及分段分层浇筑在内的多环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分层浇筑指的是在完成了第一层全面浇筑之后,开始对第二层进行浇筑。并且浇筑第二层时,需要保证第一层没有初凝,接着依次向前面的其他各层进行浇筑,最终才能够达到最高的浇筑效率。

2.4完善混凝土养护体系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中无缝工艺方法应用离不开对于混凝土养护体系的完善。施工人员在完善混凝土养护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认识到在混凝土中,外层的混凝土收缩速度往往会快于内部收缩速度,这也属于导致裂缝阐述的问题之一。因此施工人员针对这个问题则需要对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异进行严格的控制。其次,施工人员在完善混凝土养护体系的过程中还应当考虑到大体积混凝土因为本身的一些特点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因此只有通过更加完善的施工养护工作,才能够确保混凝土裂缝得到卓有成效的防治。3

结束语

大体积砼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属于施工工艺实践的一部分。因此施工人员应当对于无缝施工工艺方法有着全面的了解,然后才能够在此基础上促进其施工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周宇巍.大体积砼无缝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5(19):31-33

[2]邓滔峰.对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1):82-84.

[3]孙宇.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14):55-57.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6

前 言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最主要的材料,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要保证混凝土质量,打造优质工程,需要对混凝土质量的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强度、抗震性能、耐用性能、稳定性能。

1 建筑施工混凝土简介

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颗粒集料、水、掺合剂、添加剂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经过搅拌、震荡、碾压等一系列工艺,形成稳定的人工石材。在施工过程中、配料比例、搅拌时间、操作方法、环境因素等都会对混凝土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混凝土裂缝,增强混凝土性能,需要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合理控制操作手法和时间。

2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要点及工艺

2.1 选择合适的材料

混凝土容易产生裂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材料质量不合格导致混凝土浇筑后形成裂缝,所以混凝土施工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混凝土主要由水泥、骨料、外加剂等组合而成,其质量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选择的材料不管是规格还是质量都要符合工程需要,选择抗压性能、抗拉性能较好的材料。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材料之一,其水热化会产生大量热量,能够使混凝土内产生温度效应,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在水泥使用过程中要保证水泥质量还要保证选择低水热化的水泥,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保证混凝土稳定性和强度;混凝土中的骨料通常会采用中粗砂,能够减轻水泥质量。不管是运用哪种骨料都要保证其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主要以粉煤灰为主,能够改善混凝土脆性和干缩性,也能降低混凝土水热化,起到抗裂作用。

混凝土配合比不恰当,使用的粗集料或者细集料中含泥量过高,引起混凝土收缩开裂。

混凝土用量配合比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在施工中需要对配合比进行合理优化。配合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进行计算,还要进行试验,在保证混凝土各项性能正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和水灰比小的配合比,降低水热化现象,控制温度裂缝。

2.2 混凝土浇筑密实

混凝土浇筑一般是分层浇筑,需要控制好分层厚度和数量。浇筑之前清除模板内的杂物、淤泥、油污等,堵住模板的缝隙和孔洞。保证模板内洁净无孔洞。混凝土在浇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比如高温天气浇筑,需要先对混凝土材料进行预冷处理。还要特别注重混凝土连续性,控制好中间停顿的时间,不能超过初凝时间,尽量减少停顿。如果有些浇筑因为客观原因不能连续进行,需要在梁跨度中间1/3处或者楼底面一下0.2~0.3m处留下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一旦发现出现位移、变形等情况要立刻停止浇筑,对混凝土进行纠正。

不同混凝土形式有不同的浇筑侧重点,比如基础底板浇筑中要注意混凝土散热问题。因为基础底板混凝土较厚、施工工作量大,所以要考虑到温度对裂缝产生的影响。为了能够保证底板混凝土有较好的受力能力,还需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而墙体混凝土浇筑要保证和墙体的密合性和浇筑的均匀性,顶板浇筑要保证虚铺厚度大于板厚度。

2.3 混凝土运输

混凝需要使用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运输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坍落度变化、砂浆流失等。混凝土从搅拌机上卸出到混凝土施工完工之前有一个初凝时间,运输中要尽量减少运输时间,保证运输时间绝对不超过规定时间。混凝土的骨料是有一定重力的,在运输过程中骨料容易由于重力原因集中在一侧或者底部,导致在落下的过程中发生离析现象。所以混凝土运输要保证从高处垂直落下不能超过2m,如果倾落的高度超过2m,则需要采取其他辅助措施进行下落。

2.4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振捣主要是在混凝土坡脚、土坡中间、土坡顶端。在施工中要保证这三道工序相互配合。混凝土振捣需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和深度,振捣间距一般控制在400mm左右,深度控制在50mm左右。振捣的速度也要合理控制快插慢拔。振捣密实后,在初凝前结合设计标高对混凝土进行整平处理,提高表面质量。

2.5 技术交底

严格控制好踩筋现象,做好户筋工作,对施工中的位移进行及时处理;对隐蔽工程、重要工程进行严格验收,保证其施工符合设计要求;对上下层钢筋的高度、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进行检查;减少施工缝的出现,在浇筑后进行一次性磨光压平,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

2.6 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要点

钢纤维混凝土是混凝土施工中常遇到的一种混凝土类型。钢纤维混凝土施工要尤其注意搅拌工程。搅拌中要对钢纤维的均匀性分布和搅拌的均匀度严格控制。搅拌的时间和投料顺序要也注意,因为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容易结成团状,不利于施工进度,也降低了混凝土质量。

为保证钢纤维搅拌符合工程需要,要不定时进行施工抽查。

2.7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其技术要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根据初凝情况采用草帘、麻袋、塑料薄膜等保温材料进行覆盖,不仅能够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还能使混凝土表面水分均匀分布,减少裂缝的产生。保温层的厚度需要根据混凝土体积、环境温度进行计算。②时刻关注天气情况,在昼夜温差较大、大风、暴雨、寒潮的天气来临之前做好保温措施,准备好保温材料,根据气温变化情况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及时调整保温层的厚度。③过于炎热的天气,养护期间水泥水花作用较快,要保持足够的水分可以适当浇水,使混凝土在规定时间内保持足够的湿润。

2.8 严格控制施工操作

保证混凝土施工还需要严格控制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在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设计图纸进行了解和熟悉,根据工程需要领会设计人员的意图,并根据设计方案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和施工操作都要根据施工图纸进行,严禁随意篡改施工图纸和施工操作方案。监管人员也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的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审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合格性,保证混凝土搅拌、摊铺、浇筑的合格性,跟进混凝土质量和性能检查。

3 结 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中最常用到的技术,其工艺的优良性、施工的合格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要想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对施工技术和工艺进行理论性剖析,找出其原理,将强控制点,做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孙飞,李东明.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中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1(10).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7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concrete total of 28,000,000 m3, one of the concrete dam of about 20,000,000 m3. concrete construction is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can progr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plan to achieve the key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he total, in its capacity to achieve the highest placement 5,000,000 m3, to achieve the highest on 400,000 m3, and japan should meet the highest for more than 20,000 m3.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a mean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gram, with full proof on the basis of the decision to choose transmission tower belt machine pouring in a row, supplemented by a large gate tower and cable machin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plan. on deck in the design process using a water-level law and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made use of towers (top) with the new machine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crete; rapid 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technology;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1 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 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 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nb

sp;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2.1 混凝土拌和设备

4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共7座搅拌楼,常态常温混凝土总生产能力为1960m3/h。各拌和楼均能生产7℃冷混凝土。

