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患者护理措施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5 09:25:11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1

选择2014年1~7月本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中女性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和经期,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严重原发病及退热剂对体温的影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5~65岁,平均年龄(48.0±6.1)岁;病程3~42h,平均病程(18.0±8.0)h。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45.0±4.2)岁;病程5~48h,平均病程(22.0±8.7)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定时测量体温,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洗汗液、酒精擦拭退热等,告知患者应多饮水,以清淡流质饮食为主。对于持续高温患者加强观察,遵医嘱做退热处理。中医护理措施:刮痧、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等。

1.3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行护理措施1h后测量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护理后1h体温下降>1.5℃为显效,0.5~1.5℃为有效,<0.5℃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持续退热效果通过护理后的1、2h患者下降的腋温评价,腋温与入院时的体温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退热效果比较

护理后1h观察组的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两组患者持续退热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21±0.01)℃,2h后下降了(0.32±0.30)℃;观察组患者1h后的体温下降了(0..62±0.36)℃,2h后下降了(1.16±0.75)℃,观察组的持续退热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行介入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9例,女41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5.3±2.3)岁;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治疗,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多表现为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疼痛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控制患者的病情。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①穿刺部位血肿护理。术后要求患者卧床休息1d,以重量为1~1.5Kg的沙袋按压穿刺部位6~8h,穿刺部位一侧患肢平直安置1d;观察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是否存在出血情况,如有异常,立刻报告医生进行处理。②发热护理。向患者介绍发热的原因,稳定患者情况,获得患者的配合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4500~6000ml;如患者体温在38摄氏度,则无需用药治疗;如患者体温持续>39摄氏度,则应配合医生进行抗感染治疗。③胃肠道反应护理。为进一步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可在治疗前30min给予患者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79,5ml:5mg),进行静脉注射;术后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嘱患者餐后漱口。④腹痛、腹胀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分散患者注意力;以环形手掌按摩患者的腹部,如无法忍受可适当给予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的数据均经过SPSS13.0 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计数数据用%表示,当P< 0.05 时,表示数据之间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9>0.05)。护理后,研究组穿刺部位血肿、发热、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38

3讨论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3

引发产褥感染的原因是孕妇在分娩和产褥时期,由于生殖器官受到病原体的侵入,发生局部和全身的感染情况,严重情况会导致产妇的死亡。产褥感染的临床特点是:发病速度快、发病突然,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治疗和护理,会导致产妇出现休克,最终引发产妇死亡。本文对产褥感染的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产褥感染患者依据妇产科标准均在临床中确诊为产褥感染。年龄段为20~35岁。36例孕妇属于初产,30例孕妇属于经产。29例实施剖宫产术,21例进行自然分娩,16例使用产钳协助分娩。两组患者其他基本资料没有统计学的差异。

1.2护理措施。生活的护理:病房内的空气要保持通畅,夏天气温高的时候,病房内的温度要降低,衣服和被褥不能过厚,病人要采取隔离措施,患者不能直接被风吹到。(2)没有排掉恶露的患者,要让患者进行活动,将恶露排除;并发炎症感染的情况还是要注意休息,避免炎症的扩散。(3)患者要进行充分的休息。(4)要注意清洁患者的皮肤,一旦出汗要及时的用毛巾擦拭;要加强清洁外,可以使用温水进行清洗,预防感染。

心理的护理:如果患者体温过高时,会产生烦躁和恐惧的情绪,要对患者实施情绪调节,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

饮食的护理:患者应该食用含有高热量、丰富蛋白质和纤维、容易吸收的食物,要定时排大便,不能吃一些辛辣食品,患者一旦出现发热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也可以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

服药的护理:依据医嘱,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物过敏试验,使用抗生素治疗,选择具有祛热解毒以及凉血功效的中药材,要随时对患者服药以后的身体变化进行检测。

中医辨证护理:通过中医对此病的辨证分析,将产褥分为三种类型:邪毒入侵型、淤热凝结型以及高热型。

邪毒入侵型:临床症状是患者出现高热,分泌大量的恶露,气味难闻,口渴难耐,小便发红,大便不畅。护理措施:(1)抑制感染,使用效果好、足够分量的抗生素以及具有退热解毒效果的中药。(2)病房内要注意通风,不要穿太多的衣服,被褥不要太厚,严格实施隔离措施。(3)外一定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经常更换内裤,每天使用温水对外阴进行清洗。(4)患者如果出现体温过高、口渴难耐的情况,可以口服新鲜果汁,如:西瓜汁等,同时要定时进行排便。体温过高者,不能进行哺乳,并且要将乳汁吸出。

