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3-23 15:23:37

空调工程论文

空调工程论文篇1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系统划分,系统划分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到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水平、运行稳定性和管理方便性。

就本工程而言,可以有2种不同的系统划分方案:方案一将每层划分为一个系统;方案二将东向和西向的房间分别设置系统。2个方案的比较结果列于表2。表2中制冷剂管等效长度指最远端室内机至室外机间的气体配管长度与分歧管等效长度(Y型分歧管按0.5m计算)之和(忽略弯头的等效长度)。方案一的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内外机间高差、室内机间高差等参数明显优于方案二。

《规程》3.4.2条款指出,当室内机组运行工况一致,且负荷变化较为均匀时,多联机空调系统在40%~80%负荷率(部分负荷)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制冷性能系数。即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合理的分区,尽可能保证同一空调分区内各室内负荷变化的均匀一致性,以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尽管从表1可以看出东向房间与西向房间的负荷变化规律有一定差异,理论上方案二更有利于提高多联机系统的运行性能,但是从客房的使用角度考虑,各台室内机开关时间的随机性及参数设定的差异性导致室内机组运行工况并不一致,因此就客房的运行特点而言,方案二比方案一负荷变化均匀的优势并不太明显。综合考虑客房经营管理的方便性,本工程按方案一进行系统分区。

设备选型

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要经过试算与校核过程,其具体步骤如下:1)根据各房间室内计算负荷初步确定满足要求的室内机额定制冷量;2)根据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室内机制冷量总和选择相应的室外机额定制冷量(室内机确定不同时使用时,系统内所有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容量比不宜超过130%);3)按照设计工况对室外机的制冷能力进行温度、配管长度和高度差、融霜(制热工况时)等修正;4)利用室外机修正结果对室内机实际制冷能力采用公式(1)进行校核计算:5)如果由式(1)计算的结果小于房间的计算负荷,则重复上述2)~4)步重新选择室外机容量。

若冬季采用多联机热泵系统进行制热,还需要对其制热工况进行校核计算(步骤同上)。以某多联机品牌的设计选型手册为依据,将选型计算结果列于表3。屋顶冷负荷的存在使顶层的计算负荷加大,因此室内机310~316的选型规格也相应加大。查设计选型手册,系统1~系统3的温度修正系数为1.05(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33.2℃,室内湿球温度20℃工况时),配管修正系数(考虑制冷剂管等效长度和室内外机间高度差综合因素)分别为0.92,0.915和0.90。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是同样规格的室外机,但是随着配管不利因素影响的加剧,修正后室外机制冷量及制冷性能系数也明显减小。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了这点,不考虑配管因素的影响而将多套系统的室外机简化选为同样规格的设备,导致系统运行时出现了制冷(热)不足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步骤中第2)、4)和5)点与传统空调的设计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设计是按整个建筑(空调系统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确定冷水主机容量,且不需要对风机盘管进行类似的校核。但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笔者曾在送审过程中遇到审图人员要求按系统分区的逐时负荷的最大值选择室外机的经历,理由是按照《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5.1.1条款:必须进行逐时冷负荷计算以避免由于总负荷偏大导致装机容量偏大的现象。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08》也提出室外机容量应根据所服务区域逐时负荷的最大值进行选择。显然,这些观点都是受传统空调设计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事实上,基于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四大部件内的耦合作用的前提下,多联机空调系统通过协同控制电子膨胀阀与压缩机使进入室内机的制冷剂流量不仅要适时地满足室内负荷的需求而且要与循环总流量相平衡。与传统中央空调相比,多联机空调系统的集中控制技术要困难得多,目前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在制冷循环稳态运行的情况下精准地按需分配制冷剂的程度,因此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备选型需遵循其自身的独特设计方法。

施工图深化设计

《规程》3.1.6条款指出:多联机空调系统的施工图设计可分2个阶段,且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要求。

空调工程论文篇2

(1)在系统充注制冷剂时,没有按计算量充注;

(2)在计算系统制冷剂充注量时,计算不准确。

防治措施:

(1)系统充注制冷剂时一定要按计算量足额充注。

(2)施工人员在充注制冷剂之前需要对冷媒系统管线长度进行实际测量,认真计算充注量,并请多联分体空调厂家进行复核。

1.2室外机内过滤网堵塞分析原因

室外机内过滤网被焊渣、氧化皮等堵塞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使得系统制冷效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更容易烧毁室外机内压缩机。防治措施:在管道、管件焊接的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氮气保护焊,并使用氮气吹扫管路,以确保系统管路清洁。

1.3冷媒系统管路过长

由于冷媒管线长度超过制冷剂配管长度的限制,致使系统运行之后达不到预期的制冷效果。

分析原因:

(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或遇到障碍物,冷媒系统管线需要绕梁绕柱,或改变冷媒系统管线安装路由,导致管线长度增加,实际长度超过制冷剂配管长度的限制;(2)施工单位未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冷媒系统管线施工,导致管线长度增加,实际长度超过制冷剂配管长度的限制。

防治措施

(1)在多联分体空调系统设计及深化阶段,设计与多联分体空调设备厂家进行沟通,防止冷媒系统管路过长情况发生。

(2)由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或遇到障碍物,或施工单位在施工时发现管路过长时,一定要及时中止施工,把情况反馈给设计人员,并待设计人员、多联分体空调设备厂家确定变更方案后再进行施工。

(3)施工时一定要按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不能因为施工方便而擅自改动管线路由。

(4)冷媒系统管路过长时,优先考虑移动室外机,缩短冷媒系统管路长度,使管路实际长度满足制冷剂配管长度的要求。

2模式冲突导致系统不能运行分析原因

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系统报故障,线控器报警及室内机故障指示灯闪烁6次,报警“系统模式冲突故障”。模式冲突是因为设备在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运行时,同时开启了另一种模式导致系统故障,造成系统不能运行。防治措施:

(1)可采取集中控制器统一管理,统一调控。

(2)制定多联分体空调设备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制冷、制热模式的开启。

3室内、外机通讯不正常分析原因

(1)没有按照接线图要求接线;

(2)通讯线路短路;

(3)通讯线损坏,致使通讯线路不通

防治措施:

(1)施工单位一定要按照接线图要求进行接线,均需采用手拉手连接方式连接室内、外机通讯线路,不允许星形或局部星形连接方式。

(2)通讯系统调试前,一定要用仪表测量通讯线路的通断情况,以确保通讯线路没有损坏。

4管道结露分析原因:

(1)管道保温层外仅做了防潮层,而未做保护层,保温层被碰坏;

(2)保温管材直径大于管道直径,致使保温管材和管道之间有空隙;

(3)保温管材厚度未满足设计要求,达不到保温效果;

(4)管道支吊架与管道直接接触,形成冷桥。

防治措施:

(1)冷媒系统和冷凝系统管道保温层外,同时需做防潮层和保护层。

(2)采购保温管材时,选择保温管材内径要与管道外径相匹配,保温管材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3)管道保温施工时,保温管材直径不能以大代小。

(4)管道支吊架与管道之间做隔热处理。

5冷凝管道漏水分析原因:

(1)冷凝水管倒坡或翻弯;

(2)冷凝水管与室内机连接软管脱开;

(3)室内机外排水高度超过冷凝水提升泵的提升高度;

(4)管道堵塞;

(5)管件上有砂眼或裂缝。

防治措施:

(1)冷凝水系统管道沿水流方向应有不小于千分之五的坡度,并不得翻弯。

(2)冷凝水管与室内机之间连接软管使用专用喉箍紧固,软管的连接应牢固、不应有强扭和瘪管。

(3)有提升泵时,排水管到室内机排水管接口的距离应在300mm以内,机外排水高度不得超过500mm,排水管先提升300mm~500mm,再下落至少20mm。

(4)冷凝水管尽可能短并按顺坡度排水(途中),避免排水管道的走向忽上忽下,以防止冷凝水反向流动。

(5)在排水管连接时,不得在室内机与排水管连接时施加外力。

(6)施工过程中,冷凝水系统管道安装如未全部完成,管口应做临时封堵,以免异物进入。

(7)通气管管口朝下以避免异物入侵。

空调工程论文篇3

空调工程施工包括空调设备及空调管道的施工等,系统复杂,一般在整个建筑工程的后期进行。要做好空调监理工作,必须认真审核图纸,和设计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在土建工程施工前期就进入“角色”,努力做好事前控制,按照已编制的监理细则,认真细致地开展监理工作,把握监理工作的主动权。通过多年的监理实践,笔者对空调工程安装及系统调试中经常碰到的几个新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策略。

1使用功能不明确的房间,空调设计、施工要慎重

有些民用建筑在设计阶段不能确定所有房间的功能,业主只能委托设计单位按初步的规划来设计。对于裙房,业主一般考虑为商场,设计人员一般采用柜式空调机有风管送风无风管回风的方式。但工程竣工后,这些房间可能会改作不同的用途,如餐饮、洗浴、证券、银行等。这就形成了新的平面布局及房间分隔,原来设计的送、回风方式不能采用,非凡是餐饮、娱乐业需要独立的送、排风系统,空调冷负荷也很大,原来安装好的风管和水管需拆除、并重新设计、安装,空调机组也可能要重新选型,这就造成业主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碰到这种情况时,笔者建议监理人员要说服业主和设计单位,对这些房间的管道不要一次设计到位,只需根据空调负荷的大小来确定冷水的流量,预留供回水管道接口,空调机也不要一次选好。待以后功能明确后,再根据房间布局及装修造型,进行二次设计,这样既可减少设计的盲目性,又可以为业主节约投资或缓解资金压力。

2注重和空调工程有关的“预留”和“预埋”

一个空调工程中的预留孔洞、预埋件成百上千,一般又要求在土建施工阶段即完成这项工作。因此,在对施工图图纸会审时,监理工程师就要非凡注重对设备、结构专业图纸中的安装孔、管道穿剪力墙预留洞、设备及管道支吊架预埋件、管道穿楼板预埋套管、设备基础等的平面位置、标高、几何尺寸进行审查,检查是否有遗漏,各专业之间要求是否统一,是否满足设备工艺要求和管道走向要求,图纸是否能够指导空调工程安装。有的空调设计图中注明“预留孔洞、预埋套管”详见“结施”,但相应的结构设计图中又是“预留孔洞、预埋套管”详见“暖施”,实际上两个工种都未交待清楚预留孔洞和预埋套管。有些设计单位在结构设计图中只对800㎜×800㎜以上的穿剪力墙孔洞注明尺寸,而其它孔洞不予注明,这给监理和施工都带来不便。如某座18层的宾馆,合用前室和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口都设在剪刀墙上,需预留24个600㎜×600㎜的洞,但在土建施工时遗漏,到空调安装时才发现,结果不得不在剪力墙上重新开洞,既增加了投资,又破坏了结构,虽经加固处理但还是留下了结构平安隐患。有的工程按某一厂家的冷水机组外形尺寸预留了安装孔洞,但是业主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冷水机组往往在土建工程后期才会招标定货,非凡是将电制冷的冷水机组改为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时,预留的安装孔洞尺寸太小,不得已时只得将冷水机组解体后再搬入,这样严重影响了设备的性能。碰到这种情况,应充分考虑几种型式的设备进入的可能性,将设备安装孔适当留大一些。有的工程采用预制空心楼板、水磨石地面,这时一定要注重先预埋设备及管道吊杆后,再进行水磨石地面施工。对于高层建筑中的主立管穿楼板时的预埋套管,各层套管中心线应保持一致,并要考虑楼面贴地砖后楼板面增加的厚度。

3空调系统安装前,督促设计或安装单位提出尽量全面、准确的管道平面定位尺寸及标高

现在许多设计施工图上,设计者只给出了主要设备的定位尺寸,没有注明风管、水管的定位尺寸及标高,或者即使有尺寸,但不同专业之间管道碰撞、所注数据很不实用,甚至管道和结构、装修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图纸会签形同虚设,给工程监理和安装带来许多麻烦,往往先安装的管道施工很方便,后安装的管道施工很困难,施工单位互相扯皮,造成有的工程装了拆、拆了装。对于一个功能较齐全的建筑物来说,在有限的吊顶净空内,会有多个专业的管道。如空调专业的送风管、回风管、排风(烟)管、冷水管、冷凝水管,给排水专业的生活给水管、排水管、喷淋管,电气专业的强弱电桥架、母线等,假如总承包方的施工技术力量强,能够解决好各专业之间的互相配合新问题,则施工较为顺利。但目前比较多的情况是,土建工程、室内上下水、强电等由一个建筑企业承包、空调、消防、弱电、装修则分别由多家专业公司直接向业主承包,假如监理不力,则会引发各种矛盾和纠纷,甚至造成质量事故。所以笔者认为,对于大、中型空调工程,监理工程师要协助业主督促设计人员在图纸设计阶段就解决好专业之间管道碰撞的新问题,绘制安装大样图,监理工程师也应协调相关施工单位,本着“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安装计划,做到心中有数,按图监理。

4严格监理,防止空调水系统堵塞

空调水系统最常见的新问题是管道堵塞,造成空调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某工厂装配车间空调效果很差,散流器处有风吹出却无法降温。检查发现空调机组冷水管上的阀门全开,但压力表上的读数几乎为零,由此可判定流过空调机组表冷器管束的冷水极少,估计是空调机组四周管道内有堵塞物,拆开供水管压力表前的水过滤器,果然发现管道严重堵塞,堵塞物被清除后,车间空调效果达到设计要求。

由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空调管道施工中的敞口是否得到保护、水系统管道清洗是否认真、彻底,监理工程师是否旁站监理,直接关系到空调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做好以下监管、协调工作摘要:

4.1安装水管过程中,要求施工人员注重操作方法,尽量避免焊渣、麻丝等物落入管中。管道临时敞口处应采取保护办法,如管口包扎、遮挡等。

4.2在管道的最低处安装一个口径稍大的排污阀。

4.3主立管的顶端设1个手动排气装置,系统注水时开启,注满水后迅速打开排污阀,将管道内的水尽快排走。清洗的次数要视冷水系统大小和排水干净程度而定,少则几次,多则十几次。

4.4管道清洗时,监理工程师必须旁站,并做好监理记录,从避免出现新问题后互相推诿、扯皮。在有几家空调安装单位同时参加施工的大型空调工程中,这一工作尤为重要。

5采取有效监理方法,减少设备噪声及振动

监理工程师在进行空调方案审核时,一定要弄清噪声源,比如冷水机组、冷却塔、冷却水泵、冷水泵、空调器、通风机等,这些设备的噪声都非常大,要审核这些设备布置的位置是否合适、是否最优,设计是否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消声、减振办法。不能只考虑空调系统的消声而不考虑排风系统的噪声,只考虑送风口的消声而不考虑回风口消声,也不能只考虑建筑物内部的消声而不考虑噪声对四周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监理时,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比如吊顶式空调机组是极易产生噪声的设备之一,在产品定货时,监理工程师就要协助业主严格按设计要求的噪声标准订货。产品到货后,认真验收,必要时应采用噪声仪检测空调机组的噪声,检查其是否和产品订货合同上一致,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假如产品的噪声超标,安装后又会影响房间的使用效果,但又不便更换或退货时,则应督促相关单位采取严格的消声减振办法,如采用消声小室、整体式隔声罩隔声和减振吊杆减振等。

