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3 09:23:23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1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掌握必要的物理学知识,与之建立起有效的生活联系,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物理综合素质。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善于观察生活,不断地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来分析,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原因,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分析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物理素质。

一、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一)家庭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穿衣镜、望远镜、眼镜的配戴、工厂企业、交通运输、农业灌溉、杆秤、撬杠、铡刀、跷跷板、白炽灯、日光灯、节能灯、彩灯、霓虹灯等很多常见的生活现象,其中都包含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总之,物理学知识在家庭生活中非常常见,对于生活实践、工作实践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无比重要的帮助作用。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从这些家庭现象入手来进行其背后原因的分析,不断提升自己对于物理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现象

物理学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体现在外面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早晚的天空为什么是红色的、死海不死、为什么拉车比推车省力、挑重担的人走路为什么像小跑步、为什么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我们吸汽水是“吸”上来的吗、纳米走近我们生活、不倒翁为什么搬不倒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学知识,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物理学的反映,同时具有较强的物理性。学会掌握这些知识,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能够不断地提升我们对于物理知识的认识,同时在根本上强化我们的物理综合水平,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对我们的帮助

(一)便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

善于从日常生活现象中分析物理学知识,便于我们更加深入地对物理学知识进行认识和理解,从而强化对于具体知识的吸收。比如针对于平时生活常见的各类物理学现象,如石墨炸弹的原理、微波加热原理、雷雨中的物理知识、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触电等这些现象,都暗藏着较多的物理学知识。因此,通过我们不断深入地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物理学解读,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物理水平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对于物理学科素质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通过观察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对于不断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促进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这对于自我发展和进步有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所学的物理学知识来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解读,找到其背后的物理学知识,从而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能力和物理素质,以此来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物理学科综合素质

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实现物理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对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物理学科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有效地分析,对于背后的物理学内容进行充分地研究,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讨论能力、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理是一门较为实用化的学科,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不断地提升学生对于日常现象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物理素质。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应该运用相关的物理学知识来进行解决,多动脑、多动手、多思考,从而来不断地强化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来不断地实现物理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素质和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物理与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有紧密地联系,必须要提升自身物理问题的解决效果。

三、结语

物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十分常见,善于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物理学知识,从而实现日常生活与物理学习的结合,对于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找到物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必然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物理学知识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同时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这样对于我们不断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物理学科素质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2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过百年,但我国古代人民对它的认识却很早,如夏禹时期就用“曲”酿酒,孙思邈用猪肝治疗雀目,北宋记载的“秋石阴炼法”实际上就是提取性激素[2]等。我国生物化学家吴宪提出了蛋白质变性的概念,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1999年我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成功完成了3号染色体上大约三千万个碱基对的测序任务等,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作为在校学生,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先辈精神,通过努力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报效祖国。通过理论讲述,及时融入德育内容,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5介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生物化学课程

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度高且至关重要的桥梁课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实际教学中学生学习难度大,接受知识速度慢,成为困扰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助者和促进者[3],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从绪论课开始,教师就要着手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对于生物化学的学习,首先要做到“先见林,后见树”,头脑中先有大的知识框架,明确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抓住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有效利用PPT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加深印象;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解与记忆并重的学科,相关的反应式、代谢途径、生理功能等只能靠记忆,为达到牢固记忆的效果,可借鉴一些简洁明快的“顺口溜”,如将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即苯丙氨酸、蛋氨酸(也叫甲硫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记作“笨蛋来宿舍晾一晾鞋”。同时在绪论课中征求学生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讨论他们认为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灵感。绪论作为一门课的开篇,要集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和德育性于一体[4],通过绪论课的讲授,让学生能够明确生物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要学习的大致内容、意义、方法,这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基础知识,掌握教学规律;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表情、眼神、手势、体态,营造轻松、融洽的氛围,对学生产生正面影响;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精彩的绪论教学可以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还会有新的问题、情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从而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昌洪.生物化学[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

[2]袁丽丽,赵霞,孙革新.绪论在生物化学中的重要性及其教学方法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7):55-56.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3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九单元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水)*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4

(1)怎样检验二氧化碳?(2)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3)如何证明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二、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三、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怎样证明这一点?(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四、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如何放置?(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给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能从组成上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六、化合反应氧化物

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什么叫氧化物?学会识别氧化物

七、探究S、Al的燃烧有关问题

(1)S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

(2)Al燃烧时,火柴在什么时机插入集气瓶中,为什么?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纱?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知道催化剂的重要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绵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结束时,如何操作?为什么这样?

十、探究碳和铁的燃烧

(1)在空气和纯氧中的现象分别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上述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十一、本单元的反应符号表达式

(1)碳、硫、磷、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符号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符号表达式?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二、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元素可以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四、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如:8、18、28、38、48等

五、形成“化学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微观原因是什么?

六、核外电子

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为什么说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七、原子与离子

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如:Na与Na+、S与S2-如何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八、说出几种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K、Na、Ca、Zn、Mg、Cl、Al、SO4、OH、NO3、NH4、CO3等。

九、能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根据俗名写化学式;(2)根据用途写化学式;(3)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十、能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2)计算元素间的质量比;(3)计算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M有机物等于MH+MC不含有O元素;

大于MH+MC含有O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十一、能懂商品标签上的物质成分及含量

(1)要注意标示的是物质的质量还是元素的质量,如:加钙盐CaCO3-Ca,加碘盐KIO3-I;

(2)要注意标示的单位质量与所给的质量或体积单位是否一致。

十二、能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它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含氮量理论含氮量(纯)则纯度=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广告其真实性

若标示的含氮量大于理论含氮量则是虚假广告。

十三、平均值问题

两种不等量物质混合,所得实际结果必介于两种之间。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一、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认识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

二、用微观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1)知道质量守恒的微观原因?

(2)会推断未知物质的化学式(注意有无系数)

三、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四、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1)查化学式---根据化合价;

(2)查配平---数原子数,尤其氧原子;

(3)查条件和箭头----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

五、能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必须要查;

(2)比例式必须要列;

(3)设答必须要完整;

(4)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认识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的特性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性质有什么显着的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分别有什么用途?

二、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CO2

(1)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粉末?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装置?

