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随笔合集12篇

时间:2022-07-11 14:55:57

体育教学随笔

体育教学随笔篇1

教育教学随笔写作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首先,教育反思的文章是教育教学随笔的主体。写好教育反思的文章,一要努力掌握相关的教育理论,使阅读成为教师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二要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教有所思”,让思想沉浸在“研究”的状态中,逐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来。

其次,教学反思是教育教学随笔的重要内容。比如课堂教学某环节的点滴感悟和体会等,这种文章的写法,一般先叙述教育教学的典型事件,然后发表议论,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和挖掘事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要夹叙夹议,注意修辞和文采,能够吸引读者。与严格的研究论文相比,不一定采用教育科学研究规范的方法,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均可。

再次,各科教学解题研究文章是教育教学随笔的一种类型。各学科教学中的试题赏析、一题多解、题型归类、解题技巧等,教学中的知识点归纳、学法指导、重难点解析、专题研究、应试指导、心理辅导,都属于这一类。这种文章在理科教学中较多,内容上要有新意,写作中要条理清晰。解题研究文章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不过分追求写作技巧,容易入手,便于掌握,要写得朴实无华。

体育教学随笔篇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学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教学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与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学失败与教训的总结、每一堂精彩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师教育教学成长不可缺少的方面。新教育试验认为,“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当教师将撰写教学随笔、心得形成习惯以后, 将会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一种生活需要,进而会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我的启蒙老师说: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三年后你绝对是同龄人里的佼佼者;如果你每天坚持写教学反思,十年后绝对是你所在县区的学科骨干教师。这里的教学反思就是随笔的一种,随笔,又叫随感、笔记。教学随笔形式自由,教学笔记、教学后记、读书笔记、教学札记、教育教学随感录、备课笔记等等,这些都属于教学随笔的范畴。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师对上课过程中某个闪光点、某次处理校园网的点滴经验、学生某次上机时学得高效的缘由等记载都对自身专业发展尤为重要。

教学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钟情于教学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思经过的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学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资料。中职学校的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都与思想开放的90后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思的东西。

一、对计算机教师撰写教学随笔的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为教师撰写随笔打好理论基础

一些教师对于撰写教学随笔非常赞同,在实践中积极落实,每节课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反思。可是由于缺乏理论的支撑,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问题的积累,缺少对解决问题的思考和办法。所以一线教师要多阅读教育教学类文章,多注重教育理论的积累,才是提高撰写教学随笔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教育教学刊物加大自己的积累,在写随笔时可以及时应用上去,提高独立撰写教学随笔的质量;在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课堂教学时,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有针对性地阅读,及时解决教学困惑,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反思,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2.教研组要加大督查力度,为教师撰写随笔做好制度保障

教研组要充分认识到撰写教学随笔的重要性,需要从业务上加强指导,教研组每月要集中学习一次,教会教师如何去撰写教学随笔;从制度上约束老师,要求教师每节课后及时撰写教学随笔;从评价上督促老师,每次教学检查不能只看次数,应该注重教学随笔的质量;从活动中引导,积极开展备课组的教学随笔撰写评比活动,以活动促进教师撰写随笔的积极性。

3.可以尝试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弱化备课量,重点反思

作为一线教师,对于机械的抄教案深有体会,特别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教材变化不大,有些教材我都上了几十遍了,但还要面临抄旧教案的现实。所以对教材非常熟的教师,可以弱化其备课量,重点放在教学反思上,将反思写成日记,反思以前写的“反思”,以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从而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教师反思时还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1.随笔和教学“两张皮”

部分教师把撰写教学随笔作为学校压下来的任务,没有真正对课堂教学进行及时反思,课后即使有一点感触也没有及时记录下来,有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只有到学校检查之前再从去网上抄一些补充完善,和课堂教学没有契合,写出来的内容没有价值。

2.教学随笔无从下笔

体育教学随笔篇3

以随笔化课堂为基础,建构科学的生态语文课程,建设理想的语文生态园是实验教育集团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它让学生的言语生命之树在这里蓬勃、健康、快乐地成长,是为学生生命的美丽而作的一项“绿色工程”。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是每一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上作文是每一位语文老师的梦想。作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开发学生写作的潜能,而随笔化写作课程的引入和实施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在2014年的春天,播种在实验教育集团的沃土里,在三个校区渐渐地发芽、长大、开花了!实验教育集团为了这颗幼苗的茁壮成长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

一、确定领导核心 组建教师团队――奠定坚定的基石

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孙艳红特别赞赏随笔化表达课程,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她选派主校区业务校长主抓学区随笔化写作课程实施工作,三校区业务领导辅助,组建了实验学区随笔化表达核心团队。三校区分别召开教师动员大会,号召教师参加随笔化表达课程的研究,主、西校区以年组为单位,东校区以学段为单位,共组成若干个随笔化写作课程研究小组,每个小组都选定负责人主抓具体工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领导班子素质的培养,使学校从规范落实走向内涵特色发展,形成一个有助于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环境,为课程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石。

二、制定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指出正确的方向

结合进修学校小教部的工作目标,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随笔化写作课程领导小组制定了详尽的工作方案和计划,为随笔化表达课程的实施确定明确目标。

