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2 17:48:35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1

二、教育管理对策

为了进行有效的教育管理,针对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设计制度

技工学校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不稳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比较思想活跃,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较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学校、教师的意愿行事,偶尔会出现一些违纪现象,也是正常的,不要苛求学生。我认为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是最好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要讲究管理方法的艺术性以及科学性,学生管理工作要保证制度的严肃执行,更要有超前意识,努力做好预防工作。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包括上课出勤、完成作业情况、考试纪律、课堂纪律等;严禁学生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同时鼓励大家向先进学习,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2.提高教师素质

学校既要注重学生劳动技能素质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同时也不能忽略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要深入研究技工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对教学的基本条件进行改善和提高。要选用新教材,并将教材中来不及反映的最新科研知识、发展动态补充到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避免理论和实践之间脱节。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观。教师还要认真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艺术水平,丰富教育手段。技校教育要求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既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十分熟练的技术新时期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探讨王未凡(山东省滨州市技术学院山东滨州256600)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平台来展现自我,努力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每位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进取精神,使他们明确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取,这是培养和提高技校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应该有很强的责任心、有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的思想,规范学生的行为,把教育与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班主任不仅在学习上管学生,更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对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班主任要及时发现,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引导工作,从而纠正和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成长与成才。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观念,要采取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要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班主任要和学生做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师生的情感距离可以有效的拉近,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班主任要运用自己丰富的经验知识,帮助他们找出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就会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2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很少能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他人,甚至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还有一种情况是属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子女在成长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不畅通,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六岁之前如果缺少父母的陪护,共情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生命意识健全的完善。

2.学校教育的忽视。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重视成绩,忽视人的心理发展,对挫折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出现茫然、自暴自弃,或者迁怒他人和社会的应激反应。“教育的目中无人和生命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还导致学生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3.大学生心理不够完善。

从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信仰的缺失,导致大学生面临着更为沉重的学习、经济、心理和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精神负担加重,焦虑、压抑、迷茫、缺乏安全感等心理失衡的问题。心理脆弱的或调适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就会放弃努力,放逐自我或者选择极端、消极的方式处理这些心理问题,在一些事件的刺激下就会出现自残或残害他人的过激行为。

4.不良网络和媒体的负面影响。

网络几乎是大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必需品,大学生对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差,好奇心也强,对网上那些黄赌毒、鼓动自杀言论、教唆犯罪的行为无法区分,常会迷失自我,而网络游戏,图片、视频,网络小说等等的传播,暴力和色情常常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在冲动的情绪之下常常引发识别能力和自制能力的下降,从而诱发漠视生命的行为发生。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构建生命教育的实现途径

笔者结合自身从事学生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经验,认为,首先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认知观,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其次还要重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机制,加强全部门参与的管理理念,拓宽生命教育的途径。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构建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1.利用国学教育塑造大学生的信仰与追求。

实践证明,国学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国学涵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核心,包括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探索生命的价值和人生追求,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命认知观。通过坚持长期开展国学讲座,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借助传统文化精髓,塑造大学生有信仰和追求的生命认知观,肯定多元的价值观和成功观,成就有意义的人生。

2.心理辅导与法制教育并重。

有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心理教育也是高校教育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应该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多开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教育活动,洞察学生的危机动态,在第一时间化解危机。此外,要重视法制教育,要让大学生懂法、敬畏法律,在冲动的时候能悬崖勒马,避免更大的伤害。

3.重视大学生的生存和挫折教育。

生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面临危机时成功自救,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他人,降低风险和损失。比如应对火灾、地震等事件,还有溺水、交通、踩踏等事件的安全教育。抵制网络不文明现象,构建校园文明网络,利用网络发现舆情,传递正能量,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挫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成长中发挥真正的潜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感受生活的乐趣、克服困难后的幸福感,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3

