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学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1 17:15:11

财务学论文

财务学论文篇1

1.1.1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把归纳演绎方法作为“唯一合理”的方法引入到经济学研究,从而成为实证主义的样板。凯恩斯沿着约翰·穆勒的思路发展了演绎法,坚信反驳理论只能依靠事实,这使他成为倡导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中流砥柱。从罗宾斯关于经济学研究不依赖于伦理上的个人价值判断来看,他的研究方法也属于实证主义方法,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曾经对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成为主流的经济学方法论。

1.1.2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主要体现在他的《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等著作中,其理论思想是:第一,理论并不来源于经验材料和观察事实,通过归纳法不能得到普遍性的理论。即科学的理论和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则只能被经验证伪(“证伪原则”)。第二,科学发现总是在大胆的猜测,各种猜测或理论相互竞争,新理论经受经验的检验而得到暂时的确认,终被证伪,之后科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从而使理论不断接近真理。第三,科学的方法是猜测与反驳,即不断尝试与清除错误,科学的本章就是其可证伪性。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提出不久就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重视,成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

1.1.3库恩的科学革命论模式(历史主义)。库恩继承了波普尔的科学哲学观,认为,科学史的特征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原状,在此期间某种说法居于统治地位。当居统治地位的学说被另一种居统治地位的学说取代时,旧时期宣告结束,于是转入一个短期稳定的新时期。

1.1.4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拉卡托斯是科学哲学的历史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卡托斯在批判、补充和修改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他强调科学中的基本单位和评价对象应是在一个时期中由一系列理论有机构成的研究纲领。这个理论被称为“精致证伪主义”。

1.2经济学方法论演进对财务学的启示。我国对经济学的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方法论的研究上更是如此。由于经济学与财务学的理论渊源,提高经济学方法论认识水平,对促进财务学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注重对方法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学学科建设中,许多原来属于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观点被引入和借鉴。而一定的理论是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得出的,一种理论及其方法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我们不应该只吸收理论而一概摒弃其方法论。

1.2.2合理选择和搭配使用经济学方法论的分析方法。从方法论的具体层次上说,传统上我国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重规范分析,轻实证分析的弊端,今后应当注重两方面均衡发展,使方法论结构进一步优化。

正如张五常所说的:“经济学主要研究‘为什么’的问题,解释人的行为现象,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精确推测,不能用事实解释事实,要以理论解释事实,要有抽象的存在,如果推测能力强,问题的局限条件清楚,就会有结论。解释现象的理论越简单越好,用复杂的理论解释复杂的世界是行不通的。”

2.管理学研究方法论与财务学方法论基础

方法论的统一是建立在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的统一的基础上的。从管理学研究的实践看,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可以划分成三大部分,其一是以物为中心,旨在提高物质资源利用管理效率的研究;其二是以人为中心,旨在发挥组织内部人员能力的研究;第三是以组织为中心,旨在促使组织内外环境和谐发展的研究。三个部分的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非常不同的属性,难以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分析是造成管理学研究过程中没有形成统一方法论的主要原因。

由于财务学本质上具有管理学属性,因而管理学研究方法论就从根本上构成了财务学的方法论基础。

22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定量的研究为主,采用观察、测量、控制、实验等方法进行研究是合适的。

2.2在以人为中心、旨在发挥组织内部人员能力的研究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在研究过程中会受彼此影响的、并且受某种共同文化影响的人组成。认识社会行动者的内心世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艰巨的任务。简单地用自然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外部行为,无法解释人们意识到的各种现实。应该从感性资料的外部标志去认识他人内心世界。

在该类研究的过程中,多采用深入调研、比较研究与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这样的方法正是建立在对“客观精神”的分析和理解上的,其本身也保证了理论来源的客观基础。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采用历史个体主义,通过“理解”去进行管理学研究的同时,必须牢记“价值中立”原则。研究者只有在摒弃个人偏好和先验观点的基础上,对现有材料加以分类分现汇总,才可能得出具有客观性的结论。

2.3在第三类以组织为中心,对组织和环境如何和谐进行研究的主题中,群体的行为以及群体之间的互动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同个人不同,虽然群体是由个人组成,但群体的行为绝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组织的目标、制度、文化传统、激励惩罚措施等在个体到群体的形成过程中起到深刻的约束和影响。个体的理性选择往往导致群体行为的非理性化。

从社会学、历史学研究领域借鉴过来的“历史比较方法”在针对组织为中心的管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认为历史比较方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分析异同,探索社会发展现象的一般客观可能性或特殊性的一种史学分析方法。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揭示和认识各种组织现象的历史成因及组织中的各个群体、群体关系、组织与外部组织的关系等发展中的共性以及各自的特殊性。运用历史比较方法有助于促使各个组织间、组织群体间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为组织间和谐发展提供基础。

3.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现实分析

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与西方财务学界存在较大差异,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西方财务学研究方法较多地受实用主义影响,信仰存在就是合理的,有用的就是真理;而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唯物主义,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西方财务学界受实用主义影响,早期更注重应用理论的研究;我国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更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习惯从财务学本质、财务学职能、财务学对象、财务学目标等基本概念及基本问题开始起步。

3.2财务学研究的外在环境与西方财务学界存在较大差异。自1990年12月17日飞乐股份等8家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首次上市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上市交易的公司至今也只有1000多家。特别是有关资本市场的法规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许多法规本身还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中包装上市、财务学作假等案件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缺乏理性,市场融资功能不足,缺乏足够的资源配置引导能力,等等。这就使以资本市场为内容的财务学理论研究缺乏良好的外在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所以,尽管近年来以资本市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实证研究成果逐年有所增加,但是,关于资本市场的数据库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权威的版本,许多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只能自行收集。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实证研究”,一方面使研究者本身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资料收集这一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中存在着财务信息失真等问题,也难以保证研究资料特别是数据本身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这些研究结论的验证质量。

3.3我国在财务学研究方法的研究时间上远远短于西方财务学界。

一国财务学(包含财务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从美国政府在法律上承认持股公司的组织形式算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英国的证券交易市场形成于17世纪末,即使从1802年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伦敦证券交易所开始,英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也已近两百年。相应地,西方国家进行实证财务学研究已有近30年时间,而我国在这方面工作起步的时间还相当短。从这一方面分析,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处于规范财务学研究方法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是与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4.现阶段我国财务学研究方法的选择

我们现阶段如何进行财务学研究方法的选择呢?目前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认为财务学理论的规范研究带有研究者个人主观的价值判断,没有事实判断的数据和模型,缺乏科学性,应当迅速向实证研究过渡。本文以下从两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4.1关于我国现阶段规范研究占主导地位的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现阶段规范研究仍占主导地位问题。原因如下:

4.1.1财务学研究方法之间并不相互排斥而是互为补充的。具体说来,规范研究并不排斥实证研究,因为规范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研究加以验证;实证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基础和前提。那种只能采用单一方法进行财务学理论研究的主张是有失偏颇的。