(2)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气体的检验和验满、验纯(可燃性气体)?

三、知道自然界的氧和碳循环,如何实现?

四、温室效应

知道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注意与空气污染、酸雨污染的防治区别。

五、探究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2)探究CO2与水、澄清水灰水反应,学会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六、知道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物理性质有哪些?(2)化学性质有哪三个?(3)如何检验CO?

七、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要熟练掌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一、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1)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2)缓慢氧化的条件(3)爆炸发生的条件;

(4)防火灭火的原理和方法;(5)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1)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2)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3)两者皆满足

三、控制变量法证明的必要条件,例:A、B、C三个条件;

具备B、C,不具备A,不成立,说明A是必要的;具备A、C,不具备B,不成立,说明B是必要的;

具备B、A,不具备C,不成立,说明C是必要的;

同时具备A、B、C,成立,说明ABC同时具备时,结论就可以成立;例:铁生锈,铜生锈;

四、燃料有关问题

石油的几种产品及主要用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知道石油是由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我国能源和资源短缺的国情;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形成?利用?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了解使用H2、CH4、C2H5OH、液化石油气、汽油、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五、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意义?不完全燃烧的后果?措施?

六、本单元有关的反应化学方程式要熟记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二、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金属的用途。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用途;如:Cu、Fe、Al。

三、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特性

举例说明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四、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百炼成钢”蕴涵着什么化学知识?列举常见的生铁和钢制品。

五、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观点出发举例说明金属的活动性不同。

六、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回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3)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4)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知道一些常见金属的矿物

有哪些常见的铁矿石和铝矿石,写出它们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九、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讨论防止锈蚀的方法

(1)铁生锈与氧气和水有关,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只与水接触,不与氧气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氧气有关,氧气必不可少;

只与氧气接触,不与水接触,不生锈,说明:生锈与水有关;水必不可少

同时与水和氧气接触,生锈,说明: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两个必不可少。

(2)防止锈蚀的原理?方法?说出几种具体做法?

十、了解从铁矿石中铁还原出来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炼铁的原理;(2)方程式?(3)实验:步骤,现象,尾气处理;

十一、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九单元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二、知道水、酒精、汽油等是常见的溶剂(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

三、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1)举例说明乳化现象;(2)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四、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与化学实验;(2)无土栽培的营养液;(3)医疗上各种注射液

五、知道一些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的

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六、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有哪几种情况?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

七、了解饱和溶液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有什么区别?如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一瓶接近饱和的NaCl/KNO3/Ca(OH)2溶液分别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变成饱和溶液。

八、了解溶解度的涵义?查看溶解度性或溶解度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1)什么叫溶解度?“20摄适度,KNO3的溶解度为31。6g”的含义是什么?

(2)溶解度曲线上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A、B两条交于一点,交点的含义是什么?

(3)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可分为哪三种情况?各举一个例子?

九、知道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气体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举例说明?

(2)20摄适度,O2的溶解度为0。031表示什么意义?

十、了解结晶现象,胆矾晶体的形成,海水制盐?

(1)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如何将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十一、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1)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2)固体作溶质和液体作溶质(或浓溶液稀释)的区别?

十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2)稀释:溶质质量不变

M浓*C浓%=M稀*C稀%或M浓*C浓%=(M浓+M水)*C稀%

(3)与方程式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酸和碱

一、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或试验某些植物花朵汁液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的变化)?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什么样的花朵汁液适合做酸碱指示剂?

二、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

(2)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或碱溶液:如何稀释浓硫酸?

四、实验探究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探究浓盐酸的挥发性?造酒时调节酸度,为何使用稀硫酸,而不用盐酸?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盐酸的用途有哪些?

(3)学会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浓硫酸的用途有哪些?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五、实验探究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实验探究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H2、CO2、CO、NH3、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NaOH和Ca(OH)2的俗称,Ca(OH)2的用途?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六、学会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2)与酸;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4)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七、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八、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九、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

一、了解NaCl、NaCO3、NaHCO3、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会粗盐提纯,粗盐提纯过程中蒸发操作需要哪些仪器?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三、如何检验CO32-?常见的沉淀有哪些?

四、初步认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1)复分解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发生?

(2)学会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五、知道一些常见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1)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氮肥/磷肥/钾肥的作用分别什么?什么叫复合肥?举几例?

(3)如何鉴别氮肥/磷肥/钾肥?

六、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

一、了解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的有机物,如:糖、淀粉、油脂、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等。

(1)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分别是什么?哪些食物富含糖类或油脂或蛋白质或纤维素?

(2)氨基酸在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淀粉的代谢过程。

二、知道某些物质(CO、甲醛、黄曲霉毒素有损人体健康,认识掌握化学知识能帮助人们抵御有害物质的侵害。

(1)CO如何使人中毒?(2)甲醛使人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3)黄曲霉毒素使人中毒原因是什么?

三、了解某些元素如:Ca、Fe、Zn、I、F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人体缺乏Ca、Fe、Zn元素对人体分别有什么影响?

四、初步认识在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们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五、能从组成上区分有机物和无机物。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5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考点: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定。

解析: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本题选B。

说明:物质的变化是中考的必考内容。除上述方式外,化学变化的实质也经常出现在试卷中。

考点24种基本反应类型(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为2~4分)

例2(2010年泰州考题)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A.SO3+H2O=H2SO4 化合反应

B.NH4HCO3NH3+H2O+CO2 分解反应

C.2Al+WO3Al2O3+W 置换反应

D.6CO2+6H2OC6H12O6+6O2 复分解反应

考点:对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

解析:根据4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进行判定即可。答案为D。

说明:根据微观粒子的变化判断反应类型;通过计算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判定反应物、生成物,进而判断反应类型;写出符合要求类型的化学方程式等都是中考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点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为2~4分)

例3(2009年青岛考题)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下图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①;

②。

(2)化学性质

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性。

考点: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解析: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水槽中试管内形成喷泉,说明氨气可溶于水,使得试管内的压强减小;水槽内的水含有酚酞,变红,说明氨水显碱性。

答案:(1)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②易溶于水。 (2)碱。

说明:物质的变化、用途都能反应出物质的性质。通过物质的用途判断物质的性质,在中考试卷中很常见。

考点4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为4~6分)

