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具体流程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1 08:43:18

调研具体流程

调研具体流程篇1

进行企业的物流调研与实施工作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在进行此项工作之前,客户企业首先需要成立配合物流咨询公司的领导小组,一般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总负责,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是负责总体协调工作。其次,各部门需要成立工作小组配合物流咨询公司进行具体的调研与实施工作。

在调研开始,物流咨询公司应该与领导小组一道召开动员大会,说明此次调研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参加本次调研的人员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首次座谈,对本次调研的基本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沟通,听取各部门负责人的意见,以便在调研开始时对计划及工作任务进行相应的调整及修改。以上工作是为下面的具体调研能够如期完成铺平道路的,保证本次工作能够按照预期成功完成,收集到准确的数据资料,了解客户企业实际、客观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现状。

一、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1.客户企业总体现状分析

在客户企业的总体现状分析中,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客户企业产品类型及特征分析: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属于何种类型、对物流运作有无具体要求。

(2)总体及单项物流成本确定:通过与客户企业财务部门及物流运作相关部门一道,了解客户企业物流总体状况以及单项物流成本,并与同行业中类似的优秀企业进行初步比较。

(3)客户企业销售情况:着重了解客户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量、销售渠道建设的基本情况、是否感受到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不断比例上升的压力、仓储及运输部门是否与销售部门密切配合等基本情况。

(4)客户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如相关的政府政策、法规变动情况(特别是可以预计的变动)、行业市场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等。

(5)客户企业的组织机构:特别是了解公司是否有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基本权限。

(6)客户企业信息化基本情况:是否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比如是否运行了MRP、ERP等,效果如何。

2.物流现状分析

(1)主要涉及的部门:仓储部门、运输部门。

下面以仓储部门为例分析需要了解的情况:

①基本情况:仓库网络情况、仓库面积、仓库设备、仓库人员、仓储政策等。

②关键指标分析:库存周转率、在库货物完好率、平均库存量、盘点时间等。

③仓储与采购、生产、信息、销售、逆向物流等部门的关联性分析。

(2)关联部门情况:包括采购部门、生产计划部门、销售部门、信息部门、财务部门等,主要分析各部门的数量、质量、流程、计划、规划等详细情况。

物流现状的分析是物流调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设计出的物流方案能否有效、真实。调研必须对物流主要部门、关联部门的物流现状有详细的了解,对于流程、数据、实施计划等必须详细分析,并与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了解在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困难、问题等。对于数据、流程实施方案等不能展示的资料,要以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资料收集。

3.物流流程结构图

主要是形成物流链或供应链状结构图,不同企业的物流链状结构图是不同的。常见的物流流程链状结构图如下图所示。现状调查与资料分析的主要方式是对客户企业各部门资料调阅、与各部门人员座谈、实际考察各部门作业、问卷调查、供应链上其他企业及客户的访谈等。通过第一步需要对客户企业的物流总体情况有清晰的了解,需要形成现状报告,报告应包括客户企业经营基本背景、现有的物流作业手段、物流模式。作业流程、组织机构、存在问题等。

二、定位分析

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解决由于信息滞后而导致的物流信息不畅的问题,还是解决运力不足导致的物流通道不足,还是仓储管理不善导致的产品积压问题,还是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协调、供应链整体协作等。

(2)要达到何种水平:是同行业最佳水平、中等水平,还是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还是在原有运作水平上进行进一步提升等。

(3)客户企业高层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选择物流自营、外包、还是合作模式。

(4)目前行业内的现状及最佳实施基准等。

三、问题明确

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利用ABC分析,对客户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按照紧急程度、重要程度分为A类、B类、C类问题。ABC分析法已经广泛运用在库存管理、客户分析以及市场细分等各个领域,具备分析问题简单、需要时间短及效果良好等基本特性,符合问题明确及细分的基本要求。

四、问题分类与整理

把问题按照涉及的部门、范围等,分为供应链协作问题、企业内部多部门之间的问题、单个部门层面的问题,并进行分类排序。制成表如表1。

五、解决方案制定与确定

对于A类问题,通过与客户企业高层、咨询人员、相关专家等详细讨论,并确定2―3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B类问题,需要负责人与咨询人员共同商讨,并确定两个具体实施方案。

对于C类问题,由客户企业相关人员首先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咨询人员进行修改,再与客户企业相关人员商讨后确定,直接确定一个实施方案就可以。

对于A、B类问题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具体评审,认证后确定。

调研具体流程篇2

调查研究是教育中常用的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重要方法。毛泽东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在具体的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调研人员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和问题、掌握哪些方法和技术 ,才能提高调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不容忽视且需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作为广西师范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有幸参加了“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SBEP)” 2006年12月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的基线调研活动。结合自己在调研过程中的一些想法、思考和体会,拟从调研前的准备阶段、调研中的实施阶段和调研后期的整理阶段三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应注意的问题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调研前的准备阶段

(一)调研目的要明确

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的方向和航标,它指导着调研的整个过程。发挥着司令部的中枢调控作用。因此明确的调研目的是整个基线调研顺利、高质量开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只有明确的调研目的,才能避免整个调研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

(二)调研工具要精确、可靠

调研工具,是整个基线调研的基础,它的准确、可靠直接制约着调研问题的深度和力度。要调研的问题也主要依据调研工具来反映、呈现和揭示。在最后确定调研工具之前,应在适当的范围内,对所设计的调研工具进行试测,以检验和校正调研工具本身的设计质量和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程度。由此,便可减少在正式实施过程中,调研工具与实际情况所发生的阻抗,更好地发挥调研工具的本体功能。

(三)调研人员的培训要到位

明确的调研目的,精确、可靠的调研工具,离开了调研人员的正确操作与使用,基线调研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国外的调研专家经常援引的一句名言:“RUBBISH IN,RUBBISH OUT!”(垃圾进,垃圾出!)。其含义就是如果调研人员采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谬误百出,那么无论你的抽样技术多科学,数据处理多精确、分析水平多高超,最后得出来的结论仍将一文不值。

调研人员是具体调研流程的“舵手”,他把握着调研的方向和整个流程,因此调研人员的培训一定要到位。要让调研人员掌握基础教育基线调研的基本要求、基本技巧,熟悉基线调研的程序等调研的“基本功”,这样才能较有效的保证基线调研的顺利开展。

(四)调研程序的安排要合理

具体的调研程序,直接制约着整个调研活动开展的工作效率,因此,调研程序的安排一定要合理,但调研人员要注意的是调研工作的具体程序安排不是有自己单方面、一厢情愿的设计与规定,而要与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进行协商,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恰当的、合理的调研流程安排,这样制定的调研程序才是高效的。

(五)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

基础教育基线调研项目学校的选择,一般是在经济、文化、教育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调研人员在调研前的准备阶段最好要积极寻求外部条件的支持,因为在具体的调研项目学校,可能会存在着路难走、语言不通等诸多看似渺小,实却是制约调研活动顺利开展的障碍。这时,寻求外部条件,尤其是当地教育领导部门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将会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二、调研中的实施阶段

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应恪守调研道德,遵守调研的程序与原则,同时在具体的调研过程中,应注意调研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调研人员要对调研对象进行恰当的指导语说明,当语言不通时,要请当地的翻译,但要注意所请翻译不能影响调研活动的正常开展和调研对象对调研问题回答的真实性。控制好整个调研流程,把握好对新情况、突发情况的处理,尽量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如当老师在场时,学生便会存在恐惧的心理),提高对调研工具使用的精确性。

同时为提高每天的调研效率,调研人员应提前准备第二天要用的调研具,并且在当天调研结束后,要对调研工具进行清点、标号、归类、整理,以提高对调研工具的使用率和增强调研程序的实效,以便为调研结束后的数据整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调研的实施阶段要加强对调研的管理,调研管理是调研执行准确性的保障。调研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管理的过程,调研小组的负责人要注意对调研整个程序进行有效的督导,督导的能力关系到一个调研项目是否能顺利、高效地进行实施。一个好的督导除了具有逻辑思维、口齿清楚、耐心细致、能克服困难、认真负责等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管理能力

在现场数据收集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都会影响数据采集的进程和质量,为了获取满意的采集结果,科学、有效地管理控制这一过程就显得尤其重要。一个督导管理能力的强弱基本上决定了一个调研项目能否按时及成功完成,所以管理能力是督导首要的基本素质。