淤热凝结型:患者临床症状为体温过高、小腹部出现疼痛、恶露分泌量少、情绪烦躁、小便发黄。护理措施:(1)患者要对下腹部进行按摩将恶露排空,怀疑子宫内残留胎膜和胎盘的患者,可以实施子宫刮除术。(2)要对患者积极的实施心理护理,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出现急躁情绪。(3)可以进行中药的灌肠治疗,选用具有退热解毒以及活血之功效中药材,用水煎为200ml,每天进行灌肠一次。

高热型:患者临床症状是:体温持续过高、心情烦躁容易出汗、恶露粘稠发臭、小便发黄、大便不畅。护理措施:(1)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监测,对呼吸变化、血压变化、脉搏变化都要格外留意。一旦患者发生昏迷、脸色发白、四肢冰凉、脉搏微弱等,要积极实施抢救。(2)热证进入心脏的情况,可以口服安宫牛黄丸药物,昏迷患者可以通过鼻腔用药,但是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也可以静脉滴注清开灵以及穿琥宁药液,随时观察患者服药以后身体的变化。(3)昏迷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翻身并拍打其背部,对其身体进行清洁和护理,避免出现并发症状。(4)患者要补充足够的营养,如果患者进食困难,可以使用静脉滴注。

1.3预防措施。(1)产妇的妊娠期间:做好保健工作,积极的进行体检,治疗贫血症状,避免出现传染病。(2)产妇分娩时期:严格依据无菌化的操作,减少对阴道进行检查以及实施手术,避免产后大量出血以及发生阴道损伤,并及时的进行处理。(3)产妇在产褥期间: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清洁外的卫生,避免引起感染,一旦出现产后出血,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

2、结果

2.1产褥感染的原因统计:本组患者中,32例患者在妊娠期间和产褥期间受到厌氧菌感染,2例患者由于手术中没有严格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引发细菌感染。经过统计,48.5%孕妇出现产褥感染是在妊娠期以及产褥期由于受到细菌的侵入而引发感染。

2.2护理效果。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的满意程度为87.9%,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100%,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3、讨论

产褥感染指的是孕妇的阴道由于受到细菌侵入引发感染,细菌侵入的原因有:接触不干净的便盆、不干净的衣服以及手术中使用没有消毒的器械等。还有的患者在妊娠期由于患有贫血、产妇免疫力降低、细菌进入阴道,引发患者出现产褥感染。

依据产褥感染的不同类型,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措施,结果证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实施常规性的护理,患者无论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获得了恢复和调整,因此针对产褥感染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值得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7.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4

骨折是骨伤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而四肢骨折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临床所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1]。术后切口感染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将导致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甚至骨髓炎等并发症,感染控制不佳,易反复发作,并延长病程,降低疗效,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的信心。基于传统抗生素的疗效不甚理想,而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中药可抗菌、抑菌,同时细菌产生的耐药性较小[2]。同r,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亦可有效预防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我院运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配合清热解毒法预防切口术后感染获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骨伤科自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半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39.6±5.2)岁;上肢骨折者29例,下肢骨折者21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40.1±4.9)岁;上肢骨折者27例,下肢骨折者23例。两组患者均是在伤后12 h实施手术,且无明显红、肿、热、痛等局部表现。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骨伤部位方面无明显差异,存在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骨折端尚未愈合的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年龄65岁的患者;合并有严重的肝肾疾病及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按规定服药及其它原因中断治疗的患者;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并实施抗生素治疗。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并给予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1.2.2.1综合性护理措施 ①心理护理:骨折患者多由于意外所致,其心理一般难以接受;同时,由于肢体损伤,其正常活动能力受限,自理能力不足,加之需要长期休息及疼痛的困扰,患者易于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而不良情绪的产生会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继而影响切口愈合。因而,对于骨折术后患者要进行心理护理,面对患者时态度要热情、和蔼,主动为患者介绍病房情况及责任护士,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病房环境,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轻其心理负担。②强化环境护理,清洁病房环境,禁止病室内吐痰及吸烟,并严格执行规范消毒工作。③强化基础护理,监督患者进行修剪指甲、洗漱及更衣等。④密切观察患者活动情况及切口有无红肿、渗出等情况。⑤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合理作息,适当锻炼。⑥饮食护理:术后建议患者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蛋白质及热量的食物,同时多进食粗纤维食物,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

