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育毕业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1 10:33:40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1

摘要:听是获取和吸收外语信息的重要手段。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听说"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展科学系统的听力训练。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初中英语听力训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 基础训练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几个因素

1.语言基础知识不熟,词汇量不够,阅读能力差直接影响着听的能力。造成理解困难。如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等。

2.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 单词、句子、有其实语篇的读音不准造成理解障碍。如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如:bad-bed,sheep-ship,beat-bit,count-can't,here-hair,quite-quiet,kitchen-chicken, mouth-mouse.

3.语速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语速较慢,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语速趋于正常,即使所听语言材料低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也会感到吃力。为什么?

1)连读 例如:

The cats are in the street.

The box is on the table.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2)失去爆破 例如:

Mary asked Jone to write soon.

Shake your head if you don't want to go.

3)重读 例如:

There's a desk and a chair in it, too.

Put some of it in the box and some of it in the bag.

4)一些词的重、弱发音不同 例如:

desert—de’sert present—pre’sent

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因此, 误认是遇到了生词或觉得速度太快。

4.母语干扰影响听力的反应速度。

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 或一幅画,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如果我们注重情景,常做一些看图听和看图说的训练 ,对于克服听英语时母语的干扰,形成用英语思维是大有益处的。如看下面这幅小狗姿势及位置变化图,边听 边让学生依次迅速指出小狗相应的位置。

二、课堂上应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1.静听

课堂上教师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让每一位学生多听并注意发音,必须要求学生保持安静,不论是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还是语音、语调的辨别,学生都应集中注意力,通过听音进行,听与思结合,不能急于答题。

2.适度紧张

教师在听力活动中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语速关,排除急躁情绪,使学生听一段录音,大脑保持既放松又高度集中的状态,才能加工成为有用的信息。在某些阶段和场合不必有错必纠,给每名学生多鼓励,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亲身体验。

三、排除学生听力理解的“拦路虎”

听力理解不仅要求学生对词汇、句型较熟悉,而且对文章中各种角色的推断、定位、语感、语速的适应性要强。为此,学生要通过大量身临其境的听力训练,才能清除听力障碍。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品位

首先保证听力训练量,对自觉性较差的初中学生,教师应保证学生每日听力训练量和模拟测试,持之以恒排除难关,实现质的飞跃;其次要以有效的训练方式,多变换听力训练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训练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讨论听力材料与听录音并举;读录音与跟读想结合;开展小竞赛与表演听力材料结合;听力材料与背景音乐结合;及时对学生鼓励。再次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安排教纲听力训练录音,平时多放课文录音,多让学生朗读、模仿;让学生多做同步训练,并对语言中的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和语言障碍中短语、习语等进行分析解决。

2.侧重听力模仿训练,兼之听力测试

在听力测试中,学生答题的压力大,长此以往会产生畏惧、厌倦情绪。笔者认为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通过测试考出来的,而是在不断模仿训练的语言情景中获得的。

四、课外进行大量的听说实践

听力训练是不断发展听的技巧,丰富英语知识并锻炼分析、推理能力的综合训练。英语听力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需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天天听,月月听,要循序渐进,是滴水穿石的跨跃式的提高。

五、应试技巧

1.抓紧时间分析选项

我们目前所做的听力练习大都采取所录音选项的形式。选项成为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听到的材料的内容,也可提示所听的重点。因此,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例如:

1)A. On Sunday B. On Monday C. On Saturday

2)A. Mary B. Tim C. Tom

3)A. interesting B. difficult C. easy

2.作记号

在选项内容较长,数字较复杂,人物较多的情况下,在几秒钟内准确理解并记住选项差异不容易。可边听 边在相关处作些记号,以便时间充裕时从容答题。

总之,提高听力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 会听,需要教师提供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训练与娱乐相结合,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相信心血不会白费。

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技巧

在实习生活中,我接触的学生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词汇量不够。很多同学是能够跟着老师走,但是单词还是掌握的不牢靠。不能够真正的理解单词的意思。特别的,有的同学在家长面前呈现的就是一副好好背单词的样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走心,只是在做形式上的样子,以至于完全没有效果,是无用功。还有的同学是不敢说,不敢读。几乎不敢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样对于其词汇的掌握也是没有好处的。

我一直在强调,英语学习要敢于说,敢于读。英语是语言,必须能够读对。然后针对他们的词汇掌握问题,我采取了两种方式。第一,我会把写单词,背单词留作家庭作业,然后课上几分钟进行检测。这样的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又采取分组的方式,我会选出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做组长,然后采取组内负责的方式。就是说错一人罚全组。这样可以增进同学们的责任意识。还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积极的背单词。目前这种方法的效果还可以。但是我还是会继续探索找到更好的方法的。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22-01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但目前来看,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论文整体质量。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与分析,更好地解决它们,使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2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态度不端正。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培养目标的需要。可是,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视。相反,有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马虎应付,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学生则存在惧怕心理。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成人业余学生,没有能力用英语来写论文,因而缺乏相应的自信。

1.2 论文观点不明确,叙述多,论证少,类似经验总结。

由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既要检查学员的语言水平,又要考察论文内容,因此对学员论文的新颖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观点明确。有的学员在Introduction 部分写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例如题目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论文,作者在开头部分讲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这些内容,大家认为他下面要写的是经验和心得体会,至于主要观点是什么,读者依然不明白。这种不能明确论点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针对以上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具备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具备了英语教育方向的独特性:即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具体来看,本科英语的毕业论文设计分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也就是最后的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

3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论文写作实践环节的措施

根据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及学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本校指导教师、外聘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3.2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为依据,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针对论文写作环节有一本专门的指导书《论文项目设计》(顾曰国主编,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种原因,我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笔者建议应该由专门的老师系统的讲授这门课,让学员了解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论文的特点及特殊要求,从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混为一谈;同时,通过讲授这门课,让学生熟悉英语论文写作流程,明确英语论文写作规范,少走弯路。

