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惯性合集12篇

时间:2023-06-15 09:28:47

初中物理惯性

初中物理惯性篇1

惯性是经典力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它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其理解和掌握上存在许多的疑惑,笔者自己也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存在一些疑虑的地方,现在写下来,与各位读者共同商榷。

在教材中惯性的定义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自身原有的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并且指出了惯性的一些特征: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无论物体质量的大或小,无论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受不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无单位,无方向性,可以比较大小,惯性是自然界中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以上特征内容就有许多让人疑惑的地方,首先一点,惯性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无单位,无方向性。这本身就有矛盾,既然惯性有大小就应该可以比较,那没有单位如何进行比较,如何计算,这是最基本的。二十世纪初,德国数学家诺特尔证明了,物体的惯性是在时间均匀与空间对称情况下的必然结果。惯性不是个别物体的性质,个别物体只是惯性的显性,惯性的本质与个别物体的特性无关。从而我们就不能用反映个别物体性质的量(例如质量)来测度惯性。因此惯性应该无大小可言,它只是存在的状态的表现。

通常认为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据于这样的理由:质量大的物体在相同的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是由牛顿第二定律所得到的基本结论。而事实上物体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是难还是容易是与惯性无关的,惯性所揭示的不是其使(或阻碍)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难易程度能力,而在于物体保持某种特定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本领。如果说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的话,那我们也可以说惯性与物体的速度也有关,也可以说与力的大小也有关。在质量相同的物体中,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在受到相同的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更不易改变,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惯性与速度的大小有关呢?是不是可以说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呢?同样的,质量相同的物体中,如果他们的运动状态完全相同时,施加较小的力比施加较大的力更不容易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惯性与力的大小有关呢?是不是也可以说物体受到的力越大惯性越大呢?所以惯性应该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通过这些我们看看平时经常讲到的惯性的例子:1、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在市区,对机动车的车速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2、车辆由于装载货物过重因惯性而不能及时制动常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对机动车的载重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利于行车安全。这两个事例用惯性解释明显有些牵强,而应该用能量的内容来解释,动能公式E=1/2mv ,动能的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当车辆制动时阻力产生的能量W=fs等于车辆的动能E时,车辆就会停止运动,从而我们能看出当车辆超速和超载时,需要制动的距离就会长,所以不安全。所以说超速和超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再如,把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这也应该用能量来解释才合理,以固定的物体为参照物,锤头在运动过程中有一定的动能和势能,当锤柄遇到障碍物时,由于摩擦力需要克服锤头的这些能量,所以锤头和锤柄发生了相对的位移,从而使锤头牢牢的套在锤柄上,而不是由于惯性使锤头牢牢的套在锤柄上。再有,小车上竖直放置一个木块,让木块随小车沿着桌面向右运动,当小车被档板制动时,车上的木块向右倾倒。这是怎么回事呢?教科书上的答案是这样的:小车突然停止的时候,由于木块和小车之间的摩擦,木块的底部也随着停止,可是木块的上部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向右倾倒。事实上,本例中小车上木块的倾倒是由于力矩作用的缘故。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对木块的重心而言有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力矩,从而木块向右倾倒。若将木块的重心降的越低,木块就越不容易倾倒,这就说明小车上木块的倾倒不是由于惯性的原因,是力矩变化的结果。

初中物理惯性篇2

(一)激疑,引出“惯性”课题

1.奔跑之人,脚遇障碍物时,人向前倾。何故?

2.坐在汽车内的旅客,当车突然开动时,人向后仰。为什么?

身边现象,人所共知。学生却不能解释,激起阵阵疑团,教师趁机引出“惯性”课题。

(二)激趣,建立“惯性”概念

1.学生做“抽尺”实验:把盛着墨水的敞口墨水瓶置于课桌边缘,下压直尺或三角尺。用手沿水平方向突然快速抽走直尺,墨水瓶巍然不动。学生疑虑:墨水瓶为啥安全无恙?

教师演示“打板落蛋”实验(略)。学生嘀咕:鸡蛋为啥没落地摔碎?

