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6-19 09:23: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经济管理信息化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篇1

中图分类号:C9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01

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指的是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广泛应用信息资源,通过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高效发展进行探索,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中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实现企业经济实现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1.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普遍存在着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劳动成本费用,但是对工作效率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运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中朝集成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尤其是重点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但是相关的数据表明,在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中,仅有80%实现了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2.经济管理的理念陈旧,管理模式粗放

在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没有与时俱进。大多数企业领导通俗的将经济和金钱联系起来,注重关注企业的经济总量和业务的收入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提高收入,甚至还导致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另外,经济管理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运用的管理模式还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资本来扩大收益,没有对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进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在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环境下,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方便,提高服务质量,大多数企业建立了统一的订购、支付以及送货上门等多种业务的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但是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不能实现各个系统之间信息的同步,导致信息系统出现偏差的现象,不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成本核算与经营管理信息基础比较薄弱,不能提供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数据。

二、企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发展,必须要建设信息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速度在不断加快,扩大了市场范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形成了以科技、人才、营销和市场竞争为主的竞争,增加了企业的压力。我国企业不仅要在国外市场中取得竞争,而且还要在国内市场中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运用信息化资源,实现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立足于企业的内部发展角度,为了很好的使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业务流程、内部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变革,有效提高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企业要实现经济体制的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

2.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实现信息化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企业信息化的管理。企业在加强信息化管理时,首先要将信息化预期费用、信息化成本以及信息化的预期效益等方面进行对比,避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盲目性。另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要把握好投资时机、重点、方向和结构。企业投资结构发展阶段不同需要不同的投资结构。信息化投资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此,企业要将信息化建设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最终切实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信息化管理在经济管理中的实践研究

1.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为了充分的将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出来,企业要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统一管理的系统,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脉络,实现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尤其是要建立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以便能够对企业的投资结构与趋势进行分析。

2.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

首先,对中小型企业中的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进行强化,对其普及经济管理的信息化知识,建设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经济管理财务系统,构建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对企业不同种类的经济信息数据进行归纳、整理、预测、反馈和分析,确保管理人员获得及时、正确、真实的经济财务数据信息,对企业的未来经济走向、资产情况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认知,加强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及时的判断和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满足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快速应变能力和高效率运转的需求。

3.建立高素质水平的信息技术队伍

企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需要一支素质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队伍,对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行研究,做好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例如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仓库管理以及计量管理等,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备性。另外,健全完善企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制度,实现企业信息化的规范化,对工作内容、流程、职责、要求以及考核办法进行明确。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是一个完整、统一的系统,要强化企业内部中经济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意识,实现管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并构建经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转型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于经济活动的影响越来越深刻。知识型农业,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相比于传统农业形式具有显著的区别。在知识型的农业经济中,越来越多的可生物工程有关的高新技术和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农业中。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农业注入了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因此,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从而促使传统农业的改革。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信息化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会使得我国农业进入国际农业竞争环境中,从而有力地提高农业有关企业综合实力,促使相关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借助信息技术,有的农业产业能够开展网上贸易,开拓一条四通八达的经销之路,形成产销一体化,实现农业产业化。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如今,社会贫富差距日益加大,提高农民收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当前社会情况分析得知,我国很多农村的农民均处于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中,追究其原因在于信息封闭。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农民生产主动性越来越高,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去制定生产计划,从而促使农民收入提高。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优化职能机构,努力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水平

新型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统筹规划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机构与个人及农业生产新型,构建规范化、统一的信息交流共享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健全信息与传播有关的制度,构建起涉及大众媒体、农业生产专家、政府职能部门与信息服务机构、农业及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内的多样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另外,还需要注重收集相关信息,准确定位农业生产信息相关工作,提高农业信息对农业生产的实际指导作用,并且组织农业科技生产队伍深入农村,进行实地指导。可以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农业信息下乡活动,提高农民对农业生产信息化的认识,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制度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

(二)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基地项目

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可以利用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利用基地项目的示范作用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宣传与推广,这一做法的效果比较显著。建设农业经济信息化基地项目要认真考察、筛选,选择基础设施齐全的农业村镇作为信息化基地,利用政府财政补贴、农民个人筹集、当地企业投入等方式,为基地农民配置相应的计算机,并且结合实际建立农业信息共享服务网站,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指导基地农民充分利用计算机获取有效的信息。另外要完善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培养,力求基地发挥出示范作用,带动农业经济信息化发展步伐,从而提高农民收入。

(三)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综合素质

农业信息化过程中,要提高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意农业信息使用者即农民信息技能的提高,可以通过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应用信息的能力,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的作用。同时还要提高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构建统一农业生产专业信息技能培训平台、网上远程教育,构建有关职能机构对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人员岗位前培训及持证上岗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另外,由政府引导,构建一支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信息化专家队伍,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动农业经济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

