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19 16:59:55

水利论文

水利论文篇1

2水利工程设计标准

2.1兴利标准

水利工程今后可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造福良多、例如养殖畜牧业、航空运输业、电厂发电、农民灌溉、人类生活供水等。水利工程兴建规模足够大,同时水文频率相对较小时,就能将水利工程优势发挥到极致,但由于这样投资成本巨大,可行性不大。例如大众所熟知的三峡大坝水利工程,它作为我国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可实现大规模供电,但相应投资额度也较大。为保证工程的合理投资与投资收益,不可避免要分析论证以及研究与探讨。假如,投资额度大于供电收益,那么工程规模扩大不可行,反之供电效益大于投资额度,那么工程规模可以扩大。所以,传统设计理念认为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应保证一个区域供水用量充足,此举大可不必,而应在合适的供水用量值里选一个最佳值,将供水适度值和区域用水协调值,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保障供水范围更广,用水时间更长,这也是确保设计用水的合理性、科学性的有效措施。如果设计保证率过高就会使投资额度变大、供电效益减少。是以,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水文频率是必须考虑的重点环节。

2.2防洪标准

防洪是水利工程的另一重要任务,在于将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防治洪涝灾害的一项设计标准。防洪对象较多,例如,农村、城市、机场、矿地等场所,这些地方大多没有防治洪涝灾害等措施,所以国家需重点兴建堤防、水库等水利工程旨在防治洪涝灾害,避免人类生命财产受到威胁。防洪设计标准应结合地区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做到对水利工程的有效利用。在长期降雨量较大以及洪水量级较大的地区,应大规模兴建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设计防洪工程时还应考虑工程的经济性,结合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使水利工程在后期预期收益大于投资额度,节约成本,促进我国水利工程事业的发展。

水利论文篇2

论文正文:

自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资源水利”的概念以后,有关“资源水利”的讨论和研究,如雨后春笋,成为水利界及相关学科关注的热门话题。汪部长指出,“资源水利”就是将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开发,科学管理。具体体现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六个方面。本文对“资源水利”进行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不是之处,望有关专家学者指正。

1、“资源水利”是水利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阶段

人类的起源与水休戚相关,正因为如此,“水”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成为中国的最早文字之一。在我国文献记载中,最早将“水”与“利”两字联合起来成为“水利”的是《吕氏春秋·孝行览·慎人》,不过此时的“水利”只具有捕鱼、编织、捕鸟等涵义。司马迁最早明确了具有专业性质的“水利”的内涵,他在约公元前104年椆?1年完成的《史记·河渠书》著作中,加以明确,该涵义运用了几千年。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导入,人类不断为“水利”赋予新的内涵。概念逐步演变,蕴含了人类对客观认识的不断深化。

纵观水利发展的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阶段或者模式,由于受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以及研究的角度的影响,不同的学者对其划分略有差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由单一目标走向多目标的协同发展,这是由水资源本身的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系列社会生态环境问题、社会经济环境对水的需求及人类对水资源认识程度共同决定的。人类水资源开发利用,先后经历或正在经历三个阶段,(1)原始水利阶段,以解决人类生活生存为主要目的,这在我国一些地区如老少偏地区依然存在;(2)工程水利阶段,有的学者称为工程经济水利阶段,以兴建水利工程为主要手段,解决人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处于这个阶段;(3)资源水利阶段,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科学管理为标志,强化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和结合,强调综合优化配置水资源.

2、“资源水利”理论基础

“资源水利”理论基础是什么,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资源水利”能否在实践中被认可和实施,作者认为,“资源水利”具有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点,即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核算理论。

2.1“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理论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从总的情况来看,水资源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以,从系统理论来考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不能仅仅局限于水资源本身或者解决某一具体问题,而且应该着眼于更大的社会经济背景。更具体地说,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应该采取一体化方略。

所谓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是指将水资源放在社会—经济—环境所组成的复合系统中,以系统理论作为指南,用综合的系统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高效管理。其主要思想是,水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是对环境有相当制约的环境资源,他对国民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福利的提高以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此背景条件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能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而必须采取“动一发而牵全身”的系统方略。

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在客观实施上具有多层次性。如区域水量与水质管理的协调统一,水资源管、供、用和治理协调、水资源利用和湿地保护统一,水资源地表与地下水—降雨联调,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森林保护相统一,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充分考虑水资源承受能力等等。从效益上来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一体化最终目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必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其效益衡量时空尺度必须较大。如充分利用当地当地的降雨资源,从局部上来考察,可能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从整个流域的角度来认识,假设流域的各个区域皆以留住当地水资源为己任,流域水资源地表径流会发生大的改变,甚至导致大江大河的断流,引起更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是以流域可承受能力为极限,是有条件和限制的。