(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楼,每座楼生产能力为32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5#~23#坝段混凝土浇筑。

(2)布置在左岸厂房坝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拌和楼。4×6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段1#~5#坝段、导墙坝段及左厂坝段11#~14#坝段混凝土。

(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坝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非泄洪流坝段及左厂1#~10#坝段混凝土。

(4)布置在左岸进厂房公路左侧82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岸厂房混凝土。

2.2 混凝土浇筑设备

主要设备有6台塔(顶)带机,塔带机与拌和楼连接的6条总长3800m的胶带混凝土输送线,4台胎带机,7台mq2000型高架门机,2台25t摆塔式缆索起重机,1台k1800型塔式起重机,1台mq6000型门机,2台300t履带吊。

(1)泄洪坝段 在坝轴线下游76m顺坝轴线方向布置4台塔带机,主要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坝轴线下游121 m顺坝轴线45m高程的轨道上布置1台k—1800型塔吊和1台mq2000型高架门机。其工作任务是,前期协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装金属结构为主。

(2)厂房坝段 坝轴线下游44 m顺轴线布置2台顶带机,主要用于左厂7#~14#坝段混凝土浇筑,坝轴线下游65m顺轴线120m高程的施工栈桥上布置2台mq2000型门机,专门用于输水压力钢管和水轮发电机埋设件的吊装。

(3)厂房部位 在厂房下游面距坝轴线195m的30m高程顺坝轴线方向的轨道上布置4台mq2000型高架门机,用于左岸厂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缆索起重机的布置 2台摆塔式缆索起重机为厂坝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个空中走廊,主塔设在左非泄洪8#坝段185m高程上,副塔设在导流明渠纵向围堰坝段160m高程顶部,跨度1416m,在坝轴线长度方向可控制整个厂坝第二阶段工程的长度,宽度可控制从坝轴线以上15m至坝轴线以下65m,即2台缆机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宽度且在工作区域宽度

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设备 第二阶段工程厂坝部分分3个标段,由3个施工

企业负责施工。4台胎带机、2台300t履带吊等业主拥有的移动性强的设备不固定在一个标段使用,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配。

3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仓面配套及工艺

采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其浇筑强度将成倍地提高,因此,对浇筑仓面各项资源配置无论是容量还是数量都将明显增加,对仓面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显着提高。

3.1塔(顶)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

3.1.1仓面设备配套

(1)平仓机:一般每1个塔(顶)带机浇筑仓配置1台平仓机和平仓铲,死角部位辅以人工平仓振捣。

(2)振捣机:对于素混凝土或钢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浇筑仓,通常配备1台8头平仓振捣机加3~4部手持式振捣棒或者1台5头平仓振捣机加4~5部手持式振捣棒。对于钢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钢筋网和过流面等比较特殊的仓位,振捣要求比较高,一般不配平仓振捣机,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捣棒用人工振捣。

(3)喷雾机: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每仓配备2~3部摇摆式喷雾机。

3.1.2仓面人员配套

(1)施工人员应按照仓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仓、少筋混凝土仓配备8~12人,多筋混凝土仓、水平钢筋网仓、过流面混凝土仓配备11~16人。

(2)仓面配备值班木工、钢筋工、预埋工、电工和止水专职人员。各工序值班、带班人员至少1名到位,并挂标识牌。

(3)仓面上配置专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

3.1.3 仓面工具配套

(1)每个浇筑仓至少配置2桶、2瓢、3锹用以仓面处理。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骨料分离及骨料集中现象,每个浇筑仓至少配备2把专用耙

(3)配备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随时吸除仓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

(4)配备2台洒水器,用以收仓后对仓面洒水养护。

3.1.4 其它器材设施配套

(1) 在混凝土开仓前,保证风、水、电通畅。

(2) 采用平铺浇筑法施工时,浇筑仓应准备保温被待用,随着平仓振捣的进展,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被之间应有10cm的搭接长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3) 雨季施工时,仓面配有彩条布和钢筋等材料,搭设活动防雨棚等。

3.1.5仓面组织管理

为保证塔带机浇筑混凝土一条龙正常运行,需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系统。

(1)综合协调系统:对混凝土一条龙施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机电设备保障,确定拌和楼、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

(2)浇筑系统(仓面指挥):仓面指挥由浇筑队长担任,负责浇筑仓面的组织指挥,对仓位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温控、排水等负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操作系统:由调度室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准确、快速入仓。

3.2仓面工艺设计

3.2.1设计原则

仓面条带布置要尽量简化,标号切换次数尽可能少,塔带机运行线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个下料过程要易于实现,资源配置要充分,来料流程要优化。

3.2.2 浇筑方法及强度要求

(1)平浇法:该方法适合于塔带机高强度、快速运送混凝土的特点,在低温季节,除仓面钢筋特别多、结构特别复杂部位外,均采用平浇法浇筑。在高温季节对于仓面面积小于500m

2采用塔带机入仓时,亦采用平浇法施工,浇筑时铺层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

(2)台阶法:对于仓面面积大、钢筋密集、结构复杂的仓位,经监理批准后可使用台阶法浇筑,以满足温控及覆盖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条件要求。台阶的一次铺料宽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头部位台阶宽度不小于3~4m。

3.2.3 仓面设计的内容

仓面设计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仓面情况,包括仓面所在坝段、坝块、高程、面积、方量、混凝土级配种类要求,仓位施工特点等;②仓面预计开仓时间、收仓时间、浇筑历时、入仓强度、供料拌和楼;③仓面资源配置,包括机具、工具、材料、人员数量要求;④仓面设计图,图上标明混凝土分区线,混凝土种类标号,浇筑顺序等;⑤混凝土来料流程表;⑥对仓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浆片周围、钢筋密集、过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质量工作;⑦对特别重要部位,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⑧仓面“浇筑情况评述”,收仓后,由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该仓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对可能存在的浇筑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提出,一式六份,经监理批准后除班长、质检员及监理随身带外,还应视情况复印送给有关部门(如拌和楼试验室、塔带机操作人员等)。

3.3 塔(顶)带机浇筑新工艺

混凝土快速优质施工,给浇筑工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对模板工艺、钢筋工艺、预埋工艺外,对许多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

3.3.1供料工艺

(1)供料皮带上设置遮盖或保温措施。

(2)建立有效的楼(拌和楼)—带(供料皮带)—机(塔带机)—仓(浇筑仓)之间的通讯联系或自动监控系统。

(3)皮带卸料处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离和砂浆损失。

(4)塔带机输送系统装置冲洗设备,卸料后及时冲洗供料皮带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浆。冲洗时采取措施防止冲洗水流入新浇混凝土中。

