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会计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3-08 13:00:04

优秀会计论文

优秀会计论文篇1

2.浅谈金融危机与国际会计准则 

3.国际会计的研究起点与线索 

4.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5.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研究 

6.新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几点异同的分析 

7.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影响 

8.国际会计租赁准则变革对我国航运企业的影响 

9.国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 

10.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 

1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化研究 

12.由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引发的思考 

13.试论国际会计趋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14.国际会计准则改革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的对策 

15.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 

16.我国固定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17.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等效 

18.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总体构思 

19.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20.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21.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22.新版企业合并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变化分析 

23.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考 

24.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启迪 

25.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26.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27.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具体运用的研究 

28.环境管理会计国际指南研究的最新进展 

29.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权的博弈 

30.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31.国际会计准则在我国具体运用的研究 

32.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趋同建议 

33.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与趋同的基本态度和所面临的问题 

34.浅议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35.浅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 

36.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在会计课程建设中的运用 

37.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38.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路径博弈分析 

39.金融危机和国际会计准则改进研究 

40.国际会计的基本概念 

41.我国在国际会计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2.中国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会计大公司的差异及发展对策 

43.国际会计界推行中小企业差别财务报告模式综述 

44.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中国-东盟国际会计趋同 

45.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看我国会计体系的发展方向 

46.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介 

47.国际会计准则变迁与后WTO时代中国会计的展望 

48.论国际会计趋同的局限性 

49.会计国际协调的衡量 

50.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运用的比较 

51.国际会计新准则:对生物资产与农产品的会计规范 

52.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53.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研究 

54.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准则研究 

55.新旧资产减值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比较 

56.论我国会计准则须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57.财务报表的组成及列报要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58.浅议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 

59.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化与趋同所面临问题的分析 

60.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分析 

61.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探究 

62.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基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分析 

63.碳排放权交易国际会计准则问题研究及借鉴 

64.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效力分析 

65.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与协同 

66.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回顾与展望 

67.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分析 

68.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变化对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9.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70.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及其对资产评估的要求 

71.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差异分析——以商业银行债券投资为例 

72.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兼谈GAAP与IAS的冲突与趋同 

73.新旧资产减值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对比 

74.国际会计准则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75.演化博弈视角下的国际会计准则变迁路径——基于历史期间动态演化进程分析 

76.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 

77.浅议国际会计准则的变迁史 

78.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对收入确认的影响(英文) 

79.国际会计准则——一种未来全球公认的会计模式 

80.我国关联方披露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研究 

81.关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从接轨到趋同的若干思考 

82.中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比研究 

83.租赁会计国际准则的新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84.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研究 

85.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及其启示 

86.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的国际会计双语教学研究 

87.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与分析 

88.关于国际会计协调若干问题的思考 

89.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原因分析 

90.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对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管理的影响 

91.关于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认识与思考 

92.国际会计准则改革新动向 

93.会计国际化与国际会计准则 

94.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进程与现状 

95.论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会计报告的新发展 

96.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环境因素 

97.合并会计报表:特殊目的实体——国际会计准则的视角 

优秀会计论文篇2

2.“跑偏”与“纠偏”——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3.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反思

4.行业特色高校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目标研究

5.中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6.以构建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7.关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探讨

8.基于职业胜任能力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9.中外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0.我国会计本科专业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1.基于目标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2.基于“岗课证赛”四融通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13.关于会计本科人才创新培养的探讨 

14.会计本科案例库构建及案例教学思考

15.能力培养导向的会计本科授课观念与授课策略 

16.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思考——以合肥学院为例

17.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18.会计本科教育改革:瓶颈、经验与借鉴 

19.独立学院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网络时代会计本科专业方向及其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探索

21.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

22.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3.拔尖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4.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思考

25.应用型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26.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本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安徽高校会计本科教学质量的调查

27.构建会计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28.“双导师制”下会计本科专业高校导师实践能力提升研究

29.会计本科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导向分析

30.加入WTO: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的创新

31.中西方会计本科教育目标比较分析

32.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下本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以会计专业为例

