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6 10:28:43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

本文根据石景山区的发展定位,从分析石景山区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入手,针对石景山区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进一步发展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石景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石景山区的发展定位是:坚持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的长远发展目标,把握全面转型、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大调整、大建设、大发展”的主基调,按照“首都绿色转型示范区”的发展定位,以低碳、绿色的发展理念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使石景山区成为经济发展强劲、创新创意活跃、绿色生态文明、现代和谐宜居的首都新城区。要实现这一目标,不断提升石景山区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其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

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及类型

1.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又称新兴第三产业,是依托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环境发展起来的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在国外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nowledge Intensive Business Service KIBS)。

1.2 现代服务业的类型

目前,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现代经济中催生出来的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服务、计算机服务于软件业、电子商务及移动商务、网络游戏产业等;二是被信息化技术改造从而具有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传统服务业,如金融、物流、教育、科学研究、各种咨询业务等。

现代服务业无论是属于上面的哪一种类型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即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高人力资本含量)、高度专业性、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北京现代服务业主要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猛,北京现代服务业也获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北京服务业仍保持了两位数的较高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3%(按可比价计算)。201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6年的40.9%上升到43.0%,而北京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则由71.9%上升至75.1%,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2011年底,北京市企业户数中第三产业比重达90.01%(一产0.67%,二产9.32%,来源于北京市工商局的报告)。

石景山区作为北京市的城区之一,借助区位优势,2010年全区第三产业比重达55%,较“十五”末上升了近26个百分点。“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石景山区第三产业比重达60%(北京市为75%),比2006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尽管如此,相对北京市的整体水平而言,石景山区的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还是比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面对国际服务业转移的大背景,面对更为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借助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而置换出来的城市地带,石景山区如何保持优势、抢占先机、使搬迁工业从“退二”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进三”,进而全面提升石景山区服务业水平,成为摆在北京市和石景山区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 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几年来,石景山区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区域经济机构得到了较大的优化。通过不断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现代服务业企业迁入。新兴服务业迅速发展壮大,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集聚企业超过3000家,比2005年增长了10倍。搜狐畅游、盛大无限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以网络游戏、影视动漫、数字媒体为特色的数值字娱乐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综合商业、特色商业和电子商务业发展迅速,现代金融企业快速发展(仅2011年新增现代金融企业就达62家),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强劲,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2011年9月末,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已达1420家,现代服务业在石景山区的经济发展中作用愈加明显,成为石景山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较好的带动了石景山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2.1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石景山区域经济快速提升

在产业转型中,石景山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和生产业等全新领域。目前石景山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已由先导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和战略转型重点产业,带动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2011年,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0亿元,比2007年的86.4亿元,增长了一倍还多,平均增速达到28.7%,其中现代服务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2011年全区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320亿元,与2007年相比平均增速达34.2%,实现利润总额45亿元,与2007年相比平均增速达92.2%。

2.2 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效果显著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吸纳人员就业的主渠道。截止到2011年9月末,石景山区第三产业城镇单位共1420家单位,从业人员100274人,同比增加6569人,增长7%,其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57.2%提高到62.4%,比重扩大了5.2个百分点。

2.3 现代服务业单位数量稳步增加

几年来,石景山区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方针,着力改善投资环境,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并且以良好的政策环境、外部环境吸引着这些企业安家落户。使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例不断加大,构筑石景山区经济竞争新优势。

如2011年1-10月石景山区新增统计登记单位1494家,其中法人单位1420家,占全部新增单位总量的95.1%。其中,生产业占主导,促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流通、信息、商务、科技四类生产业新增企业1119家,占全部新增企业总数的78.8%,注册资金达76.5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注册资金的90.8%,其中新增542家科技服务企业占到全部新增法人单位的近四成。

另外,几年来,房地产管理业,文化、教育业也是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

3 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服务业总量不足,规模小,部分行业增加值偏低

首钢涉钢产业部分搬迁调整后,传统二产退出,全区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规模小,产业集群效应不明显,对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支撑能力有限。虽然石景山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成为石景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仍然低于北京市的平均水平,在北京市城区中还处于较后的位置。与发达国家国际大都市服务业发展水平差距更大(如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80%以上)。

3.2 经济结构不合理

石景山区三产比重为55%,低于北京市75.1%的平均水平。这说明服务业的结构仍然存在很多矛盾,虽然经过几年的局部调整,但是深层次的结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现代和新兴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相对较为滞后。

3.3 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匮乏

现代服务业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实现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转型,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目前相关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相对较为缺乏,这必然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3.4 就业形势严峻

石景山区尚处于经济转型期,首钢涉钢产业搬迁后,有部分富余人员需要安置,一次性农转居后的社会保障不到位遗留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经济转型面临比较严峻的就业与社会保障压力较大。

虽然石景山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吸纳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但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与发达国家比还相差甚远(发达国家高达70%左右,中等国家为50%-60%)。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应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为石景山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3.5 高端资源要素聚集能力不足

石景山区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CRD)建设虽然取得巨大进展,但品牌形象为全社会接受尚需时日,对高端资源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承载力与全面转型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4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实现石景山区“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服务业发展目标,需要立足当前行业发展现状,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高度重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的发展功能定位,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石景山区服务经济的规模、质量、效益和国际影响力取得新的跨越。

4.1 结合石景山区功能定位和行业特征,恰当地选择服务业的若干重点部门,如重点以北京市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以游戏软件开发和数字影视制作为核心的数字娱乐产业;以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为依托,发展以信息安全系统基础平台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信息安全技术为核心的信安产业;以现代制造设计技术为核心的工业设计服务业,并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

4.2 鼓励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服务业优先发展,避免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

4.3 建议区政府从发展理念着手,优化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和信息安全的保护,进一步开放政府服务市场,形成适宜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4.4 重视加强创新人才的开发与引进,鼓励企业与在区高校共建面向需求的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具有领先的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产业发展的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4.5 正确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业,依托特定区域、特别是楼宇资源,合理规划集群,发挥集群间的协同效应,彰显石景山区服务的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陈剑.首都城市功能提升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7.4.

[2]李志平,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形成机理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第2期.

[3]何骏.以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上海的实证研究为例[J].城市,2008.4.

[4]郑炜.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式及约束条件分析[J].市场周刊,2007.2.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2

一、兴城市发展旅游的优势

1.地理环境适中,交通便利

兴城市地处辽宁省西南,辽东湾西岸,居“辽宁西走廊”中部。东南部濒临渤海,东北倚热河丘陵,毗邻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西南隔六股河与绥中相望,西北同建昌接壤。兴城市区位于兴城市境内东北隅。距辽宁省省会沈阳市314公里,离首都北京415公里,距葫芦岛港30公里,离秦皇岛港120公里。京哈102国道、京沈高速公路横贯市区,交通十分便捷,是华北通往东北的交通。

2.自然气候舒适

兴城市地处北温带,属亚温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7月份平均湿度25.7℃。兴城海滨海水表层温度7月份20℃,8月份可达23℃。全年气候温和宜人,四季分明,夏天酷暑,冬无奇寒,春暖秋爽,有利于发展旅游疗养事业。

兴城市依山傍水,东南沿海为平原,中部多为丘陵,西北部为山区。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境内物产资源丰富。有富饶的土地资源,辽阔的水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闻名中外的旅游疗养资源。兴城以盛产水果著称,为国家优质果生产基地。兴城有76公里的海岸线,海产品尤为丰富。

3.历史文化悠久

兴城是辽宁省历史文化名城,兴城古城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部分,是我国仅存的有完整城墙的四座古城之一。兴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境内的奇特自然风光及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以古城之一。兴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奇特自然风光及独特的人文景观著称于世,以古城、温泉、首山、海滨和岛五大景区为一体,构成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首山景区为部级森林公园。兴城文物古迹繁多,全市有市级以上重点风景名胜区,首先景区为部级森林公园。兴城文物古迹繁多,全市有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十余处,其中兴城城墙祖氏石坊、鼓楼为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为兴城市开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兴城市旅游营销存在的问题

