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操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1 10:34:34

健身操论文

健身操论文篇1

作者:陶坚

舞蹈中的“手臂波浪”破坏了上肢的关节肌肉所处的位置,武术中的“歇步”扭转了下肢等,这些都不符合健美操基本姿态的要求。完成健美操动作时,姿态的控制保持应贯穿于整个过程,无论是开始动作、结束动作,或是操化动作、难度动作,所有的动作都必须表现正确的形态和身体的准确位置。在这个基础上,动静起落变换中展示的各种不同的身体动作都具有健美操特有的“形”——充满朝气,体现活力四射,随着时空的不断转化、演变给人以极具特色的瞬间之美、过程之美、变化之美,也极好地强化了观众视觉,特别是印象和情绪感染,从而唤起了人们心理深处的美感。竞技健美操相对于大众健美操更具有动作的姿态美,由于其竞技成分因素,因此更能使人们感受其美的成分。但是,大众健美操也有其自身的优点,那就是其易掌握性。动作力度美所谓动作力度就是指运动员做动作时参与活动的肌肉用力程度,其动作力度的大小要依据其动作的性质、结构、幅度的要求而进行变化。在竞技健美操运动中,其动作力度的美是通过运动员参与比赛或表演时通过躯体表现而加以实现的,主要的特征是运动的稳健、刚劲挺拨的动作等。在做健美操中的大踢动作时,腿抬至水平位置时突然发力向上踢起,需要大腿的“爆发力”;在做各种支撑动作时,需要运动员有一个控制过程,这要身体各部分相互作用产生于身体内部的“内力”。一般来说健美操动作要求运动时间短,定位时间长,又需要控制力量在瞬间体现“寸劲动作完成是否轻松自如,要看能否把握好不同类型动作,肌肉紧张与松驰的对比感觉”。只有恰如其分地掌握刚柔、轻重、缓急、大小、强弱等变化技巧,才能使运动员或参与练习者的动作完成得优美稳健、刚劲挺拨。力量是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元素之一,竞技类健美操更是如此。在音乐节奏的伴奏下,运动员通过身体动作变化,以展示动作美。这是竞技健美操的又一大特点。动作力度的体现需要运动员自身身体的变化,需要外在的体现。所以,竞技健美操动作力度的美是一种隐性的,需要通过视觉的对比才能感受到。

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通过肌肉用力的合理地支配程度高低对动作强弱变化进行控制,运用伸展与收缩控制动作幅度的大小变化,通过动作周期性的交替,加以实现力度的对比和动作的轻重、急缓的反差。这些都是竞技健美操所能给我们带来的动作节奏之美。可以说,动作节奏的美主要是通过视觉的差异变化加以实现的,美的体验程度高低和观赏者对美的认定标准有直接关联。感受竞技健美操的动作节奏美需要我们对其有一个欣赏的视角,这个视角就是我们对动作节奏的理解。有些人节奏感强,那么对其动作节奏美的理解可能就会强烈些,相反就会低。动作幅度美所谓动作幅度是指运动员动作活动的范围,它包括身体与身体某部分形成的角度和身体与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竞技健美操动作幅度的美是运动员通过身体各关节、韧带、肌腱等伸展性,通过肌肉的控制,运用空间路线的变化形成空间不同层次的幅度变化所形成的视觉之美。如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出各种跳转、腾空、翻转、步法变换等都会对观赏者产生美的影响,同时这些动作是以运动员身体的变化所产生的美感,因此变化是动作幅度美产生的重要因素。但是,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其幅度所产生的美并不仅仅依靠幅度的大小,而是幅度的节奏变化。国人对美的理解比较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与知觉的统一。因此,动作幅度也同样需要一个协调统一的问题。不是说动作的幅度越大越美,而是需要一个合理的范围,这个范围的前提就是和谐统一性。正如朱光潜所说“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他在心与物的关系上面。”也就是说,我们在欣赏竞技健美操的比赛过程中,要从其动作幅度的变化上用心去感受,感受其幅度变化所要表达的内涵。

动作创造艺术美竞技健美操动作创造艺术的美可以理解为是竞技健美操比赛的一个特征,例如集体六人、三人项目,当男女运动员完成协调一致的表现力量、柔韧等综合素质的高、难动作时,观众常常屏住呼吸,在心理产生担心和狂喜的心理反差。[4]而造成这些心理反差的原因是由于不同性别的运用完成了本不属于自身属性的高难动作,诸如由男运动员的柔韧(搬腿、控腿、劈叉等)和女运动员的力量(各种大跳、支撑等)和各种巧妙的连接而引起视觉和心理感受的共鸣。因为这些超出想象或者一般要求的动作,实现了“动”与“静”“快”与“慢”“高”与“低”结合的动作创造之美,也同时创造出了一种“奇”与“特”的独创性艺术之美。目前竞技健美操对于动作创造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这也是竞技健美操竞技性提高的又一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训练手段和水平的发展、提高,一些高难、新颖的动作的实现不再是件非常难的事。因此,也极大地促进了竞技健美操动作创造艺术美的发展步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欣赏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美尤其是动作创造艺术的美不要过分地注重动作的难度,而应注重其艺术的连续性。动作表现的美所谓动作表现美,笔者的理解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动作所完成的程度,即美感上的程度。竞技健美操比赛过程中不仅仅看其动作的编排,还要看比赛中的动作表现,因为表现的是否有美感将直接决定其分数的高低。在竞技健美操中动作表现不仅仅只是以躯干和肢体动作变化为主的一种表现形式,面部表情变化也是其表现动作美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欣赏一段健美操比赛时,会经常注意表演者的面目变化,丰富的表情变化将会给我们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内心中也会对其产生好感,这就是美的起源。实践告诉我们,健美操的动作表现要热情、奔放,充满激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而表现力的获得来源于每个人的独特个性与综合素质的有机结合,是对健美操的认识和理解的一种外化。表现力的训练要求运动员学会通过动作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和个性特征,达到人操相融的艺术效果。动作表现美的实现途径很多,但必须要突出重点。我们知道动作是通过运动员自身运动加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机械组合,因此,其表现上也是不能机械的,要赋予精神层次。动作表现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的、有目的的运动系统过程,其美的体现也是负责的、多样的。综上所述,竞技健美操的动作之美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美,并且这种美时刻都在这项运动过程中给予充分的体现。我们所研究和分析的动作美是参与者身体各部分在空间活动变化而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的美,可以将其定性为一种具有造型性质的动态之美。由于动作美更能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所以动作美高于容貌美和形体美。保加利亚的著名作家与戏剧家瓦西列夫对美的认识,笔者非常赞成,他认为:“美,是人喜欢某种事物时的感受。美所带来的快乐是一种没有利害关系的、自由的快乐。”同样,对于竞技健美操的动作美的剖析中也同样孕育着这样的道理。随着健美操竞技性的淡化,健美操的美将会变得更加淳朴,这就是为什么现代大众健美操之所以迅速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这里仅仅涉及了竞技健美操动作的美,而竞技健美操的美学特征中还包括服装搭配的美、音乐编辑的美、意境的美等。尽管人们对美的要求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的竞技健美操的美也是在不断丰富的。客观地讲中国健美操的普及程度还处于很低的水平,通过竞技健美操中美的体现实现大众化引领也是一条不错的普及之途。

健身操论文篇2

 

根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约有10%—30%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精神疾病和其他心理障碍已成为大学生退学、休学等中断学业的重要原因。甚至直接导致自杀倾向。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心理学界乃至整个教育界的问题之一。因此,探索适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是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有氧健身操是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健康水平最常用、最有效方法,但同样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也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氧健身操是女大学生健身运动中较常见和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本研究以有氧健身操作为干预手段,制定干预方案, 试图通过增强实验者的体育活动来影响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善大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减轻实验对象的心理问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和医学院、生物工程学院的大专一年级1476名学生进行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用SCL—90进行调查问卷。将SCL—90中强迫症状因子≥2.2分(共有240名)中,按照自愿报名的原则, 将一年级女大学生90人(表1) 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作为本研究的正式研究对象。制定1学期有氧健身运动干预方案。实验组每周训练2次,每次时间为60 min。对照组除其他项目的体育课外,不进行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活动,自行调适。