4.1.2目前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学理论和方法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许多基础性理论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而且,这项工作需要财务学理论研究工作者作为优先完成的工作来做。我国现阶段的财务学理论研究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为财务学改革服务,为实践服务。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各单位正确贯彻执行国家财务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重要基础,也是强化单位内部管理、保证财务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即使就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而言,我国现阶段乃至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规范研究仍应占据主导地位。

4.1.3财务学研究是为了在财务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对社会有价值的成果,其研究结论要能解决财务学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财务学实践所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而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研究目标,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广大财务工作者结合我国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总结各单位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见解和措施。研究这些问题时,应当更多地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同时,注意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从现阶段国情和实际出发,并兼顾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的背景。

4.2关于实证研究中注重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的问题。评判一项研究的优劣,主要有三个标准: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严密?判断是否新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问题是以前没有回答的;第二,研究方法是新的;第三,样本或数据资料是新的。判定是否有意义也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能为政策制定服务;二是能为财务实践服务;三是能为其他研究服务。判定是否严密可以从内在的严密性和外在的普遍性两方面加以分析。通常需要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对照这些标准,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已经发表的以统计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有关资本市场财务问题的实证研究成果的质量还难以令人满意。原因主要在于: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处在逐步形成时期,资本市场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关法规尚不健全,许多数据的可比性不强,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实证研究可资利用的资料较为缺乏,运用“垃圾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的论文结论很可能也是“垃圾”。为实证而实证的论文对财务理论的创新并无多少作用。实证研究中的实地研究、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应占有重要地位;然而,那种以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为基础所进行的“真正意义上”的实证研究,应当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发展而逐步成熟。

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乃至将来一个时期内,财务学理论研究应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践中探求真理。研究过程中,在坚持规范研究占据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应注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统一和有机结合,重视采用实地研究、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验证规范研究成果,总结我国财务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学理论与方法体系。

参考文献

[1][美]博兰.批判的经济学方法论,经济科学出版,2000

[2]张五常.经济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战,2002(4)

[3]傅耀.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逻辑与评述,华南金融研究,2002(6)

[4]吴水澎.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财务学论文篇2

2、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不高。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不高,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廉洁自律,没有勇气揭发已发生的漏洞,无执法和服务意识,去纠正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的行为。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部分财务人员不熟悉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方针、政策。部分财务人员不爱岗敬业。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激情,对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拖延报账时间,不努力钻研业务,不认真探索,更不会做计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难以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能够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不依法办事。在办理会计事务时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细心审核,做到帐目日清月结,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开支合理。少数中小学财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不事实求是、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少数会计人员要对不真实、不合规、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敢指出,对记载不准确、不全面的原始凭证,不责令其整改。对弄虚作假的经办人员不敢正面回绝,对歪风邪气不敢抵制,不能坚守财务人员底线。

3、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无力。有些学校在制定财务制度时随心所欲、生搬硬套,不能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导致的后果是制度健全,缺乏可操作性,这样的制度往往是华而不实。有些学校财务制度健全,学校不公正公平的执行,甚至于领导对他人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俨然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长此以往形成的恶果是:各种财务监督制度尽管很完善,但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财务管理一片混乱,大量资源被无情浪费。国家专款不能专用,甚至用项目资金来弥补基本支出经费不足,以维持学校日常支出。在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考虑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率,而是有多少钱用多少钱。透过种种不良现象,我们不难找出其根本原因:一是学校内部控制牵制制度不完善;或是完善的体制得不到有效的执行。

二、对加强新形势下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

鉴于中小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适应财务工作新环境。每一位学校领导及财务管理人员要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加强对学校领导的财经制度培训,对财务管理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规章制度,加以规范。系统地组织学校领导进行财经法规知识的培训。组织学习会计法规,特别是《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新预算会计制度知识问答》等,让财务管理人员切实领悟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完善预算编制,建立科学的理财和成本意识,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彻底摈弃盲目的用钱观。

2、加强财务专业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学校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第一是提高政治理论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做好财务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大量的事例表明,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明灯,为我们的财务管理指明方向。如果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引,我们看问题就会肤浅、片面,在具体财务管理中缺乏明确的目标。鉴于此,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等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及精神实质,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升思想境界。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财务专业知识与实践高度结合。做到认真学习、勤于思考。在财务管理中遇到问题要多思索,找出问题的根源,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以此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工作的能力,达到事半功效。

财务学论文篇3

一、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1.创造教学项目情景

教师可以到企业中搜集企业中会计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将其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通过教学项目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到企业中的具体情况,这样学生会更有真切感,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提出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但在确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项目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成教学项目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经验的不足,因此设计教学项目容量时不能太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有限课时的合理安排。

3.制定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由分组,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节,注意学生不同能力和情感之间合理搭配。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示项目指导或分发准备好的项目指导书,并给每一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项目要求。然后,学生依据制定的项目计划确定工作的步骤及分工合作内容,并进行具体实施。

4.实施项目教学计划

以小组的项目会计业务作为基础,根据小组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并依据制定的计划实施项目任务。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在一个会计岗位上轮流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5.总结项目结果

在所有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应让小组之间交流项目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可以采用演讲等形式,对各组的成果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次项目任务中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回顾。

6.师生双方互相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针对项目活动的成果及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以由教师、小组组长及学生个人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展示的优点,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项目任务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完善。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案例分析

以出纳岗位项目中的“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具体说明以上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完成本次项目任务需要两个课时。实施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相关的项目情景。教师与学生分别搜集企业中与项目任务相关的信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银行存款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等相关信息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具体情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学生分组。班级学生平均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对组员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归纳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第三步:发放教学资料。教师将某企业2015年8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银行对账单等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第四步:教师提出完成项目任务的要求。某企业2015年8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合,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其一,要求学生依据发放的资料对该企业余额不相符合的原因进行判断;其二,要求学生制作“银行存余额调节表”;其三,要求学生依据制作的表找出账目不相符的原因,提出自己对账务处理的看法。第五步:学生制作完成项目的计划,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第六步:学生完成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其一,学生讨论该企业余额不相符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其二,小组合作找出存在于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中未达账的项目。其三,学生对未达账项目的调整方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讨论。其四,学生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否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进行讨论。第七步:小组成员展示自己制作的表,并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时遇到的难题,并向教师汇报。第八步:教师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回答,总结“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综上所述,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应该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以项目教学任务作为驱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教学任务,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景冬梅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财务学论文篇4

