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3 08:51:27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1

中图分类号: TM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电网的快速发展加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成电压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特大型电网。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让调度自动化系统在全国已大量应用。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等级电压变电站正在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大幅度减少了值班人数甚至是实现了无人值班,调度自动化各项指标逐步纳入到电力生产安全考核中,由此对于其安全可靠性有了更高要求。电力调度在整个电力系统运行中是电网倒闸操作、运行管理、事故处理的中枢指挥机构,每个调度员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直接指挥者。在实际的电网运行中,任何不规范行为都会有可能影响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甚至是造成重大事故。如果电力调度员误判、误调、误操作,其给企业和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一、电网调度不安全因素

1、系统运行的不安全因素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点推广,被大量应用。各等级电压变电站监控逐步采用计算机监控,少人或无人值班,加之智能电网逐步开展,不断提高的电力自动化水平无疑为电网的安全运行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虽然自动化程度得到了提高,但系统性风险仍然存在,不容忽视。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不安全因素包括系统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

1.1.1系统自身缺陷

系统自身缺陷包括产品在设计阶段或者工程施工环节处理不当,留下安全隐患;无用的警告信息过多,真实的事故信号容易被这些伪信息淹没,为安全监控带来隐患;装置的老化影响到了系统的运行率和安全可靠性;目前仍在用单通道或2条通道使用同种介质的假双通道运行模式,极易造成系统通道故障,短时间内难以恢复,无法监控调度端,给调度员造成错觉,干扰正常调度。

1.1.2环境因素

包括设备运行环境得不到保证、人机混杂,加上多采用UPS提供停电时临时电源,缺乏电源维护管理措施,容易给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带来隐患。此外,众多的系统接口,若采用服务器双卡或三卡内桥式分段网络实现和公司MIS联网,没有实现物理级上的隔离,监控调度网络容易受到黑客及病毒的威胁。

2、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依据国家GB/T13816-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的标准规定,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危险因素分6类;而电力调度工作中的危险因素与第5类危险因素辩识关系密切,即行为性危险。它的危害性因素包括:指挥错误(违章指挥、指挥失误、其他指挥错误)、操作失误(违章作业、误操作、其他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2.1管理上不安全因素亦有新模式、新装备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管理方式上要发生变化。如允许在无人值班的变电站进行影响远方实时数据的检修操作,许可人在现场与集控、调度、远动人员互不沟通;调度员充当操作人员角色,在调度计算机上直接遥控等都会给安全监控、调度带来隐患,根源均是存在于管理的不到位,存在漏洞;也有一些部门不注重现场管理,不注重安全基础工作,自恃设备性能优良,数据长期不做备份,反事故措施缺乏,常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掩盖安全隐患。加上运行规程编写不完善,技术管理不到位,内容过于简单,许多设备改造、变动情况没有及时编进规程中。

1.2.2存在着误下命令(即调度员没有严格遵守规程,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或交接班不清,误下命令;使用逐项命令时,一旦工作量过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调度命令的拟写就会容易出现错误;在与现场进行核对的过程中,工作交接班没有交接清楚或现场回报不清就匆忙进行操作也极易造成错误)、误送电(调度员没有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结束手续不清造成误送电;线路上如果有多个工作组在进行工作时,在工作结束时没有全部回报工作终结就送电或用户在未得到当班调度许可就在用户专用线上工作也会造成事故)、延误送电(即调度员执行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较差,不清楚系统运行状况,特别是在事故处理中,不熟悉工作程序,对重要用户延误送电)。其次是管理漏洞和检修工作无计划性。

二、电力调度安全风险预控及防范措施

1、开展人员培训

安全管理终究是一项对人的管理。新形势下加强安全管理,首先是管理层要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建立一支能管善管、思想开阔的安全管理队伍,满足新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要求,避免在思想上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防止疏于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不力、放任自流的现象发生。其次是职工方面,加强职工综合业务技能培训,提升职工整体素质,增强对系统故障判断识别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应变能力。落实调度员岗位责任制,提高调度员安全意识。

2、加大技改投入

自动化运行设备日常检查管理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要做到迅速制定防范措施。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设备自身缺陷,争取早日让新技术在生产应用中成熟起来。在设备采购环节上把好质量关,选用设计周密合理的方案和产品,严把施工关,在投如运行之前还要把好竣工验收关;运行期间坚持设备巡检制度,尽量改善设备环境。对服务器等重要设备采取冗余技术,数据备份、备品备件等均要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并贯彻实施,对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坚决停运或更换可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可靠性的设备,避免因设备自身缺陷而造成事故发生。

3、用制度规避风险

2.3.1搞好安全工作,不能够仅仅靠素质、科技、良心和热情,还必须要建立一套完整、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安全责任,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人人都有“制度就是高压线”意识。

2.3.2强化制度对现场作业过程的检查、监督,对于动态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杜绝形式主义,封堵新模式下出现管理漏洞,明确工作人员各自职责,实现由人为控制向制度控制转变,杜绝以技术装备代替现场管理的现象。

2.3.3通过完善运行值班等一系列制度,消除一切习惯性违章现象。技术措施方面要严格按照“严、细、实”要求执行“三票两制”,坚持调度命令预发制、调令复诵制、调令隔班复审、隔班预告等,严格审核调度命令票和操作票,严格进行考核,大型复杂调度操作指令票由班长、分管调度所长审核。加强分析与预控调度危险点,每项工作都要做到有危险点分析,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把相应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电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是电力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电力安全调度,必须认真提高调度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加强调度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遵循电网管理制度,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多做事故预想和反事故演习,持之以恒,扎扎实实的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庆.电网调度的事故处理[J].科技资讯,2011,(18).