1.2 研究工具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计分方法采用李克特式总加量表法(Likert-type rating scale)的五点分量表方式编制而成,评分受试者根据题目所叙述内容体育论文,1.持续2.经常3.有时4.偶尔5.无,依序记4分、3分、2分、1分、0分。

1.3 研究方法

1.3.1 运动干预方案 运动干预方案按照趣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的原则制定。具体内容有基本健美操,基本步伐操、排舞、拉丁操以及形体练习等论文提纲怎么写。运动时间:每周2 次,每次60 min ,共计12周。运动强度: 基本控制在中等水平,也就是相当于最高心率的60%~75%,练习中心率一般控制在120~135次/min。

1.3.2用SCL—90调查主要结果

1426名女大学生SCL—90测验总均分即总症状指数(GSI),以常模总均分的+1.96S为根本标准,将被测评为心理健康者(GSI<X+1.96S)心理问题者(GSI≥+1.96S)。

表1 1426 女生大学生 SCL-90总均分评定结果(发生率%)

 

 

 

心理健康者

心理问题者

 

 

GSI<+1.96S

+1.96S≤GSI

人数

1186

240

健身操论文篇3

关键词 大众健美操 编排 文献综述

通过查阅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有关大众健美操方面的科研论文发现,有关大众健美操的论文共7065篇,对大众健美操编排进行研究的文章共有49篇,占大众健美操科研论文总数的0.69%左右,主要围绕编排原则和方法、动作、音乐、队形等方面的研究。这些文章大多数都是单一的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对大众健美操创编全方位系统深入研究的论文是极少的。本文通过对这49篇文章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试图将大众健美操的创编系统化、完整化。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系统地查阅了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健美操的科研论文,共7065篇,其中有关大众健美操编排的文章共有49篇。

(二)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有关大众健美操编排的49篇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并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三)逻辑分析法

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03-2013年10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有关大众健美操的科研论文共7065篇,关于大众健美操创编的共有49篇,占总数的0.69%,其中在编排原则,音乐,队形等方面,各方面所占的比例如表1:

(二)大众健美操创编原则、方法研究

大众健美操的传播面非常的广泛,因为其易于学习,在拥有极高的健身价值的同时也具有很好的艺术美感的特点,所以在学校和社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根据不同的学习人群,动作的编排也具有针对性,因此要依据一定的创编原则才能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依旧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赵凯在《价值工程原理在大众健美操创编方法中的应用研究》中指出在编排大众健美操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练习对象,选择动作类型和所要添加的音乐,依据大众健美操编排的原则进行编排[1]。在郝素红,樊海云在其《论健身健美操的创编》论文中也说到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健身健美操的创编要根据一定的目的(锻炼、表演、比赛),遵循一定的原则,将健身操的各个部分有目的的统一起来,已达到其创编的目的和效果[2]。众所周知大众健美操的创编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个创编原则包含什么内容呢?井红艳在她的《浅议大众健美操的创编原则》中通过对大众健美操的特点、功能分析、提出大众健美操编排应遵循全面性、针对性、合理性、艺术性的原则,以提高编排的艺术效果[3]。

以创编原则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方法就能完成大众健美操的创编。大众健美操的创编方法是根据有氧运动的原则将规范的基本步伐与躯干运动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操类套路。创编不同于编排,编排是将所有的素材有机的编排组织在一起,达到编排的特殊要求为目的。创编是带有创造性的编排,来源于基础的编排。张慧敏在《浅谈健身性健美操的创编方法》对健身性健美操创编的具体方法及肢体动作的创编方法做了详细介绍[4]。

通过上述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文章从相同的角度深入到大众健美操创编原则的研究。目前针对大众健美操创编的原则和方法已经相当完善。健美操创编要遵循的原则:(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2)主要全面锻炼身体;(3)科学的安排运动负荷;(4)要富有创造性。健美操的创编方法应注意区分单人动作的创编、成套动作的创编。

(三)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研究

大众健美操之所以能得到广泛普及推广,主要原因是因为其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而且动作具有美感。了解或掌握大众健美操近几年动作创编的发展趋势,必须以《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为分析蓝本。《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以下简称《大众锻炼标准》规定动作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织请有关专家创编给适合不同层次人群锻炼的,为的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健美操运动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充分发挥健美操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作用,以适应广大群众健身的需求,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学健身方法。到目前为止已经更新至第三套,而三套《大众锻炼标准》中改变最大的就是动作的创编。李真真、李晓静、费家明在《三套中级动作的比较研究》中就对这三套大众健美操动作创编的风格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第一套动作编排时单个动作的简单重复,而第二、三套将有氧操化动作加入,基本步法组合更自由、多变[5]。颜庆在《从大众健美操的功能特点谈动作创编要求》中也指出,现在的大众健美操动作设计和创编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健美操的健身、审美、娱乐等特点并有机结合[6]。。

健身操论文篇4

体育舞蹈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俩大类,而拉丁健身操则源自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是世人将拉丁舞与健身操相结合得到的娱乐性、竞技性、健身性较强的健身项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研究云南师范大学非体育舞蹈专业的本科学生为例。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在面对云南师范大学的全校学生中选取了1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发放出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收回率为100%,有效问卷为80份,有效率为80%,其中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学生有36人,未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人有44人。在发放学生问卷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询问,并从中了解他们的态度及意见。

1.2.2 查阅文献资料法

通过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3 访谈法

对云南师范大学专业教师、在校大学生以及社团管理者进行无结构式访谈。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Excel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百分比、频数等进行分析统计。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由学习文化、文明习惯、寝室文化、橱窗文化、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的精神文化。

2.2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存在于校园的的每一个角落,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十分重要的软实力,关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88%的大学生都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是支持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见校园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2.3 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

经调查得知,校园文化活动有校园文化艺术节、校运会、文艺汇演、歌手舞蹈比赛、各类竞赛、英语角、知识讲座、毕业专场、开学(毕业)典礼等。

2.4 校园文化的开展情况

2.4.1 校园文化的开展方式

经调查问卷得知,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有以上几点,参与过歌舞比赛(表演)的人有40%、民族文化艺术节的人12.5%、英语角的人7.5%、其他的人31.3%。

2.4.2 校园文化的开展目的

经调查得知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主要是: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全面辅助教学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丰富教职工、学生在学校的课余生活。

2.5 校园文化活动中拉丁健身操的开展情况

2.5.1 拉丁健身操的开展方式

在访谈过程中发现,只有少数学生的公共任选课中学习了拉丁健身操,而在各年级都安排拉丁健身操教学内容的班级非常少,甚至没有。从今年来,我校领导开始重视拉丁健身操,公共选修课的开展、校级、院级社团的开设、教工会对拉丁健身操的推行等,使得更多人能接触到快乐并达到健身目的项目。

2.5.2 拉丁健身操的开展频率

在对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人群问卷调查中得出,一周参与拉丁健身操1-2次的人数比例为56%、3-4次的人数比例为33%、几乎每天都参与的人数比例为11%。56%的人是通过公选课来参与拉丁健身操的,33%的人是通过公选课和拉丁舞社团来参与拉丁健身操的,11%的是拉丁爱好者或者本专业的学生。

2.5.3 拉丁健身操的开展人群及师资情况

经走访调查得知,我校对于拉丁健身操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主要有:公共选修课的开展,校级、院级社团的开设,教工会对拉丁健身操的推行等。并在访谈中还得知,我校的拉丁健身操公选课程开设于2014-2015年的第二个学期,开设一个初级班,并设定上课人数为35人。目前我校拉丁健身操的公选课为2个初级班和1个提高班,每个班的上课次数为一周一次。