师生共同得出:实验表明,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

2.教师演示“摸拟摔伤”实验:把布娃娃(头内暗置盛红墨水的敞口塑料水瓶)直立在小车上,手推小车沿桌面匀速平动。当车遇障碍物受阻停止运动时,布娃娃前倾,摔得头破血流。

师:小车匀速运动,布娃娃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跟车相同,做匀速直线运动。

师:车停时布娃娃脚受车向后的摩擦阻力作用,脚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由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师:车停时,布娃娃上身的运动状态怎样?

生:继续向前运动,摔倒跌伤。

师:运动的物体具有怎样的性质?

生: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教师给出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板书: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二、做好“惯性现象”实验

做好“惯性现象”实验,是建立惯性概念的关键。惯性实验,做法多种多样,丰富多采。精选惯性实验应力求简单,让每个学生都能动手做;要生动有趣,宜增加惊险情节,产生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使学生久久难忘。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利用学生身边现成器材,精选“抽尺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动手做。精做“模拟摔伤”演示实验,制造紧张惊险气氛。一个安全无恙,一个胆颤心惊,二者反差鲜明,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说服力,以此动摇学生头脑中顽固的错误观念,顺利建立起惯性概念。

三、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课本解释惯性现象,文字确切精炼。学过之后,学生尚难掌握要领,不能圆满准确地解答惯性现象。表现在语无伦次,思路层次不清,或者以简单的惯性二字概括作答。因此,教师在解释“惯性现象”实验时,应做分解动作,引导学生探出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

1.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

2.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

3.找出物体或物体的哪部分在突发过程中不受外力作用,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初中物理惯性篇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初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同时也是学好初中物理的前提。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吃透教材,创新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在物理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他们的学习习惯及生活方式。只有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够快速地掌握和理解物理中的重点知识,既推进了教学进度,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条件

初中物理学习必须做到五个方面,即:复习、上课、作业、实验、复习。要想学好初中物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

1. 预习。每门课程都需要我们进行课前预习,那么怎样进行预习呢?我们可以这样做:“读”,应该养成课前预读的习惯,对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读一遍,对不懂的地方上课认真听讲;“划”,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进行标注;“写”把读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及时写出来,带着自己写出的问题去听教师讲课。“记”,对课本中基本的公式、概念、单位或者一些特殊要求进行重点记忆和重复记忆。

2. 上课。上课分为四步,首先是“眼到”,要做到上课认真,仔细地看,无论是实验课或理论课。“耳到”,就是要做到认真倾听,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同学发言。“心到”,就是要做到及时思考,在教师上课时绝不能心不在焉,要充分理解教师所讲内容。“手到”,在上课的时候不仅要记录教师所要求的重点内容,还要对自己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及时进行标注,以便课下可以请教教师或同学。另外,在上课之前还要养成预备好学习用品的习惯。

3. 实验。众所周知,实验对于物理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当做到: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过程操作规范;实验环境必须整洁;实验结果认真检查及验证。

4. 作业。要保证作业的整洁规范,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认真检查和修改。在以端正的态度去对待每一次作业,切不能随意应付。

5. 复习。按照著名学者艾宾浩斯所提出的遗忘曲线分析,人类的遗忘过程应该是“先快后慢”的。首先要做到对每次所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消化理解,加强对当天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其次,要做到制定合理科学的复习计划,定期地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及整合,分析其内在联系,掌握其内在规律,形成完整化物理知识体系。

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式及方法

1. 把握开端,明确目标,务必落实。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因此,在进入初中时期后,所上的第一节物理理论课、第一节物理实验课甚至所做的第一节物理作业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契机,要求其认真落实学好物理的五个方面,平时严格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锻炼他们。比如在平时作业中公式的完成性、相关的单位问题等。对学习中一些细节进行严格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2. 加强指导,传授经验,严格管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要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认真讲解并让其能明白其中的原理。在每节上课之前都要求他们做到:预习,找出重点,记录难点。在初期要求他们强制性地执行,不定期地检查和评价等,这样,久而久之,他们自然就会养成课前及时预习的好习惯。再就是观察实验:明确学生所要观察的目的,具体学生观察的重点,传授学生观察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学习的方式具体化、规范化以后,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3. 注重小事,点滴做起,持之以恒。对于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重视平时的每一件小事,持之以恒,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必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实验方面注重实验的基本规范要求如:(1)各种器件的规格、用途等;(2)实验过程的具体步骤;(3)实验器件使用的顺序;(4)实验误差和故障的处理;(5)实验数值的保留;(6)实验结果的验证和处理;(7)实验结束后相关问题的思考;以上所述的内容都是平时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用到或遇到的,因此必须做到对实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了然于胸,不断学习和复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初中物理惯性篇4