6空调设备安装及系统试运转阶段的监理要点

设备安装前,应由建设、监理单位主持,施工单位参加,共同对设备开箱检查,并由监理做好开箱检查记录,空调设备应有装箱清单、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说明书等随机文件,进口设备还需具有商检部门提供的检验合格文件。设备就位前,监理工程师应验收混凝土基础,合格后方可安装设备,以免返工。空调设备安装过程的监理应严格按《通风和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97)及其它相关规范执行,非凡要注重摘要:①空调机组的冷凝水排水管上应设置一定高度的水封,防止夏季送风带水及冬季吸入未经处理的空气;②空调设备和冷水管的连接采用软铜管等弹性连接,且宜在冷水管进水管上安装水过滤器;③现场组装的大型空调机组在组装完成后,应进行漏风量测试;④风管和设备的连接处,常发生连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明显漏风,影响使用效果,必须逐台检查。

空调系统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试运转及系统调试。工程实践证实,凡是施工结束后进行了系统调试的项目,效果都比较好,而且调试中发现的新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整改。相反,相当数量的工程一交了事,对存在的新问题互相推诿,影响了工程效能的充分发挥。空调系统的调试包括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联动试运转、无生产负荷系统联合试运转、带生产负荷系统综合试运转四项内容,对于每一项调试内容,监理工程师都必须参加并发挥应有的功能,及时做好监理记录,对于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实事求是,积极协助参建各方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7结束语

空调工程的质量监理同其它监理工作一样只要监理工程师抓住了空调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点,注重和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货商的沟通和协调,采取必要的监理手段,努力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就一定能做好质量监理工作,使业主在工程建设中获得最大的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空调工程论文篇4

暖通空调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想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建筑物的居住功能,首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质量,从细节入手,全面加强管理,尤其是暖通空调工程的安装成本,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暖通空调工程的正常运行。本文也会对如如何管理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质量和控制施工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应的提出一系列可行性强的参考建议。

1.施工管理分析

1.1 目标管理

目前,我国暖通空调工程也被称作三位一体的建设项目,其主要包括采暖、通风以及空气调节三方面工作内容。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质量的高低,可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建筑物的用能系统,因此,必须做好暖通空调工程的施工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关键任务就是要明确工程管理目标,而暖通空调工程的管理目标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即: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及安全管理目标等。

首先,在确立工期目标时,工程管理人员必须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来定,保证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来制定具体的施工工期。其次,在确立质量目标时,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施工管理标准来进行,同时还要构建一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便可以最大化确保暖通空调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后,在确立安全管理目标时,必须使其针对整个施工过程,提高相关企业的重视度,对施工现场采取实时的管控和监督,争取将安全风险控制在最小化,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事故和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暖通空调工程目标的管理,主要是遵循先制定、后执行的管理方针,必须确保各项目标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保证目标执行的有效性,使其达到有制度可循、有法可依。

1.2 施工准备工作管理

暖通空调工程不同于其它建设项目,其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因此,只有做好施工准备工作,才能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进而使人们可以安全的进行使用。基于此,这就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关键任务就是要对施工准备工作加大管理力度。其一,要组建一个完善、合理的管理机构,并安排专业管理人员制定项目安全管理规划以及其它相关方案。其二,在聘用安装施工人员时,必须适当提高用人标准,规定只有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经验多的人员才能得以胜任。其三,在施工材料和施工设备方面,要确保供给充足且与施工设计要求相吻合,这样才能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3 施工过程管理

暖通空调工程在对施工过程进行管理时,要将质量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因为施工技术人员的操作水平与整体工程质量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在工程施工开展前期,相关施工技术人员不仅要牢牢掌握暖通空调的安装要点和操作规范,而且还要全面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另外,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先确立口头协议,然后再签定施工交底说明书。同时,安装单位还要对施工人员定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以便可以,进一步提升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进而使其在实际操作时,可以秉着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展,这样才能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使整个工程项目能够如期完工。

1.4 施工技术管理

目前,很多暖通空调工程在实际施工时,都会因技术不到位而发生各种施工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

1.4.1 管线设备的定位及标高问题

该类施工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工程开展前期,相关技术人员未研读施工图纸所致,进而使得管线和设备的定位与基准要求出现较大的偏差。

1.4.2 空调水系统的水循环问题

该类施工问题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施工时,技术人员对于各专业管的交叉现象极为忽视,并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完善,进而使得管网中出现大量气囊,导致空调水系统中的水循环出现堵塞现象。

1.4.3 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结露滴水问题

该类施工问题主要是由于管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性不强所致,施工人员在进行设备安装时,未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再加上管道材质较差,达不到工程施工要求,所以才会导致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噪音和结露滴水问题。

2.成本控制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

暖通空調工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管理问题,如:施工不规范、施工水平偏低等,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工程的整体安装质量,而且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因为,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费用要占总成本的80%左右,所以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对于工程的运行效益而言,至关重要。

因此,要想使工程造价达到最佳标准,前提条件就是要保证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首先,投标单位在中标后,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做好现场调查工作,即查看地理条件、工程交通情况等,看其是否与施工设计要求相吻合,以便可以为工程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准备条件。其次,在确立影响成本控制因素后,要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方案,并将其彻底落实到实处,这样才能能使准备阶段的成本费用处在可控范围内,进而更好的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

2.2 材料设备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

暖通空调工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施工材料和设备,相对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也会十分明显,因此,做好材料设备采购阶段的成本控制也是当下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任务。首先,要安排专业采购人员进行材料选购;其次,要做到货比三家,尽量选择信誉度高、具有国家生产资质的供应商;最后,要合理的分析供货商所提供的价位,尽量在有限的物质资源基础上,采购到质量优等的材料和设备,以便更好的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2.3 工程合同管理的成本控制

暖通工程在开展前期,安装单位、业主、工程分包商要签订施工合同及一些相关文件,在进行合同签订时,必须要重视成本方面的问题。例如安装单位在与业主进行合同签订时,要先认真研读施工图纸,然后再统计施工材料和工程量,以免出现材料估算不准确、施工进度延后等不良情况,进而增加人工成本,对工程经济利益的提升带来诸多不利。

2.4 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针对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在运用施工材料时,相关施工人员要保证材料型号和规格与基准要求相一致,避免出现材料浪费情况。因为一旦材料浪费过多,不仅会影响到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增加材料成本,使企业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另外,要确保施工人员能够在如期内保质保量的完工,因为若是在施工阶段出现人员管理不当的情况,则势必会导致工期延后,相对也会大大增加人工成本。

结束语

综上所述,暖通工程质量的保证,对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使暖通空调工程发挥出最大的实效作用,就要对其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全面的管理,不仅要在施工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而且还要保证施工方案和管理目标制定的精准性和合理性,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机构和施工队伍,这样才能在降低工程成本的基础上,更好的提高暖通空调工程的运行质量。

空调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欧盟调优项目;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02503

一、人才培养新要求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改革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文件精神,高等学校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这两方面的功能,这就意味着高校在专业结构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应满足“与市场匹配”的要求。专业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的重要保障,课程体系涵盖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实施、教材的选取、教师授课方式、科目考核方式、学分的定制等方方面面,课程体系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难点分析

(一)专业内涵外延导致专业定位不明晰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前身为20世纪60年代的地下建筑学专业,是为满足国家对地下人防与国防工程建设的需要,仅在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六所高校开设,为人防和城市地下工程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而后,因国家专业调整,这六所院校中大部分取消了地下建筑学专业招生,仅南京工程兵学院保留了人防工程专业、同济大学保留了地下工程方向。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被赋予了新内涵,不再局限于建

造一座地下结构,一些民防工程,或一条地下铁道线路和车站,而是要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规划、管理等全局出发,研究和处理好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乃至与整个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人类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充分利用资源与能源、提升国家社会发展水平、改善城市综合条件和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在社会发展新的需求下,先后有几十所高校依托结构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既有学科,植根于采矿专业、矿井建设专业、人防工程专业或铁道建设专业,申请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由于各所高校学科方向存在差异性,因此造成其课程体系建设具有浓厚的行业特点,专业定位不明晰[1-2]。