3.2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学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加强词的词性、用法、搭配等的学习。辅导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高级英语写作》这门课的面授辅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等涉及语言文化课程的面授辅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中就有很多)把母语和英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结语。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写作的措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只要指导教师能帮助学生端正论文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的目的,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同时合理地指导学生选题,安排论文撰写时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开放教育本科英语阶段的论文写作的质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也一定能得以体现。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180-0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将学习、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过程,是对英语专业学生4年所学英语知识和言语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于学校来说,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可以说,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毕业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分析。1、就业的冲击。目前人才交流市场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冲击最大。而面对愈来愈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学生在第7学期就开始找上作,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受到干扰,学生的主要精力开始偏离,学习成绩下降。第8学期一开学应是本科学生开始进入毕业论文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大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也是毕业生求职择业的高峰期。择业的巨大压力使得学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就业单位上,因此求职择业对学生在校学习和人才培养的冲击已经到了极其严重的地步,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规章制度不健全。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没有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无要求更无检查;缺乏对毕业论文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3、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教师从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到毕业论文写作结束,其精力投入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目前,英语专业教研室的教师已经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其他时间还要用于科学研究和自我充实。精力和体力的原因,使部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较少、精力不够。4、学生重视不够。由于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考虑毕业论得如何,学生由此认为毕业论文对就业的影响不大,忙于择业又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因而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有的学生认为工作已经落实,毕业论文成绩无关紧要,应付了事,东拼西凑,甚至抄袭而成,论文质量可想可知。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措施。1、提高认识。提高对毕业论文的认识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要通过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和教育,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毕业论文的教学与教育功能,认识到: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学环节彼此配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从更深层的意义来讲,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培养探求真理精神,提高学生科研与工程训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责任感、使命感和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2、加大管理力度,制定和完善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各类规范。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和完善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保证。针对毕业论文工作有完整的工作规范和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质量评价标准。先后完善了《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程序及进程安排》、《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规范》,制定了《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及相关规定》。3、在教师方面,选拔对工作高度负责、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科研能力强、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任指导教师,并对指导工作有具体、规范的要求。《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职责及相关规定》对选题、指导、定期检查、评分、答辩、总结等各环都明确的规定。要求论文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严格按照《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检查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外文资料翻译评价表》、《西安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分表》中的评分要素,逐项逐条地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评分,在对论文质量和答辩过程中,对学生论文中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衡量后,给出论文答辩成绩。4、毕业论文后期文档应该科学、规范管理。对于毕业论文的后期文档管理工作,建议由专人负责制。包括收集答辩过程中的一手资料,按照答辩名单和顺序,收缴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打印版和电子版,并按年级和班级归类成论文设计集,并要附有编号和目录、页码,刻成光盘长期保管。对于被评为优秀的论文,可汇编优秀论文集,起示范作用。并将这些资料和往届毕业论文分类保存,以便后面的复查和借阅。

结论:总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整个英语本科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与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它使学生通过在整个大学本科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训练,从而获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技能和素质。它需要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言语技能训练,需要指导教师的资深引导,也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因此,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与论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密不可分的。院系应该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问题,有效实施教学管理的改革,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4

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人才需求等诸多因素影响,原本是高职教育中属于热门专业的商务英语,新疆地区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却遭遇了招生缩水的冷遇。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招生人数从原来90人的班级规模已逐渐缩减到40人。在保证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正逐步探索民汉合班的教学模式。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自然要与其他地域生源学生在同一班级接受同等专业英语水平教育。但是,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在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学习英语时间短、底子薄。加上民族母语的沟通障碍,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带来诸多的影响。从近年教学情况来看,最终的结果就是商务英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在毕业时提交的毕业论文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水平有限导致英汉理解能力、英文写作能力差。我院的少数民族同学多数来自各地州,基础教育模式及成长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对母语依赖程度很高。在进入高职教育阶段,尤其是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母语,汉语,英语常常使得他们在理解方面需要先把英语转换成汉语再转换成母语才能理解其含义,这对于专业学习来说本身就是负担;加上母语的语法规则有异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规则,因此写作成为他们专业英语学习的又一薄弱环节。

2、论文选题基本与专业无关,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商务实务操作、商务信函语言特征、商务交际技巧和礼仪、中西文化差异等五个方面。这些内容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挑战。为缓解部分学生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在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结构形式等方面不做严格的要求。但就论文选题及内容来看,多以翻译儿童读物,编写小学英语教案为主。从论文质量来看,甚至直接抄袭剽窃网上论文,并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就业压力大,以找工作为理由,敷衍论文写作。就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就业情况来说,近七成的学生选择了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学生在毕业之际,少数民族学生既要面对学历上的竞争,又要克服汉语交际带来的影响。这就导致毕业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为争取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对撰写论文的态度发生变化,不愿意再花更多精力和时间去完成毕业论文(如他们很少主动与指导教师沟通,对专业知识不进行系统化的积累和实践等等)。最终往往导致论文是临到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匆忙敷衍, 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同样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现象。

4、论文审核较为简单,指导老师放宽要求。指导老师出于对学生就业压力的理解及少数民族学生情况的了解,对其上交的论文,无论从格式规范、内容结构、理论逻辑等方面都适当放宽了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放纵了学生的惰性,学生从而投机地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根本指导,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构成和层次因素,对以上少数民族毕业论存在的问题个人提出解决途径如下。

1、从二年级起开设写作课,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通过写作课的强化锻炼和实践,使少数民族学生在面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时增强信心和能力,不再束手无策。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加大写作训练环节,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情景模拟训练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锻炼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综述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彻底改变少数民族学生“写作恐惧”的现象。此外,在第五学期开设论文写作指导课程,系统阐述论文规范,要求毕业论文任务书在本学期完成,并对论文的选题、提纲、开题报告、研究方法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增加论文鉴赏环节,使毕业生论文撰写过程中不合规范的现象得以有效改善。

2、选派对民族生有经验的老师,有针对性地指导论文。由于语言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般老师和民族生在专业论文沟通上存在较大的障碍。指派专业民族老师对其进行指导,一方面有利于发挥教学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对专业毕业论文各个环节指导和质量监督,往往事半功倍。

3、加强实习单位的配合。学生出了校门进入实习单位,生活角色从单纯学生的角色突然转变成社会成员的角色,心理承受了从轻松的校园生活到忙碌、紧张的社会生活转变的压力。加上语言沟通问题,更是有了“工作忙,没时间”等借口。此时实习单位的配合和支持就尤为重要。单位的领导同事此时完全可以充当了指导教师的角色,结合所学专业、选题范围对学生在案例、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指导,从而有效的帮助其完成论文撰写。

4、以其他方式代替毕业论文。在毕业学习能力考核评审机制中,设置少数民族学生更加适合的方式代替毕业论文。比如撰写指定或自选外文书目读书心得或学习笔记,并最终通过答辩形式予以考核。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运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商务领域的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诗颖,刘雪春.加强大学英语“实用教学”改革的途径[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一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 杨萍.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85-02

