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3 09:23:26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1

当信息被传达时,大多数人会因为怕达不到社会的期望值而羞于表达他们的想法。 人们常常在谈话中倾向于保留自己的想法。有效的沟通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沟通口才技巧二、理解沟通的细微差别

沟通早已不再局限于口头的交流,而变成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有效方式。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干扰和扭曲信息传递的因素,在传达的过程中信息的内容和含义经常会被误解。理解了这种微妙的差别,会使你更加意识到自我提高的需要。

沟通口才与技巧三、善于倾听

沟通不是单向的过程。倾听与说话一样重要。事实上,大多数交际专家都认为,理想的沟通者听要比说的多。倾诉能缓解人际关系的烦恼,这听起来令人振奋,但有时候仅仅倾听就能获得成功。它不仅能丰富你的交际经验,还能让你在其他人身上获得更多的共鸣。

沟通口才与技巧四、保持眼神的交流

每一个谈话者都认为,吸引听众的完美方式就是与其保持眼神的交流。谈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往往会将其摇摆不定的注意力吸引到交谈中。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沟通技巧,想吸引住你的听众的注意力,记得说话时直视他的眼睛。眼神的交流能使谈话者的注意力无形之中集中起来。如果没有眼神的交流,言语交际甚至是完全无用的。

沟通口才与技巧五、交谈中,触摸对方的手臂

在谈话中,把手放在对方胳膊上这样的微小动作,可以帮助你们之间建立一种微妙的默契!触碰满足了双方肢体接触的良好愿望,你会发现你们的情绪都变得平和。很快你会发现这个小动作给你带来不可思议的好处:面对你提出的要求,别人不再毫无情面的直接说不了!身体语言多多益善,但也要注意分寸,不熟的人太亲密反而会怪怪的哦。

沟通口才与技巧六、别再绷着脸了,笑一笑

不要以为只有心情好才能笑,研究证明,假装微笑其实是个心理假动作,仅仅微笑这个动作也会让你更开心。当然前提是你那会儿心理并不难受。当我们微笑的时候,大脑会向我们传递信息:我很幸福。然后我们的身体就会放松下来。而当我们向别人微笑时,对方也会感觉更舒服,大部分人都会回报以微笑,这个良性循环的确会使我们更快乐。

沟通口才与技巧七、跟朋友聊天时,站得近一点

与朋友亲人聊天甚至出游时,任何时候,我们都习惯跟人保持着自己的安全距离。每个人的安全距离是由个人经历、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甚至职业习惯决定的,远近不一,但是距离并不一定总是产生美,有时候恰恰是这个距离成为你和朋友之间隔阂的罪魁祸首。下次与朋友谈话时,勇敢地迈近一点吧,你会发现站得近,你们的心灵也更近了一些。

沟通口才与技巧八、其他有效的沟通方式

人类是优秀的竞争者。我们在生活中与他人竞争,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新事物。要提高我们的交际技巧,最好的途径是向别人学习。只有通过观察他人你才有机会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观察其他的谈话者会使你学到别人的优点。寻找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同伴并密切观察他们。模仿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不但能像他们一样擅长交际,而且还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沟通口才与技巧九、与人交往时,说出你对他的欣赏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2

[中图分类号]H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56-0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秘书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出现了不同行业的专门秘书,商务秘书就是行业细化的结果。商务秘书的工作范围很广,几乎覆盖了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营者的各个层次。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的成败不仅在于产品的质量,员工的素质能力及其工作效率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秘书既处于企业的管理层,又是连接上下级沟通的桥梁,在企业的运转中地位显著。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秘书人员除了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与秘书素养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而在商务秘书的职业技能中,语言表达能力是核心技能,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商务秘书语言表达能力的形式

语言表达能力就是通过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等形式传递信息、相互交往、合作共事的本领。可以说,秘书的各项工作都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运用。

(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口语是秘书工作最直接的一种形式,秘书工作的性质更加决定了其口才的重要性。商务秘书处在公司经营管理层,除了要在公司内部上下级交流沟通之外,还要对外交际,专业的口语能力就成为秘书人员的必备技能。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速适中,简洁准确;语言平实,语气自然;语言规范,坚持原则;温和有礼,不卑不亢。

(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秘书除了要有较好的口才之外,书写能力也是极其重要的,优秀的秘书应该是既能说又能写的。商务秘书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交流和沟通的对象、内容和环境等因素选择不同的语言要素和语言风格,因此对于秘书人员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的学习能力,对党和国家的政策及各种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精通,对其他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能够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这种能力是一个优秀秘书不可或缺的。

(三)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人的表情、动作和体态姿势等非言语交际形式在工作中能够起到辅助交际的作用,能够体现说话人的思想情感,这种非言语交际的形式即为体态语言。体态语是一种辅的表达方法,伴随语言行为的发生,和有声语言相比,在表达感情、交流思想方面更直观、更形象。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手势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意思,获取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双方沟通,提高交流质量。

二、商务秘书缺乏语言技巧可能造成的影响

王总带着秘书小刘参加商务洽谈会,王总公开发表了下一季度商业发展计划,洽谈会上,小刘直接指出王总采用的统计方法不正确导致计划中统计数据不准确。这一举动惹得王总很不高兴,提前离开了洽谈会。会后老秘书给小刘提醒说,提意见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要照顾到别人的感受,尤其是领导。你在这么多人的场合跟领导提意见,虽说你的意见是对的,但是让领导下不了台,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提意见不分场合,不照顾别人感受,是秘书工作的一大禁忌。案例中刘秘书的做法就是没有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也没有分清场合。正因为刘秘书的这一举动,丢了领导的面子,这样很容易引起领导的不满,不利于维护秘书与领导间良好的交往关系。秘书在与领导相处的过程中,若发现领导的言语或行为存在错误,应该适当提醒并注意说话方式。如何使自己的意见被领导采纳,又不致使领导反感,是很讲究艺术的。

案例中,刘秘书提问题没有错,但是,他在公共场合没有给领导留下回旋的余地而直接指出领导错误,使领导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其正确做法是,首先,选择适合提意见的场合,比如会前或者会后和领导私下商谈,这样有利于维护领导的面子;其次,选择恰当的方法,比如私下提醒领导而不是当面指责,这样效果会好很多。同时也要注意语言表达,即商务秘书的语言技巧。比如当商务秘书认为领导的决策不正确时,如果是事前,可以婉转地提出正确的做法以代替目前的决策,要和领导商量;如果事后且已经实施并产生了损失,不要埋怨领导,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前因后果,分析其中出错的环节,促使领导重新思考,做出正确决策。缺乏语言技巧或是错误的语言技巧都可能影响商务秘书与领导之间的关系。要做一名合格的商务秘书,对领导言听计从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毫无选择的,因为每一位领导并不是总是正确的,可领导又都希望自己是正确的,因此,提意见时的语言技巧就极为重要。秘书对工作负责,就要敢于提意见,并且善于提意见。但作为商务秘书,在向领导进谏时一定要运用适当的语言技巧,让领导乐于接受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恰当的语言会令领导产生反感,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最后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反而得不偿失。

三、商务秘书掌握语言能力的意义

商务秘书处于商业环境之中,导致其不得不掌握一定的语言智慧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另外,很多领导都希望秘书能够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而一个能够正确掌握并运用语言智慧的商务秘书,便是能够帮助领导的左膀右臂,这样就使得领导能够从繁忙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一)语言能力是秘书的核心竞争力

秘书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决定了语言能力在其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秘书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与秘书人员的语言技巧是直接相关的。秘书语言技巧高,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走向成功;反之,则可能会降低工作质量导致失败。社会越发展,越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公平竞争,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尤是其如此。语言运用就成为了竞争的关键,要想成功就必须掌握语言技巧。当今商业社会急需大批训练有素、能力卓著的职业秘书,企业的老板和职业经理人已经日益认识到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只有依靠秘书的协助,自己才能更有效地从事经营和管理。商务秘书的语言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职业技能,必须重点培养。因此,掌握秘书语言技巧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合格的商务秘书,业务能力、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和熟练掌握语言技巧一样都不可或缺。语言能力是商务秘书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衡量个人能力、涵养、学识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口语表达是重要的职业技能,它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助于秘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语言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办公室效率

由于缺乏理论及传统的影响,导致我国在秘书制度方面并非完美无缺,许多秘书在工作中语言表达过于随意。商务秘书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到方方面面的人,若不考虑工作关系,一味地根据个人喜好表达想法,而不注意自己的言语,完全忽视工作环境随心所欲,则会给工作的严肃性造成威胁。这是因为秘书认为自己表达的是真实的想法,是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的表现,其实,这种在任何场合都想说就说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表达方式容易与他人产生误会、分歧,在与领导交流时也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归根结底在于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文也提到过,正确的语言技巧能够形成良好的交往关系,能够营造融洽的气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商务秘书的办公效率。现代化的办公室工作,秘书不仅要能说,而且要能写,这是现代化条件下秘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与传统“笔杆子”型的秘书相比,现代秘书要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社会环境,掌握语言智慧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语言能力是现代化社会交往的必然趋势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促使我们的思想也随之发生变化,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形式,这些变化体现在我们平时的交际中。不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不同的交际目的,反映不同的会话含义,传递不同的语用信息。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成为了地球村,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的功能则大大增强。中国古代的“说客”以口才去打动诸侯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有“一言可以兴邦”之说,可见语言交际的重要作用。

