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职称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3 10:03:23

护理职称论文

护理职称论文篇1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万州区1所三级医院、8所二级医院的136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45岁41人,46~50岁79人,>50岁16人;学历:大专5人,本科131人;婚姻:已婚/同居132人,离异/分居4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22人,主任护师14人;职称年限:1~5年37人,6~10年71人,≥11年28人;职务:护士21人,护士长106人,护理部主任9人;工作年限:≤25年17人,26~30年96人,>30年23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85人,二级医院51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称、职务、职称年限、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级别等。②职业生涯高原问卷:该问卷由谢宝国等[2]编制,问卷有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3个维度16个条目,其中12个正性条目,4个负性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正性条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高原越严重。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887。

1.2.2调查方法

利用召开护理学术会议以及各医院护士集体学习或开会的机会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调查前告诉研究对象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6.62%。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输入和纠错,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情况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为(3.21±0.26)分,其中层级高原得分为(3.72±0.73)分,内容高原得分为(2.94±0.33)分,中心化高原得分为(3.16±0.74)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学历和婚姻、医院等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项目得分比较。

2.3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职业高原得分为应变量,以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年龄和职务。

3讨论

3.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层级高原得分最高,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目前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这可能与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有关,此种管理模式使向上的职位越少[4-5],护士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能成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毕竟是少数。就目前情况而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副高晋升为正高职称,名额往往有限,对晋升所要达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其向上的职业发展受到更多限制。内容高原得分最低为(2.94±0.3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保持良好态势,没有停滞。原因可能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展有关。特别是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年、优质护理服务、等级医院评审等活动的开展,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等护理工作内涵的延伸,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从而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领头羊作用。

3.2人口学因素对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影响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高原现象越严重。年龄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相比于年轻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较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在慢慢减退,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6];比较容易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晋升的动机,其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

3.2.2职务

本研究显示,护理管理者较护士的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职务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P<0.01)。长期以来,医院主流文化认同晋升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成功标志[7]。护士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是否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这使很多护理人员期望在职位上得以晋升,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所以无职务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有向上的动力和职位晋升的空间,愿意积极进取,自我激励,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已达到职位晋升的高峰,升迁的可能性很小,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时间过长,就会丧失主动进取的精神;现行的以医疗为主导的卫生体制使护士长的自受到一定的限制[5],无法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因而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挫败感和工作无成就感。

护理职称论文篇2

主管护师为护士评定职称级别之一,为中级职称。护士职称评定共分五级别,分别是正高级职称——主任护师,副高级职称——副主任护师,中级职称——主管护师,初级职称——护师,初级职称——护士。

评定标准:护理专业主管护师须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了解相关学科知识和国内外本专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护理工作经验,熟练掌握护理技术操作和常用的急救技术,能独立处理较复杂技术问题,工作业绩较好,公开发表、出版有一定水平的论文、著作;能运用一门外国语获取医学信息和进行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严格执行医德规范。

(来源:文章屋网 )

护理职称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17-01

职业院校主要是面向社会输送实用、技能型人才,护理专业更是直接为社区和医院等卫生服务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护生毕业后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正确观察患者病情。同时还要具备操作新仪器,开展新技术的能力[1],才能很好地完成护理程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中指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学会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精神。医学专业毕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临床经验丰富,人际沟通能力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形式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护理。

1 何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尚无统一界定,可以综合理解为:教师在获得教学职称或资格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系列另一技术职称或资格证书,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或是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素质和水平,又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技能教学能力,即“双素质型”。

2 我院临床护理教学团队的构成

2.1 高级职称双师

他们同时具备“双职称”和“双素质型”。医学专业转型而来,临床经验丰富。我校原为地方中等卫生学校,生源少,师资力量雄厚,所有临床教师均是本科院校医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脱产到地方综合医院相应继续学习1~2年再任教,课时少的教师一直兼职去挂靠医院参加医疗实践工作,多年的临床工作使这一批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一边上班,一边上课,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去医院见习典型案例,现场讲解教学知识点,安排病例讨论。课堂上将临床实例寓于教学中,学生如亲临其境,体会深,教学效果好。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学校规模的扩大,我校开设了自己的附属医院,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教师兼职医院,临床教师继续坚持教学、实践两不误。这批教师大部分是1996年前大学本科毕业,年龄40岁以上,都具备高级讲师和副主任医师双职称。

2.2 中级职称双师

所谓的“双职称”或“双证型”。医学专业毕业,同时取得了教师和相应系列的资格证书,缺乏一定的临床经验。随着职业院校的发展,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数量激增,一批批新分配的医学本科毕业生来到了学校任教,由于教育资金紧张,教师名额有限,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新教师来到学校后直接上岗,小小的附属医院已无法容纳更多的教师进入临床实践,况且大部分教师一学期都要完成两到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忙于写论文,评职称。教师精力有限,学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疲于奔命之余也很少把心事放在实践能力的提升上。

2.3 初级职称双师

基本是高校护理专业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理论考试取得教师和护士资格证书,缺少护理工作经历和临床实践经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大部分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新升格的院校有中专、五年制高职和三年制高专护理等多层次学历,大批高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走进我院担任临床护理课程专职教师,成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中坚力量。

3 医学专业“双师”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优势

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使原有的中专和高职医疗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于是学校面临专业设置的改变,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造成了临床护理专职教师严重不足,医学专业教师全部转型为临床护理专业教师,临床护理的教学任务落在了临床医学教师的肩上。由具备执业医师资格或(和)医学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承担临床护理的教学,由于从事多年临床实践工作,责任心非常强,教学热情高涨,讲课生动活泼,教学手法灵活,实时地引入临床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课堂师生互动情况好,课堂气氛活跃,能充分发挥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毕业后能主动护理,积极观察病情变化,主动配合医生抢救,做到心中有数。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教学中,讲解重点是观察病情和抢救配合,如观察出血量的大小和出血是否停止,在病程中患者呕血和黑便次数多,颜色红,生命体征不平稳,红细胞压积减少,血尿素氮逐渐升高,说明出血量大,出血未停止,必须配合抢救。护理措施包括血容量下降甚至休克时补液原则,具体的止血措施包括静脉曲张的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胃镜直视下止血的配合和消化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应用护理。学生弄懂了疾病的概念和临床表现以及发病过程,知道了具体的治疗情况,结合药理学基础,下一步如何护理就很简单了。教师讲完了病情变化和抢救措施,护理措施自然迎刃而解。

