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文化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17 18:13:23

班组文化论文

班组文化论文篇1

班组制度文化就是用程序、制度来规范班组和成员员的行为,促进班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使班组成员养成敬畏制度、学习制度、领会制度、恪守制度的良好习惯。中心目前有246个班组,其中新成立的6号线班组有79个,部分班组因成立时间不长,标准不规范,团队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特别是一批年轻班组长担任的时间短,在综合管理与协调、人才培养方面需要继续提高。为加强班组制度文化建设,中心工会组织召开“阳光1+”为主题的班组建设启动会,“阳光1+”源于“阳光运营,和谐一家”,以“阳光1+”为主题,寓意是将班组建成职工小家,让员工在阳光文化的感染下,提升个人素质,推动进步成长。会后,中心制定了《运营二中心2014年分部、班组建设工作方案》,为中心开展阳光班组的创建活动提供制度规范。制定班组标准化评估模型。中心工会按照班组科学化管理思路,从整体着手,制定了一套包括班组文化、班组安全管理、班组基础管理、班组培训管理、班组管理创新五个方面的考评细则,该细则含有三个专业评分表:维修系列、站务系列、调度系列,初步建成中心班组标准化评估模型。建立班组考核机制,将班组的工作目标、任务、安全责任等细分到人,有利于中心工会工作的检查和考核,确保班组建设工作按计划实施。抓好专项班组人员培训,中心对班组管理人员开展了月度培训,包括《顶级团队意识塑造》等通用管理课程培训,共275人参加;开展《安全管理》的业务管理培训,共321人参加。分季度分主题开展评估。第一季度“树标杆,传经验”,开展6号线班组达标及创优评比工作,选出了3个新成立的优秀班组,通过优秀班组经验分享交流会,组织新线班组与既有班组相互学习,全面发展;第二季度“严考核,促管理”,通过例会、跟岗、技术研讨、检查、工作交流与指导、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严抓各部班组标准化建设,对五号线分部、班组进行了突击检查。两个阶段评比不仅激发了工班长对班组管理的思考,也激发了员工对班组建设的参与热情。班组建设提高员工素质的成效得到总部企业管理部的高度认可。

2.班组责任文化的建立

责任文化就是自觉把份内事情做好的一种行为和心境。中心工会要求班组的每一个成员担当起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树立“我的岗位,我的责任”的理念。中心工会立足于在班组中打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即向劳模学习,向劳模看齐,引导员工把劳模精神落实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全中心弘扬积极向上的竞争气氛,调动班组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保证生产的高质和高效。2014年,中心工会创建徐志标创新工作室和张洁创新工作室,两个特色工作室以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为目的,引导员工向全国五一劳模徐志标、优秀服务模范张洁学习,让团队的强大影响力去感染其他员工,立足岗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同时,中心还组织劳模进行先进事迹报告分享,数百名员工学习先进模范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业绩,充分体现了“诚信、务实、协作、奉献”的中心文化理念。

3.班组技术文化的建立

每年的技术比武成为中心工会的重点工作,不仅领导关心,各部门也非常重视。中心从上到下把比武看成一个盛大的活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个个勇做先锋,通过技术比武,不仅提高了班组技术,交流了班组情谊,更是促进了班组文化的养成。中心工会结合年度安全工作四大主题,探寻技术比武与应急演练的契合点,为锻炼员工实战能力、提升个人专业技能搭建平台,引导员工向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发展。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促使员工在竞赛中熟练技能,推动员工技能提升。为积极深化班组技术文化,中心工会积极拓展对外联系,与委外单位——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开展了系列技术比武,中心四、五、六号线各线路的班组代表、委外维修单位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代表队共同参加了比武活动。通过共建比武,员工同委外维修单位员工一起提高技能,在比赛中培养默契,在比赛中共同进步。

4.班组和谐文化的建立

班组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管理民主、分配公平、有效沟通。管理民主,就是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民利,定期召开班组民主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地发表对班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班组的重要决定要经过全员讨论通过。为全面了解基层员工的生活需要,中心工会面对面与一线员工交流,2014年上半年,中心工会走访了地铁26个车站班组,与基层员工面对面交流。同时,中心工会开展员工慰问共11064人次,包括重大节假日慰问、大客流慰问、夏季高温慰问、冬季寒冷慰问、困难员工慰问、重病员工慰问等。2014年上半年,中心工会开展了拔河、棋牌、羽毛球、乒乓球、保龄球、足球、篮球、田径等8项比赛活动,下半年工会将全面搭建文艺汇演平台,充分释放员工工作压力。以文体活动形式促进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阳光的班组文化氛围。

班组文化论文篇2

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统一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从而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关系。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企业保持行为规范、管理制度与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现代管理逐渐强调人性化和柔性管理,注重依靠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精神力量的作用。所以,许多现代企业都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付诸于实施。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绝对不可能是卓越的企业。班组是企业的基础单位,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一、要充分认识班组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班组是企业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只有把班组工作抓好,才能强化纪律,增强执行力,产品品质才有保证,企业才能稳步发展;只有班组充满生机,才能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企业才会有活力和后劲;只有每一个班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班组文化实质上是班组成员共同认定的思维方式和办事风格,是组内成员付诸于实践的共同价值观体系。班组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使命开展工作,并加以概括和提炼。班组也像人一样,必须通过班组文化建设,赋予其特定的性格、层次、思想、精神内涵等。一个没有文化的班组就像一个没有个性、活力的人,是绝无竞争力的。