1.旅游营销观念滞后、市场定位不准

旅游活动是受收入、时间双重约束的经济活动,同其他经济活动相比,除受旅游者可支配收入的约束外,还受到旅游者的闲暇时间和国家休假制度的影响。为了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树立现代旅游营销观念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兴城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缺乏市场调研,无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追求短期效益。 一些旅游景点由于受资金、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对象的研究,对游客的市场需求、心理等了解不足,盲目性、主观性较强。市场定位、促销方式也盲目随从其它景区,宣传方式古板,最终导致数量、质量处于弱势,较大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

2.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创新

没有个性、没有特色、没有竞争力成为兴城旅游发展的软肋。由于缺乏长远的开发规划及市场意识,导致许多旅游景区建成后,旅游产品往往是当地一些旅游资源的简单加工,很难达到旅游产品整体要求,特别是与临近省区的旅游产品存在较多雷同的项目,这与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需求情况相违背,很难让旅游者心理得到满足,也无竞争优势。

3.服务意识不高

服务意识差是中国服务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旅游业中更为突出,不少从业人员不乏这样的现象:态度恶劣,服务意识差,对各种规矩礼仪熟视无睹,甚至不能满足顾客的基本期望等等,因此在旅游旺季投诉部门最为繁忙。而一个地区、城市良好的服务意识与恰当的行为是最好的城市名片

三、发展兴城旅游营销的策略

1.开展旅行社营销战略

旅行社经营管理水平及导游素质对游客能否得到满意的旅游体验影响最大。游客在购买旅游产品之前,既看不到产品又无法对产品进行检验,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游客理性选择的结果是越来越重视旅行社的品牌形象。兴城市本土旅游公司及外来旅行社应深刻了解游客的这种心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品牌建设,通过有效的品牌经营,树立诚信服务的良好形象,提高在游客心目中的知名度,培育出稳定并不断增长的客源市场。

2.加强景点营销战略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观光型产品,是兴城旅游永久的优势所在。要对老产品进行重新包装、完善和优化。一是尽快更新传统产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在观光产品中开发更具文化内涵的内容,并增加有一定参与性的活动。二是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既扎根于兴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又充分体现时展的主流。三是改进已具有一定接待能力的线路的综合条件,尽快对确有吸引力但综合接待能力不强的线路进行完善。四是积极开拓主题旅游产品,改变兴城旅游总体结构,建立复合式多重式结构旅游产品链。

3.开展网络营销

21世纪是旅游业发展的繁荣阶段,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这种新经营方式、新传播方式、新技术手段越来越普及,旅游网络营销应受到重视,网民的绝大多数是中青年,而他们是具有旅游能力的主体和潜在旅游消费者,也是决定家庭旅游包括老人及孩童的决策人,因此,建设旅游网络营销是至关重要的。利用网络推行和展示旅游产品、通过网络调查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者也可以自由组合自己需要的旅游产品等。以网络营销为基础,进行全面、综合、个体化的服务,使得营销成本大大减少,形成低廉的成本优势。

兴城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很多旅游城市没有的条件,随着辽宁省全运会的成功申办,到兴城旅游的客人会越来越多,只有解放思想,不断开拓进取,加大力度发展兴城旅游贸易,为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旅游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裴蓓,颂豪.中国旅游服务业的现状与发展[j].地理教育,2004(03).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3

作为一种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形态,“全域景区化”无疑对进一步扩展产业支撑范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及激发产业活力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这一崭新形态也在为宝兴县域经济跨越提升提供持久强大动力时,成为了该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持续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和谐、幸福的美丽新宝兴提供着强有力的保证。

近日,喜讯再度传来。宝兴县空石林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顺利通过市级检查,有望成为宝兴县第六个国家4A级景区。届时宝兴将成为全省拥有该级别景区最多的县(区)。

资源禀赋:宝兴全域景区化的先决优势

宝兴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雅安市北部,是成都平原通往川西高原的咽喉、西部重要的民族走廊和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宝兴是大熊猫老家,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75%的县域面积划入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保护区。

宝兴是传奇世界,生态优势突出,境内99.7%为山地,森林覆盖率达到72.04%,被誉为“世界濒危动植物的避难所”“动植物王国”“全球重要生态区域”,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被列入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被纳入第六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

宝兴是旅游胜地,硗碛藏族乡是离成都最近的藏族乡,境内的夹金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目前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5个,部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

突破路径:加大全域乡村旅游开发力度

近年来,宝兴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旅游发展思路,不断加大全域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以农家乐、藏家乐、林家乐等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农民收入大幅提高。目前,全县有星级乡村酒店32家、宾馆、乡村酒店(农家乐)等各类涉旅接待经营户500余家,床位11000余张,从业人员6000余人。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达14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1亿元,较2011年分别增长47%和138%。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农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解决咎落村库区移民的生计和后续发展问题,宝兴县委、县政府拿出200万元启动资金开发神木垒景区,鼓励场镇百姓开藏家乐,搞旅游接待。成功创建神木垒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硗碛藏寨・神木垒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咎落村等,吸引了广大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依托神木垒、夹金山等旅游景区,藏寨居民开办藏家乐,从事旅游食宿接待,硗碛藏寨人均纯收入成倍增长,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硗碛藏寨逐步转化为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接待点。神木垒和硗碛藏寨的建设,既是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又是库区移民搬迁后续发展的典范,更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发展的模范。

在此基础上,宝兴进一步探索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过渡的新模式。“4・20”芦山强烈地震恢复重建过程中,宝兴依托景区资源优势,把农房重建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打造雪山新村、戴维新村。规划设计以全球招标的形式,定位为高端民宿,家庭度假公寓,采用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统一定价、统一服务,统一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探索之道:兴全域景区化的经验启示

――精品战略: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依托重点旅游景区,大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加快建设穆坪镇雪山村、蜂桶寨乡戴维新村、大溪乡曹家村等幸福美丽新村,突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依托周边景区发展旅游观光,旅游接待服务;重点打造藏乡精品旅游村寨,对硗碛藏寨、和平藏寨、泽根藏寨进行风貌改造、绿化、亮化,完善旅游标识系统,新建景区景观、文化小品,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接待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的美丽藏寨。

――功能配套,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乡村旅游道路建设,修建改造国道351线、省道210线、东拉山大峡谷景区的旅游公路、邓池沟景区公路、硗碛环湖路道路、邓和路、陇鹿路、大老路、宝康路、芦灵路等旅游主干线,新建、维修农村公路228公里,乡村旅游道路交通的整体通行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完善农家乐住宿、餐饮、采摘园、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大通讯通信设施建设,实现乡村旅游接待点移动网络全覆盖。实施景区断头路联通、星级旅游公厕改造工程,打造藏乡风情体验游、美丽新村休闲游、中药养生度假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4

(一)按A级景区标准,着力抓好景区开的开发建设工作。景区为我县唯一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在开发建设中,我们依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和《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严格制度建设、规范流通程序、提升服务质量,景区内旅游公路、游客休息中心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受到游客的好评,接待国内外游客量有了大幅增长。

(二)贯彻质量兴县战略,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加强对旅游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乡村农家乐等涉旅单位的旅游调查统计、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旅游安全检查的监管力度,把质量兴县战略运用在日常行业管理中,引导涉旅单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逐步引入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品牌建设;要求各涉旅单位在增加效益的同时,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2013年,旅游局向涉旅企业下发森林防火、汛期安全、消防安全、出团安全、节假日旅游安全等相关文件10份;在节假日前对景区和涉旅企业进行安全、消防检查共20次,及时整改隐患20余处;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年内景区和涉旅单位已投入安全设施建设经费300余万元,运用于景区基础设施、漂流河道等治理维修以及星级饭店消防、监控、食品存放等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监管巡查力度,坚决取缔无经营许可证的“黑社”,对全县的旅行社门市部进行了备案登记。全年共接到投诉及求助电话36个,各类求助电话27个,投处率达100%,安全事故发生率为0。

