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体育路径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5 09:25:23

健身体育路径

健身体育路径篇1

关键词: 城市体育;健身路径;体育健身;发展

Key words: urban sports;fitness facility;physical fitness;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7—0275—02

0 引言

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存、享受和发展”(马克思语)的权利,就是说人的基本需求有三个层次。每个人都有此三种需要,体育对人的生存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对人们去享受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财富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发展一个人的身心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和愿望越来越强烈。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改变,闲暇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那么就涉及到城市的健身路径建设,为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体育健身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全民素质,城市需发展健全健身路径。

1 体育健身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市民精神是一个城市的居民在改造自然、建设社会、创造家园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价值取向、生活态度等,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体育就是一个锻炼市民精神的熔炉。要想使城市焕发独特的魅力和萌生鲜活的生命,要想在未来的城市间竞争中取胜,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予人们一种独特的体验。

体育是创造价值的活动,在城市发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体育健身可以全面提升城市人口身心素质。在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中,知识、技能等创造价值的资本无不以人的身体健康作为基础,因此,健康资本是人力资本的基础性要素,而城市体育健身为社会健康资本的积累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无形地间接得创造了社会财富。因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整体水平,是现阶段城市发展中必须重视的工作之一,也是贯彻“以人为本”观念,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1.2 体育健身可以丰富市民闲暇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已从单一的“工作—休息—工作”的生活方式转向“工作—恢复和保健—工作”的生活方式。随着我国全民健身工程的开展实施,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欢度闲暇时光的主要方式之一,人们借助体育活动释放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缓解来自于生活、工作当中的压力,以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当中去。

1.3 体育健身可以拉动城市的经济增长,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体育事业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经济功能,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体育的经济功能作用日益显著。体育属于第三产业、服务产业,是向社会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部门,它主要是提供物质形态的特殊消费品。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观念的转变,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多等。体育健身运动将成为市民提高生命效率,振奋精神,充实生活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现已从单纯的体育锻炼转向体育消费、休闲健身领域,由此孕育出的体育产业的不断快速发展,俨然已经成为了城市经济的增长点。

健身体育路径篇2

一项世界范围内的调查显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深远的3件大事: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外,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繁荣和发展。奥林匹克盛会就是这样一个载体,2008年北京承办了“无与伦比”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后奥运时代,将对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中国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是什么?这些也将是本文讨论研究的问题。

2.研究目的

总结北京市申奥以来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和日韩奥运会后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路径,总结出后奥运时代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路径。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4.研究结果

4.1 体育健身市场的地位

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而涌现的一个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为核心价值的新型服务市场,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动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只要人类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脚步不停止,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就一定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和不断拓展的发展空间。

1949-1978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才开始起步。我国健身娱乐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大体上走过了两个基本阶段:一、起步阶段(1979-1992年)。这一阶段整体上处于育种和萌芽时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规模小,市场运行也不规范。市场消费的主体是改革开放中先富起来的人,市场的供给主体是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属的各类公共体育产管开展有偿服务。从地域上看这一时期的健身娱乐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二、起飞阶段(1993年-至今),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市场中的供给主体、消费群体和地域结构都在发生质的变化[1]。

4.2 我国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现状

4.2.1 政策实施路径

我国各项政策的实施也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每一项政策法规的实施在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中都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字1995年至2010年国家已经颁布了多种中央和地方的法律法规,其中都规定了要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对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教练等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仔细分析这些法律法规我们不难看到,虽然体育健身市场已经出具规模,但是在很多规范性和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方面存在一些缺陷不足。

4.2.2 体育人口现状

所谓体育人口是指,一周至少参加三次体育活动,每次不低于半小时,活动的强度为中等强度的人群。国家体育总局分别在1996年、2001年和2007年进行了三次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的先关调查。

如图所示,200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34%,2007年的跳车结果显示:全国有3.4亿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来看,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在有较大差距。自我国成功申办奥运会以来,随着“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等项目的开展2010年我国的体育人口比例达到40%。

4.2.3 北京市健身企业数量变化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统计数量显示,2001年北京市拥有独立核算的健身企业200家,2004年为414家,到了2008年则增长为800家。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俱乐部的经济年规模不断扩大,有原来的单个俱乐部到后来的连锁经营,甚至出现了像中体倍力、青鸟、浩沙、亚历山大等大型的健身会所。健身娱乐项目也日益丰富,有满足高端要求的高尔夫球运动,也有适合大众消费的的器材健身、瑜伽、网球、保龄球、滑雪等。新兴的体育舞、潜水、攀岩、蹦极等受到时尚一族的追捧。

4.2.4 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体育从业人员现状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带动北京健身市场的发展,从事健身娱乐业的人员也不断增多。根据北京市统计数据表明2001年、2002年北京市从业人员的数量分别为2.3万、3.04万和7.7万人。由此可以看出从事体育健身的人员称上升的势头。

从事健身娱乐业的人员中既有从事经营管理的人才也有健身教练。根据查阅有关资料和数据表明,北京市的很多大型俱乐部,配套设施非常完善,经营者的管理也井然有序,能够为90%以上的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另外根据北京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北京市俱乐部健身指导员的平均年龄约为30岁,85%的人具有体育学习的背景,具备健身指导的技能,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清晰的认识。体育健身指导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3 奥运会对北京市体育健身市场的影响

奥运提升了市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体育消费之处有较大增长。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55.74元,比2007年增加7.24元,增长14.9%。广大市民多层次、多形式的健身要求为体育健身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开拓了空间。首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组委会都制定了一些列奥林匹克宣传和为全民健身活动,这些活动的全面开展转变北京市民的体育健身观念和消费意识。

4.4 国外后奥运时代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研究

日本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是日本大众体育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日本俱乐部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生、大学生俱乐部、中老年俱乐部,又有由公司和企业组织的俱乐部。如日本日历实业集团就拥有男女篮球、排球、垒球6支俱乐部。1984年日本已有利用公共体育设施的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30万个,1994年达到37万个,2000年参加体育俱乐部的人的22%,日本文部科学省1995年提出在全国建立《综合型低于体育俱乐部模式》。2000年在全国指定的48个市区率先实施,并每年拨款13000万日元支持该项计划。这些不同形式的俱乐部成为开展大众体育最佳载体,极大地促进了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

东京奥运会后,日本政府加大了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

5.结论

我们在对北京申奥成功之后,体育健身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日本和韩国举办奥运会前后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北京市后奥运时代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路径是:

5.1 完善法制建设。

5.2 政府要加大对健身市场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经费投入。

健身体育路径篇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111-03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新中国成立时,党和政府在农村服务体系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受经济基础和发展形势的影响,农村服务事业发展缓慢。在这样的背景下,2006年提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农村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到重要高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更是把发展农村服务体系摆到了重要位置,表明党和政府对解决广大农民利益问题的决心。丰富农村文化,构建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农村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重要制度保证,是促进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1 农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构建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构建农村健身服务体系是确保农民享有应有权利的基本措施,其建设目标应该以农村中基本的体育需求为标准,参照农村体育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体育的基本需求应包括锻炼场地、锻炼设施、服务指导、组织活动等方面,如何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协调和配置社会体育资源,向农村输入更多的体育服务和体育锻炼设施,以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是国家惠民政策得以实施的保障,也是构建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而农村体育消费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农村消费能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促进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但是场地和经费的限制,成为制约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农村体育锻炼意识的低下,也使体育锻炼设施落后,体育健身体系的建设严重滞后。构建农村健身服务体系是国家保障农民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同时也对推动体育服务体系的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构建农村健身体育活动新平台,推动体育健身体系向农村的迈进,完善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工程的建设,对提高农民健身的积极性,优化农民体育锻炼的环境,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体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 构建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意义

发展农村体育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促进农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疾病发生,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促进持续发展,对于农民增收减支也都有很大作用;二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培养塑造新型农民,有利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地方就流传“建一片球场,少十个”的说法;三是可以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实际上在很多地方,体育场地已成为农民村民聚集交流的场所,成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动员群众的平台;四是对于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对体育健身服务的需求和政府供给之间的矛盾突出,虽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体育健身的投入,但仍然不能满足农民对体育健身的要求。新时期,认清当前的农村体育形式,把握农村体育健身的实际状况,积极开拓有利于农村体育发展的优势,制定完善的农村体育发展机制,促进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贵州省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政策法规体系的现状

纵观贵州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大部分地州市都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文件,给农村体育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这些政策法规呈现出以下特点,给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体育问题带来一定困难,首先,政策法规涉及的层面较浅,而且主要以政府颁布的文件为主,农村体育建设方面的内容几乎没有;其次,不同地区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些地区的相关法规处于空白状态。

2.2 人力资源体系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贵州省农村体育服务体系中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人数极少,很难对占我省1/3人口的农民进行实质上的体育健身指导。在走访中了解到,基层一些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后,除了正常工作外,业余时间很少对农民进行指导工作,即现有的为数很少的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实际上的指导率也是很低的。另一方面,农村中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但是事实上却没有发挥他们相应的作用。据调查显示,贵州省农村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将会为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

2.3 资金保障体系现状

在被调查的乡镇中,靠上级政府拨款进行体育活动的乡镇有76个,占91.4%,依靠企事业单位或个人赞助的乡镇有53个,占53.2%,通过社会体育组织自主创收的乡镇有35个,占39.4%。总体来看,贵州省农村乡镇体育组织自主创收、自我造血的能力并不强,目前贵州省农村体育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非政府组织的供给,不同地区在体育方面的投入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但总体来说,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种状态还会持续很长时间,目前贵州省农村体育的投入太少,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等方面都暴露出很多弊端,这就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还可以考虑从社会角度出发,利用社会上的公益组织来为农村体育服务,以扩大农村体育资金来源。

3 贵州省农村健身服务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

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提出的一项具有建设性、发展性和实际性意义的事件,也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大力推动农村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以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为依据,确保农民都能从体育健身体系中受益。由于贵州省当前的体制还不能实现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状态,所以,构建贵州省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就成为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3.1 强化政府在农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确定了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和面临的任务,其中就包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等完善服务体系的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指出“需求增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效,捡钱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推进政府改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从职责角度再一次强调了政府在建设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由于贵州省农村体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在其中还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农村体育构建中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政府在农村健身体育体系中的作用,促进该体系的加快建立。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要实现以下三方面的转变:第一,要打消政府对农村体育的轻视;第二,农村体育是政府服务的重要评判标准,满足农村对体育的需求,体现了政府对农民体育的尊重和支持,因此,政府必须完善该方面的制度建设,为农村体育带来更大的福利;第三,政府必须给农民更多的优厚待遇,促进农村体育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带动农村良好的改革和发展。

3.2 完善政府在农村建设服务体系中的供给

政府对公共体育事业的管理,存在重视城市体育服务供给,忽视农村体育服务供给的现象,政府的职能发挥在服务体系的建设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强调和完善政府在农村体育建设中的作用,为城乡体育均等化作出努力。政府作为农村健身体育体系的中枢力量,决定了它必须发挥相应的管理职能,做好农村体育建设就等于做好的政府职能的建设,就相当于满足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建设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逐渐扩大惠民利民的范围。从贵州省财政预算报告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农村体育的关注和投入都太少,很多应该建好的服务设施都没有建好,而推动农村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我国现在和将来将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农民身体素质的基础,而政府作为重要职能代表,应该从现实条件出发,履行自身应有的义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为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贡献更大的力量。

3.3 实现农村体育服务的均等化

农村体育服务均等化指的是公共体育组织依据农民的生活需求,按照国家统一标准,为其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和体育基本服务的均等化,是实现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关键,但是就贵州省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离实现真正的均等化还有一定的距离,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用城乡和农村统筹发展的供给模式来执行。贵州省城乡和农村现阶段发展还存在很多差距,体育服务发展不平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等等,这些都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当前的原因,如重视程度、投入等。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中的职能发挥,提供更丰富的体育服务产品,满足农民对体育服务的强烈需求,是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因此,政府不仅要在硬件设施上满足农民,如锻炼场地、锻炼设施等,还要在软件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引导,如体育政策、锻炼指导等,不同时期的农民需要不同的供给,政府必须把握好这些变化,给农民更大的优惠,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

3.4 加强非政府组织对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中的供给

构建农村健身体育服务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民的体育权利,单纯依靠政府是无法保障农民的需求的,还必须实现政府和其他部门的多元化的合作,才能最大程度的完善体育服务设施,提高体育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农村体育服务原本是政府的责任,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对体育设施的要求在提高,对体育服务质量的要求在增加,直接导致政府对农村体育服务的范围扩大,造成成本的急剧上升,这种状况直接造成政府难以满足农村体育服务的要求,因此,必须依靠非政府组织对政府的帮助。

4 结语

贵州省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改善农村体育服务环境,推动农村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贵州省农村体育服务的建设,满足广大农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需求,优化农民的健身环境,提高农民锻炼的积极性,对贵州省农村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是适应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而且对于贵州省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要作用,是我们应该重视并坚持做下去的工作。面对当前贵州省农村体育建设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种种困难,我们要有不被打倒的决心,坚定信心,排除万难,坚持农村健身服务体系的构建,坚持促进社会的大和谐、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结友,裴立新.全民健身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功能探究[J].体育科学,2006(11).