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突然转变为临床护理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未完全转变。教学中过分注重医学理论知识的讲解,护理措施融会贯通,反映护士职业特点的护理诊断和医护合作性内容不甚明了,一带而过。由护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临床护理,她们自身的医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毕业后直接从事临床护理的教学,有些不常见的疾病她们在实习时也从未遇见过,对临床新理论 和新技术缺乏了解,教学中不重视疾病的医学知识,甚至无法讲深讲透每一个疾病的概念,干脆就对着护理措施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认识疾病的内涵,对临床广泛应用的技术一无所知,缺乏观察疾病的能力,成为被动的护理者。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临床后很难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4 发挥优势,摒弃不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针对临床护理教师专业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1)组织两类教师共同备课,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2)举办公开课、观摩课、说课和相互听课等方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让有经验的教师给青年教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3)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竞赛,如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验教学法等,促进所有教师共同学习,改变各自的教学理念,把握每一个章节的讲解重点,共同提高。(4)除校本部附属医院外,我院还挂靠本市一家三级医院,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进行临床实践,在医疗和护理岗位接受新知识,了解新技术。安排专业护理课教师到外地大型医院进行半年到一年的业务进修。以上措施可以让临床护理课教师完全转变教学理念,学模式,框定教学重点,明确教学目标。针对临床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双师”的优势,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

护理职称论文篇4

     1 基本资料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我院护理人员由2005年的257人增加到现在的730人,护理部除了监督检查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外,由于大批新护士的进入,组织落实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与技术训练成为护理部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掌握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我院选派专人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各类资料进行了完整的收集,运用Excel表格对人员进行宏观控制,达到了合理分配、动态调整的目的。收集资料如下:人员基本信息、职称变动时间、各年度考核内容及成绩、继续教育、论文及科研成果、奖惩登记、外出进修、担任授课、开展新业务、差错事故、出勤情况等。

      2 信息分区

      2.1基本信息区 包括科室、姓名、出生年月、族别、学历、毕业学校、注册情况、注册号、政治面貌、参加工作时间、来院时间、任职情况(在职或聘用)、聘用时间。

      2.2职称变动区 职称变动年限及所任职称(例如:2001护理师、2006主管护理师)。

      2.3技术考核区 理论考核、技能操作考核的考核时间、内容、成绩及名次(例如:{2006.9吸氧95、36}),即第三季度考核吸氧技术,成绩95分,排名36名。         2.4附加项目区 继续教育、论文及科研成果、奖惩登记、外出进修、担任授课、开展新业务、差错事故、出勤情况、新来院人员的轮转等。

      3 功能及运用

      3.1准确掌握人员变动 近年我院面向社会招聘大量护理人员,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成为护理管理的难点,由于各种原因护理人员流失频率高,手工书写的护理人员花名册经常进行修改,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运用Excel 表格具有“填充柄”的功能,将内置序列号批量填充,快速输入序列号,准确掌握人员变动情况。

      3.2项目分区清晰,人员对位准确 在Excel 表格窗口菜单选项中进行任意拆分或冻结窗格的操作,使工作表清晰明了,方便查询。、

      3.3灵活运用自定义筛选 在Excel 表格数据菜单选项中选择自动筛选功能,对上述各信息区所包含内容可进行任意点击,有利于管理人员查询各区间人员情况;利用自定义选项可以方便查询任意年度区间人员情况。

      3.4简化护理人员考核分析程序 利用Excel 表格自动求和(∑)按钮,在技术考核区可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自动筛选对分数区间值进行设定,求出各分数段所占比例,对各项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及评价,也可通过执行“格式→条件格式”,在弹出的“条件格式”对话框中,让数据显示不同颜色,对成绩进行分析,加强了对护理人员三基三严的管理。

      3.5快速切换工作表,方便查询 利用Excel中三表“嵌套”成一表的工作模块,可快速切换工作表,查找信息方便快捷。

      4 运用体会

      4.1具有科学性 护理人员技术档案由护理部统一管理,有助于护理管理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每一位护理人员的业务理论、操作技能水平,同时为护士今后的晋升、考核、评优、解聘提供客观公正的参考依据。

      4.2具有动态性 档案记录着每一名护理人员从到医院那天起的工作、学习、技术考核、职称晋升、进修学习的历程。所有资料由护理部设专人负责对具体内容及时进行补充完善,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以确保各项数据的连续性。

      4.3具有系统性 信息库为每位护士建立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及各项附加项目区,包含了护理人员的全部工作学习情况。

护理职称论文篇5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推进,社会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在各级各类医院中,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实际工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某医院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情况、年龄构成、学历构成和职称构成,明确存在的问题,为医院制定相关的政策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该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截止2012年5月份,该院现在专业技术人员3473人,为正式在编1155人,合同制2318人。其中医疗专业技术人员849人,护理专业技术人员1407人,药剂人员203人,检验人员136人,放射人员15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217人,行政工勤人员510人。

该院实际开放床位1995张,现有业务科室77个,临床学科科主任4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41人,占100%,副高级职称以上41人,占100%,年龄平均52.3岁,45岁以上39人,占95.1%。

该院病床和工作人员之比是1:1.7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工作人员总数的85.3%,均符合卫生部的相关规定,见表1。但医护比例为1:1.66,低于卫生部1:2的要求,与全球医护平均为1:2.698更有相当大的差距[1]。