(三)加强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兴县战略意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标准化在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县质量兴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我局局2013年组织了2次旅游行业地方标准贯宣培训活动,县旅游局认真组织职工和涉旅企业人员共16人次参加了学习培训。学习培训涉及《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导游服务规范》、《导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购物场所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汽车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等内容。通过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质量兴县战略和标准化发展战略的认识,自觉提高开展质量兴县和行业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提高了涉旅企业积极参与服务质量建设、逐步参与标准化建设的信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积极参与实施质量兴县和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原则,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和优势,坚持从源头抓质量,加强行业质量安全监管,提升行业质量整体水平,以景区为试点,开展旅游服务标准化项目建设前期工作。

二是坚持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质量兴县战略氛围。按照县政府及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积极参与质量兴县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涉旅单位切实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理念,坚决遏制行业内不正当或非法竞争;引导旅游行业服务走“以人为本、诚实守信、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道路,坚决查处县内涉旅行业“黑社”“黑导”、宰客欺客等旅游投诉案件;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宣传活动和“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群众性质量活动,普及旅游服务质量知识,提高全民旅游质量意识,向群众发放讲解理性维权、安全出游等宣传资料。

三、存在问题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5

1.住宿餐饮业的引资

山东是旅游大省,在住宿餐饮方面发展迅速。我国加入WTO后,随着外资逐步进入我国的住宿餐饮业,山东省兴建的外资酒店和饭店业数量也逐步增多,这些投资以兴建高档星级酒店为主,并形成一定规模。截止2011年12月,旅游住宿酒店方面,山东省共有旅游住宿酒店657家,其澳台投资酒店23家,外商投资酒店14家;餐饮方面,全省2452家餐饮企业中,港澳台投资企业21家,外商投资企业31家。而且,2011年的山东省住宿和餐饮业合同外资金额也高达264391万美元。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省外资酒店和餐饮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外商投资企业的数量远远低于国内企业,与国内同等企业相比,服务价位也偏高,然而外商投资酒店和餐饮饭店的服务成熟档次高,高价位并没有失去消费者,反而以高于国内同等企业的入住率和入座率得到较大的效益。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外商投资虽然不断进驻山东省的住宿餐饮业,但投资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和实际外资金额都逐年下降,例如山东省酒店餐饮业合同外资金额在2010年下降30.7%,2011年下降44.1%。究其原因,山东省酒店餐饮业在前期发展迅猛,吸引外资数量较多,而近年来投资接近饱和,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例如,目前山东省星级酒店的数量是870家,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排名第一拥有954家星级酒店的广东省。对于如此饱和的市场,进一步投资山东旅游的住宿餐饮业,无论对国内投资者还是对外资企业,都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

2.外商投资的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山东省旅行社共有1856家,数量多,服务项目广。2008年以后,我国政府才允许一些外国旅行社在我国制定的旅游度假区开办一些外资或中外合资的旅行社甚至承包一些旅游项目,外商投资旅行社逐步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并且必须取得国家旅游局审批经营许可,截止2012年4月,国家旅游局许可的全国外资旅行社约为66家,其中山东省2家,并都在旅游城市青—53—岛。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放开,会有更多的国外旅行社逐步进驻山东旅游市场。

优化山东省旅游业利用外商投资的策略分析

目前,山东省旅游业在利用外商投资方面存在行业和区位结构的不平衡,以及特定优势发挥不足等问题,应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应策略,使外商投资进一步促进山东旅游业的发展。

1.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特定优势和引资政策

山东省紧邻京津塘经济区,位于中国首都北京和中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上海之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交通已形成空中、海上、公路、铁路相互连接的立体网络。山东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拥有部级资源235处:其中历史文化名城6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部级风景名胜区5处;部级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森林公园36处;国家地质公园6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8项。山东省所处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使山东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特定优势,为引资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山东省政府近年来一直支持外资进入旅游业,并结合国家政策出台一系列地方政策吸引外资,扩大外资投资力度。例如,201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加快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咨询服务、商务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2011年,国家工商总局印发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支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发展意见》支持大型外资旅游企业和各种新兴旅游业态进入“一蓝一黄”经济区。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外资进入山东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

在吸引外商投资过程中,我们应把区位资源的特定优势和有力的政府政策应结合起来,作为有利的引资条件进行宣传,使外商投资企业了解并愿意利用这些优势,不断加强在山东省旅游业的投资力度。

2.平衡外商投资行业结构和区位结构

通过分析山东省旅游产业引进外资的现状,我们发现目前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旅游酒店和餐饮方面,而旅游景点的基础建设以及旅行社方面的投资较少。同时,外商投资地区多在沿海且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而内陆地区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吸收外资较少。随着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和成熟,这种行业投资和区位严重不平衡现象亟需加以优化。

首先,在旅游景点开发方面,山东省旅游业应优先选取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的旅游资源和未来丰厚的盈利空间吸引外资,兴建新开发大型旅游景点,吸引游客的同时发展当地经济,而对于成熟景点的修葺项目则应优先考虑国内投资者。另外,在景点开发上,应结合当地资源特征,通过优惠的招商条件,吸引更多国别的外商投资企业参与建设方案设计,在扩大投资项目数量和金额的同时,选取最优开发兴建方案,寻找最合适的外国投资者。其次,在住宿餐饮和旅行社建设方面,应更加侧重外商投资旅行社的发展。省政府应有计划的增加外资旅行社申报工作,争取通过国家旅游局审批,逐步增加外资旅行社数量。通过外资旅行社的引入国外竞争,起到规范和优化旅行社服务质量的作用。同时,应把外资旅行社更多得引入旅游资源尚待开发的内陆城市,作为有益补充。例如,外资在内陆城市新建景点的过程中,可以配套引入外资旅行社,加强当地旅游服务水平。

3.充分发挥旅游业中的外商投资溢出效应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6

乡村振兴战略指出要不遗余力的进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要积极发展乡村经济。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不仅能很好的帮助解决“三农”问题,同时还能使农村的特色产品得到宣传,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乡村旅游具有涵盖面广、辐射性强、性价比高等诸多优点,乡村干部应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并积极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和产业,推动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分析

(一)乡村振兴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

自提出乡村旅游扶贫概念后,乡村旅游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尤其明显。贫困地区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升,离脱贫也更近了一步。目前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国家及政府鼓励发展乡村旅游经济,也通过多种方式引领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比如电视节目《向往的生活》、《忘不了农场》等都是典型的慢综艺,通过乡村独有的风景打造独特的乡村体验感,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生活感受。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要吸引游客,还要留住游客,让游客体验之后流年忘返,激发他们进行再次消费。这就需要政府及当地村民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自然资源,积极打造具有自身文化和特色的旅游景点和产品。由于乡村旅游业是基于乡村自然景观的产业,因而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也就是淡旺季,淡季居民收入来源减少,此时应通过其他渠道如网络销售、直播等方式进行本地特色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一方面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为来年的旺季做好准备。总的来说,当前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在摸索阶段,还没有充分发挥其价值,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深入探索目前阻碍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并积极寻找解决措施,以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计划。