1、学习理解随笔化写作课程的相关理论。

2、掌握和熟练使用随笔化写作课程现有的课型、模式。

3、开发新的随笔化写作课堂模式。

4、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形成个人独特的教学风格。

结合学区的实施方案,每个小组也制定了适合本学段学生特点和班级学生情况的教学计划。如主校区二年组研讨的主题是低年级情境随笔课和读写萌发课;三年组研究随笔化教学中结合阅读创语境,让教材中的阅读篇目都成为了学生为写择读的内容;四年组研究的是如何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东校区结合生本课的实施,研究如何在生本课堂中融入随笔化写作中片段训练。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研究指明了方向。

三、开展教研活动,促进课程实施――注入不竭动力

为了让随笔化写作课程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实验教育集团把随笔化写作课程纳入常规教学的管理当中。从师资培训到讲、听、评课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考核。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随笔化表达课程的实施。

1、组织教研沙龙,创建自主学习与团队研讨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实验集团重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本着自主学习与团队交流相结合的原则,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初次接触随笔化写作课程的老师在“全国中小学生随笔化作文网”上,学习基本的理念和课型。老师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2015年,在东校区召开了实验教育集团首次三校区联合主题大教研活动,这次研讨成果丰硕,教师们对随笔化表达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2、开展“1+N”教学研讨,钻研随笔化写作课堂模式。

在钻研随笔化写作课堂模式的过程中,三校区同时采用了“1+N”的教学研讨模式。相同的内容,同一位老师依次在几个班级授课,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最后形成比较完善的课堂模式。在第二次以“随笔化写作课型”为主题,三校区联合教研中,进修学校领导和教研员莅临指导,使老师们受益匪浅,基本掌握了课型的操作流程。教师们结合生本课堂,钻研如何把随笔化写作与教材整合,部分语文教师在进修学校组织的生本课赛课活动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四、开展多彩活动,提炼写作素材――提供丰富营养

在随笔化表达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最大的苦恼是学生的语言匮乏,这源自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少。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我们采用各种方式拓宽学生阅读渠道,让绿色阅读走进学生的生命。教学部开展了经典诵读月、诵读展示周活动,开设校本课程,学生在海量阅读中积累、升华、变为己用。为随笔写作积累语言奠定了基础。

体育教学随笔篇4

违纪生是高中学生德育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管理的瓶颈之一。因气质、爱好、性格等方面各有不同,违纪生多表现出与当时环境不协调、超乎正常行为规范的异常行为。实际生活中,很多一线教师因不能审视违纪生的心理变化和利益关系,简单粗暴地加以谴责或向家长“告状”,不但不能安抚学生的冲动情绪,反而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失去理智;亦或是学生暂时性地接受了调停处理,但内心深处并非都心悦诚服,事后又原形毕露,故伎重演。针对这一突出问题,通过反复教育实践,笔者发现“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中能起到积极作用。

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重视师生平等交流,通过违纪生在问题暂时处理后书写转变日记交由负责老师审阅,负责老师以个案跟踪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性疏导,从而实现循环聚焦违纪问题、关注学生成长蜕变、凸显德育转变。成长随笔在德育工作中有很多优势。

一、时空分离,理性施教

气质是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力特点,它影响到学生生活活动的一切方面[1]。矛盾的发生往往是违纪生气质类型的直接体现,具体而言,违纪生因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偏执一己立场,指责对方偏颇。在还原事实、正确归因、明晰权责之后,学生往往能反思到自己的问题。这时,为延续调停效果,成长随笔可以有效转化剑拔弩张的矛盾,将问题的事境暂时切换,让双方在不正面交锋的空间中,用理智的平静战胜情感的冲动。

由于学生气质特点的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在成长随笔中综合思量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教育切口,分阶段、有侧重地对学生的各项情绪梗阻进行各个击破,有效避免因考虑不周所选择的即兴不合理方式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矛盾和麻烦。同时,学生也会因事境的暂时分离,积极调试失衡的心理,走出偏执的死胡同,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自觉自主地纠正自己的行为。

例如,工作中发现一名体育生因为上课使用手机跟老师起冲突,不服从老师管理。级部介入后,笔者让学生首先冷静下来,我们约定用成长随笔作为媒介,沟通交流。在学生事后上交的心理笔记第一页上,他这样写道:“首先我为我的无知、狂妄而感到羞愧。作为年级的一员,我没有为年级做出任何贡献,反而传播了不良风气。其次,我真心地对老师道歉,谢谢老师对我的教诲,让我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纪律,认清了责任……”学生冷静下来的后知后觉比教师目的性的说教更易于使其转化。

二、时刻刺激,持续发力

如果能走进违纪生的内心世界,搞清冲突的根源所在并加以适时引导,我们会发现违纪生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作为基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手段之一,成长随笔是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优势、用情感助力认知的有效手段。因为在成长随笔中,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更有针对性地直击过程性问题引导学生理性回归,而学生则更能适时而变,紧随教师步调,逐渐走向品质发展。