从“资源水利”内涵来看,它基本包含了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将水资源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视野下进行综合开发管理,这是系统理论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资源水利”是系统理论在水利实践中升华,其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2“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人类面对着人口、资源和环境等世界性难题,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现实推动力,自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明确提出了持续发展的概念后,传播速度之快,影响之大,大大超过起创者意料之外。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是既满足于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只有一个地球”、“人与自然平衡”、代际之间具有“平等发展权利”成为持续发展理论主要理念,该理论要求我们:

(1)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利用观,对于地表水资源等可更新的资源开发利用,要限制在其再生产的承载力限度内,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可更新资源的再生产;对于深层地下水等不可更新资源要减少其消耗,提高它的利用效率,积极开辟新的资源途径,并尽可能用可更新资源和其它相对丰富的资源来代替;

(2)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时,不仅仅考虑当代人的利益,还必须兼顾后代人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一个伦理问题,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是否永续发展下去的大问题。当代人不应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换取自己的舒适,应该主动采取“财富转移”的政策,为后代人留下宽松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同我们一样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

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层次性,包括资源层次、环境层次、社会层次、技术支撑层次等等多方面,它站在全球或者全社会的高度衡量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指标、社会指标和环境指标是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高效耦合才可能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层次。尽管“资源水利”包括多方面内容,但其核心是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其目标是水资源在整体上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如果结合大空间和大时间跨度,其目标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可以说,“资源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水利工作中的深化与拓展,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资源水利”支撑点是无可非议的。

2.3“资源水利”理论基础之三:资源核算理论

资源核算理论是对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其主要思想是:资源是国民财富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保护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必须将资源环境纳入到核算体系,以消除因不计资源消耗或环境污染而形成的国民经济虚假成分,使管理者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经济发展的过程、效果和潜力,推动资源资产产权的界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加强资源高效管理。

水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水资源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的资源环境问题,由于水资源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牵涉面非常广泛,对其进行核算进而将其纳入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中成为管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水资源污染,不仅造成水资源财富本身价值的折损,使水资源贬值,而且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在对其进行治理过程中,也涉及到各个方面,由于国家或地方政府(包括企业)每年的投资额度有限,环境治理投资增加可能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相应的建设,如果不进行投资治理,所带来的问题包括潜在的威胁也可能严重地影响社会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投资者常常处于一种两难选择之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给开发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所带来的系列环境、社会问题,如地震、生物多样性的消失、河岸的变化、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演变、淹没土地所带来的大量移民等,其损失可能超过经济效益,如果将论证的目光仅局限在水利工程的本身,水资源开发利用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就会被掩蔽,很难全面准确地估算水利工程效益;水资源的配置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水资源用途的多样性和水资源可多次利用的性质存在,为水资源合理配置增添了许多障碍,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说,在特定的水资源量情况下,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如何分配牵涉到诸多方面,即便是工业用水内部的分配也复杂多样,如何将有限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使其发挥最佳效益,是水资源合理配置最终目标,配置是否合理的衡量手段极其重要。水资源节约也是全社会的工作,如何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大的方法,是节水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农业节水为例,节水技术设很多,既有传统的技术,也有喷灌、滴灌等新技术,甚至有分子生物学等高新技术,如何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选择,是我们必须慎慎处理的大问题。

水利论文篇3

2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实际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一般历时时间长,建设过程中的物价波动情况难以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价格指数调整法进行合理调整,将价格风险的比例转移给建设单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项内容:

(一)完善合同文件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开发中,合同文件是双方承包的行为准则,也是确保双方利益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中物价波动引起的价格调整不会对项目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便需要在合同文件中明确列出价格调整的可控制范围,以及各项数据的来源和调整方法,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价格调整有章可循。如果在合同中没有对其作出明确的规定,就很容易影响工程项目建设的进度。

(二)搜集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物价波动引起价格调整对项目建设成本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项目设计概算中需要有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作保障。例如:当前使用较为普遍的价格指数调整法,在应用的过程中就需要详细的价格调整基础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准确的反映当前市场发展的情况,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地域"特征。

(三)合理争议合同处理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前期以利于乙方的形式编制合同内容,所以很容易产生合同争议。如果合理解决合同中产生的价格争议,有利于约束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双方的行为,从而影响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进度。因此,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物价波动中价格调整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的影响力,则需要合理处理好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合同争议。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双方应该坚持互利的原则,通过积极协调沟通,有效解决价格调整引发的争议。如果产生的争议无法处理好,则需要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积极采取争议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中成立的争议处理机构必须坚持公平合法的原则,以全面调查为重要基础,平等公正的衡量项目建设中价格调整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冲突。

水利论文篇4

在经济建设中,能源供应是影响其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水、电资源作为清洁可再生资源,被广泛应用到发电和其他能源开发工作中。水利水电工程就是指通过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实现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解决工程中遇到难题,实现为社会提供水电能源供应的目标。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正进入改革发展的崭新阶段,建设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多,而且逐步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与此同时,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技术提升难度大等问题困扰了该行业的发展。为保证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好基础建设工作,我们必须着力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改善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2水利水电施工项目流程介绍及施工技术应用概况