注:放疗科医师包括在放射人员;输血科技师包括在检验科人员;康复理疗、麻醉、病理科医师包括在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2人力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2.1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绝大多数为专科和大学,分别为1070人和1039人,各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1%和35.1%。药剂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8人,占10.13%;检验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2人,占2.53%;放射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2人,占2.53%;其他技术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30人,占37.97%。可见部分药剂、检验、放射和其他人员学历层次偏低。护理队伍中专科以上学历有1369人,占护理人员总数的97.3%。超过卫生部要求的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大专以上学历者不低于50%。见表2。

2.2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年龄与学历和职称聘任分布情况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博士385人,平均26~63岁。硕士390人,年龄在40岁以下249人,占63.52%。大学1039人,年龄在40岁以下871人,占83.83%;专科1070人,40岁以下991人,占92.62%;中专及以下79人,其中35岁以下66人,占83.54%。

该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正高职称186人,平均分布在36~83岁年龄段,其中36~50岁年龄段96人,占51.6%;副高职称311人,其中41~50岁年龄段180人,占57.88%;中级职称384人,其中40岁以下年龄段260人,占67.53%;初级职称2082人,35岁以下1974人,占94.81%。见表3、表4。

以上数据分析表明,该院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学历结构相对年轻,年龄和聘任职务分布相对较合理。高学历(硕士和博士)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人数大大超过高级职称(正高和副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和科室人员之间的团结。年轻的高学历人才比例合理,有学术带头人,各专业队伍发展平衡。高级职称年龄相对年轻,各专业技术能力相对创新,有利于医院医疗技术的长远发展。

2.3医疗技术人员职称分布比例 根据卫生部的规定,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的结构比例为8:4:2:1,高级职称与初、中级职称的比例为1:4。该院住院医师相对充足,高级职称与中级职称比例为2:1,高级职称与初级职称比例为1:1。这种比例结构不合理,不但造成"高职低用",而且影响学术权威的树立,导致部分科室出现内部矛盾。另外初级职称医生的人数比较少,他们在完成值班及处理完日常复杂事务性工作的同时,没有充足的时间专心从事科研和学术性研究,不利于人才储备培养,容易造成人才断层,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4行政工勤人员现状分析 该院现在行政工勤人员共510人,占职工总数的14.7%,远低于卫生部28%~30%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及后勤工作人员学历偏低。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多来自临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非管理专业的技术人员。虽然进行过专业知识培训,由于其知识结构体系存在局限性,导致工作常常拘泥于常规事务性工作,缺乏开创性和科学性,不利于医院的进一步发展。该院后勤工作人员105人,专科以下57人,占54.3%,45岁以上64人,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很难满足临床一线的需要。

2.5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护理人员缺编、超负荷工作、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会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并且会影响护理质量,埋下安全隐患[2]。护士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忙于应付复杂繁重的常规护理工作,很少有时间及能力撰写护理论文和参加护理科研工作。医院现有1407名护士,其中中专学历37人,占2.63%,大专学历885人,占62.90%,大学学历473人,占33.62%,研究生学历12人,占0.85%。工作年限2年以下者578名,占41.08%,3~5年者265名,占18.83%,6年以上者564名,占40.09%。而10~20年护龄的护士才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专科技术水平。目前护士资历、业务能力、临床经验及专科护理水平均衡,护理队伍的整体水平较高,可以满足现代护理要求。该院现有护士长63人,年龄平均39.7岁,45岁以上17人,占27.00%,大学以上学历52人,占82.5%。护理管理者年龄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3对策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战略 注重培养学术"带头人"式和承上启下"骨干型"人才,提高各方面基础人才的综合素质能力,避免造成人才队伍断层及人才浪费现象。

3.2科学定岗定编 按照高、中、初级比例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聘任,如采取高职低聘。

3.3提高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强后勤人员学历技能培训教育

制定人才培训规划,引进具有管理技能和专业理论的人才;对在职管理人员分别进行培训,加强后勤人员学历技能培训教育,树立其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配合医疗护理服务正常有序进行。

3.4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 每个科室设置合适的人员数量和合理的梯队编制,注重对护士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提高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做到同工同酬。鼓励护士注意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科研。运用竞争机制从中选拔高学历、高素质的护士担当护理管理者。

护理职称论文篇6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status quo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ing staff. methods: the status quo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100 nurses was investigated by filling out questionnaires. results: average scor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was 70.51±5.40. among them, scores of five nurses were over 80. and scores of 90 nurses were 60~80. only five nurses’ scores were less than 60.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scores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among nursing staff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itle and duty. analysi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showed tha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conclusion: nurses have certain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of nurses. nursing staff with different professional titles and duties have corresponding evidence-based nursing skills.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nursing staff; skill; investigation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新的护理学观念,指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即最可靠的科学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三者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其核心是运用现代最优化的科学证据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1]。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以现今最精确的科研证据及临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病人的选择及可获的资源,做出临床护理的决策[2]。为了解我院护士进行循证护理所应具备的技能,从而为开展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提供理论依据,对我院104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采用方便抽样抽取我院100名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46岁(28.73岁±7.01岁)。抽样方法说明:查阅文献,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的按照医院护理人员学历构成比进行抽样。

1.2 方法

横断面调查设计,使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资料收集,请5位专家对问卷进行表面效度检核,表面效度为0.76,本次调查总问卷及各个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为0.74~0.86。调查内容:①一般资料,如年龄、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等;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调查表,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决策能力5个方面,共20个条目,采用likert 5分量表计分,总分100分。问卷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发放、讲解并当场收回。本调查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epidata 3.0 建立数据库,将资料导入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资料经检验符合参数检验的条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得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情况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为(70.51±5.40)分;>80分5人,60分~80分90人,<60分5人。

2.2 不同学历、职称、职务及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得分情况

(见表1)表1 不同学历、职称、职务、从事护理工作年限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情况(略 )

2.3 影响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经多元线性逐步分析,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t=12.146,p<0.01)。