(二)乡村振兴对乡村旅游的影响

乡村旅游对我国乡村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完善发展,其影响作用也将逐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国家战略乡村振兴提出,为了更好贯彻实施国家方针,以乡村旅游作为切入点,能够快速有效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其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即旅游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乡村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繁荣的关键途径。同时,乡村旅游还能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另外,乡村旅游需要对当地的农村风景和环境进行提档升级,需要加大农村环境的整理,提高生态宜居性,这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政策高度契合。而且乡村旅游还需要较为优质的服务和精神文化风貌,所以加强乡村振兴必然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反过来推动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和三产融合,使得乡村经济发展模式出现转变,促使生产结构优化,提高乡村人民的整体收入,这些又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践行和响应。2、乡村振兴战略和有关政策奠定了乡村经济发展基础。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农村优先发展,要发展必然会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质量。以解决当前的乡村发展缓慢问题。正是基于此,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将促使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特别是当前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土地承包和流转关系不变将得到巩固发展,这对于发展规模化、大型化乡村旅游设施非常有利。并且在乡村振兴要求下,国家对农民工作队伍的培养使得人员素质产生质变,保证了乡村旅游工作的人才需求。3、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紧密相关,可以有效互动。乡村振兴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政策基础,而乡村旅游则是乡村振兴的实施环节,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因为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牵引,能够加快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同时,通过旅游推广,加快了当地农村建设工作。

二、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基础设施薄弱

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能否得到较好的体验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配套设施是否齐全,比如景区的民宿环境、交通设施、WIFI覆盖、垃圾桶设置等都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感受,而要保障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就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还要规范乡村文化旅游市场体系,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出现欺客行为,商家间的良性竞争能激发游客的消费潜能,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二)乡村环境破坏现象频发

当前,不论是乡村旅游所在地的居民、商家还是游客普遍环保意识不强,以至于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比如游客在景区内随意乱扔垃圾、景区内居民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就随意处理垃圾、景区内的商家如餐饮店所产生的废弃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景区内的车辆尾气排放等都会造成景区环境污染,这一方面直接影响着景区环境,使得游客的体验感下降,另一方面严重威胁着景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对景区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使人们自发的进行环境保护。

(三)旅游产品和服务同质化

由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还处在初步阶段,乡村旅游项目及产品还比较单一,这是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普遍问题。大多数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仅仅是单一的推广农家乐,并没有对乡村其他景观进行挖掘,致使游客体验得不到提升,游客在选择乡村旅游地时就较为随意,因为都是一样的项目和一样的特色,对他们来说没有本质差别,这也导致众多地方的乡村旅游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究其原因,还是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挖掘中明显不足,缺乏创新,没有形成乡村文化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四)缺乏乡村旅游品牌

由于目前国内的旅游景点较为固定,自然风景和城市风景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一旦离开这些资源的依托,那么乡村旅游很难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不管是省内还是全国,这种情况都比较普遍。不仅如此,还有写地区缺乏正确的规划,导致盲目投资,资源开发中存在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并且开发没有结合当地特色,使得旅游资源大同小异,产品单一,无法吸引游客,甚至还出现跟风式旅游开发,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某些著名景区,对附近带动效果较差,无法形成大规模乡村旅游市场和体系,比如湖北襄阳古隆中风景区,其影响区域仅限于隆中对地点,周边大量的乡村人文景观均为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五)旅游活动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乡村旅游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会消耗当地的各种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生存空间和资源,对他们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太高当地的物价和交通费用,造成人们日常负担增加。另外,当地部分居民无法从旅游产业中获得经济效益,或者获利不足以弥补乡村旅游活动带来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压力,往往会导致居民产生抵触的情绪和厌烦心理,阻碍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并且还加大了当地居民之间的贫富,激化社会矛盾等,反而不利于和谐美丽乡村建设。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措施

(一)优化基础设施与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充分保留当地的原有地貌及乡情,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提升人们的视觉感受,为人们带来极具特色及吸引力的视觉体验。除此之外,还要在多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的服务条件,以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项目,比如游客可以通过线上种菜的方式获得对景区的初步了解,景区居民根据游客的线上操作进行线下的实际规划和布局,并将菜地及蔬菜的具体生长情况通过线上方式反馈给游客,进而吸引游客的到来。这种方式不仅较好的宣传了当地的文化环境,为当地乡村景观带来了更多的曝光,同时还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些都需要建立在有吸引力的乡村景观及服务基础上,政府及居民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乡村环境改善,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带动乡村经济增长。

(二)开设生态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发展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严禁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为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乡村环境保护及维持乡村生态平衡,乡村旅游及乡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文化及环境的相互协调基础上,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兼顾环境保护,故而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要积极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更好的将乡村农业与旅游业、休闲业进行融合。当地政府要在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与环境保护中寻求平衡点,在充分挖掘当地旅游特色的基础上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而增强当地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及农业结构的有利调整,实现乡村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当地政府及企业应该以生态旅居、长远发展为原则,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寻求旅游效益的最大化,进而帮助当地村民提升生活品质。这就要求政府及企业要充分了解乡村特色,可以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进一步了解乡村的人文、地貌及自然景观,并将乡村特色景观进行良好的包装和宣传,同时加强景区介绍及导游服务,在此过程中融入农产品介绍及销售,以此实现各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更好发展。

(三)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当地政府应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乡村旅游业及乡村企业的发展,尤其要鼓励打造当地特色旅游项目、产品及服务。乡村企业应该以当地旅游文化为依托,打造符合当地人文风情的特色项目和产品,并通过不断的创新实现项目和产品的多样化,为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比如内陆乡村企业可以依托农作物生长打造特色嫁接旅游景观,沿海乡村企业可以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特色海洋资源旅游项目和产品。总之,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并融入创意理念,使旅游项目和产品更符合时代潮流,充分满足人们视觉及感官上的多样化需求。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及居民要从各方面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打造属于自己的乡村旅游品牌,使某一特色产品、项目或服务成为当地的典型代表,进而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以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及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拓展乡村业务范围,实现乡村振兴发展。

(四)打造具有特色的品牌

在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国内乡村要振兴发展,必然要加强经济建设,而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关键举措,所以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产业竞争问题。所以需要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另外,在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政策和规划要求,做到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并对生态进行恢复和保持,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只要通过建设乡村旅游品牌,才能在全国范围内占据有利地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进而打造高质量的旅游产业,推动乡村的各项事业的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的振兴。

(五)减轻旅游活动的负面影响

当地居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投资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如下,才能最大可能减少旅游活动给当地人民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减缓当地居民的抵触心理。另外,政府和投资者也要提高居民的思想意识,定期开展乡村振兴知识宣讲工作,让其能够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当中,并认识到乡村旅游巨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鼓励其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同时,还要加强共建共享机制建设,将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分担”到每个居民,基于信息展示、全体决策、意见反馈和全民监督等制度,实现当地居民与旅游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避免出现旅游企业和农民之间、农民与农民之间的不良竞争,政府要强化引导作用和政策扶持,保证良好的市场环境,打造运行有序的发展环境,促使政府、企业、农户三者形成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为游客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消除负面影响。

四、结束语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对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多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推进乡村旅游,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因为项目雷同、服务单一使得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受阻,要实现乡村旅游对乡村经济的推动作用,必须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当地特色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品牌特色,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进而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目的。

参考文献

[1]梁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创新模式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20,No.312(02):52-54.

[2]韩立杰,董伟欣,周丽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9,000(007):62-64.

[3]赵庆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000(019):144-145.

[4]周丹初.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No.313(02):72-73.

[5]孟庆光.乡村振兴背景下承德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当代旅游,2019(11):355-355.

[6]周冰倩.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乡村旅游发展优化路径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例[J].农村科学实验,2021(7):3.

[7]屈学书,矫丽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2020(12):6.

