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08 11:50:08

舞蹈表演论文

舞蹈表演论文篇1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舞蹈表演论文篇2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舞蹈表演论文篇3

二、舞蹈所呈现的感染力和绝佳舞蹈技术

舞蹈意境的美,需要舞者纯熟的舞蹈技术来打造。舞者的技艺,是多年扎实的基本功和刻苦的训练才能达到的。高难度的演绎会使观众叹为观止,并且能更快地吸引人进入舞蹈的意境之中,高难度的演绎,本身就是一种美的释放与表达。其次,好的艺术舞蹈作品应该具备强大的感染力,有一种独特的渲染力去带动人的灵魂,表演扣人心弦,有最别具一格的风格。舞蹈是人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优美、狂野的方式,它是人内在情感的迸发点。舞蹈意境的蕴含思想,也是人的某种精神高度所需要的物质。通过这种意境的展现,人们也获得了某种达不到,求不得的,是一种心灵的满足感。这就是舞蹈作品所呈现感染力所给予的。

三、意境的创造来源

(一)来源与自然的生活。舞蹈的所有动作,都是来自于生活的种种,千般变化,万般无常,皆是以生活为基本,以生活中的动作来修改、加工,形成全新的舞蹈动作。当然,舞者也必须以全情的姿态投入舞蹈中,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对于舞蹈动作的琢磨,也一定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时间。生活中的情感丰富,古往今来,只要化身为人,都具有七情六欲,有满胸的喜怒哀乐。倘若把其他事物做拟人看待,它也被赋予人所有的一切特征,有情有意,生活中的,无不是都是舞蹈创作的来源。

舞蹈表演论文篇4

二、以人为本,改良教学手法

1.将情感融入舞蹈组合表演

舞蹈不单单是动作,它是有生命的,是在感情的驱动下进行表演的艺术方式。情感是舞蹈的灵魂,但在往往教师在舞蹈训练中,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情感,使得90%的音乐不愿意学习舞蹈。在教学中,我用主题形象明确的动作,配以相适合的音乐,参考各班学生程度、动作难度、节奏速度等元素,进行组合编排。在学生一开始进行动作学习时,不强调动作的规范,要求动作与音乐相符,带着情感,通过眼神,将动作表达得更情绪化。在教学内容编排上,我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只要她们喜欢,我都会将素材编入组合,如爵士舞、街舞等节奏强烈的元素,由于组合编排难易适中,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适当降低了学习难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艺术表现力。

2.通过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项目化教学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剧目排练,在课堂中通过排练,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得到提高,培养了自信心,增强了自信,为了跳好舞蹈,学生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舞蹈练习。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不论如何启发和演示,学生也尽力按要求去表现,可是感觉还是达不到要求,事倍功半,但换一种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想象,把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往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感情投入了,表情到位,一下就找到了舞蹈感觉。因此,项目化教学的开展,不同舞蹈剧目的排练,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表演者对舞蹈的思考,使舞蹈从外在表演转换为内化表演,达到了质的飞越。

舞蹈表演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J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57-01

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舞蹈艺术发展历史中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通过对舞蹈艺术的鉴赏、分析、辨别促进舞蹈艺术的进步与发展,创造出更适合时代需要、更符合人们欣赏水平、正确积极引导人们思想和审美的作品。

一、舞蹈评论

舞蹈评论是对舞蹈家、舞蹈作品、舞蹈艺术思潮、群众舞蹈活动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鉴别、评论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对舞蹈艺术的创作、舞蹈艺术表演、舞蹈理论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评论的标准和方法

舞蹈评论的基本标准是“真”“善”“美”。“真”是指舞蹈作品的表演内容需真实的反应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源于生活、贴近生活,舞蹈表演所传导出的情感应该真实。“善”是指舞蹈作品应传递积极向善的能量,舞蹈作品中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观必须正确,对观众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美”是指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应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塑造出的形象生动感人,表演者的感情应该真挚饱满,引起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并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简单介绍舞蹈评论的主要方法:

1.形象描绘法。将舞蹈作品的内容、舞蹈作品中的故事发展情结、舞蹈演员的表演技术、舞蹈动作的特色风格、整部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以文字和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评论方法叫做形象描绘法。形象描绘法以文字或语言的形式再现舞蹈作品,以达到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引导读者和观众形象地感受和认识所评论的作品、欣赏表演者的表演艺术。

2.分析品评法。分析品评法主要的评论对象是舞蹈艺术家的艺术生活,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舞蹈表演技艺,而对舞蹈作品的形象介绍着墨较少。分析品评法通过对艺术家、舞蹈思想、舞蹈表现艺术或整体或局部的分析剖解,指出舞蹈的真伪优劣、高低深浅,有时评论者会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和设想,辅助艺术家和表演者提高作品的艺术质量和思想高度。

3.书信对话法。评论家和舞蹈者以书信对话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的评论方法即书信对话法。有时是双方互通书信、往来交通;有时则是评论家单方面的寄语舞蹈编导和舞蹈演员,来抒发和表达对特定作品或演员的评论和建议。

4.展开议论法。由一点及全面是展开议论法的特点,先对某一部作品进行评论,由作品中的一两个突出的优点或问题展开议论,引申到同一类题材或同一类形式风格的作品,展开具体评论分析。

5.综合评论法。综合评论法的特点即综合性,是对某一段时期内出现的某种可能会影响舞蹈艺术全局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论,对某一有重大影响力的舞蹈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分析,及时传送舞蹈界新动向、新理论、新观点。

(二)舞蹈评论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舞蹈评论主要是对出现的新作品、新人才及时评论;对舞蹈艺术中出现的突出现象和重要问题及时评论;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舞蹈艺术的发展作出评论;对舞蹈艺术家和舞蹈作品的评论。科学正确的舞蹈评论可推动、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蛮横错误的舞蹈评论会阻碍误导舞蹈艺术的发展,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舞蹈评论者应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综合素质,提供科学正确的舞蹈评价。

1.舞蹈评论工作者应具有广博且精深的专业知识。我国舞蹈艺术历史悠久,舞蹈种类众多,舞蹈形式多样,舞蹈评论者只有具备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对各类舞蹈进行科学专业的评论。

2.舞蹈评论工作者应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广大人民的真实想法。茅盾先生曾说,一个批判家应对社会生活有系统的了解,对社会现象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深刻的理解作品的内涵,判断作品的“真实性”,掌握时代对舞蹈艺术的要求。