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施工流程和施工环节复杂多样,但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前期准备阶段、施工管理阶段和验收维护阶段这三大部分。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完成对施工地段自然环境、水文状况等影响工程开展因素的勘测,在基于施工地实际情况基础上进行施工规划和流程规划,并编制施工方案和相关规章制度。而在施工管理阶段,要做的工作复杂多样,例如水利工程中,要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围堰、桩基建设、主体施工等工作,不同施工环节的衔接难度大。与此同时,施工技术的应用及施工方法的调整也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最后是对工程进行验收,对潜在危险和部分问题进行调整。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在不同环节所用的工艺和施工方法不同,因此施工技术的提高应该是针对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的。在后续,我们将从水利水电工程影响重大的六个方面展开深度讨论。

2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技术的问题

总结目前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实践,我们发现施工单位施工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与国际化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工艺承袭传统,创新性缺乏

在我们日常水利水电施工工作中,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多数工程项目承袭传统,照搬传统工艺和施工技巧,难免存在与实际情况脱节,或是工艺成效不显著的情况。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应用灵活性相对较高,选择什么样的围堰方法十分重要,不仅要考虑从各地环境、地形的影响,而且要保证工序的衔接和周围其他工作的协调统一,但往往施工队伍选择较为保守的方法,缺乏创新性。

(2)辅助施工技术手段应用不足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各项目情况不一,遇到的问题也存在独立性。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和技术人员面对问题时,发动思维,基于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尝试,甚至借助辅助工艺来完成。但是,实践中,辅助工艺和方法应用十分不足,有的施工工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结合、使用外加剂提升性能或是通过工序间的协调和相互作用来实现,但是实际施工中可能很少去应用这些方法。

(3)施工工作缺乏总体部署,随意性强

在水利水电施工工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施工过程中的变动因素也很多,这就需要施工前期规划细致合理,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才能充分实现最终成效。但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领导,出现了很多随意性问题。例如,在施工中没有充分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造成地基破坏,工程返工。再如,水利工程施工多为露天工程,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季节变化对材料和水利建设结构的影响而模式化复制施工方案,也会产生不良后果。此外,各种随意性因素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开展。

(4)水利水电施工安全性缺乏

安全施工是一切施工项目的重点和要点。施工的安全性不仅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最主要关乎施工人员生民财产安全,一旦忽视,就会造成危害事故的发生。因此,水利水电施工要注重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安全为重,充分考虑施工中难题,进行方案调整和跟进。在实践中,例如库区水利建设,如果没有充分考虑库区居民的安全,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有序的库区移民,有可能会造成施工过程或项目应用后发生水利灾害,威胁人民群众的利益。此外,安全施工也是施工管理单位和施工参与人员利益的保障。

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技术提升

(1)准备阶段工作要做好

准备阶段工作内容较多,施工单位应该立足工程整体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做好施工地地质和水文勘探,科学进行施工规划。针对施工工作,制定详细方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选择进行分析选择。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也要十分注意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仪器的应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技术革新和施工优化。

(2)从施工方法和工艺入手提升技术水平

施工技术的提升重点就在于施工方法和工艺的改善上。此部分也是我们讨论的重点。预应力锚固技术的应用。所谓预应力锚固就是预应力混凝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锚固技术。根据水利水电建设要求,从深度、大小和方向入手,对建筑物和基岩进行加固和改善,以加强其预压应力。通过这个技术能够实现稳固建筑物与基岩的功效。在该技术施工中主要由造孔、编束、放束、锚固、张拉和防护五个步骤完成。我们可以通过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好地锁定预应力,从而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导流技术的改善。施工导流技术是一项防护技术,通过该技术能够更好地降低控制河床,提升水利建设项目的质量。因此,在围堰时,充分使用该技术,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技术改善和提升,配合周边环境、地形等因素,做好协调控制,不仅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成本,而且能够极大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革新,在水利水电施工中,土坝很容易发生渗水、跌窝等复杂问题,从而对水库造成影响,处理不当,还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因此,在施工中注重土坝防渗加固技术的应用,对渗透与变形部分进行加固,在坝体内形成防渗体,避免出现渗漏现象,更好提升坝体的坚固性和稳固性,通过科学参数选定和施工优化,更好地提升水利工程土坝防渗能力,。外加剂的合理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些环节需要使用辅助材料以提升建筑性能,例如,通过在混凝土中使用添加剂,防止裂缝发生,通过修补外加剂的使用,改善建筑外观和瑕疵,提升抗变形能力等,不同外加剂功效不同,但应用恰当会大大提升施工的技术水平。