西方国家也很重视语言的重要作用,把代表语言的“舌头”作为珍宝,美国在许多大学设置“说学系”,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专门的语言交际人才。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对商务秘书的需求大大增加,对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语言交际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秘书,在企业中要协助领导综合处理各方面的情况,诸如接待客户、办文办事、处理信息、协调各个方面等,除了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之外,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判定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与文化涵养。秘书的语言交际能力怎么样关系到工作的效率,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形象,因此掌握语言智慧是秘书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如何提高商务秘书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商务秘书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具体来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语言简洁精练。商务秘书的工作对象不仅有领导还有和本公司有利益关系的集团人物。商场如战场,时间非常宝贵,这就要求秘书的口头沟通务必简洁精练,要理清思路,语言连贯,重点突出,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用语言去感染别人。

2.叙述形象生动。沟通时,形象生动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技巧。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以激发对象倾听的兴趣;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把无形的东西转变为有形的东西,更易于被理解并反馈。

3.表达含蓄委婉。商务秘书在对外交流时,应采取温和的语气、柔美的言辞以及令人易于接受的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免不良的情感刺激和尴尬场面。委婉技巧的使用常常可以保持交际过程的融洽和高雅的氛围。

(二)商务秘书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商务秘书不仅要有好的口才,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要做一个好的“笔杆子”,好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注重逻辑结构。商务应用文属于书面语言,只有表达正确才能使理解者正确理解文章主旨,所以要写出好的文章,既要重视语言问题,又要注重逻辑结构,实践证明,思维越缜密,驾驭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所写出的文章获得的效果就越好。

2.概念准确。商务文书是一种独立文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商务秘书在撰写文章时,必须对市场规定、商务准则、文章格式、引文、数字、日期以及标点符号等都要认真对待,做到准确无误。在商业活动中,双方订立的合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文体。由于概念不准确或者定义不具体,现实生活中,总会出现合作双方打官司的事情,比如:甲乙两家汽车公司订立合同,约定甲公司改进乙公司旧式汽车,完成改进后,双方共同开发新型汽车。合同执行后,双方不断发生争执,究其原因在于签约时没有对“新型”做出准确的解释:是外形新还是内部结构新?是对乙公司来说新还是双方都是新的?对于关键性词语没有准确定义,导致合作失败,这种情况不少见。

(三)商务秘书的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秘书的体态语包括表情、手势、站姿和坐姿等方面,良好的体态语言不仅能够提升个人价值,而且能够提高自己对职业的自信心。对于商务秘书来说,顺利进行职业活动和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离不开体态语这个主观的保障。

目前,商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于训练有素、才能卓著的秘书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导致企业的经营者想要更有效地管理企业,必须依靠专业秘书的帮助。反过来,商业秘书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必须在工作中展现自己的魅力,因此,商务秘书的形象在企业和社会中显得至关重要。

1.仪态优雅。商务活动中,秘书的言谈举止无一不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比如站立时不要歪头、屈腿抖脚,而应该挺胸收腹,站稳直立;坐下时应该使身体占据位子的大部分位置,背部要挺直,这样的姿势给人一种优雅大方的印象。

2.表情端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目光是面部表情的核心,秘书在与人交谈时,要注视对方,不能目光闪烁,让对方感觉不到你的诚意和尊重。

3.仪表得体。作为商业秘书,形象美很重要,而形象美得益于体力充沛、行动敏捷,这样可以给人一种健美的感觉。形象美的另一种体现是衣着得体,形象宜人,向他人传递一种朝气蓬勃、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语言表达是商务秘书的一项工作技能,在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技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还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利益。商务秘书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准确把握自身工作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才能在工作中事半功倍,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武佳纬,赵莉.浅析秘书人员的语言技巧[J].河北企业,2011(11):63-64.

[2]王h.浅谈秘书口语表达的技巧[J].科学致富向导,2012(09):31.

[3]梅薇薇,梅雨霖.商务秘书工作规范大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0.

[4]金晓冬.礼貌语言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作用[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1):66-68.

[5]尹杰.浅论秘书的语言艺术[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03):71.

[6]徐雪玉.浅谈商务秘书的职业形象[J].现代商业,2009

(14):269-270.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0-0078-03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使学生掌握一定技能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是其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作为基本的交际技能,口才能力的获得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选择设置口才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与沟通能力。然而,这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显得差强人意,譬如,实践教学涉及的面过窄、与真实对话情境脱节、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单一等。显然,这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损害了口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更好地发挥口才课程的教学功能,有必要在教学原则、方式、效果评价上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厘清“课改”原则:协调好教学流程

中的“文”、“质”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至少包含外在形式(“文”)与核心价值(“质”)两大构成要素。它们互为表里,共生共存,不可分割。但这种不可分割的属性并不妨碍我们对其进行结构上的调整与比例上的调适。在笔者看来,如果想要协调好口才课程教学的“文”、“质”关系,就有必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有益的尝试:

(一)增强实操性,削弱学理性

作为技能,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不是光凭理论学习就可以一蹴而就的。遗憾的是,目前该课程的理论学习课时与实践课时基本稳定在1:1的比例上。这样的比例在实际上无法满足课堂实训的需要,以随堂的演讲实训为例,一个标准班的学生编制按50人计算,即便在每项演讲(专题演讲、随机演讲等)项目上给每个学生5分钟时间练习,

1000分钟(近23个课时)的练习时间便使用殆尽了。若加上教师点评时间(每人2—3分钟)的话,

一学期60课时,光实训就要占用3/4强。然而,矛盾的是,教师并不具有自主分配散学时间的权力。口才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理论教学作为基础性环节,不得擅自挪用戒律在先,教师只能徒呼奈何。想要有所改变,合理调整实操性内容与学理性内容的比例,让前者远大于后者势在必行。

(二)侧重职业性,弱化通用性

培养适合各种工作岗位所需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宗旨。演讲也好,口才也罢,所有的相关教学都应当以提高学生从事某种(或多种)行业(职业)的综合素质为核心。没有准确的施教定位,该课程教学很容易落入照本宣科、按图索骥的套路,湮灭自身的学科个性与特质。为避免这种尴尬,适当进行职业口才教学不失为明智之举,譬如,接待人员口才、推销人员口才、导游人员口才、礼宾人员口才、销售人员口才,等等。应注意的是,一定要在立足生活、工作中的交流实例(如顾客提出异议、游客提出抱怨、上司表示不满等)基础上展开阐述,务必将应对的原则、思路和技巧一一解析,方便学生记忆、理解,进而为其所吸收、所应用。

(三)提高实效性,抑制虚文性

不仅如此,笔者还建议,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抑制其虚文性。所谓虚文性,主要是指,第一、部分教学案例明显老化、缺乏更新;其二,与礼仪课程存在内容上的交叉,混淆了课程属性;其三,偏重原则灌输,忽略了生活真实。以第一点为例,许

多教材都喜欢援引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妙语来加以分析,指出其精妙所在。若仔细思考,我们将有理由质疑:首先,这些妙语尽管不失隽永,但它究竟能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复制”和为我所用,本身

就值得商榷;其次,历史人物的身份特殊,他或她的言论离广大在校学子学习和使用口才的实际要求未免过远;再次,纵使学生要仿效的不是原话,而是说话人的高超思维,且问:瞬间思维带有即时性、独特性、片段性,如何学才能学到精髓,而不沦为“画虎反类犬”之境地呢?如此看来,必须抑制口才课程的虚文性。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应注重教学形式的拓展和革新。

二、更新“课改”方式:丰富学以致用、

学无定式的多重教学手段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为社会提供数量可观且相对专业、熟练的技术人员。因此,尽管高职院校在学时安排上明显少于本科院校,而教学内容却未必少于后者。然而,正是这一看似前后矛盾的“悖论”对从教者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即尽量缩短书本知识转化为可运用技能的周期。为了服务于这一内在要求,改革口才课程的授课方式,就应该从“即学即用”上下工夫。为达成这一目的,我们不妨从课堂实训、社会实践等方面寻找切入点:

(一)强调与口才相关的思维训练

口才的使用效果如何,受制于使用者思维的思想深度、内含广度与敏捷程度。相应地,口才训练,与其说应答技巧是重点,倒不如说应对思维是关键。比如,在讲授论辩技巧时,我们既要能够通过分析枚乘《七发》中的主客问答来提炼“客”的驳辩技巧、言语机锋,更要悉心发掘凸显“客”的语言思维的各种途径,即预先设疑、步步推进、欲擒故纵、拨云见日。这些途径集中反应出说服者对被说服者内心需求的洞若观火、在说服步骤安排上的匠心独具和说明程序编排上的巧妙拿捏。简言之,作为技巧教学的前奏,展开抽象思维与具象思维、跳跃思维与常规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思维模式的含义阐释、优劣类比和实例举隅对于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弊。