一、目前高等院校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误区使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目前,会计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会计学教学理念重会计轻管理、重操作轻原理、重规则轻质疑、重簿记轻报告、重个体轻系统、重本体轻环境、重技巧轻育人。像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最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并未归于会计教学理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会计教育理念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问题。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课程设置中存在遗漏等显著性问题。在会计教材方面,对会计准则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各高校关于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大同小异,即设置《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而中级财务会计中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减值测试等内容涉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财务管理内容,但此时还未开设此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高级财务会计中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内容高度相关,却被人为划分至两门课程。目前,现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教材和教师会用大量篇幅介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却很少解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职业判断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这恰恰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3.教学模式落后,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当前我国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课堂讲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于知识的应用,很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随着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制度、方法不断增加和修改,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很难跟上客观形势的变化。教师没有时间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生在重要原理和重大问题上认识肤浅。实际上,会计充满了假设和主观判断,从会计政策选择到会计估计变更都充满不确定性,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充分空间,职业判断的结果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后果,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重要特征。4.教学评价单一,无法推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过且过,平时不努力,在考试前要求老师给予重点,长此以往,造成学风不良,教学质量低下。这可能源于目前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注重卷面成绩不重视实际能力,只注重期末成绩不重视平时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真正地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评定职称,还是各种待遇的获得,更多的是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来进行评价,较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情况,更没有把教师的职业资格、实践能力与职称评定挂钩。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在《会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学校进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教导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给予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得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以自我独立的意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本科会计教育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开始,逐步拓展到实践里,给学生讲解实际情况下的具体操作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积极与ACCA、CMA等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开设ACCA、CMA国际方向班,鼓励更多学生学习国际化会计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按照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2.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专业方向分得越来越细。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有其重视的方面。会计教育教学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方向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制定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录制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推行翻转课堂,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改变教师现有的职能,使教师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而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财务会计课程先后顺序合理化的衔接、财务会计课程与最新会计准则的衔接以及财务会计课程与相应其他课程的衔接。3.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胜任力。创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关注会计准则的运用,更要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不同的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打破“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局限。关注会计准则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让学生了解“会计不仅仅是与数字数据打交道,更是与人打交道”。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务模拟教学等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加入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利用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胜任能力。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结构的比重,注重加强与行业或企业合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校师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强调知识考核、结果考核,忽视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对于教师,关注科研能力,忽视教学水平,更加忽视实践能力。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改革高校师生考核与评价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本,考核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实施改革,重视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拓宽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单纯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教师对教学、科研、实践与服务社会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科研和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实践的推动器,使高校教师成长为会计专业专家。

财务学论文篇5

一、界定内涵: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

近年来,我国的财务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财务治理的内涵的界定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程宏伟(2002)认为,财务治理是财务治理主体对企业财力的统治和支配,即关于企业财权的安排,它决定财务运营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采取的财务政策;杨淑娥(2002)则把财务治理理解为通过财权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不同配置,从而调整利益相关者在财务体制中的地位,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一系列动态制度安排;饶晓秋(2003)提出,财务治理的实质是一种财务权限划分,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林钟高(2003)指出,财务治理是一组联系各利益相关主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通过这种制度安排,以达到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的均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以上这些有关财务治理的定义,虽然都从不同角度对财务治理的内涵进行了阐述,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认识偏差。他们要么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将“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等同,要么将“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混为一谈,或者只强调财权配置的重要地位而忽视其他方面,因而无法全面准确地理解财务治理的内涵。

综上所述,对于财务治理内涵的理解,笔者比较倾向于衣龙新(2005)的概括,即财务治理就是基于财务资本结构等制度安排,对企业财权进行合理配置,在强调以股东为主导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前提下,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等机制,实现公司财务决策科学化的一系列制度、机制、行为的安排、设计和规范。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既肯定了财务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又强调了财务治理是对财权的合理配置,同时还突出了财务治理是为了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绝大多数财务管理学教材都认为,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这一概念的主要特征就是表明财务管理是一项管理活动,其直接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企业的价值。

从以上对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概念约定可以看出,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主要在于,财务治理是一种制衡机制,其目标是协调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财务管理则是一种运行机制,其目标在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说,财务治理规定了整个企业财务运作的基本网络框架,财务管理则是在这个既定的框架下驾驭企业财务奔向目标。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共同点,那就是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理论基础具有同源性(都以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为基础);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对象具有同质性(都涉及到财权问题);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体系上的统一性(同属财务范畴且都是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因素);财务治理决定了财务管理的框架和轨道,财务治理的模式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财务管理的模式特征。

二、财务管理学目前存在的缺憾:基于财务治理的考量

“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这一概念特征决定了财务管理学的研究应从财务的二重性:经济属性(财务活动)与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相结合来进行考察。但现实情况是,传统财务管理学仅从数量层面来对财务的经济属性进行分析和论述,而对财务的社会属性——财务关系的处理这一财务管理的本质问题却一带而过。而财务管理作为一种综合管理,企业内部各种权利的制衡、责任的分担以及利益的划分,最终将以财务的形式体现。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是不够的,应注重公司各利益相关者财务权利和责任的明晰界定和有效行使,以及在公司治理中的财务行为规范等财务治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当人们过于注重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具体内容时,却忽视了一个对推进公司财务理论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是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把握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从财务治理的角度来观察,笔者认为,传统财务管理学存在以下的缺憾:第一,把企业财务行为视为一种把非经济动机排除在外的纯经济行为,较少关注制度与财务文化等社会因素对财务行为和财务效率的影响,而是把影响财务行为的制度看作是一既定的前提而加以认同,致使制度无法纳入财务行为的解析框架,对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缺乏深入的分析,从而使财务管理学的构建日趋保守乃至封闭。第二,没有进行相关财务治理影响分析,因而产生对“财权配置”问题的轻视及与此相关的“内部人控制财务”,导致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监控的弱化及其财务利益的受损,致使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第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必然形成对经济属性(财务活动)的过度关注而轻视其社会属性(财务关系),从而加剧财务冲突和财务道德的失落。

三、财务管理学再造:基于财务治理的创新

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特定的企业假设基础之上,企业的不同界定和企业特征的现实变迁都会对公司财务理论产生决定性影响。现有的公司财务理论构建于传统的企业特性之上,从总体上属于价值管理理论。诚然,企业作为系列契约的联结现象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即企业的本质特征并不在于这种联结以及实现这种联结的契约本身,而是在于形成这种联结之后的企业财务活动以及在活动中产生的财务关系。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出现和现代企业理论对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研究,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带来的公司治理问题便成为当前公司财务理论的主要议题。现实表明,单纯从各自的学科出发独立研究财务管理或财务治理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的需要。因此,财务管理学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丰富理论内涵,就必须与财务治理进行交叉性融合研究。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重新界定与企业财权的有效配置