二、要充分认识建设优秀的班组文化的作用

优秀的班组文化有利于实现班组的共同目标。一个班组就是一个企业的缩影,只有成员之间树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文化心理,才能建立起员工间相互认同、相互聚合的基础,从而保持大家精诚合作,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班组的共同目标。

优秀的班组文化还有利于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气氛和谐、关系融洽是班组能够发挥工作潜力的重要条件。员工在良好的氛围中相互沟通与合作,就会形成班组共同的语言、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这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组氛围,有利于形成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班组集体,有利于班组的协调发展。

优秀的班组文化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执行文化。一个有荣誉感、有战斗力的班组一定是在执行环节上做得优秀的班组。建立优秀班组的目的就是塑造一种员工乐于服从、强于执行、相互尊重、志同道合的团队目标。全心全意依靠员工,激发班组成员的创造热情,就是要鼓励员工不断关注企业生产和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提出建议,并持续改进。只有这样,班组才能够优质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优秀的班组文化是形成班组共同价值观的基础。共同价值观能够对组内个体成员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并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表现出这个班组的行为风格和准则。员工在工作中有一个共同的价值理念,这不仅是班组文化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共同目标,班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共享信息、不断创新,对提高班组的工作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要努力优化班组文化建设的方法

班组文化建设要适应整个企业文化,必须紧紧围绕员工如何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如何发展班组而建立,它离不开组员的积极参与。班组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员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更要引导员工树立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1、注重班组思想文化的建立,强化班组的学习制度。班组长要组织成员学习掌握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企业精神、企业作风、经营理念,要结合实际讨论、研究、制定班组的行为准则。要通过学习讨论,使组员明白为什么工作,为谁工作,怎么工作。通过沟通交流,使组员围绕既定目标自觉工作,形成班组“心齐、气顺、干劲足”的工作局面。

班组文化论文篇3

作为企业的领导,有责任指导和帮助班组抓好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班组,特别是班组长,则应充分认识安全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自觉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一、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错误思想

1.认为班组只要按照上级的要求,抓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就行了,抓安全文化建设是多此一举,班组搞安全文化没有多大必要。这种认识是没有看到安全文化建设对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作用。因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安全氛围,宣传和传播安全知识,增强职工的安全观念,把安全作为生活与生产的第一需要,自觉地保护自己和他人;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牢固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科学知识,学会安全技能;通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实践、开发和创新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与抓好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是一致的。

2.认为抓安全文化建设是上级领导和机关的事,与班组关系不大。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显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上级领导和机关负有重大的责任,但这不等于说班组应该负有的责任可以放弃或减轻了。因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归根到底要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职工,只有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了,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才会有牢固的基础。更何况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的要求,只有破除“上下一般粗”的做法,形成各自的特色,才能保持企业安全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3.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只是抓虚的,不是抓实的,是物质条件不足以用精神来弥补。这也是一种错误认识的表现,安全文化即人类安全活动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它包括安全精神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作为班组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要抓安全精神文化建设,向职工灌输安全理论,增强他们的安全观念,组织职工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规章制度,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另一手要抓安全物质文化建设,配齐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工器具,完善各种安全设施,改善作业环境。可见,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务虚,而且要务实,应使安全精神文化与安全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协调发展。

4.认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这个题目太大,应达到什么标准不好把握。实际上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标准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标准是一致的。比如,在安全目标上,应实现控制未遂和异常事故发生,实现事故零目标;在安全教育上,应实现教育内容、时间、人员和效果的四落实;在安全防护上,应做到劳动防护用品、用具齐全;在作业环境上,应实现隐患和危险处于受控状态。同时,要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新做法。

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如下:(1)安全生产方针政策;(2)安全法律法规;(3)安全规程制度;(4)现代安全管理;(5)安全教育;(6)安全措施;(7)安全减灾;(8)安全效益;(9)安全道德;(10)安全环境。

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发动职工制定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加强班组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应从现在抓起,做出艰苦的努力,因此,班组要结合具体实际制定长期建设规划和短期打算。重点内容的确定应有针对性,应注意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弱项。

2.要把安全文化建设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决不是离开班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另抓一套,而应该找准切入口和结合处。应从基础抓起,让职工了解什么是现代安全文化,什么是建筑安全文化建设及建筑企业现代安全文化包括哪些内容,怎样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班组文化论文篇4

“企业文化论坛会”论文-如何引导班组建立共同愿景 文章作者:王东法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10月27日16:59 “企业文化论坛会”论文 如何引导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 机运公司:王东法 在我公司大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关键时刻,“共同愿景”已经成为人人皆知的名词,我公司也在各单位和全体员工中征集了共同愿景和员工个人愿景。但是,本人在与员工的交谈中发现,部分