(二)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给专业课程设置带来难度

地下工程不同于传统的土木工程,它具有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涉及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地下交通规划、地下建筑学、地下结构稳定理论、地下结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地下工程水电通风、地下工程防灾等诸多学科,涉及的专业课程科目繁多,加之专业定位不明晰,专业课程设置难度大,呈现出无序和不规范等问题。

为此,从2010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研讨会,围绕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等问题展开

讨论[3-5]。

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从组织申报到正式对外招生,学校土木工程学院同样面临着上述难题。学院组织专门的教师负责申报及建设工作,通过查阅国内外高校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相关信息,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及专家召开多次讨论会,积极参与国内外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研讨,最终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定位应体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综合利用及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等内容,应涵盖城市规划、工程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系统理论和知识,突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对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并最终确定借鉴欧盟先进的调优理论,从该专业应达到的社会所需能力点的角度指导课程体系建设,使其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更好地满足“与市场匹配”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欧盟调优理论的核心理念

欧盟调优项目(Tuning Study)起始于欧盟博洛尼亚进程,即欧盟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目的在于推动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不同国家之间各个大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透明性和兼容性,促进大学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转变,让课程的设置更好地匹配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6]。该项目最初在欧盟成员国之间推行,之后逐步推广到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迄今已有12年历程,数百所大学参与。中国于2013年3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了中欧联合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教学过程项目研讨会,同年由同济大学牵头正式开展中欧土木工程本科专业调优项目[7]。

该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开发和提供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公民意识。实施方法主要是通过向社会各界开展调查,理清社会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需求,以此来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估教育项目。

(二)欧盟调优理论在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实践

根据欧盟调优理论的实施方法,分三个步骤完成研究工作:

1.专业需求调查及评测体系建立

通过邀请相关高校的专家、学院相关专业的主讲教师、用人单位代表、在读研究生代表共20人组成专家组,重点讨论并总结为满足社会需求需要达到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并将通用能力细分为学习与理解能力、分析与应用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社交与合作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及个人素养与社会责任能力6个大类,针对每个大类进一步细分,最终确定35个能力点;同理,将专业能力细分为工具性知识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系统性理解能力、专业分析与创新能力及工程项目沟通协作与组织管理能力5个大类,28个能力点,通 过定性的方式完成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将每个能力点按照重要程度(Importance)及达成程度(Achievement)进行量化。

2.信息数据采集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将建立好的能力点评测指标以调查问卷、座谈及网上答题等多种形式开展量化打分,调查对象涉及大学相关专业教师、在读本科生及研究生和用人单位,最终完成数据采集。接着,采用综合加权平均法,根据调查人员类别、“重要程度”及“达成程度”值重要性的不同,经专家组讨论,分别给予不同权数加以平均,计算出每个能力点在重要程度及达成程度的分值,经综合评判后绘制重要程度及达成程度曲线比较图。此外,还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分别绘制各能力点重要程度及达成程度曲线比较图,以便更科学地分析和指导后期调优工作。

3. 数据分析及结论

通过对上述各曲线图展开横向及纵向比较,可得出以下建议:(1)应加强学生通识教育,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培养知识和能力兼备的学生;(2)强调文、理、工科课程的相互渗透,设置综合性跨学科课程,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学科间的联系,建立合理而全面的专业结构;(3)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推广讨论课及项目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建立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4)灵活学分转换机制,鼓励学生通过参与科研、自主创新项目研究、校际间交流、参加讲座、论坛等形式获得相应学分。

4.指导调优,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根据量化结果分析显示,重要程度与达成程度之间的差距越大,该项能力越需要强化。根据这一指导原则,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优选相关课程科目和教材,并合理制定学分及考核方式,从而建立科学的课程建设体系。首先,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课程划分为四个大类,即通识类课程、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并将专业课程细分为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及专题讲座三类。按照所需达到各能力点的要求,通识类课程需开设人文、历史、法律、管理等相关课程;自然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物理学、化学等主要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概论、流体力学,测量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等,专业课程中,主干课程优选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基础工程,地下建筑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隧道工程,地铁与轻轨交通,地下与岩土工程施工,基坑工程等科目;特色课程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导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建筑风水电工程,地下工程项目与管理,地下防护结构,土动力学,岩土地震工程;开设相关专题讲座8次,涉及桩基工程、土体防渗加固与特殊土工程、冻土学与冻土工程、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同时,在教学模式、学分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优化指导学分的分配及转换,鼓励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进相关考核方式等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服务。

四、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围绕“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匹配”的指导思想,通过借鉴欧盟调优理论中“能力点评测”的核心方法,通过建立能力点指标体系评价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合理性,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与市场匹配”的要求,探索制定出一套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及规范化建设新模式。该模式的建立不仅能更好地优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规范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能对其他新、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改革起到一定参考和借鉴作用。参考文献:

[1]徐帮树,刘健,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探析[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0(4):107-108.

[2]江学良,杨慧.城市地下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4):47-50.

[3]蒋冲,唐礼忠,等.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6):29-32.

[4]陈之毅,沈 昊.地下建筑专业课群组建设的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39-42.

[5]宋帅奇,潘巧红,郭金敏.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J].山西建筑,2011,37(5):244-245.

空调工程论文篇6

 

为满足暖通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对CAD系统的集成化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开发集成化程度更优异的CAD系统必须有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与控制科学为技术基础。笔者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在分析现有暖通空调CAD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化CAD系统开发环境,并探讨了实现CAD集成化系统的主要途径。论文检测。

1.CAD系统现状

暖通空调CAD的发展是暖通空调专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较高阶段和成果的综合体现。我国开始研究暖通空调CAD系统始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才进入实用阶段。而在硬件与软件发展速度惊人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和影响着暖通空调CAD系统功能的全面提高,还影响了CAD系统开发环境。

1.1系统内部不均衡发展

一方面是CAD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应用不协调、不均衡。一般认为,一个较为完善的暖通空调CAD系统至少应包括三大功能块,即:(1)设计计算,完成常规专业技术,如负荷计算、水力计算等;(2)模拟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仿真模拟机分析,以利决策,如全年能耗分析、冷热源分析等;(3)图纸绘制,包括图形绘制及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如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书等。模拟分析和设计计算是暖通空调计算机开始应用发展的标识。论文检测。而现今,图纸绘制功能发展迅速,其应用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了以上的两个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图纸绘制的简便使其成为最迫切需求的。而模拟分析及计算功能使用不方便,特殊问题不能解决以及其计算结果可信度不高等问题也是图纸绘制功能普及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功能模块中子模块之间的发展应用的不均衡性。例如,水利计算中的水系统计算就要比风系统表现为更成熟等等。由于上述各种不均衡现象的存在对CAD系统内部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了系统整体功能水平不能发挥出来,有下降趋势。

1.2系统内部数据冗杂,交换能力差

CAD系统的数据库是由多个子库构成的,各子库之间的协调性不好往往导致系统数据处理难,交换能力差等问题。而暖通空调CAD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工程数据库,是实现暖通空调系统集成化的关键部分。CAD系统内部数据的交换能力差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数据重复冗杂,另一方面是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交换只能通过各自的输入/输出接口完成,并且要人工完成。论文检测。暖通空调CAD系统三大功能块之间的独立性导致相关信息的重复输入和存储,而图纸绘制功能在设计阶段的计算结果又必须用另一种格式输入,这些加大了系统数据库,是系统数据库内数据冗余的主要原因。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使数据传递加大难度,增加了系统的负荷能力。由于数据库是CAD系统的核心部分,系统内部不理想的数据通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AD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1.3系统相对封闭

系统内部的功能、运行模式等在开发完成时就已经固定了,一旦实际情况与预先设置的情况不一致,则该系统就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系统的知识扩新能力较差,如果出现新的需求则无法运行或者结果差之千里。该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性,限制了系统的使用范围。这种相对封闭的系统结构已经能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工程设计的需要。

