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3-04-23 15:42:27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1

2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

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要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计划包括预测将来、设定目标、决定战略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型零售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取得的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近期目标是最近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的战术目标,它包括近期实施那些营销措施,搞那些促销活动等。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制定战略方案、战术方案。所谓战略方案,是指企业领导和市场部、营销部门为了达到长远目标所制定的长远计划,这主要是确定商品市场战略;战术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所制定的市场营销的单项计划,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编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计划业务内容、担当部门、实施方法、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和实施进度。

3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体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领导关系,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当新的市场营销计划编制出来后,应考虑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便于对市场营销的组织领导,是否便于加快市场营销的决策速度,是否适应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如不适应,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确定内部的专业分工,决定市场营销部门内的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设置和业务分工;确定决定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每级组织中的决策人;根据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方法,决定组织机构内部所属部门的数目、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便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导能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营销进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组织领导,使市场营销顺利进行。

4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在市场营销的具体计划的实施中,零售企业各部门要明确详细计划,以及各部门在市场营销计划实施中的作用,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到人。为保证市场营销计划的顺利完成,对实施工作应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反馈—修正。为此,应该确定评价成绩的方法、评价项目、评价次数及评价人。在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找出实际情况与计划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进一步改善市场营销的管理活动。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者要对市场营销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其按期望目标运行,使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一致。要确定应对哪些市场营销活动进行控制,设置控制目标,建立一套能测定营销结果的标准,分析偏差原因,尽快采取改进措施,使达到预期目的。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2

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是对企业市场营销进行细致划分后,针对零售环节市场营销提出的概念。在这个方面具体实践需要结合零售环节的具体构成要素、零售中各个渠道;并在技术工具应用、市场对接融合等基本条件满足的基础上,将零售环节与其他产业链下的环节进行一些关联性思考,才能构建起较有完整性的基于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体系。以下就按照其“新理念”,提供一些解读它的“新视角”。

一、区分基于产业链与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

在商业时代,现代企业生产理论认为,可以将其整合在一个统一的产业链条之下。具体是根据企业生产有形产品或无形产品,把整个生产称之为生产制造;然后按照其生产环节,将其划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包括以产品为中心的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在这种产业链管理思维之下,基于产业链的市场营销需要与所有环节进行关联性对接。但从一般性的市场营销实践层面观察,我国企业多将其与零售环节进行直接对接。所以,需要先区分清这种单一化取向的不足之处,并从中增加针对产业链条主导下市场营销内涵的理解,为其赋予全面的意义。通过对基于产业链的市场营销理解,可以认识到基于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包含在其中,属于一个分支部分。另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在于将零售业的市场营销与零售环节市场营销进行混淆。按照产业链下的市场营销理念,可以把前者划分到产业链下的市场营销,而将后者单独作为一个基于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只有分清三个易于混乱的概念之后,才可以清晰地展开针对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的具体分析。

二、零售环节市场营销思路分析

根据现阶段我国大多企业在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的情况,主要不足之处体现在“营销思维”层面,所以,以下就采用“思路决定出路”的新结构经济学原则(可参看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对其进行原则下的思路、互联网时代的思路、以消费者为主体对接的思路三个面向提出三个“新思维”,为我国企业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提供一些“出路”。

1.“思路决定出路”原则下的营销思路

在新结构经济学的新思维下,开展零售环节市场营销,要从思维转变角度,转变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思路。具体解析,要求将零售环节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划分,包括以零售商为主的渠道销售、以消费者为主体的线上销售与线下实体店直销以及以营销人员为主体的活动营销等。在这三种类型的零售方式中,将市场营销与其进行结合,从而推进品牌战略的发展,增加零售额度。

2.“互联网+”战略下的营销思路

在互联网时代实践零售环节市场营销,主要是以信息技术工具为依托,实现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推广。在这个方面,基本经验是采用互联网、手机平台的便利性,将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推进到每个消费者个体或发掘潜在消费者。根据技术工具的属性进一步深入挖掘,发现它内在本质中包含有马克思•韦伯所说的“工具理性”,即在这种技术工具背后隐藏着一种新的互联网思维;将其具体化到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可以理解为针对消费者个体的市场营销;另一个启发是在这种新思维之下,提高以技术工具为导向的“更新速度”。

3.“体验式消费”潮流下的营销思路

零售环节与消费者群体的对接最为直接,为了满足零售环节的一般条件,需要在市场营销中植入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市场营销思路。在这种思路之下,要求展开针对消费者的信息收集,包括对产品的品类选择、规格选择、颜色选择,以及记录相关的消费者群体;然后按照消费者数据、渠道销售的经管人信息反馈、零售店工作人员的信息反馈对其进行消费者群体划分;在这个方面的具体营销实践,可以更好地将这种市场营销手段提升到细分市场的高度,并将市场营销与零售环节进行高效对接;再进一步可以将零售环节的销售直接融合到市场营销之中,形成新的“零售+市场营销”模式,提高市场营销在零售环节的价值与功效,促进体验式消费的实践。

三、零售环节市场营销路径及措施

1.品牌化路径及实践措施

由于零售环节与市场直接对接,因而它是直接构建品牌、建立品牌、打造品牌、维护品牌的直接路径。一般而言,需要按照零售环节的终端位置,从业态、品牌架构、渠道、客户能力、市场环境五个方面具体实践。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要求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有机结合,构建起一个品牌化的市场营销路径,深化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比如,在业态方面,就可以根据“最终交易”这个确定性,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从业态营销方面进行具体定位。实践操作中,要求按照上文中所说的“思路决定出路”的原则,先进行市场调研,或利用客户信息问卷调查,或利用零售商数据反馈,或利用零售店雇员问卷调查,或利用蹲点式的暗访记录,或利用技术工具实践大数据分析;以实际零售环节市场调研结果,推进以“消费者为主体”的市场营销方案。从品牌架构出发,实践零售环节市场营销。比如,以某产品为例,可以在几个不同的类型下构成一个系列,形成典型性复合品牌,因此,它属于双品牌架构;以此类推,也可以形成多品牌架构。所以,同是一个品牌,因其品类不同;同是一个行业,因其品牌不同,就会出现差异化的线性或平行性品牌架构。因此,市场营销中有必要针对零售环节所在的区域、店面等进行具体的营销方案设计。可以选择零售业市场营销中的“波士顿矩阵”,它既适用于产业链条下的市场营销,也适用于零售环节品牌架构方面的市场营销。零售环节的最大特点是“渠道为王”,所以,需要将市场营销与渠道销售进行融合;比如,某产品就在渠道零售的基础上采用“送匾额营销”“送冰柜营销”“附赠品营销”等。这种营销方式可以极快的传播,甚至形成一种以“品牌”为中心的“街景门面”,可以快速、大范围、遍地开花式地达到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目的,易于深入人心、产生影响。客户能力对接式的市场营销,要从客户推介、文化层次、客户与工商业匹配度等实践。充分利用客户载体,输出市场营销中的客户心理引导,如利用4C理论中的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就可以更好地将零售客户与市场营销进行关联,以消费者带动消费者扩大营销效果。在这个方面,主要依赖于市场营销人员与客户方面的对接,以及地推式的营销推广;尤其是以手机为平台,利用技术工具QQ、微信等进行对接式市场营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针对客户个体、客户相关团体之间的市场营销路径。市场环境会影响到零售环节的整体销售情况,因此,在进行市场营销时,可以将其与市场环境进行结合。如以区域为例,可以根据现阶段中心发达区的营销饱和度,逐渐向周边市场进行细致化的市场营销,把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扩大到“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这样,既可以将品牌营销进行一些延伸,也可以针对周边市场的假货、山寨货等进行直接性的区分与打击,达到维护品牌的目的。因此,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也属于多层面的营销,并不是局限于单一化的零售环节之中。

2.多层次路径及实践措施

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虽然局限在产业链的终端环节,但透过一般性分析与经验总结,可以认识到它也是由多个层次所组成。比如,其中包含有品牌化营销路径中的品牌推广、品牌维护等。因此,需要结合这种多层次的路径,按照上文提到的三个思维导向,对其再进行技术工具层面的营销路径,以及基于体验式消费路径的分析。现阶段零售环节包括传统零售方式与电商零售方式;以下探讨就在上述三种思维之下,根据不同的零售方式,对零售环节多层次路径的市场营销做出讨论。以传统零售方式为例,其市场营销可以借助“新思维”,按照细分市场、消费者主体、渠道销售、地域销售及周边销售实施针对移动终端客户群的市场营销方案。具体而言,即按照现阶段的零售市场区分,将市场营销定位在广大农村地域,利用上文提到过的附赠品营销,开设专营店体验式营销,以及上门营销、走村营销。在这个方面应该切忌主打销售产品的路向,而应该将主要的精力集中于联系企业文化、企业产品的知识宣传;即对产品真假进行区分的“鉴别传授营销”;以及发放与产品宣传相关的海报、小产品、宣传页等;这些在城市地域已经得到成功实践的营销策略在广大农村周边地域容易成功;也容易让品牌留下较好印象,尤其是一些大品牌在农村地域“山寨货”居多,为了市场的向好发展,以及维护品牌形象,需要做好零售环节针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市场营销。比如,某洗衣粉品牌,即是由于在农村地区大范围的出现仿冒品而失去了广大客户群体的信赖。所以,需要在这个方面将市场营销与其对接,提高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的效果、品质。以电商零售方式为例,主要是针对个体消费者、团体消费者。因而在“新思维”的指导下有必要以线上、线下两个路径进行市场营销方案设计。在线上,可以透过网购平台利用技术工具的便利性,打造出以“更新”为主要方法的市场营销,包括网页的更新、微博更新、博客更新等。在线下,可以按照“体验式消费”,设置具体的体验店、专营店,让消费者可以进行线下体验、观看、试用,然后在线上下单购买等。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可以提高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的品质化效果,并将营销与体验进行结合,从而解决客户在电商平台进行产品购买中担忧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还需要将关注点设置在售后服务的视角下,让市场营销转变为一种针对售后服务品质的监督与调查;以此能够更好赋予市场营销以更完备的功能。从具体操作方面看,可以对消费者进行调研;对零售环节的服务状况、服务态度、服务满意度等做出进一步区分;并在提炼、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针对零售环节服务的市场营销方案;从而满足零售环节市场营销的完备性、全面性;最后逐渐过渡到“零售+市场营销”的深度融合模式。