例4(2010年肇庆考题)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过的一些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重要的用途。

现有以下常见的物质: A.淀粉B.小苏打C.稀盐酸D.活性炭E.石灰石。

请按要求填空(填字母)。

(1)能吸附冰箱异味的是;

(2)使碘水变蓝色的是;

(3)蒸馒头时常用到的物质是;

(4)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考点:常见物质的用途和性质。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答案:(1)D ;(2)A; (3)B; (4)C。

说明:根据用途写出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用途都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考点5 金属活动性顺序(多以选择、填空、实验探究形式出现,分值为4分左右)

例5(2010年兰州考题)把金属X放入CuCl2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放入MgCl2溶液中无现象。则X、Cu、Mg3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A.Mg、X、CuB.Cu、X、Mg

C.Mg、Cu、XD.X、Mg、Cu

考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定。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排在其后面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答案为A。

说明:判断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判断金属与盐能否发生反应、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也是本知识点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点6质量守恒定律(多以选择、填空、计算等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6(2010年潍坊考题)物质X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上用三氧化二锑(Sb2O3)生产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H2O2=X+2H2O(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为()。

A.Sb2O5B.SbO2 C.HSbO3D.H3SbO4

考点: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答案:A。

说明: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某些现象、计算某物质质量、判断某物质的元素组成、完成化学方程式等都是中考的重要考查点。

考点7物质的分类(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为3~5分)

例7(2010年烟台考题)下列是某合作学习小组对物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

B.盐酸、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

C.不锈钢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D.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

考点:对物质分类的判定。

解析: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首先要确定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然后再根据物质的组成特点对纯净物进行分类。B中都是混合物,D中的纯碱是盐。答案为AC。

说明:从微观角度考查物质的分类、分辨不同类别物质的异同点都是中考试卷中的常见内容。

考点8物质的组成(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为3~5分)

例8(2010年兰州考题)水被称为“生命之源”, 双氧水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氢元素

C.都含有氢分子 D.都含有2个氢原子

考点:物质由元素组成。

解析: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组成都是指物质的元素组成。答案为B。

说明: 元素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元素组成来说明物质的成分或比较其含量、根据所给元素写出不同物质的化学式都是最常见的考查题目。

考点9物质的构成(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9(2009年苏州考题)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铜B.干冰C.氯化钠 D.金刚石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解析:阴阳离子构成的是化合物,阴阳离子间有规律排列,没有分子存在。答案为C。

说明:金属单质、金刚石、氧气、水、二氧化碳、氯化钠的构成是最常考的内容。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的考查也在中考试卷中屡见不鲜。

考点10分子的基本性质(多以选择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10(2010年成都考题)“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探宝。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压缩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更多氧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考点:分子间有间隔。

解析:空气被压缩是空气中各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的缘故。答案为D。

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分子很小等是分子的基本性质,是中考化学必考的内容。

考点1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11(2010年扬州考题)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

(1)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这些观点均 (填“正确”或“错误”),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 电荷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表示相应元素的原子序数)。

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填数字序号)。

选用上表中元素填空:A2B2型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一种阴离子 。

某耐火材料是由Mg、O组成的化合物,写出其化学式 。

考点: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离子结构及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答案: (1)错误,正 ;(2)②,H2O2 ,Cl-(或OH-),

MgO。

说明: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内的质子数、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和信息、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含义等知识点,都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

考点12元素的化合价(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2分)

例12(2010年肇庆考题)金属钼可用于制造火箭、导弹等耐高温材料。如果钼铅矿(PbMoO4)中的铅元素为+2价,则钼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3C. +4D.+6

考点:常见元素化合价、根据化学式求未知化合价。

解析:由于铅元素显+2价,氧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钼元素的化合价是+6。答案为D。

说明: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是该知识点的另一种考查形式。

考点13化学式的意义(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4分)

例13(2010年临沂考题 )被病菌污染的粮食会产生黄曲霉素,其化学式为C17H12O6,人类的特殊基因在黄曲霉素作用下会发生突变,继而诱发癌症。下列关于黄曲霉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黄曲霉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黄曲霉素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

C.黄曲霉素中含有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

D.黄曲霉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7:1:8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

解析:黄曲霉素是宏观物质,不能只含有几个原子。应该是一个黄曲霉素分子中有含有17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答案为C。

说明: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

考点14 化学用语的书写(多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分值约为10分)

例14(2010年广东考题 )用化学用语表示:

(1)5个氮原子;

(2)两个氢氧根离子;

(3)正六价的硫元素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6

一、精气神学说 精气神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理论,是研究宇宙中精、气、神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揭示宇宙的生成本源与发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哲学上的精气神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世界是气的产物,万物的运动都是气运动的体现,万物的变化都是气变化的结果。 (一)精、气、神的概念 1.精的概念 先秦时代的《管子•内业》论及“气”时,提出了“精”。曰:“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又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这里,精和气同义,无非指精为气中的精粹、精华部分。《黄帝内经》将“精”与“气”开始分别而论,赋予“精”以新的含义。《内经》中的“精”大多指有形的精微物质。如《灵枢•决气》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可见,中医学中所说的“精”,都是指维系生命的有形的精微物质。精气神学说中的“精”,主要是指这一含义的精,是指体内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 2.气的概念 气是古代贤哲对自然界及其物质本原的一种抽象的认识。先秦时代的贤哲就认定无形而又活泼的“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原。天地间的万物,皆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如《庄子•知北游》曰:“通天下一气耳。”从哲学意义上理解,“气”就是物质,它是构成自然界万物的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质。 中医学的气,主要是指人体之气。既然说气是构成万物的最基本物质,而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所以说气也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同时,人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都需要从“天地之气”中摄取营养物质,充养五脏之气,并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以说气又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3.神的概念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理论的一个复杂而重要的概念,它有多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自然界各种运动变化的表现及其内在规律,这是最广的含义。如《荀子•天论》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淮南子》曰:“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等,皆属此义。二是指机体内在生命活动的外在综合显现。《素问•移精变气论》中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中医诊断学》讲的“望神”,通常所说的“神色”、“神气”、“目光炯炯有神”,皆属此义。三是指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四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活动,也就是狭义的神。 (二)精、气、神的关系“精非气不盈,神非气不充;精因气融,气凭精用;气因神见,神凭气用。”(《青华秘文》),精气神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其“流行为气,凝聚为精,妙用为神”(《传习录》)。“精”是物质基础是产生“气”表现于“神”的根本,而“精”之化生又依赖于“气”。因此故人称“精”“气”“神”为人之三宝,三者是维持人体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精气神学说在传统体育养生中的应用 (一)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中医学认为精是构成人体最原始的物质,又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是相互依存,人在出生以前,先天之精便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不断摄入和化生。所以说没有先天之精,就没有后天之精。人出生之后,后天之精不断供养先天之精,使之得以充养而长盛不衰,从而发挥其生理作用。所以说没有后天之精,也就没有先天之精。无先天之精则无以生身,无后天之精则无以养身。所以我们通过后天滋养脏腑之精,来补益后天以达到补养先天不足或健身祛病之功效。由于体内的神与气都是无形的,需赖有形的精作为物质基础,因此古代气功养生之士强调练功首先实精,精满则气壮,气壮则神旺,神旺则五脏功能健旺,输布精华滋养肌肤肢节,达到养生延年祛病之目的。 (二)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气在人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气遍布全身,既可用以催血,又可用以养血,如果血不足尚可暂生,而气不足则立陷险境。故传统体育养生非常重视养气。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7

