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3:20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1

且这四种活动都会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四种基本成本维度,(1)维权责任成本;(2)制度责任成本;(3)经营责任成本;(4)环境责任成本。另一方面,依照前几年“搜狐网”针对广大社会人士,向他们进行了一次“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问卷调查,从这次的调查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有59.6%的人认为,“在当前的局势之下,在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制,让企业面向社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极其重要的”。有57.08%的人则认为,“企业的道德核心,除了贡献社会之外,还应当要承担起对广大市民的人身健康以及安全提供保障的义务,所以,不论是产品,还是环境,企业都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而这也正是企业对社会的最基本的一种责任。”其次,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中最基础,最迫切的内容的调查结果,还应当依照重要程度的排序要求,将其归纳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另外,也有42.4%的人持反对意见,他们普遍认为,“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贡献社会,多做公益事业。”

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赞同企业所必须要参与的社会责任活动,需建立在“经济责任维度”的基础之上,且其的重中之重,则是:(1)对广大市民的权益进行维护;(2)对职员的利益以及他们的人身安全进行保护;(3)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治理。

二、探究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

1.相同点分析

不论是“社会责任会计”,还是“传统企业会计”,它们都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相同点,即:其一,同主体。前者直接反映出来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所以它的主体为企业;而后者则是以资金的流动情况,来对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所开展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分析、确定以及作出相应的报告,所以,它的主体同样为企业。其二,同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前者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假设要求要比后者多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将不再只是企业所有者和相关利益集团,还包含更多的社会公众。其三,同会计核算程序。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的会计核算程序几乎无太大差别,都为:(1)对原始凭证进行获取以及填报;(2)对记账凭证进行填报和审核;(3)对账簿进行登记;(4)对报表进行绘制。

2.差异点分析

2.1会计对象方面

社会责任会计,它的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企业社会责任,另一个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它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利弊之处,即:给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及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市民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基本数据信息,从而帮助除了企业之外的客体,对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做出的贡献以及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的了解。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的对象则主要是企业生产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资金活动,总共有六种,即:收入、利润、资产、费用、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其次,因不同的国家,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都持有不同的要求、标准、认识以及实施方式,所以,他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表述也都是存在着较大差别的。

2.2会计目标方面

在社会责任会计的范畴之下,企业除了需要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必需的会记信息之外,还需要向与企业有关联的客体作出相应的服务,即:为他们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信息,以客观的将企业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完完整整的表现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主要是为了向企业所有者以及相关利益者提供企业的经验成果、现金流量以及财务的基本情况等会计信息,以直接的体现出企业的内部成本和效益。

2.3会记披露方面

社会责任会记的核算对象是不相同的,且其对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方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是通过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来实现的,且它的披露形式也具有两种,第一种,利用基本的文字表述法,将企业非货币性质的信息合理的表述出来,让其能够直接的反映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第二种,利用各类表(主要有增值表,对照表,资产负债表以及社会收益表),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表达出来。而传统的企业会计,它则是借助“四表一注”的方法,将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的基本情况以及经营成效,以货币的基本形式客观的表述出来。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责任中心;会计信息;企业会计目标

abstra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s to provide stakeholders in the fulfillm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to the various responsibility centers within the enterprise for the accounting entity, with responsibility center controlled movement of funds targeted to the responsibility center to control and assessment an accounting system is also an effective syste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is now the responsibility of our country i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ccount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order to make the national interest, business benefits and obligations in a more coordinated to achieve the established objectives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the root cause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theory, the retrospective, demonstratin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is area; by way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vealing discussion, put forward in this area of imperfectio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by studying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event to the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accounting in china in the field of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ystems; a successful attempt by western countries proved that china's establishment of a social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and focused o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in-depth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modern society, accounting in china's enterprises applications.

keyword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responsibility center;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nterprise accounting objectives

目 录

1 前 言 1

2 企业责任会计概述 1

2.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涵义 1

2.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渊源 1

2.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体系 2

2.3.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的阐述 2

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环境分析 2

3.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宏观环境分析 2

3.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微观环境分析 3

4 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4

4.1 社会环境要求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 4

4.2 社会主义市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要求 4

4.3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对于实现企业会计目标的要求 5

5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描述 5

5.1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构成概述 5

5.1.1 预算计划体系 5

5.1.2 总分类核算体系 5

5.1.3 分析考核体系 6

5.1.4 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6

5.1.5 控制监督体系 6

5.2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构建原则 6

5.2.1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责任中心 6

5.2.2 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会计制度 7

5.2.3 确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考核目标 7

5.2.4 设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业务流程 7

5.2.5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制度 8

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8

7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运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办法 8

7.1提高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责任会

--> 计的认识 8

7.2 深化企业改革,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 9

7.3调动责任中心积极性,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9

7.4 从实际出发,合理地推广应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应用 9

8 结 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 刘力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j].财会理论,2006,11:13-15.

[2] 郭黎,霍建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j].山东经济,2007,5:77-79.

[3] 陈明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环境分析[j].当代经济,2008(18):152-153.

[4] 赵金英.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浅析[j].财会月刊,2007(3):60-61.