3 讨论

循证护理技能指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所必需的各项专业技术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即能力[3]。包括评判性思维、文献检索能力、文献评价能力、临床沟通能力及决策能力等[4]。①评判性思维。合理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实践循证护理所需要的,也正是具备评判性思维的特点,评判性思维应贯穿于实践循证护理的整个阶段[5]。调查显示,86%的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②文献检索能力与文献评价能力。在循证护理实践中,形成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后,关键的就是要寻找证据。国内外医学护理期刊种类繁多,信息量巨大,要想在如此庞大的信息世界里找到所需要的证据,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信息能力,能有效地检索文献信息。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把文献检索能力作为实践循证护理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6]。检索到所需的文献后,必须进一步评价文献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临床实用性等,确定该文献是否适合于自己的病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护士来讲检索方面的知识基本能掌握,但文献评价能力还较为缺乏。③沟通交流能力,即能在护理对象、护理人员之间进行证据的传播,在护理决策中充分考虑护理对象的意愿[7]。本次研究显示大多数护理人员都能具备较好地与同事交流护理信息,能较好的与病人进行较好的沟通,及时发现病人问题的能力。④临床决策能力,指在护理实践中,针对面临的现象或问题,从若干可行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能力[8]。本调查发现,护理决策时只有少数护士能参考“护理文献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说明沿袭多年的传统的经验式护理方式仍然是许多护士的临床决策模式,要想让循证护理的思想深入人心,还需要长期的努力。但是多数护理人员表示在制定护理计划或决策时,能够充分考虑病人的具体情况,“会把病人需求作为决策的一部分”。

本调查显示,多数护理人员对开展循证护理具有支持与正向的态度。分析原因可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始,循证护理概念传入中国已有十几年的时间,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媒介的介绍,受到护理界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护理人员学历提升,医院重视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整体护理的护理程序在临床广泛应用,培养了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循证等方面的能力。而且本次调查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护理人员,医院领导重视、经常组织院内业务学习,所以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较高。

本调查显示,不同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明显高于中专学历护理人员,而且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又比专科学历护理人员高,提示学历是影响循证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在计划其护理活动过程中,审慎地、明确地、全面地应用最佳科学证据,即实施者必须具备有提出问题、证据检索、批判性评价、系统综述、证据应用及评估等一系列知识与技能,包括对循证护理实践步骤内涵的理解以及实施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如流行病、统计学、科研知识等的掌握。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教育以中等教育为主,护理人员所受的教育并没有为他们准备文献回顾、科研设计、科研评鉴、流行病、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护理人员很少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实证的回顾[9]。相对而言,高等护理教育,尤其是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较系统地学习了护理程序理论、护理研究课程以及相关的社会学科理论,具有一定的护理研究和循证护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与要求[10]。

本调查显示,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这与张会芝等[11]研究结果相符,职称越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越高,说明现在的职称评聘机制相对合理,护理职称系列也基本体现了其具有相应层次的护理理论水平和护理实践能力。也可能与职称越高的护理人员能有更多的机会接受继续教育的培训,且学习主动性较好、基础较好、经验较多有关。不同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长及以上职务护理人员得分高于无职务护理人员, 护士长是一个病区的领导人,在护理知识学习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带动整个病区护士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因而循证护理技能较高。可能也与护士长有更多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有关。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仅有学历进入回归方程。学历对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有显著影响, 学历越高的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越强。说明循证护理给护理工作队伍提出新的学历要求,为适应现代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教育的大专化成为基本的标准。

本研究显示,我院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技能;大部分护理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但仍停留于经验式地解决问题;循证技能中文献评价能力较差。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能力强,因此应该对年轻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以点带面,指导和帮助临床护理人员实践循证护理,促进良性循环,有效推进循证护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

[2]dicenso a,cullum n,ciliska d.implementing evidence based nursing:some misconceptions[j].evidence based nursing,1998,21:3840.

[3]嵇艳.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的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7:130.

[4]刘晓华,成守珍,张晋昕,等. 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态度、行为、技能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10):2326.

[5]嵇艳,崔焱.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构成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b):6.

[6]shorten a,wallace mc.developing information literacy:a key to evidencebased nursing[j].intemational nursing review,2001,48:8692.

[7]diana fw.problem based teamingabc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in medicine[j].clinical review bma,2004,326(7384):328330.

[8]肖丽佳,李亚洁.我国临床循证护理现状与展望[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6):14.

护理职称论文篇7

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性己逐渐为广大护理管理者所重视,临床观察部分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不高、组织承诺低、离职意愿较明显,为明确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本研究在前期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减轻离职意愿提供依据和参考。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样,以深圳市龙岗区所有的公立医院及1家民营医院共计巧家医院的护理人员2 230人为取样总体,为了使取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分别抽取各医院护士人数的20%作为研究对象。纳人标准为:目前服务于深圳市某区的各级医疗机构,愿意参与本研究。参与调查的护理人员445人,年龄19-52 (28.45士5.95)岁;学历:中专学历288人,大专147人,本科10人;婚姻状况:已婚253人,未婚192人;职务:助理护士42人,护士378人,护士长25人;职称:初级或以下367人,主管护师76人,副主任护师或以上2人;在编员工79人,聘用制员工366人;在本岗位工作时间133 (7.41士6.06)年。

2方法

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第1部分是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职务、职称、劳动关系、工龄等。第2部分是工作满意度量表,采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中文译本,共计20题,包括内在满意和外在满意。量表得分范围为2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其对工作满意程度越高。第3部分组织承诺量表,采用Mowday等所发展的组织承诺量表共巧题,分为价值承诺、努力承诺、留职承诺。量表得分范围为15-75分,得分越高表示对组织的承诺越高。第4部分离职意愿量表,经参考郭彦良的离职意愿量表修订而成,本量表共有5道题0,得分范围为5-25分,得分越高表示离职意愿越高。

2.2调查方法 2006年6月进行调查,调查前区卫生局组织调查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要求各医院护理部在发放间卷时讲明调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调查人员使用统一的指导语,问卷回答完毕当场收回。共发出问卷500份,回收475份,其中有效问卷445份,有效回收率为89.0%.

