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13

快乐教育论文

快乐教育论文篇1

一、树立快乐体育的理念,教学力求

做到身心合一快乐体育是从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以自我力量来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作为目标的一种体育教学,是日本学校体育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观点。快乐体育的出现,极大地冲击我们原有的体育课模式。过去大学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所以过分地提倡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教学的系统性。如对一个新动作的学习,要学生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模仿,直至较标准地完成这个动作,在这样的教学当中,教师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素质的差异和心理感受,学生被动地“为教而学”,所以教学容易出现刻板和枯燥。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这是我国大力推进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的出现,使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挑战,从而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非体育专业的普通大学生,由于他们的学业负担较重,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够充裕,因此他们的身体素质(如耐力、速度、力量等)相对体育特长生而言要差一些,协调性、灵活性、模仿性也不是很好,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特点。新课程特别提到,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不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而是通过体育课的教学,使学生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在道德行为各方面都有所发展。这就决定了运动技能的学习主要是手段,它是为实现健康的目标服务的。因此,在公共体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教学内容不要过于繁琐和高难度,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费了很大的劲和很多的时间也难以学会的动作和内容,要适当地降低难度,要多选择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身体练习活动,以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程度,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也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

在教学手段的采用上,不要过分地追求运动强度和密度,运动量的安排充分考虑相应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征。这也是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过分重视学生的生理负荷,而忽视了学生的愉受。新体育课程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和谐的情景和愉快的体验中锻炼身体、获得运动知识和技能,主张在快乐中锻炼,在锻炼中寻求快乐。需要强调的是,快乐体育教学并不是一时的、游戏式的“快乐”,而是一种新的理念。即快乐的体育课一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一通过体育课认知体育的快乐从而更加热爱体育一终身地把体育作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一机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身心合一的效果。

二、注意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人文性

说起体育课或体育锻炼,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肢体的运动,而对体育项目的人文性很少触及,这就是传统体育课的模式。现在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热衷和投入,已经不是停留在肢体运动的层面上,而是立体式的热爱和钟情。换句话说也就是对这个项目的人文理解和在某种文化氛围的熏陶之下的一种喜爱。我们拿篮球运动为例,如一些学生非常喜欢篮球运动,不仅仅因为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而且在千变万化的比赛中无时不在挑战着一个人以及一个集体的意志和智慧。学生们喜欢这样的游戏,他们怀着一种好奇的热情投身到这项运动中。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引导他们掌握这项运动的基本运动技能。首先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基础的传接球、熟悉球性、简单的原地投篮,简单的运球跑和行进间上篮等技术入手进行教学,让学生很快地掌握这些基本的技术,能准确地将球进行传递、转移和投球入篮,这样就会成就他们的成功感,使他们的好奇心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肢体进行运动的过程中,要区别于传统教学从技术到技术的学习方法,要给运动项目注入它的人文性,即通过网络、书本、资料、电视等途径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篮球运动,使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篮球运动是一项包含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商业性的运动。篮球在集体的防守与进攻配合中以其特有的方式实现人际之间的交流,反映一个团队以及群众的凝聚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现象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其内容日益地丰富起来,放射出不可阻挡的魅力而深入人心。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了解篮球的文化内涵,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视教学等先进的手段,如组织学生观看NBA、CBA和CUBA等有关赛事,让学生们从体育明星的大力扣篮、灵巧的妙传、配合的默契、神奇的远投等绚丽多彩的画面中,进一步欣赏到篮球的艺术性。有别于传统教学为看球而看球的是,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在观看比赛中学会“品”球,因为“品”球是“观”球的进一步深化,如运动员的顽强拼搏、良好的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的高尚、鲜明的个性、团队的配合、胜利者的喜悦、失败者的沮丧和坚韧等等,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品”到球赛以外的人生价值,进而到“悟”球之中。“悟”球是欣赏和理解的另一种方式,是一种在品味、体验基础上的哲学思考。球赛如人生,球星的成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也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具有执着的追求和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会激发学生对人生的另一种感悟。精彩的比赛气氛在欣赏者身上唤起某种特殊情绪,并逐渐转变成一种对篮球的“爱”的情感,进而激发亲身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欲望,这就是学生不断地喜欢篮球和不断地学习篮球技术的内在动力。随着学生对篮球运动人文性的不断了解和深化,这种兴奋会不断地产生和加强,形成对篮球学习的新的动力,这也是快乐体育的另一种表现。三、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以增强体质为主转向强调发展个性、能力、品德、智力、体力全面发展。快乐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前奏。在从事一项运动中,学生只有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身体练习中有成功的愉悦,才能产生一种快乐;有了某些快乐感觉和成就感才能不断地鼓励自己继续去探究和学习更高更难的运动技能,这是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要过分追求技术的系统性和完美性,学生掌握技术的能力有大小,对一些协调性好的学生,要学会一个新动作并不难,而对另一些协调性差的学生来说却是不容易的,教师要充分地意识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差异,不能像传统教学一样以一个标准去要求不同的人,否则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学生在完成动作中的个性化存在并不会影响他参与这项运动的快乐。

(-)成功教育在教学上的运用。在学习评价中要多采用鼓励和口头表扬的评价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中不断进步,这对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很大帮助。随着学生不断地掌握新的运动技能,他们的成功感会越来越多,他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探究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参与运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不断提高。