四、结语

以上文分析为基础,需要在学科认知领域建立基于零售环节的市场营销理念;并在这种新理念下,从新思维的角度出发,形成有思维指导、对接路径、具体实践措施的新型市场营销体系,从而推进我国企业在产业链下游的线上线下推广,并逐渐走向“零售+市场营销”的新营销模式,为企业市场营销开拓出新的发展路径。由于该领域比较陌生,希望借助此次探讨的机会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争取为该主题的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项目化管理的优势构建〔J〕.价值工程,2015,(1):169-170.

〔2〕孙丽英.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82-185.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3

我国的石油工业早已融入了全球一体化的行列,这使石油销售的市场不断被最大化,并在加大发展空间的过程中,提升了市场的激烈竞争性。要想提高市场的零售销售能力,就要在管理上进行更新,并且通过自身的实力来满足市场的竞争能力。

一、石油销售企业经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由于石油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强,市场的盈利分为不断被缩小,所以要想通过经营性来扩大润空间就必须拓展多方面销售渠道,而零售营销的利润比例也在逐年增大,所以,石油企业在销售方面必须抓好零售销售的主要方向。首先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要考合理的营销手段作为获利的根本,并且通过发展来提高经营管理范围,我国可以将企业看做一部车子,而企业中营销模式就是车子的发动机,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资源,而管理过程和规则制度,则是车子的外壳,它为企业提供整体的框架支持,保证其能够拥有良好的外观和结构,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要通过对管理形式的优化,来提升获利。这也是目前我国很多石油企业发展的现状,所以只要把管理搞上去,营销才能有前途,反之,都不能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良好的推动性,同时合理的营销策略和石油企业的发展也是相辅相成的。

二、石油零售营销中的管理创新的因素

1.石油零售商圈发展的必然性

石油企业已经很好的融入到整个销售过程中,这使石油零售范围形成较好的市场氛围,并且在市场走向、质量管理、质量竞争等方面深入管理,但是就目前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和开发上还是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对零售销售不易为然,并且缺少积极竞争的意识和风险,尤其在市场自主管理上,缺乏合理的市场市场依赖感。

2.营销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下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市场经济在改革和管理上都遇到很大的阻力,同时零售销售在资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不能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需求。

3.石油零售形式死板

目前石油商品的零售形势还不能在石油销售中占据较大份额,这使企业的商品确立形势还没有形成,企业在运行机制和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欠缺,同时传统的零售销售形势对整体机制造成较大的约束,容易出现管理松弛的情况,并且针对营销措施的决策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

4.销售人员素质较低

我国当前的零售营销人员在管理上容易出现财务缺乏性,尤其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还处于传统的经营形式,这就导致市场营销过程中缺乏良好的管理经营,并且要能够适合石灰主义经济要求的职业的经营形式美有形成。

三、石油销售企业在零售营销中的设计方向

我国的石油企业在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受粗放型经济的影响,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营销能力,同时营销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较强统筹性,这使整个企业在运转和协调的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当前一体化市场体系已经形成,很多科学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受到市场经济和扩张性的影响,这使石油企业在销售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石油企业必须紧抓多方面的营销渠道,并且从长远发展着手,对零售经营做出合理的条横,使其自身竞争力得到提高。我国的市场环境发生改变使很多的西方企业进行了陶正,兵器在大多数的企业营销管理中取得了成效。并且国际之间的大型石油公司在交易上更加密切。我们要想提升自身的经济能力,就必须保证市场交易的逐渐频繁性,并且通过多种渠道对创新模式进行创新,所以针对此我们在零售业的营销设计中要注意如下几点。

1.零售业发展理念的制定

在零售业营销设计的过程中,要先注意思想行动,并且根据石油销售的性质进行设计创新,要保证将先进的影响思想作为基础,在加大活动性和提高科学先进性等方面做文章,使其能够在市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升级,零售企业的交易活泼频繁,但是交易额相对较小,这就 需要将营销的主体思想进行转变,并且将客户作为上帝,一切的经济活动都是以客户的活动作为中心点,在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开展整体经营和管理,以求为客户提供将高效的优质服务,

2.创新经营管理组织

在营销设计上要要遵循石油销售的核心形式,并且保证整体运行商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要合理的考虑到零售营销所处于的位置,要根据实际的企业运作进行组织,这样才能保证石油营销中的高效性。同时在营销组织方面要具有关键性,同时做到高效运转,这在石油营销中处于一个关键的环节。在经营管理的范畴当中,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合理配置。并且在实际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行创新。石油销售必须对于企业的管理成进行精简,并且根据管理组织结构进行权责明确。尤其在业务专业的分化中通过管理组织体系,实现企业在协调和高效性上进行灵活的运转。

3.终端销售的配送环节

石油零售销售的过程中需要在盈利性和销售端来完成,所以每个销售终端都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合理的零售销售能够确立一个良好的运营理念,我国在石油企业销售中要抓好网络销售结构性,并且完善销售终端。在市场需求上要合理调整销售结构和布局性,对销售终端进行拓展,以求达到提高企业自身对营销市场的掌控能力。同时还要提升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能力,要在物流配送商进行创新思考,建立起最为合理的成本控制,并且能够合理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其次在销售渠道上还要进行合理的控制,根据物流性进行成本的合理化控制,同时要在成本和效率的基础上进行配送体系的完善,利用最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管理来实现物流过程的整体优化型,并且帮助物流企业能够科学合理的实现配货成本的保证,以求在营销过程中达到良性发展。

4.创新销售服务

石油销售中的零售业必须秉承一个创新销售的精髓,也就是通过合理的优质服务,来提高市场的发展高度,并且建立围绕客户发展的创新销售领域,并且在创新服务方面进行身体,要随时对客户销售市场进行变化形式的改变,对市场走向进行预测和把握,在丰富市场销售内同的同时,通过承诺形式和承诺内容来履行销售职责。

5.信息化销售形式的应用

在零售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技术机手段进行相应的拓展,在社会中的很多领域计算机技术都产生了影响,并且在企业生产和运营模式之间发生很大影响。同时要合理的应用网络资源带来的信息条件,目前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出现代化营销的快捷性,如果我国想在石油销售上出现突破,就要建设合理的保障系统,并且在企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引进营销模式也要跟随进行相应的变革。

6.建立良好的营销品牌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每个消费者都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合理保证,所以品牌的作用至关重要,在营销中必须建立良好的品牌影响力,这样才能使客户对产品的服务形式和理念更加重视,听说也是企业综合形式的根本体现,目前我国石油业零售率较高,所以为了扩大市场的占有率,就必须进行产品品牌的创新,以求提高品牌的地位。在另一方面品牌效益优势良好客源的保证。在品牌经营和策略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力好的品牌是发展的基础,我们必须培育出由中石油进行自主建设的品牌,以求提高产品的信任程度,同时明确品牌目标,是市场化和品牌效益能够相符,同时在营销方案和设计上,要合理突出品牌作用和地位。

四、石油销售企业中如何建立零售商圈营销

所有的商圈都是以商业性规划为主要特征,并且在规划中都不时的体现出气重要性,所以在零售商圈的经营过程中,必须合理重视商圈的动态性研究。也就是说,商圈需要一个动态的分析过程,同时对商圈在构成和规模。形式等方面进行动态性的实地调查,并且在分析。统计。选址等过程中制定合理的营销优化方案,并且根据商圈进行动态的结果分析,使商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动态的分析整个商圈的动态过程,并且使其成为一种基础性工作进行考虑,目前商圈营销主要体现在如下的几个方面。

1.合理的进行选址才是零售营销的基础

新设零售店在选择店址时,总是希望获得较大的目标市场,以吸引更多的日标人潮,这首先就零售经营者明确商圈范围,了解商圈内人口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非市场因素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明确商圈规模、形态,进行经营效益评估,衡量店址的使用价值,按照设计的基本原则,选定适宜的地点、规模、商品方向,使商圈、店址、经营条件融为一体,创造经营优势。

2.通过动态分析来提高零售经营策略.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竟争环境中,价格竞争常被人们使用,但它易于模仿,仅仅是竞争手段的一个方面,同时也非常有限。零售店在竞争中为取得竞争优势,以获得胜利,已广泛采取了非价格竞争手段,诸如改善零售店形象,完善经营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加强与顾客的沟通等等,这些都需要对商圈不断进行动态性研究,掌握客流性质、了解顾客需求、投顾客所好,采取针对性的经营策略,赢得顾客信赖,也即赢得竞争的胜利。