2.3统计学分析 人员工作满意度元逐步回归分析 采用SPSS 11.0软件,影响护理、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因素采用多,各自变量赋值方法见表1.

3结果

3.1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量表得分情况445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量表得分35 -98 ( 67.76士10.61)分,内在满意度构面项目均分( 3.57士0.51)分,外在满意度构面(3.11士0.54)分;组织承诺量表得分30-71(49.86士8.43)分,努力承诺维度项目均分(3.49士0.58)分,留职承诺(3.35士0.66 )分,价值承诺(3.16士0.66)分;离职意愿量表得分5-25(12.63士4.11)分。

3.2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因素分别以工作满意度量表、组织承诺量表、离职意愿量表总分为应变量,以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婚姻、职称、职务、劳动关系、工龄和其他2个量表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见表2一表4。

从表2一表4可见,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三者相互影响,工作满意度越高,组织承诺越高,而离职意愿越低;劳动关系同时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产生影响,聘用制员工比正式员工工作满意度较低、组织承诺较低,离职意愿较高;护理人员职称越高,组织承诺越高、离职意愿越低。

4讨论

4.1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按程度高低排序依次是:组织承诺、年龄、劳动关系和离职意愿,说明组织承诺在对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上所能解释的程度要高于离职意愿,同时也提示要提高工作满意度,主要应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年轻的护理人员因为很多尚未婚,家庭生活的压力较小,工作选择的机会多,容易对工作不满,想要跳槽。而年龄较大的护理人员,一般已结婚,一份稳定的收人对她们来说非常重要,且普遍能从实际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身在社会中的位置,能从救死扶伤的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工作独立性强、富有创造性,进而保持高度的成就感、工作责任感和事业进取心,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工作满意度亦越高。劳动关系是影响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在目前中国卫生改革的背景下,深圳市医院中很大部分护埋人员是聘用员上。由于员上无法确保自己能否继续被医院聘用,因此,人们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压力加大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4.2影响护理人员组织承诺的因素影响护理人组织承诺的原因按高低排序依次是:离职意愿、工作满意度、劳动关系和职称。离职意愿和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护理人员组织承诺最重要的两个中间变量,其中离职意愿越高,其组织承诺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组织承诺越高。劳动关系依然是影响组织承诺的重要因素。当前的医院经营体制打破了对工作单位转换的限制,使交换关系渗透到人际关系和权利结构中。这使得一方面医院的继续聘用不确定,人人都可以被医院解雇;另一方面,医院的生存状况也不确定,谁也无法确保自己所在的医院会长久地生存下去。因此,人们开始从利益交换的角度来考虑自己与医院之间的关系,于是产生了权衡,及而影响到组织承诺。职称对组织承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Staw指出,随着个人在组织中年资越长,职称越高,个人所投人及付出的越多,会使个人在心理上作相当的调整来说服自己目前的选择是正确的,因而提高了对组织的承诺。同时护理人员的职称与职业成就感是相关的,随着职称的提高,护理人员的成就感也在增加,从而能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4.3影响护理人员离职意愿的因素造成护士离职的原因按程度高低排序分别为:组织承诺、劳动关系、职称和工作满意度。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组织承诺,也就是说组织承诺比工作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的离职有更强的预测力,这一点与Robbins的观点一致。这是因为组织承诺是员工对于组织较为整体及持久的反应,而工作满意度可能只是员工对于工作的一时反应。劳动关系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目前聘用制护理人员对工作不稳定的担忧,加上福利待遇方面较低,不能满足其期望从而直接影响其离职意愿。笔者3年前进行的一项针对医务人员的研究显示,促使人们选择这个组织,且不会离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薪酬福利!,按照社会交换理论,一旦遇到更好的工作机会,员工就会选择终止与目前医院的雇佣关系转而投靠可以给其更多薪酬的医院。职称低的员工其离职意愿相对较高,在医疗机构中薪酬水平与职称密切相关。以此次研究为例,职称为护师或以下的占到82.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护士为初级职称,因此护士的收入较低,而与每日较大的工作量及压力相比,导致了护理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为护理人员离职埋下了隐患。

4.4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

4.4.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研究中发现劳动关系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令管理者感到最无能为力的地方。现在这一难题有望得到解决,那就是目前深圳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推行的职员制和雇员制的人事制度改革,它通过改革人员管理、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缩小了在编护士与聘用护士的差距,最大限度地体现同工同酬,使劳动分配的公平性原则得以实现。

4.4.2重视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对护理人员来说,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还是寻求人生价值发展的需要,而职称晋升是这一需要得到满足最好的载体,故职称是影响组织承诺和离职意愿的重要因素。做好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和职业生涯管理,建立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体系,既能满足护理人员的价值承诺和自我成长的需要,亦能提高其留职承诺,帮助其自我实现,从而能提高员工满意度。

护理职称论文篇8

1.1取消转正定级制度

转正定级制度是一直沿用的初级及部分中级职称的晋升政策。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三年,且经考核合格,可直接转正定级为中级(主治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主管技师);大学本科毕业见习期满一年,或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直接转正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职称;中专毕业,见习期满一年,可转正定级为员级(护士、药士、技士),任员级资格满5年可转正定级为助理级(医师、药师、护师、技师)。

自2001年开始,所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参加执业资格考试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消了沿用多年的转正定级制度。临床专业技术人员须参加医师执业考试,护理人员须参加护士执业考试,这是医疗和护理人员从事临床工作的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根据学历、任职年限和工作年限的不同报考相应级别的任职资格,博士毕业、硕士研究生任助理级满两年、大学本科毕业任助理级满四年、大专毕业任助理级满六年、中专毕业任助理级满七年可报考报考中级资格考试;硕士毕业、大学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大专毕业工作满三年或任员级满两年、中专毕业任员级满五年可报考助理级资格考试;大专、中专毕业科报考员级资格考试。