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困境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训练和培养本科生科研素质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然而,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抄袭现象严重、同质化现象普遍、写作不规范、选题陈旧、立意不清、质量低下等诸多问题。笔者通过广泛地调研和多年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经验,总结出造成毕业论文工作问题重重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大三下至大四毕业的三个学期开展,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正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学生复习考研的高峰期。大多数学生由于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找工作和复习备考,因此客观上造成他们没有太多精力去顾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对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2)许多高校鲜有专门针对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以及指导学生写作专业论文的课程。本科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素养的培训和练习,从而缺乏必要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3)学生和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初次接触大多始于大三下学期的毕业论文选题阶段,彼此间在还不够深入、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了论文选题和撰写环节,缺乏了必要的磨合和适应环节,也为后期指导过程中教师无法高效并因材施教地给学生提供论文写作指导埋下隐患。

毕业论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和毕业论文现状的不近人意两者间日渐彰显的矛盾张力凸显了当前急需改进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紧迫性。本文倡导将本科生导师制引入至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当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以期为解决当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教学困境、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寻找出路。

二、本科生导师制与英专毕业论文指导研究概述

导师制是书院教育的精髓,其核心理念是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一直以来都是欧美诸多一流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教育形式。导师制最早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被誉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本科生导师制指在本科教育阶段引入导师制,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专业辅导和心理疏导,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结合、教育与管理挂钩,实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科生导师制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将单纯的教学活动提升到教育的高度,这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在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需对学生实施教学和思想的教导、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引导,并对学生的疑问提供解答。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高等教育本科教学阶段逐渐引入本科生导师制。当时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曾在部分院系中尝试本科生导师制并由此掀起研究热潮。但是随后由于高校扩招和师生比的不断攀升,本科生导师制渐渐陷入困境,与此相关的研究也停滞不前。笔者通过中国知网在线搜索发现,国内人文科学类别下以“本科生导师制”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始自2004年至今总数仅16篇。这些研究多是对本科生导师制内涵、推广意义和实施措施的理论性讨论(孟宪军,2004;靖国安,2005;姜晖,2011;周志高,2012),教学实践性研究还十分欠缺。

关于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相关文献不仅数量较缺乏,而且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研究内容比较分散、研究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通过梳理和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我们发现现有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方面的文献内容涉及的有:关于指导对策(王秋华,2002)、写作方法(翟忠和,2000;宋飞,2001;尤肖南,2004)和引文规范的(钟伟珍、黄国文,1999;刘新民,2001),有针对管理、评估或写作教学具体环节作较深入论述的(李家云,1999;余曼筠,2001;黄小苹,2002;李萍,2003),还有调查现状的研究报告(穆凤英,2001;王崇义,2004;杨宇红,2009;张春芳,2011)。然而针对毕业论文指导的教学环节探究却很少。其中从本科生导师制视角探究毕业论文指导的研究论文更是凤毛麟角,仅2篇(刘洪泉,2005;王娟,2007)。正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我们试图在本文中通过教学实践的方式探究本科生导师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环节中的应用价值。

三、本科生导师介入下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究

1.模式设计和内容。本科生导师制作p为辅导员和专业课任课教师工作的延伸和拓展,重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注重挖掘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本科生四年的大学生涯里,导师通过跟踪式的指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生活和思想等方面的引导,密切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现了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极大关怀。将本科生导师制融入到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让本科生导师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使得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成为本科生导师四年导师生涯中的一个自然终结环节,对提高论文指导成效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在具体的教学模式实施环节里,我们拟通过本科生导师介入式的英专毕业论文指导实践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唤醒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元认知意识,激发其论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2)根据学生特长、知识面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将论文选题和自身职业发展相结合,增强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3)通过分步骤、有侧重的教学实践,加深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保障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和提高论文的总体质量;(4)通过个性化指导,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术规范性、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2.模式的教学价值。现有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因教学和实践时间过短、学生对科学研究认知不足、论文指导教师和学生间了解不够等诸多弊病的影响,存在优质论文“难产”、学生科研动手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提高等问题。上述本科生导师参与毕业论文指导的应用模式可为解决上述教学问题提供实践策略,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导师能创造机会让学生提早体验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增强其对学术研究的认知并为其毕业论文的写作争取更多的实践时间;(2)导师和学生间的人际互动,保障了导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论文指导的针对性;(3)导师采用个性化培养方式,引导学生将毕业论文选题和其今后职业发展相结合,可增强其创业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4)导师分步骤、有侧重地因材施教,可在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同时,加强其学术规范性,提高其创新思维和科研实践能力。进一步概括即为,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毕业论文的撰写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兼任论文指导教师的思路,这是缓解当前毕业论文质量普遍偏低、学生学术意识不强、论文指导教学效率不高等教学瓶颈问题的一剂良药。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兼任毕业论文指导教学工作可优化师资配置,在保证对学生实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其论文写作质量的同时,还能因材施教地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及他们的创新和思辨能力。笔者认为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教书育人工作正在探索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将其应用于英语专业高年级毕业论文教学研究还处于尝试和建构阶段,亟待教学实践的检验和完善。笔者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的项目采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等多元研究方法,运用定性和定量数据,对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展开综合性研究,推动本领域实践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导师制模式构建与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1,(12):155-157.

[2]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68-70.

[3]穆凤英.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调查与思考[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4):138-142.

[4]孙文抗.英语专业学士论文写作现状分析[J].外语界,2004,(3):59-64.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97-02

一、概述

到目前为止,不少研究者对大学英语进行了研究,比如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能力培养,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英语损耗,城乡初中生英语学习现状,城乡学生学习英语后的自我认同变化等,很少有人研究市县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差异。因此,笔者试图探讨市县高中毕业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差异,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

二、研究现状

王重沧(1991)以时代为背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系统地分析了分级教学的优点及其应该注意的几个关系。李哲、辛春雷(1996)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研究了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及落实后续教学问题的建议。苏峻、熊广星(2006)对644名城乡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方面城乡初中生均为一般,发展趋势呈稳中先降后升;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黄英、催玉华(2009)介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大学生英语知识结构,研究了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艳(2010)以山东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项目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证明项目学习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形式,可以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弥补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但项目学习不能取代其他的教学法。

宋阳、王焱(2014)基于家庭城乡背景差异,应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了高校城乡学生学习英语后的自我认同变化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学习英语后的自我认同变化方面城乡学生基本一致,比较男女城乡生源的自我认同变化后得知,乡镇男生的自我认同变化明显小于城市男生的。孙淑女、许力生(2014)以跨文化构成要素为基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主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以计算机为主导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该策略主要包括动机培养、知识的习得、跨文化交际实践等,尽可能地在课堂上采用个别化学习、写作学习等不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王平、杨雪梅(2014)以长三角地区的1000名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英语损耗的诸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英语损耗的众多因素中,社会情感因素有着很特殊的影响。汪琼、黄昊文(2015)从多方面探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认为除了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还应该包括文化培养,加强情感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自信,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车雪(2015)以世界文化全球化为背景,阐释了当今世界对英语的需求,认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慕课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

三、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市县高中毕业生的大学英语成绩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回答以下问题:在大学英语成绩中,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生的均值是否高于县级高中毕业生的?