合理界定和选择财务目标,建立和完善财务的导向机制,是保证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高效运行并实施有效对接的前提。近年来,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经过了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发展阶段。但就我国目前的企业组织形式主流为非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弱势有效、法治建设处于起步期、商业伦理有所缺失、公司治理结构不太完善等现实背景下,新《企业财务通则》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界定为“企业价值最大化”,既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其资源供给者创造财富的受托经济责任,也是当代财务管理学教材普遍接受的观点,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性和实践有用性。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这些过分强调股东或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目标,势必会将非价值性的社会责任排除在财务管理目标之外。结合我国公司法改革局限于“股东至上”的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权被弱化的现状,以及企业是在复杂的、充满竞争的关系网络中开展经营活动的现实,笔者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应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不仅有利于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矛盾,而且还使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和社会性目标得以有机结合,保证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经济性目标就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由企业的本质所决定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总是与宏观社会的要求保持绝对的一致性。于是,国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来强制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许多场合无法完全进行硬性规定。这就需要企业的社会性目标,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追求社会效益的最优化,这是由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决定的。任何企业都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若过分强调企业的经济性目标而忽视社会性目标,将会失去社会的支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举步维艰。特别是随着SA8000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实施,企业重视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以及落实社会责任便有了最佳保证。这一坚持多边主义的理财目标,是与公司财务治理的思想和目标相适应的。按照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企业财权配置不能只考虑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每个利益相关者在企业财权配置中都有权享有相应的财务权利,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诉求。此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相机财务治理,也应在财务管理学再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重视制度因素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地位

内生于公司财务行为的制度因素可按财务活动的关系分为财务本体性制度和财务关联性制度。但目前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学中,只是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税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散见于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和资产重组及清算等财务活动中,而对在性质上并不是财务性的却会对公司财务行为及利益相关者的财务网络起约束和限制作用的财务关联性制度(如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伦理道德等)闭口不谈,这不仅背离现实而且还会把财务管理学引入歧途。财务管理学的再造,除继续重视和完善财务本体性制度对公司财务行为的规范约束,还应当重视财务关联性制度与企业财务行为之间关联性研究,这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引入财务关联性制度的研究,将有利于摆脱现有财务管理学“就财务论财务”的思维偏差,使财务管理学再造更具动态调整性和环境适应性。超级秘书网

(三)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

财务管理学如果只关注具体的资金运动而忽视在这一过程中的激励与监督问题,势必会导致资本运营的效率低下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因此,财务管理学再造就必须注重激励和监督机制构建的研究。目前的财务管理学中在阐述企业财务活动时,本能地运用了诸如企业财务通则、公司法、会计法等财务本体性制度来约束与制衡管理者,而对于内部控制这一影响企业命运的制度安排却没有片言只语,这与企业财务治理与财务管理的本质要求极不相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融入财务管理学再造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公司的成本问题,仅仅靠制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激励机制能够通过委托人设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促使人采取适当的行为,最大限度增加委托人的效用。近年来,以财务治理的观点考察薪酬对公司财务业绩的敏感性渐成潮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应采用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但股票期权的应用是有条件的,需要有比较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比较健全的资本市场和透明度高的公司信息披露及相关的法律框架等,而这些条件我国目前并不完全具备。我们在财务管理学的再造中,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关注中国特殊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不能掉进“国际大厨房陷阱”而食洋不化。

(四)关注财务文化对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的作用

目前的财务管理学较为强调和崇尚“工具理性”,致使社会责任和道德品质等人类的一些基本价值在现代企业理财中倍受蹂躏而变得支离破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也日趋恶化,使企业无法实现全面、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学关注资本、成本、利润等本是应有之义,但影响和决定这些物化因素的人及其行为也不应该忽视,因为这有利于解决财务冲突和财务败德行为。企业财务文化是一种“内隐文化”,是企业为了实现财务目标而一贯倡导、逐步形成、不断充实并为全体成员所自觉遵循的理财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活观念,以及由这些因素融会、凝聚而形成的整体财务管理精神风貌。财务准则有形而财务文化无形,但财务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却无处不在。鉴于财务文化对企业竞争力所具有的原生性决定作用以及它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企业本质特征,要求人们在财务管理学再造过程中必须高度关注这一问题。财务管理学再造关于企业财务文化研究,其最终成果是要拿出具有中国企业特色、与中国企业协调发展的财务文化发展战略模式,从而更好地指导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主要参考文献】

[1]申书海,李连清.试论公司财务治理和财务管理的关系与对接.会计研究,2006,(10).

[2]伍中信.现代公司财务治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会计研究,2005,(10).

[3]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新制度主义与财务学的互动和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衣龙新.公司财务治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财务学论文篇6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进行有序的财务管理活动,自主开展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活动,并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场需要高校财会专业培养能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人才,这对财会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除了应教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外,更应注重对学生财务思想、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以致用,以此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具有综合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边缘科学,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理论性与务实性强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务实性。财务管理的务实性主要表现在该学科属于应用学科,用以解决具体的财务问题、金融问题。如:如何进行筹资,如何进行投资等。财务管理学产生至今一百多年来教育学论文,其理论总是伴随这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往往需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堂的案例、讨论、习题以及校内实验课,校外则主要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校内模拟实验室在硬件上很难仿真企业的理财环境,因此,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实验课开课率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校内实验课;与企业结合也不紧密,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的机会更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知和了解,更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不能真正了解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仅重视本课程的教材、教案以及本课程的讲授,而忽视本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两门课程,其内容却有许多重复的现象,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等。这样浪费不少时间,同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两门课程都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足

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讲授采取板书的方式,形式呆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传达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快速有效掌握知识,也不利于教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师,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多数也把ppt课件制作成教案的电子版,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甚至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传输量大,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反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及时消化吸收课程知识,致使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上通常都采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学生练习来展开,教师通过讲授将大量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虽然注重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育学论文,但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枯燥。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意图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不易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师布置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往往只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虽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很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进入社会,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考核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关键词解释题、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等,大部分题目学生只能考记忆解决,题型死板僵化。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背笔记、恶补专业知识就可以过关。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财务管理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练为辅。学生被动参与到教学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解疑和总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不应当把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构建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博客、开设空间、聊天群等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将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学生惯用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协调与相关课程关系

财会专业的三门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诸多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所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等情况?在每学期授课前,财务管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中各门专业课的开课顺序教育学论文,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合理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课学期在管理会计之前,就可以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当中的相同内容,包括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财务预算方法等放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增加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如果管理会计开课学期在财务管理之前,就可以根据由易入难的规律,在管理会计中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在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同时,各课程授课教师应通过专题讨论、座谈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程重复之处进行分配,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知识,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力求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课件的总体设计上力求美观、简洁、图文并茂,以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对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及难点采用图解说明,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表格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在课件制作上还应该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内容,增加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集成,各种工具和方法的每一种新的组合,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复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摘要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习题、案例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其次,建立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各章节内容衔接紧密,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通过模拟实习教育学论文,一方面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首先,课程总成绩可以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重点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实践成绩取决于实验课、实习调查报告等。其次,学期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考核方式。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决策、财务专题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可主要采取闭卷加笔试方式,财务决策可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如面试、案例分析等,财务专题则可通过调研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学期内可以分阶段测试。分阶段测试可以与课程内容进程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将总学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与基本理论内容结合,基本理论部分按百分制占课程内容总分值的20-30%(可由教师灵活掌握),在学时进行到第一阶段末时进行一次测验,期末将其换算到总成绩中即可。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考核工作分散到学期内进行,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和教师期末出卷改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韩志丽.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07)