健身体育路径篇4

1.外部性。外部性有两个条件:一是一方必须对另一方造成影响。二是这种影响没有通过市场的交换行为产生。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附属效应产生。这些附属效应不存在市场交换,不属于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这些效应对外界即社会均造成影响,因而符合外部性的两个条件。

2.高弹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弹性是讨论体育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或大众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关系。比较明显的是体育健身娱乐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发展,这是一种正相关关系,其弹性值为正。敏感度一方面可反映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增长速度与整个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上,显然其速度是大于GDP的增长速度的。另一方面,从对体育的消费需求看,对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是一种近似奢侈品的需求,所以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高弹性是存在的。这种高弹性的主要影响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一个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

3.带动效应。带动效石荣群 广西中医学院 黄永康 唐津平 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应是指该产业的发展不仅局限于本产业内部,而且通过经济的循环与放大作用,由本产业引起其他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带动效应的产生与产业的相关性和经济循环的效率有关。

带动效应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不仅局限于行业内部,它还将带动体育服装、运动器材、体育场馆等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还具有放大作用,所带动而产生的价值效应远大于本身的直接作用,即所谓“乘数效应”。

二、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影响因子

1.企业因子。企业因子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的良好声誉和知名度、企业的内部环境和硬件设施,以及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体育健身娱乐企业要拓展市场,树立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最重要的是依靠人才;同时企业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对消费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另外,体育健身娱乐企业还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技术指导、完善的场地设施和器材,以及优越的运动环境。

2.体育市场环境因子。体育市场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政府的扶持行为、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人均可支配的经济收入、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氛围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忽视政府对其必要的扶持行为,主要表现在给予优惠或保护政策;大众媒体对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宣传和引导,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体育健身娱乐的功能和作用等,从而影响人们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和项目的选择和偏好,直到引导消费者参与到各种这些活动中。

3.政策法规因子。政策法规方面的因素包含有完善的法规和稳定的政策、体育行政部门的科学化管理、体育市场管理机构的宣传、引导和帮助等。完善的法规和稳定的政策,不但可以为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而且能培育和壮大体育健身娱乐市场。

4.消费者因子。消费者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们的余暇时间、工作压力和健康问题等。充分的余暇时间是参加体育健身娱乐活动的必要条件。体育运动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准则等方面的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体育健身当中。

三、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路径

1.正确认识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边界,理性看待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业定位。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首要和根本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竞争战略一定是源于对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深刻理解。体育健身娱乐业也必然要遵循这种规律。如果体育健身娱乐业只看到自身发展的边界,而无法看到替代品和潜在的入侵者,只能证明对这一竞争规律的理解不够。

2.跨越目前细分群体利益的战略集团,拓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视野。目前中国健身娱乐企业群体细分的主要依据是通过消费的价格来决定的,很少有体育健身娱乐俱乐部思考,会员为什么选择你这家俱乐部?会员选择了你这一家,一定是他真心愿意选择的吗?只有理解了什么是顾客最需要的,顾客的价值才会体现,以价格作为细分群体的渠道,显然过于狭隘。

3.充分关注买方链的构成,提升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后劲。健身娱乐器械的生产厂商努力制造最豪华的健身器械,以满足俱乐部的要求。然而,作为体育健身娱乐俱乐部来说,它们的服务群体是客户。在目前条件下,能够有时间、有条件去健身房的客户并不多,这说明了豪华的健身器械使用面并不广,同时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家庭不可能具有很高的使用率。所有健身娱乐企业必须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买方链的构成,使客户能够最便捷、高效率地享用体育健身娱乐产品。

4.善于甄别体育健身娱乐功能与服务情感的权重划分,提升体育健身娱乐业市场开拓能力。功能与服务情感的有机结合,是企业的理想追求。但就目前来说,大众对功能的追求远甚于对服务情感的追求。事实上,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以功能为导向的,如果在现实条件下,体育健身俱乐部服务更简单点,价格更低点,其经营模式可能更会受到大众的欢迎。当然,在开展体育健身娱乐服务过程中,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对功能有明显的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刘 兵:基于战略性思考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路径选择.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10

健身体育路径篇5

前言

全民健身路径指的是户外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就是大家常在体育广场、公园、小区所见的那些人们用于活动身体的健身器材。自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大力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这时我国“全民健身”这一领域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2014年10月20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实施的意义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1、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1大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农村乡镇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投资力度,改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一文中,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指出:虽然国家投资的重点逐渐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可中西部地区路径工程的覆盖面积远比不上东部地区;李相如等人之前就在《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这篇文章中,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意义和成进行了论述,对路径工程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对健身路径工程自身的特点和发展特征做了系统的阐述,给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的未来发展给予了建议;2007年常乃军,郑旗,李俊明发表的《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章中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中西部地区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可中西部地区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其经济、文化、体育等发展速度相对滞后,这主要是受经济基础、自然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制约。现全民健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更要大力支持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首先是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的建设仍要继续实施。其次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建设路径工程。再次要继续在土地、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要引用资金完善健身路径宣传、冠名、制作广告牌等设施,对于有能力的个人和企业进行进行鼓励和引导参与建设健身路径。最后国家应考虑帮扶机制在扶贫中的作用,让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结对帮扶,争取达到双赢,加快中西部健身路径的建设。

1.2体育保险机制不完善,无法解除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后顾之忧。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之初,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应在那些为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安装的厂家为产品购买了质量责任险的供应商那置办;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投入一定的经费,为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投保责任险。另一方面,引导参与健身锻炼的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使伤害事故处治更加市场化。利用引进保险机制,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的应对方式,使用合理手段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能解决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后的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1.3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体系有待健全。裴立新,周结友《从“全民健身体系”到“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理性认识》指出:我国群众体育还处于水平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袁小玲在《芷江地区体育公共设施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做了总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行政色彩较浓,供给主体单一,;体育公共设施缺乏,种类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相关法律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足,多是兼职和离退休人员,在专业指导方面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涉及到社会各方面,需要当由地政府领导,体育、社区、保险、计划、园林、规划、等部门共同努力。

1.4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在《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一文中,谢恩杰等人探析了我国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指出应在资源配置、体育体制、工程布局、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最主要因就是素资金问题,除了各级政府的财力支持,积极调动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投入到路径工程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形成政府和社会多渠道地投入,共同建设的发展格局。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捐赠赞助投资建成的健身路径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捐赠或赞助单位享有冠名权的同时,还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落实免税政策。

2、综合评价与分析

虽然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在不断加强,但在管理路径工程方面却突显出很大的问题,缺乏专人管理、维修路径致使人员受伤的事件早就数见不鲜了,这反映出路径工程的管理问题。尽管有很多文章都积极探讨了我国当前路径的管理、社会效益,可在探讨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极为不够,尤其突现在“全民健身路径”管理方面,国家对建设路径工程给予了很大的人力、财力支持,但就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最后达不到期待的效果,甚至造成伤害事故,所以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探索的道路中,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杨立超,刘婷,王广亮.中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浙江体育科学,2010,(2):7-12.