3.3.2布料工艺

(1)布料层面处理:用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为便于塔带机运输,第一层层面处理一般不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而改用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具体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缘区域,采用20cm厚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块)采用三级配富砂浆混凝土,层厚为一个浇筑坯层,约40 cm。

(2)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浇法浇筑时,迎水面仓位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中间仓位视仓面情况确定起始下料点;

基岩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仓位,由低到高铺料;

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保证高标号区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当采用台阶法浇筑时,从块体短边一端向另一端铺料,边前进、边加高,逐步推进并形成明显的台阶。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采取顺坝轴线方向铺料。

(3)铺料厚度与宽度:铺料厚度视混凝土入仓速度、铺料允许间隔时间和仓位大小决定。劳动组合、振捣器工作

能力等要满足浇筑的需要,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上一层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台阶法浇筑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对于升层高度1.5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10~12 m;对于升层高度2.0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8~10m,台阶宽取2~3m。

3.3.3下料和振捣工艺

对没有钢筋的仓面,塔带机下料时,下料导管卸料口距仓面应不大于1.5m,并均匀移动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离。布料条带清

晰,并有足够宽度。在模板周围布料时,卸料点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仓机将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浆片和预埋件部位布料时,严禁下料导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满。

在进行水平钢筋网浇筑层混凝土下料时,尽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浇筑坯层厚度不大于30cm。竖向钢筋部位卸料时,卸料部位应离开钢筋0.5~0.8m,并加强人工平仓。

台阶法浇筑时,平仓振捣机站在中间(第二层)的台阶上,覆盖范围比较理想;平层法浇筑时,平仓机一般站在层面上,紧跟下料接头,随时下料,随时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着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以避免欠振或过振。

使用塔(顶)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应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 cm;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3.3.4 养护工艺

(1)长期流水养护:根据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一般为14d,重要部位养护到设计龄期;但三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工程普遍采取了长期流水养护。针对这一要求,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推行新的养护工艺。

旋喷洒水养护适合于28d以内的较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在浇筑仓面按一定间排距d设置360°旋转式喷水嘴,若喷水嘴喷射幅度为b(m)则取d=0.8 b保持旋喷嘴始终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长流水养护。

喷淋管(花管)养护适合于正常上升仓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沿仓位边线在模板上口(用于对仓面养护)或支腿(用于对侧立面养护)上铺设花管。所谓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匀布钻一排细孔的口寸钢管,使用时,将管两端封堵,水雾通过细孔喷出,洒在养护面上。给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长流水养护。

(2)仓面覆盖养护:覆盖保水养护。该方法适合于大于28 d的长间歇仓面养护。方法是在养护仓面全面覆盖养护材料,如隔热被,风化砂或土等,给覆盖材料浸水并始终保持覆盖材料处于水饱和状态,即可满足养护要求。

覆盖洒水养护适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仓面养护。由于仓面蒸发快,仅采取洒水养护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仓面覆盖材料洒水养护效果较好。

(3)养护组织管理:在三峡混凝土施工中,养护与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浇筑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一项工程。浇筑仓均配置专职养护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养护实施的记录由养护专业人员及时记载,并做到真实、详尽。

4 结论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8

Abstract: the concrete piles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 soil identification, reinforcing cage checked and pile of concrete quality judgement; Based on many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and theory knowledge, points three questions: from the load-bearing mechanism of pile see the key quality supervision, pile the defect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he judg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ile, around pile supervision and issu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oncrete piles;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的突飞猛进,各类形式的建筑相应而生,但另方面由于国家的土地资源的紧缺,需对现有的土地进行充分而又合理的利用,因此地基处理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中被广泛的运用。

灌注桩质量监督从验收规范来看十分简单,无非是地基承载力的鉴定、钢筋笼的检查与桩砼质量的判定,但由于地下工程不可见的因素很多,因此判定起来比较难以准确。我依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理论知识,分三个问题:从桩的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桩的缺陷与防治措施,桩质量的判定,围绕桩监督问题进行探讨。

一、从灌注桩承载机理看质量监督的关键

端承桩的承载机理是桩把荷载传递到桩的底部,它支承在坚固的岩土层上,不难得出桩的承载力取决于桩身强度与地基承载力。

1、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一──地基承载力的鉴定

从桩的施工程序来讲,在质量监督中,首先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否则将使桩失效。

地基承载力取决岩层的构造情况、桩嵌入岩石的深度、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如果施工地区处于断裂带,在施工中就要注意夹层的存在。

2、桩质量监督关键之二──桩身强度的监督

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如桩身强度不足,桩的承载力亦得不到保证,桩身强度是桩质量监督的另一关键。

桩身质量监督主要在于监督混凝土的质量,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砼质量。钢筋笼的制作检查,简单明了;而影响砼质量因素则很多,有些是可见的,有些是不可见的。在工程实践中,不少桩由于砼质量问题而使桩身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桩身质量的监督主要在于监督砼的质量。

砼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工艺不合理引起,因此必须对桩基工程的施工工艺、质量保证措施进行严格的监督。

钻孔桩砼质量不仅与浇注工艺有关,还与成孔工艺有很大的关系。要确保桩孔成孔质量与灌注工艺的合理性,操作得当。钻孔桩成孔质量在于:桩径不小于设计桩径,护壁可靠;关系到砼质量的灌注工艺主要是:a.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的和易性,防止出现堵管、埋管,引起断桩事故。b.控制导管埋深,控制导管埋深2~4m,使砼面处于垂直顶升状,不使浮浆、泥浆卷入砼,防止提漏引起断桩事故。

3.对钻孔灌注桩质量监督关键一环──混凝土的浇筑。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护壁混凝土采用早强工艺,即加入速凝剂,速凝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4%,具体掺量根据试验确定。混凝土拌制主要在大坝标段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制,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灌注桩跟前。入仓前,在井口位置固定好溜筒的进料口,然后续接溜筒至浇筑仓面位置,并固定牢固。浇筑时,一边将混凝土溜入仓面,一边人工抛洒速凝剂,然后,用插入式软轴振捣器平仓、振捣,直至浇筑完毕,并将表面的混凝土收平、压光(指预留的5cm槎口位置)。

混凝土浇筑时,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开至需要浇筑的桩基位置,将运输车卸料口对准串筒(或者导管)进料口,直接卸料入仓。

1)水下混凝土浇筑。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有250~400mm的空间;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出料口应伸入先前灌注的混凝土内至少2m,以防止泥浆和水冲入管内,且不得大于6m。灌注过程中,经常测量孔内混凝土面层的高程,及时调整导管出料口与混凝土表面的相对位置,并始终予以严密监视,导管应在无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直至灌注的混凝土顶面高程达到图纸规定或者监理工程师确定的截断高度方可停止浇筑,以保证截断面以下的全部混凝土均达到强度标准。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在水下混凝土浇筑时,配置3辆混凝土运输车,每辆可以运输6m3混凝土。首先在现场准备2辆已经装载混凝土的搅拌车,然后开盘浇筑,浇筑过程中,始终在现场保持1辆搅拌车作为储备。