1.2外语免试制度的变迁

外语合格证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中、高级职称必须首先过外语关。2001年以前,外语免试制度相对比较宽泛,具有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中级职称可免试外语;具有大学英语六级证书等条件的,晋升副高级职称可免试外语。2001年开始,取消外语免试制度,凡需要晋升的人员,全部需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并且外语合格证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高级的有效期为4年,中级的有效期为3年。自2005年开始,增加外语免试,针对高学历、高层次以及中医药等特色专业的人员免于外语考试,同时外语考试合格证取消有效期,直到晋升为止一直有效。

1.3增加计算机能力测试

为适应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将计算机能力测试列为职称晋升的一项必要条件。计算机能力测试分为全国考试和青岛市两种考试,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专业技术人员可按照职称晋升的级别参加相应的考试。

1.4晋升中级职称实行以考代评制度

以往晋升中级职称也需要参加评审,申报材料中要有体现自己专业技术水平、工作业绩的论文、科研等。在转正定级制度取消的同时,人事部也出台了中级职称的以考代评制度。自2001年开始,晋升中级职称不再参加评审,只要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即可取得中级资格。

1.5晋升的条件有所放宽

晋升上一级职称主要由学历和任职资格年限来确认,如果学历不够需要申报破格。对于学历较低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破格也是比较困难的事。在出台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政策后,对学历受限的人员适当放宽了条件。新政策出台后,晋升中级职称只要具备中专学历任初级资格满7年即可参加中级考试,考试通过即取得中级任职资格。

1.6高级职称实行网络化评审

以往晋升高级职称,每个人申报的材料用2个材料袋才勉强装得下,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表格就要装满一个评审袋。实行网络化评审后,诸多表格、复印件不用了,既方便快捷又节约很多资源。只要每个参加晋升的人员将自己的材料通过评审软件一一录入,再通过网络向上传输至评审部门即可参加评审,所有材料直观清晰、一目了然,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2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1量化赋分表

由于岗位的限制,不可能达到晋升条件的人员都可以参加高级职称的评审,必然要根据岗位等额推荐相应的人数,量化赋分表的使用,将每个人的业绩以分值的形式表现出来,非常具有说服力。但是,量化赋分表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专著、论文一栏,限提交三篇论文或专著,满分为15分,这一点所有人都能达到满分,无法真正体现专业技术水平,论文不分级别、不分类别、不分性质,“豆腐块”跟大篇幅的论著只要是发表在同一级别的刊物上一律一样的得分,显然欠缺公平性,容易挫伤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建议保留专著、论文数量的限制,取消上线封顶,专著、论文的量化分值细化,以不同的级别、类别、性质区分开计分。

2.2刊物、论文级别的界定

在进行量化赋分时,往往会遇到对各种刊物、论文性质的界定,现在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哪种刊物属于部级、省级、市级,哪种论文属于论著、综述、短篇、个案等等,量化小组的专家也仅仅是凭经验来判断,难免会出现主观因素的干扰。建议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充分体现公平的原则。

护理职称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19-02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本身所具备的学识、智力、观念、技术以及体力、健康状况等内在能力的综合体现。随着现代护理工作范畴的不断延伸,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需要增大,要求增高,对护理人员素质和护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关系到护理质量的改善,关系到病人安全,也关系到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1]。如何合理地使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降低护理成本,确保护理质量,不仅是医院护理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整个卫生事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我院17个临床科室及门急诊科室,问卷内容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科室基本情况,包括床位、年平均床位使用率、护理人员总数、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第二部分为护理人员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科室、从事工作年限。将收回的资料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软件包SPSS 13.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床护比情况见表1。

2.2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在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学历和职称结构见表2。

3 结果分析

3.1 护理人力资源不足是目前我院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表1显示,在我院17个临床科室及门急诊中,病房床位与护士比达到标准的科室只有1个,占5.6%,与三级综合医院发展需要差距较大;在调查中发现,我院个别部分科室平均病床使用率超过100%,且每年上升,无形中降低实际床护比;同时存在护理人员“在编不在岗”的现象,实际床护比均未达到相应标准。同时女性护士是护理队伍的主体,医院发展床位数增加,新进人员随之增加,20~30岁的护士已占65%以上,孕产期休假和哺乳期休假时间较长,在客观上造成了护理人力不足。

表1 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各临床

科室及门急诊床护比情况

表2 各临床科室及门急诊在职护理人员一般情况、学历和职称结构

3.2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学历、年龄结构不太合理,需要优化。护理人员最佳年龄结构应该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或“枋锤型”[2]。表2显示,我院护理人员年龄结构不太合理。表2中,所调查的我院本科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3.66%,大专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22.76%,中专学历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5.85%。说明随着近年高等院校扩招,大量本科、大专毕业护士进入临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但总体上我院护理人员学历层次结构不高,与《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目标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纲要》指出:到2010年,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60%,二级医院工作的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不低于40%。由此可见,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学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

3.3 高职称护理人员短缺限制了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从表4所示职称结构来看,我院在职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占0.41%,中级职称占17.07%,初级职称占82.52%,初级职称的比重较大,高职称护理专家匮乏。由于人才紧缺,尤其是高素质人才匮乏,已成为我院护理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制约因素,它限制了护理人员向高层次发展、成长的能力。

4 讨论

4.1 正视缺编现实,讲求科学合理配置 我院临床护理人员缺编问题已是历史遗留问题,2008年10月整体移交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以来,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先后补充新护士151名,但由于既往缺编严重,加之增设新病区、拓展新业务、病床使用率节节攀升,护理教学任务繁重等,进一步加重了护士工作职责。因此,我院护理部根据各专业科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先补充护士缺额的1/ 3 或1/ 2,聘用护理员18名。病区建立合理的人员结构,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明确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分层管理使用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护理员。