员工对“共同愿景”的含义还比较模糊,对树立愿景和实现愿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还不够明确,这势必会影响“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的开展,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在广大员工中进一步扩大教育和引导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真正明确“共同愿景”在自己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主动树立正确的愿景并积极认真地去实现。 首先,要引导员工明确“共同愿景”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在“五项修炼”中,“共同愿景”和“自我超越”同被视为向上牵引力,是完成“修炼”的动力所在。“共同愿景”是描述美好未来的景象或图象,对于一个班组来说,一个正确、健康的“共同愿景”有利于班组工作水平的提高和成员的个人成长,当大家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奋斗、互相协作的时候,个人的智慧会转化为组织成功的强大的力量,使整个团队无往而不胜。各单位可以在充分理解“共同愿景”的基础上,借助“学习型组织”培训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力度,让广员工正确地认识“共同愿景”的作用,并借助其强大的动力实现班组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要指导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 班组树立正确的“共同愿景”是发挥其强大动力的保障。班组在树立“共同愿景”时,单位有责任给予必要的指导,以免步入误区。其一:“共同愿景”必须是全体成员共同认可的、从内心深处想要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全体成员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其二:“共同愿景”必须是高于现实的、并且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否则就失去了树立愿景的意义;其三:“共同愿景”并非是一成不变、永久性的,必须随着时间、环境、形势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当一个“共同愿景”实现后或因时间、环境、形势和工作需要等因素的改变而变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时候,愿景应向着更高的层次变化。其四:“共同愿景”应当反映班组的工作实际,否则员工在试图实现愿景时会无从下手,愿景便失去了实际意义。 第三,要帮助班组实现“共同愿景”。 因为“共同愿景”是高于现实的景象或目标,班组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诸多的阻力,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部分班组对实现愿景失去信心或“知难而退”等现象,从而使“共同愿景”半途夭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班组所在的单位就要尽可能地助其“一臂之力”,例如提供外部环境、积极给予指导或提醒等,一方面可以增强班组实现“共同愿景”的信心,另外一方面可以提高整体工作水平。虽然我公司当前正在创建“自主管理班组”,但毕竟班组有强弱之分,帮强可以树典型、助弱可以促后进,何乐而不为 文章出处: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班组文化论文篇5

在“安全之星”评选的基础上,新圩供电所细化“安全之星”的评选条例,建立了以班所为单位的创先争优的正向激励机制,结合实际充分激发班组员工的工作热情,纠正员工存在的“做得多,错得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良思想。有感于此,新圩供电所的青年员工还自发组织了“榜样的力量———向安全之星学习”的活动,使获得安全之星的员工用朴实的话语传递“我要安全”的正能量,在全所上下掀起人人争当“安全之星”的热潮。

青年员工培养—促进青年员工成长成才

作为党委书记项目的试点,新圩供电所通过搭建平台,建立青年员工培养机制、基层激励机制和开展“号手岗队”活动,让青年员工以课题的形式,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及解决。在组织、团队、老师傅共同的关怀和指导下,青年员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青年员工工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在这样的氛围下,新圩供电所11名35岁以下青年员工成为基层技能骨干,提升了青年员工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员工家庭重托—“温馨家庭工作站”营造和谐氛围

新圩供电所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班组这一核心内容,建立了员工温馨家庭工作站,主动关心员工家庭,将企业安全文化及人文关怀深入到员工家庭,让员工感受到在小家庭之外的企业这个“大家”的温暖。认真开展温馨家属、幸福感言、“送清凉”、看望患病员工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沟通桥梁作用,搭建企业与员工家庭沟通渠道,切实传递组织的关怀。开展了“温馨家企共建”活动,用亲情促进安全文化建设,使家人理解电力员工的辛劳,感受到员工在集体中的重要性,激励员工家属们做好安全后勤工作,为构建和谐的班组文化氛围做出贡献。

班组文化论文篇6

通过培养员工的工作素养形成员工的规范化意识,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达到员工职业化的目的。工作素养即工作理念和意识,而工作技能包括能胜任工作的各种专业技能,工作行为包括工作中与人沟通协调及语言等。例如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对老员工的业务熟练培训等都是培训专业化的“人”,经过专业化培养后,员工能够按照精细化流程的要求一步一步的去完成“事”,那么班组精细化就有了职业化“人”的储备。

1.2制度与流程有机结合

编写精细化工作流程单,梳理并细化操作流程,同时将工作量化后开发电子信息系统使之电子化。完善的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步步为营,日益完善,先从维护制度到值班制度,再从排故流程到应急流程。然后通过设计软件程序做到制度与流程之间的智能对接,事半功倍。

1.3过程控制流程化

正确的过程必然会产生正确的结果,精细化管理要求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是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通过这四个“凡事”做到事事都闭环处理,即体现在工作流程单中的每个步骤,包括事件安排、人员值班、进程控制和绩效考核等,事事有人负责监督,事后整理归档可查。班组精细化过程控制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和细节,即精致性,通过细化工作步骤,将每个步骤过程流程化,使之成为一个个无缝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操作,既可以杜绝了“错、忘、漏”的发生,又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2班组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2.1具有清晰明确的班组目标

实现班组精细化管理必须有清晰明确的最终愿景,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工具和途径来达成目标。首先要明晰权责,通过赋予的权责来管理整个班组,做到奖惩分明,藉此来凝聚班组的向心力,而且也能大幅度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其次,提出班组目标,如将班组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团队,或者打造一流服务质量、一流的思想作风、一流技术水平等目标,此外,不仅需要工作目标清晰明确外,而且班组还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统筹考虑人与实际工作的需求,将他们合理分配,否则难以实现目标。

2.2科学的管理制度

整章建制是班组精细化的一条必经之路,制定并整合工作流程和台站制度是基石,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班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基石,增砖添瓦,促进班组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分局各台站已经建立了QSMS、SMS等手册,这是我们科学化管理的保障和依据。