1.2.2.2清热解毒中药治疗 中药方剂为本院自制,具体方剂组成:蒲公英、野、紫花地丁、金银花、天葵子各15 g,白芷、生栀仁、黄连、连翘各10 g,甘草3 g。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酌情增减,1剂/d,水煎成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疗时间为术后2 w。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术后第2 d、术后第7 d及术后第14 d复查白细胞指数、血沉、C反应蛋白。

1.4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全身症状及局部肿痛消失,患肢功能恢复,创口感染愈合,X线摄片显示骨折愈合,随访1年无感染复发;有效: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有好转,感染创面未愈合,X线摄片显示骨折愈合或骨质破坏趋于稳定;无效:经治疗后,全身及局部症状不能控制。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观察组痊愈率达98.00%,对照组为86.00%,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明显(P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相关血检结果分析 在不同时间对两组患者白细胞指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记录后,通过对比可见观察患者各项指标在第1 d、第7 d及第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大量抗生素的经验性应用,频繁的侵入性医疗操作,耐药细菌的传播,使得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骨科切口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切口感染对周围组织产生较大刺激,造成其愈合时间延缓,而且术后感染治疗不当可导致肢体功能障碍的发生,严重还会出现伤残甚至死亡的情况。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综合性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心理、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切口愈合,预防感染发生。同时,中医认为,骨科术后感染属于附骨疽的范畴,其病机为邪毒、瘀血搏结,化而为热,邪热蕴蒸,以致经络阻塞,凝滞筋骨筋肉为患,因此临床治则应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本研究采用本院自制方剂,方中蒲公英、野、紫花地丁、金银花、黄连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的功效,白芷止痛、消肿之效,生甘草调和诸药并兼清热解毒之功[5,6]。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措施配合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且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维护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张能聪,刘嘉玲.八珍汤合五味消毒饮治疗骨科植皮术后感染并耐药4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2(11):23-29.

[2]孙成长,吴祥宗,毛伟欢.五味消毒饮加味防治骨折术后感染[J].浙江中医杂志,2010,21(15):12-18.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5

盆腔炎为临床妇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其中急性盆腔炎的危害尤为严重,如果患者不及时采取治疗,可能会出现腹膜炎和败血症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感染性的休克。在临床治疗中,不但要对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且还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以增强临床疗效。本文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2.3随访时两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情况的比较

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候,观察组患者中出现1例发热症状,2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12.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4例发热症状,6例腰痛症状,总发生率41.7%。观察组患者出现发热和腰痛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从研究结果可以得知,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盆腔炎疾病知识的熟知程度、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相对于对照组患者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6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4-0133-02

肾综合症出血热属自然疫源性疾病,导致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病毒感染。肾综合症出血热具有病情发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危害程度高[1]。出血、发热、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症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病情发展分为五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良好的护理干预可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保障作用[2]。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探讨全面护理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综合征出血患者98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出血、发热、腰痛、头痛等症状,经辅助检查,显示患者伴有HR损害,血小板数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2.5±6.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29~63岁,平均年龄(41.8±6.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病房环境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等。

1.2.2观察组 行全面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及针对性护理。

1.2.2.1一般o理 ①心理护理:当患者病情发作后,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因此,患者心理压力通常较大,易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及时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解,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成功案例,鼓励患者树立康复信心。②饮食护理: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饮食以热量和维生素含量高,盐分含量低,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可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当病情发展为多尿期时,应特别注意水分的补充。③消毒隔离:应该病症具一定传染性,因此须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病情传染给其他人员。病房须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定期消毒。

1.2.2.2针对性护理 针对性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来开展相应的护理,包括:①发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同时做好体温监测工作,体温测定间隔2~4 h开展1次。为防止休克或休克加重,禁止采用药物降温,应进行物理降温。同时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积极预防感冒。②低血压休克期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心跳、血压、脉搏)加强监测,为防不时之需,可将抗休克药物以及器材放置于患者床边,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对患者进行随意搬动。③少尿期护理:做好尿量监测工作,以及患者进液量(包括饮用水,静脉输注液体等),避免输液过量,导致肺水肿等情况的发生。做好眼部护理工作,如患者出现球结膜充血症状,可采用经生理盐水打湿的纱布,对患者眼部进行敷贴。④多尿期护理:饮食上多食高热量食物,同时对机体水电解质平衡进行维持,如患者尿量每天多于3000 ml,可视情况补充适量钾盐、蛋白质。⑤恢复期护理: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患者适量运动,避免劳累过度,如感不适,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治疗效果:显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全部消失;有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得以改善;无效: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头痛、出血、发热等)无明显改善,甚至更为严重。以显效率+有效率计算护理总有效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护理有效率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相应干预措施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病情发展快,且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大部分患者在入院治疗时,通常处于发病初期,针对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除了采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外,全面细致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也具有重大意义[4]。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根据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情发展不同时期,为其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升[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全面的干预措施对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护理,提示根据肾综合症出血热病情发展的不同时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全面护理在肾综合症出血热患者中的运用效果突出,可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以有效提高,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丽霞.浅谈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的护理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08(15):298-299.