2)常态混凝土浇筑。在开始灌注混凝土时,溜筒底部至孔底应有1.5~2.0m的距离,为了防止混凝土分离,不得大于2.0m。溜筒宜布置在桩孔中心位置,混凝土在溜筒中自由坠落。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孔底积水应尽量排干,灌注速度尽可能加快,使混凝土对孔壁的侧压力尽快大于渗水压力,以防地下水渗入孔内。为了切实保证混凝土浇筑密实,每层厚度控制在40cm左右,即每灌注0.72m3混凝土振捣一次,采用ZDN50型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振捣间距初步定为60c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予以调整。为了尽快实现渗水以下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开始浇筑时,现场准备2辆混凝土运输罐车,快速实现地下水以下的混凝土浇筑。浇筑过程中,一边浇筑一边提升并摘除溜筒。

二、钻孔灌注桩:

1、桩底地基承载力不足

原因:桩端没有支承在持力层上面。

防治措施: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复杂地层,这种地层一般最好取芯检验,如不能孔孔取芯,要参照邻近取芯情况、钻速、泥浆返上的岩屑及钻进情况(一般钻进至微风化岩时,钻头不蹩钻,主动钻杆振动不很厉害,钻进声音感觉较好)、工程地质资料进行综合考虑。

2、桩底沉渣量过大

原因:检查不够认真,清孔不干净或没有进行二次清孔。

防治措施:

认真检查,采用正确的测绳与测锤。

3、钢筋笼上浮

原因:当混凝土灌注至钢筋笼下,若此时提升导管,导管底端距离钢筋笼仅有1m左右的距离时,由于浇注的砼自导管流出后冲击力较大,推动了钢筋笼上浮。

防治措施:

灌注砼过程中,应随时掌握砼浇注标高及导管埋深,当砼埋过钢筋笼底端2~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端以上。

4、断桩与夹泥层

原因:

泥浆过稠,增加了浇注砼的阻力,如泥浆比重大且泥浆中含较大的泥块,因此,在施工中经常发生导管堵塞、流动不畅等现象,有时甚至灌满导管还是不行,最后只好提取导管上下振击,由于导管内储存大量砼,一旦流出其势甚猛,在砼流出导管后,即冲破泥浆最薄弱处急速返上,并将泥浆夹裹于桩内,造成夹泥层;

防治方法:

认真做好清孔,防止孔壁坍塌;

总之,质量监督中桩砼质量的判定,要掌握现场施工实际情况与工艺情况、准确的现场施工记录,并了解施工单位素质,方可比较准确判定砼质量。

综上所述,砼桩质量监督的关键环节在于地基承载力的鉴定,审查砼施工工艺是否合理,掌握桩缺陷的防治措施。这样才能对砼桩质量进行控制,达到质量监督的目的。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9

1、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特点

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是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建成后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和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水电站采用坝后式厂房,总装机容量1820万kW。

根据三峡工程建设方案,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工程量巨大。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总量为2 800万m3,是长江葛洲坝工程的2.5倍 ,为世界上已建最大的巴西伊泰普工程的2倍。第二阶段工程1 860万m3混凝土中,厂坝工程1200万m3。

(2) 高峰强度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首先,枢纽工程年浇筑高峰强度特高,最高达548万m3,最大月强度55.35万m3,其中第二阶段厂坝工程年最高强度达400万m3,最高月强度达45万m3,强度在40万m3左右的月份将持续9~10个月。金属结构安装以及其它项目的施工强度高,大坝和厂房各类闸门、埋件及钢管等共约14.8万t,年高峰强度约5万t,而且安装与混凝土施工同步进行,相互干扰很大。其它工序如开挖、清基交面、固接灌浆、接缝灌浆等无论总量,或是施工强度也都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罕见的。其次,夏季浇筑基础约束区混凝土强度高。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要在夏季大量浇筑约束区混凝土,这既是一个施工组织难题,也是重大的技术和质量控制难题。第三,初期混凝土施工强度高。大坝下部仓面面积大,从满足大坝均匀、连续上升,间歇期尽可能短的角度,必须要做到高强度。而初期则由于主要浇筑设备形成需要时间、操作熟练需要有个过程,使这一矛盾十分突出。

(3) 施工干扰大、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施工干扰大,一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种工序交叉或平行作业,相互之间干扰很大;二是由于工程巨大,必须分几个标段施工,各承包商之间在界面交接、设备使用、进度协调等方面必然存在大量分歧,干扰很大。

(4) 施工技术要求高、难度大。长江洪水峰高、量大、水深;施工期通航要求高,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期间,导流明渠要通航,使左、右岸分割不能支援,这些都给施工安排带来困难。

2、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带来的技术难题

(1) 在当时情况下,国内已有的浇筑手段如大型门塔机、缆式起重机等,均难以满足施工强度要求;如果增加数量,按国内类似水平推算,需120余台,施工场地又布置不下。同时,与传统浇筑手段相应的传统施工工艺也难以满足施工强度和质量要求。加之三峡大坝结构复杂、混凝土的标号、级配种类繁多,给混凝土快速施工更增加了复杂性和难度。

(2) 为满足三峡混凝土强度需要,必须设计和建设当今国内外最大规模的人工砂石料和混凝土、制冷生产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设施及管理。

(3)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必须从原材料及混凝土的各环节高度重视三峡工程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要求高性能的混凝土。

(4)第二阶段混凝土浇筑高峰持续三年,而本地区夏季持续时间长,不利混凝土浇筑,温控防裂问题异常突出,为确保夏季混凝土的照常施工,特别是基础强约束区部位的混凝土。以往各工程所采取的单项或多项温控措施联用都已经不能满足施工要求,必须采取全过程、全方位、高标准大容量的综合温控措施,尽可能减少一般性表面裂缝,避免产生危害性的基本贯穿 性裂缝。

(5) 传统的混凝土浇筑仓位安排采取人工调度方法,大多靠经验主观判断,随意性较大,不能满足大规模高强度施工需求。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排仓方法和现代测控技术,保证混凝土连续、高效、均衡地施工。上述几方面的问题,正是三峡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必须攻克的关键难题。十分显然,如果这些难题不能在三峡工程施工中按期攻克,势必严重拖延工程的建设工期,使国家蒙受巨大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为此,我们抓住混凝土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立项并在工程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开展系统科技攻关。

3、三峡大坝混凝土施工的关键技术及创新

三峡工程混凝土总量达2800万m3,其中第二阶段工程为1860万m3,工程量巨大,施工强度特高,高峰期持续时间长。同时金属结构安装及其它项目的施工强度也非常高,施工期有通航要求,施工干扰大。三峡工程是国运所系的民族工程,技术要求高,质量要求严,因而在施工技术上必须有重大突破和创新。三峡工程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新技术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技术突破和创新点如下。