关键词:荧光物质;荧光现象;中学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3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综合实践活动是区别于学科课程的一门非学术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加强课堂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联系[1]。目前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规定学校必须执行的一门课程,已受到各个学校的重视,我们也在摸索和探寻中尝试开展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并力求在活动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2011年关于“纸巾荧光剂超标”[2]以及“猪肉发荧光”[3]等新闻报道频频见诸各类媒体,学生因这类新闻而激发出了对于荧光现象以及荧光物质的强烈好奇心。鉴于此,我们在参加化学竞赛的学生中开展了“探秘生活中常见荧光物质与荧光现象”这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化学综合活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化学研究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化学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更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其他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积累了一些实用的经验。现介绍如下。

1 实施方案

1.1 知识和技能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首先对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图书馆资料如何查询”、“中国知网如何使用”、“网络搜索引擎介绍”等几方面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获取基本知识的来源和方法。然后结合中学实际介绍“苯环的芳香性”、“刚性平面”、“电子跃迁”等基础化学知识,为学生阅读与“荧光”相关文献打下基础。最后综合实践指导老师还必须对需要进行实验操作的学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以使学生掌握该综合实践活动所需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1.2 综合实践小组的划分及研究内容和方案

为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在学校规定的课程实施时间内顺利完成,并使得学生学会团队分工合作,我们在实施该综合实践活动时按照学生个人兴趣爱好以及课题研究的几个具体方面将参加该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分为四个小组。

第一组负责查阅文献获知荧光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及荧光物质的基本结构特点。要求将文献结果整理成文并制作相应PPT在整个课程实践小组展示。

第二组学生结合文献查阅和调查,寻找日常生活及自然界中常见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要求查阅清楚所寻找到的荧光物质的结构,以及产生荧光的原因,并收集含有荧光物质的实物若干,于整个实践组展示。

第三组学生利用第二组同学寻找到的具有荧光特性的物质设计完成引发这些物质荧光现象的实验,完成相应实验报告,并拍摄实验视频或照片若干。

第四组学生通过文献分析并结合另三组同学研究成果,撰写“我眼中的荧光现象”综述。要求通过调查了解荧光现象目前在日常生活各个层面的应用实例,并结合调查的结果阐述如何正确地看待荧光现象。

2 成果呈现

2.1 第一组报告——荧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荧光物质的结构特点

该组同学利用搜索引擎以“荧光”为关键词搜索了网络资料,弄清了荧光产生的相关机理。并利用校图书馆馆藏大学教材找到了荧光物质所有具有的结构特征。在实践中提升了资料获取能力以及信息整合能力。

2.1.1 什么是荧光

常温下,当某种物质被某种波长的入射光(通常是紫外线或X射线)照射,吸收光能后即进入激发态,并发出比入射光的波长长的出射光(通常波长在可见光波段,波长400~700 nm),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5]。而萤火虫以及荧光棒则是通过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发光的现象,一般称为“化学发光”或“生物发光”,不属于我们此处研究的“荧光现象”。

2.1.2 荧光现象产生的光物理过程

具有荧光性的分子吸收入射光的能量后(如图1所示),该物质中电子从基态S0

(通常为自旋单重态)跃迁至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S1或

S2

。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释放其能量回到基态。如激发态S2 的电子可经由非常快的(短于10-12秒)内转换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稍低并具有相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S1 ,紧接着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回到基态S0 ,这里发出的光就是荧光,其频率即为νF 。由于S1 激发态的能量相对低,故在这一过程中发出的荧光的频率νF 低于入射光的频率νA。荧光态的寿命为10-8至10-5秒。

此外,电子也可以先从激发态经由系间跨越过程无辐射跃迁至能量较低且具有不同自旋多重度的激发态S1 (通常为自旋三重态),再经由系间窜跃等方式无辐射跃迁至激发态T1 ,最后以发光的方式释放出能量而回到基态S0 。由于激发态和基态S0 具有不同的自旋多重度,这一跃迁过程是被跃迁选择规则禁戒的,因而需要比释放一般荧光更长的时间(从10-4秒到数分钟乃至数小时不等)来完成该过程;当停止入射光后,物质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电子继续保持在亚稳态上并持续发光直至所有的电子回到基态,这种缓慢释放的光通常被称为磷光,磷光频率为νp 。

2.1.3 具有荧光现象物质的结构特点

发荧光的物质一般具有下列结构特点:(1)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等强吸收基团,且在一定程度上共轭体系越大,π电子的离域性越强,越易被激发而产生荧光。(2)分子的刚性平面有利于荧光产生。刚性平面结构主要可以减少分子的振动和碰撞去活的可能,有利于荧光的产生。(3)诸如-OH、-NH2、-OR等给电子取代基可使共轭体系增强,导致荧光增强[7]。