快乐教育论文篇2

玩,是学生的天性,只有产生兴趣引发快乐,让学生去学,去体验,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成功、快乐。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方法传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传统教学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形式单调、枯燥,同时也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情的限制住,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论文百事通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解放思想,拓宽思想、大胆突破,即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也创造适合本校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去发现、去探索,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游戏化、趣味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力丰富,在教学中遵循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兔跳”,“蛙跳”教师通过精心的组织与构思引导学生想像青蛙的跳跃动作,再以情景游戏“青蛙捉害虫”开拓运动技能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乐趣,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有趣的练习中,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地。

在“障碍接力”中将游戏内容故事化使学生在练习中置身故事情境之中,身临其境的练习使他们兴致高涨,乐趣无穷,即学会了动作又培养了克服困难的精神,真正体现快乐体育的趣味性。

二、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优越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小太阳”,“小皇帝”,他们好奇心强,对新鲜事易产生兴趣,思想敏捷,活泼好动,爱上体育课,却不愿意参加剧烈或难度较大的活动,更不愿意在活动中受到太多的拘束,克服困难的意志弱,无形中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使课堂的形式单调,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按学生的差异分号层次,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果。

如在“投垒球”教学中,将学生请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男女各四个小组,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下等生)。练习中,上等生成绩优秀的严格要求,提出更高要求;中等生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巩固动作;下等生降低要求,树立信心,达到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的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对投掷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进行表扬,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面貌,有效的促进和调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想品质。

三、运用多种手段快乐教学

要使学生快乐地学习必须使课堂中教与学的过程是快乐的过程,挖掘其快乐的潜力。通常学生对慢跑、徒手操产生厌烦,如果采用音乐下来完成动作,效果就不一样,学生的兴趣会增加,教师注意教材安排的新颖性,教学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体育的快乐。

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欢乐的气氛中完成练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个性。对于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给予肯定与表扬,对个别有困难的同学进行启发和帮助,有效的发挥了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

改变单一的课间操,作为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让班主任也参与课间操,采用比赛的形式进行。这样学生兴趣很高,提高了课间的锻炼效果。开放课外体育活动,尊重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参与性,娱乐性、合作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自制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可指导和组织,让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学生不仅身心得到锻炼,个性也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快乐教育论文篇3

(1)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来看,它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乐好、好学,快乐学习,最终达到育体、育心的双重功效,并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2)从教学关系方面上看,快乐体育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快乐学习,让体育课程的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构建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

(3)从教学理念方面来看,它所提倡的是一种快乐的、终身的体育,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身体共同发展,它应该是集认知、情感与身体发展于一体;

(4)从教学的组织上来看,虽然“快乐体育”提倡的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但不意味着是一种松散的教学氛围,要做到“宽而有序”,要有一定的课堂纪律,但不可过死,要能够合理地把握、组织教学;

(5)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来看,体育教师必须解放思想,积极采取现代化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2快乐体育实施原则分析

2.1教育性原则

要努力将“德育教育”“美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要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以及审美素养。快乐体育还是以学生的好学与乐学为基本出发点,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2.2平等和谐原则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及人格的发展,不能搞特殊化,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师生之间也不再是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长幼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构建出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3情境性原则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以创设不同情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相应的氛围当中,快乐学习。

2.4趣味性原则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标准,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入境动情的环境当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运动活动,提高运动技能,体验进步与成功的乐趣。

2.5激励性与实效性原则

在快乐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当中,不仅要激发学习的学习热情,而且要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要教学活动当中,要做到正确诱导和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验到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自信,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当中去。

3学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实施分析

3.1快乐体育实施的必要性分析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对其传统的“本位观”与“技能观”进行调整,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使其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调查发现,在我国普遍存在着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现象,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体育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乏味、课程活动较累,使得学生失去了运动的兴趣,因此,实施快乐体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必要的。

3.1.1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兴趣的培养我国的学校体育,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传统评价体系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是以一种被动的状态参加体育活动。在我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都是一种统一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校制订的教学大纲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进入大学,学校进行的都是这种教学模式,这样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兴趣。除此之外,学校在体育教学中,没有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没有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1.2学校体育与大众体育严重脱节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制订上。在体育课堂的设置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一些学生喜爱的大众运动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并大力倡导全民健身活动,让学校体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大众体育。

3.2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分析

3.2.1情境教学法在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一个富有形象性以及感彩的氛围当中,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与体验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合理地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节化,教师与学生分别饰演故事情境中的角色,对于加深认知具有重要作用。

3.2.2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现如今,多媒体教学法已经成为了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并且大量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法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便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快乐教育论文篇4

一、游戏的环境

陈鹤琴先生告诉我们:“要晓得空气、阳光是生命的根源,运动、游戏是健康的要素。”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我们时刻牢记“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在绿化、美化同时,更重视安全化、趣味化,也就是儿童化,重视环境与儿童的关系,让环境吸引幼儿游戏、探索。院子不仅有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在依山而建的幼儿园,靠山的围墙是护坡。我们将护坡做成幼儿园特有的护坡,让它安全、绿化、美化,更要成为孩子喜欢的可游戏、可玩耍的趣味护坡。我们将护坡修成两层,在中间的层面一半用植物带处理,不同的树木和攀爬的植物将护坡遮住,生态、环保、安全美观;另一半设置触觉跑道,让孩子们登上2米多高的护坡,不仅可以居高展望,观赏院落美景,还能在30多米长的护坡上锻炼脚底感知和身体平衡。脚下路面一会是松软的草地、一会儿是坚硬的石板、一会儿是膈脚的石子、一会儿是舒坦的木板路……走路就是在游戏,就是在锻炼!站在地面,触手可及的护坡是攀岩墙、壁画、创意墙。攀岩墙的作用不用多说。说说我们的创意墙,孩子们可以用手蘸上颜料尽情涂抹作画,也可以用从白鹿塬取回的黄土和泥,投掷作画“秋天的果子”,也可以用报纸蘸了颜料或涂抹或投掷作画,每次孩子穿上创作大褂时都会无比开心。