[2] 陈建辉.浅谈电力调度运行的稳定管理体系[J].广东科技,2009,(16).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2

中图分类号:E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4-0027-04

一、风险管理的背景及国内外发展情况

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风险管理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兴管理学科。它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目标,其实质是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消除风险导致的各种潜在的事故后果。

风险管理问题最先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主要指企业为控制偶然损失而作出的有组织的集体努力,是企业管理功能的延伸,并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引起美国工商企业的重视与推广,并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美国保险与风险管理协会等专门研究机构。此后,风险管理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均设有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1]。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的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大大拓展。美国在国防领域的风险管理已经趋于成熟,并在《国防部弹药和爆炸品承包商安全手册》(DoD4145.26-M 2008)第11章专门提出了风险管理的要求[2]。

我国的风险管理的研究及实践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目前,我国石化行业已经大力开展了风险管理,并于2005年颁布了行业标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 6631-2005)。因石化企业大规模连续性生产,且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特性,促使石化企业十分重视风险的控制并形成一套自己特色的风险控制程序。在中石化系统内各企业对风险的控制通常采用分级控制。如镇海炼化公司(简称ZRCC)将风险分为公司级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部级重大及不可容许风险,分别制定“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相关执行部门根据措施要求实施控制和改进。ZRCC重大及不可容忍风险的控制改进措施分两类:一类是通过新建、改建、改造等消除、降低或控制风险的技术性措施;另一类是通过制修订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制定并落实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强化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等的管理性措施控制风险[2]。

二、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及主要内容

1.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在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实施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降低事故风险

国防科技工业是一个固有高风险行业,其科研生产中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大多具有燃烧爆炸性,如果一旦发生事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科研生产中发生的无数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惨痛经历和血的教训,同时也给人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因此,对国防科技工业产品研制、生产、运输、使用、储存、销毁等全寿命周期实施风险管理,使安全管理从被动防护变为主动预防,从源头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隐患和存在的风险。

(2)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保障武器装备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关乎国家安全。一旦出现燃烧爆炸重特大事故,将严重影响装备现代化建设的实施,影响到国家战力保有。这是国防科技工业有别于危险化学品、矿山等一般高危行业的特殊性。因此,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发生的严重性,有利于武器装备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

(3)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可以寓军于民,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国防科技工业涉及的各种燃烧爆炸品,在民用爆炸品、烟花爆竹、石油化工等一般工业领域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应用,这是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特性的具体体现。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将从本质上提高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水平,从而可以间接提高这些领域的安全性,具有很强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

2.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行业的风险管理过程类似,国防科技工业风险管理过程也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三个方面。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即识别燃烧爆炸品科研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及风险因素,对它们的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其风险性质。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根据国防科技工业的特点,其科研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类别有:燃烧爆炸、中毒、触电、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起重伤害等。但不同的物料有不同的性质,具体分析时可以根据实际危险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别。

1)风险识别的要求

风险识别必须全面充分,应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就是从厂址、总图、物料、工艺、设备、建筑结构、电气、消防、暖通、作业环境、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纵向到底”就是对于每个方面要彻底识别出所有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

2)风险识别过程中需掌握的主要技术

风险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产品的危险特性和事故发生的机理进行研究,掌握产品的物化性质和灾变机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找出关键的风险因素;其次要对产品进行危害分级研究,为下一步风险评价打好基础。

(2)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在分析和评价风险时,既要考虑风险所致损失的大小,又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由此衡量风险严重性,然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确定社会对风险可接受的程度。

国防科技工业主要涉及的燃烧爆炸危险性,许多风险评价方法不完全适用。例如,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指数法(道化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火灾爆炸毒性评价法(蒙德法)等定量评价方法适合于化工生产装置及过程,不适合军工火炸药及其产品生产过程。目前,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方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事故树分析法(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及我国自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BZA-2法)等。其中,BZA-2法综合考虑了物性、物量和工艺、设备等人、机、物、环境的众多因素对安全性的影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单位的安全现状和今后改进的方向,为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及选择安全投资的方向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3]。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评价还主要停留在定性、半定量的水平上,尚不能相对准确地给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物料、产品等的基础参数,无法建立正确的模型,无法进行参数选择,因此需要大量开展火炸药及其制品基本安全参数测试、分析与研究工作,充分了解各种事故发生的原理,并以此为依据大量开展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研究工作,开发出更多适合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的风险评价方法。

(3)风险控制

通过风险识别、评价,就可以获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得到具体的风险数值。将评价出的风险数值与公认的安全指标相比较,就可确定危险等级,进而可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人们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的原则是:

1)风险控制措施应考虑对风险的实际控制程度和效果,应与工厂的运行经验和能力相适配,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的思路。

2)对于不可接受风险,需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使其达到可接受程度。

3)对于可接受风险,则应继续保持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使之处于监控状态,防止其风险增大以至超出可接受范围。

风险控制措施的出发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二是降低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一般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4]。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

1)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尽可能从源头上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化工艺、生产中以无毒无害物质代替有毒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连续化作业、人机隔离等。

2)当消除危害因素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3)在无法消除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应想法减弱危害的程度,如局部通风排毒、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4)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5)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6)当事故难以避免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如消防雨淋系统、紧急疏散措施等。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3)使全员得到及时合理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等。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国防科技工业本质化安全技术匮乏,手工作业较多,自动化连续化水平较低,预防性措施不足,对各种危险源的控制主要以安全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这些均导致国防科技工业风险控制手段单一、工程建设防护不当或防护过当,造成事故风险增大、大量宝贵土地资源及资金浪费,控制效果不佳。急需我们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结合差距,针对性地开展风险控制措施的研究与开发。

三、国防科技工业实施风险管理建议

风险管理的思想出现以来,在各行业各领域不断应用、不断实践、不断提高,至今已经成熟,大量的实践也己证明了这种管理体系和方法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但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应用管理上,由于科研基础落后,切实深入开展风险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在国防科技工业顺利开展风险管理,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其一,大力开发本质安全技术,提高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本质安全程度,通过实现生产过程连续化、自动化、遥控化及人机隔离,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

其二,积极开展安全预警及在线监测技术,及时准确地检测出关键参数的临界值并发出预警,采取有效措施以防事故发生。

其三,积极开展军工燃烧爆炸危险品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全面的危险品基础数据库,建立危害分级标准、风险评价方法标准、风险控制措施评审规范等风险管理标准体系,为国防工业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标准保障。

其四,积极开发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风险评估手段。由于国防科技工业生产的特殊危险性,尽管目前我国兵器工业安全管理部门已创立了适合于火炸药及其制品危险源的评价方法(BZA-2法),填补了我国军工和火炸药生产和使用过程定量评价的空白,并在相关企业的危险源评估、安全技术改造等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比较复杂,操作性有待提高,使用范围还有待拓展,需要研发更多的科学性、实用性强的适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风险评价方法。