[2]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04)

[3]林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2)

[4]张前.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5]沈航.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9)

[6]何云亭.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

[7]温如春.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01)

财务学论文篇7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进行有序的财务管理活动,自主开展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活动,并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场需要高校财会专业培养能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人才,这对财会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除了应教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外,更应注重对学生财务思想、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以致用,以此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具有综合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边缘科学,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理论性与务实性强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务实性。财务管理的务实性主要表现在该学科属于应用学科,用以解决具体的财务问题、金融问题。如:如何进行筹资,如何进行投资等。财务管理学产生至今一百多年来教育学论文,其理论总是伴随这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往往需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堂的案例、讨论、习题以及校内实验课,校外则主要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校内模拟实验室在硬件上很难仿真企业的理财环境,因此,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实验课开课率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校内实验课;与企业结合也不紧密,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的机会更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知和了解,更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不能真正了解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仅重视本课程的教材、教案以及本课程的讲授,而忽视本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两门课程,其内容却有许多重复的现象,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等。这样浪费不少时间,同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两门课程都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足

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讲授采取板书的方式,形式呆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传达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快速有效掌握知识,也不利于教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师,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多数也把ppt课件制作成教案的电子版,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甚至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传输量大,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反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及时消化吸收课程知识,致使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上通常都采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学生练习来展开,教师通过讲授将大量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虽然注重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育学论文,但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枯燥。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意图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不易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师布置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往往只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虽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很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进入社会,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考核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关键词解释题、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等,大部分题目学生只能考记忆解决,题型死板僵化。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背笔记、恶补专业知识就可以过关。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财务管理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练为辅。学生被动参与到教学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解疑和总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不应当把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构建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博客、开设空间、聊天群等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将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学生惯用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协调与相关课程关系

财会专业的三门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诸多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所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等情况?在每学期授课前,财务管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中各门专业课的开课顺序教育学论文,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合理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课学期在管理会计之前,就可以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当中的相同内容,包括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财务预算方法等放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增加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如果管理会计开课学期在财务管理之前,就可以根据由易入难的规律,在管理会计中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在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同时,各课程授课教师应通过专题讨论、座谈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程重复之处进行分配,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知识,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力求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课件的总体设计上力求美观、简洁、图文并茂,以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对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及难点采用图解说明,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表格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在课件制作上还应该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内容,增加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集成,各种工具和方法的每一种新的组合,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复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摘要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习题、案例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其次,建立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各章节内容衔接紧密,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通过模拟实习教育学论文,一方面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首先,课程总成绩可以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重点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实践成绩取决于实验课、实习调查报告等。其次,学期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考核方式。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决策、财务专题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可主要采取闭卷加笔试方式,财务决策可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如面试、案例分析等,财务专题则可通过调研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学期内可以分阶段测试。分阶段测试可以与课程内容进程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将总学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与基本理论内容结合,基本理论部分按百分制占课程内容总分值的20-30%(可由教师灵活掌握),在学时进行到第一阶段末时进行一次测验,期末将其换算到总成绩中即可。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考核工作分散到学期内进行,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和教师期末出卷改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韩志丽.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07)

[2]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04)

[3]林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2)

[4]张前.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5]沈航.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9)

[6]何云亭.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

[7]温如春.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01)

财务学论文篇8

一、引言

财务分析课程是针对高校财会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是一门集理论、实践与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财活动中开始重视并学习财务分析这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就目前高校开设财务分析课的现状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还是教学与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想要“理好财”的这一目标。因此,作为在高校多年从事财务分析教学的一线教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就财务分析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不同院校的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且很多情况下其课程内容体系较为片面,具有代表性的内容体系有以下两大类:一类是以张先治和陈友邦教授的财务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财务分析概论、财务报告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具体来看,财务分析概论的内容又包括财务分析理论(财务分析是什么)、财务分析信息基础(分析什么)与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怎样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主要是针对四大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逐一单个分析;财务效率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最后是财务综合分析与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综合分析(杜邦分析和帕利普分析)与业绩评价、趋势与预测分析以及价值评估;另一类是以张新民和钱爱民教授的财务报表分析为代表的内容体系,该内容体系由财务报表分析概论(理论框架结构)、分析基础、项目质量分析(资产、资本、利润、现金流项目的质量)、合并报表分析以及综合分析方法等组成。以上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在不同的高校都有采用,虽然这两大类课程内容体系各有特点且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不足:第一,过分强调对报表的分析,忽视报表附注以及对数据质量的分析;第二,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忽视非财务信息。上述缺陷的存在导致目前高校财务分析课程内容体系的不完善,使财务分析成为一种重形式、轻实质的“数字游戏”课程。

(二)教学方法单一,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财务分析作为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能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其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就目前而言,国内许多高校在讲述该门课程时仍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财务分析知识很难运用于实践。并且很多高校在讲述财务分析的具体计算方法时,往往忽略对于相关财务软件(Excel、STATA等)以及财务函数应用的讲解,导致学生针对大数据进行财务分析时感到无从下手。即便是有些高校在讲授财务分析课程时引入案例教学,但是选取的案例大多过于陈旧,不具有代表性,学生虽然成立了研讨小组,但是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小组成员中往往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最终还是未能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导致案例教学形同虚设。

(三)课程考核不合理大部分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

方式就是“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例最多为30%,普遍都在20%左右,而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总成绩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一方面,就期末闭卷考试而言,其试卷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和计算分析题,只是对一些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进行考核,很难从实质上考察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平时成绩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就课堂表现而言,一般学生能够直接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通过课堂表现来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对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财务分析的作业往往是让学生组成研讨小组对某个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而最终小组的成绩只占到总成绩的10%左右,导致学生花费较大的精力撰写的分析报告与获得的实际分数不匹配,导致整个研讨小组进行案例分析时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出来的研究报告质量较差,存在应付平时作业的问题,未能达到真正考核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解决实务问题能力的目标。