2.教育并不等同于管理。首先,管理措施是执行思想教育的紧要保证,是完成教育计划的前提要求。缺少了管理,教育计划无法达成;但仅仅依靠管理,教育计划同样无法达成。其次,管理的目的是为思想教育服务,使得其获得加速,没有了思想教育,管理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3.管理和教育之间有着无法分离的关系。第一点即管理与教育不管有什么样的紧密联系,他们都无法取代对方;第二点,不管是重视教育或管理哪一方,都无法阻断他们的联系。管理与教育一起发挥着独有的功能,从侧面上注定了管理和教育是不可分开的。但以上的说明并不代表教育和管理要一起抓,同样不是在说重此轻彼,而是要搞清楚教育与管理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不停地寻找二者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是提高教育以及管理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第三点,一定要有科学明确目的以及内容,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从它的大体目标来说,为思想教育和政治行为管理、业务学习和学籍管理、日常公共道德以及行为习惯养成和生活管理、校园治安管理等。每一方面的管理皆需要围绕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展开,明确以社会主义为方向,为国家培养出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开展统筹管理对象的工作,一定要以不同内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以及相互之间同步进行才可以成功。从横面的角度来看,工作大体含有品德、智慧、身体素质这些项目,并且每一项都含有不一样的管理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内容。如品德教育这一点,邓小平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教学管理以及核查,党团组织活动和业余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公益劳动,良好道德行为以及生活习惯的形成,日常思想教育以及个别思想工作,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检查、测定和表扬。从纵向的角度来说,大学生进入校园到离开校园的整个教育阶段,包含入学教育、在大学中为了培养的三观而接受的教育、热爱专业教育、优良学风的培养、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党团组织建设以及学生精英的培育、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教育管理等。

二、科学确定目标和内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首先是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通过思想教育,将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让管理和教育互相融合,把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僵局打破。其次要灌输和陶冶互相联系。每个人内心世界的成长都会受到外界的各种各样的影响,不断地发展变化,所谓的灌输教育就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把正确的理论灌入人的思想内,从而让其向着正确方向发展。最后就是疏导和管理二者结合。即要在疏通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引导,不能阻碍发展也不能让其随波逐流。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有错思想一定要勇敢指出,这并不是在阻碍发展。教育并不能做到所有事,很多时候都需要加入适当的惩罚,惩罚可以警醒自己,让他人以其为鉴,适当的惩罚可以使得教育的效果变得更好。还有一定要让大学生培养出自省的好习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随时激励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大学生学会激励自己,不仅要使用目标激励的办法,还要利用名人事迹和积极向上的事例来激励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情操,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共产主义道德。之所以要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就是为了避免大学生们做出违犯校规校纪的事。学校要教大学生学会用理智来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不再让自己的情感支配一切,让理智凌驾于自身的情感之上。不仅如此,还应该放手让大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让学生干部起到带头作用,让他们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要想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展开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踊跃参加。参加社会实践可以让大学生获益匪浅,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增加经验,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为以后的独立奠定基础。

三、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

1.要想提高大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政治方面的素质,就必须举办各种各样的政治理论方面的培训。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学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搞懂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以及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常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常识以及法律常识的理解;理解并且明确高等教育基础理论,搞清楚高等教育规律以及高校管理知识,习得遵照高等教育规律处理事务。不断地改善政治理论素质,提高落实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以及坚定性,增强在管理中把握好方向的本领。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4

1.1基层学生党组织松散许多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的设置中,支部委员以学生党员为主,他们大都是毕业班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党支部由于高年级学生党员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实习、就业等方面,而轻于做好党支部工作,再加上上级党组织有时疏于对学生党支部日常管理的监督,从而使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不强,学生党支部在高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

1.2学生党员思想教育乏力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基层党支部更多的是满足于传达文件、读读学习材料等传统形式,对于内容的把握也比较肤浅,只注重表面完成“”的相关要求,没有系统的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和多样、深层的教育形式,而使许多学生党员在入党后沉寂于学生群体之中,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示范性.

1.3学生党员管理手段陈旧在网络和更多新媒体已经深深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今天,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学生党员信息、材料的管理还比较多地停留在纸质文本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还没有进入网络化阶段,对于学生党员的日常联系还拘泥于传统媒介.

1.4学生党员服务机制缺失由于学生党员正处于向青年发展成熟的过渡期,在理想信念的坚定性、组织和思想观念的统一性和个人的政治素养的纯洁性等方面还有随着个人成长和社会客观的影响发生许多的变化.由于基层组织现有工作成效的影响,对学生党员的服务机制仍然不健全,没有能够形成让学生参与到更高层面的组织建设、民主决策和模范示范等活动中,个人的思想变化仍然要靠自己去解决.