二、劳动的环境

小孩子都是爱劳动的。为他们留一块种植园地,和老师、家长一起种菜,浇水、拔草。自己种的豆子、自己剥,煮的稀饭比任何时候喝的都香。

在扩建伙房时,我们为孩子们修建了体验室,让他们扎上小围裙,用真实的面团包饺子、做花卷,制作做自己设计的馍馍,加工熟了一起分享,那种味道比任何厨师做的都美味!

每学期开学,孩子们都带一盆花放在班上的植物架上,自己浇水,修剪打理,观察记录,放假带着自己的花盆回家接着照看料理,看看谁的花开学还能再来幼儿园。孩子们不仅系统地观察植物生长,养成劳动习惯,而且陶冶他们的情操,养成做事持之以恒的好习惯。

每到丰收的季节,我们组织孩子到农田采摘,挖红薯、拔萝卜、摘南瓜、采棉花、搬玉米都是孩子喜欢的劳动。

三、科学的环境

为孩子们创设了科学发现室,孩子和老师一起探索科学的秘密。利用周边环境,拓展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走进田野,寻找大自然的礼物――挖野菜;走进果园,发现果树拉枝,一起探讨果树拉枝的秘密;走进农家做客,认识劳动工具,品尝农家菜肴;远足活动爬山,白鹿塬上放风筝,灞河滩里捉螃蟹;秋天带领孩子到草地扑捉昆虫,制作标本,让他们亲近自然,探索自然,《科学教育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研究》是我们永久的课题。到超市购物,感受数学生活的应用,观察物品的包装……

组织亲子活动,让孩子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认识自然。每年的植树节,我们组织全园亲子活动,“我和小树做朋友”,“我给小树浇浇水”。孩子们和家长一起选好树朋友,回家一起制作漂亮的挂牌,一起系在树枝上,一起浇水,共同期盼春暖花开,感受大自然的变化。

在户外的墙上安装墙面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中体会色彩的变化、感受科学发现的快乐,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在操作和探究中,在猜测和论证中,感知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艺术的环境

注意幼儿园整体环境的美化,让他们在干净、整洁、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和活动。幼儿园有天然草坪、有学院唯一的空中花园,后院沙池边的洗手台富有儿童情趣的荷叶状,排水的沟渠填满石子,水从石头缝间排走,孩子们在旱渠上或跨域、或行走、或玩弄石子,享受在专为他们设置的生态艺术环境中。幼儿园的植物做到四季常青,鸟语花香。

观赏园外大自然的美景,春天带孩子们观赏麦田,行走在漫山遍野的花海之中,欣赏樱桃花;夏天,到停机坪去描画真实的飞机,到龙泉湖写生;秋天观赏秋叶的变化,踩踏落叶感受树叶沙沙响,捡落叶制作做树叶粘贴画……白鹿塬上,龙泉湖边,孩子们取回泥土,加上报纸屑、盐、油,自己和泥,制作泥塑,将他们的作品展示在草地边的台阶上,让大人们欣赏他们的创作,感受他们的童趣。

为孩子们创建全园共享的美劳室,让他们欣赏艺术、大胆创作,太高他们的高审能力。

幼儿园的搂廊用孩子们活动的精美照片配上教育名言,用画面告诉教师、家长,孩子是环境中最美丽的风景,他们是优美环境中的主人,环境因他们更加生动、迷人。

以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利用周边环境,拓展幼儿生活活动空间,开阔幼儿视野。用心打造幼儿园室内外环境,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生活的乐园。环境育人,快乐成长的园所文化已经成为我园的鲜明特色。我们坚信,以此为切入,用心做幼教,深入领会和践行陈鹤琴教育思想,创建中国化、科学化的现代幼儿教育,我们的明天将充满希望、充满阳光。

参考文献:

快乐教育论文篇5

二、快乐体育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关系的友好

自古以来,老师就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人。在中学篮球课程的教学当中,体育老师有时因为过于严肃而被学生们疏远。想要改善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就要将快乐的教学法引入课堂,学生们学得轻松,老师也乐得自在。良好的气氛可以循环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也能长久留存。

三、快乐体育应用于篮球教学中的方法

由于快乐体育的概念在中学甚至高校中还没有被彻底普及,体育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将快乐体育的思想植入到课堂上来。把篮球选项教学的课堂变成快乐体育的实践基地,使学生愉快的、健康的学习篮球,这就需要我们总结出一套完整可行的方法。因地制宜,使用科学的观念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

1.普及快乐篮球的体育模式。所谓快乐体育模式,就是让学生能够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并且把它当作目标。作为体育老师的我们应该让学生们认识篮球,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所在,逐渐在篮球运动中找到自身所求。给学生普及快乐体育篮球的概念,既要让他们从脑海中浮现快乐体育的基本内容,又要与实际活动相连接。在加强锻炼方法的培训和增强情感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对篮球项目热情的培养。学生们只有爱篮球,爱运动,才能不断找寻快乐运动的方法,以此达到快乐体育和高校篮球项目教学的无缝对接。