3.根据零售商圈实际情况来完善市场

石油销售的经营方式和策略在制定和调整中要利于商圈在多种环境中的发展,首先要对商圈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和分析,并且帮助其能够完成经营的基本过程,对消费者进行合理的识别,在发展顾客群体的过程中能够合理的吸引消费群体,同时积极的针对市场进行开拓性的策略营销,并不断的眼神经营形式,在商圈范围和竞争力的体现上能够获得收益。

4.通过零售商圈来加快资金运转

零售店经营的特点是资金占用多,要求资金周转速度快。零售店的经营规模受到商圈规模的制约,商圈规模又会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商圈规模收缩时,而零售店的经营规模仍维持原状,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一部分流动基金的占压,影响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利润率。由此,当经营者通过商圈研究,了解到经营环境及由此波及的商圈规模、形态发生变化,就可以适当调整、积极应对,从而加速资金周转。在石油销售过程中零售商圈在投资和经营范围上能够存在一定的基础性,并且在商圈业务开展的同时能够对零售形式起到很好的开发作用,可以说要保证商圈特性的过程中,进行动态化的发展,就能够在经营管理中达到科迪致胜,同时零售商家的投资性和经营性是商圈动态化变化的根本,在及时把握和方法调整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策略和规模进行对应化研究,使其能够满足在零售竞争经营中所需。

五、石油企业零售营销的基础

1.明确目标市场

石油零售企业在进行商圈的营销设计中要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对比,首先要细分市场中与公司管理相互一致,同时能够通过多种零售经营模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其中就需要针对资金实力、品牌知名度、销售场所、促销效率、单位成本等进行销售,同时要根据实际的竞争优势对市场中的重点环节进行细分,时零售形式在市场低潮状态下仍然能够得到利润保证。

2.扩大经营品种、丰富经营项目

石油零售商圈必须在零售项目上进行扩大,这样才能够达到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的目的,首先再做好油品的市场发展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强项和市场效益开展多方面的辅经营,例如油品经营 +便利店、油品经营+修车服务、油品经营+尾气检查、油品经营+洗车(汽车美容)等。这样不经能够扩大加油站的运营收益,能在其他项目中使其达到良好的运营效果。

3.采用灵活的促销方式

在零售形式要保证灵活多变,在现阶段我国对石油价格的控制十分透明,所以要想吸引顾客,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满足对成品油制定促销计划,首先要成立专门的促销机构,来进行整体结构性的促销管理,同时要根据加油顾客的实际需求来制定促销管理策略,很多加油站每年都会根据不同的促销形式和促销主要进行管理,并且根据不同的顾客发展来提升其石灰性,这样就能够满足顾客的多种需求,同时更好的激发顾客对促销的参与,使其达到促销的效果。

六、结束语

目前在我国,石油市场发展迅猛,这不仅为我国石油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要想保证在市场环境下,进行合理的发展,就必须能够开拓出完整的经营管理途径,并且在思想意识和管理形式上进行入手,通过拓展终端销售及加强组织管理来提升整体的整体管理的合理性,以求增强石油销售企业的行业掌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娟,吴建伟.商圈成长质量指标体系构建与优化[J].华东经济管理,2012(05).

[2]鲍志勤.入世后我国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03).

[3]乔智.石油销售企业须重视物流管理[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4(03).

[4]宛磊.余晓钟.省级成品油销售企业营销体制改革探讨[J].国际石油经济,2005(11).

[5]唐天.石油销售企业加油站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

[6]黄胜文.石油销售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甘肃科技,2010(19)).

[7]郭晓军,汤海洪,周述文.石油企业重组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影响[A].面向复杂系统的管理理论与信息系统技术学术会议专辑[C],2000.

[8]石元会,廖勇,曾保林,葛华,赵红燕.创新石油企业质量管理的思考[A].质量――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上)[C],2010.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零售商业企业要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是市场营销的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零售商业企业认清形势,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注意加强市场营销的管理。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它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商品促销、商品储运、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宏观经济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无力改变,只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商品销售,努力增加利润,就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进行分析、评价、选定目标市场,对市场营销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1正确分析和预测零售市场

零售企业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环境调查和分析对比,发现和补捉市场机会。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零售企业要把市场营销的全部活动作为完整的信息体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预计和推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供给量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以求在顾客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市场分析、预测中还要充分注意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竞争、技术因素、经营者可决策的企业内部因素。此次源自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商业循环的导火索,每次经济周期的形成因素不同,但是造成的客观结果却是相同的,即表现为经济的起伏。企业要在经济高涨期抓住发展机会,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利润;在经济收缩期更要注重市场营销,针对消费行为变化的新特点,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制定出富有实效的,既能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又能实现企业合理回报的市场营销策略,使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2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

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要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计划包括预测将来、设定目标、决定战略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型零售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取得的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近期目标是最近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的战术目标,它包括近期实施那些营销措施,搞那些促销活动等。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制定战略方案、战术方案。所谓战略方案,是指企业领导和市场部、营销部门为了达到长远目标所制定的长远计划,这主要是确定商品市场战略;战术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所制定的市场营销的单项计划,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编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计划业务内容、担当部门、实施方法、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和实施进度。

3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体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领导关系,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当新的市场营销计划编制出来后,应考虑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便于对市场营销的组织领导,是否便于加快市场营销的决策速度,是否适应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如不适应,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确定内部的专业分工,决定市场营销部门内的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设置和业务分工;确定决定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每级组织中的决策人;根据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方法,决定组织机构内部所属部门的数目、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便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导能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营销进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组织领导,使市场营销顺利进行。

4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713.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3-0135-02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我国网络购物的用户群已初具规模,市场容量与市场潜力巨大。与此同时,作为提供网络购物服务的网络零售企业也大量涌现,它们正以其无店铺零售的形式,借助互联网进行着各类商品的经营活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网络零售企业也同样面临来自行业内外的激烈竞争,企业在开放的市场上要想生存和发展,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是其基本条件。企业营销竞争力即企业在营销方面的竞争力,如何提升企业营销能力将是网络零售企业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企业营销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合理、有效地运用内外部的有形和无形资源,收集、分析内外部市场信息,系统、科学地制定企业营销战略与策略,并加以有效地实施、控制,从而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增加价值,不断地满足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综合需要,并在整体营销管理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促使企业整体营销管理过程以及自身的营销理念不断创新与升级,为企业创造可持续市场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企业营销竞争力正日益成为新经济形势下评价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尝试对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进行评价,提出了一套评价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对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各构成要素的分析评价,判断出企业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营销活动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了依据。

2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2.1营销竞争力指标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各指标必须符合营销管理理论,适应环境和发展水平,与网络零售企业营销活动的实际情况吻合,概念准确、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计算方法科学,系统、科学的反映其营销竞争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揭示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2)系统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有层次结构与系统性,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反映营销核心能力的整体特征,反映各个层次与维度方面的属性。

(3)代表性原则。

反映企业营销核心能力的指标可能有多个,应尽量选择有代表性的关键指标,避免面面俱到和相同范畴指标的重叠。

(4)可行性原则。

指标的设置应考虑到易于理解、内容操作简单,便于实施。

2.2营销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以上原则,围绕企业营销竞争力因素结构,建立逻辑严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有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这里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企业竞争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三个层次,具体见图1。

图1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体系图

该指标体系结构中的一级指标即目标层:营销竞争力。二级指标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营销资源力、营销组织力、营销传播力、营销形象力、营销信息力。三级指标是二级指标的进一步细分化与具体化,共有16项评价指标。

3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分为三层:目标层、主准则层、分准则层。目标层为“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U”;主准则层为U=(U1,U2,U3,U4,U5);分准则层为上一层的进一步细分,即U1=(U11,U12,U13),U2=(U21,U22,U23),U3=(U31,U32,U33,U34),U4=(U41,U42,U43),U5=(U51,U52,U53)。

(2)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权重。

用AHP法计算主准则层指标对应于目标层的权重集W=(W1,W2,W3,W4,W5),并依次计算分准则层指标对应于主准则层的权重集W1=(W11,W12,W13),W2=(W21,W22,W23),W3=(W31,W32,W33,W34),W4=(W41,W42,W43),W5=(W51,W52,W53)。

(3)确定评价市场营销能力的评语集V=(V1,V2,……,Vm)。在本文中V={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弱},其中m=5。

(4)企业营销竞争力指标计算:

CI=∑BiWi

式中,CI――企业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Bi――某企业第i项基本要素的评价分值,i=1,2,3,……;Wi――第i项基本要素的权重,W1+W2+W3+……+Wi=1。

(5)评价结果区间的等级划分。

根据所建立的评价方法的特点,可以将企业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划分为三个区间,表示企业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的强、中、弱。这三个区间为:强――优势区间,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80≤CI≤100;中――中等区间,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在:60≤CI

4应用实例分析

4.1卓越网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步骤

第一步,聘请有关专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这里,采用1-9的比较标度,通过专家咨询获得两两比较矩阵的原始数据,再用根法(一种近似算法)计算出最大特征根(权重)和一致性比率CR值,最后对所有通过一致性检验的专家的计算结果进行算术平均,得到指标体系各层次的权重,有关数据如下:

W=(0.205,0.190,0.220,0.216,0.169),W1=(0.304,0.266,0.430),W2=(0.327,0.365,0.308),

W3=(0.278,0.271,0.243,0.208),W4=(0.386,0.326,0.288),W5=(0.407,0.267,0.326),

V={很强,较强,一般,较弱,弱}。

第二步,专家评分。

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后,有关专家就对相关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参照评分等级给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打分。对专家评分情况进行统计后,可得出每一项指标的平均得分,如表1:

表1专家评分表

第三步,营销竞争力量化计算。

综上所述,卓越网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计算如下:CI=∑BiWi=90.027,CI表示卓越网的营销竞争能力的总得分,Wi每一个指标的综合权重,Bi表示这一个指标的专家平均给分。

4.2卓越网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结果分析

由此量化计算及营销竞争力评价结果区间的等级划分可知,卓越网营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数90.027属80≤CI≤100,处于强-优势区间,营销竞争力较强。

卓越网企业营销竞争力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营销资源力、营销组织力、营销形象力等方面,而在营销传播力、营销信息力等方面略有不足,具体反映在准则层的产品竞争力、价格竞争力、促销竞争力、信息沟通能力等指标,深层次原因为卓越商品种类较少、不够齐全;承担较高的促销成本,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能力较差等,故亟待进一步改善提高。

5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网络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的分析,使企业明确了自身及竞争对手的优势及劣势,判断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据此,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弥补差距不足,培育能力优势,最终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江东.中国网上零售企业营销竞争力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杨梅英,付晓娃,时玲.浅析制造业企业营销竞争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1).