3.客观、公正的评论方法。舞蹈评论工作者首先应尊重舞蹈编导和演员的工作,要在对作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评论,对优秀的作品和艺术家进行推荐支持,对没有内容实质、思想不健康的作品进行严肃批评。

4.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舞蹈评论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事这项工作,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追求艺术真谛,引导舞蹈艺术正确的发展。

二、舞蹈欣赏

舞蹈欣赏和舞蹈评价是相互依附、同时存在的,但是两者有一定的区别。舞蹈评论的活动主体是舞蹈评论专业工作者,有明确的目的,是一项科学研究活动,要求评论者在工作中保持客观、准确、公正。而舞蹈欣赏是凡是舞蹈爱好者都可以参与的审美活动,有广泛的群众性,而且在舞蹈欣赏中个人的兴趣爱好起着较大的作用。

(一)舞蹈欣赏的对象

舞蹈欣赏的对象主要有舞蹈形象、舞蹈动作、舞蹈情结、舞蹈情感等几个方面。

1.舞蹈形象的欣赏。舞蹈形象是揭示舞蹈作品主题内容哲理性美――艺术意蕴的文化物质载体。观众通过舞蹈表演者的形象塑造、动作表现唤起思想情感上的共鸣。舞蹈形象是综合了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通过舞蹈语言与演员肢体的美感形态,来欣赏舞蹈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社会生活本质与自然现象中的千姿百态,也是在欣赏舞蹈律动中所传递出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意境。

2.舞蹈情结的欣赏。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来源于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或反映。舞蹈艺术也有一定的情结,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构成一个关系紧密的画面。来表现舞蹈主题、人物性格、舞蹈所蕴含的思想。舞蹈情结是展示、演绎艺术形象的逻辑符号,舞蹈艺术始终坚持“在叙事中来抒情,在抒情当中来叙事”的特点,就是让情节在富有抒彩的舞蹈中展开,在抒情中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使叙述的情节和人物感情、情与景的抒发融为一体。

3.舞蹈动作的欣赏。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表现的基本手段、是建设艺术效果的基本方法。舞蹈者在形象思维的指导下,进行舞蹈动作,形成舞蹈队形的变化,这种和谐变化而有机组合的舞蹈队形称为舞蹈构图。舞蹈构图将舞蹈的各个部分有机的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舞蹈构图在时空上的连续性动感所组合成的系列自然段落形成舞蹈画面,体现在为舞蹈作品创造意境、渲染气氛,促进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舞蹈画面与舞蹈构图的连续性的变化,塑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交代环境情结。舞蹈语言是舞蹈构图和舞蹈画面必不可少的元素。精当的舞蹈语言有助于反映舞蹈作品内容。

(二)舞蹈欣赏的过程

舞蹈欣赏的过程一般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步骤:

1.观赏舞蹈表现形式,形成第一印象。舞蹈是一种形式感和技艺性都很强的表演艺术形式,所以观众欣赏舞蹈总是从观舞品技开始,看看舞蹈演员的外形如何,技巧有多高。

2.由形入心,体会舞蹈中的情感。观众渐渐被舞蹈所吸引,从舞台上反复出现、不断更替、相互关联的各种形态中看到了人物、事件、情感的变化。

3.感情和思想上产生共鸣。随着情绪情节层层展开、步步深入,观众的情思也走向深层,深深地被舞蹈所感染,有时甚至感同身受,浮想联翩。

4.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舞蹈表演已经结束,但是舞蹈家创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却深深地留在观众的脑海里,并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受到某种启示,进一步净化自己的心灵。

(三)舞蹈欣赏的条件

舞蹈欣赏对观众有一定的要求,要进行舞蹈欣赏活动首先舞蹈欣赏者应该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对舞蹈有的风格、种类有一定的了解,观赏舞蹈时注意力集中、主体情感开放。

三、结语

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是相互依附的,活动对象都是舞蹈创作和舞蹈表演,都需要活动主体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对活动对象作出合理的评价,舞蹈评论和舞蹈欣赏的意义在于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促进舞蹈艺术的积极发展。

参考文献:

舞蹈表演论文篇6

一、舞蹈心理学理论框架的设立

舞蹈心理学是心理学新近设立的应用学科,主要对舞蹈中的心理学问题进行研究。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学”学科体系的建立上,以心理学为框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为舞蹈心理学新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平心认为:“舞蹈心理学必须以舞蹈为基础、以美学为指导,以心理学原理为内容和体系。它不仅是艺术学和舞蹈学的一个门类,而且也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舞蹈心理学研究思路是以普通心理学和艺术心理学为依据,从而形成舞蹈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主要有以下章节:舞蹈感觉、舞蹈意象与想象、舞蹈思维、舞蹈情感、舞蹈动作技能、舞蹈气质与性格、舞蹈能力、舞蹈教育、舞蹈心理学理论等。既然是基本内容和理论,自然就涉及舞蹈的各个环节并对舞蹈的各个环节具有指导意义与作用。”①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是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体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与美学,这种分类方法利用了已有百余年历史的心理学作为框架,对舞蹈心理学进行创造性的分类,纵横交错,自成一体,为整个学科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舞蹈心理学的三个领域

舞蹈心理学大致分为三个领域――舞蹈教育与教学领域、舞蹈创作与表演领域、舞蹈审美与欣赏领域,这三个领域中,舞蹈教学心理的研究早已从教育心理学中分离出来,则更成熟一些。

1.舞蹈教学是舞蹈心理学的重点,着墨较多,主要涉及舞蹈感觉、舞蹈思维、舞蹈技能等章节,在舞蹈教育中的动作记忆、舞蹈动作、操作思维的问题等都影响着舞蹈教育成效。

在舞蹈学习中,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的感知动作,通过舞蹈动作思维,学习舞蹈技术,通过反复练习形成熟练的舞蹈动作技能。这里所说的舞蹈技术是指学习某一舞蹈科目,如蒙古舞蹈的硬肩、软肩技术。这里所指的舞蹈运动技能又称“动作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它是经过训练后熟练并自动化完成舞蹈作品的能力。这种舞蹈技能较一般的纯运动技能更复杂,因为舞蹈表演需要具有传情达意的功能,即演员在完成动作时还要有情感表达,舞蹈心理学对这一问题做了一定的论述与表达。