[2]李亚丽,张维华.肾综合症出血热的临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7):149-150.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急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为32.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1~55岁,平均年龄为33.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检查,均有腹部疼痛和腰骶部酸痛情况,经妇科检查,均存在子宫压痛并伴有月经失调和白带增多等症状,符合急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多休息,注意皮肤和外阴部的卫生清洁,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症状,如果患者出现出血和腹胀等症状的时候,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所用方法仍应用于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依据患者的年龄、性格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健康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中对疾病有不利影响的因素等;②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和冥想等方法减轻身体的疼痛,并利用舒缓的音乐转移患者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提高患者身心的愉悦感;③对患者采取合理的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为其制定搭配均衡的食谱,保证患者对蛋白质与钙质的吸收和微量元素的摄入,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

1.3观察内容和指标

利用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对疾病的熟知程度,总分为100分,≥60分为熟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前,观察组有9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37.5%,对照组有6例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熟知率为25%;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24例患者均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100%,对照组有18例患者熟知盆腔炎疾病知识,数值率为7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在出院后谨遵医嘱行为的情况比较

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保持经期卫生、谨遵医嘱治疗和及时复诊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具体结果如表1: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8

1 中医护理评估

评估是通过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进行全面的了解,做出准确的推断,为护理活动提供可靠的依据。中医护理的评估方法须在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例如:患者表现神昏烦躁、面色红赤、恶热喜冷、口渴欲饮、手足烦热、小便短赤、大便燥红、舌尖红、苔黄、脉数,则属热证,病位在心;表现纳呆腹胀、面色苍白、恶寒喜热、口淡不渴、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沉迟,则属寒证,病位在脾胃;病程较长,表现腰膝酸软、精神萎靡不振、声低气短息微、腰痛喜按、舌质淡、胖嫩、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属虚证,病位在肾;病程较短,表现高热,精神尚佳或兴奋烦躁,声高气壮息粗,腹痛剧烈拒按,舌苔厚腻,脉实有力属实证,病位在大肠。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还是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损伤相关脏腑,或由于饮食、劳倦、外伤所致。在基本分清寒、热、虚、实及病位、病因的基础上,才能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护理法则提供可靠的依据。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能运用中医理论正确判断。这绝非一日之功,临床实践中须在熟练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观察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具有中医特色的评估技能。

2 中医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对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情志方面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其诊断范围必须是在护理职责范围内能解决或缓解的问题。现代医学从健康自理能力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方面、心理活动方面、活动锻炼方面、睡眠方面、感知能力方面、症状及体征等方面归纳出128个护理诊断,每一诊断有名称、定义、诊断依据以及原因、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组成。

关于中医护理诊断的描述,不必强求全部采用中医理论,例如:自理能力缺陷与肢体偏瘫有关;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等。但某些护理诊断是从中医护理评估中产生的,其健康问题和相关因素是应用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的,描述中可采用中医理论或增加中医辨证的相关因素,以更全面、细致地反映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

例如:关于营养代谢方面的,可以提出辛凉解表饮食的需要与外感风热有关。以此类推,可根据患者的证候提出各种饮食的需要。如:滋阴饮食的需要与肝肾阴虚有关,温补饮食的需要与脾肾阳虚有关,清热生津饮食的需要与燥热伤津有关等,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又如:关于排泄方面的,除西医护理诊断中的相关因素外可增加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血虚津少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便秘问题;关于体温方面,可提出壮热(体温过高)、恶寒发热、寒热往来、但热不寒、但寒不热、畏寒肢冷等,可以更形象、准确地表述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其临床依据、相关因素各不相同,护理措施也完全不同;关于睡眠方面,可提出不寐、多梦易醒、入睡困难、早醒等,其相关因素中的病理因素除西医提出的以外,可增加肝火扰心、心神失守、气血不足、心神失养、痰热扰心、神不守舍、饮食不节、胃中不和等,护理措施内容也可更有针对性。但中医护理诊断还有待于专门的学术机构探讨和研讨,以确立一系列具有中国国情和中医特色的护理诊断。

