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前景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3-05-17 10:16:46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1

一、内蒙古文化产业政策动向分析

任何一个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也一定要依托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内蒙古自治区从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过程中,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文化相关政策对文化企业的扶植与吸引也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文化产业政策分析

我们文化产业政策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它的发展进程。1985年在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中,文化艺术被纳入第三产业范畴,第一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获得了“产业”身份。1991年,国务院批转的《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文化经济”的概念。进入新的世纪后,国家给予文化产业的政策力度继续加大,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文化产业政策”概念。2012年7月,国家统计局最新《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为我国文化及相关单位的生产活动提供依据,为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宏观管理提供参考,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提供统一的定义和范围。迄今,国家文化部共/修改各类政策法规499项,其中很大一批均与文化产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促进政策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区内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愈发重视。2010年5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著作权管理办法》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实施,对于规范我区著作权行政管理,鼓励优秀作品创作与传播,促进版权经济发展确定了统一的指导意见。2012年8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使用、投融资政策、建设重点、人才政策等七方面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相关促进措施。

二、 内蒙古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分析

为了研究内蒙古区内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本文作者实地走访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多个盟市的文化产业机构。同时为了全面的比较分析,本文选取了同为西部地区其他六个省份(四川省、陕西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数据作为对比参考更好的分析内蒙古文化产业现状,为未来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我国西部七省区均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经济结构的相似性对于产业结构转型、产业快速发展也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图1)

2011年,我国西部七省区中四川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这将为文化产业在本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与支撑。内蒙古自治区的地区正产总值达到14246.11亿元,第三产业的产值高达4849.13亿元,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34.04%。但同时我国西部七省区均已第二产业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带动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产值逐渐增高,比重也愈发加大,以加速第三产业发展进程,对于地区总体经济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内蒙古文化产业机构发展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支柱性产业目标,而文化市场经营情况作为衡量文化产业市场运作过程中重要参考指标而受到高度关注。(表1、表2)

截止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从2007年的7880家发展到2010年的8157家,文化市场经营机构也从2007年的58071.8万元发展到2011年的133242.7万元。我国西部七省区文化市场经营机构数整体处于持平水平,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却在逐步上升,尤以四川省显著。通过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利润总额与经营机构数比值求得我国西部七省区文化市场单位经营机构利润可知,各省区单位经营机构利润同样处于稳中有升趋势,四川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上升尤为显著。

(三)内蒙古文化企业与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分析

文化企业的发展和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建立可以进一步地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图2 、图3)

通过图表可以看出,四川、云南二省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数量较多,而民族文化资源同样具有竞争优势的其他省区却在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中数量相对匮乏。我区也应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品牌,并努力将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项目进行推广。同时四川、陕西、云南三省区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较多,对于内蒙古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则以文化旅游业与综合类为主,也体现内蒙古在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重点优势行业突出,综合建设步伐也在不断推进。

三、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的整体转型,文化产业必将成为各省的重点支柱产业。内蒙古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然而受到体制、资金等方面的制约,内蒙古文化产业存在规模小、占比低,产业化程度差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出一条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良性发展之路,以迎接全球化经济所带来的高层次挑战。

(一)增加投入、提高产值

内蒙古经济增长率虽多年“领跑”全国,但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仅有1.05~1.08%,远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85%。随着我国发展战略与政策的调整, 必将推动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自治区支柱性产业将成为自治区未来重大发展战略取向之一。相比东部发达地区,我们投资渠道单一,融资方式简单,这与扩张的文化产业所需的资本并不匹配。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大在文化产业相关方面的直接投资,提高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同时我极力发展多样的融资渠道,比如引入民营资本或是将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实现紧密结合等方式,使得内蒙古文化产业在资本上的难题得以解决。

(二)文化产业发展应具有自己特色

文化产业在发展当中应该注重自有特色,具有地方特点的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在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当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垄断地位,同时也起到对本土文化宣传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广裹的内蒙古大地是蒙古族生活的主要场所, 蒙古族创造了灿烂独特的民族文化最能代表内蒙古特色,那么独特浓郁的蒙古族草原文化便是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当中的核心竞争力。以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为例,传统的博克、赛马、射箭等竞技项目必将吸引诸多外地游客,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态不仅能够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还能同时传播独特的民族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提升国民经济与满足人民精神需求这两个社会发展目标合二为一。

(三)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建立品牌化效应

文化产业以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企业或是机构创造出文化产品来实现经济上的盈利。在如今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文化产品应该注重它本身的品牌效应。品牌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增值的源泉来自于消费者心智中形成的关于其载体的印象。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产品,能够长期的、稳定的、高收益的为企业来带源源不断的利润。随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文化企业、机构要创造高质量、高品质、品牌战略相一致的生产、管理、营销机遇。

参考文献:

[1]赵阳,徐宝祥.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2]陈少峰,张立波.中国文化企业报告[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3]张京成.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4]中国文化产业年鉴编辑部.中国文化产业年鉴[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K].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2011.

[6]多智勇.内蒙古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J].实践,2011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2

研究方法及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法目前,在国内旅游绩效和评价研究中,学者们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法、随机前沿函数法和平均值的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是一种线性规划方法,由查恩斯(Charnes)、库珀(Cooper)和罗兹(Rhodes)[16]在法雷尔(Farell)[17]关于生产效率评价的工作基础上提出的,是一种新的以效率前沿面技术代替一般经济学中的生产函数,专门用于效率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在传统的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中,估计的生产函数并没有表现出实际的前沿面,因为生产函数的估计是将有效单元与非有效单元混合,所得到的生产函数是非有效的,但是DEA模型利用有效前沿面可以判断决策单元是否位于有效前沿面上。同时,DEA在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的问题时具有绝对优势,例如:DEA方法是以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的权重作为变量,模型应用最优化方法来内定权重,从而避免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所带来的主观性;DEA方法处理经济学生产函数与规模经济的问题时有其特有优势,其评估效率的结果为一综合性指标。由于DEA方法无需设定投入与产出变量的权重和生产函数形式,特别在样本容量较小,研究问题是多投入、多产出的情况下显示其特有的优势。基于DEA方法在评价旅游效率的较大优势,本文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文化旅游投资效率进行评价。DEA的评价原则是当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DMU)落在效率前沿面上时,DEA认为此时的投入产出组合是最有效率的,且其效率值定为1;其他的决策单元则以有效单元为基准,赋予介于0和1之间的相对效率值。模型构建确定文化旅游业适用的效率评价模型DEA效率模型在估计效率前沿时可以采用两种导向,一种是投入导向(inputorientated),另一种是产出导向(outputorientated)。投入导向模型是指在不减少产出的情况下,衡量投入要素减少的比例;产出导向模型则是指在既定的要素投入下,衡量产出增加的比例。DEA方法中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是衡量同类生产个体效率常用的两种基本模型。CCR模型是在固定规模报酬(constantreturnstoscale,CRS)下生产,但实际上生产个体往往存在规模报酬变动,所以导致规模效率混杂在效率测度中。BCC模型考虑到规模报酬改变(variablereturnstoscale,VRS),将CCR模型中的CRS假设剔除,衡量处于不同规模报酬生产个体的相对效率值。本文认为文化旅游业属于产出主导型的产业,即文化旅游业的主要投入在一定时期内,投入总量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要达到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就需要增加产出。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基于产出导向型的CCR模型和BCC模型来刻画文化旅游业投资的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结合文化旅游业的现实发展状况和数据可得性,确定DMU决策单元选择DMU就是确定参考集,一个DMU就是一个将一定“输入”转化成一定“输出”的实体。许多情况下,由于DEA方法是在同一类型的DMU之间进行相对有效性的评价,就文化旅游业而言,可以将选取不同省份的文化旅游业作为DMU决策单元。但本文认为所谓同类型的DMU,是指同时具有以下3个特征的DMU集合:相同的目标和任务;相同的外部环境;相同的输入和输出指标。对于不同省份的文化旅游业来讲,显然它们不具备相同的目标和任务,落后地区的文化旅游业对经济功能的追求要远远大于发达省份;而发达省份对文化旅游教育功能的追求始终是位于其他功能之上。正由于此,本文认为,文化旅游业投资效率的衡量可以选择本地区人文类景区作为DMU决策单元,因为它们不仅是严格意义上的同类型决策单元,而且基于上述对文化旅游的定义,它们的整体评价结果足可代表观察地区文化旅游投资效率的评价结果。

实证结果

评价对象的选择依据本文对文化旅游所使用的技术性定义及模型构建对DMU决策单元的要求,选取山西省18个历史文化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将山西省作为文化旅游投资效率的评价对象,是因为山西省是文化资源大省,近些年文化旅游业被称为与煤炭业并举发展的“双翼”产业,但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本文拟通过选取山西省所属的晋祠旅游区(Dmu1)、云冈石窟(Dmu2)、恒山旅游区(Dmu3)、藏山景区(Dmu4)、皇城相府景区(Dmu5)、应县木塔(Dmu6)、五台山旅游区(Dmu7)、绵山风景区(Dmu8)、平遥古城(Dmu9)、乔家大院(Dmu10)、王家大院(Dmu11)、常家庄园(Dmu12)、榆次老城(Dmu13)、洪洞大槐树(Dmu14)、临汾尧庙(Dmu15)、解州关帝庙(Dmu16)、永济普救寺(Dmu17)、鹳雀楼景区(Dmu18)来观测山西文化旅游业的投资效率整体状况。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借鉴《中国文化遗产发展事业报告》中对遗产事业评估指标的选取方法,特别是考虑到文化遗产的经济、教育以及科研的多功能要求,同时考虑DEA方法对指标与决策单元数量的相对关系,本文选取两个投入指标即资金投入总量﹑从业人数,两个产出指标即旅游收入﹑参观人次。选取资金投入总量作为景区财力投入的反映;从业人数作为景区人力资源投入的描述。以上两项投入指标对于一个景区来说是最稳定也是最重要的投入,而且数据的相对可得性也较高。出于文化遗产景区功能的多元性考虑,从产出指标的选择上讲,文化旅游首先是旅游活动,所以其产出的衡量主要突出表现在是否发挥经济功能,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因此选取旅游收入指标反映文化旅游经济功能的实现程度;其次文化旅游又是以文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所以选取参观人次指标反映文化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程度。评价所需数据主要是通过《山西省旅游局统计信息》(2008~2011)以及实地走访搜集获得。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基于对数据资料的保护性,本文只针对最终的效率测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不再对原始数据进行直接引用。文化旅游业投资效率评价结果及解析本文建立了2008~2010年山西省文化旅游投入产出的相关数据库,分别计算得到各年度山西省18个景区的静态效率值及其分解效率值(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力指数及其分解效率值(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研究过程不仅通过静态效率值关注了各景区投资效率在同一时段运行状况的好坏,也采用动态DEA方法刻画各景区效率值的变化特征,关注了多个景区在不同时段的整体运行状态。2009年山西省技术效率的情况与上一年基本一致,平均值略微有所降低。这是因为行政资源配置水平与管理水平在短时间内难以有大幅度提高,个别景区的技术效率甚至有所下降,管理水平仍不稳定。这说明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文化旅游产出仍不足,改进行政资源利用方式,完善管理,提高既定投入下的产出,仍然是未来工作的重点。2009年山西省规模效率的情况有所改善,比上年增加了两个有效的人文景区,分别是藏山景区和绵山景区;规模效率平均值也从0.375提高到了0.573。这不仅是由于藏山和绵山的规模效率大幅提高所致,也是由于大部分景区规模效率整体上有所提高。规模报酬不变的景区个数增加,但仍然有15个景区规模报酬递减。这说明只要景区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扩大产出效果,短期内规模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山西省整体文化旅游业投资效率。其次,规模效率之所以不高的原因还在于,某些景区的投资规模过大,规模报酬递减,所以提高规模效率的手段也可从合理计划投资规模入手。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8-0117-05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批准号:12YS14);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企业文化中心课题基金项目“创意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创新力研究”(批准号:2013804);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企业文化中心课题基金项目“基于系统视角的企业创新文化的形成机理和评价研究”(批准号:2012Y01)。