[2]李钊军,张晓红.我国全民健身路径研究的文献综述[J].福建体育科技,2012(4)

[3]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4):96-98

[4]李志方,张建业,李相如.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4

[5]郑旗,常乃军,李俊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01:16-19.

[6]黄彦军.全民健身路径伤害事故风险规避机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健身体育路径篇6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255-0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社会发展历程,它包括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精神文化、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如何发挥现代体育的社会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命题,而如何贯彻科学发展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则是体育界的一项重大历史课题。在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日益增加的全民健身需求与健身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因此,研究全民健身路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基础的完善和丰富关于体育发展的理论有着重要意义。

一、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1.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在路径工程的带动下,健身长廊、专项路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等面向大众的各种类型健身休闲场地设施相继诞生,使中国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中的资金投入达到30多亿元,建设“全民健身路径” 近4万条路径,使全国公共体育场地增加了将近2 000多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形式多样、亲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服务体系[1]。

2.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民形象。路径工程是各级政府从关心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出发,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体现了政府以民所思为己任,适应了时展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就地、就近开展健身活动的需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拥护,被广大群众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路径工程的建设,树立了体育部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民形象,也树立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形象。

3.推动中国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利用体育公益金实施建设路径工程,对体育是很好的宣传,树立了体育的良好形象,促进了体育的发行。同时,大批量的路径器材的安装、使用,促进了室外健身器材的研制、开发和生产,培育了健身市场,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健身器材生产行业的发展。

4.美化了城市环境。路径工程的建设,配合了社区、广场、公园的建设,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环境的改造,美化了社区环境,丰富了广场、公园、园林建设内容,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部分路径工程的选址在城市、乡镇的边缘地带,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

5.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路径工程为广大群众无偿提供了方便、好用的健身器材,适应了小康社会群众的健身需求,使很多的人参加经常性的锻炼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强身健体的内容和手段,同时提高了群众的健身意识,增加了体育人口。路径工程建设也大大推动了中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不平衡问题。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在中国东部与西部、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先进社区与落后社区、城市与农村发展极不平衡。据河北防灾科技学院李志方统计:1997—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市社区建设路径工程 8 448 个,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社区分别只有 3 082 个和 1 763 个;东部地区农村乡镇共建有 6 650 个路径工程,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分别只有 898 个和 606个[2]。

2.全民健身路径的安全问题。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过程中,安全是首要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健身路径一般都是免费的24小时开放,同时在管理、维护、指导等方面存在缺失,极易造成安全隐患。近几年来,一方面,路径器械的管理维护不够,造成的人生伤害新闻不断出现;另一方面,由于锻炼人员缺乏必要的指导,造成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

3.全民健身路径的规划选址问题。有些地区健身路径缺乏统一规划和科学布局,造成了人口密集区域基本上没有可供建设公益体育设施使用的土地,而设立在相对偏远地段又与满足居民日常锻炼需要的意愿相冲突的局面。同时,健身“扰民”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尽管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体育部门要注意便民、利民,避免出现扰民的现象,但是健身路径扰民目前已经成为健身路径建设中老百姓不满的最核心问题。

4.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与维护问题。在日常管理上,存在责任不落实,管理、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坏损现象严重等情况,这些都影响了路径工程形象。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全民健身路径具体受赠单位,负责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使用维护和管理。但目前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中,能主动承担损坏的健身器械维修责任的较少;社区由于缺乏专项维修经费,无力承担大型器件的维修和更新;器材厂商一般只负责一年时间的保修。如何解决全民健身设施有钱建设无钱养护的管理问题,成为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中的焦点问题。

5.健身路径投资来源的多元化问题。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尽管已经有社区、个人和企业等等也开始投入资金建设路径工程,但是大多数中、西部地区的主体经费来源还是体育公益金,说明健身路径工程投资多元化的问题还有很长的道路要探索。

三、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乡镇的投资力度,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方体育部门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重点帮助西部地区和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健身习惯的农村地区建设路径工程。同时可以在西部地区更多的建设一些简易实用的路径工程,以使更多的人群从中受益。三是继续给予土地、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健身路径冠名、设置广告牌等方面的引资措施,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个人和企业建设健身路径。四是国家可以考虑扶贫中的帮扶机制,让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结对帮扶,援建西部部分健身路径。

2.借助保险手段分散和规避风险,解决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后顾之忧。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方面,在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之初,相关部门可以要求从事全民健身路径器材生产、安装的厂家投保产品质量责任险,将这作为其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供应商的前提条件之一;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可以拿出一定的经费,为全民健身器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人身损害事故投保责任险。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使事故处理逐步市场化。通过引进保险机制,为意外风险事故的发生做好充分地经济应对准备,运用合理的手段转嫁高额责任赔偿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全民健身路径建成后的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3.健全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体系。全民健身路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需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体育、社区、保险、计划、园林、规划、城建、土地等部门共同参与。需要政府统一协调,由体育部门统筹安排,与有关申请地区具体协调,做出相应安排。首先,要将路径工程的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年度管理目标,纳入社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在选址上充分考虑到“方便群众、便于管理”,在征询专家和走访群众的“双保险”下,避免出现扰民的现象。再次,体育相关部门、受赠单位和生产厂家要签订捐赠协议书,明确产权关系,明确各自权力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第四,健身路径的后期管理与维护,已经成为健身路径建设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将全民健身路径纳入社会公共资产管理,由政府买单实行长效管理。第五,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注重各类体育组织的骨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组织和指导体育健身活动中的作用。

4.完善多元化的投资体制。资金问题是制约全民健身路径发展的一个瓶颈,根据健身路径较完善地区的经验,在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占主要份额的同时,应积极调动城市社区、企事业单位、房地产开发商等社会力量投入路径工程建设,形成政府与社会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设的发展格局。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公共体育设施立项、选址、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优先安排用地,非经营性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有关建设规费按政策规定执行;对企业、个人等赞助投资建成的健身路径,可由捐赠或赞助单位享有冠名权的同时,应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落实免税政策,并对捐赠者和中介人给予一定的奖励。