舞蹈学学生的智力发展与个性心理特征是舞蹈教育的重要方面,是一个需长期努力与潜移默化教育的过程。舞蹈学生对智力要求有何特点、智力与个性的养成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学员个别差异与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以及舞蹈演员气质类型划分与角色扮演,都是舞蹈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在舞蹈创作与表演领域的探讨

《舞蹈心理学》主要谈了舞蹈创作中的舞蹈思维与艺术想象,主要涉及舞蹈思维、舞蹈情感章节。

舞蹈思维可分为舞蹈动作思维、舞蹈形象思维、舞蹈抽象思维,该书谈了如何激发创作灵感及舞蹈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舞蹈表演是舞蹈演员对舞蹈编排艺术构思的创造性舞台体现。演员在舞蹈表演中具有二次创造的能动性,应具备较全面的艺术素养,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舞蹈表演必须形神兼备,表演者须先学习角色的外部动作技术,再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去塑造艺术形象。演员的面部与肢体表情是观众认识舞蹈形象的重要方面。舞蹈心理学一书详细论述了情感的概念、分类与舞蹈表情手法。

在舞蹈表演中,青少年学生初次参加表演时会产生焦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等也是舞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此外,舞蹈心理学还研究舞蹈活动与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以及舞蹈活动与素质教育的相互关系。

3.在舞蹈审美与欣赏领域的探究

舞蹈美学是从总体上高度概括、抽象,上升到揭示舞蹈规律及其本质。近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为舞蹈审美心理的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对于舞蹈的创作、表演和欣赏从审美心理方面提供了科学的借鉴。平心教授在《舞蹈心理学》中对著名的美学理论布洛“心理距离”学说进行了新发展,并首先提出“心理距离产生美的机制是想象”,他对布洛“心理距离”学说产生的机制作出了科学与精辟的解释,并且对美学中的“意境”理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悠远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三、舞蹈心理学基础理论

平心最后将舞蹈心理学基础理论分为精神分析舞蹈理论、行为主义舞蹈理论、人本主义舞蹈理论、超越心理学舞蹈理论,分析了这四种理论在舞蹈中的应用实践,为本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平心最后提出了有一定创意与哲学意义的“四个世界划分理论”,他认为,“人类环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人际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四个世界,而舞蹈艺术位于四个世界的交叉点上,任何一个舞蹈作品,它既是身体的(自然的)、人际环境的(社会心理的),也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反映”。②这个学说为舞蹈心理学的发展描绘了美好愿景。

结语

总体来讲,《舞蹈心理学》的内容博大精深,逻辑严密,是一本优秀的舞蹈专业本科(包括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理论专业)与研究生选用教材,它是应用心理学的新拓展,也是艺术心理学的新创见,对师范院校舞蹈教育专业学生来讲,它可以替代普教《教育心理学》,并更有针对性,它对舞蹈教育与舞蹈表演心理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舞蹈表演论文篇7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

主要课程有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舞蹈概论、舞蹈作品分析、编舞技法、表演基础、美学、音乐理论、音乐鉴赏、曲式分析、少数民族舞蹈史、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人体解剖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功、现代舞、拉丁舞、东方舞、敦煌舞、古典舞教学法、民间舞教学法、芭蕾舞教学法。

舞蹈表演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专业表演团体、企事业文化机构、各级各类学校、舞蹈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文化机构、社团组织(协会)、影视传媒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等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公关、广告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3、广告;

4、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5、新能源;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娱乐/休闲/体育;

8、酒店/旅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主持人、舞蹈老师、网络主播等工作,大致如下:

1、主持人;

2、舞蹈老师;

3、网络主播;

4、舞蹈演员;

5、主播;

6、舞蹈教练;

7、演员。

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舞蹈表演二度创作能力和初步参与编创的能力;

3.掌握各民族民间舞蹈的体态动律特征和表演技巧,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

4.掌握基本舞蹈教学方法,具备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和指导能力;

5.了解不同舞种的动作语汇特点、编创结构及表现形式,具备良好的身心协调与动作感知能力;

舞蹈表演论文篇8

素质,指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与增长起来的修养,是智力支撑与动力之源。同样,舞蹈演员的素质,也是一个“软实力”,是增加正能量的智力与动力系统。

然而,舞蹈演员素质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涉及的范围高,触及的层面深,要求的水准高。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舞蹈艺术的实践与理性思考,对舞蹈演员的素质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化研究,将整个舞蹈演员的素质分解为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舞蹈素质四个子系统,构成“四轮定位”的系统论的理论体系,以求对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舞蹈演员的思想素质

思想素质是舞蹈演员素质的基础与前提,是重中之重。

所谓“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亦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1]也就是说,思想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反转过来又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虽然“政治挂帅,思想先行”、“政治是灵魂,思想是统帅”等提法,早已成为历史品号,但是谁也无法从根本上彻底颠覆思想对于行为的指导作用与影响作用。

特别是我国传统美学和传统艺术精神中,始终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即人格与艺格、人品与艺品的统一性。“中国传统艺术的主体性,决定了人品与艺品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从来强调艺品出于人品、人品决定艺品,因而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等多种说法。”[2]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舞如其人”。的确如此,我国各种艺术界,都强调“要从艺,先做人”、“德艺双馨”。

因此,舞蹈演员的素质,首先是思想素质。包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首先、家庭美德,净化并提升个人品德。其中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舞蹈观。

所谓“正确的舞蹈观”,是指对舞蹈演员的“青春性”有正确的认识。众所周知,舞蹈演员的艺术生命极为短暂,而付出的艰辛与痛苦又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就需要舞蹈演员以舞蹈为生命,用生命跳舞蹈,把舞蹈艺术作为自己为人民服务,以个人艰辛换来观众愉悦、以个人痛苦换取观众快乐。

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证。例如“中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先生,就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创编并演出了中国现代舞《大刀进行曲》、《游击队员》等等,弘扬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由此可见,思想素质是舞蹈演员最为重要的素质。

二、舞蹈演员的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也是舞蹈演员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所谓“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而又十分丰富的大概念。早在18世纪,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就在其所著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3]20世纪美国著名文化学家克鲁伯、克拉克洪在两人合著的《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一书中则提出:文化是包括各种外显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和历史上经过筛选的价值体系,它是人类群体的显著成就,通过传播不断发展。文化既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又是限制人类进一步活动的因素。而我国权威工具书《辞海》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更为全面、更为精确:“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4]