2.2 第二组报告——调查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典型荧光物质

该组同学首先通过网络和图书馆相关资料查询具有荧光性质的物质名称和结构,再分析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哪些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最后再实地寻查菜场、药店、超市等多个场地收集含有荧光物质的具体物品。通过不懈的努力共寻得日常生活中含有荧光特性物质多种(如表1所列)。

该组同学在完成本组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充分锻炼了信息获取能力,更走入了社会提升了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2.3 第三组汇报——利用生活中常见荧光物质引发荧光实验

第三小组是由整个实践小组实验能力最强,且最喜欢动手操作的学生组成的。他们不仅要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将第二小组同学收集来的含有荧光物质的各种日常物品中的荧光物质释放,还要多次实验从而摸索出观察到荧光现象的最佳途径。多次的实验不仅是实验能力的提升,更是意志的锻炼,荧光实验的成功不仅证实第二组同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是化学的基础。

2.3.1 实验1 叶绿素荧光实验

所需仪器与试剂:紫外光源(波长315~400 nm)、研钵和研杵、100 mL烧杯、3~5片菠菜叶子、95%乙醇。(此处使用紫外光源为网购一般驱虫用的黑光灯)

实验过程:取2~3片菠菜叶在研钵中磨碎,然后将研碎的菠菜叶溶解在50 mL 95%乙醇中,过滤得滤液。在暗室用紫外光源照射菠菜汁,观察荧光。如果观察不到荧光,加入乙醇稀释该溶液。实验观察到绿色溶液在紫外灯照射下呈现红色荧光。

2.3.2 实验2 原卟啉荧光实验

所需仪器与试剂:紫外光源(波长315~400 nm)、100 mL烧杯、棕色壳鸡蛋2只、0.1 mol/L盐酸。

实验过程:将2只棕色蛋壳放入50 mL 0.1 mol/L盐酸中,盐酸与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鸡蛋壳表面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待碳酸钙反应完毕后,蛋壳中的原卟啉被释放出来。在暗室中用紫外灯照射含有原卟啉的溶液,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现象。

2.3.3 实验3 维生素B2荧光实验

所需仪器与试剂:紫外光源(波长315~400 nm)、100 mL烧杯、研钵和研杵。

实验过程:在研钵中将复合维生素片研磨成粉末,并将粉末转移到烧杯中加50 mL水溶解,随后在暗室中用紫外光照射,可观察到黄绿色荧光现象。

2.3.4 实验4 奎宁荧光实验

所需仪器与试剂:紫外光源(波长315~400 nm)、100 mL烧杯、黑松汽水或通力水。

实验过程:将黑松汽水倒入烧杯中,直接在暗室中用紫外灯照射,可观察到红色荧光。

2.4 第四组汇报——如何正确看待荧光现象

第四组同学通过网络和各类期刊文献调查荧光现象的应用范围、应用实例以及应用原理,并将所调查的结果写成综述,在整个综合实践小组展示。学生在综述的过程中学习了科技文献的写作,提升了资料整合能力。

2.4.1 荧光现象的应用综述

2.4.2 对于荧光现象的评价

荧光现象是特殊结构的物质产生的特殊光化学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此类现象并不神秘,我们应从容看待,遇到诸如“猪肉荧光”等新闻报道时不应为事物表面的“神秘”所蒙蔽,而应具有从事物本质看待具体问题的基本观念。此外,正确利用荧光物质和荧光现象可更多发展科技,造福人类。如奎宁等物质本身具有荧光性,但人们关注这类物质荧光性以外的用途,也是对物质应用的不同方面。同时也应注意荧光现象使用的适度问题,如利用荧光物质给纸类等增白不应一味追求“白”而忽略荧光物质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只有根据生产生活实际,合理适度利用荧光现象才是科学的做法。

3 总结与反思

本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尝试在学生中开展的一个较具学科深度的研究课题。通过该课题的开展,我们认为化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应充分关注生产生活热点与学生的兴趣点,兼顾这两点的课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的动力与激情。

本活动的开展教师并未完全放手,而是在最初的知识准备阶段和活动小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是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

该综合实践活动从内容上看,涉及理论的学习,文献的查找、实验的开展、物质的寻求等多个方面,要求学生通力合作方可完成。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宗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应兼顾以上所述各个层面。

从最终呈现的活动成果来看,我们的研究并未能涵盖“荧光现象”的所有问题,研究的结果也未能提出创新的观点。但综合实践活动侧重于学生科研意识、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阎蒙钢,马旭明.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8,(2):29~30.

[2] http://finance.jrj.com.cn/consumer/2011/11/22151411619339. shtml.

[3] http://apsafe.cn/zhuanti/fgzr/.

[4]许世生,董占伟等.因地制宜地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化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案例[J].化学教育,2010,(8):28~31.

[5][6]荧光(百度互动百科)http://hudong.com/wiki/%E8-%8D%A7%E5%85%89.

[7]华中师范大学等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3~55.

[8][12]张奚宁,马君等.激光诱导荧光光谱中内源性原卟啉Ⅸ对胃癌生长状态的标示作用[J].激光生物学报,2008,(6):720~722.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8

二、命题原则

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业基础会考是考核学生化学学习能否达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的内容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命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使绝大多数认真学习的学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考试目标要求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下列四个层次。一般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低层次的要求。

A: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即识别“是什么”)

B: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即明确“是什么”)

C: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即懂得“为什么”)

D: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即能够“综合应用”)

2.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初步学习、模仿”、“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应用”三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技能性学习目标可有机结合纸笔测验和实验操作考查进行考核。

3.《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相关的体验性学习目标可有机渗透到“考试内容”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

四、考试内容

化学1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3.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

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4.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 化学变化的本质 

6.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

7.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

 

 

8.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

等方法

9.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

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A

A

 

A

 

B

B

B

 

B

 

 

 

B

 

A

 

 

 

 

 

 

关注现代化学发展的新成就

 

 

 

 

 

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

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认识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的作用

    能说出化学与人类衣、食、住、行的密切关系;化学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化学在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懂得赞赏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

 

1.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物质的检验(Cl-、Ag+、SO42-、CO32-等离子)

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实验安全与实验工作习惯     

 

 

 

6.实验能力

 

 

7.实验方法

B

 

