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20 17:43:5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论课堂纪律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课堂纪律一直是班主任面对的主要难题。那么如何让小学生明白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并做到遵守课堂纪律呢?笔者认为,只要班主任对症下药,用正确的方法去管教,小学生的课堂纪律情况就会明显得到改善。
一、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既然好动贪玩是小学生的特性,那么遵守课堂纪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好还是坏呢?小学教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对小学生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1.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
小学是学生性格形成稳定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又是学生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萌芽的重要阶段,此时,如果学生形成了违反纪律的习惯,其在将来就容易忽视学校法规和国家法律。因此,我们要做好小学课堂管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加以管教,这有利于学生从小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为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纪律基础。
2.有利于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极易开小差和搞小动作,若教师能够加强课堂纪律,对学生加以管教,学生的注意力就能更好地集中,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生若是课堂纪律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教师教学的热情,同时,还会影响其他认真听课的学生。一个具有严明纪律的小学班级,上课内容和速度往往都比课堂记录差的班级要好。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二、小学生课堂纪律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在纪律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一下,大概有以下方面:
1.问题不大但次数多
小学生贪玩、自控能力差,经常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甚至每天都批量出现上课搞小动作的情况,并且学生搞小动作的方式也较多,除了讲话、打瞌睡、玩手指之外,还有连初中生的玩手机、看小说都出现了。不过比较乐观的是,虽然数量多,问题却不严重。只要班主任稍加管教,学生就能马上改正。
2.经常管教无效
管教无效也是小学生的一个特色,面对小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虽然班主任经常苦口婆心地跟他们讲道理,但往往效果最多不到两天。小学生大多很调皮,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违反纪律的后果,只有在班主任做出惩罚时,才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但一旦惩罚完毕,他们往往就故态萌发了,这种情况下致使许多班主任老师对其纪律问题没有办法。
三、如何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
做好小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我们要从科学的角度去探索,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
1.每周一次纪律总结
学校纪律繁多,如果把所有纪律都一下子给学生讲了,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也只能记住前面几条而已,实际上效果不大。而且并非所有纪律,学生都会违反,往往学生违反的纪律也就一小部分而已。小学班主任可以选择在每周班会课上总结前一周学生违反的学校纪律,并及时教育学生,这周一定不要再犯此类错误。这种每周一次记录总结的管理方法效果较明显,既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量,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记忆、遵守学校纪律,使之形成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管理
很多小学教师反映,跟学生讲了许多道理,他们就像没听到一样,其实这除了有学生天性如此的问题之外,也跟教师的说服能力有关。大多教师在讲道理时,往往以对未来的影响为切入点,事实上,小学生多数看到的是眼前情况,未来太遥远,他们不怎么关心。如果老师跟一位学生说,你这节课如果搞小动作,我就对你的这种行为做出某种惩罚。惩罚就在学生眼前,距离不远,在此情况下,这位学生该节课遵守纪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而如果老师告诉学生,你现在不遵守纪律,那么形成习惯,对你一辈子都有害,这时候学生往往无动于衷,因为小学生对未来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显的认知。因此,在小学课堂纪律管理时,教师最好针对学生的“眼前利益”来讲道理。
3.奖罚分明
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教师要做到人人平等,不能因为是优秀学生或自己偏爱的学生犯了错,就减轻惩罚,甚至不做惩罚,不了了之,更不能因为是学习较差或贪玩好动的学生犯了错误就加重惩罚,我们应做到一视同仁,奖罚分明,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不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做到惩罚的公平公正。反之,奖励遵守纪律的学生也同样如此。这种奖罚分明、公平公正的管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纪律性和服从性,使之树立要遵守纪律的意识。
四、总结
纪律管理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能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好的影响。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做好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使之养成良好的纪律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阳桂兰.高校大班课的课堂管理策略[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2.王渐苏.纪律约束在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求实,2010(S2).