[作者简介]刘冰峰,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副教授,博士,湖北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意产业与文化创新;

胡林荣,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教授,博士,校长助理,研究方向为创意陶瓷产业;

陈运财,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创意产业经济。(江西景德镇333403)

“特性”一词在《辞海》中有这样的解释: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性质。从现代产品设计学的角度来看,特性的解释是:产品特性是指产品所具有的效用和被接受的特别性能,产品只有具备某种特定的性能,才有可能进行生产和销售。产品具有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两类,产品特性也就具备了有形产品特性和无形产品特性。有形产品特性是指本产品应具有的同类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外所具有的其他特性,如:性能、外观、材质、配件和资质等方面的特点。而无形产品特性更多地体现在给人的感知和氛围上。陶瓷文化产品是具有陶瓷和文化双重特性的结合承载物,由此决定了陶瓷文化产品具有有形和无形双重的产品特性,并且企业之间生产的产品在产品特性上都具有各自特色。所以,本文认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2012年11月,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发出通知,专门做出支持景德镇市文化改革发展的决定,从景德镇大遗址保护、陶瓷文化创意新区建设、文化发展科研立项、文化科技创新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8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支持意见。为此,本文立足景德镇市发展特色,以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目标,以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为衡量标准,以满足市场需求、保护和传承历史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基于兰卡斯特的产品特性“光谱”模型来研究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在产品特性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从消费者和生产者角度出发,提出未来陶瓷文化产品设计的相应对策,最终实现陶瓷文化产业中的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创意经济时代下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的整体现状

(一)产品特性专利拥有量

据景德镇统计局2012年统计数据中公布的景德镇陶瓷产品种类已经有20多个大类、2000多个系列、1000多个器型以及7000多个花面。2012年,景德镇市专利申请数超过500件,其中陶瓷创意类就约占60%。但是,对于陶瓷行业的专利而言,多数是“外观专利”,这就极大地降低了模仿的门槛。对于陶瓷行业中的同行们来说,外观上的模仿实属易事,如果是器型,只需要照葫芦画瓢即可,而涉及到花色,在配方中做些改变往往就能得到不错的效果。总的说来,这部分专利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二)科研人才及科研设计基地现状

景德镇市拥有75位部级各类陶瓷大师,100多位省级陶瓷大师,1000多位高级工艺美术师,8万多名涵盖陶瓷手工生产所有环节的熟练工人,形成了庞大的陶瓷文化创意队伍,具有丰富的陶瓷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是一个活的艺术宝库。同时,景德镇市还以御窑遗址为核心、里弄文化为特色,建设陶瓷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全力打造雕塑瓷厂国际陶艺村、为民瓷厂、宇宙瓷厂陶艺创意谷、艺术瓷厂粉彩工场和建国瓷厂明清窑作遗存园的“一轴四片六厂”的陶瓷工业遗存保护区;打造国际化、标志性的陶瓷展示中心,集中展示景德镇的官窑文化、民窑文化和近现代具有代表性、先进性的陶瓷文化;重点打造“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创意中心”。

(三)陶瓷文化产业的从业与产值情况

目前,全球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陶艺家在景德镇市建立陶艺工作室近百个,国内艺术家在景德镇建立陶艺工作室逾近千个。到2012年,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中的创意企业达2900余家,从业人员达8000人。仅刚刚批准设立的陶瓷文化产业园,2009年陶瓷工业产值就达1.02亿元。到2011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成交额达8.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2%。全年景德镇市完成陶瓷产业总产值160.2亿元,比上年增长59.72%;陶瓷产业实现税收2.66亿元,增长1.8倍。

总之,景德镇陶瓷文化产品的质地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技艺之精华”、“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由此决定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和技艺基础。景德镇瓷业的分工合作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形成,如《陶记》所言:“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则,各不相紊。”而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传承着景德镇瓷业的“千年炉火”,更传承着景德镇瓷业千年陶瓷文化和技艺的精髓。

二、创意经济时代下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的设计问题分析

本文结合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基于兰卡斯特模型的产品特性“光谱”来剖析陶瓷文化产品特性设计的问题所在,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消费者市场需求和生产者利益追求两个方面来分析陶瓷文化产品特性设计的问题根源。

(一)基于兰卡斯特的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光谱”法分析

兰卡斯特认为,每个产品品种都有一组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特性,这种特性构成了产品的水平差异性。消费者对不同的特性有不同的偏好,这就是霍太林・兰卡斯特(Hotelling・Laneaster)偏好假设。消费者虽然偏好一个品种的某些特性,但是他无法购买某一产品的多个品种并将他们“混合”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品种,以满足自己的偏好。这就产生了本文在使用兰卡斯特模型分析陶瓷文化产品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假设条件:消费者在喜欢一个陶瓷文化产品品种的某些特性或另一个陶瓷文化产品品种的另一些特性时,他不可能同时购买两个品种,而只消费其中他认为更有价值的特性。因此,即使兰卡斯特模型在实际中是属于国际产业内贸易模型,但是因为使用原理的相通,本文将其用于分析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由此,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在使用兰卡斯特“光谱”分析时给出以下模型假设:(1)差异产品只有特性两个方面的区别;(2)消费者都有特性偏好;(3)假定每个消费者只有一个最偏好的品种,即消费者最愿意花钱购买的品种;(4)假定所有的消费者对产品不同品种的偏好是不同的;(5)在供给方面,我们假定陶瓷文化创意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该市场,并能生产不同于市场其他产品特性的品种,且生产任一品种的成本都相同;(6)假定市场上只有两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陶瓷文化创意企业,并且这两家企业除了产品特性外的其他方面都是一样的。

(二)基于产品特性设计种类的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问题分析

根据分析原理中的前提假设,在景德镇市的两个陶瓷文化产品品种A(湿敏)和B(光敏)两种特性中,使用“光谱”分析法(spectrum Approach)来表达可得品种的范围,把不同品种看作为是散在一条直线上的点。如图1所示,线段ab代表了可得品种的范围。在线段的a端,品种只具有特性A;随着我们逐步向右移动,特性B出现,并且它与A的比例逐步提高。这样到了线段最右面的b端,则说明产品只具有了B的特性。

假设在图1中的陶瓷文化产品品种Vo是某一消费者的理想品种,他对该品种的需求取决于他的收入和该产品的价格。如果他的收入是固定的,他的需求就可以用图2的需求曲线D(vo)来表示。在同一个特性的品种内,消费者当然还会选择不同价格的其他品种,但是在价格和收入水平都给定的情况下,离他的理想品种越远的其他品种,购买的数量就越少。所以,在图2中会有低于需求曲线D(vo)的D(d1)和D(d2)需求曲线。就图1中理想品种为vo的消费者对于V1和V-1这两个品种中的任何一种需求曲线都是图2中的D(d1)。对应的离Vo越远的品种,需求曲线D将会处于更低的位置。

由此,我们会发现要实现消费者效用、产业效益和资源生态效益的最大化,陶瓷文化企业在产品特性设计时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市场需求,尤其是符合传统文化价值和现实使用价值在当今消费者中的评价标准,而不是盲目地增加产品特性种类,肆意按照创作者个人主观想象进行天马行空的产品特性创新设计。

(三)基于产品特性规模报酬效应的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设计问题分析

根据模型假定,在陶瓷文化企业内,任何具有某一特性的品种生产,平均成本曲线在一定范围内是下降的,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这样,生产的品种数目就不可能是无限的,有些消费者就买不到他们最理想的品种特性。因此,我们说在市场上存在的陶瓷文化产品的数目和特性是一定的,在文化价值传承和创新开发不足的基础上,当前市场上的生产企业单位就会在规模经济的作用下,以产出的增加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由此,我们便可以发现景德镇陶瓷文化企业数量多而质量不高的根源所在。在追逐规模报酬的同时,众多企业都加入到陶瓷文化企业的行列,加点创意、换个造型、添点原料、蕴涵点文化,就开始批量生产,以至于出现了市场价格下跌、均衡数量增加和企业产品竞争力不高等现象同时并存的局面。如图3所示,假定在只有1家陶瓷企业时,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Do,其长期均衡点是E1,生产的数量为Qo,企业获得经济效益R0+PoQo。当新的陶瓷文化企业竞相生产同类产品的时候,市场价格降低到P1,均衡点变为E2,这时市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总额R1+P1Q1。

据此,我们会发现即使通过某些产品特性的规模生产实现整个市场经济效益总额增加了,但是在企业基数成倍增加而经济效益没有正相关成倍增加的时候,陶瓷文化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陷入衰退的境地。当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资源不再具有优势,文化传承和使用价值不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时候,陶瓷文化产业的长期发展均衡将下跌至边际成本MC以下,结局可想而知。

三、创意经济时代下陶瓷文化产品创新特性的设计对策分析

那么,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如何在产业内产品合理布局?产品特性应如何设计?资源要素应如何流动?从以上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而进行的兰卡斯特产品特性及企业发展趋势分析中发现,产品的特性发展是解决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关键。由此,可以根据陶瓷文化产业消费者剩余和兰卡斯特模型原理对其产品特性的设计提出相应对策。

(一)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产品创新特性设计

从消费者角度看,陶瓷文化产品的设计要依据消费者的产品使用用途、所受教育及文化背景、经济发展背景和社会需求来进行,从而实现具有不同产品特性的生产企业能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最大量的产品,以实现规模效益和市场满足。图4是陶瓷文化产业市场需求中人均收入水平的不同和所选择的产品特性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均衡。当消费者处于人均收入为YA的水平时,其所偏好的产品特性是C0当收入水平处于YB时,其所偏好的产品特性是D。我们暂且假定产品特性D比C要好,这样便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同人均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特性时都有其最理想的产品,并且特性的好坏、高低、优劣等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是成正比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特性的设计生产以及推动产业内要素合理流动的布局时,要尽可能地结合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市场需求。所以在发展陶瓷文化产业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盯住文化和创意,更多的是市场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

(二)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进行产品创新特性设计

从陶瓷文化企业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设计时,更多的是从利润和生产可持续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特性设计。如图5所示,通过水平差异产品的陶瓷文化产业市场活动,双方消费者都得到了较大满足,由此,得到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福利水平得到提高。在图5中,假设陶瓷文化企业A偏好生产VT特性的消费者产品,通过产品特性的设计可以实现企业在产品特性品种增加前后获取的消费者剩余由FTP和VFT净增加到增加了产品特性品种后的生产者剩余KGPF和ZKFV;同理,陶瓷文化企业B偏好生产ZV的消费者产品,通过陶瓷文化产品特性设计,使其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从之前的ZPF和ZFV增加到之后的FPHL和VFLT。因此,在增加陶瓷文化产品特性种类设计后,总体福利水平都增加了,企业A和企业B的总体福利水平净增加分别为ZGP和PHT。

由上述分析可知,只要生产者尽可能关注陶瓷文化产品特性的研究和创新,结合企业文化背景、生产成本、经营状况、发展环境和目标等需要从生产者角度出发考虑的因素,在获取消费者剩余最大化的同时,也实现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正如当前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中,大量的具有现代文化气息的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层出不穷,从而实现了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但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根本上还是要在获得消费者剩余、增加产品特性的同时,设计更多的符合企业发展优势、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符合陶瓷文化产业及景德镇市“绿色崛起”的战略发展目标。

(三)从文化传承角度出发中进行产品创新特性设计

中国文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大文化消费,陶瓷产品特性的创新设计要从非本原性的抽象科学世界回归或超越到本原性的生活世界。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并发现其产品创新特性设计的支撑点是时代赋予陶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更是陶瓷文化产品市场的现实选择。