其五,大量开展爆炸分析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在这方面仍处于空白,应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模拟等手段,集中优势人才,大力开发爆炸安全分析与评估软件,为爆炸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提供有效的手段。

其六,大力开展安全防护技术研究。防护技术是提高军用爆炸物安全性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目前,国外针对军用爆炸物开发的防护技术主要包括泄爆技术、水雾抑爆技术、超高速灭火技术、防冲击波技术等。这些先进防护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危险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我国要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研发经济可行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安全防护技术,为国防科技工业安全生产提供切实可行的、更加完备的风险控制措施。

其七,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体系,使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事故的预防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其他较好的物质技术手段作保障,还需要从制度、体制上健全风险监管体系。加强战略研究和顶层规划,将风险管理体系化,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

四、结论与展望

国防科技工业应根据自身的特性,实施科技兴安战略,加强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并积极推行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增强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的科学性和预防性,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危险品全寿命周期的风险管理,降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环境破坏的风险,提升社会和经济效益,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5-26.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3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033-01

作为企业的第一战略资源,信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企业想要顺利完成其工作,就要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资产天生相对的矛盾产物的另一个就是风险,风险随着资产的价值正比例变化。而与传统资产不同的信息资源,也面临着新的不可知的风险。为了缓和平衡这一对新矛盾出现了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它大大降低了风险,使信息以及相关资源能够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得到安全保证。若风险防御不到位,所存在的安全风险不仅仅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可能危害到企业的安全。因此,在选择风险防御策略时,要选择能够在风险防御具体实施过程下,找到合适的风险防御实施点来实施的新技术的风险防御,这样可以帮助风险管理过程有效完成,保护企业完成任务。

1 信息安全网络风险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网络需求分析、风险评估和风险防御

信息安全网络需求分析包括远程接入域、企业互联域、服务域、内网支撑域。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安全需求,在远程接入域主要考虑信息安全3A的安全需求;在互联域重要考虑BLP、biba模型的分析、建立、部署;在服务域重点考虑信息安全的CIA安全需求;在内网支撑域重点考虑人的安全、流程的安全、物理安全等安全需求。在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过程中,信息安全的需求的确立过程是一次信息安全网络风险防御主循环的起始,为风险评估提供输入。

风险评估,就是风险和风险影响的识别和评估,还有建议如何降低风险。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三步才是风险防御,风险评估时,关于对安全控制实施优先级的排序、评价、实现的建议,都属于风险防御,这些控制将会降低风险。

2 新技术下的网络风险模式研究

2.1 风险防御模式

包括选择风险防御措施、选择风险防御策略、实施风险防御三个过程。实施风险防御的过程包括对过程进行优先级排序、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类别、选择风险防御控制、分配责任、制定安全措施实现计划、实现被选择的安全控制,最后还要进行残余风险分析。

2.2 风险防御措施

(1)风险规避:通过消除风险的原因或后果(如当识别出风险时放弃系统某项功能或关闭系统)来规避风险。(2)风险降低:通过实现安全控制来限制风险,这些安全控制可将由于系统弱点被威胁破坏而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小化(如使用支持、预防、检测类的安全控制)。(3)风险计划:制定一套风险减缓计划来管理风险,在该计划中对安全控制进行优先排序、实现和维护。(4)风险转移:通过使用其他措施补偿损失,从而转移风险,如购买保险。

企业的目标和使命是企业选择风险防御措施的首要考虑因素。想要解决所有风险是不可能的,因此可以将严重危害影响目标的各种威胁或者弱点进行排序。选择不同厂商的安全产品中最合适的技术,再配合有效地风险防御措施和非技术类的管理措施是最好的方法。

2.3 风险防御策略

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对由于故意的人为威胁所带来的风险做出防御,采取行动来提供指导,从而保护我们的企业信息安全。

(1)当存在系统漏洞时,实现保证技术来降低弱点被攻击的可能性。(2)当系统漏洞被恶意攻击时,运用层次化保护、结构化设计以及管理控制将风险最小化或防止这种情形的发生。(3)当攻击者的成本比攻击得到更多收益时,运用保护措施,通过提高攻击者成本来降低攻击者的攻击动机(如使用系统控制,限制系统用户可以访问或做些什么,这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攻击所得)。(4)当损失巨大时,运用设计原则、结构化设计以及技术或非技术类保护措施来限制攻击的程度,从而降低可能的损失。

2.4 风险防御模式的实施

在实施风险防御措施时,要遵循以下规则:找出最大的风险,将其风险减缓到最小风险,同时要使对其他目标的影响减到最小化。下面是以某企业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为例在新技术下的信息安全风险防御模式的研究过程。

2.4.1 风险评估

对信息网络进行属性分析,风险评估后,得到如下结果:数据库系统安全状况为中风险等级。在检查的30个项目中,共有8个项目存在安全漏洞。其中:3个项目为高风险、1个项目为中风险、4个项目为低风险等级。

2.4.2 风险防御具体措施

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和承受能力来决定风险防御具体措施。确定风险防御实施点,该网站的设计存在漏洞并且该漏洞可能被利用。实施步骤如以下几点。

(1)确立风险级别,对评估结果中的8个项目漏洞进行优先级排序。

(2)评价建议的安全控制。在该网站主站数据库被建立后,针对评估报告中的安全控制建议进行分析,得出要采取的防御策略。

(3)对相应的若干种防御策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得出每种防御策略的成本和收益。

(4)选择安全控制。对漏洞分别选择相应的防御策略。

(5)责任分配,输出负责人清单。

(6)制定完整的漏洞修复计划。

(7)实施选择好的防御策略,对SQL注入漏洞、XSS跨站脚本漏洞、页面存在源代码泄露、网站页面权限漏洞(w—写权限)、网站存在ddos攻击这几个漏洞进行一一修复。