在这些开展形式的课程中,只有2名是资深教师,其余的是我校本专业的专业学生和非专业的学生在教课。

2.6 拉丁健身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的分析

2.6.1 拉丁健身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将校园文化和拉丁健身操俩者相互结合,不难发现,拉丁健身操可以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一所大学的的校园文化,且它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拉丁健身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重视普通高校拉丁健身操推广,有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拉丁健身操的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表演里拉丁健身操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歌舞晚会、广场教学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个人文化艺术修养同时还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拉丁健身操的实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落实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

从全国高校来看除了专业院校或是艺术专业以外,接触拉丁健美操的学生并不多。拉丁健身操教育的审美功能是通过审美观的培育、锻炼、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及体质,感受和体验审美快乐,陶冶、塑造、提升人生境界,从而完善人性和文化心理结构。

2.6.2 大学生对拉丁健身操的兴趣度

在对接触过拉丁健身操与未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俩种不同人群的调查统计得出,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大学生对拉丁健身操的的兴趣度都普遍偏高,而没接触拉丁健身操的大学生的兴趣度略低一些,这说明只要接触过拉丁健身操的学生都会喜爱上这项健身项目。

2.6.3 影响大学生接触拉丁健身操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参加拉丁健身操健身活动的主要原因是没机会参与到健身项目中,因此建议学校注重拉丁健身操在校园内的推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校园文化存在于校园的的每一个角落,包含着校园人的思想、价值观念、行为举止方式、人际沟通方式。校园里每一种文化活动都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2)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全面辅助教学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丰富教职工、学生在学校的课余生活。

(3)教师、学生在对拉丁健身操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4)目前拉丁健身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施现状是不能够满足大学生所需的,在课程安排方面存在着师资队伍不健全和投入不足。

3.2 建议

(1)各级领导、教师和各相关者要重视拉丁健身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的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

(2)应该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改进课程。

(3)加大传媒对拉丁健身操的宣传力度。

(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加大对拉丁健身操活动的投入等来充分发挥拉丁健身操对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通讯作者:甘颂甜)

参考文献

[1] 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健身操论文篇5

健美操是一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普及性极强,集体操、舞蹈、音乐、健身、娱乐于一体的体育项目。

训练策略:训练策略就是体育教师给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制定健美操训练的具体实践方案,以小组合和短套路作为健美操教学的主要教学手,结合健身、身体功能训练等的方法制定的锻炼周期计划。根据锻炼者的身体需要按照科学健身的原则,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体检数据为基础,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和身体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提高健美操艺术展现为根本目的,以训练策略的形式,以此为出发点,掌握其方法和手段,培养运动习惯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在健美操比赛的实力为目的。并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学生抗压力和抗困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比赛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小学健美操社团训练策略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以社团实施训练策略,在健美操社团课中运用小组合、短套路为教学基本手段,并结合身体功能训练的具体动作,即固定时间、练习次数等进行在课堂当中进行实践锻炼,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健美操的专项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美操的展现能力。基于对教育目标、结合“立德树人”的理论基础并将德育和美育教育融入到训练策略的事实上,一个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课题研究随之确立。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原则论述的一个核心是要创设情感融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自由学习。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内省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等。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全面发展各种智能的生理基础,具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根据力量训练的特点,可使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等得到充分发展。

3.“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关于培养“真善美的活人”和“爱满天下”等思想,就明确地指出了“培养怎样的人”的正确方法,而“生活教育”、“民主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思想则指出了“怎样育人”的途径和方法。

二、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在南湖小学1-6年级健美操社团学生中开展。

(一)研究目标

1.梳理总结系统的健美操训练方法和策略。

包含健美操社团授课教案、小组合、短套路健美操教材开发、社团训练的实践安排、社团训练的进度、提升健美操队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以及健美操社团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技巧梳理等。

2.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的健美操组合的教材和提升健美操队员的身体素质的锻炼方法。

(1)自编小学乙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2)自编小学甲组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开发。

(3)提升健美操队员健美操基本素质的方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组建对健美操社团学生进行训练策略的实施,形成健美操教学案例,并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训练策略的练习,并在研究过程中形成学校健美操动作组合教材,教学内容坚持学生主动探究,重视个性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2.探索提升健美操素质的具体实施方法。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对健美操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找到合适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健美操教学领域已经取得经验和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提炼我校健美操小社团的实践操作体系。

2.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我校学生对健美操这项运动的认识程度,以及通过课题实践研究后学生对健美操的再认识。

3.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集体和个体的不断提出计划、组织实施、反思修正,总结评价,使课题在行动中得到深入,取得实效。

4.经验总结法。依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健美操社团的行动研究,探索我校健美操社团的可行性和实践意义。

三、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从2020年9月开始,到2021年6月结题。

(一)准备阶段(2020.09――2020.10)

(1)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案,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2)实验前调查分析,与教研组同事组织讨论、分析有关健美操社团建设中的实践策略有关的素材及因素,发掘已有的健美操社团的经验,收集、提炼第一手资料。并建立组织、查阅文献、寻找理论依据。

(二)实施阶段(2020.11-2021.04)

(1)1-6年级选拔喜欢、热爱具备健美操体质的学生,组建健美操社团。利用健美操社团创编各个组别的组合动作或短套路,形成健美操训练教材;根据健美操队员基本素质要求,制定提升健美操身体素质的身体功能训练方法。

(2)在健美操社团课堂实践中逐步融入音乐、健身、历史等文化元素,多角度多视野的拓宽学生练习健美操的方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和谈话法,对学生在训练过程的感受进行调查。

(3)创设健美操社团展示的人文校园环境,通过开展健美操展示比赛活动营造出锻炼的良好氛围。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通过各类研讨活动(包括实验论文随笔交流、做调查分析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师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为下一步探究提供范例和有效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不断修改、完善实验方案,加强开展中途实验研究。

(三)成果形成阶段(2021.05――2021.06)

(1)撰写研究报告,将一年的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经验以利用下一年的更深入的研究。

(2)逐步完善《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装订成册。

(3)逐步完善提高健美操社团学生健美操专项素质的锻炼方法。

(3)撰写训练策略的教学论文集教育案例,编印成册。

(4)形成健美操训练的实验对比数据,建立学健美操队员的成长档案,包括运动成绩成长档案和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成长档案。

四、预期成果形式

1.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2.形成《健美操社团组合动作》教材;

健身操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1健美操概述

健美操英文原名“Aerobics”,意为“有氧运动”、“健身健美操”,是指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初70年代末,最早雏形是美国太空署为太空人所设计的体能训练内容。之后医学博士库柏尔设计了一些动作并且配备音乐就形成了一项运动。

现代健美操发展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早在古代人类对自身的“美”,就有着执着的追求,许多名人、学者也有过不少的论述和杰作。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在“艺术论”中写道“在任何民族中,没有比人体的美更能激起富有感官的柔情了”。我国对人体美也有许多论述,三国魏大诗人曹植在《洛神赋》中描写洛神的形体美时说:“a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就是说身体体态适中,肩膀匀称而鲜明,腰肢纤细而柔软。所以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样的文化环境,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从未间断过,而健美操的迅速发展正好印证了人们对美好身体的狂热追求。

2国外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现状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在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把这种做操的形式称之为健美舞;20世纪八十年代,以治疗老年人关节炎的“老人体躁舞蹈班”在华盛顿和其他一些城币受到普遍的欢迎;在法国,近几年也形成了一股健美操热,仅巴黎就有健美操中心1000多个,每条街有1―2个健身院,电视台的健美操频道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在英国,1956年就成立了大不列颠健美操协会;在前苏联,健美操早己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大多数人参加健美操锻炼是以治疗“文明病”一一以肥胖为目的的。在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地,爵士舞、迪斯科等形式的健美操、健力舞也十分流行。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初70年代末,最早雏形是美国太空署为太空人所设计的体能训练内容。之后医学博士库柏尔设计了一些动作并且配备音乐就形成了一项运动。英文原名“Aerobics”意为“有氧运动”、“健身健美操”。到了80年代初,美国著名好莱坞演员简・方达根据自身的健身经验和体会,出版了《简・方达健身术》一书,此书一出版,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并很快风靡全球。自1985年开始,美国正式举办一年一度的健美操锦标赛,并确定了比赛项目和规则,使健美操发展成为竞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至此,掀开了世界性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历史狂潮。