目前,新课改理念深入推进,新课标下的教学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面临的升学问题,他们身上肩负着重担。据调查显示,初中生学习最困难的科目就是物理,由于物理知识比较抽象,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记忆力,还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逻辑水平,能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连,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异常困难。

1.新课标下培养学生物理课程预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节约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课前预习是扫除学生学习障碍的基础,通过课前对物理书本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上教师所要讲解的重点,从而在听课时更具针对性,找到不懂之处,提高学习效率。同样,有效地预习也能够减少学生课后复习所花费的时间,真正做到高效学习。其次,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事物形成的过程。物理知识是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如摩擦力、惯性、浮力,等等。通过课前的良好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观察到物理变化的全过程,为课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作铺垫。最后,培养学生物理课程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习不同于复习,复习的目的是在于解决问题,而预习则在于发现问题。初中生通过通读课程,进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难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更加认真地听讲,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完善自我。

2.初中物理预习存在的难点

首先,预习工作不够全面。物理预习不是简单的书本字面预习,由于物理知识涉及的内容众多,过于表面化的预习达不到实际效果。然而很多学生在预习中只是读读书本上的字,没有深入思考其重要含义,导致预习工作不全面,书本上细微处的预习不到位。其次,对预习工作缺乏认识。在初中学习中,很多学生都表明对物理知识理解不到位,是学习的难点。老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提出了预习策略,但是有些学生只是把预习活动当做任务,为了敷衍老师才勉强完成,没有认识到预习真正的意义,从而无法发挥预习的重要作

用。最后,预习缺乏有效指导和完善的策略。预习活动也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没有科学的指导方针和完善的预习计划,根本无法将预习的实效性发挥出来。教师在给学生留预习任务的时候,没有说明预习的主要内容和所需考虑的问题,这样不利于物理课堂的高效学习。

3.新课标条件下如何培养学生物理预习的良好习惯

(1)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预习的认识。预习是帮助学生找到课本中的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自己应该学什么,不懂之处在哪里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学生的物理预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有效学习的基础。想要提高学生预习的实效性,就应该培养起学生的预习兴趣,将预习看做必不可少的项目。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方法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激发他们的兴趣。

(3)合理安排预习时间。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课程学习难度大且科目多,很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避免让预习变成学生学习负担。所以,物理教师要根据学生一天的学量安排预习计划,灵活变动预习内容,并深入研究最有效且花费时间最短的预习方法,从而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避免得不偿失。

(4)制定灵活多样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基础,但是单一的预习方式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去预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制定预习方案。

总而言之,为了有效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到困难这一问题,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让学生进行预习,对教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学习的难点和不懂之处。此外,初中物理教师也要不断完善预习计划,制定科学的预习方法,从而保证学生学习更具针对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惯性篇5

男生和女生是存在着性别差异的,女生侧重于感性,男生侧重于理性。而对于像物理这种理性的学科,势必男生会更加感兴趣,并在学习中会获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然而,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其结果却与上述观念大相径庭。

一、初中物理学科学习成绩的性别调查

本文对某初中三年级一班、四年级一班进行了两次月考成绩和一次期末考成绩的调查。

从上表可以看出,初中物理学科成绩在男女学生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甚至女生的物理学科成绩普遍要比男生要高一些。

二、影响初中物理学科成绩的其他因素与性别因素的比较

为了能够调查出性别因素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学习成绩影响情况,本文又分别从影响学习成绩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机四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