3 结语

风险管理过程持续改进。通过对信息安全的风险的计划、识别、定量分析、应对角度进行全方面的安全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过程中,注重安全需求分析,通过渗透测试、文档评审、漏洞扫描等手工和自动化过程充分识别风险;通过蒙特卡罗、决策树模型准确定义风险,使风险评估尽可能的准确;在专家评审会议上,通过头脑风暴、DELPHI等评审方法,针对不同的优先级别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并本着PDR模型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纵身的安全风险控制系统,为企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4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实际生产与运行的过程中,客观的存在许多环境不安全因素、物的不安全因素以及人的不安全因素等安全风险,一旦这些安全风险因素失控,将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电力设备以及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电力安全风险管理指的是识别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采用定性、定量的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安全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安全风险消除,尽可能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以此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可靠的进行。因此,电力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对电力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形以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诊断、度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与危险隐患。

2基于安全风险的电力技术措施与管理分析

2.1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电力安全风险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故障树分析法,其原理表现为: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采用逻辑演绎的方式对导致顶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进行分析,利用逻辑演绎联系各个原因,创建一个倒立的树状图形,同时标明各个系统以及单元故障之间的逻辑关系,采用概率统计法进行故障树的定性分析,这样能够获得基本事件(底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顶事件的最小割集,以此判断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2)危险点分析法,该种安全管理方法属于逆向思维,即在作业之前,分析可能导致安全风险发生的所有因素,并制定防护、警示以及隔离等措施,以此防止安全风险的发生,降低对人身以及设备造成的损害,危险点分析法对于提高电力企业的事故预防水平与安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致使其被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众多电力企业中;(3)安全性评价法,该种安全风险诊断方法是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度量以及预测电力系统是否存在安全风险,并且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为电力系统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其目的在于追求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最小的事故损失以及最低的事故率,安全性评价法需要借助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等措施,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协作,能够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造成的影响。

2.2制定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方案电力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电力现场作业风险控制,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暴露率的措施,包括统筹安排作业计划、实施状态检修、延长检修周期、加强设备保养与维修;降低概率值的措施,主要包括强化安全管理、防止出现交叉作业、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创建完善的安全奖惩机制、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按照消除、降低以及个体防护的顺序,进行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设备安全风险控制,设备安全风险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通常采用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等方式控制设备安全风险;为了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应该采用电气预防性试验、增加设备巡检频率、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采用具有自动检测功能的设备、实施在线检测等。

2.3实施“三措”“、两票”“三措”指的是技术措施、安全措施以及组织措施,三措在保证电力安全方面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等优势。对于针对性,指的是制定“三措”时,应该准确的找出保证工作安全质量的关键点、安全风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根据本次工作的关键点以及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技术、安全、组织三个方面进行多重保证;对于现场性,指的是应该根据本次工作任务、现场环境等制定相对应的“三措”,不同工作的“三措”存在差异;对于可操作性,针对性以及现场性决定了“三措”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是实施“三措”的根本与价值所在。“两票”指的是工作票与操作票:对于工作票,明确本项工作由谁负责,控制哪些人员;采取怎样的安全保障措施;由谁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调度;工作结束后由谁验收;安全措施由谁拆除;送电工作由谁负责等,即通过工作票,能够实现对工作任务的布置、组织、协调、措施以及验收等整个过程的控制;对于操作票,通过操作票可以控制一次设备的运行顺序、备用或者停用状态,安全措施的布置以及拆除,并且通过命令人、监护人、操作人的相互监督,能够实现对整个控制过程的控制,以此保证设备操作的正确性,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以此保证电力工作的安全性。

2.4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通过创建具有安全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能够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对电力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有效的改变传统的安全风险事后管理的现状,通过加强企业安全风险意识,能够将安全风险管理提高到战略管理的高度,创建科学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针对企业生产与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安全隐患等进行预测、判断以及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将安全风险与隐患等消灭在萌芽阶段,尽可能的降低安全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种未雨绸缪、事前控制的安全风险管理方式,能够防患于未然,由此可见培育具有安全风险意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5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建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建筑行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这些都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在施工过程中有效预防并控制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系统主要是由施工人员、施工设备、施工环境与安全管理等四个要素组成,它具有工序繁多、施工技术复杂、施工环境不稳定等特点,目前施工建筑行业存在转包分包现象,这就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安全生产意识不高等现象。大部分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结果都表明,人、环境及物是主要原因,安全事故也受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这里所说的人的原因是指因施工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大都是由于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不高、专业技能低、缺乏专业知识、生理素质差、违规操作、违法劳动纪律、指挥不当等原因而造成的,这些人为因素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环境不安全是造成的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这里所说的不安全环境主要是指施工现场噪声过大、建筑材料堆放无序等等。在这样的环境里,施工技术人员难以在工作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容易因噪声而分神、引起烦躁心理,这些不良反应都存在安全隐患。

物的原因主要是指因施工现场中存在的危险源而引发的安全事故。例如建筑材料质量较差;施工人员安全生产过程中安全防卫用品发放有缺漏;施工机械年久失修、部分零件存在磨损现象;施工机械安装存在问题;机械老化程度严重、缺乏保养等等。

因管理不当或存在管理缺陷而引起施工设备发生故障或技术人员操作失误,都会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管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岗前安全技术培训力度不够;组织施工不合理;技术指导有误;缺乏安全生产作业的规章制度;在检查指导安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足;安全事故防范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等。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要提高重视,做好风险识别工作,就是要能够将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列举出来,重点研究该安全隐患对工程项目可能造成的影响,确定发生安全风险的可能性以及风险程度,根据结果再进行分类。风险识别工作是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工程项目管理者要能够在工作过程中识别上述的安全风险,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选择有效的防护措施,使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一般来说,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主要有四大类:风险回避、风险缓解、风险转移及风险自留。

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主要是指当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评估时,预测到该项目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安全风险较多,造成的损失也比较严重的时候,建筑施工企业会选择放弃该项目或者选择另一项工程项目,从而消除安全风险发生的条件,直接避免因风险而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风险高的项目时要能够提高警惕,采取回避对策。风险回避就是将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彻底地断绝因其而造成的损失。风险回避具有彻底性的优势,它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其他的风险控制措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回避虽然虽然能够彻底控制安全风险,避免因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这也是一种比较消极的风险控制措施。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消除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经济效益的机会,这种方式不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