2创新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构建策略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浅层次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因为多是部分老师和学生党员兼职而形成的队伍不强、保障不全的原因;更有深层次的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认识不够、创新不够的原因.因此,问题的解决之道依然循着以上原因.

2.1充分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构建重要性的认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推进,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必须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构建.首先,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党的十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同志强调,高校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蓄水池”,按照规定的党员标准做好高校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于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实现“两个100年”目标、实现中国梦,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其次,是高校推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能够保证和促进作为先进分子的学生党员在广大学生中充分发挥其先进性和模范作用,能够起到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于高校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和高校推进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正能量”意义.再次,是学生党员自身健康成长和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需要.构建创新型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能够在结合学生党员年龄和成长特点的基础上,不断加强他们的党性修养、理想信念教育和综合素质提升,保证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成才.

2.2构建创新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2013年7月,中组部、、教育部党组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它与近年来先后下发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政策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从以上文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构建具有创新性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建设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提高发展学生党员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育培养为重点,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纪律严明、作用突出的高校学生党员队伍.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必须要遵循科学化系统化规划、创新化多样化实践、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时代化高效化服务等构建原则①.基于以上的目标和原则,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策:

2.2.1创新引领培养机制,保证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学生党员的发展是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把好党员发展关,保证党员发展质量,才能保证整个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保证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必须从三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首先是强化对优秀团员的启蒙引领.高校党组织通过党建带团工作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启蒙引领活动,通过组织优秀的师生党员事迹报告会、形势政策教育报告会和党团“1+1”结对等活动,让优秀团员了解党、认同党,进而申请加入党组织.其次是系统加强积极分子的骨干培养.对申请入党的团员要通过开展学生党员对接引领、支部组织关心、党团校系统培训等活动,强化对申请者的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首先品德等进行系统培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再次是严守程序做好党员的规范发展.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对于符合发展条件的优秀团员,严格执行组织发展程序,要在广泛征求党内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确定、培养教育,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公示,预备党员的接收、教育、考察、公示和转正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坚持把综合素质作为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考察内容,注重把学生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自我评价和群众评议、学习情况和社会实践情况相结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四次民意票决(团组织推优、确定发展对象、吸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环节)、坚持四次公示(同上,每次票决后结果公示,听取意见)、坚持四次测试(团校、初中高级党校测试)和坚持四个审查(联系党员、党支部、院系党组织和校级党组织逐级审查),环环严格把关,层层明确责任.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违反程序和规定发展党员的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直接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处分.对违反规定吸收入党的,一律不予承认.

2.2.2创新全程教育机制,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党员成长与发展、系统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高校学习阶段又是极其重要的阶段,因此高校首先要全程系统地设计学生党员在校期间的学习教育机制,在内容上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特别是学生党员的相关要求,要从学生党员的党员先进性意识增强、基本知识与理论学习、党性党风党纪强化、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等方面设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内容;其次要针对不同学生党员所处的不同阶段的实际状况进行分层教育,可以针对新生开展启蒙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骨干教育、对发展对象开展集中教育、对预备党员开展锻炼教育、对正式党员开展先锋教育,而对毕业生党则开展旗帜教育等教育活动,既涵盖了学生党员从申请入党到毕业的党员学习过程全过程,同时也涵盖了大学学习的全过程;还有要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形式,要通过将传统的读书学习形式与新型的网络学习形式结合、分散自我学习与集中讨论学习相结合、有型的活动学习与无形的感悟学习相结合、长期性基础学习与阶段性重点学习相结合、理论性知识学习与实践性体验学习相结合、党建知识学习与综合知识学习相结合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

2.2.3创新组织建设机制,规范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基层党支部作为学生党员的组织归属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夯实基层党支部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工作.首先要融入新媒体时代,在根据专业或年级为基本单位组建实体党支部的基础上,把党支部搬到网络上,建立网络党支部(可以建立党支部网站、微博、微信等),通过网络党支部强化对学生党员的组织联络,开展支部学习、实践活动等,线上线下同时互动,既可加强对学生员的日常管理,同时更能够更好地解决流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其次要加强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关工委老同志党支部的老少共建,让学生党支部不再孤单,而是在与老党员、教师党组织的结对过程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组织建设;还要做好与学生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等的平行结对,在发挥学生党建带团、带社团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与指引作用;再有,就是要在传统的学生党支部设置的基础上,加强在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和学生公寓中设立新型党支部,母体党支部主要负责学生党员的组织发展和评价考核,新型党支部主要体现其模范指引和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实现对学生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服务的多重覆盖.