4.2 加快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 护理人力资源战略是医院护理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结合我院实际,现已制全力支持在职学历教育,在全院推行实施了中年资护士跨学科半年大轮转和年轻护士学科内 3 个月小轮转制,收到良好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各科各级护士参与护理科研活动,撰写护理论文等,制定出医院护理业务骨干标准,力求在评选中发现人才,尽快提高全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病患服务。

4.3 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实行人性化管理 我们充分发挥科护士长和病组护士长宏观管理和微观调控作用,管理者在配置病区护士时尽量考虑人员的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形成梯队式组合。有计划地均匀安排休假期,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护理人员在人性化管理中得到温暖,以提高工作效率。另外,我们在认真学习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基础上,护理部成立了护理文书小组,就相关整体护理病历做适当修改简化,规范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减少护士书写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难题,要彻底解决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问题,作为护理管理者不仅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压力和冷嘲热讽。但是,只要有院领导的关心、支持,有各科主任献计献策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我们将会以医院的发展为目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挑战现实、改变现实,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争取、去努力,依靠广大护理人员的智慧勇于付出、敢于创新,我院的护理事业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护理职称论文篇10

护理人力资源是卫生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人员配置是否合理决定着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水平的高低,为了全面了解山西省中医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我所于2013年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进行调研,针对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深入分析。现将调研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3年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所在区域涵盖了省内11个地级市)的调研数据为研究资料,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汇总分析。

1.2调研方法

设计并发放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调研问卷,通过各医院填报的相关数据以及调研人员赴各医院现场复核,最终获取本研究的原始数据。

1.3调研内容

对山西省3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护理人员总数、护理人员职称分布及聘用制护士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MicrosoftExcel数据库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讨论

3.1护理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床护比低于标准要求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中要求中医医疗机构普通病房实际床护比不低于1∶0.4,逐步达到1∶(0.5~0.6),临床护理岗位中护士占全院护士比例不低于95%[1]。由表1可以看出,48.5%的医院床护比不达标,原始调研数据中显示有个别医院床护比仅为1∶0.18。2012年上海23所中医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的调查也显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开放床位数的增加,床护比明显下降[2]。目前由于部分二级中医医院基础条件差,经济收入低下,为了降低医疗成本,医院无法扩充护理队伍,导致中医医院护理人力严重缺编;另一方面,中医有其自身的中医特色理论体系,护理工作内容不仅包括西医护理项目,还包括中医护理特有的技能,如运用整体观的辨证施护程序、中药换药、熏洗、足浴、火罐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量加大,临床护士每天以完成医嘱的治疗任务为目的,从而造成中医护理特色面临萎缩的现状,阻碍中医护理事业的发展。

3.2护理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高层次护理人员比例低

由表2可看出,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由低至高呈“三角形”分布,初级职称及以下人员占80.27%,中级职称人员占18.40%,高级职称人员仅占1.33%,高级∶中级∶初级为1∶14∶60,与卫生部颁布的标准比例1∶3∶12及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1∶3∶1[3]相差甚远;目前中医护理的专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均与临床需求不相匹配[4],我省中医医院护士学历以大、中专生为主,护士职称普遍偏低。这种职称结构对中医护理队伍和中医护理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护理队伍没有很好的梯队建设,专业学科带头人不足[5],提示我省二级中医医院护理人员职称结构合理性构建的必要性。

3.3聘用制护士数量较多,护理队伍不稳定

表3显示我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护理队伍中在编护士数量占52.17%,床位与在编护士之比仅为1∶0.20,护士编制严重不足。近年来,随着中医医院规模扩大,床位增加,临床护士的数量满足不了医院发展的需求,为了缓解护士缺编的问题,医院用聘用护士来维持着基本工作需要,大多数聘用护士不能与在编护士一样按工作量发放奖金,又无按职称聘用的机会,导致部分护士锻炼成熟后跳槽,造成医院护理人才与培养经费流失、护理特色和质量受影响的现状。

4建议

依据此次调研的分析结果,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结构,科学设置护理岗位,真正意义上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建立优化中医护理人力资源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职称晋升向一线护士倾斜,减少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建议医院应制定年度招聘计划,招聘有经验有资质的注册护士,同时要设置预留机动人员编制,稳定护理队伍。建议将护理人力资源、设置岗位、聘用制护士的同工同酬及职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问题列入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有利于卫生行政部门对有关规定落实效果的评价,促进落实。

5小结

本研究以山西省33所二级中医医院的调研资料为数据来源,就护理人力资源配置进行分析,明确我省二级中医医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今后我省的中医护理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蔡俊萍,蔡珏,等.中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028-1030.

[2]王钰.上海中医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护理研究,2012,26(2B):461-162.

[3]代亚丽,宁艳辉.新疆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3):163-165.

护理职称论文篇11

1 明确分层次使用的目的

就是要在护理人员的使用上有所突破,充分挖掘蕴涵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和智慧,达到护理质量提高,病人受益的最终目的。

2 护士分层次使用的方法

我们在学习和借鉴按职称上岗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护士的综合能力(即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工作能力的综合)在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使其知识及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2.1毕业第1年(见习护士) 提供病人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术技能,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班及夜班工作,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2低年资护士(2~3年)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辅助完成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

2.3 高年资护士(4年以上)具备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供病人整体护理,较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掌握重症病房常见仪器使用和保养,协助完成中专护生的带教工作,护理专业能力达到大专水平。

2.4 低年资护师(1~3年)能够胜任各班工作,具有较强的专科业务能力,能够指导下级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带教能力,熟练掌握并运用护理程序,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危重病人抢救能力。

2.5高年资护师(4年以上)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各组护理工作, 能够负责总结临床护士工作并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2.6 主管护师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新知识,了解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具有解决本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具备带教大专以上护生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班组长工作,成为本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7 副主任护师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的新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并能组织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3 成 效

3.1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的岗位设置,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各尽所能, 责任护士每天都在岗,全面地了解病情,高级护理人员重点抓好对下级护理人员的指导和疑难危重病人的护理,加强了病区的技术力量,层层质控,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质量提高。