33.论加速会计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

34.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5.略论会计本科课程的设置

36.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37.浅探校企联合培养会计本科人才的实践能力 

38.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发展的调查与分析

39.英国会计本科教学特点及启示

40.会计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1.会计本科实验教学初探

42.基于就业视角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创新

43.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研究——基于国内部分高校的问卷调查

44.从提高就业能力谈会计本科教学

45.应用型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策略研究

46.素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会计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47.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48.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究

49.基于市场要求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0.基于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复合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51.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52.论会计本科教学中的职业道德教育

53.我国会计本科教育考核模式的选择

54.会计本科教学有效性评价

55.会计本科专业与全日制MPAcc联动培养模式探析

56.谈会计本科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57.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构建会计本科学生核心竞争力

58.关于高校会计本科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59.课程体系的建构与会计本科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对改进高校会计本科教学模式的思考

60.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61.会计本科专业实习的困惑与出路 

62.我国会计本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会计本科实验教学研究 

64.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

65.基于职业能力供需差异的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66.大众化条件下会计本科教育之我见

67.提高开放教育会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从改革教学过程入手

68.金融危机背景下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69.高等会计教育目标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探微

70.基于社会责任理念的会计本科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71.会计本科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探讨——基于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72.会计本科课程行动研究模式思考

73.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应确立的理念与改革思路

74.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讨

75.关于会计本科专业实践与理论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76.浅谈基于就业视角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

77.基于职业成长视角的会计本科教育改革

78.能力培养与会计本科教育

79.国外会计本科教育的启发和思考

80.我国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

81.会计本科实践教学研究

82.会计本科实验教学模式选择

83.谈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84.基于案例教学的会计本科教育方法改革

85.论美国会计本科教育目标 

86.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87.澳大利亚会计本科教育分析与思考

88.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思考

89.会计本科专业教育模式探析

90.河南省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91.美英会计本科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92.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大众教育下高校会计本科的困与路

93.“全人教育”理念下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会计学院的实证研究

94.会计本科教学体系改革探讨

95.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分析

96.ERP环境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塑

97.从会计专业毕业生失业问题谈改进高校会计本科教育

98.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99.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会计本科教育目标

100.面向21世纪的会计本科教学改革  

101.内蒙古自治区应用型会计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探讨

102.合理定位会计本科教育培养目标

103.全面职业教育思想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启示

104.基于教育会计环境变化的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5.会计本科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与构想

106.高校会计本科教学实施、管理与评价研究

107.试论我国会计本科教育改革 

108.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析

109.改革开放30年,彰显中国会计本科教学与时俱进

110.翻转教学法在应用型会计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111.应用型会计本科课程体系探讨

112.基于培养会计本科创新性人才的会计实践模式再构之探析

113.工科院校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化分析

114.基于就业导向视角的模块化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115.模糊决策在会计本科专业实习成绩评定中的应用

116.会计制度的国际趋同与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讨

117.应用型会计本科教学改革探析

118.基于就业问题的会计本科教育效果调查研究——以2010年山东省高校实践调查为证据

119.金融会计本科人才培养问题探讨

120.我国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121.会计本科专业双语课程学习效果评价研究

122.执业资格考试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影响与冲击

123.目标驱动型的高校会计本科教育改革探微

124.试论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25.我国高校会计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改进

优秀会计论文篇3

省电大于2009年对电大开放教育集中实践环节进行了修订,并出台了新的教育实施方案,我市电大也对《集中实践环节实施手册》作出了相应的修改、补充和调整。现将相关注意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写作要求的变化

<一>本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为三稿(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实践报告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法学专业:内容包括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为百分制。

2.汉语言文学(师范):

内容包括教学实习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教学实习又包括实习方案、教案和3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教学实习的方案、教案和实习报告均可一次打印成型,具体要求见“实施方案”,教学实习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实习报告的打印参考实践报告的相关内容要求;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3.教育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制。毕业论文不再要开题报告,成绩为百分制。注意不要把教育管理实践报告写成调查报告,另外,论文选题不能选学科教学,要紧扣教育管理内容。

4.小学教育: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5.行政管理: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百分制。

6.英语教育专业:内容为教学实践设计。整个教学实践设计研究项目必须经过简短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撰写4000字以上的鉴定报告几个阶段。