1.4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低

目前CAD系统都是以软件为中心,而不是用户,用户界面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次要的。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模拟分析功能一般都是围绕程序进行的。在用户界面的可视化、操作性能等方面,用户的界面也存在缺陷。增强CAD系统的实用性,实现用户与程序逐步分离是提高用户界面友好程度的主要目的。

2.实现暖通空调CAD系统的主要途径

集成化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包括广义集成概念中的集成化、交互式、智能化及网络化等内涵并具备暖通空调设计与CAD各项功能,是CAD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平台。大量相关科学技术理论为暖通空调的CAD系统环境的开发与研究指明了途径。

2.1信息流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信息流是抽象的,又是CAD系统和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开发基础。分析信息流可以为软件开发确定功能模型,决定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集成方式、软件结构和功能结构,为交互式、网络化、智能化等功能概念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整个信息分析过程要运用综合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明确信息过程中所有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使得原型系统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更加便捷。

2.2集成方式

集成的方式由集成要求、集成数据量、集成内容等确定。现今通用的集成方式主要有用公共界面集成和用工程数据库集成两种。由于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均需粗粒大量图形,而且都要围绕建筑条件图来工作。因此,暖通空调的CAD集成系统的开发环境可以采用面向图形的用户界面集成方式。采用这种集成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图形处理部分的独立性,还可以使一些典型图形成为界面的组成部分,例如,建筑条件图、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平面图。

2.3开发方法

对于开发周期长‘协调关系多的复杂系统的开发工作必须遵循和利用相关的标准规范,并且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现今,最为通用的软件工程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等。快速原型法开发周期短,而且易于调动各方人士参与。由于其能构成局部反馈循环并惊醒修改和完善,因此,暖通空调的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开发主要以快速原型法为主体,原型系统的建立是系统开发的关键。

3.结论

目前暖通空调CAD系统理论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在分析暖通空调设计信息流的基础上,应尽量提高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并符合标准化程度。暖通空调CAD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化信息系统,集成的内涵在于系统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共享。这一概念还可扩展到ICAD和ICADDE的实现过程,将其视为一个更大的信息系统进行考察。充分运用建立在信息理论基础上的集成观点,对于集成化的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分析和实现,无疑是非常有益的。这样既能满足当前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需要,又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自身的软件需求。由此,对暖通空调CAD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也能逐步跟上不同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在康.暖通CA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暖通空调,2008,(6).

[2]施鉴诺.空调专业实用CAD技术[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江仇,洪天真.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J].暖通空调,2005,(6).

[4]姜振寰.自然科学学科辞典[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J].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空调工程论文篇7

 

为满足暖通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对CAD系统的集成化必须有更高的要求。开发集成化程度更优异的CAD系统必须有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系统与控制科学为技术基础。笔者根据自己工作经验,在分析现有暖通空调CAD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化CAD系统开发环境,并探讨了实现CAD集成化系统的主要途径。论文检测。

1.CAD系统现状

暖通空调CAD的发展是暖通空调专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较高阶段和成果的综合体现。我国开始研究暖通空调CAD系统始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才进入实用阶段。而在硬件与软件发展速度惊人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不仅制约和影响着暖通空调CAD系统功能的全面提高,还影响了CAD系统开发环境。

1.1系统内部不均衡发展

一方面是CAD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应用不协调、不均衡。一般认为,一个较为完善的暖通空调CAD系统至少应包括三大功能块,即:(1)设计计算,完成常规专业技术,如负荷计算、水力计算等;(2)模拟分析,对备选方案进行仿真模拟机分析,以利决策,如全年能耗分析、冷热源分析等;(3)图纸绘制,包括图形绘制及相关技术文件的编制,如施工图及设计说明书等。模拟分析和设计计算是暖通空调计算机开始应用发展的标识。论文检测。而现今,图纸绘制功能发展迅速,其应用普及程度远远超过了以上的两个方面。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是图纸绘制的简便使其成为最迫切需求的。而模拟分析及计算功能使用不方便,特殊问题不能解决以及其计算结果可信度不高等问题也是图纸绘制功能普及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功能模块中子模块之间的发展应用的不均衡性。例如,水利计算中的水系统计算就要比风系统表现为更成熟等等。由于上述各种不均衡现象的存在对CAD系统内部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导致了系统整体功能水平不能发挥出来,有下降趋势。

1.2系统内部数据冗杂,交换能力差

CAD系统的数据库是由多个子库构成的,各子库之间的协调性不好往往导致系统数据处理难,交换能力差等问题。而暖通空调CAD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工程数据库,是实现暖通空调系统集成化的关键部分。CAD系统内部数据的交换能力差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数据重复冗杂,另一方面是系统内部数据之间的交换只能通过各自的输入/输出接口完成,并且要人工完成。论文检测。暖通空调CAD系统三大功能块之间的独立性导致相关信息的重复输入和存储,而图纸绘制功能在设计阶段的计算结果又必须用另一种格式输入,这些加大了系统数据库,是系统数据库内数据冗余的主要原因。系统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相互独立使数据传递加大难度,增加了系统的负荷能力。由于数据库是CAD系统的核心部分,系统内部不理想的数据通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CAD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1.3系统相对封闭

系统内部的功能、运行模式等在开发完成时就已经固定了,一旦实际情况与预先设置的情况不一致,则该系统就不能适应工作环境。系统的知识扩新能力较差,如果出现新的需求则无法运行或者结果差之千里。该系统内部子系统之间的不兼容性,限制了系统的使用范围。这种相对封闭的系统结构已经能够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工程设计的需要。

1.4用户界面的友好程度低

目前CAD系统都是以软件为中心,而不是用户,用户界面的开发往往被认为是次要的。而该系统的设计计算和模拟分析功能一般都是围绕程序进行的。在用户界面的可视化、操作性能等方面,用户的界面也存在缺陷。增强CAD系统的实用性,实现用户与程序逐步分离是提高用户界面友好程度的主要目的。

2.实现暖通空调CAD系统的主要途径

集成化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包括广义集成概念中的集成化、交互式、智能化及网络化等内涵并具备暖通空调设计与CAD各项功能,是CAD系统开发应用的基础平台。大量相关科学技术理论为暖通空调的CAD系统环境的开发与研究指明了途径。

2.1信息流分析

暖通空调设计信息流是抽象的,又是CAD系统和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开发基础。分析信息流可以为软件开发确定功能模型,决定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集成方式、软件结构和功能结构,为交互式、网络化、智能化等功能概念的实现提供了现实依据。在整个信息分析过程要运用综合分析法来进行分析。明确信息过程中所有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使得原型系统设计以及系统的实现更加便捷。

2.2集成方式

集成的方式由集成要求、集成数据量、集成内容等确定。现今通用的集成方式主要有用公共界面集成和用工程数据库集成两种。由于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均需粗粒大量图形,而且都要围绕建筑条件图来工作。因此,暖通空调的CAD集成系统的开发环境可以采用面向图形的用户界面集成方式。采用这种集成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图形处理部分的独立性,还可以使一些典型图形成为界面的组成部分,例如,建筑条件图、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平面图。

2.3开发方法

对于开发周期长‘协调关系多的复杂系统的开发工作必须遵循和利用相关的标准规范,并且采用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现今,最为通用的软件工程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等。快速原型法开发周期短,而且易于调动各方人士参与。由于其能构成局部反馈循环并惊醒修改和完善,因此,暖通空调的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开发主要以快速原型法为主体,原型系统的建立是系统开发的关键。

3.结论

目前暖通空调CAD系统理论还不完全成熟,因此在分析暖通空调设计信息流的基础上,应尽量提高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联系性并符合标准化程度。暖通空调CAD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计算机化信息系统,集成的内涵在于系统信息模型中信息的共享。这一概念还可扩展到ICAD和ICADDE的实现过程,将其视为一个更大的信息系统进行考察。充分运用建立在信息理论基础上的集成观点,对于集成化的暖通空调CAD系统开发环境的分析和实现,无疑是非常有益的。这样既能满足当前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需要,又能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改善自身的软件需求。由此,对暖通空调CAD系统的开发与研究也能逐步跟上不同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在康.暖通CAD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暖通空调,2008,(6).