“知识经济”的21世纪,全球范围内兴起了“文化热”,这是时展的大趋势。文化在我国,已经与政治、经济一起,共同构成综合国力的三大要素。

而在各个领域,也都把文化素质视为重要的素质,在艺术领域,许多人都认为:艺术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竞争,艺术实力以文化实力为基础。

古今中外优秀的舞蹈家,无不以文化素质为基础。“世界现代舞之母”——美国著名的女舞蹈家邓肯,年轻时在巴黎演出时,就在卢浮宫与巴黎图书馆,刻苦钻研古希腊的雕塑、绘画等美术作品,从中获得艺术营养,深受罗丹的雕塑、卡里亚的绘画、莫内?塞利的戏剧表演的影响。她还到希腊的一个小山村小住,专门聆听希腊山民演唱的古希腊民歌,从中获益。她还学习尼采哲学,并酷爱惠特曼的诗歌。在这样广收博采、雄厚的文化修养的基础上,她才创造出“观摩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然后努力表现自然”的现代舞,以其强调身、心、灵三位一体来展示人的生命力的独特亮点,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广为流行的舞蹈。她创编并演出的现代舞《马赛曲》、《第七交响曲》、《春》、《斯拉夫进行曲》等都流传于世,她还著有《论舞蹈艺术》与《我的生平》等。我国著名的民族舞蹈家赵青,父亲是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母亲叶露茜也是著名演员。赵青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培养了深厚的文化素质,因此她才能在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等剧目中,有不俗的表现,令人瞩目。

由此可见,文化素质也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三、舞蹈演员的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更是舞蹈演员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万万不可小觑的。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艺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艺术乃是“人类以情感和想像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像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志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5]

艺术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实用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等)造型艺术(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表情艺术(包括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等)、曲艺艺术(包括相声、鼓书、二人转、评弹等)、杂技艺术(包括口技、魔术、驯兽、滑稽表演、蹬技、手技、顶技、踩技、车技、爬竿、走索等)、皮影艺术、木偶艺术、综合艺术(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等等。一名舞蹈演员,要具备全面的艺术素质。尤其是以下几种艺术素质,更与舞蹈艺术密切相关:

(一)音乐素质

舞蹈艺术与音乐艺术密不可分,音乐素质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艺术素质。二者都具有抒情性特点。我国西汉时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6]将人的情感表达方式由低向高排列成语言——嗟叹——歌唱——舞蹈四种,其中以舞蹈为最后手段与最高手段,而音乐又与舞蹈紧紧相连。二者又都具有形象性特点。舞蹈形象是具象的,而音乐形象作为声音形象,则是抽象的。二者也都具有节奏性特点。音乐的节奏是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是旋律的骨干与乐曲结构的主要元素;舞蹈的节奏则是表现“人体动”的基础。音乐与舞蹈通过节奏表现出各自的韵律美。二者更都具有表演性特点。“属于音乐的特殊性的,还有作品与听众之间的中间环节,即表演,它具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规律,具有自己的美学价值,并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改变着作品本身的面貌。构成音乐特殊性的这个因素同戏剧艺术和舞蹈艺术是共同的。”[7]“舞蹈属于一种表演艺术。舞蹈的舞台现实,有赖于合格的解释者,即舞蹈表演家。”[8]一个最简单的艺术现象:所有的舞蹈几乎都有舞曲伴奏,可以说无曲不舞、无舞不曲,可见舞蹈与音乐之密不可分。所以音乐素质就成为舞蹈演员不可或缺的重要艺术素质之一。

(二)美术素质

许多舞蹈作品,都直接取材于美术作品,例如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中的许多舞蹈语汇,均直接取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神女”、“反弹琵琶”等等,又如舞蹈《千手观音》、《青花韵》等,也都直接取材于工艺美术中的铜雕、瓷器,而《兵马俑》则直接取材于雕塑艺术。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由此可知,美术素质也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艺术素质。

(三)戏剧素质

戏剧艺术也与舞蹈艺术密切相关,不仅许多戏剧(特别是戏曲)中有舞蹈动作,而且戏剧中的舞剧,就是舞蹈艺术的戏剧化。所以戏剧素质乃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艺术素质。在这方面,我们看到过许多成功的范例。例如著名舞蹈家陈爱莲,就在大型民族舞剧《红楼梦》中充分吸收、巧妙运用了戏曲舞蹈中的“圆场”、“水袖”、“碎步”、“指法”、“身段”等技巧,与古典舞的造型美韵律美完美结合,成功地塑造出女主人公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痛苦悲愤的思想感情。

由此可见,艺术素质也是舞蹈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四、舞蹈演员的舞蹈素质

舞蹈素质是舞蹈演员的专业素质,是舞蹈演员的核心素质。

舞蹈演员的舞蹈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舞蹈知识

舞蹈演员首先必须掌握全面的舞蹈知识,知晓舞蹈的概念内涵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9]掌握舞蹈艺术的种类:民族舞、国标舞(摩登舞中的华尔兹、探戈、狐步舞、快步舞、维也纳华尔兹与拉丁舞中的伦巴、桑巴、斗牛、牛仔舞、恰恰恰等)、芭蕾舞、现代舞(霹雳舞、迪斯科、柔姿舞、爵士舞、街舞等)、民间舞(如汉族的龙灯舞、狮子舞、高跷舞、跑旱船,满族的萨满舞、莽式舞,维吾尔族的赛乃姆、多朗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盅子舞、筷子舞,藏族的弦子舞、锅庄,朝鲜族的扇子舞、长鼓舞,傣族的孔雀,瑶族的铜鼓舞,彝族的阿细跳月,苗族的芦笙舞等等,以及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情感舞、情节舞、舞剧等等。

(二)舞蹈感觉

舞蹈感觉属于舞蹈演员的一种专业性的艺术感觉,这是舞蹈演员必须具有的专业素质。舞蹈感觉是点燃舞蹈艺术灵感的火花,如果没有舞蹈感觉,舞蹈演员的舞蹈创作就无从谈起,至多是一个机器人在跳舞,而缺少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舞蹈演员的舞蹈感觉,是眼、耳、心三位一体的,即如马克思所说的“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共同刺激大脑,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