2.3管理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班组是空管最小的一个组织,直接负责一线安全保障任务,一般都配置了三个方面的管理资源:第一,拥有专业实力强的员工,即职业化员工,按照工作需求配备一定数量的职业化员工直接关系到班组工作的完成效果和工作目标的执行能力。第二,配备了工作所必需的设备。班组的各项工作与设备保障紧密相连,必须对设备状态和信息熟记于心,设备信息会直接影响设备保障和检查排故的工作效率。第三,整洁的值班现场。保持值班现场的整洁有序,有利于培养员工上下一体的共同管理语言,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由于这些资源在班组管理中是有限的,因此在班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只有将这些资源的功效发挥到最大限度,才能达成工作目标,实现班组愿景。如何实现效益最大化,是班组精细化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3班组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3.1学习新管理理念

因为知识都是不断增加和变化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进化和完善。从理念层面上来讲,管理一个班组再也不能一直禁锢于单一种管理思路上,必须虚心求教,学习和吸取成功者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实自己的管理知识,克服惯性,形成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意识,再结合班组实际,借鉴成功经验,营造自己的管理理念,其中“6S”管理和分层管理都是针对不同部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

3.2提高班组自我管理意识

自我管理意识,是指整个班组成员能够自觉的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欲望和冲动,在日常工作能够主动去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员工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备在日常工作及设备维护下运用精细化流程的能力。如果没有形成自我管理意识,那么员工就不会主动学习并接受精细化管理方法,制约了自我工作效率的提高。

3.3夯实规范化管理

日常设备维护中规范化工作是以维护工作中的技能和操作实践相结合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工作经过量化,制定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流程,经过审核和完善后形成规范化标准手册。毋庸置疑,没有规范化管理,就没有进一步的精细化管理,就不会得到更长的安全保障周期。整编工作流程和台站管理制度可以运用QSMS手册中的方法或专家分析法等工具,通过对班组中的各个操作环节,每个巡视流程,日常值班规定制定出十分详细的规范化制度,做到整个过程标准、精准,使规范化管理最终可以形成精细化的工作流程单,更好的实现班组目标。

3.4整合“人”和信息

班组精细化管理需要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而信息化技术又基于信息流程化,通过对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取样并使用计算机软件辅助手段去实现工作信息化,在如今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越来越重要,各个大数据中心的设立,预示着数据信息已成为了大家不可或缺的资源,在目前环境下,想要掌握主动权就必须及时掌握信息,否则会因为信息闭塞而导致挫折。因此信息意识是班组长应该具备的必要素质。同时需要运用规范化制度去充分保障班组的精细化管理,而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充分的保证规范化制度的落实。更进一步说,正是规范化的制度保证了“人”和信息能够有机的组合在一起,“人”通过获取信息不断去完善制度,通过制度又可以精细化管理到“人”,这样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科学的,有序的。“人”始终处于第一位,只有培养出职业化、专业化的“人”,那么班组管理的各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完成,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也就达成了。

班组文化论文篇7

二、油田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当前,一些地方的安全事故仍然频发,这里面有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但更多的是主观因素,而这些更多的是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以及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角落。企业对于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认识的不到位,可以说是安全事故发生源头。因此,企业班组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十分必要。通过大量的事实分析,大量的事故都发生在生产的班组中,班组的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长期的任务,领导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及员工的生产安全意识,这些都是破坏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而企业生产的员工更是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所以说企业的安全生产必须将重心放在班组的安全文化建设上,企业进行生产的时候确保每一位班组人员对于操作设备的熟悉程度,而这些最好是进行了严格的技术认证,夯实油田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遏制事故的发生。创建油田企业安全文化有利于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高度,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同时也是企业践行安全生产的有效机制,为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以及精神动力。加强企业的班组文化建设就是提升每一位班组成员的安全文化素质,这对于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都产生了有形或者是无形的影响,而这对于减少各类事故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具有极为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安全文化管理机制,使全体员工在正确、有效的安全理念的引导下,努力创造安全环境,进行安全生产,真正的实现“以人为本,安全文明”生产的目标,为一位班组成员的健康以及为油田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油田企业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努力提升班组长的素质。

班组长是班组这一基层组织管理的中心人物,所以说班组长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班组安全文化的贯彻实施,直接影响这班组的安全管理水平,班组长的重要性要求了班组长一定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感,能够将班组中的每位成员管理好。油田企业毕竟是一个高危行业对于每位一线工作者专业素质要求也是相当高的,而作为班组长对于工作中的基本的生产、技术、设备要比其他成员更为精通,除此之外,还应具备灵活的管理方式,使每一位成员都能服从班组长的管理。作为油田班组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班组长不仅要带领每位成员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中的各项规章制度,同时还应带领各成员学习安全知识法规,积极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工作中,班组长要积极的为自己充电。毕竟,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人,是班组的主心骨。班组长在日常工作中,一定会遇到一些管理上的困难,这样就会要求班组长具备更为专业的素质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班组管理。在进行现场的巡视中,班组长要认真的巡视每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以及认真指导每一位成员的操作,对于操作违规的工作人员,不能仅仅进行简单的记录,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纠正,同时定期对于那些违规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让每一位工作人员切实明白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对于企业的负责,更是对自己家庭的责任。

2.践行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方针。

人是企业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同时更是安全生产的实施者,可以说企业能否进行安全的生产,在某一种程度上就在于这些员工。所以在进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我们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生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的安全文化要宣传到每一个成员,促使每一个成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而最为基本、有效的手段便是宣传教育。但是大多数时候安全教育大多是盲目的,仅仅是形式上的,照本宣科,很难真正的接触到每一个员工的内心,然而这样的安全教育仅仅是流于形式而已。所以在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候,我们要改变宣传策略,采用亲情的教育方式,把每一个家庭的愿望以及嘱托写在宣传栏上,给予每一个成员的提醒,同时还可以采用家属职工手拉手等活动为员工输送安全生产的意识。

