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儿的护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5-28 08:18:29

发热患儿的护理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60余例在不同发热时期进行合理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大大减少了患儿的并发症,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1.2 方法:体温开始期。即体温开始上升阶段,这是发热的第一期,体温上升有快有慢,快者可于几十分钟或几小时达到高峰,慢者于数日内体温才达到高峰。此期产热加强而散热减少,皮肤血流减少且汗腺不分泌。患儿皮肤干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厥冷,伴有抖动寒颤表现。此期应嘱患儿卧床休息,增添盖被,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各种刺激,足部放置热水袋保暖,待体温升高后再拿开,降温措施采取多喂开水,饮食以流食为主,如蛋汤、米汤、绿豆汤,多进蔬菜水果,以减少寒颤等不适。因此不宜用冷敷或酒精擦浴等护理降温措施,以免引起周围循环不良[2]。

高热持续期。当体温达到高峰时,就转入了高热持续期。此期皮肤血管开始扩张散热。体表血流量增加,呼吸及脉搏加速,患儿面色潮红,患儿体温超过38摄氏度,可适当给予退热剂,伴随体温升高,患儿可出现许多精神症状,头痛、嗜睡、不安,高热者可有瞻望、神志不清、幻觉、行为障碍等,有的患儿还可出现抽搐,多数病人虚弱无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及呕吐恶心[3]。

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护士应遵医嘱给予病人适当处理,包括采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措施,以降低体温而保护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对物理降温护理措施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指导家长及时处置高热患儿,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

体温下降期。患儿皮肤血管进一步扩张、出汗,皮肤表面温度增高,体温逐渐下降。由于患儿排汗,应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和被褥,防止受热受冷。此时可给予水果和蔬菜以及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已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同时给病人接触大自然的机会,病人在发热时,不得较长时间卧床,否则往往会有幽闭与沉闷的感觉。因此,在热退以后,如果病情允许的话,护士可伴随患儿外出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观赏花草树木,这对康复体力与舒畅胸怀是很有力的。

2 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临床实践,满足了不同发热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患者满意度上升,进一步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发热并发症,因此充实了发热护理常规,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改进,形成动态循环。

3 讨论

长期发热会引起糖蛋白分解代谢增加,进而影响大脑功能,由于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引起体内蛋白质缺乏,进而影响损伤组织的修复、抗体的形成、酶的活性以及激素的合成,发热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使患儿表现出不安、睡眠障碍、头痛、幻觉和瞻妄等,有的还可出现惊厥。长期发热最终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衰竭,意识丧失,呼吸与循环功能衰竭,危及病人生命,故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加强各期护理,寒颤期及时保暖及给热饮料;高热期应注意病情变化及临床表现,如患儿有躁动不安与惊厥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防止坠床,退热期由于大量出汗,应防止患儿着凉,并要注意皮肤护理,发热患儿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室内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给患儿一个安静、舒适、优良的环境,以利身体早日康复[4]。

参考文献

[1] 陈梅,李海珠,周开江.发热过程的心理表现及护理策略[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6):88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2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是常见的疾病,患儿常伴有发热症状,若发热症状严重时,可使患儿出现抽搐、惊厥等情况,患儿家长极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循证护理是护理人员运用科学、可信、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作为证据,根据患儿具体的情况、愿望与需求,并结合临床护理的经验,给予患儿最佳、有效的护理[1]。本文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两组患儿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取得了颇为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们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呼吸道感染患儿7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男42例,女34例;年龄在2-12岁,平均年龄为4.6±1.7岁。患儿就诊的体温在38-39.8℃,平均温度为38.5±0.2℃。排除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是在家长知情同意情况下将其按双盲随机法分组,所以年龄、性别、体温等方面相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数据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循证护理干预:①提出问题:第一,给予患儿退热药物30分钟后,仍没有较好的退热效果,家长心里会很焦灼,易引发护患矛盾。第二,当患儿熟睡时,仍采用肛温测量方法,易引发家长不满,也不利于患儿恢复。②需要解决问题:第一,肛温与腋温的差异。第二,对于病情不同的发热患儿,应采取的降温措施。第三,降温措施实施后起效时间应为多少。③循证支持:采用退热、体温、发热、小儿等关键词,从知网查询文献47篇,根据文献的科学性,同时结合临床经验与患儿具体情况,确定结论。④护理干预:第一,体温测量方法。有资料报道[2],对997例患儿进行不同的体温测量方法,其体温差异结果显示,当外界温度达25℃时,肛温比腋温高0.3℃,若外界温度低于25℃时,腋下温度与肛温相差较多且不固定。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将室温调整为25℃,并与患儿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其了解肛温测量的准确性与重要性,取得家长的配合,另外在患儿熟睡时,采取腋温测量方法,结果酌情加上0.3-0.5℃做为患儿的体温测量值;在患儿清醒时,采用肛温的测量方法。第二,退热方法:首先,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向其讲解小儿发热相关知识以及体温骤降危害等,缓解其恐惧、焦虑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另外,对体温≤38.5℃的患儿,暂不给予退热药物,指导其多饮水及对症处理,严密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对患儿体温≥38.5℃的患儿,遵医嘱给予口服药物,同时给予全身温水擦浴与局部的酒精擦浴。对超高热且伴全身的中度症状患儿,给予温水擦浴降温,暂不给予退热药物。对四肢冰凉症状的患儿,采取药物降温治疗,给予保暖。对始终不能够退热的患儿,重复给予药物进行降温,并补充水分。第三,体温测量的时间:物理降温后30分钟给予患儿测量体温;药物降温1小时给予患儿测量体温[3]。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与数据进行分析,将χ±s为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行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的判定标准为P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炎症,常感染的部位为鼻腔、喉、咽等,其病发率较高且不受条件的约束[4]。若患儿高热处理不当,会造成脑部、肾脏等器官损害[5]。我们在采用循证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发热因素给予综合性考虑,同时采取了较多预防性措施,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与家长的满意度。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肛温测量方法,因其忽视了患儿与家长的感受,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融洽了护患间的关系,也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我们采用全身温水擦浴与局部酒精擦浴降温方法,提高了降温效果,同时也减轻了患儿身体大面积接触到酒精,而引起刺激性的反应,这样更有利于热散发。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了将循证护理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发热患儿治疗中,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融洽了护患间的关系,有效降低了医疗纠纷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白雁荣,范国义.发热患儿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8(03):23-24.