[5] 周奇志,杨立.企业社会责论文网任会计计量方法研究[j].当代经济,2007,9:126-127.

[6] 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 -47.

[7] 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j].财会月刊,2009,5:91-93.

[8] 韩继良,刘东梅.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7(23):13-14.

[9] 韩永.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8:56-57.

[10] 张根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6:43-44.

[11] 安宜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释义及实施[j].国际商务会计,2009,1:56-57.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3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越发严重,员工和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不断增多,这些问题都在不断引发人们的思考,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也逐渐成为会计研究的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中存在问题,提出不断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几点建议。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重视不够。企业一直以来把追求利润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位,股东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也不会顾及社会责任问题,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主动性并没有增强,这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有很大关系,企业是信息披露的主体,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才能做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工作。

2.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些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于企业所要履行的社会责任并没有划分一个具体的范围,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主观性比较强,也就是说,从法律上讲,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属于企业的义务行为,法律并没有强制要求,企业在没有法律约束的情况下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就更加随意,因此,在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较差的情况下,要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制度化建设,让企业在信息披露上有法可依。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理论体系不完整。我国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在很多方面不够完善,随着经济发展,在实务中出现很多传统会计不能解决的问题,核算范围的扩展、内容的增加、计量方式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很难实施,特别是具体社会责任项目的划分,社会责任的量化上使用什么计量方法,以及指标体系怎么构建这些问题都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中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总之,我国在这方面的会计研究还比较欠缺,理论的缺失严重阻碍实践的发展。

三、对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几点建议

1.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作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弱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和量。要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对于企业来讲,要以社会责任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并广泛开展相关的讨论,提高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企业并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企业的行为的影响关系到整个社会,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同时披露相应的会计信息,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2.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法律制度。建议成立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制定小组,立足我国国情,借鉴西方责任会计研究经验制定符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体系,使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法可依,这个体系应该包括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核算范围、具体内容和计量方法、信息披露方式和相关质量评价体系等。

3.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体系。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比较复杂,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难度比较大,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会计实务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更制约了社会责任会计发展。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要借助政府的力量引导理论界做更多的投入,同时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课题组,让相关的各个领域的专家都参与进来,给问题的研究提供不同的角度。

4.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到其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况且,社会责任会计是一个新时代的新问题,会计人员传统的知识结构不能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需求,要想胜任新的工作不仅要有相关的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生态环境、社会福利和经济计量等相关的知识,这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后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用会计职业道德约束自己,防止从自身利益出发,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4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这几十年的经济进程中的问题也值得大家反思,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更有甚者有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的化,而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企业是上述现象的直接参与者,从企业出发,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是解决上述现象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否履行了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如何?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来判断。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Joseph Stiglitz在1985年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或称多重委托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不仅仅是股东,还存在政府、社会公众、员工等多个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经营管理演变为了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的过程,企业追求的利益不仅仅是股东权益,而是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整体权益。例如,员工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当代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员工的作用更为突出,如何维持企业人力资源上的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时,员工获取的薪酬是其生存的保障,企业发展也关系员工自身发展,员工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对员工各种权利的保障上,尤其是涉及员工自身安全的保障更为重要。企业对员工的保障程度相对应就是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对于政府而言,政府从企业获得大量的税收用于经济建设,企业的发展状况影响着政府的财政,当然,政府间接调控经济的手段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同时,政府在社会、环境上的公共支出,需要获取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的信息,如环境保护的信息,上述现象也说明了政府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以各种间接手段调节影响企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也是政府这一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社会公众是企业生产的直接消费者,自然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尤其是在食品完全事件频发的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作为企业产品的直接消费者,社会公众的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原因。当然,企业还有其他利益相关者,这里不再逐一阐述,从上面的分析来看,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为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工厂开始遍布全球并且不断的扩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另一方面,造成了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问题等,随着大气、水污染的日益严重、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模式得以产生,这就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下,企业的生产要讲求高效低能,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对各种资源的利用都以可持续为前提。这些要求同时也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披露的内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正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整体的研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我国的环境问题等问题的不断出现,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下更为明显。这种重视可以体现在众多法律法规等文件中,例如《公司法》等法律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了相关规定,会计准则中相关章节也都体现了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例如,或有事项中对环境污染的处理。同时,上海、深圳两大交易所分别出台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引文件。上述现象均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我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关注。但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得到重视和关注的同时,企业扔有存在大量的违背社会责任的现象:在企业内部员工的正常福利得不到满足,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安全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屡见不鲜,尤其是危险行业的职工安全问题,迟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企业的外部,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河北唐山的钢铁厂的燃烧煤炭排除的废气是当地雾霾严重的重要原因,淮河两岸的企业偷排不达标污水使得淮河的治理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食品的安全问题更为社会所关注,苏丹红、瘦肉精、三鹿奶粉事件等等,由于某些不良厂商的存在使得与大众直接相关的食品质量得不到应有的安全保障。综上所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虽然得到了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执行中却出现了偏差。那么如何才能让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关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何种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5