3 中医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应包括护理诊断的陈述、预期达到的目标、准备实施的措施和健康教育,制定一份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护理对象及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细致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因而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掌握关键的信息。(2)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应进行最基本的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在制定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计划时,应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开展有辨证施护,应用中医传统技术。才能使护理对象获得真正具有中医特色的优质护理。

中医护理计划除以上介绍的护理诊断外,中医特色主要应体现在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中。

3.1 护理诊断

体温升高(恶寒发热)与外感风寒有关;预期目标:患者无恶寒,体温降至正常范围;

3.2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2)遵医嘱给予辛温解表中药,服药后喝热牛奶一杯或热稀粥一小碗,加盖衣被,静卧休息2h。(3)观察汗出、脉象及体温情况,若微汗出,脉静热退为顺,若大汗淋漓或汗不出,热不退,患者烦躁不安,应及时报告医生。(4)汗出后及时用温热毛巾擦干,必要时更换衣被。(5)给以清淡半流质饮食,可进葱姜热汤面、香菜肉末粥等具发散解表作用的食品,忌油腻煎炸食物。(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防止患者直接吹风。

3.3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外感病须卧床休息的意义。(2)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解表药的服法及服药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最佳药效。(3)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热退汗出后应及时擦干汗液或更换汗湿衣被,防止受风的方法和意义,以免重感。(4)指导患者及家属调配饮食的方法,并讲解其必要性。

以上护理诊断是在恶寒、发热、咽痒、流涕、头痛、鼻塞等临床表现中提出的,其护理计划针对外感风寒证的发热制定的。能密切配合医疗,达到辛温解表、退热祛邪的目的,比一般的高热护理有更好的效果。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9

小儿肺炎是由于复杂原因导致的肺部炎症,主要为过敏反应导致,临床表现为: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以及发热等。部分小儿肺炎甚至还会出现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等并发症,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威胁患儿的存活率[1]。中医辨证施护针对小儿肺炎,可根据具体病情发展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优化治疗方案,实现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以及治疗,实现最佳的治疗结局[2]。列举80例小儿肺炎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在其患者家属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个月~9岁,平均(3.26±0.26)岁。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3.31±0.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要求;(2)没有死亡风险;(3)经研究人员解释,小儿肺炎患者家属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服从具体的要求。排除标准:(1)有着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2)知晓研究情况后患者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主要内容包括抗感染、解痉、祛痰、平喘以及镇咳治疗。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小儿肺炎患者出现了缺氧等不良情况,需要及时给予吸氧治疗。

1.2.2研究组在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证型进行中医辨证施护。(1)风寒闭肺:指纹浮红、脉浮紧、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不红、咽不红、口不渴、痰白而稀、呼吸气急、呛咳不爽、恶寒发热以及无汗等,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化痰止咳、辛温宣肺。治疗方案可选择使用华盖散加减。施护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重视患者的保暖措施,增加患者的衣物或者棉被,避免患者受到风寒。为了进一步保证患者的温暖,适当的给予患者热粥、热饮料以及热姜糖水,避免复感寒邪。护理人员还可用陈皮、生姜适量用开水冲泡,其冷却到适当的温度后为患者喂服。重视病房护理的重要性,在保证病房内部的温度与湿度的同时,每天保证病房内的通风消毒。(2)风热犯肺:咽部红赤、咳嗽痰多、口干渴饮以及发热汗出,脉浮滑而数,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清热化痰、辛温宣肺。治疗方案可选择使用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施护措施: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尽可能多饮用温开水,保证患者每日的摄水量。部分患者的依从度不高,拒绝或者抗拒饮水,护理人员为了实现患者饮水计划,则可以在水中增加桔梗、薄荷、茅根或者银花等;或者添加川贝母3g,适当冰糖蒸服雪梨或者萝卜。护理人员同时需要重视患者出汗情况,触摸患者的背部,一旦发现患者出汗过多需要及时为患者的更换衣物或者被褥。(3)痰热闭肺:鼻翼扇动、咳嗽喘促、壮热烦躁、声如电锯以及舌红苔黄腻,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给予开肺定喘、清热涤痰。治疗方案可选择使用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施护措施: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增加瓜菱麦冬饮、鲜竹沥粥等宣肺开络的食物,减少油腻且生冷刺激食物,避免助湿生痰;针对部分腹胀便秘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在通腑攻下药之后,密切关注患者的大便的具体形状、次数以及含量。针对部分高热烦躁的小儿肺炎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予羚羊角粉口服,且密切关注患者的神志情况,一旦出现高热惊厥等不良反应,立即按压涌泉、人中、合谷等穴位进行急救。