1.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的调查问卷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的自测法调查,其自测法中值涵盖10道简单的有关学习方法内容的调查。其可供选择的答案只有三项:是、不一定、不是。其答案的分数为5分、10分、0分,满分是100分。其调查的对象仍然是某中学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共200份,回收且有效的问卷共有132分,其中62份卷是女生的,70份卷是男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习方法掌握很好的学生占12.08%,学习方法掌握可以的学生占23.06%,而学习方法掌握一般的学生占47.55%,学习方法掌握较差的学生占17.31%。

如下表所示,男生和女生在学习方法掌握上并无明显差异。

2.初中物理学习习惯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习惯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也是10道题,答案只有3个选项:是、不是、不一定。分数设计是1分、2分和0分,满分是20分。20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78份,其中男生问卷数是90份,女生问卷数是88份。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习惯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兴趣的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是30题,答案是2个选项:是、否。分数是1分、0分,满分是30分。20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32分,62份女生的问卷,70份男生的问卷。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并没有显著的

差异。

4.初中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

在进行物理学习动机的调查中,问卷题目设计32道题,答案是2个选项:是、否。分数是1分、0分,满分是32分。150份问卷,回收且有效的问卷是112份,男生问卷是57份,女生问卷是55

份。如下表中所示,男生和女生的物理学习动机并没有显著的

差异。

综上所述,问卷调查结果与传统观念中学习初中物理会存在男女差异问题相悖,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中,虽然会存在一些男女性别因素的差异,但其对物理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可以不考虑性别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而应该多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动机等方面来进行培养。

初中物理惯性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50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虽然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十分重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中却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虽然目前教师与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进一步加强,但是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本文首先分析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据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为了使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我们首先来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学生打好实验基础的关键时期

学生在初中阶段开始接触到物理学科学习,也正是在初中阶段开始进行物理实验,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实验内容十分基础,包括对最基本的实验器材用法的学习,最基本的实验知识的学习,最基本的实验方法的学习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才能为进行较为复杂的实验活动打下基础。

(二)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点的小帮手

做好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工作,不仅是为了学生打好实验基础,还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点。很多物理现象及理论都是通过实验得出来的,自然,教师要借助于实验才能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描述,既枯燥又不利于学生理解。初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发挥实验这个“小帮手”在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建立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之上,在引导学生的大脑积极进行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手也动起来,手脑并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实验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围,因此,教师在思想上与行为上都对实验教学产生了懈怠心理,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实验教学时间没有充分的保障

较之于进行物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目前每节课只有40多分钟,并且物理课时的安排较之于语文、数学、外语又相对较少,可想而知,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时间就更少了。由于实验没有列入考试的范围,因此,部分教师就直接省略实验课的安排,所有的物理课堂都用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这就更影响了学生的实验学习。

(二)实验器材没有充分的保障

实验器材得不到保障,也是目前影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一个突出问题。实验器材难以满足学生实验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实验器材较为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实验的要求;另一方面,实验器材的数量较少,导致学生失去了进行亲自操作的机会。在实验器材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方面,在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实验器材不足方面显得较为消极,使学生失去了初中阶段这个提升实验能力的大好机会,为学生以后顺利的进行实验学习埋下了隐患。

(三)教师的实验水平难以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

物理实验板块的教学与其他知识板块的教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教师不仅要能够从理论上就实验对学生进行指导,更要能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指导。而受我国长期教育界对实验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影响,教师的实验水平也受到了限制,因此,目前存在部分初中物理教师的实验水平难以很好的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情况,而一些教师进行自我充电的意识又较为薄弱,自然对学生实验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没有引起重视

初中阶段既是学生学习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关键时期。而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对学生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点的讲解,而在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方面就显得十分不足。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会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即使学生能够大体上把握实验步骤,也很难准确的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三、化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物理实验教学本就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而存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无疑又进一步加深了实验教学的困境,为了化解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时间的保障是关键

针对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时间保障方面存在问题的情况,教师要对物理课堂教学r间进行合理分配。教师要做好授课计划,在做授课计划的过程中,安排多少课时对学生讲解理论,安排多少课时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都应该进行科学合理分配。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授课计划的标准,确保实验教学时间。

