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6 19:06:43

学校卫生论文

学校卫生论文篇1

与一般的高职院校相比,卫生类职业院校有其特殊性,护理、药学、检验等专业都与病人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护理为例,曾有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名护士给病人输氧,不小心却是拿了一瓶氮气,导致病人死亡,可见医护人员的一个“不小心”往往就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危害。而当前的状况是,“在开放的医疗环境和过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护士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逐渐淡化,疏远医德修养,漠视生命的尊严和价值,护患关系变得冷淡。作为护士,不能用心温暖患者的疾苦,不能以关怀的态度了解患者的需求……护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也随之消失。”[2]医学者面对的对象是人而非机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而当前种种医患矛盾的产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医护人员缺乏对病人的理解与关怀,缺乏仁爱精神。作为医护人员需要具有这样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大学语文课程需要担负起这样一个培育的任务。仁爱,也即孔子所说的“爱人”[3],爱人是仁的内涵,在《论语•乡党》中提到马厩失火了,孔子下朝,没有问马怎么样,而是问“伤人乎?”[3]孔子向来注重对于生命的敬重,由此也可见儒家对人的关怀和仁爱。《孟子•离娄下》言道:“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护理人员只有具有对于生命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才能在面对患者时真正地从内心有意识地理解病人、关爱病人,形成“他者”意识。而药学、检验等专业也都与病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样一种“爱人”的医学精神同样不可缺。正是因为这些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未来的岗位与病人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所以在卫生类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更应强调其责任感、仁爱之心等医学所需的人文素质的培育。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思想中非常强调社会责任感。儒学者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数千年传承的儒家思想与医学精神历来息息相通。儒家思想中有着与医学精神相契合的内容,而这也是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必不可少的部分,儒家思想的内化可以使得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在面对病人时潜心于专业知识,在世俗的诱惑面前表现得更有责任感,更能怀抱一颗仁爱之心。

2文本阅读与人格内化

大学语文课程“就是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5]大学语文的培育功能与思想政治课不同,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来影响学生的,而是在引导学生阅读大量优秀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不经意间陶冶学生的情操,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除了选择部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语段作为教学内容外,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课同样需要通过让学生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如《中国文学史》中所说:“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而且,越是这样的作品,越能使读者在感动之余受到某些启发,领悟到某种哲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其人生态度……”[6]优秀作家的作品就属于那类“成就越高”的作品,它们经过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沉淀,为人们广为传唱,影响了千千万万的学子。儒家的入世精神激发着历代儒家学子以家国为己任,以君子人格作为自己行为的楷模,大学语文课可以择取部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起到积极影响的优秀诗词文赋为文本,特别是学生所熟悉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与思考,从而使文中所表现的儒家精神内化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如为学生熟知的大诗人杜甫所受的教育是正统的儒家文化,其诗被誉为“诗史”,他的作品中处处可见儒家的仁爱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作者自述生平的一首诗,在抒发自己豪情壮志的同时,也倾吐了其仕途的失意,揭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诗歌语言朴实但风格沉郁,颇能体现杜甫诗歌的风格。诗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7]”是千古名句,多读书方能下笔生花,方能生动地反映所思所想所见。“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7]足显杜甫在文学上的自信与追求,再结合作家身世,诵读“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7]又能体会了杜甫“忧民爱物”这样一种儒家的执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诵读、学习诗歌并结合卫生类高职专业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把学医者的执着追求、爱人敬人的仁心与从业责任心内化为自己的人格,从而培养学生的医学精神。还有如大文豪苏轼,学生学过其《念奴娇•赤壁怀古》,熟知这位大文豪骨子里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在讲授大学语文课程时,可以列举苏轼诗词体现出儒家思想进取精神的部分来进行讲解、讨论。韩愈、辛弃疾、陈亮等等大家的诗文皆可择而取之,进入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精神。总而言之,通过选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在获得审美的基础上把儒家思想中与医学精神契合的部分内化,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素养、人文素质。

3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学校卫生论文篇2

根据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职卫校护生毕业后要进入社区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数量众多、形形的人群,这就要求护生既要有高超的专业医学技能,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语文课是提高中职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且应用广泛,接近社会生活。但是,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相当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语文成了他们眼中的一门难学和“没用”的课程。针对这种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有“趣”才能愿学,有“趣”才能“乐学”。要改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学生不愿学、老师不乐教”的现状,也应以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切入口,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压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中职卫校护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高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引导“识趣”,使学生端正态度

中职卫校护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先天不足”。他们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视野窄,语言积累薄弱,习惯于被动接受,加之以往在学业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学习心理障碍,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其次是“重此薄彼”。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从属地位,单纯求“职”,轻“文”重“专”。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护生行动上的盲目性,对语文学习采取“鸵鸟政策”,以冷漠对待。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是工具科、知识科,更是能力科、文艺欣赏科。其次,说明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以后所写的病历文理不通,错别字满篇,病人会怎么看?何况卫生宣传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要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说明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课。每年新学期开学,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新生中,90%都是女生,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将来要从事护士职业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激发新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给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给每一届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强调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还从实用出发,举例说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如在“说”的能力上,明确护理这项服务工作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的重要性,介绍询问、指点嘱咐、问候劝慰是护理工作最常用和最需要的口语表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她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觉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味“情趣”,使学生亲师爱学

“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也能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才能积极热情参与。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欣赏,学生因喜欢老师并受其感动继而移情于老师的语文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说,他之所以喜欢语文并后来有所成就,是因为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对人和蔼、教法得当的语文老师,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中职语文教师要“爱”字当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师益友的融洽关系,真正使学生觉得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于是学生信任老师,愿意接近老师,倾听老师的教诲,在师生的良性情感互动中,体味“情趣”,这必将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职趣”,使学生提高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沉闷。通常是教师诵读或学生听朗读录音,有的纯粹课文分析;有时教师想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回答得很“费劲”,耗时很多。这种状况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就以笔者所在卫校为例,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对护理专业课缺乏了解,使语文教学成了一个与外界无信息交流的封闭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语文课与护理专业课的关联性,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专业课的整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带给专业学习的好处。教师为语文而教语文,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教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护生的语文教学要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用语文学习渗透专业,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效“联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职趣”,并能提高职业能力。