[2]施鉴诺.空调专业实用CAD技术[J].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3]江仇,洪天真.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J].暖通空调,2005,(6).

[4]姜振寰.自然科学学科辞典[J].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钟义信.信息科学原理[J].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

空调工程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126-04

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明确提出了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初、中、高级任职教育”的教育体系,综合性大学作为理工大学新型院校体系的龙头和基石,承担着初级指挥生长军官学历教育培养任务和国防生任职培训任务。任职教育是以基础学历教育为基础的大学后的职业教育。任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以岗位任职能力培养为重点。

据统计,近年来参加通风空调课程任职教育的学员中本科所学专业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的占22%,其他专业占78%,而近78%的学员毕业后将从事防护工程内部设备(通风空调)安装与维护工作。由此可见,国防生任职培训的生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虽然大部分学员具备良好的工程科学素养,但缺乏通风空调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那么在短短3个月培训时间内,如何使国防生实现教学目标是该课程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有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一)确立教学内容是实施有效教学模式的基础

有效的教学始于恰当的教学目标。只有清晰地界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作为国防生任职岗位的专业核心课程,通风空调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有效掌握防护工程通风空调系统与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以及防护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和相应的技术措施,为从事工程设备安装、维护管理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学校工程技术类任职学员是来自于地方院校的国防生,是一群高素质的优秀青年。然而,由于大部分学员来自非相关专业,这对课程内容体系的优化提出了要求:既能有效补充任职所需的理论知识,又能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员

岗位工作能力。根据学员的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分为空气调节和防护通风两部分内容。补充制冷循环、换热过程等空调基础专业知识;强化通风防护的概念;删减地下工程热工计算、通风管路设计计算、热湿处理设备的换热计算等相对任职岗位偏、远、专的内容;增强防护工程战时环境保障措施,防护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等实践性内容。

(二)贴合教学内容,有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模式指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基础上,为实现特定教学目的,将教学的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成具有相对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型。选择何种教学方式,取决于预定结果或教学目标。只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容易被学员接受,才能鼓励学员学习。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往往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常见的教学模式有:直接讲授模式

、概念形成模式、探究模式、因果模式、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模式、综合模式、PBL模式等。丰富有效的教学模式可将课堂变成“情景的课堂”、“思辨的课堂”、“自主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合作的课堂”。

教学内容明确后,即可制定教学计划,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具体措施见表1所示。

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模式

第一章:绪论2采用直接教学模式,分析防护工程内部环境特点,构建通风空调系统整体概念

第三章:防护工程通风集体防护6融合探究模式、综合模式、因果模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模式。通过预习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分析重点、难点,建立初步的知识构架后,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

第四章:防护工程通风量计算1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认识通风方式对工程维护管理的作用

第十章:地下柴油电站通风1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认识不同工程柴油电站的通风方式

第二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焓湿图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探究模式、综合模式,补充专业基础知识。设置生活中的不同现象问题,分组合作学习,认识湿空气的特点

第五章:空调热、湿负荷计算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认识地下工程的负荷特点

第五章:空气的热湿处理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补充专业基础知识,穿插介绍各种热湿处理设备的使用情况

第七章:空气调节系统8融合探究模式、综合模式、因果模式、课堂讨论等教学模式,通过预习题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分析重点、难点,建立初步的知识构架后,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

第七章:地下工程的防潮除湿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课堂讨论模式,结合典型防护工程案例教学,认识不同除湿方式的原理、设备的使用

第五章:空调房间的空气分布、防火排烟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结合典型防护工程介绍空气分布的方式特点,风口风量调试,防排烟主要设备的使用方法

联教联训:知识拓展讲座2融合直接教学模式、因果模式、课堂讨论模式,结合部队实际,介绍防护工程通风空调系统现状、剖析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实践20采用PBL模式,通过不同的现场见习(典型防护工程通风空调系统、除湿空调设备厂、实验室),掌握通风空调系统的组成、设备的结构性能和使用方法、工程维护管理的重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空调工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179-01

1 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概述

(1)一体化教学的涵义。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把理论知识与实操训练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将专业理论课、实操课、电脑仿真和多媒体等技术融合于教学过程,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是一种符合现代技工教育发展和高效的教学模式。(2)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是理论与实践、理论与生产实习紧密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体现了实用、高效、先进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用交叉教学代替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模式,既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又使学生学到与专业技能有关的操作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人为的划分时间段的做法(例如,规定一个学期的前十周为理论课,后十周为实习课),对理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让学生在理论课后马上进入实训,在理论指导下的实操训练,可以更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即实现理论课与实习课的有效结合。

2 开展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必要性分析。目前,技工教育又迎来了一个发展良机,但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普通高中、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影响下,技工院校的生源整体质量有所下滑,学生个体差异越来越大,普遍存在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比如,在专业理论课堂上较多学生玩手机、睡觉,听讲不用心,学习效果较差;在实习课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能模仿操作,完成实训项目,但多数学生并不理解操作过程的含义,更无法将理论与实操有效结合起来,因此,单纯的实习课无法进一步发挥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作用。加上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程的内容抽象、枯燥,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理论与实操联系不强,而且实操项目不够丰富,严重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如果在教学上继续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和实习教学分离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的发展形势,因此,实施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势在必行。(2)可行性分析。虽然技工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理论课学习兴趣不高,但他们的模仿能力较高、动手能力较强。若教师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打破理论讲授课和实习课的界限,融合理论知识讲授和实习于一体,让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有目的性的引导,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答问题,从而主动学习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操作,达到理论与实习的有益结合,就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目前,学校已建成制冷与空调实训室、PLC实训室、电工操作实训室、机器人焊接实训室、电子综合训练实训室、自动控制实训室、数控实训车间、汽修实训车间等20多个实训室,每间课室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且学校正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一体化”教学改革,这为制冷与空调专业开展“一体化”教学提供很好的基础条件。此外,为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授课,关键是要具备既有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又有技能实训教学能力的“一体化”教师。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课和生产实习课教学,能有效把握教学进度,及时解决两方面教学中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学中做到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紧密衔接。因此,教师不单要具有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级的职业技能水平。目前,我校几位制冷与空调专业的教师都具有中级职称及技师以上职业资格,可以胜任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

3 制冷与空调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1)一体化教材开发。在教材编写上,教师应结合本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学校实训设备的规格类型等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在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要有新颖性,形式要多样化,尽量多采用用图、表等直观方式,使教材生动形象,最好结合实操设备做成循环效果图,使用电子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此外,必须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出发,整合增加专业课相关基础知识,删去比较难的章节,增加实用性强的内容。(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一体化课程设置。突破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综合素质课程三个模块。其中,专业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按照阶段性完成。一体化教学方式:(1)理论与实践结合。对于内容较抽象的理论课,可以在实训室结合现有的设备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解制冷系统“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节流阀)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时,可以对照电冰箱或空调器的实训操作台或实物讲解,让学生通过观看压力表的读数来学习系统的高低压设备,手摸制冷管道的冷热程度和观察管道表面结霜情况来学习系统的高低温设备,使学生掌握压缩机是通过消耗电能压缩制冷剂来实现制冷剂的升压升温。(2)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硬件基础,目前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必须设计合理的实训项目,由教师和学生一起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当前的实训设备和器材,组建实践教学平台,让学生在组建过程中综合学习理论知识和实操训练,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比如可以组建一台小型的冷库操作台,通过设计制冷系统、制冷剂回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在组建过程中学习弯管、焊接、制冷剂充注、测量和检测等多种实操手段,还可以在组建的操作台上开设实训项目,用于制冷设备维修中级工的培训与考级,实现“教、学、技能考核”为一体,真正做到一体化教学。