B

 

B

B

B

 

 

 

B

 

 

A

 

 

    有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初步学会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等方法

    初步学会溶液配制的实验技能

具有实验安全意识,能识别常见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基本的安全措施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实验,会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学习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1.物质的分类

 

 

 

2.胶体

 

 

3.钠的物理性质

4.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的反

应)

5.钠的重要化合物

过氧化钠(颜色、状态)

碳酸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碳酸氢钠(物理性质、与酸的反应、热稳定性、用途)

6.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7.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二氧化碳的反应)

8.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氧化铁、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9.铝的重要化合物

氧化铝(两性氧化物;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氢氧化铝(两性氢氧化物;与强酸、强碱的反应)

10.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11.铁的化学性质(与氯气的反应)

12.二价铁与三价铁的相互转化

13.铜的物理性质

14.合金材料(铝合金、铁合金、铜合金)

15.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

 

 

16.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7.离子反应

 

 

 

18.氧化还原反应

 

 

 

19.氯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0.氯气的化学性质(与铁、铜、钠、氢气、水、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

21.次氯酸的漂白性

22.溴和碘(颜色,状态,在水、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性,氧化性强弱比较)

23.氮气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氢

气的反应)

24.氮的重要化合物

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颜色、

状态、气味;二氧化氮与水的

反应)

氨(物理性质、与水、氯化氢、

氧气的反应)

铵盐(受热分解、与碱反应)

硝酸(浓硝酸与铜、木炭的反

应;分解反应;使铁、铝钝化;

稀硝酸与铜的反应)

25.硫(颜色、状态、用途、与氧

气反应)

26.硫的重要化合物

二氧化硫(颜色、状态、气味、

溶解性;与氧气、水的反应)

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浓硫酸(与铜、木炭的反应、

使铁、铝钝化)

27.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8.硅的物理性质

29.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与氧化

钙、氢氧化钠溶液、焦炭的反

应)

30.硅酸盐(玻璃、水泥和陶瓷)

 

B

 

 

 

A

 

 

B

B

 

 

A

B

 

B

 

A

B

 

 B

 

 

B

 

B

 

B

B

B

B

A

 

A

 

 

A

B

 

 

 

B

 

 

 

B

B

 

 

B

A

 

 

B

 

 

B

 

 

B

 

B

B

 

 

A

 

 

B

 

B

B

 

A

A

B

 

 

A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常见化学反应分类(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氧化还原和非氧化还原;离子反应)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区别溶液、胶体和浊液

 

 

 

 

 

 

 

 

 

 

 

 

 

 

 

 

 

 

 

   

 

 

 

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能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可溶性正盐的电离方程式

 

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气体、水生成),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能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能判断氧化剂、还原剂;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了解氮氧化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了解铵态氮肥

认识氨氧化法生产硝酸的反应原理

 

 

 

 

了解二氧化硫气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认识由SO2生产硫酸的反应原理

 

 

知道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知道二氧化硅可以制造光导纤维

 

 

了解玻璃、水泥和陶瓷等硅酸盐产品的用途

化学2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

知识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4.元素周期律

 

5.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6.周期和族

7.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8.化学键

9.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10.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1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

特征

12.同分异构现象

A

B

 

B

B

 

A

B

A

 

 

A

A

B

B

 

A

 

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讨论第三周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变化规律

 

 

知道碱金属、ⅦA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感受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了解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

能以丁烷为例说明同分异构现象

2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原电池

 

5.电池的应用

 

6.化学反应速率

7.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物的性质、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

8.可逆反应

9.化学平衡

A

 

A

B

 

A

 

A

 

A

A

 

 

A

A

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能以铜锌原电池为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

知道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

 

1.烃、烷烃

2.甲烷的化学性质(燃烧、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3.乙烯的结构

4.乙烯的化学性质(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溴的加成反应)

5.苯的结构

6.苯的性质(燃烧、与硝酸的取代反应)

7.石油炼制(分馏、裂化、裂解)

8.煤的干馏

9.乙醇的结构

10.乙醇的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11.乙酸的结构

12.乙酸的化学性质(酸性、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13.酯和油脂(酯、油脂的组成和油脂的水解反应)

14.糖类 [组成、分类(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

15.葡萄糖的性质(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16.蛋白质的组成(组成元素、氨基酸)

17.蛋白质的性质[在某些浓盐溶液中的析出、变性(凝聚或聚沉)]

18.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纤维)

 

19.乙烯、氯乙烯的加聚反应

 

20.海水的综合利用(晒盐,氯、溴、镁的提取)

 

 

21.酸雨的防治

 

22.绿色化学

A

B

 

A

B

 

A

B

 

A

A

A

B

 

A

B

 

A

 

A

 

A

 

A

 

A

 

A

 

 

A

 

B

 

 

 

A

 

A

 

 

 

 

认识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认识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意义

 

 

认识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油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糖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举例说明高分子材料在生活等领域中的应用,说明合成新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认识聚乙烯、聚氯乙烯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能以海水等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为例,了解化学方法在实现物质间转化中的作用,认识化学方法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能以酸雨的防治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知道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化学与生活

主题

知识内容

考试要求

备注

1

 

 

 

1.食品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

2.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3.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特点(蛋白质的盐析、变性、水解)

 

4.人体必需的维生素

 

 

5.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6.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7.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8.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9.常见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疏松剂)]的组成和作用

10.膨松剂:NaHCO3的性质

11.某些药物(胃舒平、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A

 

A

B

 

 

A

 

 

B

 

 

B

B

A

 

A

 

 

B

B

    知道食品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

 

知道人体共有八种必需氨基酸,知道哪些常见食品中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知道常见的几种人体必需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了解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知道维生素C的还原性

知道常见的几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及其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知道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在人体中消化和吸收的某些反应

知道防腐剂、着色剂、膨松剂(疏松剂)的合理使用

 

 

知道安全用药常识和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2

 

 

1.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2.居室装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作

3.金属和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4.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5.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铁、铜的化学腐蚀;铁的电化学腐蚀)

6.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7.水泥、玻璃和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8.生活中常见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A

 

A

 

A

A

A

 

A

A

 

A

 