3.1 创造了水电施工混凝土浇筑强度的世界记录

经过充分反复论证,选定以塔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综合施工方案。从传统常规的吊罐浇筑系统升华为混凝土连续浇筑的系统,由各混凝土拌和楼通过皮带机系统输送到塔带机直接入仓浇筑,浇筑速度远远超过了常规方式。1999年~2001年是三峡第二阶段工程混凝土浇筑持续高峰年,年混凝土浇筑强度均在400万m3以上,2000年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达548万m3,月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55.35万m3,日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2.2万m3,连续三年混凝土浇筑总量高达100万m3以上,2000年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达548万m3,月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55.35万m3,日最高混凝土浇筑强度2.2万m3,连续三年混凝土浇筑总量高达1409万m3。远超过了由古比雪夫水电站创造的年浇筑313万m3、月浇筑38.9万m3和日浇筑1.9万m3的世界最高水平,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

与混凝土快速施工相配套的还有砂石料特高强度生产及供应。为实现砂石料的特高强度生产和供应,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产加工成套设备,充分利用基坑开挖石碴料等有效措施,首创了巴马克9000与棒磨机联合制砂新工艺,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施工需要。

3.2 创立了一整套混凝土快速施工工艺和质量保证体系

塔带机可实现混凝土生产工厂化和混凝土水平垂直运输的一体化,具有连续浇筑、生产率高的特点。三峡工程大坝共布置6台塔带机,每台理论设计生产率可达420m3/h,这是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为了与选定的特高强度浇筑方案相配套,确保混凝土浇筑进度和质量,建立了一整套新的施工工艺和现代施工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仓面工艺设计,制定一整套严密的浇筑施工工艺,配备与入仓强度相匹配的仓面资源,形成了具有三峡工程特色的混凝土快速施工工法,创造了塔带机浇筑四级配和一个仓号多品种混凝土的首例。

混凝土生产输送浇筑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是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融入现代测控技术的一次创新,实现了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动态调整和优化调度,开创了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立足于自主技术,实现了施工计算机综合监控。混凝土浇筑施工计算机模拟系统针对混凝土浇筑的复杂状况,对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进行更科学的选择和安排,突破了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有助于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施工效率。

3.3 首创二次风冷骨料新技术

三峡工程采用二次风冷骨料技术为国内外首创,它解决了混凝土制冷系统规模大,施工场地不足,系统难以布置的困难,节省了大量施工用地及工程投资。该技术高效可靠,为三峡工程快速优质施工提供了重要保证,为混凝土预冷工程提供了一项先进可靠的新技术。混凝土生产系统采用了二次风冷技术,5个系统9座拌和楼,夏季月生产低温混凝土可达45万m3,其配置的制冷容量大大低于原有的制冷方法。经过1999年~2001年3个夏季高峰的运行,实测混凝土出机口平均温度为6.85℃,小于7℃合格率均在80%以上,确保了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3.4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优化达到一流水平

混凝土原材料采用具有微膨胀性能的中热525#硅酸盐水泥;选用品质优良的高效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将Ⅰ级粉煤灰作为功能材料掺用;采用缩小水胶比加大粉煤灰掺量的技术路线;限制原材料的碱含量和混凝土总碱量,满足了三峡混凝土耐久性的特殊要求。混凝土配合比先进。用花岗岩人工骨料的大坝四级配混凝土在塔带机为主的运输浇筑方式情况下,其用水量仅为90kg/m3左右,并能满足高性能大坝混凝土的要求。

3.5 首次全面实施全过程综合温控技术

三峡工程大坝柱状块尺寸大,基础温差标准高,温控措施要求严格。为此,在广泛分析国内外工程已采取单项或多项温控措施现状的基础上,首次实施全过程、全方位、高标准、大容量的综合温控技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尤其是高温季节塔带机快速高强度浇筑坝体约束区混凝土,在国内外为首次,没有可借鉴的施工经验及有关计算分析方法确定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温度回升率。对此,建立新的计算模型采用差分法求解,解决了混凝土温度回升计算的难题。三峡工程各建筑物孔洞多,结构复杂,混凝土温控防裂难度大,更增加了研究的难度。坝区气温骤降频繁,混凝土表面防裂难度大。所采用的大柱状块温差标准及综合温控防裂措施的规模和难度,均超过国内外其它己建和在建工程的水平。

通过实施全过程综合温控措施,减少了裂缝的产生。三峡第二阶段工程3年连续高强度施工共完成混凝土浇筑1400余万m3,未发现危害性贯穿裂缝,大坝工程表面裂缝的最大出现机率仅为0.16条/万m3,远远低于《三峡工程质量标准》(TGPS)的0.5条/万m3的 控制标准。

4、与国内外水平的综合比较

国外在20世纪前70年,水电开发迅猛。据不完全统计,200m以上的高混凝土坝就达20多座,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在建大型水电站不多,规模也较小。在建的大型工程主要分布于 第三世界委内瑞拉、印度、阿根廷等。在传统的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方面,除继续采用柱状分块、栈桥门机或缆机运输,冷却水管散热和纵缝灌浆的一整套施工工艺外,通仓薄层浇筑的方法也得到发展,在日本大河内施工中采用的先通仓浇筑,再用切缝机切出横缝也属此类方法。在混凝土浇筑强度方面,国外高混凝土坝最高月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美国大古力坝37.8万m3,巴西、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大坝34.8万m3,古比雪夫坝38.9万m3。年浇筑强度较高的前几位有伊泰普坝304万m3,大古力坝260万m3,德沃歇克坝221万m3,古比雪夫坝曾达到313万m3。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工兴建一批100m级的高混凝土坝,随后,葛洲坝、乌江渡、潘家口、龙羊峡、东江、隔河岩、水口、二滩等一批大型工程相继兴建,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20世纪50~60年代许多工作都存在“三边”现象,多采用半机械化工作,施工不能成龙配套,效率较低。进入70年代后,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一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在工程上使用,施工生产水平逐步提高。

在混凝土浇筑强度方面,最高月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葛洲坝24万m3,二滩24.5万m3。最高年浇筑强度水平较高的有三门峡96万m3,葛洲坝203万m3,二滩212万m3。

三峡工程枢纽设计混凝土总量为2800万m3,分为3个阶段施工,其中,第二阶段大坝混凝土工程是控制第二阶段的主要项目,1998年进入第二阶段工程混凝土施工后,其混凝土年强度都在400万m3以上,最高年强度达548万m3。

综上所述,在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的强度水平方面,国外混凝土浇筑最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更加突飞猛进,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为了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围海造地也就成了必然趋势。扭王字块体广泛应用于沿海城市的围海围堰工程中,它对于围堰堤岸的保护起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因此,对于扭王字块体在预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不容小觑,特别地对有观赏要求的围堤,对扭王字块体的外观质量要求更加严格。本文中对扭王字块体外观质量控制的主要材料―混凝土、模板的选择及加工制作未进行详细分析,仅对施工操作部分进行分析讨论,混凝土材料均按规范要求进行调整的施工配合比搅拌,模板材料采用定型钢模板。

一、质量控制目标

质量控制因素:脱模剂、下料、振捣,通过不同的脱模剂、下料方式以及振捣工艺进行自由组合,在混凝土质量满足施工及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对每组扭王字块体外观质量进行汇总,通过对比分析最终甄别出最优组合的施工材料及工艺。