快乐教育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55-02

在高中体育课中,快乐体育的前提之一是体育教师需要快乐教学,在体育教师营造了“快乐”的气氛之后,快乐体育才能成立。在21世纪课程改革之后,人们对体育课的“快乐”和“健康”呼声越来越高,基于此,在课程改革中着重强调了“快乐教学”和“体育与健康”。而在体育课的“快乐教学”中,人们难免想到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体育游戏,目的是使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快乐地运动成为许多体育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凡体育课的“快乐教学”似乎离不开体育游戏,教师一堂体育课设计了体育游戏像吃了定心丸。那么我们有必要在厘清体育游戏与体育课快乐教学之间的关系,本文以高中阶段为例,试分析其二者关系,望同行指正。

1.快乐体育渊源

王水泉、毛振明在其《快乐体育论(的源头》对快乐体育诞生源头进行了追溯,认为:日本脱产业化社会的到来为其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环境基础;之前以运动手段论为特征的日本学校体育暴露出来的弊端刺激了快乐体育论的诞生;胡伊青加与凯亚洛斯的游戏论则为快乐体育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依据。概括而言,不应对快乐体育的快乐望文生义,把其单纯地放在方法论水平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学校体育的现实,从发生论、存在论的高度予以把握;快乐不是达成体育目的(体质、技能、社会性)的手段运动,亦不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快乐作为显发游戏本质的要素,与运动同在。

可见,运动和快乐分割之后,快乐体育就不再存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快乐体育需要教师快乐的教学,而快乐体育的诞生因素之一是离不开体育游戏的,在本文中对于构成快乐体育的其他元素不作讨论,仅与快乐体育不可或缺的体育游戏作为探讨内容之一。

1.体育游戏

李燕强①认为,体育游戏包括了促进身体一般发展的活动性和娱乐性及与竞技运动专项技术有密切关系的专门性游戏,多数表现为竞赛形式。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游戏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性,而是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运动”效果,同时具备的竞技性,能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时候形成一个个团体,互相竞争、互相鼓励。从而将学生塑造成身体健康、四肢发达,能够独立思考,在不同的环境中能够适应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完人。

2.快乐教学

不同课程都有其快乐教学法,在本文中笔者只讨论体育课的快乐教学。毛振明认为:“快乐体育既是一个口号,也是一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还是一个包括较完整的教材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教学实践体系。快乐体育在学校体育和体育学科的目标上明确地提出应与终身体育相结合。在不否定运动的手段意义的基础上,提倡让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体验各种运动的不同乐趣,使学生认识这项运动,并热爱这项运动,把运动学习本身作为重要的目的(运动目的论)。最终实现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运动中的乐趣,理解运动的意义,为他们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那么快乐教学和快乐体育有什么关系呢?显然,前者是在教师的主动下带给学生的快乐体育活动体验;后者是经过教师的主动(教学)和学生在接受(教学)后体验到体育的快乐。两者具有互补性,在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感受体育活动的魅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体验(快乐与否)的反馈,从而改进快乐教学是否真正达到快乐的目的。那么体育游戏作为快乐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高中阶段它和快乐教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笔者试图从高中生的特点、教学方式进行讨论。

3.高中生特点

高中阶段的体育水平级别为水平五,水平五注重发展某一项或几项体育技能作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内容,其与高中、初中或小学水平难度有所提升,这主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而设置的水平五。按《课程标准》,从水平一至水平六,体育游戏的内容占比逐渐减少,水平越高,相应的对体育专项要求越高。因此,对于高中阶段(水平五),要根据其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体育游戏的成分也要相应减少。

埃里克森说,这一阶段是青年(高中),需要完成的是确定自我同一性,防止自我同一感混乱,需要认清自己。可见高中生具有他们独特的特点,概括而言包括以下几个心理特征:一、具有独立性;二、平衡性;三、逆反心理;四、攀比心理。第三条“逆反心理”对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受到极大的挑战,比如他们不喜欢的体育教学内容,他们就会排斥,甚至对体育教师发出挑战。所以目前如何正确处理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快乐”,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是极大的考验。

高中生在生理上已经接近成熟,力量、速度、耐力等都已经具备成人的能力,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较高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与专业运动员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这些生理特点,设计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以防治出现“喂不饱”的现象。

4.体育游戏与快乐教学关系

针对高中生的特点、体育游戏和快乐教学的内容,笔者认为在高中阶段体育游戏与快乐教学有以下几个关系。

4.1互补关系

并不是说没有了体育游戏,那么体育课的快乐教学就无法实现。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导入、场景设置、教学策略等,都可以将快乐教学发挥出来。但是,体育游戏它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将身体运动与游戏结合起来。对于后者,是其他教学内容不可比拟的,它可以弥补快乐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如,快乐教学如果不选体育游戏作为其中的内容,那么体育教师面临的是将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在语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上面,从而通过其他内容、方式使体育课变得快乐。当然,笔者并不是说把体育游戏加入到教学中就不需要教学设计、语言组织、场景设置等这些内容)。