    知道生活中的常见材料,知道化学在发展生活用材料中的重要作用

    知道居室装修材料可能对居住环境造成的影响

   

 

 

 

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知道高分子材料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3

 

1.水污染造成的危害

2.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3.大气主要污染物

4.减少或消除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5.主要的居室空气污染物

 

6.“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7.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B

A

 

A

A

 

A

 

A

 

A

 

 

 

 

 

 

 

 

了解甲醛、一氧化碳、苯等主要居室空气污染物对人体能产生危害

知道“白色污染”,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知道防治土壤污染、保护环境的要求,能举例说明废水处理、垃圾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处理的方法

[说明:根据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本内容标准时,还参考了我省应届学生使用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即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化学1(必修)》、《化学2(必修)》、《化学与生活》等相关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五、考试形式

普通高中学生化学学业基础会考采取闭卷、纸笔测试方式进行。对化学实验技能部分另以实验考核的方式进行。

六、试卷难度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 约80%

中等难题(难度值0.60~0.80) 约10%

稍难题(难度值0.40~0.60) 约10%

全卷难度值约为0.80~0.85

七、试卷结构

1.试卷包括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模块知识内容比例

化学1 约40%

化学2 约40%

化学与生活 约20%

4. 试题知识内容比例

(1)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约30%

其中:化学概念、理论 约22%

化学计算 约8%

(2)元素化合物知识 约50%

其中: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 约3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 约14%

(3)化学实验 约20%

5.试题题型比例

(1)选择题 (共22小题) 44%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9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10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11

中图分类号:S7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1003102

1 引言

与传统学校一样,实践学校也是育人的环境,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丰富个性的空间[1]。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在温州乃至浙江省范围,是一所植物资源最为丰富、最具优势的一所实践学校,因此对它的校园植物进行研究探索,一方面对于开展学生综合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实践学校植物绿化管理提供借b。

2 实践学校概述

2.1 传统学校

传统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2]。

2.2 实践学校

实践学校是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场所。传统学校的课堂只是学生接受常规教育的一个方面,而实践学校是学生的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肩负着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实践学校主要是围绕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开展生存体验、素质拓展、科学实践、专题教育4大领域的实践活动。

3 校园植物种植设计常见问题及措施

3.1 栽植养护观念不合理

当前温州市各实践学校普遍存在只重视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绿化重视度不高,导致校园植物成活率低、成活效果差、植物景观不良,造成的原因除了园林设计的因素外,绿化施工过程中对植物栽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是其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重栽植轻养护,俗话说“三分栽植、七分养护”,这就说明了养护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栽植不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实际上在绿化种植过程中,往往追求效率,对栽植与养护的关系缺乏正确认识,对树木的“三分”栽植存在不重视,从而导致景观不理想。

不仅要认识到三分的栽植重要性,因为栽植是园林绿化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对栽植的时间、树种的选择、种植土等必要条件不重视,那么会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低或者成活效果差。如该校的温室周边绿化,当初基建的时候填入了大量的矿渣,种植土覆盖不够,导致后期植物生长不良,树势减弱,甚至死亡。后期更新苗木时候,每次都要深挖,将矿渣石块挖出再回填种植土后进行种植。当然也要认识到七分养护关键性,植物合理栽植成活后,能否健康生长,能否尽早的体现出它原有的自然美的景观效果,这就需要取决于养护管理水平了。除此之外,还可通过制订校园绿化管理制度达到管理的目的,把绿化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种植物都有人管理。通过对学校绿化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建立校园指数绿化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3.2 有毒性植物的应用

在园林绿化中,由于有毒植物的枝、叶、花、果等一般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这些有毒植物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校园的植物种植设计中,既要做到植物景观效益的科学搭配,也要注意有毒植物的合理应用,让师生在景色优美的环境中学习和工作,不会因为有毒植物产生心里恐惧或因有毒物质造成伤害。

由于来校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多是未成年人,他们对植物认识较少,不能很好的辨识植物和保护自己,因此在校园的主干道、小游园、教学场地等地方,要充分考虑其安全,为每种植物增添植物标牌,让学生学习和认识植物相关知识,特别是标注有毒植物的毒性知识,以免学生发生误食中毒。一般校园中常见的有毒植物,如植物全株有毒的夹竹桃,全株含有强心甙类的致命性的毒素,一旦造成误食中毒,会产生恶心、呕吐、心率不齐,严重的会失去知觉或死亡;红背桂,全株带毒,会分泌促癌物质,合欢、女贞、紫藤的果实,苏铁的种子也是有毒的,如果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严重会死亡;酢浆草也是有毒植物,食用过多也会中毒,影响健康。

因此,在校园绿化种植设计中应考虑多用无毒或微毒的观赏植物,少用或不用大毒植物。在配置的地点,特别是花、果鲜艳的有毒植物应尽量种植在让人尤其是未成年人难以接触的地方,不要种在显眼的道路、建筑周围。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植物识别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对常见中毒植物有所了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 地被植物的种植

凡能覆盖地面的植物均称为地被植物,除草本植物外,木本植物中的矮小丛木、偃伏性或半蔓性的灌木以及藤木均可能用作园林地被植物[3]。目前大多数实践学校对地被植物的应用不够重视,种植单一,大多数是以草坪代替。草坪是现代园林造景的常见景观,由于其种植方便、生长迅速、绿化效果快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在校园中只顾眼前的快速效益,大面积使用草坪景观,会造成较大的问题。因为草坪的养护专业化程度高,养护成本大,生命周期短,而且绿化形式单一,不及灌木、乔木的绿化效果,时间越长,绿化效果越差。

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目前常用的地被植物有13种,学校在种植地被植物时,充分考虑了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在全光、半阴、干旱、潮湿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生长,还可弥补上层乔木的缓慢生长,形成良好的整体景观效果,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收到较好观赏效果。如萱草、吉祥草、络石、麦冬等均是优良的地被植物,抗性强,不易遭受病虫害危害,可在校园绿化中大力推广(表1)。