[3]杨德立,郭惠玲.企业营销竞争力的理论初探[J].市场周刊:商务营销,2003,(5).

[4]卢政营.提升营销竞争力的途径[J].企业导报,2003,(8).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6

文献综述

1992年,中国零售业拉开了对外开放的序幕。20多年来,零售业态从以百货店为主的形态发展为多业态共同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中国零售市场不但成为中国零售企业的竞技场,更是国际知名零售企业的竞技场。由于零售企业竞争加剧,如何选择业态?如何认识业态的本质?如何将业态的特定本质为我所用,转化为零售企业的竞争利器?成为零售业理论与实践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借用经济学弹性理论,对各零售业态是否存在弹性差异,如何运用业态弹性差异调整企业经营战略进行初步研究与探索。

决定零售业态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方虹(2001)认为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是一切业态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谷永芬等(2004)认为零售业态的产生与演变和收入、消费有一定关系。鲍观明、叶永彪(2006)认为业态演变与一地区或一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并以英国学者J.B. Jefferys研究英国居民生活水平与零售业态的发展关系密切为例,说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鲁敏、乜标(2010)认为各零售业态存在与否主要由该业态的顾客让渡价值决定,即顾客总价值与顾客总成本的差额决定。上述研究成果虽然没有涉及零售业态弹性,但为零售业态弹性的研究提供了可能的分析视角。

概念与设定

弹性是指两个有函数关系的变量之间,自变量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相对变动的程度;弹性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灵敏度。

零售业态弹性是指,零售企业所经营的商品价格、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零售技术应用、消费者偏好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市场事件等因素的变化,对零售业态的销售量增加或减少的影响程度。零售业态弹性反映了零售销售量对上述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鉴于前述零售业态研究成果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设定: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代表现实的消费能力;以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对不同零售业态销售量的影响为业态弹性系数。

实证分析

(一)分析方法

第一,根据经济学弹性理论及计算公式,当自变量为GDP时,假设Q为零售业态销售量,Q为零售业态销售量变动的绝对数量; X为自变量GDP,X为自变量GDP变动的绝对数量。 Eg代表以GDP为自变量,以各业态销售量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的零售业态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按Eg绝对值的大小,把业态弹性分为四种:Eg>1,为富有弹性。即GDP的变化,引起销售额的变化影响较大,如果GDP变动1%,销售量的变动则超过1%;Eg

第二,根据经济学收入弹性理论,当自变量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时,设Ei代表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以各业态销售量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的零售业态收入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经济学收入弹性理论认为,当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时,代表销售的商品是正常商品;当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时,代表销售的商品是比较高档的商品;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 时,代表销售的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工艺美术品、各种高级消费品、旅游业以及其他奢侈品的收入弹性较大。

(二)数据描述

目前,中国零售业涵盖百货店、超市、大卖场、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折扣店、仓储店、网络商店等十余个业态。笔者选择零售市场占有率比重较大的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三个业态2011和2012年销售额的增长率数据(数据摘自商务部网站,该增长率为名义增长率)为因变量;当年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率数据(数据摘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其中GDP年度增长率由笔者转换计算为名义增长率)为自变量,如表1所示。

(三)结果分析

1.宏观经济发展对零售业业态发展的影响。根据弹性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如下:第一,百货店业态的弹性系数=百货店业态销售量增幅/GDP增幅。

2011年,Eg=20.1/17.45=1.15>1;2012年,Eg=10.3/10.12=1.017>1。 数据显示,百货店业态富有弹性。

第二,超市业态的弹性系数=超市业态销售量增幅/GDP增幅。

2011年,Eg=14.9/17.45=0.853

第三,专业店业态的弹性系数=专业店业态销售量增幅/GDP增幅。

2011年,Eg=10.9/17.45=0.624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零售各业态的影响。第一,百货店的收入弹性系数=百货店销售量增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011年,Ei =20.1/14.1=1.425>1;2012年,Ei =10.3/12.6=0.817

第二,超市的收入弹性系数=超市销售量增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011年, Ei =14.9/14.1=1.05>1;2012年, Ei =8.7/12.6=0.69

第三,专业店的收入弹性系数=专业店销售量增幅/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2011年, Ei =10.9/14.1=0.77

当然,对百货店、超市和专业店的业态弹性的分析结论尚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笔者经初步研究认为,百货店是富有弹性的业态,超市及专业店是缺乏弹性的业态,如图1所示。就零售业而言,业态的发展是动态的,新型业态还将在零售业发展进程中诞生。所有零售业态都会对经济发展、收入水平及其它市场因素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较为普遍应用的两种类型是:富有弹性和缺乏弹性,也有完全无弹性的业态,如某类具有不可替代属性的药店。

应用研究

(一)业态弹性差异体现零售业态应对市场的能力

自2010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两年衰退,零售业的各种业态都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而富有弹性的专卖店、百货店受影响较大,销售量下滑幅度较大,特别是专卖店,出现较大面积的倒闭关店情况,而缺乏弹性的超市和专业店等业态受影响较小。

当市场出现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时,弹性较大的业态容易受到更大影响。以2003年我国出现的“非典”事件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比较两个典型零售企业:在沃尔玛1979-2012年的销售额和王府井百货2001-2012年的销售额的对比中发现,从沃尔玛的销售数据中几乎看不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显著影响,其销售量持续增长,只是增长幅度有所变化,如图2所示。而从王府井百货的销售数据中能看出2003年的“非典”因素对其销售量的显著影响,2002年其销售额是33.3亿元,2003年销售量下降至31.8亿元,销售量的下降正是“非典”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如表2所示。

(二)业态弹性差异主导零售业态间的定价差异

富有弹性的零售业态诸如百货店、专卖店等,缺乏弹性的零售业态诸如专业店、超市、大卖场等,这些零售企业各具明显的差异和特点。虽然直接打折、购物赠物、购物赠券、积分返利、会员折扣、购物抽奖、特价区等会成为各零售业态常用的营销手段,但“天天平价”会成为超市和大卖场的定价策略,“店庆营销”、节日促销成为百货店营销特点。

1.超市“天天平价”的定价策略。超市业态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经营的商品基本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弹性较小。始终如一的低价策略成为超市业态经营的“杀手锏”。对于弹性较小或缺乏弹性的零售业态,并不适合“价格战”的竞争手段。

2.百货店“店庆营销”的营销战略。百货店经营的商品弹性较大,所以定期举办“店庆营销”类的营销活动能够取得显著的销售额业绩。

(三)百货店的业态属性制约其发展大规模自营制

百货店的业态属性决定其不能经营具有同质性的商品,其经营的商品具有两个特点:显著的差异性和较高的市场辨识度。这些较高品质的品牌商品价格弹性也较大,所面临的需求市场不易人为掌控。张艳(2010)认为百货店对经营模式的选择具有自,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模仿。

参考文献:

1.张艳.论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建设的机遇与挑战[J].商业时代,2012(25)

2.方虹.零售业态生成机理与我国零售业态结构调整[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10)

3.谷永芬,刘颖,刘月梅.中外零售业态的比较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4.鲍观明,叶永彪.零售业态演变规律的综合模型构建[J].财贸经济,2006(4)

5.鲁敏,乜标.顾客让渡价值与零售业态的演进—以战后日本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0)

6.吴志清.经济学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7

论文摘要:目前,我国零售行业已成为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仅仅靠价格竞争和规模化来获取市场份额已经不再是理想的竞争策略。建立文化营销,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文化精神需求,成为零售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成熟,零售行业擅长采取的价格战和规模化等策略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随之产生的具有较高层次的文化营销竞争已成为一种定势。文化营销战略以鲜明的时代特性、科学的经营理念、有效的实践运用使自己始终处于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从而能够有效地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如何科学、有效的将文化营销嵌入零售行业的竞争当中,是决定每一个零售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价格战阻碍零售业的发展

在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价格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打开和赢得市场,经营者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降低成本,平价商场如雨后春笋,折价销售遍地开花。然而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往往是博弈双方的利润极低,构成一个稳定的“纳什均衡”。这个结果可能对消费者是有利的,但对经营者而言却是灾难性的。