首先,产品创新特性要在传承中构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对于景德镇陶瓷文化产品而言,其文化传承实质上就是对传统景德镇陶瓷文化中优秀的文化精神与人文关怀的哲学继承。没有传统陶瓷文化的继承,就没有现代陶瓷文化产品的市场土壤。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当代陶瓷企业的责任,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意创新。因此,坚持不懈地守望传统陶瓷文化,守护文化精神家园的行为是产品特性创新设计的必然要求。当然,要反对在产品创新特性设计中照搬描摹。陶瓷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自宋代以来,其文化艺术的发展一直秉承古人的技巧,讲究原创和思想性;许多景德镇陶瓷文化产品设计者至今还在这条道路上默默探索。但是,一味照搬描摹容易脱离文化现状,忽略了文化的创意创新和个性化表现,使得陶瓷文化产品的艺术形式变得较为呆板。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陶瓷文化价值观被商业化的意识侵扰,炒作、媚俗化现象较为严重,传统景德镇陶瓷文化产品的理性与美学失去了深刻性;一些陶瓷企业过于追求技巧、形式和视觉,对于内容上的创新缺乏价值判断。因此,反对这些照搬描摹和媚俗化倾向,是当前进行产品创新特性设计的必然选择。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4

现代新媒体技术形态的良好有序发展,深刻转变了我国产业的业务活动组织运作方式,诱导了我国现代媒体产业在基础性业务发展路径层面的全新变革。近几年,对新媒体事业领域相关理论问题的研究分析工作,成为我国现代传播学研究工作领域的主流话题。新媒体技术在我国现代广告设计和广告传播事业领域的引入运用,逐渐成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我国广告传媒产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趋势。从宏观性学理分析的角度展开阐释,我国现代媒体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碎片化困境,在一定程度也揭示和彰显了我国现代广告媒体产业在具体的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需要引起相关领域基础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并且组织开展系统、全面、有效的研究分析。鉴于此,本文将围绕碎片化困境中广告设计的发展展开简要阐释。

1信息碎片化语境的基础理论概述

从现代学术研究活动的具体发展演进路径角度展开研究分析,“碎片化”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历史时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论述语境之中。遵照世界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学者詹姆逊阐释的相关观点,后现代主义世界文化的主要特征,在于分散化和碎片化,在各类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关系缺乏连贯性和密切性的实践历史背景之下,通常会诱导现代文化要素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切实感知到一种较为鲜明的拼贴感和生硬感。近几年来,伴随全世界范围内基础性文化理论研究分析工作的系统深入组织开展,“碎片化”概念逐步被引入以社会学、传播学、广告学为代表的多元化学术研究事业领域之中,对于显著提升当前历史发展背景之下基础文化传播实践活动语境描述工作结果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助力我国现代文化研究实践工作顺利获取最佳的预期效果,发挥了不容忽视的支持和保障作用。遵照著名学者约翰•拉文阐释的相关观点,“碎片化”是现有的一切具体表现类型的媒体传播技术形态在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面对的主要实践趋向。而从历史演化路径过程的角度分析,现代媒体传媒事业领域“碎片化”语境的产生和发展演化,本身与现代数字媒体技术的持续发展成熟具备密切的彼此关联的特征。数字媒体形态是我国现有的信息社会发展背景之下媒体传播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组织开展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和表现形式。在类型多样的现代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实践背景之下,我国传统媒体事业发展模式背景之下的基础社会形态表现特征发生了明显且深刻的演化变革,在碎片化阅读模式、碎片化人际交往模式、碎片化营销业务模式、碎片化媒体传播模式、碎片化信息形态,以及碎片化服务模式等多种多样的碎片化现象的大量持续涌现的实践背景之下,我国当代民众的日常化生活实践体验过程,也相应地展现出了鲜明的碎片化基础特征。

2碎片化发展背景之下广告传播产业的基本现状分析

在传统广告业务的经营发展模式遭遇到碎片化媒体发展业务模式的深刻影响、冲击的背景之下,类型多样的传统媒体形式在现代媒体事业发展版图中的主导性和控制性地位逐渐弱化,需要现有的类型多样的传统媒体组织,借由择取和运用形态各异的业务组织开展模式,以不断适应和满足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对各类媒体产业形势提出的具体实践要求,继而确保传统媒体产业主体在全新的历史实践发展背景之下,依然能够保持和拥有良好且稳定的经营发展状态控制目标。随着现代传播活动的碎片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显著,我国传统广告媒介传播模式的市场控制能力呈现出了表征鲜明的逐渐弱化趋势,因而诱导基于新媒体应用技术发展背景之下形成的碎片化广告传播宣传模式,获取了广泛且充分的应用发展空间。类型多样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形成和广泛运用,使得APP软件启动界面和弹窗推送界面逐步成为新媒体技术发展背景下,我国广告传播实践活动中达到传播目的的主要渠道,对我国现代广告设计与传播产业的综合性经营发展路径,造成了明显且深刻的历史性影响和冲击。

3碎片化发展趋势背景下广告产业的经营发展趋势分析

在现有的历史性实践发展背景之下,新媒体应用技术的良好稳定发展尽管诱导我国现代广告设计与广告传输事业领域展示出了鲜明的碎片化发展趋势,同时诱导我国现代媒体广告传输实践活动的综合效率得到明显的改善、提升。在我国现代媒体传输产业组织开展日常业务活动的过程中,在碎片化特征明显的实践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各广告产业经营主体,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改良、优化企业内部目前运用的广告设计业务活动组织开展模式。要借由对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图文设计模拟技术的运用,不断突破传统广告宣传作品设计业务活动过程中的平面设计局限性思维,要在不断改善提升广告设计作品在具体呈现过程中的动态性和生动性特征的实践背景下,切实保障和支持广告设计艺术作品在具体的媒介传输呈现过程中,能较为顺利地获取预期效果。在新媒体技术发展成熟和碎片化媒介传输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现有的广告设计和广告企业主体,应当在具体开展广告设计作品的市场投放过程中,积极选取和运用类型多样的技术性实践渠道,在不断提升广告设计作品市场投放活动渠道多元性和针对性的背景下,支持我国现代广告企业在实际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能较为顺利地获取最优化的经济收益。

4结语

针对碎片化困境中广告设计的发展论题,本文选取信息碎片化语境的基础理论概述、碎片化发展背景之下广告传播产业的基本现状分析,以及碎片化发展趋势背景下广告产业的经营发展趋势分析,针对这三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分析论述,旨在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人员构筑和提供经验性参考条件。在新媒体产业碎片化经营发展模式的直接影响干预条件下,切实做好我国广告产业企业主体的经营战略调整优化工作,对于保障和支持我国广告产业企业组织实现良好优质的经营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咏梅.高校广告设计教育如何促进中国广告设计业的发展[J].职业圈,2007(10):192-193.

[2]陈娅鹏.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交互关系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223-224.

[3]劳秀霞,李旭龙.协同创新视角下广告设计专业的发展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06):150-151.

[4]赵丽丽.中国广告设计的发展趋势——论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文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231-232.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5

一、研究背景

沟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一个分支,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一种新兴业态,但是在产业具体实现中具有新颖性,尤其是在我国培育、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极中,沟域经济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工具。对于如何有效利用沟域经济这一工具,学者王碧波等(2012)以山西太原为例进行分析,学者穆松林等(2011)以北京密云为例进行分析。前者结合北京和太原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太原发展沟域经济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方案;后者以土地支撑能力为依托,提出了逐步缩小发展差距的可行解。学者刘春腊等(2011)以北京沟域地区的古村落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古村落数据库建设,实现沟域地区古村落逐个发展、逐步完善的实施方案。学者刘春腊等(2011)对于沟域经济发展,系统性地提出了“廊道+沟域+节点”的发展模式。通过这些文献的研究,不仅明确了沟域经济发展在我国有现实的成功范例,而且不存在统一且唯一的标准模式。基于此,对于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省,重点是云南省西部地区,如何成功借鉴北京发展沟域经济的成功经验提升云南省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将作为此次研究的重中之重。整个研究采用借鉴成功地区发展经验,对照待提升地区的地貌、地缘及其它特征后,提出系统化的沟域经济发展演进路径。

二、沟域经济相关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沟域经济是指以地理空间中的沟域为对象,围绕沟域地区开展的经济形态。在此经济形态中,重点将沟域中的自然、人文相结合,讲历史与现代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沟域内部的环境资源、景观、产业等元素的统一整合,集成旅游观光、生态涵养、历史文化、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科普教育等内容,形成产业融合、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产业经济带,以达到促进沟域所 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目标。沟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的一个分支,从理论上来说不是一种新兴业态,但是在产业具体实现中具有新颖性,尤其是在我国培育、发展区域经济增长极中,沟域经济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抓手。在我国较早提出并且成功实现沟域经济的地区为北京怀柔区、密云县、延庆县。怀柔区在2006年左右,打造了两处沟域—“雁栖不夜谷”、“夜渤海”,在2008年形成了四个沟域公园—“白桦谷”、“溪水湾”、“栗花沟”、“水长城”。密云县以其辖区内的5个乡为目标,通过有机融合形成了全长约80公里的“云蒙风情大道”沟域经济带,同时依托一系列闲置旅游资源形成了“紫海香堤”沟域风情带。延庆县成功推出了“四海镇花卉产业”沟域产业。沟域经济在北京地区的成功发展,不仅吸纳了传统农业发展冗余的劳动力,而且有效地提升了农民家庭年收入。自2006年北京成功开展沟域经济以来,延庆、密云、怀柔地区的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就是对沟域经济有效发展的一个佐证。云南省与北京虽然相距较远,但是北京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其成功发展模式具有极强的示范性与引领性作用。基于此,受到北京有效展开沟域经济的示范性影响,云南省全省范围内也在有效指定沟域经济发展计划与沟域经济战略规划。云南简称滇,滇西地势以峡谷高山为主,著名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都位于这里。

滇西有两种划分方法,一种是广义上的划分,另一种则是狭义上的划分。广义滇西是指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怒江、丽江、迪庆、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地市州;狭义滇西则是指怒江以西的区域,具体含保山市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本研究所指的滇西,是指广义上的滇西。之所以选择广义上的滇西,一方面为确保研究的宽范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明确研究的广适用性。成功发展沟域经济地区的内部隐藏结构特征分析北京怀柔、密云、延庆三地采取沟域经济发展模式后,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部分学者认为这其中有偶然性因素作祟,必然性因素主要是源自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位于北京市所致。但是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促进三地宏观经济发展必然有明确的因素所致。如果能确定这些因素,不仅对本地区经济深入发展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同类地区经济发展势必也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于如何确定这些可能存在的隐藏性因素,借助于统计学已有的分析方法—结构方程分析方法,有可能会破解该难题。基于这一分析方法,研究团队对北京怀柔、密云、延庆三地同期旅游游客和农产品采购客商进行问卷调查,以期通过问卷调查获取隐藏变量的关键数据,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确定对应的隐藏结构。基于上述思路与想法,对三地农业、旅游业、农业旅游业融合产业发展相关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开展问卷调查的问题及问卷结构,以及如何设置权重与因子进行问卷数字转化,将文字类的问卷转化为数值序列。通过反复论证分析,确定该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具有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以4:3:3的比例,对问卷进行分类。即怀柔地区的问卷调查比例为40%,密云地区的问卷调查比例为30%,延庆地区的问卷调查比例为30%。通过近20天的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3000份,三地(怀柔、密云、延庆)回收有效调查问卷数量依次为5097份、3802份、3794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依次为98.02%、97.49%、97.28%。三地问卷调查的有效回收率均高于95%,因此认为在上述三地展开的问卷调查都是有效的。基于该问卷调查结果,对有效调查问卷进行赋权与数值转化,将文字调查结果转化为数值序列,得到基于有效问卷调查的调查序列数据。采用结构方程分析软件Lisrel8.7对该数值序列进行分析,主要是反复论证各种预设结构的成立性与成立显著性(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借鉴了学者郭泉(2015)等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中的成功经验,对于有效、准确、高效确定结构方程模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较长时间的分析论证,确定了如下结构方程模型路径(见图1)是显著成立的,该结构方程模型成立的相关统计性结果如表1所示。图1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是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Lisrel8.7分析输出结果中截取的。由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过程不支持中文变量,因此原始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图显示的是英文变量。为了便于分析,特将原始输出结果中的英文变量替换为中文变量。表1中所示的统计量指标为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关键统计量指标,从该指标集中可以看出,预设结构方程模型成立是显著的。基于表1的分析依据,可以认为图1中所展示的分析结果是显著成立的。从图1可以看出,研究之初能够确定的发展沟域经济的外部因素为五大类,即传统农业、观赏农业、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红色景观。这些因素位于图1最右侧。同样,在研究之初能够确定的发展沟域经济的内部因素为九大类,即果蔬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粮食产品、山、水、人文、革命、其它。这些因素位于图1最左侧。这些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沟域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大小,在研究之初并无法确定。通过此次定量分析之后,作用权重得以明确(具体见各因素外侧的因子值)。从图1展示的结果来看,果蔬产品所起到的作用在同类(最左侧第一列)前4个因子(自上而下)中居于首位,取值为1.52;粮食产品所起到的作用在同类(最左侧第一列)前4个因子(自上而下)中居于末位,取值为0.49。同样,人文景观所起到的作用在同类(最左侧第一列)后5个因子(自下而上)中居于首位,取值为1.86;其它景观所起到的作用在同类(最左侧第一列)后5个因子(自下而上)中居于末位,取值为1.24。同理,传统农业与景观农业相比,后者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著大于前者的(景观农业的贡献作用系数为1.26,传统农业的贡献作用系数为0.89)。红色景观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相比,红色景观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著高于后两者(红色景观的贡献作用系数为1.88,自然景观的贡献作用系数为1.65,人文景观的贡献作用系数为1.74)。这样,从可见部分而言,内部可见因素与外部可见因素的作用差异已经明确。另外,从内部隐藏结构而言,图1分析结果已经明确,在沟域经济发展中,有两级隐藏结构存在,依次为内部因素隐藏级和外部因素隐藏级。内部因素隐藏级对应为图1中的第二列(图1中自左向右第二列,包含农业和旅游业),外部因素隐藏级对应图1中的第三列(图1中自左向右第三列,包含内部优势和外部优势)。由此可知,对于北京怀柔、密云、延庆地区成功发展沟域经济有了更加深入的明确。本文将基于该分析结果,主要是依托于隐藏结构分析结果,对滇西地区如何成功展开沟域经济进行演进路径分析。