2.2.4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党员的作用发挥首先通过自我承诺加强对学生党员行为的自我规范,要求学生党员以学期为时间单位,承诺每学期要做到“五个自觉”,即:自觉学习理论书籍、自觉写学习文章、自觉帮扶困难同学、自觉联系积极分子、自觉参与志愿服务;“五个积极”,即积极组织团学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职务、积极过好组织生活、积极提高学习成绩、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等,以此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规范自我行为.其次通过实施多源考核法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日常监督②.多源考核就是对学生党员的考核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人、来源于不同的内容和来源于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人就是建立以与被考核者有密切关系的不同层面的人和部门为考核主体,包括辅导员、任课教师、同党支部的成员、所在班级(寝室)的成员、班主任、所在学生组织的成员以及其他相关的人员等;不同的内容是指对于学生党员的考核内容要包含理论学习、党性修养、专业学习、工作成效、先锋模范作用等各个方面;不同的时间段是指考核的内容所涉及相关信息分布于学生党员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不是某一时间点的表现,也就是考核学生党员的日常综合表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全方位、全面地了解学生党员的综合表现,有利于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党员了解自身现状,明确努力方向.

2.2.5创新服务发展机制,推进学生党员的全面成长开发信息化党建管理系统,加强对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创新,要通过开发包含申请人数据库、积极分子数据库、预备党员发展数据库、党组织数据库、党员教育学习平台和学生党员日常信息维护数年库等为内容的管理系统,借助最新的网络和手机等媒体手段,做好学生党员信息资料的网络化管理,扩大信息维护者群体,让院系党组织的组织员、学生党支部的委员都成为学生党员信息系统的新维护员,及时更新和添加学生党务工作信息,使学生党员的信息库能够真正的学生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体现信息化运用能力.建立承上启下的联系制度,关爱学生党员、服务学生党员健康成长.党组织要从政治、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党员.建立院系党组织负责人(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负责人)、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党员和学生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困难学生等制度,广泛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经常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联系对象的思想动态,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学生党员和广大同学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同时,还要建立学生党员与关工委老同志结对联系制度,发挥老同志、老党员关心青年发展的作用.搭建榜样示范的锻炼平台,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高校党组织要积极地结合专业学习推出争创学生党员创新先锋(模范)活动,结合学生工作推进学生党员“亮牌”活动(向广大同学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结合学生公寓管理推出创建“党员示范宿舍”、“党员示范床铺”活动;结合实践服务活动推出学生党员志愿实践服务团等实践平台让学生党员走到前台,走到前面,和广大学生面对面,在实践的平台上通过示范、引领、服务广大同学和社会实现自我成长.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5

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引导,探索校园“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青年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稳定和成熟的时期,加强对青年学生对中国梦的教育,将其聚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旗帜下,不但是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条成材的道路,也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培养甄选合格的接班人必经步骤。校园管理的中国梦,具体可以概括为“大学梦”“人生梦”和“奉献梦”。因此,探索实现大学学生管理的“中国梦”,要以此为核心,积极为青年学生提供条件,实现自己的人生定位与国家需求的对接。“大学梦”是在校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涯的目标和蓝图。探索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在大学的具体工作中,给处于彷徨和迷茫的大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高校管理者应积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做好“服务者”的人生定位。高校管理者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不但关心他们的学习,也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在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后,指引其能够在大学四年找到其自己愿意为之努力和付出的人生方向。“人生梦”的实现是青年学生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对接的重要内涵。学生管理者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以学生党员、积极分子为中坚力量,在大学校园中,开展丰富多彩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价值观的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人生梦”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人生理想与国家、社会的理想实现对接。“奉献梦”是中国梦在道德层面上的最高体现。无私奉献、忘我工作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伦理要求。向学生灌输无私奉献的理念和人生理想的时候,要以先进事迹感染人,先进精神鼓舞人。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改革人物,通过制作专题音影资料,开专题先进事迹报告会,进行学习先进典型人物征文等活动,不断加深高校青年学生对无私奉献的理解。另外,在学习无私奉献的活动中,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意挖掘高校当中无私奉献的典型。用身边活生生的例子,去感染学生,加深青年学生对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中国梦是中国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的执政宣言,是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总结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经验教训提出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宏伟目标。高校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接班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大责任。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大学梦”“人生梦”和“奉献梦”还应紧紧抓住时代潮流和青年学生的特点,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教育。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随着实时聊天工具和社交软件的普及,青年学生更喜欢通过网络解除了解当下的文化发展方向,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高校管理者应抓住这一特点,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和基地。以qq群bbs讨论版块等,在网络上掀起学习高校“中国梦”的热潮。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6