目前健美操的主要国际组织有:国际健美操联合会((IAF);国际健美操与健身联合会(FISAF);国际健美操冠军联合会(ANAC );国际体操联合会健美操委员会(FIG)。

3国内健美操运动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健美操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学院派,二是社会派。所谓的学院派就是将健美操作为课程比较规范、科学、先进以及内容的多样化来进行传授;而社会派就是各种俱乐部进行的以健身、健美为目的的教授方式。为推动健美操运动在全国的普及,适应健美操市场发展的需求,为大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科学健身方法,充分发挥了健美操在全民运动中的作用。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健美操运动在我国兴起。1984年原北京体育学院和上海体育学院分别成立了健美操研究室,率先开设了健美操课程。一些大中专院校也根据国家教委对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逐步开设了健美操必修课或选修课。目前,健美操已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或课外活动中一项深受师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和锻炼方式。1992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纲要》,健美操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项目之一。1998年七月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颁布了《健美操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对国际运动健将,国家运动健将和一、二、三级运动员都有明确的达标要求。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颁布了大众健美操锻炼标准六套等级动作,并设立了部级和一、二、三级健美操等级指导员制,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和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1987年5月,我国首次在北京举行了竞技健美操比赛-“长城杯”健美操邀请赛,以后每年举行一次,截至2002年共举行了16次。1992年9月中国健美操协会在北京成立,每年举行一次健美操锦标赛。1992年2月,中国大学生体协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在北京成立,协会每年举行一次大学生健美操和艺术体操比赛。目前以健身为目的的大众健美操和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竞技健美操正沿着各自的方向蓬勃发展。

4高校健美操内容发展过程

最初健美操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式是一些报刊报道文章以及健美操图片,并附有简单的健美操成套动作组合。最早国内发展健美操运动的地点是在健身房,学校开展也只局限于体育院校,并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维持这种现状。由于健美操运动自身的特点,很快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喜爱,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至此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率先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组,创编了“青年韵律操” 。接着上海体育学院成立了健美操教研室,率先开设了健美操课程。并且由北京体育学院编排的“青年韵律操”迅速传遍全国各大高校,无数青年学生投入到学习“青年韵律操”行列,使得健美操这一运动在全国高校体育普修课程中得到了广泛普及,随之各高校纷纷将健美操课程列入教学大纲,逐步开设了健美操普修或选修课,从而把我国的健美操从社会引向了学校。

国家体育总局于1998年颁布了《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从此各高校按照此《标准》设计的一至六级规定套路动作组合为基础,进行教学部署。此次编排的动作突破了原有的形体操、艺术体操和竞技体操的特点,使其具有健美操自身的健、力、美特点。它以丰富的内涵以及运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加上鲜明的节奏,多变化的动作满足了当今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及精神需求。

第一套《标准》的颁布是在1998年,颁布之后,全国各个高校派遣优秀的健美操教师到北京体育大学进行学习和探讨。第一套《标准》的颁布使高校健美操教学内容有了依托,有力地推动健美操运动在普通高校的发展。第二套是在2004年1月起执行的,中国健美操协会对《全国锻炼标准》一至六套动作进行重新编排,在创编中遵循了有氧、无损伤、简单易学、循序渐进和提高人体基本素质的原则,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锻炼水平人群的需要。第三套的颁布是在2009年年底,目前已经进行了全国推广。通过大众健美操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健美操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

现代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健美操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健美操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是课程的主体,是实现健美操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健美操教学活动的依据。其内容包括健美操的基本知识和各种身体练习,每一年级都有各自的健美操教学大纲和健美操教材。根据调查,目前有的高校健美操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选用的是国家体育总局所颁布的《大众锻炼标准》(共六套)作为基础内容。还有一些学校选用自己教师所编排的套路作为教学内容。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总体上都是以健美操的基本步伐及套路和自编健美操作为教学内容的。健美操的辅助内容包括形体训练、瑜伽练习或器械的辅练习等。健美操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形式是设置了健美操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只是每个高校理论课的课时数安排不同。各高校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大致包括健美操概述、健美操的创编、健美操运动价值、健美操的特点、健美操锻炼的意义、健美操的审美和欣赏等。各个学校的教学形式也不相同,有的学校在室内进行集中讲解,有的学校是在室外将技术讲解与理论讲解放在一起,有的学校是在室内采用录像和理论讲解同时进行的形式。

5新时代课程内容改革之我见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国家体育总局是关注高等院校健美操运动发展的,无论是在大众健美操的推广上还是在高校的竞技比赛上,都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实践。但是由于各个高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可能在发展上还是参差不齐的,所以希望能够多进行多一些的教师之间的交流,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比赛上,应该更积极一些,还有更关注社会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之结合点,这样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发展才会更加欣欣向荣。第一要建构新型的健美操课程实践内容,这个内容体系要丰富,包括的方面多,涵盖面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主动尝试的热情,有利于终身教育意识的形成。第二要精选健美操实践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健美操知识。

参考文献

[1] 宋积萍.青海省高校健美操开展情况的现状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2(2):65-67.

健身操论文篇7

关键词 高校健美操 女大学生 身体素质

一、前言

健美操运动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氧运动,由美国人Kennth cooper博士开始推广。由于健美操运动融合了音乐、体操、舞蹈等多种元素,这使得健美操运动不仅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很快受到大众的喜爱。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高校健美操课程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实验对象:辽宁大学健美操选修班40名学生。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健美操、高校体育课程方面的文献作为理论依据。

2.实验法。实验过程:在辽宁大学健美操班随机选出40名女大学生,经过一学期健美操课程,经过前测数据和后测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结果。

教学内容。健美操基本步伐、身体素质练习、新大众健美操一级规定动作。

3.研究指标。第一,力量素质:一分钟屈腿俯卧撑;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蹲起;一分钟提踵练习。第二,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第三,耐力素质:800米成绩。

4.数理统计法。运用Minitab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比较实验前测数据和后侧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最后根据统计数据得出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三)健美操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影响的实验结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对力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正好符合健美操的运动特点,在音乐伴奏下成套动作的反复练习,能使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三角肌,腹背肌,臀大肌、大腿股四头肌、股二头肌及小腿腓肠肌等充分的得到锻炼,对女大学生力量素质有着较大的提高。

2.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是全身性的有氧练习,它有较好的增强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作用。通过一定强度的健美操练习后,有效地锻炼到身体各部分的肌肉、骨骼和韧带,使身体可以更好的参与拉伸练习。在健美操成套练习中大多要求身体和四肢最大幅度的伸展,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肌肉和关节的延展,使女大学生的柔韧素质得以提高。

3.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健美操练习时间较长,有时甚至有连续上千个动作,长达一个小时以上,这对于学生提高对抗疲劳的意志力也是大有好处的。通过长时间的有氧练习,使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得以提高。

(二)建议

1.健美操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素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定的条件,加强教师技术水平的培养,逐步普及健美操并丰富教学内容。

2.进行科学指导,努力推广健美操运动。健美操训练要循序渐进,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安排运动量及动作内容,运动应从易到难,运动量及强度逐渐加大,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3.健美操课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健美操运动成为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

4.加强教师在职培训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师的教学能力,各高校应加大师资选拔和培养的力度,提高现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优化教师结构,加强其科研工作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其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黄燊.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王申申,等.辽宁省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现状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3.