在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另一方面,立足实践与应用,注重能力训练与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如应用文写作应分为两个板块来进行教学,一是通用应用文,一是专业应用文。通用应用文中一般常用简单应用文可穿插于各综合练习之中。专业应用文则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应用文的知识,并掌握本专业应用文的写法,如护理观察记录的写作;护理记录的作用;护理记录的语言特征;护理记录表达方式的选用;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护理论文的写作(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护士查房、综述、述评、文摘),能驾轻就熟地进行运用。护理应文写作、医学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写作,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还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在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写作课,对护生进行医学语体写作知识教育,将医用写作的基础知识融于语文教学中,既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又为护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需要两方面条件的支持:一是编纂成熟的护理写作教材,二是具备比较熟悉护理专业内容和专业要求的语文教师。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贴近护理专业特点,满足护生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护理工作过程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如向医生汇报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后勤部门协调等,因此护士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其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之外,还应多接触和了解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境,训练学生在护理工作情境中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比如通过不定期地组织卫生宣讲比赛,要求学生讲一则卫生保健知识或卫生常识,如《怎样预防感冒》、《如何正确洗手》、《胃的功能》、《肝的功能》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把语文学习和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感受“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促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门苦差事,而应是一个享受语言文学乐趣的过程。所以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要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更新教学观念。一堂课从头到尾由老师讲下来,那么学生会对这样的语文课感兴趣吗?学生不感兴趣,则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那么这堂课是注定失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更新,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新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同时也应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其次是教学方法不断求新。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原因一半来自教材,一半来自教学方法。教师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材范围广,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讲课方法。如果都是相同的,那学生就觉得乏味。教师可适当讲一些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有利于教材理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讲一点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成语故事、词语趣谈等,还可以讲一点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科学用脑、记忆方法等。用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再次是不吝啬表扬,给予学生享受成功的心理乐趣。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不断学习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学生如加分等特殊的奖励;最后可以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考试方式,探索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考核学生。比如可以根据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的情况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适应不同兴趣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和读写的要求,又能更加全面与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

五、养成“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是他教与自教的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1]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则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背诵的习惯,发声朗读的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等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课习惯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勤思考,做好读书笔记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学会了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就能终身受益。

教无定法,只要抓住学生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爱学、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瑞玲.浅谈中职卫校语文新型课堂模式的几点体会[J].科教研究,2010(21):40.

[2]戴筱杰,李霞,陈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8-59.

学校卫生论文篇3

本文作者:孙丽芳工作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生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对策

就业服务质量概念质量既是一种客观现实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理想的意识形态。[2]就业服务质量,其核心内容是就业,其表现形式是服务,其追求目标是质量。目前的状况是内容和形式均已具备,关键是质量需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的概念,可以描述为学生提出的就业服务需求与学校可供的就业服务之间的满足(或适应)程度。学生的就业服务需求往往会受到就业时间、就业地点、就业环境和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会提出新的服务需求,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应该是因需而变,保障就业服务的质量不断完善。就业需求与就业服务双方之间的适应程度越是吻合,就业服务质量越好,反之质量就差。因此,就业服务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它随着时间、地点、就业对象的不同而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型为提升就业服务质量,需要构建卫生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维模型,简称“轴承模型”(见图1)。1.模型结构。由外圈、内圈、滚珠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1)外圈是内外分界和交汇处,既可以外接社会公共就业服务系统,也可以对接各用人单位;(2)内圈是轴心也即核心,就业服务系统的核心是服务:即领导服务中层中层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学生服务社会。服务是学校服务社会的核心内容。服务要有规范,故用方形线条表示;(3)滚珠是就业服务系统内的要素部分,滚珠的个数因需要而定(模型中暂列3个重要滚珠)。每个滚珠对就业服务都起重要作用,滚珠本身自成系统,相互之间必须联动。一个不动,轴承将停止转动;(4)保持架是轴承发挥作用的支持和维系部分,代表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在体制,也决定着体系的运行机制和方式。保持架能将外圈、内圈和滚珠等各部分串联固定起来,使轴承发挥稳定的联动作用。2.模型理念。“轴承模型”内含三种理念:(1)服务理念。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2)联动理念。组合轴承,功能倍增;(3)稳定理念。关键在于动,重心在于稳。3.模型功能。依据该模型,可用于构建就业服图1就业服务体系的轴承模型务运行体系;制订就业服务工作方案;开发就业服务信息平台;优化就业服务业务流程;促进课程教学方式改革。培养就业服务专业人才;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等。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原则根据“轴承模型”,提出卫生高职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五项原则。(1)“三全”原则。“三全”即就业服务要全员、全程、全年开展;(2)高效服务原则。就业服务体系要实用、高效,能够产生积极效应的服务系统;(3)协同合作原则。校内就业服务系统与校外的相关服务系统对接,发挥联动作用;(4)信息化服务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管理技术,构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5)优化改进原则。以服务满意为最高评价标准,坚持动态优化改进,提高服务效能。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案根据上述原则,构建卫生高职学校学生求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见图2)。[3]1.组织结构。由六个模块组成:国家政策模块、学校就业指导模块、职业技术教育模块、学生德育模块、院校合作模块和求职就业信息服务模块。2.内在联动。各模块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孤立的模块不能发挥理想的服务效应。联合运作效果倍增。3.功能展示。每个模块内部均有具体功能。发挥各自功能,合成就业服务体系。