2.2风险缓解

风险缓解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安全风险发生前,积极采取措施减少因安全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缓解的主要措施有三种: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损失及分散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就是指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建筑施工企业经常采取的控制方法三种:工程法、教育法及程序法。工程法主要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利用施工技术来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例如建筑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的时候往往会在下放放上安全网,以防止人员坠落造成安全事故;给施工人员发放安全防护装备;及时维修施工机械等等。教育法是指安全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技术人员做好安全生产的教育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提高重视,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从而提高施工技术人员安全生产的意识。程序法是指建筑施工单位通过设立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工作,以及时消除存在的安全风险,降低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最终降低造成的损失。减少风险损失是指当安全风险发生之后,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采取措施来阻止损失范围进一步扩大或者控制风险发生的范围,以此来将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分散风险是指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增加合作人的方式,将风险承担主体进一步增多,实现风险分摊,从而减少因安全风险造成损失而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压力。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建筑施工企业采取措施将安全风险造成的损失及安全风险的权责转移给其他单位,以避免自己承担风险损失。安全风险转移这种措施只能将安全风险应对的职责转移给他人,而不能从根本上控制并消除安全风险。风险转移主要分为保险与非保险这两种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控制的根本目的就是以最低的成本、最科学的解决方法来清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存在的风险而引发的安全事故及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识别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其进行评价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从而对存在的安全风险作出科学的决策,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水平。

2.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建筑施工企业自己承担因安全风险而造成损失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自留措施需要建筑施工企业事先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并有足够的资金备用。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储备资金作为安全风险造成损失后的经济赔偿款。风险自留主要是作为风险发生后的解决措施,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面对安全风险时没有控制对策或者有控制对策,但成本太高且结果难以控制时,建筑施工企业之后选择风险自留。

参考文献:

[1]李国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分析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7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6

二、在评价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危险评估标准要固定,定义要清楚。

(2)不同类的危险的重要性评分要有区别。

(3)已存在的安全控制措施在评估时应假设没有。一般情况下,中转站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有吊装物坠落、吊车倾覆、滚垛、仓库火灾等。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和制定的消减措施及应急预案要及时予以公示。

三、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风险控制就是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当风险发生时,不至于影响正常的业务运作。

1.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或消除被评估的风险,中转站应该识别和选择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选择风险控制措施应以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依据,同时还要考虑“费用因素”。如果实施和维持这些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资产遭受危险所造成的损失预期值,则所选择的控制措施是不合适的。控制措施的费用高于企业的安全预算,也是不合适的。

2.几种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措施的费用应当与风险相平衡”的原则,中转站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

(1)风险预防措施。从硬件设施和组织管理等软件上分别采取预防措施。如在中转站建设阶段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实现料场、库房、吊装设备等本质安全;另一方面,要从加强安全管理以及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入手,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

(2)风险减少措施。通过提高中转站的各种设施的安全性,为员工配齐防护用品、制定应急响应与救援计划等办法,以降低风险的发生频率,并减轻事故的后果。

(3)风险监控措施。中转站应对识别出的危险源建立有效的监控手段,特别是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从各个环节优先保证。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7

引言

机电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安装工程的重点工程,其安全管理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安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识别的基础资料缺乏、风险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为此,机电安装工程企业在不断探索加强安全风险管理的渠道,逐步开始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控制,构建安环体系。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及其安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的特点

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包括以下特点:

(1)涉及的学科和专业门类多。安装对象包括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装置,以及不同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具备各类专业技术去解决相关问题。(2)涉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问题。(3)随着工业规模日趋扩大,安装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4)大体量建筑与装置的增加使大型构件吊装工程量越来越大,对吊装的要求越来越高。(5)大型、精密设备现场组装量大,对装配与检测技术要求高。(6)压力容器、钢结构构件、通风管道与部件、管路配管等需要在现场制作。(7)控制系统的不断更新使工程技术含量越来越高。

2、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1)风险管理组织不完善,风险管理意识还有待提高。就我国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目前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施工企业还未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致使项目安全事故频发。(2)风险识别的资料缺乏,风险识别实施困难。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进行风险的识别,而风险识别的基础是对以前的施工项目的风险进行总结,然而,目前施工企业对项目风险的总结资料较少,不足以支撑项目安全风险识别工作的开展。(3)施工人员素质较低,风险控制困难。由于施工企业的一线工人多为低技术含量劳动者,其受教育程度较低,自身的安全意识较差,接受安全培训及风险控制措施的能力也较差,这就为施工安全风险控制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价

1、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本文结合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安全风险的特点,通过查询相关论文文献法、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将机电安装工程风险识别的结果按照人、设备、技术、管理和环境五个方面进行划分,按照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划分结果如下图:

2、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评价 先用比较常用的是安全检查表法、一般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定性风险评价,应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确定1、2、3、4、5级风险等级。

三、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主要是指经风险评价,显示该项目的风险非常大,且没有合适的措施去控制风险时,通过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的实施方案,来遏制风险的一种策略。该方法是一种消极的应对风险的方法,是最简单的规避风险的方法,但是对于机电安装工程项目而言,如果放弃项目或停止项目,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2、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也称为分担风险,主要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手段,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施工安全风险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转移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从而减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转移方法主要有:(1)财务性保险类风险转移,主要是指建筑施工方通过签订保险合约向保险公司交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目前国外经常使用的险种包括:安装工程一切险、雇主责任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十年责任或者两年责任险等,而我国的保险机制及险种同国外还有差异,尚不够健全。(2)非财务性风险转移,主要是指除财务性风险转移之外的风险转移策略。主要包括出售、发包、分包及运用合同条件等。

3、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主要是指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来杜绝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发生,该方法是一种主动的风险应对策略,在机电安装企业较为常用。预防风险的策略主要有两种手段:有形手段和无形手段。有形手段主要包括:防止风险因素出现和减少已存的风险因素及隔离风险因素。主要是在施工前,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减少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各类风险要素。隔离风险要素,主要是采用将风险要素同人、财、物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隔离,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采用隔离或错开的方式,将人、财、物隔离,已达到预防损失的目的。预防风险的无形手段包括:教育法和程序法。所谓的教育法主要是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达到风险预防的目的,减少损失。程序法主要是指以制度化的方式从事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活动,预防风险的发生。

4、减轻风险

减轻风险主要是从风险的两个主要因素出发,即风险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发生后的损失,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后所带来的损失。

5、接受风险

接受风险也即风险自留,该方法是一种由风险主体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策略。在制定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应对策略时,对于一些无法回避风险,且能获得较大收益的项目,一般采用这种风险策略。