1、质量目标:通过对比、分析,选择一种最优的脱模剂及施工工艺来减少扭王字块体表面气泡。

2、现场准备:根据场地条件做好搅拌站、混凝土输送车、门机设备以及振捣机具、料斗清理、操作人员等工料机的准备工作,同时检查水电,避免停电导致中断了混凝土浇筑,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选择合适混凝土浇筑的最佳浇筑天气和温度,有利于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及拆模时间。

3、质量对比标准:根据《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中对扭王字块体的验收标准进行对比并验收,以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实施方案

选择较新扭王字块体钢模板12套,分别进行编号,按照脱模剂、浇筑混凝土下料方式及振捣工艺的不同自由组合的方式,在混凝土浇筑时进行依次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有:脱模剂名称、下料方式类别、振捣工艺类别以及浇筑混凝土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操作人员名称、混凝土标号、坍落度、现场天气、气温等一些列重要信息数据。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必须对钢模板内表面进行打磨清理、根据不同组合方案对钢模板均匀涂上不同脱模剂材料(考虑经济合理性,事先已对采用的脱模剂进行质量和外观色差进行过对比),严格检查钢模板的拼缝是否严密,钢模板和底胎膜之间是否存在缝隙,充分做好钢模板的拼接加固工作,严禁出现漏浆现象。对下料方式和振捣工艺分别对操作人员进行交底,确保浇筑质量。

工艺流程

1、钢模板安装

清理钢模板内表面和底胎膜杂物,检查钢模板的垂直度和支撑的稳固性;脱模剂采用空压机压缩空气进行水雾式喷涂,确保脱模剂有效喷涂,不漏喷,做到喷涂连续、全面、均匀;钢模板拼缝做好充分止浆措施,特别是对钢模板与底胎膜之间的缝隙。

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由施工现场混泥土搅拌站提供或外购商品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车运至现场,放入料斗中由桁车电动葫芦吊起,通过人工根据不同组合下料方式放入模板中,混凝土分3层下料(下料高度见下图示意)。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12cm。

3、混凝土振捣工艺

混凝土振捣器具采用插入棒式,根据每组下料高度的不同,振捣时,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且与钢模板间距不得超过10cm。振捣顺序为从一侧向另一侧依序振捣,振捣点间距15cm左右,布点均匀,至混凝土骨料不明显下沉,并开始泛浆且无明显气泡排出为止,不得出现过振和漏振。需要进行复振的扭王字块体,在浇筑完成1小时后开始复振,复振工艺顺序同初振。

4、钢模板拆除

拆模间隔时间确保混凝土已完成初凝,一般间隔为12h后。拆模时先卸下中间拼接处的螺栓,再依次将模板上下拼接螺栓拆卸,再将底模木楔敲松,然后利用10吨千斤顶于模板封头板中点处均匀用力,慢慢将模板顶开离中心位置5cm左右,同时利用撬棍保持模板上下均匀脱模,保证其不碰到构件边角,发生掉边掉角现象,再用桁车电动葫芦均衡的将钢模板移出,以此类推,完成全部钢模板的拆除。

工艺保证

1、在浇筑工序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 应立即浇筑入模。在浇筑过程中,如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应及时处理。

2、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由料斗、漏斗内卸出进行浇筑时,其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在竖向结构中浇筑混凝土的高度不得超过3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

3、浇筑混凝土前,底部应先填以20~3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 浆。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应随浇筑高度的上升,酌予递减。

4、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 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5、混凝土在浇筑及静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裂缝。由于混凝土的沉降及干缩 产生的非结构性的表面裂缝,应在混凝土终凝前予以修整。

6、浇筑混凝土分层,每层厚度应不大于扭王字块体高度的1/3;插入式振捣器为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7、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时间宜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固之前,将 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图中a、b、c及a’、b’、c’为两种不同的下料高度,振捣方式分为复振和不复振,脱模剂分别采用:①废机油、②新机油、③食用色拉油。)

三、工艺方案对比

1、三种脱模剂的立面表面光洁度相差不大。如下图

2、三种脱模剂对混凝土构件表面颜色均无较大差异,立面气泡缺陷出现频率相差不大。如上图。

3、差异比较明显的是振捣方式的对比,混凝土浇筑1小时后采用复振的出现砂斑、砂线出现的概率为100%,每套复振的模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砂斑、砂线缺陷。如下图:

4、下料方式的对比中,a方式斜面气泡出现的频率要明显优于a’方式。前者的气泡直径小,气泡数量稍少。后者多为大气泡,且气泡数量比较多。

四、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得出结论,三种脱模剂对扭王字块体的表面缺陷影响不大,应选择最经济的一种使用。下料方式a类对于斜面气泡的改善要优于a’类,应优先选择a类下料方式。振捣方式中,由于复振出现砂线、水线的概率为100%,所以振捣方式应选择不复振。

五、总结

针对扭王字块体倒角位置的气泡问题,通过以上对比可得出,无论采用何种脱模剂,何种振捣方法和下料方式均无法完全避免,根据经验人士及专家进行分析,扭王字块倒角位置的气泡问题要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是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的选择对气泡产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和易性的好坏、砂石料的级配、粉煤灰以及减水剂质量等均是产生气泡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施工工艺:在良好的混凝土和易性前提下,施工工艺对气泡的产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科学的振捣方法,选择正确的下料高度和脱模剂材料会明显减少气泡大小及数量。

通过本次工艺对比,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不同的振捣方法、下料高度以及不同的脱模剂材料等均是影响扭王字块体气泡及其他外观质量通病产生的根源,无论采用何种组合方案,气泡始终出现在斜面位置,无法完全消除,而立面位置均已得到很好的外观效果。因此,通过本次工艺对比,采用合适、经济的脱模剂材料,合理的下料高度分层下料并振捣,不采用复振方式的组合,对扭王字块体气泡产生率已达到大大降低的效果。

参考文献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1

    Abstract: The main body of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concrete total of 28,000,000 m3, one of the concrete dam of about 20,000,000 m3. Concrete construction is 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can progres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overall plan to achieve the key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progress of the total, in its capacity to achieve the highest placement 5,000,000 m3, to achieve the highest on 400,000 m3, and Japan should meet the highest for more than 20,000 m3.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more than a means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program, with full proof on the basis of the decision to choose transmission tower belt machine pouring in a row, supplemented by a large gate tower and cable machin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plan. On deck in the design process using a water-level law and law at the same time,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rafts, and made use of towers (top) with the new machine technology. 