4.2促进关系

体育游戏内容的加入,不仅可以促进快乐教学的“快乐”效果,还可以将体育教师的思维拓展。体育教师在设置一堂课的时候,根据其教学内容找到或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比如:在教授排球时,体育教师可以设计“地滚排球”游戏,具体方法为将排球场两边底线(宽)作为球门,学生分成两队,一队5-8人不等,学生必须用手触球,不能抛球,以地滚球的方式将排球传给队友。此游戏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找到对排球的球感,调动学生的激情、兴趣。

可以看到体育游戏不仅促进了快乐教学的效果,而且体育教师在快乐教学设计时,反过来促进了体育游戏的内容和游戏方法。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体育游戏使得快乐教学更加有了“快乐”的效果,快乐教学使得体育教师需要更多的体育游戏内容、方法等,从而激励教师编出更多体育游戏内容,设计出更加符合学生成长特点的体育游戏教学策略,两者并进又相互完善。

5.体育游戏与快乐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认为体育教师要综合高中生特点、快乐教学与体育游戏之间的关系,以《课程标准》作为突破口,从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达到符合快乐教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能力等,现将体育游戏与快乐教学之间的应用归结以下几个:

5.1以《课程标准》为重点,适当添加体育游戏

《课程标准》以前叫教学大纳,现在为了适应新时代要求,将固定模式的教学大纲改作《课程标准》,从此教学内容不作固定要求,学校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地区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必须要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不同水平的层次要求。

水平五属于高中阶段,《课程标准》指出水平越高体育游戏应相应减少,要更加注重体育专项内容,要使学生学会多种运动项目,并将这些运动项目作为终身体育内容。这里并不是说体育游戏不需要加入到高中教学,而是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内容适当的加一些与所授课内容有关的体育游戏,这样可以适当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致,使学生之前打下的体育运动项目基础更加稳定的同时,要有一定的提高。

5.2以体育搭台,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高中体育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某一个或多个体育运动项目,这是根据高中生独立的特点决定的。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能因为自己喜好某一项体育运动而忽视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几乎达到了成人的高峰期,所以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将学生引入到丰富的体育教学内容中。

体育运动可以展现学生的个性,一个篮球、一个排球、一场比赛都可以突显学生的个性。所以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张扬个性的特点,多创设一些难度适合高中生的体育游戏或竞赛平台,使能够借助体育运动突出个性“张扬”,让他们在体育中找到自信。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教师若充分将体育作为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平台,那么学生岂有不“快乐”之理。

既要快乐教学,又要注重健康第一,这两者其实并不矛盾。体育课的快乐教学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幽默的语言、让人耳目一新的场景设计、一段搞笑的体育舞蹈,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表现出兴趣。在教学中学生没有表现出兴趣来,那么快乐教学就免谈了。体育游戏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身体也潜移默化地“接受”运动了,所以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也得到了健康,这与新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学要快乐教学、健康第一相吻合。

参考文献:

[1]王水泉,毛振明.快乐体育论(的源头[J].体育与科学.2014.3(2)

快乐教育论文篇7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改革大势愈加明显,现代化的教育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基于体育本体论而言,“快乐体育”是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体的体育本体教育方式,注重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以推动体育本体教育的教学发展,是体育教育改革的优良成果,本文将介绍其教学理念,并进行反思,以帮助“快乐体育”教学更好的实施。

1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和日本,强调通过情感教学入手,使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从而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是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形成学生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对我国解决体育厌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相较于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悟体育学习的的乐趣,从而领悟体育的魅力,培养他们自身的体育能力与个性。

2体育教学本体论

体育教育本体论指的是体育教学的本质,体育教学理论是体育教学实践的理论认知系统,我国的体育教学理论自上世纪80年代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新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从而引?l人们对体育教学本质的思考。体育教学本体论是一切体育教学的根本,只有明白体育教学的本质,才能够充分地实施体育教学。笔者认为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本职工作,体育教育理念是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中国学校的体育教学理论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有了自身的特色,我国注重青少年教学,认为身体是革命之本,体育教学对学生锻炼身体有着显著影响,故而体育教学本体在本文中的定义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教会学生体育运动从而强身健体。

3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

就体育本体论可看出,体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本职工作,而体育教学理念是为了体育教育而服务的理论工具。自我国上世纪从日德引进“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以来,为了能够有效的实施且改善我国体育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对“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许多调整与改进。究其本质而言,快乐体育注重的是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育,这就说明体育教育是有快乐与不快乐两面的。总的来说,体育本体与“快乐教学”教学理念是一个矛盾且统一的对立体。

4基于体育本体论下的“快乐体育”教学理念反思

4.1体育乐趣与意志

人们通常都会说寓教于乐是让孩子学习的最佳教学方式,快乐体育也是看中如此,讲究将体育学习的乐趣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的体验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兴趣学习自然就有学习的动力,这是学习的最佳境界。但实际上,体育教育的本质是要让学生学会锻炼身体,教授他们运动技巧,让他们能够明白体育精神,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诚然,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是十分出色的,但却忘记了体育并不是一门充满乐趣的课程,体育更注重的是身体的锻炼以及精神的陶冶,而且其学习过程也是需要经过长久的锻炼,而乐趣只是一时的,就体育乐趣而言,还不足以能够让学生坚持长久艰苦的训练。体育教育更应该注重意志的培养,坚毅的意志才是体育教育应该贯彻给学生的,这一点无论是在运动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都比乐趣来的重要。乐趣能够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但时效并不能够保证。而坚毅的意志却能够持久,不仅能让学生得到精神层面上的提升,更能得到身体上的锻炼,而这恰恰是快乐体育教学理念中所不具备的,却是教育者需要明确教授的!