价格竞争策略是市场竞争中最常见的现象或方法。它有利于企业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效率,挤占市场份额。但价格战同时不可避免的引起业内同行之间的互相拼杀和报复,导致行业利润下降,国家税收流失,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和长远发展。由此看来,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盲目的追求价格下降所带来的微薄利润。不但不能有效的击败对手。反而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因此,零售企业必须加大营销观念的创新,以创新求生存、求振兴、求发展。

二、文化营销战略是零售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技术、高价值、高档次的商品不断增加,产品的差别化、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不仅包括质量、价格等理性层面的理解,而且越来越强调以文化知识、个性、品位等为主要内容的情感因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认知度及顾客的忠诚度,更好的吸引消费者。必须为产品或品牌注入更多的文化性因素,以显示和竞争对手的不同。而对于竞争激烈的零售企业。更要重视通过对无形资产的软投入形成差别化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文化营销则是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表达了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而引起价值共鸣,在价值共鸣状态中达成促销,完成文化营销的历程。

所谓文化营销是基于文化与营销的契合点,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一种营销方式。文化营销以消费者为中心,但是它强调物质需要背后的文化内涵,把文化观念融会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是文化与营销的一种互动与交融。近年来,很多零售企业尝试将文化营销的理念嵌入营销竞争之中,着力提高商业服务的文化档次,把消费者的购物过程变成知识的启迪、艺术的享受、情感的交流过程,相继开展了消费者知识讲座、摄影大奖赛、时装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营销理念的正确与否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企业文化的发掘和提炼不能以自我利益观为中心,必须重视消费者的价值感受,要真正把文化营销作为企业与消费者寻求价值认同的过程,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文化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企业所主张的营销理念。

三、文化营销的应用策略

(一)产品文化营销

对于产品的理解菲利普在《营销管理》中提到,产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核心层、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潜在产品。企业首先应满足消费者最基本的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然后在附加产品与期望产品上做文章。由于现代经济的发展,一般同类具有竞争力的零售企业都能满足最基本的产品层,要想进一步发掘产品的差异化,企业必须认识到产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物质的生理的需求,更要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产品文化营销是文化营销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设计、造型、生产、包装、品牌、使用等各个方面。例如,经过调查发现,2006年春节消费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货市场文化味特浓。一些零售超市独具匠心地将庙会引进店内,推出多种商品一条街等;还有的特意将春联、灯笼、年画、剪纸、爆竹等民俗年货纳为年货街,不再小规模销售;还有的在店堂布置上下足工夫:一串串红灯笼,形形的“福”字,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身着唐装的收银员和热闹的迎春锣鼓,增添了浓浓的年味。这些具有鲜明传统文化色彩的营销措施,使产品的包装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不仅良好地继承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而且创新发展融合了时代文化风貌,巧妙地利用文化差异增添产品的魅力。一方面使消费者赏心悦目,激起他们的共鸣与感动,另一方面商家自身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其实就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具体体现。

由此可见,提高产品自身的文化含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和欲望的核心价值,是加强企业文化营销的根本途径。

(二)品牌文化营销

在市场营销中,品牌不仅仅是便于识别,而且是产品形象和文化的象征。品牌是产品的一种“视觉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会逐渐转向品牌的竞争。牌文化营销就是要突出品牌个性,丰富品牌的内涵,增强品牌在目标市场上的号召力。

目前,对中国零售企业来讲,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着两条战线作战的问题。一方面需要迅速打造零售商的企业品牌,使得自己能够在即将展开全面“斗争”中占有有利地形;另一方面国内零售企业也要清醒地看到,许多跨国零售企业不仅拥有良好的自身品牌价值,而且努力打造旗下自有品牌的力度也是惊人的。在美国,著名的西尔斯零售公司90%的商品都是自己的品牌,以沃尔玛为例,其自有品牌销售额占全部销售额的比重很高,所开发的samschoice可乐,价格比普通可乐低10%,利润却高出10%,在自己门店中的销量仅次于可口可乐。因此,我国的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也应采取PB战略(自开发商品战略)进行产品开发,以取得品牌竞争的主动权。

在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的今天,“品牌”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在“人群”中识别的符号,它更是直接体现着一种差异化、一种价值、一种获得消费忠诚的理由。甚至可以武断一点的讲,品牌缺失的零售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位置,最先被淘汰与消失的就是那些“只卖商品”的零售企业。因此,只有经营名牌产品,并创造出自己的品牌文化,零售企业才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逐渐形成市场影响力,从而使品牌所代表的产品被充分认识和认同,也只有这样,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才愿意支付超过实物价值的额外价值,企业才能获得财务、竞争等方面的优势。

(三)个性文化营销

消费个性化是时代潮流。今天,消费者的素质空前提高消费者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等特点。市场已经细分到个人,社会呼唤一个人的市场。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的:客户需要的不是单一的技术,而是完整的解决方案。

个性文化营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进一步细分化和个性化的必然要求,它强调当今企业须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代表着当今企业营销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趋势。个性文化营销,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的营销要有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特色创造出需求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全方位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全面竞争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胜出;同质营销时代,没有特色就无法让消费者记住。特色化首先是基于对目标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深刻了解和尊重,是对竞争环境的深刻了解和把握,是共性营销中的个性文化营销。正如我国一些零售企业定时举办的“VIP文化节”。企业通过开展一些有品位、有趣味的文化活动,不但可以利用文化独特的亲和力,把具有相同文化底蕴与文化喜好的消费者聚集在一起,达成有效的沟通,取得价值观的认同。而且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个,起到促销的效果使企业的用户和潜在用户获得独特的文化附加值,起到“涧物细无声”的品牌推广效果。

由此我们认识到,营销绝不仅仅是促销。明确“我是谁”,打破固有思维定势和从众怪圈,走出个性化路线:寻找个性之根、形成个性之树、传播个性之香。求新求变,这才是我国零售业营销突围的必由之路。

上述几种文化营销策略,在实际营销活动中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个营销活动中也会运用多种文化手段。总的来说,在消费心理13趋成熟,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背景下,零售企业必须突破价格竞争的障碍,运用多种文化营销策略,创立品牌,更新与消费者的价值链关系,打开“文化”思路,多层次、多角度、个性化地实施文化营销策略,把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l]崔会斌,曾路.文化营销——提高品牌权益的有效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3).

[2]胡志伟.文化营销的误区与超越.商业现代化,2007(6).

[3]张党利,郗芙蓉.文化营销概念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2).

[4]朴世镇.文化营销的战略及模式探究.商业时代,2007(8).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8

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健康发展对于满足居民的农产品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产品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及繁荣农产品市场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经过经济体制30多年来的改革,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经历着变革。从1979年实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来,农贸市场开始取代国营和集体零售组织,成为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要组织形式,发挥了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结构的变化,农贸市场已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超市零售作为农产品的一种新的零售业态开始出现,四川随之也引进了这种零售形式,逐渐与传统农贸市场零售构成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要形式。基于此种变化,应该怎样去把握变迁的源泉和动力,找到影响变迁的诱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对于政府规范农产品零售市场以及零售组织经营管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研究综述

农产品零售业态从营销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处于农产品营销渠道终端市场的一种组织形式,农产品营销渠道是指农产品及相关服务通过一系列相互依存的组织或个人,从提供者转移到消费者的途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李春成、李崇光,2007)。因此本文将农产品零售业态定义为通过买卖形式将农产品直接售给消费者的商品销售行业。国内学者对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问题直接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其代表主要有:董晓霞等(2006)把我国城市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期,国营菜场时期、农贸市场时期和超市迅速发展时期,并阐述了超市零售对农户的影响。邓涛(2006)对我国的生鲜零售业态变迁历史作了细致介绍,指出超市取代农贸市场的生鲜零售主导地位,是生鲜零售业态变革的正确途径。宣亚南等(2003)对生鲜超市压倒农贸市场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两种零售组织也理出了一些各自的特点,认为生鲜超市取代农贸市场暂时还有难度。

业界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选择问题和零售终端组织形式的超市零售有大量研究,其主要的学术观点集中于超市是否能很快取代农贸市场的主导地位。胡定寰等(2003)通过对北京市民蔬菜消费现状的调查,建立二元选择模型,研究了城市居民“生鲜”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指出消费者收入的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超市本身经营特点,超市扩大“生鲜”农副产品的销售数量和范围,逐步地取代农贸市场和个体经营商贩,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齐永智(2004)认为农产品超市是未来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左两军(2006)在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超市经营的动因之后,提出农产品超市经营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李春成等(2007)认为由于超市和农贸市场不同的特点,使其有各自的市场空间,一定时期内会继续共存;赵晓飞等(2009)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发现,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两大渠道终端各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这种优势和劣势在短期内不可能互补,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生鲜农产品市场上农贸市场和超市并存的格局仍将存在。这些文献从侧面也反映了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一些内容和问题。

相关研究通常是设定一系列变量,然后利用实地调查数据加以验证,得出最后结论,缺乏建立理论模型从宏观上把握影响零售业态变化的根本元素。或者通常是以一国为研究对象,缺乏对构成国家成分的地区或者省份进行具体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零售业态变迁各阶段四川居民收入水平特点和农产品零售业态发展状况,应用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分析,指出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农产品零售组织各自竞争力是影响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诱因。