(二)沟通能力

在现场实施过程中,督导会和各种与调研项目有关的人员产生工作上的联系,督导必须具备很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备这种能力能够提高督导的工作效率,是减少调研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失误和人为扯皮的关键。

(三)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衡量一个督导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督导,专业能力的高低可以决定其在调研工作上的成就。如果没有扎实的专业能力,督导无法对一个调研项目做出正确、有效的规划、管理,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超前判断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督导便无法有力地领导调研人员,推动现场实施工作的进行;没有较好的专业能力,督导就不可能与各个与项目有关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因此,在基础教育基线调研中对督导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

三、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

调研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起着“拨开云雾见晴天”的作用和效果。只有通过后期的数据整理,才能有利于调研人员的进一步分析结果,形成最后的调研报告,进而才能把藏匿在调研工具之中的实际问题揭发出来、呈现出来,以达到基线调研的目的。

在后期的数据整理阶段,调研人员要注意对无效调研工具的剔除,对能确定的错误进行鉴别和勘误,但切忌随心所欲挑选符合自己主观假设的数据。

(一)数据资料的整理

调研具体流程篇3

分类号 G259.712

Study and Inspiration of IMLS’s IRDL Project

Chen Yang

Abstract IRDL project aims to build up librarians research confidence through research training, construct a research environment for subject librarians and other researchers. IRDL project proved the improvement of 25 librarians’ research confidence by joining summer workshop. This project also gives some inspiration for domestic libraries.

Keywords Research confidence. Research literacy. Training evaluation.

科研第四范式环境中,在信息与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推动下,大量从宏观到微观,从自然到社会的观察、感知、计算、仿真、模拟、传播等设施和活动,形成了大数据这一新科学基础,大数据不仅是科研学术者实时监测和分析的对象,更是其思考、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的基础。人们利用泛在网络及其内在的交互开放性,利用海量数据的可知识对象化、可计算化,构建基于数据的、开放协同的研究与创新模式已全面开启[1]。科研第四范式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转型机遇,上海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吴建中在“全球化视野・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主旨报告中曾指出,国际研究表明,大学图书馆正从收藏为中心向数字化与合作交流为中心转型,未来的图书馆仍是大学心脏,但激活大学的动力不再是图书馆,而是包涵图书、数据、图表等在内的知识和激活知识交流的创造型空间,大学图书馆需要通过科研数据管理服务逐渐嵌入科研流程[2]。吴馆长在报告中还指出,国内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及科研嵌入举步维艰,而在美国已约有20%的高校图书馆开设了科研数据管理服务,且开设比例在两年内有望上升至40%[2]。显然,面对科研数据管理、科研嵌入,国内图书馆准备不足,而要实现与科研流程的深度嵌入,图书馆必须制定科研嵌入战略规划并进行整体评估。同样,科研嵌入服务对馆员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新一代馆员应在具备本领域数字化科研活动能力的基础上,熟悉科研流程及数据管理,积极嵌入其他领域的科研活动,提供服务支持。IRDL(Institute for Research Design in Librarianship)便是国外馆员科研素养培育的代表项目之一,2013年,劳拉・布什21世纪图书馆计划下属IMLS研究所向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的Kennedy,Marie及Brancolini,Kristine颁发资助, IRDL项目正式进入实践阶段。

1 IRDL项目的背景和目标

早在2010年10-12月,Brancolini与Kennedy便展开了一次针对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服务评估调查,调查以在线问卷形式收集了高校馆员对科研活动开展及支持服务所持态度、参与情况、能力感知等方面信息,具体包括:(1)现阶段的研究及科研支持服务实践(包括学术论文阅读研究实践);(2)开展科研活动、提供科研支持服务信心的自我评估情况;(3)曾经参与的科研活动及服务支持培训课程;(4)院校对图书馆科研活动及科研支持相关统计数据[3]。通过调查,Brancolini与Kennedy发现,馆员科研活动信心程度能够显著预测其科研实践及科研支持服务开展的成功与否,于是在2013年,Brancolini与Kennedy申请劳拉・布什21世纪图书馆计划项目基金,希望借助IRDL项目为高校及学术型图书馆馆员打造科研学习平台,学习、交流科研活动经验,提供科研服务网络化支持。

基于项目目标管理原理,Brancolini与Kennedy制定了涵盖战略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的IRDL项目目标体系。(1)战略目标,即总目标。不断提高具备科研能力、科研技能及科研素养的新一代科学馆员人数,具体解决馆员如下科研性需求:①为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②指导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中流程设计、服务设计活动的开展;③鼓励馆员通过出版或PPT等形式,在促进业内学术成果传播的同时积极带动扩大其他学术领域的成果传播;④为馆员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实施流程的每一步提供清晰的指导,增强馆员开展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的信心和能力。(2)阶段性目标,即分目标。包括:①在暑期举办为期9天的培训研讨会,通过大纲课程讲授及一对一咨询方式培育馆员的科研技能及素养;②其他辅活动,如研讨会准备、评估、追踪工作等有助于馆员科研能力培养的持续性支持活动的开展[4]。

2 IRDL项目的实施步骤

2.1 项目的培训流程

IRDL项目以夏季研讨会的形式于2014年正式开启,面向学术馆及研究型馆员广泛征集参与者。项目要求参与者满足以下条件:(1)必须为科研项目主持人,且主持项目将于2014―2015学术年度内完成;(2)参与者对所主持项目已经拟定初步计划,但缺乏完成项目的信心及开展研究的辅支持。经统计共有87名学术馆员提交科研及科研支持项目计划书,申请参与夏季研讨,通过层层筛选,项目组最终确定25人进入研讨实战环节。IRDL研讨会核心组成部分为面向25个学术馆员、为期9天的bootcamp(集中式训练营)。培训目标在于构建一套培育馆员科研工作开展能力、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可持续化的发展模式。bootcamp中,两名经验丰富的社科研究专家将传授馆员如何开展科研设计、为科研计划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培训形式包括:(1)密集式课堂培训及练习;(2)科研流程相关写作实践课程。在9天的集中培训及后续科研项目实施中,IRDL还将通过社交网络工具(IRDL项目Wiki及Blog网站)持续为25名馆员提供追踪及培训支持服务。主要培训内容包括:(1)科研时间管理,如何通过时间的合理安排开展高效的科研活动;(2)科研系统性流程规划设计及流程中各步骤的有效衔接;(3)科研数据采集方法及分析方法[3]。

2.2 项目的评估流程

2.2.1 评估计划

IRDL项目评估计划分为内部、外部2类评估。内部评估具体涵盖4个维度:(1)项目组以打分形式对25份初次及再次提交科研计划的对比评估(25位研讨参与者在bootcamp结束后将对先前提交的科研计划进行完善);(2)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评估分析;(3)研讨参与者对科研教学大纲的掌握程度,包括培训前及培训后两次测试形式的评估;(4)研讨参与者科研项目执行信心的评估,同样包含以调查形式展开的培训前/培训后评估。外部评估是指由聘请自科罗拉州立图书馆的专家开展的面向bootcamp指导者及受训者的访谈式调查,调查为期3天,目的在于厘清以下4个问题:(1)由受训者确定的促进其培训学习的相关因素;(2)来自受训者的培训需求及建议;(3)受训者的培训体验及感知;(4)改进建议[4]。在多层评估内容中,IRDL项目组认为馆员科研信心评估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这是因为:其一,早在2010年,Brancolini与Kennedy的研究便揭示了科研信心与科研实践成功的关联性;其二,科研信心评估系统经过数年的发展,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理论体系及实践工具,从而能够充分保障评估结果的科学有效。

2.2.2 科研信心评估

馆员科研信心评估以问卷调查形式展开,评估目标体系包括:(1)通过馆员对科研具体步骤及具体领域的信心调查,明确其科研活动开展的弱势领域及培训需求,便于项目组培训重点及培训内容的设计和完善(培训前评估);(2)确定馆员通过IRDL夏季研讨的参与,在逐步完成科研进程方面的信心是否有整体性提升(培训后评估)。整个评估体系可简要概括为“5级程度、8大领域及38个问题”,其中5级程度是指信心评估的评分方式,分别是:1表示毫不具备信心;2表示稍具信心;3表示具备一定信心;4表示具备信心;5表示非常有信心。8大领域、38个问题阐释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IRDL科研信心评估领域及问题分布表[4]