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地规定每一位班组成员在生产中的具体责任以及权利,并且写有相关的责任书,是相关的安全生产的管理人员明确职责,安全生产中的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职责明确、工作有检查,形成一个高效、严密的安全责任系统。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可以说是班组安全管理的灵魂。班长要充分发挥本班组党员、群监员在安全管理中的榜样作用,以带动其他职工按章操作,遵章守纪。群监员要对本班组的安全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发现隐患,立即报告班长进行处理,形成有效、和谐的班组安全管理文化氛围。

班组文化论文篇8

子路求教于他的老师孔子如何理政,孔子告诉他:“先之、劳之、无倦。”意思是说:要比别人先做,全身心地操劳。并且不知厌倦、这是对班组长真实的工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一个班组长必须把安全作为自己一切行为的价值取向,自己事事都要给下面兄弟“打样儿”,不仅自己不违章违纪,而且能够抵制、批评各种违章违纪,深刻领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含义,把它作为规范自己行为的准则。同时不断提高事故预想和反事故的能力,设备一旦发生异常运行或事故,能够机敏果断地采取补救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减少大面积停电的可能性。养成“一切负荷安全生产标准、一切负荷安全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成为安全文化的自觉践行者。

班组文化论文篇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合格人才,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和永不枯竭的人才来源,因此如何将大学生培养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关注的一个永恒话题,有关这方面的国内研究文献众多,然而多数研究均主要从教育教学制度方式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教育培养的方法、路径,较少研究从大学生班级文化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事实上,环境对个体影响是一种巨大而又深远的力量,个人相对环境而言有时候显得相对渺小,大学生班级文化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在无形中起着易被忽视但实际上力量巨大的作用,一个松散、非良性的班级文化可能在无形中对大学生成长和素质提高起着消极作用,而一个良好、和谐、催人奋进的班级文化则在大学生成长和素质提高中起着激励和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能够得到多数班级成员认同的班级文化就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问题,为回答该问题,本文拟从路径和机制的视角分析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有关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理论。

1.大学生班级文化界定

在分析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与机制之前,必须理清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具体内涵,虽然现有许多国内文章分析了班级文化,但是较少有研究给予班级文化一个清晰而又易于理解的概念界定,鉴于此,本文你在理清文化概念基础上,对大学生班级文化作出一个清晰的而又明确的界定。

文化一词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宽阔的外延,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人能够给文化概念一个精确而又统一的界定,它常常和氛围、风俗、习惯、行为规范、道德、价值观、世界观、精神、文明相联系或交织在一起,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或有形的东西窥探其一角,有的时候我们则只能通过心理感受、感觉、知觉去体会而又不能言传,从某种意义上,文化可以简单从两个方面进行认识:一是从物质的视角,即看得见的文化部分(我们称之为外显文化),例如,可以从标志、图识、建筑、某群人的行为或语言去了解某种文化,二是从精神的视角,即看不见的部分(我们称之为内隐文化),这部分是文化的核心,它深藏于人的内心和意识深处,较难以被认识,常常和个体本质的价值观、世界观、信仰与精神相联系。事实上,文化一直就伴随人类社会的诞生和发展而存在和发展,人与外部物质世界和人与人之见、群体与群体、社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信息和能量交换,编制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广阔、复杂、交错、立体的关系模式图,这些关系模式决定着人类族群、社会、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在这些关系模式立体空间结构形成的背后,隐藏的是人们如何看待、处理的些关系的态度、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这正是文化的本质内涵。

对大学生班级文化理解和认识不能脱离对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事实上,作为大学生群体文化的班级文化,其内涵、内容与其它组织文化和社会文化相较而言要简单一些,它更多体现在大学生班级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模式之中,但它又不仅仅体现在这个方面,还体现在大学生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体与班级、个体与学校、班级与学校的关系,体现在如何看待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为了便于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大学生班级文化界定为:在大学生班级中,为多数大学生成员所接受和遵从的关于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关系、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之间关系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的总和。这些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决定了大学生班级的氛围和精神是团结还是冲突、是相互帮助还是相互算计、是自私还是无私、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他人利益、班级利益甚或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个人利益重要,它对大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影响是基础、深远而又长久的,关系到能否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国家需要的有德有能的合格人才,因此,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讲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放在突出和重要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

2.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

我们知道,大学生班级文化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素质培养具有重要、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科学、积极、创新、和谐的良好班级文化就成为这类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下文将从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路径和机制分别进行分析和探索。

2.1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

大学生班级作为大学里学生管理的一级教育基层组织,与其他团对、组织、企业或群体显著不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段性和固定性,大学生班级组织只是存在于大学生四年大学生生活期间,随着大学生毕业,则班级组织不复存在,因此大学生班级的存在时空具有固定性和阶段性,而其它多数类型的组织不存在该特点,多数类型的组织存续时间是不确定或非固定的,甚至组织成员或创始人也不能确定,而且其它诸如企业、民间团体的存在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破产企业老板或员工还有可能重新创立企业,移植过去的企业文化或管理模式,因此不具有一失永去的阶段性特点。二是成员基本固定性,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班级的人数和学生成员基本固定,除了个别留级或插班生,大学生班级成员基本不变或改变较少,其它类型的组织则往往人员进出相较而言比较频繁,成员固定性不强。三是组织成员关系的紧密性,大学生班级成员通常吃、住、生活、上课基本上在一起,同学之间接触机会多、接触面宽,因此双方或多方之间了解较多,关系的紧密程度比较高,而其它类型的组织则较少有这种特点。