就业服务优质工程实施

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项目就业服务质量工程项目组成。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将就业服务质量工程分解成以下五个主要部分:招生质量工程、素质教育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创新创业工程以及信息服务工程[4],作为学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项目。各工程项目目标任务1.招生质量工程。实施计划优质招生。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年按800名计划面向江苏全省招生,录取分数严格控制在当地中考总分的70%以上。计划招生数经专业人才市场调研和上级部门审核批准,保持与就业需求相一致,与卫生事业单位人员的科学编制数相平衡,为学生的高质量就业把好招生入口关。2.素质教育工程。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工程,在原有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教育,增加社会医学心理、人际沟通礼仪和求职面试技巧等课程,提高学生服务人民健康,“用爱和知识守护生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将南丁格尔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等融为一体,使学生从心理和意识上早期接纳与适应就业岗位需求。3.教学质量工程。各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市场调研滚动修订,专业课程设置与工种岗位需求相吻合,教学内容与工作流程相一致,使现在所学与将来所用相结合。如护理专业开设“护理信图2卫生学校学生求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息技术”课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开设“康复辅助器材设计”等,将校企合作、理实一体、产教结合落到实处,提高学生就业胜任力与用人单位的信任度。4.创新创业工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是学校近三年来的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全面展开,拓展学生思路、密切校企合作、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塑造创优人格,使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社会,发现需求,主动适应,努力创优,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就业,一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创业。5.信息服务工程。[5]实施就业服务信息化工程,学校构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让学生享受到就业信息“一站式”服务的实惠。在原来每年举行两次大型“毕业生招聘洽谈会”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施“就业社区”的“综合式”服务,为学生牵线搭桥,提供快捷的就业路径,寻找理想的就业岗位。人生必须工作,劳动创造一切。求职就业是基本人权之一,也是所有人的生存之道。有一份工作,会创造一份财富,发展一项经济,稳定一片社会。全校师生、职能处室、专业系部、各班主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责无旁贷。学校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助人就业,上下形成共识,师生共同努力,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就能很好履行职业学校的社会责任,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校卫生论文篇4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深入,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校园一社会协奏曲的主旋律。目前,中专生就业难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以致很多中专学校招生困难。那么学校应正确分析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增强学生就业竞争意识,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笔者认为:卫校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卫生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1从基础教育看一些学校把教育重心和培养目标都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上。社会、学校、家庭把分数和升学率作为检验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学生以分数排名次,教师以学生考分分优劣,学校以升学率作为等级。教学中完全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结果培养的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只学书本,不问社会。

1.2从中专教育看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丰富扎实的医学基础专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一个教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个实验室的教学模式仍然占统治地位,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1.3从医学类就业趋势看医学类专业初次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在90%以上,如基础医学、护理、检验、临床药学、中药学等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95%以上,而公卫医学等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足50%。经过多年的不断培养和补充,城市的医疗状况得到了根本的改善,有的还出现了饱和或超编,个别医院甚至人满为患,导致医学类毕业生就业难。

1.4从医学教育结构看去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该纲要规定医学教育今后的发展方针是: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本科一教育,面向农村发展医学高等专利一教育,使现有大量中专或中专以下卫生人员的县、乡卫生机构医学人才学历水平达到专科一以上,逐步减少中等医学教育的规模,取消中等医学教育中的临床医学类专业纲要颁布后,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更严竣的考验。

1.5从医学专业结构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等医学教育中有些专业明显老化而失去生命力,已不适应医学了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降低了对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导致就亚面很窄。同时,学生毕业后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这也是卫校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1.6从学生的择业观看:当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统分统包”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中专毕业生“自立择业”的就业制度转轨时,大中专毕业生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困难的选择,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学生家长也为子女的就业而焦虑不安。仍然固守着“先国有,后集体,死活不去干个体”,“一次就业定终身,一招技术吃一生”等旧观念,更缺乏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对于自主择业很多人不能适应。

2中等卫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各地中等卫校在实践中虽然普遍感到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对就业指导的理解还不全面,开展就业指导的情况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和学校把就业指导仅理解为单纯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忽视对学生进行就业理想、就业观、创业意识教育,在如何开展就业教育方面缺乏必要的宏观指导。因此,要加强中等卫校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1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教育体制和劳动用人制度改革的深化,“面向社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新的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面对这种变化,学校在职能上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想和择业观念,全面提高就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教育活动。既不能试图恢复历史上“国家包分配”的做法,也不能将学生向社会一推了之,而应该及早地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并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

学校卫生论文篇5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都在通过扩招、建设等手段不断扩大规模,以吸收和培养更多的人才。然而在校园规模扩张的同时,与之相匹配的校园保卫队伍也要得到一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校园的正常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校园,从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此,大力提升高校保卫队伍的业务素质成为了各大高校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以下本文笔者就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角度来探讨高校应该如何提升本校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1、高校保卫队伍素质概述

素质一词原本是生理学上的一个专用词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人们延伸到心理领域。现如今我们常说的素质是指包括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内的整体综合素质。具体来讲,在高校保卫队伍的素质提升中,并不是单单指对保卫人员某一方面素质的提升,而是要对保卫人员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进行一个全面整体的提升。当然,若从保卫队伍这个团队的角度来讲,所需要提升的素质还包括管理能力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个人思想政治素质。其中管理能力素质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判断力、自我控制力、沟通和应变能力;专业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知识的学习与创新等;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等。

2、高校保卫队伍素质提升的要求

2.1科学发展观对高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开发与利用人才资源,把发现、造就、合理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因此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人本化理念,明确人本化的要求,并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中贯彻实施。协调发展是指管理工作要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如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等相协调,促进队伍的结构优化,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创造机会和空间,为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设备和人员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的整体升值。

2.2高校保卫工作自身发展需要提出的要求:从高校保卫队伍自身的发展需要这一角度来看,同样需要对其整体素质进行有效提升。这是因为高校保卫部门是一个服务性机构,其日常所做的工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和社会性,若保卫人员自身的基本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差,则在执行工作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服务效果。尤其是再受社会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素质较低的保卫人员很容易做出一些错误的行为,给校园治安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因此提升保卫人员的整体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再者,当前高校的师生都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文化层次也相对较高,因此其也对高校的保卫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保卫人员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知识,在分析和判断事情上具有较强的逻辑和良好的思维能力,等等。

2.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高校保卫队伍素质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所有的服务行业都在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服务理念,这是由广大群众自我存在意识的不断增强而决定的,也是未来服务行业的主流发展理念。高校作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服务机构,自然也需要遵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要求高校教育和管理人员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意愿,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做出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以促使其健康成长和发展。在此大背景下,高校保卫部门作为维持高校稳定秩序、保障高校运行安全的重要治安部门,也必须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转变自身落后的工作观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和尊重学生,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认识到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师生职工群体,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交流手段。除此之外,高校保卫人员还要不断的提高一些工作所需素质以外的基本素质,如道德素质、职业素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为人处世原则、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等,这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都能对高校师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一份额外的贡献。