[2]刘桂苹.浅谈儿科传染病发热时降温措施选择[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02):157-158.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3

热性惊厥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是指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的伴随有发热的惊厥发作,并排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以及既往有无热惊厥史的患儿[1]。该病如不及时救治,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整体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32例热性惊厥患儿,包括男21例,女性11例;年龄0.5~4.5岁,平均(2.3±0.6)岁;体温≤38.5℃6例,38.5~40℃19例,≥40℃7例;根据高热惊厥分型标准[2]:单纯型24例,复杂性8例。

1.2热性惊厥整体护理方法

1.2.1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方法

患儿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方法如下:①控制体温:可以给予患儿物理降温,如将冰袋置于患儿的腹股沟、腋下、颈旁、肘窝等处;将冰帽戴在患儿头部;用冷生理盐水灌肠。通过上述措施可以让患儿脑部处于低温环境,这样可以降低脑细胞的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

②控制惊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儿止惊药如安定等;同时用手指按压患儿的合谷穴、人中穴,但切忌不要过于用力,避免损伤患儿皮肤。③给氧:应给予热性惊厥患儿中等流量或高流量的氧气,同时在给氧过程中密切注意患儿的缺氧情况是否改善,通过有效的给氧可以减少患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④保持患儿呼吸通畅:待患儿入院后,立即将患儿的衣扣解开,让患儿平卧,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但不需要在头部垫枕头,避免衣服对患儿胸部、颈部的束缚从而影响患儿的呼吸;及时清理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避免患儿的呼吸道被分泌物阻塞;将患儿舌头轻轻地向外牵拉少许,避免患儿舌部后坠从而导致其呼吸道的阻塞。⑤防止患儿意外受伤:对已出牙的患儿应该在上齿、下齿之间放置棉垫,防止患儿的舌部咬伤;将患儿床上的硬物移走,确实不能移走的硬物如金属栏杆应放置棉垫,避免患儿撞到硬物上;患儿应该有专人守护,避免患儿意外受伤。⑥控制感染:上感是小儿热性惊厥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对年龄小以及体质差的热性惊厥患儿应避免接触传染源,在患儿住院期间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2.2热性惊厥控制后的护理方法

热性惊厥控制后的护理方法如下:①纠正患儿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汗可以导致患儿水分、盐类大量丢失,因此应及时补充患儿的水、电解质。②加强患儿的口腔护理:发热可使患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导致细菌在口腔中大量繁殖易合并口腔炎,所以应加强热性惊厥患儿的口腔护理。③注意发热对患儿机能的影响:发热时,患儿消化液分泌减少且消化功能紊乱,此时患儿的食欲往往不佳,应给予患儿少油腻、多维生素、易消化、半流质、清淡饮食,同时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用患儿自己喜欢的饮料。④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患儿在退热时往往会流出很多汗液,此时应及时擦干患儿身体,并更换干燥、清洁衣物,以避免患儿皮肤受汗液浸泡后诱发皮肤破损。⑤预防用药:对反复发作的患儿在发热期应使用安定等高效抗惊厥药,此外,对有高热惊厥复发高危因素的患儿也可以使用安定。

1.2.3热性惊厥的家庭护理

热性惊厥的家庭护理方法如下:①家中常备温度计,及时掌握患儿的体温变化。②教育家长注意给予患儿保暖,室内应通风、清洁,避免患儿接触传染源,防止患儿感染。③教育家长给予患儿充足的营养和水分,患儿应不偏食。④教育家长给予患儿规律的生活,保证患儿睡眠充足。⑤教育家长给予患儿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患儿的抵抗力。⑥教育家长注意患儿发热时的表现,指导家长识别患儿体温升高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2.结果

32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

3.讨论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诊之一,多见于3岁以下的患儿,发病率约为3%~5%[2]。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的体温异常升高,有时甚至高达40℃以上,同时伴随有局部甚至全身肌群的强直性抽搐,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严重者可以长达10~30min,多数患儿还伴随有意识障碍。热性惊厥不如及时处理,可导致患儿颅内压持续升高,因此易合并脑缺氧性损害、脑水肿,甚至脑疝的形成,造成脑实质受累的后遗症。在本研究中,我们对32例热性惊厥患儿从热性惊厥发作时的护理、控制后发护理、家庭护理三个方面对患儿实施了整体护理,结果显示32例热性惊厥患儿均痊愈出院,所有患儿均未发生并发症。由此可见,我科使用的整体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配合医生对热性惊厥患儿治疗,上述护理措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4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的120例患儿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3-13岁,平均5.7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69例,肺炎18例,肺结核2例,消化系统疾病17例,外伤感染发热10例,荨麻疹4例,见表1。对患儿发热进行评估,低热(37.2℃-38℃),中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高于41℃)。入选患儿均排除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衰竭、精神疾病及遗传性疾病。

1.3护理方法患儿发热主要分前驱期、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及体温下降期,对发热患儿发热各时期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具体为:

1.3.1发热前驱期护理在小儿发热的前驱期,患儿常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四肢疼痛、食欲差、烦躁不安,体温一般在38℃以下(即低热),在此阶段,必须通过与患儿家长的充分沟通,了解患儿发热的一般情况及诱因,并对患儿身体情况进行评估,配合临床医师针对性的使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对患儿体温进行控制,并尽量取得患儿的理解,使其配合体温测量及治疗,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1.3.2发热体温上升期护理在体温上升期,患儿体温一般均超过38℃,严重时可出现惊厥,在此阶段,患儿多出现皮肤苍白、干燥等,同时,患儿家长多出现焦急、焦虑等心理变化,有些家长甚至出现大的情绪波动,若不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常耽误患儿的治疗,因此,必须积极与患儿家长沟通,向患儿家长说明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法,稳定患儿家长激动的情绪,并严禁患儿家长自行在院外购买退烧药物自行服用(部分患儿住院期间,发现有部分家长过于焦急,在未经医师同意的情况下,在院外药店自行购买儿童不宜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以免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并实时与临床医师沟通。

1.3.3发热高温持续期护理在高温持续期,患儿高温持续,皮肤潮红,呼吸加快,出汗较多,即表现为机体散热的不断加强,在此期间,应继续安抚患儿家长激动的情绪,并配合临床医师针对性使用药物,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对患儿进行体温控制,应注意对患儿及时、充分补充体液,以防患儿脱水。

1.3.4发热体温下降期护理在体温下降期,患儿体温逐渐下降,散热机制达到顶峰时期,部分患儿则出现体温骤降,此时应对患儿家长说明体温下降期的注意事项,告知患儿家长相关预防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长注意为患儿补充营养,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1.3.5基础性护理措施在患儿住院期间,保持病室温度在20℃左右,空气湿度保持在55%左右,定时开窗通风,鼓励患儿多饮水,尽量少吃或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同时要保证患儿正常休息。

2结果

通过对患儿发热各时期的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发热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住院期间仅有2例患儿出现超高热,4例患儿出现惊厥,有17例患儿出现轻度电解质紊乱,所有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达96.67%,见表2。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5