3 IRDL项目取得的成果

3.1 计划评分及专家建议

经过对25名馆员项目计划培训前及培训后的评分对比,项目组发现,每位馆员对科研项目的规划、写作能力均有质的提升,整体评分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而外部专家通过对课程指导者及培训参与者的调查,总结得出如下反馈建议:(1)时间问题是馆员开展有效科研活动的主要障碍之一,由于时间限制,一些馆员无法将规律性检索文献、跟进最新科研成果作为其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因此科研素养、科研习惯的养成及科学的时间管理及统筹是今后馆员培训的重点,同时图书馆还应呼吁院校为其提供更为宽松的科研氛围,如足够的时间、良好的继续教育/晋升机制等;(2)在科研文献阅读中,馆员使用频率最高的3类刊物依次为《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Library Resource& Technical Service》;(3)完善的IRDL培训大纲体系应涵盖课程目标、科研问题/假设提出、相关文献综述研究、科研数据采集/分析/管理、科研成果交流传播等科研整体化流程[5]。

3.2 研讨参与者反馈意见

参与者反馈意见大多集中于具体的科研培训领域,表现为:(1)要求指导者具体解释各类数据采集方法背后的逻辑概念及特定方法的适用范围、选择理由;(2)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制定适合的样本选取策略;(3)培训如何设计、实施科研实践调查,以及调查数据的分析、管理;(4)掌握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多种方法;(5)懂得如何选择合适的途径开展科研活动、成果的合作、交流及传播;(6)培训如何有效地撰写及表述完整的科研报告[6]。

3.3 研讨前后馆员信心程度对比分析

3.3.1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总体对比

参与者培训后在38个问题的评分上较之培训前有显著提升。培训前,25位馆员科研信心评估均分为91.16,而在参与培训后,该得分上升至144.52,经SPSS软件分析,P值小于0.0005,证明参与者在培训前后的信心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3.3.2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明细对比

评估结果显示,培训前评估单个问题的信心评分介于1.28~3.8,培训后这一数值则介于2.72~4.48。就明细项目来看(见表2),培训前无论是得分较低还是得分较高的项目在培训后均有明显改善:(1)培训前馆员低信心领域,Q5.4/Q5.3/Q4.8等,均分从培训前的1.584上升至培训后的3.304;(2)培训前馆员较高信心领域,Q3.4/Q6.3/Q3.3等,均分从培训前的3.568上升至培训后的4.312。

表2 IRDL馆员信心评估对比分析表[4]

3.3.3 培训前后馆员信心显著提升项目

培训前,馆员对38个问题的评估分均低于4,几乎对所有科研步骤均不具备信心,而在培训后,25名馆员在11个问题领域的均分高于4,其中6个问题的信心提升尤为显著,分别为:Q1.1(将讨论话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2.96~4.08;Q1.3(确定科研课题相较于相关文献具备学术建树)的2.8~4.16;Q2.2(通过相类似科研项目的研究检验自身科研方法的正确性)的3~4.4;Q2.3(针对科研问题设计相应的科研流程)的2.28~4.24;Q3.2(使得科研成果成为现有相关文献的有力补充)的2.92~4.04;Q6.2(掌握传统社科期刊文献的基本结构及元素)的2.32~4.16[4]。

4 IRDL项目带来的启示

4.1 注重馆员科研素养培养,营造充满活力的科研环境

对研究型大学及学术性机构而言,图书馆不仅仅是作为资源内容的供应商,而应成为机构内整个学术研究与学习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7]。无论是作为科研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推动者,新世纪的馆员均应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具体表现为:(1)对科研流程设计、科研具体步骤的掌控能力;(2)有规律地阅读科研文献、以科研创新视角提出学术课题、开展研究的技能和素养;(3)科研数据生命周期视角下的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复用、存储、传播能力。图书馆应通过馆员科研素养的培育,从关注馆员工作到关注学者工作,营造一个以学科馆员、科研人员为中心的充满活力的研究环境,该环境中,馆员不仅具备积极推进领域内科研进程的素质和能力,还将通过科研数据管理、科研流程嵌入支撑和促进其他学术领域的决策参考和研究探索,构建“用户为本、需求驱动、嵌入科研、服务创新”的科研支持服务新模式。

4.2 构建全方位的培训体系,整体提升馆员的科研信心

Brancolini与Kennedy在2010年的调查研究证明了科研信心在促进馆员科研进程、取得科研成果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科研信心是开发馆员科研潜能、培养馆员科研兴趣、强化馆员科研技能的必要前提及核心要件。图书馆应通过全方位科研培训体系的构建,增强馆员科研信心及能力,为科研及科研支持活动的开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具备充分信心、高技能的馆员人才。全方位的培训体系应具备以下特征:(1)整体性原则,培训内容应覆盖科研活动开展的全过程;(2)细致化原则,培训内容应尽可能地细化,将单个科研环节分解为一系列的科研实施步骤;(3)实践化原则,培训大纲应突破理论范畴并侧重馆员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实地调研、设计焦点小组研讨、科研报告写作等实践能力;(4)科学实证化原则,培训还应涉及科研方法体系、调研实践工具体系、数理化统计分析、数据管理/分析工具体系相关内容的普及和应用。

4.3 开展科学化的科研评估,实现培训模式可持续发展

调研具体流程篇4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商贸流通业调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一方面是要通过调研摸清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全市商务系统把“三问三解”活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要切实摸清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使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认清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杠杆,它连接着生产与市场两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级、促进消费增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产能快速有效地转化,有利扩大内需和提升最终消费率,还能有效增强我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迫切要求。市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要有与国际化程度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商品和服务,而商贸流通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窗口。目前,我们的市场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高端商场和商品还要进一步增加,服务水平和市场秩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必须要围绕打造中西部商贸服务中心这个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三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商贸流通业在提高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益和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商贸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由生产促进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四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让农民进一步增收,让农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让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有利于破除当前在城乡之间特别是城乡社区之间在商业及服务业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同样享受良好的商业服务和便利的社区服务,享受安全的消费环境。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新意见新政策。全市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切实摸清本区域商贸流通发展底数,超前谋划,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贯彻落实举措,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实现全市商务工作新突破。

二、要突出重点,扎实做好各项调研工作

这次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可以说是近年来全市商务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活动,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区县商务部门在调研时,要结合实际,把握好调研重点。

一是突出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调研。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涵盖面较大。调研中,要突出“农产品市场”、“工业品市场”、“零售业市场”、“商贸服务业市场”等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其中,“农产品市场”重点摸清全市农产品市场的数量、规模、主要经营范围及辐射区域等问题,从解决居民买难、农民卖难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商贸服务业市场重点摸清全市餐饮业、老字号企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办法;工业品市场和零售业市场,重点是通过调研,对全市大型商场、超市的数量、分布状况、销售额,以及服装、金银珠宝、汽车等销售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突出内贸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调研。内贸重点工程包括“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超工程”、“农产品流通网络”以及“农超对接”、“社区双进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放心肉体系建设”等内容。这些重点工程都与民生联系紧密。调研中,要深入社区和农村,切实摸清群众对工程实施的看法和意见,找准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这些重点工程,服务民生提供重要依据。

三是突出商贸流通业行业管理调研。调研中,要重点做好流通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特别是要虚心听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规划。同时,对市场运行监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也要做好详细的调研。

三、要加强领导,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调研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县商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时间,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一是加强领导,细化安排。这次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局里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也要成立各自领导机构,加强配合,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工,主动当地企业搞好协调对接,确保各项调研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结合实际,深入总结分析本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成绩经验和矛盾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思路对策,认真完成基础数据统计调查等重点调研任务。

调研具体流程篇5

一、引言

服务通常被理解为顾客经历(马钦海,2004),即顾客从进入到离开服务系统所经历的、与服务组织发生交互作用的总和。服务是由一线员工与客户交互过程中传递的。员工在服务递送、顾客服务消费和评价中通常占据重要位置,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对服务质量感知、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起着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顾客将与其接触的员工和所得到的服务等同起来。实证研究表明,员工能够传递的服务质量越高,顾客就越有可能对服务经历给予高度评价,并产生较高的满意度,提高未来购买和光顾次数(Bowen,1989),进而提高企业的服务竞争力。对于哪些员工能够凸显企业的服务竞争力这一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服务导向(Service Orientation)的概念,员工个体服务导向是组织服务导向能力的核心(Brown,2002)。

