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0 16:27:27

军事理论论文

军事理论论文篇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这一工具,不但应当从其他理论研究中借鉴,从自发的《孙子兵法》兵学理论研究中归纳、概括,更应当从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中来获取。再次,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提供借鉴。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不但有益于深化《孙子兵法》研究和繁荣孙子学,进而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军事文化提供有益的文化基因,而且亦有益于改进《孙子兵法》传播理念与方式、为提升《孙子兵法》文化功能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另一方面,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必然要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非军事领域中的应用问题,涉及《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在我国文化产业化中的发展模式与应用路径等问题,因而加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提升《孙子兵法》在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价值,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示范性意义。总之,《孙子兵法》作为中国古代兵学经典,不但是优秀的军事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科学设计其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深入研究其军事文化思想,对于创新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其意义不言自明。

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要借鉴军事文化理论研究的成果,亦需要有创新思维。首先,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可以从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上寻找借鉴。就目前而言,我国学者对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认识主要包括: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由军事知识、军事价值观念和军事思维方法构成的复合体,主要包括军事思想文化、军事道德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谋略文化、军人精神生活文化等[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先进军事文化除了上述方面外,还应当包括军事团队文化、军营文化和军事文学艺术等[2]。显然《孙子兵法》中有这些方面的文化因素,然而并没有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可以忽略不计。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按照形态分,有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行为文化、军事语言文化等。按照学科分,有军事哲学、军事政治学、军事经济学、军队政治工作学、会学、军事伦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历史学等[3]。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显然不宜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来分类,但确实应当包括军事行为文化、军事心理文化和军事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包括军事物化文化、军事精神文化,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军事行为文化[4]。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应当涵养这三个方面。有的学者认为,综合理论界的看法,实际上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大致有两种倾向:一是广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行为文化;二是狭义文化论,即军事文化不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应当是纯粹的军事精神文化,这里的军事精神文化包括了上述提到的军事文化构成的主要方面[5]87-88。

因此,设计和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主要应当从军事精神文化层面来考虑,而不涉及军事物质文化方面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军事文化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群体———军队在军事领域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军事物质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和军事精神文化,其中军事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军事科技文化、军事观念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6]2-3。借鉴这一看法,《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如果撇开孙子论述较少的物质文化问题及古代物质文化于今天的军事变革没有太大意义,则可以认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应当主要由军事观念文化、军事制度文化、军事科技文化和军事活动文化构成。虽然从我国学者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方面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很难有较统一的认识,但无疑会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其次,科学构建《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需要运用创新思维才能解决。上述关于军事文化的认识,笔者仅仅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看法,无疑对于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但仅仅参考学界对于军事文化的认识来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也是不够科学的。因为:第一,简单地采用拿来主义显然是行不通的;第二,学界虽然普遍公认军事文化不应当包括军事物质文化,笔者亦赞同这一看法,因为物质只是文化的载体而已,但人类创造的军事物质财富中,显然又内化了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和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因此军事文化构成中应当包括军事物化文化这一重要的要素;第三,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否应当是军事文化。从上述综述来看,有的学者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作为军事文化的重要方面,有的则认为军事文化中不包括军事理论或军事思想。而实际上,关于军事伦理、军事道德、军事心理、军事制度等方面的军事认识,无疑都是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的重要方面。所以笔者认为,把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归于军事文化的一个类别,在分类上就交叉重复了,而且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关于军事知识体系的总体概念,如果军事思想就是军事文化,则军事文化无所不包,也就没有必要专门提出军事文化概念和进行军事文化研究了。另外,军事文化又离不开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因为军事思想或军事理论是军事文化的载体,军事文化蕴含于军事思想之中。所以研究军事文化必须科学认识军事思想,这是一个重要前提,但总结军事思想本身并不是军事文化研究,挖掘军事思想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才是军事文化研究。因此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应当有新的思维。笔者认为应当把握以下方面:第一,可以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划分为三个层次。#p#分页标题#e#

第一个层次是战略文化理论。因为《孙子兵法》主要是一部战略理论著作,它蕴含着科学的战略文化思想,不但构成了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于当今创新与发展中国战略文化亦具有科学的现实指导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军事物化文化理论。《孙子兵法》产生于春秋及其以前时代中国古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基础之上,这些物质财富内化了中国古人的科学技术知识及需求与选择。物质本身即使不能归于文化,但物质的创造包括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中,本身是融入了人类的军事文化的,因而军事物化文化是《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个层次是军事方式文化理论。人类对于军事物质财富的创造与运用,对于军事知识体系的创新与运用,都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反映了和体现了人类的军事活动方式。《孙子兵法》从许多方面总结了中国古人的军事活动方式。这三个层次,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的科学构成。笔者认为,科学设计《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既不能简单地从军事物质文化、军事精神文化和军事制度文化等方面来构建和分类,也不能按照现代军事学学科分类来构建,这样做,只能揭示《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而不能科学反映《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层次的军事文化结构,虽然相互之间会有一定的交叉,但总体上共同构成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架。其中战略文化理论是核心,军事物化文化是基础,军事方式文化是重点。第二,应当依据上述三个层次结构,将《孙子兵法》军事文化理论体系设计成三个开放的体系。《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笔者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一文中认为,主要包括《孙子兵法》的战略价值观、战略思维模式和战略行为选择偏向模式,而且随着更多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与运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还可以构建出不同的理论体系[7]。

军事理论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E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02-01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历史阶段,不仅意味着经济的转型,也意味着原有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变革,尤其是在快速更新的军事文化领域,军事文化研究的范式造成极大地冲击。现有的军事文化研究脱胎于传统文化研究理论,是通过各学科的交叉互融对军事文化问题进行解释和发展,但随着全球化对传统的文化研究理论提出挑战,军事文化研究也必然要开放研究视野,转化理论范式。