一、研究背景

由于环境污染和企业诚信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加剧,以及我国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当今理论界和实务界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但同时,人们对社会责任理论及其经济后果还存在相当多的困惑。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有影响吗?如果有,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长期价值有怎样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机理如何传导?影响的程度如何度量?目前对前两个问题的回答尚没有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而对后两个问题尚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而这又正是作为盈利机构的企业主体非常关注的问题。首先,理论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后果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特别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目前理论和企业践中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基本定位为一种强制的义务,企业承担必要社会责任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的监管规定和自身道德诉求,现实中企业不履行基本的社会责任甚至损害公众利益的违法事件比比皆是。为什么许多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恐怕这和社会主流理论对社会责任的认识有关,如果承担社会责任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并不利于企业今后的长远发展,那么靠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将永远无法实现,而政府对社会责任强制执行的监管也将难以到位。因此,从理论上论证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是当前社会责任理论需要突破的关键。其次,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经济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其他社会问题进一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这必将需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以使社会能“和谐”发展。但是实践中我们相当缺乏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具体适当边界及其经济后果的一致性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全面分析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合理范围、分析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影响机理、影响程度与范围大小是现实的迫切需要,但这些重要方面的研究目前还相当缺乏。

本研究将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价值的机理和影响程度做出研究,力图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明确的理论依据。通过研究,从理论上可以建立全新的“社会责任投资――信誉资本生成――企业价值创造”的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体系,为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理论支持。从实践上看,本研究厘清了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创造的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为企业具体承担社会责任范围和方式、社会责任资源的分配决策等提供支持,也为相关机构制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标准和监管制度提供参考借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外对社会责任的研究的研究起步较早,特别是近20年来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直接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复杂,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1)企业社会责任能提升企业价值。在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中,特别是那些以会计指标衡量企业绩效方法的实证文献,半数以上的实证结果都证实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正相关关系。Bragdon和Marlin(1972)从环境污染的角度对社会责任进行探讨是研究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开始,随后的一些实证研究主要集中测试了股市的收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Vance,1975;Belkaoui,1976;AlanksanderandBucholz,1978),这些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责任的某个单一指标(如环境污染)。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许多研究在研究指标和研究范围上进一步深入,Frooman(1997)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证明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财务绩效有正向关系。A.P.Stanwick和D.S.Stankwick(1998)对115户企业19987年至1992年的情况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最后发现,企业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有着积极的关系。Preston和O’Bannon(1997)比较了美国67户大企业1982年至1992年的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他们用财富企业社会名誉调查代表社会绩效,用总资产利润、净资产利润和投资利润作为财务绩效的代表,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Simpson和Kohers(2002)对美国所有的国有银行1993年至1994年的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二者之间有着积极的关系。Bert Scholeten,Y.Z.(2008)通过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组成关系与企业的财务业绩相关性为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业绩关系提供了证据。Mittal,R.K,N.Sinha(2008)从商业道德的角度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的经济价值的关系。文章利用印度的数据对两者相关性做了分析,研究结果未发现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经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比不具有商业道德的公司的高。Aleksandra,K.(2009)利用美国878家公司1991-2002年的数据发现受到收购保护的公司将更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增加长期的股东价值。此外,调查发现企业社会绩效和财务绩效有着积极关系的还有C.C.Verschoor(1998);C.FWu(2001)、G.Moore(2001);M.B.Ruf等(2001)。(2)企业的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向的关系。Ingraram和Fraiziner(1983)、Freeman和Jaggi(1982)研究发现企业社会绩效与财务绩效呈负相关。他们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付出相应的成本,社会责任成本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在与不承担或者少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财务状况中。另一些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是负相关的(Mcgulre,Sundgren,and Schneeweis,1988)。(3)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是不确定的。Margolis andWals(2003)指出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绩效是不确定的关系,Mcwilliams和Siegel(2000)用一种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社会绩效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他们用DSl400(又称KLD)作为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发现二者并无联系。Subroto和Hadi(2003)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印度尼西亚

的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也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没有关系。二是社会责任信息价值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与财务绩效的关系方面,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信息具有正的市场反应(Bowman and Haire,1975;Alexanderand Buchholz,1978;AbboaandMonsen,1979)。80年代后学者对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进一步扩展,主要包括:污染报告的市场反应(Shane andSpieer,1983)、社会责任报告对需求者的决策价值(Thomas G.Marx,199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对企业声誉的价值(Williams and Siegel,200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共关系价值(JennyDawkins,2004)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评述 国内对社会责任价值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如下方面:(1)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研究,李正(2006)发现承担社会责任会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长期看,企业价值不会受到负面影响,姚海鑫等(2007)研究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具有积极作用。王立彦(2006)研究了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与企业价值增长的关系,晁罡,袁品等(2008)研究了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2)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价值研究。大多数观点支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有决策价值和市场价值。代表性的研究包括:采用基于内容的专家调查法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公共关系价值(宋献中,2006),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事项研究法对企业进行的环境管理观念、环境会计实务以及环境认证的股票市场反应进行研究(王立彦等1997,1998,2004,2006);采用内容分析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和市场反应(沈洪涛,2006)。也有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与上市公司价值相关性不强(陈玉清、马丽丽,2005)。