[8]宋慧娟,陈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路径探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8(6):6.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7

一、 “动手吧”创立背景

1.1社会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当时他提出,要在 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态势。此后,他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国务院常务会议和各种场合中频频阐释这一关键词。每到一地考察,他几乎都要与当地年轻的“创客”会面,希望激发民族创新基因。这就给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1.2 DIY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传统工艺的陶瓷、皮影、刺绣、剪纸等到民间工艺品盛行的城市中大街小巷摆满的手工制品,包括各种中国结、编织品、布偶、吊坠等,手工DIY在中国历史积淀不可谓不雄厚,流传至今依然广受喜爱。不仅仅在中国,在斯里兰卡、印度、摩洛哥、日本等国也有着不容小视的手工制品市场。

而如今手工DIY已经从传统民间手工渐渐扩大化、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于动手制作方面越来越热衷,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使人们对各种个性事物有了更强的投资力,DIY作为个性化的代表,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DIY产业目前已基本酝酿形成。

二、 “动手吧”创业计划可行性分析

“动手吧”是面向大众动手创新的平台,响应国家政策,项目受到政府的扶持,在融资方面是完全可行的,在技术方面也有专业人士支持,而且DIY产业本身也有着极高的可发展性,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如下。

2.1 DIY产业发展潜力

DIY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国内市场相对空白,调查显示,有36.6%的人尚未听说过DIY,所以DIY的潜在市场十分可观。在国外DIY浪潮的影响下,人们对一个服务完善,设备齐全的综合性DIY操作场所的诉求越来越大,调查显示有73.2%的人有过特别想动手制作某件东西,却因没有工作空间或原材料不得不放弃的经历,而85%的人表示更愿意去一家提供更全面DIY服务的空间。由此可见,人们对更加完善全面的DIY服务有着很高的期待。而现在国内DIY产业,多是小作坊或小型企业,分布比较混乱,没有完善的运作体系,交易额较低 ,还没有出现有影响力的龙头品牌产业,无法满足愈发增大的市场需求;市场日韩地区 DIY 产业虽然日趋成熟,但是目前日韩并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趋势。综上所述,DIY 行业是目前比较有前景的也是相对火热的创业项目,出现时间短,提升空间大。

2.2、DIY产业主要目标群体

学生和上班族是DIY产业的主要目标群体,他们更加追求新颖性和创意性,而这一点正好与 DIY 的主题精神相契合,据调查79.3%的人平时喜欢自己动手DIY。同时他们的消费能力也相对较高:学生群体在休闲娱乐、购物、交际等方面的花费支出比重越来越高,他们在DIY产业的消费能力也同步增强;而上班族最能影响消费风向的人群,是现代经济社会主要的消费人群,他们的高消费能力对产业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推动力。

三、“动手吧”的发展前景

“动手吧”作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首先响应了李克强总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符合时展的趋势。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8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现状;对策

1 问题提出的背景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主要提供的还是有形产品――各种制造品。这种发展模式对资源的消耗巨大,因而资源、能源供给不足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同时这种增长方式对我国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极不适应现在国际社会通行的节能减排、低碳、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因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对于我国来讲,已迫在眉睫。而现代服务业由于其所具有的低能耗、高效益的产业特征,可以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的瓶颈制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还能与环境和谐、友好发展,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2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现状分析

2.1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嘉兴的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最新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嘉兴市服务业增加值468.5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全省第一;在三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8.9%,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达39.8%。嘉兴还出台了《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6%提升到4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60%;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8个重点行业占比达到89%。

2.2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

2.2.1 人文环境优势

嘉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早在六、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此孕育了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早期新石器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嘉兴历代名人辈出,近现代就涌现出了文坛巨匠茅盾、国学大师王国维、新月派诗人徐志摩、漫画家丰子恺和张乐平、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等一大批名家大师。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之一,嘉兴因南湖而出名。这里风景旖旎,民风淳厚,物产丰富,名人荟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衍延2600多年的古朴与舒缓成为历史赋予嘉兴的独特个性。嘉兴自然风光以潮、湖、河、海并存驰誉江南,境内有革命圣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江南水乡古镇”嘉善西塘和桐乡乌镇,以及海盐南北湖、平湖九龙山等一批著名景点,构成了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色。目前全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人文环境优势为嘉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文化底蕴,也为嘉兴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2.2.2 独特地理环境优势

嘉兴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交通便捷,铁路、公路、水路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沪杭铁路复线、320国道、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等贯通境内,全市境内的高级和次高级路面铺装率居浙江省之冠,实现了嘉兴市到所辖县(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嘉兴到上海、杭州、宁波、苏州的一小时交通圈。杭州湾跨海大桥、嘉兴绍兴跨江大桥、杭浦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为嘉兴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设施准备。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东方大港”的深水良港――嘉兴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年吞吐量已超过1,700万吨。

2.2.3 现代服务业集聚效应优势

嘉兴服务业的集聚发展肇始于本世纪初期,与区域特色经济(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直接相关。目前,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嘉兴科技城、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浙江嘉兴国际商务区、嘉兴中港城商贸综合体、嘉兴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平湖独山港物流园区、浙北食品交易物流中心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嘉兴科技城、嘉兴现代综合物流园、平湖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和海宁经编产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等4家服务业集聚区列入浙江省首批(共40家)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嘉兴国际商务集聚区成为浙江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中唯一一个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区,全市共有包括上述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在内的9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并有南湖区的服务业外包基地嘉兴市电子通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和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产业促进中心等列入国家服务业发展投资计划。

2.2.4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十二五”期间,嘉兴市将服务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首次提出了“服务业优先发展”战略。服务业发展“优先”,用嘉兴市常务副市长蒋唯民的话来说,体现在几个“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对服务业重视程度前所未有,政策和工作措施的强度前所未有,加快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优先”,被具体量化为倍增计划。

2011年,嘉兴出台了《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末,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36%提升到4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的贡献率达到60%;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等8个重点行业占比达到89%。为实现“倍增”,嘉兴提出,“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5%,占GDP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在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基础上又分别提高了2个和0.1个百分点,并通过签订责任书的形式,将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十二五”期间,嘉兴市政府性投资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力争完成120亿元。加快推进嘉兴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力争到“十二五”末,初步形成高端人流集聚、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的主体区域。

2.3嘉兴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整体规模偏小。

2009年全市尚无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集聚区,如嘉兴科技城自身技工贸总收入不过21亿元,多数集聚区尚处于规划建设和招商阶段,部分集聚区依然采用传统的“铺摊子”方式发展,集聚、集约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2.3.2 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建设滞后。

目前,周边许多城市都在几年前就已制订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服务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以及服务外包、市场物流、科技服务业、教育培训、总部经济、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中介服务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等各种有利于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规划。但嘉兴除了市场物流等规划外,诸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服务业聚集区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都还处于编制阶段。

2.3.3 高层次服务人才缺乏。

尽管近几年来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成绩显著,但就总体而言,嘉兴在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型人才匮乏,对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发展水平带来了一定影响。

3嘉兴市现代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3.1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实现服务业集聚区的合理布局

加快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嘉兴服务业集聚区的布局还有待完善,特别是全市范围内服务业集聚区的分布还不尽合理。建议尽快出台“嘉兴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打破区域局限,立足全市,对资源利用、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等各方面进行统筹考虑、统一设计、整体运作,引导资源有效配置和集约利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3.2搭建服务平台,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扶持,推进各类服务性行业协会和社团组织的建设,搭建政府与社会、市场及企业间的各种沟通服务平台,创造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和垄断因素,鼓励发展高附加值和有相当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

三是制定集聚区发展优惠政策,对集聚区内企业给予相应的财政扶持与奖励。如用地指标优先,税收、融资、用电价格优惠等政策;在人才引进、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人才基金给予一定的补助;凡是符合条件的集聚区内的企业,优先享受市、县(市、区)服务业引导资金扶持,优先推荐申报省、市相关资金扶持;凡入驻集聚区且被列入市服务业重点项目的项目,其项目贷款由地方财政贴息。

3.3加强整体营销,着力引进高质量、上档次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项目,增强集聚辐射能力

建议根据嘉兴服务业发展现状和集聚区发展的特点,重点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一是依托嘉兴软件园,吸引软件外包的承接企业落户,形成软件产业和服务外包基地;二是加快引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依托区位、交通和嘉兴综合物流园等物流中心,吸引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落户嘉兴,提升嘉兴物流服务水平;三是依托中央商务区和运河商务区,吸引国内外大型商业企业落户,打造长三角南翼商贸中心。

3.4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突出人才战略

专业人才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要素。当前,受过高等教育、业务训练有素、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不足是长三角区域二线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必须突出人才战略,加快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要注重服务业领军人物的引进和培养,促进各类服务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实现人力素质的提升和高端人才的聚集。具体而言,一是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现有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实施继续教育工程,促进现有人才知识更新能力提升。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更多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劳动者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 蒋三庚.北京市加快商务中心区建设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 代文,秦元建,基于产业集群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3).