伴随军事斗争形式和安全战略的变化而逐步成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成为一门具有专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的独立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文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政治领域的焦点,在军事斗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哲学、社会学、文学、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不断被纳入其中,军事文化研究的问题逐渐深刻,领域大大拓展 。就我军而言,在建军初期就曾将文化工作作为军队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进入新时期之后,对军事文化的讨论和研究又掀起了高潮。随着国际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和军队自身建设的发展,军事文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于军事文化的理解不同,关注角度不同,对于军事文化的定位与作用不同,但在种种复杂的军事文化研究背后却存在着共同的理论范式,即“民族国家中心论”,这构成了人们研究军事文化的基本共识和共有前提,形成了军事文化研究的传统视野。

这一理论范式的生成可以通过民族国家的兴起进行理解。现代国家是国家权力与民族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并由此带动了现代军队的产生。民族国家首先是在西欧产生,而后通过民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迅速在西方国家展开。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最终使民族国家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形式的确立,对文化理论研究的视野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军事文化现有的研究框架也由于各学科的影响而确立了自己的前提,在这种理论范式的框架之内去分析问题。

但是军事斗争已然跳出传统的平面战场结构,成为一个多维度产生、多学科介入的集合体,国家安全战略也早已摆脱单纯的军力对比,成为一个全要素参与、全实力博弈的复杂系统。谁能率先创新某一要素的构成理念和作战方式,谁就能率先获得胜利女神的垂青。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军事文化研究者们都在试图冲破固有的研究范式,将军事文化作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的关键变量,但是,民族国家的理论范式仍然是当前理论界的主导,仍然是思考军事文化问题的核心出发点。就具体的研究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事文化研究的落脚点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但传统的研究一般都有意无意地把军事文化同民族国家的文化联系在一起,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与军队自身的文化建设上。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传统的军事文化研究也存在着对军队内部的亚文化的研究,比如对于国外军事文化的构成、组织形式和表现的研究。但是,这种比较军事文化的研究也仅仅是在国家区别的基础之上,对于不同军队的文化比较而已。

第二,就研究方法而言,传统的军事文化研究往往采取文化实体论的研究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考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文化研究来说,虽然对军事文化的理解各式各样,对军事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把军事文化看成一个独立自足的实体。在这种研究方法以民族国家作为区分军事文化的标准,将某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看成一个内在整合、封闭发展、独立延续的体系,而排除了不同军事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渗透和关联。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标准和理念输出,对于东方军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则很难被包容在考察范围之内。

第三,就价值取向而言,传统军事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民族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国家军队文化的推崇。各国的军事文化传统主要由本国主流意识形态、本国文化传统和本国当代文化三者构成,强调国家传统文化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代各国的军事文化研究是建立在民族国家中心基础之上的文化研究。很难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上升为全球文化的组成部分,无法通过全球文化的建构,渗透他国的军事文化体系,作用于他国安全战略的形成和战场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震.加强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和路径选择[J].商品与质量,2010(S1).

[2]刘治国,徐菲菲.中国特色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4).

[3]朱文华.把握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法论原则[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02).

[4]薛杉.加强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06).

[5]石纯民.从“黄蜂”蜇死“猛禽”说开去[J].中国民兵.2009(09).

[6]汤光鸿.必须重视我军“软实力”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6).

[7]苏恩泽.令世界关注的“软对策”[J].领导文萃,2007(07).

[8]孙明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提升我军软实力建设水平[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01).

[9]汪红伟.论军事软实力视野下的中国军事外交[J].甘肃社会科学,2009(02).

[10]黄建国.军事软实力理论[J].当代军事文摘,2005(04).

[11]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钟少异.正视传统军事文化的阴晴圆缺[N].报,2010-06-17.

军事理论论文篇3

军事文化是军人智慧的集中体现,是蕴于军队内部的“软实力”,面对新军事变革的浪潮,军事文化日益成为军事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高屋建瓴地提出的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新要求,为培养武警官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注入了新鲜血液。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运用先进军事文化,开展教学实践是每名政治理论教员认真思考的课题。

1 深化先进军事文化认识,练好过硬有力的教员内功

“脱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空洞的理论是没有用的。”要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落到实处,只有紧密联系学员的思想实际,才能体现教育的时代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要求教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深入实际,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1 加强教员思想建设,提高职能意识,确保传播思想的正确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想思想上的坚定,必须首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理论教员的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育人的效果,关系到培养学员的质量。所以,政治理论教员要从“为国育人,为部队育人”的角度出发,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及时研究党的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政治理论水平。一是联系实际学原著。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文化的宝贵结晶,是我们坚持文化科学性、先进性的根本保证,是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进程中,判断是非、辨别优劣、去伪存真、激浊扬清的强大思想武器。当代中国先进军事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过程中,针对个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邓小平、、、等同志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巨大理论和实践贡献的国家重要领导人的有关论著,力求从根源上弄清弄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力戒学习中的形式主义,不懂装懂。二是与时俱进学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对我们解决教员、学员的思想问题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所以,每当我党有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政策调整时,要采取政治理论教员与领导干部同步学习的办法,让政治理论教员先学一步,为教员在思想认识上的深刻理解打下基础。三是围绕使命学决定。总参总政以及武警部队政治部的有关决定、要求,是我们搞好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法规,作为教员必须熟悉掌握上级有关的指示精神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使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符合部队官兵实际,使先进军事文化真正为部队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为此,要组织教员学好总政总部关于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文件和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使大家明白肩上的重担和努力方向,增强使命意识,为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力的保证。