4.2教与学的颠覆――精神传承

快乐教育论文篇8

G623.8

所谓的快乐体育,就是在体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能够积极的进行参与,并从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及趣味性,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快乐体育注重的是师生之间的配合互动。从而让教师感受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及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师生都处于合作的愉悦和谐的氛围之中。新课标中明确倡导健康为先,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乐趣,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快乐体育的教学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一、快乐体育理论的内涵

快乐体育理论是二十世纪中晚期提出的,为了改革传统体育教学弊端的新成果。该理论一提出便得到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也对这一理论的内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将其运用到体育教学之中。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的是竞技体育,使得体育教学变成单纯的体育技能的传授过程,从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身感受。而快乐体育扭转了这一局面,其使得学生的兴趣特征及个体发展水平在进行选择参与运动中的主动性及自觉性上呈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运动的乐趣。学生自由自主的进行体育活动的参与是快乐体育实施的前提条件。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其主管的参与意愿才能够更好的实现。因此快乐体育理论提倡要为学生提供体验体育运动乐趣的条件。快乐体育的实质是在发展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的体会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自发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快乐体育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追求学生的快乐而实施的教学法,而是要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树立起体育意识,培养其坚定的意志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快乐体育理论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1.提升自身情感品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温和、活泼稳定的良好情感品质。而情感品质是指对外部刺激而形成的情感反应,如,快乐、悲伤、抑郁、厌恶、喜欢、恐惧等等。教师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教师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学生与之达成共识,从而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例如,,教师在进行组织对抗性的篮球比赛时,如果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融入到实力相对比较弱的一方如女生组或是技术较差的一组,尽管技术能力较差的小组不怎么会打球,可是在教师的积极带领下他们会非常开心,并且很有斗志,而技术能力比较弱的小组,因为能够跟教师一起对抗,其主动性既热情度也会更加高涨。比赛的过程尽管非常耗费体力,但学生仍感觉自己有使不完的力气。无论比赛的结果如何学生都会感觉到极其开心。

2.课堂教学应用游戏教学法提升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有教育专家指出儿童的身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游戏获得的,而并非从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教育获取。游戏之所以可以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由于其能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进小学生的思维以及心理素质的发展。同时游戏又具备一定的竞赛情节使学生能够锻炼其肢体的协调性及观察力及灵敏性。同时游戏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团结合作及机智勇敢等良好的品质。例如,在短跑练习中教师可以开展“追人”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比赛的氛围下实现体育锻炼,舒缓学生的压力。利用追人游戏进行跑步锻炼将教学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会大大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愉悦感,使其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提升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3.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死板的传授体育知识及技能,机械的进行体育训练,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兴趣,还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烦的心理。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时,教师可以合理的引入情境教学,促进学生体育训练的兴趣,及体育技能的提升。例如,对学生进行加速跑的训练时,为了使学生不会感到训练的枯燥与无趣,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情境引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体育课上笔者选择了这样的情境导入。“大多数的同学都看过抗日题材剧,对于情报员、鸡毛信都听说过。我们今天就做一回情报员,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传送鸡毛信,需要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将鸡毛信传送出去。”应用接力棒作为需要传送的鸡毛信,将学生布置在跑道上的几个位置,让学生充分运用加速跑的知识,实现最快速度的奔跑。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快调动起学生的热情,同时学生还能够非常快速的融入到情境中,应用所学的体育知识进行快速的奔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双手置于身后,或双手抱头进行奔跑,使学生正确认识奔跑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应对训练过程进行严格把控,以免学生在奔跑的过程中跌伤或受到其他的意外伤害。教师在训练之后要对学生进行赞扬及鼓励,对学生说“你们都是小英雄,完成了鸡毛信的传送任务,保卫了祖国。”学生得到来自老师的肯定及鼓励,从而感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结语

“快乐体育理论”是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其将快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让体育课堂由原本“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有趣”。改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的运用快乐体育理论,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春华,浅析如何激发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J].教育技术导刊,2015(16)

[2]刘湘云.小学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教学法的应用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29)

[3]贾翔宇,让兴趣引领学生自由成长--探讨快乐体育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体育博览,2014(36)

[4]郭淼.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教育技术,2013(32)

快乐教育论文篇9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www.133229.Com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快乐教育论文篇10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其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在追求幸福的教育过程中,快乐是重要的条件和状态。职业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同时也是努力使人实现职业幸福和生活幸福的教育。因此,充分认识和科学利用职业教育中的快乐条件,形成职业教育的快乐状态,对于实现职业教育的幸福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快乐职教概念的提出

“快乐教育”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的著名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并产生巨大影响,内涵也随着时展在不断丰富。如今快乐教育的主旨是通过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追求幸福人生,要求教育不仅关心学生今天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未来的发展;不仅关注校内教育,还要关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也是在各类型教育中与工作、生活之间位置最突前的教育,更是能够较快检验教育使人达成幸福这一目标效果的教育。因此,快乐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和重要命题。