纪律管理作为课堂管理的一个方面,是指在课堂上让学生遵循行为标准,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保证课堂秩序,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进行。课堂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地方,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课堂秩序直接影响传授知识与获取知识的质量。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可以让学生第一时间获取知识、掌握知识,还可以减轻学生课外的补习负担,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所以,教师要营造好、维护好课堂氛围,从而在纪律上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纪律的含义及形成方法
通常维持课堂纪律有三种过渡形式:教师的约束及规矩约定学生纪律;通过父母、同学、课堂氛围等外来约束纠正学生课堂纪律;通过学生自身约束力维护课堂纪律。可见,课堂纪律是通过对学生施加外部强制控制与规则后,逐步过渡到学生自我约束和自律的过程。因此,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仅是外界强制规范的结果,更是帮助学生自觉发展纪律自觉性的过程。课堂纪律的行程通常有四种类别及方法:
1.教师促成纪律的形成。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以讲规则、多指导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课堂行为规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自我意识的加强,教师要求的准则会变得越来越弱化。
2.集体纪律约束个体。我们经常说的集体可以促成纪律,指的是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一个群体性的规范。新生从第一天进入这个集体开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随着在校时间的不断增加,周围同学对其影响就会越来越大。
3.纪律性的自我养成。学生在集体内可以通过自律性、自觉性自我养成纪律性。
4.任务促成纪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某项具体的教学任务对学生提出要求类的纪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减少课堂的纪律问题。
二、课堂纪律管理有效措施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氛围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要求。教师在约束课堂纪律时,对学生的认知要进行矫正,但是又不能对学生要求得过于严格。虽然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和学生严格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也要有一个度,不能过于呆板,最好达到“严而不死”的境界,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应该具备人文精神: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强加给学生。有时候,教育就是一种唤醒,用教师的人格去唤醒学生的人格,用教师的心灵去唤醒学生的心灵。
2.在可控的范围内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开放的是思想,充满活力指的是在思想层面上的“活”,这个“活”指的是思维活、思想活。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后,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教学中来,在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在教学内容上活化以后,整个课堂的气氛相对就是热烈的,而不是混乱。反之,思维和思想没有活化,而是行为发生混乱,整个课堂就会乱如一锅粥,教师就需要大量的精力整顿课堂纪律,进而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在课间和休息的时候,教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与学生多一些交流,这样可以有效拉近师生的距离,对于日后在课堂上的纪律管理也是有帮助的。
3.师生应该彼此尊重。教师在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和思想后,接下来就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有序地提出来,如果课堂上大家都想发言而不顾及纪律,就会导致课堂上的混乱,缺少接受和倾听。这个时候就要求做到师生之间彼此尊重。曾经听到一个教师讲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体育课上,当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讲解动作要领时,有一位学生因为走神,而唱出了歌曲,声音很大,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去,而那位学生也不知所措。这个时候,这位体育教师并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风趣地说:“哪位同学唱得这么好听的歌曲啊?一会咱们下课前,放松一下,让这位同学给大家唱一首好不好?”这个时候学生集体鼓掌叫好,注意力也随之被教师吸引了过去,课程继续进行,也帮助那位学生解了围。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可取的。
4.奖惩要公平,双管齐下。第一,对于学生,教师应以关心、鼓励为主,大量研究表明:教师的夸奖可以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自信,并激发他们自身最大的潜能,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巨大动力。第二,合理运用惩罚。有时候,运用处罚对纪律管理也是有效的。在鼓励的同时,对于一些累犯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心中纪律的重要性。第三,树立正确的榜样。教师不仅仅要告诉学生哪些是不该做的,更应该告诉学生哪些是应该做的,如何可以做得更好,为学生努力提出改进的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总之,课堂规范和课堂纪律的制定不能是传统的“一言堂”,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亲身体验,从管理规范和制度的被接受者转换为主动的参与者。促使大家共同遵守课堂纪律,达到共同的目标。
一、英语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英语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学习英语的场所。如果课堂纪律存在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甚至某些课堂纪律问题还反映出了某些学生在性格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小学是基础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小,自控能力相对差,如果小学英语教师只重视了英语的教学而忽视了课堂纪律管理,就会使课堂混乱,学生精力涣散,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
心理学家科恩(Cohen.L.)研究表明,小学生课堂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内部原因,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例如,教师的教学和外部的环境。从本质上看,学生自身的内部原因是引发课堂违纪行为的本质因素,例如,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律意识。从外部看,首先是学校的课堂环境与家庭环境,其次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两者都会对小学英语课堂纪律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学生的认知发展,学习兴趣和自律意识。据研究,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其认知发展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而课堂的违纪行为与学习情况有机联系在一起。所以小学生不平衡的认知发展极易产生课堂纪律问题。特别是对于一门外语的学习,有些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较高,学生就会不满足与教师讲授的内容,也就不会被容易学会的东西吸引,他们无所事事就开始做小动作分散精力;有些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对于教师所讲内容,不甚理解,就会产生焦虑和烦躁的情绪状态,最终在课堂不遵守纪律。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厌恶学习英语。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小学生缺少了学习兴趣,就一定会逃避学习,教师要求做的事情只会应付着做。小学生若没有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就不会集中注意力,所以更容易被外界无关因素所打扰,进而产生一些违纪行为影响课堂纪律。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产生违纪现象,例如,逃课,迟到早退,顶撞教师等都是因为其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律意识较差,心智尚在发育,所以小学生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专一的干一件事,他们只能集中精力做他们喜欢做的事。不仅如此,而且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也特别容易被无关事务分散,这就使得小学生的纪律意识薄弱。当然了,自律意识还受到年龄的影响,对于小学低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外部监督。他们的自律意识与高年级学生有特别明显的差别,以上的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违反纪律行为的出现。