1.2 加强教员对实际问题分析的理性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同志曾经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不联系实际,不能用理论正确地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而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断然是不会有什么成效的。因此,我们针对一些教员阅历少,很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清讲透理论问题,一些教员只能泛泛谈论学员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要对教员进行先进军事文化的专题辅导。一些解决不了的或带有整体性的问题,一方面要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者进行辅导;另一方面要走出校门到兄弟院校去听报告和进行请教,从不同侧面完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加深教员对先进军事文化的理解。

1.3 鼓励教员深入生活亲身体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能力。先进军事文化的传播要想真正贴近基层部队、贴近学员的思想,教员必须深入到基层部队和学员中间去,亲自观察了解和体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去尝一尝。这是最直接的经验。为此,要建立以下两种制度:一是教员的课前调研、课中随机调查和课后跟踪问效,以及专项问题专题研究制度;二是教员下部队和学员队代职相结合制度。通过调研,使教员及时掌握基层官兵及学员对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疑问,缩短教员理论与实际的距离。

2 挖掘先进军事文化内涵,构建系统前沿的教学内容

先进军事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学员学得不够扎实深入,特别是对最新成果学得不够全面系统的现象,要深入挖掘先进军事文化内涵,坚持“突出根本的、吸纳最新的、充实发展”的原则,不断优化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2.1 紧贴时展,把最新理论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对党的创新理论中提出的先进文化思想要深刻领会,对军队中挖掘出的先进军事文化要深入学习理解,依据上级文件精神梳理重要理论观点,在第一时间进入《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忠诚卫士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要通过介绍党和政府以及军队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拓宽学员思维方法,使广大学员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军队建设的光明前景。

2.2 紧贴学科实际,把先进军事文化多层纳入教学。为增强教学的系统性,要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科特点分层次进入。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基础理论课中,突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切实在真学、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引导官兵自觉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行动的先导,把创新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在《忠诚卫士修养与法律基础》、《军队基层政治工作》、《士兵心理教育与疏导》等课中,注重融入优良传统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使官兵找到精神寄托的家园,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从我军伟大的战斗历程中汲取营养,同时,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创新和培育体现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要求的新的价值观念。

2.3 紧贴使命任务,把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具体要求连续纳入教学。要根据部队的任务使命和对部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按照《中央军委关于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意见》的要求,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突出哲学社会科学在军事领域和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基础》课,要开设“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哲学思考”等专题;围绕军事文化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实践要求,组织专家教授进行集中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小型演讲比赛。通过理论教学和丰富多彩的读书讨论、影视讨论等相关配合活动,使学员懂得先进军事文化对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军队的巨大作用。

3 强化先进军事文化实践,实现多维立体的育人形式

由于学员处于人生的关节点,思想的转型期,所以,在运用先进军事文化的教学中,除了采取显性课堂直接教育这一主要形式外,还通过校园内部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学员情感、心理、认知进行间接性教育。

3.1 借助网络,搭建学员自我教育的平台。网络教育是学员自我教育的新型载体,是解决学员自主学习时间不同步、可利用的空间不同步、认识问题的程度不同步的有效运行机制。源于此,要加大对校园网的投资力度实现网络信息终端“进队、入班、到床头”,走开利用现代传媒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路子。在思想工作信息网站内,增加“先进军事文化”专栏。专栏不仅要包括国家领导人及专家关于先进军事文化的论述,总部、司令部、学校领导的讲话阐释和学习体会,教员的教案、论文,学员的体会心得等,还要有诸如西柏坡、华北烈士陵园、晋察冀革命根据地驻地红色教育资源的相关资料,及社会各界涌现出来的舍己救人、自强不息等代表了优秀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人物及事迹,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我教育、交流学习体会、疑难问题解答等。在交流对话中,增设院校领导、教员与学员的在线交流热线,相互之间可以及时进行学习交流。总之,通过运用网络这一虚拟化的重要教育载体,不仅要加大教育的信息量,拓展教育空间,而且要使学员在隐匿真实身份的情况下,能充分展现学员个性,实现思想碰撞,在思想碰撞中提高学员的认知水平和辨析问题的能力。

3.2 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多种活动,净化学员心灵。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出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发挥好这些有利时机的教育作用,对学员的心灵净化,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增强学员的忧患意识和培养学员的无私奉献精神,起着不可低估的功效。为此,院校要在重大节日、重大事件、党的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新理论新政策的出台之际,组织学员进行深入社会实际参观学习。如清明节时,统一组织学员到烈士陵园献花宣誓;在抗战胜利纪念日,组织学员到晋察冀华北军区司令部、潘家峪、梅花镇等纪念馆参观,使学员亲身感悟,深刻认识军人肩负的神圣职责“七一”组织新党员到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革命圣地入党宣誓,返校后,发挥学员各自的特长,以弘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主旋律,组织他们编排相声、小品、知识竞猜、演唱等文艺节目,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

3.3 注重校园环境熏陶,强化学员的素质养成。生活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人的思想道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因此,在进行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的同时,要注重对校园环境的优化整合,使学员在熏陶中受到感染,由外在的认知转化为自觉的行动。院校党委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院校建设的重点工程,使广播、影视、黑板报、橱窗专栏、文化长廊等现实化的教育载体与课堂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互补,构成和谐的育人氛围。在思想素质教育方面,为使学员始终以先进军事文化思想作指导,每个学员队要配备《邓小平文选》、《文选》、《十报告辅导读本》和历史伟人传等资料;丰富图书馆有关先进军事文化方面的藏书量。在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为使学员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院校的橱窗专栏要张贴改革开放成果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在提高理论素质方面,为锻炼学员的理论思维,开通由学员负责主持并设置编排节目内容的“学员之声”广播站;在每周定期放映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及时开展影评比赛活动。在增强慎独意识方面,院校的道路两旁矗立反映先进军事文化的标语、灯箱,学员队的会议室、教室悬挂着伟人、英模画像,成为学员“凝固的教材”、“无声的老师”,使大家处处都能感受到先进军事文化的熏陶,使学员能够时刻自省、自励,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