例如,高一军训有一学生行为习惯较差,易冲动惹事。在粗放管理要求其按照校纪校规注意着装、整改发型后,笔者以朋友的身份与之接触。在成长笔记中得知他因为看不惯别人的某些言行而以伸张正义为名拉帮结派。刚开始时,笔者引导其克制自我冲动,逐渐将心思向学习转移。但是一段时间的坚持后,笔者突然发现他的笔记一反常态,书写潦草,内心开始浮躁波动。于是利用班会公开总结表扬他最近的常规表现,并邀请其作为队长组建队伍参加年级篮球对抗赛。比赛后,笔者在笔记中充分肯定其在比赛中的作用,做出鼓励。尽管学习成绩起点低,但是受到重视的他逐渐回到学习正轨并稳中有进,而且在笔记中开始打开心扉跟笔者交流。通过成长随笔的持续交流,师生不断调试,才能找准突破口,适时用力。学生内心深处时刻牢记老师的教诲,才能不断聚合学生的行为认知,让其不由自主地将行为与教师期望挂钩,发挥持久的影响力。

三、过程留痕,见证蜕变

普通高中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闭锁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社会性等特点[2]。成长随笔的存在能较好地镌刻下学生高中阶段的点滴成长,情绪上的潮涨潮落、心理上的起伏更迭、师生情谊的疏融渐进,它犹如一座桥梁,沟通彼此心灵,让教师的师爱在其中滋养学生的心灵。具体而言,每一次师生心贴心的交流和指导有助于让违纪生逐渐步入正轨;两次随笔交流期间的目的性细微观察有助于教师对违纪生的行为矫正直击要害;每一次随笔中的文字反馈能点滴记录学生行为蜕变和仍须改进的地方。

例如,开学不久,在自习课上笔者发现一名女生向前方传递纸条,待向学生索要时,学生支支吾吾不肯交出。最后,经过调查,该名学生因受网络小说文化影响,用不文明语言将某老师戏谑为主人翁创作了不健康小说。经批评教育之后,笔者与学生保持着定期沟通。一次次的学生随笔交上来,笔者内心感知其违纪行为变化的同时,还发现其确实有敏锐的生活观察能力和较强的文字功底。通过不断引导,违纪女生发现自己的文学才华如果用对了地方,不仅可以感知生活之美,还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表达自己对社会百态的积极态度。在一次次的成长随笔跟踪交流之后,学生由一个痴迷网络小说的懵懂青年蜕变成了一名在作文大赛屡屡获奖的文艺青年。成长笔记的过程性留痕丈量着违纪生行为转变的踏实脚步。

四、心路荡涤,润泽人生

成长随笔的实施着眼于发展违纪生良好的道德认知、心理素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班主任从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劳动,而学会精神关怀是班主任专业化教育品质的核心[3]。

对教师而言,为较好地完成这一使命,班主任需要不断地涉猎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以专业化的态度为学生的人生奠基,因此,成长随笔是实施德育的过程,同时也是其展现自身道德人格魅力的过程。对学生而言,一路的叮咛与守候,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斗志,让学生回归学习初心,将个人青春期的不成熟升级为被感化后的理性客观。同时,成长随笔的跟踪续写会引发师生积极思考,通过个人精神层面的提升,不断去体恤对方,为他人着想。另外,勤于动笔也是师生自我疗伤、升级心灵、自我提高的过程。

例如,一名高一新生,因玩手机耽误学习,跟父母和班主任谈心之后仍无改变。一天早晨,妈妈跟孩子来到学校,发现其在被摔了一个手机之后还有手机,于是跟班主任商量如何应对。笔者接触后,妈妈和班主任皆表示因孩子不听话,希望年级部介入对其严加管教。对于这一棘手问题,笔者将学生带到级部旁边的会议室,并未对其任何行为进行批评和错误定性,而是让其自己静静思考,并为其及时买了早饭和中饭。下午开始跟学生进行真诚交流,结束后学生在自己的成长随笔中这样写道:“一次真正的交流让我渐渐有了不屈感,人都有竞争的本能,更何况年少轻狂的我更需要用汗水的拼搏去证明自己。如果我真正去拼,我不会比任何人差,所以我决定从现在去努力,去拼搏。”

德育工作中,教师需要把心理引导、心理干预和德育有机结合,而德育工作者要察言观色,用温情感召、帮忙排忧解烦、释放压力、找寻快乐等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信任和关爱中慢慢转变[4]。成长随笔这一德育形式的使用正是迎合这一德育手段,变冷冰冰的制度约束、德育说教为温暖人心的情感抚慰、心理激励。师生在不断接触、坦露心声、化“敌”为友后,才能心灵通达、处事客观。成长随笔在违纪生管理上的教育实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都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牙煜尧.中学生极端怪异行为成因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3(8).

体育教学随笔篇5

大学生的年龄在19至24岁之间,笔龄都在12年以上,虽然如此,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还都不会合理地使用钢笔,主要表现为握笔姿势不规范,用力方法不当等等,所以,写出的字要么显得十分局促,具体表现为行笔过重、线质僵硬、笔画局促、字形过小、结体幼稚等等;要么就是过于荒率,具体表现为行笔匆忙、笔质浮滑、笔画无序、长短失控、结构松散、随意连带,有信马由缰之感。写字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对于一个具有10年以上笔龄的人来说,如果还写不好字就不是能力问题,而应该是书写习惯(包括执笔姿势、坐位姿势、用力方法、节奏速度等等)的问题了。笔者在课堂调查中发现,有70%以上的学生书写姿势不规范,其中,男生书写姿势略好,坐姿和执笔的正确率在70%至80%之间;女生的坐姿正确率在60%左右,执笔正确率在20%至30%之间;有40%的学生承认执笔不规范影响了写字速度;大部分学生都反映写字时手指及腕部容易出现疲劳感。“拇指包食指式执笔法”是典型的不规范执笔姿势,多数学生都用这种方式执笔,而且是以女生居多,这种姿势食指离笔尖较近,视线不畅,坐姿也多不正确;拇指握笔过紧,指腕运转不灵,笔画多僵直局促。男生执笔姿势略好,但控笔能力普遍较弱,写字信马由缰,笔画和结构多有失控之处。