假设的提出和理论推理

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变迁从改革开放起,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取消统购统销的过渡时期。1978年改革开放刚起步至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简称《十项政策》)颁布,明确提出取消统购统销制度,把市场机制引入农产品流通。这个时期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特点表现为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合作组织是农产品零售主体,农贸市场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第二个阶段,农贸市场时期(1986-1997年)。《十项政策》颁行以后,农贸市场得到快速全面的发展,成为四川城乡农产品零售的主要业态。1988年 “菜篮子工程”的实施,农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第三个阶段,农贸市场和农产品超市零售共营时期(1997年至今)。农产品超市出现并迅速发展,逐渐与传统农贸市场构成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要形式。

解释零售业态发展动力和变迁的理论主要有零售轮假说(McNair,1958;Izraeli,1963)、零售手风琴假说(Hollander,1966)、真空地带假说(Neilsen,1966)、两极化理论(Gist,1968)、零售生命周期理论(Bass)等,他们尽管解释问题的角度不同,但都强调消费者的导向原则。消费者的效用程度不仅关系到对零售企业的效益评价,也是实施营销战略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基础(中村孝士,1987),还是零售业态发展变化的动力源(Bauer,1960) 。凯恩斯认为,需求决定供给,同样也可以理解为消费需求决定流通组织。根据消费者效用理论,人们从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受或有用性称之为效用或者收益,理性的消费者在消费一种商品时总是期望自己所获得的收益能够达到最大化,即效用的最大化。而影响消费效用实现最大化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变迁。

在强调需求的决定作用时,同样不能忽略了供给的重要作用。作为农产品流通终端的零售组织,自身的竞争力在决定了与对手相比不同的市场地位的同时,也反映了供给水平。通常情况下竞争力与供给水平成正比,竞争力越强,供给水平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假设2:零售组织的经营竞争力是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重要原因。

因此本文主要是从需求和供给角度,将影响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各种因素,归结为居民收入水平和自身竞争力两大要素。下面应用SCP框架分析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理论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为假设建立理论依据,最后结合四川零售业态变迁过程中居民收入水平特征和农产品零售组织发展特点的实证分析,验证所定假设的合理性。

(一)零售组织的SCP分析

建立在主流的微观理论基础上的产业组织理论以产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侧重于从供给角度分析单个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经济绩效,即SCP分析框架,从而达到分析产业内部不同组织之间的资源配置结构及其关联性,以及垄断、竞争与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借助SCP分析框架对三种零售组织的结构、行为、绩效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厘出各自的经营竞争力,如图1所示。

1.零售组织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组织行为一般由其市场结构决定,基于市场结构特点,采取相应的市场行为。三种零售组织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如表1所示。

2.零售组织的市场绩效和竞争力。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决定了零售组织的市场绩效。通过上述对三种零售组织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分析,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处于过渡时期的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组织带有行政垄断的特点,效率很低;带有完全竞争特征的农贸市场在短期内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本身经营模式比较落后,利润率较低;超市零售带有很强的垄断特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是市场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透过市场绩效,三种零售组织的优劣势分析如表2所示。

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组织竞争优势在于拥有强大的行政干预力量,劣势在于本身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竞争力低下;农贸市场和农产品超市优势和劣势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互补关系,能方便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二)消费者效用论的运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是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组合时,应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用Y表示预算支出,用P表示价格,用X代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数量,Pg、Pn、Pc分别表示国营价格、农贸市场价格和超市价格,g、n、c 分别表示消费者同一时期内去三种零售组织购买农产品的次数,U表示效用。假设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农贸市场、超市是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三个零售终端,任何一个消费者用于消费农产品的Y在一定时期内不变,且Pc>Pn>Pg,同时,任何单独的消费者不能影响价格。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可以表示为:

令Max(U(x))=U(g,n,c)

s·t·P*X≤Y

消费者选择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的边际效用为MUg,选择农贸市场的边际效用为MUn,选择超市的边际效用为MUc。则有:

MUi/MUj= Pi/Pj(i≠j,i=g,n,c;j=g,n,c)

根据P*X≤Y,推出P≤Y/X,而要使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化,P应该等于Y/X,所以P为消费者选择农产品零售组织的临界价格或者说可以接受的最高价格。在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总量一定时,其选择零售终端的临界价格与消费者预算成正比。通过三种零售组织农产品价格与消费者可接受的最高临界价格进行比较,来解释消费者对零售终端选择的差异。

第一,P≤Pg时。当消费者可接受的临界价格小于等于国营零售组织的农产品价格时,消费者只有选择在国营零售组织或者价格更低的零售组织进行农产品的采购。即在消费者收入水平很低,或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足以支付起比国营零售组织更高的农产品价格时,消费者收入水平决定了这个时候只能选择国营零售或者价格更低的零售组织。

第二,Pg≤P≤Pn时。即消费者可接受的临界价格大于等于国营零售组织的农产品价格小于等于农贸市场的价格时,国营零售和农贸市场共存,当P更接近Pg时,人们更倾向于前者;反之,则倾向于后者。

第三,Pn≤P≤Pg时。同理,消费者由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可接受的农产品价格逐步提高,这种情况下,农贸市场和超市零售都是可选择的农产品零售组织形式。

第四,P>Pc时。人们可接受的农产品价格已经高于超市的农产品零售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很高,对农产品消费时已不再受预算的约束。因此消费者更愿意在超市或者比超市定位更高的零售组织购买农产品。

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诱因实证分析

本文结合各阶段四川居民收入水平特点和农产品零售业态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上述理论假设。所选用数据来源于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和四川经济年鉴。有些数据鉴于资料所限,存在一些缺省,但不影响论文结论。

(一)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1978-1985年)国营商业公司和供销社合作组织是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体,农贸市场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居民收入决定的消费状况呈现出Pg≤P≤Pn的水平。

验证假设1: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四川零售业态的变迁,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这个阶段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基本处于贫困状态,居民的购买力低,国营和集体零售组织因此能得以继续存在。但同时这个时期居民的收入呈现上涨趋势,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农贸市场开始恢复和发展。居民收入决定的消费状况正是呈现出Pg≤P≤Pn的水平,假设1成立。

验证假设2:零售组织的经营竞争力是四川零售业态变迁的重要原因。按照上述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贸市场比国营和集体零售更具竞争力。如假设成立,则要求随时间的推进,农贸市场应该呈迅速成长状态,国营和集体农产品零售组织发展渐缓或衰退。

由表4可见,集市贸易成交额连年上涨,国营、集体商业零售组织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事实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

(二)农贸市场时期

这个时期(1986-1997年)农贸市场成为四川城乡农产品零售的主要业态,消费水平处于P接近等于Pn的水平,消费者要获得最大化效用,就应该首选农贸市场进行农产品采购。

验证假设1,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这期间四川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提升快、总体水平不高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继续上升,基数逐渐扩大,居民的消费购买力相比过渡时期阶段有了极大提升。另一方面,恩格尔系数仍然较大,城镇基本上为温饱水平,农村更是处于贫困水平。居民基于农产品的消费还是更多出于价格、数量等方面的考虑,推动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要组织形式。居民收入水平特点正是农贸市场这种零售组织模式发挥作用的决定因素,符合假设1的结论。

验证假设2。这个时期消费者在考虑价格的前提下,更多是数量和种类上的需求,农贸市场相较农产品超市和其他零售形式更具竞争力。表6是四川1986-1997年农贸市场发展状况。

这个时期集市贸易不管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得到了极大扩大,农贸市场呈现一家独大的局面。相应地,农产品超市零售组织刚处于萌芽阶段,无力与其抗衡,其发展特征符合假设2的结论。

(三)农贸市场和农产品超市零售共营时期

这个时期(1997年至今)农产品超市零售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表现为Pn≤P≤Pg。

验证假设1,如表7所示。

可见这一时期四川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已解决,城镇进入小康并接近于富裕阶段,2009年农村收入也迈入小康水准。但由于仅限于小康水平和温饱水平,城乡发展不平衡,因此不同的消费群体和不同的区域性特征消费差别便得以呈现(见表8)。到目前为止,超市并没能取代农贸市场,而是二者得以共存。居民收入水平特点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假设1成立。

验证假设2。由理论推理可知,农贸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低价格、便利性等方面,主要是针对收入水平不高的消费者,即P更接近于Pn的购买者。农产品零售超市的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更安全、更卫生、优质、环境舒适等方面,主要针对收入水平较高的消费者,即P更接近于Pc的购买者。四川零售业态这一阶段的特点就应表现为农贸市场所占市场份额虽大,但逐渐减缓或下降,相应地,农产品超市所占市场份额渐高、规模扩大。通过表9、表10显示,这一时期统计数据与假设相符,假设成立。

结论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和零售组织竞争力是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源泉和动力。居民消费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在需求量一定时,影响效用的决定因素是收入水平,需求决定供给,因而收入水平决定零售组织形态。供给反过来影响需求,而影响零售组织供给水平的主要要素是其竞争力,因此组织竞争力是零售业态变迁的重要因素。通过四川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各阶段的相关统计数据验证事实与理论相符,证明了居民收入水平和零售组织竞争力是四川省农产品零售业态变迁的源泉和动力。本文是在没有考虑需求量变动下做出的假设和验证,但通常需求量变动也会体现在收入的变动上,因此这不会影响本文的结论。