三、云南省西部地区深入发展沟域经济演进路径论

证对沟域经济发展成功的关键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同时结合云南省西部地区的地缘特征,经过反复论证与分析后,确定了以古文化旅游、红色革命旅游、季节性景观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为抓手,通过四位一体的方式,实现云南省西部地区经济的深入发展。对于这种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式,详细的论证如下:

(一)古文化旅游云南省西部古镇众多,其中以大理、丽江等最为著名。大理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武帝时期,丽江历史则可以追溯到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在沟域发展中,利用人文景观进行经济发展是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的。基于此,建议在大理和丽江等为代表的地区大力开展古文化旅游扶持,重点是以古镇建设为依托,以古文化重现为抓手,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中心,进行古文化再现工程。该工程以沟域中残存的古文化遗址、遗迹为目标,通过寻找和复原这些古文化遗址、遗迹,并在古文化遗址、遗迹地区建立古文化复原区,恢复古文化遗址、遗迹对应年代的生活与劳作场景,以此吸引国内外、海内外游客前往,由此提升地区经济发展。

(二)红色革命旅游以云南西部最为著名的滇西抗战为例,其发生于1942年5月,终止于1945年1月。整个滇西抗战有三大著名战役,分别为松山、腾冲、龙陵,将意图从缅甸入侵我国的日军彻底消灭,也确保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为沟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方式,采取红色景观进行沟域经济发展能起到关键的作用。在选取红色景观进行沟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凸显红色景观的外部优势,才能最大化发挥其效力。对于云南省西部地区而言,红色景观的外部比较优势是显著存在的。基于此,采用红色景观发展沟域经济是具有可行性的。考虑到很多富有红色特征的景观都散落在分散的沟域中,应以红色革命中的重大战役和关键战役为目标(建议以滇西抗战为例,以类似于18道拐战役为例),以部分再现和部分重现的方式,实现对其历史复原。由于战役的特殊性(具有牺牲),建议以舞台剧的形式对其再现。采用声光电相结合的形式,以舞台剧的形式再现。考虑到沟域内经济现状,应以沟域内当地居民为舞台剧主要演员,以观众参与的形式重现红色革命故事,吸引外埠游客观赏。

(三)季节性景观旅游云南省尤其是云南西部,一年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相对于我国北方(西北、东北而言),其气候优势在冬季最为显著。可以利用这一气候优势,以拓展云南与我国北方航空、铁路线路为抓手,以候鸟性迁移为目标,吸引我国北方地区有闲暇时间、有钱人士在冬季迁徙到云南。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具有吸引大批游客前往的可能性。该地区现有的农业发展仅具有农产品种植性,不具备农产品观赏性。在这一点上,不仅没有很好地利用沟域地理特征,也没有形成沟域农业特色。以沟域地理特征而言,自上而下,逐级开发,逐级养护,形成层次化的种植格局,不仅有利于充分利用降雨资源,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开发率,从而实现农业种植的规模化优势。在农业规模化种植的同时,选择以大理菊、油菜花、薰衣草等这类具有观赏性的农作物,采用与周边地区农产品种植具有显著差异性的农作物为种植重点对象,不仅能够实现农产品价值的最大化,而且能利用沟域特质实现观赏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一举两得的显著效果。在选择观赏种植农作物品种时,一定要以地区禀赋、地区资源和外部比较优势为标准,进行充分衡量后再进行种植。

(四)特色农产品种植在实现季节性农作物观赏种植的前提下,需要补充种植一些特色农产品,实现沟域农业经济的更进一步发展。首先,应选取种植林木类作物为重点。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林木覆盖率,也有利于增强空气质量和观赏度,从而提高游客观赏的舒适性与本地环境的可持续性提升。可以采取农家乐、自种自摘等形式,实现农产品的定向种植。这样既实现了景观农业的深入发展,也形成了特色农产品种植。其次,以沟底种植粮食类作物为核心,选取此类农作物种植,即可解决本地区农民生活问题,也可提供农家乐等形态旅游的生活必须品。通过这种层次化的方式,既实现了特色农产品种植,也对景观农业进行了有益的补充。这也是符合发展沟域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采取与内部优势决定的传统农业发展来实现沟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沟域地区特有的地域、地缘特征,就是对内部优势的最大利用。

参考文献:

1.王碧波,郭艳萍.沟域经济发展对山西山区村域经济发展的启示—以太原为例[J].经济问题,2012(8)

2.穆松林,刘彦随,刘春腊.山区沟域经济发展中土地支撑能力评价及其响应途径—北京市密云县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1,31(11)

3.刘春腊,刘沛林.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建设背景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2011,31(11)

4.刘春腊,张义丰,刘沛林,徐美.沟域经济背景下的山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2)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6

2 发展历程

2.1 国外农业观光园发展历程:见表1。

2.2 我国农业观光园的发展历程。

3 农业观光园的特征:见表2。

4 农业观光园的类型:

4.1 按农业产业标准分类:见表3。

4.2 按资源特色及经营方式分类

4.2.1 体验耕作劳动型

以体验耕种采摘等传统乡村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乐趣为主要经营内容,着重于展示和体验田间地头的劳作活动;使游人在传统的农耕劳动中体验到真正的乡村生活,品味到田园生活带来的淳朴乐趣。

4.2.2 展示主题产业型

以某种产品为种养、展示的主题,着重于对主题产业在吃、住、游、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展示;通过拓展经营层面和提升产品品味,使游人对园区的主题产业有深度了解的同时,引发游人对于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学习和购买的兴趣。

4.2.3 感知乡土文化型

以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为项目背景,围绕该主题开展食宿及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对于当地乡土文化的深度挖掘并开展各种互动活动,营造一种“精神家园”般的氛围,使游人在丰富有趣的体验活动中能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并为之所吸引。

4.2.4 住宿农家疗养型

以感受乡间的山野气氛和住宿农家为经营主题,着重于为游客提供安静舒适的住宿环境及新鲜自然的特色食品;使游人在住宿期间能够忘却城市生活的压力,充分放松身体和心灵。

5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原则

5.1 生态性

在设计中,应通过自然的手段培育景观在农业生态的进程中健康生长,建设生态绿色廊道,通过地形塑造是雨水向河道汇聚,形成雨水收集体系,进行雨洪管理;以地形和水体来塑造宜人的小气候环境,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结构体系。在规划的尺度上充分应用农作物的景观功能,构成优美自然的农业景观,创造宜人的游憩环境空间。

5.2 经济性

在设计中应注意采用挖填均衡的建构模式,利用挖湖的土方营造山体,在丰富景观层次的同时增大表面积和绿量;构造集雨水收集、水景营造、绿地灌溉于一体的水系内循环管理模式,提升水的利用效率;在保证游客使用舒适的前提下,尽量利用闲置空间,仅兴建必要设施,避免“过度设计”,且尽量使用乡土材料和当地传统工艺,既减少对自然的影响,又增添乡野风情。

5.3 多样性

在农业观光园的设计中,为游人提供多样的体验,多着重于空间和活动两方面。

5.4 知识性

在设计中将当地可供讲解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演示、说明等方法向游客进行传达,寓教于乐的同时亦提升了园区品位。

5.5 地域性

根据立地条件,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精髓,充分发挥场所精神,营造浪漫、感性,富于文化底蕴、令人动容的景观。

6 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内容

6.1 项目背景研究

农业观光园区的设计规划首先应建立在对其项目背景的深度分析研究之上。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6.1.1 项目的概况分析

项目的概况的分析是对园区进行规划设计的首要任务,目的在于整理出项目规划方向的大体脉络。其一是对项目位置、规划用地范围及用地规模的归纳。再者,是明确项目的核心任务。

6.1.2 项目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项目概况进行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挥优势资源因素,扬长避短,对园区发展方向定位。

其一是对规划区域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条件及交通条件进行归纳。其二是对地区发展前景进行分析,抓住区域发展战略对项目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找准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6.2 场地现状分析

农业观光园的项目多是在现有的农业耕种区之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为对现有资源实现最高效率的利用,避免重复浪费的设计,首先应当对现场进行大量详实的踏勘及问询工作。在工作中需对照现状图纸对F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现状、水文状况、植被状况及道路交通状况等进行标识分析,以期在后续设计中能最大限度的对现状资源中的地形、水体、道路、建筑、植物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用最小的改动达到最大的景观效果。

6.3 项目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y)分析,究其本意来说就是决策制定的过程结合区域现状和特点,利用SWOT模型,以规划区的区位特色、资源环境等内部因素,和政策背景、各产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重要性和影响力的权衡分析,制定有指向性的具体规划,有助于在景观规划设计的同时实现交通、生产、景观、生态间的平衡发展。

6.4 项目定位研究

根据对农业资源的调查分析确定园区的经营模式定位,从而确立规划设计方向。对于体验乡村生活形式的园区宜采用复原传统农家风貌的设计风格;而主题产业展示型的园区则需着重于主题产品或技术的应用与体验,强化其主题特色;以感知乡土文化为主要形式的园区一方面应尽量保持当地文化特色的原有风貌,同时亦需注意对于新建设施应参考当地传统施工材料做法,结合新的创意进行设计;而农家休闲住宿形式的园区则应以突出自然美景为主,在设施方面应注重舒适与简洁。

6.5 规划设计

6.5.1 确立规划依据

查阅并罗列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主要包括:规划区域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纲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各类相关设计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文件资料以及记载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中包含着大量的信息,是使方案有据可依、有源可溯的保证。

6.5.2 制定规划目标

对项目定位更深层次的探讨,以及对规划区的景观形象定位、旅游服务功能、生产效益及生态功能进行的具体表述。

6.5.3 明确规划理念

规划理念的建立应基于对整个园区的景观品位及重要功能的讨论,并对设计概念和控制总体风格进行控制。观光农业园的规划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功能,在设计中需结合对当地特色的文化、艺术、风俗、技术等资源的深入挖掘与发挥,力求使规划区内的经营形式多元化、景观设计精致多样,并具有地域特点。

6.5.4 结构与总体布局规划分析

首先是景观结构规划。景观的构成需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游憩方面的需求,并且尽量避免内容的同质化。即是说,在景观的风貌整体互相联系和契合的前提下又要有所区别。