(二)引入情境模拟,强调课堂实训的真实感

“学”为“用”之始,“用”为“学”之本。口才能力最终服务于具体而微的对话与交流情境。无可否认的是,以往的实训方式多采用“翻开教材,分配角色,依次朗读”的套路,过于舞台化、戏剧化,在四平八稳的背后屏蔽了日常对话的不确定性。卓有成效的课堂实训本不该让学生感到容易轻松,而应感到力所不逮。以销售人员口才实训为例,实训之初,教师特意为学生“备下”一个个不再“听话”(销售员草草介绍商品之后,便爽快下单)的客户,让学生在措不及防、张口结舌之后,在细节层面及时点评、指导,使之逐渐掌握如何借助对话快速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和顾虑,以及消除客户诸项疑义的技巧。表面上,这样的实训给学生带来的不是“游刃有余”的愉悦感而是“才疏学浅”的挫败感,事实上,它的实效有目共睹。要肤浅的快乐还是深刻的挫折,明智的师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争取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战”条件下演练技巧

口才技能的训练,本来就是随时随地的事,无需拘泥于课内。它的有无、强弱,根植于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课堂教学、随堂实训充其量只能算作“引子”而非全体。从这一点常识出发,广大师生都应当牢固树立“实战”意识,在生活中磨砺口才:一方面,教师主动放弃各种集体活动的主导地位,从台前走向幕后,从命令的者转型为事务的监督者,让学生充当组织者、实施者,观察、评估他们在活动中如何实现内部交流、外部联络并给与纠正、提醒和指引;另一方面,学生自觉并勇于使用话语权——大到赴外访问、异地游览,小到班徽制作、教室布置……事无巨细,沟通的全程一律交由学生自己处理,让学生在解决“和谁谈”、“怎么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用口才、用好口才。

三、优化“课改”配套:优化注重实效的

教材编纂与效果评估机制

(一)授课教师自主编纂教学、实训材料,戒除“一本书主义”

无须讳言,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不良现象。在它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教师在备课上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导致这一弊端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口才课程教学效果无法立竿见影,教材编纂质量好坏“看似”无关紧要;二是市面上的教材大同小异,不少编者大搞自我繁殖、自我嫁接,形成教材水准长期停滞不前的恶性循环;三是学校整体投入有所欠缺。近年来,大多数职教类院校为了增进办学实力、扩大办学影响,都不约而同地在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等项目上倾力投入,弱化了对教材编纂、实训改革这一类“细微末节”的重视程度。在此背景下,口才课教师的教学激情消退,教学惰性大增,常年以老旧教材敝帚自珍,致使“一本书主义”大行其道。痛定思痛,想要打破这一僵局,首先,职教院校要厘清办学宗旨,不能顾此失彼,适度调整各项事务的投入份额,适时启动和发挥教学创新——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发教师参与新颖口才教材编纂的积极性;第二,职教院校学术委员会、口才教学小组、口才课程教师三级联动。共同把好口才教材的采购关、选择关、使用关,摒弃粗制滥造、东挪西借之流,优中选优,找到适用于教学实际需求的好教材;第三,职教院校既尊重教学大纲的方向性、权威性,也不否认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进行实训布置上的灵活性、主体性,赋予教师以足够的自由教学空间;再次,教育主管单位牵头,集中举行口才课程自编教材评比,让具有独创性、启发性的自编教材脱颖而出,成为榜样,带动本课程相关材料的编写与汇总,集思广益,为下一步的厚积薄发积蓄力量。

(二)优化教学效果评估:建立长效、多元、高效的评价体系

除了更新口才课程“课改”的原则以及方式之外,我们不应忽略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优化。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实现优化必须推倒惟考试成绩为衡量标杆的评价方法,仅仅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口才课程教学实绩的做法难逃短视、单一、低效的指责,一个长效、多元、高效的评价体系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通过汲取教学实践的得失,笔者提出下列建议:

首先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日常化。口才课程教学成绩的考评一直采用传统的2+3模式,即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各占学期成绩总评的40%和60%。这种考评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测评能够完全量化、可操作性较强,其弊端在于,“一考定乾坤”、迷信考试分数——用卷面分数遮蔽了学生的实际水平、用考点复习取代了口语交际能力的积累。由此导致部分课堂表现优异、口才能力较佳的学生在期末考试成绩上屡屡受挫的情况时有发生,换言之,考试本身一旦流于形式,就应当顺势而动,改变现状。为此,必须突出教学的日常考核,先通过情境模拟、课堂示范等综合手段帮助学生“夯实”基本知识点,再实施效果验收,最后将阶段性考核结果联缀起来,形成考评每个学生学习成效的线性图谱。

其次是学生口才学习层次阶梯化。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将口才课程定位为公共选修课。这一设定使授课对象的专业、班级、年龄呈发散性分布,再加上学生自身的选课目的、知识结构、兴趣倾向千差万别,两者叠加,于无形中加大了口才课教师的授课难度。对此,对学生口才学习层次做阶梯化处理是处置这一难题的要点。所谓阶梯化,指的是在设置“知识——能力普及底线”(学生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日常对话,理解对话人的交流意图)并强制全体学生掌握的基础上,以章节为文本序列,按照学习复杂程度、学生专业属性等要素设立提升层面(学生可以运用对话技巧进行流利的社会交流)、高级层面(学生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结合会话技巧,灵活、自主地完成各种会话活动)、专项层面(如导游专项口才、导购专项口才专项口才、礼宾专项口才等),从而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80-04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加速,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大家庭,与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增加。面对越来越多的国际交流,市场对口译人员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中国各个高校纷纷开始加大了专业口译教学方面的投入。2007年1月,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在我国正式设置,不仅标志着翻译学科建设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我国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初步形成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两种走向,更重要的是,市场上也会迎来更多更专业的高级口笔译人才。但是,仅就口译而言,市场对口译员的需求是多样化的,既需要具备专业口译素质的高级口译人才,也需要具备基本口译素质和技能的初级口译人才。因此,中国高校纷纷开始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选修课程,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初级口译人才。然而,就目前而言,国内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的院校尚且很少,而且远未形成规模和系统,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仅就数量而言,能够系统学习口译知识及掌握专业技巧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具备专业能力的毕业生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对外交流对口译人员的需求。在此大背景下,如何加强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高校外语院系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学生本身而言,绝大部分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至少接受过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学生都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满足口译训练对于语言基本功的要求。其次,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社会,市场上对口译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众所周知,影响口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对专业领域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精通专业知识的口译人才无疑会给口译界增加新鲜血液。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对其本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如果能够在二三年级通过开设口译选修课的方式对这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口译训练,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口译技能结合起来,甚至独立胜任这个领域的口译实践工作,这将是英语专业的同学无法比拟的一个优势。因此,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口译选修课不仅具备强烈的必要性,更具备坚实的可行性。

二、口译训练特点及理论基础

但是,口译无论作为一种专业还是一门课程,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因而任何口译课程的开设都必须建立在对这些特殊性及相应的理论基础进行全面系统了解的基础之上。

1.口译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转换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切换状态,进行现场口译操作。在此过程中,译员必须同时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因此,口译是一名双语学习者对于两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口译训练过程包含多种因素,如对双语传译的特点及过程的了解,记忆力的操练,笔记练习,英汉两种语言中文化差异及表达方式的处理等诸多方面,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口译分为交传、同传、视译、耳语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口译工作的挑战性都非常高。作为一门高度技能型的工作,口译要求译员具备极强的综合能力,包括:流利的双语能力、沟通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广博的知识面、语言组织能力、文化知识等。因此,要想掌握口译这门技术,一方面,需要努力加强两种语言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多掌握背景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辅以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才有可能使学习具备系统性和逻辑性,真正把这些技能内化,使学生最终能在口译活动中胜任口译工作。

2.Daniel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关于口译训练,国内外很多从事口译工作的专家和学者都进行了系统而细致的研究,并形成了非常有说服力的理论及模型。其中,法国著名口译研究学者DanielGile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型”,并概括了口译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技能。Gile(1995)认为,交替传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PhaseⅠ:CI=L+N+M+C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与浅析(listening+analysis)+笔记(note-taking)+短时记忆(shortmemory)+协调(coordination)PhaseⅡ:CI=Rem+Read+P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remembering)+读笔记(note-reading)+传达(production)。本质上来讲,口译的两个阶段分别是信息输入阶段和信息输出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的脑力都是不同的。口译活动的第一阶段即信息输入阶段,主要完成信息的接受、处理、记忆和整理;第二阶段即输出阶段则是信息的再现和传达。根据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过程。但是,人的脑力有限,即使是“多任务处理”也必须是人能力所及才行,所以译员必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精力的合理分配、灵活调整和有效协调。而且,由于口译工作具有高度的即时性,译员必须能够在信息输入后立即用另一种语言完成信息输出,这就对译员的脑力活动提出了极高要求,更需要译员协调好各方面所花的注意力。然而,“技能的训练由认知到掌握有内化的过程,有从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技能意识从潜在的自在状态到能动的自为状态,翻译实践是变化的关键。”在口译训练过程中,无论是能力的掌握,还是技巧的积累,抑或是语言的提高和知识的累积,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双语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各种能力的分配和协调。因此,口译能力的培养,不是要靠单纯的知识积累和信息输入,而是要通过扎扎实实的艰苦训练。而口译课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有效提高学生口译过程必备的各项技能,通过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他们逐步体会口译过程中对各种能力要求及相互间的配合协调。因此,口译训练必须围绕技能训练进行。