健身体育路径篇7

自2000年起,“中国体育全民健身工程”不断捐赠给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单杠、双杠、肋木、云梯、太空漫步机、太极推手、益智算盘等组合锻炼器材,统称为“全民健身路径”(可简称为“健身路径”或“路径”)。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公益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自去年以来,宝鸡市共实施完成农民健身工程128个,社区健身路径工程25个,乡镇健身广场3个,健身器材全部按照要求配送安装到位。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现状与对策就具有一定的意义。

研究对象

宝鸡市完全具有区(县)级行政区域为三个区、九个县,区级行政区划是城市型行政建制,而社区是城市型建制的主要构成要素。因此,从考察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角度出发,本文只选取了宝鸡市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各个社区参加“路径”的人群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本论文提供参考。文献资料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信息以及宝鸡市图书馆、宝鸡文理学院图书馆。

2.实地考察法。在宝鸡市体育局的帮助下,我们考察了宝鸡市城区的健身路径。对各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社区健身路径配置器材进行了深入了解,实地考察了社区居民使用“路径”进行锻炼的情况。

3.问卷调查法。对金台区的西建康城社区、东风路社区,渭滨区的新建路社区、公园路社区,陈仓区的宝钛社区、卧龙寺社区的居民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回收率100%,并对问卷的有效样本进行检验,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95%。

4.数理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客观量化分析。

结果与分析

1.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状况与分析

(1)“全民健身路径”分布情况分析。据调查,49%的“路径”安装在居民小区,这样方便小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锻炼。43%集中在社区广场和公园,广场和公园的空地相对比社区地方大,加之绿化面积相对较多,所以安装的“路径”也就较多。在调查中发现,在一些老的社区当中,“路径”之间的空间距离狭小,不仅锻炼时受到影响,而且在安装位置上受到局限,东边两三件,西边两三件,使得“路径”使用率降低,达不到锻炼效果。

(2)安装点地面设施现状。据调查,宝鸡市城市社区健身路径有一半以上是安装在水泥地面上的,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安装在塑胶地上的约占7%,安装在泥沙地上的约占22%,安装在砖地上的约占16%。在对有关部门进行访谈中得知,无法找到合适的草地,也没有更多的钱去铺设塑胶,又想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是健身路径安装在水泥地上的主要原因。

2.“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与分析

(1)锻炼者性别、年龄分析。经调查分析,回收的样本中参与“路径”锻炼的女性为106人,占总数的44%;男性为134人,占总数56%。男性参与锻炼人数比女性高出12个百分点,说明男性比女性参与“路径”的人数多。

从年龄结构分析,最小的年龄13岁,最大的年龄81岁,考虑到不同年龄使用“路径”的情况,以便日后安装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文把锻炼者的年龄分为13-18岁,19-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经调查,各个年龄段锻炼的人群分别为8人,17人,29人,34人,45人,65人,42人。(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参与锻炼的人群主要集中在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占到总样本的63.4%,这充分说明宝鸡市参与“路径”锻炼的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56岁以上的人群大都退休在家,空闲时间较多,又有参与锻炼的意识,不仅在锻炼中得到快乐,还能结交一些朋友,因此参与的人数较多。

(2)锻炼者职业结构分布。从回收的调查问卷显示,参与“路径”的人职业分布很广,为了便于统计,本文把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大致分为离退休人员、事业单位人员、党政军联人员、企业职工、农民工五大职业群体。(如表2)

(3)锻炼者体育意识分析。体育意识强的人,不仅有自我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还对体育的认识、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积极提高自身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因此,分析锻炼者的体育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体育意识强弱与“路径”的关系。在体育锻炼重要性调查中,有155人认为体育很重要,有46人认为重要,有32人认为较重要,有7人认为一般,没有人认为体育锻炼不重要。其所占样本的百分比分别为:64.6%,19.2%,13.3%,2.9%,0%。

体育锻炼目的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是促进人参与体育活动的根本原因。根据样本统计(见表3)选择强身健体的有116人,休闲娱乐的有48人,结识朋友39人,治疗疾病28人,其他9人。由此看来,宝鸡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路径”的目的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从表3可以看出,接近样本一半的人都选择了强身健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特别是中老年人用于休闲体育的时间也在增多。

3.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存在的问题分析

调查中发现,在社区中很难找到专门负责管理“路径”的工作人员。由此看出在这一环节上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其原因在于,第一,基层管理不够重视。社区缺乏资金聘请专门负责的人去对器材进行检查、维护,以致于一些器材在损坏之后长时间处于瘫痪状态,“路径”成了样子。社区居民和“路径”上级的管理人员信息不能及时的沟通,缺少协调,导致效用下降。第二,缺乏体育指导。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上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都很难满足社区体育工作的需要。第三,缺少建设、维护资金。社区的器材损坏之后,无人修理和拆除,给锻炼者带来了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区民对路径的兴趣。第四,布局不够完善。由于很难找出一块大面积的空地安装路径,大部分的社区健身器材安装过于密集,没有适当的间距,无法得到器材之间的有效衔接,不能很好地达到锻炼效果。第五,锻炼方法了解不够。在走访中得知,利用路径器材锻炼的年轻人多以力量练习为主,而中老年人则集中在揉推器和漫步机上。合理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是目前锻炼者最迫切需要的,一次合理有效的练习要用到不同类型和不同方向动作的交叉组合。由此,多种动作练习方法是路径练习者应具备的能力。

宝鸡市城市社区“全民健身路径”的发展对策

1.加强社区体育管理,做好“健身路径”长期规划工作

目前宝鸡城市社区体育管理的法规、条例还不够全面,体制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社区体育工作的扶持,把“路径”的长期规划作为发展的重中之重,科学制定“路径”有效的使用和管理体系,分析优势和劣势,明确“路径”所要达到的目标。建立领导机制,扩大街道社区的管理权限,把社区体育工作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的主要内容中。完善本辖区内的体育组织机构,使体育组织管理形成网络化。

2.加强“全民健身路径”的宣传力度

完善社区“路径”信息宣传服务,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借助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运用各种宣传形式,不断强化体育活动是自我健康的有效投资,开设关于“路径”的锻炼方法的专栏,使社区居民提高自我锻炼的意识,增进居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各社区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正确引导居民参与“路径”锻炼,把定期开展宣传活动和健身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展“路径”器材展示、体质健康测试、健身健美咨询、体育表演、“路径”比赛等形式的活动,形成健身促宣传、宣传促健身的大好局面,让广大居民参与到“路径”锻炼中,进一步推动“路径”锻炼。