总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为技工教育教学的发展寻找适用的教学经验,积极探索科学的技工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技工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虽然在一体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比如,课程设置还不够完善,校本教材的开发未达到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教学实训平台的开发未实现规模化,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够科学全面等,但是这些都问题都将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探索和完善。

参考文献

空调工程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1.057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urse in Information Teaching Background

LI Jingli

(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 Tianjin 3004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de integrated design on project teaching program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course. And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ols to assist project teaching process Blackboard teaching cloud platform, micro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videos, etc., to strengthen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organ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purpose of enhanc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Key words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project; course reform

1 课程教学项目的开发

为紧密结合社会对暖通空调专业的需求,使学生能力更符合职业岗位要求,我校空调教研室组织专业教师,在天津市暖通行业进行就专业技能要求、专业发展潜力、企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要求及毕业生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同时,参考第三方麦克思评估机构对本专业的报告分析,毕业生主要从事制冷与空调系统的设备调试、安装、运行维修及工程设计、产品销售等工作,整合、归纳专业的典型工作项目分析如图1所示。

本校近几年招生主要是天津本地生源,学生毕业后90%以上服务于本市暖通及相关行业。而天津的暖通空调行业市场上,冷水机组占据主导地位。天津出台《关于鼓励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办法》,鼓励利用财政金融政策发展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对利用地源热泵的项目,按照供热(冷)面积给予30~50元/m2的财政补助,大大推动了地源热泵产品在天津市场的发展。根据天津区域中央空调市场调研报告显示,冷水机组的市场占比2012年:26.9%,2013年:27.3%;多联机空调机组的市场占比2012年:24.5%,2013年为26%;水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市场占比2012年:14.5%,2013年为13%;空调末端产品的市场占比2012年:11%,2013年为10.6%,等等。

结合以上分析,对“空调工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并实施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课程内容以空调系统应用为主线,以人在空调房间的舒适要求为切入点,从空调设备的使用到空调系统的运行,直至空调系统的设计,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典型的学习项目――项目一房间内空调参数的调节(20学时),包含湿空气的主要性质分析、i-d图的绘制与使用、典型产品的空气处理及空调系统送风参数的确定四个工作任务;项目二常用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24学时),包含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及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三个工作任务;项目三常用空调系统的设计与选型(20学时),包含机加工车间一次回风空调系统的设计与选型、写字楼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设计与选型及小型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与选型三个工作任务。通过各自对应的能力训练任务,组织学习并进行能力训练操作,最终达到本课程所制定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为工程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结合课程改革,完善实训条件

通过近几年的专业建设发展,专业实训设备在不断增加,技能训练任务也在逐步扩展,使得专业课程实训更加面向现实职业岗位。

根据天津空调机组市场占有率情况、毕业生就业技能需求以及课程改革开发需求,除空调安装调试实训装置、空气处理过程实训装置等模拟教学仪器设备,专业教师与企业多次交流商讨,经过开发、设计、安装建设了水源热泵空调综合实训系统、空气源热泵空调综合实训系统、多联机空调综合实训系统、风机盘管实训装置等(见图2所示)。

在此基础上,开发多个实训项目,设计相应的工作实训任务。如针对工作任务半集中式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以空气源热泵空调综合实训系统为依托,把传统的章节内容如风机盘管的基本组成、新风引入方式及空气处理方式等知识点重组到空调系统组件识别、风机盘管的性能测试、风冷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试等子任务中。再如,针对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和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水环路设计与选型时,以水源热泵空调综合实训系统和空气源热泵空调综合实训系统等装置为依托,完成空调水系统组件识别、空调冷冻水水管路设计、冷却水系统附件维护保养、空调冷水机组的选型、水泵及冷却塔设备的选型等子任务,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得以更好的融合,更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针对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而进行的设计、安装实际系统工程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达到“掌握基本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3 BlackBoard教学云平台及微课程的开发

由于实训资源受到资金投入或外部环境的制约,实物模型并不能完全展示实际生产,本专业一方面购买仿真动画、制作授课视频、照片等来形象展示设备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或相关工艺流程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积极建设和使用BlackBoard教学云平台及进行微课程的开发制作。

利用BlackBoard强大的网络课程管理功能,“空调工程”课程建设时重点突出教师管理的灵活性:自主管理、实时更新;突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在线作业,在线讨论,实时测试,题库管理。它已经不是纯粹的课程展示,而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

通过使用BlackBoard云平台空间,可以实现资源全面共享,拓宽教师获得信息的渠道,师生利用云平台空间资源教学,可以实现教学相长。比如书本上没有,又受到课程学时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中播放的多种优酷、土豆等相关专业影像视频可以直接链接到网络课程中,让学生观看,课堂讨论,这样把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进入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与此同时,教师细化每个学习任务,将需要的教学资源(知识点/技能点、专业英语词汇、教学课件、动画、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放到每个学习任务中,不断丰富了教师的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微课程是“云计算”背景下大数据变革信息化教学的一种产物,已经开始引发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它以5~8分钟左右的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空调工程”课程经过分析、设计,使用录屏软件制作i-d图的绘制、空气处理过程的测试与处理、夏季送风量的确定等20个“微课”视频,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可以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可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线下线上随时随地地学习。

4 结语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是实现学生课堂学习“做中学”的前提,完善的实训设施和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拓展,是实现“学中做”的重要保障。教师通过精心的项目化教学设计,充分采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做”“学”交叉,才能使课程教学更精彩,才能抓住习惯于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脉搏。

参考文献

[1] 田娟荣,刘婷婷.高职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3).

空调工程论文篇11

一、课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工程技术界的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为提高学生获取国际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专业英语水平,培养其国际化视野,各高校致力于全英语教学的推广和改革,研究和探索全英语教学的手段及方法。“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简称建环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开设时间为大三第二学期,共51学时,3学分。本课程主要讲授空气的热湿处理和调节过程、空调负荷及送风量的确定、空调系统理论及设计方法、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与净化,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空气调节技术的理论基础,并具备空调系统工程的设计能力。目前,国内各高校建环专业的空调工程均采用中文教学,开设全英语教学的课程多为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以教授基础概念和专业英语为主[1,2]。国外大学中,与建环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开设有空调工程全英文课程。文章为国内首次开设全英语教学的空调工程课程,至今已有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在选择教材、编制讲义时参考和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

二、全英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全英语教学一方面使学生接受国外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外交流的综合能力。为达到教学目的,全英语教学更注重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重点和难点。

(一)兼顾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空调工程作为主干专业课程,其内容本身具有一定难度,全英语授课的方式难免使课程内容生涩难懂。这样一来,容易出现为了使学生易懂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化、浅显化的情况,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全英语教学时,首先需要保证课程内容的深度,教学大纲内的核心知识不能有所删减和简化,并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全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国外的教育资源和研究成果,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先进技术和研究进展。与此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味强调内容的广度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难度适宜的教材

在教材的选择上,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地道的英语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最直接地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但英文教材大多内容多、难度大,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选取。空调工程在国内外的课程相关性强并具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供参考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使教材内容既全面又具有适中的难度,需要对大量国内外教材进行研究和总结。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学习能力

全英语教学的方式需要中国学生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消化知识内容,存在一段适应的过程,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全英语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方法中,课堂时间大多以教师讲课为主,课堂上师生的互动与讨论较少。在全英语教学中,这种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容易导致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放弃学习。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需要对全英语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三、空调工程全英语教学的方法与内容