体育教学随笔篇6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并且做出了相应调整。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想,跟随社会的脚步,利用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课程教授。语文写作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提升学生的素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因此教师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本文对初中语文随笔训练和作文教学进行了研究。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的特点

(一)体裁比较灵活。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随笔是非常重要的写作形式,和传统的作文相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而且,随笔不会局限于传统的写作模式,不仅能达到观景抒情的目的,而且能实现议论事实的目标。另外,在文章的字数、格式及篇幅的长短方面也没有太高要求,随笔内容也可以引进其他文章内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种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思想情感比较自由。

每个人都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生物,利用语言记录内心的情感,学生在写随笔的过程中能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随笔变得更生动,能够充分反映出学生的内心思想和情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随笔的自由性和灵活性体现在表达上,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为学生的个性化语言表达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在进行随笔训练时,不仅能够将内心感受充分表达出来,而且能够提升写作水平。所以,随笔训练非常重要。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训练的措施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作文的重要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良好品德。另外,作文教学还能加深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在进行写作时,素材是最基本的材料,如果没有素材,就不能完成初中作文写作,而学生不愿意写作也是因为没有相应素材。所以,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在语文学习中,写作和阅读之间相互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加大阅读力度,从而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在以后的随笔训练中收放自如。另外,单单有课内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好的语句或者是词语,要及时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的写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找一些关于自然的文章进行阅读,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还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上网或者是书籍形式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会得心应手,提高写作质量。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随笔训练目标。

在进行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先养成随笔训练的习惯,而随笔训练是需要训练目标的,教师在制定随笔训练目标时,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随笔训练目标。比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让世界充满爱》的写作教学时,可以先给学生制定随笔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爱,养成发掘爱的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这样学生在写这篇作文时,就会才思泉涌,不会出现不知道写什么的现象。制定良好的随笔训练目标,可以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写作质量和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随笔训练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教师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转变教学观念,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制定随笔训练目标,将写作训练和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展示出学生的真实个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提高写作质量的同时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随笔篇7

一、探讨随文练笔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存在形式及教学步骤

随文练笔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因其在理解、阅读以及写作方面的多重提升作用,因而广泛受到各界教师的青睐。而对于不同地区的教学模式的差异以及所用教材的不同,教师们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着差异之处,为了更好地因材施教,他们都分别探讨了更适合自己学生的随笔形式,一下进行分条列举和解读:

(一)根据经典范文或是国学经典文章进行文本的仿写

根据经典作品进行仿写的大致形式主要以句型句式的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通篇仿写;根据主体思想进行仿写,这四类为主。

句式句型的仿写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出句子的成分构造,并明晰整个句子的字面意思以及其背后的情感表达,令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仿写。段落结构的仿写是指根据教师所传授的分段原因,以及段落大意,进行整体结构上的模仿。通篇模仿是指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对整体课文会有大致的思维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合句式仿写以及段落仿写,进行通篇的模仿。立意仿写是指学生必须明晰所选经典作品的含义以及情感表达,并根据此情感以及含义进行自己理解的表达。

(二)对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和启发,并令其进行原创写作

原创性写作的突出表现是教师教导学生对于所学的课本作品进行思维的拓展,在教室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延展性的创作。此类写作练习的形式为对文本空白的补充;对文本中故事情节的拓展;根据文本中给出的图片进行想象力的创作;将自己设想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改写等。这种原创类的随笔写作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课本中文章的理解度,同时对于其自身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三)根据已有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深入剖析,写出类似于读后感的随文作品

这类对于文本进行深化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的形式是,对学生在阅读文章中故事情节时所迸发出的情感进行捕捉和引导,并指导其写出具有自己独特想法和感情在内的随笔作品,此外还有引导学生进行文末续写和以主体文本为基础进行读后感创作等其他形式。

二、对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进行及解析分析

根据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探索以及对实践教学操作的总结,以多层面的角度对于目前小学教育中的随文练笔的教学思路的进行解析和分析。

(一)对于“写作”二字的含义理解较为模糊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以及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校教师在研究语文教学,包括写作教学在内的施教模式时,大多更注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培养,而对于写作的方面并没有果断的关注,因而会有临时起意向学生布置随笔写作的做法,而对于学生真正需要写些什么,以及写作能力与阅读能力的相互融合也理解尚浅,这就会出现,教师为了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及写作能力而硬凑出一份随文作业的情况。

(二)教师对于随文练笔作业的布置缺乏时机以及时间安排上的考虑

1.对于写作练习的安排应把握时机

在随笔类的写作安排上应注重时机的把握,充分做到使学生能够读写结合,提升综合能力,在狭义理解上,这对于学生提升其写作撰文的水平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同时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产生影响;在广义理解上,这对于调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能动性都有着关键的效果呈现和作用。