(3)施工现场安全技术工作做到位

在施工中,由于工序复杂多样,且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必要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提前做好规划和制定,在施工前期、,要对生产过程中关乎施工安全问题的要求进行汇总,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要求工程项目人员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规章执行,违者严厉追求其责任,,在施工前要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根据施工环节和工艺选择,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特殊岗位要具备从业资格和专业技能,、从思想上加大对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安全工作要做到位,最根本的是加强管理和监督,技术人员要实现施工方案的最优化,尽最大可能避免不安全因素的产生,而管理人员要把工作做细,对现场施工做好监管,把安全隐患控制住,安全问题落实到实处。

(4)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升技术水平

当前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也是知识社会,水利水电施工在国家、地区间存在差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建设任务仍然很重,水利水电建设单位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充分利用全球范围内共享的资源,引进外国先进手段和设备,为项目开展服务,逐步缩小国内与国际技术水平差距,实现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水利论文篇5

水土保持对于水流中的泥沙能够起到十分有效的拦截,使泥沙不能流入江河湖泊之中,减轻水库和河流之中泥沙的淤积速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可能的发挥水利工程的优势,提高水利工程的使用期限和降低维护费用的支出,取得水利工程的规模效益。

(二)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可以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能够保护水体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土壤中所包含的有害物质因为水土保持而无法流入到其他水流中去,土壤对于水体的危害因为水土保持而讲到最低限度,对于提高水体的质量和维持水体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能够有效提高水利设施的抗洪抗旱能力,水土保持通过土壤对地表水的调节,土壤通过渗流调节高峰时期的洪水,起到降低洪灾洪峰的作用,从而增强抗洪和抗旱的能力。

二、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中应该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

(一)水利工程的系统规划

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应该对于工程所存在的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的后果进行方案设计,邀请水利专家、学者进行科学的预测可估算,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要对施工项目区的水土保持方面的相关设施进行检查和完善,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的详细制定。

(二)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对于水土保护的制度建设

要加强水利工程中对于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制度建设,制度的建设对于水土保持十分重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个严格而又具有系统规划的水土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制度,对于涉及到的关于水土流失方面的污水和废水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论证分析,对于那些耗能比较大,效率比较低下,污染又比较严重的企业要积极的引导向低耗能、高效率、污染低的方向发展。

(三)水利工程施工方面

根据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呈现点状和线状的特点,在水土保持的工作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应对治理措施。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要尽最大可能的利用水利工程项目中的开挖区、回填区和弃渣区,实现工程和生物两种措施的结合,提高地表绿色植被的覆盖率,在施工中所产生的一些废弃的渣滓和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影响到植被的发育。对于在施工中所占用的耕地和林地,也要做好充分的保护措施。在建沟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条件进行施工,预防可能出现的边坡被冲刷的情况发生。生活区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约束,加强保护水土的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水利工程对于生活区的影响和危害。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保持水土的意识。

(四)加强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水利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和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要强化管理能力的培养。构建出一个全面所有江河湖泊水力资源的监测体系,着重对于用水量和水质进行监测,在保证了对于干流水域的监测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对支流水质进行监测,提高对于水力资源的监测能力和范围,从根本解决整个水力资源的监测、管理调度、以及水土保持和生态环保的能力。

水利论文篇6

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1.2管理方面的挑战

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佷强,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水利论文篇7

服务于水利水电建设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仍然有待完善。专题地理信息系统的缺失印证了“3S”技术在水利水电测绘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在水利水电测绘中,GPS和RS的结合在现代已成为行业标准,为水利水电测绘提供了传统手段完全不具有的经济效益、时间和成本优势,卓有成效,但是与GIS的整合这一环却严重缺失,虽然GPS和RS的结合和应用有助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开展和实施,但缺少依托GIS的信息资源化和集成化却往往成为后续产业链条发展的掣肘。这个环节的缺失将会制约“3S”技术以及未来大数据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各数据、技术的应用与耦合尺度研究缺乏。由于新数据和新技术的应用多来源于国外文献,而非行业标准,相应的适用范围,应用前提和技术之间的衔接和处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基于NMGCOSR的CORS系统在国家三角点破坏严重的背景下成为解决平面起算点的重要方法,但是其应用与全球定位系统测绘规范的标准存在偏差和误差,在不能满足时如何增加控制点,精度控制方面有待研究。在此环境下,因GPS高程测绘以其监测点不需要通视、劳动强度降低、不累计误差,效率高等优点取胜,具有一定优势。但是研究表明参考椭球面的法线与铅垂线之间的差异即垂线偏差所带来的影响,理论上需要进行高层系统之间的误差计算,尤其在高纬度地形复杂的山区,然而误差的计算和修订研究缺乏。以目前的技术水平,GPS高程测绘误差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4等以上几何水准精度要求差强人意。该方法的优势在误差的不确定下反而难以成为真正的优势。