基于大学生班级的以上特点,在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时候不能照搬其它类型组织文化建设步骤和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大学生班级组织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采取有效的方法和科学步骤。根据上文对大学生班级文化的界定,我们知道大学生班级文化主要涉及大学生关于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和其它关系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可以借鉴其它组织文化构建方法,但不能照搬。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主要应该遵循以下步骤或路径:

第一步,班级文化调查。由于不同班级学生来源不同,专业不同,男女比例不同,会造成主流的性格特征、思想状态存在差异,因此,在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时,必须首先进行班级文化调查,最好在大学新生入学后就开始展开该项工作,了解多数同学的思想状况、过去经历、爱好、信仰、性格特征,以便为后面班级文化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首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每一个同学的真实价值观、性格特征和行为习惯进行调查,问卷调查方法的优点在于简单、易于操作和快速收集资料,但不足是需要对问卷进行精心设计,对问卷填写过程进行严谨控制,避免出现收集到不真实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个人价值观等核心内容时,部分同学由于这样那样的顾虑可能会不填写真实信息,解决的办法在于问卷题项尽量间接、委婉、隐蔽,同时尽量采用不记名的填写方式打消填写人的顾虑,不允许不认真、应付式的操作模式,问卷填写完成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学生价值观、行为习惯、性格特征进行分类、总结,尽量识别出主流的爱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等,如果问卷调查结果不很理想,还可以结合别的方法,例如,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采取个别谈心,交流,举行有意识的班级活动,通过一些游戏节目来测试学生的反应,以进一步补充问卷调查收集信息的不足。

第二步,班级文化讨论。在对班级文化状况进行调查和信息收集的基础上,根据分类汇总的信息现状,班主任或辅导员可以组织班级讨论或小组讨论,将根据调查结果提炼出的班级主流意识和欲建立的文化核心内容用书面的形式打印出来,首先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讨论班级文化的内容,并根据个人观点提出修改、调整或增加的内容,小组讨论完成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进一步汇总讨论结果,根据具体情况,对原有的班级文化主要核心内容进行调整,对同学提出的新内容尽量增加进去。调整完成后,将调整结果向全班公布并组织班级进一步讨论,对班级文化的内容、结构、层级分别进行确认。

第三步,班级文化内容确立。该阶段的工作主要根据第三步的讨论结果,对班级文化的标志、口号、内容以及内容诠释进行深入提炼和描述,例如,某个班级提出团结、奋进、创新和和谐的班级文化内容,则必须将每个内容的内涵进行深入诠释,它代表了那些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如何体现,都应该进行详细的描述。在确立班级文化内容过程中,有时候需要反复多次的讨论、思考和修改,例如上文提到的团结就包含了人人平等、相互依存、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才能让大家在一起生活和学习愉快、分裂就意味着班级松散和大家都痛苦的价值观念,此时,应该仔细分析该种价值观念是否在班级成员中普遍存在,是否存在较多同学不认同该观念,喜欢搬弄是非、喜欢制造矛盾从而从中渔利?如果存在这种情况,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考虑能否通过教育、培训改变这部分同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如果不能,则不能将该条内容作为班级文化的主题内容。总而言之,该步骤的工作主要在于使得确立的班级文化内容能够符合班级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

第四步,班级文化宣传与推广。在确立大学生班级文化以后,班主任或辅导员应该认真考虑班级文化的推广和实施,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使得班级文化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深入到每个同学的内心深处,促使班级文化所要求的行为习惯和准则成为班级每个同学自觉的行为,要达到该种目的,可以采取班级文化活动、教育培训等方式,例如,可以采取办班级板报、报刊、论坛,定期或不定期班级晚会、班级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培训。

第五步,班级文化调整。班级文化调整主要在于大学生班级在不同的时间阶段,学生心理成熟程度、学习内容和方式会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年级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班级文化的某些内容、活动方式、活动内容和规则进行修改或调整,以适应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实际情况,例如,对大四毕业生而言,有些班级文化活动可能不宜再举行,这时可以考虑改变活动内容或活动方式。

2.2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机制

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机制是指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的一般规律和制度,它不同于上文分析的构建路径,由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和认知群体,其心理状态处于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度阶段,这时候多数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形和固定,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针对这一特点,在遵循上文提到的一般大学生文化班级文化构建路径的情况下,应该把大学生生班级文化构建的重点和核心放在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面,在确保大学生班级文化核心价值观正确的前提下,适当结合不同班级具体特点进行创新和拓展,要做到这一点,仅仅依靠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工作还远远不够,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团委等组织还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校园文化大环境的建立,从班级文化构建的制度建设、部分班级文化活动场地、经费的支持给予充分的帮助,由于班级文化作为大学生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首先应该有学校一级的校园文化建设举措和相关制度规定,将校园文化的主题作为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的指南和方向,并为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和形成提供一个生存、容纳和支撑环境,其次,应该根据班级文化建设和构建规律制定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和构建的相关制度规定和支持措施。