6、储备风险

储备风险主要是指根据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和规律,提前制定合理、有效的应急措施和方案,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与计划偏离的情况,可启用后备的应急措施进行应对,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后备措施主要有两种:费用后备措施及技术后备措施。

7、监控风险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8

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

Keyword: constuc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Control a method

中图分类号:U21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人类为了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自古迄今无时不在进行各种工程建设。建筑业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难度较大,且具有危险性。据统计,建筑业的生产事故频率、灾害率要高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每年建筑业生产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国生产事故总伤亡人数的25%。频繁和严重的伤亡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尤显突出和重要。

一、危险源的概念

(1)危险源的定义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的因素,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期内的慢性损害和累积作用)。危险源是安全控制的主要对象,有人把安全控制也称为危险控制或安全风险控制。

(2)危险源的分类

危险源共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为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的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为造成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3)危险源与事故

事故的发生时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的主体,决定事故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二、危险源控制的方法

(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①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通过向有经验的专家咨询、调查、辨识、分析和评价危险源的一类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常用的专家调查法有: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和德尔菲(Delphi)法。②安全检查表(SCL)法:安全检查表法实际上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项目的明细表。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辨识工程项目存在的危险源。其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掌握,可以事先组织专家编制检查项目,使安全检查做到系统化、完整化。缺点是一般只能做出定性评价。

2)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下介绍两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方法1:将安全风险的大小(R)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p)与发生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f)的乘积来衡量,即:R=P•f。根据计算结果,利用与风险大小分级表进行对比评估风险大小等级。方法2:将可能造成安全风险的大小(S)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程度(E)和事故后果(C)三个自变量的乘积衡量,即:S=L•E•C。根据计算出的S值判别出可忽略风险、可容许风险、中度风险、重大风险和不容许风险。

(2)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1)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①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②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隔离、个体防护、设置薄弱环节、使能量或危险物质按人们的意图释放、避难与援救措施。

2)第二类危险源的控制方法:

①减少故障,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设置安全监控系统;②故障—安全设计,包括故障—消极方案;故障—积极方案;故障—正常方案。

(3)危险源的控制的策划原则

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风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条件允许时,应使工作适合于人;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应考虑引入诸如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在各种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预防性测定指标是否符合监视控制措施计划的要求。

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其实施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1)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控制目标,控制程序,组织结构,职责权限,规章制度,资源配置,安全措施,检查评价,奖惩制度等。

2)编制施工安全技术从事计划时,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应考虑:

①对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专业性较强的工程项目,除制定项目总体安全保证计划外,还必须制定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②对高处作业、井下作业等专业性强的作业,电器、压力容器等特殊工种作业,应制定单项安全技术规程,并应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作业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合格检查。

3)制定和完善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各施工工种,特别是危险性较大工种的安全施工操作要求,作为规范和检查考核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依据。

4)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包括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和安全预防措施,主要有17方面的内容,如防火、防毒、防爆、防洪、防尘、防雷击、防触电、防坍塌、防物体打击、防机械损伤、防起重设备滑落、防高空坠落、防交通事故、防寒、防暑、防疫、防环境污染等方面措施。

(2)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事实

1)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实施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指企业对项目经理部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所规定的在他们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任的制度。

2)安全教育①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②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③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考核制度,考核成绩要记入员工档案。④电工、电焊工、架子工、司炉工、爆破工、机操工、起重工、机械司机、机动车辆司机等特殊工种工人,除一般安全教育外,还要经过专业安全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后,方可独立操作。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也要进行安全教育,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操作。

3)安全技术交底①安全技术交底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部必须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纵向延伸到班组全体作业人员;技术交底必须具体、明确、针对性强;技术交底的内容应针对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中给作业人员带来的潜在危险和存在问题;应优先采用新的安全技术措施;应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安全技术措施等向工长、班组长进行详细交底;定期向由两个以上作业队和多工种进行交叉施工的队伍进行书面交底;保持书面安全技术交底签字记录。②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内容: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

四、安全检查

工程项目安全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消除隐患、防止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及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控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工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采取措施,保证安全生产。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组织,定期进行。

(1)安全检查的类型安全检查可分为日常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季节性检查、节假日前后的检查和不定期检查。

(2)安全检查的注意事项安全检查要深入基层、紧紧依靠职工,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组织好检查工作;建立检查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备适当的检查力量,挑选具有较高技术业务水平的专业人员参加;做好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思想、业务知识、法规政策和检查设备、奖金的准备;明确检查的目的和要求;把自查和互查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查改结合;建立检查档案;应根据用途和目的具体确定安全检查表的种类。

(3)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查事故处理

(4)项目经理部安全检查的主要规定定期对安全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记录、评价和考核。对作业中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隐患,签发安全整改通知,由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实施整改后应予复查;根据施工过程的特点和安全目标的要求确定安全检查的内容;安全检查应配备必要的设备和器具,确定检查负责人和检查人员,并明确检查的方法和要求;检查应采取随机抽样、现场观察和实地检测的方法,并记录检查结果,纠正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确定危险程度;编写安全检查报告并上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方法要求我们首先应辨识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然后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应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并实施,实施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反馈,整改纠偏安全控制方法,通过建设工程施工各种安全控制方法的使用,使施工安全得以合理、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9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化学产品的化学工业,安全生产时石油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关系到国计民生,而在现实石油化工成产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意识薄弱,没有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要求,石油化工企业在化学药品开发、煤矿开采等方面发生的风险事故较多,给国家和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石油化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尤为必要。

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概述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发生安全事故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明的安全生产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流程,规范操作,可将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安全生产风险控制:第一,人的安全可靠性。对于生产过程每一个环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保证自身安全;第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设备是石油化工顺利生产的重要决定因素,因而需要时刻保证生产设备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第三;环境的安全可靠性。保障设备、人员所处环境的安全性,避免因环境因素引发安全事故;第四;制定合理的生产管理制度,纪律严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引发安全事故。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指企业根据风险评价报表,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将安全生产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1]。一般风险控制措施包含两个方面:第一,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即在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二,控制故事损失扩大的措施,即在事故发生以后,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挽救措施,将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从而降低损失。