健身操论文篇8

“花钱买健康”或称之为“健康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意识和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健身群体对其锻炼的过程要求的是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这就对健身健美操指导员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健美操指导员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其培养出来的健美操指导员能力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到健美操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高等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主要以社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需求的健美操健身指导员的能力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健美操健身指导员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选项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健身俱乐部和社区健美操健身指导员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其中问卷调查法主要对廊坊市、保定市和石家庄等健身俱乐部的健美操健身指导员260人作为研究对象。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234份,有效发放与回收率为90%。

2讨论与分析

2.1健美操指导员能力的缺失

1)教学能力:毕义明在硕士论文中指出“教学应变能力”、“课堂组织能力”、“动作编排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等方面,健身房健美操指导员的能力存在不足,总体教学能力一般;陆丹华在硕士论文表明该省健美操教练员在教学能力方面普遍有较强的动作编排能力,但有28%的教练是生搬硬抄现成的资料或同行的动作,授课内容多样化。程武调查分析表明:南京市健身俱乐部授课形式较为单一;教练员在健身操的编排上,要打破单一的徒手操形式。于长菊的调查与研究表明健美操项目的单一也影响参与健身锻炼的人口数量。

2)学习与创新能力:北京市大型健身房健美操指导员对学习与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总体来说对学习创新能力掌握程度较好。陆丹华在硕士论文表明该省健美操教练员对动作创新的认识较清楚。张京平等的调查表明教练多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只能把学校学到的动作传授给练习者,而且编操、创新、传授健身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较差。调查结果表明他们的创新能力欠缺程度排名第一。

3)运用音乐的能力:北京市大型健身房健美操指导员对运用音乐的能力中,“把握节拍的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掌握程度均较高,对“音乐的简单编辑能力”方面掌握程度一般,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通过对廊坊等问卷的结果表明:对音乐的理解与编辑的能力欠缺程度排在第2位。在被调查的教练中认为音乐的乐理知识需要提高的占25.64%,认为成套音乐的选择占2o.51%,认为在整套音乐的剪接与编辑能力方面需要提高的占多53.85%。

4)健身指导能力:北京市大型健身房健美操指导员对健身指导能力各项指标的掌握程度却都一般。陆丹华在江苏省部分俱乐部健美操教练员现状研究的硕士论文表明该省健美操教练员科学制定锻炼内容的能力较差,制定健身处方能力较差;张京平等调查表明俱乐部的教练多是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他们对健美、健身操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只能把学校学到的动作传授给练习者,而传授健身知识等方面的能力较差。刘钰在对策研究中指出哈尔滨市有部分健美操指导员在健美操专业理论和技能的知识方面有欠缺,这影响了健美操指导员的指导水平和效果。问卷的调研结果表明:教练员根据不同会员的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健身处方能力还较差。

5)交往与合作能力:北京市健美操指导员的社交与合作能力总体水平一般。陆丹华的硕士论文表明该省大部分健美操教练员和学员的课后交流比较少。问卷结果表明:教练员是怎样解决的调查中,授课结束后主动指导的仅占28.20%,授课结束后,当她询问时再指导的占52.56%,授课过程中放慢动作多次重复练习的占15.38%,不关心的占3.86%。通过调查,目前有43.59%以上教练员认为自己需要提高与会员的交流能力。可见,交往与合作能力是健美操指导员需要提高的能力之一。

6)科研能力:北京市大型健身房健美操指导员的科研能力不高;陆丹华的硕士论文表明该省健美操教练员总体科研意识不强。

总之对于健美操指导员在能力结构中在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内容和动作编排能力、健身指导能力,尤其是根据不同会员科学合理的制定运动处方的能力和科学合理的指导能力、音乐的剪接和编辑能力、健身教练员的创新意识、交往与合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欠缺是影响健美操指导员更好的教学主要因素。

2.2高等体育社会体育专业健美操选项人才培养应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

2.2.1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大众化、弱化竞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技术教学内容普遍采用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1—6级)套路或者全国健美操协会创编的大学生健美操(水晶等)成套套路和竞技健美操等级动作二、三级动作,多数院校将竞技三级作为通级内容。但有的学校社体专业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而且授课时间比较短。为了较好的与社会需求,应安排健身房流行的内容如:有氧街舞、搏击健美操、拉丁健美操、轻器械操、有氧舞蹈和有氧瑜伽等,突出技术教学的多样性、弱化竞技健美操;在教授各种技术的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尤其是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项理论,突出制定运动处方、运动营养计划的制定等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2.2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授课能力和创新能力

社体专业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学会在运动过程中学会如何去交会员做动作,即保持运动量同时还能激发会员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线性渐进法、金字塔法、逐加法等。虽然各种方法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能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使会员在运动过程中学会动作同时调动会员的积极性,保持运动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作编排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根据不同目的科学合理编排成套操应用能力,注重用多种方法考核学生成套操的创编。如利用大型运动会的表演,让学生承担创编。同时还要注重音乐的剪接和编辑能力的培养、聘请音乐老师讲解音乐理论相关知识,利用音乐编辑软件等进行实际操作,作为学生考核成绩的一部分,突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健身操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101-03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和高等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构建体操与人文、健康三者相融合的新的课程体系就显得必要而迫切(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确立新体系的教育理念――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关研究表明,长期以来高等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技术课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摆脱竞技体操教学与训练的模式”,并且在教学要求上“与中小学体操教学相脱节”。虽然已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大部分高校仍然以竞技体操教学为主。其实,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属于教育领域,而非竞技领域,其教学内容也非竞技体操范畴。因为学校体操教学所指的体操,其上位概念为体育(指学校体育),而体育的上位概念为教育;竞技体操的上位概念是竞技(或运动),而竞技的上位概念是娱乐。可见,体育与竞技(或运动)是并列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现借用国内学者宋继新教授的图示来说明体育与竞技的区别,同时也说明学校体操教学内容与竞技体操内容的区别(图2)。

体育与竞技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在于“二者互为手段……是不同归属的、平行的、交叉的关系”。因此分别位于体育和竞技下位概念的学校体操与竞技体操也同样存在上述关系。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仅是以竞技体操为手段,而要培养具有从事未来学校体操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还要将体操与人文、健康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教育教学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可以说,学校体操教学所要求的标准和追求的目标与竞技体操有本质的区别。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将充实各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的体育师资队伍。因此,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理论体系要本着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专业教育与健康紧密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培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所提出的能“掌握未来学校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教学、体育锻炼学、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专门体育人才,并相应地融合“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培养目标,在培养出合格的、能胜任未来需要的体育教育专门人才的必备条件下,充分体现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

2.2 新体系体操课程内容的设置

2.2.1 体操内容的重新确定 体操从其产生时起,其内容就一直在发展中变化着。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运动”时期的跑、跳、投掷、攀登、摔跤、舞蹈、骑马、军事游戏等锻炼身体的一切活动,到现代奥运会初期的双杠、单杠、吊环、鞍马、跳马、自由体操、跳远、跳高与跳远综合跳、撑杆跳、爬绳、50公斤举重等内容,都充分体现着体操的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现代体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体操仅指竞技体操,而广义的体操所包括的内容较为丰富,本文讨论的是广义概念的体操。这里综合国内各版本的体操教材列出体操的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练习、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器械体操、技巧运动、跳跃、自由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运动、健美体操、实用性体操、团体操等内容。有的学校将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也纳入到体操的内容体系当中,如吉林体育学院已正式将体育舞蹈和形体训练列为选修课。

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和音乐的有机结合体,而舞蹈与体操自古以来就有很深的渊源,将之列为体操内容体系之中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也在情理之中,可以进一步加以探讨。形体训练的练习手段可以采用徒手姿态操、韵律操、健美操、太极、按摩、健身跑以及各种舞蹈动作,也可以采用把杆、绳、圈、带、球、肋木、哑钤、杠铃、壶钤等,以及各种特制的综合力量练习架,也可以采用现代开发出来的多功能的一些健身器械。”可以看出,形体练习所采用的手段,绝大多数属于体操练习内容。因此,将形体训练纳入到体操内容体系之中也是有据可依的。

2.2.2 体操技术课内容的设置 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以及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需要,参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将体操技术课设置为必修课(普修课)和选修课(表2)。