3.口译译员的知识结构。口译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所以,译员除了精通双语知识以外,还需要具备“百科全书般”广博的知识面。国内外很多口译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明确阐述,都强调了,一个好的译员要“通百艺而专一长”,即除了具备高水平的语言能力及翻译技巧之外,还需要百科知识、某一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极强的跨文化意识。一个好的译员应该具备一下三部分知识结构,即:双语知识部分、百科知识部分及技能部分(专业口译技能包括译前准备、记忆、笔记、信息理解与重组、表达等)。这样一来,口译教师可以根据这三个部分来有重点、有步骤地设置课程安排。此外,了解口译活动对译员有哪些知识要求,还可以帮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与其专业相关的专题训练。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安排

根据上述理论,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口译课程,也同样需要结合有针对性的大量训练和知识拓展。但是,鉴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有各自的专业课程安排,他们在学习目的、学习安排、学习时间等方面都有别于语言专业学生,针对他们的课程也需要其他辅助手段及相应的课程安排。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口译练习方法,帮助其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激发潜能,最终使其具备基本的口译能力。因此,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应该具备以下特殊安排:

1.学生课前筛选。鉴于口译课程的独特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学习口译课程的基本前提条件和能力,如:流利的双语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短期记忆能力,心理抗压能力等等。如果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所欠缺,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也不利于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在学生选修该课程之前对其进行初步筛选,才能保证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适应口译学习的要求,同时保证整个课程的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是,才能保证学生今后能真正适应基础口译活动的要求。课前筛选以复述形式进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学习口译的基本双语能力及表达能力。复述内容为两段叙述性文字(中英文各一段),时长各3分钟左右,语速适中,话题限定在非专业性的日常生活领域,避免过于专业和技术类的词汇和内容。复述考试音频只播放一遍,学生听的过程中可以做适当笔记,听完后需要马上复述出刚听过的内容。学生的复述内容以录音形式保存下来,由负责口译课程的老师来就其语音语调、复述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语音语调、语言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实践证明,课前筛选是非英语类学生学习口译课程之前的必要程序,只有经过严格筛选,才能真正保证口译教学和学生实践的基本质量。

2.教学安排:阶段式教学+专题式教学。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口译课,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殊性。抛开其英汉双语能力不说,其专业课程设置、个人兴趣及训练时间的限制就使得他们不可能与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心无旁骛地进行大量连续性口译训练。但是,口译是一门来源于实践并且最终应用于实践的课程,训练和积累是学有所成的必经之路。因此,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和能力出发来考虑课程的安排及内容。笔者认为,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他们提供分阶段、分专题相结合的教学。(1)专题式教学。口译专家Herbert说过,口译译员需要“既是专才也是通才”(knowsomethingabouteverythingandeverythingaboutsomething)。口译学习不单是语言和翻译技巧的练习和积累,也应该有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而且,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对于口译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极大的助力,除了有助于信息接受外,还可以帮助译员节省脑力,更好地完成信息的转化和传达。林郁如等(1999)、GiIe(1995)、仲伟合(2003)也都在其著作中强调,百科知识是译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且,通过专题式教学,学生可以结合其自身和市场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一些专门领域进行学习,在积累词汇及背景知识的同时,把口译技巧的训练贯穿始终。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教师需要把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不同专题,按照专题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技巧,同时在不同时间段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学生的某些能力和技巧,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把学习效果最大化。另外,因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有各自所学的专业,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让他们能胜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当然,作为学生个人而言,术业有专攻,专题式教学主要是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至于学生具体重点学习的领域和擅长的领域,还需要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决定。(2)阶段式教学。“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读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因此,口译的分阶段教学并不是把不同的教学内容放到不同的教学阶段去,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谓分阶段,并不是把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割开来,而是每个教学阶段都有相应的教学重点,而教学内容――即双语知识、语言转换能力及专业知识的训练和积累――则是贯穿始终的。口译训练是一个极其艰苦的过程,非常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尤其是刚刚开始的时候,一旦适应不好,会对学生产生绝对的负面影响。所以,口译教学必须由易到难,让学生慢慢适应,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口译技巧和能力。口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运用,而综合能力的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而化之,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问题而努力,才能达到效果。就此而言,口译训练需要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语言技能巩固阶段;口译技巧积累阶段;语言及技巧综合提高阶段。(3)阶段式与专题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三个阶段的分类,并不是把语言能力和口译技能分开,相反,这两者在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部分。但口译训练需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真正有效果、有效率。尤其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由于他们本身的一些特点,必须要针对他们的实际需求和能力来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在口译训练过程中,第一阶段为语言技能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专题可以安排一些诸如日常生活、外事活动、商务会见等相对简单的内容。在这个阶段,主要加强听说训练,同时让学生在听说能力的巩固中接触简单形式的口译练习,既能提高语言能力,同时也初步体会口译活动所要求的各种精力及精力的协调,更能逐步建立起口译活动所需要的信心及抗压能力。当然,语言技能训练必须要贯穿口译训练始终,而在第一阶段需要着重加强。在第二阶段,也就是口译技巧积累阶段,则可以逐步增加难度,安排一些具有适度专业性的专题,如环境保护、外交政治、气候变化、文化交流等。让学生在这些有一定专业性的领域接触一些有时效的真实材料,通过训练掌握口译技巧,同时积累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而第三阶段,其实也是综合运用和提高前两个阶段的所学内容和能力的阶段。除了专题难度加大外,还需要补充实际操练的内容,让学生模拟真实外事及会议场景,运用所学技能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好能力和心理建设。

最为重要的,在口译课上,专题式和阶段式教学必须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即:专题必须围绕不同教学阶段的重点而设置,由浅入深安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从基本的语言能力开始,逐步扩大到口译技巧的学习和提高,同时积累不同领域的知识,最终能够综合运用这些能力和知识。

参考文献:

[1]Gile,D.BasicConceptsandModelsforInterpreterandTranslatorTraining[M].Amsterdam/Philadelphia: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995.

[2]JeanHerbert.口译须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3]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与教学[J].中国翻译,2004,(3):27-31.

[4]蔡小红.以跨学科的视野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26-29.

[5]蔡小红.口译互动式教学模式绩效研究[J].中国翻译,2008,(4):45-48.

[6]陈振东.口译课程培养模式探索[H].中国翻译,2008,(4):49-53.

[7]林郁如,等.新编英语口译教程(学生用书、教师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5

口语,口语表达,通俗的说法叫说话,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何为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是将思维所得成果用语言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表达能力内涵非常丰富,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形式。表达能力又叫做表现能力或显示能力,指一个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想法和意图等,用语言、文字、图形、表情和动作等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并善于让他人理解、体会和掌握。

当今社会,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看重,被认为是现代人的必备能力。语言能力更成为驾驭人生、改造生活、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甚至是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交际能满足我们的社会认同、社会交往,如职业活动、娱乐、感情、友谊、解闷、休闲等。但是,许多人并不擅长。积极的人际关系是每一种文化中生活满足感和情绪幸福感唯一的也是重要的来源。

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内涵有哪些

(一)表达能力是在语言能力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语言运用能力。指能正确而灵活地把语言材料组织成话语,从而准确地表达某种特定思想内容的能力,称之为“表达能力”。

一是根据表达内容选择语言材料,并选择与之相应的话语形式的能力。如谈就业,需要选择与就业相关的内容,并组织语言;说旅游,就要选择与旅游有关的内容,并组织语言。

二是根据表达目的进行自我、监控调控的能力。一旦察觉偏离目的,就要及时进行自我调控,调整话题方向。

三是针对交际对象――听者或读者的可接受性选择语言材料和调整话语形式的能力。如面对儿童,选择儿童生活内容,并用儿童听得懂的词汇及语法组织语言。

四是言语表达同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如吉庆欢乐场合不说丧气话;丧葬场合不谈笑。

这四方面的能力虽然各有侧重,但不管是依据要表达的内容或表达的目的运用语言也好,还是针对交流对象或言语环境运用语言也罢,都集中在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话语形式的组合、调整上。

(二)言语表达能力是一种智能的言语外化。能力是在掌握人类知识经验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但又不等于知识和实践,它是先天因素、社会历史遗产和教育影响及个人努力几方面互相作用的产物。

(三)表达能力又是文化知识与社会阅历的综合反映。根据交际目的,看对象、看场合说话及说什么话、怎样说,都是靠后天学习与实践获得的。由此可见,人类的表达能力是通过后天培养和自我锻炼在言语交际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三、如何培养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

(一)培养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师是关键。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口语”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叶圣陶提出: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

培养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需要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要先行。职业学校多围绕专业技术发展与各种技能大赛忙碌,对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表达能力提高的重大意义宣传力度不够,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普及不到位,无论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认识不足。目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使语文课堂变得程式化,没有语文老师魅力口语的穿针引线,语文课堂缺失了语感丰富的流质动态美,同时束缚了语文教师自身的思维,不利于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内容的选择,校本教材的开发,课堂形式的设计,师资的选择培养,这些都是需要研讨和揣摩的。正是因为前方没有路,才需要我们勇于披荆斩棘,边走便开拓。师者要先学,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相长。《礼记・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的困惑。隐含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在教学之中,通过教学实践与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箭在弦上,已经发出,只有继续前行,且走且思,且思且行。