2.应对学生给予充足的习作时间,不盲目求快

通过对实践课堂的调研可以发现,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将随笔练习的时间安排在每节语文课的最后几分钟,匆匆布置的练习,匆匆完成的写作,并不会对学生写作水平产生实质性的提升。部分学生会因时间的紧迫匆匆了事,而不注重自己的写作质量,这样对于学生充分理解习作题目及含义是没有积极性的帮助的。

(三)对于学生随笔作业课后评判的重视度不足

从实践教学中可以调研到,部分教师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及课后作业批改并不是很重视。教师在面对学生习得的随笔作品时的处理十分随意,并没有对其进行认真的评价,也并没有对其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教诲,因而就会大大降低整个练笔练习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实质性的价值。

因而作为一名不仅重视学生成绩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语文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恰当且必要的评价,并对评价存有正确的认识,从鼓励学生进步的角度出发,给予其学习的热情以及信心。

三、针对目前的教学形式弊端,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思路的可行性建议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的作用提升学生的随笔写作能力,不仅在课内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课外阅读与校内教学相融合,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读物的品读和摘抄,学生在进行这类练习的同时,会潜移默化地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写作储备,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

优化小学校园的书香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具备浓厚文化气息的学习环境,使其身临其中时,便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设定譬如读书角、书香阁等语文的朗读活动中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总结

根据新课标教学要求,在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于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重视,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相关练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水平。因而,随文练笔作为小学生写作练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其作用,就是十分有必要值得探讨和分析的话题。本文从学生以及教师的角度对于相关的教学举措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如何更有效率地提升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有所帮助以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随笔篇8

(1)在课上的研究。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利用软件建立了课堂学习平台,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平台搜集学生上课的所有数据,日积月累,从而形成一个数据仓库,面对数据仓库,我们不仅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而是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技术去研究数据仓库中各种数据所隐含的丰富信息,根据分析的信息笔者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希望能更好地揭示错综复杂的教育现象的本来面貌。

(2)课堂前后的研究。2013年笔者引入一套课后评价反馈测试平台――“家教新干线”, “家教新干线”是学生在线学习的一个平台,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行为的数据都自动生成并留存,一方面易于他们后期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评估,还能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数据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笔者也不用再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的学习中偏好、难点以及共同点等,笔者只要通过分析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学习过程中规律,可以利用数据挖掘的关联分析和演变分析等功能,在学生管理数据库中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可得知各种行为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与对策。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笔者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谓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都仅仅只是数字,还谈不上数据。随着互联网、云等综合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数字云集在一起,才形成了数据。处于信息化的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是课堂,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变成了网络和线上学习,而我们传统的课堂,也将成为交流学习成果,答疑解惑的场所。这又使笔者联想起比尔・盖茨的一段话:“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的确,现在我们的教育,正在向这个方面转变,这不正是大数据环境下的教学探索吗?

体育教学随笔篇9

关键词:书法教育;挑战;现实

一、书法教育的时代挑战

(一)“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

在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其文字书写形式主要以“毛笔文化”为主。自从清朝末年下方文化逐步的流入中国,“钢笔文化”被引入到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中。“钢笔文化”具有便捷性,并且能够促进我国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扬,缩小社会文化的地域性,因此很快代替了我国传统的“毛笔文化”。尤其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中,除了钢笔之外,签字笔、铅笔等多种文字书写形式被融入到我教学生活与社会生活之中,造成我国广大社会成员对“毛笔文化”的忽视。尽管如此,“毛笔文化”的“书写意识”尚且存在,并潜伏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之中。

(二)键盘输入制约汉字书写的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均离不开电子信息设备。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教学板书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字能通过书写汉字进行学习;在传统经济建设中,企业信息均是通过文字书写进行传播与归档。因此,“汉字书写”在教育与社会发展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然而,伴随着电子设备的引进,例如电脑、手机、学习机等电子设备的引进,人们的生产生活不断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单单利用板书开展教学活动,还将多媒体设备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学习不在单单的依靠文字的书写进行学习与记忆,还利用电子设备进行网上学习;在经济建设发展中,企业已经将信息数字化,通过网络平台实施信息的交流与和合作。如今电子信息设备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导致人民对汉字的书写意识逐步下降。

二、加强和创新书法教育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

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未来,为了加强我国社会公民的书法教育,需要从青少年入手,从小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使青少年端正汉字书写态度,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因此,我国教育部门需要从各个阶层的教育等级与教育平台徒手,结合不同文化课程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书法教育,激发学生书法习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能够端正自我价值观念,认识到书法文化的重要性,在德育、智育、美育的相互作用下,提升学生的书法习作能力,使青少年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结合信息技术,创新书法教育

在当今书法教育活动中,电子信息设备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书法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精髓,科学技术是时展的重要成果,为了社会的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将书法教育与科学技术合理有效的连接在一起,使信息技术与书法教育达到双赢的发展局面。当下是知识大爆炸时代,为了迎合时展的需求与需要,我国教育部门不断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多元化,促进教学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通过运用网络设备,将我国悠久的书法文化进行数字化,不但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播到我国各个地区,还能够将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播到国外,让国外友人认识到我国书法文化的内涵与精髓。

(三)书法教育走向世界,深化文化内涵

汉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文化的传承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为了避免信息技术的冲击,需要深化书法教育理念,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书法教育理念。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为了将我国文化推广到全球范围内,首先需要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出去,使国外友人认识到书法文化的魅力,才能够真正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因此,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可以将书法教育作为文化交流途径,以此增强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三、总结: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书法教育受到时代的冲击与制约,为了提升我国公民对书法文化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提升我国书法文化在国际上的发展地位,需要我国教育部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书法教育,将书法文化信息化,推动书法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容发展与传播,促进书法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随笔篇10