近年来,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我国的物流业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国家邮政总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同比增长52%。物流服务属于高接触服务,物流企业的一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心理感受会对其服务导向产生重要的影响,需要引起管理者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大,员工服务导向在工作场所非常匮乏,员工潜力得不到充分开发,因此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开展调研设计对获得影响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二、调研变量的选择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发现,前人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从个体层次和组织层次展开。其中,个体层面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个人背景、大五人格和行为三个方面;组织层面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探索主要从组织文化、企业管理视角开展研究。

1.个体层面调研变量的选择。从个人背景视角考察服务导向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性别、年龄、年资、职位以及教育程度等五个方面。研究显示,女性较男性具有显著的感性人格,对人比较关注,富有同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经验越丰富,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就会更趋成熟和圆满(O'Conor,2000)。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相较于非管理人员具有更高的压力承受力和独立判断能力(Martin,Fraser,2002)。具有较高学历的销售人员对待顾客会比具有较低学历的销售人员更加友好互动。

已有实证研究表明,大五人格中的外向性、严谨性、亲切性、稳定性对员工的个人服务导向具有积极影响(Donavan,1999)。

从员工行为视角对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情绪劳动对员工的服务导向具有显著影响(于伟等,2010)。此外,对工作高度投入的员工可能会表现出更加优质的个人服务导向。

因此,个体层面员工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调研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年资、职位教育程度、大五人格、情绪劳动和工作投入。

2.组织层面调研变量的选择。已有研究表明,员工的服务导向会受到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组织的服务氛围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吴清津,2004)。具有较高学习承诺的组织会使员工在组织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愿。

在企业管理方面,员工的组织支持感越强,他就会越发新人领导,会更加投入地完成各项服务工作(Peccei R,2001)。因此,领导的支持对员工的服务导向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此外,企业的奖励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激发他们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意愿。

因此,组织层面员工个人服务导向影响因素调研变量包括:学习型组织、服务氛围、组织支持感、奖励。

三、量表的选取

根据调研变量,以符合中国人语言习惯和社会背景为原则选择变量量表。对于个人背景变量可以直接通过被访者填写信息获得。

1.个体层面量表的选取。大五人格量表选择包含40个条目的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情绪劳动变量选择邹佩君(2003)修订的包含15个题项的量表。工作投入采用Schaufeli等编制的包含活力(vigor)、奉献(dedication)和专注(absorption)3个维度的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

2.组织层面量表的选取。学习型组织选择由美国学者Watkins和Marsick开发的学习型组织问卷调查表(DLOQ)的修订版,包含18个题项。服务氛围选取了在服务氛围研究中广泛使用的Schneider等(1998)量表的改进量表,包含7个题项。组织支持变量参照Eisenberger(1986)的POS问卷,结合McMillin关于工具性组织支持的界定,修订和编制了二维组织支持感问卷,具体包括情感性组织支持和工具性组织支持2个维度,共6个题项。奖励变量采用Jerry Dermer(1975)编制的包含4个题项的量表。

对于调研的因变量服务导向,本研究采用Donovan(1999)在对服务导向定义的基础上编撰包含21个题项的量表。

四、调研方法与调研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开展研究物流企业员工服务导向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因此,调研以物流企业直接接触顾客的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正式的问卷调查。

本文选择的物流企业覆盖地区主要有辽宁、河北、天津、北京、浙江、山东等地,物流企业主要包括顺丰、德邦、吉佳、中通、申通、员工等。问卷调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放问卷,分别是实地调研和网络发放。

五、结束语

本研究从调研变量的选择、调研量表的选择、调研方法与对象的选择三个方面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研究进行调研设计,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对物流企业一线员工服务导向影响因素的调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具体流程篇6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4.078

1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使教与学、企业与学校之间形成了有效的反馈结构,其开发思路主要分为以下六步,具体见图1所示。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1)企业调研:通过对物流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及岗位职责;(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邀请物流的行企业专家进行研讨,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3)划分行动领域:根据归纳的工作任务,将性质相同的工作进行整合,形成行动领域;(4)确定学习领域: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打破学科体系,对行动领域进行知识重构转换为课程体系;(5)设计学习情境:将理论与实际工作技能相结合,设计学习情境;(6)教学组织设计与实施:按照职业特征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

2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1 企业调研确定就业岗位

为了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以后能够很好适应就业岗位,所以高职院校物

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紧扣物流企业与行业的需求。所以进行企业调研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更是课程体系开发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现场参观、企业座谈、员工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多种方法,对多家物流企业进行了专业调研,确定了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的就业岗位为:叉车操作员、仓管员、仓库统计员、运输业务员、配送业务员、调度员、采购员、计划员。

2.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通过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的职责与要求,深入了解分析,得出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60项,并将这些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典型工作任务29项,如表1所示。

2.3 划分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

将工作性质相同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划分为7个行动领域,以这7个行动领域为基础,重构知识体系,确定7个学习领域――7门课程,形成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具体见表2所示。

2.4 设计学习情境,组织与实施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强调的是知识点的融合与内化,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学习领域都进行精心完整的教学设计,每一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设计4个或4个以上的学习情境,根据设计的学习情境完成教学实施,并对教学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1]崔卫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构建[J].职教论坛,2016,(32):1518.

[2]刘芬.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3738.

调研具体流程篇7

城市化是随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具客观规律的现象,是一个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乡收入的差距使城市的吸引力为众多人关注,促使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这部分由乡村流向城镇的就业人口是城市流动摊贩的主要构成部分。

近年来,高校周边流动商贩的聚集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方面,校园内部生活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高校出现了独立于城市综合体的郊区化现象,校园外部包括交通、娱乐、生活服务等在内的配套设施不能与校园建设同步,流动商贩的出现成为必然。

一、调查区概况与调查思路

1.调查背景: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经营的负面影响:①扰乱城市交通秩序;②环境污染问题;③欺诈经营与产品质量问题;④垃圾食品比例大;⑤摊位乱摆;⑥影响规范化市场运营。

2.调查意义:对校园周边流动摊贩的管理研究涉及到社会众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鉴于以上种种负面影响,本调研旨在对流动摊贩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及对策,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

(1)通过对在校学生及周边居民需求的调查分析,更全面的了解他们的现实状况。建立良好的规划设计基础,相应的做出适宜的建议与规划。(2)通过最终规划调整,改变现存流动摊贩的不稳定经营模式和收入,改变自救式的谋生方式,使其生存权利得到保障。(3)作为城市管理内容的一部分,可方便城管执法人员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提高其管理技巧、丰富其城市管理理论,从而构建美好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4)经过具体的规划整治,解决其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并有组织的对其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或者至少减轻污染。

3.调查范围及现状:调查范围:省电力研究院、临近街道、对面街道、周围村庄如兴隆一村周边环境等 (图1)。

流动摊贩所在位置:由于城管管制,早中时间,摊贩聚集于临近街道上,主要经营食品。夜间在校园院墙旁的步行道路上,经营各种饰品、挂件、休闲食品,还不时有服装买卖等。

4.调查思路与进程。调查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学生及摊贩物质、精神需求的访问调查,探讨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改造的具体构想和设计思路。以下是该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确定选题---初步考察调研---进一步确定选题及范围---问卷设计---问卷形式访问及访谈---详细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及分析--- 整理资料、讨论分析---分工完成报告

二、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对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进一步的研究,设计并在省电力研究院校外组织了两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

1.问卷调查对象:问卷发放过程中,为使调查结果保证客观性,有意使受调查者男女比例保持基本相等。被调查对象所在年级由低年级到高年级所占比例逐渐减少,说明:

(1)随在校时间增加,学生对小摊贩满意程度降低。(2)摊贩生意,更依赖于课时多、吃饭集中的低年级学生,吃饭时间较为自由的高年级学生较少光顾校外摊贩。

总之,一定程度可看出,小摊贩的主要经营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其原因很可能为新生对学校周边环境不熟悉,例如对商场位置和到达方式不甚了解等。