3、如何提升高校保卫队伍的素质

无论是出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还是出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保卫队伍建设,提高保卫人员的素质都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升保卫队伍素质呢?在此笔者提出了一些提升措施建议,具体有以下三点:

3.1加强高校保卫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高校作为知识和信息的集散地,学生活动规律性不强,而且立场不坚定,受外界干扰因素大,作为高校的管理者应有扎实的政治理论基础。扎实的政治理论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政治理论包括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用正确的思想教育引导行动,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客观事物,辨别是非真伪;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按教育规律办事等等。

3.2不断强化高校保卫队伍的业务水平:对于高校而言,其本身的目的就是为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从某种角度说,高校保卫人员也是社会人才的一部分,其也需要在得到高校的培养和教育。因而我们可以从督促保卫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入手,强化保卫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并且可以为保卫队伍提供一个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使其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以此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

3.3不断提高保卫队伍的综合能力:对于高校保卫队伍来讲,其不单单是一个做安保工作的部门,也是一个高校教育管理者,因此其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符合新时期下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发展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快提升高校保卫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新时期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作为高校重要的安保部门,保卫队伍的建设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速度和正常运行秩序,只有不断的提高保卫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促进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刚.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提升[J].人才资源开发,2010(6).

学校卫生论文篇6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多年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1.乱扔乱丢。

现在同学们吃早点带进校园的包装纸、塑料袋不计其数,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除此之外,许多同学吃完冰棍就乱扔木棒,到处可见。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了环境卫生,但也有极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即使不乱扔乱丢,也给学校的垃圾容器增加了负担。

2.乱涂乱画、乱踢乱踏。

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乱涂乱画、乱踢乱踏,在课桌上乱画,留下许多痕迹,如鞋印,篮球印以及打扫卫生时甩在墙壁上的污水等等,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同学把楼道的护栏踢弯、踢断,此现象较严重。

3.随地吐痰。

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坪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垃圾乱倒。

有些值日生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垃圾不是倒在垃圾箱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甚至倒进果皮箱里。

5.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

在楼上的班级经常往楼下吐口水及扔垃圾,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使很多楼下走动的人受到侵害。

二、交流讨论身边的不良卫生行为

1、学生自由讨论,讨论身边出现的不良道德行为,并做出结论。

2、班主任老师总结:

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你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构造干净、清洁的文明礼仪校园做出一份贡献。

三、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全体同学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零食袋、包装袋等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学校卫生论文篇7

学校的卫生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学校师生素质高低的综合反映。但由于同学们多年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经常给校园文明带来不良的影响。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身边出现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1.乱扔乱丢。

现在同学们吃早点带进校园的包装纸、塑料袋不计其数,还有少数同学喜欢吃零食,也带进了包装袋或果皮等,除此之外,许多同学吃完冰棍就乱扔木棒,到处可见。虽然绝大多数同学注意了环境卫生,但也有极少数不自觉的同学随手乱扔乱丢,即使不乱扔乱丢,也给学校的垃圾容器增加了负担。

2.乱涂乱画、乱踢乱踏。

有的同学好动,总喜欢在教室内外的墙上乱涂乱画、乱踢乱踏,在课桌上乱画,留下许多痕迹,如鞋印,篮球印以及打扫卫生时甩在墙壁上的污水等等,有的污迹漫延到一米多高。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同学把楼道的护栏踢弯、踢断,此现象较严重。

3.随地吐痰。

不少同学公共道德意识不强,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在校园内,随地吐痰,结果在走道、教室内、地坪上经常出现令人作呕的痰迹。

4.垃圾乱倒。

有些值日生在打扫教室卫生时垃圾不是倒在垃圾箱内,而是倒在了不该倒的地方,甚至倒进果皮箱里。

5.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

在楼上的班级经常往楼下吐口水及扔垃圾,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使很多楼下走动的人受到侵害。

二、交流讨论身边的不良卫生行为

1、学生自由讨论,讨论身边出现的不良道德行为,并做出结论。

2、班主任老师总结:

因此,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你们不仅自己要讲究卫生,还要人人争当卫生监督员,共同来把学校的卫生抓上去,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为构造干净、清洁的文明礼仪校园做出一份贡献。

三、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全体同学都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确因感冒克服不了的,应该准备卫生纸,吐在纸上,再扔进垃圾桶。

②要努力克服随手乱丢的坏习惯。要把废纸、零食袋、包装袋等扔进垃圾桶中,特别要杜绝从楼上往楼下扔东西的不道德行为。

学校卫生论文篇8

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效果。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是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培养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等技术实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其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紧密结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能够提高基层医卫类人才的综合素质,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本身更具可行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学习相互渗透。不同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得渗透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病人的同情与尊重等都是一名合格的医卫类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对于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这些非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学习相互渗透、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医卫类人才自身的人格修养。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联系。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普遍与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密切,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双重需要。对于医卫类专业学生来说,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在实践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社区居民、养老院孤寡老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是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有益形式。

二、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研究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落脚点就是提高实效性。只有明晰影响和制约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因此,影响其实效性的因素不是单一的、浅层次的,而是复杂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社会环境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互动。因此,社会环境在根本上制约着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1.功利思想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深层次阶段,经济多元化发展势必引发思想的多元化。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多元化特征给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一些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消极影响,在就业方面以经济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好高鹜远,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精神。

2.负面信息介入。当今社会,互联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多元性等特性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道加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获得信息的同步性增加了教育者对信息隔离、净化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用度降低,权威性受到质疑和挑战。网络文化的多元化浪潮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在提供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内容,其中一些包含了与行业、认知相关的负面内容直接对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择业观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环境对子女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来自非城镇地区的留守家庭的留守儿童,即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子女依靠留守老人抚养长大。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与同龄人相比性格较孤僻、内心敏感、自信心不强、对他人缺乏信任感,心理承受能力弱;加之从小由老人养育,过度宠溺,容易形成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由于成长环境的问题,留守儿童多数存在性格缺陷,个别严重的甚至还会形成心理疾病。这些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阻碍,对其实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因素。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不够。由于医卫类专业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较强,许多高职院校的相关系部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抓专业教育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做法容易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方面能力较强,而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方面有所欠缺,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偏差,直接影响了基层医疗卫生战线上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个别更会引发一些严重的医患关系问题。