研究对象是从某医学院2014级本科生中随机抽取的五个班的学生,分别为2014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班,2014级医学影像A、B班,2014级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A、B班,共302人。笔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的学生65人,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237人。

在已建立好的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作为2014级本科生的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题,笔者收集了所有研究对象的成绩,并运用SPSS 17.0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四、研究结果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的大学英语期末试题,由作文、听力、阅读理解和翻译四部分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30分钟。

表1表明65名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均值约为53.18,标准差约为13.16,均值的标准误约为1.63;237名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均值约为54.31,标准差约为11.04,均值的标准误约为0.72。由此可见,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的均值略高于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的学生的均值。

对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2),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表明显著性概率(Sig.)为0.185,大于0.05,说明方差是相等的,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并进行分析。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显著性概率为0.485,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之间在大学英语成绩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得出以上研究结果的原因为:近几年来,基层教育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基层教育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尤其是西部地区支教,壮大了基层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有了可喜的提高;基层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等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大学英语成绩中的均值略高于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的学生的均值,但是,独立样本t检验中Sig.(双侧)显示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之间在大学英语成绩中无显著性差异。

由于种种原因,如研究对象数量有限,仅来自于一所医学院校的部分本科学生,且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比例不太均衡,所以本研究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建议未来的研究选取更多的研究对象,且选择市级以上(含市级)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的比例比较适中的班级,这样研究结果可能更具有实践意义。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重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纵横观[J].外语界,1991(4):22-26.

[2] 李哲,辛春雷.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6(4):59-61.

[3]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4] 苏峻,熊广星.城乡初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运用水平的调查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9):75-78.

[5] 黄英,催玉华.翻译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运用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9(12):99-101.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7-0067-02

一、引言

从1982年至今,有不少关于城乡英语和高考英语的研究,比如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研究,对高考英语试卷的抽样分析,高考英语成绩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关系,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高考英语发展变化,高考英语与雅思对比研究等,但对市县高中毕业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的差异研究并不多见。作者尝试探析市县高中毕业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的差异,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设计更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率,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文献回顾

(一)城乡英语研究现状

赵大中、江尧梅(2009)从分析城乡英语教学差异的成因入手,分别从师资力量、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师水平、教学法等方面对城乡英语教学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并提出缩短城乡英语教学差异的建议。黄睿(2009)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城乡生源英语学习现状差异、家教环境差异、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入手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城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差异较大,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困难大,尤其在英语听说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张莉(2012)针对我国城乡英语教学的现实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理念和方法、家庭启蒙教育的差异等方面分析了城乡英语教育差异的原因,并建议通过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法缩短城乡英语教育差异。

(二)高考英语研究现状

孙守礼、齐福群、高德华(1982)对1982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进行了抽样分析,分别对得分率、及格率和平均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各题型失分情况和出错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张亚伦(1986)研究了1986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题中的一些问题,对动词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题型进行分析,建议今后英语试题全部过渡到选择题,建议正确答案必须是唯一的。叶景山(2002)运用心理测试的方法,分析了高考英语成绩、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考英语成绩对英语专业四级成绩存在良好的预测力,英语专业四级成绩与人格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刘庆思(2008)从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和分数比例入手,分析了高考英语试题题型及考查内容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强调了英语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李鑫、修旭东(2009)基于阅读过程理论,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及雅思阅读的题型和内容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研究发现雅思的阅读题型多样,选材广泛,能较好地全面考查考生的阅读水平,高考英语阅读题型及内容需进一步改革完善,以期达到测试目标。柯晓华、曾用强、罗海蛟(2014)分析了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问题和实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健全考试监管体系和制度,出台相应的高考英语考试标准、考试法、成立考监局,努力实现管、考、用分离,建立有效的高考英语考试平台,从题库、评分等方面保证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的信度。黄火龙(2015)多次参加高考英语阅卷工作,浅谈自己的感悟,提议今后的英语书面表达应重视作文训练、注重文章的首句、多使用过渡性词语等。

三、研究方法

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生和县级高中毕业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并回答以下问题:在高考英语成绩中,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生的均值是否高于县级高中毕业生?

研究对象是从某医学院2014级本科生中随机抽取的五个班学生,分别为2014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2014级医学影像A、B班,2014级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A、B班,共302人。笔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的学生65人,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237人。笔者收集了所有研究数据,并运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表1表明65名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的均值为104.89,标准差19.25,均值的标准误为2.39,237名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的均值为106.94,标准差17.96,均值的标准误为1.17,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生的均值略低于县级高中毕业生。

表2表明对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高考英语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表明显著性概率(Sig.)为0.534,大于0.05,说明方差是相等的。因此,需要查看“假设方差相等”一行的数据作为T检验的结果数据进行分析,Sig.(双侧)为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的显著性概率为0.424,大于0.05的显著性水平,表明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没有显著性差异。

出现这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基层教育的发展,县级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县级家庭更注重子女的教育,县级高中的学生学习更刻苦。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考英语成绩中,虽然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生的均值略低于县级高中毕业生,但是,独立样本T检验中Sig. (双侧)显示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所以,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在高考英语成绩中无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一所医学院校的部分本科生,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比例不太均匀,只有302人作为研究对象,建议未来的研究在人数上扩大,选择市级以上(含)高中毕业和县级高中毕业的学生比例比较适中的研究对象,尽量在其他大学的其他专业中进行,这样研究结果可能更具有说服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守礼,齐福群,高德华.1982年山东省高考英语试卷抽样分析[J].中学外语教学,1982(2):64-68.

[2] 张亚伦.1986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题中的一些问题[J].外语界,1986(4):51-54.

[3] 叶景山.高考英语成绩、人格因素与英语专业四级成绩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2):40-43.