2.流动摊贩的存在对校园师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几乎所有被调查对象表示知道校外小摊贩,近一半的人表示非常了解,经常光顾。

这说明校外小摊贩对在校师生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满足了附近人们就近购买基本生活物资(主要为食品)的需求,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区就近消费行为,甚至说形成了一种消费模式。

3.学生生活消费及用于小摊贩支出经济指标:在校生月生活费大多集中于400-600元左右,只有8%超过1000元。其中在小摊贩处支出的占相当比例,消费300-500元的将近40%。说明了学生食品消费在流动商贩上占了相当比重,因此,对小摊贩出售食品的卫生情况以及学生外出就餐的环境改善迫在眉睫。

4.光顾小摊贩原因:据了解,品种、价格方面的原因导致校门口小摊贩生意兴隆,而去校外吃饭并不方便。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校园食堂口味欠佳、价格昂贵有关。同时可看到消费者对品种的需求也在促进消费行为的因素中占一定比例,表现出人们对消费多样性的需求。所以在设计规划中应适当考虑经营商品的多样性。

.5.商品品质情况调查。虽然大部分人认为食品口味一般、卫生条件差,但从数据可以看出消费者对购买流动摊贩食物有很强的倾向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可供学生选择的消费行为有限,不能满足其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6.学生需求表达。大多数的被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增加更多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店铺,休闲娱乐性质的商店需求不大。

7.对校外小摊贩的认识与看法。虽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对小摊贩的存在给予理解和认同,但从数据统计中可反映出人们仍希望其被进一步规范管理。同时,可看出传统的城管与摊贩的关系定位有待商榷

8.校园周边公共设施配备调查:流动摊贩对环境卫生的影响可见一斑,但可以看出,大量的垃圾没有得到很好的、及时的处理。于是,对于该区的卫生处理需全面整体的考虑(垃圾堆放处的有效设置,垃圾处理系统的完善)。

大部分人认为夜间道路具有安全感,但是更多的人认为晚上道路照明不够充足。

三、调研过程及分析

于6月15日及6月23日分两次在省电力研究院周边进行了走访及问卷调查。记录了调查地区的特征,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1.省电力研究院周边人流分布特征:(1)人流量日时段分布明显不均衡:每日就餐时段内人流明显增多;(2)人流空间分布不均衡:靠近摆摊一侧人流明显多于道路另一侧人流量。

2. 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⑴夜间照明―路边灯柱设置间距过大,且有高大树木遮挡,人行道灯光照射明显不足。不利人们夜间出行。⑵垃圾处理――直接堆积在附近桥下―不合理,既造成视觉污染,其所散发的异味更是对周围人群的荼毒。⑶小摊的随意摆放扰乱正常的交通及生活秩序。⑷严重缺乏各项生活服务性场所、适当的休闲娱乐空间及为学生服务的图书文具用品店。

3. 访谈过程及分析

为弥补问卷设计考虑欠周全的问题,问卷发放过程中,对部分被调查者进行了即时的口头访谈,对其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同时,对最终的设计规划指导意义极为重要。问题总体上可表现为以下方面:

①多数学生反映学校食堂开放时间极短,学生就餐时间紧张。校外食品供应的自由度导致了流动摊贩的流行。

②食堂伙食不合口味,其种类不满足消费需求。价格物超所值,学生表示强烈不满。而校外饮食能更好满足。

③校园内部生活服务设施缺乏,服装、饰品、文具、水果等都不能满足。文化娱乐设施不齐全,过单一。

④被访者反映学校内部规划及管理不合理,亟待调整。

⑤据了解,由于省该处地段较偏僻,外出消费极为不便,因此,他们平时都会出来光顾这些小摊贩。

⑥学生对店面需求多种多样。由于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及设备不完善,跳蚤市场、易物街等各种购物模式成为较大需求。

四、关于省电力研究院周边环境规划设计的建议:

1.立体步行化系统建立的必要性: 通过现状调查及人流分布情况可发现,电力研究院一侧(南)人流明显多于对面,对面商行生意惨淡。而且,人过马路平均需要2分钟,且安全难以保障。而过街人员由于摊贩的吸引,一般集中在河岸边,所以一条连接两侧人流的天桥非常必要。

2.天桥两侧设置收租摊位:供电力研究院学生进行易物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活跃校园文化,提高人际交往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天桥是连接待规划固定摊点所在区的纽带,这样能缓解北侧商店无人问津的局面。天桥的建立必要性再一次被体现。

3.全面治理河流:调查中可看到河流有治理过,但每每不彻底,治标不治本。所以对河流的全面治理势在必行,加上周边景观的改善,此处将成为良好的视觉景观和休息场所。

4.维修已破坏路面:破坏的路面易积水,况且部分盲道严重破坏,这是城市公共设施的破坏,必须及时修理,完善步行系统。路边变异的蚂蚁可以得出路面土质的严重受损,所以建议全面清理道路表面可见以及存有潜在危险的路面。

5.规划摊贩摊位及其经营模式: 从现状分析可看出,流动摊位的负面影响显著,流动摊贩的经营时刻存在被城管处罚的可能,考虑到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失业人口的营生)及村庄的发展,建议以规划固定的收取一定租金的简易室内摊点代替现有的流动式摊位。

6.解决环境潜在安全问题:调查过程中发现树上暴露的电线还不及人高,行人的行走安全值得注意。

7.步行环境改善:为了提供给电力研究院学生及教职工一个丰富的校外环境,建议在街道沿途的特定位置(如景观及视线良好处、适于交流处)规划景观,并设置座椅。在将要规划处安排设置合适距离的路灯。

8.步行道路宽度改善:鉴于现有步行道路宽度的不足,建议修整现有道路。

五、规划设计

1.设计思路。为了体现人本性原则,进行了两次问卷发放和口头访谈,以期获得待规划区域使用者的实际需求。根据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得到的数据及其分析结果,深入研究问题根源,找出解决思路,试图用城规与建筑设计所积累手法规划设计出符合人实际需求的高效用方案。

2.具体设计构思。(1).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以桥为中心点,在省电力研究院到兴隆一村地段内打造线形生活购物活动区段。同时,鉴于对道路两旁人流不均分布状况的考量,通过加强道路两侧的联系,使道路两旁的可到达性与可停留性达到最大,人流分布得以均衡。同时,这样的设置有利于附近村庄发展。

调研具体流程篇8

为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下面就这次调研活动,笔者谈三点:一、开展商贸流通业调研

这次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一方面是要通过调研摸清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针对性地予以解决,在商务系统把“三问三解”活动落到实处;另一方面是要切实摸清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研究制定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路和具体举措,使之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认清发展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意义。

一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商贸流通业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杠杆,它连接着生产与市场两端,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提升消费能级、促进消费增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不仅可以促进生产产能快速有效地转化,有利扩大内需和提升最终消费率,还能有效增强我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迫切要求。市党代会提出要把本市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市。建设与国际化程度相配套的商业设施、商品和服务,而商贸流通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窗口。目前,我们的市场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高端商场和商品还要进一步增加,服务水平和市场秩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必须要围绕打造中西部商贸服务中心这个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能级和水平。

三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证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任务。商贸流通业在提高经济运行的速度、效益和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展商贸流通业为主的服务业有利于促进我市经济结构由生产促进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

四是要认识发展商贸流通业是进一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建设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如何让农民进一步增收,让农民共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可以进一步健全农产品的流通市场体系,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让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有利于破除当前在城乡之间特别是城乡社区之间在商业及服务业上的二元结构,让农民同样享受良好的商业服务和便利的社区服务,享受安全的消费环境。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加快流通领域改革发展的新意见新政策。全市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一定要结合这次调研活动,切实摸清本区域商贸流通发展底数,超前谋划,研究制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贯彻落实举措,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力争实现全市商务工作新突破。

二、扎实做好各项调研工作

这次商贸流通业调研活动可以说是近年来全市商务系统规模最大的一次调研活动,局相关业务处室和各区县商务部门在调研时,要结合实际,把握好调研重点。

1.突出商品流通市场建设调研

商品流通市场建设涵盖面较大。调研中,要突出“农产品市场”、“工业品市场”、“零售业市场”、“商贸服务业市场”等重点内容进行调研。其中,“农产品市场”重点摸清全市农产品市场的数量、规模、主要经营范围及辐射区域等问题,从解决居民买难、农民卖难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的办法;商贸服务业市场重点摸清全市餐饮业、老字号企业和商贸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扶持办法;工业品市场和零售业市场,重点是通过调研,对全市大型商场、超市的数量、分布状况、销售额,以及服装、金银珠宝、汽车等销售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突出内贸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调研