2.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高职院校在对医卫类专业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正确把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没有很好得结合专业特征;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无法运用通俗易懂、符合规律、紧扣专业的方式对医卫类专业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对医卫类专业学生普遍关注的带有倾向性、典型性的“热点”、“焦点”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出及时、科学的解答;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活动中,联系医卫类专业实际较少,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没有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和方法也在逐步创新和丰富。一些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然固守常规,沿用以前的模式和方法,没有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或是照搬照抄其他院校的模式方法,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加以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知和学习积极性。

(四)学生个体因素。

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相对于学生个人而言,都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的客观条件最终需要通过影响学生个体来发挥作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医卫类学生的个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年龄特征、主观认知都影响着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受先天遗传、经验阅历、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医卫类专业学生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忽视了个体差异,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医卫类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将医学专业的学习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主观上忽视了职业素养、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非专业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和选择上本能地带有功利主义倾向,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失位和旁落。这种个体主观认知的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影响也不容忽视。[12]

三、增强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必须从职业教育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目的,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组成要素,营造有利氛围,结合人文教育,为基层医卫类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组成要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个人修养高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同时在全院教职工中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2.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具有承载、导向,促进主客体相互作用,渗透教育内容,导向与养成的功能。[3]p392、395、396、397建设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在选择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时,应结合医卫类专业特征和学生实际,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载体和实践活动载体为重点,同时营造浓郁的医卫专业人文氛围作为辅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网络载体的优势,建立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网站,同时可以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现代通讯方式,积极开拓与学生对话交流的渠道。在日常实践活动的开展中,高职院校应将医卫类专业的人文精神和学习内容融入到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去,如专业知识竞赛、医德医风活动月、社区义诊等,鼓励医卫类学生积极参加,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3.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提高其针对性起着关键作用。在面向高职院校医卫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应当坚持多样性、互动性、实践性的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采取启发式教学、讨论式学习法、专题讲授以及多模式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相关知识内化为自身认知、进而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举止,以此增强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开展学生工作中,要根据一定时期的热点问题,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辩论赛、校园视频大赛、卫生知识宣传等。此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学生的各种思想波动,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及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时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涂又光先生的“泡菜”理论讲到:“泡菜的味道,主要取决于由糖、盐、生姜、大蒜等构成的泡菜水的味道。同理,大学的教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的文化氛围”。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大学精神,能够在无形中使身处其中的学生心理、行为上受到影响,形成稳定、积极的精神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文化环境是高职院校育人环境的“软件“,包括生活方式、心理氛围、文化传统等。为给医卫类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和手段,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努力发掘培育积极的因素,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借助社团、协会等载体,通过各种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校内形成积极正面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结合人文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化。

学校卫生论文篇9

本文将于2011年9月1日~2012年8月31日,对我县某中学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探讨农村学校公共卫生状况及总结相应对策,为提高农村学校公共卫生安全性提供可靠依据,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保障师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农村中学2011年新入校学生为891人(对照组),其中男性452人、女性439人,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78±0.34)岁;2012年新入校学生为937人(研究组),其中男性490人、女性447人,年龄11~14岁,平均年龄(12.69±0.41)岁。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人数等)具有临床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选取学生均无精神类疾病;②意识清醒,智力正常,可正常接收课堂知识;③学生可按照所需公共卫生培训进程完成学习,教师可按照进程授课,无中断学习情况;④身体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语言障碍等可能对学习造成影响的机体情况;⑤学生及教师可积极配合本次研究,具有良好依从性,能够独立完成本次研究所使用任何调查问卷;⑥学生及教师均对本次研究具有知情权,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研究方法 2011年新生入校后未接受任何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学习内容,仅给予常规文化、体育、思想政治等教育措施;2012年,我校在进行上述常规教育内容基础上,开始注重公共卫生情况,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改善我校公共卫生工作现状。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入学及第一学年末均进行理论知识考试,调查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现状满意度,记录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00%)。

1.2.3效果判断 ①理论知识考试。采用自拟理论知识试卷对两组学生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内容包括公共卫生定义、种类、预防措施、应对措施等,满分为100分,分数与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对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越好;②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掌握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满分为100分,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即分数越高则学生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越高。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公共卫生知识及满意度 研究组与对照组学生本学年学习完成前后,其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对比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两组学生本学年初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较差,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期末研究组学生对公共卫生事件认识程度较学年初显著升高,对照组学生学年前后公共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

2.2公共卫生事件 2011年及2012年我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对比分析,见表2。

由表2可知,研究组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36人;对照组本学年公共卫生事件共发生90人,且两组患儿均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痊愈,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学校人群较为密集,且属于公共场所,学校中大多集中抵抗力较差的青少年学生,因此是公共卫生事件高发区域[1]。研究表明,由于部分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职工对公共卫生事件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其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几率更高。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周围环境改变等因素共同作用,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已引起相关工作人员高度重视[2]。

研究表明,农村学校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到位,校领导及教职工仅一味追求学习成绩,忽略公共卫生重要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3]。本文研究可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公共卫生相关知识,可显著提高学生对此类知识掌握情况及学校公共卫生工作满意度,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效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相符。

农村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对策分析,具体措施为:①学生新生入校后每周设立一节公共卫生相关知识课程,提高学生对校园公共卫生事件防范意识及注重个人卫生;②定期组织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现状进行讨论,提出具体整改对策,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③设立意见箱及时将教职工及学生对本校公共卫生情况所提意见或建议进行传达,并采纳优秀建议,及时根据正确意见进行现状纠正;④适当组织理论考试,掌握学生学习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效果;⑤若条件允许可指定专人负责监督学校公共卫生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⑥各级领导应指派专人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进行不定期监督抽查,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提高学校对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将理论转变为实际行动;⑦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改善学生生活宿舍环境及饮食内容,提高公共卫生防范意 识[4-5];⑧将检查学生个人卫生纳入班主任及生活老师日常工作中,采取定期检查或抽查形式监督学生个人卫生行为实施情况,对于个人卫生保持不良学生应进行耐心讲解,告知其个人卫生较差可能引发的各类疾病,提高学生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的行为意识,从自身做起,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