具体过程包括:项目启动、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实施方案阶段、数据分析讨论、研究报告撰写过程。 要求:①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②要有4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③要有原始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研究报告一律打印,格式统一。详见省电大的《教学实施方案》。作业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7.工商管理:内容为模拟实验和7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附500字的模拟实验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论文的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8.会计学:内容为模拟实验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模拟实验要求详见省电大《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9.经济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0.金融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6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内容为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有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论文书写规范、文字流畅、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论文正文前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附参考文献;论文要求打印,统一格式,统一封面,装订成册,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数学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教育实习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对于正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要求:①提交所在学校对其教学工作情况的考核意见(有获奖证书者附上复印件,加盖印章)②提交两学时的中学教学教案,可以打印。③提交一份个人从教经历和体会(不少于3000字的打印稿)④由电大分校根据以上材料评定其实习成绩。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成绩为优秀、良好、 1

及格、不及格四级。

13.土木工程本科: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部分。

课程设计要求从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建筑监理5门课程中任选一门,时间为3周,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生产实习时间3周,要求写出实习日记,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实习2周以上,要求写出毕业实习报告,成绩为及格、不及格二级。毕业设计不少于8周,要求写出5000字以上的毕业设计报告,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二>专科:所有论文和实践报告均要求用A4纸打印,论文和实践报告均为二稿,电子版见山东电大在线或滨州电大在线。

1.汉语言: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2.法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3.教育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4.行政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5.小学教育: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6.工商管理: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7.会计学:内容为3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4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8.金融学:内容为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和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9.护理学:内容为毕业实习和3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

实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学原理、内科护理、重症监护、外科护理、手术室护理、急诊护理等六项,成绩为百分制,毕业论文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详细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

10.旅游酒店管理:内容包括模拟训练和毕业论文两部分。

模拟训练要求有活动资料和照片,并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实践报告,成绩为合格、不合格二级;毕业论文要求5000-7000字,具体要求见省电大新《教学实施方案》,成绩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

11.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包括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企业资源规划(ERP)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三项。前两项内容成绩均为百分制,第三项内容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

12.建筑施工:内容包括建筑结构实训、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测量实习和毕业实践四部分。建筑实训2周,主要根据5次习题作业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可根据平时学习态度、实习进度等情况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测量实习不少于2周,成绩可按及格、不及格二级评定;毕业实践活动结束,要求提交:实习单位鉴定、实践日记、实践报告(技术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评定。

以上专业的社会实践,除护理学和计算机为百分制外,调查报告等成绩均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论文成绩除护理为合格、不合格二级,计算机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级外,其他成绩均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二、打印装订要求

优秀会计论文篇4

一、参评对象和比例

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比例不超过应届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总数的10%,评选工作应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从严进行。

二、评选程序

1.填写推荐表。按照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和学生答辩情况,指导教师提出推荐意见;

2.各系评选。系评选小组按照优秀设计(论文)评选标准进行初步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3.将参评学生推荐表、学生设计(论文) 光盘一份及其他有关资料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完毕两周内,送交实验中心;

4.实践中心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选出院级优秀设计(论文);

5.经主管院长审核批准后正式公布“院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名单,并将评选出的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成册。

三、评选标准

1.选题科学,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2.能较好地提出论文论证方案,具有分析整理各类信息并从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论文撰写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用语规范,符合规范化要求

4.对所述问题有独到见解,论文的观点和方法具有创新性,答辩表现出色。

优秀会计论文篇5

继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后,《新金融》期刊再创佳绩。经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复,2010年3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正式《关于表彰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通报》沪新出报〔2010〕46号,本刊荣获“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这是我刊所取得的又一次较重要的社会评价。

相较国内主要的核心期刊遴选体系,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是由新闻出版权威主管部门主办的一次综合型期刊评优活动,其侧重点有所不同。核心期刊遴选体系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种应用,更偏重于学术研究目的,其评选结果是“优秀期刊”评选最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本次评选工作由华东地区六省一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旨在发挥优秀期刊在党的政策宣传、理论宣传和舆论导向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华东地区期刊整体水平提高,推动期刊出版业的繁荣发展。第四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的评判体系更为综合,需结合政治、学术、编校、印制、发行等多重因素进行考评,旨在全面评价期刊的社会影响和学术水平。自暂停开展国家期刊奖评选活动以来,目前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评选活动已逐步成为由期刊主管部门直接参与的、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期刊评优活动之一。