对口单招学生个性较为突出,爱表现,不惧怕权威,不愿意受束缚,自我意识很强,缺乏集体责任感。对口单招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较为灵活,善于人际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也较强,但是江湖气较浓。同时,他们具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实,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

(二)有一定专业基础,动手学习能力较强

对口单招学生在中专学校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学习,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在专业学习方面,接受能力也很好,在各项技能大赛中成绩较为突出。

(三)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综合成绩较差

由于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同,造成了招录的学生生源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同时,随着近几年生源数量的减少,各高职院校陷入招生困境,竞争激烈,导致所招录的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即大多数学生公共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成绩较差。

(四)过于放纵自我,自我控制力较差

由于中专院校在学习、纪律等方面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学生过于放纵自我,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较差。其具体表现为:思想上我行我素、特立独行;行为上自由散漫,缺乏恒心和毅力,做事仅凭爱好和热情。

(五)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较低,缺乏自信

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中学阶段大多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尺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过低。一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学习差生,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动力,在生活上玩世不恭,心态较重。

二、对口单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习方面

对口单招学生大多是由于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或者是各门功课发展不均衡,综合成绩较差,对高考失去信心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较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风气不浓,而且学习倦怠现象严重。

(二)班级管理方面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班级管理与学习要求等方面都不如高中学校要求严格,导致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但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还形成了很多陋习。同时,对口单招学生个性突出,自我意识较强,注重自我感受,缺乏集体责任感同时又不愿受束缚,不愿服从管理,自由散漫,班级凝聚力不强,所以班级纪律较差。

(三)心理方面

由于对口单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自卑心理较强,在教师和普通高中学生面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同时,由于自我意识发展不平衡,存在认知偏差,这些学生中形成自我贬损与自我夸大的两极对立现象。自我贬损的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较低,不但不接纳自己,甚至自我放弃,而自我夸大的学生盲目自大,自我感觉良好,不能以虚心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对口单招学生培养与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中高职学校在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设置、理论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两者间的人才培养体系处于脱节状态。所以,高职院校如何根据中专、高职院校间存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构建一套适合对口单招学生的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对口单招学生在教育和学生工作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关键。

(二)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方法

由于单招生已具备的一定的技能,但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所以单招生不宜采用和统招生同样的课程设置方式。高职院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调整,增加诸如数学、外语等公共课课时。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特点对教学方法做适当优化,设计符合对口单招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首先应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源头解决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作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对口单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自我意识

针对对口单招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自我意识偏差较大,缺乏自信与进取心,可尝试采取发展性指导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才能使学生建立自信,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7

高校学分制改革既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积极意义,又会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着手变革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主动调整工作目标与策略,融入新的学生工作理念,走出一条适应学分制改革需要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途径。本文拟结合工作实践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我国社会经济的开展,对高校人才培育形式提出了新的请求。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开端实行学分制变革。在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能够自主选课、自主选时,自主选师,自主选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开展,对教育教学管理变革具有积极的理想意义。但是,学分制弹性、灵敏性和自在化的特性,突破了传统教学行政班级的学生管理形式,给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了了宏大的应战。因而,如何树立与学分制相顺应的学生管理机制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急需处理的问题。

1 学分制的内涵及特性

学分制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由19世纪美国哈弗大学首创,因其利于学生开展,契合教育开展的规律,在各国高等院校中已得到普遍实行。学分制以选课为中心,学生自主选课后,得到教员的指导,经过学习取得相应的学分和绩点,以此来权衡学生学业成果。其特性有以下几方面。