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是当前军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培养军事人才的武警院校,政治理论教学要以时不待我的责任感,紧密联系部队实际、学员思想实际,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把教育更加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真正使弘扬先进军事文化的过程,成为促进政治理论教育不断创新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有效履行教书育人光荣使命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徐学明等.军队政治工作学原理.黄河出版社,1990:47~56

2 杨林雄等.连队政治工作教程.出版社,1994:94~96

3 苏战宝等.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几个认识问题.政

军事理论论文篇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大学生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希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重视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礼仪养成有效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文明礼仪具有道德功能,它可以通过文明要求、礼仪规范来规范、调节、修正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控制在道德范围之内。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可以系统的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在可控的道德规范之内。在不断实践中将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文明礼仪养成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入大学意味着马上要向职业人、社会人转换。这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设计自身的形象、如何尽快的适应社会等文明礼仪规范。这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应对招聘单位考核要求的需要。现实表明,具有较强道德修养、较高文明礼仪素养的大学生或者职业人,更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对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态度。因此,打架斗殴、网络谩骂等行为时常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因此,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有优美的环境、处处有文明、人人讲礼仪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势必也会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愉快工作、快乐学习。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是较好的,总体得分79分-70分段占56.10%,及格分以上占92.68%。但是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同学无视学校的规章和制度,不尊重他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同学、舍友关系紧张;在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导致个人责任意识的严重缺乏。

(二)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言谈举止不规范

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在公共场合不爱护公物,男女同学的举止不文明和舍友、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问卷中“你平常举止文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还好占59.49%,在小利益损失情况下也会保持得体的有教养的举止占36.26%。在“你平常的语言文明吗?”的调查中,语言文明一般的占63.55%。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大学生的群体举止语言文明程度的认知在正常情况下仅处于及格线左右,在涉及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时则给予了基本的否定。

(三)仪容、仪表不符合大学生形象

在“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装扮?”问卷调查中,仪容、仪表总体评价基本符合学生的装扮占66.95%。同学们对大学生外在的衣着还是不太满意,仅达到及格分。在“你对学生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中认为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无所谓占9.95%,偶尔穿进教室可以原谅占18.04%,别人穿与不穿与我无关占6.75%,不能穿进教室占37.10%。从对大学生仪容仪表的认知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奇装异服习以为常。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着装问题和日常的仪容仪表还是令人堪忧。

三、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优势

高校国防理论教育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技能、知识和理论为内容育。除了专门的军训以外,还包括集中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以典型战争、事迹,先进人物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国防理论教育中包含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思想,使大学生掌握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包含着国家安全形势、国防的重要性、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内容。使学生胸怀全局,让学生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只有自觉践行历史使命,才会从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等方面来约束自己。

其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军营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除了一般集体所具有的团结、严肃、协调、一致等作风外,还有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被编进了班、排、连、营的集体中,每天都生活在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集体中,“集体”很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

最后,国防军事理论教育给予学生生动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通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补上了集体主义教育课。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一日生活、礼节礼仪、言行举止、军容风纪、内务卫生、请假销假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军营式的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训练,对于克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懒、娇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军人姿态、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以国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以国防教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军事思想、军事技术,领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通过国防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加强个人纪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仪容仪表符合大学生形象。

(一)加强国防军事理论课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存在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视文明礼仪课程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纪律观念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忽视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交往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作为文明礼仪教育载体的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加大对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投入程度,完善国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文明礼仪不仅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在程度上解决文明礼仪教育建设的短板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突出介绍军队对军人站、立、行的要求,展示标准的军容军姿并进行相关练习;通过军人礼仪规范和外交礼仪讲述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及注意事项;突出讲述军队或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三)提高国防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礼仪修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文明的礼仪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威信、示范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耳濡目染国防军事理论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必然有助于修正学生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正确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国防军事理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内修道德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在形象上要做到整洁的仪容修饰、良好的体态、合理的着装、得体规范的语言。

军事理论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EO-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42-0167-01

1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现状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主要内容有:《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国防;我军军兵种知识;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高技术战争;世界军事;军事地形学等等。军事理论教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全面阐述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包括基础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法。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我国国防教育的需要、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如何为培养具有现代国防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科研的重要课题。

自1985年开展学生军训试点工作以来,全国各普通高校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总的来说,近十年来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发展迅速,军事理论教学取得了以下成绩:许多高校已经把军事理论教学列入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加强了有关军事理论教学的学科理论研究;形成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加强了军事理论课教材建设,军事理论教学已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的特色;军事理论教学的成效已经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中得以初步显现,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但同时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还存在以下不足:部分高校对军事教学的认识不足,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大;教师水平不一,很多高校军事教师多由军队转业干部和高校毕业生组成,导致很多高校军事教师队伍的现状无法适应军事教学和科研的要求。这些不足使得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既抑制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挫伤了大学生主动性。

因而,普通高校的军事教育要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克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加强对于军事理论课的学科意识,进一步明确学科理论研究的方向,进而为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服务。

2军事理论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面对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军事理论教学所要抓的根本问题是如何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一整套高质量的军事理论教材,有一套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此外还要加强教学管理,重视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2.1加大普通高校的对军事理论的投入力度