三、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创:研究思路拓展与内容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社会责任履行、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理论框架 本文将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本质看做基于未来企业价值创造的一种跨期投资行为,社会责任投资积累成与企业不可分离的特殊资本,增加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并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能力。国外社会责任投资的兴起为这一理论视角提供了现实的佐证。该理论体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当期利益的替代效应,论证当期社会责任履行产生的成本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会增加企业信誉等无形资本,从而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从理论上构建“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的规范性分析框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社会责任契约签定与履约模型,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契约履行的成本与收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成本耗费与收益特征,社会责任各方面的成本收益边际变化的单调性,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存在的层次性,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合理边界和范围;构建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分析已有研究中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结论不一致的成因,研究不同企业价值度量方式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造成的可能影响,构建基于跨期投资特征决定的企业可持续价值创造能力指数及度量方式。

(二)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微观方式与传导机理 本文认为社会责任履行是企业的一种跨期投资选择行为,这种投资部分通过增加企业的信誉资本而增加企业未来价值。本部分研究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设计计量企业信誉资本的指标体系,建立起社会责任投资与信誉资本生成的跨期投资模型。分析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本文认为基于社会责任投资的信誉资本作为一种广义的社会资本形态,能够象其他物质资本一样为企业创造价值。信誉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的研究拟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直接交易成本的节约;交易数量的增加;交易范围的扩大;交易价格的提高。从四个纬度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微观机制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社会责任创造长期价值的机制。社会责任、信誉资本与企业价值创造之间的传导路径及实证检验。根据本研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目的,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三者的关系,检验前面的理论分析并探询三者的深层影响与互动。主要研究内容为:鉴于已有的实证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的关系的结论相互矛盾,进一步检验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检验社会责任是否通过提升企业信誉资本这一中介达到影响企业价值的;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维度中,哪些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影响程度最大。

(三)构建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创造影响程度与大小的测量方法 在基于社会责任履行对企业长期价值具有正向影响的理论视野里,研究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影响大小的计量方法问题是企业关心的实践问题。一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度量指标构建。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企业产生实际的支出,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在社会责任投资内容的多维度上构建社会责任投资度量指标体系。二是计量社会责任投入对企业价值创造的度量。社会责任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计量,采用APT套利模型计量社会责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6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内容

(一)为谁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即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

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创造的利润增长能够给股东带来财富,也会对企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因此,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以及各级环保部门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构成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

(二)提供哪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即明确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会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可利用资源,满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需要。因此,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及时性等信息质量特征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如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企业生产经营对社会的影响,保护环境、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产品质量、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具体可行办法等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需要。

(三)如何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要提供正确、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要实施一系列合理、完整的会计程序与运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自然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会计事项进行恰当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因此,要求企业拥有健全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确定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目标的确定

对于会计目标的定位,目前主流的观点只有两种:一是受托责任观,二是决策有用观。笔者认为,企业向社会公众提供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以帮助其做出决策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这是因为:首先,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是为了解决企业行为的外部性问题,这种外部性可能会导致社会最优资源配置的偏差,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就是要对企业行为的外部性进行内部化,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其次,社会责任会计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和政府等,将提高社会效益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可以通过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缓解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矛盾,通过定期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以利于他们做出正确决策,从而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的净贡献;二是衡量企业准则和社会准则的一致性;三是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各部门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信息。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具体目标的确定

企业应在社会责任会计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应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来确定具体目标。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企业对投资者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企业的投资者主要包括股东和债权人,企业要为股东创造财富,通过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这是企业的第一社会责任。(2)提供企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相关信息。主要是两个内容:一是向环保组织提供企业污染控制与治理的信息、排污量的信息、废物回收与处理的信息、各企业参与周边环境治理的信息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信息,使环保组织能够采取措施进一步控制污染、保护环境;二是向矿产部门提供各种矿藏、天然气、地下水和地热储备量及其已开采量、尚可开采量和尚可开采年限的信息,以便矿产部门有计划地开采和监督资源的使用。(3)提供企业对职工承担责任的相关信息。主要是向劳动部门提供企业的就业人数、人员工资和福利状况、就业人员的分类等信息,以便劳动部门了解人力资源利用状况和失业状况。(4)提供企业对社会公共事业及所在社区承担责任的相关信息。这方面主要包括:为公共交通、医疗保健、市政和娱乐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对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对社会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企业对所在社区承担的责任包括为社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等。(5)提供企业对客户和消费者承担责任的相关信息。企业对客户和消费者承担的责任主要包括产品对用户产生危害时承担的责任、提品咨询和售后服务等。(6)提供企业承担其他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经济和技术进步承担的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信息,为利益相关者传递相关信息,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与其他许多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计量学、组织行为学等)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通过这些学科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要在已有会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来很好的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

三、总结

首先,与传统会计的关系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反思与发展。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和理论基础的讨论使研究者清醒地看到自由市场在公共领域中的缺陷,认同会计是社会进行沟通的方式。由此,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自然而然地朝着批判性的方向发展,开始思考民主社会中一种新的可能和角度,如会计的制度安排具有推动社会变革的能力。这在本质上是重新审视会计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在研究方法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本质上是规范性的理论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领域,在概念上尚缺乏共识,在实证研究中的发现也是众说纷纭,急需发展出一套坚实和富有解释力的理论体系。