其次是空间格局规划。根据规划区域现状地势,遵循自然进程,规划景观层次,形成生态基底。例如利用造挖湖堆山的手法,在土方就地平衡的基础上,构建规划区域的山水地形骨架;同时,丰富的景观结构能够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多样的空间体验。

同时,进行视线结构分析也是营造丰富景观视觉体验的重要环节。是指通过对现状山体、控制性景观建筑、视景线、和以堤岛分割水面空间等的视觉层面的控制手段,营造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最后是生态结构规划。指结合景观控制和生态环境两个角度来建立区域尺度的景观安全格局,如此有助于提升周边区域及园区内部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及良险循环的农业生态体系的建立。

6.5.5 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的划分,实际上是对其中游人的行为的空间布局安排。游人的行为基本上大致可分为游、购、吃、住、学五类,应依此将观光园划分为以下功能区:农业生产区、农业观赏区、游憩体验区、服务休闲区、科技示范区。各功能区所包括的内容则可根据项目设计的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和调整。

6.5.6 分项规划

(1)竖向规划。竖向规划主要包括地形塑造和水体规划两部分。

第一,根据整体景观风貌塑造的规划设计意向进行的地形和整体景观塑造;第二,竖向规划应与总体景观风貌塑造和生态环境塑造紧密结合,尽量做到土方平衡。

(2)交通系统规划。

包括车行交通体系、自行车交通体系、电动游览车体系、作业道路体系、步行道路体系、停车场、出入口等规划设计。

6.6 游憩活动体系规划(见表4)

6.7 旅游服务设施体系规划

旅游服务设施主要包括建筑及标识系统两方面的内容。在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建筑风格与园区的性质、规模、功能项适应;其次要体现乡土气息,与乡村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当地地域文化和建筑布局风格,并据有当地建筑的色彩和形态特征。在材料方面,宜多使用当地特长的石料、陶土、木材、竹子及茅草。(见表5)

7 农业景观体系规划

7.1 立地、布局――乡土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历史及特点,充分挖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地营造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景观。

7.2 建筑、文化一一乡脉

延续整个乡村文化的文脉,使农业景观具备特有的文化魅力。

7.3 植物、动物一一乡韵

农业景观在规划中宜选用一些兼具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植物,还可养殖观赏价值或高经济价值的家禽或家畜。

7.4 人的参与一一乡情

人的活动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如钓鱼捕蛙、踩车、种菜收菜、晒麦扬场、剪枝施肥等活动,体现了浓浓的乡土风情,也是人们了解农村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

8 案例分析

8.1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8.1.1 基本概况: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北京市第一个农业项目规划与小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由首都规划委员会批准的农业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11.6平方km。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第六部委命名为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北京市唯一的部级农业园区。

8.1.2 定位:

小汤山农业园是一个集安全果蔬畜禽生产、种植采摘、科普教育、农业考察、特色餐饮、温泉疗养、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业观光园。

8.1.3 发展战略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依据“科技示范、辐射带动、旅游观光”的总体功能定位,确定了把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成为首都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展示窗口、现代新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生态型安全食品的生产基地。

8.1.4 规划建设

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企业为主体,孵化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先导产业,建立集聚效应突出的农业产业基地。全园形成了以高新农业科技为先导、基础农业产业为支撑、观光农业为窗口,一二三产全面发展的局面。

形成了“七区一园”的发展格局:以北方部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为代表的林木种苗区;以生产、科研、推广为主的精准农业区;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代表的水产养殖区;以草业中心、华都肉鸡公司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区;以鲜绿安公司、北京天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果品采摘区;以九华山庄、龙脉温泉度假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北京市小汤山苗圃为代表的园林园艺区;以三益集团、北林科技为代表的籽种农业园。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7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的出现,符合当下旅游者的价值观念和需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其中,茶文化旅游也日渐被游人所喜爱。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1]。

吴必虎提出了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分析(Resource Analysis)和M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中心的开发框架思路[2]。本文采用RMP分析法分析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域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使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RMP现状分析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资源(R)分析

1.资源评价。天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地处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距武汉90千米,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沙洋相望。天门市作为“茶圣”陆羽的诞生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独具特色,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法(GB/T18972~2003),其资源主要包括六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详见表1)

从天门市陆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表可知,旅游资源类型形式多样,且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上,除了上表所列举的资源外,天门市还拥有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间艺术,且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2.产品转化。当前,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形成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天门市现有从事茶文化产品经营和提供茶文化服务的主体少,规模小,经营项目和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特色氛围,茶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在产品转化方面,今后要形成以陆羽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以陆羽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消费[3]。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市场(M)分析

1.旅游产品的弹性。据研究,对于国内旅游来说,目前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一般多为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其次为周末短途旅度假游产品,第三位产品是远途观光旅游,第四位是文化旅游[4]。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受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程度、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影响,需求弹性很大。

2.旅游者选择偏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使得旅游者的选择偏好有所改变。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享受性需求日趋增强,即更加强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3.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竞争。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具有成熟和完整的茶产业体系且其土家茶文化浓厚,是天门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业的强劲对手。恩施州自然条件优越,属季风性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湿重,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园种植面积过万亩,是湖北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恩施州品茶品种多,品牌效应强,其中“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具有很强竞争力。且恩施作为“世界硒都”,其拥有的富硒产品在当下追求健康养生的环境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天门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却优于恩施州,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受武汉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且正在修建的武汉城际铁路,使可达性大大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其次天门市作为“华侨之乡”,能够促进茶文化的中外交流,使陆羽茶文化走向世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且有来自恩施州的竞争,但是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觑。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P)分析

1.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天门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茶园,且有大量茶文化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陆羽故园,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和茶文化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一体的主体公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中修建的“茶经楼”,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是天门市打造“中国茶城”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对茶叶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已初步形成茶园、茶厂和茶服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和旅游业的融合,已经初步形成茶园采茶观光游、体验茶农制茶游、茶商品购物游、茶疗保健游等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6]。

以茶艺、茶俗文化为依托的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天门市为了弘扬陆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会展活动和茶道赛。其中有普及茶文化知识、营造茶文化氛围的“全民饮茶日”;有纪念陆羽的“茶圣节”;有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和弘扬陆羽茶文化的“陆羽杯”国际茶道赛。这些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2.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建构茶圣故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陆羽故园”为中心,东连干驿“东冈草堂”,西北连“火门山”“邹夫子学堂”、陆羽泉,并与茶基地建设结合,建设“茶文化观光体验茶园”,让游客能亲自参与摘茶、炒茶、加工的过程,具体直观的了解和接触茶文化;举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唱陆羽的作品《六羡歌》、演绎花鼓戏精品《茶缘》以及天门渔鼓和三棒鼓,游客不仅可以进行拍照,观看,也可亲身体验打鼓。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构生态茶园―长寿山生态旅游区―张家湖湿地风景旅游区两日游精品线路。在生态茶园建立茶园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了解民风民俗,品尝茶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等;长寿山建设的森林生态度假区、乡村休闲体验区、水上康体娱乐以及张家湖的渔家乐乡村旅游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配套设置不完善

一是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足。旅游产品按消费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天门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中,“吃、住、行”可基本满足,但是“游、购、娱”显然不足;购物方面,满足不了旅游者高层次的需求;娱乐方面,娱乐形式单一且从事娱乐行业的主体太少。二是旅游功能设施不完全。旅游从业人员、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以及各种引导标识和标牌都未达到标准。

(二)从事陆羽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太少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企业以及茶馆、茶楼、茶叶店严重不足而且规模小,产品少,服务范围窄,没有龙头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导致茶商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创新不足。

(三)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有关陆羽茶文化的宣传不够,虽然天门市是茶圣故里,但是天门市人民却对陆羽的认识不够深,特别是青年群体对陆羽茶文化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二是对茶文化理论和茶文化项目研究不够,直接影响茶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

虽然近年来,天门市为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启动了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党校和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但是要打造“棉都茶城”,就得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并转化为建设天门、发展天门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二)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一是引进旅游人才。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包装,因此天门市应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二是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天门市目前具备一定的培养茶文化旅游专项人才的能力,天门市职业学院开设了陆羽国际茶学院,每年能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通过与旅游培训机构联合,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茶文化旅游专业的人才。

(三)全面招商引资,扩大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远远不够,政府要大力开展茶文化招商引资,利用本地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吸引外地客商投入资金和技术促进茶文化旅游市场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

目前天门市的茶园主要集中在佛子山和皂市镇,但是茶种植面积不超万亩,茶园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茶园建设基地,同时鼓励农户到茶叶生产地工作,增加劳动力。天门市的茶品种单一,主要以毛尖为主,茶产业少,缺乏茶饮料产业、茶保健产业和茶文化产品产业等,导致产品组合形式单一。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合理培育选择优质茶苗,提高茶的科技质量,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的生态茶园基地。

四、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旅游越来越热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下的潮流,天门市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陆羽茶文化,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打响陆羽品牌,让“茶圣故里”走出国际范。

参考文献

[1]董捷,沈国斐,卢静怡.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1):27-3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李文杰.陆羽茶文化产业论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12.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8

通过对以上概述可以看出,M公司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不要进行品牌重塑,如何重塑品牌形象?

第二,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具体应如何实施?

二、外部环境分析

PEST分析是对宏观环境进行的分析,在分析企业所处的背景的时,通常是通过PEST分析来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al)、经济环境(Economic)、社会文化环境(Social & Cultural)、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一)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中国制造2025计划》明确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路线图和时间表,近日的《关于实施制造业升级改造重大工程包的通知》中提到,将重点发展流程工业用温度、压力、流量、物位以及成分分析等高端传感器、变送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国内政策对于M企业的发展是利好的。

(二)经济因素

1、国内经济因素

据相关统计资料,我国经历了30余年的高速增长,近几年经济增速回落到7%左右,2015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GDP实际增速为6.9%,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增长目标。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比重进一步增加。同时,互联网、通讯器材零售作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幅在30%左右。但是,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严峻,经济增速放缓,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外贸形势疲软,自2014年进出口持续下降。

2、国际经济因素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复苏阶段。2015年全球经济实现了3%的增长,IMF的最新预测,2016 年和2017 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4%和3.6%,经济复苏活动趋于缓慢。欧洲经济呈现衰落态势,加之欧债危机席卷造成欧洲大陆整体经济疲软,通缩压力严重,短时期欧洲市场难以复苏。目前,在不景气的国外市场中,消费者更多地开始关注产品的性价比。

(三)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也逐渐在融合,各国消费者的需求日渐趋同,一种全球性的消费者文化正在形成,但由于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不同国家的消费者也存在一定的消费意识的差异。企业要想把产品推出国门,其品牌要进行全球性的消费者普世文化的设计,同时针对某些特定地区,还需要考察研究当地特殊的消费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改良。

(四)技术环境分析

分析仪器行业涉及多个专业技术领域,这就要求企业具备雄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经验。企业只有在经过多年的研发实践后建立起一套成熟的研发工作机制和考核体系,才能够形成高效的技术成果产出和产业化应用。这些对于行业从事者,突破技术壁垒的难度很大。此外,客户需求变化很快,因此要求企业具有高超的研发管理水平。

三、内部分析

采用SWOT分析模型对M公司进行深入的分析,即分别对企业的竞争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总结。

(一)M公司的优势

从产品上来看,M公司的产品成本低廉,有很强的价格优势。公司员工上,大多是对企业有感情的老员工,若能引导他们接受新的企业文化必将推动公司的发展。从市场上看,M公司成立20余年,虽然现有客户对品牌的要求提升了,但是在国内市场,M公司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M公司的劣势

从公司形象上来看,M公司整体形象不佳,甚至是有点“土”;其次,品牌形象难以迎合国外市场,且企业文化模糊,公司大部分员工都难以准确理解企业文化。目前公司资金有限。

(三)M公司的机会

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国开行的专项贷款支持力度很大,在政策、利息等方面给予部分民营企业很大的优惠,为M公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供给侧改革有利于助推M公司进行产业升级,金融危机后欧美市场购买者对产品价格更加敏感,物美价廉的产品有机会受到国外市场的青睐。