(二)培养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目标。要培养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了解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以《超级说服力》课为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口语交际手段的相关知识。(2)掌握听话、说话的方法和技巧。掌握职场常用口语表达的一般路径。(3)明确说话技能的重要性,树立组织语言、注重表达效果、自觉训练口语的意识。(4)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做到表意准确,语旨鲜明,态势得体,善于应变。

(三)系统培养中职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过程。口语,口头表达,是一种技能,是基于知识而形成的能力。能力是习得来的,说话需要大量实践训练。大多数人学会了开口说话,从此再没有学习。

我校口语表达课《超级说服力》通过下列方法教学:(1)通过讲述原理、案例分析,学习“说话”的一般原理、方法、技巧及相关知识。(2)通过课堂,学习说话技能、倾听技巧。(3)通过课下作业演练,及日常生活中坚持自觉运用说话“方法”,不断提升说话技能。

说话,口语表达是有方法的。如影响他人,需要说话,说什么要选材料,即事实。在叙事过程中,要把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事实提炼出来,而把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事实屏蔽掉。要有意识地影响别人,而不是下一个主观的结论。比如,如果想表达这个人不好,那不能直接说这个人不好,只要找出他不好的事实就行。讲述者要对事实进行筛选,按次序地组织讲给别人,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的看法,影响他人的行为。

(四)培养中职生口语表达应注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言反映的是个人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待社会的态度问题,需要深刻理解语言背后的实质,正本清源,理解道与术的关系,理解态度与技巧的里表关系。引用孔子的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人的修为体现在言行上。“道、德、仁”是根,“艺”是“巧”是“术”。没有道德根据,人生是无根的。如果没有仁的内在修养,在心理上就没有安顿的地方。“游于艺”,是方法技术和技巧。

说话的根即说话的道――口语表达应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语言修养以“明德、至善”,仁爱为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说,成就君子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弟子规》:“人有短,切莫揭。”“扬人恶,即是恶。”“道人善,即是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反映了儒家教育语言修养以仁爱为美德价值观。

2.言为心声,要诚于中形于外,语言修养以诚实无欺为本。

《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论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生活中人们往往相信笨人的真话,不信巧人的谎言,反映语言以真诚为美。

3.语言修养,准确传递信息为本。

《弟子规》:“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4.语言修养的最高境界――“信,辞欲巧”

语言的根即语言的价值观、伦理观。口语表达,说话要合乎大道,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言语的方法、技巧是言语的枝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言语表达的根,是言语的道。

(五)注意培养中职生正确使用非语言交际的能力。语言交际虽然是最重要的一种交际方式,口语表达固然重要,但它无法孤立地独立运行,始终伴随着各种非语言交际方式,如面部表情,肢体配合,语言和非语言相互结合,综合运用,才能取得交际的最佳效果。

交际交往中,除了运用口头语言传播信息外,还要调动表情、动作、语调、语音,以及服饰、发饰,甚至选择恰当的时间、空间等多种手段沟通。这些语言之外的交际手段被称之为非语言手段,而其中与人体有关的表情、肢体动作等统称为人体语言或体态语。

“体态语”、“身势语”、“人体语言”,用表情、手势和体态动作交流思想感情的语言辅助工具。外貌、穿衣举止、精神状态好坏都影响人际交流效果。美国传媒学家说:你是否认识到,你传播的信息中只有35%是语言的。当你面对面地同某个人讲话时,他可以从你的言语之外的其他形式中接受65%的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眼神体现不同心理。

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刻不容缓,要上下一致达成共识,积极探索方法对策。

参考文献:

[1]王财贵.学庸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

[2]王财贵.孝悌三百千.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12.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市: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4]唐树芝.教师口语技能[M].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5]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1991.

[6]于漪.文化课教学谈艺录[M].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7]周卫鸽.中职文化课教学改革中几个基本问题的反思[D].上海市:上海师范大学,2009.

[8]王正春.当前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研究和优化策略[D].苏州市:苏州大学,2009.

[9]黄云霞.浅议中职文化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6.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6

自民族预科政策在我国多所高等职业学校院校铺开后,大量少数民族学生得到了较为优质的高等素质教育,而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我国政府也开始侧重将民族预科政策倾斜到新疆地区。该地区的维吾尔族学生和哈萨克族学生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就读民族预科的比例也开始大幅增加。然而,自幼养成的口语习惯和民族语言环境,使他们很难适应汉语语音的四声,语音准确性难以得到保障。针对实际教学反馈,一些富有实效和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有必要进行推广和发扬。

一、当前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目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已认识到了民族预科汉语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在民族预科各个文理专业中开设《汉语精读》、《汉语写作知识》类的课程,已成为高职民族预科教育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但是,作为民族预科学生中地域性方言和民族语言存留影响最大的新疆地区学生,一般的汉语教学法尤其是音准教学法已不堪适用,如果还是依照普通和正常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即精读、重读单音节字词与多音节词组,很难让新疆地区学生学会正确的咬字发音,也容易让他们产生排斥感,不利于正确的音准概念和习惯的建立。

另外,包括一些高职院校的民族预科汉语教师,也总是习惯将朗读作为汉语音准教学的主要方法,认为示范性朗读和引导性朗读是汉语音准的不二法宝。实际上,如果只是大量重复性的范读和跟读,在目前教学课堂环境中,连汉族学生都会感到厌烦和枯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减弱与无力,更遑论汉语底子极其薄弱的新疆地区学生呢?

上述这些误区和现象,导致了我国各级各类高职院校民族A科新疆学生对汉语音准掌握程度的低下和学习进度的缓慢,也整体影响了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对汉语的认知水平和使用能力。而发音的不标准,声调的不准确,更加深了他们对汉语学习的畏难心理。

二、正确使用针对性的音准教学方法与技巧

(一)一切方法与技巧在于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汉语音准教学来说,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方法和技巧,都要充分调动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主动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非盲目地、急切地进行音准的范读训练和跟读训练。

首先从“正确”的角度来说,在民族预科里汉语系统学习的最初,要使用合理的方法让新疆地区学生明白掌握汉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这个时候也是最能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要避免提及新疆地区语音环境和民族语言对汉语学习的影响,比较合适的方式是,播放一些广州话、湖南话、闽南话造成交流障碍的教学视频会让新疆地区学生们有会心的理解和鲜明的兴趣,因为这样能够间接让其理解标准、规范的汉语语音对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积极作用。

从“针对性”的角度来说,民族预科中新疆地区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小使用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这两种语言中声调多偏于平声,所以他们音准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当属“上声”和“去声”,一些趣味性对话和影视语音视频教学当中,就应该偏重这两大类声调的纠正训练。

(二)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应围绕“活泼”和“持续”

在针对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教学时,前期应尽量使用汉语普通话影视作品中生动活泼的对话性片段与情节、网络上年轻人耳熟能详的桥段与案例;中期开始融入富有趣味的汉语对话或者短小易读的汉语文章;后期则尽量带领学生们到适合的汉语使用环境当中,利用录音录像留存他们当时使用汉语的情况,并在回到课堂后进行辨析性讨论教学。这些活泼的汉语音准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已得到证明,确实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当然,我们并不完全否定汉语语音教学中的范读与跟读教学方法,适当的使用这些方法也的确能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但针对于民族预科中的新疆地区学生,教师在使用语音教学材料时,首先进行范读反而容易使新疆地区学生产生质疑和畏难心理,所以可适当地将范读权利交给学生,再从他们的读音产生特点上着手,进行普适性和针对性结合的教学辨析讨论。

无论是多么有效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对于民族预科中新疆学生汉语音准的学习与理解来说,持续不断的认知和运用是更为重要的一环。那么,布置能够吸引他们进行课后训练的教学任务则是维系持续性音准学习的重要保障。比如,课下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并在课上进行复述;搜集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或校内消息,在课上向大家描述。

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

结合以上论述和分析,我们在高职民族预科汉语音准的教学中,针对新疆地区学生地域性语言环境和民族语言习惯受力较强的特点,应努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改进教学方法和技巧,也要根据学校自身师资情况和地区教学资源努力改善教学实效,让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新疆地区年轻学子们,更快地掌握汉语语音音准,更好地运用汉语普通话,更和谐地融入到民族大花园中。

参考文献

[1]陈复华,汉语音韵学基础,200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太学英,民族预科教育实践与探索,2014,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3]刘岩,中国无声调少数民族学习汉语声调语调研究,2009,中央民族大学

[4]董英,演讲与口才知识全集,2011,中国纺织出版社

[5]王非,霍维佳,大学生口才与演讲训练,2010,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7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应用价值,也越来越认识到进行英语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需要教师在学校阶段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起重视。本文就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

一、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因素分析

为了在高中阶段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注意力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行培养,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切实发挥英语这门语言在搭建人们之间沟通桥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而言,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升的因素,本人认为只有解决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升的障碍,才能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目前影响高中学生口语水平提升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与学生思想上的懈怠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练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学生的口语水平才会逐渐得以提升。然而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口语实际学习情况来看,一方面,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口语学习方面存在懈怠心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培养学生的应考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思想上也对口语学习存在懈怠心理,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口语学习。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的懈怠,自然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有效提升。