小儿高热惊厥是一种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本文对小儿惊厥高热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护理方式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3例,女性患儿17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62±2.63)岁。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8例;患儿年龄在5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43±2.8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高热惊厥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概括如下。

1.2.1日常护理 高热患儿多表现为高热、口干、嗜睡等临床症状,护理人员应该重视患儿的皮肤护理,及时为患儿擦拭身上的汗液,及时更换潮湿的衣裤,防止患儿因着凉而病情恶化[1]。给予患儿口腔护理,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来擦拭患儿的口腔和嘴唇,及时清除患儿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高热患儿的水分消耗大,应让患儿多饮水,保证每日足够的液体量,及时补充电解质和水分,维护患儿体内的水盐平衡。在饮食方面,高热患儿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量大,且消化功能有所下降,应该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

1.2.2安全护理 对于急性高热、病情危重的患儿,应该及时给予吸氧治疗,改善患儿的缺氧症状,合理控制氧流量;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患者及时的补液和给药。患儿在住院期间,应该加强安全防护,预防患儿因抽搐发作而坠床,必要时可以为患儿使用约束带[2]。遵医嘱为患儿备好牙垫,防止抽搐发作时咬伤舌、唇。严格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密切观察患儿的症状,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好处理[3]。

1.2.3降温护理 一般而言,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应该给予患儿头部物理降温;如果患儿的体温高于38.5℃,应该给予患儿全身性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4]。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有:①合理控制室温,以18~20℃为佳,注意通风换气;②头部降温:使用干净的毛巾,于浸湿后放置于患儿的额头,或者使用局部的物理降温贴贴于患儿的额头;③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溶液的浓度控制在30%~50%,温度应该在32℃~35℃,擦拭患儿的四肢、颈部、手心、腋窝与腹股沟处等位置,特别是血管丰富的地方,有利于散热[5]。

1.2.4高热惊厥护理 如果患儿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应该立即采取去枕平卧位,保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松解衣领,让患儿的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的分泌物,以防止窒息。给予压舌板或开口器垫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遵医嘱给予患儿镇静,止惊,降颅压药物治疗。首选抗惊厥药物为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剂量一般按体重3~5mg/kg。也可以给予地西泮注射液,严重者可重复滴注。

2结果

2.1发病原因 入选本次临床研究分析的80例患儿的发病原因如下所示:上呼吸道感染58例(72.50%)、下呼吸道感染9例(11.25%)、肠道感染10例(12.50%)、化脓性脑膜炎2例(2.50%),输液反应1例(1.25%)。

2.2临床特点 患儿的腋下温度在38.5~40.0℃,8例患儿在惊厥发作之前有惊跳、抖动、发呆、烦躁不安等先兆,其他患儿均为突然发作。惊厥发作时,患儿意识丧失、头向后仰,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口吐白沫,面部及四肢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抖动。发作时间在30 s~5 min。

2.3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意外感染所导致的发热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现象,属于儿科的常见病症,多发作于6个月~3岁的患儿[6]。小儿高热惊厥具有较高的临床复发率,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症状,患儿很容易转变为癫痫。为了巩固和提高小儿高热惊厥这一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本院临床人员对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案进行了调整,把原有的常规护理方案升级为综合性护理方案。综合性护理方案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日常护理、安全护理、降温护理、高热惊厥护理等内容。此外,根据实际需求的需要,给予患儿和家长心理干预,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7]。

从本次临床研究的结果上看,综合性护理干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了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杜建慧.小儿高热惊厥病因探讨及家庭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09:1438-1439.

[2]刘娜.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9,31:2843-2844.

[3]毛君芳.22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病因分析及其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01:70-73,76.

[4]李星.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05:13-14.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1-0104-02

doi:10.14033/ki.cfmr.2015.21.053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之一,患儿可有意识障碍、高热、全身肌群强直性/阵发性痉挛、四肢抽搐、牙关紧闭等表现,持续时间几分钟至几十分钟不等,惊厥时间长或反复发作的患儿易合并脑部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患儿死亡等[1-2]。给予综合性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显著减少高热惊厥复发率,改善患儿预后。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入院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发作、降温治疗等对症支持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年龄1~7岁,平均(3.5±0.7)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年龄1~7岁,平均(3.4±0.6)岁。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

本组80例患儿均有高热、惊厥表现,发热至惊厥发作时间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所有患儿给予相同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出院指导。

观察组于患儿入院后,充分评估患儿病情,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个性化心理护理。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后,患儿家属往往情绪激动,伴随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患儿家属不良心理,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做好与家属的沟通、焦虑,安抚家属情绪,消除恐惧、焦躁等不良心理。对神志清醒的患儿,给予安抚,降低或消除患儿过度惊恐情绪。从而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利于疾病康复[3]。(2)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患儿惊厥发作时,取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除患儿口腔鼻咽部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牙垫、开口器、压舌板等避免患儿咬伤舌头。黏液无法排出时,给予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排出[4]。(3)高热护理。对于高热患儿,给予30%~5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冰敷等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给予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栓等药物降温。降温的同时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湿衣裤[5]。(4)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合并严重反复惊厥患儿,注意观察脑水肿、颅内压情况,限制液体输入量,必要时给予20%甘露醇脱水处理。(5)皮肤护理。高热惊厥时,患儿新陈代谢加快,出汗较多,易合并大小便失禁,故护理人员应注意保持患儿皮肤干燥、清洁,及时更换被子及衣物,感染患儿汗液流失情况,及时补充液体,注意对钾离子的补充[6]。

1.4 观察指标

采用HAMA评分观察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及护理后复况。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家属HAMA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经治疗及护理后,高热惊厥再次发作12例,复发率30%,其余患儿均未见脑损伤、智力异常。观察组患儿高热惊厥再次发作2例,复发率5%。观察组患儿也未见脑损伤、智力异常。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多见于4岁以内儿童,发病率高达5%~8%。幼儿期神经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惊厥阈值较低,发生高热惊厥后可刺激神经,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惊厥持续产生,导致患儿呼吸困难、脑氧供减少[7]。临床报道显示,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可显著提高抢救效果,保障患儿健康。劳金泉等[8]选择急诊科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高热惊厥停止发作平均时间、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

因高热惊厥起病急骤,就医时患儿家属焦虑情绪明显,本组通过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给予家属情绪上的安抚,从而消除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患儿家属HAMA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个性化综合护理对患儿家属情绪控制的有效性。通过长期随访,观察治疗及护理后患儿的远期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了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发生高热惊厥后,医护人员应迅速反应,有条不紊地给予抢救措施,及时对患儿给予针对性抢救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注意观察记录患儿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神智等变化情况,以高度的责任心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及时给予患儿针对性护理,避减轻高热惊厥症状,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出现,可有效保证患儿健康。

综上所述,对高热惊厥患儿给予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消除家属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小燕,赵春兰.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方法的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1):222-224.