[3] 李文秀.美国服务业集聚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8(l).

[4] 李志平,白庆华.大都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2).

[5] 李春洋.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建设研究[D].硕士论文,2004.

[6] 马红霞,北京CBD产业集群机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6.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9

我国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高速推进,宅景设计成为城镇建设中的一股热潮,宅景设计师因此逐渐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中独立出来,成为一种新潮热门职业。目前全国已有上万从业人员,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等大城市。

范例:运用专业技能,从事宅景规划设计、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和室外空间环境创造等方面工作的专业设计人员。

市场:我国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北京申奥成功和上海申博成功为宅景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蕴藏着大量的就业机会,宅景设计师前景看涨。

2、数字化模具设计师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装备,但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模具设计与开发逐渐走向数字化,且要求有更高的技术与管理手段,模具设计师因此受到关注,并成为独立的职业。

范例:从事企业模具的数字化设计,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设计工具,提高模具设计质量,缩短模具设计周期的人员。

市场:由于我国在传统模具人才的培养上不足,目前模具制作行业缺少既有操作能力,又能够运用各种新型数字化工具而独立进行模具设计的人才,因此,模具设计师目前非常紧俏。

3、建筑模型技能师

建筑设计师的创意设计要通过模型来展示给非专业人员,建筑模型的设计制作因此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兴职业。目前建筑模型制作员从业者大约有24万人,分布于模型制作公司、各类展台布景装潢公司、建筑设计机构等。

范例:能根据建筑设计图和比例要求,选用合适的模型制作材料,运用模型设计制作技能,设计制作出能体现建筑师设计思想的直观建筑模型的专业模型制作人员。

市场:随着我国城市规划业、建筑设计业、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建筑设计师、房产商、展览商对建筑模型形象特别备加青睐,势必促进模型制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目前国内院校尚无相关专业,现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半路出家者多,专业建筑模型技能师需求量很大。

4、原创家具设计师

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家庭装修、室内设计的要求也日益趋向个性化、多样化,对家具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具设计师因此逐步成为家具企业、家装企业的核心人物,并逐步成为一种成熟的职业。

范例:根据室内空间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要求,结合制造工艺及相关学原理,设计各类家具产品的专业设计人员。

市场:室内设计行业、装潢行业、家具制造企业均需要专业的家具设计师,有创意、能够进行原创设计的专业人才职业前景乐观。

5、动漫绘制员

我国目前有制作加工动漫片的公司、工作室上千家,动漫从业人员上万,动漫绘制员作为动漫影视片制作队伍中人数最多、最基础的专业人员,其工作是将动漫设计师们设计的关键动作过程连续绘制完成。随着动漫产业的快速全面发展,动漫绘制员也成为一个成熟的新职业。

范例:运用动漫专业技巧和方法,独立进行动漫中间绘制工作的人员。

市场:电脑动漫技术的兴起与迅猛发展,网络动漫的不断渗透,Flas也由业余引入电视制作,加上游戏产业突飞猛进,都需要大量掌握动漫原理与技术,绘制能力不错的一线动漫绘制员加盟。

6、客户服务管理师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销售产品和服务时更加强调专业、细致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日渐提高,从业人员比重也逐渐加大。

范例:通过提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要,完成交易,并对交易现场的客户服务活动及相关事宜实施管理的人员。

市场:目前国内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尽如人意,受过系统培训者不多,其职业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急需大批优秀的客户服务管理师。

7、宠物保健医师

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中,饲养宠物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宠物保健护理也因此蓬勃发展,宠物保健人员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目前国内有100多所院校设立了相关专业。

范例:从事宠物饲养、管理、美容与健康护理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

市场宠物健康护理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点之一,需要大量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宠物保健医师。

8、商企策划师

从上世纪80年代初“点子公司”的出现,到“信息咨询”、“市场调查”公司满天飞,再到国外专业策划公司大举进入国内,策划行业渐成气候,WTO后策划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策划机构和策划人员逐步走向专业化,商企策划因此成为新兴职业。

范例:从事应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以赢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的整体活动或某一方面活动进行系统、科学的创造构思、谋划和设计,以期达到最佳效果的人员。

市场: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专业策划公司超过1万家,各类企业也急需专业策划人员。但目前受过专业策划培训的人很少,统计显示,65%的企业急需聘用企划人员,但90%的企业招聘不到优秀的企业策划人才,策划专业知识过硬,熟知中国国情,有策划实战经验的专业策划人员已成为市场紧缺人才。

9、会展管理策划师

会展业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在会展活动中,项目策划是核心工作之一,会展项目策划人才因此成为会展业的核心人才之一,并逐步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目前我国100多万会展从业人员中,从事经营策划的各级管理人员约有15万人。

范例:从事会展的市场调研、方案策划、销售和营运管理等相关活动的人员。

市场:中国大陆被认为是展览业发展最快的地区,而经营策划是会展企业最重要的业务能力,急需一批具有创新策划能力、又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会展管理策划师,专业人才发展前景看好。

10、DV策划技能师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作为旅游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也不断地成长起来。目前,红色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已经成为拓展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并正在对我国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反哺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红色旅游在搞活地区经济、扩大内需和振兴本土相关市场的成绩背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热潮中,它也面临着可持续性发展的压力。

红色旅游的意义和特征

红色旅游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革命老区的经济显得更为重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带动与旅游业相关的交通运输、商务服务、旅游地产、邮电金融、轻纺织业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同于普通旅游方式,红色旅游资源来源于我国近几十年来的革命历程,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创造新中国的漫长道路中留下的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红色旅游不仅仅满足了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需求,更可以满足他们求知、受教育的需求。①

主要面向国内群体。红色旅游是一种服务产品,有其特定的目标客户群体,满足特定的群众需要。在游客结构中,大部分都来自国内,鲜有外国游客。红色旅游扎根在文化诉求之中,没有相应的历史知识就无法产生相关旅游的欲望。政治信仰的差异和宣传的缺乏,使得中国现代革命史在国外的认知很少,提不起外国游客的兴趣,形不成足够的旅游吸引力。

得到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鼓励。红色旅游的教育特点使其获得了我国各级政府的支持和鼓励,很多地方纷纷出台了减免税收和费用优惠等颇具现实意义的积极政策,不仅从宣传角度弘扬红色精神,还从运营角度给予了实际支持,使得我国各地区纷纷进行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旅游景点和线路不断增加。

当前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盲目发展及低水平重复建设。面对近年来红色旅游的突然兴起,很多地区未能从根本上分析研究由商机带来的深层民众需求,而仅仅依仗自身历史地理条件,盲目上马众多旅游项目。不能运筹帷幄,只会跟风投入、经营,没有认真仔细研究竞争特色设计,各景区中往往充斥着草率建设和重复设计,很难见到体现经营方略的商业发展模式。

二是硬件基础薄弱。多数红色旅游景区所在地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旅游基础设施欠佳,影响了游客的感知满意度。②同时,各种先进的通讯设施设备还未普及,甚至有些地区的住宿、饮食、卫生等条件都不符合现代旅游标准的要求。

三是服务理念尚需提高。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理念落后是我国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出现的普遍现象。旅游属于典型的服务产业,对于服务人员的要求很高。而大多旅游地区的从业人员还未建立起以游客服务为核心的服务理念,缺少细节营销,没能在细微之处体现出关怀和爱护,没能及时主动地帮助游客解决困难。