2.学校课堂环境和家庭环境。学校的课堂环境是指教室内的装饰、座位的排列,教学设备的摆放等。这些教室内的环境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学生座位的排列来说,学生在教室的不同位置会影响学生的活跃度,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一般来说,相对靠前和居中的位置是最能刺激和维持课堂上学生活跃度与参与度的。对于教室的装饰来说,如果教室的布置杂乱无章,色彩太鲜艳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做出违背课堂纪律的行为。家庭环境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和习惯的培B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但是,对于现在的家庭中,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太溺爱孩子就会导致孩子骄横不讲理,以自我为中心进而产生一些课堂纪律问题。
3.教师教学。教师在课堂纪律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教师的一些不当行为,例如,备课不充足、课堂组织松散,逻辑混乱都会导致学生分散注意力,产生一些课堂纪律问题。有些教师采用一些强制性方法去维持课堂秩序,学生在心里不会信服,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喜欢英语这门课程,在课上注意力分散,产生一些隐性的课堂纪律问题。此外,一旦学生产生课堂纪律问题,如果教师不给予耐心的指导,而是一味的批评就会对学生再次发生课堂纪律问题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总结
小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会对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正因为课堂纪律对小学英语教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才有必要对英语课堂纪律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和探讨。因此,针对小学英语课堂产生的纪律问题,首先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管理好英语课堂。其次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改正他们的坏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最后,教师应该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学生战胜他们在课堂上的不良习惯。因此,身为小学的英语教师,只有明确了英语课堂纪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断去探究使英语课堂纪律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受益于每一个小学生,这对于整个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3-0055-01
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在学校,纪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堂纪律好是保证教学效果好的必要条件,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建立新的课堂纪律,是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学生发展为本,并不排斥对学生守纪的要求。对良好纪律的追求永远不能放弃,问题是必须在纪律理论和纪律实践上要有新的进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心的一大话题。
众所周知,不论哪个教师,最怕的就是上课学生纪律不好,他们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不能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课,学不到知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这都会让老师很痛心,也很无奈。所以,好的课堂纪律是决定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但是,良好的课堂纪律来自学生对老师的敬与畏,而现在的学生对老师的畏越来越小,那么你就在敬上做文章,要想让学生对你产生敬,就要让学生看到你可敬的一面,比如你的能力、你的绝活儿、你的爱心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树立良好教风,用良好教风带动课堂纪律的养成。教学无小事,处处关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要用正确的观点和态度影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用勤奋工作,乐于奉献的行动感染学生,用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技巧吸引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一、管好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班级,总有纪律差的学生,先从纪律最差的同学抓起,以点带面,可以促进全班纪律好转。学生不守纪律的原因很多。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听不懂,,自制力差等,都可能产生一时或长期的不守纪律。这些原因在学生身上也许几种并存,但必有一种在起主导作用。对待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用爱心与真情感化他们。我在课堂上经常更多的关注他们,会多给他们提问。有时候,我会搜集一些美文、名言警句、励志故事等让这部分同学朗读,既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课堂注意力,如果朗读得好,就给他们表扬,让他们有成就感。另外我还用家访的形式,与家长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才能转化这些学生。
二、明确课堂常规要求
要结合本班情况制定班级学习制度、纪律要求等。有了目标,学生自我约束有方向,自我管理就有章可循。比如把课堂常规纪律按要求分几个环节。课前要把学习用品放在指定的位置,预备铃响后要迅速进入教室,安静坐好;上课专心听讲,要说话先举手,课堂上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常规要求。表扬是课堂管理的常用策略,对学生细微的进步都要加以表扬。既要口头表扬,又要设计纪律评比的大表格,让学生在课堂里得到的红花或红星,及时贴上去,评选遵纪之星、礼貌之星、学习之星、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劲头。记住,千万别使用罚站作为惩罚。
三、正确运用注意规律
在教学中当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故意停止讲课比责备学生要好,这样做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教师的讲授方面。责备学生,反而会使其他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违反纪律的人身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在开始讲课时,要说明学习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越清楚,他们就越能努力。以有意注意来对待他们必须学习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运用注意规律,既要估计客观条件,从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着手,使学生对教学本身发生浓厚兴趣;同时又要考虑到人的主观因素,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样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四、善用眼神洞察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