军事理论教学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传授的是相对系统的军事知识,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并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基础。大学生是未来的接班人,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的重视。只有普通高校对开设军事课的认识提高了,军事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

具体来说,普通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完善教学机构。普通高校应成立军事教研室,负责军事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加强军事理论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普通高校应配备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的多媒体教室用于进行军事理论教学,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如讲述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可欣赏电影《淮海战役》某些片断和资料片《东海军事演习》;讲述现代军事科学技术可观看资料片《海湾战争》。这样,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化难解为浅显易懂,从而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学校有关部门还可以建立校园网构建军事平台,使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更新的军事知识,此外,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达到繁荣高校军事文化的目的。

2.2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师的培养

由于军事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教师具有渊博的军事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如历史学、心理学、哲学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教师平时的积累,建立起能够满足军事理论教学的知识库,才能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应用自如为教学服务。此外,军事理论教学教师还应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因为随着国际战略环境的变化,军事理论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教师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军事理论论文篇6

在普通高校进行国防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对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高度重视,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文件指导军事理论教学。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设置相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2001年《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2002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制定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普通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理论基础,给学校国防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和促进力。各普通高校也积极创建和完善有关规定,把军事理论课的建设与加强国防建设和培养合格人才结合起来列入到学校学科发展建设中去,使得高校的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逐步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教学。然而从当前一些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实施的效果来看,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现状与预期的目标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对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高校国防教育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国防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高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指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其中军事理论课主要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内容,现在军事理论教学已经成为高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在高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教育,一方面军事科学思维的创造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方面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对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思想成熟、政治成熟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一项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前瞻性措施,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军事理论课是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的在普通高校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在有些高校开展得相当出色,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做得很好,有些高校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是,对军事理论教学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时间难以保证,高校军事理论课程面临着课时被压缩、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学科建设滞后、缺乏管理机构,资料器材匮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管理不够,有些高校存在简单地开展一些军事理论教学敷衍了事,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存在着简单化和形式主义的倾向。

3 加强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3.1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有些高校的领导认为开设军事理论课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入力、物力,更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缺乏实际支持,忽视教学条件建设,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课的深入发展。另外军事理论课教师由于对军事理论缺乏深层次的理解,用敷衍的态度讲授课程,思想认识的偏差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导致学生不重视军事理论课。因此上级军政机关和学校有关部门,必须提高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军事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只有加大对高校军事理论课程自上而下的组织领导,领导者真正从现实意义上重视起军事理论课程教学上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军事理论课程学科地位,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国防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

3.2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近几年随着高校教育的改革以及机构的精简,一些高校把武装部、军事教研室合并到保卫处、学生处或体育教学部等行政单位,使军事教研室在高校军事课中难以发挥其自身的职能,学科边缘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军事理论课程作为一门课程,就要有相应的教研室归属。只有理顺武装部、军事教研室的关系,才能发挥教研的职能;只有两部门的领导加强了对军事理论教学工作的宏观控制、检查督促、考核讲评,才能真正把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建立和完善名副其实的军事理论课实施机构是各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环节。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在学术思想、思维方式、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创新能力、治学态度上对学生的影响尤其重要。因此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军事教师队伍,是保证学生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目前国内专门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很少,而且对军事理论的学习钻研不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为图方便,通常是点点鼠标,照本宣科,顺序演示,讲解平淡无奇的陈旧知识,不顾学生的反应,缺乏互动交流。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甚至产生反感。因此从事军事理论教学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国防教育意识,要积极从事适应军事理论教学需要的具体研究,使自己具备较商的军事理论研究素质。

3.2创新教学方法

军事理论教学如何与时俱进,运用新的教育手段,构建一个信息量大、形象直观、互动的现代化信息平台,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军事理论课是一门时事性、知识性很强的课程,内容多且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手段上,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把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图像显示的直观性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学中对现代军事科学技术,高技术战争、战史、战例的分析和讲授更加形象、生动、逼真,增强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军事理论课内容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努力做到重点突出,观点鲜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另外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构建军事理论教学的平台,拓宽军事理论课的教学途径,增强教学的辐射力和感染力。

军事理论论文篇7

一、前言

从高职军事理论教学的开展实际来看,高职军事理论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教学大纲不符要求等方面,制约和影响了高职军事理论教学的效果,对高职军事理论教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立足高职军事理论教学实际,认真分析高职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掌握高职军事理论教学特征,制定具体的高职军事理论教学方案,保证高职体军事理论教学得到有效开展,满足高职军事理论教学需要。

二、高职军事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高职军事理论教学实际,目前高职军事理论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军事理论教学,由于对高职军事理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科的教育意识作指导,使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育、教学工作始终在低层次上徘徊。对有关军事理论教学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理论教学如何适应素质教育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思考不够,甚至有人认为,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高职院校搞点军训就足矣,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因此,军事理论课的地位部明确,导致老师进职难,积极性减弱。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自 2007 年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颁布后,各高职院校陆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课程建设起步晚、师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军事课理论教学都是由兼职教师担任,没有统一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高职职院校引进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存在一定困难,甚至国家首批示范高职院校还没有配备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严重影响军事理论课程的建设,高职院校对专职军事理论课教师需求极为迫切。

3、教学大纲不符要求

3.1、课时不符要求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教体艺【2007】1 号)中明确要求,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军事课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本科院校教学时数不少于36 学时,高职院校教学课时数不少于24学时。但是高职院校教学课时几乎远远达不到24学时。据调查显示只有10%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课时能达到24学时,有30%的院校教学课时能达到16学时,40%的院校教学课时能达到12学时,还有20%的高职院校教学课时达不到12学时,严重不符教学大纲课时要求。

