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网络课堂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6 08:55:20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1

0 引言

网络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育信息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改变,从而促使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发生极大的改变。网络教学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学环境中课程转化为网络课程这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1]。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培养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机敏的应变能力,而这样的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是无法获取的。在《安全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混合学习[2],意在拓宽安全知识的信息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通过网络来辅助课堂教学,关键要有一个适合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如何建立这个平台,又如何利用网络来实施辅助教学,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将对《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教学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针对实施过程提出几点体会,希望能为同类院校的《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内容

《安全学基础》课程是我院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安检专业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在工作岗位中预防和控制事故的技能。

该课程理论性较强,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网络学习的特点,在网络课程建设上,以企业岗位要求为指导,采用内容模块化的组织方式,将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作为学习主线,来组织构建课程内容,重视课程内容的可用性和可视性。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六大模块: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在线测试、学习交流、拓展知识、课程资源库。详细内容见图1。

图1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模块

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实施及体会

在实施《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我院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模式见图2。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出以下几点体会:

2.1 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

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教学内容上要实现紧密联系,使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相互促进,增强知识的熟悉度。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未能完全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通过课后网络课程学习,使课堂知识再现,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

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的是知识点再现。网络课程的课程内容包含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及其讲解。课堂教学内容为几种相关联的知识点组合。通过这种方法,课程知识点即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讲解,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自主学习掌握。

图2 《安全学基础》网络课程实施模式

2.2 教师要扮演好双重角色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要求教师要扮演主讲人的角色,主要任务包括维持课堂秩序,教授课程内容,提出作业要求,解答学生的问题等。

在网络学习平台,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一位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益友。教师通过在线答疑的方式实时和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教师在关注他们的学习和努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3 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改革

评价和反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前《安全学基础》课程的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的掌握。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占60%。实施网络课程以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体现在课堂这个平台。如何评价网络课程学习情况?网络课程的特点就是在线学习,因此利用在线网络作为评价工具,及时的评价反馈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在线的学习质量[3]。

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的考核方式为: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共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试占50%。详见表1。

表1 《安全学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 结语

网络课程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建设与实施对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三年多的网络课程建设和实施,《安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更加规范和丰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习从课堂带到了学生的课下生活中,将教师的工作平台由讲台转移到网络这个更广阔的的新天地。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硬件系统的缺乏和网络课程的不完善,教学上要真正实现网络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困难。还需院方和一线教师队伍为网络教学做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网络安全教育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为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网络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利益,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进行网络安全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总书记指出,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要有丰富全面的信息服务,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础设施,形成实力雄厚的信息经济;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要积极开展双边、多边的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高职院校承担着技能型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任,是为社会培养网络信息安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更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培训工作,将职业技术教育和知识基础教育相结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些公益性和实践性的工作岗位,逐步提升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由于当前网络安全问题多发,必须改革高职院校网络课程,以不断提升网络安全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维护网络安全。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的发展,网络用户群体更加的庞大,这就需要网络用户掌握一定的网络安全知识,以保护自己的权益。高职院校应顺应趋势,改革网络安全课程,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使学生步入社会后能促进网络平台安全,满足不同网络用户需求。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简单,主要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能力不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地方,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宗旨,因而改革迫在眉睫。

2.教材内容未跟上时展

高职院校办学核心是工学结合、实践为主,根据市场定位,努力培养出高素质、全能型人才。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的教材多是围绕算法理念、网络知识等编排的,没有和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相结合,也没有进行教材分类,实践部分较少,且实践教学活动开展频次也不高。导致学生的知识和社会需求脱节,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且大多数理论难度高、层次深,和学生生活不贴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时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了专业现在冷门的现状。

3.实训课程的基础设备不足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应当是理论课时短,实训课时长,这就需要大量的经费进行基础条件和硬件设备的建设,但是因为实训空间等条件有限,学生的实训也仅限于狭小的教室,且缺少相应的操作设备,学生只能通过教师的示范进行观察,这容易造成学生领悟不足,使其今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要求,造成的后果是人才和岗位匹配低下。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措施

1.提高课程实践性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需求标准设置课程计划,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调整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平衡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的时间比例,推出弹性教学制度。学校可以根据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特点调整实践课程内容和进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实训项目和指标,让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自由参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实训,再在实训期间灵活安排一些理论课程学习。根据项目指标提高学生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其在实训中深入了解知识结构,进而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师可以在网络安全课程的实训中利用计算机网络虚拟技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利用虚拟系统随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提高实训效率和进度。高职院校可以多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网络技术培训课程和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在培训中积极和其他教师交流,不断创新自己的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还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加入企业网络建设和产品开发使用中,在实际体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2.研发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根据网络现状和学生学习特点研发新教材。制定“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标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宗旨,依据一定的原则及学生学习特点更新教学内容。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总结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学科教师要明确自身职责,为编写与时俱进的新教材贡献个人力量。对于教材中的网络安全概述、加密技术、数字建设技术、防火墙技术、无限区域网技术等要作为重点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理论基础,划分好重点和难点。另外,实训要遵循实践大于理论课时的原则,参考不同出版社的教材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材。高职院校要培养出一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技能教师,且要在日常引导本校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做好交流工作,共同商讨教学内容,及时改进实训中的不足,选择符合学生专业能力和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教师还应积极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及新媒体运用能力,利用互联网及时获取新的网络安全信息,做好自己的知识储备工作,加强自己的研究力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新的知识。

3.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律、道德、防范意识教育

高职学生是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主体,因为他们的社会经验、法律意识不足,很多时候无法正确判断哪些是违法行为,因而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法律知识教育。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及一些网络使用法律规范。教师对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规范学生的网上行为,注意为学生提供一些网络安全法律知识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学习习惯,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讲解一些识别及判断一些网络危害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警惕性。学校可以在校内积极举办一些网络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或者知识讲座,邀请一些专业人士现场操作,为学生作示范和指导,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其次,加强学生的网络安全道德意识教育。高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安全也息息相关,若学生自身道德意识不足也容易产生一些错误行为,对外来网络侵害会盲目无知。学校应该在校内及时举办一些网络道德模范或者网络道德安全活动,促进校园网络安全道德环境建设。教师应该主动融入学生生活,观察学生有哪些道德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加强个人认知,明辨是非,提高警惕性及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素养和品质,文明上网。教师还可以将中华美德和网络道德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可以将网上一些不道德的舆论导向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案例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4.提供安全的网络学习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力不足,自控能力差,且自我探究能力不强,因而需要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牢固、安全、稳定的网络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训中积极主动学习,相互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首先,学校应该对实训环境积极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大建设力度,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加深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训环境的建成、步骤、环境因素和基础理论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练习。学校也可以组织校内一线教师和网络企业家共同建设虚拟实训环境及实验室,引导学生在虚拟实训环境中主动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其次,学校要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打造良好学风,促使校园网络安全监督机制的建成。教师也可以根自身经验,研究开发新的学习网站,为学生开辟便捷的网络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5.完善线上、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