本次评选活动依照社科学术类期刊综合质量考评指标进行,其评分标准主要包括:政治导向与遵纪守法、行业评价(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基金论文比)、市场评价(论文WEB下载量、网站点击率、发行量评估)、编校质量和设计印制与出版发行(版面设计、印刷装订)等五大类别共计16个分项。该评判体系兼顾了指标的完备性与系统性,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评判,在关注期刊的办刊质量、学术水平、影响力、稿件来源的同时,也参考了期刊的获奖情况、文字编校水平、发行量等其他指标,力求全面客观地对期刊作出一个较为公正合理的评价。

优秀会计论文篇6

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优秀论文、学案、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的评选内容须紧紧围绕>:请记住我站域名/

(1)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案例中的事例必须具备真实性、亲历性典型性和问题性,反思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片断及反思、教学实录及反思、教育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评价及反思和学校、班级管理案例及反思、教育教学科研论文等。

(2)学案的设计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学科特点,学案应包括: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学策略、教具、学习流程及教学反思等。

(3)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指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指导学生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包括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教师的指导、总结。报告应是参评教师本人指导,基于学生亲历的一项研究性学习活动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应呈现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课题的确定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过程、研究结果与体会等内容;报告应主体明确、观点鲜明、有针对性、数据准确、文本规范、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教师的指导与反思应呈现教师对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对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研究结果的评析,对教学活动的反思。报送成果时需注明指导教师、课题组成员(学生)姓名及课题实施年级。

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秀论文、学案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成果,以文字稿(一式三份)和电子稿(word2003)的形式上报学校教研室邮箱()。文字稿要求:统一用A4纸,必须有封皮(写有:学段、论文、教案/案例/学案题目,科类、姓名、单位),正文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标题小三号宋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

优秀会计论文篇7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极、进步、合理的成分被称为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努力探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要加强课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高校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具有渗透力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中,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逻辑哲学、古代中国的“大同”思想以及传统的知行观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实践观;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统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去处理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 选修课,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的相通之处,激发学生主动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广受欢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三、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应着重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给大学生以人格示范引领。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要挑选出一批教师精英,要求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四、高校要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开辟优秀传统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到由分布式互联网到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课堂教学、互联网线上讨论、移动互联线下分享已经成为了很多高校新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模式也就同时倒逼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结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学校所具备的网络环境,采用全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和课后的辅导补充工作,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链接分享最新的结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案例,组织局域网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及时分享。课后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某些高校学校网站的客户端)进行生动内容的分享,传递正能量、贴近学生周围发生事情的所见、所想。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经久不息,优秀地传承是因为它能与时代的发展相结合。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充分挖掘和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合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殷东来.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

优秀会计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4)02009207

一、引言

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下简称优博论文)的评选工作,已纳入教育部《面向2 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项启动项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组织开展的一项工作,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鼓励创新精神,提高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对博士培养质量进行监督和激励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培养和激励创新精神,促进博士生培养质量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1]。

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推荐;省级学位委员会对推荐学位论文进行初选。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受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委托,承担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

二、历年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自1999年首次进行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以来,至2011年共进行了13次,共评选出中国156个高校/科研单位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 279篇,提名论文1 902篇,如表1所示[2]。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中的说明,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评选工作进行13年来,评选结果平均为每年98.4篇,说明评选工作符合“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

2010年全国毕业博士生4.90万人,评选出97篇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仅占总数的0.2%。在评选第一年1999年,参评论文基数仅为8 957篇,评选出的100篇优秀论文占总数的1.1%。可见,虽然随着国家博士生的逐渐扩招,每年的博士毕业论文数量急剧增加,2011年全国博士生招生达到6.38万人,然而,论文评选依然不超过100篇,使得获评难度急剧增大,获评几率大幅降低。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然而可以预见,未来每年的参评论文基数将大幅上升,获评论文将低于总数的0.2%,显然这将大大降低参评博士生的热情,无法起到鼓励人才的作用。因此,建议能够随着博士生毕业人数的增长,将获奖论文的数量控制在1%左右,保持与评选初年持平的水平。