[2]何嘉敏.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0):3118-3119.

[3]黄锐,朱自伟.儿童无热惊厥的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30-133.

[4]曹颖.7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6-107.

[5]房玉辉,付言美.小儿高热惊厥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99-300.

[6]马志红,梁进娟,屈丹,等.4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92-93.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符合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4】。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0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4±0.9)岁,体温38.5~40.0℃,平均体温(39.2±0.3)℃,病种:上感28例,腹泻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肺炎3例。干预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7±0.7)岁,体温38.6~39.9℃,平均体温(39.3±0.2)℃,病种:上感26例,腹泻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肺炎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种等一般情况,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高热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治疗原发疾病、降温处理、饮食指导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高热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2.1 病情观察 高热惊厥多见于6~36个月的小儿,此年龄段患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佳,因此,对于病情变化需要护理人与和家属双方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患儿发热先兆,及时处理,避免造成高热。部分患儿在发热前表现为精神萎靡、畏寒怕冷、四肢末端冰凉及食欲不振等;多数患儿则表现为面色潮红、莫名哭闹、呼吸急促、头颅发热等。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及时测量体温和脉搏,查看体温情况,并汇报医生做好相应退热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属不能单凭触摸患儿额头温度来判断患儿是否发热,应教会患儿家属通过正确使用体温计以及脉搏的测量来判断疾病。患儿夜晚休息时,避免影响患儿休息,应减少体温测量次数,可告知家属通过测量患儿脉搏来初步判断。告知家属不同年龄段,患儿正常的脉搏范围,同时告知体温每上升1℃,脉搏就会增加15次/分以上。

1.2.2.2 发热处理 患儿发热时,做好发热护理是护理的重点。当体温未超过38.5℃,应采用物理降温,如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化学冰袋冷敷等;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退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对超高热患儿发生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患儿衣领,从患儿上下臼齿处放入开口器,及时清理患儿的分泌物,以呼吸道保持通畅。必要时还需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遵医嘱使用镇静解痉、脱水药、退热剂等并使用冰帽等器械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在患儿高热惊厥阶段可以预防性使用退热、抗惊厥药物,但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2.2.3 健康指导: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5】:1、加强患儿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2、当体温超过38.5℃时,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手段控制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家属储备几种常用退热药物,并能正确掌握各种药物使用途径和计量。同时,患儿家属还需掌握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避免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属慌张抱起患儿往医院求救等错误方法。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儿大程度上的损伤,甚至还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

1.4 观察内容

①观察两组患儿的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

②满意度调查【6】 通过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儿运用不同护理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时间间隔比较

干预组患儿运用预见性干预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频率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3%vs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8

doi:10.14033/ki.cfmr.2016.36.05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6-0109-02

高热惊厥是小儿群体中常见急症[1]。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初期容易出现高热惊厥,如果患儿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发生反复惊厥,脑部严重受损,最终影响其智力发育[2]。本文对针对性急救护理用于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并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8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小儿高热惊厥患儿中,随机选取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于2014年7月-2016年7月入院治疗,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例、对照组41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36±1.10)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6个月~6岁,平均(2.73±1.22)岁。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急诊方法进行护理,患儿取平卧位,将其衣服、裤子解开,将其呼吸道分泌物、异物清理干净,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如果抽搐严重,则将纱布置入患儿口中,拉起床栏,做好保护措施。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应用急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其内容如下。

1.2.1 急救处理 窒息患儿及时予以人工呼吸,对患儿人中穴、合谷穴等穴位进行中强度刺激,若患儿持续惊厥,则注射地西泮或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并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选择弹性较好、较粗的血管进行留置针穿刺,患儿持续抽搐,则予以20%甘露醇,半小时内滴注完毕。及时对高热患儿进行降温处理,采用乙醇擦洗、带冰帽、枕冷水、冷盐水灌肠或在患儿腹股沟、腋部、颈部等大血管位置旋转冰袋等物理方法进行降温,如果高热不退,则遵照医嘱使用退热剂。科学应用抗生素,对腹泻患儿予以补水、离子、碳酸氢钠,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2.2 病情观察 对患儿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对患儿惊厥次数、惊厥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对患儿血压、呼吸、瞳孔等情况进行连续监测,警惕脑水肿的发生。如果患儿惊厥不止,及时予以甘露醇,如果发生休克、呼吸衰竭,则及时予以抢救。

1.2.3 用药指导 护理人员给患儿使用安定药物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不可过快,该药物可能引发血压、呼吸频率、心率下降等不良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严密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与此同时,不可连续多次使用相同止痉挛药物,或短时间内应用多种药物,避免出现不良情况。

1.2.4 皮肤、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洁净、干燥,及时换下潮湿衣服、被褥、床单等,如果患儿体液流失情况较严重,则及时予以补液。护理人员予以患儿流质、半流质食物,选用清淡、容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喂患儿温开水等。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的口腔护理,每天用盐水清洁患儿口腔2次。

1.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儿情绪状态,及时安抚焦虑、恐惧、哭闹的患儿,使用轻柔的语言、轻轻拍背等方式安抚患儿。护理人员为患儿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湿度、光线适宜,并通过播放动画片等方式来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向患儿家长讲解治疗进展情况,消除患儿家长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向患儿家长讲解并高热惊厥的相关知识,包括高热惊厥发生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配合要点等,与患儿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1.2.6 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努力创造整洁、温馨的环境,及时整理、清洁病床,保证室内环境舒适、干净、安静,给患儿准备颜色明亮、鲜艳的床单、被套等,给儿童准备卡通玩具、玩偶等,创造患儿喜爱的环境。护理人员以亲和的态度来帮助患儿及其家长,及时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需求,让患儿及其家长获得关爱。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r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按百分制计分,分为满意(>90分)、一般满意(70~90分)、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Excel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热惊厥的发生可能与患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兴奋神经递质失衡、神经髓鞘不完善等有关[3]。惊厥持续时间过长,会给患儿脑部带来严重损害,需要予以患儿及时有效的处理。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韦|.针对性的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2015,18(11):326.

[2]刘婷.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在小儿高热惊厥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6,29(17):144-145.

[3]李远芬.62例小儿高热惊厥急救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90-91.

[4]劳金泉,黄伟萍,谢丽冰,等.儿童惊厥病例院前急救特点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5):121-122.