四是内部景区管理体制尚未理顺。长期以来我国众多景区内部管理权相互分割,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沟通,各种政令、规章和制度各行其是,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五是对历史文化传承重视不足。面对我国当前所处时代,民众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引导,而这本应是红色景区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也是其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捷径。③但是,很多红色旅游景区没能充分意识到群众在文化方面的渴求和需要,特定相关图书、手册及纪念品的专门开发不足,也缺乏足够的高水平的导游和讲解员。

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的规划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在充分考虑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情况下,适度开发景区内自然环境,同时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以环境资源支撑旅游,以旅游收入反哺景区,再通过将收入的合理分配用于养护环境,真正使得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的经济得以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拓宽投资渠道,完善丰富旅游产品线。目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基本都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基础设施尚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因而引发产品线过于狭窄,更无法谈及引导和创造消费需求。红色旅游地区可以通过实行多种体制的合作、合资、合营方式,尤其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创新式地吸引内资、外资对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投入,从而带动各区域相关产业综合发展,真正从简单观光旅游过渡到旅游服务的产业升级,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服务体验景区,进而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深化体制改革,实行规范化管理,探索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新思路。行政管理体制,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红色旅游经济的发展与壮大,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红色旅游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第一,稳步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应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适量精简人员,提高行政效率,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红色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二,加快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旅游整体服务水平。首先是建立健全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其次是加快旅游行业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和旅游部门的规定,规范服务行为,禁止采取低价竞争抢占市场;第三是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多方筹措市场化资源,依靠特许经营来积极利用民间资本参与红色旅游的经营开发。

第三,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的新道路,建立红色旅游景区经营的高效机制。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该规范指导旅游行业内的众多企业组织,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严格自律为行为标准,通过建立正确、有效的市场营销理念,学习新型经营策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消费心理,开发高品位、有竞争力且形成自身品牌的旅游纪念品,在竞争市场中以特色取胜,切实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是开发服务营销策略,打造基于游客体验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使游客品味历史。红色旅游不是简简单单的对红色旅游资源的游览,而要上升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层面。游客在参观游览过程中体会历史事件情景的同时,更是一种精神的净化与升华。保护好历史原貌,客观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这一点对于红色旅游资源异常重要。④此外,通过开展各种有关学术性活动,对有关历史和事件进行严谨的考证,也可唤起游客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从而更好地体现红色旅游的价值。

第二,构建完善合理的服务体系。发展我国红色旅游,必须打造一个设施完善、构造合理的服务体系。旅游经营者需要了解到游客的真实需要与期待,从游客的底层需求出发,提供现代意义上的服务营销,以全方位的服务满足游客的体验要求。完善服务体系首先要求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充分保证游客的出行便利。借鉴商业地产设计理念,从空间、时间双向角度设计红色旅游地点的建筑、道路等景观组合。同时以服务营销理论为指导,合理设计旅游服务空间大小,结合诸如分时定价等各类服务营销手段,适当合理的协调游客的需求,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物理资源,提升游客的满意度。⑤

第三,建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制度。服务营销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一批有着丰富实践经验和充分理论知识基础的旅游服务人才,而人才培养制度则是其根本保障和有力后盾。红色旅游方面的人才缺失问题突出,主要体现在缺乏既能从娱乐休闲方面引导游客,又能从红色文化方面满足游客求知需求的服务人才。同时,旅游管理方面也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战略人才储备,造成红色旅游发展的可持续竞争能力有限。因此,必须打造出优质的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制度,才能使得红色旅游的未来发展时刻保持着应有的市场活力与竞争优势,才能保障红色旅游的长期和谐稳定向前发展。

红色旅游是我国当前历史条件所造就的人民群众内心根本需求的外部表现,具有其内在合理性、发展性和持久性。当前红色旅游方兴未艾、魅力无穷,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建立起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和制度,将更加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促进红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将其与其它服务元素进行优化配置,将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保定学院)

注释

①刘海洋,明镜:“红色旅游:概念、发展历程及开发模式”,《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②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旅游学刊》,2005年第7期。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1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电子商务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并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迅速兴起,旅游电子商务既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浙江这个走在全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列的旅游大省的环境下,金华旅游产业如何同电子商务有效的结合,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推动金华的旅游业快速发展,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现状和问题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部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免费论文。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随着旅游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金华的旅游企业也都纷纷加入到旅游电子商务行列。

1. 金华旅游业电子商务的概况

通过对金华旅游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金华旅游相关企业都积极建起了自己的网站。浙江金华旅游网、金华旅游资讯网、三清旅行社、新华旅行社、浙江金华中青旅、浙江金华新时代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阳光旅游服务有限公司、金华阳光旅行社、金华南国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金华中国国际旅行社、金华和平旅行社、金华康泰旅行以及金华的一些宾馆、酒店、饭店等网站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预示着在浙江拥有较好的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下,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势头迅猛。进入同程网的旅游黄页,以浙江金华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发现有297家旅游企业在出现在名录列表上,其中金华新华旅行社诚信录会员年数已经达到了5年,金华中青旅行社达到4年,而金华中天旅行社、神舟旅行社等多数旅行社在同程活跃时间也都在一年以上。这些旅游企业中包括了86家旅行社、106家宾馆餐饮、23家景区、3家交通运输企业。可以看出,金华旅行社,宾馆餐饮在同程网的活跃比例还是很高的,而景区等会员比例则相对较弱,这与当前整体旅游市场信息化程度的分配比例状态较为一致。

2. 金华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特点

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的旅游相关企业,都陆续成立了各自的网站。目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政府领头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均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开展活动方式以信息发布为主;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产品以景点介绍、酒店预订、旅游线路推介为主打项目。

二、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浙江的旅游电子商务体系基本形成,金华的旅游相关企业踊跃加入电子商务行列,但目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系列阻碍金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1.在线交互能力差

2.网站信息和服务缺乏个性化。

金华的大多数旅游类的网站通常是国内外其他旅游网站的翻版,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虽然网站对旅游景点和酒店都有介绍,但内容不全面且更新缓慢,很难吸引客户的关注和兴趣。而且很多旅游网站依然停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上,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以及网上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而且,网站定位面太窄,不能面向世界各地游客,未出现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3.网站市场细分不明确。

金华旅游网站没有对游客进行市场细分,缺少针对性和个性化,没有特色与卖点。网站所发布的信息和旅游产品“老少皆宜”。网络访问者多种多样,不同访问者的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经济能力、职业和年龄不一样,因此访问者的旅游需求也就有所不同。如果不顾不同层次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细分,很难引起访问者的旅游欲望,旅游网站的供给与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便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4.电子商务应用水平较低

虽然金华的旅游企业纷纷涌向互联网,寻求发展的新契机,但是大多数旅游网站还只是简单地把网络视为介绍企业、景点和旅游线路的工具,没有认识到可以将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客户关系管理等都延伸到互联网上,使产品和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以体现网络的巨大价值。特别是在线预订方面和个性化定制方面,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综观金华市的旅游网站,真正涉及旅游电子商务,能给游客提供“旅游套餐”的少之又少。

此外,旅游电子商务观念陈旧,旅游电子商务技术落后、网上支付的局限、精通电子商务和旅游的复合型人才的不足、法律法规建设都限制了金华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金华旅游业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城市,我们应当更多地关注问题所在,采取有效的途径帮助金华旅游业实现更大的飞跃。

1. 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重视网站建设和管理

网站好比虚拟的“橱窗”,网站的内容就是“橱窗”上的商品。因此,网站提供的信息必须丰富多彩,及时更新,才能够吸引顾客。其次,网页设计要有特色,还要定期更新,不能一成不变。例如“金华旅游网”在建成的三、四年时间里,页面曾多次更新,每一次都增加许多新的内容和板块,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除了及时更新信息,旅游网站还应建立在线旅游咨询和信息服务体系,根据客户的出游意向、个人兴趣、支付能力和时间等要求,及时生成不同的方案供客户选择。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解答,充分体现人性化和情感化。