三、历年获奖论文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一)学位授予单位分析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评单位包括全国所有具有博士学位授权资格的单位,即高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其他部委所属科研院所等。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97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316个。至2011年,1 279篇获奖论文共来自156个高校/科研单位,对其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获奖论文数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政策对高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工作的影响效果。获奖总数排在前十位的单位如表2所示。

中国科学院共有44个下属科研院所获评优博论文,总数达184篇,占获奖论文总数的14.39%,并且相比排在第二和第三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获奖总数都在2倍左右。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因为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培养规模庞大,2011年共有4 832人获得博士学位,相比其他高校和科研单位,评选基数较大;另一方面,中国科学院拥有320余位两院院士、4 200余名博士生导师,其以研究所为基础的高水平导师队伍和一流科研实践条件,为培养优秀博士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排名前十位的单位中,除中国科学院外,全部

是国家“985工程”一期大学。这一方面说明“985工程”一期建设高校都是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985工程”大学依托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国家高精尖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156个学位授予单位中,包含了 39个“985工程”高校(共39所),和89个“211工程”高校(共113所),也就是说,包括了全部“985工程”高校以及78.76%的“211工程”高校,39所“985工程”高校共产出优博论文768篇,加上中国科学院的184篇,这40所高校/科研单位共产出952篇优博论文,相当于25.64%的学位授予单位产出了74.43%,大致符合“二八率”的分布,说明中国优秀博士生的培养已经形成了由“985工程”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成的核心群体。

(二)学位授予单位的洛特卡分布统计

(四)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分析

将历年获奖论文的数据,按照一级学科进行统计,统计出各一级学科获奖论文的总篇数,以及其中指导老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同样将数据导入Excel软件,选择Pearson(皮尔生)函数对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关系数r为0.836,大于0.8,说明各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同样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

将其中指导教师是学位评议组成员的文章数量与总篇数进行比重分析,按照所占比重降序排列,比重大于等于50%的学科如表6所示。

在85个获得优博论文的一级学科中,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相关性平均为32.74%,也就是说,对于所有一级学科而言,将近1/3的获奖论文来自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并且,超过50%的一级学科有20个,有4个一级学科相关性达到100%,分别为公共管理、军制学、社会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相比按照学科门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以一级学科进行分类统计得到的相关性更加明显。显示出一些学科获奖论文成果高度集中在评议组成员指导的博士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对于学科门类或者一级学科,历年获奖论文导师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都呈现出高度的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博士培养的学科发展的不均衡性。尤其是对于学位办评议组成员占获奖论文导师比重超过50%的一级学科,杰出的研究人员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形成了该领域的核心团体。然而,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的高度相关性也反映出优势资源的高度集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另一方面,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结果已经普遍作为高校对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及指导教师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那么如果能够建立更加有效的评选机制,避免指导教师与评议组成员高度的相关性,将能够大大增强评选的信度。

六、结论与思考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初衷在于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提高博士生教育的整体质量,鼓励创新,促进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然而通过以上统计和分析结果,反映出中国学科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以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机制存在的问题,值得广泛的关注和思考。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项目简介[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257695.shtml.

[2]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历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 [EB/OL].[2012-05-22]. http:///xwyyjsjyxx/zlpj/yblwpm/.

[3]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61.

[4]中国工程院.工程科技界的杰出人才――曹雪涛[EB/OL].[2012-05-22]. http:///cae/jsp/jump.jsp?oid=2011123111541584367424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National Excellent Doctoral Dissertations

QIU Junping, ZHAO Yuehua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2, P. R. China)

优秀会计论文篇9

在教育教学方面,本着“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原则,我通过自主阅读、参加研训活动、教育硕士学位进修等途径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坚持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内化理论。在教学中我能够整合课程资源,优选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积极探索以“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研读教材、发现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解决问题,认识升华——交流分享,总结评价”为主要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读、思、问、议、评”的学习方法及“会听、勤思、敢说、善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参与、体验、感悟、生成”的互动交流中,自然达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育人目标,从而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及“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作用,也实现着师生民主和谐交往中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虽然我没有承担班主任工作,但是我能够积极配合班主任实施管理,做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时格外关注后进生转化,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因此任现职以来,本人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年10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