(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是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硬件基础,因此,一定要有充足的实验器材保障。针对实验器材较为陈旧的情况,相关方面应该积极的购置新的实验器材,确保实验器材能够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针对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也需要积极的购置实验器材,加强实验室建设。总之,要确保实验器材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只有亲手做实验,实验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

针对物理教师的实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的情况,教师要从提升自身实验水平的角度出发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进行自主学习是初中物理教师提升自身实验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一些网络课程等,掌握最新的实验思想与技巧,并且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要积极的为教师开展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专业培训活动。

初中物理惯性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3-01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这一直是广大师生们的一块心病,很多在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使得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压力陡增。尤其是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背景下,高一招生成倍增加,这个现象愈发突出。其实,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教师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下面就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

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教材、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等方面。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介绍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及对规律的简单应用,基本上是教会学生“知其然”,教材主要以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等形式呈现,学生易读易懂。

高中物理教材则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学生的要求是“知其所以然”,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水平的梯度

在初中,限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大多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思维水平上,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的阶段。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梯度

在初中,由于只要求学生“知其然”,因此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在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知其所以然”,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4.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梯度

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在理解及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应用一般停留在简单的四则运算,最甚者不过于列个简单的方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

二、化解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对策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高中与初中教材之间的梯度。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要求、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可以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

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对称法,假设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思想与方法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应用物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初中物理惯性篇8

本学期,我对我校133名初中学生进行的"厌倦物理学习心理及原因调查",结果发现,厌学物理的约占42.8%,尤其以女生更为严重,占78.55%。在对抽样调查的133名学生中,对学习物理有兴趣的占54.1%,对物理不感兴趣或兴趣较弱的占45.9% ,其中直接不感兴趣的25人,占18.8% ,原来有兴趣,后来兴趣减退的36人,占27.1%。调查中还发现,学习物理兴趣比较淡薄的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也比较差,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

2.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低、厌学物理的成因探析

2.1生源质量严重不均。农村留守学生多、学生沉迷网络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多数学生来自经济条件相对落后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大部分到城镇学校就读,而留下来的学生,一部分是智力虽正常,但品性各种习惯不好,一部分是理解能力极差家长对其不抱希望的"跟班混",第三是各学科极不均衡的偏科型学生,只有一小部分由于家庭经济薄弱而留下来的"良民"。这部分学生中,真正用心于学的少之又少,能听课跟着走的学生也大都属于被动学习。

2.2和城镇相比农村家长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今年经济发展快速,新的学习无用论在部分家庭中有抬头之势,农村初中能留下来的学生家长们,一部分由于小孩在学业上比同龄的孩子差而抱着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态度,送子女读书,对子女学习成绩的好坏关注的比上城区的家长少了许多,只等初中毕业,学一门技术,长大了或成年了外出打工。更何况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技术工人,或粗壮劳动力。受这些家长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不积极,厌学普遍性存在。

2.3学校的设施配备。由于目前物理新教材多数教学内容是采取师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的模式,在农村初中,实验探究所需器材虽比以往有所增加,但从质量和数量上还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因条件限制不能有效进行。这个客观的限制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

2.4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相对保守。农村初中的教师,主动探求与改革教法的欲望不强烈,传统的说教模式仍在"横行",教学效率低,质量不高。

3.应对措施

3.1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设置适当的课外活动引起学生兴趣。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3.2调动学生、家长和教师的积极性提起学生兴趣。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建立新的激励竟争机制,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物理成绩不好,有智力先天不足的,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学困的思想转变工作。

3.3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进行认知性学习,同时也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与学生真诚相待,才会和学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学生才会自然而然地对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兴趣。农村的孩子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师经常责备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上完课后走了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恐惧和对立情绪,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本人及所教的学科都不感兴趣。

3.3.2物理教学结合农村生活。在教学中科学的将物理知识与农村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学好物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能力。如学习"杠杆"时,我们可以将铁锹、撬棍、刨地的镐子等工具拿到课堂展示,我曾经给一个废弃的辘轳装上绳索给同学们演示轮轴工作的原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初中物理惯性篇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行为习惯、道德情操、思想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养成教育是中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什么是养成教育呢?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养成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一生取得非凡的成就,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决定自己的人生命运。而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社会发展还比较迟缓,大部分地区还很落后。要推动这些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发展,培养人才最为重要;而要培养人才,养成教育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难成才的;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更不可能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那么,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初中教育中,要让学生养成哪些良好的习惯呢?