2.2.3 体操理论课的内容设置 新的体操课程体系要求体操与人文、健康紧密融合,不能人为地将体操教学划分为体操、人文、健康三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板块,而是要在体操教学中时刻紧密融人人文与健康教育。因此,体操理论课的内容设置可以采取“理论术科化”的方式进行,即在进行技术课教学时,适时地将与所教技术有关的理论内容加以阐述。理论术科化所讲述的内容包括:引导学生把体操练习内容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体操练习中教会学生如何保护与帮助及相应的理论;在课堂实习中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及相应理论等。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术科化相对不易实施的理论,如体操概论、学科体系、中小学教材救法分析等理论,可以单独安排几次课进行系统讲述。

2.3 新体系体操课程的实施

2.3.1 体操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体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属于体育美学的范畴。体育美由“身体美”、“运动美”和“健康美”三部分组成。“身体美”的指标主要包括体型、骨骼、肌肉、皮肤、毛发、形体等内容。“运动美是指身体的运动之美,是人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美,这种美是社会文化生活的反映,它已逐步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对象……可以包括竞技美、技术美、动作美、服装美、器械美、行动美等丰富多彩的子系统”。在体操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美的鉴赏能力,鼓励其对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

2.3.2 体操教学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兴起,终身体育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重视。培养学

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行为也自然属于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范畴。学生在离开校园步人社会后,并不意味着其体育生涯的终止,而应该是能运用学校里学到的体育知识从事终身体育锻炼。这就要求在体操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而把体操练习手段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并维持其终身体育行为的有效方法。如在体操教学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时刻联系所学的练习手段,并将之直接或有所创新地运用到日常的体育锻炼之中。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3.3 重视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 体操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它们皆屑于体育显性课程与体育隐性课程的范畴。

体操教学中要重视隐性课程所发挥的作用,适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并与显性课程紧密结合、共同育人。教师要适时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并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从教职业道德、责任心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学理念。

2.3.4 “成功体育”思想在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成功体育,简单地说就是体育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oj。

在体操教学中,可以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定不同的练习目标,让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2.3.5 五大目标的渗透及融合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虽然不是针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提出的教育目标,但作为未来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专门人才,他们应该通过亲身体验这五大目标,进而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切领会。这对他们以后从事专门的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将会有很大的益处。因此,在体操教学中,要注重这五大目标的积极渗透和有机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为他们将来从事专门的体育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2.4 新课程的评价体系

2.4.1 技术评价目标 新体系要求的体操技术评价目标,以略高于中学体操练习要求为主。为了激励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热忱,我们可以借鉴南京体育学院的评价考核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将体操技术动作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考核,既照顾到个体差异,又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同时也排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最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灵活的、创造性的教学及考核方法,对学生未来从事体育教学将产生莫大的启示和鼓舞作用。

2.4.2 理论评价目标

2.4.2.1 “理论术科化” 在体操教学中,前文提到了“理论术科化”的方法,我们不防把体操理论的考核方式也界定在“理论术科化”的范畴内。其指导思想为:要求学生不但能做(动作),而且还能讲、能教。如吉林体育学院一直以来就采用此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力的培养。具体操作如下:考核时每名学生任意抽取所学内容的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教学示范,包括该技术的动作名称、动作示范(实际操作)、技术要领、动作规格、教学方法或步骤(要求实际演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要求实际演练)、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要求实际演练)、健康价值或原理。这既是对学生进行体操技术理论考核,也是对其教学能力的一种检验,以督促其早日具备学校体操教学能力。

2.4.2.2 理论口试 对于体操的学科理论考核,吉林体育学院一直采用理论口试的实施办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对于“理论术科化”无法系统讲授的体操学科理论,设置计算机试题库。考核时采用微机随机抽签进行口试的办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时要求学生以教师的角色,站到讲台上对假定的学生(两名以上评定教师)讲授所抽到的试题。评价时对板书设计、教态、仪表、语言流利程度、讲解的逻辑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为其将来从事室内课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论与建议

1)树立体操与人文、健康相融合的体操课程新理念,把“通过体操练习手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体操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健身操论文篇10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教体艺[2002]13号文件中,课程结构第八条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然而,从以往学术论文搜集来看,对体育教学、训练、课外体活、健身俱乐部等阐述文章很多,而对理工科院校体育健康理论教学研究的文章很少,对理工科院校专项理论教学及考试方面的文章就更少,为此,本文从目前理工科院校体育专项理论讲授与考试模式进行分析,旨在对理工科院校体育专项理论教学提供参考。(以健美操专项课为例)

1.健美操理论讲授的重要性

随着健身市场轰轰烈烈开展,瑜伽、有氧搏击、街舞、普拉提等健身项目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然而健身理论知识的缺乏导致不必要的伤患,盲目地模仿动作致使意外伤害事故频频发生。据悉,美国旧金山一位脊椎神经科医生有个外号叫“瑜伽医生”[2],因为在瑜伽盛行起来之后,他每周治疗的病人中,有20―30名是因为练习瑜伽不当而受伤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伤害危险研究中心[3]最近列出一个运动伤害名单,指出伤害几率最大的运动中,钓鱼居首,瑜伽其次。再如,2007年2月28日《中国青年报》报导:“中小学生寒假流行突击减肥,减了体重伤了身体”;2009年9月18日《羊城晚报》报导:“自不量力易致运动过度,外伤好治内伤要命”;2009年7月29日《北京日报》报导:“运动猝死可预防”,指出,北京体育大学学生猝死在学校篮球场上,业余参赛群众猝死在马拉松比赛途中,老年人爬香山途中突发脑溢血猝死,没有运动史的白领猝死在健身房的跑步机上。为此,我们应重视健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详细传授健身操等不同项目的锻炼特点及功效,使学生用科学健身观指导健身。

2.完善健美操理论讲授与考试制度

健美操专项理论讲授是普通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传播健美操健身理念、健身方法和预防运动创伤的重要环节;健美操专项理论考试是对学生所掌握健美操知识、技能及实践应用能力一种综合性测量,具有评定、反馈、激励、选拔等多种功效。据懂丽平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现状与对策[4]调查表明:从105所高校体育内容开设来看,健美操排前四位,有85所院校开设该课程,占调查院校的80.95%,然而开设健美操理论课讲授的内容力度不够,建立健美操理论考试制度学校还不多,即使有考试安排的学校也欠缺规范,其考试模式有待于不断完善。

3.现阶段健美操理论讲授与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3.1理论讲授

3.1.1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只是将概念、术语、编排等呆板讲述,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3.1.2基础理论在健美操锻炼中的应用原则、方法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应为理论讲授的重点,然而针对健美操各项目中操化特点、注意事项,以及根据年龄不同易产生的伤故、预防措施等讲授力度不够。

3.1.3结合自身生理、心理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健身处方方面讲述不够。

3.1.4针对健美操的发展和本学科知识的前沿讲述力度不够。

3.1.5多媒体教学运用得少。

3.2考试模式

3.2.1考试方式单一:目前高校健美操考试方式还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方式在仅占学时10%且分数比例也少的情况下弊端较多。

3.2.2健美操考试内容以很少一定分数比例掺进体育理论的课程内容,导致轻视健美操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有的院校甚至没有开设健美操理论课,或者是有一定学时健美操理论课而没安排考试。

3.2.3出四五道论述题作为本学科的理论考试,其优点是能将优秀的学生对所学的健身知识综合论述;不足之处是不能主动学习的同学容易形成专项基础知识疏露,整体知识结构出现漏洞,滋生做事敷衍了事的坏习惯。

3.2.4管理不当导致考试异化:健美操理论考试同其它考试一样也具有评定、反馈、激励、发展及心理调试等功能,但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导致考试泄题、冒名替考、试卷内容遗失等问题。

3.2.5考试时间的合理安排及试题库的建立:由于各系各专业学健美操时间的不一,如跟随课堂考试易造成考试内容的泄露,近期的考试题易造成露题传入下年级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

4.构建良好的健美操理论讲授与考试制度

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51,普通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将这些要求内化到健美操理论讲授与考试模式中,通过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制定健身计划,并通过考试引导机制,树立素质教育考试观:将考试作为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心智,研究素质形成规律及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并将这种理念内化到理论的讲授与考试模式中,其具体操作如下。