六年来我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主要有:【1】**年11月,《自觉磨砺意志》课例的教学设计,在**省优秀教学设计方案评比中被评为二等奖;**年1月,在**区区域性课题《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研究》评比中,被评为二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作为**市**区“十五”教育科研成果被录入《自主发展教育研究》一书中。【2】**年3月,撰写的《浅谈初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激发》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年4月,在**市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思想品德教学专业委员会**年学术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3】**年6月,执教的《自觉维护正义》一课,在**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拉练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4】**年11月,执教的《世界文化之旅》一课,在**区第五届“三杯赛”活动中,荣获优质课二等奖。【5】**年12月,撰写的论文《谈“继承传统美德文化,弘扬现代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设计、实施与反思》在**市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暨校本课程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上,被评为二等论文。【6】**年12月,撰写的论文《探索勃勃生机的教育,提高思品教学的实效性》在第六届**市基础教育论坛会上,被评为三等优秀论文;**年3月,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论丛》中发表。【7】**年3月,撰写的《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一文,被**省教育学会评为2007年度三等优秀论文;**年5月,在《**教育》上发表;**年10月,在《中学课程资源》上发表。【8】2009年4月,参加**区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得优秀奖。

另外,在兼职的其他工作方面,我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1】**年12月,撰写的论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在**市教育学会发展性学生评价研讨会上,做了学术交流并被评为一等优秀论文;并在《**教育》**年第2期上发表;并于**年10月荣获中国教育学会第19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年7月,执教的《关于中学生营养科学与饮食文化的调查与研究》一课,在**市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优质课。【3】**年8月,撰写的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与反思》在**市**年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会年会上,被评为一等论文。【4】**年6月,撰写的《文明礼仪伴我成长》在**区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科研工作——参与了国家、省、市、区级多项课题研究,有近十项研究成果获奖、发表,并亲自主持了区级个人课题研究;05年9月开始兼职科研专干,为学校“十五”课题结题和“十一五”课题开题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被评为区“十五”优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宣传工作——曾做过7期《海之韵》校报副主编,8期《家校彩虹桥》家长小报责任编辑,负责学校《课改文集》、《学校规章制度汇编》、《**教育》我校专刊的统稿工作,多年来一直兼职学校新闻报道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尽心竭力,得到广泛赞誉,曾获区优秀报道员称号。人事工作——07年4月开始兼职人事干事,虽然事务庞杂琐碎,但我能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任劳任怨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如出勤统计、校务记录、报表上报、证明出具、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变动、退休教师活动、教师评职考核等,真正做到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我深知: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在教育的田园里,我将继续辛勤而快乐地耕耘着,争做“研究型教师”,创造新的辉煌,做出更大贡献!

优秀会计论文篇10

高校要以专业教育为核心,但更要以人文精神的塑造为目的,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的优秀大学生。

1、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理论性强、政治色彩浓、教学模式僵化等原因,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具有渗透力强、形象生动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更容易打动人心。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中,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辩证逻辑哲学、古代中国的“大同”思想以及传统的知行观等内容,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社会实践观;也可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统一、经世致用等思想去处理相关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2、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人文课程培养计划

目前,高校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结构单一,且由于学时数少和大课堂教学的原因,使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之魂,作为高校,对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社会义务。高校应该依据自身情况,结合各学科专业的学习内容,有选择性地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修、 选修课,将传统文化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主要讲授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历史等课程。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也需要改革和创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要逐渐由灌输式教学向讨论式、互动式教学转变,寻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社会问题的相通之处,激发学生主动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校风

高品质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培养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广受欢迎,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善于将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入手。一是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建筑风格都可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大学生们无论走到校园的哪个角落,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中。二是丰富校园行为文化,以多种活动为载体,积极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开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活动。中国传统节日内涵深厚,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情感,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高校发掘传统节日内涵,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将对大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三是发挥校园媒体正面舆论作用,可以通过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耳濡目染,不学以能”的效果。