(二)缺乏有效的练习环境

较之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定的环境。而就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练习环境而言,学生缺乏有效的练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大量英语知识点的讲解,因此就难以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就学生的课余时间而言,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也较少,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基础参差不齐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英语学习经验,因此,教师在高中阶段训练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必定要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进行。而就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而言,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同时学生的口语水平更是悬殊较大,这就对教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的过程中采用单一的培养方法,势必会使部分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进而难以实现每一个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四)师生都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

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是一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的教学工作,为了收到良好的培养效果,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讲究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中,讲究方法与技巧。而就目前的实际培养情况来看,一方面,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存在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口语练习的过程中,也存在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的情况。方法性与技巧行不强,势必会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高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探析

为了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本文对目前影响高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了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高中阶段得到有效提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克服影响学生口语水平提升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本人提出如下几项措施:

(一)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都要引起重视

针对由于目前教师与学生在思想上对应于口语都存在懈怠心理的情况,为了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新时期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对口语引起重视。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口语引起重视,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划分,设置学生进行口语练习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也要对口语学习引起重视,学生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的口语学习,而且在课余时间也要积极的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练习的时间,使自身的口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为学生创造有效的练习环境

针对目前由于高中学生缺乏有效的口语练习环境,而导致学生的口语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例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而且要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创造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也要积极的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口语练习的机会。例如:学生可以把握好每一个机会与教师及学生进行对话,积极的参加英语口语活动。

(三)采取分层教学法

针对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影响教师口语教学策略有效性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分层,并针对每一层次学生的实际口语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每一个学生的口语水平都得到有效提升。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口语学习引起了高度重视,才能使学生的口语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8

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各行各业都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既要能动手,又要能动口。中职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面临就业,用语准确、能够清晰地表达思想是他们将来立足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中职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提高中职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谈谈在口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一、转变观念,明确口语表达的重要性

有的学生认为,进入职业学校只要学好专业技术就行,听说能力甚至语文课学不学无所谓。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可以说,听说能力是中职生毕业后就业的第一条件,中职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两三年的时间,然后面临毕业即就业的形势。如果在面试求职时,吞吞吐吐、词不达意,无法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的沟通,无疑就会给人不善交际的印象。试想,哪个公司或企业会招收一个连话都说不清楚的人为自己工作呢?况且,现代社会中,商场谈判、会议等都需要快速地捕捉信息、正确而有技巧地表达信息,这是对中职生将来发展的需要。为此,在接受新学生的初期,教师通过给他们讲一些职场就业的故事,或组织观看一些就职面试的录像,让他们认识到口语表达能力在将来就业中的重要性。

二、立足实际,认清口语交际的现状

目前大多数中职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当差,表现为在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或手足无措,表情全无,或连汉语拼音字母都读不出来。这就导致这类学生在正式场合会有心理上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使他们变得异常敏感、脆弱,一方面内心深处极度想和人交往,另一方面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

是什么原因造成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此差呢?其一是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基础,轻视“动口”能力培养,没有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其二是中职生大多来自农村,一般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在中小学的汉语拼音没有学好,对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方法没有掌握,方言严重,学生羞于开流。在口语表达上普遍存在自卑感和羞怯感。

三、潜心研究,寻找口语交际的培养策略

学生认识到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有了提高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愿望,同时老师也充分了解了学生口语能力的现状。接下来,教师就要分阶段、分层次地设计口语训练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采取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制定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最终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基本功。

朗读是培养说话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利于改变后进生,大多数后进生的突出表现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后进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在长时间的朗读过程中,学生能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流畅、表达清晰,从而逐渐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在众人面前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

教师应要求学生大胆朗读,在把握作品思想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把握好停顿、节奏、语速,做到感情充沛,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地朗读作品。如李白的《将进酒》要读出诗人的豪情逸兴和怀才不遇、壮志未酬、蔑视富贵、及时行乐于一体的复杂情感;而《雨巷》则要读出革命青年找不到出路,交织在诗中的那种失望与希望、幻灭与追求的双重情调。

教师适当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使学生掌握朗读技巧,能实现以情动人、与听者共鸣。在朗读的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发音,逐步消除方言的影响。

(二)开展课前五分钟演讲,消除当众发言的恐惧心理。

要告诫学生: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同学们要敢于表现自己,把自己放在一个舞台上展示自己,这样才会成长得更快、更强。

“课前五分钟演讲”就是利用每堂语文课的前五分钟预定由一名学生登台演讲。要求尽可能做到态度大方,表情自然,声音响亮,口齿清晰,题材健康,讲述完整清楚,每人限时五分钟。

学生刚开始会有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为此教师要告诉学生敢于迈上讲台,你就成功了一半;开始说得不好是很正常的,老师绝不批评;听的学生要认真,不许讥笑;一人说完,全班用掌声鼓励。这就为“说话”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学生的心理得到了较好的调整。这项活动刚开始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讲台环境,锻炼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胆量。

学生刚开始不知道说什么,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比如自我介绍、谈广告语、说说自己喜爱的名言警句、讲典故或成语故事等。

通过前两个方面的训练,学生已经掌握了口语交际的技巧,且能够完整、流畅地进行口语表达。接下来,就要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此阶段主要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二年级学生即将面对就业实习。这一阶段教师可以设置模拟应聘场面,训练学生面试的口语技巧,使学生从容应对面试。

(三)面试模拟。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9

口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对某些议题的探讨深入广泛,需要各种专业背景的口译员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口译任务。目前,我国口译员培训主要集中在各外语院系,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语言背景,非语言背景学生仅占极少比例。这种专业背景过于单一的学员组成,造成我国口译员队伍的专业背景过于单一,不利于我国职业口译员队伍自身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状况,对一部分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口译训练非常必要。本文主要探讨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内容、步骤及方法。

一、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1.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口译的优势和劣势

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用来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思想的载体。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用这种工具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而思想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优势在于拥有自己的专业,比如生物工程、医药、汽车工程等,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等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大量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大多数高校每周只有2课时,数量上更是无法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不难理解,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不及英语专业学生。

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使得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口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遵循不同的步骤和方法。

2.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目标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多种。Pchhacker认为,从历时的角度看,口译最为明显的分类标准是交际的社会语境(the social context of interaction),即口译发生的情景(setting)。按此标准,口译可以分为商务口译、外交口译、军事口译、法庭口译等。按照口译所需的技巧和知识可分为会议口译和一般口译。会议口译包括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需要完整全面的口译技巧、多领域的知识和极高的A、B语水平。一般口译可以简单概括为商务口译(In-house Interpreting)和陪同口译(Escort-Interpreting)等。对于一般口译而言,交替传译技巧就可完成任务,语言水平要求低于会议口译,一般只涉及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社会对不同口译人才的需求数量不尽相同。如果把口译人才总需求比作是一个金字塔形状,那么,对一般口译人才的需求就是庞大的占总量达80%的金字塔中底部,会议口译人才的需求仅仅占为数极其小的塔尖部分。

综合考虑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基础、专业优势、课时少的现实,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比较合适的目标应该定位为:在提高学生的A、B语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传授交替传译的入门知识,训练其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技巧,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并从中发掘人才,为更高级别培训(如会议口译)输送后备力量。

二、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内容

作为一种专业技能培训,仲伟合认为口译教学的内容可以综合概括为三个模块,即:语言知识板块、百科知识板块和口译技能板块。对于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而言,应该以大学四年不同阶段所开设的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分别为语言知识基础和专业知识基础,重视语言水平提高和口译技能教学甚于百科知识教学,即教学内容应该是依托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采取语言(英语)知识+口译技能的模式。

口译是一种耳听口说的活动,使用的是口头语言,口译语言教学的内容当然也应重视口头语言。这种口头语言包括A语和B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最需要提高的无疑是作为外语的英语口语(B语)。但是,作为口译教学内容的B语口头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一般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内容。一般口语课教学往往注重日常生活情景常用言语的教学,如商店购物、机场接人、餐厅就餐等场合使用的日常表达用语,属于生活口语类。在口译活动中,译员虽然也需要这类口语,但是仅掌握这类口语是无法完成口译任务的。要想做好口译工作,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口译工作言语”。这是一种在社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为了某种工作之故而使用的特定的口语。与生活口语相比,因为使用的交际场合常为正式或者半正式,它的语级较高,可启用正式或者庄严语体;逻辑性较强,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信息量较大较浓缩不易记住需要比如笔记等口译技能帮助记忆;用词较为严谨,甚至在某些层次上很专业化,比如使用一些生僻的技术用语,这些场合惯用的套话等。“口译工作言语”在生活中几乎很少使用,却是译员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最需要重视和提高的。

因为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型的一般口译人才,需要用到交替传译技能,所以技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听解原则;言语类型分析;主题思想辨别;口译短期记忆训练;口译笔记;目的语信息重组;演说技巧;数字传译技巧;译前准备技巧;协调能力训练等。各种技能的训练方法不尽相同。比如短时记忆训练可以通过复述练习、影子练习等进行,表达能力训练包括当众中英文演讲、就给定的主题和情景用中英文描述等,而笔记技能教学包括笔记符号的选择,链接关系的处理,笔记的布局原则等。