    Key words: concrete; rapid construction; programs and technology;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

    1 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 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 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1.3 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2.1 混凝土拌和设备

    4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共7座搅拌楼,常态常温混凝土总生产能力为1960m3/h。各拌和楼均能生产7℃冷混凝土。

    (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楼,每座楼生产能力为32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5#~23#坝段混凝土浇筑。

    (2)布置在左岸厂房坝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拌和楼。4×6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段1#~5#坝段、导墙坝段及左厂坝段11#~14#坝段混凝土。

    (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坝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非泄洪流坝段及左厂1#~10#坝段混凝土。

    (4)布置在左岸进厂房公路左侧82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岸厂房混凝土。

    2.2 混凝土浇筑设备

    主要设备有6台塔(顶)带机,塔带机与拌和楼连接的6条总长3800m的胶带混凝土输送线,4台胎带机,7台MQ2000型高架门机,2台25t摆塔式缆索起重机,1台K1800型塔式起重机,1台MQ6000型门机,2台300t履带吊。

    (1)泄洪坝段 在坝轴线下游76m顺坝轴线方向布置4台塔带机,主要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坝轴线下游121 m顺坝轴线45m高程的轨道上布置1台K—1800型塔吊和1台MQ2000型高架门机。其工作任务是,前期协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装金属结构为主。

    (2)厂房坝段 坝轴线下游44 m顺轴线布置2台顶带机,主要用于左厂7#~14#坝段混凝土浇筑,坝轴线下游65m顺轴线120m高程的施工栈桥上布置2台MQ2000型门机,专门用于输水压力钢管和水轮发电机埋设件的吊装。

    (3)厂房部位 在厂房下游面距坝轴线195m的30m高程顺坝轴线方向的轨道上布置4台MQ2000型高架门机,用于左岸厂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缆索起重机的布置 2台摆塔式缆索起重机为厂坝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个空中走廊,主塔设在左非泄洪8#坝段185m高程上,副塔设在导流明渠纵向围堰坝段160m高程顶部,跨度1416m,在坝轴线长度方向可控制整个厂坝第二阶段工程的长度,宽度可控制从坝轴线以上15m至坝轴线以下65m,即2台缆机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宽度且在工作区域宽度

    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设备 第二阶段工程厂坝部分分3个标段,由3个施工企业负责施工。4台胎带机、2台300t履带吊等业主拥有的移动性强的设备不固定在一个标段使用,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配。

    3 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仓面配套及工艺

    采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其浇筑强度将成倍地提高,因此,对浇筑仓面各项资源配置无论是容量还是数量都将明显增加,对仓面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显着提高。

    3.1塔(顶)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

    3.1.1仓面设备配套

    (1)平仓机:一般每1个塔(顶)带机浇筑仓配置1台平仓机和平仓铲,死角部位辅以人工平仓振捣。

    (2)振捣机:对于素混凝土或钢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浇筑仓,通常配备1台8头平仓振捣机加3~4部手持式振捣棒或者1台5头平仓振捣机加4~5部手持式振捣棒。对于钢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钢筋网和过流面等比较特殊的仓位,振捣要求比较高,一般不配平仓振捣机,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捣棒用人工振捣。

    (3)喷雾机: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每仓配备2~3部摇摆式喷雾机。

    3.1.2仓面人员配套

    (1)施工人员应按照仓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仓、少筋混凝土仓配备8~12人,多筋混凝土仓、水平钢筋网仓、过流面混凝土仓配备11~16人。

    (2)仓面配备值班木工、钢筋工、预埋工、电工和止水专职人员。各工序值班、带班人员至少1名到位,并挂标识牌。

    (3)仓面上配置专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 

    3.1.3 仓面工具配套

    (1)每个浇筑仓至少配置2桶、2瓢、3锹用以仓面处理。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骨料分离及骨料集中现象,每个浇筑仓至少配备2把专用耙

    (3)配备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随时吸除仓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

    (4)配备2台洒水器,用以收仓后对仓面洒水养护。

    3.1.4 其它器材设施配套

    (1) 在混凝土开仓前,保证风、水、电通畅。

    (2) 采用平铺浇筑法施工时,浇筑仓应准备保温被待用,随着平仓振捣的进展,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被之间应有10cm的搭接长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3) 雨季施工时,仓面配有彩条布和钢筋等材料,搭设活动防雨棚等。

    3.1.5仓面组织管理

    为保证塔带机浇筑混凝土一条龙正常运行,需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系统。

    (1)综合协调系统:对混凝土一条龙施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机电设备保障,确定拌和楼、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

    (2)浇筑系统(仓面指挥):仓面指挥由浇筑队长担任,负责浇筑仓面的组织指挥,对仓位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温控、排水等负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操作系统:由调度室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准确、快速入仓。

    3.2仓面工艺设计

    3.2.1设计原则

    仓面条带布置要尽量简化,标号切换次数尽可能少,塔带机运行线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个下料过程要易于实现,资源配置要充分,来料流程要优化。

    3.2.2 浇筑方法及强度要求

    (1)平浇法:该方法适合于塔带机高强度、快速运送混凝土的特点,在低温季节,除仓面钢筋特别多、结构特别复杂部位外,均采用平浇法浇筑。在高温季节对于仓面面积小于500m2采用塔带机入仓时,亦采用平浇法施工,浇筑时铺层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

    (2)台阶法:对于仓面面积大、钢筋密集、结构复杂的仓位,经监理批准后可使用台阶法浇筑,以满足温控及覆盖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条件要求。台阶的一次铺料宽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头部位台阶宽度不小于3~4m。

    3.2.3 仓面设计的内容

    仓面设计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① 仓面情况,包括仓面所在坝段、坝块、高程、面积、方量、混凝土级配种类要求,仓位施工特点等;②仓面预计开仓时间、收仓时间、浇筑历时、入仓强度、供料拌和楼;③仓面资源配置,包括机具、工具、材料、人员数量要求;④仓面设计图,图上标明混凝土分区线,混凝土种类标号,浇筑顺序等;⑤混凝土来料流程表;⑥对仓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浆片周围、钢筋密集、过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质量工作;⑦对特别重要部位,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⑧仓面“浇筑情况评述”,收仓后,由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该仓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对可能存在的浇筑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提出,一式六份,经监理批准后除班长、质检员及监理随身带外,还应视情况复印送给有关部门(如拌和楼试验室、塔带机操作人员等)。

    3.3 塔(顶)带机浇筑新工艺

    混凝土快速优质施工,给浇筑工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对模板工艺、钢筋工艺、预埋工艺外,对许多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

    3.3.1供料工艺

    (1)供料皮带上设置遮盖或保温措施。

    (2)建立有效的楼(拌和楼)—带(供料皮带)—机(塔带机)—仓(浇筑仓)之间的通讯联系或自动监控系统。

    (3)皮带卸料处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离和砂浆损失。

    (4)塔带机输送系统装置冲洗设备,卸料后及时冲洗供料皮带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浆。冲洗时采取措施防止冲洗水流入新浇混凝土中。

    3.3.2布料工艺

    (1)布料层面处理:用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为便于塔带机运输,第一层层面处理一般不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而改用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具体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缘区域,采用20cm厚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块)采用三级配富砂浆混凝土,层厚为一个浇筑坯层,约40 cm。

    (2)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浇法浇筑时,迎水面仓位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中间仓位视仓面情况确定起始下料点;

    基岩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仓位,由低到高铺料;