(四)M公司的威胁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放缓,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产品整体质量的需求提升,M公司在国内的大部分客户开始追求“高大上”的国际品牌,而M公司品牌形象难以满足客户。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文化上有较大的差距,对M进行跨文化发展和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四、解决方案

通过以上分析,确立企业文化建设为主、尝试收购一家欧洲的二线品牌并以此来进军海外市场并深耕国内市场,具体实施措施如下:

(一)改变M公司的企业文化

一般的,我们认为企业文化与战略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当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时,可以促进战略的执行,而当二者相悖时,将阻碍企业战略的执行。

改变不适合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其具体措施如下:

1、对公司利益相关者宣传改变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2、奖励那些愿意接受新的企业文化的员工。惩罚那些拒绝变化的人。

3、惩罚那些拒绝变化的人,撤换那些对旧文化依恋太深的管理者。

(二)梳理提炼M公司的企业文化

通过对国内外的分析仪器行业的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分析,梳理并提炼出适合M公司企业战略的企业文化。

1、国内仪器行业市值排名前五的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

聚光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使命――科技感知世界。愿景――成为世界级环境与安全解决方案专家,让客户信赖,受社会尊敬,令员工自豪。战略目标――绿色科技引领者。核心价值――科技、服务、价值。企业精神――倾心投入,分享成功。企业价值观――协作,创新,责任,客户。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使命――振兴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民族工业。愿景――创建中国一流的环境监测公司,打造世界一流的分析仪器品牌。战略目标――2015年成为中国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领航者,2020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企业。核心价值――公平、诚信、尊重、创新、协作、高效。企业精神――勇于担当,团队合作,乐观向上。社会责任――践行生态文明,构建美丽中。

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使命――理工要成为每一个员工幸福生活的源泉,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理工的温暖。合理平衡股东利益和员工利益,达成共生共融的生态关系。愿景――以科技改变环境,让天更蓝,水更清,家园更美。核心价值――成功来自对责任、荣誉、使命始终如一、至死不渝的追求!企业精神――迎难而上,敢作敢为,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愿景――不断研发创新型体外诊断产品,服务于广大临床及健康机构,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而不懈努力。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使命――创造安全、环保、健康、智慧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愿景――以传感器为核心,领先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战略目标――为客户求价值,为员工求发展,为股东求财富,为企业求长远,为社会求和谐,为民族求复兴。核心价值――尽责、创新、快乐。

2、国外市值排名前五的仪器公司的企业文化现状

丹纳赫:愿景――同事和客户将展示非凡的忠诚,我们将和那些受人尊敬和钦佩的客户合作;我们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将在世界各地创造机会;我们的卓越运营模式,随着我们品牌的强度和广度,将被视为最终的竞争优势。

赛默飞:企业使命――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Illumina:企业使命――为全球科研、医疗、制药、公共卫生等领域提供基因组学完整解决方案。愿景――解锁基因组奥秘,推动人类健康事业。

安捷伦:企业使命――公司为全世界的实验室提供仪器、服务、消耗品、应用与专业知识,以帮助客户获得他们所寻求的深入见解。愿景――让生活更美好,让生命更健康。目标――通过科技创新,改变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沃特世:企业使命――客户的成功是我们的使命。将敏锐的理解和深刻的经验,用于实验室基础设施和性能,沃特世帮助客户做出深刻的发现,优化实验室操作,提供产品性能,并确保法规遵从性。

3、梳理并构建M公司的企业文化

综上,参照国内外的分析仪器的优秀企业,并结合M公司的战略,为M公司梳理和提炼出新的企业文化。

(三)着手在欧洲收购一家分析仪器行业二线品牌的公司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欧洲的经济不景气,欧洲市场上,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更加敏感,同时,需求也较之从前有所下降。这时,M公司着手收购一家经营情况不太理想的二线品牌,从成本的角度来讲是比较理想的。而且,这一收购行为,符合M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在国内引入这一品牌,可以解开目前M公司在国内市场上的困局,盘活M公司。

(四)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

1、国际市场

M公司可在除德国、法国、芬兰的欧洲市场上,集中力量维持住现有市场份额。首先,M公司要尽快接手被收购的公司,理顺管理思路,尽快恢复生产。借助被收购的欧洲二线企业的研发能力,M公司需要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以巩固所收购企业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其次,M公司需要利用好国外公司原先的人马,了解国外市场的客户需求,因地制宜,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当地产品的标准和规格限制等设计和生产产品。最后,企业应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与经营方式的差异,采取有效手段为企业拓展国际业务积累经验。M公司还可以通过参加博览会、展销会等方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战略性的进军东南亚市场,以增加企业利润与当地的市场占有。把在国内逐渐失去市场的低端产品以更优惠的价格拿到东南亚地区进行销售,充分挖掘各条产品线的潜力。同时,M公司可以转移收购企业的产品生产线至国内,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突显产品的性价比。以所购企业的品牌,出口高品质、高性价比的中高端产品,抢占东南亚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成本领先的战略优势。

2、国内市场经营策略

国内市场是M公司的大本营,M公司必须要深耕国内市场。M公司在更新和升级品牌形象后,以国际化的形象和产品,回归国内市场。需要加大宣传广告力度,使M公司新形象得到客户的认同,从而改变对M公司的固有印象。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9

浙东名胜永康方岩是植根于丹霞地貌的一枝山水奇葩,早在1985年,方岩风景区以其惊心动魄的险峰绝壁、鬼斧神工的天然石雕像、星罗棋布的岩洞室、异彩纷呈的飞瀑平湖,素有“人间仙境”之美称,被批准为浙江省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方岩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物古迹触目皆是。久远的历史积淀了方岩深厚的人文底蕴,围绕方岩独特的地貌和胡公、陈亮、刘英等人物形成了佛山文化、灵山文化、名山文化和英雄山文化 ,其间所蕴含的风景美、人格美和民俗美互为表里,给予了游客丰富的审美体验。

景区swot分析法是通过对景区发展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的准确分析,确定景区发展中的威胁,寻求发展机遇。其意义在于对景区的旅游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和预测,为景区的开发规划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本文用swot分析方法对永康市方岩风景区作一个定性的分析, 以求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决策。

一、优势分析

1.胡公文化的垄断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方岩在浙江可谓是妇孺皆知,能够名扬四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是江南最大的地方神胡公大帝庙的所在地,胡公的善男信女数以千万记,香火长盛不衰。1958年8月21日,毛泽东对永康县委书记说:“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毛泽东语录壁,高4米,宽6米,建于1996年,是方岩山上一个具有深刻的思想文化的内涵的新景点。如今这八个大字就镌刻在胡公祠前照壁上,与进山的入口处的宋高宗御书“赫灵”照壁遥相呼应,辉跃久远。毛主席对正史上一笔带过的胡公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因之而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胡公文化,成为方岩旅游文化中最闪耀的亮色。随着胡公逐渐被神化,祭祀活动的规模和范围也日益扩大,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性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间庙会,其内容也逐渐杂糅着越来越多的敬神祈佑的因素,形成了方岩地区特有的胡公文化。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没有胡公,也就没有方岩。

2.地理交通便利,城市知名度高

中国科技五金城永康位于浙江省中部,“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的江南之乡,距省会杭州200公里,距国际大都市上海350公里,距宁波北仑港200 公里,距温州200公里,到中国小商品市场义乌和横店影视城也仅需要一个小时,金温铁路330 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贯穿境内。永康更是以其五金产业久负盛名,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2009年的9月11日,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永康市为“中国门都”,更是把永康推向了全世界!每年的9月26号——28号召开的中国五金博览会,更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商家的眼光,由此所带来的商务旅行者更是不计其数。

3.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结合

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的背后是文化。方岩景区的发展,胡公文化是一个方面,方岩景观是另一个方面。自然景观为“形”,胡公文化为“神”。“形”在天然,而“神”在于开发过程中有意引导。现在方岩的胡公祠,胡公殿,胡公塑像,胡公会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语录壁,赫灵璧等等,无一不是胡公文化内涵的发掘和外延的拓展。使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的同时,还能领略当地的文化风情。

二、劣势分析

1.信息化的程度较低

方岩景区网站内容更新滞后,缺乏互动,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信息、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进行交流;缺乏电子商务功能,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旅游者在出游前进行网络媒体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行为特点。宣传力度的不足导致了景区知名度的下降,远远没有体现其旅游资源应有的价值。

2.基础设施水平较低

(1)旅游设施

旅游设施包括提供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 。方岩风景区现有为数不少的家庭旅馆,旅游接待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景区其他设施没跟上,过夜游客不多,即使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这些住宿设施的入住率都不高,在旅游淡季更是无人问津,大多处于惨淡经营,勉强维持的状态。而且有些宾馆、旅馆周围的环境破坏较严重,附近有许多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当地农民擅自修建的低矮民房,杂乱无章,极大地影响了景区的美观。方岩风景区内的娱乐设施较少,缺乏有特色的旅游商品,没有创造适应当代游客要求的娱乐条件以及购物条件。

(2)旅游服务水平不足

现代旅游客源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对游客的旅游服务竞争。旅游服务包括促销过程中的服务,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吃、住、行、游、娱、购服务以及旅游产品售后服务等 。良好的旅游服务不仅需要现代化的促销手段,健全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更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方岩风景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旅游服务质量不高,不利于该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景区管理不完善

方岩风景区管理机构设置比较健全,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接待能力。但该区管理措施的实施及人员的安排上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比较混乱,缺乏严格有序的管理制度。方岩风景区位于方岩镇的若干村子之中,景区的一切活动都与当地村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其中不少的村民也是景区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与素质相对低下,这样的管理状况难让游客放心。

三、机遇分析

1.综合整治和政府支持

2009年省政府把方岩核心景区搬迁建设工程列为省重点工程,当前方岩核心景区村落搬迁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开展,方岩景区核心村落搬迁建设完成后,除了观光,还会增加一些休闲旅游服务内容。根据规划,搬迁后,方岩核心村落历史遗存,将形成老街区,街区内保留有许多文物古迹,在街区内可以以服务招标的形式搞旅游经营活动,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益,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另外,旅游项目新增劳动用工将通过劳务公司派遣,主要吸收方岩当地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保证村民收入。省政府对方岩旅游的高度重视为方岩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大的背景条件。

2.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永康方岩是以丹霞地貌为基础形成别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和空间格局——“丹霞翠谷”,并在此基础上积淀悠久丰厚的历史遗存:有着极具特色的书院文化和岩洞寺庙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相融、相映生辉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尽管2009年“中国丹霞——浙江方岩”的世界自然遗产申请没有通过,但是方岩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对于增强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实现自然资源永续利用,提升旅游经济,做强做大全县旅游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永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待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相信方岩定能通过世界自然遗产的申请,从而打响自己的品牌,大大有利于自身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挑战分析

1.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永康所处的这一地区山水遍布,森林覆盖率高,以原生态山水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武义、兰溪等周边地区都在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水旅游,区域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旅游目的地空间竞争行为的理论,当多个类似的旅游地在同一区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的变化 。目前,永康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也是不在少数,比如兰溪的诸葛八卦村、金华的双龙洞、东阳的横店影视城、武义的寿仙谷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客流。2.游客需求的差异化

随着竞技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旅游者更为注重有实质性内容的旅游。表现出旅游需求日益差异化, 要求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而方岩景区的旅游产品目前来说类型比较单一,主要是观光游,因此面对游客的多样化需求,方岩面临着丰富旅游产品的巨大挑战。

3. 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

五金产业集群为永康服务业、旅游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上的负面影响。当前,永康的每个镇都竞相开发自身的工业区,这势必会对方岩景区的山体、水体等自然景观造成一定的破坏,从而损害景区的旅游形象,如何合理的解决好此问题也是政府的重中之重。