(三)舞蹈悟性

舞蹈悟性也是舞蹈演员重要的舞蹈素质之一。所谓“悟性”,钱钟书认为,这是一种最自由的精神活动状态,是一种体验所得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感性直觉的思维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有‘悟性’。艺术家与艺术匠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以道驭技,而后者是有技无道。”[10]“道”即悟性,即通过感觉、知觉、联想、想像、情感、理解等诸多审美心理因素交融汇合而成的艺术直觉与艺术感悟。当然,这种悟性并非与生俱来,也不是上天所赐,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培养出这种艺术悟性来。

(四)舞蹈能力

舞蹈能力是舞蹈演员素质中的核心与关键,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舞蹈演员的所有素质,最终都要体现落实在他的舞蹈能力上面。这种舞蹈能力,又包括以下几种:

1、舞蹈表演的基本功

舞蹈表演主要依靠舞蹈动作,人体的各部位都有基本的舞蹈动作,形成舞蹈表演的基本功,例如头部、手部、腕部、臂部、胸部、腹部、胯部、腿部、足部等等,乃至手指、眼神等,都既有固定的动作规范,又有各种跳、蹲、仰、俯、旋转、腾空等等各种动作规范。这些动作共同构成舞蹈表演的基本功,成为舞蹈演员进行舞蹈表演的手段和工具。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舞蹈演员要表演好舞蹈作品,就必须苦练过硬的基本功,做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里须要强调指出的是,多元化的21世纪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舞蹈人才,所以每个舞蹈演员不可只练一个舞种的基本功,而要练就各种舞种的基本功,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当下与未来舞蹈表演的需要。例如近日上海东方卫视正在举办的“舞林争霸”电视大赛,凡参赛的舞蹈演员,均不仅限于个人从事的舞种,而是临时抽签,抽到何舞种就跳何舞种,这是一种全能型的舞蹈精英大赛,是要真功夫、全本身的。

2、舞蹈表演能力

舞蹈表演能力是舞蹈演员的依托与凭借,每位舞蹈演员,都要具备表现舞蹈作品的思想内容(题材、主题、形象、事件、情感等)、体现作品的艺术形式(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的能力。必须做到形体(外部)动作与心理(内部)动作的有机统一,并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塑造成功的舞蹈形象为“最高任务”。

3、舞蹈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舞蹈表演不是邯郸学步,而是一种艺术创造过程,必须以创新为生命。一位舞蹈演员,要具备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包括灵感思维、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跳跃式思维等)。要敢于并善于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并超越自己。在这方面,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金鑫等人,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参考文献:

[1]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P2027.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39.

[3]转引自文化学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8.P109.

[4]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P1858.

[5]同上.P674.

[6]转引自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M]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P130.

舞蹈表演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53-02

舞蹈是表达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用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反映我们生活中的美。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表现性,在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中,编导、舞蹈作曲、舞蹈服装和舞美设计等,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展现,塑造出美的舞台形象,产生与人类交流的思想情感。

一、舞蹈表演的定义

每一次精彩的表演,都是舞蹈演员在舞台上发自内心的表演,也是舞蹈演员的舞蹈艺术创造活动。舞蹈表演内在和外在的表演艺术,主要通过表演者的姿态和各种造型来表达其内心思想及真实情感,充实的情感贯穿整个表演过程。表演者不依靠舞姿、技巧,而是以作品中的某一个角色作为情感线、视象线,由始至终贯穿整个表演。

二、舞蹈表演的要素

(一)人体的动作姿态

“舞蹈是由感情而产生的运动,是身体的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表演者通过身体协调运动,形成各种造型和动作,产生千姿百态的舞蹈姿态。舞者通过肩、身、胯、膝、头、眼、颈、手、腕、肘、臂、足等身体部位的各种运动,构造丰富的有艺术感的舞蹈动作、姿态,直接表达了舞者当时的思想情感和内心活动,反映了创作者的创作思想。它主要是通过舞者上身的舞蹈姿态和下身的步伐来表现。原始舞蹈动作来源于生活,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外在形态,同时模仿飞禽走兽,再现农耕狩猎等,抒发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面部表情

舞者在表演时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以及手臂延伸、跨的摆动、脚步的快慢移动等集中表达自己内在情感,同时集中反应舞者的心理活动。舞者在表演过程中,配合动作的每一个眼神特别重要,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表达出舞者的心理状态。例如,我国民族民间舞当中的维族舞蹈,就十分讲究眼神表演,舞者通过眼神,把摘葡萄、看葡萄、找葡萄等多种表情表达出来,从而体现人物的心情。

(三)人体的造型

造型是舞蹈家从生活中的动作规律出发,根据舞蹈规律进行提炼、加工,反映人物的感情、气质和神态,是具有内在含义的一种神形兼备的融合体。舞蹈通过舞者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舞蹈表演,被称为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与一度创作紧密相连,它们互相影响、启发、合作,这样能更好表现出作品的主题,完美统一舞蹈的动作、表情、造型,也成为了舞蹈的主要表现手段。

这三个基本元素也决定了舞蹈语言的虚拟性、象征性、动态性、律动性、造型性等舞蹈语言特征和舞蹈艺术特性。

三、舞蹈演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舞蹈演员应具备的舞蹈素质

一般来说,一个良好的、能够创造舞蹈美的肢体, 首先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即基本能力,包括柔韧性、可塑性、模仿力、节奏感、力度、开度、软度等,以及技巧能力,也就是对跳跃、翻腾、控制、高难度技巧、旋转的掌握。舞蹈演员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作品内在的精神世界――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情感、鲜明的性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每个人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广大观众所感知的、生动的、喜欢的舞蹈形象,更好地表达舞蹈编导和舞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人们的生活。

(二)舞蹈演员应具备的内部情感素质

以情动人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特点。舞蹈家内心情感可以外化为具体可见的形象,通过作品表现出思想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通过这样一个艺术传达过程,以情带舞、以舞传情,进而情景交融,自然就引人入胜。

例如,学生在毕业晚会上表演的独舞《马背上的女人》, 舞蹈动作充分展现了蒙古族女性柔情、典雅的气质特征,成功塑造了坚强、勇敢的蒙古族人形象,展现了马背民族不畏艰难、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和豪迈情怀。带给观众特有的蒙古族舞蹈风格,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塑造了生动的的舞蹈形象。

(三)舞蹈演员应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

我们在观看舞蹈表演时,不难发现,有些演员的表演光彩照人,有些则显得矫揉造作,或者平淡如水。这除了演员艺术功底上的差异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综合素质上的差。