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只依靠课堂时间理解、消化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将课外教学和课内教学相结合,不断地完善线上和线下网络安全知识教学,将微课教学和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常规课堂教学等进行适当融合,使用到不同的课时当中,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将网络安全知识课程分为不同的模块,比如针对学生的情况将基础将课程内容分为基础课时、技能课时、实战课时等,对于基础课时的内容可以采取微课或者线上教学,同时对其中重要的概念、理论进行重点的讲授。对于技能课时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和常规课堂相融合的方式进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教案设计,将技能方法等通过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学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对于实战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线下教学和微课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点名合作方式进行演示,充分激活课堂学习氛围,组织学生探讨、交流,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结语

网络安全课程是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之一,其对于学生未来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需要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和未来岗位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高职院校要提升实训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助力于学生理论应用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要立足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杨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改革探析[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5):73-75.

[2]刘怡然.大数据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24):16-17.

[3]高铭泽.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9):159.

[4]史兆洋,申永刚.“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J].科教文汇,2019(35):118-120.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9-0200-02

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和自主性很强的一门课程[1],适合运用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本文提出了一种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基于在线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思想,并能够运用课程实践来论证其教学效果。

一、总体思路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2]。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如何把课教好,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传统教学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必然迎来大变革,其核心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互联网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W探究模式。

1.模块化的教学设计。课前教师应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制定教学任务和计划,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之后再确定教学策略[3]。该教学模式包括两大模块,即课外线上交互式学习模块和课内展示式讨论教学模块。

第一,课外线上交互式学习模块是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平台,在线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和官方学习资料等教学资源整合,学习任务,让学生提前学习和自主学习,以及和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讨论交流。

第二,课内展示式讨论教学模块主要是把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做到有精讲、有解惑和有个性化的指导。在课堂上让学生登台展示自己对安全相关知识的理解,畅谈学习心得体会和收获,组织学生们对展示的作品进行亮分式讨论,教师点评等环节,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考核成绩可以由三个方面形成,一是把线上学习情况;二是课堂安全教育作品展示、参与发言的情况;三是调研报告或学习心得的完成情况。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增强了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把对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融入整个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中。

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二、实施过程

基于混合式教学实施包括三个阶段:教师的教学准备阶段;学生的课外自学阶段及课内的知识内化和提升阶段。

1.教师的开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在开课前要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平安校园QQ群”,主讲教师和学生加入该群;按照课程内容将相关微视频、PPT课件、制作展示作品的要求和课程考核方式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学习平台,同时每周一次学生自学任务单,明确学生阶段性要完成的学习内容,以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的课外自主学习阶段。学生的课外自学阶段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学生根据下达的任务单进行学习,并就难以理解的问题提交线上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解答。此外,在这个阶段还采取了以5―6人为一个单元小组的学习方式,布置相关专题,如搞一个小型的调研活动、一个专题的PPT或微视频制作等,由小组合作完成。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必须时时在网络平台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课内的知识内化和提升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一个重点的环节,分成三个步骤:一是展示,每个小组对自己讨论的主题所形成的结论登台向全班进行展示,以供其他小组评判和分享;二是点评,首先由其他各组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和亮分,并将其结果作为是否入围评选最佳作品的依据之一。然后再由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和引导;三是精讲,由教师对学生线上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精讲,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具体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三、取得的成效

本次课程教学实践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主讲教师通过参与课革实践提升了教学成就感,促进了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和互动的学习,更好地提升认知效果。通过开展最佳安全教育展示作品的评选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个性发展,达到了安全教育课的育人效果。

1.通过构建安全教育网络教学环境,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将“以学为主”和“以教为主”结合起来,是一种将时空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

2.互联网环境为课堂提供了全方位的交流平台,比传统的教学环境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网络学习环境的不断提升,安全教育还将整合相关部门的网络资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时效性。

3.翻转课堂颠覆了“教师讲授+学生作业”的教学过程[4],在线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单向输血”方式,学生拥有了话语权,让课堂变成了学生可说可做的舞台,最终实现将安全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同时,在网络教学环境下,系统可以完成教学资源的展示,量化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将课堂讨论拓展到网络平台,实现了更有效的交流互动。

四、结语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5]。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采用在线课程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供借b和改进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和个性化,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拓展的平台,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教师可以更有效地解惑。由此可见,以互联网环境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为传统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话教育研究,2009,(1):9-14.

[2]郭春霞.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J].教学研讨,2009,(2):20-22.

[3]苑秀芹.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1).

[4]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4

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保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成长和全面发展更是离不开安全这一根本前提。实施安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所接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大多在生产、管理第一线,使其在工作之初成为了具有较高安全风险的特殊群体。

随着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深入开展,笔者发现了由于安全教育课堂教学内容多而上课时间有限,导致很多知识点无法展开教学,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新问题。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将知识的普及传授迁移到了课外,课堂学习则用于更深层次的重点强化学习,进而加强教学效果实现个性化学习。针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特色,现对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应用展开探讨。

1高职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现状

根据从兄弟院校了解到的和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安全教育教学大纲基本上包括公共安全和职业安全两大部分。涉及有交通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实习实训安全、体育活动安全、网络安全、饮食卫生与常见病防治、日常生活安全、旅游安全、求职安全、自然灾害应对、遵纪守法和意外事故紧急救助、参与职业活动安全等多项内容。但是,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知识点多、课时有限,上课学生人数多,学校大多采用讲座的教学方式。而学生对于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关注度不够,安全防范意识不高、预防和应对能力差,但又不屑于Π踩课程的重视和对教材的学习,更不用说自学。这样的方式,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教育的需求,达到实施安全教育的教学目的。

因此,结合当下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将安全知识的普及传授迁移到课外,让安全教育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培养能力。以此增强学生综合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技能,体现安全知识个性化学习,实现安全发展,值得探讨。