第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任何人学习工作的前提。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在很多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有饮酒的习惯,而且是男女老少都喝酒,家里有一瓶酒,大家平均分配,见者一份。致使一些学生也从小就有饮酒的习惯,甚至有的还上瘾,几天不喝,就非常难受,寝食不安,无法安心读书,而喝酒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百害而无一益。还有的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晚上不洗脚,一双鞋子从开始穿到穿烂了一次扔掉,从来不洗。有些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家庭还住着千脚落地楼,楼上住人楼下关牲口,垃圾直接从楼上往下丢,好多家庭根本没有垃圾桶,形成随意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等一些不良习惯。还有大部分人家早上一掀起床,晚上一盖睡觉,从来不叠被子。物品随意摆放,丢三落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学校必须通过反复耐心的教育,帮助学生改掉这种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要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高尔基说:“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乾坤”。人是社会化的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跟别人打交道,一举一动都在影响别人,也影响自己。所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初中阶段是个体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思想性格很不稳定,可塑性很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在家庭教育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学校更要承担起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一定要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这方面养成的良好习惯对于学生学会做人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校应在小学基础上,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培养学生勤劳节约,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爱护公共卫生,遵守公共秩序等行为,还要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上好法制课,树立法律观念,遵纪守法,学习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培养社会责任感,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地震自救知识,防火、防电常识等。学校要结合实际,比如边疆贫困地区往往是多民族大杂居,有的学校有数十种少数民族学生,就要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大部分少数民族边疆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自农村,就要突出培养学生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凡事从细节入手,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出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初中物理惯性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24

初、高中学生的角色转换,使高一新生在学习上产生了许多不适应性的症状。尤其是物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前后区域在难度上存在较大的落差,致使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的不适应性明显,从而造成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客观上的被动状态。因此,如何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有一些针对性的思考。

一、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不适应性的具体原因

1. 学习心理上的不适应。初中学生刚学物理时一般都具有“你行我也行”的积极学习心态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经过两年的初中物理学习和中考检验,较多的学生学习心理日趋疲惫,升学的新鲜感很快被高中物理的“深奥”所迷惑;少部分学生过早确立了“我不是学物理的材料”的观念;还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引导,甘愿戴上“差生”的帽子。比较突出的表现是他们遇到一些并不很难只是繁杂一点的题目就弃之不做,尤其是几次小测验“红灯”高高挂起时,他们对自己学习物理的才智发生了彻底怀疑,心理防御机制促使他们很快确立了“堤内欠收堤外补”的学习策略,在很长时期内不愿在物理学习上投入较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其中一大部分学生变为“文科生”。

2. 新旧知识过渡上的不适应。尽管高一物理教学难度降低了不少,但新旧知识的过渡仍旧是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主要障碍。面对抽象逻辑思维理论成份的骤然增加,研究问题广泛出现的理想模型、理想过程和理想状态,以及数学符号的泛化、数学运算的超前,多数学生感觉超过了他们的思维水平,新旧知R的过渡过程比较艰涩,学习兴趣减弱。

3. 行为习惯上的不适应。经过初中物理教师的努力,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已经具备了一些较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对物理实验感兴趣,对边教边实验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适应,多数学生能认真记笔记,绝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解、记忆基本概念、规律和公式。但有些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尚未完全养成,例如课前预习、仔细阅读课本、认真深入思考、认真审题、认真纠正错误。还有一些过程性的学习行为习惯基本没有,例如对笔记内容的小结、补充、整理,对习题的归类,对记忆方法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学习行为习惯的欠缺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二、帮助高一新生适应物理学习的对策