5 结语

当今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使得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实践学校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因而如何建设优秀的校园环境将实践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校园应当安排得美观,成为一个快意的场所,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地方”。可见,营造一个美丽而温馨的校园环境,对师生的生活、学习、工作、自身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植物景观对学生的影响也许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而且学生的生活经历不够丰富、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学生间个性差异也比较大,对植物文化性景观的理解也会千差万别,但是植物景观的内在意义与文学艺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有密切的联系,这就需要我们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重视校园的植物种植设计及管理,让老师和学生能够置身于美丽的校园中,在潜移默化中去认识、感悟、思考和体验。

参考文献:

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篇12

08年第2题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糖类),07年第2题考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食谱),06年第1题考查富含油脂的物质,05年第1题考查富含蛋白质的物质,跟生活关系最密切,与同学们学的六大营养物质有联系,与物质分类有联系。

08年第3题考查化学式意义(复方蒿甲醚),07年第5题考查化学式意义(丙烷),06年第3题关于豆腐(其实是氨基酸)的题与05年第7题有关茶叶(其实是单宁酸)考查物质组成和分子构成极其相似,也均与生活相关。05年第3题有关铁画与06年第15题铜陵铜工艺品中着名的四喜娃娃均为考查金属锈蚀,且都为生活中物质,并都为铁与铜两种金属。

08年第4题考查实验操作,07年第8题考查实验方法和操作, 06年第4题与05年第6题也很相似,均为考查实验操作。

08年第5 题考查物质性质描述及判断,06年第5题考查物质的性质。

08年第6题考查对常见的化学肥料特性的了解和秸秆燃烧会污染环境的认识。07年第3题考查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06年第11题与05年第5,8,13题均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

08年第7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常见氢、氧元素部分信息,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07年第6题考查提取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和应用。

08年第8题考查化学观念(元素守恒、分子运动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等),07年第9题考查化学学习思维方法(考推理),06年第7题考现象, 05年第10题考相等。

08年第9题考查物质简单分分类, 07年第7题考查化学方程式、元素、物质分类、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

08年第10题考查溶解度曲线判定,07年第10题考查溶液的状态、溶解度,06年第7,8,9,10题均考察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当然还包括其它知识点,但基本都是课本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与05年第9,10题包含的溶液知识比加大了不少(05年第10题多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会计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07年第4题考查家庭小实验,生活中能完成的实验。06年第6题和生活中的化学有关,和健康生活有关,与05年第2题、第5题相似。

08年第11题考查物质分类、性质和用途(灯泡中的物质),07年第11题考查物质分类、提纯(电池中的物质),06年第12题(“神舟”六号),13题与05年第4题,第11题(铅笔)的第(1)小题均主要涉及物质分类方面的知识。

08年第12题考查生活中常见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特点, 07年第12题考查金属、分子性质、物质检测、物质性质, 06年第5题考察常见物质的性质与05年第4,11题,第16题第(2)小题类似,均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

08年第13题考查金属与金属矿物(炼铁),07年第13题考查酸、盐性质,06年第14题与05年第14题均考查了碱液与酚酞的反应。

08年第14题考查空气成分的实验探究,07年第14题考查氮气的制取实验探究、氢氧化钠、浓硫酸、红磷性质、空气成分验证,06年第15题实验设计题与05年第15,16题的有关实验部分还是重点突出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

08年第15题取材人教版高中新教材必修一实验3-4,“铝和酸反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重点考查学生设计实验能力,通过三组实验的对比探究影响反应速率因素,同时涉及到数据处理、结论和解释等,07年第15题考查过氧化氢制氧气实验探究。 06年第14题实验方案的书写。

08年第16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简单计算,07年第16题考查综合计算,06年第16题与05年第17题的第(2)小题考查化学反应类型,计算均为常规计算方法,06年还又进一步突出了有关溶液的知识(常规的浓度计算)。

06年第13题与05年第12题简直就是孪生姐妹,考查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二部分 展望09安徽中考及复习对策

纵观安徽课改区出现的这四份试卷,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中考试题体现了重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命题指导思想新,试卷题型新颖、灵活,增加了开放性。主观试题比例增大,结合现实情境问题、与实验探究有关的问题、考查应用概念和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题型大量涌现,形成了围绕考查学生全面素质的热点问题而出现的新理念试题,使靠“题海”应试的策略失灵。

但通过上面的试题分析,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题型和题目数量相对稳定,题目变来变去,始终还是围绕课本的基本知识点在转,只要让同学们真正弄懂了这些基本知识(不是靠死记硬背),自然可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无招胜有招。

1.下面列出这四年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我相信这也将是09年中考的考点。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合价、物质的分类、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元素周期表的初步认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原理、对溶液的认识(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及乳化现象等)、化学与生活、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pH)、资源问题(包括空气、水、能源、金属及矿物)、污染问题(水、空气、土壤)、燃烧与灭火、水的净化

及电解、常用的金属材料及其炼制、能量转变等。 1.2常见实验操作错误和重要实验操作步骤(以课本出现插图的为重点)。

1.3常规计算(有关溶液和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花样百出的复杂的计算题上。

2.09年中考化学试卷试题肯定会充分体现“重视基础,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的命题原则。

近年来中考化学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指导思想明确,试题水平较稳定,实现稳中求实。(2)严格依据课程标准、调整意见和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3)着重体现双基要求。(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考查。(5)题量适中,试题有较大的覆盖面。(6)题型基本稳定,逐步变化。(7)编排由易到难,形成梯度。(8)重视实验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考查。(9)逐步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考查。

3.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3.1研究《课程标准》、《中考纲要》,紧扣考点、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中考的范围和要求,是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对于中考复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考纲要》是具体的命题说明,它有更大的针对性。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中考纲要》。在复习阶段,要切实落实好“基础”,全面系统地复习,认真用好教材,不遗漏一个知识点。首先,复习应紧扣教材,深化教材,活化教材。要研究以前做过的经典好题,熟记基本解题方法。基础夯实了,能力提高才有了根基。纵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基本上都是教材内容的重现,涵盖实验、概念、规律、例题习题、小实验、阅读材料,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所以要研究和利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特别要注意教材中的化学概念和伴随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对比法),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二是要高于教材、不拘泥于教材。目前的化学命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重现,而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灵活进行考查,命题的基本思路已经越来越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所以复习教材要“活”,力戒死记硬背,要做到真正理解、运用,会演绎、会迁移。

3.2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