(四)教材内容滞后,更新不及时

目前,一些高校自主编制的财务分析教材及配套资料内容严重滞后,对财务分析的前沿理论的发展缺乏了解,难以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财务分析教材所选用的案例略显陈旧,与授课当前的市场环境相脱节,造成学生虽学却难以致用。举例来讲,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电商企业,而国内的教材并没有及时跟进对电商企业应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进行讲解,所举的案例仍然是实体企业,由于这两类企业无论是经营业务还是财务状况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对电商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困惑,采用的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与真实情况“南辕北辙”。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本文将基于哈佛大学提出的财务分析理论框架来完善该课程的内容体系,具体而言,财务分析的理论框架要素包括战略分析、会计分析(四大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就目前而言,实务界已将战略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之中。而在设置财务分析课程的内容体系时,只将会计分析、财务效率分析和前景分析纳入到财务分析的内容体系中,同时考虑到战略分析本身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和丰富,所以将战略分析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在财务分析课程之前开设。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将会计分析作为授课的重点,分配较多的课时,在重点讲授四大报表中各个构成项目的解读与质量分析的同时,也要向学生着重讲授财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重要信息,使学生在解读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有效识别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的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财务效率分析的部分,主要包括针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指标的计算与分析,考虑到该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相关指标的计算,因此对于该部分内容所分配的课时应该适当减少,授课的重点放在对于各个指标以及指标之间关系的深层次分析,同时分配一定的课时向学生们讲授一些非财务信息对于企业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和完善财务效率的分析。前景分析的内容借鉴张先治教授的财务分析综合分析部分,具体包括综合评价、预测和企业价值评估等。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案例教学贯穿始终

在设置高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时,应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学生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主要是指向学生讲解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的运用,同时包括相关财务软件和财务函数的应用及操作;案例分析主要是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新近发生的“热点”案例,教师通过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为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要求每一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家上市公司,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根据课程进度,分配一定的课时,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对自己感兴趣的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展示环节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数不局限于1人,可以多人汇报,同时当某一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对其分析进行点评,主讲教师主要是对整个展示过程严格把控时间,并最终对每个小组的分析进行总结性点评并给予排名。这样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期末时要求每组同学针对其分析的上市公司提交最终的财务分析报告,并要求详细注明小组成员的项目分工,从而对于小组个别成员“搭便车”的行为进行有效杜绝。

(三)课程考核多元化

鉴于财务分析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其课程考核方式就不能过于片面,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具体做法是采用“5+4+1”模式,即期末闭卷考试的成绩占总成绩的50%,学习小组分析报告占总成绩的4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这种考核模式能够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将学到的财务分析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体而言,期末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单选、多选和判断之外,应该加入案例分析题,即给出一个企业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让学生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将案例分析题的分值比例设定为占卷面成绩的50%,目的在于考核学生的灵活分析能力。学习小组分析报告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报告格式的规范程度、分析内容的合理性、论述观点的充分性、小组分工及参与程度等,并且每个方面均赋予一定的权重,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性。之所以将小组分析报告的成绩比例提高到40%,其目的也是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财务分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对于学校自编的教材体系不能一成不变,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应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变化,及时更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教材所选取的案例应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或者是具有热点效应的案例,通俗地讲,教材中选取的案例要“接地气”,所以这也要求学校自编的教材要及时更新,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自身在高校从事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的一些工作经验,对目前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以及教材选取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而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期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界同仁提供借鉴和指导,从而更好地达到财务分析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作者:周雪峰 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先治,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2.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育,2007,(6):47-51.

财务学论文篇9

关键词:网络财务;复合型;应用能力

网络财务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个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新模式,它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时空效率为特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财务核算、财务决策和财务监督,并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方式加以体现。网络财务将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不仅改变了财务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而且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带来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标志着一个高科技含量的财务管理时代的到来。它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相互连接,实现网络资源高度共享,从根本上改变了财务和业务运作时间差产生的信息滞后状况,使财务和业务协同进行。

网络财务要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很多高校在网络财务课程的教学中,只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只掌握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却缺乏应用能力,本文拟针对大学本科阶段的网络财务教学工作,探讨如何培养复合型网络财务人才。

1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网络财务课程的顺利开展,首先要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做好课程设计,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网络财务丰富的理论知识。

(1)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网络财务教学目标定位依据主要是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并随着岗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网络财务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网络财务的开发和应用能力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分析、设计方面能力的培养,即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财务系统应用方面能力的培养,即侧重网络财务管理系统和网络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

(2)网络财务课程的设计。在网络财务的教学实施前,教师应通过对课程特点的研究,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在软件、教材、补充资料方面做好前期规划,并通过网络、书籍、软件培训部门等多种途径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从而全面掌握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的基本思路。网络财务是一门综合了财务会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边缘学科,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充分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并即时把握网络财务的发展动态,不断更新内容。一般而言,在基本的财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重点介绍网络技术,阐述局域网、广域网和INTERNET网技术,另外,网络财务的核心技术是安全技术,由于安全技术本身内容丰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介绍一些重要的安全技术,例如:电子支付技术、VPN虚拟专网技术等。由于网络财务技术是随着各种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更新的,教师想给学生讲解所有的网络财务的理论和技术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力求使学生首先在宏观上对网络财务系统的相关技术构成有一个框架,然后再对一些重点知识和技术有系统、全面的认识。

(3)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网络财务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宣讲法、演示法、反向思维教学法、自我设计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宣讲法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课程知识点,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演示法主要是教师将网络财务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巧通过计算机给学生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能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反向思维教学法是指改变常规的网络财务处理业务的操作顺序,按照相反方向对某个错误结果进行逐一分析和检查,直至找到原因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我设计教学法是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网络财务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设计作业题,并通过上机完成,最后提交作业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作业所产生的数据等。作业设计可以小组或者个人独立方式完成。实施作业设计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法。材料分析教学法应用到网络财务的教学中,即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材料。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网络财务中去的“实践活动”。首先,由教师根据网络财务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编制一定案例材料I其次,材料在课堂上由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提示、总结;最后由学生撰写报告,对材料的认识和所学到的知识等进行总结。材料分析教学也可以采用小组学习、辩论、公开演示课等形式,对材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扩大和提高学生表达技能、知识运用技能、以及信息技术运用技能等综合技能。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网络财务教学手段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和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多媒体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操作演示等。在教学中,教师利用教师机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及计算机系统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可以控制学生机,学生机可以进行电子举手、自动接收文件等。采用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有利于网络财务教学的合理化、标准化,并提高教学效果。

2通过实验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实践练习,可以获取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又可以对所学过的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上机实验所产生的效果是单一的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要配合实验教学。