    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保证高标号区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当采用台阶法浇筑时,从块体短边一端向另一端铺料,边前进、边加高,逐步推进并形成明显的台阶。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采取顺坝轴线方向铺料。

    (3)铺料厚度与宽度:铺料厚度视混凝土入仓速度、铺料允许间隔时间和仓位大小决定。劳动组合、振捣器工作

    能力等要满足浇筑的需要,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上一层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台阶法浇筑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对于升层高度1.5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10~12 m;对于升层高度2.0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8~10m,台阶宽取2~3m。

    3.3.3下料和振捣工艺

    对没有钢筋的仓面,塔带机下料时,下料导管卸料口距仓面应不大于1.5m,并均匀移动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离。布料条带清晰,并有足够宽度。在模板周围布料时,卸料点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仓机将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浆片和预埋件部位布料时,严禁下料导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满。

    在进行水平钢筋网浇筑层混凝土下料时,尽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浇筑坯层厚度不大于30cm。竖向钢筋部位卸料时,卸料部位应离开钢筋0.5~0.8m,并加强人工平仓。

    台阶法浇筑时,平仓振捣机站在中间(第二层)的台阶上,覆盖范围比较理想;平层法浇筑时,平仓机一般站在层面上,紧跟下料接头,随时下料,随时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着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以避免欠振或过振。

    使用塔(顶)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应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 cm;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3.3.4 养护工艺

    (1)长期流水养护:根据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一般为14d,重要部位养护到设计龄期;但三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工程普遍采取了长期流水养护。针对这一要求,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推行新的养护工艺。

    旋喷洒水养护适合于28d以内的较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在浇筑仓面按一定间排距d设置360°旋转式喷水嘴,若喷水嘴喷射幅度为B(m)则取d=0.8 B保持旋喷嘴始终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长流水养护。

    喷淋管(花管)养护适合于正常上升仓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沿仓位边线在模板上口(用于对仓面养护)或支腿(用于对侧立面养护)上铺设花管。所谓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匀布钻一排细孔的口寸钢管,使用时,将管两端封堵,水雾通过细孔喷出,洒在养护面上。给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长流水养护。

    (2)仓面覆盖养护:覆盖保水养护。该方法适合于大于28 d的长间歇仓面养护。方法是在养护仓面全面覆盖养护材料,如隔热被,风化砂或土等,给覆盖材料浸水并始终保持覆盖材料处于水饱和状态,即可满足养护要求。

    覆盖洒水养护适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仓面养护。由于仓面蒸发快,仅采取洒水养护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仓面覆盖材料洒水养护效果较好。

    (3)养护组织管理:在三峡混凝土施工中,养护与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浇筑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一项工程。浇筑仓均配置专职养护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养护实施的记录由养护专业人员及时记载,并做到真实、详尽。

混凝土浇筑工艺论文篇12

1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特点

大体积混凝土体积庞大,结构厚,水泥用量大伴随水泥水化热大致使内外层产生温差或干燥收缩。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根据配比掺入适量的化学外加剂(如膨胀剂、粉煤灰和减水剂等),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及合理的混凝土养护措施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密实性和耐久性,防止渗漏,减少裂缝情况的发生,对裂缝的发生及时有效针对性的进行补救,从根本上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保障整个工程的质量。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序

2.1温度与设计养护方案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温度裂缝是比较普遍发生的裂缝。所以在施工前应该提前计算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温升值可能产生的应力大小,做好降温保湿工作,根据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及施工环境制定防护措施和突况的应急措施。

2.2保温材料的厚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

据资料介绍,计算混凝土内最大温升理论公式为:

Tmaχ=Wc*Q*(1-ent)*£(1)

降温值=浇筑温度+水化热温升值一环境温度,如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升达47.3℃,浇筑温度是30℃,混凝土中心温度将达77.3℃。如平均温度Tq=29℃。两者平均温差将有48.3oC,这是绝对不能答应的。解决办法是在混凝土开始降温时,在其表面覆盖保温材料,使表层混凝土温度提高,达到减小混凝土内表温差的目的。

混凝土内表温差一般都是T1—T2≤25℃,对于比较厚的混凝土,此温差值可适当放宽,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在降温阶段要“保温”养护。经过计算,提出了一种有效养护方案供施工时选择: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3cm厚的防水岩棉被。这种方案的优点是保温性能较好,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减慢降温速度,从而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缺点是可能因降温速度过慢而延长养护时间;实际在施工中这种养护方法,效果比较好。塑料薄膜很有效地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既保证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又使前3周的降温阶段不致出现干燥收缩,还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当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不利于降温时,局部揭开岩棉被加快降温。岩棉被被水浸透,导热系数增大,使混凝土浇筑后降温速度始终能较好地控制在1.30C/d—1.50C/d范围之内。

3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的特点,加上大体积混凝土除了对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控制温度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所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难度大,工程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

此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条件复杂使得其涉及面广:土方开挖、钢筋加工与安装、模板支拆、混凝土的拌制与输送、混凝上的浇筑与捣固、混凝土表面处理与养护、施工机械的选型与布置、劳动力的投入以及进度的控制等。通过分析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工程容易发生裂缝的流程的原因,探讨如何在施工技术中做好防护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工程质量。

3.1原材料选择

大体积混凝土拌制最好选取集中拌制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商品混净土。水泥最好选择中低水化热的水泥,中低水化热水泥在拌和过程中水化热释放较小,混凝土升温得到减少。同时,减少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在配制混泥土的时候掺加减水剂和粉煤灰或沸石粉,可以达到降低水化热的目的。此外,也可以选择矿渣水配置混凝土,因为矿渣水发热量较低。如果选择混凝土泵输送浇筑,化学外加剂可以掺加泵送剂,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要做好保湿降温工作。

3.2浇筑施工工艺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采用分段分层进行浇筑,避免整段浇筑释放较大的水化热,造成内部混凝土升温,与外部形成阶梯温差。浇筑最好选择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不宜超过28°C。根据工程规模,制定施工方案确定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施工人员数量。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是常用的浇筑方法。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除了符合浇筑规定的坍落度外,还要注意离析现象的发生,发生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卸出到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应在规定值规定的时间内,浇筑过程应该保持连续性,在必须间歇的时候也要尽量缩短间歇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层的厚度要等于小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3养护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分段浇筑完毕后,为了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可以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之前进行二次振捣,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一般是在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先是塑料,然后麻袋,之后是浇水。12小时是理论时间并且是常温下。如果是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浇筑完后,冬季是不浇水的,由于铺设塑料薄膜,可以维持水分,使之不易挥发,同时也是为处于防冻考虑。理论上讲,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养护,宜用塑料薄膜或麻袋、草袋覆盖保温。夏季气温高、湿度低、干燥快,优先采用水养护方法连续养护。在混凝土浇注后的前一两天,应保证混凝土处于充分湿润的状态。

设置后浇带可以有效控制裂缝。伸缩缝隙是大部分工程渗漏的原因。把后浇带设置成平缝、齐口缝或阶梯缝方便填充,可以采用膨胀混凝土和比两边混凝土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来填充后浇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