第二,长期来看,超市零售取代农贸市场的市场主体地位是一种趋势,但短期内不会发生。长期而言,超市零售作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高阶段的产物,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取代在较低阶段产生的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零售业态的主体,但短期内不会出现。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四川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局部地区已达到P>Pc的消费水平,但总体却不高,到2009年城镇居民仅接近富裕水平,而农村居民只有小康水平。表现为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农产品零售业态发展的不平衡和复杂性。收入发展不平衡,使得农贸市场和零售超市都有各自的消费群体和市场空间。零售市场组织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要,也是二者共存的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零售终端绩效评价与比较[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2.董晓霞,毕翔,胡定寰. 中国城市农产品零售市场变迁及其对农户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2)

3.邓涛.生鲜农产品零售业态变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宣亚南,易福金,陈志颖. 我国生鲜农产品零售方式变化趋势、影响因素与对策初探[J].农村经济,2003(11)

5.胡定寰.农产品二元结构论—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07(2)

6.齐永智,漆雁斌.农产品超市:未来农产品销售的主渠道[J].经济论坛,2004(11)

7.左两军,牛宝俊.我国农产品超市经营发展的动因和前景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6(2)

8.赵晓飞,杨英.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武汉市武昌区的调查[J].财贸研究,2009(2)

9.袁玉坤.武汉市居民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选择研究—以农贸市场和超市选择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0.冯忠泽,李庆江.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9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1)

11.董晓霞,黄季,ScottRozelle,王红林.北京超市发展及其周边地区农户果蔬生产和销售的特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11)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9

国际零售企业开展跨国营销已有二十多年了,早在1985年,零售学家Kaeher提出有关零售企业国际化营销动因理论,他归结于“拉动(pull)”和“推动(push)”要素,这种思路为理解零售企业国际化的动机提供了一个基础框架。还有学者认为零售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利用在本国发展起来的竞争优势,例如,经营模式、品牌、专业优势和健全的网络体系等。欧洲电器和DIY零售业务是在市场的集中和规模经济的推动下创建的,它为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动因分析提供了参考。

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动因也可以归纳为:跨国营销的“推动力”和“拉动力”因素。“推动力”是推动我国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潜在内力,包括零售新技术、独特的产品、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国内市场狭小发展空间的限制等等。而“拉动力”主要是从国外市场的吸引力来看,国外众多的市场机会和市场规模、良好商业基础设施等因素,促使国内零售企业扩大经营空间,实现零售行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一、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推动力”

1、应用新技术增强竞争能力

零售新技术是推动零售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应用于零售经营,不受时空限制,轻易迅速更新与获取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商品交换成本。据专家估计,目前互联网上的交易成本约等于传统方式成本的1/10,这使零售企业在跨国发展交易成本上大大降低。随着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我国零售业中广泛应用,使零售业的技术含量陡增,这不仅表现在拥有尖端的科技设备,更包括专业人才的吸纳和使用。迫于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大型零售企业加大了技术投入和人才引进,例如,一些大型零售连锁企业相继建立计算机网络,采用条码技术和POS系统,对产品的采购、销售、库存实行单品管理,自动补货,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企业竞争能力的同时,为零售企业在目标市场上实施跨国经营赢得了比较优势。

我国零售企业意识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供应链的管理,重视物流技术的开发和配送仓库的建设,在2003年我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企业建配送中心1346个,较2002年增加144个,增长比率为、12.2%。零售企业通过对适销品类的大批量采购,降低进货成本,实现商品的低价定位策略。利用新技术通过与供应商共建联系系统(如信息共享),辅助供应商可以降低产品成本,如对供应商的劳动力成本、生产场所、存货控制及管理工作进行质询和记录,迫使其进行流程再造和提高价格性能比,使供应企业同零售企业站在同样的角度致力于降低产品成本及其供应链成本的运作。

2、具有商品和服务的优势

我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国,比如,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服装、鞋帽、玩具等产品,由于物美价廉深受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一些国外知名厂商(如沃尔玛)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基地,中国的零售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展出口,如我国的轻工、纺织、日用品、农业机具、家电、小型机械都很适合非洲市场,哈尔滨百货商场就与哈尔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合作经营,将国内市场滞销积压的库存商品运至安哥拉的保税仓库,在安哥拉开展灵活多样的批零业务,生意极为兴隆;另外,中国轻工技术合作公司在马里开设了“新华商店”经营批零业务;福建外贸中心在非洲建立了“西非分拨中心”兼营批、零业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商品,如民族工艺品、古玩、中药等在发达国家也备受青睐,也可以成为主力经营的商品。

现阶段,中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与相关服务行业的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零售设施技术提供者的快速进步,使得零售业在走出去时得到服务和支持,为企业长期、持续地开拓国外市场提供养料。与零售业相关的行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支持。零售业相关行业主要有商品的生产者、物流供应链企业和金融、保险、信贷等服务行业以及零售设施技术的提供者。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世界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的许多产品畅销国外市场,受到各国消费者的欢迎。中国的出口商品会成为零售企业走出去海外办店的主要商品来源,也会因此而成为主要特色之一。

3、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零售商业巨头,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和麦德龙等,基本上都已进入我国,目前还加快了在我国扩张的步伐,展开了扩张竞赛。未来在20年内,外资商业网点将遍布中国各地、商业竞争将空前激烈,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空间在不断萎缩,严重阻碍了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无法实现规模效益。我国零售企业只有实施跨国营销战略开辟新的生存空间,才能稳步发展;也只有实施跨国营销战略,才能更快、更直接地培育和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如果局限于本土作战,将会非常被动,防不胜防,最终节节败退,丧失本地市场这块肥沃的“疆土”。从零售企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总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自国内至国外逐步发展壮大的。零售企业要壮大乃至成为行业巨头,就必须实施跨国营销的战略。

二、我国大型零售企业跨国营销的“拉动力”

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经济全球化使零售企业经营诸要素跨国流动的障碍越来越少,而且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就是市场全球化,零售企业商品购销、资金筹措等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才能最优地实现“贱买贵卖”,获取最佳效益。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经营要素的零售企业,面对许多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经营要素的竞争对手,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因而,国际化经营成为零售企业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必由之路。也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摸爬滚打,在与跨国零售商较量的过程中才能学得真本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培育和增强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在广阔的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各国家之间的贸易协议或联盟协定为零售企业的发展扫除了部分障碍。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促进国际商务和放松管制发挥重要作用,还有欧洲共同市场、东南亚国家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都为零售企业提供了广泛的跨国营销的机会。

作为WTO的成员,中国企业应享受的权利主要有:享有多边的、无条件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与国民待遇;享有“普惠制”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享有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争端的权利,等等。就零售行业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世贸组织成员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对中国零售企业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实行国民待遇方面。这就为我国零售企业实施跨国营销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2、国际市场机会涌现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结构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市场机会所在。同时,各国的文化、产品、服务也存在着差异,而各国国内消费者的需求是多样的。要求有多样的产品、服务与之相适应,这也为零售企业实施跨国营销提供了盈利的机会。同样的产品、服务在不同国家存在价格差异,较大的利润空间诱使零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及落后国家生产水平较低,商业发展滞后,市场供应总量、结构都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都为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舞台。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10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零售商业企业认清形势,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注意加强市场营销的管理。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它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商品促销、商品储运、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宏观经济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无力改变,只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商品销售,努力增加利润,就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进行分析、评价、选定目标市场,对市场营销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1 正确分析和预测零售市场 

    零售企业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环境调查和分析对比,发现和补捉市场机会。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零售企业要把市场营销的全部活动作为完整的信息体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预计和推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供给量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以求在顾客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市场分析、预测中还要充分注意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竞争、技术因素、经营者可决策的企业内部因素。此次源自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商业循环的导火索,每次经济周期的形成因素不同,但是造成的客观结果却是相同的,即表现为经济的起伏。企业要在经济高涨期抓住发展机会,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利润;在经济收缩期更要注重市场营销,针对消费行为变化的新特点,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制定出富有实效的,既能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又能实现企业合理回报的市场营销策略,使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2 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 

    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要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计划包括预测将来、设定目标、决定战略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型零售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取得的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近期目标是最近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的战术目标,它包括近期实施那些营销措施,搞那些促销活动等。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制定战略方案、战术方案。所谓战略方案,是指企业领导和市场部、营销部门为了达到长远目标所制定的长远计划,这主要是确定商品市场战略;战术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所制定的市场营销的单项计划,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编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计划业务内容、担当部门、实施方法、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和实施进度。

    3 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体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领导关系,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当新的市场营销计划编制出来后,应考虑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便于对市场营销的组织领导,是否便于加快市场营销的决策速度,是否适应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如不适应,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确定内部的专业分工,决定市场营销部门内的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设置和业务分工;确定决定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每级组织中的决策人;根据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方法,决定组织机构内部所属部门的数目、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便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导能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营销进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组织领导,使市场营销顺利进行。

    4 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11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零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街小巷,中国零售商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零售市场大肆攻城略地。使零售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这就要求零售商业企业认清形势,全面加强企业管理,特别注意加强市场营销的管理。市场营销是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满足消费需求,实现企业目标的商务活动过程,它包括市场调研,选择目标市场、商品促销、商品储运、商品销售和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企业业务经营活动。

宏观经济是企业的生存环境,企业无力改变,只能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扩大商品销售,努力增加利润,就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为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对市场进行分析、评价、选定目标市场,对市场营销的各种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1 正确分析和预测零售市场