2翻转课堂应用于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2.1翻转课堂的实施条件――移动设备

随着网络的发达,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学习这种新型方式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和认同。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使用,师生即可在网络平台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和交流。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加便捷、灵活,个性化和多样性,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2.2翻转课堂的必备教学资源――微视频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微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技术和手段,是翻转课堂的必备教学资源,具有时间短、知识点单一,占用内存小,便于上传和下载,播放方便等特点。还具有可以重复播放、随时暂停、随意测试等特点,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能够较好地满足安全教育教学实时的需求。

2_3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上网能力

翻转课堂的实施依赖于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互联网己成为生活和学习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利用网络交友、娱乐、阅读、购物,大部分学生对互联网有依赖心理,他们网上操作能力娴熟,对新鲜事物接受反映快。且大多学生具备查找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具有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并对其加工处理的能力。

以上,为高职学生安全教育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高职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3.1课程基本信息

以高职学生安全教育中的“实习实训安全”教学部分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如下:(1)授课内容:实习实训安全;(2)学生来源:冶金专业二年级学生;(3)课程难点:校外实习的风险隐患识别与自我安全管理重点。

3.2课程模式设计

根据课程大纲要求,课程模式设计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模式:

(1)高职学生有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两种,校外实习涉及到生活安全与工作安全两大内容。教师在课前可将这两部分知识点的讲解过程做成微课(如交通安全部分的标志识别、生产区域内的交通安全特殊规定、注意事项;冶金行业高温、高危作业特点及行业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易发生的安全事故特点等),然后设置相应测试题。

(2)课中,首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和测试情况反馈,教师着重讲解相应重点安全知识(如冶金行业高温、中毒、高坠等事故的预防,机械伤害、触电伤害、烫伤等现场急救常识)。其次,结合学校针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安全管理规定、安全要求及学生个人的安全职责等应掌握的重点知识巩固讲解和强调。最后,布置综合案例(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可分组或自行完成)。要求学生既要能分析出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又要能够找出解决途径和方法。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训安全风险意识,提高安全技能。

(3)课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重新观看视频以强化对于安全知识的学习。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5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三平台、六模块”课程体系。搭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生涯教育”三个平台,形成了“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生涯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六个板块。其中,通识教育平台包括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两个板块,占总学分36.9%;专业教育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必修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三个板块,占总学分58%;生涯教育平台贯穿于四年全过程,主要包括入学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必修课程和创业意识、校企合作班等选修课程,占总学分5.1%。课程在设置上妥善处理了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并通过引进、改造、借鉴等途径,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构建符合专业、经济社会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多样化的“平台+模块+课程群”的课程结构。

2.创新教学环节安排

为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识,避免在今后学习中产生盲目性,学院对新入校的新生在第一学期即安排了为期一周的网络工程实训。利用学院锐捷网络基础实验室、西元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H3C网络工程实验室和云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实训平台,让学生带着好奇去了解网络,带着问题去进一步学习网络。通过综合布线工程的现场讲解,通过网络互联通信的现场操作,通过网络安全攻防的现场演示,让学生对网络有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直观且全新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网络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更加明确地进行网络工程学习指明了方向。

二、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的集中整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要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要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构建了“一主线、四层次、五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这“一主线”;加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四层次”的实践训练;搭建起实验实训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就业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五平台”;保证素质训练模块、实验教学模块、实习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课程设计模块、毕业论文(设计)模块、应用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八模块”真正落到实处。

2.形成模块化实践教学环节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重新制(修)订了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上,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分为公共实践、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四个层次。除公共实践外,共设置了21个课内实验、6个课程设计、3个实训教学,外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实践教学共58学分,占总学分的28.4%(不含公共实践学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地开发实验项目,合理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内容,积极开展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课外科技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等。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意识,在专业实验教学中广泛采用“岛式实验台”,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明确每个学生在任务中的具体分工,使得每位学生都能明确实验的复杂过程。另外,针对学生网络基础的不同情况,在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学生开出不同的“菜单”,因势利导地进行分层教学、差异教学和订单式实验选择,针对不同水平、不同要求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如“网站配置与管理(低级要求)”、“网络互联设备配置(中级要求)”、“网络仿真与网络编程(高级要求)”。同时,通过设置科技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途径,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三、以内涵建设为保障,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加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改革,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讲解,对相关知识平台进行扩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取主要内容、重点内容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为辅”,其他内容以“学生课后自学为主、老师答疑为辅”的方法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讲细讲透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采用精讲、选讲,通过对课程的网络化改造,在满足既定的教学要求下尽量减少课内学时,增加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另外,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尝试双语教学

教育部在教高[2001]4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专业要先行一步”。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又进一步指出,要鼓励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为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网络综合技能人才,提高学生阅读国外教材、文献的能力。安徽新华学院以省级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原理为依托,采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ComputerNetworkFourthEdition》教材,对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大胆尝试双语教学。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简单渗透层次整合层次双语思维层次”梯度模式,让学生逐步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表达计算机网络知识,思考、解答问题,即从教学手段、教学形式上采用逐步过渡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双语教学。

3.完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考核与评价一改传统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考核采用结构化评分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考核的客观公正性。理论课程考核不以“一张试卷定终身”,课程总成绩由期末闭卷考试成绩、课堂表现与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实验报告为主要依据的考核方法,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来评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项目的能力、实验过程中疑难问题的排除能力以及实验故障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此来探索多元化的实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突出双证教育

为进一步突出“双证”教育,提高网络专业技术证书的考证率与通过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网络工程师人才,提高学生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2012年,安徽新华学院与杭州华三通信有限公司(H3C公司)合作成立了安徽新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H3C网络学院。网络学院以“专业务实,学以致用”为理念,积极推广以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计划,并通过课程植入、考核置换等方式积极进行相关课程改革。目前学院已有160多名同学拿到了H3CSE证书(网络工程师证书)。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6

“妇产科学”起源并隶属于临床医学,是一门专业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病理变化及生育调控的学科[1]。现有“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模式(LBL),即以教师讲授及课堂教学为主的灌输式教学[2]。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在“妇产科学”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经常发现学生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记忆不牢固、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临床等问题。改变现有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牢记专业理论知识,不至于与实践脱节,这一需求迫在眉睫。