三、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当前,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期间的英语学习可以分为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和三、四年级的提高阶段。基础阶段,学生的专业课开设较少,英语教学注重英语基础知识学习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多数高校周课时一般为四节到六节。提高阶段,随着所开设的专业课程的增多,多数高校的英语课时被压缩至二节,英语学习进入专业英语学习(ESP)阶段,英语教学强调英文在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运用,涉及较多的专业知识内容。同时,很多高校也鼓励开设双语(英汉)专业课程。这种以内容为教学重点的课程(content-based course)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算做是提高阶段语言教学的一部分。

受专业课程的挤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时不论在基础阶段还是提高阶段都是较少的。口译教学安排应该尽可能结合英语课程进行。基础阶段,学生英文水平有限,还不能进行全面的口译训练。但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任何的口译技能教学。在此阶段,教授某些口译技能不仅可以进行,而且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尤其是听说教学,同时还能够减轻提高阶段口译课时少教学任务重的压力。但是这时的口译教学只能算做是提高语言教学水平的辅助手段之一。在提高阶段,口译教学应该结合该阶段开设的专业英语(ESP),围绕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强化口译技能和B语作为工作言语的教学。这时,口译教学为主外语教学为辅。下面详细阐述。

1.基础阶段

在基础阶段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些口译技能训练,可以促进英语教学。这些技能涉及口译的各个环节,涉及听解、记忆、笔记、表达、译前准备等操作过程。

转贴于

在精读课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合适的口语语篇特征鲜明的课文对学生进行口译技能训练。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体验英语》精读第二册第一课的课文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于2001年9月21日在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在课文讲解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了解作者身份,请学生特别注意讲话是在9.11刚刚发生之后不久,作者发言的场合及目的听众组成等背景知识,让学生在看课文之前对课文内容等进行预测,然后对照课文检验预测的准确程度进而讲解译前准备的口译知识。进入课文讲解阶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篇特征,逻辑结构等,熟悉此类讲话的结构措辞等。讲解完毕,引导学生进行断句、口头翻译成汉语等视译训练。为巩固学习成果,可以提供更多同类型讲话,供学生进一步练习。

口译员在工作现场的听解要求比一般人日常交际过程中的听解要求更高,更全面。不管学生将来是否继续口译学习,掌握口译员的理解技巧对其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应对各种学生最为关心的听力考试及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等都将大有裨益。在听力课上可以融入口译听解技能教学,包括训练学生通过积极地听取材料有效理解不同的语体、分析其中蕴含的信息单位以及信息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脱离词语的束缚获取其中蕴含的意义、遇到数字、术语、模糊点等时如何应对等。随着听力课程的推进,听力材料的内容在不断加深,材料长度也逐渐增加。比如到了二年级有些听力教材的单篇材料长度达到将近400单词。受人类工作记忆容量(7+2个单位)和保持时间(2~15秒)的生理限制,即使学生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信息,也难以在听完后全部记住,如何记住理解了的信息以应对相关考试(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复合式听写部分的句子听写)就成了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时,口译员的脑记和笔记技能就可以融进听力课教学。比如教师可以讲解笔记符号的选用,如何做笔记最为省力,最应该记什么等,并结合材料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记笔记的意识。

当众清晰简洁流畅连贯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仅口译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任何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才能之一。口语课上,教师让学生就某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大家当众阐述观点后,不妨在点评学生的口头表达时引入公共演说技能的教学,就语速与语调的控制、如何纠正不良表达方式等进行指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

当然,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打好语言基础。口译技能教学只能见缝插针进行,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同时也为其进行后续的口译学习准备条件,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2.提高阶段

学生进入三、四年级,对部分英语程度较好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同学进行口译训练的条件更为成熟。首先,其时这些学生大都已经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文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基础更为扎实;其次,学生英语学习进入提高阶段,专业英语课取代了基础英语课程,专业课程比例扩大,部分专业课程使用双语教学,这些都为口译教学的正式开展准备了专业知识基础,同时也为口译教师解决了专业术语方面的难题。这时,口译教学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脱离,单独开设。教学对象也不应该再是全体学生,而是英语程度尤其是听说水平较高的部分对口译感兴趣的学生。教学目标是培养口译人才,而非单独的提高英语语言水平。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口译知识技能和进一步提高B语水平。

此阶段,口译知识技能的教学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微观方面包括上面所说的口译分项技能,比如听取与分析技能、短时记忆技巧、口译笔记技巧、表达能力、译前准备技巧等。这些技能在一二年级的基础阶段虽然有所涉及,但也只是有选择地作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手段穿插进行,并非教学重点,学生难以也不可能全面掌握。到了三、四年级,口译教学应该全面地加强训练上述各项微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参考其他类型口译教学,如采用复述练习、影子练习(Shadowing Exercise)等训练学生的短时记忆;理解过程中的词语脱离练习等训练学生的听取与分析技能等。

宏观方面教学主要围绕如何训练学生把上述各种微观技巧协调运用于具体的口译任务。教学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因为该类口译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所学专业领域以及相关专业领域培养掌握一定交替传译技能的专业型一般口译人才。所以,设计选择口译任务时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可能的就业领域、甚至该领域内、行业内经常需要口译的场合(setting)等因素,选取一些典型的出现频率高的口译情景进行设计。

至此阶段,学生的语言水平尤其是B语言水平虽然与基础阶段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距离一个合格的译员所需要的B语水平相比依然有相当的差距。口译教学依然需要非常重视学生B语水平的提高。不过,这时的英语教学与基础阶段有所不同。首先,英语语言教学不再作为单独的课程开设,而是融入口译课程的各个环节,比如在教学生译前准备技巧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口译任务对可能遇到的词汇术语等制作并记忆词汇表,进行听取与分析技能教学时让学生分析不同口头语篇熟悉其逻辑结构等。其次,这时英语学习的内容由基础阶段的普通用语为主转变为“口译工作言语”为主,是学生所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典型口译情景所需的典型工作言语。比如,企业产品发表会,公司开业典礼致辞等场合的常用语体。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工作言语中含有一些生僻的专业术语等不为口译教师所了解的内容。因为其时专业英语以及某些英汉双语专业课程已经开设,口译教学可以和这些课程的教学互相配合,谋求解决。

四、结束语

基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语言水平及专业课程设置等情况,以此类学生为教学对象的口译教学应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遵循不同于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教学步骤,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的教学重点和内容也应有所不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明确语言教学和口译技能教学在不同阶段的地位,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Pchhacker.F. 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 Routledge, London and New York, 2004,13.

[2]杨承淑.口译教学研究[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2000,11.

[3]刘和平.口译培训的定位和专业建设.进入21世纪的高质量口译—第六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10

口语教学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实用性都直接关系到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高等教育培养方面存在起步晚、学生水平欠佳、教学理念与模式陈旧、系统性欠缺等弱点,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英语口语教学和本科院校的口语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赶上本科院校相对先进的口语教学水平,同时兼顾高职院校本身独特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培养重心,就必须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这其中包括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与他人沟通的交际能力。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不仅影响到与同学、老师及他人的相处、在大学社团活动中参与度、与他人的分享度和接受度,还影响到自身的学习。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与他人一起分享学习中的收获与喜悦,还可与他人合作并攻克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比如及时咨询老师、询问同学。因此,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就大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笔者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针对人际沟通能力对将来的求职就业是否有帮助进行了问卷调查,在3086人返回的有效问卷中,回答帮助很大和帮助较大的学生占了87.56%,而认为没有帮助的同学仅占0.81%,具体情况见下表: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和质量目标对于学校来说非常重要,高职院校必须树立质量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学生,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那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后消费者,用人单位对学生又有哪些具体素质上的要求呢?就此,在相同背景条件下,在用人单位招聘高职高专学生时,会更看重哪些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本次问卷对219家公司进行了调查,结果更看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占了75.8%,比选学习能力的差不多多了13.24%,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些高职院校在口语教学中简单地认为提高学生口语就是要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口语交际的常见句型,强化口语的不断操练,设置情景进行模拟练习,等等。这些看似非常实用且有效,但是这样的教学理念与实践都忽视了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即缺乏对学习对象的深入调查与研究,缺乏对教学对象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这样就导致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不高。口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的教学,学生在口语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不仅受制于自己口语方面的知识和文化方面的积累与实践,而且与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密切相关,更与本身的沟通能力有极大的关系。因此,本课题组特意从沟通能力的角度,就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是否很困难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只有20.19%的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没有问题,而剩余学生都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公开场合讲话觉得很困难;一些同学和陌生人讲话局促不安;一些学生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结果引起他人的不满而导致交流不能进行,所以哪怕学生的口语知识储备很大,但是因为自身的沟通能力的欠缺,仍然无法实现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与他人进行正常有效的沟通交流。为了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能力,本次问卷调查专门对146名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对学生沟通能力情况的看法,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54.11%的老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沟通能力一般,认为较差或很差的分别占19.18%和0.68%。因此,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能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以呈现,反之,学生的沟通能力欠缺就会严重妨碍学生的正常英语口语表达,英语口语教学也就难以取得成功。另外,有些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也许不是很好,但是因为具有丰富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仍然能在实际的交际中顺利完成任务。所以,沟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高度重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而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果考虑学生运用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中的沟通能力,就会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口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口语词汇能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交际的信心、手段方式也不断强化,最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大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关系是密切联系、互为促进的。