1.2管理方面的挑战

信息资源化与大数据建设支持薄弱。虽然水利水电测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水利工作和管理者在信息意识方面不是佷强,在信息资源化建设中,看重硬件建设,轻视资源开发的现象还有很多的;对信息资源建设没有足够和合理的投入,没有测绘科技信息资源开发的大的远景规划。信息资源网络化只是水利水电工程测绘电子信息化最为基础的步骤,中国现在已迈向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念和项目如何在测绘行业中得到对接、应用与实践,大数据产业如何与水利水电工程耦合以实现数据、工程、服务产业链条的三位一体这是水利工作者的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信息技术人力资源不足。各水利测绘单位长期以来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信息开发、研究、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深入应用和信息市场的迅速发展,水利测绘行业迫切需要一批既懂信息,又懂技术、懂开发、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群体。这类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得不到解决将使得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受到制约。

水利论文篇8

龙滩水电站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十大标志性工程和“西电东送”的战略项目之一,是红水河梯级开发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已于2001年7月1日开工建设。

龙滩水电站位于红水河上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天峨县境内,设计总装机容量630万千瓦,概算总投资243亿元。1999年12月26日,由原国家电力公司(出资33%)、(出资32%)、广西开发投资公司(30%)、贵州省基本建设投资公司(出资5%)共同发起组建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电力体制改革后原国家电力公司和原广西电力有限公司的股份全部划给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为保证龙滩水电站的顺利建成,项目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深化改革,对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与实践。按照“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原则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

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司管理机构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机电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目前,正式职工85人。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这样,形成了水电站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水电站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如水电站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

2.1.项目招标

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将工程项目分标如下表:

序号合同名称备注

1.左岸导流隧洞及左岸岸坡工程葛洲坝集团公司中标承建

2.右岸导流隧洞及右岸岸坡工程江桂联营体中标承建(江南水电工程公司广西水电工程局联营体)

3.大坝工程七局八局葛洲坝联营体中标承建(水电七局水电八局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联营体)

4.地下厂房工程1478联营体中标承建(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水电第七工程局水电第八工程局联营体)

5.升船机工程待招标

6.大法坪砂石系统工程葛桂联营体中标承建(葛洲坝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水电工程局联营体)

7.水轮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制造水轮机有东方电气集团中标制造发电机有哈尔滨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中标制造

8.大坝及引水系发电系统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制造待招标

9.升船机设备制造待招标

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对象为目前正在龙滩工地施工的六家大型施工承包人投标。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2.1.1.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1.2.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公司监事会和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过程监督,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

2.1.3.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公司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有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监督,监督全体评标人员都能遵守评标纪律,避免外界干扰,使整个评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合法程序进行,保证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2.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

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龙滩水电站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战胜自我。其次,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需要很高的条件,它要求招标者必须具有十分丰富的工程经验、扎实的专业知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对工程所具有的深刻的判断能力。即在无标底招标条件下,招标者应具备的评标方法和指标参数的合理确定、招标文件的严密编制、工程招标的有序组织、以及对投标单位资质管理和选定等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大量工程招标经验的总结和思考,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只有从管理制度上、管理方法上采取措施,才能铲除腐败的温床,彻底消除工程招标中的负面影响因素,真正地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标与采购。由此,龙滩水电站形成并确定了工程招标采购的总体构思,其核心思想和总则是:在工程招标采购中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权力必须受到监督。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水电站项目业主根据龙滩水电站的实际,进一步对工程招标采购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如何从制度上、技术上清除各类消极因素存在的可能性,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设计出一系列有关工程招标采购的组织方法、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无标底工程招标的方法;科学公正的评标办法;承包商资质信用的预审控制方法;招标采购的组织机制;工程招标文件的编制方法;工程招标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实施闭口总价和固定单价合同的措施等。

3.合同管理

3.1.合同管理的特点

龙滩水电站建设管理完全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合同管理制是建设管理的主线,其主要特点是:

3.1.1.严格合同的预管理。所谓合同的预管理,就是合同签订前,合同项目的计划立项、招标文件的编制及审查等,这是合同签订后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审查要以技术要求合理,商务要求严谨、公平,整体规划可靠为原则。

3.1.2.严格合同的签订程序。每一份合同的签订之前,合同文本都经各业务职能部门会审把关,然后甲乙双方要进行平等协商,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样减少合同执行难度。

3.1.3.严格按合同办事。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严格按合同约定办事,对质量、进度、安全、造价、文明施工等管理要求,都遵从合同约定。合同双方是平等的合同主体,一切事务的处理都以合同为准绳。监理工程师和设计代表,以及其他服务单位,都在合同规范的范围内履行职责。对于设计变更和自然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依据合同条款规定,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

3.1.4.完善合同清算工作。合同履行结束,逐一对合同进行清算,一方面,合同竣工资料要求齐备并符合国家档案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对合同费用问题要有最终决算,双方对决算结果都要签字认可。