[4] 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5] 刘庆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考英语科的发展情况[J].课程教材教法,2008(4):22-27.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12-0139-02

如何实现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目前已成为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提升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当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被动局面,高校必须根据英语专业的特点,紧跟时展的步伐,积极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1.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由“热”转向“冷”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9年,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一直居各专业前10位。特别是伴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持续看好。但是,从2010年开始,英语专业毕业生连续三年居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排行榜的榜首,英语专业还被划定为就业率持续走低、失业量较大且薪酬较低的高失业风险专业[1]。这意味着,高校英语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已经由“热”变“凉”,甚至遇“冷”。

2.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门槛由“初级”转向“高端”

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就业市场需要的是精通专业技能、能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比如,翻译专业中的“同声传译”就要求从业者的英语听说能力要强,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感、语调要好,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发言者的口音也要了解,对政治、金融、制造、环保、文化、哲学等领域要通晓,同时要反应迅速,思维敏捷。因此,该领域已被列为最需人才和含金量最高的领域。由此看出,英语专业就业的门槛已经由“初级”转向“高端”。

3.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的要求由“一专”转向“多能”

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英语专业毕业学生在运用英语与人交流时就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比如商务英语专业就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要熟悉商务法律法规,具备计算机及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操作能力,同时了解对外贸易、涉外商务、会计、金融、投资、保险及旅游等行业的政策、法规和行业惯例。这也就是说,该专业的毕业生要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将自己打造成为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影响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的分析

1.高校盲目扩招造成英语专业人才需求饱和

几年以前,在高校扩招的浪潮中,扩招最多的专业是英语这类“热门专业”。相关调查显示,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具有英语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是200多所,2004年变成了598所,到2011年已增加到959所。与此同时,英语专业的专业设置也从综合类、师范类扩展到财经类、理工类、农林类和文体类等,这导致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饱和。

2.英语专业的专业建设与市场需求相脱节

近年来,一些新兴领域成了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福地,如传媒、金融、通信、咨询、物流、娱乐及体育等行业。这些行业对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工作中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有较高或较多的要求。但目前一些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尚不成熟,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仍然较多地集中在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和英语教育上,而翻译、文化研究、商务英语、科技英语、语料库语言学等市场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都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3.教学方式不够科学,致使学生综合能力不强

目前,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也不能较好地适应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要求。对于很多院校来说,其教学内容仅限于大纲的要求和课本上已有的,所以最终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相对陈旧,且其结构也不合理。以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常常以自己为中心,还用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甚至不给学生以自主地尝试解决问题或寻找答案的机会[2]。这样,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的面一般都较窄,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也不强,其就业竞争能力当然也不会较强。

4.英语专业毕业生择业观不成熟[3]

进入大学后,很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4]。其中,不少学生甚至不认真思考自己的前途问题,所以就更没有一个较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这种状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学生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缺乏足够的认识,因而也缺乏寻求顺利实现就业的主动性。及至毕业,许多学生也只看重眼前利益,不考虑自己的专长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没有一个正确的择业观,所以也往往会丢失一些合理就业的机会。更有甚者,因为过分地考虑待遇,过分地在地域等问题上计较,一些人还成了“自愿”的失业者。

三、促进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学校对策

1.确立与就业相适应的教学理念,提升英语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毕业时所具有的能获得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能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它是大学毕业生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组合[5]。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探索英语专业教学如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也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就成了高校英语专业教育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因此,高校应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实现这种改革,目前重要的是,应利用英语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及教育发展的需要有紧密联系的状况,以牵引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有就业竞争能力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具备较高的科学和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英语人才。

2.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要提高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必须根据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明确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搞好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要考虑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出合理的课程结构,明确各类课程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及其他相关课程,使之与培养目标的要求相符合,并将相关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3.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环节,确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专业学习与文化学习脱节,从而导致了学生听说能力差、文化素养不够、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的出现[6]。在对上海地区企业进行的一次需求调查中发现,在回答“大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培养学生有与其专业岗位相关的外语能力”这一问题时,91% 的企业选择了“完全同意”和“基本同意”[7]。2009年大连国际IT人才招聘大会吸引了戴尔、惠普、华为等200余家企业参加, 企业提出人才需求5000多个,应聘者近2万人。然而,60%的应聘者因不具备专业英文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而落选,说明其英语水平与企业的需要相差甚远[8]。为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就要完善自己的专业课的课程设置,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英语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他们在课堂上无法预知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借鉴别人的经验予以解决,这样也会弥补课堂教学与实际脱节的不足。

4.构建专业演练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孤立而分散。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面向就业,实施实践性教学。这样,也就要求要加强专业演练教学的建设,要在明确职业指向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现今,满足学生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是多种多样的,但最重要的是加强各种综合实践演练,加强诸如英语演讲与辩论能力、学术论文写作能力、计算机辅助下的专业翻译能力、对中西文化的英语表述能力和多学科背景下的英语贯通能力的训练。进行这类训练有利于学生施展才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此同时,高校还可依靠社会和企业,安排学生到企业或社会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演练。这有利于增加学生演练中的“含金量”,增强演练的针对性,全面锻炼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

5.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高校应加强对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课的审查力度,严把任课教师上讲台关。高校教学督导组成员应全程跟踪任课教师的授课,定期召开教学状况分析会,以便能够认真听取在校学生和已毕业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提出解决存在的问题的办法。高校还应在教师授课质量与教师评职获奖之间建立起联系。部分教师授课内容很丰富,态度也很认真,但缺乏学生就业需要的内容,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因而也感觉离自己的需要较远。据此,应设法增加教师对社会、对企业的了解。除了到国内外相关高校参访或调研外,教师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应与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人员多接触,从中了解他们工作、学习甚至生活的实际状况,借此丰富实践经验,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团队. 2010大学生就业报告暨2010年就业蓝皮书[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赵永欣,孙乃荣,闫惠. 英语专业教学模式对学生就业思维的 影响[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

[3]杨志坚.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浅析[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

[4]蔡芝芳.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及对策[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7(1).

[5]张惠丽. 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0).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9

毕节成考专升本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为政治、外语;一门专业基础课。

根据招生专业所隶属的学科门类共分为八个科类,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分别如下:

(一)高起本: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历史地理综合(简称史地)。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物理化学综合(简称理化)。

(二)高起专:

1.文史类〔含外语(文)、艺术(文)、体育(文)〕:语文、数学(文)、外语。

2.理工类〔含外语(理)、艺术(理)、体育(理)〕:语文、数学(理)、外语。

(三)专升本:

各科类统考科目为政治、英语和一门专业基础课。

1.文史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2.艺术类:政治、英语、艺术概论。

3.理工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一)。

4.经济管理类:政治、英语、高等数学(二)。

5.法学类:政治、英语、民法。

6.教育学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7.农学类:政治、英语、生态学基础。

8.医学类:政治、英语、医学综合。

9.体育类:政治、英语、教育理论。

10.中医药类:政治、英语、大学语文。

专升本有两大类型:

第一类是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专升本),选拔各省当年应届普通高校全日制(统招入学)的专科毕业生。

第二类是成人教育大类专升本。四种途径,包括自考专升本、成人高考专升本(业余,函授)、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专升本、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升本。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A Tentative Study of the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English Undergraduate

PAN Qinfe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dissertation is not so satisfying. The main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innovation in choosing the topic and the related materials, the lack of logic in organizing the structure, the lack of fluency in using the language and the inconsistence of the forma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sibility of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from the viewpoint, material, and the form and suggests that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English undergraduate be developed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work of the authorities, the teachers, the student staff as well as the students.