1.3疗效标准

肺功能、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研究人员使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的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患者家属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填写生活质量量表,有效的衡量小儿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感健康以及心理健康这四个方面。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患者的状态越优秀。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可有效的衡量小儿肺炎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代表在某一状态下,小儿肺炎患者家属的对于其患者疾病的护理满意程度有着更高的评价。根据分数将患者家属的评价标准有效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其中总护理满意度=[(一般人数+满意人数+非常满意人数)/总填表人数]×100%。护理显效为小儿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退;护理有效为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护理无效为小儿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变化,甚至有加深的趋势。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显效+护理有效)/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χ2检验用例(%)代表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t检验用(x珋±s)代表的肺功能以及生活质量。

2结果

2.1肺功能

治疗后,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肺功能,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

治疗后,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满意度

对比两组小儿肺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护理效果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6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67-01

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其主要是指脑实质内由于动脉破裂等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破裂现象,而感染性发热症状也属于脑出血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为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对引起脑出血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原因进行分析尤为重要,同时,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也十分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8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的患者43例,男女比例为24:19,年龄在22-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4.67)岁;所有患者均经MRI确诊为脑出血,并经测量体温均超过37.4℃;其中,感染性发烧由院外带入者28例,从医院内感染发烧者15例。

1.2方法

1.2.1感染性发热检查及原因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至少1次的细菌学培养,将送检标本按照要求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上,并于35℃且二氧化碳浓度为5%的温箱内培养24h。再到标本菌落形态进行观察,进行涂片染色等操作,并经由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通过严格的鉴定发现,在43例送检标本中,有31例分离出致病菌,12例未分离出致病菌。再结合患者尿液、粪便、血液及临床体征表现的检查认为,导致感染的部位包括有:肺部感染24例(55.81%),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11.63%),泌尿道感染9例(20.93%),颅内感染2例(4.65%),压疮感染2例(4.65%),消化道感染1例(2.33);患者受感染的病原菌包括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洋葱泊克霍尔德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阴沟肠杆菌等。

脑出血患者的体温一般均在正常范围内,有个别体温也会较正常体温稍微偏低。患者体温的异常增高,应先排除有脱水热、中枢性高热、吸收热等现象。患者出现感染性发热的原因,大部分发生于因脑出血而昏迷者,其感染较多发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部位。

1.2.2护理方法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原因通过仔细分析后,应针对具体的感染部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护理,包括有:

1.2.2.1肺部感染护理大多数脑出血并发有肺部感染的患者,其主要是因为年龄较大、意识不清、中枢神经功能紊乱、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而引起的。针对肺部感染的因素,可采用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积极进行治疗。并通过雾化吸入使呼吸道湿化,促进呼吸道畅通,从而来预防肺部感染。

1.2.2.2泌尿系统感染护理泌尿系统感染主要是由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者未遵循无菌操作所致,且此类感染较多发于女性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对患者会的清洁工作,留置导尿管最好选择气囊导尿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若已发生尿路感染,每日膀胱冲洗1-2次,冲洗前应放完尿液,冲洗液保留10-20min后放出[2],当出现排尿功能恢复时,应及时拔除尿管并观察。

1.2.2.3呼吸道感染护理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呼吸道内存在过多分泌物或异物,又未能及时咳出而导致的。针对此种现象,护理人员应鼓励意识较清楚的患者深吸气和咳嗽,尽量将痰或异物咳出来。进食时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健侧卧位,注意防止误吸,并根据吞咽功能的评定选取适宜的食物及进食方法。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中的分泌物取下活动性假牙,必要时通过合理的方法,定时进行刺激吸痰。

1.2.2.4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由于长时间的外周静脉留置针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容易导致导管所引起的相关性感染。为预防此类感染,护理人员在静脉导管操作前后,应该严格对手进行清洁与消毒,以防止病原菌扩散,置管后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要擅自私下贴膜,注意观察针眼周围有无发红、疼痛、肿胀,有无渗出,观察导管留置体外的长度,如有异常应尽快查找原因,及时处理。并对患者的皮肤粘膜及手等部位进行及时的清洁,还需保持床单的清洁。