[5]于翠香.4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3):58-59.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3-176-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就诊治疗患儿共100例,患儿年龄3个月~8岁,平均年龄3.7岁,男性61例,女性39例。纳入标准:初诊为发热性惊厥的患儿,有惊厥时间长、有反复发作表现、患后并发意识障碍或其他精神状况表现之一,诊断为发热性惊厥并发其他疾病但不影响发热性惊厥病情且不需要特殊处理者。患儿之间的除护理方式外,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临床护理路径:预先有参与治疗的各个科室,共同制订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就医指导初诊、检查化验、治疗和临床护理、出院指导等内容。将患儿随机分成2组,随机平均分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的实验组50例,使用传统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患儿对照组50例。临床护理路径:将参加发热性惊厥治疗的相关各科室经验集中,由各科室主任、主治医师、护士长及其他各主要负责人监督,共同制订针对发热性惊厥的临床护理路径,包括各项预期目标、观察项目、检查、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内容。观察记录患儿住院时间、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家长发热性惊厥知识掌握度、出现特殊情况例数、复发次数。家长发热性惊厥知识掌握度评价:出院日抽查家长发热性惊厥下列知识掌握情况:诱因、家庭急救知识、惊厥急救措施、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防原则等;特殊情况包括:口唇舌咬伤、意外撞击刮擦伤及窒息。

2 结果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48例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43例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获得护士认同,仅有1例患儿出现特殊情况,患儿复发次数明显较对照组少;对照组患儿住院时间长,42例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29例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获得护士认同,7例患儿出现特殊情况,患儿复发多。两组上述五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对比见下表1:

表1

3 讨论

本次报告中可见,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特殊情况少其原因与临床护理路径的系统性、科学性密切相关。护士在工作中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效率与准确程度对患儿康复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此外,由于患儿家长对治疗流程了解熟悉,医患之间信任增多。在本次报告中可见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掌握较多,表现出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认同及配合态度良好。

3.1 就医指导和初诊 护士主要熟悉发热性惊厥的发病特点:即初发患儿多为6周岁以下儿童、体温骤升38度以上突然出现惊厥、没有无热惊厥史或颅内感染等疾病。对于有惊厥史者,应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教授其及时观察体温上升期的表现:幼龄患儿多为哭闹、淡漠或易睡 年龄较大者多为烦躁不安或易怒等情绪表现。便于及时发现病情,起到二级预防的作用,减少惊厥的复发。此外,护士熟悉上述知识可以及早发现病情、防止误诊。

3.2 检查化验 护士主要是掌握发热性惊厥的必要检查,即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电解质、血糖检测、脑电图检查,可对怀疑颅内感染者进行脑脊液检查。护理在此可以起到合理安排时间、查缺补漏和防止不必要检查项目的作用,减少患儿经济负担和误诊风险,熟悉各年龄段、性别患儿对上述检测时的心理变化如焦虑、恐惧等情绪变化。

3.3 治疗和临床护理 (1)惊厥发作前期:此时对患儿护理主要应注意四肢保暖,防止末梢微循环障碍发生。在保障四肢温度之后,对处于高热但无寒战表现的患儿,可以在医师指导下酌情进行物理降温。此时的患儿易发生焦虑恐惧心理,家长、护士在此时的交流和非语言交流对患儿克服心理焦虑恐惧有重要意义。(2)惊厥发作期:此期患儿发作时表现出眼球上翻或斜视、意识障碍、呼吸障碍、肌肉阵挛性或强直性收缩。此时,护理人员主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有学者指出严密观察有效护理是发热性惊厥急救关键环节[1],因此发作期护理观察尤其重要。发作期护理 首先应对患儿采取急救措施,保持患儿平卧、头颈偏向侧面,保持呼吸道无外力压迫,清理患儿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异物,检测呼吸心跳。惊厥患儿常用急救器械包括:压舌板、吸痰器、开口器、气管插管等。对于并发低氧血症者,遵医嘱给予1~3 L/min流量的饱和湿化氧疗,使血氧饱和度保持于85%一95%,至患儿面色正常转为1 L/min以下低流量。(3)基础护理:护理操作时注重准确短暂轻柔和时间相对集中,由于患儿惊厥阈值低[2] 应该格外注意避免突然刺激性因素导致惊厥发生,保持病房安静整洁。发热性惊厥发作时,患儿应禁水,待惊厥过后在酌情进食流质性饮食,但若患儿处于退热期易并发低钠血症,应额外注意水、盐的补充。18月龄前首发热性惊厥且复发次数多,家族史有阳性者应该特别注重转为无热性惊厥[3]。

3.4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时,护士应该使家长明白发热性惊厥的诱发因素、复发的危险、预防的必要及治疗的原则,知道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特别注重预防感染。饮食起居指导。使用体温计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和平时的情绪表情,及时发现判断患儿病情,正确降温准确用药。

参考文献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10

[中图分类号] R725.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1-0070-04

Observation on cause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effect of 223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MAO Junf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uji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Zhuji 3118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main causes and nursing of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To make children get timely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and care. Methods A total of 223 and 150 children with acute 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 were respectively set as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ared with the same conventional nursing, hypothermia care and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car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 and care for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guidance. The primary disease, seizure frequency, rate of fever and antifebrile time were observe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for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 Results The 223 children with the most primary disease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125 cases, accounting for 56.0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valence of other primary diseases (P

[Key words] Pediatric acute febrile convulsion; Primary disease; Hypothermia care; Febrile convulsion car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easures