三、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队伍建设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应着重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知识,又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不断更新思想,能够游刃有余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解决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信服力。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言行举止、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高校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给大学生以人格示范引领。高校应采取措施加强对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但能够开阔教师的视野,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同时,高校要挑选出一批教师精英,要求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分析、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教学改革的角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人文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

优秀会计论文篇11

课堂教学能力常常是优秀课、优秀教师评选等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上好课必然要备好课,备好课不仅仅是教师在评选时把本次课备好,更要靠平时的积累,是平时就应该修炼好的一种专业技能。在备课技能方面只有平时修炼到家才能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

1.学习理论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基本要求及策略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有所了解,这样,在实际的操作中才不会产生大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完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切的、符合学校以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情趣的教学内容,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学的内容。要编写出有水平的教案有必要了解教案编写的相关理论,了解教案编写的形式、分类、基本术语、设计、编写步骤及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了解了相关理论编写出来的教案才更规范,更符合要求。这些理论学多应该在入职阶段已经掌握,或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平,老教师也应该继续学习与掌握,形成自己的备课习惯与风格。

2.参考范例

教师平时可以多学习现成的教案,同样的教学内容别人是如何设计的,自己又是如何设计的,可做个比较,哪个更成功;别人的教案编写是采用了哪种形式,有何不足等,教师可对这样的教案进行研究与分析,或为我所用,或在其基础上改进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学习范例的途径是非常多的,学校、区市级组织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的教案、本学科的教学杂志等都是可供教师参考的教案范例。在本次骨干教师评选的笔试中就有教学设计的答题,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很难写出令人满意的范例。

3.模拟练习

教学内容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模拟训练关键就在平时,教师每天都要备课、上课,每天要做的事情如果再用心一些,或者以研究的态度去审视,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模拟训练过程,教师的备课技能就是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修炼出来的。尤其是自己要开设的公开课、优秀课评选等更是一种训练的机会,教师应该把握住,参加的机会多了,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4.反馈与练习

自己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的编写是否成功,还存在什么问题,最简单的方式是教师自己进行反思,这堂课是否达到了自己原来的备课设想,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或者利用一些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如果是公开课或者优秀课要请评课教师对自己的设计与教案编写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是教师提升自己备课能力的最好途径,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案编写的水平提高永无止境,需要教师平时怀着虚心的态度不断修炼。

教师在入职的开始或者平时注重备课技能的修炼,就能很好地掌握备课技能,在各种优秀课评选或优秀教师评选中就会运用自如,不会出现忙乱的现象。教师平时对于不同类型的课都要尝试去上,平时尝试过、思考过,在关键时刻应对,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考虑的才会更加全面,编写教案也会游刃有余。本次课堂教学能力考核采取前一天晚上备课,第二天上午上课的形式,这是许多优秀课、竞赛课评选常用的方式,由于笔者平时对备课与教学内容比较了解,所以只在教材的教法、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准备与设计,在备课上并没有花多长的时间,就信心百倍地走进了课堂。

二、课堂教学技能修炼

课堂教学能力是反映教师是否合格与优秀的最重要因素,也最能反映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反映教师能力的方面实在太多了,如,教师的讲解艺术、教学控制、教学的导入与结束、提问艺术、意外事件的处理等都能反映教学与管理能力,也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所涉及到的这些基本功都应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形成风格,才能在以后的各种优秀课或者优秀教师评选中体现自己的真正水平。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的修炼途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实践

课堂教学实践技能关键还靠自己平时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去实践,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哪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针对问题去改进。例如,新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把握比较欠缺,那就在课前多花些时间备课,深入地钻研教材,多阅读一些理论书籍与杂志;在组织调控方面能力欠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从出现问题的方面去改进、去反思,并在实践中去摸索,则组织调控能力会逐渐得到加强。总之,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离不开平时的主动实践与反思,在实践中提高自主实践能力与自我效能感。

2.学习借鉴

除了自主实践以外还要多听老教师、优秀教师的课,熟悉整个教学流程,学习借鉴他们特长与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听老教师的课还是年青教师的课都能从中学到一些优点,教师要结合自身加强分析与反思,让其优势转化为自己的优势,如,有的教师善于组织调控,有的教师善于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有的教师课堂流程清晰、过渡自然,这些都应该成为学习的方面,在听课中反思,在实践中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3.把握机会