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

2.1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内容

第一,采用先进工程技术手段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生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是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优化方案,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来控制安全生产中的风险因素。例如,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可采用防火工程、消防技术等先进技术措施,做好风险控制管理,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第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人为因素在石油化工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标准设备管理制度、员工行为准则和岗位职责制度,实现一体化的管理,从而提高化工生产安全性;第三;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影响石油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职业道德素质,以此降低安全生产风险。例如,企业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讲座、讲坛等活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优秀石油化工生产人员的工作事迹,以此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员工的责任心;第四,加强个体防护措施管理。

2.2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安全生产控制措施是将风险程度作为参考依据,风险程度一般分为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在制定控制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可行性、安全性和合理性。针对轻度风险,风险控制措施为:保持石油化工生产现状,检查生产设备,找出风险原因和解决方案,并作好记录;针对中度风险,一般根据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控制风险;针对重度风险,首先要整理重大风险改进措施清单,清单中需要包含风险名称、风险现状、风险级别、责任部门和相应的风险改进措施。同时,还要制定包含风险名称、改进目标、改进指标、改进投入资金、实施时间和负责部门等条例的风险控制方案,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方案执行风险控制措施,保证责任到人,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控制措施落实到位以后,还需要由该项目的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审核评定,主要审核指标包括技术措施完成进度、完成质量和资金投入等,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

2.3风险信息更新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繁多复杂,生产过程存在易燃、易腐、易爆炸以及有毒性等风险,易引发安全事故,因而企业要及时更新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信息,以便做好防控风险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例如,企业每年定时对常规化工生产活动进行一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2],主要审核过去的风险评价是否完善、是否全面包含企业生产各个环节以及相应的风险措施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扩充等,进行必要完善后制成风险评价报告。针对非常规性、作业复杂、危险性较大的生产活动,在每一次开工前就需要对生产活动进行风险评价工作,确保生产设备安全可用、生产环境适宜等,并将其制成可行性报告上报给上级领导,得到审批后才可作业。

3结语

石油化工属于高危行业,也关系到国计民生,因而加强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企业可以从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加强个体防护管理等方面来提高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控制。针对轻度风险、中度风险、重度风险等不同风险级别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并定时进行风险信息更新活动,以此降低企业化工生产风险发生率。

参考文献: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10

一、基本思路

坚持源头管控、标本兼治,通过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及时治理风险管控过程出现的缺失、漏洞及失效环节等形成的事故隐患,实现把风险管控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消除在事故发生前面,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夯实遏制较大以上的安全事故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全面推行隐患排查治理、风险分级管控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识别分析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落实风险分级管控,加强隐患排查力度,实现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实现闭环管理,切实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三、实施步骤

(一)

准备阶段2020年9月—10月

1、成立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

组长:张杰

副组长:林元宏

组员:黄华

周孝富

牟顺意

陈德强

刘月娥

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双重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要求及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小组成员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负责对应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单位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具体实施单位,根据总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由单位负责人督促工作进度

双重预防机制推进小组成员及职责表

职责分工

联系电话

主持全面工作,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督促各单位建设工作

18281351888

副组长

林元宏

负责牵头组织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督促工作进度

18835124270

陈德强

负责施工现场生产安全后勤材料保障

13990037422

负责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的排查和记录,落实整改责任人,督促整改

13388336320

牟顺意

施工现场质量巡查监督,并如实记录

18708303909

周孝富

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并监督

18681319060

刘月娥

现场资料搜集整理

19935142778

2、开展全员培训。

对全体人员开展关于风险管控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等内容的培训,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具备参与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的基本能力。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辨别工作场所的危害与风险、并将相关知识和理念传播给全体员工的能力,确保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二)风险评估阶段2020年9月—12月

1、合理划分风险单元。

各施工班组根据本班组的生产工艺流程或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划分风险辨识和评估单元,其中岗位单元是风险评估的最基本单元。在划分作业活动时,要特别注意设备检修、调试,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佩戴。

2、全面辨识各类风险。

发动全体人员围绕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作业环境的缺陷和安全管理上的缺陷进行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

3、开展风险评估分级。

在全面辨识安全风险的基础上,要认真分析风险导致事故的条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采用LEC评价方法,通过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等级。安全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级风险四级,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辨识出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技术、管理、制度、应急等方面综合考虑,通过消除、终止、替代、隔离等措施消减或采用管理和监控手段管控风险,确保每一项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风险管控阶段2020年9月开始

1、实施风险分级管控。

明确各等级风险管控责任人,明确各责任人管理职责。要重点关注和管控较大以上安全风险,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有效遏制较大事故。

2强化检查督促落实。

项目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

3、加强变更风险管控。

凡是生产工艺流程、关键设备、设施等出现变化,要重新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完善风险管控措施。凡是组长机构发生变化,要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管理制度、责任体系重新制定并完善。凡是发生伤亡事故,一律要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运行情况重新评估,针对事故原因修订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的各个环节。

4、开展公示教育。

根据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情况,建立安全风险清单,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图。进一步修订完善安全操作规程或作用指导书,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设施工安全风险公告栏,公示安全风险分布图,制作岗位危险因素告知卡,标明岗位安全操作要点、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的事故类别、管控措施及应急措施等内容,便于施工人员随时进行安全风险确认,指导员工安全规范操作。

(四)深化隐患排查治理2020年9月开始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

各单位针对每一风险装订符合实际的风险防控检查与隐患排查治理相统一的清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

2实施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办法,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实施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验收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3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对每次排查出的隐患治理情况进行公示。

四、工作要求

(一)思想高度重视。

项目部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周密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强化宣传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班组长及员工开展风险管理知识、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风险评估方法等内容培训,提升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

(三)督促工作进度。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各项任务负责人,完成期限。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11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及时开展辨识、评估工作,将50项年度辨识评估结果及时补充到双重预防信息系统中,开展了复工复产前及春检停电检修期间单回路供电2次安全风险专项辨识,每次开展专项辨识评估后,将辨识出的重大风险及管控措施补充完善至年度辨识评估报告中,并将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的编制和完善。并在井口显著位置将矿井17项重大安全风险进行了公告,在井下各工作面及主要要害场所对重大、较大等主要风险内容进行了公告。