3.2、授课内容形式不符要求

高职院校几乎没有自己专门的授课计划。部分院校参考教育部教学大纲,有些内容不符合自己学校学生及专业特点。还有部分院校没有授课计划也不参考教育部计划,上课随心所欲想讲啥讲啥,几个老师上课的内容都不相同。高职院校的军事理论课授课形式几乎都不符要求。没有按照18周每周2个课时或12周每周2个课时来安排。少数院校在军训期间采用讲座形式授课,上千人的规模两到三次讲座就结束了军事理论所有课程。大部分院校采用多媒体教室集中授课,人数较多,大多放在周末挤占学生休息时间,这样的安排,学生出勤率通常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具体应对策略

根据对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分析,做好军事理论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完善教学机构,强化组织管理

军事理论教学在高职学院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任务繁重,教学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为确保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高职院校应提高重视,按照教学实体的建设标准,将军事教研室纳入教学单位进行管理强化其教学、科研和教研的职能,学校要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组织和领导,设立专门的军事教学机构(军事教研室),并确定一位校级领导负责。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支思想稳定、数量适当、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关键,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师配置。应按照高职院校的实际,配足配强高素质的专任军事教师。必要时可聘请业务素质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优秀政治辅导员建立合格的兼职教师队,健全教研制度,通过公开课、示范课、听课观摩、教学反馈会等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注组织重视教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专业素养。军事教师应不间断地接受业务学习和教学研讨,定期参加各级培训和召开学术研讨会,学习军事理论课发展,了解学科建设的前沿信息,探索教学对象的特点和兄弟院校军事教学的动态。

3、完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师资水平的措施,注重思想性,突出先进性,加强针对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专业等因素来制定适合本校的教学大纲,保证教学课时。按照教育部要求,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不少于24学时。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保证24学时。

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不喜欢照本宣科,思想比较活跃的现实特征。因此,要求教师要主动挖掘和提高学生学习军事课的兴趣。要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采用启发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实操式学习、辩论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要及时予以补充、修正、归纳和提高,使学生学有所得,确保学习的有效性。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高职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做到保证完善教学机构,强化组织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大纲。确保高职院校军事理论教学工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开展,为高职军事理论教学提供更多的手段支持,提高高职军事理论教学质量。所以,在高职军事理论教学中,我们应从这方面入手,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开展质量,为高职军事理论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波. 高职学院军事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文史博览(理论),2016年1期

军事理论论文篇8

关键词: 装备装备学;基础理论;创新

Key words: military equipment science;basic theory;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E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003-03

0 引言

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创建与发展是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标志。军事装备学是我军在长期的军事装备工作实践中,从军事后勤学等学科中逐步分化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知识体系。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军事装备科学纳入军事后勤科学当中来研究。上世纪90年代,我军装备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装备的种类日益繁多、结构日趋复杂、技术密集程度越来越高,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全寿命费用不断增多,管理、使用和保障难度增大。为适应大量高技术装备进入战场和诸军兵种合成作战需要,我军成立了中国人民总装备部。总装备部的成立,结束了我军装备建设长期分散管理的体制,形成了上下衔接、相对独立的军事装备管理组织系统,实现了武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装备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为军事装备理论研究及军事装备学科快速发展提供了空前机遇,使长期处于分散状态的装备理论建设,逐步形成一个涵盖军事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理论体系。应当说,总装备部成立后,军事装备学在我国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军内相关院校与科研院所以此为契机,不断推动着军事装备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军事装备学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1 军事装备学基础理论定位

军事理论论文篇9

北宋之前,各代进行军事理论研究并有所成就的兵学家,多为直接参与战争指挥、具有丰富临阵经验的军事统帅或谋士墨客。他们的自身素质,无论是文化修养还是军事知识,都足以使他们有能力进行兵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并完成军事理论著作,又因其自身群体素质的原因,很容易与现实的军事斗争相结合,从而上升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军事思想。所以其兵学研究的成果一般能够反映出时代的军事思想特征,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研究多呈合流状态。

北宋兵学发展水平并不能如实反映社会主流军事思想特色,两者呈现出异域分流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北宋兵学发展取得了部分成就,具体表现在设立武学和著述兵书上。国家建立武学,设置武举,开始有组织、有规模地培养军事人才,这相比传统通过实际战争与行伍实践培养军事人才具有很大进步。同时,政府出面组织编写、校订大型兵书,鼓励和支持军事学研究,加之私人著述也为数不少,流传下来的不乏兵家名作,军事学术获得重大发展。另一方面,宋朝主流军事思想与以往相比,保守的重内轻外意识取代了积极进取、外向的精神。在汉唐雄风和博大开放的“尚武”精神辉映下,以“文治”标著史册的宋代,军事上却显得分外怯懦和萎缩。在对外战争及内政外交上,其主流军事思想所呈现的消极被动和内向保守特点十分明显。

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发展同为社会军事方面的重要因素,两者本应在整个社会氛围之内,沿着同一轨道有序发展,那么,在北宋,是什么原因导致二者呈现完全不同的发展状态呢?下面我们就此予以分析。

二、北宋社会主流人群出现“文武分途”现象

北宋时期,兵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理论研讨的层面,并未能发挥重大的现实作用,社会主流军事思想与兵学研究处于分流状态,究其原因,笔者觉得它与北宋特殊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关系。

北宋统治者长期贯彻“崇文抑武”、“以文驭武”的统治方针,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北宋社会主流人群的“文武分途”现象。