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普通高中已大体相当,实现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图,特别是2009年860万的招生数超过了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一方面这是由于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带来的变化,另一方面人民的教育观、择业观也在发生转变,同时职业教育为人们带来的幸福体会和幸福期望在不断提高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此背景下提出快乐职教理念并对职业教育进行快乐解构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快乐职教的概念界定为:快乐职教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客体是企业、家庭和社会;快乐职教是一个在主体不断得到满足并产生价值贡献,客体享受价值贡献并持续供给条件的良性循环机制。

二、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与其快乐需求

在我国,教育的主客体之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没有中断过,辩论的焦点即是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对立起来,从中选择谁是“主体”,谁是“客体”。在快乐职教的概念范畴里,二者都是快乐的主体,因为快乐是对人的需求满足。因此,职业教育的快乐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同时他们又是职业教育价值的贡献者。所以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快乐,首先应了解快乐主体的需求,然后来探究满足需求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的快乐需求

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职业教育学生的快乐需求既有共性方面又有个性方面,其中在兴趣需求、尊重需求、成功需求、目标需求上的个性特点尤为突出,这是职业教育特性与学生特点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兴趣是人门的向导,这一点正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所言:“职业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特殊个性倾向,它使人对某种职业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情感。”因此,职业学校的课程设计、教材选编、教学方法选择等活动都要围绕专业兴趣培养来开展。学校可通过形式新、效果好、奖励广的德育活动、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等,采取广维度、全过程、多层次的评价方式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求和成功需求。针对目标需求,可以通过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树立阶段目标意识,通过终身教育理念灌输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持续发展目标意识。

(二)教师的快乐需求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高校教师相比,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较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换句话说,职业学校教师的快乐需求常常得不到满足,因此幸福指数不高。这其中既有社会教育观念中职业意识长期淡薄的问题,又有职业教育生存环境、办学条件、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职业成就感、专业发展、社会地位、工资待遇等是职业学校教师普遍需求但目前获满足程度远远不够的主要方面。职业学校通过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师、生技能竞赛,可以有效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培训机制、丰富校本培训内容、提供深造机会等方式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根据职业学校特点,改革、完善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和职务、职称晋升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来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三、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与其快乐供给

所谓职业教育的快乐客体,就是享受职业教育的价值贡献和办学成果并从中受益,从而与职业教育建立利益关系的组织或群体。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是以企业为主要就业面向的学生群体,他们来自千家万户。因此,作为企业未来技术人才后备和千万家庭的成员,学生将企业、家庭与职业教育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此外,由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间存在强烈的相关性,因此社会成为最广泛意义的职业教育快乐客体。

(一)企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以为企业提供大量合格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所以企业是职业教育价值贡献的直接受益方。学生在学校快乐学习是今后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快乐工作的重要积累。而快乐工作对企业意味着更高的生产效率,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创意和创造力,更好的业绩、更高的利润。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自身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提供条件,最大程度地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企业应主动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提供及时、专业的指导。企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职业兴趣,了解行业发展和岗位能力需求,从而缩短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生产一线的适应期。企业要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实践锻炼的场所,使教师通过参加生产实践和企业的科研和技术改革,提高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变为教学、生产实践、科研型,实现一专多能,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家庭的快乐供给

学生肩负着家庭对其未来的美好期望。一个品德高尚、文化过关、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职教学生,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快乐乃至逐渐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尤其对于贫困家庭。快乐学习是实现快乐生活的重要阶段,而快乐生活对家庭意味着更多的动力和优势、更和谐的人脉关系、更多的创造力、更好的健康状况、更少的压力、更多的成功等。所以,家庭也应在快乐职教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职业兴趣影响学生的职业定向和选择,促进智力开发和潜能挖掘,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家庭的配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可利用网络、手机等通讯手段,建立家校通讯网络。在校园网建立班级信箱,让家长通过网络、电话及时了解学校发展动态和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提出疑问、发表见解,一同探讨、完善教育方案。还可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企业参观,参加学生技能展示和竞赛活动,使家长切实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并及时予以鼓励,满足学生的尊重、成功需求并促使其以更大的热情快乐学习,不断进步。

(三)社会的快乐供给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部分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将人口资源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够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证;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

社会应努力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使国家政策、教育观念、市场需求、择业行为间信息对称,紧密衔接。前述学生职业兴趣的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的提高等方面不能仅靠学生、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职业教育快乐需求的支持系统。首先,要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广泛认同。其次,要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职业教育发展。

四、快乐应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快乐教育论文篇11

倘若我们走向社会,与天下英才共叙心志,这便是快乐之源。

天下英才,不论长幼贵贱,可与之相互学习,此乐之本也。孔子弟子三千,其贤者七十二,既有贵族,又有平民,既有求道者,又有干禄者。然孔子有教无类,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对待弟子,故常受弟子谬驳,但他却欣喜不已,言此是教学的至高境界。与革命主义信仰者一同学习,相互切磋,这也是一种独有的快乐呀!而我们,和朋友一起学习,与老师共同探讨,两者并驾,这不仅是战胜困难的法宝,更是教学得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却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育,而是一种融洽的互动学习,这不愧是人生的快乐啊!