1. 把培养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放在重要地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提出过一个假设: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条件,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学会任何人都能学会的东西。教师要把自己看成能供所有学生都学好物理的教师,学生也要把自己看成能够学好物理的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实例积极引导,要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特长,树立他们的“光辉形象”。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对抽象的数学演算常常看得似懂非懂,导致他们自己独立演算时又粗又简,教师要耐心看完他们的演算过程,并从中提炼出一些正确思路,指出其“闪光”部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每次小测验的难度要反复推敲,要尽可能把大多数人无法答对的题目排除在外。要认真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尽可能把差错归结为“偶然”原因,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

2. 把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作为教学上的着力点。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根据教学理论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显然能够大大减少学生学习上的困难,有力地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有三种情况值得研究:

第一种是顺畅衔接。例如重力的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已对重力的方方面面作了比较透彻的研究,高一则要尽可能地照顾初中实例,引出课题话题,不断拓宽加深。再如三力平衡,初中生已熟知两力平衡原理,高一物理教学要不断反复运用两力平衡原理,发展三力平衡思路。

第二种是纠错衔接。限于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许多物理概念、规律的叙述不很严密,或不可能讲得很深很透很细,以致学生深入学习时产生了“这类问题很容易解决”的麻痹心理,以致一遇到这类问题就不断陷入“泥坑”的现象。例如,学生常常把静摩擦力类比为滑动摩擦力,不加分析套用公式f=μN计算静摩擦力,这类错误教师一定要设计精巧习题,着力纠错,避免新旧知识的错误衔接。

第三种是新枝衔接。高一物理与初中相关内容相比,显然是螺旋形上升了一大步,其中许多新增加的部分已大大突破了原有的知识框架,构建成庞大的知识体系。骤然膨胀是学生感到学习不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对膨胀最大、新枝萌发最多的地方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3. 把“分层递进,逐步加深”作为长期的教学策略。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不顾高一学生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强行按照高考要求进行“一步到位”的教学是导致学生高一物理成绩与初中相比急剧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心的原因之一,如果教师不能正视这一实际,还不切实际地“揠苗助长”,其结果只能是“苗死绝收”。因此,高一物理要把“分层递进、逐步加深”作为教学中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4. 把加强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训练作为一件大事去抓。根据前面的阐述,高一学生学习行为习惯适应不了。针对这一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训练。

初中物理惯性篇11

要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就必须要清晰的掌握学困生的成因,然后针对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来计划、有目的的实施转化策略,让学困生能够脱离学习物理难的行列。因此,针对初中物理学困生成因与转化策略进行研究,对于转化学困生有着重大的意义。

1.初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1.1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克服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恒心与毅力。在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习阶段,初中生对于物理学习的新鲜感与新奇感已经消耗殆尽,在物理知识增多、物理知识愈加抽象、物理知识理解难度变大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物理的学习兴趣急骤下降,学习毅力较差的学生则渐渐开始感到吃力、排斥、厌烦,出现物理成绩下降的情况,从而成为了物理学困生。学习毅力不佳,不愿意长时间坚持钻研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薄弱,在遇到不会解答的题目往往都是跳过、放弃,在遇到挫折后一蹶不振。

1.2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

初中物理学困生大多数都没有在课前进行全面预习的良好习惯,对于物理知识的总结仅仅只是照搬,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学习物理知识时也难以抓住重点。长此以往形成了课堂上过度依赖教师,课后作业过度依赖同学的习惯,严重缺少创新意识与物理知识应用能力。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听讲、课后不复习、重难点无法掌握、物理知识无法消化理解,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都是导致物理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1.3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

有些初中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往往混淆了自己与学生的位置,长时间以自我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围绕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节奏来进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灵活的教学方式,也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在过于枯燥的课堂中学习,容易对物理失去兴趣。有些初中物理教师没有从本质上了解学生,也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更加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发现物理学困生难以跟上学习的脚步,则态度十分急躁,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自尊心。