最后,在研究内容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尽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主要在经济学的语境中展开讨论,并在政治经济学中找到理论依托,但它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思想,开阔了会计研究的理论视野。

参考文献: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快速增长、企业间彼此竞争加剧,企业社会责任更多地被社会、政府、企业、公众等所关注,对它的研究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是社会转型中的“后发国家”。近年来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医疗保健、教育等领域一系列问题的涌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及其信息的及时披露。目前,我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发展情况以及对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上。然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仍显薄弱,亟待系统总结。

企业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看作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1]。本文在继承传统会计思想的基础上,对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探讨。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概述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积极研究和探索,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和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实务发展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1.企业社会责任源起及内容

早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就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不断扩张造成了贫富差距严重、劳资冲突不断、社会贫困等社会问题,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社会思潮应运而生。20世纪8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被重提,以后才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热议的一个话题。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企业责任应当是企业根据整体的经济环境、法律条约和社会价值观对自身的行为加以指导的内容。同样地,社会群体对于企业责任的期望也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随之变化,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福利、慈善等行为,这些期望便构成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以按结构和对象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按结构划分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以及慈善责任。按照对象划分,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债权人和供应商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社区发展的责任、对社会福利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会计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不同的概念,一种流派的观点认为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之时,要注重主体的对比,另一种流派则希望探讨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更深层次的层面上对其他因素带来的影响,两种观点的差异主要是在于对于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探讨。

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是企业行为给外部环境等带来的影响和结果。这种影响既有对社会贡献有利的一面,也存在对社会损耗的一面。社会责任会计是把社会责任和会计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会计学独有的技术方法和思维方式,对企业行为中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加以衡量,并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

3.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

企业必然有相应的理论提供支撑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用于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包含很多不同的分支,主要包括:(1)利益相关者理论。学者安索夫指出公司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离不开对利益相关者间的权衡,而这些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供应商、产业链分销商、工人、管理人员和公司股东等。(2)决策有用性理论。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做出科学、客观的决策,公司与其持有者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决断与信息的具体支撑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受托责任理论。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典型特征,为了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管理当局对其委托经营资产的使用情况,企业管理当局必须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向所有者如实报告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已解除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4)信号传递理论。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加入到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社会大众也都普遍提高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度。(5)外部压力理论。企业对于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方面所受到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政府施压,二是公众施压。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确认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细胞,它们依存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结构中,企业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要符合各种社会规范,兼顾各种利益。所以,创建社会责任会计,应明确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核算原则、核算的时点选择和要素选择。

1.会计确认的假设和原则

无论是基础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事实上本质都是希望探讨在现有体系下不能被完全解决或者是确认的问题,而在科学研究开展之前,需要根据现有的数据或是结论先设定一个假设结论。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假设受到社会责任核算目标和会计环境的制约,与传统会计假设相比,在假设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均发生了一些变化。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假设包括:空间范围的限定、运行方式的限定、时间范围的限定、兼有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生产社会性假设、环境资源价值假设。

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原则是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时所坚持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性规范。与传统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不同,它包括社会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充分披露原则、政策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等。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确认的时点选择

为了保证能够及时提供正确、有用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要实施一系列妥当、完善的会计程序与采用专业的会计方法方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逐渐普及以及互联网思维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寻求新方法并在信息化大潮中迅速立足的形势也迫在眉睫。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时代中,更加受到工作人员青睐和推崇的将会是电子化和网络化的披露方式。这种披露方式可以随时适应企业的具体经营的实际情况并满足使用者各种各样具体的要求。披露手段的信息化和信息披露时间的适时化成为了未来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根本特点。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确认的要素选择

我国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费用或成本、收入和利润六项。但社会责任会计与企业会计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是由于社会责任会计所计量的内容中有很多都是不能够进入市场进行交易的非经济,很多时候也不能明确社会活动产生的效益的产权归属性。所以,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包括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收益四项。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计量

社会贡献和社会损耗是社会责任的主要对象,但是,这二者的涵盖范围很广泛,并且很少出现商品交易的形式。所以社会责任会计必须借助除了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的特殊的计量方法,比如声誉评分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这是公司对自己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耗方面进行的计算。

1.会计计量的一般原理

在劳动价值的理论及边际价值学说的基础上,会计工作者采用劳动价值的理论对可交易的物品进行计量统计,对不可交易的物品采用边际价值学说进行计量衡量。而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和相关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边际价值学说的内容,我们要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应该有以下特点:首先,计量单位应以货币为主,其他为辅;其次,我们可以采用相关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和重置成本以及替代成本等作为计量研究的基础。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属性

会计的计量属性则是指计量对象的特征或外在的体现形式,即计量对象能够用货币表现出来的数量方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成本。使用这种方法对现有资产进行计算时,是按照这个资产在购买时所消耗的资金或者是与资金具有同等价值的物品的公允价值进行计算。(2)重置成本。通过这个方法进行计算,就是把之前所购的资产放在现在来看,按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消耗的资金或者与资金相同价值的物品的价值。与历史成本不同的地方就是前者更加注重当时的金额,而后者则注重目前的金额。(3)可变现净值。通过这种这种方法计算,在日常活动中以资产预计的售价减去产品在生产加工中消耗的成本、预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务费用之后得到的金额,就是可变现净值。(4)现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算。(5)公允价值。这种方式的计量,资产和负债都是在公平情况下,买卖双方互相了解,根据协商并且双方都同意情况下对有关的资产或债务进行计算。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模式