五、方岩风景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探讨

1.合理定位突出核心

根据方岩风景区旅游资源的特点,该区应该是集自然、文化、休闲、度假等方面于一身的,那么在这些要素之中,就要确定哪些是核心要素哪些是辅助要素。笔者认为,在当前景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惟有增强景区的不可替代性——即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吸引游客的眼球。因此,整个方岩风景区应强调“奇岩绝壁、苍劲雄伟”的山体意境,主打“胡公文化”品牌。以独特的丹霞地貌、孤峰绝壁来弥补山水资源遍在性较大的缺点,以历史底蕴深厚的“胡公文化”为景区注入强大的文化内涵。围绕胡公文化而形成的民俗集民间歌舞、游戏、竞技和杂艺于一体,富有观赏性、参与性和娱乐性。这些多姿多彩的活动增加了旅游者的情趣,开阔了旅游者的视野,其间自然流露出的纯真质朴之美展现了方岩旅游文化的迷人风韵。

2.采取正确的营销策略

经过上面对方岩风景区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该区要以品牌塑造为主要的营销策略, 创造景区特色, 增加旅游竞争力, 提高市场份额。待现今这一阶段的方岩搬迁建设工程完成以后,争取成功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从而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让“中国丹霞——浙江方岩”闻名于世。

3.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对景区的综合整治和搬迁工作,改善方岩景区的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使景区的面貌恍然一新。加大整改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宣传促销投入,提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素质,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尽量培训当地农民参与旅游服务行业,就地解决剩余劳动力。

4.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保护旅游环境

要改善生态环境,解决景区周围产生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将景区附近的工业设施迁出或废除,使之服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有效保护方岩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另外要加大环境保护宣传的力度,提高当地农民和旅游者的环保意识;发展旅游景区,不仅只是追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马美爱:方岩旅游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美学内涵[j].社会科学家,2007,(2)

[2] 永康县志编纂委员会.永康县志[z].1991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石油企业厂区的总体规划与景观工作非常重要,它既有要遵守的原则又包含了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工作。总体规划就是在区域统筹原则、生态优先原则、集约性原则下,做好企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构建良好的生产环境以及促进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其规划目标就是保证石油厂区开发用地安排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使用方便,提高生产值,而景观分析目标就是维护生产环境良好,优化景观特色。下面笔者从厂区用地布局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以及绿地景观系统分析来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阐述。

石油企业厂区用地布局规划。

企业厂区用地布局要遵循整体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弹性发展原则。就是保证石油化工基地的功能布局和设施配套都应立足区域整体进行考虑并且要充分结合区域的规划现状建立与之相协调的用地开发与产地布局模式,在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面向未来,为将来的发展留足余地,保证规划有节奏有弹性的发展。这里的用地布局包括加油站与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布局、工业用地布局、主次干道布局等。

在石油企业的规划中,公共停车场设置是这样规定的,除在公共设施用地中商业金融设施较集中的地段开辟公共停车场外,其他部门原则上不设大型停车场。为了适应未来不断增加机动车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依据各企业用地及商业要求来定。而公共加油站的设置是按照1.2公里的服务半径来设置的,要集合停车场车流集中的地方设置加油站。而工业用地的布局既要满足自身产业需求又要强调经济区上下游产业的密切联系。同时处理好工业用地与恭送交通的关系,而且尽量集中布局。主干道是石油厂区地对接区域交通和联系各功能区的交通性道路,区间的交通要注重便捷性。规划尽量形成“两纵一横”的主干道系统。而次干道为连接主干道之间的辅交通,承担个功能区之间交通集散功能,保证产区方面运输及出行,做好产业运输的辅助工作。

二、石油企业厂区的给水、排水规划。

厂区在给水方面首先,石油厂区用水要做好水量估算,各用水量要达到标准不能无故浪费。工业用水以及消防用水都有标准量,要合理计算和使用。其次,要做好水源规划,给水水源有明确的选择并且要努力进行水源创造工程,以满足发展对水的需求。做好水源地的保护工作,建好防护带。再次为了充分节约与利用水资源,建议污水要深度处理,考虑中水回用,用于浇洒道路及绿化用水,积极进行技术改造,加强水的重复利用率。

在排水规划上,排水体制尽量做到雨、污分流制。污水量有数量控制,污水处理厂在工业区中部进行布置,处理后的水排入中水管网。污水管道沿着干道采用枝状布置的形式,收集的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在雨水系统上,规划一个汇流分区,沿着规划道理布置雨水管,雨水管道尽量沿着道路顺坡布置,来减少管道埋深,还有不要设在机动车道上。以便于保证更好的排水安全。

石油企业厂区绿地景观分析。

石油厂区的绿地景观系统是集合自然环境基础,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形式,构建水绿相接的绿化景观系统,这样构成各功能区绿地环绕的格局。景观布置功能上要满足生态、游憩、环保等功能。

(1)景观林荫路设置。尽量在主干道两侧设置10米长的绿化带,形成景观林荫路。并由林荫路来尽量贯穿水、林荫与集中绿地。构成厂区中央开放的景观,将水景引入石油化工厂区,景观林荫路成为捕捉水景的视线走廊。在石油厂区内形成张弛有度、开合有致的景观绿化系统。

(2)景观系统的构成。在各个功能区内形成的不同风格与形式的建筑景观区、街道、广场、以及绿地形成的人文景观带加上两者之间的景观轴线共同组成了景观系统,这个景观系统就是在绿化厂区的基础上优化厂区环境,形成良好的人文与生态相和谐的状态。

(3)景观要素分析。景观的建设要追求行人的视觉感受,重视建设界面的连续性和开放性,景观的存在就是为了更大的欣赏价值存在,鼓励在各个要素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设置,建筑之间的空地在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以景墙、广场、标志物、花卉等景观布局,展示石油厂区丰富有序的街道景观特色和丰富、舒缓的轮廓线。景观的节点的设置要做到合理,在节点处设置标志性建筑更加吸引人眼球,重点处理标志建筑物顶部,其他景观过度用简单处理以避免喧宾夺主,出现奇特色彩。在出入景观节点与公建中心节点处,尽量由开敞绿地结合石油厂区主题标志物构成,景观的要素只有合理美观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结:通过以上对石油企业产区的总体规划和景观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的规划与景观布置确实是一项有政策性、技术性的任务,需要不断的优化升级,而且石油企业总体规划综合性强,设计多领域、多角度、多方面,不是以上的几个方面可以完全涵盖的。石油厂区企业规划布局与景观设置应该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经济效益的整体最大化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下,在国人努力下,石油企业不仅在规划上还是在效益上都会有长足的进步,中国石油事业将会不断推动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1、赵志润.对辽化总体规划及厂区平面设计的看法.《工业建筑》1986年第09期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11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9012

1引言

成都武侯祠又名汉昭烈庙,位于天府之国四川成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三国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基地。目前该景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景区的整合优势和营销包装,加快其在全国范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开发和拓展旅游市场。本研究综合运用了营销学当中SWOT理论、STP理论,并基于4PS理论对成都武侯祠景区的营销提供一些可供借鉴的营销策略。

2研究方法与模型

SWOT分析即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分析,从根本意义上说是一个决策过程,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在此之前,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SWOT分析中涉及的内部优势和弱点、外部机遇和威胁这些变化因素,但只是孤立地对它们加以分析。该法出现之初,被用于企业战略管理,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因素(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因素(机会和威胁)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依据。现在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单个企业的战略管理延伸到产业群体、区域经济、城市规划、乃至国家战略等领域。[1]本研究将运用该方法分析成都武侯祠内外营销环境,找出目前武侯祠景区最大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当前形势下该景区迅速发展的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

关于STP理论的定义与发展,Philip Kotler在《营销管理》中提出STP策略(S-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Targeting目标市场选择,P-Position市场定位)即:企业通过市场细分选择一个或几个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研究其需求特点并针对其特点设计产品,确定价格,选用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开展市场营销活动。[2]本研究将从性别、年龄、职业三个角度对成都武侯祠景区进行市场细分,从远期和近期两个维度锁定该景区的目标市场,最后根据成都武侯祠整体定位对各个细分市场进行精确定位与营销。

杰罗姆・麦卡锡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第一版进一步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心的营销组合方法[3]。本研究从市场调研问卷的设计出发,遵循4PS理论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以及促销四个战略角度对成都武侯祠提出了营销上的建议。成都武侯祠景区营销分析模型如下图所示。

成都武侯祠景区营销分析模型

3基于SWOT分析法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31内部环境分析

311优势:成都武侯祠具有良好的市场基础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精神紧张,压力大,加之过量饮酒、吸烟,过量吹空调、长期缺乏户外运动等因素,于是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愈加强烈。同时,随着中国国力增强,全国的教育水平上升,有一定经济基础并且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如今的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书本上文化知识的灌输,而三国文化作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之中不可磨灭的一章而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可见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潜力极大。

312劣势:成都武侯祠当下营销状况差强人意

明显的产品优势以及良好的市场基础使得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如火如荼,吸引了大批商家云集于此地,在原有的锦里古街道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出“水上锦里”,更为成都武侯祠增添了人气。但是竞争也日趋激烈,目前成都武侯祠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①品牌知名度还需进一步深化;②成都武侯祠旅游市场环境劣势,未区分本地游客与外地游客,实行统一的门票定价,即产品定价存在不合理问题;③包装设计特色不够鲜明;④营销渠道没有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关于该问题,可采取联合营销的方式,以三国文化为中心,联合成都市、四川省以及全国的三国景点,组成“点、线、块”式的三国文化游;⑤广告宣传支持力度还不够,主要是体现在对景区潜在旅游者宣传上的不足,例如如何吸引青少年游客将成为武侯祠新的增长点。

32外部环境分析

321机会:中国越来越重视文化发展的政策实施

成都武侯祠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也是首批一级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观游览,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政策的实施,成都武侯祠的三国文化发展会在这一有利的背景下不断得到发展。

322威胁:全国他处武侯祠景区影响力逐年上升

尽管目前全国范围内最具有影响的依旧是成都武侯祠,然而,陕西勉县武侯祠、南阳武侯祠、襄樊古隆中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甘肃礼县祁山武侯祠等全国各地十余处的武侯祠在影响力与知名度上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此外,还有建于唐代前的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庙,建于明代的武侯宫(湖北蒲圻),建于建安时期的黄陵庙(湖北宜昌)等同样以“三国文化”为其特色,这不免削弱了成都武侯祠在三国文化旅游市场的占有率。

4基于STP分析法的旅游市场分析

41旅游市场细分

根据性别细分旅游市场,男性旅游市场和女性旅游市场。男性游客与女性游客来参观武侯祠的目的有一定的区别,男性游客可能更趋向于体验三国文化方面,而女性游客在景区购物、拍照等方面会更加关注;根据年龄段细分旅游市场,分为老、中、青旅游市场。中老年群体向来是武侯祠重要的旅游客源,值得注意的是未来武侯祠在开拓客源,必须正视青少年群体的重要性,青少年群体对于三国文化的兴趣强烈的表现在他们对三国主题的游戏类漫画类产品的迷恋与喜爱,景区为开拓该类客源有必要在景区的游览内容在设置相关游戏动漫类的项目;根据职业细分旅游市场,专家考察型、学生学习型旅游市场等。成都武侯祠一直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三国文化的使命,这成为研究和学习三国文化的人群来此参观游览的重要原因,该类人群是武侯祠景区影响力传播以及文化的发展的重要载体必须高度重视。

42目标市场选择

目前成都武侯祠仍需促进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知名度,树立行业强劲的三国文化品牌。为此成都武侯祠有必要建立近远期市场营销目标。近期目标方面。1~2年内全面开发四川旅游市场,使其在四川旅游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以上,并且以成都为中心,按由近及远的原则,首先将临近成都的县级市(双流县、崇州市,都江堰等)选定为目标市场。远期目标方面。3~5年内将成都武侯祠培育成全国知名并且享誉国内外的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十余处武侯祠景区的三国文化旅游市场中确立绝对的垄断地位。

43旅游市场定位

成都武侯祠的总体定位依旧坚持“三国圣地”的口号,但是根据细分市场的不同,可根据旅游产品购买者的类型,制定相应的旅游市场定位。针对男性旅游者普遍对三国文化感兴趣的特点,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文化武侯”;针对女性旅游者对风景和购物感兴趣,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购在武侯”;针对中青年旅游者对三国文化有浓厚的学习欲望,可将成都武侯祠定位为“三国圣地,学在武侯”等。