1.1 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敏化

学分制施行后,学校依据学生兴味、学习需求和未来开展的方向,设计出相对弹性和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因人而异配置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培育形式。经过选课这个平台,学生学习的时间变得灵敏和弹性,学习内容也能够自在选择,学生不再受教育年限和授课时间、授课课程的约束,在满足学生个性开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全面开展。

1.2 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和自主化

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效果经过学分的数量和绩点来权衡。在预选课程后,学生停止试听,在试听中假如发现本人对所选择的课程不感兴味,能够停止退改组,对曾经完毕试听的课程也能够停止小范围的补选,这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学期末,关于学生选修的课程,呈现考试不及格,均能够重修重考,直至获得等值的学分为止。

1.3 课程过程的指导性和个别化

学分制是选课制、学分制和导师制三位一体的。固然学生的兴味喜好很重要,但由于学生本身才能的限制,他们很难独立设计一套契合本身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学习体系,还需求导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给予个别化的协助。不只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味,也促进教员的竞争认识。

2 学分制的施行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与应战

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自主学习,同一班级、同一宿舍的同窗可能不在一同上课,同窗之间没有统一的时间,传统的行政班级被突破了,班级中很难布置集体活动;由于学生上课时间相对分散,教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平台也不容易确立,严重影响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展开,给日常班级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宏大的艰难。详细表如今:

2.1 学分制给高校传统学生教育管理价值观带来宏大的冲击

高校传统学生管理,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分班级、分年级、分专业停止管理。其工作价值观取向是社会本位的,注重的是学生共性教育,即强调的是学生的整体性。无视了学生个性开展和自我价值的完成。在科技高速开展的当代,学生更愿意依据本人的需求和兴味来自在支配本人的学习和课余时间,因而,我们必需改动这一观念,突出学生个性开展,到达个人与社会开展相谐和。

2.2 学分制给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带来新的应战

(1)学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

学分制下的学生自主性强,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大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常常缺乏独立性和自律性,进入大学后,遇到学分制的学习环境,极易放松本人的学习,降低本人恪守纪律的请求,学华诞常管理弱化趋向严重,因而,学分制下更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2)学分制下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途径需求转变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分制下,班级组织的作用逐步弱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时机减少,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也无法到位。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向传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发出了新的应战,学生管理工作的途径和办法急需转变。

(3)学分制下需求调整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构成

传统学生管理,以班级为抓手,表现校院两级条块管理特征。学分制下,很难把学生召集起来停止统一管理,仅仅依托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曾经满足不了新形势下学生管理的请求,需求不时丰厚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构成,到达高效管理的目的。

3 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研讨

学分制下,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机制遭到了史无前例的应战,无论是管理理念、工作机制,还是工作途径、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曾经不能顺应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和完善对高校人才培育提出的请求,针对学分制下学生管理呈现的新问题,笔者经过剖析研讨,提出合适学分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及倡议。

3.1 尽快转变传统落后的管理观念

科学的管理观念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传统的管理观念,重管理、轻教育,管理过程中突出的是管理者的位置和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学生必需对管理者提出的观念和规章制度绝对服从,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能动性,是非常传统和落后的,曾经不能顺应现代的教育教学管理形式,应尽快停止抛弃和转变。学分制条件下,尊重学生个性差别、倡导学生个性开展、注重学生自我价值的完成,充沛表现了“以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非常科学和可取的。当今,国度需求的是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教育管理也应该从硬性管理向引导性管理、效劳性管理、教育性管理转变,突出学生个体开展与社会开展相顺应的价值取向,运用科学的管理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培育更多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高校复合型人才。

3.2 树立丰厚多元的管理机制

不可承认,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形式,曾经在过去的学生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培育了大量的人才。但是今非昔比,传统的形式在如今的学生管理中很难有效展开工作。对原有的机制停止变革势在必行,变革是一个长期探究的过程,能够思索从以下几方面动手。

(1)树立以学生宿舍为阵地的日常学生管理机制。学分制下,传统的班级管理阵地这一方式曾经消亡,学生宿舍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生活学习最多,也是最固定的场所,所以必需牢牢抓住学生宿舍这个阵地,停止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做人、做事和学习严密的分离起来。树立校、院、班、宿舍四级学生教育管理机制。