有研究显示,除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降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外,还应制定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从而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积极应对,将危害程度降至最低,保障农村学校师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如下:①成立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人员包括各级卫生局、卫生所专家及领导,有效指导公共卫生事件中关于疑似病例筛查、诊断以及治疗工作有序进行;②领导小组应包括本次公共卫生事件所涉及疾病的专家人员,及时排除疑似病例,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尽量减少公众恐慌情绪,有效控制病情蔓延及提高治愈率;③各部门负责人(卫生、教育、宣传、、财政、公安等)分别召开针对性的应急会议,研究部署本次卫生事件所涉及到本部门工作中的具体配合措施;④应急小组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学校领导等进行必要交流,及时传达疾病控制情况;⑤加强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预防措施,若条件允许可指派专人监督及实施预防工作;⑥在自愿情况下,可对疑似人群及密切接触人群给予预防性用药,并指导其签署自愿同意书;⑦督导确诊病例的治疗过程,指导其遵医嘱进行临床治疗,并选择专人负责本次公共卫生事件中确诊患者的心理干预,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心理;⑧未确诊的疑似病例应进行定期随访检查,直至完全排除;⑨对痊愈的确诊病例后续治疗及复查工作应进行不定期随访监督。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公共卫生知识讲课,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公共卫生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从而最终达到降低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率的目的,提高学生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值得在今后农村学校教学工作中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付文佳,刘兆炜,刘影,等.四川省农村学校健康教育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09):720-722.

[2]陆俊,邓学良,陈淑华,等.湖南省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24):4836-4837.

学校卫生论文篇10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徐州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自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及时了解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同时也为高校对本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改革提供建议。

一、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及社会需求现状

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体系始于建国以后,其教学思想、办学理念基本上沿袭了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不是以个体为对象,预防医学是通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高校开办预防医学专业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具备预防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卫生检测技术,能在卫生防疫、环境卫生或食品卫生监测等机构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相关内容和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卫生检测技术、疾病控制和实施卫生监督的基本训练。2005年9月,卫生部举办了一次“公共卫生教育论坛”,来自卫生部、教育部、全国各地医学院校公共卫生学院及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专家就公共卫生教育展开讨论,他们认为,目前,我国的公共卫生教育存在以下问题:目前,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日益矛盾,如理论和实践脱节;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内容陈旧;专业设置不能满足需求;师资构成不合理;公共卫生教育重视程度不高等。全国有60多所高等院校开展了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本科教育,每年招生规模达到6000多人,但如果按照我国13亿人口去平均计算的话,仍然显得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十分紧缺。

二、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本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正处于改革与创新的探索阶段,为满足新时期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应充分开展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研活动,深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主要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需求信息动态,对人才知识背景及结构的新要求。根据定期开展的社会需求调研,为高校预防医学专业教育做到及时反馈,确立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依据社会用人单位急需确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拓宽专业

预防医学专业由于所学内容的多样性,学生在掌握一般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还需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厚基础、宽人文、宽专业、高能力”已成为新时期衡量公共卫生人才的标准。新时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拓宽知识领域,不仅包括医学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非专业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身体、人文素质等,注重交叉学科知识的培养,不断拓宽知识面,使该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向多方面发展的潜力。

2.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预防医学校内教学应该注重与校外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投身到人群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实践工作中去,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起主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他们具备能够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社区和农村宣讲课堂所学的疾病防治知识,既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建立了分层次,多模块的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将实验中心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实验教学模块,即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实验教学、卫生学实验教学、生物与微生物实验教学和管理学与社会医学实验教学,在各模块实验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相结合原则。基本实验注重学生的基础操作规范和技能的培养,提高型实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型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调整课程内容

预防医学专业的教育应该走出学校,与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医院等机构密切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培养的人才能尽快地适应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实际工作的需要。例如,2008年,围绕汶川地震期间的公共卫生问题,我校邀请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徐州市疾病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抗震救灾防疫报告会”,通过从灾区饮水问题、食品卫生检测、垃圾处理问题以及人群免疫接种等方面,介绍了灾区疾病防疫的工作流程和真实体会。不但提高了同学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外,而且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工作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条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及时融入到实际当中,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快更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探索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模式,明确培养目标,合理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4.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如举办科研知识讲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申请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写作等,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培养学生具备查阅科研文献资料、独立设计实验或调查表、进行预实验及独立撰写、发表科研论文的能力。另外,我校还创新性开展硕士研究生帮带本科生的开放科研实验,有效地促进了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研交流。如2008年和2009年利用暑期开展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殖毒性科学研究的动物实验,就是硕士研究生带领本科生进行动物灌胃、解剖、指标的检测等科研工作,在培养研究生的同时,也对本科生科研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校由学生独立撰写的科研调查报告《居民健康教育需求状况及干预效果》获2007年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等奖,《艾滋病知晓状况与宣教效果研究》获三等奖,《江苏省丰县地氟病现况调查研究》获2008年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傅华.预防医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侯淑军,王志玉,宋明洋.搭建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预防医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40-41.

[3]覃益敏,赖振屏.浅谈公共卫生教育状况和改革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9):346-347.