(一)教材与讲义的选用与编制

文章依托建环专业的主干课程“空调工程”,探索全英语教学的手段及方法,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已形成空调工程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成熟教学方法与模式。教材与讲义的选用与编制本空调工程全英文课程所采用的教材为全英语教材,相关的参考书籍、标准和文献均为英文,辅以中文教材;课程讲义为全英语,内容参考英文教材、书籍和中文教材。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英语著作和文献的能力,使其掌握地道的英语专业思维模式,并善于从阅读过程中汲取有用的专业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应用

空调工程课程对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要求高,而全英语教学的专业词汇量多、教材难度大,这就需要综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互动效果好的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以多媒体课件为主,图文并茂,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和生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全英语教学中,英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做到内容简练、逻辑清晰、重点突出,以简洁的图表、公式配合关键词为主,避免出现大段的英文讲解,以免影响内容的可读性而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教师应结合板书进行教学,对课程难点和重点英文词汇进行讲解和强调,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课堂教学之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拓展教学空间,开辟第二课堂,有利于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本课程建立了公共邮箱进行课件和外文文献的共享,以便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同时,本课程的师生组建了课程微信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群里进行交流讨论,对师生互动交流和教学效果的反馈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为保证全英语授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复习的学习模式。本课程中,教师提前将下一章节的课件上传至公邮,上课时前10分钟进行随堂小测验,课堂上就授课内容进行提问,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这样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点和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复习,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注意力分散等情况,因此,教师应通过与学生互动来把握讲课进度,必要时辅助以中文讲解。授课过程中,利用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形成较为活跃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综合考核方式的运用

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全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考试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因此,本课程采取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平时小测验+平时作业+课堂参与度的综合考核方式。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本课程的试题和习题均选自英文教材和参考书籍,要求学生用英文作答。期中和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查要点为空调工程相关知识,以简答题、分析题和计算题为主。平时作业包括习题和阅读英文教材,在习题的选择上注重多样性和开放性,让学生自主查阅中英文资料获取信息。平时小测验和课堂参与度主要起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小测验以简答题为主,考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根据各高校对学生的培养要求,本课程的考试形式可以更为灵活多样。

四、空调工程全英语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创新

空调工程全英语课程至今已经过三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检验,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并完成了英文教材、讲义及题库的修订与建设。本课程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选课人数逐年增多,全英语教学在帮助学生掌握空调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在于:1.作为国内首次开设的空调工程全英语课程,在教材与讲义的选择上广泛参考国外英文教材、书籍及文献,让学生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培养其获取本专业研究成果的能力;2.着眼于全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形成一套成熟的全英语教学方法,可在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全英语课程中进行应用和推广;3.建立综合考核方式,增加平时学习和课堂参与度在评分中所占的比重,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

五、结束语

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日益深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总结了空调工程课程全英语教学的方法与实践经验,针对全英语教学法的重点、方法与内容展开研究,旨在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许鹏 潘媛 单位:同济大学

空调工程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 TB494文献标识码:A

引言:暖通空调安装工程现在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系统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暖通空调系统对施工的技术规范性要求很高。但目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仍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如施工过程中的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噪声超标、空调水系统水循环不畅、结露滴水等等问题。为此,规范好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才能确保建筑物内的暖通空调系统运行正常。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是现今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人们创造一种的舒适的室内环境。暖通空调的安装具有极高的技术性,如果某个施工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降低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质量,严重时造成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故障。主要体现如下:

(一)管线、设备的定位和标高交叉问题

建筑物内的各种专业管线多而且复杂,尤其是暖通空调系统的管线,多并且管道尺寸比较大,涉及到送回风管、排风管、冷冻水管、冷凝水管、喷淋管、消防管、电气桥架等等,这些管线由于管线的不同性能用途不同,所以在安装上要对其定位和标高交叉问题高度重视,如果安装上没有注意这些细节,很容易给后期工程施工造成困难,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

(二)设备噪声超标方面问题

暖通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噪声超标方面问题,主要跟空调末端设备运转有关,特别是在空调末端设备设计和安装中容易产生噪声,部分暖通空调安装施工单位对空调设备进场检查不仔细,没有通电试运行,测试超声标准是否规范。同时在暖通空调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缺乏防止噪声的专业知识,没有协调配合控制好噪声超标问题。

(三)空调水系统水循环问题

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最关键的技术在于合理处理空调水系统水循环,也是整个安装施工中常会出现的问题,如冷冻水系统管道循环不畅、水系统管线交叉协调不当,形成的气囊影响了管网的水系统循环,如果空调水系统管道不够清洁,受到某个物体的阻塞,也会影响空调水系统水循环的正常工作。

(四)结露滴水问题

暖通空调系统如果在安装环节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当,容易在运行中出现结露滴水问题,这跟劣质管道材料有关系,如保温材料容重不足或保温材料厚度不够等。另外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过程中,管道与管件、管道与设备之间连接不严密,冷凝水管路太长等也是结露滴水原因之一。暖通空调一旦长期出现结露滴水问题,将会使保温材料失效、防潮层破损,产生暖通空调的质量问题。

二、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技术规范

(一)管线综合设计规范

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过程中,要对建筑物内各项管线工程统一安排,设计好各项管线工程的分布,合理安排位置和走向,避免出现工程直接的冲突矛盾,影响暖通空调安装施工进度。管线工程综合设计要根据管道的性能和用途而定,暖通空调安装单位应该跟管线工程有关的单位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无论是管线定位,还是标高交叉问题,都要确保众多功能各异的管线布置得当,并作出管线综合布置图,详细注明各种管线的位置、标高和走向。其中重点在风管设计上,要与吊顶高度保持一致,风管走线不宜太长,合理安排空间的利用价值,提高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噪声超标的技术处理

首先要对空调设备在使用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最好要进行通电试运行,如果出现噪声超标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更换,排除暖通空调出现噪声超标的质量问题。其次就是要在安装过程中完善噪声超标的技术处理,在设备安装时,应采取有效的减震措施,如加装减震吊架或减震器,设备进出风(水)口设置减震软接等,并对空调机房进行吸音处理,采用隔声材料做成围护结构,或是采用凹凸型吸声板作为机房墙面或吊顶板,减少噪音外传。在风系统安装时,在风机的不同部位设置不同的消声器件,如在风口处可采用消声百叶,在将消声弯头设置在风管弯头部位等等。

(三)水循环故障的技术解决

暖通空调系统水循环的畅通是暖通空调正常运行的保障,当暖通空调安装出现水循环故障时,主要考虑两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是对管道质量的严格要求,要确保管道温度、水压得当,耐腐蚀等问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管线的倾斜度、标高改善水循环故障问题。二是要改善水质,对冷却循环水进行物理排污,或者是通过化学法投加水质稳定剂法和离子交换法,防止出现杂质阻碍水循环。另外在管道安装过程中,应注意在施工间断期对管口进行封堵保护,防止异物进入管道内,造成循环水管道堵塞。

(四)水凝结的技术处理暖通空调出现冷凝水,可造成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加大或滴水破坏室内装饰等问题。在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要合理设计好管道的位置,其长度和坡度都应适宜,要尽可能的让冷凝水能够顺利排出管道外,也可以设置水封装置和透气装置。同时对于管道的保温作用也要严格要求,要保证管道材料的密闭完整,避免出现冷损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冷损,要及时做隔热处理对保温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冷凝水不会影响暖通空调的正常使用。

结语:通过以上对暖通空调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规范的探讨,可见暖通空调安装并非易事,而是一个相当系统而又繁琐的工程,需要具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还需要随时对暖通空调安装技术进行调整和完善。要准确把握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对综合管线、噪音超标、水循环故障、凝结水的防治等各个方面的技术处理,加强各专业配合,逐步提高暖通空调安装施工的技术水平。参考文献:

[1] 贺新.浅论现代建筑工程中的供热通风与空调安装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17-18.

[2] 梁晓东.BSCE新工厂暖通空调节能与自控改造设计[A],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22-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