零售企业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环境调查和分析对比,发现和补捉市场机会。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零售企业要把市场营销的全部活动作为完整的信息体系,要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预计和推测未来的市场需求,供给量以及他们的变化规律。在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中不断发现那些尚未得到满足的市场需求,以求在顾客的满意之中不断扩大市场销售,长久地获取丰厚的利润。在市场分析、预测中还要充分注意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文化、法律等因素、竞争、技术因素、经营者可决策的企业内部因素。此次源自美国次级贷的金融危机不过是商业循环的导火索,每次经济周期的形成因素不同,但是造成的客观结果却是相同的,即表现为经济的起伏。企业要在经济高涨期抓住发展机会,扩大商品销售、增加利润;在经济收缩期更要注重市场营销,针对消费行为变化的新特点,灵活运用市场营销,制定出富有实效的,既能刺激消费、扩大消费,又能实现企业合理回报的市场营销策略,使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保持稳健经营。

2 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

要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要制定可行的市场营销计划和措施,计划包括预测将来、设定目标、决定战略和技术、制定可行的营销方案。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大型零售企业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它包括取得的利润、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近期目标是最近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的战术目标,它包括近期实施那些营销措施,搞那些促销活动等。制定目标之后,还要制定战略方案、战术方案。所谓战略方案,是指企业领导和市场部、营销部门为了达到长远目标所制定的长远计划,这主要是确定商品市场战略;战术方案是指为了达到短期目标所制定的市场营销的单项计划,确定最适合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合。编制实施计划,确定实施计划业务内容、担当部门、实施方法、必要的资金、人员、设备、所需要的时间和实施进度。

3 确定市场营销的组织机构

企业要搞好市场营销就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才能使市场营销活动有效进行。市场营销组织机构体现企业内部的业务分工,各部门的职责范围以及领导关系,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依据和前提。当新的市场营销计划编制出来后,应考虑本企业的市场营销组织机构是否便于对市场营销的组织领导,是否便于加快市场营销的决策速度,是否适应计划的实施和评价;如不适应,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其中主要是:确定内部的专业分工,决定市场营销部门内的管理职位、专业职位的设置和业务分工;确定决定权的集中或分散程度以及每级组织中的决策人;根据业务内容、管理人员的素质、决策方法,决定组织机构内部所属部门的数目、管理范围、人员编制,组织机构的设置应便于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市场营销的领导能力,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市场营销进行切合实际、富有实效的组织领导,使市场营销顺利进行。 转贴于

4 市场营销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零售业市场营销论文篇12

近几年来,我国的零售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是进入流通领域的经济成分,还是市场供求关系,与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有很大不同。我国国有商业和集体商业占统治地位的现象已一去不复返。零售业的所有制结构、经营方式、经营业态都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竞争愈演愈烈。零售业要获得投资利益,不但要研究现实的供求关系,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影响未来销售业绩的整体营销环境,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和营销策略。

1、世界经济一体化将更加深化,外资商业将逐步进入中国。随着我国即将加入WTO,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也将日益提高,原先对零售业采取保护的措施将会逐步取消,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必将吸引跨国零售企业来分享这块蛋糕,与国内的商家进行竞争。目前,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斯玛特、好又多、万客隆等知名国际零售商均已抢摊并且要在中国大陆发展更多的连锁店,我国的零售业已经受到了外商零售企业的强有力挑战。因此,研究外商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战略和策略,对我国的一些大型零售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商品消费、生活方式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更多的国外品牌、商品、服务将进入我国消费群。对外开放的结果之一是外商零售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进入我国的零售业,国外特别的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中国,国外商品的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也将逐步得到体现。更令人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追求品牌,学会享受,讲究档次,注重氛围。所有这些变化,对我国的零售业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那就是出现了消费者的分流0(并且是消费水平较高的消费群),对国内的零售企业来说就意味着市场份额的流失。从发展的眼光看,我国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倾向于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的消费群,将会随着经济收入和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国内的零售企业应充分意识到这种趋势的不断蔓延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影响。

3、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并且消费周期短、变化快。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产企业的开发研究能力不断增强,各色各样的商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消费者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利;二是消费者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其消费心理、消费方式、消费结构、消费水准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尚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因此,消费者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短暂化的现象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态势。众所周知,零售企业最不易把握的是消费者需要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消费需要使企业的经营也变得越来越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消费需要的变化无规律可循。零售企业要使自己经营的商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有自己的市场,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现新的需要、新的商品、新的服务,并及时提供给顾客。

4、国内外的同行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商业的基本竞争的是商品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的竞争,这种竞争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将继续延续下去。但是,现代的商业竞争,将更加重视经营理念、氛围营造、文化品位、售后服务、经营方式、促销手段、公共关系、经营创新等方面的竞争。零售企业之间的这种软件营销环境竞争,比单纯的商品质量、价格、服务的硬件营销环境竞争更能体现经营者“以人为本”的经营意识,同时出成为更有力的竞争利器。

5、零售企业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经营方式、经营业态也将日趋特色化。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业态可以吸引不同的顾客群体,特色化的商品也可以满足特定的顾客。因此,为了争夺有限的顾客,各商家除了传统的顾客无差异化经营方式外,还纷纷推出俱乐部会员制、批量优惠制、电子货币购物卡、物价制、经销制、代销制、进场分成制或进场入门费制等五花八门的新型经营方式。种种迹象表明,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不同的经营业态和提供差异性的商品和服务是零售企业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有力手段。正因为如此,特色化经营已成为各零售企业所必须考虑经营思路之一。

6、营销人才竞争加剧,营销管理与激励机制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10年前,零售企业无须重视营销,那是因为当时的商品供应还不充分,消费者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但10年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品供过于求,商家比比皆是,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也越来越难,零售企业对营销人才的使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营销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尤其要具备口才、文才、开拓、创新、策划、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恰恰比较少,因而造成零售企业间争相引进营销人才,或者通过一定方式培养得力的采购员、营业员、市场推广员,以开辟市场,扩大市场。同时,零售企业为了更好地激励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在营销管理上将会采取灵活而有效的措施,使营销人员能从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己的价值。只有这样,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强大的动力。

零售企业的营销对策

针对零售业营销环境的变化,每个零售企业都必须细细探究,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零售企业,若要在与国内外商家的激烈竞争中能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营销对策:

1、零售企业对本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市场类型)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者。由于零售业基本属于纯粹的竞争行业,不能以传统的老思路来经营商业,而应有思维模式的转变:即要从传统的经营模式下解放出来,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来分析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商业运作。面对已发生剧烈变化的营销环境,用一种新的思维去认识它、利用它、改变它,就会在聚变中获得新生,即要用一种机制灵活的、勇于竞争的、紧跟消费者需要变化的、在变化中求发展的思路来经营商业,我们就可以将市场机会转化为商业利润和社会财富。

2、零售企业在进入某个商品领域或服务领域前对商品或项目应有深入、详细的市场调查和预测。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内容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国内外的市场供求关系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趋势、价格的需求弹性等。肯德基每建一个新的连锁店,都要对该城市的人口规模、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流动人口、辐射范围进行调查,在确信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会在某一个城市的某一个地段开出一家门店来。因此,要想在竞争十分激烈的零售业中获得投资利润,对经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营销环境进行摸底调查、分析判断是十分必要的。

3、零售企业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应明确自己的优势和目标市场。确定目标市场的根据是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消费群的大小。个性化需求表明目标市场的定位应有一定的差异性。而目标市场中最重要的消费群是20―40岁的中青年,他们是整个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要更多的考虑这些顾客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要根据2/8原则来分析整体市场,选择目标市场。只有零售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商品服务定位、企业形象定位正确,才能赢得忠诚的目标顾客。

4、零售企业要有整体营销观念。零售企业要使得自己经营的商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就应该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参与供应商的商品设计(包括使用材料,商品结构、商品性能商品包装等),还应该策划和设计:如何进行有效促销?如何与媒体打交道?选择什么样的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如何提供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如何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又怎样把消费需求信息反映给供应商?怎样使得销售过程充满“爱心、亲情”?怎样显示商品和服务的品牌和文化底蕴?因此,整体营销观念应充分体现在售前、售中、售后的各项商业活动中。为提高企业的独特风格,零售企业应创立自己的商业品牌和企业文化。零售企业的整体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的决策者、营销者、营业员以及企业各类人员,对营销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策划和全员的服务跟踪。惟有如此,企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

5、零售企业应建立一套营销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营销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为了理顺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关系,理顺关系的目的是明确各自的职责,使商品采购(质量和时间)、商品销售、售后服务之间形成相互牵制关系,以便互相监督、互相促进。要建立客户(顾客)档案,注重客户关系管理,留住老客户,开辟新客户。讲究公关礼仪,提升企业形象。加强营销网络(采购点、销售网点)和营销管理制度建设,并切实加以实施。对营销员(市场推广员)应制定一系列激励措施,如送到高校进修或派往国内外知名企业调研或职务和工资的晋升与营销业绩挂钩以调动营销员(营业员、市场推广员)的积极性,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6、采取灵活的市场营销策略。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营销环境日趋复杂的零售业,在具体的经营上应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

①应根据客户需要,定制或定购商品,实行个性化营销。

②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策略,向消费者提供原始化的绿色商品和服务。

③营销理念创新。创新是竞争的强有力武器,在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上可以和别人做同样的事,但要做得比别人更好,以体现与众不同;也可以和别人做不同的事,提供独占性的价值,以体现别人没有,只有我有,以此来吸引更多顾客,提高劳动效率。

④跟随策略。中小零售企业与大型零售企业在实力上无法与之抗衡。但跟随大型企业、品牌企业的营销策略,不失为中小零售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生存和发展的办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