(2)充沛发挥学生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学分制下,拓宽学生视野,进步学生综合素质成为人才培育的重要目的。在学分制背景下,应该充沛发挥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效劳的管理功用,为学生教育管理奉献应有的力气。

(3)在原有的根底上拓宽行政班级的管理功用

行政班级是学生管理中最根底的单位,学分制下,其作用名存实亡。但是,无论怎样强调学生个性的塑造,其生长成才照旧离不开社会品德的培育。班级作为组织学生活动的主要单元,在新的教育教学体制下,依然是学生集体生活的重要载体。因而,我们必需在原有的根底上充沛开掘行政班级的功用,实行院校两级的条块管理。

3.3 调整和健全学生教育管理队伍体系

学分制下,学生教育管理队伍既要保证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德育开展需求,又要处理学生在学分制下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问题,光靠辅导员+班主任的队伍曾经难以胜任。除不时增强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一支全员参与的管理队伍体系。所谓全员,其含义就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员+导师+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做好思政教育、日常管理,任课教员做好学生学业管理,导师做好思想引导的学业辅助,学生干部配合教师做好信息搜集和传达工作,五类人员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才把学生教育管理落到实处。

3.4 实行灵敏多样的管理途径和办法

大学生是自我认识较强和相对独立的一个社会群体,承受学问的才能极强,但自我约束才能相对较弱。要想科学的管理好大学生,必需充沛控制大学生心里开展特性,不时创新学生教育管理的途径与办法,才干被大学生所承受,到达教育管理的目的。

(1)努力营造调和育人的管理环境

大学生的开展离不开调和的育人环境。从硬件上,需求创立美妙的校园环境、图书、宿舍、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努力营造高尚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增强校园文化建立。

(2)管理途径灵敏多样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8

(2)部分学生党员自身组织观念淡薄,民主生活会参与热情不高,思想汇报流于形式。学生入党集中于大学二年级,在校期间接受教育时间较短,使其教育效果受到限制。

(3)教育队伍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伴随着生源数量的增长,学生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量大幅增加,给党员教育队伍带来新的挑战。

(4)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流动性大,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现象。由于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就业范围广、毕业生离职率相对较高、暂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等因素,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和参与民主生活会等存在有效参与不足的问题,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漏空现象。

2构建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2.1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

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党员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标,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第二,明确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伴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学生党建也有长足发展,决定学生党员教育效果的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人文综合素质教育三大内容。第三,完善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测评体系。测评体系建设是以制度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量化指标考核与评价体系,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测评体系是一个选拔、培养与评价的系统工程。

2.2转变观念,方法上统筹兼顾,提高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

高职院校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党员的教育管理,转变教育管理观念,把做好前期组织发展与党员后期管理有機衔接起来,使党员教育管理能持续进行。

2.3创新学生党支部设置,拓宽党支部教育管理的延伸范围

(1)加强组织制度载体创新,合理设置党支部,健全组织结构。健全党支部组织结构是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保障。学生党组织机构应由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人、组织委员2人、宣传委员1人和党务辅导员1人组成。(2)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升党组织教育管理的覆盖面。顶岗实习生党员外出在企业实习时间较长,他们参与校内党支部教育培训、组织生活受到限制,影响了党员教育有效管理的持续性。

2.4加强学生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9

1.1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整体概况

BAS学院共有本科学生1600余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8名,包含了20个民族,分布在16个省市,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经济欠发达的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分布及省市分布如表1、表2。

1.2特殊少数民族学生概况

由于本学院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来自广西、贵州等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经济上与发达地区的学生相比有一定差距,他们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贫困。不仅如此,小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学习和生活压力而产生的自卑等情绪导致其心理压力较大,使之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BAS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如表3。

2BAS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结合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BAS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用心教育学生,用爱服务学生,最终形成的“多层次—全方位”模式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2.1多层次教育管理