2.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堂中学困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使得其难以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主动学习物理知识,久而久之就丧失了对物理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选择合适的方式来激发学困生参与到课堂的积极性,让学困生在物理课堂中可以形成表现的欲望。例如,在初中物理“光的折射”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邀请学困生来谈谈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的现象。在完成基础知识点学习后鼓励学困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譬如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变化等,以便让学困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物理课堂中,激发学困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困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2.2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习惯可以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困生的自学能力。物理学困生最为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从帮助学困生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来转化学困生。首先,可以执行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困生可以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物理学习时间,同时邀请家长一同监督;其次,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的习惯,让学困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先解决一些接单的问题,对于新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培养学困生坚持完成作业的习惯。由于学困生的解题能力有限,初期只有部分题目不会解答,长期以往发展到大多数题目都不会解答,最后演变成为不做物理作业的习惯。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专门为学困生设计一些物理基础知识题目,让学困生可以在课后单独完成,以形成独立完成物理作业的好习惯。

2.3选择合理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法

教师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法,兼顾班级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帮助更多的学困生完成转化。首先,可以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分层视角。针对学困生接受知识点较慢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给予一些主动发挥的空间,让学困生从奠定基础知识开始。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直线运动”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可以学困生先自行阅读课本,然后再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在提出一些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问题要求学困生回答。譬如苹果的直线运动等。在学困生整体初步掌握后可以进行基础题目的联系与计算,帮助他们奠定好扎实的物理基础。

3.结束语

总的来说,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必须要从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入手,掌握学困生缺少学习物理兴趣,学习意志薄弱;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行为不科学等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激发学困生参与意识,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制定合理学习计划,端正学困生学习态度;以帮助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在积极主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越来越顺畅。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惯性篇12

运用生活案例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讲解,是针对实际生活中某些事件的产生,进行观察与研究,分析事件发生的物理现象,运用物理知识对其进行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生活案例作为了一种教材教学内容的主体,并对这个主体进行物理解释.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生活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比如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常用苹果落地这一生活现象对初中物理知识“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兴趣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通过牛顿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苹果熟、掉落在地上这一现象,引发了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思考,他由苹果掉落,想到“苹果为什么会掉落在地上?而不是一直挂在树上,或者飞向天上”等种种情况,提出了大胆的想象――地球有吸引力,并且通过这一推测,解释了一切在地球的物体都具有被地球吸引的力的存在,通过证实这一现象,得出在宇宙间物体与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的引力,这一结论成就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解释了一切在生活中物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由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人类飞向月球的梦想,由此可见,生活中某一些事物的发生,都是在其原理的作用下形成的,人类对生活中一些简单事物进行物理案例分析,可以使人类的思维得到质的飞跃,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些不可思议的原理,并且通过这些原理来实现人类生活中可实现的梦想,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件.

从上述生活案例教学来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讲述物理故事,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性与积极性;同时,也是希望学生通过生活案例教学,能够像牛顿一样的思考问题,使生活中某些物理现象得以解释,这就是案例教学的作用.

二、运用生活情景对初中物理进行教学

利用生活情境对初中物理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下,灵敏准确的对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进行第一直觉地解释.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联想一切物理现象发生的缘由,并且运用物理知识对一切事件的发生,采取一些对自己有利的行为.

比如,教学惯性这一章的时候,可以采用生活情境教学.现代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坐车的机会,但是,在车子行驶的过程中,坐在车位上或者站在车子上,都会有惯性问题,产生各种各样的情况,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体验,在切实体验之后,写出有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教师通过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现象的解释,像车子在启动时,由于惯性,人的身子会往后仰,当然在车子突然加速或者突然减速的时候,都会因为惯性问题,使人的身子不能够保持平衡,产生左右前后摇摆的情况;若在惯性极大的情况下,还可能会引发事故的发生.为了避免这些事件的发生,或者降低危险,设置汽车的时候,运用物理知识,进行了合理的设计:座位上设有安全带,在站立区有把手或者扶手支持等.

学生通过对初中物理惯性这一章的学习,可以调整自己坐车时的坐姿或者站姿,并且也有了在车上的危机意识,从而避免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发生.因此,通过生活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避免生活中的危险,使学生能够更加安全健康的生活,这就是生活情境教学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