学校卫生论文篇11

校园文化是伴随学校产生的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反映,是为学校实现其育人等各项职能服务的。狭义的校园文化是以全校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基地,以寻求新型校园生活和校园精神文化的文化。而广义的文化包括以校园为载体的全部存在内容。而目前的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愈来愈受到关注,成为广大学校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引言:

校园文化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核心和灵魂,完整、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所院校的“招牌”。近几年来,高职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高速发展的背后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隐患,尤其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无法打好根基,这定会埋下“祸根”,对卫生职业院校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会将其打回原形。再者,世界文化不断融合,趋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尤其是当代学生的价值观念在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校园作为培育祖国花朵的园地,自然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本文通过对卫生职业校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然后再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研究,以谋求一条属于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一、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该像伊甸园一样的引人入胜,要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迄今为止,我国卫生职业技术院校得到迅猛发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不少卫生职业院校成立和建设的时间相对较短,没有很好的历史沉淀。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尤其是在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大多数卫生职业学院都忽视或者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其校园文化建设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会为今后的发展埋下隐患。现对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现状分析如下: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卫生职业院校大多追求高速发展,大力扩建校园面积旨在吸收更多的生源,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力度明显不足,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重视程度欠缺,把校园文化浅显地理解为校园自然景观建设和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使得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实际培养效果脱节,职业院校内严重缺少学术气氛,更谈不上自身的职业特色的建立等。所以,我们需要认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它作为一项促进学校发展地重要工作来抓。

(二)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应该说,卫生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长期投入的系统工程,应该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以及步骤,需要学校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卫生职业院校现有地校园文化建设毫无章法可言,东拼西凑,散乱无章,既无领导分管也无长期规划,完全处于一种“爷爷不疼,姥姥不爱”的尴尬状态。因此,缺乏科学、系统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严重制约了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 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建设战略

据调查,有数据表明,当前在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中,本应该作为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校园文化建设迟迟未得到足够重视。往往存在注重形式、急于求成一阵风,一味追求学生数量等问题,这些都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严重制约着卫生职业院校长期的可持续地发展。可以说缺少可以长期坚持的校园文化战略是目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新道路的探究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卫生职业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与时俱进。其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的定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和办学风格的整体外显,属于影响学生发展和学校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卫生职业院校要想尽早解决遗留在发展道路上的隐患,建立系统全面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拥有完整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行动策略,必须马上扭转观念,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思考探究,以谋求一条适合当前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道路。卫生职业院校必须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完善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大物质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众所周知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投入是否充足及时是校园文化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由于教学、科研、基建等需要都属于“硬件”,学校往往比较舍得大资金投入;而校园文化建设则被看成“软件”,往往不舍得进行投入,因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物质文化为基础,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做到:既注重校园自然景观的建设,同时也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力争达到平衡。

(二)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

大多数卫生职业院校的制度建设尚未建立或者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好了完整的规章制度,师生的行为才能得以规范,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才能得以建立。要建立健全现有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做好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三方面的工作,以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适用于卫生职业院校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校园人的言行,帮助其井然有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浓郁卫生职业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统一师生思想,增加其凝聚力,促进师生自我约束,推进学校的自我发展。

(三)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根茎。更是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特色的内在表现。校园文化的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风格、历史传统、发展历程和人文精神等,对于校园的建设和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深刻久远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建设,将其当成是一项需要长期任务坚持下去。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建设,以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培育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帮助其成才。开展丰富而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真正出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举办就业讲座、经验讲谈、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自信心,有利于他们毕业后的顺利就业与稳健发展。

结语:

现阶段卫生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形势并不容乐观,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历史积累沉淀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此卫生职业院校要在吸收借鉴普通高校优秀校园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结合自身的特点,构建充满生机活力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体系,真正形成符合卫生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和需要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斯为肩职校园文化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06(14)

[2] 许晟.略论高职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及其实施方案[J]教育与职业, 2007(06):94-95

学校卫生论文篇12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1我小组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我校的人群进行了有关我校环境与卫生的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对校园环境的整体评价

校园是我家,也是大家的家,我们在这面积不大,范围有限的乐土上过着集体生活。为了了解这个“家”在大家心目中的映像怎样,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经数据统计,发现有53.3%的同学认为我们所在的校园环境一般,38.3%的同学认为我校的校园环境较差,而仅有不到10%的同学认为我校环境很好。据此看来,尽管我们作为这个家的主人,在这个家中生活,但这个所谓意义上的家,在大家心目中并不理想。无论客观认知也好,还是主观评价也罢,我们都有必要去为这个结果作出思考。

校园环境的问题不是某个局部的缩影,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接下来在有关学校的各个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操场,教学楼等)映象调查中,有86.4%的同学认为图书馆的环境最令人满意,这个结果足以令人欣慰,毕竟图书馆是作为我校的核心领地,其环境氛围还是很不错的。接下来的一项调查结果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最不令人满意的产所依次是操场,食堂,教学楼。这些公共活动中心却是我们觉着环境最不理想的地方,这让每天在这些场所生活娱乐学习的我们情何以堪,难道是我们不爱惜自己的环境吗?还是我们真的已经习惯这样的环境?

环境不好,定是有污染物的存在,在对我校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众污染物中,塑料首当其冲,成为造成环境不好的最恶劣的因素,占比42.4%,这不觉让我想起校餐厅为提供学生方便也为自己方便而大量提供的一次性塑料袋和泡沫饭盒。学生在理所当然的使用中却未顾及到自己方便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害。其次是纸质污染,占比32.2%,也是,看到无论是教室还是餐厅,无论是操场还是大马路上,总难免有废弃的纸张,仔细端详,会发现这些纸张除了同学们用的极少部分的稿纸,面巾纸外,大多都是宣传单。看来宣传单在我校的盛行真的有必要制止了。

总之,我校环境在多数同学看来不容乐观,难道越是熟悉校园环境,就越容易忽略对它的环境保护吗?我想原因未必是单方面的。为改观我校环境现状,我组进一步作了关于我校环境现状的原因和行为分析调查。

原因及学生行为的初步解读

漫步在校园的林荫道或操场上,难免会碰上有未及时清理的垃圾,比如一片纸,一个饮料瓶,此时的你我又会有怎样的作为,熟视无睹还是弯腰捡起?经调查统计,对此现象有高达76%的人认为这不关自己的事,都觉着会有工作人员去清理的。而仅有2%的人会自己动手捡起来,其余的人则认为不是自己丢的没必要捡。但无论有怎样的行为,我们都无可厚非,因为或许我们就是这大多数中的一员。

看到垃圾,大多人选择了熟视无睹,绕路而行,但是垃圾哪里来,我们是否曾亲手丢弃过?对此问题,虽有58.5%的人表示不会随地丢垃圾,但仍有37%的人表示自己偶尔会随地丢垃圾。对于会扔垃圾的这部分同学,经调查统计发现其原因有:38%的同学认为找不见垃圾桶,或垃圾桶离自己太远,所以就丢了。27%的同学认为别人可以在此处丢垃圾,所以自己也跟着丢了。还有18%的同学认为习惯了随地丢垃圾,不受自己控制。但不管我们有过怎样的行为,我们都造成了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的不整洁,当我们遗弃手中的垃圾时,是否曾想起过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卫生标语“关爱环境,人人有责”“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我们的行为让这些标语的存在又作何感想。