(1)实验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企业常用的商品化ERP软件,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账务处理系统、报表管理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向学生进一步介绍ERP的基本原理、功能、系统结构和企业信息化基本思想。以及物流系统(购、销、存)模块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每学期开始,教师就要根据网络财务的授课进度和上机计划安排好本学期该门课程的上机任务,分若干次实验,要求学生每次实验都要事先准备并在实验过后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包含如下内容: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本次实验的完成步骤、在实验过程中碰到哪些问题以及你是如何解决的,本次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何感想体会和建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一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操作问题,他们通过自己的摸索和老师的答疑,可以了解财务软件的操作要领,并了解软件的设计思路。教师通过批阅实验报告,能了解学生的实验过程碰到的问题,还存在哪些问题,对共性的问题,可以在下次上课之前,集中为学生讲授。从教学实践上看,通过学生的练习和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实验要求。教师在指导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财务会计处理方法。另外,财务软件一般也有强大的辅助决策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大量的实例,要求学生进行如量本利分析、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成本预测、投资决策等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大致把握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虽然很多的学生在将来更多的是利用财务软件而不是单独的开发财务软件,但是,我们认为会计人员只有掌握了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才能更好地运用财务软件完成财务管理任务。如网络财务下财务软件各模块之间数据传递关系复杂,只有掌握了其设计思路,才可以更充分地进行功能的挖掘,此外,财务软件的升级也需要财务人员提出需求,因而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应该是教师在辅导实验时讲解的重点,如数据库设计思想、输入输出的设计思想等。

最后,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要加强网络财务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在网络财务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教学。

3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开发能力

财务学论文篇10

财务管理课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以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相关知识为基础,研究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需要采用具体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方法以解决企业实际的财务、金融问题,属于应用型学科。而目前,在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还是偏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现财理念以及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造成许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差,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反映出财务管理课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了,所以,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目前财务管理课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进行革新。

一、财务管理课的性质与特点

(一)财务管理课的性质

财务管理课的性质属于管理学范畴,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既然财务管理课属于管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比如如何做资金的预算、如何进行业绩评价,这些都要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当然,财务管理课的教学不能脱离其自身特点。

(二)财务管理课的特点

财务管理课的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发展变化速度较快,学科体系庞大,内容繁多难度大,是一门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可操作性、系统性、跨学科性等特点的课程。

二、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大力发展,使教育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如何培养出具有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能快速投身到实际生产中去的人才是民办高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深入了解和研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和修正教学计划已成当务之急。结合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的特点,财务管理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应该是为社会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并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三、以教学目标为基准,改革教学内容

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及WTO的加入,经济环境不断变化,企业财务活动不断出现新的内容,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一)目前《财物管理》课教学内容上的不足之处

1、课程衔接不合理。财务管理学涉及的内容很广,学生一般要在学了经济数学、统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课程之后,再来学习财务管理学,但是目前学校在课程的安排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使得财务管理学的教学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财务管理学中大量地运用了概率统计和线性规划中的理论和方法,但大部分学校并未开设这两门课程。

2、课程内容的重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同一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涉及,造成课程内容的交叉重叠。通常不同课程是由不同教师授课,这就造成有些内容重复讲授,导致学生重复学习,浪费不少时间。

3、教材内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就是教学内容必须能够反映和指导社会实践。近年来,资本经营、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及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财务问题等已成为企业理财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目前财务管理学教材中几乎未涉及到上述问题,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相比已显滞后。

(二)财务管理课教学内容的革新

1、加强教材建设。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顺应形势的发展,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管理和理财工作的、具有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此,把握新形势下的课程建设,选择合适的内容新颖、结构合理的高质量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首要环节。

2、协调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由于课程体系的缘故,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不同程度重复,其中与管理会计交叉重复内容最多。从学科发展角度看,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融与沟通日趋增多,有时需要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多层次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从教育目标角度来看,也没有必要做到分类务尽。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尤其是具备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结合教学目标,财务管理应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来设置内容,避免与其他课程在内容上有太多的重叠,同时这些课程最好由一个教师讲授,这样便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3、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效性,适时更新教学内容。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受会计环境、会计制度、会计法规影响较大。近几年,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世界的接轨,每年都有许多新的准则出台,引起会计理论和方法的改变,财务管理内容在不断扩大,新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地涌现,但这些内容并不能及时地出现在教材中。因此要将这些新知识及时有效地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四、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一)财务管理课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的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教学与实践脱节。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虽然注重了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比较单一,基本上仍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还难以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此外,教学与实践脱节也是值得重视的。学校的实习工作一般是安排在全部课程学完之后,这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不能及时获得感性认识,造成其理性认识也必然是肤浅的。

2、教学手段落后,信息量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得手段越来越多,信息的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高等院校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窗口,必须拥有最先进的教学和学习设施。但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手段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未被普遍运用,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同时也影响了所获取信息的质量。

3、重视吸收知识,忽视应用知识,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总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成了理论知识的接受器、储存器,难以在课堂上消化知识,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很难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革新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根据财务管理重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尤其是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根据已有的教学研究成果,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对于改进财务管理教学效果比较好:

1、案例教学法。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应将案例教学贯彻始终。财务管理案例一般有诊断型和决策型两种。诊断型案例主要描述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具有借鉴作用;而决策型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两种方法可结合课程内容选择使用。教学案例的来源可以是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工作中收集的,也可以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2、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是在一种模拟的环境里,学习职业所需知识,比如证券投资相关内容,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模拟实时炒股,最后根据各人炒股业绩考核成绩。在这种模拟的环境中,有针对性的介绍能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归纳比较法。财务管理课程中计算公式及方法非常繁多,不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通过归纳类比来掌握其规律。归纳比较法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信息的记忆,掌握教学内容。比如,资金时间价值是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的用途非常广泛,但由于难度较大,常常使学生感到头痛,如果使用归纳比较法,便很容易使学生掌握。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使学生较容易掌握其方法。

4、启发式教学法。财务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针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触类旁通,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引进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教学方式,能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效率高,信息量大,教学更直观,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表格、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作为主讲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教案和课件传送到互联网,供学生自由下载。这样学生可以提前通过下载教案和课件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使学生带有较强的目的性进入课堂。

2、多媒体教学应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放映幻灯片,没有生动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思维散漫,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应同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板书、形体语言等,将多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来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学生、优秀的教学法要三位一体,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大力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疆.《财务管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2、王书明.财务管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财务学论文篇11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创新模式

1.适当选择教学案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教学目的等来选择。教师应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教学目的比较好的案例。选择教学案例不仅要反映财务管理课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对课程的一些问题使学生有较深的理解,便也要恰当联系学生所关注当前的国内经济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案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培养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队伍。选送教师到开展案例教学成功的高校或相关机构培训,比如让教师定期到国有大中型企业培训,积累一些的实践经验,把学到的知识就用到教学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当然有条件可以聘请CFO走进课堂,对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理财实践进行专题讲座,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案例教学讨论。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财务管理现实中典型实例与各章节联系起来,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的财务基础与财务管理知识,预先发放案例,让学生了解案例的有关背景知识,避免学生对案例了解较少而缺乏积极性。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中,让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

财务学论文篇12

“财务会计”是继“会计学原理”之后开设的会计专业主干专业课之一。学生在初步认识会计工作的工具即会计科目,初步掌握会计工作的方法即借贷记账法之后,通过本课程的教与学,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会计处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为“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这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从教学效果来看,老师普遍感觉难教,学生普通感觉难学。即使一些“会计学原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也普遍认为财务会计课内容多,难度大。笔者认为要想改变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两难的状况,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一、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现状