小儿的免疫机能不完善,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加之皮肤汗腺的发育不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小儿易出现发热症状[1, 2]。如果小儿持续高热,体温过高,则易继发一些并发症,小儿高热惊厥(infantile febrile convulsion,IFC)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3, 4]。高热惊厥为小儿单纯由发热而引起的惊厥,也是婴幼儿惊厥的最常见诱因[5, 6]。高热惊厥小儿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难以预料病情的进展,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会危及小儿的生命安全。有关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发作情况、复发危险因素和如何预防复发,是临床儿内科医师与患儿家属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惊厥发作时及时给予适宜的救治和护理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为了寻找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和有效护理方法,使患儿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我科对高热惊厥患儿223例进行综合护理,有效配合临床救治并及时控制患儿的症状,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高热惊厥患儿223例,其中男139例,女84例;年龄1个月~9岁,平均 (3.3±1.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拟定的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诊断标准[7],腋下温度38.5℃~40.3℃。根据小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性高热惊厥(simple febrile convulsion,SFC)165例和复杂性高热惊厥(complex febrile convulsion,CFC)58例。223例患儿中43例曾行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59例电解质水平均正常;86例患儿在退热7~10 d后行脑电图检查,结果正常79例,异常5例;29例患儿行头颅CT 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将以上223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急性高热惊厥患儿1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的年龄、性别比、腋下温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高热患儿常常会出现多汗、口干、嗜睡等症状。因此应注意患儿的皮肤护理,擦拭身上汗液,及时更换潮湿的内衣裤,预防因为汗液蒸发而导致受凉引起病情恶化;注意口腔护理,可用棉签沾取适量生理盐水擦拭嘴唇和口腔,去除其口腔分泌物;对于嗜睡患儿,应注意适时改变其和睡姿,按摩其臀部与背部以保证充分的血液循环。高热时机体水分消耗比正常人多,因此应让患儿多饮水,并静脉滴注足量的生理盐水补充电解质和水分,保持机体的水盐平衡。高热时体内的营养物质消耗速度也同时加快,且消化机能受到一定影响,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以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为主,从而补充分解代谢的消耗损失并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急性高热发病急、病情危重,应及时给予吸氧,迅速改善其脑组织与全身组织的供氧状况,但吸氧流量不宜过高。及时开通静脉通道,以便补充血液循环容量。注意加强患儿住院期间的安全防护,患儿抽搐发作时应防止其碰伤与坠床,可在必要时使用约束带,在患儿的上、下牙齿间置入牙垫,以防口唇、舌咬伤。遵医嘱迅速准确地给予药物治疗,并密切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改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主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

1.2.2 降温护理 当高热患儿体温高于39℃时应行头部物理降温,而体温高于39.5℃时则应进行全身性物理降温[8]。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有:①保持合适的室温。患儿的治疗室应保持安静,18℃~24℃为较佳的温度,并保持通风换气。②额部降温。采用纱布、洁净毛巾润湿后置患儿额头,或者使用物理降温贴贴于患儿额部。③必要时可用润湿的毛巾被包裹患儿的躯干,但包裹时间不应过长,注意不让患儿受凉。④乙醇溶液擦拭。乙醇浓度宜用30%~50%,以40℃~45℃ 为宜,将乙醇溶液湿润小毛巾,擦拭四肢、颈部、手心、腋窝与腹股沟处等部位,尤其是血管丰富的部位,更有利于散热[9]。⑤温水浴。保持水浴的温度比体温略低,水浴时间宜短,护士操作时动作应迅速,温水浴仅适用于温度较高的夏季或春秋季节。

1.2.3 高热惊厥护理 患儿高热时精神状态仍然和正常体温时相当,而部分患儿额头、腋窝等部位温度较高,手足发冷,后者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症状。对于高热症状较重的患儿或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加强护理巡视,最好有专人进行护理。护士站应常备开口器、压舌板等急救物品,并备有抗惊厥抢救药物,随时准备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对于发生高热惊厥的患儿,应立即取平卧位,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去枕,解开衣服,患儿头部偏向任意一侧,去除其口腔分泌物以防阻塞气道而出现窒息的危险[10]。在患儿的上下唇间放置压舌板以防惊厥时咬破唇舌。根据医嘱给予抗惊厥药物地西泮注射液,慢速静脉注射,剂量为(0.3~0.5)mg/kg,其起效迅速,但作用时间较短,严重惊厥者可重复静注。持续惊厥者两次注射地西泮注射液的间隔时间应大于15 min,1 d中可注射不超过4次,也可保留灌肠或静脉滴注保持药物作用[11]。

1.2.4 心理护理 小儿急性高热惊厥易引起患儿家属的恐慌、烦躁、焦虑心理,易产生情绪波动,而年龄稍大的儿童也会产生焦虑、恐惧甚至绝望的不良心理。为减轻和避免患儿及其家属的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向家属、患儿宣讲惊厥症状是由于持续高热造成的,通常发病于高热开始的24 h内,向家属介绍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通过介绍护理知识消除家属对疾病的盲目恐惧和焦虑。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一起劝导患儿,减轻其不良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5 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 主要指导患儿家属学会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以及识别患儿体温升高的早期临床表现与体征,如:寒颤、精神不振、呼吸加快、肢体发凉等。告知初发高热惊厥患儿的家属该疾病往往不会对患儿的大脑造成显著损伤,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出院后无需预防用药,但应注意观察复况,一旦再次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指导患儿家属在家里常备非甾体解热药和物理降温退热贴,以便第一时间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患儿体温控制于不超过38℃。此外,也要提醒患儿家属如果高热惊厥反复发作也可能损伤患儿的大脑,并影响其智力与学习。

1.3 调查方法

两组均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降温护理和高热惊厥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和针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指导。统计不同年龄阶段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了解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记录所有患儿的惊厥发作次数、退热时间并评价护理效果,患儿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在护理结束后采用自制的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表的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与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较满意。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的总体两次重测相关系数r=0.793,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871,KMO值为0.756,Bartlett’s球形假设检验(χ2=1689.354,P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小儿高热惊厥的原发疾病

观察组223例患儿的原发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多,共125例,占56.05%,明显高于其他原发疾病导致的患病(P

2.2 治疗和护理效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后,腋温均降至37.2℃之下,退热率均为100%。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96、2.981,均P0.05)。

2.3 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通过对患儿家属的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3.3%(208/223);对照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74.7%(112/150)。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1,P

3 讨论

小儿的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差,同时其体温调节中枢亦未发育完全,体温调节功能有限,所以小儿的发热率显著高于成人。小儿高热惊厥长期反复发作可进一步造成小儿癫痫,尤其是发育迟缓者、高热惊厥时存在显著的神经系统异常者以及直系亲属中存在癫痫家族史者[12]。除了药物治疗外,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改善高热惊厥患儿症状的重要手段。护理措施可通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两种途径有效降低患儿的体温,必要时采用吸氧措施可迅速改善患儿的脑部供氧状况,从而有利于保障全身的代谢平衡,最大程度地减少高热惊厥对患儿神经系统的损害[13]。通过治疗与护理手段尽快降低患儿的体温和减少惊厥发作次数是主要救治要点[1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223例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仅为(27.4±7.5)min,高热惊厥发作的次数为(4.2±2.1)次。可见,综合护理措施可辅助药物治疗,使患儿体温尽快恢复正常并减少高热惊厥的发作次数。

对于高热患儿应首选物理降温方法,以避免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一般将体温降到38℃之下可有效避免再次发生惊厥[8]。但当物理降温效果欠佳时,可给予非甾体解热抗炎药物进行降温。在药物退热的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每隔1~2 h测量1次高热患儿的体温,同时需观察是否出现易激惹的现象。在用药30 min后再次测试患儿的体温,观察是否出现大汗淋漓、体温骤降、四肢厥冷和面色苍白等现象,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应及时处理。因患儿的退热不应过分追求快速降低体温,应注意保持体温稳定,由高热到低热逐步降温。