舞蹈演员要具备全面的文化修养,才能有舞蹈艺术上的成就。例如,演员在演绎历史题材的舞蹈时,应该先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创作者的思想,了解角色特点,抓住并把握好角色特征,从而进行艺术处理,这样在塑造角色上更加生动准确,与观众容易产生共鸣。因为舞蹈不是靠语言和文字来表现,它是靠演员的身体动作无声地表现作品的意蕴和意境。演员对作品要理解深刻,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从而使整个作品富有感染力。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这些知识就会潜移默化帮助演员进行表演,使其慢慢成熟起来。

舞蹈是一门兼容并蓄、广采博收的艺术,舞蹈演员向各个领域渗透,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由此带来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创造力和想象力不断开阔,舞蹈表演也才能日臻成熟。

舞蹈演员平时应该多读些世界名著,这既能丰富自身阅历,又能提高自身文艺素养和鉴赏水平,还能陶冶品性和情操。此外,舞蹈演员还应该读些有关舞蹈专业的理论书籍,这既能增长专业知识,又能提高自身艺术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想要从舞蹈作品中获得美感,就必须通过人体的动作、面部的表情、人体的造型等三方面来充分体现。同时,舞蹈演员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情感表达和全面的文化修养,向各个领域渗透,取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参考文献:

[1]成丹.浅谈舞蹈表演的培养[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01):37-38.

[2]祁玉东.论舞蹈表演中的三要素[J].新世纪剧坛,2011,(02):23-24.

[3]隆荫陪,徐尔克.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06):33.

[4]迟庆龙.浅谈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中具备的条件[J].科技信息,2011,(24):7.

[5]胡莉莉.浅谈舞蹈表演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关系[J].艺术教育,2011,(03):46.

作者简介:

舞蹈表演论文篇10

舞蹈是一门高尚优雅的艺术,它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展示着美,传递着感情。在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不仅仅需要高超的表演技巧,能将舞蹈作品的感情传递出来,吸引观众、得到观众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而当今,舞蹈演员大多追求专业的表演技能,暗藏在舞蹈作品中的人性情感却往往被他们所忽视。一位优秀的舞蹈演员,只有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懂得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才能在表演中,通过舞蹈动作把作品内涵传递给观众,引起共鸣。

一、表演意识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表演意识是指在表演中,演员的所有思想与所有感受的统一表现,也就是对舞蹈作品内在精神的把握了解,体现了演员对表演的认知水平。因此舞蹈表演意识的强弱,是很多舞蹈专家判断舞蹈演员是否优秀的重要指标。舞蹈是充满享受和美感的,在舞蹈演出中,演员们要想使自己和观众真正融合到作品的情景中,只有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面部表情和优美的动作来实现。而除了少数极具天赋的演员,大部分的演出者都要进行表情、意境和动作的严格培训。要想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者,必须要进行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二、如何培养和训练舞蹈演员的表演意识

第一,重视培养舞蹈演员的自信心。舞蹈是项表演性非常强的艺术形式,演员首先要具有自信心。自信能激发表演者内心的激情,让舞蹈动作更具有感染力。演员要想建立自信,必须要消灭自卑心理,增加表现力。我们要意识到,自卑是人类正常的心理,只有提升自己的表演技能,才能激发内心暗藏的激情。作为表演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情,也要通过精心练习得来。人类的面部表情主要是通过鼻子眼睛耳朵嘴巴来表现,共同形成人类的喜怒哀乐。在舞蹈学习中,舞蹈演员学会控制自己的脸部表情,脸部肌肉如果过于夸张会使表演不自然,甚至僵硬。

第二,重视舞蹈演员的文化素质。高水平的文化素质是从事社会任何工作的基础,包括舞蹈表演艺术。舞蹈艺术家要想为创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只有向社会的各个领域学习,吸取精髓。重视舞蹈演员的文化水平,其实就是要提升演员们的文学素养。文学通过语言文字形象地反射着现实世界,它与所有的表演艺术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学就像是一座资源丰富的宝藏,为我们创作作品、塑造舞蹈艺术形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因此培养演员的表演意R,提升他们的文化水平,就是要提升演员的文学素养。舞蹈表演者们要有形象化的思考能力,在舞蹈表演中需要阅历的积累和各种情感的表达,而文学作品中,艺术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学会用艺术的审美眼光观察社会、感受生活。文学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使我们可以深入地体验各种领域的生活,积累各种情感,这是我们在自己生活领域中不可获得的经历;文学还有助于我们对舞蹈作品内涵的理解,对作品人物感情的把握,在表演中更贴近实际,打动人心。而我们要想了解把握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则还需要学习文学理论,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我们表演的成功率才会提高。

第三,重视培养舞蹈演员的二度创作能力。我们普遍认为意识是人类对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力,表演意识是对作品与自我的认知能力,这并不是一种完整清晰的概念。而二度创作是舞蹈演员把既定的动作掌握熟练后,对作品中的人物渗入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使舞蹈表演与作品内涵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每个人对作品中的角色会有不同的感觉与理解,他们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和精神,可能会对舞蹈的某些动作进行补充、调整甚至改变。因此不同的演员表演同样的舞蹈,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有的表演带着丰富的情感,让你融入表演中或者欢乐或者悲伤;有的表演却让人无法融入,感受不到情感的表达。这就是要看舞蹈演员是否进行了二度创作,能不能准确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因此二度创作在舞蹈表演中是必须的,我们要鼓励舞蹈演员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努力提升表演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四,重视舞蹈演员的音乐素养。音乐是展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排列乐音这种形式来抒发人们的感情。音乐素养是指人类对音乐艺术性和技术性这两方面的了解、把握以及欣赏水平的修养。舞蹈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的艺术理念与音乐、文学及美术都存在重要关系,而音乐是联系最紧密的。舞蹈演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较强表演意识。这就要需要演员有较高的音乐欣赏水平,以及对音乐的感应力。最重要的是,好的音乐作品就是作者对生活经历的感受和想象凝结出的精华,舞蹈演员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充分地感受作者透过音乐所要表达的感情和遐想,并把这种感情和遐想塑造成舞蹈艺术形象。舞蹈演员音乐素养的培养,只有通过认真地积累、精心地体会并且长时间地坚持才能成功。