Key wordsEnglish major students; dissertation; innovation

毕业论文写作是英语专业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可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其学业成绩,其主体实践者是学生。从论文的选题,可以考察学生在专业知识领域的创新能力,从论文的结构,可以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论文的写作,可以考察学生的基本语言能力。毕业论文也是考察教师教学成败的有效手段,是最为直观的检测教学成果的方式。

毕业论文是展示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窗口。早在2000年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就已经十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毕业论文,“评分时除了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把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作为重要依据。”《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也指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有效改进教学方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今后数年摆在英语专业面前的主要任务。”

1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

毕业论文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历时长,跨度大,包括选题、申报、开题、初稿、修改、定稿、评阅、答辩、归档等环节,在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诸如选题鲜有新意、材料拼拼凑凑、结构不甚合理、语言错误百出、格式不一而同等问题。究其原因,不难看出,除了语言因素,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欠缺,仍是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除此之外,没有围绕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或者说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也是造成毕业论文人云亦云,没有新意的一个原因。没有心得,当然不可能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最后的结果是,毕业论文成了他人观点的堆砌和拼凑。对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成了没有办法、仓促应付的环节。而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毕业论文成了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的教学环节。这不符合《大纲》中关于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精神。

2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

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征求意见第三稿)中,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划入到了检验教学效果下的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栏里。可见,毕业论文不该只是资料的整理和重排,而应该反映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一定的独立见解和创新。毕业论文在内容上可以有所创新。论文所讨论的“相关问题”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这是创新。从不同视角、不同观点来讨论毕业论文中的“相关问题”,这也是创新。毕业论文写作中使用实践中新发现的材料,这同样也是创新。

不仅如此,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也可以有所创新。根据不同类型高校的英语专业、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尝试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的新模式是对课程改革的延伸。以翻译方向为例,翻译课改的直接好处是学生参与大量的翻译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第一手材料。而毕业论文形式上的创新正是以大量的翻译实践活动为基础,使学生有机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杜绝了抄袭的现象。

对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撰写形式,教育部学位办[2007]78 号文件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有以下规定,MTI 学位论文除了研究论文形式外,还可以采用项目、实验报告等形式。项目主要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 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 字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口译或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 字的实验报告。

那么,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否也可以借鉴以上的两种形式呢?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英语专业的高年级段开设有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口译、实用翻译等翻译方向课程,翻译课程已形成体系,而且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互译)课和口译课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此外,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还有短学期做翻译大型练习的传统,每年有“翻译大赛”, 暑期有全省英语纠错活动,高年级的同学还成立了翻译社团,积极参与翻译社会实践活动。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毕业论文新模式的尝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3 实现创新的举措

有一个现象值得大家反思:有些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毕业论文却写得不怎么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创新能力不足。因此,要实现毕业论文的创新,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教学管理者、论文指导教师、学工人员的联动配合。

3.1 从教学管理者层面

首先,教学管理者要根据《大纲》要求,合理制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及专业实践设置。课程设置可以针对培养目标进行拓展,增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术研究热情,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设置要以课程为基础,可以针对各个方向课程设置短学期大型作业或者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允许学生以社会实践活动为素材,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其次,要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拔,推进导师制的实施,并且严格控制指导学生人数,保证指导时间和指导质量。建议在大三年级实行导师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取相应学科的导师,在专业知识及相关课程上予以指导。第三,要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拓宽视角,开阔眼界,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3.2 从教师层面

授课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考试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采用开放式、合作式、发现式、研究式等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论文指导教师还要加强自身的学术修养,熟悉学术前沿,引导学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创新。

3.3 从学工层面

学生工作管理者要积极配合专业,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成为老师的教学助手、科研助手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能力。要积极动员学生参加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并把课外实践、研究、创新等活动纳入综合考评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除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推进学生毕业论文创新,还要做好毕业论文的动员、组织和指导工作。各院校的英语专业要设立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制定工作细则,完善规章制度,解决疑难问题。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论文进程,尽量减少学生的考研、专八考试、实习、求职等对毕业论文的影响,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查找资料,与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选取自己感兴趣而又切实可行的方向或选题。为避免毕业论文选题重复,缺乏新意,还要严把选题关。可以公布近几年的学生论文题目,要求学生不得重复选题,在此基础上,再请指导教师、学科方向负责人等把关,督促学生开展毕业论文创新。除此之外,对论文的评定也要做到科学、合理。要注重学生论文写作的过程,把论文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论文写作和修改以及答辩情况等纳入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体系,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创新。

4 结语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创新,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所在,为此,广大外语教师和英语专业学生付出了很多努力。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无论在视角上、观点上、材料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可以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工作管理者和学生四者联动,缺一不可。在强调毕业论文创新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时也会面临各种困惑。比如“如何衡量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创新”,“创新能力与语言能力哪个更为重要”。要解决这些困惑,需要我们外语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文为浙江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G083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11

1 引言

传统看来,英语师范生的毕业论文主要以理论综述为主,即学生就英语教学中的某一理论为写作对象,陈述其概念,分析其特点,研究其使用环境。因此,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查阅现成的文献成为学生论文写作的主要思想来源。长期以来,学生的选题不但没有新意,更与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现状严重脱节,学生的论文写作对其今后的职业发展未能起到指导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自2015年起,实施了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强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两年以来,从2015届和2016届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情况来看,本次改革达到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指导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目的。

2 改革前后师范生毕业论文的对比

改革后的师范生毕业论文与传统毕业论文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论文的选题、论文结构、论文写作手段等方面。

2.1 论文选题的对比

对于英语师范生来说,论文的选题往往与英语教学相关。从论文的选题来看,改革前后两年的论文题目虽然都一定程度上与英语教学有关,但其中也不难看出改革后论文选题的变化。如表一。

从表一的论文选题上看,2013年和2014年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体现在某一理论或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或影响,学生的论文主要研究该理论或方法的概念、特征等问题,偏重理论性。而2015年和2016年的论文普遍是英语教学现状调查类的论文,即学生须对现实中的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深入观察后方可获得写作素材,注重教学实践。