龙滩水电站建设的合同管理只刚刚开始,随着工程的进展,必然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还有待于项目业主去研究去解决和实践。

3.2.强化工程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

随着我国的经济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的转轨,大型建设项目的管理也势必由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信用经济,水电站项目业主认识到,龙滩水电站建设必须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制,必须以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工程项目管理。

3.2.1.从组织上采取措施,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合同管理,制定一整套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合同管理的组织、合同管理的程序以及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均作出明确规定。

3.2.2.树立水电站建设管理中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作为惟一依据的意识,合同运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合同、经济手段管理和实施水电站工程。

3.2.3.选择确定符合水电站建设特点的工程承发包模式和合同结构,通过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和保证水电站项目管理组织的目标结构和运作。

3.2.4.根据水电站工程的具体情况和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在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大部分主要工程项目上均实行闭口总价合同,锁定建设成本。强化合同准备工作,从技术上和经济上采取措施,创造和建立实施闭口总价合同的前提条件:坚持以施工图进行工程招标,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随意性;强化工程招标中的合同意识,努力完备和详细一切技术资料和现场环境条件,使承包单位能够以最小的风险在完全公平的环境中进行投标竞争;严密制定合同文件,合理确定工程合同的界面与工程范围,事前分析可能存在的不确定事件和风险,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护措施;充分考虑和保证承包单位的利益,引导承包单位注重技术方案的竞争,集中力量用于工程的实施,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4.工程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通过对项目目标控制方法的不断研究和实践,龙滩水电站在工程管理和控制的具体方法方面形成了一些较有特点、较为成功的做法。

4.1.通过规划设计、科学技术、工程招标控制项目投资。在龙滩水电站的投资控制工作中,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技术、工程招标等方面入手,控制工程的投资,节约建设成本。水电站项目业主坚持以设计为重点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以极大的精力投入于工程的设计工作,进行设计方案的比较和改进,由此才有左右岸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的改变,经过设计优化的导流洞洞形设计方案,节约了大量的投资。控制水电站项目投资的另一思路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依靠科技来实现投资控制的目标。在工程的设计、施工方案、设备选型等各项工作中,均设立相应的研究课题,投入科研经费,开展了大量有关工程建设的科学研究、试验和实验,取得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既解决了工程难题,又为节约投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严格、严密的工程招标是控制投资的又一思路。通过重点强化工程招标工作,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良好环境,以最合理的合同价获得最好的施工队伍和最强的工程保障能力以及可靠施工技术方案。此外,前期工程通过实行工程闭口总价合同,充分依靠和发挥监理的作用等一系列控制措施和方法,使龙滩水电站的实际投资被控制在计划的目标投资值以内。

4.2.独立平行的工程质量监理。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水电站项目业主以制度建设作为抓好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建立层层负责的质量责任制,形成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工程招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作为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对于工程监理工作,在具体的做法上采取了特殊的措施,即在所有的工程监理合同中规定:工程监理单位必须同时与施工单位各自独立平行地进行全部工程的质量检测,包括必须使用独立平行的检测仪器和工具;独立平行地实施质量检测;获取独立平行的检测数据和资料;提交独立平行的检测报告等。这样在每一个工程上,都能同时得到分别来自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各自独立的两套质量检测与评估报告,可以切实掌握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确保得到一流的施工质量。

4.3.依靠科技缩短建设工期。对于为期6.5年左右的建设工期,首先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分析论证进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存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关键问题,事先研究制定解决的方案,超前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技术实验和系统研究等。在得到了解决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的系统方案之后,水电站项目业主紧紧抓住2007年7月1日水电站第一台机组发电的进度控制总目标不放。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集中力量做好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抓紧工程的设计工作,为后期项目实施阶段工程的顺利展开积极创造条件。在进度控制工作中,以进度大节点作为控制的关键,保证落实大节点目标;建立工程协调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协调各参建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实施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及时调整进度计划。科学的进度规划和有效的进度控制,为确保了龙滩水电站发电目标的按期实现。

4.4.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加强水电站项目档案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档案,龙滩水电站制定了有关工程文档资料、工程竣工资料等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实行文档资料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其中,采取的一个有效管理方法是赋予业主档案资料室在档案管理中的一项特殊权力:工程合同尾留款的支付签发权。水电站项目业主在工程合同中均约定,预留合同价款3%~5%的工程尾留价款,作为工程保证金和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的保证金。合同规定,工程参建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收集、整理、归档工程各环节的文件资料;工程竣工资料、项目档案经业主档案资料室认可接收,签发归档交接单之后,才能获得最终尾留款的支付。通过经济制约手段,有效、及时、规范地健全了龙滩水电站的前期工程项目档案。

运用上述这些管理思想与方法组织与实施工程项目管理,使龙滩水电站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成绩:

4.4.1.水电站的设计起点高、意识超前,通过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开发的构想,圆满成功地解决了远期与近期建设的有机协调,实现了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水利论文篇9