对于我校的重大污染物,我们定是不能放过,经调查统计,发现竟有85%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和泡沫饭盒,由此造成我校的白色污染。这不是专属校餐厅或学生的错,毕竟,有需求就有供给嘛。若是学生能知道方便之后隐藏着的巨大危害,说不定会大量减少这些简易包装的使用,从而大大改善我校环境。

纵观校园,它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就拼凑成了我们对它所有的认知。作为二师的一员,我们有必要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调查过程中总免不了有同学说,越是有垃圾桶的地方,垃圾越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垃圾桶比较分散,还有就是垃圾很多,清洁人员的打扫频率跟不上学生投放垃圾的频率。更有甚者是因为有些学生酷爱“投篮”,结果技术不精湛,没投进去,却选择了一走了事。后者的行为除了想彰显出所谓“青春的个性”,但在周遭人看来却是深恶痛绝的。

通过以上众多领域的调查分析,似乎学校环境的弊病一无是处了。但相对令人欣慰的是,在有关宿舍环境卫生的调查中,多达77%的人表示宿舍卫生基本会保持干净,且50%的人会保持一定频率定时清洁宿舍卫生。由此看来同学自己居住的地方没那么多的责任分散问题,大家还是比较自觉和爱惜的。

由此引发的建议

针对以上现象的种种,纠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大家对环境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出现问题就该从源头抓起,特此,经小组讨论及调查分析,我们针对我校环境和卫生的改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针对学校公共设施中的环境问题,学生应该自发组织校环卫队,并让有责任心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校容校貌,并对不同学生的行为实行褒贬。例如对随地乱丢垃圾的同学进行处罚或通报批评。对于主动捡起垃圾,清洁校园的`同学进行表扬等。并向学生宣传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而激起同学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爱护卫生。

二、尽管学生宿舍卫生状况表现的还是相对不错的,但完美是无止境的,我们还应继续保持并积极鼓励每栋宿舍楼经常性的搞评比活动,每栋楼与每栋楼之间的对比,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评比等。对表现脏、乱的宿舍进行通报,对表现好的宿舍进行表扬并授予文明寝室流动红旗,以此来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勤搞卫生。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2调查地点:

校园

调查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3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发现学校环境卫生情况不是很理想,有很多卫生死角,还有很多同学乱扔垃圾,造成学校卫生情况不理想。于是我们借研究性学习的机会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拍摄学校卫生死角主要在哪里。

2、采访老师,同学,了解他们对学校环境状况的评价。

3、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同学们对学校环境卫生的看法和建议。

三、资料整理:

学校总体环境卫生状况还可以,早上经过环卫工人和同学们的打扫后很干净,但一到中午后却开始变脏了。

学校卫生死角很多,主要在垃圾筒,花圃还有篮球场上。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知道了大家很少看见有同学主动

捡垃圾,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学校卫生状况还不够好。这是因为同学们对垃圾处置较随意,不关心学校卫生建设造成的。

四、建议

希望同学们努力提高环境卫生保护意识,看见垃圾能主动捡起来放进了垃圾箱,不要让垃圾污染了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还要做到自己不乱扔垃圾。

学校能组成一支校环卫队,让同学们志愿加入参与到学校环境的建设中,监督同学们的卫生情况,并对乱丢垃圾的人进行惩罚,对捡垃圾的人给予表扬或鼓励。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4这学期,学校各个楼层的水房进行了装修,并在楼内建造了教师专用厕所,减少了学生厕所的人数,还在厕所内放了一些手纸,供我们使用。但有些同学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条件来破坏环境,于是我对此事做了调查。

调查:

我利用下课时间对水房、厕所以及操场做了环境检查,发现厕所内满地手纸,水房里满地是脏水和脚印,操场上更是垃圾遍地。

分析:

有些同学有侥幸心理,见四周没有人注意他,便随手把手里的垃圾扔在了地上,然后若无其事地离开。

厕所中,有些同学发现学校在厕所里放的手纸后,便抽出许多来玩。还有些同学往厕所里扔空瓶子,造成下水道堵塞。

结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有些同学心理素质不好,动不动就大闹学校。

有些同学没有环保概念,用手纸于,而且一次拿一大堆,还往地上乱扔。

一些同学认为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太麻烦,就养成了往地上扔垃圾的坏习惯。

一些同学认为水房里没人管,便胆大包天地在水房里拿拖布打闹。

同学们破坏校园的环境的行为就摆在眼前,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吗?

建议:

希望老师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同学们手拉手一起维护校园环境。校方也要加强管理,派一些值周生在厕所、水房和操场监督同学们对学校环境的爱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5调查地点:校园

调查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根据老师的要求,我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调查。

调查情况如下:

1、几个大垃圾桶内经常有废液流出。

2、花草不经常修剪、浇水,显得杂乱无章。

3、池水太脏,水不流动,造成很多脏物浮在水面。

4、有些地方杂草丛生,废物堆积,无人打扫。

5、校园内出入的车辆较多,造成噪音、废气污染等问题。

6、厕所卫生打扫的不及时,没有专门的洁厕工具。

7、窗台太脏,同学们往往什么东西都往上面撞。

8、黑板上乱涂乱画的严重。

我的建议:

1、几个大垃圾桶换成分类垃圾桶。

2、请专门的人定期修剪花草。

3、定期换池塘里的水。

4、让扫地的同学定期清扫杂草。

5、禁止与学校我关的车进入校园。

6、定期打扫厕所。

7、购买专门的洁厕工具。

8、让各班请同学定期清扫窗台。

9、定点擦黑板。

我的'结论:

1、为了美化校园,首先要对工具进行处理。

2、然后,对学习氛围做好相关的事。

3、最后,对教室进行每周大扫除。

小学校园卫生调查报告作业相关文章: 2020小学学校校园环境卫生工作总结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范文

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

小学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报告

小学生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

小学生饮食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小学生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