内贸重点工程包括“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镇超工程”、“农产品流通网络”以及“农超对接”、“社区双进工程”、“放心早餐工程”、“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放心肉体系建设”等内容。这些重点工程都与民生联系紧密。调研中,要深入社区和农村,切实摸清群众对工程实施的看法和意见,找准存在问题,为下一步更好地推进这些重点工程,服务民生提供重要依据。

3.突出商贸流通业行业管理调研

调研中,要重点做好流通业发展规划执行情况的调研,特别是要虚心听取企业和相关部门的意见,进一步

完善规划。同时,对市场运行监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以及电子商务发展等方面也要做好详细的调研。

三、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这次调研活动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各区县商务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集中时间,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细化安排

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要成立各自领导机构,加强配合,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工,主动当地企业搞好协调对接,确保各项调研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结合实际,深入总结分析本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成绩经验和矛盾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思路对策,认真完成基础数据统计调查等重点调研任务。

2.深入基层,务求实效

调研具体流程篇9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7-0214-02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信息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国家兴旺的根本动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干部人才。培养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员的学习方式。而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课题研究式教学就是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

一、课题研究式教学理论的探索

1.课题研究式教学的目的和特征。课题研究式教学改变了过去学员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员构建开放的学习平台,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课题研究式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重”:一是重过程。课题研究式教学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二是重应用。课题研究式教学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三是重体验。课题研究式教学不仅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还重视感性认识,即学习的体验,以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四是重全员参与。

2.课题研究式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根据课题研究式教学的目的和特点,依照课题研究式教学课程设计的自主性、开放性、可研究性、实践性、层次差异性和可行性原则,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做到了“三个贴近”,即贴近学员需求(通过定期调研了解分析干部培训需求)、贴近组织需求、贴近社会实际需求;设计出了三种课程类型,即创造性的设计、课题的设计、具体的学时设计。在内容上做到主体班的课程设计具有独创性,把经济社会发展、法律知识、现代管理理论、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以及领导者的心理调适作为研究课题;在培训形式上采用案例教学、小班教学、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并用。课题的设计就是把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如:“城乡拆违”、“危机处理”、“垃圾处理”、“城市交通拥堵”、“社会管理创新”以及“基层党建创新”等作为教学研究课题。学时设计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班次,课程设计充分考虑到其特点,设计学时时有所侧重,即:处级干部研究班学时的安排侧重于决策能力的培养上;副处级干部进修班学时的安排侧重于分析解决问题、协调以及执行能力上;而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则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时的侧重点。

二、课题研究式教学实践的探索

以“五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课题研究式教学模式,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已得到广大学员的好评与认可。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时,重点是抓住“一二三四五”五个要点,即:选好“一个课题”、明确“两个角色”、培养“三种能力”、确立“四个目标”、围绕“五个环节”,这样就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五位一体”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如下:

1.选好“一个课题”。课题研究式教学,选题是关键的一环。这要求在主体班开班前列出不同类型班次的专题调研报告参考题。选题时应遵循组织需求与个人需求相结合原则、针对性与实效性相统一原则、可研究性原则、开放性等原则。选题的主要步骤是:首先,认真、深入地搞好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的调研,以了解各级各类干部的培训需求。其次,是及时了解组织调训的目标与要求。最后,还要同各有关职能部门、主管单位进行直接的联系和沟通,借助各有关单位、部门的信息优势,大家共同来完成。

2.明确“两个角色”。在课题研究式教学中,应明确“两个角色”,即:教师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的角色;学员充当教学活动的主体角色。(1)教师在课题研究式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每个课题小组中,至少安排一名参与课题研究式教学全过程的教师。而且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必须发生转变,教师要成为学员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具体做法主要有四点:一是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因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二是教师应当引导学员去探索课题研究本身的新颖性:要么取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要么采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三是在课题研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员研究,及时记载研究情况;四是教师根据学校和班级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不同目标和主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重点的指导。(2)学员的主体地位。为了能做到突现学员的主体地位于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始终,应制定各个阶段的记录考评制度,由指导教师负责,保证教育培训中必须以学员为中心。具体做法是:课题学员自己选;调研方案自己定;带着课题来培训;通过学习得感悟;全员参与去调研;调研成果共分享。

3.培养“三种能力”。利用研究式教学具有重点培养学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在研究式教学中,应围绕一个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课题展开,在学习、交流、调研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员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员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并把它作为考核培训成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4.确立“四个目标”。课题研究式教学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员的实践与体验。为此,必须制定以下四项培训的目标与要求:一是使学员产生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二是学习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三是要形成一个有独特见解、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课题研究成果;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式教学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培训环境,使学员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5.围绕“五个环节”。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过程设计应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通过选择研究课题,然后进行调查研究、理论学习、交流等手段,收集大量的研究资料或事实资料,运用一定的研究分析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课题研究式教学的过程可划分为环环相扣的五个环节(见图一):

第一个环节:课题分组。具体要求是:一是全员参与,明确分工;二是要与本人工作岗位有一定联系;三是带着课题参加培训的全过程;四是服从与自愿相结合;五是分组,一般8~10人一组。分组后学校选派指导教师下小组,辅导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第二个环节:学习启发。围绕课题研究内容,除采用课题研究式教学形式外,还可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小班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教学以及异地考察等教学形式,为学员的课题研究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员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诱发学员探究的动机,使学员对自己的课题研究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从中得到启迪。第三个环节:小组调研。在培训计划中应明确规定:学制在一个月以上的主体班上,安排了三天左右的课题调研时间,让学员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课题研究的材料。指导教师主要指导学员如何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形成记录实践过程的文字,同时辅导学员如何从调研结果、信息资料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第四个环节:交流汇报。学员间的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是整个课题研究式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交流汇报会由班长主持,班主任、各组指导教师参加。具体要求是:第一,在小组内部初步交流。第二,组际交流。各课题小组将研究报告送交其他小组,每个小组都是既研究本组的,还得研究其他组的报告,并为答辩做准备。第三,进行汇报、提问、答辩。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课题研究成果。再由其他小组成员提出相关问题,让汇报者或本小组其他成员回答。第四,评委评比。第五个环节:形成成果。此环节学员的任务就是将取得的课题研究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上升到理论层次,并由教师提供方法论指导、学员自己撰写调查报告。每期主体班,都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对此成果,可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其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通过实施上述课题研究式教育培训,基本做到了:让学员先带着问题来,由问题导入教育培训,这样就加大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业时是带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走。

三、课题研究式教学效果的评估

评估是对课题研究式教学成效的评价与考核。具体方法有:

1.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方式,使评估结果具有客观公正性。评估主体主要有组织部干训科、党校、受训单位的领导、指导教师、班主任和学员等。每期主体班结束后,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来了解他们的反馈意见。

2.评估培训内容的丰富和灵活程度。评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看学员参与研究式教学活动的态度;二是看他们在培训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三是看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四是看学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五是看学员的学习结果,即:调查报告(或研究论文)的质量、汇报交流答辩的情况。

3.评估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对培训效果的评估可采用教师评估与学员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以定性评估为主等。

调研具体流程篇10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距离世界制造业强国还有较大差距。要成为制造业强国,需要强大的物流做支持,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样需要强大的工业做后盾,二者需要协调发展。

已有的关于制造业和物流业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有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方面,一方面注重理论研究,分别从模式、因果关系、联动机理等方面对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理论进行了研究;另一方面注重实证研究,运用DEA模型、统计检验、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进行研究。

已有研究对辽宁省的研究还十分有限。本文从辽宁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关联度入手,探究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不同方面的协调程度,这对辽宁地区经济振兴和全面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二、模型的选择与指标的选取

(一)模型的选择

从以往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出,关于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研究方法有很多,如计量经济学方法、DEA评价方法、灰色理论、模糊理论、VAR模型等。本文试图通过对辽宁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来研究辽宁省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性,通过比较分析后,选择了灰色关联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分析“小样本”、“贫信息”的特征十分适合统计年鉴数据不十分充足的现状。