(二)员工不安全行为重点管控工作   

强化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完善了员工不安全行为制度和员工不安全行为表,以信息系统为收集渠道,通过员工绩效考核、经济处罚、零故障月奖励等多种激励手段,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录入了不安全行为24条。通过对发生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制定针对性矫正措施,实行分级管理。

(三)岗位风险辨识工作

强化岗位风险辨识工作,修订完善了班前会岗位作业危险源辨识制度。为了树立安全风险意识、落实各级各层人员管控责任,切实把风险辨识、管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区队、班组,特从创新班前会机制入手。在认真抓好员工日常学习岗位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采取在班前会上提前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危险源自述,提高安全意识。班前会组织各岗位人员结合自己当班的岗位实际,进行危险源辨识,详细叙述岗位上存在的风险及需要采取的管控措施,按要求做好相关记录。

(四)月度、旬度定期检查

结合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定期开展了月度(每月25号)、旬度(每月5、15、24号)安全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将检查分析报告及时上传到信息系统。

(五)现场检查

建立了安全风险点台账,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绘制出了安全风险四色图,将风险点逐一明确了管控层级,落实具体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并制定了月度安全风险管控计划,通过现场跟踪落实安全风险管措施的执行情况,来实行安全风险闭合管理。

(六)教育培训

组织各岗位工对年度和专项辨识评估结果、涉及本岗位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安全培训学习,并分批进行了考试,考试人次达225人,考试成绩全部合格。各部室、区队每月自主培训2次双重预防基础知识,各区队每班学习一条岗位风险内容。

具体的改进措施及下季度工作计划

安全风险及防控措施篇12

2电力检修风险控制

2.1电力检修风险识别

要想做好电力检修风险控制,首先必须对电力检修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并对识别的风险进行预警,然后制定相关策略对电力检修风险进行控制。所谓风险识别就是在风险发生之前,有效使用多种有效的手段全面、系统地对将要发生的风险以及风险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风险识别主要包括预防发生事故的种类、事故发生的重点部位、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日常风险监控的内容以及现场风险控制的重点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对电力企业所有职工进行动员,针对电力检修的基本作业任务、电力检修作业区域内部及电力检修作业外部的风险进行识别,针对是否能够按照有关规定配备、使用电力检修安全工器具(如:绝缘罩、绝缘杆、绝缘梯等)、个人防护用具(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进行识别;针对是否能够正确选择、使用电力检修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具进行识别;针对是否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停电、验电、安装埋设接地线、装设标志牌、设置遮拦等安全措施进行识别;针对是否能够按照规定靠近、接触带电设备或者带电装置等所有能够导致触电事故发生进行危害辨识。同时,还要针对路过、进入存在坠落物风险的复杂或者陌生场所进行危害辨识;针对在工作现场是否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帽等安全措施进行辨识。

2.2认真编写现场控制文件

针对电力检修过程中风险识别的结果,按照电力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及其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写现场控制文件。现场控制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指导书或者简化作业指导书、操作票、检修票、现场安全交底文件、三措一案等内容。

(1)针对危险因素或者危险点进行分析认真分析现场控制文件中的危险因素或者危险点,针对危险因素或者危险点进行作业风险辨识,查找影响电力检修过程中存在风险或者隐患。

(2)针对电力检修制定安全控制措施在制定电力检修安全控制措施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严格按照《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的要求制定组织措施以及技术方案;其次要认真安排现场指挥人员以及协调监督人员及通讯方式等其他组织措施;努力强化安全条件,加强公共防护以及个人防护,使用各种隔离、屏蔽措施以及警告、提示等措施,同时还要针对存在的风险或者隐患制定并实施切实的安全控制措施。

2.3大力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控制

(1)大力加强现场检查认真检查安全票中的安全措施是不是符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以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相关安全措施是不是能够满足检修现场安全控制的需要。在安全前提下,相关人员在认真检查二次保险、地线、围栏等相关安全措施,检查检修人员的工器具以及个人劳动防护措施是不是符合安全控制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检修。

(2)认真进行安全措施交底在检修过程中,管理人员要认真组织班前会以及站班会,针对作业情况认真宣传检修安全措施,做好安全措施交底工作;同时,电力检修人员必须认真听取并深刻认识电力检修的危险因素、危险点以及安全控制措施。

(3)认真查看电力检修现场电力检修人员进入电力检修现场,首先必须认真查看电力检修现场,熟悉进行电力检修的场地以及将要进行检修的设备编号,查看现场是不是完全符合进行电力检修的要求,认真查看闸刀、开关是不是完全断开,地线是不是挂牢,现场的环境是不是存在着不符合作业的条件等。

(4)认真做好电力检修工作在进行电力检修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以及电力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风险控制措施的要求进行作业,同时还要监督周边检修人员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情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对于新开工以及检修地点改变或者重点风险控制措施发生改变时,相关负责人员必须针对将要进行的检修工作、检修工作中的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措施交底,避免检修人员因变化而发生电力检修风险。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应该积极辨识检修过程中新的风险与隐患,并将风险和隐患报告给检修管理人员,然后重新调整或者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或者隐患严重的,必须停止进行电力检修,然后按照新的风险控制措施要求进行检修。如果电力检修工作间断时间在一天内,并且检修地点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工作地点虽发生了变化,但是检修的步骤和方法并没有发生变化,此时可以经口头许可进行继续检修,检修人员不必再在现场安全交底记录文件上签字。否则,必须重新进行签名才能够再次进行检修工作。如果电力检修工作间断时间较长或者第二日继续进行检修,必须重新按照相关手续进行交底。如果检修工作没有发生变化,检修风险识别以及相关安全控制措施则可以不进行填写,但是管理人员必须重新将全部相关风险内容进行交待。

(5)大力加强检修结束的安全控制电力检修结束后,检修人员应该对检修现场进行清扫和整理,拆除个人保安线,检查有没有临时拉线、临时短路线、引下线、材料、工具等遗留物,检查电力检修现场是不是整洁、规范。当全体检修人员撤离检修现场后,检修管理人员必须向值班负责人交待清楚电力检修的项目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会同值班人员对设备状况、连接部位、是不是存在遗留物质、是不是存在临时接地线,交待个人保安线的数量以及拆除的具体时间。检修管理人员和检修许可人员会同进行设备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双方完善检修验收手续,电力检修工作结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