传天下英才于道,是快乐的缘由;与英才互学互动,是快乐的前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并将道传遍九州,此人生极乐也!快乐不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君子之独乐,快乐需要共享,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就是把这种快乐传递给英才,在这种传递中会有更多的英才涌现,从而营造出一种良性循环的氛围。这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大快乐了。

快乐,不必谈占有;快乐,不等于以君子自居而言他人之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与之叙志,乐之由也;与其互学,乐之本也;传递快乐,乐之极也。

快乐教育论文篇12

1.问题的提出

在积极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快乐教育思想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对传统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冲击。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冲击下,师生存在“重智轻体”思想,体育意识较淡薄,在竞技体育和体质教学的影响下,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及进行体育锻炼,故学生体育基础一般,身体素质欠佳。

国家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了探究把快乐体育思想与新课程标准相结合,把快乐体育园地延伸、拓展到快乐体育课堂教学领域中,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实验与研究。

2.研究的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为基本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突破口,以“健康第一”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开展学校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

3.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实验目标和实验特点,以对照实验法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检测法、比较法和总结法。

4.研究的理论依据

4,1省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学校体育要大力倡导快乐体育理论与实践”和全教会“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本课题实验的重要依据。

4.2素质教育理论和国内外对快乐体育的研究成果给本题提供了相关理论依据。

5.研究的实施

5.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共识。

为了将此课题研究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成果,我们加强理论学习,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和实验班的班主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学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习“快乐体育”理论知识,使教师认识到“快乐体育教学”是以教师“善教”、“善导”,学生“乐学”、“好学”为中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体育、愉快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而目前体育在应试教育的冲击下,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对体育的厌学情绪,而要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务必对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教材内容、组织教法、场地器材设施等进行整体改革不可,务必要开展“快乐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喜爱体育、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5.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验能力。

实验需要理论作为指导与支撑,更需要实际操作能力加以实践,派出各实验教师参与全国十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研讨会和全国中小学体育教研课展示评奖活动,到省、市及各兄弟学校参观、考察、听课、学习及参加各种培训,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月召开一次实验研究情况反馈会,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调控解决,从而迅速提高教师的研究实验能力,为研究实验提供保障。

5.3整合学科教学,把新课标渗透于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之中。

以往教材过分强调竞技性教学,加之教材呆板、单一、枯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发展特征,把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与地方教材、校本课程(快乐体育园地资源)紧密结合,进行加工再创造,把体育与各学科有机整合,使教材内容更游戏化、故事化,并充分利用视频、听频、媒体等进行直观教学,把学生引入各种具有情节、有趣的快乐体育教学活动中,使其沉浸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进行锻炼,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4充分利用快乐体育园地器材,拓宽教学领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身体特点把快乐体育园地的28个项目按年级有序地编排,作为上课使用的校本课程。如滚筒、滑梯、钻山洞、摸高、跳飞机、呼啦圈、跳橡皮筋是一、二年级上课使用的,爬杆、过铁索桥、独木桥、踏木屐、抽陀螺、走梅花桩、爬雪山、过腊子口、双杠、单杠等是三、四年级学生上课使用的,爬悬崖峭壁、自然攀爬网、直上九重天、踩高脚、跳竹竿舞、跨栏、踩独轮车等是五六年级上课使用的,从而有效促进“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5.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好学乐学善学会学。

在枯燥无味、抽象性较强的理论教学中,我们不断“求新”、“求异”,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采用游戏法、挑战性法、集体性比赛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体验到运动、学习、挑战、交流和创造的多种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体育学习之中,学生在快乐游戏中,始终处于兴奋、欢快的状态,忘记疲劳,感到的是有趣,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开拓与发挥,从而对体育产生爱好。

5.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制定学习目标,分层教学,让每个个体获取成功的快乐体验。

由于学生先天遗传、能力等因素,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自设学习目标,分层教学,由此让每位个体获取成功的快乐体验,诱发其对体育的兴趣,爱好体育。如梁老师在教学跨越式跳高时,让学生自由选择目标,并向各自的目标挑战,跳得好的或高度高的可以获得老师送出的笑脸图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运动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从而让学生在快乐学习氛围中既掌握知识又锻炼能力,同时得到大家的肯定。

5.7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

以往的评价是单一的以竞技为主、教师权威的评价,我们注重从学生学习过程性、学习进步幅度、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也从以往教师权威评价向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展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和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转化,从而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

6.研究的成果

6.1快乐体育教学育心、强体、树德,促进学校文明建设。

快乐体育教学使学生积极、自觉、主动地参加体育运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健全体魄,增进健康,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互相帮助、排除困难、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校风校纪,促进学校文明精神建设。

6.2快乐体育教学促进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快乐体育教学中,学生手脑并用,创造力、认识力、接受能力等得到培养和锻炼,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促进智力发展,又使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勇敢等非智力因素得到良好发展,使他们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强的斗志,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的发挥,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7.结论

快乐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身体教育,让学生开开心心地上体育课,认识体育,接受体育,增强学生体质,加强道德修养,开拓思维,愉快身心,培养自身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深化了教学改革,创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推动了课程改革,提高了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

综上所述,快乐体育教学是可行的、是值得推广的。

8.建议

“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善教”、“善导”,学生“乐学”、“好学”的体育学科艺术性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笑”着、“乐”着学习体育,防止“放任自流”的体育,造成“放羊”式体育课堂。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学习的高效,组织纪律性必须贯穿游戏始终,既要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严而有序。

快乐体育教学一般都在快乐体育园地里进行,不乏许多高难度、危险游戏,因此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一定要加强安全教育,实施安全保障措施,根据学生年龄及身体特征安排适合的游戏,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快乐体育的理论及产生背景.中国学校教育,1996(6).

[2]陈琦.快乐体育与素质教育.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改革理论探索与实践,19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