网络直播课堂是授课老师作为主播,以视频或音频的形式将所讲授的内容,包括声音、图像、文字等呈现给观看直播的学生,是具有直播性质的网络在线课程[3]。学生只需通过网络客户端即可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弹幕及时将课堂中的疑惑反馈给教师,增加了课堂的时效性与互动性[4]。此外,网络直播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新鲜感,可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网络直播软件的开发及应用技术的客观成熟,将网络直播融入“妇产科学”教学中符合时代需求。本文旨在对“妇产科学”网络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评价,为“妇产科学”多元化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9年参加“妇产科学”课程学习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48名为网络直播教学组,其中男49名,女99名;平均年龄(22.29±1.45)岁。选取2018年参加“妇产科学”学习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学生166名为LBL教学组,其中男71名,女95名;平均年龄(22.29±1.45)岁。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学生均参加第九版《妇产科学》学习,完成考试以及完整填写本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问卷。

1.2 教学方法

1.2.1 网络直播教学组

采用QQ网络直播模式教学。临床教师对需要课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实时直播,如查房过程、手术过程以及课堂讲解讨论内容等。另外网络直播具有录播功能,学生可以针对薄弱环节通过录播进行强化,增强自主学习,有效进行学习拓展。学生之间可以对某个录播课堂在线展开相关讨论,也可以向相关教员进行线上提问。并将视频内容保存下来,供其他未能及时观看的学员参考。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互动,进行问题提问,建立临床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1.2.2 LBL教学组

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以教材为基础、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采取大班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模型等,依据教学大纲系统地讲解基本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相关病例进行分析;学生对授课内容进行提问、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1.3 评价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5分制),对“妇产科学”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问卷星调查软件进行资料收集。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程满意度评价、到课次数和考核成绩。1)课程满意度。包括对课程时长安排,教学效果,课堂氛围,课程难度,课堂学习形式(现场课堂、网络课堂),课程讨论形式(课堂讨论、在线讨论),后续课程安排7项内容进行评分。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满意,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2)到课次数。课程共12个课时,到课次数即为学生12个课时中实际到课次数。3)考核成绩。考核成绩以学生结课考核与平时成绩以8∶2的比例计入,采用百分制。“妇产科学”共36学时,分12次授课,问卷调查设置在结课考核结束后进行,确保学生对课程的充分了解,但不与学生考试成绩挂钩,以确保客观性。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采用问卷星进行调查,并自动生成Excel数据表格,所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予以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或者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课程满意度比较

2组教学效果、学习形式、课堂氛围、课程难度及课程讨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课程时长安排、后续课程安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2组到课次数、考核成绩比较

2组到课次数及期末考核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课程满意度比较[名(%)]

表2 2组到课次数、考核成绩比较[名(%)]

3 讨 论

网络教育始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19世纪末期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大学开始开展远程教育[5]。其发展经历了远程教育(1840年)、计算机辅助教学(1960年)、网络技术(1990年)和现在的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网络教育”一词最早在我国开始于1999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又称为“数字化教学”“电化教学”等,是由政府主导建立,教育部门或单位管理运营[6]。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在近乎全民直播浪潮下,网络直播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渐火热起来,教学过程重视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特性与直播不谋而合[7]。在直播教育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不透露自己真实信息情况下通过弹幕或者排麦的形式参与师生间、生生间互动,实现“面对面”交流,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课堂不再是单向授课。相关研究表明,78%的学生在直播过程中会与教师互动[3]。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网络直播教学组93.92%的学生对在线讨论形式满意,且相较于LBL教学组对课程时长安排更为满意。另外,网络直播具有录播功能,学生可以针对疑惑处通过录播进行强化,增强自主学习,有效进行学习拓展。直播教育让学生成为了教育目标制定者,让教师成为学习效果的主要评价者,让师生“面对面互动”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实效性及互动性大大增强[8]。

腾讯QQ是一种及时通讯软件,具有操作简单、用户量广的特点,QQ群在线教育,是基于QQ群实现在线教育的一套解决方案。群内提供课堂互动、课后管理、学习资料共享等一整套支持在线教育的功能。本研究的网络直播课堂主要采用QQ群课堂直播方式。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相对LBL教学模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及成本,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网络直播教学组中有93.24%的学生对网络直播学形式感到满意,且相较于LBL教学模式组,后续其他课程更愿意选择以网络课程形式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临床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临床实习生的技能掌握,提高学习成绩,在实际临床教学中可参考应用[9]。

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在此特殊时候,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网络直播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顺势出现在大众面前。李国均等[10]对90名消化科实习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直播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良好。本研究结果也显示,网络直播教学的到课次数率(>10次以上)达92.57%,期末考核成绩及格率更高(99.32%),2组课程学习形式、难易程度、课堂氛围及课程讨论的满意度相当。网络直播课堂在不降低学生对课堂满意度的情况下增加了到课率及及格率,学生更满意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的教学时长,说明学生更愿意接受网络直播教学。因此,在特殊时期,网络直播教学模式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人员聚集,可以逐步成为日常教学模式之一。

然而,本研究对象专业单一且样本量较少,日后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此外,网络直播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充分熟练的专业知识,更要求教师熟练掌握网络直播间的各项功能。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身份,且对网络直播间的各项功能操作不熟悉,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本研究所选择的QQ群课堂直播方式,受网络状况影响,稳定性欠佳,且因为“妇产科学”的学科特殊性,很多教学资料中存在敏感词汇,无法上传分享,降低了教学质量,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多方面比较,选择更合适的直播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 吴沁,杜亚平.全科医学移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5):3153-3157.

[3] 李卓茹.网络直播教学在大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J].魅力中国,2019(34):220.

[4] 周进,安涛,韩雪婧.移动互联时代下直播教学模式构建与案例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29):33-38.

[5] SUMNER J.Serving the system:a critical history of distance education[J].Open Learning,2000,15(3):267-285.

[6] 王超,陈彬,赵巧玉,等.网络教育在我国护理教学模式中的应用进展[J].全科护理,2019,17(17):2069-2072.