(四)实现传统信息服务与农业信息平美对接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便于信息交流、共享,但农业信息的受众主要是农民,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相比于互联网在农村的使用人数更多,所以,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力地促使传统媒体同农业信息共享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农业信息更加高质量、高效地传播。

篇3

1.1农业教育与科技信息化

农业经济想要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就需要更加专业性的农业经济建设人才参与到农业经济中,对于农业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十分重要,农业经济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于农业经济专业性人才的培养,进而保tiE农业经济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拓宽教育途径.对于现阶段的农民农业种植技巧及自身文化水平高针对性教育,为农业经济建设提供高水准的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2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

农业经济建设水平与农业生产要素之间紧密关联,农业生产要素主要指空气、水、土壤等要素。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也需要对于农业生产要素进行信息化管理,同时让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应用,完善已有的农业经济建设方案,创新农业生产建设模式,进而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2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2.1实现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中最常见及困难的问题就是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农产品服务体系的缺陷已经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建设,还造成了农产品资源的浪费,农民已经经济效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农业经济如果实现产业化经营,就能够让你农民与企业直接合作,不仅仅能够增加农产品销售价位,还能够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农业服务体系的完善也拓宽了农产品销售途径,保障农产品能够时节性销售数量。

2.2农业类型有传统性转变成知识型

农业传统种植方式中所需要的信息化水平有限,属于资源型建设,传统农业种植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与现代化的社会经济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知识型农业方式在实际经济管理中能够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知识理论,农业生产更加系统化,完善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传统农业方式还是我国农业主要类型,农业信息化管理对于农业转型具有推动性作用。

2.3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

农业生产建设中的关键资源就是农民,我国农民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农业生产建设主要是通过长时间的生产经验所总结出来,无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生产形式也较为落后。积极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大农业教育强度.有关部门通过多种教育途径对于农业农业生产方式进行指导,让农民对于信息化重要性深度认识,加速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信息化进程。

3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3.1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闬

山西省太原市农业经济信息中心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主要内容,与农业有关部门对于农业经济建设科学合理性规划,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政府部门应该对于经济信息中心的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同时对于经济信息中心农业信息化经济管理资金有效监管山西省太原市也应该积极鼓励农业专业性人才参与到地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对于现有的农业经济管理资源科学化设计,推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

3.2建立农业信息化的管理

示范基地山西省太原市农业信息中心可以与有关部门共同为太原市的农村地区建立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增加太原市农民对于信息化认识。农民可以通过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对于信息化信息直观性感受。政府部门对于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信息化管理示范基地可以进行资金上的保证,积极带领农民们对于农业信息化推广.增加地区周围企业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优惠政策。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以计算机作为载体,农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对于信息化中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查询,了解不同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3.3信息网络与传统的媒体相互结合

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信息化虽然自身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十分显著优势,但是对于农业生产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农村地区的主要信息传播形式还是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能够更加直观性展示,在农村地区也具有广泛性覆盖,农民对于传统媒体中的信息也较为容易接受,因此传统媒体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媒体与信息网络相结合.能够能好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篇4

1.1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虽然目前计算机及网络日渐普及,但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素质相对较低,农业信息意识获取意识和运用农业信息的能力都比较差。许多农民对计算机操作技术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所以无法有效依靠网络获取和和自己相关的农业信息,从而阻碍了构建农业经济发展网络信息平台,同时也给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1.2农业基础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新生事物,被人们认识和接收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信息基础工作从无到有,水平偏低,同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缺乏既懂农业知识,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目前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通过培训而转岗到现任工作岗位的,不具备专门的计算机知识,所以只能从事简单的信息资源采集和工作,对一些农业信息不能进行深度开发,造成大量信息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1.3局部地域的局限性如果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农业信息的话,必须得使用计算机的上网服务,但是由于部分地区地域的原因,离城市中心较远,无法通过网线或者电话线能够实现上网服务,使得上网服务资费较高或者根本无法实现,这也使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发展受阻。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改进措施

2.1提高农民与从业人员的素质农民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主体,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必须使农民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技能,所以可以对农民举办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的相关培训,通过培训普及农民的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技能,达到运用计算机技能获取有效的农业信息的目的。另外,农业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不可或缺,可以通过创新教育等方式提升在岗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化信息人才壮大农业信息化管理队伍。

2.2网络信息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补充目前,网络很发达,如何通过网络平成农业信息的交流与,实现农业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资源共享是我们当今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个重担就落在了网站信息的维护人员的肩上。需要维护人员在工作中注意信息资源的收集、加工与分类,确保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同时由于我们前面提到的地域性的原因,可能有些农民目前获取农业信息的手段主要是广播和电视,所以在实际工作中,网络还需要和传统媒体合作,两者相互补充,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服务水平。

2.3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目前,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农业信息化建设,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各级政府的支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各级政府应该对这项工作提高认识,全面重视;其次,农业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些惠农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是确保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比如政府可以考虑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使通信网络运营商主动积极地将网络、资金等投入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来,确保网络在农村的普及使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