4.1理论讲授力争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健身市场的快速发展,把健身前沿知识、信息及时传播给学生,在传授健美操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掌握健美操各项目的特点,以及在运动中如何预防运动伤害发生,讲述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健身处方。

4.2理论考试安排在专业学期中期阶段进行,因为考试不仅是本学科理论考试终结性学业成就的检测手段,而且能提供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研究素质在本专业中形成的规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手资料。

4.3考试功效:理论考试要能够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尊重其个性发展优势的差异,命题者应提供难度相当、题型相异的多种试卷,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为因误、因时间及因各种原因没参加考试者提供考试机会。

4.4建立本学科学业最低标准检测手段、体系、机制。考试不应仅局限理论闭卷考核,在强调掌握基本知识、概念、特点的基础上,更要注重理论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考核,灵活多样命题,测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5.提倡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培养创新人才

在规范考试模式的同时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规范考试模式建立试题库(最少四套考题)可将概念、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结合实际等多种题型按一定的比分对学生进行考核,限时、开卷、集中、统一考试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体育教师应由过去单纯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个性发展的开拓者、培养者和评价者,与社会大环境相融合,与当今社会实际健身健心理念相连接,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规划测试知识和能力的题目分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健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大健身健心理念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运动生理机制,以及预防意外伤害等考核命题力度,将健美操规则和现阶段健美操发展信息等知识进行测试,以便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心智评估。通过灵活多样性的题型,给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创造一种弹性环境(如创编几个八拍的健美操小套路),考试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具有健美操特长和才能的学生能脱颖而出,为社会提供群众性体育骨干力量。

总之,理工科院校开设健美操课程,离不开实践操作、实践考核、理论讲授、理论考核等四大环节。加强健美操专项理论讲授力度,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建立健全健美操理论试题库,提倡实施多样性考试机制和规范考试模式,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J].教体艺,2003:13.

健身操论文篇11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于全民健身操的文献进行阅读,并对其中的一些文章进行分析整理,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对武汉体育学院学习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体育教育专业2011级学生发放有关此研究的调查问卷,发放120份,回收114份,回收率95%,对武汉体院健美操普修课教师进行发放问卷,发放10份,回收10份,回收率100%。然后采集问卷数据,整理分析,最后得出当前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在武汉体院普修课中的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该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2.3数理统计法

用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

1.2.4专家访谈法

对健美操教授及健美操专业教师进行访谈,向他们了解我校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教学现状与教学场馆器材等基本情况,并请专家对我校该操的教学提出见解。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武汉体院体教2011级普修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学生现状分析

2.1.1了解程度分析

114份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几乎都缺乏对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十分清晰而完整的认识,不少学生在未上健美操时根本没有接触过健美操,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也没有时间来专门系统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导致学生对此认识模糊。只有少部分人通过观看比赛(或比赛视频)或朋友老师介绍等了解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因此,大部分学生对表演轻器械健身操还是停留在普修课所学的动作元素上。114名调查对象中,有66人对表演轻器械健身操仅了解一点,非常了解和了解不多只有29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与徒手健美操、有氧舞蹈等项目相比,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推广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人不了解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内容体系,这需要对其原因进一步探讨。

2.1.2学习态度分析

调查数据表明:被调查学生中有37名学生选择“非常喜欢”,51名选择学生“喜欢”,即有88名学生喜欢该健身操,占总数的77%,说明学生对表演轻器械健身操是十分喜爱的,可以说武汉体院健美操普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好,其中无所谓与不喜欢的同学只占总数的23%,说明教师已经加大了表演轻器械健身操教学的引导力度。学生普修的目的不仅仅是拿到学分,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心理上接受了表演轻器械健身操。

2.1.3学习动机分析

动机是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能否努力学习,尤其能否在受挫折的情形下坚持努力学习和锻炼,都与他们的学习动机有关;同时,动机的性质和水平还与学生的情绪有关〔2〕。由上图可知,有44名学生选择了掌握健身方法,2011级体教专业的学生已将运动项目学习和今后教学结合起来,“技多不压身”,体现了武汉体院“一专多能”的教学思想。有30名学生选择“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表演轻器械激发了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热情。有21名学生选择了满足个性发展,挑战自我,张扬个性正是当代年轻人所追求的,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学习为其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仅有7人选择了拿学分,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再是纯粹地追求学分,盲目的追求心理的满足感与虚荣心。本文认为武汉体院的健美操普修课教学大体上是在趋向良性发展。

2.1.4学习健身操难易度分析

图2表明,有40人选择不太难,占35%;有32人选择不难,占28%。可见,总体而言,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创编是适合学生掌握的,但也有9人选择较难占8%,4人选择很难占4%,是由于部分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缘故、个别学生协调性较弱以及教师能力差等有关。

2.1.5学习安全性分析

轻器械健身操运动是身体练习的一种形式,是身体动作的延伸,其本质应与身体动作一致。此操的创编与推广教学引起一些人士的疑虑,甚至反对的态度,认为会对学生的安全有危险,这样便会影响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推广。现对己参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学生进行调查,表3显示,无一人选择此操不安全,可以看出,我们无需要担心轻器械对操的危险一面。相反,在推广过程中更应该强调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对器材的选择与多样化应用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

2.1.6学习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体教2011级学生学习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后的主观感受分析:包括的健身操配乐,舞曲风格,难易程度,教学安全等因素的调查分析,发现有38人选择非常满意,46人选择满意,总计占到了73%,这一数据说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已被大多数的学习者肯定,深受学生喜爱。结合调查问卷数据和访谈相关专家的意见,持轻器械或组合器械练习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趣味性,并且边持器械边做操化可以弥补徒手健美操对身体均衡发展的不足,对塑造良好体型很有成效。由学生满意度可见,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在健美操课中发展前景良好。

2.2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普修课教师现状分析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不可缺少的主要因素,没有任何一方面都无所谓教育。这两个因素在形成对比的时候教师是上位的,即:教师是先知者,是在教育权或者说教育选择权上掌握主动一方。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好坏〔3〕。由调查结果(见图3)可知,教师学习该健身操的途径是多种的,50%的教师是通过教学光盘或网络上视频资料来自行学习该健身操的。参加过正式培训的教师仅占20%,还有20%教师是通过向已学教师学习来学习健身操的,教师间的交流也是学习途径之一。通过看碟或者网络视频学习表演轻器械健身操是普修课教师的主要途径,然后进行授课,由于很多普修课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或者培训,教师本身的动作就比较的粗糙。访谈中还了解到,一些教师过于重视操化练习,不重视持器械练习。由于各个教师的水平是不尽相同的,教师又没有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这样就使同样的学生在同一套规定套路学习过程中接受到了不同的风格,使大家对其的认识不尽相同,有了差异性。这样的情况不利于健身操的教学开展。

2.3锻炼场地器材状况分析

场地设施条件是实施教学内容制定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通过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武汉体院健美操课教学设施比较齐全,具有室内场地,地毯,镜子,多媒体等设施,但是教学器材却相对短缺,部分同学未发放学习器械,这不利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教学。

2.4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理论书籍资料分析

查阅网站、图书馆及网络书店,发现目前有关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相关论文和书籍甚少,但是有关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教学的网络录像资料较多,自从2012年全国全民健身操大赛决战青岛后,网络上有关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视频层出不穷,主要以代表队比赛视频为主,比赛现场快乐与健康同行的氛围,不但易于健身操教学推广,而且激发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影响表演轻器械健身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2.5.1健美操普修课教师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通过问卷与专家访谈可知,武汉体育学院普修课教师中仅有少数教师参加过中国健美操协会举办的全民健身操培训班,对健身操学习途径单一,教师水平不一,这样的状况确实让我对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教学发展有忧患之感。要发展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师资是关键,而有关部门积极举办的培训班,是培养师资力量的主要来源。