2.2 论文结构的对比

改革前后的论文结构也有着极大的区别。以改革前后两篇有关英语学习情感动机的论文为例进行比较,来看两者的区别。如表二。

从表二所反映的论文结构上不难看出,改革前的毕业论文要求学生从某一理论或方法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最后研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而改革后的论文从结构上看,要求学生就某一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展开调查研究,不但要确定研究计划,还要搜集相关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总而言之,改革前毕业论文写作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归纳;而改革后的毕业论文写作加强了学生深入教学一线进行实际调研的能力。

2.3 论文写作手段的对比

通过表一与表二的对比内容可以看出,改革前毕业论文写作重理论轻实践,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须要阅读相关书籍,并对理论内容进行梳理。改革后学生要想完成论文的写作,就必须深入到教学一线,通过问卷或访谈等调查手段获取第一手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改革前学生论文写作的手段主要是文献综述,而改革后学生论文写作手段主要是调查研究。通过论文写作手段的对比更能反映出从重视学生理论学习到强调学生从师技能实践的变化。

3 毕业论文改革对学生从师技能训练的促进作用

作为毕业前的最后一个作品,论文写作得到学生的普遍重视。为了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学生进行长期的准备。而改革前后对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的变化,也给师范生指明了准备的方向。从原来的只要学好英语教学理论,稍作整理就能完成论文写作,变成熟悉英语教学各因素内容,制定详尽的调研计划,深入教学一线,才能使论文写作成为可能。因此,毕业论文改革对师范生从师技能的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促进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英语从师技能的训练。通过与某些用人单位沟通,大学毕业生在走入社会后普遍存在理论素养好,但是从师技能相对薄弱的现象。通过本次毕业论文改革,学生选题的来源一定出自教学实际,需要学生对一线的英语教学有全面的了解,从客观上强迫学生将从师技能的训练作为重点,这样才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教育毕业论文篇12

1.引言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广西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别是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和地区合作与竞争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使得人才需求出现了“复合型”的趋势,即“外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迅速上升。为了解当前广西高职在培养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能否满足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为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本课题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调研:即分别以“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以下称为问卷1)和“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以下称为问卷2)。

2.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与目的

本课题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南宁、北海、钦州与防城港四市的用人单位、高职毕业生。问卷1的调查目的有:1、毕业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评价,2、英语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3、毕业生对英语5项能力(听说读写译)的总体要求,4、毕业生对各项能力的具体要求,5、毕业生欠缺哪项英语应用能力,6、毕业生对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的建议。问卷2的调查目有:1、用人单位对英语应用能力的总需求,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5项能力(听说读写译)3、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性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结构的侧重,,4、用人单位对于高级技能性人才英语能力的期望,5、英语素质与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6、用人单位对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建议。

2.2 调查工具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式,问卷1包括两个部分:1、毕业生在就业中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2、毕业生对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建议。问卷2也包括两个部分:1、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与要求的调查;2、用人单位对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建议。

2.3 统计工具

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共320份,收回295份,回收率达92.19%,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达90.63%。发放调查问卷2共100份,收回问卷95份,回收率达95%,其中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达92%。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主要采用百分比的统计方法,按所选人数所占比重进行比较分析。

3.研究结果

3.1 “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调查结果

3.1.1 毕业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评价

26%的毕业生认为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完全能胜任目前工作,50%认为可以满足目前工作需要。说明目前的英语教学具有其合理性。但选择自身英语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目前工作的毕业生仍占到24%,这些数据表明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确实需要改革。

3.1.2 英语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认为英语目前很重要和较重要的毕业生达到63%,也就是说英语能力在他们的工作中非常重要。

3.1.3毕业生对英语5项能力(听说读写译)的要求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认为英语口语最重要的达53%,其次为英语听力(19%)和英语翻译(14%)。

3.1.4毕业生欠缺哪项英语应用能力

52%的毕业生认为最欠缺的是口语能力,其次为听力能力(19%)和翻译能力(15%)。这些数据与3.1.3的数据完全一致,说明最重要的也是最欠缺的,这反映出高职英语教学仍处于传统的语法教学,对听说训练不够。

3.1.5高职院校是否应该开设行业英语课

所有毕业生都认为高职院校应该开设行业英语,说明高职英语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英语技能。

3.2“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与需求”的调查结果

3.2.1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需求

在所调查的用人单位中,常用英语的单位达到32%,偶尔使用英语的单位也达到54%,这些数据说明,除了少数用人单位(14%)不需要英语外(个别面向国内市场的个体企业),英语的使用还是较为普遍的。

3.2.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总体要求

65.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以够用为度,这与《基本要求》提出的教学目标一致。

3.2.3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五项英语基本能力的要求

表1说明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五项基本英语能力要求的情况。

3.2.4用人单位对高级技能性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结构的侧重

53.8%的用人单位认为行业英语与基础英语二者并重,即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应是全面的。

3.2.5用人单位对于高级技能性人才英语能力的期望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并非高、专、尖型的外语人才,而是具有较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占63.4%)。

3.2.6英语素质与毕业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关系

表3说明了英语应用能力在毕业生将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是否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对毕业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很大影响。

3.结果分析与建议

用人单位的需求应作为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之一。高职高专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两个“目标”和调查报告数据,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3.1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两个衔接

根据教育学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前一阶段学习的提高和深化。这样不同阶段的学习就会较好的衔接起来,也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

3.1.1 中学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

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英语基础知识与听说基本技能的欠缺,及学习的渴望。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要顺利完成高职基础英语课程与行业英语的学习,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学英语教学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

为解决这个问题,入学阶段不要急于进行高职英语教学,用一定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巩固中学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在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适应高职英语教学,自然地过渡到高职英语学习。

3.1.2 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加强,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对外语能力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行业化趋势,外语的工具性和应用性特征日益明显。高职院校培养的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在全球化进程中,对外交流、对专业领域先进知识的学习与借鉴,没有行业英语的支撑是无法实现的。然而这也导致一些人走极端,认为高职高专没有必要开设基础英语课,但是“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语法知识和语言规则习得的内化是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刘黛琳,2008:240)。从调查数据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清醒地认识到,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并重,且行业英语不是基础英语与行业有关的专业词汇相加,也不是要替代或削弱基础英语教学,而是相互融合。融合除教学内容上的融合,还应包括教学时间上的融合,为学生提供真正实用的服务。