本文选择辽宁省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若干代表因素,通过分析因素间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揭示物流业和制造业的协调程度。关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原理,众多文献已给予详细介绍,本文不再详述。

(二)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是众多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本文考虑到辽宁省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了2008~2012年鉴的如下因素作为分析对象,见表1。

三、关联度分析

(一)计算与处理

本文选取邓式关联度分析方法,首先计算y1同xn(n=1,2,3,4,5,6)的关联度,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初始化像法,选取ξ=0.5,经计算求得工业总产值y1同物流业发展因素x的关联度,具体结果见表2的第二列。然后,用同样方法的得到y2,y3,y4和y5同x的关联度,具体结果见表2的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列。

(二)结论与分析

1. 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率和物流业在岗职工数量与工业发展协调度最低。从表2中可以看出,x5与所有y的关联度分别是0.5736、0.5849、0.5801、0.5146、0.5474,在所有因素中与y的关联度均为最小。x2与所有y的关联度分别是0.6458、0.7089、0.6794、0.5957、0.7099,在所有因素中与y的关联度均为次小。在岗职工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两个物流因素与制造业的发展最不协调。

2. 物流业增加值和物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工业发展协调度整体表现较高。表2中x6与所有y的关联度分别是0.7798、0.914、0.8885、0.7481和0.8092,其中x6同其他因素相比,与y1,y2,y3和y4的关联度均为最高,同y5的关联度为0.8092,在y5这列数据中也排在第三位。而x1同y的关联度分别是0.7392、0.8797、0.8356、0.722和0.7755。其中,x1和y1、y2和y3的关联度在所有因素中均排在第二位。物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物流业增加值同辽宁省制造业发展比较协调。

3. 货物运输总量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度要高于货物总周转量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度。表2中货物运输总量 x3同y的关联度分别是0.7289、0.8452、0.8299、0.75和0.8457,货物总周转量 x4同y的关联度分别是0.7223、0.8293、0.8154、0.7357和0.8661。除了最后一项外,x3同y的关联度均大于x4同y 的关联度。货物运输总量与制造业发展的协调度要好于货物总周转量。

四、对策与建议

(一)增加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

2008~2012年,辽宁省物流业在岗职工数量分别为32.70、31.00、29.50、32.43和32.30。在这五年间,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几乎没有较明显变化,与制造业飞速发展的变化趋势极不协调。高速发展的工业需要规模庞大的物流业,而物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更多的物流从业人员作保证。迅速增加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培养更多物流人才,应该成为辽宁省物流战略的重要部分。

(二)持续提升物流业劳动生产率

物流业劳动生产率是所有因素中与制造业关联度最高的因素。从表1中可以看出,物流从业人员的数量没有变化,但是物流业产值却一直在增长。这一方面说明物流业劳动者生产率高、工作能力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物流从业者劳动时间长、强度大,这与近些年物流从业者的工作状况是吻合的。提升劳动效率,不能单靠提高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提升劳动者素质、使用更先进的劳动工具则是长久之计。

目前,辽宁省物流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还较低,大量的物流业劳动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物流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大量使用高素质的劳动者,而前提是物流人才的培养。

我国物流行业的现代化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辽宁省的情况也是如此。许多物流依靠传统的或低效率的劳动工具作业,物流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管理水平还有极大的改善空间。由此,提高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提升物流管理能力是辽宁省发展现代物流需要大力发展的方向。

(三)加大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

2008~2012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804.23、757.62、1080.82、907.53和1068.60,其增长速度较缓。而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等制造业特征数据却在成倍增长,二者在数据上的表现很不协调。由此,在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如公路铁路建设、港口建设、仓储建设等,应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大投资力度,使其与制造业发展相适应。

五、结语

本文通过实证方法对辽宁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由于数据仅来源于统计年鉴,无法获取十分准确的制造业数据,同时也无法获取十分准确的物流业数据,因此研究的结果仅在特定的指标上显示特定的问题,还不能十分全面地反映辽宁省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协调问题。最新的辽宁省统计年鉴已经开始出现物流业的相关具体数据,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更精确地进行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施学良.供应链视角下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途径选择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5).

[2]陆端,唐丽敏.制造业与物流业低碳联动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3).

[3]王珍珍,陈功玉.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2(02).

[4]董千里,董展.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集成场的场线形成及推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2).

[5]余亚辉,李振平.基于DEA的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研究[J].河南科学,2013(02).

[6]程永伟.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测度及影响研究――基于供需依赖性视角[J].中国经济问题,2013(01).

[7]梁红艳,王健.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8]葛金田,刘利红,陈宁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01).

调研具体流程篇11

伴随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生产力的提升。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工作流程的部署和管理,能够满足当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需求,也能够促进行业的生产进步。当下我国电子行业发展的过程当中都越来越重视相关的技术升级,采取高效率的生产和设计模式才能够实现对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也能够满足实际的生产工作需求。模拟的设计构想在实践工作的验证体系下常常显示出各种问题,需要以更加科学、安全、有效的方式实现对相关工作体系的完善,并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以实践经验论证设计理念,保证电子行业发展的前景要求。

1电子电路设计的原理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具有相关的工作原理和原则,需要遵循一定的制度和规律进行相关工作的设计,以此实现对工作体系的完善性需求。首先,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原理要求,设计的相关内容需要符合整体性要求,在实际的设计工作当中要针对电路工作的各个节点进行监督与功能实践。其次,设计的工作要保证具体功能的落实,针对每个电路的工作职能进行细致的划分。再者,应当进行电路设计的最优化选择,保证电路设计的稳定性和完善性,在实际的工作应用中具备可靠的特征。最后,应当实际的考量到市场经济的价值和效益需求,进行性价比的研究分析并最终完成设计。

2电子电路设计的流程

电子电路的设计工作流程比较复杂,具体的工作内容也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和准确性。在实际工作进行的过程当中,应当重视对设计目标的确认,在具体工作中明确电子功能的设计。针对电子产品的核心功能应用进行整体的考量,设计的电路能够符合单一操作的要求,进行优化的职能选择。在设计形成初期进行整体研究,包含对电子电路的测试实践。重视对电子电路的调试和功能定位,保证未来工作进行的顺利要求。重视电子电路功能的设计才是保证产品能够高效率工作和服务的基础,也是确认核心功能和辅助功效的重要工作内容。实现设计初期的检查和测试,能够保证设备未来使用的优越性。

3调试仪器概述

具体的电子电路设计功能测试与调节工作要求的比较准确和细致,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汇总需要进行相关仪器的使用和完善,避免当中一些环节出现问题。在调试仪器使用的过程中涉及到众多的零部件,包含万能用的工具表,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以及信号发出的设备等。针对具体的调试工作进行观察,玩能用的工具表主要是为了测量设备使用期间的电流量和电压力,以及存在的电阻等元素。显示波动幅度的器械主要是为了更准确的测量信号,关注波动变化。信号的发出设备是为了在监测过程中收集信息,确定监测工作准确性和保证基本交流。

4电子电路调试具体流程

电子电路的调试工作可以划分为诸多细致的流程,在具体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整体工作的完善和优化。调试的工作需要进行电路的线路监测,在实际的工作验收中观察通电的效果。调试的工作还需要确保对电子设备的功能监测,保证实际的工作过程能够正常的运作,充分实现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要进行电源的调试,减少工作阻碍,进行指标的规范和数据的验收。除此之外,调试工作还可以划分为两种方式,分别是整体和分区域的调试工作。细致的划分主要是为了给保证验收工作的严谨性要求。最后需要针对环境进行监测,考量实际工作需求进行优化处理。

5调试工作需要重视问题

在调试工作进行过程当中还需要重视对工作细节的优化处理,保证人员施工的科学性安排,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需要进行设备功能的优化,确保功能的准确性要求。重视对细节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在调试的信息记录中掌握数据中存在的差异,为维护系统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也有助于及时的解决系统工作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还需要认识到系统调试工作反复执行的重要性,针对测量工作进行反复的操作才能够保证电子电路的设计符合实际生产需求。

6结论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电子电路设计的相关工作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掌握实践的工作经验,在未来的电子电路设计工作当中采取先进的科学手段,实现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整合,满足时展的进步要求。在传统电子电力设计的相关工作基础上实施切实有效的完善策略,保证基本工作的流畅性原则,在实施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进行相关设计工作的管理,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不同线路的测试和验收,保证电子电线设计工作的优越功能。重视对电子电路工作的设计工作,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进行调试工作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我国现代化生产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小飞,方桦.电子电路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步骤探讨[J].电子制作,2016(10):45.