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表演艺术,是将人们的动作经过美化后,以艺术的形式表演出来。从古至今,这种艺术形式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当今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仅仅依靠高超的舞蹈技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而将隐藏在作品之中的人性情感表现出来是舞蹈演员所要重点呈现出来的。可以说舞蹈作品的内涵才是吸引观众的武器,而演员的表演意识是呈现作品内涵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舞蹈演员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体现的是演员综合的表演素质和演出能力,具有良好表演意识才能使演出锦上添花。因此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的技巧,更应重视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只有在坚持舞蹈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文化知识理论的学习,才能成为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艺术家。

舞蹈表演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122-01

在舞蹈的传播过程中,文艺团体不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还可以直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准确及时的反映人民的所思所想,最终使舞蹈以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表现出来,在现代社会中,文艺团体对于舞蹈艺术的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那么,提高文艺团体中舞蹈演员的综合素养便成了舞蹈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

一、文艺团体中舞蹈演员的素质现状

(一)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表演效果差异较大

文艺团体中存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一些舞蹈演员进行过较系统的专业舞蹈训练,有自己所擅长的舞蹈类型,且对于其他舞蹈有一些简单的训练和了解,所以无论是对于舞蹈的艺术理解还是艺术展现,都能够准确的把握。而有的舞蹈演员仅仅在形体方面进行过训练,虽然掌握了舞蹈的基本体态及少量单一的技巧,但是无法深刻的了解舞蹈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只能与群众进行机械的肢体交流。

(二)文化知识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受限

中国对舞蹈演员的培养模式决定了舞蹈演员身上必然存在一些“缺陷”。众所周知,只要你选择了舞蹈这条路,就决定了你可能会失去很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因为舞蹈演员的培养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舞蹈演员专业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这就在时间上与文化课的学习产生了冲突,而我们通常所采取的方法便是缩短文化课学习的时间,无形中阻碍了舞蹈演员在演艺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削弱了舞蹈演员继续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文艺团体经常面临繁重的演出任务,舞蹈演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了排练和演出上,学习时间很少。

(三)演员实践经验丰富,能够及时快捷的吸收草根文化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艺团体的舞蹈演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实践演出,大量的实践演出给了这些演员们将理论化为实践的宝贵机会,演员们通过全国的巡回演出,一方面将舞蹈艺术在群众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这样的实践形式使舞蹈演员不仅学习到了其他文艺团体的出彩之处,及时的吸收了有益的营养,还开拓了眼界,积累了表演经验,为舞蹈艺术的传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动素材,也为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提供了文化积淀。

二、文艺团体中舞蹈演员所必需的素质

(一)文化素质

文学作品与舞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有一部分舞蹈作品是来自于文学作品或者是在以艺术的形式再现文学作品中的精神和故事的。其次,文学中的艺术思维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对于美的见解和欣赏层次。再次,文学作品蕴藏着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帮助我们理顺舞蹈脉络,增强舞蹈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二)艺术素质

艺术素质在这里将其简单的分为音乐素质和想象力。只有舞蹈演员对自己所表演的舞蹈的音乐作品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识,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展现给观众。此外,舞蹈演员还需要很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舞蹈作品实际上就是借助舞蹈动作来讲述故事或者是表达情感,让观众通过他们动作的幅度、快慢、具体形态等来构造故事的画面或者是体验特定的情感。如果缺乏想象力,就无法将这种情绪体验和具体情节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给大家。

(三)表演素质

表演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舞蹈技术、舞蹈控制力和面部表情。对于舞蹈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肢体、气息、内在情绪和氛围的控制上。对肢体和气息控制的恰到好处可以激发出内心的情感,从而使舞蹈充满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进而是表演达到一定的境界。面部表情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舞蹈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与互动。所以作为舞蹈演员,要能够做到根据故事情节和表演需要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从而丰富表演内容,深化表演层次。

(四)心理素质

舞蹈表演规模不论大小,都会对舞蹈演员的心理素质提出一定的挑战。一个舞蹈演员只有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他才会急于想表现自己,只有当舞蹈演员具备坚定的自信心的时候,他才能够在舞台上绽放自如,尽情地绽放舞姿和释放自身的感情。

三、提升文艺团体舞蹈演员舞台表现力的路径

(一)加强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文化学习

加强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其实是要力图改变舞蹈演员单薄的知识层次。作为学校和社会,要尽量为艺术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作为文艺团体,要利用一些假期来对演员们进行知识方面的培训,作为舞蹈演员本省,为了提升自己的表演层次,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一定要自觉的接受各科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发展积淀巨大的爆发力量,保证自己发展的长远性。

(二)提高文艺团体舞蹈演员的音乐素质

完整意义上的舞蹈作品,都是有音乐相依相傍的,舞蹈音乐在表达作品的情感内容、塑造人物、渲染气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素质。第一,要加强舞蹈演员的视唱练耳训练,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感受能力,比如可以练习五线谱和键盘乐器;第二,要提高舞蹈演员的音乐欣赏能力,让他们广泛地聆听各种音乐歌曲,并且身临其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音乐感受。第三,要加强舞蹈演员的音乐史学习,使他们熟悉不同音乐的风格,对音乐的特征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根据不同的音乐特征琢磨舞蹈表现技巧。

(三)积累丰富的表演经验

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在不断地巩固和再现中传播的。作为舞蹈演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表演经验。首先,丰富的表演可以提高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同时,经验的总结有助于演员对于作品的二次创作。其次,有意识的去加强情绪情感体验,锻炼自己对于情绪和情感的准确捕捉,从而把握好自己我到动作的力度、幅度等。再次,重复的舞蹈演出可以丰富演员们的面部表情。演出越多,可能接触到的角色就越多。多重人物性格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可以帮准演员们酝酿出更真切地面部表情,从而增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

(四)提升舞蹈演员对于舞蹈等艺术的控制力和心理素质

情绪和情感是舞蹈演员创造角色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角色生动鲜明的一个重要表现部分。那么如何才能创造这种情感,产生合理的舞蹈动作,从而做出符合情绪的肢体语言呢?第一,建立情感的积极性。舞蹈作品角色本身提供了情感的方向,舞蹈演员就需要根据它所指定的方向去体验,在体验和感受中主动通过想象来培养演员的情感,并积累情感。第二,以需要为原则的演员体验。演员去体验规定情境,只有把作品的需要,转化为演员自我的需要,角色的体验才可能成为真实的创造体验,进而使表演更加准确。

舞蹈演员的素质和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力息息相关,一名舞蹈演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舞蹈素质,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舞台表现力,才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最终提高文艺团体的综合实力,才能够更好地对中华文化进行传承与演绎。

参考文献:

[1]郭琳.浅谈舞蹈演员的艺术修养[J].大舞台,2011(3).