一、 “我”的教育科研简况

笔者教师生涯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约30篇,教育评论、随笔超过300篇。

笔者在教师生涯中的教育科研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95年到2000年,晋升中学高级职称之前的5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约10篇;二是2010年到2012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教育教学随笔、教育评论近100篇。

前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职称晋级――相信这也是今天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巨大动力,但太过“现实”与“功利”,所以,虽然一时充满激情,但同时可能随着“功名”的到手迅速消退,往往缺乏可持续性;后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自身的表达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今天广大教师共同的教育科研动力。我们不再简单地为职称,而是因为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想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同行分享而笔耕。基于后一个原因的教育科研无疑更为主动、积极,热情会更加持久。

笔者过去几十年中的教育写作几乎从未停止,之所以如此,最初是因为喜欢写作,后来则是因为喜欢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

常常写点东西,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应该形成的习惯。因为写的过程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还是不断积累与提高的过程。在长期坚持教育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喜欢观察、思考、研究、写作的习惯,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敏锐,让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就教育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来说,我们的老师也不成任何问题,因为大家都接受过10年以上的学校教育――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接受过若干年的“师范”教育,因此,不仅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文字或者说写作功底。

就笔者个人而言,由于从教之初便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所以,与其他不少喜欢教育科研的老师相比,笔者的写作涉及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也不仅仅是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评论,还涉及教育叙事等,并有小说、散文见之《中国校园文学》《雨花》等纯文学刊物和《新华日报》《科技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文学副刊。因此,完全可以说,笔者的教育科研乃是从教育写作起航的,而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敏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对笔者后来转入教育科研帮助甚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笔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切入进行教材研究,几乎“弹无虚发”,在《语文天地》《中学语文》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实事求是调整语文教材》一文,被《光明日报》刊登。因此笔者以为,写作习惯的形成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教育科研起步阶段必须重视的工作。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日后在这上面建造高楼大厦就相对容易很多。

二、 普通教师如何从事教育科研

(一) 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进行教育科研,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眼下教育科研的热点和重点,诸多教育教学刊物各是什么定位,都有哪些版面与栏目设置,对外来稿件都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刊物要求什么样的发稿形式――是普通函件还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又要求什么格式,直接“粘贴”还是“附件”,或者两者同时发送,电子邮箱是什么,等等。收集这方面信息的渠道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1. 订阅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较大,但同时获得的信息往往十分具体、准确,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方法无法完全替代的。因为有些教育教学刊物网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原因是这些刊物可能没有上网。例如,吉林的《青年教师》、重庆师院的《师资建设》,在网上可以找到目录,却无法浏览具体内容。

2. 定期到学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收集信息方法。非常可惜的是,一般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地方图书馆,因为经费等原因,往往订阅的此类报纸杂志十分有限。

3. 登录某些“论坛”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特点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很低,十分快捷,但可能鱼目混珠,需要我们认真甄别。这其中,值得特别介绍与推荐的是“成长论坛”。

这是一家迄今为止笔者接触到的相关论坛中,信息量较大,信息比较准确、可靠的论坛。国内大约有20多家报纸杂志常年在此论坛上征稿、用稿信息。过去两年中,它让笔者获益匪浅。笔者发表的8成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与该论坛有关。举例说,2010年发表在《湖北教育》第7期上的《好教师至少是半个演员》,2011年发表在《青年教师》第3期上的《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2011年3月23日发表在《教育时报》读书版上的《网络可以深阅读》等文章,严格说来,都是“应征稿”――是笔者从“成长论坛”上看到这些刊物发出的征稿启事,触动灵机写作而成的。至于因为该论坛而获得的数十家刊物方方面面的信息,让笔者知道了“什么稿件往哪里投”一类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当然,网上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网站,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写稿发稿提供诸多帮助。

(二) 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作为教育科研,必须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唯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独到的价值。

“人无我有”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比如我们听课,一些领导和教师手机铃声时常响起,这就反映出他们对我们的授课教师缺乏尊重,而这样的做法,对我们课堂教学秩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你“发现”了吗?笔者发现了,并且写下了《听课请关机》,该文发表于2010年4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

“人有我深”,强调的是思考比一般人要更为深刻。比如说,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早已指出。笔者在《中职语文教材需要颠覆性的革命》中则指出,对中职学校来说,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中,因此,现行的语文教材应该彻底推倒,重新构建。此文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当然,现在看来,这篇论文在结构、逻辑等方面尚存在某些硬伤,但最终杂志还是将它刊发了出来。笔者相信,主要原因是因为笔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切中了中职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问题。

“人深我新”,强调的是我们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可能比别人更深的情况下,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说,今天教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大不如前,很多人认为这与我们眼下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和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职业失去了昔日的崇高感――社会缺少对教师的普遍尊重造成的。阐述这一观点的文章《重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刊发于吉林的《青年教师》2011年第3期。

(三)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让我们对所教学科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对该学科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心眼下教育界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现实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理论。否则,你怎能知道你想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有没有,你是不是比人家更深刻,是不是比人家更新颖?