[7] 刘佳.“互联网+”背景下“直播+教育”兴起与新评价范式展望[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7,6(4):1-5.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7

网络安全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网络安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很多交叉,是高技术专业,需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储备不足,亟待加强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此举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希望将分散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等学科的相关网络安全科目进行统筹,集中资源和力量来培养网络安全人才。

 

笔者近年供职于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深入参与了国家网络安全顶层设计和标准编制等工作,目睹了国际和国内网络安全政策、产业和技术的重要变革,对产业政策、产业现状和需求,以及网络安全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近年工作经验与高教研究,以打造网络安全体系性人才为目标,对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网络安全专业的教学特点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涵盖了计算机、通信、电子、数学、生物、法律、教育和国际贸易等多学科内容,属知识密集型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广泛性和实践性,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出现,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更加突出。

 

1.内容涉及范围广。网络安全专业涉及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本质安全,以及应对网络威胁、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动态过程安全,在安全访问领域涉及密码学和生物学等,在网络安治理方面涉及法律学,在网络安全服务方面涉及教育学和管理学等,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等内容涉及国际贸易学。

 

2.知识和技术迭代速度快。网络安全由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安全演变而来。狭义的信息安全重点关注内容安全,即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和保密性。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异构信息系统和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带来了新挑战。除具备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外,了解和掌握更多新技术知识是网络安全专业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3.对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网络安全对实践操作能力有很高要求,构建具有本质安全的自主可控软硬件系统需要丰富开发经验和集成适配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安全威胁,需要提前具备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面对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保护下的信息安全产业和政策竞争策略等。

 

二、教学内容设置

 

对于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在设置网络安全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应予以区分,以使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将在校期间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适应未来职位对其知识储备的差异化需求。

 

(一)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网络安全涵盖本质安全和动态过程安全两大部分。对于网络安全专业的学生,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鼓励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构建网络安全体系观念,并依据个人爱好,深耕具体技术方向,使网络安全专业毕业生具备顶层大局观和技术优势。

 

1.本质安全方向。近年来,“棱镜门”等事件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可利用其全球大型IT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甚至对产品植入后门,来窃听、窃取各国数据和信息,这促使我国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涉及包括CPU、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网络设备等软硬件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目前我国党政军和“8+2”对以上技术产品渴求度很大,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因此在课程内容应增强核心硬件和基础软件知识的普及力度,使学生在本质安全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和集成适配等方面有所突破。

 

2.过程安全方向。学习了本质安全相关知识后,就可了解如何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安全的信息系统,但在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系统构建运维服务体系,从外围加强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健壮性。过程安全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容灾备份、追踪溯源、安全访问等技术,在过程安全教学内容中,可以以聚合式的思维来教授相关知识,以使学生具备完整的运维服务体系思维。 (二)非网络安全专业学生

 

1.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本部分以涉及网络安全的国际贸易和法律专业为例,阐述如何面向专业与网络安全有交互的学生进行教学。

 

对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引导学生加强国际IT贸易问题研究,特别是WTO第二十一条“国家安全例外”,即从国家安全考量出发,深入研究世界主要国家限制其他国家企业在其本土投资的案例,以及外国企业如何规避WTO限制,在我国广泛开展IT投资,总结国际贸易争端经验,为未来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贸易纠纷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法律专业学生,鼓励学生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法理研究,深入学习互联网治理和网络安全相关法律和法规,培养网络安全法人才,为党政军和相关产业提供网络安全法律力量支撑,提升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网络安全知识普及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体验等手段,培养学生安全使用互联网的习惯,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防范和处理基本方法,巩固意识形态,促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安全使用、加强防护,构建和谐清朗网络空间。

 

三、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和理念因学校和教师的不同而千差万别。总的来看,现代教学方法秉承以学生为主体、互动教学和构建体系化知识三项原则[1],重视创新性和突破性,符合新时代和新形势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节结合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总结了三个面向该专业的创新教学方法。

 

(一)教法和学法结合

 

网络安全专业涉及范围广且实践性很强,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创新,将教法和学法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学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提高实践能力。

 

PPT教授法。教师精炼教材重点,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手段,将要点和案例以图文并茂的PPT展示,并结合课堂上的口头表述将知识展现给学生。比如利用信息系统模拟工控系统运行环境,利用DDOS进行持续攻击,使学生从各生产节点和控制系统观察受攻击时的状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随着教师思路来学习。

 

互动提问法。在课堂上利用互动提问法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提高注意力和快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避免无精打采或溜号走神等现象发生。同时,提问法给学生提供了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机会,也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比如讲到构建本质安全信息系统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构建该系统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要素,请学生总结自己认为的具有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构造,以此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分组发表法。将学生分组并布置特定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来获取知识、查找案例,并编制集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为一体的PPT,在课堂上进行发表,通过教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促使学生深入了解该方向内容,做到专;通过聆听其他组的同学做发表,可以了解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可通过课堂提问和课下交流来深入了解其他网络安全技术知识,做到广。例如学习网络安全政策时,可组建学生小组,基于学生网络安全基础技术和知识,深入研究包括FedRAMP、美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总统令或国防部云计算安全指南等网络安全政策,并在课堂上做发表,与师生共同分享和研讨美国的网络安全治理经验。

 

(二)传统授课和网络授课结合

 

目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依然是我国教育的主要方式,作为“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授课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可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未来对知识的提取。而网络授课的教学模式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了互联网的优势,该模式相较传统教授模式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互动性和广泛性。特别是对于教师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可以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通过网络授课的模式将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地方课堂,使学生享受到公平的先进的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三)注重实训体系建设

 

依托网络安全企业或其他专业机构建设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高校等人才培养单位联合,对网络安全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实训基地对于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实训基地可解决我国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使用相“脱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其次,实训基地涵盖技术、战略、法规等多个领域,有利于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实训基地培训既要涵盖网络安全技术,也要涵盖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和法律标准等。针对网络安全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分类建设攻防、追踪溯源、容灾备份、安全测评、自主可控等实训场景;针对网络安全战略规划,针对性地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规划,分析各国目前网络安全现状和未来发展重点;针对法律标准,深入研究WTO“国家安全例外”、 中美网络安全相关标准,为未来工作找到技术和法律依据。

 

四、改进考核方式

 

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特点,学生除了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诸如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加实验和完成实验情况和考试成绩等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完全评判学生实际能力,还需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分配好各项考核要素权重。传统考核方面,鉴于出勤不一定认真听课,因此可将出勤率和课堂表现考核结合,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相结合,再辅以笔试,这样可以较好地评判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了解程度。实践考核方面,加强网络安全关键环节的考核内容,传统网路安全专业考核主要是以编程为主。面对新形势,实践考核可针对网络安全体系中的关键节点进行实践考核,例如对持续监控和处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问题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增强学生网络安全的系统性实践能力。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8

(1)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观念、国家安全知识和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教育。随着高校改革开放的深入,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活动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因此,要抓好《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

(2)网络安全教育。网络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在带给人们学习、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黄毒赌、教唆犯罪、反动言论等也通过网络进入大学校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成为一个不得不予以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管理,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教育。

(3)消防安全教育。现今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普遍较弱,遇到发生火灾时,不知道如何使用消防器材,不知道如何报警,不知道如何自救,因缺乏自防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丧失了逃生的最佳时间,在一片混乱中,小火酿成大灾。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系统的消防知识教育,防患于未然,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