2. 注重与客户的管理和沟通

面对目前日益激烈的各种竞争,如何和顾客建立良好的沟通是目前旅游电子商务最大的问题。旅游企业维护老客户,获取新客户的最佳手段莫过于利用网络的交互性为旅游企业与游客搭建一个容易沟通的平台。旅游企业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论坛、虚拟社区、在线交流系统,通过这些形式,企业与游客之间能建立快捷有效的沟通,及时了解游客的需求信息和价格水平,随时调整旅游产品价格,开发适合层次游客的旅游线路。通过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与客户进行及时沟通。

3.注重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由资源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牢固树立市场观念,以旅游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出发点。旅游产品的开发还要遵循的具体原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走;开发出旅游市场没有的旅游产品,独树一帜。此外旅游产品的开发注意产品间的组合,由于旅游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就要求旅游产品形式多样化,其中组合多种旅游产品是产生多种旅游产品形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让游客来得畅,住得下,吃得香,游得乐,购得好,走得顺,且能常游常新、乐意多次玩赏。

4.强调合作双赢,实现规模化经营

目前金华市大多数旅游网站还未形成产品优势、成本优势和品牌优势,而传统旅游企业恰恰具有这些优势。因此,只有将传统旅游企业与网络经营相联系,才能真正使旅游电子商务得到发展。免费论文。一方面,传统旅游企业要改变营销观念,积极“触网”;另一方面,网络企业也要积极向传统企业靠近,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拥有广泛客户关系和产品资源的旅游企业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将有力推动我市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5.建立特色化的品牌旅游网站

金华的旅游企业应和电子商务软件企业实现紧密合作,准确了解旅游者需求,针对细分市场树立特色化的品牌。在提供一般性景点介绍与消费预订基础上,应积极推广网上社区,促进网络访客之间的互动性以及访客与旅游企业间的联系。旅游企业应注册独立域名,将网站加入中英文搜索引擎,提高品牌知名度,实现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

6.采取应时制宜的策略

金华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模式的应用与创新过程中,还要考虑企业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初创期的企业主要目标是生存下来,此时由于企业顾客不确定,竞争压力大,引入电子商务可使生产经营成本最小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能充分了解细分市场的基本需求,并能应用电子商务帮助企业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并减低企业成本,企业实施电子商务使主要流程自动化;成熟期的旅游企业具有了解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的洞察力,电子商务的实施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出众的能力并确保服务过程的改进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对金华旅游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特征的了解,能让企业更有效创新电子商务应用,帮助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7.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让旅游信息多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展示,不仅可使游客从网上轻松地收集详尽的动态信息,而且还可提供虚拟旅游产品,给消费者以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在网上建立虚拟客房,让游客在笑容可掬服务员的网上带领下,进入虚拟客房的三维空间,享受服务员为你沏茶、放音乐等服务;并且可随着服务员悦耳动听的介绍,游览客房内的装潢、设施,查看饭店的服务项目,了解客房电器按钮的使用等。这样的虚拟产品使酒店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达到最完美的结合。其不但使“足不出户、畅游天下”的梦想成为现实,而且也迎合了人们“看货订物”的消费心理。免费论文。这一切是传统旅游服务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其成本远比传统宣传媒体的低得多,方便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订购。

四、总结

旅游电子商务可以将金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介绍给全球的访问者。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展现和提升了“网络”和“旅游”的价值,另外,借助旅游电子商务具有的营运成本低、用户范围广、无时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户直接交流等特点,可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和人性化的服务。金华旅游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 韩林.旅游电子商务[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8.

[2] 殷炜琳.国内旅游电子商务文献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5):114-116.

新兴服务业发展前景篇12

从冶金工业区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是一个难题,也是一个挑战,而高新科技产业落户这个昔日的钢铁城,则给石景山区平添了一道面向未来的现代化风景。今天,记者在石景山区看到,在坐落于过去厂区的中关村科技园里,一幢幢现代化写字楼替代了吞吐烟雾的巨大厂房,动漫、游戏等文化创意公司取代了高炉、烟囱,石景山区从产业“硬汉”俨然转型成为文商“儒士”,而这样一个“转身”凝聚了石景山区政府和石景山区科委、中关村石景山园区及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十年心血。

凝聚力量,挑战“不可能”

在许多人看来,从重工业区到文化创意区的转型,像是天方夜谭。虽然石景山区拥有了优越的政策支持,但是如何建设CRD,如何培育文化创意特色产业?石景山区面临着行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短缺、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缺失等一系列困难。说到底,这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路。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一个身兼多种职责的公共服务机构,挑起了这个重担。

石景山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于2002年,是石景山区科委直属事业单位。2006年中心加挂了园区服务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牌子, 2009年中心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成为部级创新示范中心,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部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012年又成立了“中关村石景山园技术转移中心”,可以说是发展迅速。

石景山区科委分管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的副主任于海春向记者介绍,为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企业“落户”,石景山区政府、石景山科委、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用心良苦。

整合资源,依靠政策引导引来“凤凰”

据石景山区生产力中心主任王云介绍,决定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之初,石景山区政府甚至没有能够作为企业落户地点的办公场所,考虑到这种情况,石景山区用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在不开发任何土地的基础上,将现有楼宇进行产业整合,给予原有业主以相应补贴,最终得到泽洋大厦、瑞达大厦等40多万平的基地。随后区政府又结合自身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拿出一亿在全区设立文化创意专项基金,其中2000万用于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了第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共有26家全部进驻泽洋大厦,搜狐游戏事业部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石景山区的。

截止2013年底,落户石景山的文化创意企业超过3000家,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收入290亿,税收15亿。这些数字证明石景山向文化创意区的形成迈出了巨大的一步。荣誉和成果来之不易,在这个曾经被认为“不可能”完成的宏伟工程中,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贡献有目共睹。

以科技创新推动石景山区域调整

回顾发展道路,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产业从无到有,由有到优,每一步都承载着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者的心血,石景山区的发展,就是一条创新之路。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工作必须融入到大局里去。” 王云说:“从发展什么产业,到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从怎样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入手,参与软课题规划,率先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并配合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顶层设计,并把这些工作作为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重要任务。”

2013年,以光大信用卡中心、搜狐畅游大厦为代表的高端产业单位面积税收贡献超过2万元/(平米*年)。网络游戏产业收入已经占了北京市半壁江山,在全国占1/7。招商引资、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成为引导支撑CRD主导产业发展,拉动第三产业的重要力量。与2006年相比,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1%提升到62%,提高了31个百分点。

竭尽全力,培育新兴产业

新兴产业的培育是石景山生产力中心的一大特点,也是工作重点。

游戏、动漫、信息等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发展迅速。这些企业从初期创意到制作再到后期发行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各种不同的需求。产业孵化及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做了许多的尝试,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企业的好评。

与此同时,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还承担了多项国家、北京市和石景山区的科技项目,主要有:火炬计划、国家基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石景山工作站、石景山动漫游戏产业提升服务平台等。通过整合企业资源、推动行业发展,为企业“充电”“输血”,真正给企业带来实惠。

优化基础,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对外整合所需领域专长的科技服务机构,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打造高质量、全程式科技服务链。

2013年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围绕着建立“中关村石景山园技术转移中心”、打造“快速成型与数字建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科技管家”、组织和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和市区级项目,并且在园区设立了专门的服务窗口。截至2013年底已与22家科技服务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全程式科技服务链已基本打造完成,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同时拓展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的服务领域。

于海春副主任介绍说,目前石景山区已形成科委、园区、知识产权局“三位一体”的创新型机制,这种机制以园区为龙头引擎,以科技为引领支撑,有利于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从而推动了区域全面转型科学发展。在实践层面上,石景山生产力促进中心同样进行了积极探索。

创新驱动

推动石景山区“儒士”之路大有作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