(四) 写什么与怎么写

写什么并无限制。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很特别的人和事,以及我们对课程、教材、教法等任何一方面有独到的思考和发现,都可以将其形之成文。不过,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形式。比如说,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我们可以写成长篇大论的论文;假如仅仅就某一细节、某一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想法,我们或许以随笔、评论、教育叙事的方式结构成文可能更合适一些。那种只要提到教育科研便以为一定是端起架子、苦思冥想、长篇大论的想法,不仅太过狭隘,也会严重束缚自己的手脚,白白浪费很多本来可以以其他形式成篇的宝贵材料。举例说,笔者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的随笔《“找家长”要慎重》一文,就缘于聆听一位学生家长对数学教师动辄就请他去学校的抱怨,篇幅短得很,不足1000字,属于典型的“豆腐块”;刊发于《中国青年报》的《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就是因为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最大的压力之一而深有感慨,并立马写就的新闻评论。

写作灵感与冲动一旦出现的时候,笔者喜欢“立就”――于第一时间立刻写成。那种放一放、等一等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仅仅是在自己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思考清楚,需要再查一查、想一想的时候。因为笔者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一旦冲动过去,或者被另外某些人与事干扰,那么,我们原本很好可以成文的一些想法就有可能“流产”。

从写短的论文逐渐过渡到写较长的,从教材研究到教法研究,从教学研究到教育研究,从随笔、评论入手到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是我们进行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走上正轨、早日获得成功的捷径。而从自己擅长的入手,是初涉教育科研的人可以做的事,因为它能够事半功倍,这是笔者以及很多过来人的共同认识。

(五) 拒绝“论文贩子”,孕育自己的“孩子”

因为不少教师平时忽视或者不太重视教育科研,因此,当其职称晋级需要论文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东西。所以,为应一时之需,他们往往可能选择通过“论文贩子”之手,缴纳一定的费用,在某些运作不是很规范的刊物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收取版面费、编审费是违规之举;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实际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而只能增长我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我们教育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职称评审没有论文将会“一票否决”,让人怎么办?在笔者看来,既然我们的教师都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假如我们足够敏感与勤奋、努力与有心,那么在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是10年、8年,也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绝不应该缺少积累和发现,自然也绝不应该缺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而形成的论文。如此这般,“论文”还会成为你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让你不惜重金、不顾自身的形象让“论文贩子”牵着鼻子走,乖乖地当“冤大头”吗?当然,从更积极的层面来讲,当从事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水涨船高,可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六) 杂志与报纸

眼下刊发教育科研论文与相关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很多。一般而言,我们的教师对本专业的、具有学术性质的杂志比较了解,但对综合性杂志,比如说冠以《××教育》名称的就不是很了解,并且向后者投稿的教师比前者少得多。但我们知道,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教育杂志。因此,全国此类杂志总量不少,而这些教育杂志有不少其实是辟有“学科研究”,或者我们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进入的“教育研究”栏目的。

体育教学随笔篇11

当书法教育和信息技术应用携手走进语文课标时,我们深刻地明白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一样重要。不能因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而完全否定和丢弃原有的传统手段,“黑板+粉笔”就是传统教学手段中的典型代表。比起电子白板中现有的各种字体,书法粉笔字也许单一了些,但它却充满生命力,教师在一笔一划中既展现魅力又很好地实现教学。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一群讲台下张大双眼求知的学子,对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教师是如此崇拜,总是梦想着长大后我要成为“你”。不少崇拜是缘于教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作业纸上临摹教师板书上的字,渐渐地,我们发现字变漂亮了,也散发着那位被崇拜的教师的气质。黑板就是有如此神奇的效果,面对电子白板,教师的写字示范就缺少了棱角的魅力。

信息时代,请留住黑板,让教师流畅的书法粉笔字在黑板上彰显魅力。

留住黑板,让思维之花成片绽放

当电子白板和黑板在教室里并存时,我们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和三项基本功将成为教师前进的“两把刀”。电子白板虽没有黑板占地面积大,却功能齐全;黑板虽没有电子白板那么先进,却直观、随性。随着多媒体设备走进教室,教师的板书变得简化和自动化了,随着课堂生成和学习方式创新,在黑板上洋洋洒洒书写板书的教师越来越少了。

教师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是教师的基本功,然而由于电子白板的面积有限,教师在电子白板上书写板书时就显得有些拘谨。几名学生,几只粉笔,学生在黑板上尝试、错误、擦掉,再重新尝试的过程,在电子白板上显得没那么自如。

信息时代,请留住黑板,让师生随时迸发出的思维之花在黑板上成片绽放。

请留住黑板,让节能明亮永驻心灵

当投影仪的灯光和太阳的光芒同时射进教室时,我们感受到冰冷与热情同时作用的功效。教室里,当电子白板上亮起那盏投影仪的灯光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拉起了窗帘,总是怕强烈的太阳光影响了他们的视觉效果;当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时,孩子们又不由自主地拉开了窗帘,让教室更加明亮,使黑板字更加清晰。

因此,教室里有黑板的时候是温暖明亮的;教室里有黑板的时候,教师喜欢拿起粉笔在黑板的一角随时留下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或是通知,或是奖惩,或是作业布置,或是学习反馈;教室里有黑板的时候,投影仪上的那盏灯光可以不用时时亮着,不仅节能还保护设备。黑板是教室里传递信息的一扇窗,信息的呈现虽然没有电子白板那样绚丽和多彩,却也方便和节能。