治疗后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23例、对照组19例出现癫痫症状。文献报道反复发作的小儿高热惊厥可使患儿患癫痫的概率提高[15-17]。所以,护理过程中,护士应告知患儿监护人反复持续的惊厥的危害性,如果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损伤其神经系统,甚至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当儿童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时就诊,但也无需惊慌,高热惊厥是由于体温过高而造成的,因此有效恢复正常体温即可控制惊厥症状,高热惊厥患儿经过有效治疗护理后均会较快恢复正常,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疾病症状,只要措施得当,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儿家长观察小儿的体温变化和发热的早期表现与体征,家中应常备体温计。在鼓励家长及时诊治的同时,还应建议其在家里常备小儿退热药和物理降温贴等,及早用药也有利于控制体温并预防高热惊厥[18-20]。此外,应告知首次高热惊厥发作患儿的家长初发高热惊厥一般不会损伤大脑而引发癫痫,治疗结束后无需预防用药,但应密切观察患儿,如果再次出现高热症状时应及早就诊。

[参考文献]

[1] Khosroshahi N,Faramarzi F,Salamati P,et al. Diazepam versus clobazam for intermittent prophylaxis of febrile seizures[J]. Indian J Pediatr,2011,78(1): 38-40.

[2] Sherjil A,us Saeed Z,Shehzad S,et al. Iron deficiency anaemia-a risk factor for febrile seizures in children[J]. 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2010,22(3): 71-73.

[3] 武国霞,郝冬荣,边瑞君.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高热疗效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3):510.

[4] Schubert J,Paravidino R,Becker F,et al. PRRT2 mutations are the major cause of 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seizures[J]. Hum Mutat,2012,33(10): 1439-1443.

[5] Striano P,Lispi ML,Gennaro E,et al. Linkage analysis and disease models in benign familial infantile seizures:A study of 16 families[J]. Epilepsia,2006,47(6):1029-1034.

[6] 羊小华,谢忠罗,段玲玲. 双氯芬酸钾与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小儿高热的效果比较[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 (18): 2537.

[7] Asano T,Koizumi S,Takagi A,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biomarker candidate,a 4.8-kDa peptide fragment from a neurosecretory protein VGF precursor,by proteomic analysi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from children with acute encephalopathy using SELDI-TOF-MS[J]. BMC Neurol,2011, 11(12):101-102.

[8] 朱丽萍,周子花,吴爱华. 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4):561.

[9] Nagase H,Nakagawa T,Aoki K,et al. Therapeutic indicators of acute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omplex febrile seizures[J]. Pediatr Int,2013,55(3): 310-314.

[10] 林梅芳,韩天娥,姚桃金. 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的探讨及门诊护理干预[J].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 647-648.

[11] Suenaga N,Ichiyama T,Kubota M,et al. Role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and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 1 in acute encephalopathy following prolonged febrile seizures[J]. J Neurol Sci,2008,266(1-2):126-130.

[12] 刘月梅,李淑霞,李玲,等. 布洛芬灌肠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120-1121.

[13] Labate A,Tarantino P,Palamara G,et al. Mutations in PRRT2 result in familial infantile seizures with heterogeneous phenotypes including febrile convulsions and probable SUDEP[J]. Epilepsy Res,2013,104(3):280-284.

[14] Idro R,Gwer S,Williams TN,et al. Iron deficiency and acute seizures:Results from children living in rural Kenya and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0,5(11): e14001.

[15] Kawada,J,Kimura,H,Kamachi,Y,et al. Analysis of gene-expression profiles by oligonucleotide microarray in children with influenza[J]. J Gen Virol,2006,87(6):1677-1683.

[16] 白咏梅. 小儿高热惊厥的阶段性健康指导[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50-51.

[17] Bassan H,Barzilay M,Shinnar S,et al. Prolonged febrile seizure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and acute management[J].Epilepsia,2013,54(6): 1092-1098.

[18] Frank LM,Shinnar S,Hesdorffer DC,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findings in children with fever-associated status epilepticus:Results of the consequences of prolonged febrile seizures (FEBSTAT) study[J]. J Pediatr,2012,161(6):1169-1171.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11

小儿高热惊厥是指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之外的感染,导致患儿发热38℃以上时出现的惊厥。临床上小儿高热惊厥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初期,当患者的体温突然升高的时候会发生惊厥,这是儿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患儿长时间地反复发作惊厥,会造成患者比较明显的脑损伤,同时也会有一定的后遗症。所以,临床上做好对小儿惊厥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惊厥患者30例,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和精心护理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所收治小儿惊厥患者总共30例,均符合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6个月-3个月。6个月至3岁之间的小儿在高热的时候比较容易发生惊厥,一般惊厥多会在患者体温上升的时候发生短暂的全身性惊厥发作,同时会伴有意识丧失的情况。

1.2方法对30例小儿惊厥患者采取降温、止惊的方式进行精心的护理,同时对于患儿家属给予护理知识、疾病知识的详细讲解与宣教。

2结果

30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疾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患儿及其家长掌握了一定的小儿惊厥高热的治疗原则,了解了相关的家庭护理知识,对疾病的预防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患者的护理措施

3.1在临床上一旦患儿发生了小儿惊厥,应当争分夺秒地对患者出现的惊厥进行快速的控制。患者家属或者患者身边其他人员应当就地对患儿进行抢救,使得患者可以再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抢救,最大限度地避免患儿所出现的脑部损伤。首先让患儿应当处于平卧位,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选合谷、人中等穴位对患者进行比较强烈的刺激,另外要遵照医嘱对患者服用相应的药物,缓慢地在患者的静脉注射安定等药物,促进效果更好的吸收。

3.2对患儿高热的护理首先可以使用冰帽对患儿进行物理降温,最短的时间内降低患者脑组织的代谢,减少患儿脑部的耗氧量,这样有利于患者脑细胞的尽快恢复。同时对患者使用温水或者酒精擦浴。当遇到寒冷天气的时候,应当注意对患者的保暖,以防止患者病情忽然加重。在对患者进行降温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的面色、体温以及四肢的冷热变化和出汗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以防止患者发生虚脱。在降温之后每个小时要对患者进行一次体温的测量和记录。高热的患儿在进行退热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大量出汗的情况,医护人员要及时地对患儿的身体进行擦拭,以免患者发生着凉,同时对患者多补充水,给患者进食一些营养丰富比较容易消化的流食,有利于患者尽早抗毒。高热的患儿同时还比较容易出现口腔炎症,所以每天要使用生理盐水对患儿的口腔进行一次清理,最大限度地保持患儿口腔的清洁。