一个完整的会计计量模式,除了计量对象即被计量的客体之外还包括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两个因素。不同的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有机组合可构成不同的计量模式。考虑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多变性,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复杂模糊性等,传统会计所采用的货币度量已经显得片面、迟钝、单调。社会责任会计计量模式将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和多元记账为主要特征,这是当前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客观要求。

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

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有必要性,其源自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是约束企业经济行为的需要,亦是政府强化监督和评价,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的要求。

1.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法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主要有四个:(1)社会责任会计方法,就是最大限度的把在社会责任中有影响的部分分入到不断加强的会计的结构中,通过这种做法把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分成四个类别,即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收益以及社会成本等。(2)声誉评分法,则需要给被调查人发放问卷,考察并提取出他们对于不同的公司企业的意见和评价,被调查者针对不同的企业进行评判打分,每个公司企业的最后得分就被称作是企业的声誉分值。(3)内容分析法,则通过从企业文件或财务报告得出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进行详细分析来衡量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程度。(4)指数法,就是对公司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信息指数的确定。

通过以上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方法、声誉评分法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较少被会计工作者使用;尽管内容分析法获得了广泛使用,但是,在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行为普遍存在的社会状态下,该方法的准确可靠性与合理科学性仍有存疑之处,因为多数公司和企业宣传披露的通常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信息,那些对他们不利的信息却并不被社会大众所了解;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信息的披露在绝大多数的国家会计条例下是不需要经过审计的,这显然将会导致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计量结果不够准确并出现偏差。

2.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

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和我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1)环境的问题。它不仅仅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有紧密联系。所以企业在披露传统会计信息的同时,也应该披露其在生产经营行为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并且为此采取相应措施。(2)员工的问题。企业也应该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情况,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因素之一是人力资源。(3)消费者的问题。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若想取胜必须向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所以企业要注重包括消费者的满意度、产品的质量及安全问题等等。(4)社区的问题。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与社区息息相关。企业在利用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的同时也对其所在社区做出的影响贡献,尤其是对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等等。

五、结语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构建可持续和谐发展社会、以及企业和社会的发展目标的有机统一,都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充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靠全体社会成员同心同德方能完成。企业要培养勇于承担责任的自律精神和意识;而政府则应该加强发挥引导调控作用和监管保障作用。政府及非政府组织与公司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加强了解,能够有效的督促公司去完成自己应尽的社会义务也是开拓企业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新路径。因此,我们要协力同行,积极构建由政府管制、经济调控、企业自律、法律约束与社会推动形式下的立体化、相协调、多层次、多渠道的社会责任体系,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共同推进式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碧珍.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现状、根源、对策――以构建和谐社会为视角的解读.企业经济,2006(6):7.

[2]李松哲,吴日焕译.韩国公司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50.

[3]田虹.企业社会责任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戴艳军,李伟侠.企业社会责任再定义.伦理学研究,2014(3).

[5]刘忠,梁志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会计评论,2012(1):18~20.

[6]倪小雅,吕希琳.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探讨.会计之友,2011(9):76~78.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8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200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2007),胡素华(2008)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李东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2009)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1999)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2004),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09)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08)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09)、王秀丽(2009)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07)、马连福与赵颖(2007)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三、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及目标、假设与原则、要素与核算内容、计量与报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讨之处。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不确定;由于“责任”的“多样性”,使得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计量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方法,同时,不同的计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也不能像传统财务会计那样单纯地采取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从当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存在着报告名称、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告内容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经过检验已经证实不容乐观,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以及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众多学者在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时,所采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各有不同,由此方法论上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认为,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内容及范围得到了明确,并为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方法,而上述几方面问题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当前的争议之所在。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可以有两种选择:从宏观角度,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妨也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诸多争议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宏观上对社会责任会计做出一定的规范;从微观角度,则可以选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较高的某些行业,如采矿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行业等,将其社会责任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俊:《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八点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6期。

[2]刘长翠:《试论社会责任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1997年第7期。

[3]宋献中:《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思》,《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4]田昆儒:《社会责任会计渊源极构造初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6]钟子亮:《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思》,《财会通讯》2001年第1期。

[7]黎精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上海会计》2005年第1期。

[8]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9]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10]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2]裘莉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

[13]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14]谢良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回顾、综述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1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6]沈洪涛:《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17]汪冬梅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9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200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2007),胡素华(2008)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李东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2009)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1999)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2004),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09)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08)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09)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09)、王秀丽(2009)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07)、马连福与赵颖(2007)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三、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