2.5.2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高

作为全民健身项目,体育院校是推广初期最理想的场所,首先体育院校学生的运动技能,心理技能等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动作技能接受快,其次,体育院校体教专业是体育教师的摇篮,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师资力量,服务于社会。只有在体育院校发展好了,才能更快的普及推广到高校及社会社区各个阶层。目前全民健身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更需要学校管理部门对之充分重视。

2.5.3学校主管部门组织的比赛(表演)次数少,宣传影响力不高

体育项目比赛是最能吸引观众也是快速推广这个项目教学的有效手段。组织健身操竞赛可起到宣传、鼓舞的作用,能激发学生参与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积极性,进而扩大其影响力。调查受访者显示,目前体院普修学生真正了解表演轻器械健身操的人并不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组织比赛,加强宣传力度,使之深入人心。

2.5.4缺乏健美操理论课

理论对实践起着指导的作用,理论课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全民健身操的特点,学习全民健身操的产生背景,动作特点,音乐特色,学习方法等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表演轻器械健身操。因此,适当的安排有关全民健身操的理论课,对于普修该项目的学生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健身操论文篇12

1.健美操的特点

1.1高度的艺术性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健美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健、力、美”的项目特征上。“健康、力量、美丽”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追求的身体状况的最高境地,而健美操运动中,无论是健身健美操、还是竞技健美操,无不处处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使健美操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这也正是人们热爱健美操运动的原因之一。“健美操运动协调、流畅、有弹性,使练习者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艺术修养。而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健美的体魄、高超的技术、流畅的编排和充沛的体力等,也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出健美操运动的“健、力、美”特征和高度的艺术性。”[1]

1.2强烈的节奏性

健美操动作具有强烈的节奏性特点,并通过音乐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音乐是健美操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美操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具有烘托气氛、激发人们情绪的效应。“健美操运动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练习本身的功效性、动作的时代感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代音乐给健美操带来的活力。”[2]健美操运动与音乐的强烈的节奏性使健美操练习更具有感染力、健美操比赛和表演更具有观赏性。

1.3广泛的适应性

健美操练习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 因此,对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宜,各种人群都能从健美操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中得到乐趣。例如中老年人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保持健康的目的;而对具有较好身体素质、有意进一步提高的年轻人来说,可选择难度较高、运动量较大的竞技健美操做为练习的手段,通过竞技健美操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可提高技术水平,满足其进取心要求。因此,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特点。

2.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现代人类已进入新科技革命的时代,当前我们面临着新技术革命和国际激烈竞争,也面临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旋律的历史转变时期。”[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 社会主体文化转型的剧烈变化,国际国内文化大环境对校园文化从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到生活方式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主体意识的觉醒,自主观念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法制观念都大大增强进取开拓和拼搏精神得到激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娱乐活动增多,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面对客观存在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才成长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作出积极贡献。”[4]

3.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大学校园是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活动于其中的人群是大学生、教师和干部。他们的活动方式一是课堂内实验室内的教学、科研活动,二是课堂外的学术交流、社团活动、公益劳动、人际交往、日常生活、闲暇娱乐等活动,因此在这里是一个教育环境。“高等教育活动使生活于校园的人群有着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别的共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群体心理以及思想观念。校园文化的形成引导生活在校园内的每一个人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并且在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完成每个人价值观的实现。”[5]但校园文化环境不是封闭系统而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社会文化大环境息息相通,必然受社会主体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智力、道德品质和审美情操以及各种各样才能在一个人身上充分、自由、统一、和谐地发展。因此培养德、智、体、美诸项素质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的。”[6]我国教育方针的制定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其中体育教育是有机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也无一例外地将体育作为学校基本教育的内容。大学阶段的体育,承担着使大学生身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与德育、智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教育目标。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人们从事体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身心发展和满足自身的高级需要,通过体育来使自己的躯体和精神得到改造和升华,从而使人自身趋向完美。体育文化与政治、伦理、科技、艺术、社团文化等共同构成大学校园文化体系。

4.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完成高等教育目标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它的培养目标不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上都应有较高的要求,应是高标准的。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造就跨世纪人才。在人才成长过程中与教育相辅相成的环境条件是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教育导向、开发创造、娱乐调节、激励凝聚等功能营造最优化的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训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有赖于社会实践,大学校园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条件。“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大学生、教师和干部既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创造者,又是校园文化的客体、消费者。在这里大学生是高智能的群体,是渐趋成熟的思考的一代。”[7]在大学校园这个学校与社会接轨的实践环境里,他们摆脱了单纯受教育的地位,转而以自我为主体,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中进行自我塑造,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

5.健美操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课外健美操锻炼是体育教育的扩展和补充,又是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健美操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文明病”蔓延的历史背景下,人类为保护自身健康而创造的一种健身体操。随着社会特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富裕,人们体育价值观念增强,追求健与美的心理趋向日益增强。这类初始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经过广泛地吸取体操、迪斯科等舞蹈及其他体育艺术门类的动作造型,而注入力度、增加负荷,借助音乐的节奏、旋律、风格等调空动作、体验情感,并逐步在相关科学理论指导下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科学性、从而发展成为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的通过身体练习达到健身、健美和健心的目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他具有很强的群众性、艺术性、娱乐性和创造性。他以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追求健与美的全面和谐统一的发展为大学生所接受,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枝鲜艳之花,给大学校园注入新的活力。健美操锻炼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美的功能。

5.1健美操有增强体质的功能

健美操是一种有氧化谢运动,通过较大密度和强度的身体练习,对身体各关节、韧带、各主要肌群和内脏器官施加合现的运动负荷,从而有效的强变体重、体脂等身体成分,提高心血管、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的机能,发展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大学生身体发育日臻完美。“开展课外健美操锻炼,不但与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而且引导大学生追求健康美,使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抵制了消极颓废思潮对校园文化的侵蚀。”[8]

5.2健美操有塑造健美形体的功能

追求形体美是人们选择健美操的直接动机,由于健美操是在生理学、解剖学、人体造型学、体育美学的多学科的理论指导下进行创编的,有一定的针对性。是塑造形体的有效有段之一。大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塑造形体的最佳阶段,因此它成为大学生钟爱的一项运动。另外,形体美不是单纯外观的轮廓美,还必须赋予它动态美。经过健美操训练的人,无论站立还是行走都是舒展大方、富有生气的。淡然最深层最核心的是人有文化教养和气质所表现出来的仪态风度。因此,内在美与外型美的完美结合是大学生所追求的最高层次的人体美。

5.3健美操运动有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品格的功能

健美操本身就是一种健力美的艺术创造。操练过程就是一种美的展示和体验。在人体美的体验中,自己感受美、鉴赏美、大学生通过这种文化艺术活动,情操、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也得到培养,提高了主体审美意识。而不断完善自己个性品格的塑造。健美操运动具有健康、活泼、高雅的娱乐功能。与社会其他社区一样,大学校园同样存在着休闲生活方式的空间。这里健与颓废共处, 高雅与低俗并存。健美操这一艺术活动以充满时代气息的面貌, 以那激烈欢快的旋律,健美有力、鲜明的节奏,迥一的风格,另人耳目一新,给大学校园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给校园体闲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提高了休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

6.结论与建议

6.1结论

与社会其他社区一样,大学校园同样存在着休闲生活方式的空间! 这里健康与颓废共处,高雅与低俗并存! 健美操运动以其具有健康“活泼”高雅的娱乐功能,以充满时代气息的面貌进入大学校园,给大学校园灌入了一股新鲜空气。给校园休闲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它在提高学生休闲娱乐活动的文化品位的同时,全面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个人能力,与学校的教育相辅相成! 健美操以其具有的体育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在优化育人环境,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发挥着独特作用。”[9]成为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6.2建议

由于大学体育课每周只有一次课, 健美操课在明显改善学生各方面素质与能力方面就不太突出了! 如果学校能够利用其它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 更多地传授健美操运动的知识,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大学的健美操课不应只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力,使之发展自己积极锻炼并可向外进行推广的基本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敦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