3.做好器材维护、更新和淘汰工作

器材的修理和维护是“路径”使用的保障,能够延长使用器材的时间。安装到社区的器材应有专人负责,定期巡视,确保器材使用的安全。设立“路径”维护资金,专款专用。对已经无法修复的器材,及时拆除,尽量简化器材拆除的申报过程。2003年国家了《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它对室外器材使用寿命作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最长的时间为6年,因此,器材的更新工作就显得相当的重要,更新的器材应征求辖区内多数居民的意见,根据使用频数、喜爱的程度等相关的因素确定器材的清单,上报购买。在更新器材的同时也可以对布局上进行调整,合理规划器材在社区内的位置。

4.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政策本身对现阶段我国体育生活化发展具有一定强制性、指导性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发展社区体育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目前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因此加强执法机制与监督机制,加强体育生活方式的法律约束,建设体育生活化的法律局面势在必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至今,国民体质普遍增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很好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公共体育设施的匮乏、社会指导员的数量、体育健身内容的科学性、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投入,距离广大人民的体育需要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宝鸡市及各行政区、社区作为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要平台,要加强对“路径”的管理制度建设,以法规的形式进行制约,使得全民建设工程发展正规化、有序化,更加深入人心。参考文献:

[1]谢恩杰,王小娟.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与发展探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8,(05):9-13.

[2]李相如,范青慧.我国健身路径工程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体育科技,2005,(04):96-105.

[3]吕青,李相如等.北京市健身路径发展和使用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6):26-28.

[4]王诚民.黑龙江省“全民健身路径”使用现状的调查[J].高师理科学刊,2006,(03):83-86.

健身体育路径篇8

关键词 全民健身路径 可持续发展 配建项目

河北省是我国健身路径的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重点省市,对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十分重视。就邢台市而言,我们实地考察了市区内的建设路径,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了邢台市的建设路径发展处于不健康的发展轨道上,体育场馆少,锻炼人群年龄呈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在眉睫。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邢台市市区内各对群众开放的公园、健身广场、社区健身设施、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健身以及一些家庭健身活动。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通过计算机检索,并查阅图书、报刊,访问相关网站,以及近十年有关全民健身路径、群众体育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文献。

2.问卷调查法

从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现状,对邢台市市区内健身地点的使用及管理状况进行调查,就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社会效益、健身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市区居民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男性500份,女性500份。回收960份,回收率为96%,其中,有效问卷940,有效率为98%。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1.全民健身路径人群对健身路径的了解和使用方法情况

健身路径的出现既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也有社会体育本身的原因[2]。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经常参加锻炼的人群能够理解“健身路径”,但是还有少数人群不知道,或是没听过“健身路径”。这说明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还不清晰,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健身路径生产商在生产器械时在器械上都标注了使用方法,这是为了指导人们科学合理的使用健身器械,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然而,调查显示,只有将近35%的人是按照器械使用说明进行身体锻炼的,其余人群只是随意进行身体锻炼或者只是随波逐流。这说明健身路径在人群的使用中还不能达到科学合理,健身器械的价值并未能被体现出来。

2.健身路径的使用时间和频率

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每天锻炼的时间分布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选择晚上进行锻炼的多,占65%;早上进行锻炼的人群少,约占25%;其余时间进行锻炼的约占10%。从所调查的健身人员的锻炼频率看,邢台市市区内健身人群利用健身路径锻炼2次以上的占到了70%,并且每次锻炼的时间达到30分钟的占到了80%,这说明参加健身锻炼的人多数属于体育人口。

3.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特征

健身路径的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受到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参与调查的全民健身路径的锻炼人群中,女性参与者的热情高于男性。从所调查的结果中可以看出,年龄是参与健身的一大影响因素,两级分化尤为明显,其中锻炼的人群以老人和儿童为主,而老年人又是参与锻炼群体的主体。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退休在家或是劳动能力较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身活动,同时带着家里的儿童一起;中年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的原因,在时间、资金和心理上无心进行健身锻炼。

(二)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现状

实地考察邢台市市区内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位置一般选择在接近居民休息的区域内,大致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社区、公园广场、企事业单位内、接近湖畔的位置。从所调查的结果来看,邢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大型的健身公园或是广场远离居民生活区,例如森林公园。为此,邢台市市区内健身路径需要进一步完善布局现状,要求服务范围进一步覆盖居民区,争取人均使用率有所提高。企事业单位内的健身路径要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健身路径的样式可以多。接近湖畔的健身路径一定要做好安全保障,并要有创新的健身路径,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总之,健身路径投入使用后,一定要注意避免打扰居民、与环境不协调等问题。

三、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邢台市市区内的健身路径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又具有了一定的优势,健身路径种类比较齐全,健身路径的布局比较合理,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还没有到浪费的局面等等。但是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人们对健身路径的理解不够透彻,健身路径的维修问题亟待解决,健身路径的使用不够科学等。

健身体育路径篇9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对新乡市区四个城区的全民健身路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健身路径设置、使用、管理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健身路径锻炼,促进新乡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推动新乡市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全民健身路径设置使用调查

一、前言

有了体育场地设施之后,群众才能更好的进行健身活动。场地及设施的缺乏是目前建设的一大困难。健身路径是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各个城市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及个社区的基本情况而建设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是世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产物。全民健身工程是为了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进行而实施的[1]。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快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调查研究全民健身工程的发展现状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2]。

二、问题的提出

自《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之后,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市火热开展起来。位于祖国中部的新乡市、有着良好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社区体育更是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新乡市社区健身路径目前还存在好多问题,比如说:健身路径的管理、群众如何锻炼、场地的环境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械造成的顾虑,这都影响了群众参加锻炼的情绪。

三、新乡市健身路径的设置现状

表1 居民希望健身路径摆放的地方

绿化带空地上 街道路旁、河边 公园、广场

人数467 310 60

%55.437.17.5

调查发现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以室外为主。有55.4%的居民希望健身路径建在绿化环境较好的绿化带旁边,有37.1%的居民希望建在河边的道路旁,他们都认为建在这些地方不会影响交通,而且能美化市容。但还有7.5%的居民愿意选择建在公园和广场里面。

四、新乡市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

表2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对自己锻炼持续时间与练习强度的注意度

很注意 注意 一般 不太注意 不注意

人数7023030016869

% 8.5 27.7 35.4 20.2 8.2

调查发现大多数新乡市居民在使用健身路劲锻炼时、对锻炼的时间与强度不是太注意。但有36%的人会注意到自己锻炼的时间、练习强度,还有28.4%的人表示不注意。调查显示,居民不敢放心使用健身器械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保护措施,其次是健身路径摆放地的地质过硬,据调查研究发现仅有少部分的社区健身路径摆放在塑胶地板或草坪上,其余以硬地面为主。