体育教学随笔篇12

校本研究是为了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而开展的研究。校本研究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育教学实际为研究对象,基于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都很重视校本研究,把校本研究作为教师专业技能、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来实施。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村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一般都是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微型课题或者小课题为主。这些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易于操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是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我们教学生活当中来看,那些在课题研究中孜孜以求的教师,在教学一线总是处于领军地位,无论他们的学术素养还是教学实践,都能处于佼佼者的地位。是科研成就了这些教师,是做课题的过程促进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2.通过集体备课、同题研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集体的力量不容置疑。在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备课、同题研讨的方式,集思广益。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而多人的思维―――集体备课、同题研讨,则可能产生更科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法,更宜于在实践中推广和验证。

集体备课,同题研讨,是农村教师在实践中提高自己教学技艺、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一是优化课前思路,优化课后反馈环节,避免无效教学行为的发生;二是每一个集体备课、同题研讨活动的参与者,能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和信息;三是对比有利于鉴别与选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发校本教材,缩短教材与施教者之间的距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的自信心

新的教育理念对教材做了全新的诠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自主开发适宜于自己开展教学的补充教材,打破了教材编写的神圣感。这几年,校本教材的开发方兴未艾,以《三字经》《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读本为内容的校本教材纷纷问世,使校本教材的开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成为新教改的一大亮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农村教师结合自己所处的独特地域环境、乡土文化积淀等优势,尝试性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彰显地方文化教育特色的教材,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教师可以开发以地理环境为主的校本教材,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师可以开发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内容的校本教材,使地域文化得以传承;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教学需要,开发以培养学生技能或发挥学生特长为主的校本教材,例如,《小学生写字指导》《教你学习剪纸》《河西走廊的大秧歌》等校本教材。

二、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源泉

那些学养深厚的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都是终身学习的人。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博览群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和自身爱好的需要,经常学习教育理论经典,读大师作品,以增加自己的学养。教师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化自己的学养积淀,增强作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他的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读书,可以使教师在自己的头脑里形成自己的教育方向与教育理念,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思想意识。对农村教师来说,读书是专业成长的必需。通过阅读,与大师对话,在大师思想的引导下,感悟教育的真谛,汲取大师思想的精华,使教师的教育理念日臻成熟。

三、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打开一扇了解教育现状,探索教育未来的窗口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日常途径,要使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脱颖而出,必须让教师参与全方位的教师培训。

这几年,各级各类学校都很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架桥。国培计划全面实施,网络培训进入常态化,校本培训扎实有效,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把教育的新理念植入了教师的心中,落实在教学的行动上。

打造学习型社会,教师责无旁贷,特别是农村教师,更是农村学习型社会的引领者。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远程教育培训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目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的培训是一个让教师开阔眼界,与外界交流教学心得、解决工作困惑的重要途径。不管是自我监管的网络培训,还是离职进修,都能给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他们在培训中产生工作的新思路,接受教育的新理念,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教育教学水平的优劣,都能在课堂上得到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实践与锻炼。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使学生多学。”课堂效率,始终是教师研究和探索的目标;是教师专业水平的核心体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些年来,诸多教育工作者对高效课堂进行了广泛而有效的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师出华东师大的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被实践证明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模式,在神州大地得以推广。在语文教学中,叶圣陶、吕叔湘等前辈教育家的“大语文观”深入人心,影响了中小学教育多年。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新理论更是层出不穷。近年,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理念影响深远,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校遍布华夏大地,与新课改交相辉映,成为教育园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产生于南国广州的郭思乐教授的“生本课堂模式”,以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激扬生命光华”的主旨,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呈现出开花结果之势。

这些新理念、新模式的产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契机,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参照。科学的教育方法需要教师去探索,更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去继承,去发扬光大。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人格、尊重人的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本,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发现,是高效课堂模式的基本特质。教师引领学生探索的过程,也是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和建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

五、撰写教育随笔,是提升教师精神世界的有力武器

教育随笔,是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新途径。特别是在朱永新教授新教育理念的倡导下,一股“新教育理想”旋风在中国基础教育界兴起,无数的教师自发地加入“理想教育实验”。其中,教师撰写教育随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必要环节,是教师展示自我,进行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把教师成长纳入教育的范畴,这是新教育理论的一个独特之处。“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朱永新的新教育理论,第一次把教育者本身作为教育成长的对象纳入其中,新鲜而具有开拓意义。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用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以随笔的形式发表,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自己也可以通过阅读其他教师的随笔,了解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通过写教育随笔,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写随笔,朱永新教授认为,写教育随笔十年的教师,一定会成为名师。教育随笔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六、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甚至是名师产生的助推器

著名教育家、华东师大教授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叶澜教授的话说明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方式实现。

一是课后反思。教师上完一课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计划编写,评价课堂环节的优劣,肯定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有些教师将之取名为“教后札记”。这种方式不仅是反思,还有了探索与总结的深远意味。“教后札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教学过程的总结,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札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等。在我们的教学生活中,大多数教师会采用随笔式的教学反思,在课后随意地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策略,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是充分运用集体智慧的力量,通过教研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是一种对青年教师具有一定指导和规范意义的反思手段。教师的个人反思毕竟囿于自己的学识与教学经验,主观的东西比较多,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农村教师尤其如此。通过教研活动,借助集体的力量,反思自己的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