1.2.2.5压疮护理将患者安置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病室内。针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进行皮肤擦浴,使皮肤保持清洁,以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去除压力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对患者压疮易发部位垫以海棉垫等特制垫枕,使皮肤不直接接触床面,从而减轻身体压力。另外,最好能采用垫面有微孔的气垫床,使垫面能通过气泵持续运转作用,微孔内徐徐喷气,以此来保持床面的干燥[3]。

2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与针对性护理,43例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的患者,痊愈39例,治愈率为90.70%,可见针对感染性发热的护理,对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3讨论

脑出血合并感染的患者,较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便是发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应重视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现象。并对发热的感染性原因进行仔细地分析,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护理,进而避免并发症发生,并提高临床疗效。

本院将收治的43例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规范的检查与分析认为,脑出血患者感染性发热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口鼻分泌物、呕吐物等误吸入肺、脑组织萎缩、年龄偏大致使免疫力低下等。且感染部位较多发生于肺部、呼吸道、泌尿系统等。

基于导致脑出血患者发热的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预防与护理,能有效地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另外,除了针对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针对性护理外,常规护理措施也需重视。护理人员应每隔4h对患者量一次体温,并做好体温记录,如发现异常,则需及时报告给医生。还需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安全,为防交叉性感染,应减少家属及探视者的频繁出入,保证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对于一些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困难的护理,还需科学地掌握其进食方法与时间,通过定时给予鼻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来减少患者的感染情况[3]。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治疗脑出血合并感染性发热患者时,除了及时地做好患者的体温检测工作外,还需认真分析引起发热的感染性原因,再通过针对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促进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1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87例高热惊厥患儿,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年龄最小为4个月,平均(2.7±0.8)岁,其中男性患儿48例,女性患儿39例,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观察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岁5,最小者为9个月,平均(2.9±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1例、22例;对照组患儿中年龄最大为5岁,最小者为4个月,平均(2.4±0.7)岁,男女患儿分别为27例、17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对本次研究无影响(P>0.05)。87例高热惊厥患儿中,34例患儿为上呼吸道感染,26例患儿为肺部感染,20例患儿为感染性腹泻,另有7例患儿为其他原因引起发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入院后均采取降温、控制惊厥、合理用药以及确保呼吸通畅等常规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的治疗措施同对照组患儿,对患儿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①对患儿的具体病因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持续降温措施;在惊厥发作时需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将衣领解开,去枕平卧,并给予大流量吸氧,纠正机体缺氧状况,直至呼吸平稳后调节为小流量吸氧。发作期间需注意口鼻分泌物的及时清除,并在口腔上下齿之间置入纱布包裹的压舌板。②对惊厥中易出汗及嗜睡的患儿,护理时加强对患儿呼吸情况的护理,保证患儿呼吸道的通畅,并及时将汗液擦拭干净或将被汗液浸湿的衣物换下,保持患儿皮肤干燥;③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变化,保持对患儿的降温护理,若患儿体温高于39℃,则需要采取快速有效的降温措施,如利用洁净的被浸润的纱布在患儿额头贴敷,必要时可进行全身贴敷;④保持对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提前做好应对患儿病情变化的预案并采取急救措施,按照医嘱为患儿使用抗惊厥药物或是进行地西泮静脉注射;⑤保持病房空气良好流通,病房温度控制良好,及时调整患儿睡姿并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避免堵塞呼吸道;指导患儿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食物,在发热和大量出汗后需注意水分和电解质的补充。⑥及时对患儿家属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家属的担忧、害怕以及焦虑等情绪,向患儿家属讲解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以及预防知识,告知家俑呷染厥可治愈且不会留有后遗症,避免患儿家属过度担心。年龄小的患儿加强非语言沟通,通过抚触、眼神、微笑等安抚患儿情绪,对年龄较大的患儿可通过采用亲切的态度跟患儿交流,表达鼓励和关心,提高患儿的配合度。除此之外,还需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和安慰,获得其理解和配合。

1.3 评价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选择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检验,采用对比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并以(±s)表示,若(P