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现有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所用教材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具体项目展开,以会计报表的编制为终结,详细阐述了企业的供、产、销及利润分配环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材编写基本上是内容面面俱到,条条框框的规定较多,重点不突出。加之我国的会计核算与国际接轨,准则的频繁修订、出台,造成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改和补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稳定性、连续性、系统性,增加了教学难度。许多教师习惯于按教材的内容组织教学,偏重于核算细节。由于许多学校的财务会计课时安排为72课时,导致老师讲完核算之后已经没有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从而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每节课都忙于单调枯燥的业务核算,看不到会计学习的乐趣,从而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较沉闷压抑。

从教学方法上看,在财务会计课堂上,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讲述法,黑板上的一段文字或是老师口里的一段描述就是一笔业务,学生在这段文字中或教师的描述中去想象这是一笔什么样的业务,然后照葫芦画瓢地编制会计分录。有时,学生不理解业务,老师要费很多口舌去讲解这个业务,很多时间浪费在这些解释和描述上,而学生仍然会对业务涉及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一无所知。虽然现在有许多上会计课的老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将一些原始凭证和业务流程以较为生动的方式播放出来给学生看,让学生观摩,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的实战性;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没有真正的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没有真正的业务流程体验,虽然在课堂上、考试时会写分录,但一到实际工作岗位上仍然是满脸茫然,捉襟见肘。

二、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

结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既不能完全跟着准则走,也不能完全离开现行的准则。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将具体准则中常规的、经常性的、与会计六要素有关的业务,如固定资产准则、存货准则、收入准则等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对于具体准则中的特殊的、非经常性的业务,如会计政策变更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债务重组及非货币交易准则等,教学中可以不涉及这方面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涉及到具体准则时,教师要了解具体会计准则修改和制订的背景,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此外教师可以将这些准则以课程学习参考资料的方式通过邮件、学习网站提供、推荐给学生,以方便学生的专业拓展学习。

(二)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重新组织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

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教学内容固然有其学科的严谨性和知识的连贯性,但却缺乏知识体系内在的逻辑性,如传统教材中资产要素的“应收及预付款项”与后面的“收入”要素,资产要素中的“存货”与负债要素中的“应付及预收款项”,在核算内容上是有较强的业务关联性的。按要素分开去讲每一部分内容,学生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按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将这些有较强业务关联性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去讲,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既懂业务流程又懂核算要点,还能在真实的业务流程体验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现将传统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与拟按资金运动过程和业务流程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比较。见表1:新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比较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保持原有的按会计要素安排的教学内容总量不变的前提下,新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从形式上更为灵活,在章节安排上更加紧凑,前后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课程教学内容从认识报表为起点,以编制报表为终点;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恒等式为基础,以收入-费用=利润,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为分析的起点,强调会计要素的涵义及会计报表项目之间的勾稽关系,通过具体经济业务核算过程形成会计报表的结果,反过来,通过报表结果的具体项目增减变化来推断经济业务的过程。从课程教学内容来看,既反映了基本业务的核算内容,又突出了专业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

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除了要在会计学原理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借贷记账法和账户进行较复杂业务核算的能力以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能力。而专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单靠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为真实的实践环境、较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此要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应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而不仅仅是课程结束后的集中训练。新的教学内容要求每一章节均应合理地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或布置一些工作任务。

如在第一章“公司的组建与经营”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参观一个生产型企业;2.模拟创办一个生产型公司,完成资本投入的核算;3.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4.以座谈、观看电子资料的方式认识公司财务规章制度;5.认知公司的资产、负债;6.认知公司的所有者权益;7.认知公司的收入费用利润;8.认知公司账簿;9.建账。

在第二章“供应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料的供应流程;2.观摩料的供应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3.填写收料单;4.讨论料的供应的计价方法;5.分析应付及预付款项;6.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供应的核算;7.登记有关明细账;8.认知国家和企业的劳动用工制度;9.认知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10.认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取得方式、程序和管理制度;11.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12.无形资产取得、使用与处置的核算。

在第三章“生产过程的核算”中安排如下一些实践活动或工作任务:1.认知企业料的发出的流程和管理制度;2.讨论料的耗费的计价方法;3.观摩料的耗费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4.填写发料单;5.编制记账凭证,完成料的耗费的核算;6.登记有关明细账;7.解读工资单;8.编制记账凭证,完成工的耗费的核算;9.登记有关明细账;10.认知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耗费和管理制度;11.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耗费的计量方法;12.编制折旧计提表;13.编制记账凭证,完成费的核算;14.登记有关明细账;15.讨论分析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问题和处置;16.认知产品完工入库的流程和管理制度;17.观摩产品入库涉及的单据凭证式样及填写格式;18.填写入库单;19.登记有关明细账。过强化、细化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下,接受和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学中做,做中学,既能核算,又懂管理。

三、有关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

基于上述教学内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宜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观摩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角色体验法、案例教学法等。

(一)观摩法

将一些业务的原始凭证及业务流程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观看,或者是收集、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及有关会计事项的办理指南,制成票样或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供学生查阅观摩,让学生获取较直观的认知。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

由于学生已学过会计学原理,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在第一次上课时就发给学生一个模拟实训企业的会计资料,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会计模拟实训。老师掌握实训进度,以下达实训任务书的方式告知学生应在什么时间完成什么工作内容,具体实训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但工作成果要按期交给老师检查以评定成绩。

(三)角色体验法

财务会计课程涉及到很多的具体核算业务,由于学生并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对于工作的分工和业务流程缺乏感性认识,而会计核算和管理往往是站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业务流程上进行,学生缺乏空间和时间的概念。为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在教学中可采用“角色体验法”,即老师设计一项或几项业务,让学生扮演银行工作人员、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等,模拟各种角色体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面临、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将烦琐、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讲到应收票据的有关业务时,老师设计第一项业务即客户甲来公司商洽业务,拟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方式购入我公司商品一批。则扮演销售人员的学生在得知对方的意图之后就要将这个情况汇报给总经理,按公司规章制度进行事项审批;审批之后,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收到对方开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后,开出提货单交运输部门发货,开销售发票给客户;会计人员根据销售合同及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记账。如在讲到存货购入核算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出纳、会计、采购员和仓管员,各司其职,完成材料的购买、款项的支付及材料的入库等业务的流程及会计单据的传递。

(四)案例教学法

在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学习中,采用案例分析法,给出一个公司的存货资料,让学生比较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或者让学生分析在既定的经营目标下,如何选择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如在讲到企业投融资业务活动时,运用案例资料,让学生完成从投资取得到持有到最终出售的全过程的核算,并就投资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四、结束语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关键一课。教师应认真组织好本课程教学内容,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应克服各种困难,化就业压力为动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学校应做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各项教学内容能按量保质完成。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