从规范研究的角度看,目前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类似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涵及目标、假设与原则、要素与核算内容、计量与报告等方面均存在值得探讨之处。由于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不确定;由于“责任”的“多样性”,使得对企业履行责任的计量需要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计量方法,同时,不同的计量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结果,使得社会责任会计也不能像传统财务会计那样单纯地采取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外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从当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来看,存在着报告名称、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报告内容以定性信息为主,定量信息较少,缺乏可比性等问题。从实证研究的角度看,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总体状况经过检验已经证实不容乐观,目前的研究热点也是主要分歧在于社会责任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以及与企业业绩、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方面,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众多学者在研究此类相关问题时,所采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各有不同,由此方法论上的不同进而可能导致研究结论上的差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本文认为,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框架之所以尚未建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作为其理论基础之一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尚不完善。由于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早期研究一直停滞不前。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结合逐渐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流,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内容及范围得到了明确,并为测量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提供了科学方法,而上述几方面问题也正是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当前的争议之所在。笔者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发展完善可以有两种选择:从宏观角度,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不妨也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借助利益相关者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诸多争议将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从而可以在宏观上对社会责任会计做出一定的规范;从微观角度,则可以选取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较高的某些行业,如采矿业、石油化工业、房地产行业等,将其社会责任与行业特点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吴俊:《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八点思考》,《会计研究》1994年第6期。

[2]刘长翠:《试论社会责任会计的几个问题》,《财会通讯》1997年第7期。

[3]宋献中:《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思》,《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年第5期。

[4]田昆儒:《社会责任会计渊源极构造初探》《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5]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6]钟子亮:《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思》,《财会通讯》2001年第1期。

[7]黎精明:《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国际现状及启示》,《上海会计》2005年第1期。

[8]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9]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年第11期。

[10]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肖淑芳、胡伟:《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会计研究》2005年第3期。

[12]裘莉娅、徐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2006年第10期。

[13]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14]谢良安:《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回顾、综述与思考》,《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7期。

[15]王怀明、宋涛:《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16]沈洪涛:《公司特征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7年第3期。

[17]汪冬梅等:《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于是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能传递给人们公正的信息,有时反成了企业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研究和实践的前沿。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之后,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Mobley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杰佛里和瑞德堡教授1981年在他们合著的《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计量问题、各国报告形式的差别等作了详细阐述。美国专业会计机构也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0年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社会计量委员会”着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1977年社会计量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社会业绩计量”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可发展性的初步计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企业一些重大社会业绩的反映,如环境、非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商品和劳务的提供和消费。美国会计学会为了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计量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和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在法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以上各项内容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报表指标,这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1980年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财务报表之外,另外编制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英国政府颁布法规规定:职工人数达到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报告工资数据,2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在向公司董事会提供的年度报告中报告有关职工雇佣和培训方面的数据。

德国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公布社会报告,100家公司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使用。典例之一就是德意志壳牌石油公司发表的“年度社会报告”中将经济和社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经费。

加拿大管理会计协会(SMA)创造了一种能更全面地报告社会责任信息的综合方法,它运用目标定位计量法表述企业经营计划中的每一个目标,记录每个目标的具体业绩,尽可能将所有数字信息包含其中以提高报告力度,并提供相关年度的对比分析图,阐述以后年度的规划。多数信息都是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列示的,包括详细的培训信息,如课程数、参加人数、人均培训天数;关于职工的升职、调动和招聘的信息;将整个组织劳动力按性别分类的信息;对环境保护组织的资助等有关的财务信息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直至八十年代末,学术界才对我国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稍许研究。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推行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各种约束企业行为、规范产品社会质量的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必然会影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此时,社会责任会计与信息报告的研究才真正被重视,主要表现在会计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中。1990年“社会责任会计”第一次出现在常勋教授编写的《国际会计学》教材中,其中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经济活动对于社会方面所带来影响的计量和报告。之后,宋献中教授于1992年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与发展、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结构、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及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总体构想。

阳秋林教授在社会责任会计领域也是研究比较多的,在她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1)从不同角度,譬如“企业新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等概念和标准的出台,分析了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然性与紧迫性;(2)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进行了研究。依据社会责任会计划分的四个主要核算内容,即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研究了它们的计量方法;(3)对中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新框架进行了构建。

黄珍文与李云才在《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一文中及王莉华在《论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一文中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会计的密切关系,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建立并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红与杨亚娥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介绍了国际组织、国际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在近三十年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报告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尝试,并指出这些研究和实践对建立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机制及提高报告水平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实务领域,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情况研究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篇,我们可以借此了解我国的实务现状。

阳秋林、黄珍文、曹钻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关于我国现行企业实行社会责任会计情况的调查报告》一文中选取了宁波君子兰文具有限公司、衡阳南岳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台州飞球缝纫机有限公司、衡阳市金果实业及衡阳市钢管集团五家公司分析它们2000年的年报,分别从人力资源责任(工资水平和培训支出)、职工保障措施(养老金和工会经费的提取)、企业对社会贡献的调查分析(上交所得税)和企业对社区贡献的调查分析(环保支出和公益捐赠)四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不高,各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日而语;总的来说,经营效益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要好于效益差的企业,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要好于私营企业。