因此,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机制在于文化制度建设和文化组织建设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文化制度建设在于制定学校、院系、班级三级文化建设制度规定,从各级文化活动内容、频次、经费支持、评奖进行具体或原则性的规定,文化组织建设在于建立如何根据大学文化制度规定组织实施校园级、二级学院级和大学生班级文化的分层建设和协调发展,在此过程中,制度建设作为具有一定刚性的规制,在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中起着保障和指南作用,而班级文化的组织实施则在大学生班级文化中起着实践、创新、检验的作用,如果没有制度,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将会失去保障和指南,如果没有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和创意、创新发挥,大学生班级文化的构建就会流于形式,失去生机活泼的内涵和对大学生的激励、导向作用,不能真正起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作用。

3.结语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班级文化内涵和特点的分析与概念界定,剖析了大学生班级组织区别于其它类型组织的特殊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征,分析了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路径和构建机制,得出了如下结论:大学生班级文化构建要遵循大学生班级组织特征具有临时性、固定性、关系紧密性的特点,进行科学设计与规划,按照大学生班级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和机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实施和调整的办法,构建大学生班级文化。

参考文献:

[1]刘锡辉.加强班级建设 构建班级特色文化[J].教育教学论坛, 2011,(30)

[2] 赵成体.优化班级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班级[J].魅力中国, 2009,(21)

[3] 孟文静,张建新.班级文化的影响及营造[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10)

[4] 陈志刚,孙长清,赵永吉.探析当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 2009,(01).

[5] 娄国祎.浅谈高等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6).

班组文化论文篇10

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个性”文化,它是班级的灵魂。然而现在很多班级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只依靠外观装饰,注重器物摆设,忽略了精神文化和内在素质的提升。良好的班级文化除了要依靠标语、对联、班徽、墙报、班训,更多的是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积极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营造和谐民主向上的精神氛围。班级文化建设可以结合建构主义理论,这样能使班级文化更趋完善。以下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实践:

一、以生为本,建构信息资源,设置优美学习环境

优美的外观环境设置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设置优美的外观环境能使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之余消除视觉疲劳,由温馨整洁的环境对班级产生“家”的归属感,热爱班级,进而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外观环境设置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烈主张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以人为本。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学习者对知识主动进行选择加工”:

1.征集班名:为了营造高中文科班文雅博学和谐竞争的书香气,在起班名时征集了学生的意见,定下“博奕书苑”之名。

2.“激活”墙壁:学生自定班级生活、学习主题标语――“励志笃行,博学慎思”,用对联、励志标语为班级气质定调――“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气有浩然,学无止境”,每期墙报设计都有一个主题,但墙报主题不会偏离班级文化主题――“文雅博学和谐竞争”。

3.角落“飘香”:学生自带自己喜欢的书籍,整齐放置在班级图书架上,与班里同学分享好书。

环境的布置内容都是由学生决定,让学生在选择加工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建构起自己内心的班级文化理念。

二、协作学习,建构学习模式,创设良好舆论氛围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是创设良好舆论氛围的保证。

协作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主张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协作体现为“生生协作”和“师生协作”:

1.生生协作,言说自由:我班学生宿舍内部组织时事热点研讨,每个宿舍把值得研讨的议题贡献出来,在班级展开“每周热点讨论”,学生可以围绕热点自由言说,学生代表作记录,讨论热烈,观点新颖,论据充分,但不能离经叛道。

2.师生协作,舆论导航:班级需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航,导航的风向标是班主任。在学生自由言说的时候,班主任如听闻离经叛道的言论,要及时将其往正确方向导航;班主任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传播正能量的节目(《社会正能量》、《新闻周刊》、《冷暖人生》、《对话》等)和报刊时评。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建构出一定的话语体系,逐步减少无聊的言说话题,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自主探究,建构认知过程,促进精神文化发展

学生之间需要协作,也需要独立思考,建构自我认知,促进个体发展。“认识是一个过程,决不是一个结果。”建构主义理论把学习看作是一个不断建构和永恒发展的过程。班级文化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确立班级独有的精神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目标的达成不在短期,需要不断地建构与发展。

班组文化论文篇11

班组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各具特色的方针,通过班组文化,沟通、凝聚班组成员,逐步形成班组的价值观、道德观、服务观、效益观和班组精神,逐步促进"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电网企业文化和"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电网企业精神的形成;逐步促进"奉献绿色能源,服务社会公众"的中电投企业精神的形成;逐步促进"务实和谐,追求卓越"的大唐企业精神的形成。

二、班组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班组精神文化

1.建立共同的班组价值观。班组价值观是班组文化的核心,是班组成员共享的群体价值观念,是班组各项规章制度的价值和作用的评判标准,是建立班组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基础。它决定了班组全体成员的行为取向。班组价值观要符合建立和谐企业的要求,与企业价值观协调互助。在建立班组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把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务实创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等作为班组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

2.培育班组精神。班组精神是班组成员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态、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班组成员是否认同,是班组精神形成与否的标志。班组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人翁精神、爱岗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等。班组精神要和企业精神呼应,相辅相成。

3.树立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我国现阶段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4.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有益于凝聚班组员工智慧,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使班组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班组可根据企业的共同奋斗目标,结合同业对标,找准标杆,制定适合本班组的奋斗目标。

5.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反映班组成员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质量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形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遵章守纪、勤奋务实、认真细致、精诚团结等工作作风。

6.建立一致的质量、服务和效益观。要树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争一流的质量观;树立满腔热忱、积极认真、用户至上的服务观;树立各项工作为了取得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效益观。

(二)班组安全文化

电力企业安全文化是指电力企业所创造的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安全文化由安全理念、安全机制、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安全氛围等组成。