3.3对患儿进行一定的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加强对于患儿的健康教育,普及高热惊厥的有关知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和预防惊厥的复发。高热惊厥大部分是处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其他感染的初期,患者的住院时间非常短。所以一般家长对于高热惊厥的知识了解的却十分有限,所以对于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宣讲十分重要。比如患儿在家长突然发生抽搐的时候,家长不要太慌张,应当立即使用拇指掐患者的“合谷”穴,另一个拇指掐患者“人中”穴。另外要尽快将患儿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流物误吸,并且及时将患儿送往医院进行救治。临床上对于患儿高热惊厥的预防,首先应该从提升患儿的抵抗力开始,平时注重吃饭的营养搭配,增强儿童的体制,提升儿童自身的身体抵抗力。另外要再家中备好体温计以及日常的退烧药物,如果发现小孩出现发热,应当理解对儿童进行体温测量,当体温≥38°的时候应该立即送患儿就医。

4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童时间比较多发的一种神经系统的疾病,现在很多学者认为小儿惊厥和儿童的年龄、高热已经遗传因素都有着一定的关系,这中间年龄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大多数的小儿惊厥在治疗之后都比较良好,但也有一小部分的小儿惊厥会发展为癫痫。癫痫的发生率和混着的惊厥复发的次数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惊厥反复的复发,发展为癫痫的概率就比较大。高热惊厥在发生的时候比较突然,同时还经常会导致患者发生窒息而导致缺氧,这对开展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护理中应当快速熟练地降温止惊,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基础护理,加强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减少相关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伤害,这对预防惊厥的复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临床上应该特别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连凤,李光梅,秦效彩.小儿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J].齐鲁护理杂志,2004(08).

[2]陈素娥.高热惊厥的健康教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10).

[3]侯松叶.小儿高热惊厥健康教育[J].医药论坛杂志,2008(15).

[4]高樱.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和健康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8(19).

发热患儿的护理篇1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47-02

高热惊厥主要发病人群为婴幼儿,其一般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抽搐及意识障碍,主要是大脑皮质运动神经细胞因高热而异常放电,该放电具备一定的突然性,致使幼儿局部骨骼肌肉组织或全身肌肉组织神经受到刺激,进而出现突发性不自主收缩而引发的一种疾病[1]。高热惊厥对婴幼儿正常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大,若是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进行处理,严重时会导致患儿因大脑缺氧而窒息死亡,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必须采取急救和完善的处理措施,以保障婴幼儿的生命安全。选取215例在我院急诊科接受的高热惊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其急救方法和护理措施,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15例于2011年10月――2013年7月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高热惊厥患儿为研究对象,上述选取对象中,男患儿120例,女患儿95例,35例为年龄1d-1岁,62例年龄在1岁-2岁之间,64例年龄在2岁-3岁之间,54例年龄3岁-6岁之间。选取的215例高热惊厥患儿中,急诊入院体温检查结果在38.5℃以下、38.5℃-40.0℃以及40.0℃以上的患儿人数依次为13例、160例和42例;其中32例曾有高热惊厥病史,10例有癫痫病史,另外173例均为首次发作高热惊厥。215例选取对象在入院接受相应检查后,经诊断130例患儿病毒性感染,63例为细菌性感染,另外22例为混合型感染;其中输液时间在30min以内发作高热惊厥症状患儿101例,在输液后30min-1h之间发生高热惊厥症状有96例,在输液1h后发生高热惊厥患儿18例。

1.2 结果 本组高热惊厥患儿在经过抢救处理,实施完善的护理措施后,所有患儿高热惊厥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或消失,215例患儿均痊愈;其中13例在经过紧急处理和护理后,症状仍旧存在,转入儿科住院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2 急救及护理

2.1 呼吸道的护理 高热惊厥患儿症状发作时,很容易因为呼吸急促引发大脑缺氧,因此在接受急救治疗前,护理人员首先应该对患儿呼吸道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应立即松开患儿的裤袋和衣领,让患儿保持为平卧位,使其头偏向一侧,及时将口、鼻以及咽喉部位的分泌物清除,防止发生误吸而导致呼吸道阻塞或引发吸入性肺炎,致使窒息症状发生。在给予患儿吸痰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保持动作轻柔,以避免对患儿的口、鼻腔等黏膜组织造成额外损伤,进而加重患儿的痛苦;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开通气道后,对于高热惊厥症状严重的患儿,应及时给予面罩吸氧,吸氧速度在6-8L/min,在患儿症状有所好转或缓解,面部由苍白转为红润后,将呼吸速率适当调低,保持在2-3L/min之间[2]。为了防止舌板咬伤,可在上下门齿间放置用纱布包裹的压舌板。

2.2 控制惊厥及降温护理 ①惊厥的控制是整个抢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迅速、准确、有效地使用镇静止惊剂是消除或者缓解抽搐症状的有效保障,也是整个急救的关键。在实施惊厥控制及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搭建静脉通道,使用生理盐水将地西班注射液进行稀释后,采取静脉推注进行治疗,稀释后的药液虽然浑浊,但不会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药液注射量每次控制在0.1-0.3mg/kg之间,注射速度保持在1-2mg/min,每次注射总量不能超过10mg。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一般会在1-2min内起效,必要时可在20min后再次注射[3]。给予药物治疗后,护理人员应该及时观察和记录患儿的呼吸频率的变化,查看抽搐症状是否得到缓解,若是症状消失,停止药物治疗。②降温护理主要采取药液降温和物理降温,为了降低高热对患儿神经的刺激,可使用浓度在30%-50%的酒精对患儿擦浴,擦浴部位要注意避开足底部位、腹部以及后颈部,以免引发心跳骤停等不良症状,护理人员也可以使用冰袋敷于患儿头部以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在施行物理降温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儿的体征变化,室内温度降低时,要注意保暖。药物降温可采取输液葡萄糖注射液的方式实行降温处理。

2.3 心理护理 患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家长都会表现出较为强烈的焦虑和担忧情绪,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向家属宣教该病的相关知识及急救措施,告知患儿急救情况,在患儿症状得到控制后,神志恢复正常后,可消除家属的焦虑、紧张心理,让其配合抢救。

3 体 会

婴幼儿高热惊厥发作后,常表现出症状重、病情发展急且对患儿身体影响大,因此,在急诊科开展临床工作的护理人员应该预先准备好护理干预方案,管理人员也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好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和护理工作。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因高热而引发惊厥后,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准确、有序、熟练的对患儿进行处理,示意患儿家属冷静,稳定好患儿家属紧张、焦虑的情绪,让其积极配合整个急救和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儿的以往病史进行详细了解,记录发作持续时间,并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防止发生缺氧性脑损伤,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李玉凤.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2):97-9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