表3居民在健身路径锻炼过程中受伤情况

有、不严重有较严重没有

人数 21522600

% 25.6 2.7 71.7

调查发现在进行健身路径锻炼时,轻微受伤者占到25.6%,重伤者较少,担忧占有2.7%。调查原因包括地质过硬,对器械使用方法不清楚、儿童在没有大人的帮助下使用成人器械等。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器械告示牌上都使用方法、功效、健康禁忌等说明,但对使用者年龄没有明确的告示,一些看护的家长由于一时的疏忽,这些对儿童来说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五、结论

(一)新乡市区健身路径的设置基本上满足居民的需求,但仍有少部分社区健身路径的设置环境、合理布局不如人意,显得杂乱无章不美观。并且少儿、中青年、老年3组人对社区健身路径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

(二)新乡市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错误使用导致受伤,儿童误用成人器械,器械未标有详细的使用细则,器械损坏没有及时修理,难度大的器械没有安全保护措施等。

六、建议

(一)建议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年龄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设置摆放相应的器械,器械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强度到高强度循序渐进摆放,以便提高器械利用率。

(二)建议生产户外健身器械的厂家相应开发出供儿童使用的产品。

(三)建议社区在健身路径设置位置时应该考虑天气、气候季节变化因素。

(四)建议加社区应加大对健身路劲的管理力度,有条件的可以安排社区健身路径器械督察员这一岗位,对器械进行察看,发现有器械损坏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锻炼器械,立即上报,进行维修,及时设立警示牌。另一方面,提高居民自觉维护和监督意识,以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五)建议社区管理部门应结合社区健身器械每年组织一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健身比赛,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健身路径锻炼的积极性,形成制度化,突出娱乐休闲性和健身性,推广科学健身。

健身体育路径篇10

一、建设“全民健身路径”的现实意义

(1)全民健身场所不断扩大。从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开始,各级政府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大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投入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面向市民的各种类型的健身场地设施相继建成,全民健身活动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带动下,健身长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全民健身活动基地、专项路径、户外健身俱乐部等面向大众的各种类型健身休闲场地设施相继诞生,使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场地设施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实现了空前跨越式发展。如:2009年安徽省体育局出台了《安徽省万千百农村体育行动计划》(皖体群〔2009〕45号)及2011年《安徽省511城市体育行动计划(2011-2020年)》以来,全省上下形成了一股全民健身热。

(2)各级政府树立为民的良好形象。各级人民政府从关心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出发,从根本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充分体现了政府为民所思,恰恰也适应时展要求,很好地解决了市民就地、就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收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拥护,被广大群众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大大树立了地方体育部门“增强人民体质”的健民良好形象,也树立了政府“以人为本”的为民形象。

(3)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发行体育是中国政府给予体育事业的一项政策。利用体育公益金实施建设各项体育设施建设,也是对体育销售一种较好的宣传,树立了体育在市场销售的良好形象,从而不断提高体育的发行量。与此同时,大批量的路径器材的安装、使用,也促进了室外全民健身运动器材的研发与生产,不断健康培育了全民健身市场,有利地推动了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生产行业的发展。据悉,我国全民健身器材的生产能力及生产水平已居世界名列前茅。

(4)大大净化了城市环境,助推文明创城。在城市里,积极配合了社区、广场、公园、小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大大促进了城市社区、居民小区环境的改造,美化了社区环境,丰富了广场、公园、园林建设内容,成为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部分路径工程的选址在城市、乡镇的边缘地带,健身路径的建设配合小区、公园、水域的改造,促进了这些地方的绿化、美化,城市环境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

二、对全民健身路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逐步改善发展不平衡问题。结合现有的经验,一是继续大力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11工程”“雪碳工程”等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加强国家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对中、西部地区等投资力度,重点帮助中、西部地区和具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全民健身习惯较好的农村地区先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三是各级政府出台给予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加大建设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力措施,宣传、鼓励和引导实力较强的企业、个人积极投资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安徽省2011-2015年,全省80%行政村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健身体育路径篇11

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重视起来,全名健身工程已经成为了各大市区市民精神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全名健身工程可以说是承载了市区人民物质发展的重要载体,只有全体市民的身体健康得到有力保证,城市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进行发展。本文主要对衡水市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调查,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 衡水市区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问题 策略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简称路径工程,是在最近几面逐渐兴起的一种包括了全民健身路径和基础健身配套器材的一种基础公共建设。从我国的健身路径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健身路径主要是在室外,占地面积非常有限,而且因为各地地理和文化的差异性往往形式各不相同。全民建设路径的投资不大,但是却美观实用,方面附近居住的群众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是提高本地群众身体素质的一项公益建设。

一、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的问题分析

(一)群众健身意识薄弱,健身器材老旧短缺

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衡水市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还存在着很大的阻碍,在一份全市调查中显示,百分之六十七的衡水市民的群众健身意识还比较薄弱,人们更多地是将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中,对于健身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缺陷,甚至有百分之六的人认为健身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表现。除此之外,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发现衡水市区的健身场所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小于其他城市,而且其中的健身器材很多已经老旧破坏,不能发挥健身作用,还有一些器材的安装方式不符合标准,很容易发生健身当中的人身伤害。

(二)健身场地存在局限性,建设工程资金匮乏

全民健身是一个需要长久资金支持的公益基础建设,衡水市区的健身场地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从衡水市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衡水市政府在路径工程的建设投资比较少,导致在体育健身器材的购买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基金投资,但是这些资金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建设工程需求。除此之外,调查还现实目前的路径工程资金划分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多不必要的投入往往被列进建设项目中,导致有限的资金被进一步压缩,这无疑加重了路径工程建设的困难程度。

二、解决衡水市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问题的策略思考

(一)开展思想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全民健身积极性

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不是单单对体育器材的增添,更重要的是让衡水市民对健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有市民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才能让健身器材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衡水市民的身体素质。衡水市政府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全民健身宣传队伍,通过进行公演和视频宣传唤醒市民的健身意识,从而加快城市全面健身路径工程的建设速度。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适当鼓励社会个人或者团体的小型基金和宣传支持,通过社会群众的宣传扩大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路径工程建设中来。