(4)防盗窃教育。通过对学校安全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宿舍盗窃案件呈上升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学生所拥有的在校学习、生活物品价值也越来越高,学生宿舍盗窃案件的发生,不仅学生遭受物质损失,也直接影响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找出失窃的共同原因和防范措施,加强大学生防范意识教育,从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

(5)反传销、防诈骗安全教育。近几年,传销、诈骗“黑手”频频伸向在校大学生,由于在校学生涉世未深,思想比较单纯,识别能力较弱,对社会经验掌握充满渴望与期待,而传销组织通过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易赚大钱”的宣传,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再通过严密的组织控制,将大学生拉入到传销队伍不能自拔,最终沦为非法传销组织的敛财工具。因此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传销诈骗安全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传销的危害、防范传销的基本知识及打击传销的政策与法律法规。

(6)心理安全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激烈的竞争机制也引入到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而引发的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必须及时加以积极疏导,才能舒缓学生心理压力。通过大学生中的自杀、打架斗殴、偷盗等行为的分析发现,不良行为多数是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引导而发生的。因此,学校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重视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

现如今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多属于抓重点的安全教育,而要做到全面普及安全教育,只有通过把安全教育入课堂,做好完备的教学计划,系统的讲解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全面掌握安全知识。

(1)完善整个课程的统筹规划。从课程计划、备课、课程讲授、考勤、课程实践、考核、给予学分、总结等环节入手,进一步借鉴学校比较完善的其它必选课的做法,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常设性的、确实对学生有用的课程。首先,将课程纳入学校的统一安排,使课程能在开学前就进入教学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上课时间、考核时间,课程实践时间等细节,这样可以省去诸多协调环节,也能使授课教师更加从容。其次,鼓励授课教师提升自身层次。要求授课老师参与学校的岗前培训。

(2)将课程分解并落实到个人,挑选多年高校保卫工作经验和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讲授。大学生安全课程应选择一本权威性的《大学生安全知识》为蓝本,将内容分解为教育动员及课程绪论、高校治安形势与大学生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及人身财产安全的维护、防止网络侵害及社会实践安全、防火安全与交通安全、大学生预防违法犯罪、心理安全及维护国家安全等几个方面。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9

[中图分类号] X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42-02

一、前言

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教学的双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1]“安全系统工程”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以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资格考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 [3]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课堂传输式教学,受学时较少、专业特色等限制,教师很难全面系统地讲解该课程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开展双课堂混合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和更多更前沿的资源,使他们接触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安全技术及应用实例。本文结合现已在昆明理工大学开展的“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情况,详细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以及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二、“安全系统工程”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

为了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效衔接和互补,在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功能后,笔者对混合式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实施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多元评价四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

为了保障双课堂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笔者编写了与教学配套使用的课程讲义,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尤其要考虑如何选择合适的任务和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学习。“安全系统工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思考题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提前准备和预习;学生则将遇到的问题在平台上。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只讲解重点、难点部分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剩下内容留给学生课下利用网络平台自学;每节课留有15~20分钟时间进行提问答疑、讨论交流及作品展示。网络教学环节,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布置学习任务、讨论话题,学生则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提问咨询,参与交流讨论。

(二)课堂教学

本课程重点开展以下四个方面的课堂教学环节:1.课程部分讲授。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剩余内容由学生课下自学或由学生轮流上台讲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2.案例教学。由于本课程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因此在教学中建立了很多结合工程案例的教学模块,如针对某一起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讨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思考如何建造并化简瓦斯爆炸事故树。3.学生小组协作研究。为了推进“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研究性教学,针对课堂讲授的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重要内容,教师选取若干研究专题,如“加油站储罐区危险性分析与对策研究”、“矿山顶板跨落事故树分析”等,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科研小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小组成员通过课下查找资料、协作完成相关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科技论文,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由每个小组的代表介绍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及成果,并回答同学们的提问。4.课堂讨论。该环节融入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及学生作品展示中,教师选择有争论的且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问题,并且正确引导讨论方向和内容。讨论可先在学习小组成员内部进行,然后小组之间交叉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三)网络教学

课堂上未讲内容的学习、课程扩展资料的自主学习、提问答疑、交流讨论、模拟测试等都可在网络平台上完成。1.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复习或拓展学习,是网络教学平台最重要的功能。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围绕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性学习,也可以与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2.答疑解惑。对于课堂上不好意思提问的、课下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就业考研等问题,均可在网络平台咨询教师,教师将汇总的问答资料在平台上供其他学生参考。3.在线交流讨论。在网络教学实践中,每周由教师或学习小组发起专题讨论,讨论话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包括理论及应用问题、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答案多元的问题等。4.因材施教。为了促进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基础、活动记录、生涯规划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开展相应的辅导。5.作品展示。学生可将自己的学习心得、研究报告、科技论文等成果到网络平台供其他学生参考学习。6.在线测试。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测试结果能够了解学生的常见错误,以用于改进教学。

(四)多元评价

“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应从不同方面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评价。[4]本课程将课堂综合能力测评、网络学习测评及期末考试测评三种方式相结合,按照3∶3∶4的比例进行综合评分。1.课堂综合能力测评,包括课堂提问、专题讨论或演讲表现、论文宣讲及问答等方面。论文宣讲环节可由教师和其他小组的成员对宣讲小组进行评价,每个小组之间互相评价。2.网络学习测评。教师通过查看和统计学生登陆次数、浏览下载课程资源的情况、平时作业完成情况、专题讨论中的表现、提出和解答问题的情况等内容,可以了解并评价学生平时开展网络学习的态度及效果。3.期末考试测评。“安全系统工程”的混合式教学减轻了期末考试的分量,并且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三、提高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措施

由于混合式教学涉及教师、学生、网络支撑平台及优质教学资源等相互影响的多个因素,只有促使各因素不断优化调整、协调发展,才能循环式地逐步提高混合式教学的质量。本文针对目前混合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四条改进措施。1.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能力。对于初次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可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和特点对其进行专题培训。教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或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方法、网络互动技巧以及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衔接方法等。2.调研学生需求,优化网络教学资源。提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学生感兴趣的、希望深入了解的资料,逐渐优化网络资源,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混合式教学。3.掌握教学特点,完善教学设计。混合式教学的课堂讲授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进行系统讲解,而是通过讲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对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呼应。这需要教师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互补和衔接,完善教学设计,全面合理地掌控教学过程。4.加强在线交流和互动。教师应经常登录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组织和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交流,并针对学生参与和表现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混合式教学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有机结合组成双课堂,极大地完善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实践表明,“安全系统工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既弥补了原有课堂教学的缺陷,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混合式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加强教师培训、优化网络资源、改进教学设计等措施逐渐改进和完善。