5基于4PS理论的成都武侯祠营销策略建议

51产品策略

武侯祠应注意建立形象设计模板,形成统一视觉形象。例如可推出景区吉祥物,打造景区Logo等。实时地制作成都武侯祠宣传画册,反映成都武侯祠最新景区风貌,让武侯祠形象“常看常新”。制作成都武侯祠形象海报及旅游产品宣传影片,并利用微信等最新媒介传播方式迅速向大众加以推广传播。众所周知,成都武侯祠景区内比较知名的旅游产品有乌木类艺术品、字画类、玉石类等,但目前成都武侯祠的包装设计并不能最大程度的凸显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景区产品的包装设计的思路必须改变,新的产品设计既要体现经济性或档次,又要体现其悠久的文化内涵。

52定价策略

产品的价格是产品市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定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接受,定价过低,中间渠道商业贸易差太低,打击经营者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权衡好景区门票的定价份额。成都武侯祠原单人全票定价为60元人民币,游客普遍感觉票价存在不合理因素。很有必要对成都武侯祠重新定价,景区可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游客意见,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给出相应合理的价位。

53销售渠道策略

根据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设置相应的新营销网络。针对专家学者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考察武侯”的市场定位,与各省市自治区的文化部门合作,给予专家学者更多优惠政策。针对女性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购在武侯”的市场定位,与成都市信誉较好的旅游公司合作,专门开辟一条专供女性朋友到景区购物与观光的旅游路线。针对青少年学生群体目标消费群体以及“三国圣地,学在武侯”的市场定位,可与成都市或者附近的县市的学校合作,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开辟一条学习三国文化的旅游线路。

54促销策略:加强广告宣传,进行整合传播

为了使宣传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武侯祠景区前期可投入适量的广告,包括通过电视平台插播成都武侯祠的宣传片,在各地旅游报纸小版面上刊登成都武侯祠的简介以及旅游路线等。为配合整体销售工作,还应该在景区内部设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建立促销点促销队伍,重点放在与各地旅行社开展合作,通过旅行社广大向游客推荐。

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12

陶瓷文化,大众耳熟能详的便是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景德镇作为江西陶瓷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传承地,在江西文化中的地位着实重要,当地生产的陶瓷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朦胧青花数百出,逐雅间增裙芳素。泥与火的结合造就了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也成就了江西小镇“千年瓷都”的美誉。随着历史发展与社会进步,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与运用为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关注这一小镇的复兴之路。

1 江西陶瓷文化历史概述

陶瓷顾名思义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陶瓷文化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文化形式,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陶瓷技术的成就便是典型,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有着特殊意义。江西景德镇是我国的千年瓷都,具有丰富的陶瓷文化底蕴。据考古研究证实,江西景德镇的制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 年-2500 年,相较于欧洲制瓷技术早了1000 多年。随着朝代更替与演变,景德镇陶瓷在晚唐时期才开始小有名气,到宋元朝代时开始大量生产传播,直至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技艺被皇家御用,景德镇也开始了对外贸易,渐渐获得了“瓷都”这一美誉。到康雍乾盛世时期,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达到最辉煌的时期,其瓷器制作手法精巧繁杂,所烧制的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磐”,尤其是青花瓷的制作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景德镇也由此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的瓷器胜地。郭沫若还曾为景德镇留下了千古名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但自鸦片战争后,景德镇陶瓷产业逐渐衰败,长期社会割据动荡使得当地许多制瓷工艺就此失传,面对这一情形,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大力修复景德镇陶瓷文化及技艺,虽使得陶瓷文化有所恢复,但陶瓷产业面临市场份额逐渐下降、人才流失、产品创新度不足、生产设备落后等新的问题,景德镇陶瓷文化技艺也难以实现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将目标对准了当前信息化背景下虚拟技术与陶瓷文化的结合发展模式,期望以此准确定位江西陶瓷发展目标。

2 江西陶瓷文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特色

20 世纪90 年代,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中,江西景德镇陶瓷产业未能紧跟时代转型步伐,出现产业严重滞后等问题。经过20 多年的努力,景德镇陶瓷产业如今正寻找转型升级之路,为自身可持续发展谋求发展契机。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恰好为陶瓷产业打开了发展缺口,其中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创设模拟虚拟环境给人以陶瓷文化的环境沉浸感,而且还能通过VR技术剪辑模型与数据转换,将陶瓷文化与技艺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让更多大众能够认识陶瓷技艺,接触陶瓷文化。

2.1 虚拟现实技术视角

虚拟现实技术简称VR技术,是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通过计算机操作构建模拟虚拟环境,给大众呈现出一种超乎真实的环境场景,借助三维模型为大众构建全新的虚拟世界。虚拟世界中的现象,可以是现实物体、也可以是肉眼无法辨别的事物,具有真实和现实性的特点。将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技艺与该项技术融合,可将陶瓷特色与制作过程立体化向大众展示,比如在公共图书馆中开设的陶瓷展览部分,分为文献借阅区、陶瓷展览区、制作工艺试验区、陶瓷修复区等几大板块。整个资源库全部按照概要、陶瓷发展史、陶瓷文化遗存、制作工艺等流程为主,利用特效拍摄、场景恢复、3D交互游戏、影视制作等VR技术操作手段,为大众呈现了陶瓷整个发展历程,容易使大众产生思想与行动上的共鸣。

2.2 陶瓷文化元素

如今陶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助力,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传承的陶瓷文化,能够紧扣陶瓷元素,向大众讲述陶瓷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等九大流程的情景化制作工艺流程,全面展示陶瓷工艺制作细节,比如在第一道工序拉坯制作过程中,设计者可利用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构建拉坯真实场景,用户通过直接触摸屏幕可以练习仿真拉坯工序,还可以测试瓷泥的柔软性和水分程度;在施釉环节中,用户可利用虚拟现实场景中配备的智能笔,在构建的场景中绘上喜欢的图案和颜色,形成属于自己的仿真瓷器,如此能使大众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体验陶瓷艺术。

2.3 文化与创意相融合

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史十分悠久,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千年窑火为当地增添了独一无二的神秘感与艺术感。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这一传统工艺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成为了可能,也使陶瓷文化创意性更加明显。一方面,文化与创意相融合能够开拓消费客户群体,当前使用互联网的群体越来越多,若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融合,能够引起更多消费群体的重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批参与者和体验者客户,实现陶瓷文化的有效传承。另一方面,当前景德镇陶瓷产品同质化现象明显,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开发虚拟现实技术可将当地陶瓷技艺及产品以信息化、网络化方式设计、制作和销售,使当地陶瓷创意产品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3 江西陶瓷文化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市场分析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传统陶瓷文化中的民俗工艺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物质与精神需求,江西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也随之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因此,基于当前形势变化,需要先从市场整体结构出发,对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市场优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把握陶瓷文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可行程度。

3.1 优势分析

3.1.1 陶瓷类型多样,地方特色明显陶瓷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独特的优势之处,其主要通过陶瓷类型的灵活多变以及构造元素的丰富来实现自身地方特色。其中陶与瓷的类型也有较大差异,是吸引大众青睐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差异,在制陶工艺过程中,如果在保持原来温度的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那么陶就会转为瓷。体现于虚拟现实场景中则为用户可根据智能提示或者屏幕旁边的说明提示,触动按钮调节虚拟场景中的仿真陶瓷模型来烧制陶与瓷。另外,陶瓷类型丰富多样,按用途分有日用陶瓷(餐具、茶具、盆、罐、碗碟等)、艺术陶瓷(花瓶、雕塑、器皿、相框、壁画等)、工业陶瓷(砖瓦、卫生洁具、管道、金属陶瓷等);按材料分有粗陶、细陶、半瓷器等。不同类型的陶瓷都是根据当地社会所需及民俗特色而烧制的,体现于虚拟现实场景中则为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仿真陶瓷类型,并进行下一步的虚拟烧制。由此可见,江西景德镇陶瓷类型多样,特色较为明显。3.1.2 民间元素穿插,文化底蕴保留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历经千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元素的融合,将当地民间陶瓷类型与技艺创意化发展,不仅展现了其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使得当地民间元素更为突出。比如在陶瓷刻花和彩绘制作流程中,制作者会将当地风俗节庆、饮食特色、风景建筑等融于瓷器表面,通过陶瓷文化这一呈现形式来反映民间生活的变迁,体现出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于虚拟现实场景中则为用户选择每一种花纹陶瓷旁边都会自动弹出当地文化习俗及相关历史故事,让用户更为深刻地了解陶瓷文化。

3.2 劣势分析

3.2.1 乡村民众对虚拟现实技术认知度较低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传播媒介以及大众化的受众市场来进行文化理念的传播。但是当前在景德镇部分村落中,由于大众对陶瓷文化的认知水平有限,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使得当地陶瓷文化难以发挥最大价值。文章通过对景德镇5 位市民进行访谈调查,了解到针对当前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的结合方式较为感兴趣但是了解不深,信息渠道多为家人、单位或社会报道,渠道较为单一,但这5 名市民均有一个相同的看法,即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结合且发展潜力巨大。由此可以看出当地群众对陶瓷文化及陶瓷信息化的了解仍然存在不全面及不透彻的阻滞问题。3.2.2 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缺乏传承由于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文化理念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的辅助工具与传承人员为支撑,并且需要开发创新多种形式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针对景德镇陶瓷工艺负责人、高校学生、政府领导访谈调研中发现,就“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这一问题,有一半以上的人员表示能够接受这一新型传播形式,并且十分赞同支持该形式的开展,但在学生调研中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对陶瓷文化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学习欲望较低,传承意识不足,而这部分学生又是新时代信息技术接触最广泛、运用较多的群体,其对陶瓷文化的传承态度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个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信息化传承与发展,由此,此类群体传承意识不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

3.3 机遇分析

3.3.1 国家十分注重陶瓷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我国不断重视与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与发展背景下,各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中实现了更好的保障。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陶瓷砖瓦工业》等法律及公告,从法律制度等层面强化了陶瓷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同时,江西景德镇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召开全体会议审议了《景德镇市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条例(草案)》,针对今后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景德镇陶瓷文化策略进行了细化与完善,并计划从线上线下两个角度出发,构建虚拟现实技术与陶瓷文化结合的传承新方式。3.3.2 虚拟现实技术对陶瓷文化有宣传挖掘作用如今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宣传与开发创造了多元化渠道。网络实时传输技术能够适用于陶瓷产业生产、制造、包装、销售的各个环节,大数据、5G实时通信技术、网络直播、视频影视等手段能够促使当地陶瓷产业逐渐打开市场。目前阶段,江西景德镇政府及相关单位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中的交互功能与共享功能,创建了陶瓷官方公众账号,极大激发了大众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了解陶瓷文化的欲望,为之后陶瓷文化宣传及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

3.4 挑战分析

3.4.1 陶瓷文化较为封闭,缺乏技术互动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中主要以手工现场形式呈现,这就使得地方性的陶瓷文化传播受到语言、文化习俗等因素的局限,而且当地陶瓷产业结构如今仍以中小型企业与家庭式作坊为主,生产规模有限,尤其是当地作坊间互相抄袭仿造,同质化竞争力较大,极大扰乱了当地陶瓷文化在市场上的传播。另外,好的创意和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江西景德镇虽有业内领先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但多数企业如今受商业化和利益化的影响,过于注重产品数量和销量,不愿走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高科技参与的改革创新之路,使得当地陶瓷产品缺乏技术特色,竞争实力较弱。3.4.2 陶瓷限制因素过多,媒体属性欠缺近年来,国内陶瓷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了许多陶瓷工业发展较快的产区,如佛山、潮州、淄博、唐山等地,这些地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扶持政策以及市场敏锐度优势等,将陶瓷工艺发展到了国内前列水平,极大威胁了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另外,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不注重信息技术生态化操作,也未引进先进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生产方式,仍旧采用传统开采技术,致使当地陶瓷原料和利用率下降,信息化生产程度不高,不利于当地陶瓷文化的传承及陶瓷产业的信息化发展。

4 结语

尽管当下江西景德镇陶瓷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也在国内外引起了陶瓷艺术的研究热潮,但陶瓷艺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现代性尚未在真正意义上确定下来,未来现代陶瓷艺术仍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