(二)合理划分基金和收益,加大场地的工程建设

衡水市区在进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时应该有效地利用其社会公益资金和体育的公益投入资金,在资金上减少当地政府的经济负担,从而进一步扩大健身场地的规模,争取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整个路径工程的资金支持主要是以政府的拨款投资为主,但是按照当今体育总局的制度,体育行政各部门可以调动一定的体育公益金在市区和各级城乡进行体育健身投资和赞助,衡水市政府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会,努力争取体育公益金,扩大本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的规模和范围,提高健身基地的基础建设质量,让衡水市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健身服务。

(三)设置健身后期维修机制,延长健身器械的使用寿命

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应该加大力度在健身器材的后期定时维护上,从根本上延长健身器材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在健身器材上的经济投入,提高公共基础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在进行健身路径的维护时,当地政府可以在健身地点设立固定的监督管理点,调配人员进行看管和维护,对于健身器材的状况和群众的反应进行定期上报,从而保证上级及时对健身路径工程的缺陷进行调整和改进。除此之外,当地政府还应该针对当地的天气状况有针对性地引进健身器材,衡水属大陆季风气候区,夏季容易受太平洋副高边缘的偏南气流影响而潮温闷热,且降水较多,在维护器材时应该注意做好防锈措施,减少器材的损耗,从而方面市民的正常使用。

三、结语

本文主要以衡水市区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调查为主要分析对象,从问题到解决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探讨,从整体上来看,路径工程已经开始从衡水市区中心逐渐向市区周边郊区以及农村发展扩大路径工程的建设也已经初具规模。虽然路径工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困难和挑战也会激励衡水市政府不断改进和发展,从而不断为本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推动城市建设。

2014年度衡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刘静.石家庄市区“健身路径”运行状况及社会效益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健身体育路径篇12

1.前言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逐步提高和全民健身路径的不断进步,健身路径成为当今社会必需品。全民健身路径卓有成效的开展所收获的益处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不仅增强了自身的体质给大家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其次,也在一定意义上维护了社区的安定团结。郑州市高新区虽在高新技术和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社区体育上尤其在健身路径发展较为缓慢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新区社区体育的发展及郑州市整体发展进程。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郑州市高新区10个社区健身路径的使用现状为研究对象。按照非概率行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高新区10个社区的400人,其中男性有220人(55.00%),女性有180人(45.00%)。

2.2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新区10个社区的健身路径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社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时间段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在18:00~20:00时间段内使用的人数最多,其次使用人数最多的时间段为6:00~8:00。在6:00~8:00时间段使用人群中以中老年人为主且以50岁以上人群居多,经过与50岁以上使用者的交谈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老年人睡眠较浅睡眠时间短,早晨有晨练的习惯,因此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也是一种理想的健身方式;18:00~20:00时间段使用人数最多,尤其是在暖和的天气,人们都愿意走出家门进行一定的室外运动,也可作为一种饭后消遣的方式,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健身路径的使用率是最高的。

3.2社区居民每周使用健身路径的次数

在周使用次数上,每周使用 1次的人数最多占总样本数的46.00%;使用2-3次有 172人占整体调查对象的43.00%;使用3~4次有28人占到了7%;使用4次以上的人数最少占到整体的4%。说明在社区居民每周对健身路径的使用率较低。每周坚持使用4次以上的16人中以老年人居多,主要在于老年人每天可以利用的空闲时间较多并且一部分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能够提高健身路径的使用率;使用1次的人群在调查对象年龄段中主要以青年人居多,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平时工作任务较重只有在周末有时间有时间来进行健身活动。在使用2~3次人群中也有少数的儿童但他们并不是利用健身路径来健身只是单纯的玩乐。

3.3 社区居民对健身路径使用方法的分析

根据器械使用说明进行锻炼的共86人占21.50%;按照自身喜好锻炼的人数最多有149人占总体调查对象的37.25%;模仿别人操练的有141占调查总量的35.25%,还有24人,占调查总量的6.00%,随意的使用器械锻炼。通过以上数据发现,居民的使用方法还存在着许多不科学的地方。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大部分使用者没有阅读过使用说明或看不懂说明;第二,高新区所有的社区中只有少数健身路径锻炼点的器械说明书较为清晰明了,但是大多数社区的路径器械说明牌已经很破旧影响了路径的正常使用;在这方面相关部门应当为每个健身路径点安排健身指导人员来对健身路径提供正确的引导,促使使用者们能够更科学的使用健身路径,使其能够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

3.4 社区居民每次使用时间的分析

在对社区居民使用健身路径时间的统计具体情况详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出,健身时间 30分钟以下有184 人占总体样本数的46.00%;时间保持在30~45 分钟的有 81 人占总样本数的39.75%;时间在45~60 分钟的有 50 人占12.50%;时间在60分钟以上有 7 人占1.75%。通过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群每次使用健身路径进行锻炼持续时间较短;无法达到一定的健身效果。

3.5 健身路径使用者的锻炼目的

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以锻炼身体为目的比例最高有206人达到了51.50%占到了被调查者的大多数shuoming越来越多的人们已不满足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追求健康生活也将逐渐成为主流;以娱乐为目的的有113人占28.25%;社会交往的有17人占到了总样本量的4.25%;娱乐休闲和社会交往都有利于舒缓心情调节情绪,因此有部分人群选择以这种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以减肥为目的的也占到了一定比例说明部分民众对自身的形体和身材有一定的追求。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逐渐加深和年龄的增长,人们越来越积极投入到健身活动中来。由于健身路径使用较为方便且坚持使用同样能够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满足了居民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健身路径来进行健身活动,以此应加大对健身路径的建设投入,增加健身路径的数量满足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并且要对健身路径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可能影响健身路径使用的因素。

3.6抑制因素分析

影响健身路径使用者参与锻炼的原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器械因素等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现象。路径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的有138人占总样本的34.50%,其次是路径数量不够的有78人占19.50%,器械损坏的有42人占总样本的10.25%;没有时间的有4人占总样本的10.75%;没有专业人员指导的有50人占总样本的12.50%。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在一些人口密度较大的社区健身路径的数量根本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部分老社区健身器械后期维护部到位根本无法使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在18:00~20:00这一时间段内使用健身路径的人数最多;

(2)从整体上看对健身路径的使用频率不高;

(3)路径使用者每次使用持续时间较短;

(4)路径使用者在使用路径时主要以自身的喜好为主;

(5)使用者的锻炼目的较为明确;

(6)健身路径不能满足需求成为抑制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4.2建议

(1)进行健身路径的设置安装时应结合各社区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各社区的特性和人们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健身路径的功效。

(2)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手段并结合网络媒体的力量进行宣传,制作与使用说明相关的视频,还可以在健身路径旁增建宣传栏并将各类器械的使用方法以图画的形式描述出来方便使用者理解和掌握。

(3)及时对健身路径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健身路径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