[ 参 考 文 献 ]

[1]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邓奇根,牛国庆.“安全系统工程”课程的教与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00-102.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10

一、现实意义

开展信息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知识不断更新,逐步形成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并能自觉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对优化教学过程、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对建立一个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具有较高综合教育效益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寻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在网络环境下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教学效果,又能优化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个性化教育。如何以网络为纽带快速、高效、方便地实现知识传递,以现代化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电脑、网络课堂、internet”等多种在线自主学习方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推动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开展基于网络的计算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学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方式受时间、空间、地点限制的缺点,又克服广播电视教学中师生交流不足的缺点,还可以充分综合利用文本、图形、视频、音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以其开放的、基于资源的特点,为学生和教师创造协作式的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这个教学平台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扩大授课课程的知识面,同时也方便同学们随时随地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因此,将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引进高校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对于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状分析

目前网络教学系统大致可分为两种教学模式。一种是在线网络教学,以视频会议系统为主,它是通过网络传输音频和视频,将在空间上分离的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进行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另一种是基于WEB技术的非实时自主式网络教学,它是使用先进的交互式WEB技术将教学资源组织到相关的WEB页面,存放在WEB服务器上以B/S方式提供互动的教学服务。现代宽带技术的发展为构建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奠定了相关的网络基础,同时基于B/S结构的WEB数据库技术和交互式动态页面技术的发展成熟也为其提供了可靠的软件支撑。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考虑,基于网络运用WEB技术构建的多媒体教学公共平台是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手段及发展方向。网络教育的发展,形成全新的现代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教育空间。教学观念由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网络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共享教学资源,真正做到教育全民化,教育终身化。

三、改革思路

1.改革目标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对计算机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探索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体系,研究教学策略、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改善育人环境,提高教育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完善,并依据改革实践成果,最终形成系统的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改革内容

在网络环境下,以师生互动为核心,结合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为学生、教师、教务管理提供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管三合一的综合环境,实现校园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和跨时空的师生、生生互动,建成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基于Internet的教学平台。

以河南中医学院计算机类课程的理论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方式为研究对象,对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落实与完善,具体包括:

(1)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3)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网络环境下创建的全方位、立体化、易控制的教学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所提供的丰富的、系统组织的结构化的学习资源,通过其主动的、积极的意义建构的方式实现相关知识的建构,

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提供了有效途径。因此,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以网络教学资源为补充,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信息量不足以及规划不够系统为目标,达到提供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相关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教学环境的创设。以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易控制的教学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3)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采用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三大资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为补充、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网络课程自学为主体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改革目标的目的。此外,在课堂教学、课程安排、评价方法等多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4.特色与创新

(1)本研究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资源的系统组织和结构化。以传统教材为基础,以网络教学资源为补充,以解决传统教学的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和现实感、信息量不足以及规划不够系统为目标,达到提供充分满足个性化学习的相关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手段先进。以网络课件、网络教学资源作为传统教材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易控制的教学虚拟现实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利用校园网,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和积极思维的素材,强化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的目的性。

(4)模式和学习模式的优化组合。采用传统教材、网络课件、网上资源三大资源为基础,以网络课程为补充、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结合、网络课程自学为主体等多种教学模式,达到整体优化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改革目标的目的。此外,在课堂教学、课程安排、评价方法等多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程仁贵,孙平安.高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30).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11

关键词: 网络课程;《食品安全性》课程;课堂效益

Key words: network curriculum;Food Safety;class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49-02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高校的很多课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能将微观事物形象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可让学生迅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强化学生获取相关信息,形成深刻的知识感悟,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益。

在《食品安全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该课程知识点分散且琐碎,学生掌握起来较困难而且不易于记忆,还有一些中毒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标准更显得抽象和枯燥,“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表现出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对采用网络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能力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笔者运用网络课程进行该课程教学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1 网络课程的概念及在教学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网络课程是在课程论、学习论、教学论指导下通过网络实施的课程,是为实现某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而设计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与学活动的总和。这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实际多年实践的高度总结,也正在指导着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网络课程首先的属性是“课程”,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

目前,国内外有关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越来越多,但是,在单纯使用网络课程的实践中也不免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说,授课老师感到准备素材、网上答疑的工作量大增,学生也感到上网络课程很累,缺乏互动性,在网络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如面授学生等等。这促使我们对网络课程实施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反思,要针对课程在课堂中穿插使用,也促使我们思考网络课程在教学设计上、在教学实现过程中该如何进行调整和更好的应用。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紧紧围绕以下5个方面:①教学内容的灵活性;②教学策略的多样性;③教学过程的互动性;④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和可扩充性;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想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首要问题是,在教与学中应达到什么目的,展现哪些教学内容,如何发挥作用,采用什么步骤及方法进行开发制作等,都需要事先的规划与设计,以期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或学习系统。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常用的网络链接、导航、搜索乃至与网上注册等功能应充分地体现,互联网海量的资源也应该得以充分的利用,这样才可体现出网络课程的优势。

在《食品安全性》课程中,笔者设计的网络课程系统框架旨在遵循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想。该网络课程主要特点包括:①内容丰富性。课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文件、在线课堂、课程习题、网络实验室、课程实践、课程互动、在线视频、知识拓展、网络资源九个模块。②课程实践性。课程实践栏目中将课堂讨论的视频录像和社会实践中社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照片及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学生感想进行展示,鲜活并切身的实例使同学们了解专业知识的运用。在网络实验室栏目中了收集了大量flash实验动画及实验视频,使学生在学习实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时,能够通过动态的图像,使课程由抽象、枯燥变得更加生动、具体。③课外互动性。课程互动中的在线答疑与在线调查增强了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交往是开放和动态的。

3 网络课程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积极作用

在课堂中穿插使用网络课程有许多传统教育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交互性强,图文并茂,具有动画、图形变换等功能。从长远来看,网络课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网络课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简单地把网络资源变成“电子黑板”,教师操纵着鼠标写“板书”,那网络课程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方法如下:

3.1 充分整合、将课堂讲述内容与网络课程中上传资源相呼应 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与其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优化课程的教学过程,善于在网络资源中汲取有效信息,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利用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起到指导、点拨作用。比如,当讲到有毒蕈类时,中毒类型、中毒机理等不宜于理解,我们可利用《食品安全性》网络课程将其不同类型毒蕈的图片打开给学生一一介绍,还可打开视频库让学生观看毒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及处理方式,结合理论知识从感性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3.2 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思维,拓展学习空间 在课堂中,一些食品中毒性成分的检验方法及掺伪鉴别,由于该课程实验学时少,只能在实验课中进行几个典型实验,但大部分检验程序无法在实验课中实施,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因此,适当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选用课外制作的实验动画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再加上适当的演示实验,学生轻松自如的就突破了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教师合理的运用网络课程,可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形到有形,从平面到立体等全方位的开展,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空间,改变了以往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从而也充分体现了网络课程的优势。

3.3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而在传统的课堂上,真正的课堂主体不是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是被动的。现将网络课程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很多方面体现自主学习方式。例如,网络课程中设立了很多学习模块,有课程课件,课后习题,课后阅读文献、答疑互动等等,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这些都是围绕学生主体来考虑的。因此,教师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 小结

过去常说的“填鸭式”教学,形象地说明了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在巧妙应用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在交互性的学习环境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方式,还可以与教师针对自己掌握的资源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总之,在今后教学中,我会结合不同课程、不同课堂内容的教学实际,更加深入的实践、研究,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安全教育网络课堂篇1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11-0079-02

《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建设覆盖全省、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省级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2012年鞍山市信息工程学校成功晋升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以云计算及虚拟化技术为载体,以鞍山市职教城校园网为依托,升级和改进学校原有的校园网和教学资源平台,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构建了一个基于云技术并以用户网络空间为基础的高性能网络环境。

云计算与虚拟化是国内外信息产业界目前最受关注的两项新技术。云计算主要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从被服务的客户端看,用户无需自建基础系统,可按需获取网络上的资源,并按使用量付费。二是从云计算后台看,云计算实现了资源的集中化与规模化,并兼容各类异构软硬件基础资源,实现资源的动态流转。虚拟化实现了IT资源的逻辑抽象和统一表示,是支撑云计算构想的重要技术基石。

一、教育云网络建设的主要内容

总体网络IP地址规划,进一步拓展和升级了中心机房设备。通过稳定的、可扩充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对整个学校的教学、科研、实训、招生就业、学生管理等环节进行高效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人性化的管理,为全校师生员工及校外用户提供了快捷、共享、全面的信息服务。预计于2015年基本建成与国家、省对接,并与省内院校密切融合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引入云计算思想,将资源池化,搭建一个数据中心;购买先进设备,搭建“班班通”教室局域网;采用先进云计算技术,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和资源应用平台,将信息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和融合教育信息资源的新局面;利用教学督导和政策引导,逐步提升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和一线教师信息化的教学参与率,建立一套标准化的信息标准体系及运维管理评价系统和管理规范。

二、教育云网络构建方案

在整体学校网络建设规划中,分为核心区、接入区、数据中心服务器区三个部分。

(1)核心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整个学校的数据转发,需要有极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核心交换机设备选用CLOS架构,该架构设备所有的控制功能在主控板上,但转发功能在交换网板上,可以实现控制和转发的硬件分离。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安全插卡,可实现网络层安全防护、流量管控。

(2)接入区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各办公、教学、宿舍区域的有线网络接入,实现高带宽的局域网需求,接入交换机采用全千兆设备,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网络等级,实现业务的正常部署。

(3)数据中心服务器区的主要任务是承载各个教学软件,实现各个教学应用的平台。我校新部署了刀箱式服务器,一个刀箱内可以部署十多个刀片交换机,空间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耗电量也极大减少,且结构紧凑、密度高,可以减少耗电、改进电源管理,具有灵活性、模块性和易管理性。服务器是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承担着云计算平台的计算功能。

三、“班班通教室网络”的构建

1.局域网络综合布线

学校以“班班通”教室建设为基础,根据教学与管理实际需求逐步完善和提升职教园区内信息化基础设施,规划数字校园网络拓扑图,实施“三通二平台”工程。采取高端实用原则对网络中的网线重新布线。其中,主干使用万兆光纤进行数据传输,桌面达到千兆的数据传输量;核心交换机采用十万兆交换机,以应付数据的大量吞吐及不断扩大的网络扩展需求;出口处采用高端防火墙,防止网络常见攻击,保护学校的重要数据资源。

2.“班班通”教室

“班班通”教室包括理论课教室和计算机实训教室。学校新增40个高标准多媒体理论教室,物理上划分为监控网络与教学网络。监控网络中的网络高清监控头采用POE供电;教学网络中采用65寸LED交互智能一体机和85寸组合式教学一体机作为终端设备,分别与数据中心中各自的云服务器相连接。新建的计算机实训教室使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通过桌面虚拟化解决方案代替PC机。每个教学机房从终端入手,分为三个部分,终端区、云课堂主机区和校园网链路(数据通信及管理区),三个区域均采用千兆接入式连接。通过在每间教室部署一台高性能云课堂主机和零维护的云课堂终端,利用云课堂集中管理平台对所有云主机统一管理。教师使用云课堂多媒体教学管理软件控制学生教学桌面,学生则采用触控显示器操作云课堂终端设备,该设备可以在教师控制下自动和云课堂主机相连,获取虚拟化桌面,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

3.运维管理

数字化资源管理中心通过配置NAT(网络地址转换)和ACL(访问控制列表)等网络技术手段,管理并规范全校教职工的上网行为;对网络IP地址进行分类统计,实现教学、监控等多网合一;为学校领导、班主任安装桌面监控软件,实现校领导和班主任在办公室实现教室教育教学的远程监控管理;通过SERVER-U建立一个大容量的、稳定的文件服务器,用于保存所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便于校园内所有教师及学生共享,输入各部门的用户名和密码即可访问各部门相应文件。

四、网络综合安全建设

1.冗余备份

包括网络线路的多层次冗余、网络设备自身组件的冗余,通过冗余能力,实现网络的全面可靠性保证。

2.网络出口应用安全区域

基本可分为互连网出口区、对外服务区、内网区域。防火墙设置为默认拒绝工作方式,以保障所有数据包。如果没有明确的规则允许通过,全部拒绝以保证安全。在防火墙上设置允许VPN协议数据包穿越防火墙,满足移动用户通过VPN网关访问内网的需求。

3.防火墙与IPS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