电力企业安全理念包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生命至上,安全为天;树立零违章理念,创建无违章企业;人员零违章,企业零事故;安全纪录每天都从零开始;违章是事故的根源等。

安全机制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安全性评价机制、技术标准体系、技术监督体系、业绩考核机制等。

安全制度包括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程、规范和企业制度。

安全措施包括反"三违"、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危险点分析票、四级安全控制、运行支持系统、建立安全生产的专业人才库、案例库和数据库等。

安全氛围包括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检查、安全评先,召开安全分析会、班前班后碰头会,举办安全演讲、安全知识竞赛等。

(三)班组技术文化

班组技术文化就是反映员工在技术知识方面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讨论等方式,引导员工树立立足本职,争做本专业拔尖人才,力求理论上过硬,技能上精通,"企业发展,我们进步"。树立员工掌握的技术知识,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手段,是为企业、为人民服务所用的技术价值观。

(四)班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行为文化一方面受思想文化的指导,另一方面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思想文化。班组行为文化就是把企业的做主人行为规范、员工行为规范、各种礼仪规范、服务规范和人际关系规范等落到实处。

(五)班组管理制度文化

班组管理制度文化是和班组思想文化、安全文化、技术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相适应的。它必须符合其它文化建设的需要,受其它文化价值观的支配,同时它又对其它文化的建立和形成起到推动、约束和强化作用。

(六)班组物质文化

班组物质文化是班组文化的物质表现。主要表现在具有清洁、明亮、优美的办公环境,文明整洁、统一规范的生产现场,安全卫生、优美舒适的后勤生活设施、文化设施和服务设施。

四、大力营造班组文化的氛围

1.紧紧围绕本单位的精神文化,组织班组员工深入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根据本班组的工作特点提炼出本班组的价值观、道德观、质量观、服务观、效益观、班组精神、工作作风和奋斗目标等,可以提出全部观点,也可以根据需要,只提出部分观点。各种观点的语言表达应准确而深刻,简练明确,易记好懂,富于个性,形象生动。采取多种形式,让员工时时处处都能把班组精神文化放在心上。

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采取统一其中几种或全部观点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同类型的班组提出相同的文化要求。

2.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环境。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和"生命至上,安全为天"的安全理念。要营造实现"零事故"安全目标的舆论环境,让班组员工坚信"零事故"目标不仅应该实现,而且完全能够实现。要营造"遵章光荣、违章可耻"、"三不伤害"、"严是爱,松是害,出了事故坑三代"的安全道德舆论环境。要营造"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安全纪律舆论环境。要营造"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等的安全责任舆论环境。班组可以运用网站、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技能和遵章守纪等方面的教育。

3.按照学技术是为企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通过学习模范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事迹,使员工明白,学好技术是实现个人价值、为人民服务、赢得人民群众尊重的必备条件。在班组深入开展技术讲座、技术问答等技术培训活动,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发明、QC小组活动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营造浓厚的"学无止境,业精于勤"技术文化。

4.根据班组文化建设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班组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充分发扬班内民主,多听取班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使修订后的班组规章制度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更有利于班组文化的形成。

5.深入实施班务公开,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倡导员工实践"快乐学习,终身充电"的理念,开展读书和学习成果交流活动。

五、切实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领导

班组文化论文篇12

2设计与方法

2.1实验对象

本实验随机抽取英语系一年级随机分班中的一个班作为实验对象,人数为40人左右。另随机选取一个班为比较班,人数要求相同。

2.2设计

实验采用前测、后测定时作文的方法。作文限制时间相同,作文类型相同,作文要求相同。前后测的作文由同一教师评分。实验进行20周,约为一学期。实验班和比较班由同一教师采用相同教学方法授课。在实验班增加有关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具体活动包括:1)制定课外阅读书目,分组阅读,以书中所论文化现象为讨论主题,每周一次组织课外讨论,每组轮流做host,时间为60分钟。2)课堂report,每周一次,每次由2人(班内随机组合)作10分钟左右的report。Report的内容可以参考以下书目,或者由学生自己查阅,在做report前一周征询教师意见。教师务必确保report内容的连贯、非重复性以及一定的理论价值。参考书目:1.徐行言主编,2004,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张从益等,编著,2004,AComparativeStudyofWesternandChineseCultures,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3.郑春苗著,1994,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2.3步骤

2.3.1前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可参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两个班级作文要求完全相同。

2.3.2实验

实验班和比较班其他课程完全一样。实验班学生分为20组,每两人一组。在活动1,即课外阅读输入活动中,每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挑选的阅读书目中有关文化的内容,提出讨论主题,组织讨论,并邀请教师参加点评。在活动2中,即课堂report,一人搜集中国文化,一人收集英语国家文化。每周一次,用课前10分钟作report。实验持续20周,约一学期。

2.3.3后测

实验班和比较班同时进行时限60分钟的当堂作文。作文要求完全相同,且作文类型与前测相同。

2.4结果评论

2.4.1实验班前后测结果评论

对实验班前后测结果采用t检验,可以得出前测和后测是否差异显著。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阅读和语法水平均有提高,这也可能是英语写作水平提高的原因。所以,为了检验文化阅读及中西文化比较report是否对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有显著效果,还需要进行其他分析。

2.4.2实验班和比较班后测结果评论

利用方差分析对实验班和比较班的后测结果检验,即可以得出实验班和比较班差异是否明显。如果差异显著,即可以得出文化阅读和中西文化比较report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