北宋以前,文人武将并没有很明显的区别,军队里往往集中了优秀的社会精英人才,所以自古以来就有“出将入相”之说,文臣武将可以经常换职,其间界限并不明显。但是到北宋以后,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文臣武将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职业和精神鸿沟。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如范仲淹等,还保留有些许“出将入相”的痕迹。文臣不愿充任武官,武将更难转为文职,彼此间换职已不多见。推究其因,即在于“重文轻武”政策及风气的影响。文臣武将职位上失去了自然地流动互换,武人地位沦落,社会精英人群从事文职或跻身于文臣行列,客观上造成了军事将领(即武人)群体素质普遍下降的趋势。文臣武将开始逐渐由职业差异演变为素质差异,随着“崇文抑武”倾向的加深,这种区分日益明显,到北宋真宗时出现了“文武分途”的社会现象。

三、“文武分途”现象对北宋军事的负面影响。

首先,“文武分途”使武人及军事将帅趋于平庸化,难以产生杰出的兵学家和军事家。

“文武分途”对北宋军事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军事将领素质群体不断下降。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说,宋军在西夏战事中相对被动,军队里“其所用以直前者,刘平、石元孙、任福`茸轻脆之夫也”。宋朝除种氏以外,无一人可将,中枢之地,无一策可筹。仅以王德用徒拥虚名,而以“貌类艺祖,宅枕乾冈之邪说摇动之,而不安于位。狄青初起,抑弗能乘其朝气,任以专征,不得已而委之文臣”。

与以往汉唐盛世猛将如云的状况相比,北宋军事人才可谓江河日下、日暮途穷了。一方面,能够直接参与军事实践的军事统帅们,客观上拘于自身才能所限,并不能像前代一样,产生出由优秀军事统帅完成的战略军事著作;另一方面,他们也未必能够领会军事理论的成果,并运用到实际的军事行动中。无将可用、缺乏军事人才的尴尬境地往往致使宋室不能在对外战争中取快一时,因而客观上也无法出现由军事统帅将领完成的兵学理论研讨。

其次,“文武分途”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大批社会精英人士跻身文官队伍,兵学理论研究与军事实践运用之间出现断层,兵学发展并不能反映主流军事思想的特色。

北宋中后期,一大批优秀文人专门从事军事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工作,经政府提倡和鼓励后,形成了“士大夫人人言兵”的社会氛围。脱离具体战争实践的文人参与军事理论研究,他们沿袭数千年来的优秀军事理论成果,立足对以往战争经验的总结,或许可以部分发现战争规律,但是,其兵学研究的成果却并不能反映社会主流军事思想的发展状况。

军事理论论文篇10

将军事理论方面的教学纳入到高等学校教学活动中,并且将其作为教学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而进行军事理论方面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能够帮助大学生们进一步的增强其自身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同时,也是为了能够让大学生们进一步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显著提升,并且随着各大院校的校园网络建设大都已初见成效,通过网络教学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进一步推进军事理论教学活动,有着极大的帮助。但是,军事理论教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军事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过于滞后性

军事理论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特征[1]。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方面的教学,必须符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并且,就算是传统的经典军事理论,虽然它们在内容方面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所进行的相关研究成果,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军事理论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是由于军事理论教材是通过人为编辑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依旧会有很大程度的滞后性,无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新理论和新知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发展。

2.缺乏足够的教学时间

军事理论是关于战争、国防和军队问题的系统化知识体系[2]。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对学生讲解军事理论的概念、特点和地位,同时还需要讲解运用军事理论进行实战的实例讲解。但是由于每节课只有四十多分钟的时间,因此在进行教学时,由于没哟充足的时间,从而导致教师无法将所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从而对学生军事理论知识面的拓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无法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

二、依托网络环境推进军事理论教学的措施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军事理论的形成是依靠军事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因此,军事理论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理论体系,对于人们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3]。但是由于普通的军事理论教材在即时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无法帮助大学生们获得更多更及时有效的军事理论知识。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网络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有利于帮助教师及时地更新军事理论教学内容。

现代各国军事理论是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各国政府的国防报告、白皮书等军事文献,是了解其军事理论的重要途径。而这些军事文献,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让大学生们及时了解到新型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的方式,有利于让大学生了解到我国当前的军事力量,从而帮助大学生们进一步的丰富了军事理论知识,推动了大学生的发展。

2.主动进行军事理论知识的学习

由于我国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大学生们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相关的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的途径,去寻找我国专门的军事网站进行军事方面的了解。比如,“中国军网”、“中国国防部网站”等大型网站,是我国人民充分了解我国军事力量发展的主要途径。我国大型的军事网站在军事方面你内容丰富,并且具有很强的客观性,而且在更新速度方面十分的迅速,因此深受我国军事爱好者的喜爱。

而且,虽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和学生拥有着固定的身份,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都是普通网友的身份。因此,教师和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军事方面的讨论时,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军事理论知识方面的討论。同时,也能够更加自由的对现实中的军事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促进了大学生们军事理论知识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们在学习军事理论知识方面拥有更加积极的热情,从而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过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通过网络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进行军事理论方面的学习,进而根据教师的指导,对军事理论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方面的教学,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文雄军.关于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5(17):105-106. 