[2]王国卿.刍议舞蹈演员的舞台素质及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2(13).

[3]何晨.“境界”的超越——略论舞蹈演员的音乐修养[J].艺苑,2007(8).

舞蹈表演论文篇12

舞蹈作为一项具有艺术性的活动,也是审美的一种艺术,他可以展示人们生活中的各种情怀。舞蹈表演是舞蹈抒感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众所周知,现在很多舞蹈类的节目层出不穷。这些节目不仅吸引大家的眼前,同时还能陶冶大家的情操。一些舞蹈人员将自己融合到舞蹈境界当中,让整个灵魂与舞蹈成为一体。然而在一些舞者当中却仍然存在很多怯场的现状,这些现状的存在让舞蹈的艺术美不能很好的展示出来,不能使舞蹈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样展示出来的舞蹈不是一个成功的舞蹈艺术,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将舞蹈艺术表达出来,让舞蹈成为一种至高的境界呢,舞蹈人员经过探讨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1、根据舞者特点,择适合性舞蹈素材

舞蹈的舞台艺术效果是通过舞者的表现来完成的,所以选择和设计舞蹈要重视素材和题材,这是舞蹈效果的体现。要让一个非常好的舞蹈素材全面的展示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要选择适合该舞蹈素材的舞者。同时要全面考虑舞者的舞蹈特点。现在由于舞蹈种类比较多,一些舞蹈人员只是单一的舞者,所以面对这样的舞者就要考虑自身的特点,是否能将一个舞蹈素材表达出来,并且表达的透彻,让舞蹈达到巅峰状态。同时在选择舞蹈素材的时候也要结合舞者的展示度来考虑。每个舞蹈人员的自身特点是不一样的,一个非常优秀的舞蹈人员不一定能将一个好的素材达到灵魂境界,所以在双向选择上药全面考虑自身特点,这是舞蹈表演艺术的根本所在。

2、对舞蹈素材背景的熟知

舞蹈素材的背景应该算作理论素养的范畴,作为舞蹈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通过对学生进行舞蹈素材背景的介绍,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表演素材以后,要求舞蹈人员要对这些素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每一个舞蹈的内涵和实质是不同的,它所要表达的艺术情感也是不一样的。舞蹈人员在拿到舞蹈素材的以后要全面掌握该舞蹈所要抒发的情感,例如一些民族舞蹈如汉族的《秧歌》、《狮舞》《龙舞》,藏族的《锅庄》,蒙族的《安代》、《查玛》,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舞》朝鲜族的《农乐舞》,壮族的《蟆拐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跳左脚》等等。这些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千百年来深深根植于社会生活中的各族民间歌舞,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繁衍生息传承发展要求舞者熟悉舞蹈的当地背景,包括舞蹈时候的神情。舞蹈表演艺术不仅要肢体协调,还要求表情丰富,不经能抒感,还能通过情感展示艺术灵魂。如果不能舞蹈素材展示好那么就很难让舞蹈演绎出艺术性,所以在舞蹈表演艺术上,熟悉舞蹈背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也是必修课。

3、练习基本功,促进舞蹈的升华

舞蹈这门艺术的练习要从基本功开始,舞蹈演员必须具有深厚的基本功,可以获得较高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这是教学的基础。笔者认为舞蹈表演艺术的根基离不开基本功。无论哪一种舞蹈都是基本功的重新演绎与结合,所以舞者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练习基本功,这是根本。只有将舞蹈的基本功练习扎实才能全面展示舞蹈魅力。要将舞蹈表演的具有艺术性,那么就要让舞蹈的每一动作标准,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需要协调性以及柔润性。表演舞蹈是一门艺术。让舞蹈展示的淋漓尽致更是艺术的艺术。所以舞者要将自己的基本功练习扎实,让自己的灵魂与其融为一体,才能诠释舞蹈。

4、对表演环境的了解

舞蹈的表演艺术除了单一的靠舞蹈人员的演绎以外还要靠舞蹈外在环境的相互结合。环境是舞蹈表现的平台,具有优美的环境可以提升舞蹈的效果。适宜的场景可以提升舞蹈的价值,舞蹈和环境的有机结合才是舞蹈的最佳境界。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舞蹈艺术的升华。所以舞蹈人员将其熟练以后就要熟悉舞蹈环境即所要表演的外在环境,对场地、灯光以及各方面的了解以后,再加以练习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舞蹈的魅力,舞蹈的表演非一朝一夕的练习才能成功,所以舞者熟悉自己表演形式以及表演风格以后还要对场地、环境的熟悉,完美的艺术结合才能达到高峰。舞台美术效果可以提高舞蹈的效果,是一个被大家都看重的问题,所以要重点研究舞蹈环境对舞蹈小国的提升作用。

5、反复练习,去粗取精

舞蹈是一个需要有很好和很高表现力的一门艺术,需要舞蹈者进行精心地准备和练习。一个舞蹈的表现力,是要在不断和反复地训练中得到提高,一个舞者在辛苦和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地升华自己的技艺。一个好的舞者将舞蹈演绎的熟练以后不能认为成功,还要不断挑出瑕疵,可以视频回放,找到其中的不足,去粗取精,让舞蹈达到艺术魅力。为了让舞蹈演绎的更加完美,舞者可以邀请舞蹈老师或者有资历的教师来进行指导,点评,找出其中的不足点,经过大家的指点与总结以后,这样才有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表演的更加有艺术性。反复的练习才能找到其中的不足,反复的练习也可以让舞者更加进步,所以综合的练习才是根本。舞蹈表演不是做作业,完成就好,要从练习中找到舞蹈的真谛才最重要。

6、总结

综上所述,舞蹈表演具有非常深奥的艺术特色,它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所以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要将舞蹈演绎的更好就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指点与纠正,正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三分钟。只有经过不断的勤学苦练才能更好的将舞蹈演绎与诠释。

【参考文献】

[1]张晶晶.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J].群文天地,2011(04).

[2]何静.浅议高校公共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