3.2 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提高护士分层次使用的最终目的是让病人得到实惠,促进康复。实践证明,对护士实施分层次使用的方法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对见习护士及低年资护士做基础护理工作制定十分明确的量化指标,而且由上级护士进行指导与检查,这样就从根本上使基础护理工作层层把关,层层落实,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病人的切身利益得以维护,也使护士在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为其最终成为1名合格的护士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有利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年资低的护士为落实基础护理,提高其质量,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师具备更丰富的理论知识来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带动下级护士的工作、业务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书写护理病历的水平,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能力的主管护师来担任护理组长,不断学习和引进新业务、新技术以及护理工作的新进展,督促检查和指导下级护士的工作,因此,按职称上岗能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相应的提高。

3.4 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实行按职上岗、分层次管理,使各级护理人员的职称与工作内容相适应,改变了长期以来不分年资、学历、职称高低都干同样工作的管理制度,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年资高、学历高、职称高的护士有了用武之地,可充分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大大提高了工作积极性,低年资的护士也看到了上级护士的优势,看到了发展的前途和希望,以此为目标,在工作岗位奋发努力,对护士起着激励的作用,稳定了护理队伍,减少了高年资护士流失。充分调动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5 推动了护、教、研的共同提高由于各层次护理人员实行了具体分工,使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有了充分的时间来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掌握护理学科发展动态,带动初级护理人员有目的地开展护理科研和教学工作,从而不断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和临床护理质量,加速护理新知识、新技术的开展和应用。

护理职称论文篇12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小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1.2.1设计调查问卷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专家咨询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和灾害护理培训方法3部分。一般资料:应急护士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科室,是否有救灾经验,所在医院类别、等级等。灾害护理培训内容需求包括灾害护理概况、灾害护理相关理论和技能、灾害护理管理知识3部分共18个项目,为更清楚反映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各项目采用李克特量表的5级计分法,设非常需要5分、需要4分、一般3分、不需要2分、非常不需要1分,总分18~90分。灾害护理培训方式需求则是针对培训内容18个项目分别对理论授课、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示范教学等9种方式进行勾选。调查问卷拟定后,请从事护理教学工作20年以上的护理教育专家、省灾害护理学组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论证和修订,并对本院应急医护人员90人先进行小样本的预调查,然后对问卷作进一步完善。1.2.2调查方法以邮寄的方式向浙江省灾害护理委员会各位委员所在的医院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但不引导回答,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后寄回。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问卷回收情况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48份,回收率99.4%,其中有效问卷323份,有效率92.8%。

2.2调查对象一般资料调查浙江省杭州、温州、嘉兴、金华等10个市、地区2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应急护理人员共323人,男9人,女314人;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2±7)岁;工作年限:0~3年74人,4~5年30人,6~10年73人,11~15年55人,>15年91人;文化程度:中专12人,大专72人,本科233人,硕士6人;职称:初级189人,中级99人,高级35人;工作科室:急诊科147人,ICU54人,病区122人;有灾害救援或救护工作经历112人,无经历211人;医院类别:综合医院309人,专科医院14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285人,二级医院38人。

2.3灾害护理培训需求情况2.3.1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需求323名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需求总分平均(81±8)分,显示出对培训内容较高的需求。理论知识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急救文书”“自我防护”,培训方式选择主要集中在“理论授课”“专题讲座”及“案例分析”,见表1;技能培训内容得分最高的项目是“现场急救”,培训方式选择主要为“示范教学”“情景模拟”及“理论授课”,见表2.2.3.2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分析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和工作科室应急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对理论知识“灾害认知”和技能知识“院内急救”知识的培训需求低于初级护士(t值分别为2.78和2.79,P均<0.05),但在其他培训内容上,不同职称护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危机识别等6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有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比无救灾经历的应急护士需求更高,见表3。不同医院类别应急护士的培训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在10项培训内容的需求上高于二级医院应急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不同科室应急护士对“灾害认知”“检伤分类”的培训需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3讨论

3.1应急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需求高有研究[3]显示,即便具有多年工作经验或曾经学习过灾害护理课程,但绝大多数护士依然认为自己尚不具备足够能力应对灾害。应急救护护理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灾害救援能力的有效途径[4]。本调查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对象虽然大多数为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219人(67.8%),且201人(62.2%)来自急诊科和ICU,但对灾害护理知识及技能的需求依然很高,所有培训内容的需求得分均大于4分,尤其是“现场急救”“自我防护”和“急救文书”是培训需求得分最高的,反映了应急护士对灾害救援基本知识、救护技能和应对灾害时的法律责任等知识的需求更高、更急迫。

3.2不同职称和科室应急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容的需求差异不显著调查显示,初级护士与中高级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院内急救”知识方面的培训需求存在差异,除此以外,不同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的护士培训内容需求上没有差异,这可能与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临床工作时间长,临床实际工作中急救机会较低职称的护士多,对“灾害认知”“院内急救”经验相对丰富有关。而来自不同科室的应急护士只在“灾害认知”和“检伤分类”的需求上存在差异,ICU护士对上述两项的需求最低,急诊科护士最高,这与知识需求产生的要素有关,知识需求产生取决于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个体所从事的业务过程,另一个是个体本身的知识经验或者认知结构[5]。急诊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有更多应急救护和检伤分类的工作经历,因此其相对应的知识需求也更为显著。尽管急诊科护士有更多检伤分类的经验,但我国护士救护能力调查中发现受过检伤分类培训且熟悉检伤分类标准者仅占0.41%[6],而国外相关调查均显示应急护士掌握最好的是急救技能和检伤分类[7]。因此检伤分类是我国应急护士今后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

3.3三级医院应急护士培训需求较二级医院更高在检伤分类、心理干预、环境评估等10个项目上,三级医院的应急护士需求均高于二级医院,这可能与三级医院有更多机会参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援有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