军事理论论文篇11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4.222

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事关高校国防教育的质量,而且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未来。虽然各高校相继开展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但目前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还有待完善和提高。

1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结构不合理

目前从事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普遍存在学历和职称不合理的现象。首先,从事军事理论教育的教师学历结构不合理。大部分院校教师学历集中在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较少,甚至有一部分退伍或转业军人学历在大专及以下水平。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教师学历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迫在眉睫。

其次,职称结构还存在不合理情况。一方面,评定职称的教师,在军事学科系列评聘的几乎没有,都是挂靠其他系列评的。这样的教师队伍结构在学校其他各个专业、各个学科都是不可想象,也十分罕见。[1]另一方面,军事理论教师的职称大部分集中在中级职称,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职称。为了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和科研能力,有必要加快调整职称结构。

1.2基本素质不高

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课程背景知识,才能从深层次上把握课程精髓,透彻的讲解给学生。但目前军事学科专业教师在军事理论教师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教师所学非军事专业,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使得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基本素质相对不高。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军事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2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学校管理因素

军事理论课程作为为国家培养军事人才,提高全民国防水平的专业课程,本应受到重视,但目前的情况却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军事理论教师编制混乱,不利于管理。现在军事理论教师的隶属问题很混乱。有的将军事理论教师的编制隶属于社科部,有的隶属于保卫处,有的隶属于武装部,有的隶属于学工处,还有的隶属于体育学院。这样混乱的隶属情况不利于军事理论教师的管理和培养。另一方面,军事理论课程被忽视。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课程的开设方式还不一致。有的高校把军事理论课程设置为必修课,有的设置为选修课,有的以讲座的形式开展,还有极个别学校没有开设军事理论课程。鉴于此种情况,应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程的重视程度,采取必修课的形式系统讲授军事理论知识,使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

2.2教师个人因素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空无一物的袋子是难以站得笔直的。”同样,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不注重吸纳时代活水,一切都是空话。但目前,军事理论教师自我学习意识薄弱,主动在业余时间学习军事知识者少之又少,甚至学校安排军事理论培训活动,也不愿意参加。同时由于自身理论学术功底不深,使得军事理论教师整体素质有待大幅提升。为此,军事理论教师应坚持经常读书,钻研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军事理论培训活动,努力使自我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提高。

3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3.1完善军事理论教师的管理关

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应提高对军事理论课的重视程度,建立符合本学科特点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学校应把军事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每年对教学和科研工作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职称评聘、工资待遇挂钩,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对表现突出,教学效果显著的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甚至是破格提拔。对于表现较差,不思进取者,给予批评警告。于此同时,学校要引导教师合理竞争,鼓励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发展,避免在竞争中采取恶性手段,产生不良后果。

3.2严把军事理论教师的入门关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选拔、培养、使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过程。如果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选拔没有搞好,培养的途径再好效果也不明显,必须严把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入门关,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的基本素质进行科学、系统的综合性评价。[2]根据我国高校教育发展趋势,在军事理论教师选拔时,首先应严把质量关,确保新入职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这即有利于军事理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又有利于今后的培训和管理。

其次,保证军事理论教师数量充足。目前大部分高校军事理论教师数量远未达到国家要求,鉴于此种情况,应拓宽军事理论教师的选配渠道。一方面,聘请兼职教师弥补其不足。如从本校热爱军事,责任心强,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中选拔或从本校相近专业教师中选配。另一方面,公开招聘军事理论教师。如从军事院校直接招聘军事理论教师,不仅增加了教师数量,而且保证了教师的质量,优化了军事教师的队伍结构。

3.3强化军事理论教师的培养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加快的今天,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教学和科研的需要。[3]因此,應强化军事理论教师的培养。对于新入职的教师,采取“助课”的形式,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互动等多方面给予新教师指导,使其更快的掌握各种教学技能,成长为优秀的军事理论教师。对于业务突出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其攻读更高的学位,争取提高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除此之外,还应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陆海燕,欧阳长安,雷志敏.《普通高校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09):52. 

军事理论论文篇12

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是将其视作一成不变的的教条而执行,另一种则是根据现实情况对其加以发展创新并灵活运用。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讲,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视为教条,还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是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是事关军队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中国军事斗争的实际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壮大。1929年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思想。在艰苦的斗争实践过程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通过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使全军指战员从思想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从而成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有力的坚强柱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过程中,整合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精髓和现代革命军事斗争精神,批判的吸收国外军事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军事理论体系——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的基础。

纵观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赢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历史可以证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和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胡主席在2010年7月出席全军党的创新建设座谈会时强调,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根本,加强军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贯彻胡主席这一重要指示,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官兵的头脑、指导官兵的行动。学习是多方面的,而首要的就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指导军队建设。在现今官兵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多样化的形势下,要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和影响,必须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发展一步,理论武装就必须贯彻一步,始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观点统领全军官兵的思想和行动,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意义在于,建立和缔造了党在斗争时期,实现民族解放的军事指导理论及优良军队传统。它的诞生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军事指导理论走出了一条具有创新性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标志着党在军事领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飞跃,面对的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主要回答了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建设一支无产阶级武装和夺取武装斗争胜利,以及在取得全国政权后如何建立现代国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以革命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和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成长壮大经历着血与火的洗礼。党对武装斗争的认识过程经历了“轻视军事”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认识转变、从不懂得战争到驾驭战争并取得胜利的重大转变。此间的根本经验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武装全军,把学习作为军队建设的一件大事紧抓不放。使得这支在创建初期基本上是以文盲和半文盲组成的队伍迅速变成了一支英勇善战的人民武装力量。马克思在《致达哥贝尔特奥本海姆》提到: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带着具体问题去学习。问题就是思维的动力。我们党在长期战争实践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跟据中国革命实际提出的“论持久战”,“十六字方针”成为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而其实质就是围绕着实际问题进行学习,把学习运用到实践。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是我党、我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期间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推进学习型军队建设依然有很多启示和借鉴意义。今天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斗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多数是我们没有经历过的,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以直接学习借鉴,但我们可以边学边干,边干边学,把学习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工作岗位作为学习实践的有效平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也要求我们全体官兵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广大官兵只有结合工作和部队建设实际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好信息化条件的军事斗争准备要求,不断推进军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