市区、学校或教研组之间会经常举行公开课、优秀课评比,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样的机会,无论上得好与不好,都能在准备、上课、评课中获得许多平时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基本功竞赛,涉及了教学的方方面面,哪方面欠缺都会在比赛中处于弱势,或遭淘汰,经过了一次以后才能真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与工作中会逐渐完善起来。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技能也在这种打磨中得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

由于笔者对本次课做了充分的准备,平时校级、市级的公开课、优秀课、基本功竞赛等都经常参加,所以对本次课笔者怀着上平常课的心态展开了教学,在充分把握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交流、互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的轻松愉快,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在上课结束以后,评委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其他教师相比,笔者在教学中重点突出,难点也得到了突破,这与笔者平时的教学技能修炼是分不开的。

三、教科研技能修炼

教科研能力考评在本次评选中所占的分量是非常大的,它包括教育教学理论考试与论文答辩两个程序,这其实就是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如果教师平时注重教学研究,那么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论文答辩以及材料上报程序的教科研论文都是不成问题的。笔者在这次评比中涉及教科研方面的考核都为优秀,这与平时扎扎实实开展教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

1.坚持阅读,提高理论修养与教学能力

教师教研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加强理论修养。那就需要有计划地阅读有关理论书籍,理论书籍能够提供理论新知,扩大知识视野,还能在不断地阅读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教科研的一套程式、规范的工作方法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读理论书籍一定要有毅力和耐心,不是为了消遣去读而是为了需要去读,需要自我控制,有时候还得慢慢地“啃”。笔者在上班时间坚持在备好课、上好课的基础上利用空闲时间读些教育教学杂志或理论专著,平时将相关书籍放在办公桌上,空闲时间便随手拿来阅读;另外一个时间是在每天的睡觉前阅读,不仅能平静心情,又能对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些梳理与思考。这种坚持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扩大了知识视野、提高了理论修养,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综合素质考评中的教育教学理论、教材分析等都和平时的阅读有直接关系。不少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读书,其实是没有读书的心境,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

优秀会计论文篇12

二、研究领域

张伟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绿色经济理论与政策。该领域着重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以及治理污染或预防污染的措施。他的研究专长是绿色投融资,主要研究环境保护的投融资设计、路径优化及相关政策支持。先后被聘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特邀理事、山东生态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济南绿色经济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等。曾被授予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成员、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理论人才工程成员、济南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三、研究成果

张伟教授近5年内在高水平期刊发表了13篇论文。目前已在Energy Policy(SCI与SSCI双检索刊物)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相关SCI(SSCI)论文5篇,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等国内权威刊物发表相关CSSCI论文8篇。有3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经济研究参考》等转载。并主持部级及省部级研究项目7项,分别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低碳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研究”;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金融促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理论、实务与案例研究”;国家环保“十二五”规划项目“非环保系统资金投入、项目运作的经验与借鉴”;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山东省产业集群升级优化战略与融资对策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创新发展半岛城市群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生态强省与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利用外资增强山东省城市绿色创新能力的路径与对策研究”;全国统计科研规划项目“城市环境设施产业投资绩效的经济统计评价与改进对策研究”。以上项目除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外均已按时完成,并得到专家好评,所提对策建议有些被国家环境保护部采纳,进入“十二五”规划;有些被山东省领导批示,并被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改委、山东省环保厅等采纳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社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近5年内获得8项科研成果奖励。主持完成的成果或撰写的论文,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得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共计3项;获得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共计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共计2项。

四、主要论著

1、经济体制转轨绩效与城市环境设施投资体制个案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

2、区域竞争力研究丛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011年。

3、桥隧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探讨,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

4、外商投资与绿色经济发展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5、金融业绿色转型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

6、发展蓝色经济应当继续加强节能降耗,统计研究,2010年第7期。

7、利用FDI增强我国绿色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与思路探讨,管理世界,2011年第12期。

8、外商投资环境规制与东道国绿色创新,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1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