黎精明在《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一文中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六家公司,主要从报告工具和报告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用案例说明了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公司网站、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的报告载体报告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结论指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的内容很不全面,零星的散布在会计信息中,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独立报告的意识,在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中,与社会责任有关的问题通常是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几乎没有企业设置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科目,没有企业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陈玉清等于2005年选择了发展迅速、科技含量大、易接受新思想和新理念的电子通讯行业78家上市公司,查阅了这些公司2003年公开报告的季报、半年报和年报。结果显示,无一家自愿报告定量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自愿报告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也甚少。

目前国内研究状况表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仍处于认识和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及其信息报告仍处于学者的研究中,无论政府还是会计职业团体都未对社会责任会计产生多大的兴趣。正因为如此,会计学者的研究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进展也较缓慢,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和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的分析及一些简单的设想,没有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并非企业追求长期利益最大化的表现,而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任务就是核算反映这项义务的履行情况。该反映应从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分别进行:首先以企业为会计主体,反映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所做的努力;其次以整个社会为虚拟的会计主体,反映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单位:山东高速建设材料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郭丽娜.关于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

[4]黄珍文,李云才.从西部开发谈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依据[J].企业经济,2001.3.

[5]黎精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C].武汉理工大学,2003.

[6]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及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11

一、理论综述

(一)国外部分

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David・Linowes)在《会计杂志》1968年第11期上发表的题为“Social-Economic Accounting”一文中首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披露问题进行研究。Lee Burke和Jeanne・M.Logsdon(1996)认为:应从战略上重新定位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一项长期投资,而不是当期的成本或费用,研究旨在更好地评估社会责任活动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社会均受益。

由Wayne・Corcoran和Wayne・E・Levninger提出的“环境交易报告”虽然在内容上局限于环境会计信息,但在模式上却为社会责任绩效信息的披露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许多学者热衷于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进行实证研究。

Carol(1994)使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了压力集团对于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研究表明压力集团(股东、社区、政府、职工、消费者)是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并且他们认为企业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非常不足。

Cowen(1987)通过对134家美国公司年度报告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信息的研究表明,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是否存在社会责任委员会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正相关。

Robert(1992)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的势力、企业的战略地位、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正相关。

Homer H. Johnson(2003)提出,在一定范围内披露承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够增加企业的利润和提高公司的价值,不合法的不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够对公司的财务表现产生负效应。

这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都预示着一种趋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其财务表现或者公司价值会产生正面的影响。

(二)国内部分

宋献中、李皎予(1992)从社会责任会计的角度论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以及计量、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方法。

刘建红与杨亚娥(2004)在《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一些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及会计职业团体近三十年间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研究和尝试。

喻昊(2006)则着重分析了在企业巨型化背景下西方国家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践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近年来,有些学者则进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

黎精明(2004)选择了六家公司,主要从披露工具和披露形式两方面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进行分析,说明了公司可以通过诸如公司网站、定期报告、招股说明书等形式载体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结论指出我国企业在其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中零星地散落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李正(2005)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了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规模、负债比率、重污染行业因素与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ST类公司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显著负相关。

孟庆若(1996)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包括简单模式、中级模式、高级模式。简单模式(叙述性揭示方法)提供非货币性信息;中级模式(环境交易报告)是指运用一定独立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可以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分部报表”,其报告模式类似于统计报表,其中既可能有货币性数据,也有可能存在非货币数据;高级模式(社会收益表、社会经济营运表、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大部分内容利用货币形式加以反映,结构完整。

二、相关评述与结论

目前国外的研究已基本形成一套框架,具有比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目标结构,但在解决计量这个方面还是没有多大进展,这也是桎梏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但随着实证研究的深入和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于社会责任会计计量的研究,该领域还是充满了希望。

而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综合、系统地论述的专著还较少,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上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有一些是对未来模式的简单设想。从样本分析来看,我国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的内容涉及面广,研究深度有所加强。但总体上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核算办法、会计确认、披露形式等方面,仅局限于介绍国外社会责任会计的做法及一些简单的设想,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研究的系统性、可操作性亟待提高,因此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法律社会责任和思想意识角度来看,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还有一段路要走。

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一个新兴的会计分支,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优化了企业的会计行为。虽然它只发展了30多年,但已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逐渐从理论空想走向现实;各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的计量和披露;我国学者借鉴国外成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

但社会责任会计目前仍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解决:如何建立广泛的企业社会责任观念;建立什么样的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理论框架;采用何种切实可行的计量方法;如何计量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如何尽可能详细而又以较小的成本来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这些方面都是今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方向。

可以肯定,随着社会公众对企业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越发关注,理论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效益计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社会责任会计必将成为现代会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论文篇12

论文发表网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论文发表网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2000)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2001)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李东生、阳秋林(2005)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01),白世秀、章金霞(2007),胡素华(2008)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李东生、阳秋林(2006)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1998)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01)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素华(2008)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05)、胡承德(2009)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01)、李昕(2002)、胡承德(2009)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05)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2003)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09)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08)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09)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01)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08)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03)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09)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1997;田昆儒,1998;张亚梅,2001;罗金明,2006;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03)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05)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1999)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06)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07)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08)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09)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2004),裘莉娅、徐植(2006)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05)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05),陈玉清、马丽丽(2005),刘长翠、孔晓婷(2006),沈洪涛(2007),李正(200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