2.结果

经过治疗与护理,87例患儿均成功退热并治愈出院。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26.6±4.4)min、(4.0±1.5)次、2.3%;对照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分别为(37.1±6.5)min、(5.7±1.8)次、9.1%。三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高热惊厥为儿科常见急症,常跟急性感染所致体温急剧升高相关,在高热惊厥发作情况下患儿可能出现神志不清病状,多数患儿治愈后无后遗症,但也有部分可能反复发作,需加强护理。有关研究文献指出,高热惊厥反复发作可能会致使患儿出现癫痫,甚至对部分机体组织或器官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故需要及时高热惊厥患儿采取治疗措施,降低高热、控制惊厥并予以药物治疗感染,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在本次研究中,87例患儿中仅有7例患儿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高热惊厥,大多数患儿均由感染性疾病引发高热惊厥,其中又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而在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再行对症护理措施,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综上,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为感染,其中又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该病临床特征表现为惊厥反复、持续高热等症状,对患儿具体病因进行分析后行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减少惊厥发作次数并降低癫痫发生率。小儿高热惊厥综合护理中,一方面需注重患儿惊厥发作期的护理,一方面需做好日常生活护理,积极预防反复,加强对家长的知识宣教。综合护理是一种整体化护理措施,其通过心理疏导增加患儿安全感,减轻家长心理顾虑;通过惊厥发作护理、降温护理迅速改善患儿病情;通过饮食指导加速患儿机体康复,补充机体水电解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并通过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家长对小儿高热惊厥的重视,积极预防复发,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研究结果显示,小儿高热惊厥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机体血清生化指标,值得推广。

发热患者护理措施篇12

病毒性脑炎是由于多种病毒对脑实质侵犯引起的颅内发生急性的炎症,以高热、精神异常,意识改变、呕吐、运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为临床表现。此病属于儿科急症,能够使脑膜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实质发生损害,常见于婴幼儿时期[1]。笔者现将整体护理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病毒性脑炎的患儿40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2.19±2.11岁。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惊厥的护理、昏迷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整体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整体护理干预措施①语言功能的锻炼;主要的锻炼方式包括发音训练以及咀嚼吞咽功能的训练[2]。对于患儿指导对面肌、舌肌、软腭以及声带运动功能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患儿的口型以及声带进行支配,有效的控制患儿的唇舌运动练习发音训练,能够使患儿的口腔肌肉运动和舌逐渐的协调,语言功能锻炼上主要是患儿通过模仿简单的发音、反复卷舌、张嘴呼气、吸气等动作,可以在训练时进行播放适当的轻柔的音乐或讲解患儿喜爱的故事,最终能够使声音反复呈现在患儿的大脑中,有利于患者的注意力集中。指导或者督促患儿家长参与练习,此项练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恢复是十分重要。②肢体功能的锻炼,肢体功能主要包括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主要是以肌肉的挛缩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来缓解肢体的痉挛,可以由上至下,首先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做一系列连续的动作。运动的幅度要从小至大,最终能够循序渐进,保证肢体活动在无痛的范围内进行,可以在运动时配合按摩和揉搓,这样能够诱发或者加强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并根据患儿的不同年龄、配合能力以及认知程度的不同采用不相同的训练计划。逐渐使各关节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练习,维持肢体正常的肌张力和关节活动度能力,预防发生关节挛缩及关节变形现象。采取有效的立位平衡训练,主要有步行训练和卧位训练两种方式。③知觉的训练:对患儿使用不同物体定时进行刺激,如热毛巾、温水带、冰块等不同的热、温以及冷物体对患儿皮肤进行刺激,但需注意训练时防止患儿皮肤发生损伤,使患儿能够逐渐分辨不同位置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感觉。④心理康复训练:护理人员积极的与患儿进行情感上面的交流,能够对患儿心理、情感等做出及时的反馈,多与患儿参加互动游戏。护理人员还要主动与家长做好交流,使家长能够认识到病毒性脑炎的发生,病情的发展及生活护理方面的注意事项。最终能够使整体护理渗透到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照顾当中,稳定患儿的情绪,并对家长说相关毒性脑炎治愈成功率的病例,最终使家长树立信心,能够更好的照料患儿。

1.3疗效评分标准根据Fugl-Meycrflz分法[3]分别于对两组患儿治疗和护理前与治疗后28d后进行评定,两组患儿康复情况正常值为223分。轻度残损值为121―160分、中度受损值为101-120分,明显受损值为80-100分,总分少于80分为重度残损。

1.4统计方法采用PEMS3.1统计学软件,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与护理前的评分比较,见表1,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小儿病毒性脑膜脑炎可以引起患儿脑实质发生弥漫性破坏,致残率较高[4]。在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治疗后,采取整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有效的预防功能障碍和致残率的发生。此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通过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后,Fugl-Meyerflz的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儿。因此对患儿早期采用系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科学整体护理措施后,能够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殷云.乙脑患者66例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1(10):128-12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