调研具体流程篇12

1 前言

计算流体力学,又名计算流体动力学,英文简称CFD,这是一种对流体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与分析的新分支,主要得益于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辅助。简而言之,CFD属于现代模拟仿真技术,研究专员利用计算机来模拟仿真实际的流体流动,通过虚拟的实验情况来得出相应理论,并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程领域中。成本低、速度快、资料完备等这些都是CFD技术的优势,加之伴随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越来越成熟,在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时CFD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974年,CFD首次被运用于HVAC(暖通空调)工程领域,丹麦的Nielsen利用CFD对通风房间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模拟,主要模拟预测室内外或设备内的空气或其他工质流体的流动情况。

2 计算机流体力学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

2.1 暖通空调CFD技术

暖通空调CFD技术,即结合CFD方法、流体力学、湍流力学、计算方法、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等在计算机中求解出流体流动的各种守恒控制偏微分方程组的技术。在模拟暖通空调领域内流体流动实验时,分析结论是流动问题多为低速流动,保持10m/s以下的流速,而根据变化不大的流体温度与密度情况可判断其为不可压缩流动,这一结论等同与应用范围内的CFD与数值传热学。但由于湍流流动是暖通空调领域内的主要流体流动,而CFD技术对湍流现象尚未取得全面解决理论,因而只能依靠湍流半经验理论来解决暖通空调的湍流现象,不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依然存在诸多困扰。暖通空调CFD技术主要有建立模型、数值求解、可视化处理三大主要步骤。

2.1.1 建立模型

在研究流动问题时,需要通过建立数学物理模型才能完成数学描述。由于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都能满足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一般可采用不可压流体的粘性流体流动的控制微分方程,但又因湍流流动是HVAC领域中的主要流体流动,为完整描述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还需要运用适当的湍流模型模拟湍流流动及求解数值。当前,房间空气流动广泛采用两方程模型中的k-ε模型,也可以采用新的零方程模型来解决HVAC领域的一般工程。粘性流体流动通用的控制微分方程为: ,其中变量 可代表不同的物理量,进而表示不同含义的方程,如 表示速度时,就代表流体流动的动量守恒方程; 表示焓时,代表能量守恒方程; 表示湍流参数时,则代表湍流动能及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通过上述方程,研究专员就可以计算出工程流场所需的温度、浓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分布。

2.1.2 数值求解

在对HVAC领域的流动问题进行数值求解时,可以通过上述各微分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但由于那些微分方程相互耦合且非线性特征非常明显,因而只能通过离散实际问题的求解区域采用数值方法来求解。一般,有限容积、有限差分、有限元这三种是数值方法中主要运用的离散形式,普遍应用在HVAC工程领域的CFD技术中。又因低速、不可压流动是HVAC领域的特征,且其存在传热问题,因而在离散情形中更多是采用有限容积的数值方法求解。

2.1.3 可视化处理

通过数值求解步骤能够得出离散后的各网格节点上的数值,不过这种方式的求解结果直观性不强,不便于一般工程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理解,因而需要对求解结果的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进行可视化处理。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技术直观形象的表示出HVAC工程领域中的温度场、浓度场、速度场,使之成为暖通空调CFD技术应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冷空调的CFD预测仿真空调房间内的空气分布详细情况,从中得到的分析结果是要想达到良好的制冷空调效果,需要重点解决通风空调系统中通风空调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制冷空调的满意效果,而且还能达到能源节省的目的。在制冷空调的设计中,通风空调空间是设计问题的关键部分,根据不同的空间特征可将制冷空调的通风空间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如住宅、办公室、高大空间等的普通建筑空间;一类是如洁净室、客车、列车等特殊空间。如此,可根据不同的空间需求在制冷空调设计中应用计算流体力学中的CFD技术,并借鉴暖通空调CFD技术的设计经验来帮助解决制冷空调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2.2 食品的冷冻、冷藏与运输

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物流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制约于保鲜、冷冻、冷藏技术的落后,造成我国每年因食品运输而浪费了大量的物资与财力。据统计,我国每年在转运与存放过程中因缺乏冷冻、冷藏技术的支持,进而造成每年腐烂损坏的果品高达25%、蔬菜高达30%、家禽肉类高达20%、奶制品高达23%,而这些腐烂损坏的食品每年高达上亿吨的总量,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如此可见,亟待解决我国食品运输中的冷冻、冷藏技术十分必要,而在冷冻、冷藏过程中食品的品质变化(如维生素的保持与损失、食品蛋白质的变性、食品质地与鲜度、脂肪氧化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食品安全也是研究冷冻、冷藏技术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食品运输过程中的腐烂损坏问题,研究者提出了将CFD技术应用于冷冻、冷藏技术的开发中,充分利用CFD技术的独特优势来有效解决食品冷冻、冷藏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2.2.1 生活与商用的冷藏装置

冰箱、冷藏陈列柜、冷库等是较为常见的冷藏装置,主要适用于生活与商用。其中,冰箱的制冷原理是通过电能消耗来保持适当容积绝热箱体内的低温,以达到制冷目的来实现食品的保鲜、冷藏贮存。在冰箱冷藏装置的技术设计中,最主要的困扰问题是流场优化,绝热箱体内的空气流场与温度决定了食品的保鲜质量,箱内温度场受制于冰箱耗电量的影响。流场的具体信息获取也是一个棘手问题,不可以通过代数方程计算来获得,若采用实验的话传感器的装置会破坏箱内的流场,并加大了工作量,而应用CFD方法与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困扰问题。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品市场的崛起,其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生鲜食品、熟食与半熟食品,通过冷藏陈列柜来实现对蔬菜、肉类、水果、奶制品、日配品等的保鲜与冷藏。因而,人们对冷藏陈列柜的保鲜存储设备提出了高要求,研究工作者基于CFD技术对冷藏陈列柜进行了改良,温度与湿度控制、气流组织、节能等技术问题可广泛使用CFD技术来解决。

食品的冷冻加工与冷藏需要冷库来解决,而冷库的建筑结构复杂且具有严格标准,要求冷库具备坚固性、隔热性、抗冻性、密封性。其中,库内货物的贮藏质量、贮藏期直接受制于冷库内的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三个方面的分布合理性,为了提高冷库内食品的卫生与安全,将CFD技术应用于冷库领域十分必要。

2.2.2 运输用冷藏装置

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交通工具上的冷藏装置必不可少,这是确保食品在运输期间保鲜、保质的关键所在。为此,结合交通工具的特点,人们研制出了运输用冷藏装置,其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冷库,冷藏集装箱、冷藏汽车、冷藏船、铁路冷藏车是当前主要的运输用冷藏装置,以确保运输过程中食品能够贮存在低温环境中,避免因运输而造成的食品腐败损坏。在运输用冷藏装置中应用CFD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其对食品的保鲜冷藏质量,冷藏集装箱是冷藏食品运输中的主要工具,利用CFD方法能够实现对箱内稳态流场、温度场等进行实验及数值计算。而在铁路冷藏车中应用CFD,可以利于完成对充放冷过程(冷板冷藏车)、冷冻货物温度分布(运输过程)、温度场(堆码方式)的数值模拟,以及数值计算与分析。总之,在CFD方法与技术的支持下,运输用冷藏装置的功能会越来越完善,进而食品的运输过程中的保鲜冷藏等卫生安全性。

3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将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在制冷空调还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设计领域,得益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与数值模拟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HVAC(暖通空调)领域中CFD技术的广泛应用成效,使得制冷空调CFD技术及其应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相信在相关研究专员的努力下,CFD技术将在制冷空调工程领域中获得更普遍、广泛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田虎,李娜.暖通空调中CFD技术的应用概述[J].中国科技博览,2010(6):17-17.

[2]李钢.计算流体力学(CFD)在制冷与空调专业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30(28):261-263.

[3]谢秋荣.CFD的应用范围及在暖通空调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4X):232-232.

友情链接