关于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的运用,其具有非常强的地域性特征,因为不同的地理区域气候状况以及生态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的服务目标,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但是由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并且相关的工程实践以及研究工作开展的较少,所以在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方法方面还不够完善,实际操作性不强,缺乏地域性特征。因为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涉及到力学工程,所以国家对于水利工程在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规范了强制性的标准,但是却没有对生态服务目标有明确的标准,所以生态设计理念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依据,发展的进程比较缓慢。

1.2设计人员和生态科技工作者的合作机会比较少,相关机制尚未完善

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在流域生态需水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意识较弱,尚未把生态服务目标当作常规设计要素进行考虑的意识普及。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介入比较迟,大多数是在确认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之后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又由于目前我国环境评价管理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市场尚不规范、不完善,环境评价单位主要替业主考虑,而相对地,对生态目标考虑就较少,更有甚者,有的隐瞒工程生态影响的真正后果,造成很多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太过突出,而生态效益却不显著。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合作的机会和机制较少,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和设计也相对滞后。

1.3在协调方面,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很多区域的水资源出现了短缺以及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自然保护区以及大型水库的周边区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但新的生态水利工程是在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前提下进行改造与优化,需涉及的因素很多。大都分是需要依靠原有水利工程设施,对一些分水工程与蓄水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重新调整水的去向或是对区域来水量进行重新分配等。原来水利工程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必然会受生态水利工程的介入的影响,比如:原来工程的防洪灌溉功能、排水标准、发电效能等,更有甚者,会对原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一些风险。因服务目标和功能的差异是原有水利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最为显著的差异,所以在开发生态水利工程的同时,有必要适度调整原有水利工程的服务目标和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需要系统全面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和原有水利工程设施的协调运行。

1.4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相关的生态水文测验资料不够充分

水文过程对生态过程的正负影响机理的分析若不能从水文测验站的观测资料去分析,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规律的基础上,就很难寻求生态水利工程的技术参数、设计理论和方法。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的水文测验工作比较落后,水文测验站尚未适应目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对资料的需求。目前,我国还未正式开展有关生态水文站方面的设计和布局,相关报道在国内也很少有。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应遵循的理论和技术路线

2.1以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为工程设计的基础

若要为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必须重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结合。由于生态水利工程的服务对象很广,一般同时涉及畜牧业、林业、湿地、农业、草原以及江河湖泊等生态用水与城镇、工业、居民、消防等经济生活用水,因此,若要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首先必须弄清生态目标对水资源的时空要求规律。

2.2对工程可能影响的关键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

受工程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生态目标应当能够由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准确识别,同时在工程规划阶段给予充分考虑,这是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应该遵循的重要理论。一项水利工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众多,从生态性的角度出发,就应该对关键的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分析,分析工程的修建会影响到哪些区域的生态平衡,区域内气候环境以及各项生态因素的变化,会对水利工程的运行造成影响。尤其是大型水库的设计,要对上游地区的自然降水、洪水期倒灌以及径流等各项因素进行分析,由此来对水库的蓄水能力以及水量的运用进行合理设计。对于水库建设后,泄水量的变化会对下游区域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分析,从而为生态设计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2.3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应当和环境工程设计进行有机结合

对于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如要实现水量和水质同步科学配置的目的,应充分吸收环境科学和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生态设计理念的出发点就是在水利工程中将环境工程中的理论进行实践,水利工程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应增强生态效益的作用表现。现阶段,我国的水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中应有机结合水污染。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设计方案,降低水污染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水利工程与水污染控制工程的结合是今后生态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水利论文篇10

21世纪我国的水利建设将会迎来以创新为标签的时期,水利建设也会逐渐向科学治水发展。一是治水思路的改变,由传统的治水思路向科学合理的调配水资源转变,水利建设的性质由工程性向资源性转变。进行水利建设时坚持水资源利用与节约保护并举、工程施工时建设与管理同时抓好、依法治水与科技治水双管齐下,保障水利建设健康持续发展;二是水利建设要进行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方式,从节水、治污、工程技术、调水技术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对策,运用科学方法发展水利事业。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水污染的治理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在未来的水利建设中,应该优先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减少水利建设中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破坏及影响,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开展水利设施建设,对水利建设中存在的违规现象及时处理上报,同时要做好水利建设的规划,坚持科学为本、综合利用的原则,对城市供水、排水系统进行优化配置,推动水利建设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逐渐被运用到水利建设事业中来。水利建设的信息化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如今已逐渐趋于成熟,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水利建设的信息化进程也开始加快。我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出台也标志着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展开。目前,在我国的水利监控系统、防汛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中都融入了信息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水利建设事业也将会朝着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水利论文篇11

2相关建议

笔者认为,改善当前的水利工程监理状况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几个点的问题。文章以监理工作为立足点,自上而下地提出相关建议:

2.1争取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

2.1.1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水利工程是关系到亿万民生的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安全,因此需要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进一步政策投入,起到政策导向作用。

2.1.2争取法律、法规支持推进水利工程监理相关法律和法规建设和落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近年来,中央对“依法治国”的高频提出,是国家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号,将极大促进水利行业的法律建设和推进。例如: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中关于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

2.2争取社会资本投入在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不仅要进一步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的资本投入,更需要与市场经济进一步结合,寻求社会资本的介入,从而为水利行业的发展积淀资本基础。2014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视察水利部时指出,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水利工程建设不能光靠政府,还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推进PPP、BOT、TOT等投融资模式,更多调动社会资金的力量,要用改革破解千年“治水”难题。

2.3提高监理单位能力

2.3.1监理单位资质监理单位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责任重大。因此监理单位的资质合规与否是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因素。

2.3.2监理单位的管理监理单位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是改善目前监理工作现状的重中之重。例如:组建符合标准的工程监理部,合理调配监理人员,最终保证在一线的监理人员能够胜任所在工程的监理工作。保证监理人员的授权,使其有良好的环境以保持监理工作的独立性。合理划分责任范围,使监理人员在能保证监理工作独立性的合理环境下,承担合理的、有限的、相关的责任,坚决杜绝一边倒的情况发生。最后,还需要对监理人员的考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考评机制。

2.4提高监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监理人员的相关技能、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此外,监理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廉洁、诚信、公平、守法”的职业准绳以“独立、自主、公平”为原则。监理人员不仅要在监理单位的主导下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接受相关培训,还需要自己在业余时间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使其充分胜任相关工作。

水利论文篇12

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召开一个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动员各级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将水利工程的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定位,陈述职工教育培训对于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性,了解职工教育培训与水利事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密切性,让领导人员和上下各级的工作人员都知道职工教育的必要性和它具有的重要意义,从而使领导和全体成员将其重视起来,在进行职工教育培训时职工能够全力支持和配合,在职工教育培训时员工能够自觉参加,从而使得职工教育培训能够顺利的开展。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负责各级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小组,这些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为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制定流程和培训计划,在此过程中要加大职工宣传力度,可以利用媒体或者是其他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宣传,从而打开职工的视野,丰富职工的知识量,从而使员工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二)创新方法,丰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

想要搞好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可以进行创新方式来丰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首先,要对培训模式进行创新,摆脱传统的“填鸭式”职工教育培训方式的影响,加大对新式教育模式的投资力度,利用类似于讲座形式、研究谈论形式、调研形式或者是网络媒体等形式来促进教育互动,使职工的学习成效得到提升。然后,还要将职工培训的内容进行丰富化,在培训过程中不仅仅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还要添加一些新的活水,加强职工的专业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提高职业安全教育,提升水利工程文化的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有关水利方面的政策法规的教育,为职工开展一些艺术文化课程,这样不但能够陶冶职工的情操,还能够提高职工的艺术水平,使职工在提高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从而使员工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发展。最后,领导可以为职工举办一些比赛活动,活动的内容要围绕水利工程的管理、所在岗位相关技能培训或者是专业技能竞赛等内容为主,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起员工的工作培训积极性,通过比赛的形式引导员工参与比赛,这样不但能够调动起职工的学习热情,使职工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还能够将一些需要职工掌握的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理论通过游戏得到更好的理解,使职工在水利工程工作中的一些检验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能够做到游刃有余,使水利工程事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完善机制,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在传统的水利职工的工作过程中,对于职工的教育培训这方面的重要性被领导忽视,工作效率下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要做好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构建健全的水利职工教育培训机制,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从而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行为进行规范,使得整个培训的最终考核评价结果更为公正。为了提高有关负责人对于职工培训的重视程度,可以将职工培训机制作为对其进行升值考核的一项基本内容。第二,要正确选择培训途径,将职工培训的范围和资源进行扩充。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活动不要过于单一简单,要具有多样性,与此同时要将每一级的培训渠道都进行疏通,并进行有效的衔接,并加大监督管理的强度,做到既不耽误水利工程的正常运作,又能够让每一个职工有同样的机会进行知识技能培训,使员工有充足的时间去体会和感受培训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对水利职工教育的整个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加大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不断引进高质量的教育培训人才,组建强大的师资队伍,从而有利于职工专业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各大高校或者是一些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联系沟通,这样可以实现很多知识和资源的共享,使职工教育培训的渠道不断拓宽。第三,为了实现有效的职工教育培训,可以将教育培训与员工以后的工资薪酬、岗位竞争情况、考核提升或者是员工的一些特殊待遇相互联系起来,构建一种与评优等相适应的一系列鼓励制度,从而有效的调动职工的教育培训热情,提供员工的学习士气,并实行培训评价奖罚制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在培训结束要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对于违规员工要进行一定的惩罚,从而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的正常进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