因此,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行业环境下,培养他们用英语处理真实任务、解决真正问题的能力。与行业紧密结合,解决从业者日常工作中最棘手的英语交流难题,关注最容易引起交流障碍的文化差异,重视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同时以够用为度,以行业需求和学生水平为依据,以细致的行业需求分析为基础,培养从业者日常工作中需要的英语交流技能,着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实现英语语言知识和行业知识齐头并进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其终极目的。

行业英语教学是基础英语教学的延续或拓展,是在基础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专业英语教学和基础英语教学就是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工作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之有效衔接,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3.2 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方法要兼顾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建立与行业、企业联系更紧密的具有高职特色的英语教学体系。

然而,调查数据表明,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由于受到传统语法教学思想的深入影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以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主,这种课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几乎没有。从而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费时低效。因此高职高专英语教学要围绕其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提倡交际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交际法明确提出外语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以学以致用为原则,即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者进行“专用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的教学,突出不同交际目的和方式,以及不同交际范围里所使用的目的语的特点(刘黛琳,2008:236),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正是“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强调实用性与职业性。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反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原则,注意对学生的研究,主张在“学”的基础上研究“教”的问题,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李宏业,孙德常,2003:39)。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组织者、引导者和答疑者。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而是主动地开口动脑,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主动完成各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以致用,让学生意识到这是在为将来的职场工作做储备。这样,一、可以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的目的,二、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完成从被要求学习到主动要学习的转变。二者相结合同时兼顾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

3.3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与地区特色

3.3.1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

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张尧学司长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讲座上的讲话中强调两个系统:一个系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另一个是要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培养系统。这两个系统应是高职教育目标的两个层面,反映在教学内容上就是理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在英语教学上的体现就是英语基础课和行业英语课并重,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对这两个层面的要求。因此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也应包括这两个层面。针对这一要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不仅要注意基础性英语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也要加强行业英语的教学。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来看,对本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在英语应用(比如,产品说明书、设备说明书、合同文件、工程项目书、协议书、会议通知等)方面的读、写、译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应根据所教授学生的专业,选择与专业对口的写作材料,使教学内容具有真实性和实用性,将应用性写作的社会需求转换为学生的心理需求(白静等,2009:85-90)。

3.3.2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要具有地区特色

此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地方高职院校也应根据所处的经济区域,把该区域内国家与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纳入高职英语教学内容中。因此笔者认为,广西高职英语教育改革也应主动适应“广西处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核心位置”这一新形势,以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外语+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从而带动英语课程的调整与建设,引导英语教学内容改革,开发适合广西高职高专的地方性英语教材作为基础英语课程的教材。这套教材应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应与行业、企业合作,确保英语教材符合企业的需求。从而使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内容更具真实性、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能在在校的学习中获得将来就业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不需在实际工作中重新学习。同时,英语教师应该走进用人单位,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态以及对英语应用能力需求的最新动态;了解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就业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对英语技能的需求,以便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其实用性。

3.4高职高专英语测试要具有实用性

Hughes认为,教学与测试是“伙伴关系”,即存在教学合适、合理但测试不佳的情形,这时测试会有消极的反拨作用,也存在教学不合理但测试能够对之施加正面影响的情形,此时测试就有积极的反拨作用(1989:2)。测试与教学既互相促进又彼此制约,教学从目标、内容与手段等方面制约着测试,而测试又在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反拨作用。这种反拨作用具有二重性:科学的测试可以给教学指明正确方向,将英语教学引入健康的轨道;而不科学或使用不当的测试,则可以误导英语教学方向,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和学习的质量。既然高职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行业中英语应用能力,教学内容英语基础与应用能力并重,那么作为教学效果和学生语言能力检验手段的高职英语测试也要与其教学目标和内容和目的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英语测试在内容、设计、手段上都应该注重实用性,既考知识,又考能力,既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考语言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高职英语测试与教学成为良好的“伙伴关系”,真实、准确地评价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促进高职英语教学的改革。

依据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和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高职高专英语测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础英语教学为主阶段,以“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以下称“应用能力考试”)为主,第二个阶段是行业英语教学为主阶段,以校内测试为主,同时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职业英语证书。鉴于目前各类证书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高职院校应要求学生至少通过“应用能力考试”的B级,对于优者,鼓励其参加并争取通过“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四级,甚至六级。同时“应用能力考试”也是目前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最重要、最具权威性的考试,且该考试信度、效度、区分度高,既考核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考查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如阅读理解中的Practical reading、翻译第五小题和应用文写作)。这也正是高职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因此笔者建议把“应用能力考试”作为高职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之一和检验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与之相应,这一阶段的平时与期末测试在内容、难度、题型及方法上都应该参照“应用能力考试”。

第二阶段的校内测试建议采用詹春芳(2009:95-96)提出的“高职英语测试的基本模式”“3+x+1”:“3”指语言学习和运用中的基础知识与共同部分,包括基本的语言知识(3a)、四项基本技能(3b)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3c);“x”代表依据不同教育目标和任务在语言运用上的不同部分(如行业英语)主要包括以内容、表达方式和语言运用风格方面的语域中的区别;“1”是指学能测试,用于诊断学习者的语言学习能力和进展的参考,同时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一测试模式不但考核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考核了不同专业学生的行业英语的知识、技能与运用,增强了测试内容的实用性和真实性,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将来的工作需,要同时兼顾了语言的共性与个性。可见,在这一测试模式下的测试内容与高职高专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的需求是相吻合的,同时与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是一致的。

4.结束语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广西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特别是泛北部湾经济区的国家和地区合作与竞争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从而使得人才需求出现了“复合型”的趋势,即“外语+技能型”人才需求量迅速上升。本课题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进行,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用人单位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求及对英语设置与教学改革要求、高职高专毕业生对自身英语应用能力的评价、需求及对英语设置与教学改革要求和广西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与英语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研,掌握了比较全面与客观的相关数据。并根据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需求,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提出了四个建设性建议:1、解决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两个衔接问题,即中学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与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2、交际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方法;3、提出了把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纳入高职英语教学内容;4、提出了“3+x+1”的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一个综合考核学生基础英语知识、四项基本技能、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行业英语与学习能力的测试模式。

然而,由于调研时间的限制无法进行实证研究,上述建议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其合理性、具体实施与操作仍需在今后的后续研究中进一步修正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昌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2009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论坛演讲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

2.杜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编,2009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论坛演讲集,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1.

3.李宏业,孙德常.“任务教学法”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教学中的应用[A].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9.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职高专文件汇编,2009: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刘黛琳主编,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vii,236,240.

7.白静等,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外语,2009,Vol.6,第2期,总第28期:85-90.

8.詹春芳,高职英语测试基本模式的理论框架[J].教育与职业,2009第10期:95-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