BAS学院从五个层次推进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至学院领导,下至民族生自身,通过他人教育和自我管理相结合,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始终。五个层次为:院领导高度重视、辅导员班导师老教师关爱引导、学生干部榜样带动、家校联动、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第一层是院领导高度重视,学院成立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院书记、院长、副书记、各系主任、辅导员,学院书记任组长。小组制定了例会制度、听课制度和谈话制度,小组每月一次例会梳理学院民族生情况,并对民族生的教育管理进行研讨;学院领导每周要对民族生的课程听课一次、与民族生谈话一次,切实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上的状况及学生的需求。第二层是辅导员班导师老教师关爱引导。学院不仅发动辅导员、班导师,还发动老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关注帮扶,辅导员负责年级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班导师负责对班级少数民族学生的关注,老教师则负责对“困难”民族生的帮扶引导。第三层是学生干部榜样带动,学院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干部的榜样带头作用,一个学生干部对接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实行责任到人制。第四层是家校联动,学院建立了少数民族学生信息库,每学期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电话家访”至少2次,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表现。第五层是少数民族学生自我管理,学院给少数民族学生发放“目标小簿”,每个学期制定目标,并进行目标管理,以此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10

2对贫困学生教育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成因

2.1对贫困学生这一群体了解的还不够深刻

产生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现在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和过去的贫困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过去的贫困学生基本上是经济问题解决了,其它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而现在的贫困学生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贫困,同时还会出现因经济上的贫困而派生出来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层对学生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到位,导致一些学生工作人员频繁更换,甚至将一些没有学生工作经历和不能胜任学生工作的人员安排到学生工作岗位上,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2对贫困学生教育管理的投入不到位

一说到投入,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的是财力上的问题。近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贫困学生的问题,采取了“贷、奖、助、勤、补”等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和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等。同时很多学校为了鼓励和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也设置了学校内部的奖学金和很多勤工助学岗位。从国家和学校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基本从经济上解决了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可以说经济上的资助已经相当给力了。但是,现实条件下,解决贫困学生的问题,需要投入的不光是财力,而且还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本科院校有着较大的差别,如果学生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的配备比例和本科执行同一个标准,那工作效果是绝对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更何况高职院校所配备的辅导员不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是难以和本科院校相比的。

3对贫困学生教育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经济上的资助

贫困学生的困难原因是千差万别的。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不能让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借助各种力量渡过难关。,譬如:指导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解决学费问题;好好学习争取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奖学金来解决生活费的问题。有些还可以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学校要尽可能多地设置勤工俭学岗位,为愿意通过勤工俭学来解决自己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平台。

3.2精神上的关怀

在重视经济资助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贫困学生精神上的关怀,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自卑是高校贫困学生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少数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巨大的环境反差,自觉不自觉的产生自卑心理。担心同学们看不起自己,不愿和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久而久之,就脱离了集体,疏远了同学,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形成性格上敏感孤僻、沉默寡言等。面对这种情况,学生管理者要多给这部分学生以关怀,用爱心滋润学生的心田、用智慧启迪学生的心灵。既解决经济困难又解决精神困难、心理困难,才能引导贫困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11

二、建立健全科学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系

1.完善制度建设,明确评价内容。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评价制度,用制度明确评价的内容、规范评价的各个方面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的关键所在。评价制度的内容涉及学生党员学习、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也包括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的相关要求,主要包含:一是对学生党员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学习成绩是否优良,排名是否在班级的前列,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二是对学生党员工作情况的评价,学生党员是否勇于承担社会工作,是否乐于接受工作任务,是否有较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三是对学生党员人格品质的评价,是否具有诚信意识,是否具有优良的品格,是否乐于助人,是否有服务意识;四是对学生党员党性意识的评价,能否按时参加组织生活,能否积极参加党内活动,能否定期缴纳党费和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五是对党组织教育管理情况的评价,党组织是否注重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培养考察,是否重视学生党员的学习教育,是否组织学生党员定期培训,是否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奖惩制度、考核制度等相关党内制度。

2.健全组织体系,优化评价环境。构建健全的组织体系,完善组织设置,形成科学协调的组织构架,对于优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真正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首先,要继续推进把大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的工作力度,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及时成立党支部,逐步实现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积极选拔优秀学生党员骨干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把大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第二,要加强学校和院系党组织建设,确保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完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党组织和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人。对于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违纪违规的行为,严格追究责任,确保学生党员质量;推行目标管理,将党员教育管理的任务层层分解到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名党员中,形成层层落实的局面。第三,要借助上级党组织对学生党员评价机制的强制力和权威性,通过监督、检查、反馈等方式推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评价体制机制的创新,同时,以奖励先进、带动后进等方式充分调动高校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论文篇12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