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通过前面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沟通能力整体水平不高,这将极大地限制口语教学效果的强化。因此,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就必须了解哪些因素限制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本次调查从普通话水平、沟通的话题和内容、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个人性格、心理因素、沟通对象、环境和氛围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3086名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他们认为最影响沟通的因素是沟通方式和技巧,有68.92%的学生选择了沟通的话题和内容,66.53%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的性格,选择沟通对象、心理因素和环境氛围的学生所占比例比较接近,分别是49.74%、48.02%和43.52%。那大学英语口语教师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呢?结合本次调查,笔者认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该实施如下策略:

口语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沟通方式和技巧的教学。从调查中已经知道,学生沟通能力的最大问题在于沟通方式和技巧,这就要求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专题讲解、视频演示、学生讨论,以及沟通示范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沟通方式和技巧。教师也可以采用对话、小组讨论、公开演讲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沟通方式和技巧。例如,在对学生上台作的Presentation进行评价时,就可以对学生在台上的表情、姿态语言、眼神交流、语速、节奏等进行指导,指出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各种方式来与台下观众提高沟通交流。

口语教学中应选择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沟通话题和内容。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研究大学生的社会特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1]。具体来说,一是在每次备课时要思考学生所在班级的整体特征,如该班是积极活跃型或者是消极沉闷型、创新型或者是保守型、团结型或者是个人英雄主义型,等等,同时还要思考班级每个同学的特征,哪些学生开放、热情、主动、有想象力,哪些同学文静、稳重、内向,不善言辞,等等;二是要考虑沟通话题和内容与学生的匹配度,即沟通话题和内容要在学生的运用能力范围之内,既满足学生的实际训练和运用,同时又满足对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需求。口语教学的沟通话题和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复杂都不利于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兼顾班级整体学习和个人学习需求,英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选择口语教学的话题和内容。

口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排忧去难。人际关系、社会的复杂性和大学生心理的单纯性,常会使部分学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这就致使他们或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于苦恼,或企图对抗而陷于困境,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不适,影响他们正常的人际交往[2]。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对回答问题、和他人对话,以及到台上讲话,异常紧张,畏难情绪严重。对待学生在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心理上的问题,教师绝对不可以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应该积极从心理学上采用一些方法,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性格上的缺陷,走出心理上的困境。教师要采用赏识教育法,不断鼓励这些学生大胆挑战自我,对于学生在沟通方面取得的进步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表扬。在实际口语操练中,教师要有意地把那些内向文静或者易紧张的学生和积极主动的学生安排在一起进行口语练习,这样内向的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同学的带领下,或者在活跃的气氛下受到影响,会不自觉地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动。

口语教学中要创设情境,创造学生积极主动沟通的氛围。在问卷调查中,有43.52%的学生认为沟通的环境和氛围是影响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解决就需要教师在口语教学中不断创设,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英语口语交流,如设置谈判、产品会、购物、医院等各种情境训练学生。学生在经历了各种情境下的操练后,一方面熟悉了各种情境的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最终学生的沟通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在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方面还有很多其他有效措施,毕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总之,学生沟通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有效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1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口语交际 教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创设的具体交际情景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明交际素养的一种教学过程。口语交际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完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目前我国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一)学校教育观念落后

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受应试教学的影响,我国很多高中在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中,大部分以课文讲解和作文教学为主,基本没有为口语交际教学留有充分的教学时间。教师本应该在口语教学中发挥其核心作用,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并没有对口语交际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2]。

(二 )口语交际教学随意化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课程标准中,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要求,但是要是完成这些教学目标,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有很多教师凭借个人的喜好组织了很多种口语交际大赛,教师用这种方式代替了教学,这就混淆了教学和比赛实质性的区别,也使学生学习缺乏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

(三)教师专业性较低

在目前很多学校中,大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概念比较模糊,认为只要为学生充分的创造发言机会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很多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模糊,导致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演讲、朗诵以及辩论上。但是实际中的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言以及行为表达方式进行情感、交流意见或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充满着变数和各种应对技巧。

(四)学生不够重视

在我国,步入高中的学生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接触的知识面广,学科难度也逐步增大,分类更加细致,综合性比较强。学生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不愿意将过多的时间放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上。学生对口语交际认识的错误性导致了学习积极性的降低,也影响着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的效率。

二、高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营造一定的口语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是听和说之间互动的过程,在目前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被动学习,在回答问题或是进行阐述观点的时候总是支支吾吾,不能顺利的将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所以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积极创设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1]。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鲜明的主体,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教师要认真倾听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此外教师应该多鼓励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消除他们紧张以及自卑的心理,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多发言,并及时给予评价,树立这些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传授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和知识

想让学生的口语交际有内涵和水平,就必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巧和知识[2]。口语交际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同步性,即外部语言表达就是内部思维的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人所讲出来的话就是这个人文化素质和认知水平的综合体现,所以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积累文化知识,具体的方法就是定期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和书刊,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其次就是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收集一些名言名句;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收看一些名人的演讲录像或是辩论赛。在口语交际表达的时候,不同的语调则代表着不同的意思,语气的抑扬顿挫也能让倾听者更加明白。教师要向学生传授重音的运用、节奏的变化、停顿技巧的掌握以及语气控制的技巧等。值的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这些技巧时要和相关的口语交际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技巧的运用。

(三)丰富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教师要在课堂中精心设置口语交际教学情景,口语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征设定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只有多听多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才能得到实质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的生动情节编制一些情景剧,让学生扮演情景剧中的角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定期的演讲,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还可以将口语交际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教师利用生活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多途径多渠道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口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和生活密切联系。

【结 语】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作用更广泛,在现在社会中口语交际就是人与人最直接最迅速的沟通方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立足社会最基本的技能。所以教师要重视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高效社交口才与技巧篇12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因此,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如何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它受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职业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岗位选择、职位升迁、工作业绩。语言与沟通的能力作为容易外显的能力之一,在用人单位录用中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另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面对严峻形势早作调整,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学校的招生。高职学生在职业语言与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就会被质疑,就业的先机就会失去。因此,高职生的语言与沟通的能力更应该作为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品牌加以建设。

(二)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需要。高职学生在人校前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忽视,将导致他们毕业之后缺乏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渐行渐远。改正生活口语表达沟通中的不文明现象,拓展学习语言与沟通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强化职业演说与沟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职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具有较强口语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鉴于此,加强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强化学习沟通交际口语和职业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语言与沟通课程群体系

(一)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与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对演说、口才、交际沟通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演说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使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开发课程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实用性

针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应覆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语言表达需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以需要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比如,在“演说与沟通的艺术”课程中我们设置其中一项内容是“口语沟通的技巧”,涉及“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如何表扬与批评别人”等,这些内容对高职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专业性

根据高职不同的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语言与沟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言的艺术”,文秘专业开设“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商务谈判与推销艺术”等。这些课程,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

3.时效性

知识点的选择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根据高职生业余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商品推销活动的需要,开设“推销语言艺术”专题,把学生带到学院的超市,亲自对顾客进行推销,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推销语言的得失;针对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题”,从网络等媒体找到最新的面试内容,着重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学院举行真正的毕业招聘会,给学生亲自感受和尝试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就业的机会。

4.层次性

课程与知识点的选择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每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先开设基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演说与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如“营销语言的艺术”、“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等。这样由基础课程,到衔接课程,到专业课程,逐步递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凸显高职特色。

(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构成及课程开设一览表

(三)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评价方式

1.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思考力度、回答提问的态度、应变能力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纳人考试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除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实际的运用。所以,考试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读书能力。

2.考试的形式与程序

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加口试(技能)考核,其中口试是单个考生逐一口试。

考试的程序是学生抽题――学生完成笔试部分――学生进行口试(技能)考核。

3.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

(占40%)。

考试成绩由口试(技能)成绩和笔试成绩构成。

三、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内容体系

(一)基础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根据高职学生参加普通测试的需要,安排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语音基本知识与正音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普通话选修课,学习普通话知识,纠正方音,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质量,并且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的证书,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二)衔接课程内容

衔接课程“演说与沟通的艺术”,我们仍然采用板块形式,分为五个板块:基本口语表达训练、演说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内容

“推销口才训练”包括推销口才的基本训练、推销成功的语言训练、推销中说话的禁忌和错误防范。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包括谈判策略、谈判沟通技巧、谈判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修辞。

“教师口语”包括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导游语言的艺术”包括导游语言必备知识、导游讲解二十五技法、金牌导游语言运用三十六计、流动游览导游讲解、导游购物营销讲解实战妙法。

“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政务礼仪、语言沟通的修辞技巧、语境调控训练、职场语言沟通策略、职场说服策略。

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形成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本,更新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一场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分别担任演讲比赛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负责组织策划的,有负责宣传写海报的,有负责联系教师做评委的,有联系企业赞助的,有担任演讲比赛主持人的等等,同时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写好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一场演讲比赛从筹划到举行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展示自己的演讲水平。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例如,举行一场队列的辩论赛,教师把辩题的正反两个观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辩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信息,甄别观点,形成辩论稿,然后在辩论赛上展示双方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交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